设计初步I课程教学大纲.doc

设计初步I课程教学大纲.doc
设计初步I课程教学大纲.doc

《设计初步I》课程教学大纲

总学时: 72 学分:2.5

理论学时:20 实验学时:52

面向专业:园林课程代码:

先开课程:画法几何课程性质:必修

执笔人:李彦华审定人:王富王奎玲

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课程性质和地位:设计初步是高等院校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之一,是为园林设计系列课程做准备的必修课。本课程以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制图规范和构成理论为主要内容,是一门以表现技法为主的基础应用课程。

课程的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园林制图基本知识,绘图基本方法、制图规范以及三大构成(平面、色彩、立体)等基础知识;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通过大量基本技能的练习与实际操作训练,锻炼学生识图、绘图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的图纸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以后的园林设计系列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2.课程教学和教改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教学要求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由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各项作业,培养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提高其形象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认真、严格执行有关制图规范和标准,又能灵活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

第一章园林制图基本知识(4学时)

第一节绘图工具及使用

第二节制图常规

第三节几何作图

第四节平面图形的画法

第五节制图步骤

重点:绘图工具的使用;制图常规、步骤

难点:制图常规、步骤

思考题:如何将制图规范运用到今后的园林制图中? 第二章线条图绘制(2学时)

第一节工具线条图绘制

第二节钢笔线条图绘制

重点: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的绘制

难点:徒手线条图绘制

思考题:如何画好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

第三章园林平面、立面和剖面图(2学时)

第一节投影的概念

第二节平面、立面和剖面的绘制

第三节实测图的绘制

第四节园林各要素的表示方法

重点:园林平面图、立面图与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难点:园林平面图和剖面图的绘制方法

思考题:如何合理表示园林构成要素?

第四章透视图和鸟瞰图(4学时)

第一节概念

第二节透视图的基本画法

第三节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重点:透视图的基本画法;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难点:透视图的基本画法;鸟瞰图的基本画法

思考题:透视图和鸟瞰图的区别和运用。

第五章平面构成(4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

第三节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重点:平面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难点:点线面的构成法则

思考题:如何利用平面构成的方法表达设计的情感?

第六章色彩构成(2学时)

第一节色彩的的基本原理

第二节色彩的对比

第三节色彩的调和

第四节色彩的心理效用

思考题:色彩构成的创意与应用。

第七章立体构成(2学时)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

第三节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

重点: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

难点: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

思考题:如何将立体构成知识灵活应用于园林设计中?

三、考核方式和要求

考核方式:本课程主要是由平日成绩和实验成绩综合考核,其中平日成绩20%,实验成绩占80%。

要求:学生掌握园林制图的基础知识和制图常规,熟悉三大构成理论在园林中的应用。重点掌握各章的重点内容。

第二部分:实验教学部分

一、说明

1.本门实验课程的性质任务、目的与要求

通过设计实验课程,一方面使同学们达到能阅读理解和绘制园林图纸的基本能力,养成正确、规范的作图习惯;掌握平面、立面、剖面以及局部透视和鸟瞰图的绘制方法,熟悉三大构成理论及其应用。另一方面注重园林设计的表现技能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如水彩或彩铅、马克笔彩色渲染图的表现方法。

2.本门实验课程项目设置情况

二、各实验项目教学要求

(一)工程美术字体练习(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对工程美术字体笔画和结构练习,使学生掌握工程美术字体如仿宋字的的写法。

2.内容:工程美术字体笔画和结构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钢笔,铅笔,A4绘图纸。

(二)线条图绘制练习(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的基本画法,为以后的园林制图奠定扎实的基础。

2.内容:徒手线条图和工具线条图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胶带等。

(三)园林平面、立面、剖面图的绘制(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园林平面、立面、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为以后的园林设计奠定基础。。

2.内容:园林平面、立面、剖面图绘制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

针管笔,马克笔,彩铅,胶带等。

(四)园林构成要素表示方法(6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常见园林构成要素的表示方法,为园林制图奠定基础。

2.内容:园林构成要素表示方法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号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马克笔,彩铅,针管笔,胶带等。

(五)园林实测图绘制(4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实测练习,使学生掌握实测的方法和实测图的绘制。

2.内容:绘制园林实测图。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卷尺,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针管笔,马克笔,彩铅,胶带等。

(六)透视图和鸟瞰图绘制(8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运用画法几何的透视知识正确绘制园林效果图。

2.内容:绘制透视图和鸟瞰图。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针管笔,马克笔,彩铅,胶带等。

(七)平面构成练习(8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巩固平面构成的基础理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基础造型能力。

2.内容:平面构成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钢笔,铅笔,针管笔,胶带等。

(八)色彩构成练习(8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作图练习,使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构成方法,提高学生对色彩全方位的悟性和表达能力。

2.内容:色彩构成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绘图板,A2图纸,丁字尺,三角板,圆规,马克笔,彩铅,水彩笔,铅笔,针管笔,胶带等。

(九)立体构成练习(6学时)

1.实验目的: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及其应用,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2.内容:立体构成练习。

3.材料和仪器设备:牙签,泡沫、卡纸,白乳胶,小刀,标签,其他自备材料等。

三、考核方式和成绩评定要求

考核方式:作图和实际操作

成绩评定要求:根据作图的规范性、正确性、表现效果和作图时间综合进行成绩评定。

第三部分:建议使用的教材和参考书目

[1]《园林工程制图》,穆亚平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风景园林设计》,王晓俊编,江苏科技出版社出版社。

[3]《建筑初步》,田学哲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4]《平面构成》,满懿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5]《立体构成》,赵殿译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6]《色彩构成》,赵国志编,辽宁美术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A0702035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0 学分:2 适用专业:环境设计 先修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 任务: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专业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学时分配

三、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及要求 (一)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现代设计的发展和现代设计教育 第二部分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第三部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及其影响 2.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概念,现代设计的萌芽产生的背景和原因,“工艺美术运动”的个发展过程及影响。 难点:“工艺美术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影响。 (二)第二章:新艺术运动、装饰艺术运动(共4学时) 1、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背景 (2)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 (3)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4)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第二部分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2)法国、美国、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2.重点与难点 重点:法国、比利时、西班牙、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及代表设计家,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难点: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与特点。 (三)第三章: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与包豪斯(共6学时) 1、教学内容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

《现代设计史》复习提纲 本学期《现代设计史》试卷共五大题型,分值分布如下: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三、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16分) 四、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注:除课堂上所讲解重点,还有以下基本知识点需掌握: 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由“工业设计之父”的威廉·莫里斯倡导宣传。以往的设计包括英国在内的机械制品丑陋不堪,设计低劣,同时过分讲究装饰,矫饰做作的维多利亚之风在设计中不断蔓延,从而使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失去了造型基础而成了一个为装饰而装饰,画蛇添足的东西。工艺美术运动就是在此状态日趋严重下发生的,它是以追求自然纹样和哥特式风格为特征,旨在提高产品质量,复兴手工艺品的设计传统。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成就:工艺美术运动在拉斯金、莫里斯等人的指导下,首先提出“美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反对纯艺术,在世界设计史上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这一运动在设计上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主张“师法自然”,注重材料的选择,设计较为质朴、大方、使用,这都是它的成功之处。 工艺美术运动对后世的现代设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这场运动? 虽然它主要局限于手工艺设计领域,具有反对机械化批量生产和提倡中世纪哥特式复兴的不足,带有一定的乌托邦色彩,但它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设计改良运动。它提出了“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号召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同时,它所开创的真实、自然的设计风格也有助于艺术设计摆脱玩弄技巧和雕琢堆砌的弊病,从这一点上说,它标志着现代艺术设计史的开端。 新艺术运动是指1880年到1910年在欧洲大陆兴起的一次装饰艺术运动。它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中心,受到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直接影响,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以及对工业新材料的运用,包含了当时人们对过去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成为了体现出时代特色的艺术形式。新艺术运动的革命性在于提出了“产品功能影响形式”,局限性在于尚未与机器完全结合,多追求形式、华丽的表面装饰。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是什么?从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来看,它与工业美术运动十分相似,它们都是反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都对工业化产生的强烈反映;都旨在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它们都“师法自然”,都受到日本为主的东方文化影响。 简单描述现代设计的特征是什么? 1、现代设计是一种受到时间与空间限制的实

世界现代设计史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大纲 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2016-01-15 08:30 《世界现代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属高等 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开 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学习世界现代设计史的目的在于借鉴西方现代设计发展的经验和教训,了解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风格潮流,对“功能主义”、“国际风格”、“民族特色”等语汇的认识,可以帮助设计师在设计中做出正确的定位。有助于了解发达国家的先进设计,有助于我们发展自己的设计风格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发展道路。 对已修课程要求如下: 1、《中外美术史》课程,介绍基本的艺术时期中典型的艺术家和艺术作品,并对时代背景有一定了解。 2、《素描》、《色彩》等专业基础课,使学生了解相应的艺术创作实践经验。 3、《版式设计》、《会展设计》、《标志设计》、《工业造型设计》等专业创作课程,使学生有相关专业创作经验,可以加深对设计作品的理解。 为后续课程服务方面如下:对后面的艺术专业创作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令学生可以从较深的艺术专业理论层面理解专业创作。 课程名称:世界现代设计史/ History of Modern Design 课程编码:3 总学时数/学分数: 48/3 实验学时:0 上机学时:0 课程所属部门:艺术学院 课程负责人:刘芳 制定日期:2014年4月

二、教学目标 1、熟悉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潮流及其特点。 2、了解一些着名设计国家和地区如北欧、德国、意大利、日本、美国的设计特点和设计风格。 3、了解现代世界设计史中一些着名设计师和他们的代表作品。 4、能够辨别和简单画出重要设计思潮中的设计作品,并能够说明其特点和风格。 三、课程规范要求 1、课前通知学生提前进行预习,课上准备教材、笔记本。 2、上课检查督促学生按时出勤上课,凡学生无故迟到、旷课次数超过学校教务相关文件规定的次数时,根据教务相关文件规定严格处理。 3、课中教导学生认真听课,勤作笔记,文明举止,禁止喧哗、闲聊,禁做与课程无关的事情,不迟到、不早退、不逃课,有事需请假。 4、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勤学好问,科学钻研,不弄虚作假、不敷衍了事。 四、教材、参考书和阅读材料 1、教材: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着中国青年出版社 2、参考书: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

《现代制造系统》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81272B 课程类型:□通识教育必修课□通识教育选修课 □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 □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实验(上机)学时: 学分:2 适用对象:工业工程 先修课程:工程技术基础Ⅱ 一、教学目标 现代制造系统是工业工程专业学生系统了解工业工程专业知识如何综合分析一个系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分析过程中的各种方法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1、使学生了解多视角、多层次、多方法的含义; 2、使学生较为系统地掌握系统分析与建模的基本过程; 3、使学生对这个系统运行管理与控制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本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课堂教学的方法,同时结合实例。教学重点是了解相关行业生产的基本过程。 教学课堂外,学生要按照老师提供的参考书目认真阅读,同时完成相应的作业。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课时分配

四、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和发展制造系统的意义 第二节发展制造系统技术的基础 第三节制造系统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制造系统的发展趋势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的技术基础 教学难点:制造系统的历程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系统的发展; (2)理解制造系统的基本技术基础。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制造系统? (2) 制造系统的发展过程? 第二章制造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制造过程 第二节制造模式 第三节制造系统 教学重点: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 教学难点:理解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概念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 (2)理解制造的过程、模式和系统的基本概念; (3)掌握制造过程、制造模式以及制造系统划分。 复习思考题: (1) 制造过程的基本形式? (2) 制造模式的基本形式? (3) 制造系统包含什么? 第三章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原理 第一节现代制造系统的总体结构 第二节单元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第三节车间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第四节工厂级制造系统的结构与运行原理 教学重点:制造系统体系结构的多层次分析 教学难点:IDEF0建模方法 通过本章的学习要使学生达到: (1)了解系统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思想; (2)理解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方法; (3)掌握多层次建模的基本流程。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学时与学分: 课程总学时:52 课程总学分:3 理论教学学时:4 实践(验)教学学时:0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人体测量数据及查表方法,并学会将其与设计相结合,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建筑 【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由来与发展;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文脉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基本内容;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

测量学知识。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难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第三章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嗅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了解人肤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的内容以及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面设计;座椅的设计;床的设计;自动化办公。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家具的使用性质;理解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教学重点】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第五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教学内容】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空间的基本内容;理解人居住.商业、餐饮、观展的有关行为;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第六章居室安全 【教学内容】导致居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止居室安全事故的人体工程学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安全意识;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教学重点】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成教) 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总学时:76课时,其中理论26课时,实践10课时,自学40课时 学分:4学分 考核方式: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专业必修的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发展的历史,了解现代设计发展的客观规律,了解现代设计领域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现代设计作品以及历史文化背景的认识,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 (一)概论 1、什么是设计; 2、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 3、了解现代设计教育; (二)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1、了解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情况; 2、掌握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2、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3、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维尔德; 4、西班牙新艺术运动与安东尼.高帝的贡献; 5、苏格兰新艺术运动和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6、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青年风格运动 7、新艺术运动的平面设计发展; (四)装饰艺术运动 1、装饰艺术运动的基本概念; 2、装饰艺术运动在法国的发展; 3、美国与英国的装饰艺术运动; (五)现代主义设计的萌起 1、了解现代主义运动产生的背景; 2、现代主义运动的思想基础; 3、现代主义运动在欧洲的发展; (六)包豪斯 1、包豪斯成立的宗旨; 2、格罗佩斯的设计影响; 3、魏玛时期的包豪斯; 4、迪索时期的包豪斯;

5、泛政治化时期—迈耶时期; 6、米斯.凡德诺的设计影响; (七)工业设计的兴起 1、美国工业设计兴起; 2、“有计划废止制度”的建立与流线型风格; 3、消费主义与流行样式; (八)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 1、国际主义风格的形成背景; 2、国际主义风格的代表设计家; (九)世界现代设计 1、日本的设计发展 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设计发展 3、意大利、比利时、德国、荷兰、西班牙与瑞士的设计; (十)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1、国际主义的衰退; 2、后现代主义设计; 3、其它设计风格; 三、参考书目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外国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

《世界现代设计史》考试大纲 第一章现代设计和现代设计教育 一、现代设计 设计的定义、设计的核心内容、现代设计的范畴、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的背景、设 计在各国的发展。 二、设计教育 现代设计的分类、德国现代设计教育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一、工业革命初期的设计发展状况 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特征、英国工业革命、传统工艺美术与工业化的矛盾。 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兴起的时间、地点、意义、作用及优缺点,威廉·莫里斯、约翰·拉 斯金、水晶宫、拉斐尔前派。 第三章“新艺术”运动 一、“新艺术”运动的背景 时间、起因、“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的比较。 二、法国的“新艺术” “新艺术”运动名称的起源、两个发展中心、风格特征。 三、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与亨利·凡德·威尔德的贡献 比利时“新艺术”运动的背景、设计师及理论家:亨利·凡德·威尔德。 四、西班牙的“新艺术”运动和安东尼·高蒂的贡献 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特点、安东尼·高蒂的生平、作品及设计风格。 五、苏格兰的“新艺术”运动和察尔斯·马金托什以及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 格拉斯哥成员、作品及风格、格拉斯哥四人设计集团的设计思想与“工艺美术”运 动设计思潮的比较。 六、奥地利“分离派”与德国的“青年风格”运动 “分离派”与“青年风格”的概念、“分离派”、“青年风格”与欧洲其它国家尤其“新艺术”发源地法国的“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异同。 七、“新艺术”运动在平面设计中的发展 设计师阿尔封索·穆卡及其作品、设计师比雅兹莱及其作品。 第四章“装饰艺术”运动 一、“装饰艺术”运动的概况和特点 “装饰艺术”运动兴起的历史作用、“装饰艺术”运动的特点、“装饰艺术”运动风 格的影响因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教学大纲 - 西安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Design of tall building structures 课程编号:402403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时:34 学分:2 适应对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工程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施工技术、工程结构抗震等 建议教材及参考书: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梁兴文、史庆轩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1999年 《高层建筑结构设计》史庆轩,梁兴文编著科学出版社 2006年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为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限选专业课。课程的目的及任务是学习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方法。主要要求是:了解多、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及各种体系的特点与应用范围;熟练掌握风荷载及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掌握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剪结构三种基本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方法,理解这三种结构内力分布及侧移变形的特点及规律;学会这三种体系包含的框架及剪力墙构件的配筋计算方法及构造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掌握多、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原理及方法;初步掌握国内主流多、高层建筑结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及特点。能区别非抗震及抗震设计的不同要求。对筒体结构、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的内力分布、计算特点、结构设计有初步认识。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绪论 内容: 1.高层建筑的特点; 2.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概况; 3.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要求。 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当使学生关于水平力对于结构内力、变形及对于结构设计的影响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对于高层建筑的发展概况应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 重点:高层建筑的设计特点。 第二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内容: 1.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和选型; 2.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与实例; 3.楼盖结构布置; 4.基础结构布置。 基本要求:熟悉高层建筑的基本结构体系,了解不同体系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会进行结构体系的选择;了解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及需要考虑的问题;了解高层建筑中变形缝的处理特点;了解楼盖及地基基础方案选型。 重点: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与结构布置。 难点:在多层房屋的设计中,抵御竖向荷载,是结构设计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在高层房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现代设计史》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说明 一、教学目的、任务 本课程通过对工业革命以来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以及设计师作品的分析讲授, 使学生对人类在造物史方面的发展线索、各个运动的审美风格有初步的了解, 达到以开拓学生的设计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的目的,为设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二、教学的具体要求 (一)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发现问题。 (二)通过讲授和课堂讨论,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现代设计的发生、发展概况,达到建立学生设计意识的目的。 三、教学效果检查 本课程在大学一年级第二学期开设,共56学时,课程结束通过考试方式或论文形式评定学生课程成绩。 四、教学时数分配 第二部分讲授内容 第一章现代设计发展的理论模式 一、设计师与独立制作的手工艺人的区别 二、现代设计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维多利亚时代的特点(1831-1901年) (二)维多利亚时期的设计 第二章工艺美术运动出现前的设计 第一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社会历史背景

一、现代的普罗米修斯——工业革命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出现----为解决城市矛盾的实验性规划设计 三、新专业分工的出现 第二节工艺美术运动之前的设计潮流——维多利亚风格 第三节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水晶宫”(the Crystal Palace)的出场 第四节工艺美术运动的兴起 第五节芝加哥学派·沙利文 第六节新艺术运动(Art Nouveau) 一、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 二、代表人物及作品 第七节装饰主义运动(Art Deco)1920—1935年 一、装饰主义运动所源之影响方面 二、代表地区及人物、作品 第八节现代主义(Modernism) 一、主要设计师 (一)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以下简称格氏) (二)密斯(Mies Van der Rohe) (三)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四)赖特(Frank Wright) (五)阿尔托(A.Alto) 二、主要设计风格和流派 (一)荷“风格派”运动 (二)表现主义 (三)德意志制造同盟 (四)俄——1918至1925年间的构成主义 第三章包豪斯BAUHUASE(1919—1933年) 德语Bauhuase意为“建筑房子”。格罗皮乌斯创立,她旨在通过建立一个完整的现代艺术和设计教学体系,达到个人进行微型社会试验和改造社会文化的目的,同时快速提高德国设计水平,满足战后的物质需求。 第一节魏玛时期(1919—1925年) 一、课程改革 第二节德骚时期(1925—1933年)——其中1925-1927年为黄金时期

2019天津工业大学825艺术设计史考试大纲

科目编号:825科目名称:艺术设计史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本考试内容由两部分组成,包括手工艺时代的设计和近现代设计史。 试题涉及设计的各个领域,如工艺美术、产品、视觉传达、建筑等,重点考察考生对设计史中重要品类和工艺特色、设计运动、设计流派、设计理论、设计师、设计实践活动的掌握,以及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与区别的把握。 二、考试的内容及比例 1、手工艺设计时代40% 重点是中国古代染织、漆器、青铜器、瓷器、家具设计以及建筑和园林设计。 2、近现代设计史60% 重点包括: (1)巴洛克、洛可可、哥特式风格、新古典、维多利亚风格包括建筑和家具及园林设计。 (2)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 (3)新艺术运动在不同国家的不同表现,以及各个国家中具有代表性的设计师、设计风格、设计思想。(包括芝加哥学派) (4)装饰艺术运动。 (5)德国设计的发展:工业同盟、包豪斯以及乌尔姆学院。 (6)从现代主义到国际主义:在20世纪上半叶美术变革时期的一些重要流派,如构成派、俄罗斯先锋艺术、风格派、立体主义、野兽派等,以及它们对现代设计发展的影响。现代主义设计的重要设计师及其成就,现代主义设计的综合特征及其优劣。北欧设计的特征。国际主义的概况、特征及与现代主义的关系。 (7)美国的设计 美国在20世纪商业设计的发展,重点研究罗维、N.B.盖茨等设计大师的设计实践与设计思想;以及有计划的商品废止制。包括流线型的流行。 (8)现代主义之后的设计 包括:孟菲斯设计、波普运动、新现代主义、“高科技”风格、解构主义风格。后现代设计发展的契机、特征、著名的设计师及其作品、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主义的关系分析。 (9)战后各国设计的概况:包括德国、日本、意大利设计的发展。 三、试卷类型及比例 1、名词解释(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50分。) 2、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满分50分。)

园林建筑设计教学大纲

《园林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 时:6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30学时) 适用对象:园林专业 英文名称: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Garden 考核方式:考试;课程综合成绩=50%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 先修课程:美术,园林制图,设计初步,房屋建筑学等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系统地教授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理论及相关知识,同时对中国传统建筑和现 代建筑进行分析探讨,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园林建筑及其建筑小品的能力。 三、 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园林建筑设计是园林专业的主要课程,是园林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应用工程和艺 术 的手法将园林规划设计构思中的各类建筑物,按比例真实形象的反映在设计图纸上并能按 其施工,最终将设计构思变为现实的空间境域?园林建筑设计将借助于园林美术,制图及设计 初步等课程的知识和技能,创造出各种类型的园林建筑物的形象,并通过园林施工变成现实生 活中的园林建筑物或构筑物?本课程通过对园林建筑设计的背景相关知识,调研,建筑个例分 析和建筑设计方法论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园林建筑设计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 学习园林建筑设计须在熟练掌握美术,制图及建筑初步等课程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的 前提下,了解园林建筑的分类,各类建筑的基本组成要素,熟悉各类园林建筑的设计步骤和方 法,掌握常见园林建筑的设计技能,为从事园林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打下基础。 基于园林建筑教学的特点,具体的教学过程要求分为自高而低三个不同的层次 : 第一层次是方法论的要求:要求通过教学过程训练,系统了解建筑设计的一般过程, 掌 握基本设计思维和工作方法,关键是其系统性. 第二层次是阶段性的要求:要求满足对各阶段工作程式内容,表现手段,深度要求,关 键是其阶段性? 第三层次是方案本身的环境,空间,使用,建筑性格等具体设计要求? 四、 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总学时 81学时,其中理论教学 36学时, 实践教学 45 学时, 主要内容包括园林建筑 设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园林建筑设 计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史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designhistory 课程编码: 学时:32 学分:2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理论课 先修课程:中外工艺美术史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适用专业:艺术设计,视觉传达,公共艺术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本课程重点讲述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包括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视觉传达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为其更好的进行创造性的视觉传达设计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1、要求学生了解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 2、了解现代设计中主要思想、风格、流派、典型作品代表设计师等史实的分析。 3、使学生了解现代设计与文化、经济和社会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对现代设计的本质、范围、手段、发 展、意义等有更深入的认识。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理解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1.1 “ design ”—设—计“”的定义 1.2现代设计的起始时间; 1.3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 1.4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设计思维 [本章重点]:设计与经济、艺术、科学的关系;现代设计艺术分类标准与方法 [本章难点]:现代设计产生根源:工业革命、发明创造、现代艺术流派等的影响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滥殇时期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节的讲授,使学习者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理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主要成就。 [本章主要内容]: 2.1现代设计产生的前提和社会历史条件; 2.2工业革命初期设计发展的新动向;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pdf

《世界现代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性质、内容、任务 (一) 课程性质: 《世界现代史》为我校三年制大专历史教育专业必修的基础课程之一,教学 计划安排在第二学年上学期使用。《世界现代史》课程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已经掌握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知识领域的必修课程。 (二) 课程内容: 通过对这一时段世界历史的学习,结合以往学过的知识,学生们可以完整 地把握人类文明史的全部进程,全面地认识现当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加深对20世纪人类社会所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本质的理解,比较科学地分析21世纪的世界未来走向。作为人文科学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世界现代史》课程的学习既是相关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从事本专 业的教学和研究,并拓宽学科视野,从事其他人文科学事业的必要条件。世界现代史讲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世界通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历史发展的现代阶段。世界现代史是一门历史系专科专业基础 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世界现代史的基础知识,了解世界现代史中的重大事件与著名人物,从而把握现代世界发展的脉络与规律,培养学生在世界视野下看问题的思维。让学生了解相关问题的研究动态、研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世界现代史又是人文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 世界现代史从20世纪初到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大体上可分为四 个阶段: 20世纪初到1923年,是战争、革命、动荡时期; 1924---1929年,是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 1929---1939年是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德意日法西斯走上战争时 期; 1939---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世界现代史的内容极其丰富,我们要从全球的视野出发,既注重各个地区、 各个国家历史发展的特殊情况,又要特别注意各个国家及各种事件彼此之间的内 在联系,探源明流,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对世界现代史有个总体的了解。学习 世界现代史就是要学习历史,认识历史,预见未来,更准确地理解变革时期的深邃历史内涵,更深刻认识当今世界自觉地顺应历史发展的规律,不断前进。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定位与课程目标 办学定位:创建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清华大学既定的建设方针。在此指导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办学定位是坚持宽口径培养模式,造就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建筑、规划与景观设计、理论研究与管理之专业人才。 办学理念:从梁思成先生的“体形环境论”到吴良镛先生的“广义建筑学”和“人居环境科学”,60余年的积淀与传承确立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明确的办学理念,即坚持建筑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拓展,整合自身在设计、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形成独有的建筑、规划、景观三位一体的教学构架,面向全球化和城镇化,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知识结构:建筑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涉及理、工、文、艺诸领域,具有科学与艺术、理工与人文相结合的特点,要求毕业生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建筑设计课是一级学科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包括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设计两大部分,贯穿整个一至四年级,覆盖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城市规划与设计、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景观规划与设计五个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教学,并与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绿色环境技术与建筑设计课相结合,达到强化环境意识、普及绿色建筑技术的目的。 课程目标:在“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这一清华优良教育思想指导下,建筑设计课程的培养目标概括为:基本功训练与建筑理解相结合;创造力与综合解决问题能力结合;建筑知识与专业理论方法相结合;设计过程与专业表达技能相结合;设计实践与综合设计能力相结合等五个方面。 2. 课程知识结构与学时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1至6年级的设计教学框架是按照“三个平台”模式建立的,即由一二年级设计专题所构成的“基础平台”、三四年级设计专题所构成的“专

《设计史》教学大纲

《设计史》教学大纲 修订单位:韩山师范学院美术系 执笔人:吴文轩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设计史 2.课程英文名称:A History Of Desing 3.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理论课) 4.适用专业:环境艺术设计(非师范)专业本科 5.总学时:36学时 6.总学分:2学分 二、实践教学目标 《世界现代设计史》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理论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课堂讲授通过系统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世界现代设计史的基础知识,了解现代设计运动的背景,各国优秀的现代设计传统和辉煌的现代设计成就,认识现代设计的发展状况,提高学生的设计方面的鉴赏能力、审美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更好的进行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三、实践内容与要求

四、教学文件与教学形式 教材:《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9月第一版2004

年1月第三次印刷。 参考书: 1、《世界平面设计史》王受之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2、《新艺术运动大师图典》周宏遍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贡布里希论设计》范景中选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版。 4、《全彩西方工艺美术史》张夫也著―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现代西方设计概论》钱凤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工业设计史》何人可编著—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工业设计全书》张道一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8年版。 教学形式:课堂讲授,作品赏析,作业辅导 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考核方式:平时成绩以每次作业作为考核的主要方式 成绩评定:百分制,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总平均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34207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Introduction of Architcture)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专业 总学时:60(其中理论60学时) 学分:4 制定单位:建筑系执笔者:高旭梅审核人:高树峰编写日期:2012年5月13日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1、课程性质和目的 建筑初步是城市规划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通过建筑初步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含义和属性、建筑历史、建筑设计有一完整而系统的认识,使初学城市规划的学生把握住专业的学习方向,以利于今后更好地学习和从事城市规划的学习和研究。 2、课程任务 (1)了解了解建筑的物质特性方面的知识如建筑结构和材料等,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2)理解建筑美学基本知识,现代建筑与后现代建筑的特征及重要流派的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 (3)掌握建筑及建筑学的真正含义、建筑的基本属性、建筑发展历史等多方面的知识及其在建筑剖析和欣赏、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运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章建筑概论 重点: 1、怎样认识建筑; 2、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3、建筑空间; 4、建筑与环境。 难点: 1、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2、建筑空间;

3、建筑与环境。 要求: 了解: 1、怎样认识建筑。 掌握: 1、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2、建筑空间; 3、建筑与环境。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重点: 1、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2、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3、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难点: 1、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2、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了解: 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掌握: 1、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2、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第三章建筑设计表达技法重点: 1、建筑设计表达概述; 2、图纸表达技法; 3、模型表达技法; 4、计算机表达技法。 难点: 1、图纸表达技法;

纤维艺术设计教学大纲

纤维艺术设计 教学大纲 纤维艺术设计课程始创于1995年,是山东工艺美院现代手工艺术系主干课程之一。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和完善,本科程具有了一定的理论体系,精良的师资队伍和良好的实践基地,1999年被山东工艺美院确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 纤维艺术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纤维艺术设计是染织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设计课程。纤维艺术设计教学已成为综合传统染织教学的重要内容,它已形成一个多项显现,互为渗透的多层结构,它包含了纤维艺术的材料学因素,注重其技法追溯,并结合现代设计,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 纤维艺术设计主要研究的形式是:通过美学原理和设计规律用现代人的设计观念从材料、工艺技法等方面启发,赋予纤维以新的生命力。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理论讲授和完整的设计、制作课题训练,使学生对纤维艺术设计的概念、发展演变史和现状形成完整、系统地认识,了解纤维材料的属性,掌握纺织技法特点,学习并掌握现代纤维艺术设计的诸多设计要素,提高设计修养,具备全方位的设计造型能力,用现代人的设计观念从材料、工艺技法等方面启发,赋予纤维以新的生命力 教学方法 采用课堂理论讲授和课题训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辅以课堂辅导、教学幻灯、录像、示范作品、电子刻件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新思维。 教学总时数 190课时 教学内容 一、理论讲授 8课时

1、纤维艺术概述: 纤维艺术概念。 纤维艺术的发展史和现状概述 2、传统编制材料属性和技法特点 3、现代纤维艺术设计: ①体现材料自身特质的设计因素。 ②体现技法形质的设计因素。 ③材料、技法与色彩相结合的装饰特点设计。 ④编与染、编与绘、的设计思考。 ⑤综合材料配置的特质设计。 ⑥技法拓展的设计因素。 ⑦返朴归真的设计意义。 ⑧空间设计的内涵。 (一)纤维艺术设计的构思 1、纤维艺术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知识结构 2、纤维艺术设计构思的方法和程序 ①构思程序②系统化的构思方法③来自自然启示的构思④现代科技启示的构思⑤来自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姊妹艺术启示的构思 (二)纤维艺术设计的造型和表现 1、纤维艺术造型的基本形式 ① 自然形造型 ② 装饰形造型

现代设计史部分考试范围

现代设计史部分考试范围: 1.工艺美术运动(概念、起止时间、标志、理论指导、实际领导人、与新艺术运动的异同) “工艺美术运动”,是发生在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起源于英国,在拉斯金的设计思想影响下,在工业化发展的特殊背景下,由一小批英国和美国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为了抵制工业化对传统建筑、传统手工艺的威胁,为了复兴以哥特风格为中心的中世纪手工艺风气,为了通过建筑和产品设计体现出民主思想而发起的一个具有很大试验性质的设计运动。时间19 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红屋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作家约翰〃拉斯金( John Ruskin ) ,而运动的主要人物则是艺术家、诗人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 ) ,“新艺术”运动与“工艺美术”运动的异同?相同点:从产生背景来看,两者确实有相似的地方。(1)都对当时过渡装饰的、矫揉造作的历史风格极为反感并坚决反对,在1851年的世博会是一个集中爆发,“工艺美术”运动打响了反对这种装饰风格的第一枪; 而到了19世纪末期折中矫饰的程度已经是达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程度,先进的设计师们接过威廉〃莫里斯的枪,发动更大规模的攻击。;(2)都对工业化的来临抱有一种怀疑的态度和抵制情绪,希望能够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3)都倡导向自然学习,希望从自然当中吸取设计或装饰的灵感(4)都受到东方艺术的极大影响不同点:“工艺美术”运动比较强调和重视中世纪哥特式风格,将其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参照和灵感来源;而“新艺术”运动则更加极端,完全与任何一种历史装饰风格决裂,彻底走向自然。但是他们也绝对不是对自然的简单模仿,而是从中抽象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追求自然中的活力,或者用富于变化的曲线,或者用简洁、抽象的直线,从而形成不同于任何历史风格的新形式。 2.新艺术运动(以选择题、判断题为主,主要考察设计师和设计作品)法国郝可多·吉 马德:巴黎地铁入口咖啡几爱弥尔·盖勒:蝴蝶床玻璃台灯花瓶西班牙安东尼·高迪:圣家族教堂、文森公寓、居里宫、巴特罗公寓、米拉公寓奥地利“分离派”奥托·华格纳:邮政储蓄银行斯坦霍夫教堂。约瑟夫·霍夫曼:茶壶、斯托克列宫。德国“青年风格”彼得贝伦斯:贝伦斯住宅国、德电气集团(AEG)设计的厂房建筑苏格兰查尔斯R麦金托什:高靠背椅、茶室比利时维克多·霍塔:人民之屋室内设计塔赛尔公寓塔赛勒旅馆亨利·凡·德·威尔德:茶壶、桌椅、书柜美国路易〃沙利文:会堂大厅芝加哥表演大厅、斯科特百货公司弗兰克〃赖特:温来特大楼、联合教堂拉肯大厦草原住宅 3.装饰艺术运动的风格特征及影响因素对埃及等古代装饰艺术的实用性借鉴原始艺术 的影响:简单的几何造型形成自己独特的色彩系列:强烈的原色和金属色彩舞台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