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矿床储量规模表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矿床储量规模表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和矿床储量规模表

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

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发 [2004] 208 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搞好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设立科学合理的矿山企业生产建设规模标准,促进企业实行与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开采规模,按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我国矿山建设生产规模分类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下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表中未列矿种的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参照同行业相近用途的矿种划分。在此之前已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在2004年的年检中按此规定统计,生产规模在小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上限十分之一以下的,按小矿统计,采矿权人在原发证机关办理开采规模变更手续。

新建矿山应达到最低生产建设规模要求,最低生产建设规模与省级规划最低开采规模不一致的,可以按当地规划要求执行。

原地质矿产部《关于下发〈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的通知》(地发[1998]47号)文废止。

附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二OO四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附件: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续表

继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说明:

1.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单元:

(1)石油:油田

天然气、二氧化碳气:气田

(2)地势:地热田;

(3)固体矿产(煤除外):矿床;

(4)地下水、矿泉水:水源地。

2.确定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依据的矿产资源储量:

(1)石油、天然气、二氧化碳气:地质储量;

(2)地热:电(热)能;

(3)固体矿产:基础储量+资源量(仅限331、332、333),相当于《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

(GB1390892)中的A+B+C+D+E级(表内)储量;

(4)地下水、矿泉水:允许开采量。

3.存在共生矿产的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以矿产资源储量规模最大的矿种确定。

4.中型及小型规模不含其上限数字。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其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编码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分类 分类依据:矿产资源经过矿产勘查所获得的不同地质可靠程度和经相应的可行性评价所获不同的经济意义,是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的主要依据。据此,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可分为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三大类十六种类型,分别用二维形式 ( 图 l) 和矩阵形式 ( 表 1) 表示。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 ( 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 ) ,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编码 编码:采用 ( EFG) 三维编码, E、F 、G 分别代表经济轴、可行性轴、地质轴 ( 见图 l) 。 编码的第 1 位数表示经济意义: 1 代表经济的, 2M 代表边际经济的, 2S 代表次边际经济的, 3 代表内蕴经济的;第 2 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 1 代表可行性研究, 2 代表预可行性研究, 3 代表概略研究;第3 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 1 代表探明的, 2 代表控制的 3 代表推断的, 4 代表预测的。变成可采储量的那部分基础储量,在其编码后加英文字母“ b ”以示区别于可采储量。 类型及编码: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分为 16 种类型 ( 见表 l) 。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储量规模标准

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4]20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 为进一步搞好矿产资源的开发管理,设立科学合理的矿山企业生产建设规模标准,促进企业实行与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的开采规模,按照《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对我国矿山建设生产规模分类进行调整。现将调整后的《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下发给你们,请在工作中遵照执行。 表中未列矿种的生产建设规模分类参照同行业相近用途的矿种划分。在此之前已办理采矿许可证的,在2004年的年检中按此规定统计,生产规模在小型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上限十分之一以下的,按小矿统计,采矿权人在原发证机关办理开采规模变更手续。 新建矿山应达到最低生产建设规模要求,最低生产建设规模与省级规划最低开采规模不一致的,可以按当地规划要求执行。 原地质矿产部《关于下发〈矿山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的通知》(地发[1998]47号)文废止。 附件: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国土资源部 二OO四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安徽、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为9万吨/年;云南、贵州、四川为6万吨/年;湖北、湖南、浙江、广东、广西、福建、江西等南方缺煤地区为3万吨/年。

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厅(局)、资源(储)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第六款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现予印发执行。 国土资源部 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附件: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有关的指标解释 1.储量 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在预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和预可采储量(121和122)三种类型。 1)可采储量 (111) ——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的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体的连续性;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以类比利用同类型矿山的试验成果);其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所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而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2.基础储量 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基础储量可分为以下6种类型。 1)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探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可采储量(111)”所述,与其唯一的差别仅在于—本类型是用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来表述的。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1.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根据矿产资源/储量的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大类16种类型(表2-1)。 表2-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度 分类 类型 经济意义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经济的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资源量(332)资源量(333)资源量(334)?注:表中所用编码(111-334): 第1位数表示经济意义:1=经济的,2M=边际经济的,2S=次边际经济的,3=内蕴经济的,?=经济意义未定的; 第2位数表示可行性评价阶段:1=可行性研究,2=预可行性研究,3=概略研究; 第3位数表示地质可靠程度:1=探明的,2=控制的,3=推断的,4=预测的。B=未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基础储量。 1)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了控制的或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扣除了设计和采矿损失,能实际采出的数量,经济上表现为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高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储量是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又可分为可采储量(111)、探明的预可采储量(121)及控制的预可采储量(122)3个类型。 2)基础储量 经过详查或勘探,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程度,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即经济基础储量和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经济基础储量是每年的内部收益率大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并扣除设计和采矿损失之前的那部分。可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边际经济基础储量;其平均内部收益率介于行业基准内部收益率与零之间的那部分,也有3个类型,即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控制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3)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即内蕴经济资源量、次边际经济资源量和预测资源量。 内蕴经济资源量。即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尚分不清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划分标准

6. 矿山规模:是指持采矿许可证的矿山按其产品生产能力进行的分类。 矿山规模分为大型、中型和小型。以矿山生产建设规模作为划分标准(详细划分标准见下表):凡产品比较单一的行业,以产品生产能力作为划分大、中、小型的标准,如原煤、石油、有色金属等;生产多种产品的矿山,以其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来划分。对涂料级高岭土的划分标准,可参考高岭土的划分标准。 矿山规模主要为具有采矿许可证的矿山按生产建设规模标准所界定的大型、中型或小型规模。如一个矿山企业具有多个矿山,则矿山规模主要指各个具体矿山的生产建设规模,而不是指整个矿山企业所具有的生产建设规模。 请严格按下表列出的具体划分标准选择填写。 填写方式:大型、中型、小型(填写时仅选择其中之一填写,下同)。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矿种类别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级别 备注计量单位/年大型中型小型 煤(地下开采)原煤万吨≥120 120-45 <45 煤(露天开采)原煤万吨≥400 400-100 <100 石油原油万吨≥5049-10 <10油页岩矿石万吨≥200200-50 <50烃类天然气亿立方米≥55-1 <1二氧化碳气亿立方米≥55-1 <1煤成(层)气亿立方米≥55-1 <1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20-10 <10地热(热气)万立方米≥1010-5 <5放射性矿产矿石万吨≥1010-5 <5金(岩金)矿石万吨≥1515-6 <6金(砂金船采)矿石万立方米≥210210-60 <60金(砂金机采)矿石万立方米≥8080-20 <20银矿石万吨≥3030-20 <20其它贵金属矿石万吨≥1010-5 <5铁(地下开采)矿石万吨≥100100-30 <30铁(露天开采)矿石万吨≥200200-60 <60锰矿石万吨≥1010-5 <5铬、钛、钒矿石万吨≥1010-5 <5铜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铅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锌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钨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锡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锑矿石万吨≥100100-30 <30铝土矿矿石万吨≥100100-30 <30钼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镍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钴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镁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铋矿石万吨≥100100-30 <30 汞矿石万吨≥100100-30 <30稀土、稀有金属矿石万吨≥100100-30 <30

矿种规模划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规模 矿种名称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 煤 1 (煤田)原煤(亿吨)≥5010~50<10 (矿区)原煤(亿吨)≥52~5<2 (井田)原煤(亿吨)≥10.5~1<0.5 2油页岩矿石(亿吨)≥202~20<2 3石油原油(万吨)≥100001000~10000<1000 4天然气气量(亿立方米)≥30050~300<50铀 5 (地浸砂岩型)金属(吨)≥100003000~10000<3000 (其他类型)金属(吨)≥30001000~3000<1000 6地热电(热)能(兆瓦)≥5010~50<10铁 7 (贫矿)矿石(亿吨)≥10.1~1<0.1 (富矿)矿石(亿吨)≥0.50.05~0.5<0.05 8锰矿石(万吨)≥2000200~2000<200 9铬铁矿矿石(万吨)≥500100~500<100 10钒V2O5(万吨)≥10010~100<10 钛 11 (金红石原生矿)TiO2(万吨)≥205~20<5 续表 规模 序号矿种名称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102~10<2 11 (钛铁矿原生矿)TiO2(万吨)≥50050~500<50 (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20~100<20 12铜金属(万吨)≥5010~50<10 13铅金属(万吨)≥5010~50<10 14锌金属(万吨)≥5010~50<10 15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500~2000<500 16镍金属(万吨)≥102~10<2 17钴金属(万吨)≥20.2~2<0.2

18钨WO3(万吨)≥51~5<1 19锡金属(万吨)≥40.5~4<0.5 20铋金属(万吨)≥51~5<1 21钼金属(万吨)≥101~10<1 22汞金属(吨)≥2000500~2000<500 23锑金属(万吨)≥101~10<1 24镁 (冶镁白云岩) (冶镁菱镁矿) 矿石(万吨)≥50001000~5000<1000 25铂族金属(吨)≥102~10<2金 (岩金)金属(吨)≥205~50<5 26 (砂金)金属(吨)≥82~8<2 27银金属(吨)≥1000200~1000<200铌 (原生矿)Nb2O5(万吨)≥101~10<1 28 (砂矿)矿物(吨)≥2000500~2000<500 钽 (原生矿)Ta2O5(吨)≥1000500~1000<500 29 (砂矿)矿物(吨)≥500100~500<100 30铍BeO(吨)≥100002000~10000<2000锂 (矿物锂矿)Li2O(万吨)≥101~10<1 31 (盐湖锂矿)LiCl(万吨)≥5010~50<10 32锆(锆英石)矿物(万吨)≥205~20<5 继表 规模 序号矿种名称单位 大型中型小型 33锶(天青石)S r SO4(万吨)≥205~20<5 34铷(盐湖中的铷另 计) Rb2O(吨)≥2000500~2000<500 35铯Cs2O(吨)≥2000500~2000<500稀土 独居石(吨)≥100001000~10000<1000 (砂矿) 磷钇矿(吨)≥5000500~5000<500 36 (原生矿)TR2O3(万吨)≥505~50<5

矿山生产大中小型分类建设规模(国土资发〔2004〕208号)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 (国土资发〔2004〕208号) 矿种类别计量单位/年大型中型小型 煤(地下开采)原煤万吨≥120 120-45 <45 煤(露天开采)原煤万吨≥400 400-100 <100 石油原油万吨≥50 49-10 <10 油页岩矿石万吨≥200 200-50 <50 烃类天然气亿立方米≥5 5-1 <1 二氧化碳气亿立方米≥5 5-1 <1 煤成(层)气亿立方米≥5 5-1 <1 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 20-10 <10 地热(热气)万立方米≥10 10-5 <5 放射性矿产矿石万吨≥10 10-5 <5 金(岩金)矿石万吨≥15 15-6 <6 金(砂金船采)矿石万立方米≥210 210-60 <60 金(砂金机采)矿石万立方米≥80 80-20 <20 银矿石万吨≥30 30-20 <20 其它贵金属矿石万吨≥10 10-5 <5 铁(地下开采)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铁(露天开采)矿石万吨≥200 200-60 <60 锰矿石万吨≥10 10-5 <5 铬、钛、钒矿石万吨≥10 10-5 <5 铜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铅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锌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钨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锡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锑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铝土矿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钼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镍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钴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镁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铋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汞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稀土、稀有金属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石灰岩矿石万吨≥100 100-50 <50 硅石矿石万吨≥20 20-10 <10 白云岩矿石万吨≥50 50-30 <30 耐火粘土矿石万吨≥20 20-10 <10 萤石矿石万吨≥10 10-5 <5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与编码类类型编码含义 储量可采储量1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预可采储量122 控制的经与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基础储量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122b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经济的基础储量 探明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探明的(预可研)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控制的的边际经济基础储量2M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 资源量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 探明的经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 探明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控制的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控制的经预可行性研究的次边际经济资源量 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探明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 控制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推断的经概率(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预测的资源量334? 潜在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表 储量种类地质工程程度套改编码归类编码 储量级别勘查阶段 正在开采、基建矿区的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已(能)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以及因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而停采 的矿产储量A+B 勘探111 111 111b 111b C 勘探(112) 111 (112b) 111b 详查(112) 122 (112b) 122b D 勘探、详查、 普查 (113) 122 (113b) 122b 计划近期利用、推荐近期利用、可供边探边采矿区单一、主要矿产储量及其可综合回收利用的共、伴生矿产储量及1993年10月1日以后提交的勘探报告中属能利用(表内) a亚类矿产储量A+B 勘探 详查 121 121 121b 121b C 122 122 122b 122b D (123)122 普查(123b)122b (123) 333 因经济效益差、矿产品无销路、污染环境等而停建、停采,将来技术、经济及污染等条A+B 勘探 详查 2M11 2M11 C (2M12) 2M22

各类矿床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中国矿权网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矿种计算单位大型中型小型1 煤田原煤亿吨>50 10—50 <10 矿区>5 2—5 <2 井田>1 0.5—1 <0.5 2 油页岩矿石亿吨>20 2—20 <2 3 石油原油万吨>10000 1000-10000 <1000 4 天然气气量亿米3>300 50—300 <50 5 地浸砂岩型金属吨>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金属吨>3000 1000—3000 <1000 ≥50 10-50 <10 6 地热电(热)能兆 瓦 7 贫铁矿石亿吨≥1 0.1-1 <0.1 富铁矿石亿吨≥0.5 0.05-0.5 <0.05 8 锰矿石万吨≥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矿石万吨≥500 100-500 <100 10 钒V2O5万吨≥100 10-100 <10 11 金红石原生TiO2万吨≥500 50-500 <50

矿 金红石砂矿矿物万吨≥10 2-10 <2 钛铁原生矿TiO2万吨≥500 50-500 <50 钛铁矿砂矿矿物万吨≥100 20-100 <20 12 铜金属万吨≥50 10-50 <10 13 铅金属万吨≥50 10-50 <10 14 锌金属万吨≥50 10-50 <10 15 铝土矿矿石万吨≥2000 500-2000 <500 16 镍金属万吨≥10 2-10 <2 17 钴金属万吨≥2 0.2-2 <0.2 18 钨WO3万吨≥5 1-5 <1 19 锡金属万吨≥4 0.5-4 <0.5 20 铋金属万吨≥5 1-5 <1 21 钼金属万吨≥10 1-10 <1 22 汞金属吨≥2000 500-2000 <500 23 锑金属万吨≥10 1-10 <1 24 镁矿石万吨>5000 l000—5000 <100O 25 铂族金属吨≥10 2-10 <2 26 岩金金属吨≥20 5-20 <5 砂金金属吨≥8 2-8 <2 27 银金属吨≥1000 200-1000 <200 28 钽原生矿Ta2O5吨≥1000 500-1000 <500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标准

我国现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管理方法源自前苏联,主要依据地质勘探程度,并考虑当前工业技术经济条件下的开采利用情况,把矿产资源分为能利用(表内)储量、尚难利用(表外)储量和A、B、C、D、E五个级别。实际应用中,虽经多次修订,但其基本内容仍是适应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矿业体制。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矿业投资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现行的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法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更不便于与国际并轨,影响了国际交流与合作。为促进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增强与国外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我国矿业经济的发展和矿业体制改革,国家颁布了《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简称新标准),并于1999年12月1日起开始实施,同时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即在新旧标准并行期间,将原《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储量数据发新标准进行全面套改、归类、实现新老储量的统一归口统计管理。这是我国矿产资源分类与国际惯例并轨的重要变革。 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和业务 1.1 矿产资源/储量套改工作的依据 新标准实施后,由于新标准对于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数据处理上有较大的改动,与原分类标准有很大的差别和不同,在统计和管理上无法对比,因此,原有《矿产储量表》中的矿产资源储量数据必须全面按照新分类标准规定的要求进行套改。由于新的标准适用于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各阶段编制设计、部署工作、计算储量(资源量)、编写报告,也适用于矿产资源储量的评估、登记、统计、制定计划规划,制定固体矿产资源政策,编制矿产勘查规范、规定、指南,也可作为矿业权转让、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筹资、融资等活动的评价、计算矿产资源/储量等。所以,这次矿产资源储量套改的依据必须是国家颁布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标准。 1.1.1 新标准对矿产资源/储量的分类 新标准根据地质可靠程度,将矿产资源分为查明矿产资源和潜在矿产资源;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所获得的不同结果,查明矿产资源又分为: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三类共16种。分类情况及与地质可靠程度、经济意义的关系见表1。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地质可靠程序类型查明矿产资源潜在矿产资源 探明的控制的推断的预测的 经济的可采储量(111) 基础储量(111b) 预可采储量(121) 预可采储量(122) 基础储量(121b) 基础储量(122b) 边际经济的基础储量(2M11) 基础储量(2M21) 基础储量(2M22) 次边际经济的资源量(2S11) 资源量(2S21) 资源量(2S22) 内蕴经济的资源量(331) 资源量(332) 资源量(333) 资源量(334)? 1.1.2 新分类标准的特点新标准将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地质可靠程度作为分类依据。采用EFG三维编码进行分类(见图1)。其突出特点是将经济意义放在第一位,地质可靠程度放在第三位。充分体现了新标准的经济实用性,且能从储量状况辨别其可利用价值,见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经济意义、可行性评价和地质可靠程度成为新分类标准分类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地质可靠程度是经济意义分类的基础,可行性评价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手段和方法,影响矿床开发的内、外部因素及经济评价指标是经济意义分类的标准, 按经济意义划分的不同类型储量、基础储量、资源量是分类的结果。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的类别划分

固体矿产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 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1、表2)。 表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表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图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 1资源量(resource) 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可分为三部分: (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

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 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基础储量又可分为两部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来源:作者:日期:2009-07-29 点击:10 次附件:无 国土资发[200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厅(局)、资源(储)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第六款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现予印发执行。 国土资源部 二000年四月二十四日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区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规模┃ ┃│矿种名称│单位├────┬──────┬───┨ ┃号│││大型│中型│ 小型┃ ┠─┼────────┴───────┴────┴──────┴───┨ ┃1│煤┃ ┃├────────┬───────┬────┬──────┬───┨ ┃│(煤田)│原煤(亿吨)│≥50│10 ̄50│<10┃ ┃├────────┼───────┼────┼──────┼───┨ ┃│(矿区)│原煤(亿吨)│≥5│2 ̄5│<2┃ ┃├────────┼───────┼────┼──────┼───┨ ┃│(井田)│原煤(亿吨)│≥1│0.5 ̄1│<0.5┃ ┠─┼────────┼───────┼────┼──────┼───┨ ┃2│油页岩│矿石(亿吨)│≥20│2 ̄20│<2┃ ┠─┼────────┼───────┼────┼──────┼───┨ ┃3│石油│原油(万吨)│≥1000│1000 ̄10000 │<1000 ┃ ┠─┼────────┼───────┼────┼──────┼───┨ ┃4│天然气│气量(亿立方米)│≥300│50 ̄300│<50┃ ┠─┼────────┴───────┴────┴──────┴───┨ ┃5│铀┃ ┃├────────┬───────┬────┬──────┬───┨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2000年4月24日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00]133号)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1 大型 中型 小型 煤 (煤田) 原煤(亿吨) ≥50 10~50 <10 (矿区) 原煤(亿吨) ≥5 2~5 <2 (井田) 原煤(亿吨) ≥1 0.5~1 <0.5 2 油页岩 矿石(亿吨) ≥20 2~20 <2 3 石油 原油(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4 天然气 气量(亿立方米) ≥300 50~300 <50 5 铀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6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7 铁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8 锰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10 钒 V 2O 5(万吨) ≥100 10~100 <10 11 钛 (金红石原生矿) TiO2(万吨) ≥20 5~20 <5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11 (金红石砂矿) 矿物(万吨) ≥10 2~10 <2

(钛铁矿原生矿) TiO 2 (万吨) ≥50050~500 <50 (钛铁矿砂矿) 矿物(万吨) ≥10020~100 <20 12 铜金属(万吨) ≥5010~50 <10 13 铅金属(万吨) ≥5010~50 <10 14 锌金属(万吨) ≥5010~50 <10 15 铝土矿矿石(万吨) ≥2000500~2000 <500 16 镍金属(万吨) ≥102~10 <2 17 钴金属(万吨) ≥20.2~2 <0.2 18 钨WO 3 (万吨) ≥51~5 <1 19 锡金属(万吨) ≥40.5~4 <0.5 20 铋金属(万吨) ≥51~5 <1 21 钼金属(万吨) ≥101~10 <1 22 汞金属(吨) ≥2000500~2000 <500 23 锑金属(万吨) ≥101~10 <1 24 镁 (冶镁白云岩) (冶镁菱镁矿) 矿石(万吨) ≥50001000~5000 <1000 25 铂族金属(吨) ≥102~10 <2 26 金 (岩金) 金属(吨) ≥205~50 <5 (砂金) 金属(吨) ≥82~8 <2 27 银金属(吨) ≥1000200~1000 <200 28 铌 (原生矿) Nb 2 O 5 (万吨) ≥101~10 <1 (砂矿) 矿物(吨) ≥2000500~2000 <500 29 钽 (原生矿) Ta2O5(吨) ≥1000500~1000 <500 (砂矿) 矿物(吨) ≥500100~500 <100 30 铍BeO(吨) ≥100002000~10000 <2000 31 锂 (矿物锂矿) Li 2 O(万吨) ≥101~10 <1

矿山生产大中小型分类建设规模(国土资发〔2004〕208号).docx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国土资发〔 2004〕208 号) 矿种类别计量单位 / 年大型中型小型 煤(地下开采)原煤万吨≥120 120-45 <45 煤(露天开采)原煤万吨≥400 400-100 <100 石油原油万吨≥50 49-10 <10 油页岩矿石万吨≥200 200-50 <50 烃类天然气亿立方米≥5 -51 <1 二氧化碳气亿立方米≥5 -51 <1 煤成(层)气亿立方米≥5 -51 <1 地热(热水)万立方米≥20 20-10 <10 地热(热气)万立方米≥10 10-5 <5 放射性矿产矿石万吨≥10 10-5 <5 金(岩金)矿石万吨≥15 15-6 <6 金(砂金船采)矿石万立方米≥210 210-60 <60 金(砂金机采)矿石万立方米≥80 80-20 <20 银矿石万吨≥30 30-20 <20 其它贵金属矿石万吨≥10 10-5 <5 铁(地下开采)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铁(露天开采)矿石万吨≥200 200-60 <60 锰矿石万吨≥10 10-5 <5

铬、钛、钒矿石万吨≥10 10-5 <5 铜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铅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锌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钨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锡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锑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铝土矿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钼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镍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钴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镁矿石万吨≥100100-30 <30 铋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汞矿石万吨≥100 100-30 <30 稀土、稀有金属矿石万吨≥100 100-30 <30石灰岩矿石万吨≥100 100-50 <50 硅石矿石万吨≥20 20-10 <10 白云岩矿石万吨≥50 50-30 <30 耐火粘土矿石万吨≥20 20-10 <10 萤石矿石万吨≥10 10-5 <5 硫铁矿矿石万吨≥50 50-20 <20

关于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标等事项通知

关于全面实施《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勘查规 范有关事项的通知 国土资源部文件 国土资发[2007] 68 号 ------------------------------------------------------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GB/T17766-1999)、《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GB/T13908-2002)国家标准和各矿类(种)地质勘查规范行业标准(以下统称新标准规范)发布实施以来,对指导和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实际工作中仍存在新旧标准混用、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新标准规范等一些问题。为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储量管理,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统一的基础数据,方便社会各界正确使用地质勘查成果和矿产资源储量信息,现就实施新标准规范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自2007年5月1日起,编写、提交、填报各类资源评价报告、地质勘查报告、矿山生产勘探报告、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储量动态检测报告、闭坑(停采)地质报告、可行性评价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设计、矿产资源登记统计书(表)等,须符

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矿产资源储量评审、矿业权评估,须依据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进行矿业权审批管理、资源储量管理、资源规划与评价及矿山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等,须符合新标准规范及本通知。 二、矿产资源勘查执行单矿类(种)规范。尚无对应单矿种规范的矿产地质勘查,可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并参考产出特征、加工选冶性能相近的矿种规范要求,编写勘查工作设计和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凡无法类比或单矿类(种)规范没有具体规定的,遵循《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的原则规定。 三、探矿权人应在新标准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合理确定矿产勘查工作程度和要求,并在勘查合同或委托书中加以明确。 在矿床(井田)勘探工作进行前,应根据已有地质勘查成果,由矿山设计部门提出先期开采地段(或首采区、第一水平)范围,先期开采地段要有保障一定服务年限的资源量,主要由探明的、控制的资源量组成。 四、申请设立采矿权(含划定矿区范围),大中型煤矿应达到勘探程度;非煤矿山原则上应达到勘探程度,简单矿床应达到详查并符合开采设计要求(《矿产勘查开采分类目录》中第三类矿产除外)。已设采矿权的生产矿山利用原有生产系统申请在其深部和外围区域扩大开采的,扩大区范围内资源勘查程度原则上应达到详

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33号)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0〕13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质矿产厅(局)、资源(储)委: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十六条第六款规定,我部组织制定了《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现予印发执行。 二○○○年四月二十四日附件:关于印发《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附件

附件: 矿产资源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1 大型 中型 小型 煤 (煤田) 原煤(亿吨) ≥50 10~50 <10 (矿区) 原煤(亿吨) ≥5 2~5 <2 (井田) 原煤(亿吨) ≥1 0.5~1 <0.5 2 油页岩 矿石(亿吨) ≥20 2~20 <2 3 石油 原油(万吨) ≥10000 1000~10000 <1000 4 天然气 气量(亿立方米) ≥300 50~300 <50 5 铀 (地浸砂岩型) 金属(吨) ≥10000 3000~10000 <3000 (其他类型) 金属(吨) ≥3000 1000~3000 <1000 6 地热 电(热)能(兆瓦) ≥50 10~50 <10 7 铁 (贫矿) 矿石(亿吨) ≥1 0.1~1 <0.1 (富矿) 矿石(亿吨) ≥0.5 0.05~0.5 <0.05 8 锰 矿石(万吨) ≥2000 200~2000 <200 9 铬铁矿 矿石(万吨) ≥500 100~500 <100 10 钒 V 2O 5(万吨) ≥100 10~100 <10 11 钛 (金红石原生矿) TiO 2(万吨) ≥20 5~20 <5 续表 序号 矿种名称 单位 规模 大型 中型 小型 11 (金红石砂矿) 矿物(万吨) ≥10 2~10 <2 (钛铁矿原生矿) TiO 2(万吨) ≥500 50~500 <50 (钛铁矿砂矿) 矿物(万吨) ≥100 20~100 <20 12 铜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13 铅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14 锌 金属(万吨) ≥50 10~50 <10 15 铝土矿 矿石(万吨) ≥2000 500~2000 <500 16 镍 金属(万吨) ≥10 2~10 <2 17 钴 金属(万吨) ≥2 0.2~2 <0.2 18 钨 WO 3(万吨) ≥5 1~5 <1 19 锡 金属(万吨) ≥4 0.5~4 <0.5 20 铋 金属(万吨) ≥5 1~5 <1 21 钼 金属(万吨) ≥10 1~10 <1 22 汞 金属(吨) ≥2000 500~2000 <500 23 锑 金属(万吨) ≥10 1~10 <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预查对发现的矿体或异常矿化区,可根据极少量验证工程所获得的取样资料,估算预测的矿产资源量[(334)?],并能为区域远景提供宏观决策的依据。 普查除大致查明矿体地质特征外,地表应有系统工程控制,深部由有限的取样工程控制,根据地质成矿规律等推断的矿产资源量(333)可以作为矿山远景规划的依据。 表A.1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表 可行性评价 1 概略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概略评价。所采用的矿石品位、矿体厚度、埋藏深度等指标通常是我国矿山几十年来的经验数据,采矿成本是根据同类矿山生产估计的。其目的是为了由此确定投资机会。由于概略研究一般缺乏准确参数和评价所必需的详细资料,所估算的资源量只具有内蕴意义。 2 预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初步评价。其结果可以为该矿床是否进行勘探或可行性研究提供决策依据。进行这类研究,通常应有详查或勘探后采用参考工业指标求得的矿产资源/储量数,实验室规模的加工选冶试验资料,以及通过价目表或类似矿山开采对比所获数据估算的成本。 3 可行性研究 是指对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的详细评价,其结果可以详细评价拟建项目的技术经济可靠性,可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所采用的成本数据精确度高,通常依据勘探所获的储量数及相应的

加工选冶性能试验结果,其成本和设备报价所需各项参数为当时的市场价格,并充分考虑了地质、工程、环境、法律和政府的经济政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时效性。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类型条件 1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依据 1.1 地质可靠程度 1.1.1 预测的: 是指对具有矿化潜力较大地区经过预查得出的结果。在具有初步的数据并能与地质特征相似的已知矿床类比时,才能估算出预测的资源量。 1.1.2 推断的: 是指对普查区按照普查的精度大致查明矿产的地质特征以及矿体(点)的展布特征、品位、质量等,也包括那些由地质可靠程度较高的基础储量或资源量外推的部分。矿体的连续性是推断的。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有限,可信度较低。 1.1.3控制的: 是指对矿区的一定范围依照详查的精度基本查明了矿床的主要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基本确定,矿产资源数量的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较多,可信度较高。 1.1.4 探明的: 是指在矿区的勘探范围依照勘探的精度详细查明了矿床的地质特征、矿体的形态、产状、规模、矿石质量、品位及开采技术条件,矿体的连续性已确定,矿产资源数量估算所依据的数据详尽,可信度高。 1.2 经济意义 1.2.1 经济的: 其数量和质量是依据符合市场价格确定的生产指标估算的。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的市场条件下开采,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等其他条件也允许,即每年开采矿产品的平均价值能足以满足投资回报的要求,或在政府补贴和(或)其他扶持措施条件下,开发是可能的。 1.2.2 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当时,其开采是不经济的,但接近盈亏边界,只有在将来由于技术、经济、环境等条件的改善或政府给予其他扶持的条件下才可变成经济的。 1.2.3 次边际经济的: 在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时,开采是不经济的或技术上不可行,需大幅度提高矿产品价格或技术进步,使成本降低后方能变为经济的。 1.2.4 内蕴经济的: 仅通过概略研究做了相应的投资机会评价,未做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由于不确定因素多,无法区分其是经济的、边际经济的,还是次边际经济的。 2 矿产资源/储量类型(附录A) 2.1 储量 2.1.1 可采储量(111): 是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是指在已按勘探阶段要求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