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及答案

四单元水和空气

练习一

一、填空

1.水是一种没有、、会的物体,像水这样的物体叫。

2.我知道的液体有 , ,(三种)。

3.空气是一种没有,没有,没有的气体。

4.我们可以从、、等地方取到一杯水。

5. 和是地球上的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人和动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它们。

二、判断

( )1.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 )2.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 )3.水和空气都能流动。

( )4.沙子也能流动,它也是液体。

( )5.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一般不采用尝的方法。

(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 )7.空气没有形状,也没有重量。

( )8.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这一种方法。

( )9.在热水中把扁的乒乓球放进去,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 )10.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但水中的鱼不需要空气。

三、选择1.像水这样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的物体叫( )。

A.液体

B.固体

C.气体

2.( )是一种有刻度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液体的多少。

A.烧杯

B.量筒

C.滴管

3.液体都会流动,流动的快慢受到( )的影响。

A.轻重

B.颜色

C.黏度

4.用量筒测量液体读数据时,视线要与( )水平。

A.液面

B.刻度

C.量筒

5.18世纪70年代,法国化学家( )研究发现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

A.诺贝尔

B.拉瓦锡

C.居里夫人

6.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

A.千克

B.公斤

C.毫升

7.17世纪时,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用实验证明空气( )。

A.能流动

B.有重量

C.能压缩

8.下列物品中,运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风扇

B.轮胎

C.瓶子

四、实验题

1.有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怎样区分它们呢?不许用尝的方法,你还有哪些新的方法?(越多越好)

答:

实验证明:液体的流动快慢与( )有关。

练习二

一、判断

( )1.认识物体可以先尝再闻。

( )2.尝液体的味道时,用筷子蘸一点儿来尝就可以了。( )3.遇到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液体时,应先闻一闻。

( )4.遇到自己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去闻、去尝。

( )5.空气不能占据物体的空间。

( )6.沙子会流动所以是液体。

( )7.动物、植物和人类都离不开空气,但水中的鱼不需要空气。

( )8.在热水中把扁的乒乓球放进去,泡一泡会重新鼓起来。( )9.有些动物是不需要空气的,如蚂蚁、蚯蚓、蜗牛等。( )10.5毫升水相当于大雪碧瓶一瓶。

二、选择

1.把纸揉皱后,塞入杯底,倒过来,插入水底,纸不会湿的原因是( )。

A.空气没有一定的形状

B.空气要占据杯中的空间

C.空气能流动

2.可以用来表示水的多少的单位是( )。

A.厘米

B.小时

C.毫升

3.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的是( ),有一定体积、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既没有一定体积又没有一定形状的是( )。

A、空气

B、油

C、水银

D、塑料泡沫

E、玻璃

F、瓶盖

4.测量水的多少,你用( )。

A.直尺

B.量筒

C.放大镜

5.教室门口放有一瓶香水,在正常情况下,依次闻到香味的是( )的同学、( )的同学、( )的同学。

A.教室门口

B.教室中间

C.教室后面

6.注射器抽进空气,堵住口,用力压活塞,观察活塞会( )。

A.推不动

B.推到底

C.推到一定程度推不动

三、连线题

眼睛物体的冷热、轻重

耳朵物体的气味

鼻子声音的大小、高低

舌头食物的味道

手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

四、实验题

1.在设计洗洁精、食用油和水这三种液体的流动比赛中,怎样做才能保证公平?

答:

2.比较水和空气的相同和不同。

答:

练习三

一、判断

( )1.水是一种液体,我们周围还有许多液体。

( )2.在进行科学观察时,我们一般采用尝的方法。

( )3.水能占据空间,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 )4.比较水的多少,只有用量筒量这一种方法。

( )5.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 )6.通过观察,我们发现食用油和水的唯一区别是:食用油有颜色,水没有颜色。

( )7.水能流动,空气也能流动。

( )8.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没有重量。

( )9.因为水的表面张力,落到玻璃上的雨滴才会成为一颗颗小水珠。

( )10.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我们无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二、填空

1.空气和水一样,也会。

2.空气和水比较,轻重。

3.空气和水、石头一样,可以占据。

4.空气可以被,也就是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

5.水有重量,石头有重量,空气。

6.相同体积的空气、水和石头比较,最重,最轻。

三、实验题

1.在瓶子里装一些水,将两根吸管插入瓶子里(一根插入水中,一根不插入水中),用一块橡皮泥将瓶口密封,在不倾斜瓶子的情况下,用不插入水中的吸管吹气,我们会看到水从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中被挤出来了。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答:

2.水会流动,空气会不会流动?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周围的人感受到空气的流动?

答:

练习四

一、填空

1.我们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将石头、木头和树叶分为一类,称为;空气是单独一类,称为。

2.研究水是什么样的物质时,我们用了、、

等方法。

3.科学观察中,我们一般不用的方法比较物体。

4.水和油比较,较轻。

5.水会,油会,其他液体也会。

6.液体与它们的黏度有关。

二、判断

( )1.纯净的水是白色的。

( )2.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会流动。

( )3.油和水一样,都属于液体。

( )4.空气和水一样都会流动,所以是同一类。

( )5.我们认识气体时,可以用手轻轻地将少量气体扇到鼻子里闻。

( )6.在比较液体流动快慢的实验中,除了液体不同,其他条件都是相同的。

( )7.水、食用油和洗洁精流动的快慢是相同的。

( )8.比较液体流动快慢的方法只有一种。

( )9.在科学探究中,我们经常用到实验证明法。

三、简答题

1.你观察到的水是什么样的?

答:

2.写出三种比较不同瓶子中水的多少的方法?答:

练习五

一、填空

1.像水和油一样,没有固定的、会的物体叫做液体,像、和等都是液体。

2.为了精确测量水的多少,我们可以用。量筒是有

的玻璃筒,专门用来测量的多少,也就是测量的体积。

3.液体体积的单位是、。

4.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多少时,量筒必须放,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

二、判断

( )1.在科学观察中,我们经常用尝的方法比较物体。

( )2.研究完的液体可以直接倒入室外花坛里。

( )3.同体积的水和油,水比油重一些。

( )4.在三个大小、形状不同的容器里,水的液面越高,水就越多。

( )5.用量筒测量液体时,读数据时视线要和液面水平。( )6.量筒是玻璃仪器,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 )7.比较液体多少的方法很多,可以灵活运用。

( )8.估测虽然不精确,但在实际生活中会常常用到。

三、简答题

1.使用量筒测量液体的多少时,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2.空气有重量吗?空气的重量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有什么不同呢?

答:

练习六

一、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分为、、三类。

2. 和,是地球上两种非常重要的物质,有了它们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3.水是、、的液体。

4.专门用来测量水的多少的仪器叫。

5.空气是、、的气体。

6.生活中、、等运用到了空气可以被压缩了的性质。

7.水、石头有一定的重量,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也有,也。

二、判断题

( )1.水没有固定的形状。( )2.有几瓶不知名的液体,我们可以用尝的方法判断哪瓶是水。

( )3.水是白色的液体。

( )4.沙子也能流动,它也是液体。

( )5.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

三、选择题

1.下列是液体的物体是( )

A.石头

B.牛奶

C.筷子

2.把下面液体倒入水中,可能会沉下去的是( )

A.洗洁精

B.植物油

C.汽油

3.流得最快的液体是( )

A.水

B.食物油

C.洗洁精

4.空气是一种( )

A.单一的气体

B.有三种气体组成

C.混合气体

四、填表(在你认为是物质属性的表格里打√)

答案

练习一

一、1.颜色、气味、流动、液体 2.矿泉水、洗洁精、牛奶 3.颜色、味道、气味 4.河、大海、泉 5.水、空气

二、1.√ 2.√ 3.√ 4.× 5.√ 6.× 7.× 8.× 9.√ 10.×

三、1.A 2.B 3.C 4.A 5.B 6.C 7.B 8.B

1.方法一:加热,将水蒸发后有残留物的是盐水;

方法二:往两杯水里放鸡蛋或土豆,能浮起来的是盐水;

方法三:分别把两杯水喷向蜗牛,蜗牛反应强烈的是盐水。

2. 它的黏度

练习二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二、1.B 2.C 3.DEF、BC、A 4.B 5.A、B、C 6.C

三、1.①保持玻璃倾斜度相同(受力大小一致)。

②液体多少一致。

③玻璃片表面光滑程度一致。

④要从同样高的地方同时流下来。

2.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都是一种东西,生物都离不开它们。都是占据空间的。都有一定的重量。不同点:①水看得见,空气直接看不见。

②水比较重,空气比较轻。

③水能摸到,空气摸不到。

④水不能被压缩,有固定的体积;空气可以被压缩,没有固定的体积。

练习三

一、1.√ 2.× 3.√ 4.× 5.√ 6.× 7.√ 8.× 9.√ 10.×

二、1.流动 2.空气、水3.空间 4.压缩、改变 5.也有重量 6.石头、空气

三、1.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空气是占据空间的。如果从插入水中的那根吸管往瓶子里吹气,这根吸管另一端会在水中冒出许多气泡。这些气泡就是(我们吹进去的空气)。

2. 空气会流动。方法1:用扇子扇风。方法2:打开电扇。方法3:用嘴向别人吹气。方法4:用作业本扇风

练习四

一、1.液体、固体、气体 2.看、闻、摸 3.尝 4.油

5.流动、流动、流动

6.流动快慢

二、1. × 2. √ 3.√ 4.× 5. √ 6. √7. × 8. × 9. √

三、1. 没有颜色,没有气味,会流动,没有一定的形状。

2.用天平秤、用量筒量、用同一个杯子测量。

练习五

一、1.形状、流动、牛奶、果汁、洗洁精 2.量筒、刻度、液体、液体 3.毫升、升 4.平稳、凹液面最低处、体积数

二、1. × 2. × 3. √ 4. × 5. ×6. √ 7. √ 8. √

三、1. 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然后读出液体的体积数。

2. 空气有重量级。空气的重量和相同体积的水、石头比较,空气最轻,石头最重。

练习六

一、1.固体、液体、气体 2.水、空气 3.无色无味、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4.量筒 5.无色无味、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6.气球、注射器、气枪 7.重量、占据一定空间

二、1. √2. × 3. × 4. × 5. √

三、1.B 2.A 3.A 4.C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科学试题-第三单元形成性测试卷(3)苏教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形成性测试卷(3) 一、认真思考,对号入座。 1、任何声音都是由的而产生的。停止,消失。 2、声音的主要功能是。 3、声音能在、、中传播,传播方向是。 4、耳廓的主要作用是。 5、是听起来很不舒服的声音。 6、在宇宙中,宇航员交谈要靠无线电,这说明声音不能在中传播。 7、在有些公共设施附近安装了禁止鸣笛的标志,这样做是为了。 8、说话声是由产生的,琴声是由产生的,风声是由 产生的,流水声是由产生的。 二、仔细推敲,辨析正误。 1、叩门声是由门扇振动而产生的。() 2、遇到巨大的声响,我们要捂住耳朵紧闭着嘴,以保护鼓膜不受到伤害。() 3、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出声音,如录音机播放的声音。() 4、太空是一个静悄悄的世界。() 5、噪声危害了人的身体健康,它是当代社会四大公害之一。() 6、女同学说话声音“尖细”,是指女同学声音的音调高。() 7、不同物质的传递声音的效果不同。() 8、物体振动得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发出的音调就低。() 三、反复比较,择优录取。 1、说话声音大小是()的不同表现,女高音和女低音是()的不同表现。 A、音高 B、振动大小 C、音量 2、“伏罂而听”的故事中,声音是借助于()传入侦察兵的耳朵。 A、土地 B、空气 C、坛子 3、我们听到打雷声,是()把声音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 B、空气 C、大地 4、游泳时,如果潜入水中,仍然能听到声音,这是声音通过()传播到我们耳朵里的。 A、水 B、空气 C、游泳池的墙壁或大地 四、科学分析,正确联线。 听神经收集声波 耳蜗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 外耳道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收的信号 耳廓传递振动 鼓膜传送声波 听小骨产生振动 五、看图填空。 cc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2、在植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有40万种之多,()的植物约占一半以上。 A、结果 B、不结果 C、开花 D、不开花 3、()却是一个特殊的类别,它们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料而生存。 A、蕨类 B、藻类 C、苔藓 D、菌类 4、在动物王国中,已发现的种类已经有150多万种,是生命世界中类别最多的。而()又是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已知的()达到100多万种,约占80%。 A、鸟类 B、鸟 C、昆虫类 D、昆虫 二、多项选择题。 1、植物可以分为()。 A、结果植物 B、开花植物 C、不开花植物 D、不结果植物 2、不开花植物包括()。 A、蕨类 B、苔藓 C、藻类 D、菌类

3、动物分为()。 A、脊椎动物 B、雌性动物 C、雄性动物 D、无脊椎动物 4、()都具有各自的身体特征。 A、鸟类 B、鱼类 C、昆虫 D、哺乳动物 5、()改变着生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 A、环境选择 B、人为选择 C、自然选择 D、人工选择 6、生物多样性对于()具有意义。 A、人类文明 B、人类生存 C、其他生物的生存 D、维护地球环境 7、在不开花的植物中,()和开花的植物一样,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 A、蕨类 B、藻类 C、苔藓 D、菌类 8、科学家把动物分成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脊椎动物是动物身体中生有脊椎,构造比较复杂的一类,它又可以分为()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昆虫类 9、人类生活离不开植物,因为植物可以()。 A、提供给人类做食物 B、供人类欣赏 C、提供给人类做药材 D、做成生活及学习用品 E、可以净化空气 F、提供给动物做食物 三、填空题。 1、动植物具有与()相适应的一些特殊身体结构。 2、()发生变化,生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3、保护生物多样性就要保护它们生活的()。 4、身体中有脊柱的动物叫(),没有脊柱的动物叫()。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三年级上册科学复习题 第一单元植物复习提纲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复习提纲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4、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 5、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 6、蚯蚓身体由许多(环节)构成,身体上有(口)、(环带)、(肛门)。 7、蜗牛和蚯蚓的相同点是:都适应(潮湿)的环境,身体(柔软),都会(爬行),会吃(食物),会(排泄),会(繁殖后代)等。 8、蚂蚁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六只(脚)。 9、蚂蚁适应在(陆地)上生活。 [键入文字]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分析

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是科学教材的起始册。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4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作为起始册,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的学习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清晰的科学知识和技能。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由于三年级刚刚接触科学学科,因此要在开始的两个多星期,不仅仅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观察学生各方面的表现,还经常利用课前和课余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因为现在的科学学习与以往的常识学习有许多本质的区别,特别是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的培养是以往忽略的,所以怎样引导学生开展有序地探究活动是本学期的训练重点。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的课外知识储备非常丰富,知道许多相关的科学知识。但总的来说,学生以前的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开展的次数比较少,怎样进行有效探究是迫切的问题。而且,科学小组的合作学习跟其它科目的合作学习也有许多区别,课堂中小组合

作中学生还是很混乱,也有少数学生没有参与,所以怎样引导全员参与与分工,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强调的。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着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3、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难点: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练习题(无答案)教科版 1.我给健康下“定义” 一填空 1.有人说,是金,健康是 ;有人说,健康是,健康是,追求健康就是追求和;有人说,等于没有病;有人说,没有病不等于。 2.体重,身材,站立时头,肩,臂位置,这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3.牙齿,无,无,齿龈颜色,无现象,也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4.头发有,无,也是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5.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的21世纪人体标准,对自己进行测试。 二判断 1.经常锻炼身体,对健康有好处。() 2.暴饮暴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3.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这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之一。() 4.一个人,如果睡眠良好,饮食有度,说明他的健康有一定的问题。() 5.能抵抗一般性感冒和传染病,说明自己的身体比较健康。() 6.心理健康对每个人都非常健康。() 7.只要身体没有疾病,心理上的问题不影响人的健康程度。() 三选择 1.我认为健康是() A 长的高大威猛,行事横冲直撞,以自我为中心。 B 为人谦虚谨慎,勇于承担责任,态度积极向上。 C 身体没有疾病,心理心事重重,做事犹豫不决 2.()不是21世纪人体健康标准 A 有足够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应对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不感到过分紧张。 B 眼睛明亮,反应敏捷,眼脸不发炎 C 上课注意力集中,不走神,下课追逐打闹,回家猛吃猛喝。 3.下列行为不利于健康的是() A 饭后做剧烈运动,帮助消化 B 多运动,增强体质,抵抗传染病 C 不经常吃太甜的食物,保持牙齿清洁 2 登上健康快车 一填空 1.用一只手的食指和中指压在另一只手腕内侧的动脉上,能感觉 到的跳动。 2.在人体内担负和工作的是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包括,,。 3. 在人体的背部中央,藏在脊柱里,与脑相连。 4.从大脑与脊髓发出许多条,遍布人体全身各处。 5. 一般是从10-12岁开始,是身体快速生长的一个时期。 6.人的循环系统由,和组成。的作用类似于“水泵”,使血液在内 循环流动。 二判断 1.脉搏跳动快慢与情绪无关。() 2.小学阶段一节课40分钟,符合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特点和心理特点。() 3.上体育课时,心脏的跳动次数比平时要慢一些。() 4.心脏是人体的“司令部”。()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各单元练习题

【精品文档】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单元检测题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水生植物有(),(),(),()等。 3、像狗尾巴草这样的植物叫()植物,它的茎叫()。 4、陆地上生长的植物叫()植物,水中生长的植物叫()。 5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6、叶是由()和()两部分结成,叶片上有()。 7、拓印树皮:把白纸()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按压,再平捏蜡笔在()涂擦,使凸起的部分()颜色。 8、植物的生长一般要经过()、()、()、()等过程。 9、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10、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都有()、()、()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和()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带着目的去观察大树,才能发现更多。() 2、大树和小草的茎都一样坚硬。() 3、车前草和水花生都是水生植物。() 4、浮萍不需要土壤也能生长。() 5、春天是树木落叶的季节。() 6、新鲜的树叶是黄色的。() 7、菊花一般在秋天才开花。() 8、有的树生长时间长,永远都不会枯死。()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些大树看不到它的根,它应该()根。 A、有 B、没有 2、蒲公英属于() A、木本植物 B、草本植物 3、不属于陆生植物的是()。 A、玉米 B水葫芦 C、狗尾草 4、植物的叶是()。 A、有生命的 B、无生命的 5、树叶变黄的季节是()。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D、冬天 6、陆生植物的生长()水份。 A、需要 B、不需要 7、变硬的树叶一般是()。 A、绿色的 B、枯黄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22分) 1.根据食物的来源我们把食物分成()食物和()食物。 2.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多种()的支持。 3.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通常分为:() ()()()和()以及()。 4.()和()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我们 的身体可以存储大量的()和()。 5.()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 分。 6.()和()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它们 的种类非常多,是我们()不可缺少的营养。 7.我们可以通过()和()的方法辨别食物 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8.我们从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这些营养必须(), 才能保证我们正常生活和成长,这就是()。 9.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引起的。 二、判断。(10分) 1.食物都必须吃熟的,不能吃生的。() 2.有人说多吃含脂肪的食物会发胖,所以我们不能吃含脂肪的食物。 () 3.不同食物的保存日期都各不相同。()

4.为了使自己获取膳食营养,我只吃喜欢的食物。() 5.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 6.含有脂肪的食物在白纸上会留下油 渍。() 7.所有的食物必须经过烹饪才能食用,否则会影响健 康。() 8.凡是密封包装的食品不管放置多长的时间都能 吃。()9.手指脱皮、口腔溃疡时,需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 物。() 10.生吃能减少食物营养的损失,所以我们应以生吃为 主。() 三、选择。(10分) 1.下列食物中含有丰富糖类的是()。 a、鸡蛋 b、米饭 c、肥肉 2.下列信息一般不能在食品包装上获取的是()。 a、食物名称 b、食物价格 c、食物保质期 3.食物在白纸上擦一擦,压一压,会留有油迹,说明该食物含有较多的 ()。 a、蛋白质 b、糖类 c、脂肪 4.下列食物必须烧熟了吃的是()。 a、黄瓜 b、梨 c、猪肉 5.下列食物中,含维生素比较丰富的是()。

最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三上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蒸发(吸收热量) 水水蒸气 凝结(放出热量)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摄氏度,杯底气泡 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 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后,体积变大;冰融化后,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凝固(放出热量) 水冰 融化(吸收热量) 9、冰、水、水蒸三者是同一种物质,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 一般情况,50ml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11、通过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盐和水分离。 13、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 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涂色等; 14、物质变化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称为化学变化,如:蜡烛燃烧等; 第二单元空气 1、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较轻、并能占有一定的空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看不见、 摸不着、无色、无味、容易泄漏、能够流动、可以压缩。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2、物质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主要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没 有固定的形状。 3、空气的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 4、在压缩试验中,向下压活塞后,管中空气被压缩,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小,空气体 积变小;用力拉伸活塞后,管中空气被拉伸,空气颗粒之间的间隙变大,空气体

新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科学试卷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试题 一、观察(26分) 1、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已发现并分类记载的生物种类已超过了种,估计 地球上现存的物种应有至种,可见生物种类确实是多种多样。 2、校园里有许多动植物,比如我看到过的就属于植物,它生活在校 园的。在校园里我还看见过的动物有,它主要的生活区域是 校园的。 3、爱护珍稀生物意义重大,我知道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有生活在长江流域的 和,有生活在四川、陕西和甘肃的狭小地带的 ,有生活在青藏高原的,我国特有的珍稀植物有主要在 我国西南部海拔700—2500米的深山密林之中的等。 4、根据植物茎的性质,可将植物分为与等。以植物的生态习 性来分类,可分为与等。按有没有花可以分为 与。 5、身体中没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的动物叫,有脊柱 的动物包括类,类,类等。 6、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相适应。 7、物竞天择,,大自然就是运用这一法则选择和淘汰着生物家族的 一个个成员。 二、判断题(14分) 1、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动植物,它们的生活环境各不相同。() 2、珍稀动植物无论怎样保护,都是要灭绝的。() 3、我国是地球上生物多样化最丰富的12个国家之一。() 4、动物的身体构造和生命活动特征是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重要标准,把动物分为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5、有的双胞胎很难区分,因为他们的相貌是一样的。() 6、鸭的脚上有蹼,拨水的使能增强水的反作用力。() 7、生物生存是自然赋予的权利,不是人类赋予的权利。()

三、选择题(34分) 1、植物按还没有花可以分为开花的植物和不开花的植物。在不开花植物中,菌类比较特殊,它是靠()生存的。 A、光合作用 B、吸收其他生物体或土壤里的养分 C、自己制造养料 2、直接生小动物,并用乳汁喂养小动物的是哺乳动物,以下()动物不属 于哺乳动物。 A、山羊 B、鲸 C、金鱼 3、生物学家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同一种动物,愈冷的地方个体就愈大,身体愈接近()形。 A、圆 B、方 C、三角 4、《生物多样性条约》在1993年正式开始实施,每年的()是国际生物多 样性日。 A、3月22日 B、4月22日 C、5月22日5、以下不属于昆 虫的特点是()。 A、体躯三段头、胸、腹 B、用鳃呼吸在水里 C、2对翅膀6只足 6、()决定着地球生物的命运 A生物B环境 7、下列属于鱼类的是() A金鱼B鲸鱼 8、下列属于昆虫的是() A蚂蚁B、蜘蛛 9、下列属于哺乳动物的是() A兔子B、恐龙 10、下列属于鸟类的是() A麻雀B、蜻蜓 11、我国的珍稀生物有:()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主要分布在贵州、四川、云南等地;()主要分布在长江中 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 方;()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藏、青海、新疆等地)。 A、扬子鳄 B、珙桐 C、白鳍豚 D、大熊猫 E、藏羚羊

人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

三年级科学上册练习题班姓名 一单元 一、填空题 1、()让我们有问不完的“为什么”,并驱使我们不断地寻找问题的答案。 2、英国医生罗吉特发现了人眼具有() 3、()发现了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办法。 二、判断题 1、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2、物体上轻下重,就不容易倒。() 3、我们探究世界的活动与科学家的工作没有关系。() 4、科学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得出结论并不容易。() 三、你喜欢或你知道哪些科学家?写出他们的名字。( )( )( )( ) 四、写出你已知道的科学探究步骤。()—()—()—()二单元 一、填空题 1、有生命物体的共同特征有:()()()() 2、在下面圆圈里的恰当位置填写: 二、判断观察活动中下列行为是不是正确 1、注意安全。() 2、不惊吓小动物。() 3、可直接触摸、抓举动物。() 4、保持安静。() 5、外出观察要获家长同意,或者有成人陪同。() 三、问答题 1、分别写出你认识的动物、植物(每种写5个) ()()()()() ()()()()() 2、给下列动物分类:鸽、海鸥、螳螂、斑马、乌龟、非洲象、大熊猫、娃娃鱼、蜻蜓、蛇、蛙。 哺乳动物()()() 鸟()() 昆虫()()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三单元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水是白色透明的物体。() 2、污水排放到江河湖海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 3、固体、气体、液体都有可能溶解在水里。() 4、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用不完。() 5、不了解的物体,我们不能随便闻或尝。() 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1、能溶解在水里的物质是() A 木屑B 洗衣粉C沙子D面粉 2、在水中能够发生毛细现象的物质是() A 塑料B铁丝C纸巾D 卵石 3、在装满水的杯中加入曲别针,水溢不出来的原因是水有() A 浮力 B 溶解性 C 压力D表面张力 4、我们家乡的水资源是() A 丰富B 缺乏C 一般D不关我的事 5、人体内含有水分约是() A 65% B 85% C 95% D 100% 三、回答题 1、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反潮?() 2、自然界水污染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3、为了避免污染发生,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单元 一、填空题 1、直接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我们称为();加工处理来自大自然的材料,材料的性质特点发生了改变,这样的材料我们称为()。 2、大多数纸的主要原料来自(),()()()也可以用来造纸。 3、()是世界上最早的人工合成纤维,它是从()中提炼出来的。 4、我们采用()()()等方法,发现了金属的性质有()()()等。 5、塑料最大的缺点是()。 二、连线题 把材料的名称与它的特点用线连起来。 结实 较为结实 棉线吸水性强 吸水性弱 燃烧时散发出烧纸的气味 人工合成纤维燃烧时散发出刺鼻气味 燃烧灰烬成团,颜色发黑 燃烧灰烬分散,颜色发白

四年级科学第三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1、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有没有发生变化,我们把这另外一个物体称为()。 2、参照物是事先假定为()或()的物体。 例如:汽车的行驶,是以路旁的()()作为参照物的。 3、选择不同的(),判断物体是否()的结论也不相同。例如:在开行着的火车中,如果以车厢为参照物,乘客是();但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那么乘客就是()。 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意思是:人随着小竹排在江中前进,如果以小竹排为参照物,人是(),就会感觉巍巍青山在后退。 5、(参照物)不仅对判断物体是否()是必要的,对判断物体()也是不可缺少的。 例如:以地面为参照物,子弹的速度很快;但是以飞行员为参照物,子弹就几乎是静止不动的,顺手就可抓住。 6、世界上没有()的物体,只有()的物体。 7、“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意思是:以()为参照物,“坐地”的人是静止的;以地心为参照物,人随着地球自转一周,相对于地心行的路程是八万里;地球在天空转动,所以住在地球上的人也在“巡天”,“一千河”泛指宇宙中很多的星河。 8、刘翔参加的是(),他的最好成绩是()。 9、()就是常说的(),可以用()内通过的()来测量。 10、短跑运动员跑完60米用了10秒,他的速度是()米/秒。 11、龟兔赛跑的故事说明:在距离一定的条件下,所用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如果兔子不睡觉,当它到达终点时,乌龟还在路上呢。这就说明在相同时间内,所走的路程越长,速度越()。 12、气象台在发布台风预报时,除了有()()()以外,还强调()。 13、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也在缓慢()或(),如指甲的生长等。 14、物体运动的方式主要有四种:()、()、()、()。 15、按运动的轨迹可将运动方式分为两类:()和()。 16、锯木头的动作属于()。 17、小车运动的快慢与()有关。拉力(),走得越快。 18、可按照()的科学探究过程进行探究。 19、在一个摆中,重物来回往返一次,我们算它()。 20、摆的快慢与()有关系,(),摆得越快。 21、摆的快慢与()、()没有关系。 22、同一个摆,每摆动一次需要的时间是()的。

教科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水 1.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

六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生物的多样性测试题 一、填空题 1.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熊猫分布在________。 2.珙桐是我国稀有植物,主要分布在________。 3.像蟋蟀草那样具有比较疏松、柔软、支持力弱的茎的植物,称为________;像桃树那样具有比较紧密、坚硬、支持力强的茎的植物称为________。 4.我会分类。(只填序号) ○1荷花玉兰○2小叶女贞○3雪松○4大叶黄杨○5苦苣菜○6荷花○7凤仙花⑧○11葱兰○9圆10牛筋草○11小叶黄杨 柏○ 木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本植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是研究动物的一种基本方法。 6.像蚂蚁、蝗虫、蜜蜂那样,身体上有三对足的动物是________。 7.身体上长________的动物是鸟类。 8.科学家把动物分成________和________两大类。 9.鸟、狗、鲤鱼的骨骼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如果让我们在班级中找出某一位同学,我们会毫不费力地做到这件事,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不同的人的同一相貌特征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不同的) 12.许多生物都有特殊的______ ,这些特殊结构,使得生命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13.由于各种动物必须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所以在不同的________里生活着不同的________。 二、选择题 1.下列那种植物的种子是靠风传播的( )。 A苍耳 B大豆 C蒲公英 2.猫的脚上有肉垫,在地上跑时是为了()。 A发出声也能大 B发出较小的声音 3.同一种动物不同个体之间身体的形态也不同,这是因为()。 A环境不同 B其他 C美观 4.从()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简单生命体。 39 ; 38 ; 40 5.同一种生物,越()的地方,动物的个体越大。 A 冷 B热 6.越冷的地方,动物暴露在外的器官越()。 A小 B一般 C大 7.生物的多样性是()发展的基础。 A动物 B人类 C植物 8.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 A动物 B植物 C生物 9.每一种()都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样性的环境里。 A生物 B植物 C人类 10.人类离不开()的多样性环境。 A动物 B生物 C植物 11.保护植物的多样性要从保护()的生物多样性做起。

三年级上册科学练习题

姓名: 第一课亲历科学 一、精彩补白 1、风是由于形成的。 2、也许你认为科学是的,但它并不。 3、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后,这是因为。 4、向两纸片中间吹气,会发生的现象是。 二、简答题 1、秋天里树叶为什么会飘落?

姓名: 第二课认识自己 一、精彩补白 1、每个人的指纹都,而且终生。皮肤损伤后,新生的皮肤仍具有的纹理。 2、世界上没有两个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 3、人的身体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4、躯干包括部、部;四肢包括和。 二、判断题 1、有的人指纹相同,有的人指纹不同。() 2、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征。() 3、人的左右手指纹是一样的。()

姓名: 第三课寻找动物和植物 一、填空 1、我们在寻找周围的动物和植物时,要花园里的花草树木和。 2、不了解的物体不要直接。 3、分辨物体有很多方法,可以用看,用听,用闻、用尝,用摸,等等。 二、选择题 1、蜻蜓属于() A、鸟类 B、哺乳动物类 C、昆虫类 D、鱼类 2、眼、耳、鼻、舌、手是人体的重要() A、运动器官 B、感觉器官 C、消化器官 D、循环器官 3、下面观察活动中的做法正确的是() A、大喊大叫并追捕小动物 B、摘花折枝 C、不打扰小动物的正常生活,不破坏动植物的生活环境

姓名: 第四课蚯蚓 一、填空 1、使用放大镜时,要把镜面物体,然后慢慢调整到 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 2、科学观察可以运用我们的、、、、 等感觉器官,也可以利用放大镜等工具对事物进行观察。 二、选择 1、蚯蚓的头在() A、离大环较近的一端 B、离大环较远的一端 C、在身子中间 2、科学家使用的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 A、几十倍 B、几百倍 C、几万倍 D、几十万倍 三、简答 1、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1 . 声音是以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不同的物质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一样的。 2 . 我们的耳朵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 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比如: ①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叫声; ④装修房子的电锯声 ⑤爆竹声 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⑦半夜邻居家里的电视机传来的声音; ⑧马路上机动车的声音 ⑨音乐课上,老师用收音机播放中国名曲《二泉映月》的声音。 以上声音属于噪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乐音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4 . 噪音对人的伤害:_________________,损伤我们的听力。 5 . 声音的高低可以用___________来描述。声音是以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的。 6 . 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声音是以(______)的方式向(______)传播的。 7 . 把耳朵贴在桌面上,能听到用手轻轻挠桌底或桌腿的声音,这说明声音能在_____中传播。

8 . ________ 给人以美的享受,________对人造成危害。 9 . 声音产生的条件:____________。 10 . 声音的高低与物体__________的快慢有关,当物体快速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__________,当物体慢慢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就__________。 11 . 尺子伸出桌面部分的长短影响的是声音的________,拨动尺子力的大小决定了声音的_________。 12 . 土电话游戏中,小朋友的声带_______________产生的说话声,以____________的形式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体并使它们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这些物质传到听的小朋友的耳朵里的。 13 . 人耳分为外耳、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二、实验题 14 . 某班同学要做“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实验。 (1)研究的问题: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尺子振动发出的声音会改变吗? (2)下面是该小组的实验记录表,请填写下表。 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振动的快慢声音的高低 4厘米 8厘米较高 12厘米较慢 16厘米 注:振动的快慢用“快”“较快”“慢”“较慢”表示,声音的高低用“高”“较高”“低”“较低’’表示。

三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统编版新教材) 目录 第1 单元1. 水到哪里去了 第1 单元2. 水沸腾了 第1 单元3. 水结冰了第 1 单元4. 冰融化了第1 单元5. 水能溶解第1 单 元6. 加快溶解第1 单元 7. 混合与分离 第1 单元8.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2 单元1. 感受空气 第2 单元2.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 第2 单元3. 压缩空气 第2 单元4. 空气有质量吗 第2 单元5. 一袋空气的质量是多少 第 2 单元 6. 我们来做“热气球”第2 单元7. 风的成因 第2 单元8. 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3 单元1. 我们关心天气 第3 单元2. 认识气温计 第3 单元3. 测量气温 第3 单元4. 测量降水量 第3 单元5. 观测风 第3 单元6. 观察云 第3 单元7.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第3 单元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

1.1 《水到哪里去了》 课水到哪里去了单元 1 学科科学年 3 题级科学知识 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学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习科学探索: 目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标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科学态度 细致观察生活、尝试解释生活现象 重1、常温下,水会蒸发到空气里去 点2、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3、水和水蒸气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 难1、通过现象观察,分析、猜测水到哪里去了 点2、通过活动体验,研讨影响水蒸发因素 3、通过模拟实验,感受水蒸发特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学环 节 导入新展示图片,聚焦问题:学生猜测单刀直入,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测试题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30) 1、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力, 这就是___. 2、橡皮筋在外力的作用下形状容易改变,在形状改变时会产生一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力,叫做___. 3、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做___ 4、科学技术上统一规定用___作力的单位,简称_ __,用___表示. 5、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___,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___ 6、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力___,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力___ . 7、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___和___两种方式,同样重量的物体,___时受到的摩擦力。 8、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___程度、运动物体的___、运动方式有关。 二、判断(14) 1、鞋底有美丽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才不会摔倒. 2、飞机在飞行时没有摩擦力的作用,所以速度非常快。 3、擦黑板时,黑板擦与黑板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4、喷气式飞机、火箭都是靠弹力运行的。() 5、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 6、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大。() 7、自行车的车轮与轴之间都安装了滚珠轴承,用来减小摩擦力。() 8、垫圈越多,产生重大越大,拉动小车越快。() 9、下雪天,汽车在轮胎上装上铁链条是为了增大摩擦,减少因路滑而造成交通事故。 10、熟透了的苹果只能向下落,不会朝其它方向飞去。这是因为重力的作用。 11、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力,汽车就开不动 了. 12、赛车在很短的时间内加速到了300千米以 上. 1弓箭是利用了物体的反冲力. () 14、在地面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面发生摩擦。() 三、选择(15) 1.对比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比滑动的摩擦力()。 A.大 B.小 C.一样大 2.人们搬运物体时,在物体下面放滚木,是为了()。 A.省力 B.增大摩擦 C.避免物体损坏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及练习题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1、好奇心总是让我们去探究许多事物,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并驱使我们不断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2、科学家工作[或者说科学研究]经历的四个阶段是: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我们要进行科学研究首先要学会提出问题。 ▲3、在生活中处处有科学,科学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 科学家在提出问题后就要想办法把问题解决了。 科学研究就是提出问题并想办法寻找答案的过程。 ▲4、爱德华·琴纳是一位英国乡村医生,他是一位发现接种牛痘预防天花的科学家。 5、牛会生一种类似天花的病,这是就牛痘。 ▲6、1824年英国人罗杰特做了一个“动起来小人”的有趣的活动,并对这一活动作出了自己的解释,后来这一解释被人们接受,电影就是根据他解释的原理制作的。 英国医生罗杰特发现了人眼具有“暂时记忆能力” 7、我知道的科学家有: 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 爱迪生:发明电灯,被称为“发明大王” 李时珍:写出《本草纲目》 8、我知道的科学研究有:农业研究、医学研究、航天探索。 ▲9、纸鹦鹉“站”起来的秘密是上轻下重,保持左右平衡。 10、重心越低,物体越平稳。 11、如果一个物体(C)就不容易倒。 A 上重下轻 B 放在矮处 C 下轻下重 D 上下一样重 12、小丑为什么能在细线上表演杂技?这是() A解决问题B作出猜测C提出问题 13、走刚丝的杂技演员手里拿着长长的竿子是为了(B) A挡风B 保持平衡 14、观察蚂蚁也是科学研究。(√) 15、科学只是科学家有关。(×) 16、科学是非常高深的问题,我们小学生不需要了解。(×) 17、想办法保持平衡能让各种物品站在你的指尖上。(√) 18、只要我们细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入手,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成为一名小科学家。(√) 19、只要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人,我们都称他们为科学家。(×) 20、我们所做的活动与科学探究没有关系。(×) 21、下面不属于科学探究活动的是(B) A.同学们一起研究课本中出现的一个问题 B.小明把电视机砸烂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