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药培养及其应用2

合集下载

花药离体培养的名词解释

花药离体培养的名词解释

花药离体培养的名词解释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植物花药分离出来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的技术方法。

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以研究植物生殖细胞的发育、花粉的萌发和胚胎发生等过程,也可以用于植物育种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一、花药的离体培养技术步骤花药离体培养技术通常包括以下步骤:花药的收集与消毒、花药的培养基制备、花药的切割、花药培养的条件控制和培养周期的调整。

首先,在花药采集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卫生消毒,以防止细菌、真菌的污染。

花药应该从健康、无病毒的植物中采集,并使用无菌工具将其分离出来。

其次,花药离体培养所需的培养基需要在无菌条件下准备。

培养基一般包含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固体凝胶剂。

营养物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植物生长调节剂则可以促进花药的发育和胚胎发生。

固体凝胶剂常用的是琼脂或琼脂糖,用于固定培养基。

接下来,将花药切割成适当大小的片段,并分别放置在含有培养基的培养皿中。

切割时需要确保花药组织的完整性,避免细胞的损伤。

在培养花药的过程中,需要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包括光照、温度和湿度等。

适宜的光照条件有助于花药的正常生长和胚胎发生。

温度和湿度的调控则可以促进细胞分裂和萌发等生理过程的发生。

根据具体的实验目的和需要,培养周期可以进行调整。

有些实验需要短暂培养,仅用于观察花粉的萌发情况;而有些实验需要长期培养,以研究花粉和胚胎的发育过程。

二、花药离体培养的应用领域花药离体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繁殖和生物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应用领域:1. 花粉发育与萌发研究: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可以观察花粉的发育和萌发过程,研究花粉的生理活性和花粉管的发育机制。

2. 花粉培养与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可以用于实现植物的杂交育种。

通过培养不同种类植物的花药,并使其产生花粉,可以进行异源杂交,并研究相关育种特征。

3. 胚胎培养和胚胎发生研究:花药离体培养可以促进植物的无性繁殖,即从花药中分离出胚胎,并培养其发育成植株,用于植物繁殖的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

花药和花粉培养课件

花药和花粉培养课件
数据分析
数据整理、统计、分析、解释
处理方法
数据清洗、数据挖掘、可视化呈现
06 相关法律法规与伦理问题
法律法规要求与遵守
法律法规要求
在进行花药和花粉培养实验时,必须遵 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 验活动的合法性。
VS
遵守要求
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确保实验操作符合 相关法规要求,避免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 行为。
气体控制 控制培养环境中的气体成分,如CO2浓度等,以 优化生长条件。
培养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防止污染
严格控制无菌条件,定期检查培 养基和培养环境是否有微生物污染。
观察与记录
定期观察花药和花粉的生长情况, 记录生长数据,以便及时调整培养 条件。
花药和花粉的保存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花药和花粉, 应选择适宜的保存方法和条件。
应用领域拓展
花药和花粉培养技术的应用范围将进一步 拓展,不仅局限于育种领域,还可应用于
生物制药、生物能源等领域。
遗传稳定性研究
将深入研究遗传稳定性问题,寻求解决染 色体变异的有效方法,获得遗传一致的纯 种。
政策支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对生物技术的 关注度提高,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花 药和花粉培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基因工程研究
花药和花粉培养产生的单倍体植株可用于基因工程研究,如 基因敲除、基因沉默等,以深入了解基因功能和植物生长发 育机制。
药物筛选
利用花药和花粉培养技术产生的单倍体细胞系可用于药物筛 选,如抗病、抗虫、抗除草剂等,为新药研发提供有力支持。
实际应用案例分析
水稻育种
通过花药和花粉培养技术,成功获得了大量单倍体植株,经过筛选得到了抗病、 抗虫、高产等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为我国水稻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花药培养

花药培养

花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分化培养基为去除2,4-D,加入NAA或 KT。在分化培养基是,愈伤组织会出现 绿点,最后发育成绿色植株。此外,在 禾本科植物的花药培养中,常会出现白 化苗,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控制方法。
花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5 培养基成分
培养基成分包括无机盐、碳源、氨基酸、维 生素和植物激素等。它们对花药的培养的成 功率有明显的作用。先前是用已有的培养基, 如MS、Miller和Nitsch等,后来研制出适合不 同植物的专用培养基。
花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2)生理状态:花药供体植株的生 理状态,对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有 直接影响。
对水稻、小麦和大麦等禾本科植物而 言,大田植株比温室植株、主茎穗比 分蘖穗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率都明显 的要高。
花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季节接种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 率也有显著变化。如烟草、小麦早 期的花药比晚期的要好,愈伤组织 诱导率高,说明供体植株的生态环 境,特别是温度和光周期可能对花 粉发育及其对离体培养的反应有重 要影响。
花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3)花粉发育时期:不是任何发育时期的花粉 都可在离体培养时诱导产生愈伤组织或胚状体, 只有那些发育到特定时期的花粉,对离体刺激才 最敏感。
实验证明,烟草、曼陀罗和水稻的花粉从单核中 期到双核早期都可离体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小麦和玉米处于单核中期的花粉培养效果最好。 天竺葵和番茄分别为四分体和中期I的培养效果
最常用的方法是低温冷藏。具体做法是将带 有叶鞘的穗子或花蕾用湿纱布包裹后再用塑 料袋套起,放在冰箱中冷藏。
花药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不同材料对处理温度的高低有不同的要 求,一般耐寒植物比喜温可耐受较低的 温度。低温处理时间视使用的温度而定, 较低的温度处理时间要短,反之则长。 烟草7~9度下处理7~14天,水稻7~10 度下处理10~15天,大麦3~7度下处理 7~14天,都可显著提高花药的出愈率。 但低温处理对小麦的效果不稳定物的花粉对离体培养有其特 定的、最敏感的发育时期。然而,对大 多数植物来说,单核期的花粉比较容易 培养成功。

第7章_花药培养及单倍体育种

第7章_花药培养及单倍体育种
第一节 单倍体及单倍体育种
一、单倍体的概念及其来源
1、概念 单倍体(haploid):是指具有配子体染色体数(n) 的孢子体(植物个体)。 单倍体有一元单倍体和多元单倍体。
南瓜的单倍体和二倍体 的雄花和雌花
单倍体植物的特点:
体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生长发育弱,体形小、各器
官明显减小; 雌、雄配子严重败育,有的
生根培养:将分化出的芽苗转入含NAA的生根培 养基中,一般2周左右可形成根。
烟草花粉植株的生根培养基: 1/2 MS + 2%蔗 糖 + 0.5%琼脂。
壮苗培养:在生根培养基或基本培养基中添加 多效唑(1-3mg/L),提高蔗糖浓度(5-8%)。
培养条件: 25 ℃,光照下。
花粉植株的驯化移植
② 激素选择
烟草和毛曼陀罗:仅含蔗糖的琼脂板 茄子花药培养中: MS+2,4-D 0.5 mg/L+KT 1mg/L
n 93.8% 2n 6.2% MS+2,4-D 2 mg/L + KT 1mg/L
n 64,1% 2n 35.9%
③ 蔗糖:一般为3%~15%
烟草和油菜:2~3%诱导花粉胚; 水稻:3~6%诱导愈伤,分化时2~3%; 小麦:8~11%麦芽糖诱导愈伤,分化时5~8%蔗 糖; 玉米:12~15%诱导愈伤; 甘蔗:高达20%。
➢ 二,认为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内源激素平衡在 不断改变,随花药的成熟,激素平衡变得不适合 小孢子的生长和分裂,或脱分化必须的一些物质 被消耗尽,从而引起培养效果不佳。
花粉发育时期的确定
•鉴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方法可用涂片法来进行。 •为方便起见,可找出与花粉发育时期相对应的形 态学指标。
(3) 花药预处理
体细胞干扰 生殖细胞的自发加倍 培养过程的各种影响因素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应用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应用

种。
时 间越 长 ,效 果 越 好 ;张连 平 【 等 却认 为 1c 下 4 J 0c 低温预处理 8 d效 果 好 于 4 ,超 过 ld效 果 下 降 。 d O
我们 一 般 采取 晚 粳 稻 以 8 1 ℃处 理 7 1 d ~0 — 5 。不超 过
2 影 响 水 稻 花 药 培 养 力 的 因 素
4 、花广 15 3 7和蜀恢 1 2等广 亲 和恢 复 系 [。另 6 1 o 1 N A、 。一 甘 氨酸等 , A 2 4 D、 也取得 较好 效果 。 现行 的 “ 倒 5 9
21 材 料 的 选 择 .
0 材 料 的基 因 型是 影 响水 稻 花培 培 养 力 的最 重 要 2 d为 宜 。 . 的因素 一 般认 为粳 稻培 养效率 较 高 , 粳杂 交后 代 24 基本 培 养基 籼
居 中 , 稻培 养力 极 低 。但 有研 究 表 明 , 籼 即使 同为 粳
粮 作 0. 食 物20 1 2
舶舛蹴 i 技 i l
水稻 花药培 养及其 应用
于凤 池 姚 坚 姚 海 根
( 浙江 省 嘉兴市 农业 科学 研 究院 3 4 1 ) l 0 6
摘要 : 结合 我 院 花培 育种 实践 , 述水 稻 花 药培 养 的基 础 理论 研 究及 水稻 花 药培 养在 水 稻 育种 方 概
本 项 目为 嘉 兴 市 科 技 计划 重 点 科 研 项 目 (0 7 Z 0 2 20A 10 ) 作者简介 : 于凤 池 ( 9 6年一 , , 艺 师 , 士 , 17 )女 农 硕 主要 从 事 水 稻
籼粳 杂 种 的 S 3以及 对 籼 、粳稻 都 有较 好 效果 的通 K
用 和 M8培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等l 5 l 简 化培 养 手续 , 短 培养 时 。为 缩

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

案例三
总结词
通过花药培养技术,成功改良了水稻的品质特性,提高了稻米的营养价值和口感品质, 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
详细描述
在实践中,科学家利用花药培养技术,从水稻花药中诱导出单倍体植株,通过遗传转化 和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成功改良了水稻的品质特性。这些改良品种的稻米在营养成分 、口感、气味等方面表现出更加优良的品质,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稻米的需求。同时
,这些品种的推广和应用,也有效提高了水稻生产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04
花药培养技术在水稻育种中的 前景与展望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高效花药培养体系的建立
通过优化培养基组成、激素配比等条件,提 高花药诱导率和小孢子发育成功率,缩短育 种周期。
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花药培养获得的水稻材料进行 基因改造,提高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性状。
发展阶段
20世纪70年代,花药培养技术在多个 作物上获得成功,并应用于育种实践 。
花药培养技术的优势与局限性
优势
能够快速获得单倍体材料,缩短育种周期;可结合基因工程 技术进行分子标记和基因定位;可提高育种效率和品质改良 。
局限性
技术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实验技能和经验;诱导产生的单 倍体植株染色体数目不整齐,需要加倍后筛选纯合体;受基 因型限制,某些品种可能不适合采用花药培养技术。
特点
具有高效、快速、稳定等优点, 能够快速获得单倍体材料,缩短 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花药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
起始阶段
成熟阶段
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开始探索花药 培养技术,成功诱导花粉形成单倍体 。
21世纪初,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 程技术的发展,花药培养技术更加成 熟,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领域。

植物花药培养

植物花药培养

选择幼年树花蕾
(二)消毒
1:100倍的84 15%次氯 消毒液15酸钠10-饱和漂白 粉溶液1015min 20min 15min 无菌 水 无菌吸 水纸 吸干水 分 (0.1%氯 化汞溶液) 3~5min 无菌 水冲 洗3~ 5次
花 蕾 表 面
7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乙 醇大约 1min
清洗
若花蕾包裹严实,只需用70%乙醇的棉球对叶鞘和花蕾 表面擦拭。
二、花药培养的概念及目的
花药培养:是将花粉发育至一定阶段的花药接种 到人工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以形成花粉胚或愈伤
组织进而分化成植株的过程。
花药培养的主要目的,是培育花粉粒的单倍体植 株,并使单倍体加倍,作为育种材料的来源。
大大缩短育种周期
通 过 多 次 自 交 结或 合近 的交 品获 系得 的 几 乎 是 同 质
培养基主要为N6和MS培养基,不同物种选择不同培养基。 MS和H培养基:适合双子叶植物花药培养; B5培养基:适合豆科和十字花科花药培养; N6培养基:适合禾谷类作物的花药培养。
4、预处理
• (1)冷处理:3-6℃低温处理3-15d,不同物种,温 度和时间不同。冷处理可以提高花药培养花粉胚 胎发生的能力。 • (2)热处理:某些物种,将花芽或完整植株在30℃ 下处理24h或40℃下处理1h,能刺激花粉的胚胎发 生。 • (3)化学处理:包括高糖、甘露醇、秋水仙素、乙 烯利等进行处理。例如用一种化学杂交剂喷洒处 于减数分裂前后的小麦植株,后接种单核期花粉, 可使花粉体细胞胚胎数量提高3-20倍。 • (4)其他方法:包括γ射线、离心、磁场等。 • 如将花药直接离心或在取出花药前将花蕾及幼穗 进行短时间离心,将花药置于高浓度蔗糖液中处 理6-8min等,可提高愈伤组织诱导率。

高二生物:3.2《月季的花药培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高二生物:3.2《月季的花药培养》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选修1[人教版]课题2 月季的花药培养★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识记被子植物花粉发育的过程2、通过学习花药培养的基本技术,培养设计试验、动手操作、分析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列表比较花药培养与组织培养2、选择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动手实践、勇于探索的科学探究素质2、通过讨论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帮助学生确立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课题重点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课题难点选取适宜的培养材料和培养基★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利用植物的茎可以经过组织培养得到新植株,但这种方法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繁殖出来的新植株往往无法获得一些新的性状。

本节我们将学习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这是一种信的育种技术。

(二)进行新课1.基础知识活动2:阅读“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回答下列问题:1.被子植物的花粉是在中由经过分裂形成的。

2.结合教材内容填下列示意图:〖思考2〗由此可见,被子植物的花粉的发育要经历四分体时期,单核期和双核期等阶段。

〖思考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小孢子母细胞可以产生 4 个精子;在一枚花药中可以产生很多个花粉。

〖思考4〗营养细胞在花粉萌发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控制花粉的萌发并提供营养。

活动3:阅读“产生花粉植株的两条途径”,讨论并回答下列问题:1.产生花粉植株(即单倍体植株)的两种途径:一是花粉通过胚状体阶段发育为植株,二是通过愈伤组织阶段发育为植株。

这两种途径的区别主要取决于培养基中激素的种类及其浓度的配比。

2.填写培育花粉植株的途径图解:3.胚状体的结构及其发育过程与种子相似,所以把胚状体到从芽的过程称为分化,而把从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称为再分化。

活动4:阅读“影响花药培养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花粉植株的主要因素:材料的选择和培养基的组成等。

2.材料的选择:①从花药来看,应当选择(初花期、盛花期、晚花期)的花药;②从花粉来看,应当选择(四分体期、单核期、双核期、萌发期)的花粉;③从花蕾来看,应当选择(完全未开放、略微开放、完全盛开)的花蕾。

植物花粉花药培养

植物花粉花药培养

培养目的得大量无病毒的优质植株,缩
短育种周期。
种质资源保存
02
对于濒危植物或珍稀植物,通过花粉花药培养可以保存其种质
资源,避免物种灭绝。
新品种选育
03
通过花粉花药培养获得大量单倍体植株,可以用于新品种的选
育和改良。
培养历史与发展
历史
植物花粉花药培养技术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 一种成熟的植物繁殖技术。
水稻花粉花药培养技术需要严格 控制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 pH值等,以确保花粉的正常发
育。
玉米花粉花药培养
玉米花粉花药培养是一种通过人 工诱导玉米花粉发育成胚状体的 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遗传多
样性高等优点。
玉米花粉花药培养在玉米育种和 种质资源保存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有助于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培养条件
保持温度在25℃左右,湿度适中,定期通风,避免阳光直射,提供适宜的光照 条件(如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
培养环境与条件
温度控制
保持恒定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温度 都会影响花粉的发育和生长。
湿度调节
适宜的湿度有利于花粉的萌发和生长, 一般控制在70%-80%之间。
光照管理
提供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时间,以保证 花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储存方式
将采集的花粉储存在干燥、阴凉、通 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以保持花粉的活性。
花药消毒与去雄
消毒方法
使用70%酒精或0.1%次氯酸钠溶液对花药进行表面消毒,去 除表面的微生物和杂质。
去雄步骤
在显微镜下操作,用镊子小心去除花药中的雄蕊,以便接种 花粉。
花粉的接种与培养
接种方式

植物组织培养第五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第五章 花药和花粉培养

殖,它的花粉给不育系授粉,能使不育系当代结实
并在F1代恢复育性正常的品系。是杂交种子的父本。
不育系(母本)×同型保持系(父本) ↓ 不育系(母本)×恢复系(父本) ↓
F1代种子—生产上杂交种子
1、克服后代分离、缩短育种年限 常规育种中,杂交F2代起会出现性状分离,到 F6代才开始选择,育成一个品种需8-10年。单倍 体育种将F1或F2代花药进行培养,对所获得的单 倍体植株进行加倍处理,获得稳定的纯合二倍体, 下一代植株性状基本稳定,育种只需3-5年。
(二)花粉培养
1.取材时期的确定 四分体—单核早期—单核晚期—双核早期—双核晚期—三核期 小孢子 花粉培养 花粉粒 花药培养
2、花粉预处理
低温处理花蕾,或单核后期离心预处理。
3、花粉分离
适合的花蕾-消毒-取出花药-烧杯壁中挤压花 药-尼龙网过滤-花粉液离心-花粉粒沉淀-培养基 稀释-纯净花粉群体。
C途径:在获得的花粉植株群体中,除单倍 体外,常有相当比例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 体、非整倍体等非单倍体植株,即小孢子培养 过程中自发加倍现象。此途径中,生殖核与营 养核共同参与了花粉植株的形成。`Fra bibliotek2、B途径
小孢子第一次有丝分裂为均等分裂,形成两个 大小相近的细胞(或游离核)。以后,由这两个细 胞连续分裂产生单一类细胞组成的多细胞花粉或多 核花粉。 (二)雄核发育的启动机理(不讲)
(一)花药培养方法 1、材料的选取
大多数园艺植物的花药培养,成功率最高的是
单核期或单核中晚期。
花粉的发育时期:
四分体 — 小孢子 — 单核花粉 — 双核花粉
最适期
2、材料与处理与灭菌
3-5℃低温处理3-10天-(大花蕾将萼片剥掉) -酒精几秒-0.1%升汞10min-无菌水冲洗。 3、接种培养 镊子剥去花瓣-花药均匀接种于培养基上,常 用培养基MS、N6和马铃薯培养基。 蔗糖5-10%,20-30℃,光照12h。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葛胜娟
【期刊名称】《种子》
【年(卷),期】2013(32)8
【摘要】花药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单倍体在植物遗传育种中具有重要意义.水稻花药培养可以快速纯合育种材料、提高选择效率、有效缩短育种周期,扩大变异范围、加速有效性状转移.本文综述了水稻花药培养在基因型选择、取样的低温预处理、培养基配制、接种和培养、分苗和炼苗等技术要点,在常规稻育种、杂交稻育种、水稻基因工程育种等方面应用的主要成果,并对建立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和在水稻遗传育种应用上向宽范围和深层次发展进行展望.
【总页数】6页(P45-50)
【作者】葛胜娟
【作者单位】嘉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嘉兴 3140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
【相关文献】
1.水稻花药培养在亚种间杂优利用研究上的应用 [J], 李平;胡延平
2.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及遗传育种研究Ⅰ.材料基因型对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培效果的影响 [J], 陈兆贵;韦鹏霄;岑秀芬;吕志仁
3.水稻花药培养及其在遗传育种上的应用 [J], 葛胜娟
4.花药培养在水稻籼粳交恢复系选育上的应用 [J], 张安中;向跃武
5.光(温)敏核不育水稻花药培养及遗传育种的研究进展 [J], 陈兆贵;韦鹏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3[1].2月季的花药培养(经典)

3[1].2月季的花药培养(经典)

培养
分化培养基培养 花药长出愈伤组织还要转移到哪? 花药长出愈伤组织还要转移到哪 到哪? 鉴定和筛选
常常会出现染色体倍性的变化? 常常会出现染色体倍性的变化?
主要原因是 营养核和生 殖核融合造 殖核融合造 成的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异同点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花药培养技术的异同点
项目 相同点 不同点
植物组织培养 离体的植物 技术 组织经脱分
外植体为体细胞, 外植体为体细胞, 染色体数无需加倍。 染色体数无需加倍。
取材为花药, 取材为花药,培养的为 单倍体幼苗,植株弱小 弱小, 单倍体幼苗,植株弱小, 高度不育,必须用秋水 高度不育,必须用秋水 仙素处理, 仙素处理,使染色体加 倍,恢复正常植株的染 色体数,而且为纯种。 色体数,而且为纯种。
(一)被子植物的花粉发育
个小孢子(小孢子 个小孢子 1花粉母 减分 4个小孢子 小孢子 花粉母 细胞( ) 细胞(2n) 四分体)(n) 四分体 ( ) 单核居中期(n) 单核居中期( ) 单核靠边期(n) 单核靠边期( ) 有分
1个花粉管细胞核(n) 个花粉管细胞核( ) 个花粉管细胞核 1个生殖细胞核(n) 个生殖细胞核( ) 个生殖细胞核 有分 2个精子 个精子
为什么花瓣松动会给材料的 消毒带来困难? 消毒带来困难? 花瓣松动后, 答:花瓣松动后,微生物就 可能侵入到花药, 可能侵入到花药,给材料 的消毒带来困难。 的消毒带来困难。
材料的消毒: 二、材料的消毒:
花 蕾 (70% % 酒精) 酒精) 大约 30s (无 菌水) 菌水) 清洗 (无菌 吸水纸) 吸水纸) 吸干水 分 (1%氯化 % 汞溶液) 汞溶液) 2~4min ~ (无 菌水) 菌水) 冲洗
花的结构

花药离体培养原理

花药离体培养原理

花药离体培养原理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常用于植物繁殖和遗传改良的重要技术。

其原理是将花药切割并放置在含有适宜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使得花药中的幼胚能够独立生长和发育,从而获得大量基因一致的幼苗和植株。

下面我们将围绕花药离体培养原理来详细介绍其步骤和应用。

步骤一:花药收集首先,需要选取新开的花朵,在花药刚好开放的时候,用消毒的镊子或钝器将花药轻轻剪下。

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细菌和病毒的污染,最好在进行花药切割前将其消毒。

步骤二:花药切割将采摘下来的花药用铁丝或者手术刀轻轻地剪开,将花药中的花粉颗粒切下来,因为花粉中含有很多细菌和病毒,所以要尽量快速处理。

步骤三:培养基制备准备含有适当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因子的培养基。

培养基通常由无机盐、果糖、氨基酸、维生素以及植物生长激素等组成,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在配制时需要控制好水的含量以及pH值,使得培养基的pH值大致维持在5.8-6.2之间。

步骤四:培养将切好的花药放置在培养基浸泡3-5天,在该过程中,幼胚会胚轴不断增长并逐渐转化为幼苗。

幼苗需要用更多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来继续生长和发育,通常会进行穿插子培养和分化培养等处理,以获得更好的培养效果。

花药离体培养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可以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遗传改良的新品种,或者用于快速繁殖植物种苗。

花药离体培养还经常用于研究细胞分裂和染色体行为等植物生态学研究,对于了解与遗传相关的基础理论也有很大的帮助。

总之,花药离体培养是一种基础而重要的技术,其原理以及步骤都非常关键。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深化它的理论和技术,才能更好地应用它来获得更好的繁殖和遗传效果。

花药培养PPT课件

花药培养PPT课件

花药培养的应用领域
1 2 3
植物育种
花药培养是快速获得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有效方法, 通过该技术可以加速植物育种进程,培育出具有 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遗传学研究
花药培养可用于研究植物的遗传规律、基因表达 和染色体数目变化等,有助于深入了解植物的生 长发育机制。
生物技术
花药培养技术还可应用于植物生物技术的开发, 如基因转移、细胞工程和胚胎发生等,为植物生 物技术的进步提供支持。
02
花药培养的原理与技术
花药培养的原理
0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花药培养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 一种,通过离体培养花粉发育成 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02
染色体数目减半
花药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染色 体数目减半,具有纯合二倍体植 株的基因型。
03
快速繁殖和品种改 良
花药培养可用于快速繁殖和品种 改良,为育种提供更多选择和时 间。
花药培养的技术流程
选择花药
01 选择健康、发育良好的花蕾,
采集花药。
花药消毒
02 将花药置于消毒液中消毒,去
除表面微生物。
花药培养
03 将消毒后的花药接种在培养基
上,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 下进行培养。
诱导愈伤组织
04 花药在培养基上萌发形成愈伤
组织。
诱导芽和根的形成
05 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芽和根,形
温度、光照、湿度等环境因素都会影 响花药培养的效果。适宜的环境条件 可以促进花粉细胞的分裂和发育,从 而提高培养成功率。
培养基与激素
总结词
培养基和激素是花药培养的关键因素。
详细描述
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和激素的种类与浓度对花粉细胞的分裂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和激素组合可 以有效提高花药培养的成功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Plant Cell and Tissue Culture)是一种利用离体培养细胞实现植物快速繁殖和品种改良的生物技术。

细胞组织培养在细胞或亚细胞的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 并不涉及重组DNA和有害外源基因的导入,不存在生物安全问题,所以它是一种安全的或者“绿色的”生物技术,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早期研究历史1902年Haberlandt发表了著名论文《植物细胞离体培养实验》,指出: 作为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基本单位的细胞有可能在离体培养条件下实现分裂分化,乃至形成胚胎和植株。

这种见解后来被称为细胞全能性学说(cell totipotency)1951年Skoog 和Tsui(崔澂)采用加有IAA和腺嘌呤的培养基, 使烟草茎段的髓组织的细胞分裂和生长,并且分化形成不定芽。

这是人类第一次从离体培养的植物组织诱导出芽和植株。

1955年Miller 等从DNA的降解产物中分离出6-呋喃氨基嘌呤,发现它不仅可以代替腺嘌呤诱导烟草茎段分化芽,而且诱导芽分化的效力比腺嘌呤高三万倍,为诱导离体细胞的器官分化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1958年Steward导单个来自胡萝卜根的悬浮细胞发育为成熟的胚胎,完全证明了Haberlandt 提出的细胞全能性学说。

至今已经在一千多种植物上,从各种类型的组织和细胞,甚至原生质体,诱导出胚胎和完整植株,从而为细胞工程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研究主要领域1.植物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细胞全能性2胚培养和胚乳培养3.植物组织培养脱毒快速繁殖4、体细胞胚胎发生与人工种子5.体细胞无性系变异与育种6.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7.花药和游离小孢子培养8.植物细胞大量培养和次生代谢产物利用参考书:朱至清,植物细胞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孙敬三、朱至清,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花药培养及其应用朱至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一、花药培养诱导单倍体植物在植物学上,通常将具有两套染色体的植物叫做二倍体,二倍体植物有性过程产生的花粉(小孢子)和卵细胞分别具有一套染色体,被称为单倍体。

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由单倍体的花粉(小孢子)或卵细胞发育成的植物就是单倍体植物。

所谓花药培养,就是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使植物花药中的花粉(小孢子)脱离原来的发育方向,经过胚状体或愈伤组织途径形成单倍体植株的过程。

50年前,1964年印度学者Guha 和Maheshwari首先从离体培养的曼陀罗花药中诱导出单倍体花粉植株,至今已整整50年了。

二、单倍体植物的特点单倍体植物的最大特点是高度的不孕性, 这是由于它只有一套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只有单价体,无法进行联会,造成染色体行为的不规则,形成的大孢子或小孢子染色体不齐全,因此完全失去有性生殖的能力。

但是如果将单倍体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加倍,即可获得加倍单倍体植株(Doubled Haploid, 简称DH植株),即纯合二倍体植株或纯系。

快速获得纯系在育种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三、单倍体植物在育种上的应用1.加快常规育种的速度:从杂种F1代花药培养产生加倍单倍体(DH)植株即可形成纯系,快速选出新品种。

2. 有利于隐性性状的表现:隐性优良性状在DH系中充分表现有利于选择。

3. 快速获得自交系:DH系相当于高度纯合的自交系,可用于玉米等作物的杂交种制种。

4. 诱导超雄植株和全雄性杂种5. 单倍体细胞突变体筛选6.利用DH群体绘制遗传图谱Egg m M m Male (Mm) Female (mm)anther/microspore cultureDH plantsFemale SuperMale (MM)(mm)sexual production Male (Mm)50%50%100%Microspore/Sperm Production of Super Male Plants and Its Applicationin AsparagusAsparagus GuelphMillenium Female x DH supermale Canada Dave WolynAndr éas DH female x DH supermale France Corriols et al ., 1990Ringo DH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Golia DH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Argo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Eros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Crop Cultivar/line Method Country AuthorityReference/pers. com.Gladio Female x DH supermale Italy Falavigna et al ., 1999Hybrid produced with DH supermale in Asparagus6、利用DH群体绘制遗传图谱DH群体(doubled haploid population,加倍单倍体群体)是以F1代为材料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加倍单倍体植株的分离群体,DH群体可以通过自交繁殖长期保存,重复使用,因此是理想的遗传作图群体。

1992年遗传所陈英等用花药培养构建了籼粳杂种窄叶青(籼稻)×京西17(粳稻)的DH群体,该群体由127个DH植株构成。

利用该群体朱立煌等构建了水稻遗传图谱。

陈洪等(1995)首先用52个RAPD标记建立了水稻的RAPD标记连锁图谱,该图谱覆盖基因组总长度为898.4cM,标记间平均距离为17.3cM。

后来徐云碧等(1998)将89个微卫星标记定位在已有的遗传图谱上。

沈利爽等(1998)利用该群体构建了含有444个标记的分子连锁图谱,其中包括276个RFLP标记,34个RAPD标记,89个微卫星标记,10个AFLP标记,26个端粒重复相关序列标记和9个同工酶标记,这个较高密度的分子图谱为基因定位的准确性提供了保障。

朱立煌等还利用此图谱进行了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定位和克隆的研究。

已知窄叶青具有抗白叶枯病的基因,在该DH群体中抗白叶枯病基因的分离表现为1:1,因此可以根据DH群体中每个个体的抗病表现,将它们分为两个基因池,即抗病基因池和敏感基因池。

然后用150个RAPD引物对每一个体的DNA进行扩增,发现扩增产物BP127和BP183只存在于抗病基因池。

进一步分析表明产物BP127与抗白叶枯病基因连锁,利用BP127与窄叶青DNA杂交,获得两个序列。

他们进一步与美国康奈尔大学合作,利用Danksley的SL作图群体,将序列1定位于水稻第8染色体,而序列2被定位于第1染色体。

进一步的RFLP连锁分析确定抗白叶枯病基因位于分子标记BP127和RZ617之间的长度为2.4cm的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克隆了水稻的抗白叶枯基因XA21。

国外研究者分别构建了大麦、小麦和青椒等植物的DH群体,已经被普遍采用作为构建遗传图谱的模式群体。

Up to now more than 200 cultivars,hybrids or lines have been selected from DH plants derived from anther or microspore culture in Europe and ChinaRICE NEW CULTIVAR “ZHONGHUA 9” BY LI (1990) IN BEIJING CHINA四、影响花药培养成功率的因素离体培养的小孢子以胚胎发生或器官发生方式产生植株。

在器官发生情况下,小孢子首先形成愈伤组织,然后分化出苗和根,成为植株。

影响培养花药中小孢子胚胎发生或愈伤组织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供试材料的基因型,供体植株的生长条件和状态,花粉(小孢子)的发育时期,培养基组成,供试材料的预处理,以及培养条件。

(1) 供试材料的基因型在小麦、大麦、水稻、玉米和油菜等植物的花药培养中证实,供试材料的基因型显著影响花粉植株的诱导率。

某些品种、品系甚至单株的花粉植株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的材料。

因此在初次开展花药培养或和游离小孢子培养时,最好采用多种基因型的材料进行比较实验。

下图是我们在进行小麦花药液体-固体双层培养时观察到的不同杂种组合花药产生花粉植株能力的差异。

F1(ERIK X HY 320) 的绿色花粉植株诱导率最高;品种Nostar能产生愈伤组织,但只分化白色花粉植株;而品种Norwin只产生愈伤组织,不能分化植株。

(2) 供体植株的状态在欧洲油菜和白菜型油菜花药或游离小孢子培养中发现:1、供体植株生长在较低的温度下有利于花药和小孢子培养,供体植株可以在取材料前放置在5-10度下数天。

2、供体植株以较低的密度种植为好。

3、较老的供体植株上采取的花药或小孢子产生胚状体的能力较强。

(3) 花粉发育阶段只有处于特定发育阶段的花粉(小孢子)才具有胚胎发育的潜能.在水稻、大麦和玉米上,单核中晚期的花粉最适合用来进行花药或游离小孢子培养,。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和白菜型油菜(B. campestris)的花粉胚主要来源于单核晚期到双核早期的花粉.通常花粉的发育阶段与花芽的形态和大小相关联,可以通过显微镜检查确定与适合培养的花粉(小孢子)阶段相对应的花芽形态特点,以此做依据选取花芽中的花药进行培养。

(4) 培养基组成花药培养基由水、无机盐、碳源(糖类)、维生素、氨基酸和生长调节剂等组成,培养基成分的变更会显著影响花粉胚或花粉愈伤组织的诱导频率。

培养基中的无机氮源分为铵态氮(NH4+)和硝态氮(NO3-)两类。

试验表明,高含量的铵态氮会抑制花粉胚的形成,因此花药和小孢子培养大多采用铵态氮含量较低的培养基,如B5(Gamborg et al., 1968), N6(Chu et al., 1975),FHG(Hunter, 1988), NLN (Lichter, 1981) and CHB medium(Chu et al., 1990)以及1/2MS培养基。

碳源(糖类)是另一个显著影响花药和小孢子培养效率的因素。

蔗糖是最常用的碳源,通常用于烟草、油菜和水稻的花药培养。

但是对于大麦、小麦和玉米,麦芽糖和葡萄糖被证明是更好的碳源。

当用葡萄糖做碳源时,培养基需要过滤消毒,因为它在消毒过程中会产生对植物细胞有害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