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与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情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持口腔清洁。

2.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及时清除呕吐物、排泄物,避免不良气味刺激。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足三里、脾俞、中脘等穴。

4.遵医嘱艾灸,取脾俞、中脘、足三里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者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湿盛者中药汤剂宜浓煎,少量频服;湿热内阻者中药宜温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离子导入(详见附录2)。

4.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5.艾灸(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7.中药全结肠灌洗(详见附录2)。

8.中药熏洗(详见附录2)。

9.药熨法(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保持病室整洁,空气清新,起居有常,避免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

2.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酒,纠正不良生活习惯。

3.在医师指导下用药,避免加重肝脏负担和肝功能损害。

(二)饮食指导

1.湿热内阻证:饮食宜偏凉,宜食清热利湿类的食品,如西瓜、梨子、番茄、藕、冬瓜、苦瓜、黄瓜、薏苡仁、绿豆、赤小豆、鲤鱼等。

2.肝脾血瘀证:饮食宜稀软,宜食理气活血化瘀的食品,如金桔、柚子、橙子、扁豆、萝卜、山楂等。

3.肝郁脾虚证:宜食疏肝健脾的食品,如山楂、山药、扁豆、黑鱼、黑豆、莲藕等。

4.脾虚湿盛证:宜食健脾利湿的食品,如红枣、山药、莲子、薏苡仁、甘薯、鲤鱼、鲫鱼、赤小豆等。

5.肝肾阴虚证:宜食滋补肝肾的食品,如百合、枸杞、栗子、木耳、鸭肉、甲鱼、瘦肉等。

6.脾肾阳虚证:宜食温补脾肾的食品,如韭菜、胡桃、山药、羊肉、牛肉、鸡肉等。

7.饮食原则:清淡、易消化低脂半流饮食,不食山芋、土豆等胀气食物,勿暴饮暴食,忌食生冷辛辣、煎炸油腻、粗硬之品,禁烟酒。并发肝性脑病者予低蛋白饮食,禁食动物蛋白;长期使用利尿剂者,摄入含钾高的食物,如柑橘、橘汁、蘑菇等。

(三)情志调理

1.对于焦虑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针对病情恰当解释,使患者和家属对疾病有正确的认识,不思少虑,防止思多伤脾。

2.对于恐惧或急躁易怒的患者,加强与患者沟通,介绍成功病例,增强患者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说明疾病和情志的关系,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采用移情易性、澄心静志疗法,以疏导情志,稳定情绪。

3.对于情绪低落或悲观失望的患者,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多与家人、同事、朋友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争取社会支持,以利康复。

4.病情稳定时,进行体育锻炼,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等。

五、护理难点

(一)服药的依从性差

解决思路:

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抗病毒等综合治疗的必要性,强调自行停药、减量后对

身体的危害。

2.定期门诊复查及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治疗。

3.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

(二)不良生活习惯及饮食习惯难以纠正

解决思路:

1.加强健康教育,宣传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危害,督促患者自觉戒除,逐步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2.介绍饮食调护方法,鼓励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专业营养师给予康复治疗与指导,帮助患者制定食谱,并督促执行。

3.定期追踪回访,督促患者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护。

4.必要时对嗜酒患者进行强制戒酒。

六、护理效果评价

附: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医院科室: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 ID:文化程度:纳入中医临床路径:是□否□证候诊断:湿热内阻证□肝脾血瘀证□肝郁脾虚证□脾虚湿盛证□肝肾阴虚证□脾肾阳虚证□其他:一、护理效果评价

6

二、护理依从性及满意度评价

7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实用性强□实用性较强□实用性一般□不实用□

改进意见: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技术职称完成日期护士长签字:8

2014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 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 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肝硬化腹水中医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的中医药治疗概况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肝功能失代偿期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肝硬化由代偿期转为失代偿期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医根据其腹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的特征,称之谓“臌胀”。其病情复杂,缠绵难愈,且易复发。论其病因则有感受湿热疫毒、嗜酒无度、饮食不节、疲倦过度和精神因素等,其病机在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肝失条达、脾失健运、肾不化水,以致气血瘀滞,壅结腹中,遂成腹水。 对其治疗,中西医都在努力寻找疗效可靠而又安全的方法。目前,现代医学尚无特殊有效方法,中医药针对其病因病机采用辨证论治,在消除腹水,改善肝肾功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势。本文就近年来中医中药对肝硬化腹水的治疗概况做一综述。 一、辨证论治 长期的临床实践证明,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的辨证施治对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疗具有肯定的疗效,但是由于不同医家对该病认识的差异,以及地域气候、患者体质之间的差异,辨证分型的依据不同,致使本病辨证分型不尽相同。 谢氏[1]分3型论治:①湿热型:治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利水,佐以疏肝,方选茵陈蒿汤加减;②脾虚型,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治疗以益气健脾,化瘀利水为法;③阴虚型,治疗以柔肝养阴,清化渗利为主,攻补兼施,方选一贯煎加减。王氏[ 2 ]介绍俞荣青教授经验分4型论治: ①气虚型:重用益气药,使水道通调,以资化生气血,治以益气健脾,行气利水,常用黄芪、党参、当归、丹参、赤芍、郁金、虎杖、茵陈、大腹皮、茯苓、鳖甲、白术等; ②阴虚型: 治宜滋阴养血,健脾利水之法,守已故邹良材老中医经验,取兰豆枫着汤加味。常用泽兰、黑豆、路路通、楮实子、生地、赤芍、车前子、枸杞子、丹参、太子参、山药、郁金、茯苓、大腹皮; ③肝郁血瘀型:宜用活血化瘀,行气利水之法,方用下瘀血汤;④湿热型:治宜清热利湿以除病源,攻下逐水以治其标,方选茵陈蒿汤加味。陈氏[ 3 ]分为4型论治,湿热蕴结型:治宜清化湿热,分消利水;肝郁脾虚型:治宜疏肝解郁,健脾消水;脾肾阳虚型:治宜温补脾肾,助阳行水;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益肾,滋阴祛水。黄氏等[ 4 ]分为湿热蕴结、气虚湿阻、肝肾阴虚、脾肾阳虚4型,分别治以清热利湿、益气健脾利湿、滋阴养血补肾、温补脾肾、化气利水。杨红莉等[ 5 ]分为脾虚湿阻、湿热残留、肝肾阴虚、气虚血瘀 4 型,以软肝化瘀汤为主加减治疗。乐进[ 6 ]分5型,①脾虚气滞型:治以运脾化湿 ,理气行水,方选香砂平胃散合五苓散加减;②脾肾阳虚型:治以温阳利水,方选实脾饮或附桂理中汤加减;③气滞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方选调营饮加减; ④肝肾血郁型:治宜养阴清热,健脾利水,方选一贯煎合四苓散加减;⑤阴虚湿热型:治宜养阴而不碍湿,利水而不伤阴,方选二根汤加减或甘露消毒丹加味。夏义国[ 7 ]将本病分为6型:①气滞湿阻型:治宜疏肝活血健脾,散满消胀化湿,用柴胡疏肝饮合平胃散化裁;②湿热蕴结型:治宜清热化湿,利水消胀,用中满分消丸化裁;③肝脾血瘀型:治宜化瘀行水,通络散结,用归脾丸合五苓散;④寒湿困脾型:治宜湿运中阳,利湿行水,用实脾饮合胃苓汤;⑤肝肾阴虚型:治宜柔肝滋肾,养阴利水,用参麦地黄汤加减;⑥脾肾阳虚:用附子理中汤合五苓散或济生肾气丸。王永炎[ 8 ]等将此病分为8种证型论治,分别为气滞湿阻型:治宜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寒湿困脾型:治宜实脾饮;湿热蕴结型:治宜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肝脾血瘀型:治宜调营饮;脾肾阳虚型:治宜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济生肾气丸;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16、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方案 (试行)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内阻证:皮目黄染,黄色鲜明,恶心或呕吐,口干苦或口臭,胁肋灼痛,或纳呆,或腹胀,小便黄赤,大便秘结或粘滞不畅,舌苔黄腻。 (二)肝脾血瘀证:胁痛如刺,痛处不移,朱砂掌,或蜘蛛痣色暗,或毛细血管扩张,胁下积块,胁肋久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 (三)肝郁脾虚证:胁肋胀痛或窜痛,急躁易怒,喜太息,口干口苦,或咽部有异物感,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腹胀,嗳气,乳房胀痛或结块,便溏,舌质淡红,苔薄黄或薄白。 (四)脾虚湿盛证:纳差或食后胃脘胀满,便溏或黏滞不爽,腹胀,气短,乏力,恶心或呕吐,自汗,口淡不欲饮,面色萎黄,舌质淡或齿痕多,舌苔薄白或腻。 (五)肝肾阴虚证:腰痛或腰酸膝软,眼干涩,五心烦热或低热,耳鸣,耳聋,头晕,眼花,胁肋隐痛,劳累加重,口干咽燥,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少苔。 (六)脾肾阳虚证:五更泄,腰痛或腰酸腿软,阳痿,早泄,耳鸣,耳聋,形寒肢冷,小便清长或夜尿频数,舌质淡胖,苔润。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胁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发作的时间、伴随症状以及和气候、饮食、情志、劳倦的关系,避免疼痛的诱发因素。 2.病室宜安静,减少外界不良刺激,疼痛发作时卧床休息。

3.遵医嘱局部中药离子导入。 4.遵医嘱药熨,热熨疼痛部位。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肝俞、章门、阳陵泉等穴。 6.遵医嘱肝病治疗仪治疗。 (二)腹胀 1.观察腹胀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观察腹胀发作的规律,定期测量腹围及体重。避免腹胀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饱、低钾等。 2.保持大便通畅,予腹部按摩,顺时针方向环形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便秘者遵医嘱保留灌肠。 3.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神阙穴。 4.遵医嘱药熨,热熨腹部。湿热内阻证不宜此法。 5.遵医嘱艾灸,取足三里、中脘、天枢等穴。湿热内阻、肝肾阴虚发热者忌用此法。 6.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胃、大肠等穴。 (三)黄疸 1.密切观察黄疸伴随症状,加强巡视。如果患者出现黄疸迅速加深,伴高热、腹水、神志恍惚、烦躁等急黄证,及时报告医师,积极配合抢救。 2.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口服通便药物,禁止使用碱性液体灌肠。 3.并发皮肤瘙痒时,指导患者着棉质宽松透气衣裤,保持个人卫生,避免用力抓挠,防止皮肤破溃,洗澡时禁用肥皂或浴液等碱性用品。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中药全结肠灌洗。 6.遵医嘱中药熏洗。 (四)纳呆

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回输术的护理

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回输术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8-07-13T14:23:21.40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2期作者:张维维[导读] 结论??肝硬化腹水回输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性很高,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减轻经济负担。 山东省威海市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04医院 264200 摘要:目的??探讨肝硬化腹水患者腹水回输术的护理。方法?对31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进行浓缩腹水回输术治疗的针对性护理。结果?31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未发生护理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肝硬化腹水回输治疗并给予有效护理措施对于治疗肝硬化腹水安全性很高,而且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减轻经济负担。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回输;护理 肝硬化腹水是肝功能失代偿期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长期大量腹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降低患者生活质量。自身腹水浓缩回输是近年来用于治疗肝硬化及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难治性腹水的一种新方法。[1]超滤浓缩腹水回输术可以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顽固性腹水并可迅速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难、食欲缺乏及腹胀等症状,总有效率达80%以上,[2]是目前治疗肝硬化腹水最有效、最安全、最实用的方法之一。威海第四零四医院感染科于2015年4月至2018年1月对31例肝硬化顽固性腹水患者采用超率浓缩腹水回输进行治疗,收到了明显效果,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31例均为肝硬化腹水,并给予利尿、输入血浆及白蛋白等治疗,瞩病人严格控制液体摄入量,严格控制钠盐摄入,腹水依然持续存在或增多,尿量未见明显增加,双下肢浮肿。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9-68岁,平均年龄52岁,其中乙肝肝硬化16例,酒精性肝硬化14例,丙型肝硬化1例。 1.2方法: 采用仪器为北京伟力新世纪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腹水浓缩回输仪(WLXGX?一?888?型)及配套中空纤维滤过器和血液净化装置的体外循环血路。首先连接管路,接通电源,设置腹水引出泵流速为150ml/min,回输泵流速为?80 ml/min,使用肝素盐水冲洗管路。正确选择穿刺点,必要时用超声进行定位,协助医生常规皮肤消毒、铺巾、局麻后,用带有侧孔的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内,成功后,将内芯拔出,见腹水流出立即将管路的动脉端接头插入套管针并固定。启动机器,调整引出泵流速为100~130 ml/min,回输泵流速为?80 ml/min,再用无侧孔的套管针穿刺进入腹腔内,成功后,将内芯拔出,见腹水流出立即将管路的静脉端接头插入套管针并固定。腹水由管路动脉端通过中空纤维滤过器将腹水中的水、电解质、中、小分子毒素通过负压超滤清除掉,将腹水中蛋白等大分子物质保留送入腹腔内,全过程为封闭式无菌操作。结束后局部穿刺点消毒后无菌纱布覆盖,并用腹带加压包扎。 2护理 2.1回输前的护理: 做好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交流,减轻其心理负担,消除其恐惧、焦虑等心理。告知患者操作目的及配合要点,取得患者配合。操作前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保持病室清洁。嘱患者排空膀胱,协助其平卧,取舒适体位。 2.2回输过程中的护理: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操作过程中注意倾听患者的主诉,分散其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观察面色、神志及生命体征的变化,治疗过程中保持管路通畅,防止打折、扭曲,避免导管脱出,观察引出腹水的颜色、性质和量.注意观察局部穿刺点有无渗出,皮下有无渗液。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引流不畅,可更换患者体位,调整穿刺针位置。每?20-30?分钟记录?1?次,若患者有头晕、心悸、出汗、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及腹痛等不适症状,立即停止回输,配合医生做好相应处理.减轻患者不适。 2.3?回输后护理: 结束后应准确记录操作开始及结束时间.术后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点,并用腹带加压包扎?3~5d,防止腹腔内腹水增长过快及腹压降低后引起血压下降及出血、渗液等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及家属术后的注意事项及观察要点。大量腹水引出后,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嘱患者卧床休息,术后?24 h可下床活动,指导其合理进食高热量、优质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类,戒烟酒,少食多餐,限制盐摄入量。做好交接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语言、行为、神志等肝性脑病前兆症状,如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并对症处理.应每天测量体重、腹围各?1?次,准确记录?24h?尿量,瞩患者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排便时体位不当或便秘导致穿刺处渗血、渗液,同时保持穿刺点皮肤清洁,穿刺点未愈合前禁沐浴。 3结果 本组患者在行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术后,腹水均逐渐减少,肾功能逐渐改善,尿量明显增加,双下肢水肿症状消失,腹水蛋白量增加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3 ].回输腹腔腹水中的白蛋白有部分可被重吸收入血,相应也提高了血浆胶体渗透压,既增强利尿效果,又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4]?.正确的术中护理配合和术后密切观察为患者创造舒适状态也很重要,护士不仅要有娴熟的操作技巧,高度的责任心,还应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和正确实施护理措施,保证治疗过程顺利进行,经过精心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结论 通过本组31例患者自体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结果可以看出自体腹水回输是目前肝硬化腹水治疗中最经济省时,操作简便,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很高。为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保证治疗的有效进行,还能加强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为患者创造舒适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1]陈丽霞。腹水浓缩回输治疗的护理体会。内蒙古中医学,2010(7):128-129

消渴目病中医护理方案

20个病种中医护理案(试行)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医药管理局、卫生厅局中医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 为保持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中医护理行为,我司组织重点专科护理协作组在梳理、验证和优化各地有效中医护理案、技术的基础上,制定了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等20个病种的中医护理案(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工作中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司医疗管理处。 联系人: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医疗管理处廖穆熙邴媛媛 电话:—59957689 59957687 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医护理案 急性非淋巴(髓)细胞白血病中医护理案 吐酸病(胃食管反流病)中医护理案 消渴病痹症(糖尿病围神经病变)中医护理案 胆胀(胆囊炎)中医护理案 青盲(视神经萎缩)中医护理案 白疕(寻常性银屑病)中医护理案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案 乳腺癌中医护理案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丹毒中医护理案 大肠息肉(结肠息肉)中医护理案 肾风(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中医护理案 呕吐(急性胃炎)中医护理案 紫癜风(过敏性紫癜)中医护理案 积聚(肝硬化)中医护理案 胃癌中医护理案 面瘫病(面神经炎)中医护理案 混合痔中医护理案 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中医护理案 护理案附录1 护理案附录2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护理案 (试行)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口干咽燥,视力减退,目睛干涩,神疲乏力,便干或稀溏。舌胖,紫暗或有瘀斑。 (二)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 (三)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五心烦热,视物模糊或不见,神疲乏力,失眠健忘,腰酸肢冷,大便溏结交替。舌胖少津或有瘀点。 二、常见症状/证侯施护 (一)视物模糊 1.病室光线明亮,避免强光刺激,物品摆放有序,地面防滑。 2.观察患者视物模糊或变形的程度,评估跌倒的高危因素,悬挂标识,加装护栏,督促其更换防滑鞋。 3.患者突然出现眼前全黑或漂浮的圆形黑影等眼底出血症状时,立即报告医师。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肝、眼、肾、神门、交感等穴。 5.遵医嘱中药离子导入。 (二)目睛干涩 1.避免强光与烟尘刺激,阅读及使用电脑大于1小时应闭目休息10分钟。 2.遵医嘱眼部中药湿敷。 3.遵医嘱眼部中药熏蒸或雾化。 4.遵医嘱眼部中药离子导入。

臁疮中医护理方案

臁疮(下肢溃疡)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湿热毒蕴证:疮周有痒痛,疮面腐肉较多,或秽臭难闻,疮周皮肤灼热,可伴发热,大便秘结,夜难入寐。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数。 (二)湿热瘀阻证:疮面腐肉未完全脱尽,脓水淋漓,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数。 (三)气虚血瘀证:疮面腐肉已尽,新肌难生或不生,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脉细。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发热 1.发热者限制患者活动,宜卧床休息。病室温湿度适宜,空气流通,阳光充足。 2.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出汗较多者及时擦干皮肤,保持皮肤和床单位清洁、干燥。 3.鼓励患者多饮水约1500ml/天,可用菊花、金银花泡水代茶饮,以清热解毒。饮食易消化,均衡营养,注意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鸡蛋、牛奶、瘦肉等。忌食海腥发物及辛辣刺激、助火食品,如牛羊肉、海鱼、虾、蟹、葱、蒜、辣椒等。 (二)疮面腐肉未脱 1.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湿度适宜。 2.卧床时适当抬高患肢15~30°,以促进下肢血液回流。 3.根据医嘱,疮面脓腐较多难以清疮者,外敷提脓祛腐药物或油膏,如逐腐祛瘀胶囊、红油膏等;渗出较多者,予清热解毒利湿收敛的中药煎液湿敷患处,如黄连、马齿苋、土槿皮等,外用油膏贴敷。 4.疮周红肿灼热明显者,遵医嘱予清热解毒消肿油膏贴敷,如金黄膏等,观察有无药物过敏等不良反应。 5.脓水多而臭秽,引流通畅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局部疮面,每日1次。 6.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敷料渗出较多者及时更换。 (三)疮面新肌不生 1.根据医嘱,疮面较干燥者,予补虚活血生肌中药油膏贴敷,如橡皮生肌膏;新生肉芽及上皮生长缓慢者,予补虚活血通络生肌中药煎剂湿敷,如黄芪水煎液等。 2.新肌难生或不生者,遵医嘱予中药熏蒸、艾灸疮面,每日1次。 3.疮面无渗出,肉芽组织生长良好者,适当延长换药间隔时间。换药时,动作轻柔,避免用力擦拭疮面,以免损伤新生组织。胶布过敏者,用绷带缠缚疮面,使用弹力绷带或弹力袜,注意缠缚的松紧度,肢端皮肤的色泽、患肢肿胀情况。 (四)疮周痒痛 1.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 2.指导患者戒烟、酒,穿着合适的鞋袜和棉制衣物,注意保暖,避免穿着化纤毛织品。 3.忌用热水烫洗局部皮肤,避免搔抓,用力擦拭等加重损害。 4.局部瘙痒者,遵医嘱予清热利湿收敛药物或止痒洗剂外涂,如紫草油、三黄洗剂、三石散、青黛散或青黛膏、黄连膏等,以收涩止痒,减少皮肤浸渍。 5.遵医嘱穴位按摩,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曲池等穴位。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特色技术 1.中药外敷:适用于疮周红肿、痒痛者。药物涂抹薄厚均匀,约0.1~0.2mm,部位准确,固定松紧适宜(详见附录2)。 2.中药湿敷:适用于疮周皮肤瘙痒、渗出者。六层纱布浸透药液,以不滴水为宜(详见附录2)。 3.中药熏蒸: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应用智能中药熏蒸仪,达到设定温度90°时喷气口开始喷出雾气,喷气口与皮肤之间最佳距离为25~30cm,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4.艾灸:适用于疮面不敛,久不收口者。距疮面5~10cm,以旋灸方式艾灸疮面10分钟,及时弹去艾灰,防止烫伤(详见附录2)。

中医护理方案

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风寒束表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颈强痛,鼻塞声重,鼻涕清稀,或有咽痒咳嗽,痰白稀,口不渴,肢节酸痛。舌苔薄白。 (二)风热犯表证:发热重,微恶风寒,鼻塞流黄浊涕,身热有汗或无汗,头痛,咽痛,口渴欲饮或有咳嗽痰黄。舌苔薄黄。 (三)暑湿袭表证:恶寒发热,头重,胸腹闷胀,恶呕腹泻,肢倦神疲,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舌苔白腻。 (四)卫气同病证:自觉发热重,烦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恶寒或恶风,或高热寒战,流涕,咽痒咽痛,头痛头胀,喷嚏。舌红苔薄黄或黄腻。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恶寒、发热 1.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 2.汗出较甚切忌当风,并及时更衣;风寒束表者注意保暖。 3.保持口腔清洁,鼓励多饮温开水。 4.遵医嘱物理降温。 5.遵医嘱刮痧,取合谷、曲池、大椎、太阳、风池等穴。 6.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7.遵医嘱中药泡洗。 (二)头痛 1.观察头痛部位、性质、程度、伴随症状及持续时间。 2.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3.遵医嘱穴位按摩,取太阳、印堂、百会、合谷、风池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神门、皮质下、肺德邦、等穴。 (三)咳嗽、咳痰 1.观察咳嗽的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规律以及痰液的量、颜色、性状等。 2.咳嗽剧烈时取半卧位。 3.教会有效咳嗽及咳痰方法,翻身拍背。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气管、神门、下屏尖等穴。 (四)鼻塞、流涕 1.观察鼻塞情况及涕液颜色、性质等。 2.掌握正确的擤涕方法。

3.遵医嘱穴位按摩,鼻塞时按摩迎香、鼻通等穴。 4.遵医嘱耳穴贴压,取肺、内鼻、外鼻、气管等穴。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1)辛温解表剂宜趁热服,药后加被安卧啜服热稀粥,以助汗出。 (2)辛凉解表剂、化湿解表剂宜偏凉服。 (3)其他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3.外用中药(详见附录1). (三)特色技术 1.刮痧(详见附录2) 2.中药保留灌肠(详见附录2). 3.中药泡洗(详见附录2) 4.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详见附录2)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年老体弱、反复外感者练习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养身保健操,以增加体质。 (二)饮食指导 饮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1.风寒束表证:宜食解表散寒的食品,如生姜、葱白、红糖等。食疗方:红糖生姜饮等。 2.风热犯表证:宜食疏风清热、宣肺化痰的食品,如西瓜汁,荸荠汁、金银花茶等。 3.暑湿袭表证:宜食清热解暑、理气化湿的食品,如丝瓜、冬瓜、緑豆汤等。 4.卫气同病证:宜食养阴透热、益肺生津的食品,如藕汁、梨汁、荸荠汁等。 (三)情志调理 1.加强与患者的沟通,避免不良情绪。 2.向患者讲解本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 五、护理效果评价 附:外感发热(上呼吸道感染)中医护理效果评价表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教案

课题:肝硬化病人的护理 授课教师:龚晶宇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肝硬化病人的护理措施。 2.熟悉肝硬化病人的护理目标。 3.了解肝硬化病人对症护理评估。 二.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在护理过程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病人关心和爱护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肝硬化病人的主要护理诊断;用药护理;健康指导。 教学难点:肝硬化病人的对症护理。 授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与案例式教学相结合。 2. 多媒体。 教学内容: 【导入新课】 黄女士,49岁,干部。于2 年前因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在当地卫生院检查,诊断为“肝硬化、腹水”,住院20天,症状改善出院。此后腹胀反复发作。近2个月来又感腹胀、尿少、双下肢浮肿,近1周来有畏寒、腹部隐痛、食欲明显减退,腹胀迅速加剧,并逐渐出现气急。 如您是该病人的责任护士,该病人目前存在的护理问题有哪些,应采取哪些护理措施?【讲授新课】 一、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造成肝脏弥漫性损害。肝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1. 病毒性肝炎是国内肝硬化最常见的原因。 2. 慢性乙醇中毒 3. 药物或化学毒物

三、病情判断 1、临床表现分为以下二期 (1)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缺乏特异性。 (2)肝功能失代偿期:以肝功能减退和门静脉高压为主要表现。 2、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为最常见的并发症 (2)肝性脑病 (3)感染 3、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2)肝功能 (3)腹水检查 四、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引起的消化、吸收障碍有关。 2. 体液过多与低蛋白血症、钠水潴留有关。 3. 黄疸、紫癜、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蜘蛛痣和肝掌。 五、护理目标 1.能认识合理营养对疾病的重要性。 2.能主动配合治疗,按时休息。 六、护理措施 1、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有无出血、黑便;有无少尿、水肿。 2、生活护理 (1)休息可减轻肝脏负荷,减少能量消耗,增加肝脏血流量。 (2)饮食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为宜;有腹水者限制水、钠摄入;戒烟戒酒。 3、用药护理 (1)避免使用一切损肝、损肾药物。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仅供参考)

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硬化腹水,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鼓胀”的范畴。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黄疸、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一、诊断要点 1、主症:腹部膨隆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齿鼻衄血,或在颈胸臂等处出现红痣血缕及手掌赤痕,或四肢瘦削、神疲乏力、纳少便溏,或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皮肤出现瘀斑等症状。若嗳气、矢气则舒,腹部按之空空然,如按气囊,叩之如鼓,多为气鼓;若腹部坚满,状如蛙腹,振动有水声,按之如囊裹水,多为水鼓;若内有癥积,按之胀满疼痛,腹上青筋暴露,面、颈、胸部出现红缕赤痕,多为血鼓。 2、病人有胁下癥积、黄疸、胁痛、情志内伤等病史,酗酒及到过血吸虫疫区等,对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帮助。 3、理化检查:B型超声波检查可发现少量腹水与判断腹水量,对鼓胀诊断有重要作用。其他如X线钡餐、胃镜检查、CT、血常规与肝功能检查等对病情判断也有一定作用。 二、辨证论治 1、气滞湿阻证

证候: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胀甚,得暖气、矢气稍减,小便短少,舌苔薄白腻,脉弦。 病机:肝郁气滞,脾运不健,湿浊中阻。 治法:疏肝理气,运脾利湿。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l0g,枳壳15g,香附l0g,大腹皮l5g,厚朴10g,郁金10g,川芎10g,车前子包煎l5g,白术15g,白芍15g。 加减:胸脘痞闷、腹胀、噫气为快,属气滞偏甚,加佛手10g,沉香后下1.5g,木香6g以调畅气机;尿少,腹胀,苔腻,加砂仁后下6g,泽泻15g以加强运脾利湿作用;神倦,便溏,舌质淡,宜酌加党参15g,干姜6g,蜀椒1g以温阳益气,健脾化湿;如兼胁下刺痛、舌紫、脉涩者,可加延胡索15g,莪术10g,丹参15g以活血化瘀。 2、寒湿困脾证 证候: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浮,下肢浮肿,脘腹痞胀,得热则舒,精神困倦,畏寒懒动,小便少,大便溏,舌苔白腻,脉缓。 病机:湿邪困遏,脾阳不振,寒水内停。 治法:温中健脾,行气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 白术l5g,附子先煎9g,干姜6g,桂枝9g,甘草6g,木瓜15g,大腹皮l5g,茯苓15g,泽泻15g,厚朴6g,木香6g,草果15g。

64 脾胃科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鼓胀病(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2017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发布《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规范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发布《肝硬化腹水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1年)。 鼓胀,因腹部胀大如鼓而命名。临床以腹部胀大、皮色苍黄,甚则腹部青筋怒张、四肢不肿或微肿为特征。多因黄疽、积聚失治,或感染血吸虫、酒食不节、情志所伤,使肝、脾、肾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于腹内而成。病位在肝、脾、肾,属虚实夹杂之证。 (二)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实用内科学(第14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及《2012年美国肝病学会成人肝硬化腹水指南》、《2010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临床实践指南:肝硬化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处理》等。 1.肝硬化诊断:包括慢性肝脏疾病病史及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证据。 2.腹水(2~3级)的定义:2级腹水指可见明显对称性腹部膨隆的中量腹水;3级腹水指可见显著腹部膨隆的大量或严重腹水。 (三)证候诊断 1.气滞水停证:腹大坚满,叩之如鼓,两胁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质淡红,苔白腻,脉弦。 2.湿热蕴结证: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或有面目皮肤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或溏垢。舌边尖红,苔黄腻或兼灰黑,脉象弦数。 3.肝脾血瘀证:脘腹坚满,按之不陷而硬,青筋怒张,胁腹刺痛拒按,面色晦暗,头颈胸臂等处可见红点赤缕,唇色紫褐,或见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4.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或食后腹胀,面色晦暗,头颈胸臂或有紫斑或红痣赤缕,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脉细无力。 5.肝肾阴虚证:腹大胀满,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滞、唇紫,口干而燥,心

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病毒性肝硬化得中医治疗方案及药方 应用中药治疗肝硬化已经历了长期得实践,也积累了丰富得经验。乙肝病人应用中药进行治疗,一要根据中医辩证理论,分析气血阴阳与寒热虚实;二要结合中药得性味归经。有针对性得选用药物。 下面分类介绍各种不同症状与证候肝硬化得治疗方案及药方。 (一)辩证论治 1、湿热内蕴 (a)热重于湿: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鲜明如橘子色,口干口苦,恶心厌油,纳差,上腹胀满,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利湿。 药方:茵陈蒿汤加味。茵陈40g,栀子12g,大黄9g(后下),制鳖甲9g,生石膏50g。 (b)湿重于热: 证候:身目俱黄,其色较鲜明,口淡或粘,恶心纳呆,胸脘痞满,倦怠乏力,便溏或粘滞不爽,小便黄。舌质淡而润,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利湿清热,健脾与中。 药方:?茵陈五苓散。茵陈30g,茯苓20g,白术15g,猪苓20g,泽泻15g,桂枝6g,制鳖甲9g。 2、寒湿困脾 证候:身目皆黄,其色较晦暗,呕逆纳少,脘闷腹胀,畏寒肢冷,身体困倦,大便稀溏,小便色黄。舌质淡,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 治法:温阳散寒,健脾利湿。 药方:茵陈术附汤。茵陈20g,制附子9g,白术15g,干姜6g,茯苓15g,泽泻12g,甘草6g,制鳖甲9g。 3、热毒内陷 证候:起病急骤,突然出现黄疸,脘腹胀满,心烦口渴,极度乏力,口有肝臭味,大便秘结,小便黄赤,或伴高热,病情迅速恶化,神昏谵语,衄血。舌质红绛,苔黄腻或干燥,脉弦数或弦大。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救阴。 药方: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水牛角30g(先煎)黄连15g,?黄芩15g,黄柏12g,生地15g,赤芍15g,丹皮12g,制鳖甲9g。 4、肝郁气滞 证候:右胁或两胁胀痛,痛无暄外,胸闷腹胀,易急躁,时时叹息。舌质略红,苔薄白,脉弦。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肝病科 臌胀(肝硬化腹水)中医诊疗方案 鼓胀系指肝病日久,肝脾肾功能失调,气滞、血瘀、水停于腹中所导致的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本病多因酒食不节、情志所伤、虫毒感染或黄疸、积聚病后续发所致。鼓胀的病变部位在肝、脾、肾,基本病机是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气、血、水、瘀积腹中而致。初起损在肝脾,迁延日久,可由气及血,且瘀血亦可化水,使水湿更盛;晚期及肾,正气亏虚,气、血、水相互交结,则神昏、痉厥、出血等变症丛生。根据本病表现,现代医学所指的肝硬化腹水属本病范畴,包括血吸虫性、胆汁性、营养不良性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肝硬化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最突出的临床表现之一。正常人腹腔内有少量游离液体,当腹腔内积聚的游离液体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肝硬化腹水发病机制复杂,包括门脉高压、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肝淋巴液形成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等。腹水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慢性肝病自然进程中的重要标志,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预后不良。初次出现的腹水经治疗较易恢复,但反复发作的顽固性腹水治疗困难。 一疾病诊断: (一)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中医内科常见病指南》(ZYYXH/133-2008)(1)主症:腹部胀满如鼓,皮肤绷紧,叩之如鼓,有移动性浊音。可伴有腹部积块,或鼻衄齿衄,重者腹壁青筋显露,脐孔突起。常伴乏力、纳差、尿少及、鼻衄、皮肤紫斑等出血现象,可见面色萎黄、黄疸、手掌殷红、面颈胸部红丝赤缕、血痣及蟹爪纹。 (3)常见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二)西医诊断标准 (1)病史明确的肝硬化病史及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常见病因有慢性乙型或丙型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与血吸虫肝病等,其他病因有酒精与非酒精性脂肪肝、下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毒物或药物性损肝伤、胆汁淤积、代谢性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症状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腹水、大便溏薄或便秘、性功能减退、月经不调等肝硬化失代偿期症状; 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餐后尤甚,可伴尿少、双下肢水肿。 (3)体征少量腹水体格检查常不能发现; 中等量腹水可见全腹饱满或微隆,腹水量>1 000mL时,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 大量腹水可见全腹隆起或呈蛙状腹,出现液波震颤,可并发脐疝。并可伴见慢性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严重患者可出现黄疸、消化道出血、意识障碍、扑翼样震颤,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者可出现腹部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等。 (4)辅助检查血常规检查可有贫血,脾功能亢进时血小板、白细胞降低明显;肝功能试验转氨酶可升高,胆红素常升高,白蛋白、前白蛋白、白/球比例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及其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增高。腹水检查对初发的腹水、腹水治疗效果不佳或怀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原则上应腹腔穿刺,行腹水检查。观察腹水外观,进行腹水常规和生化检查,包括比重、细胞分类及计数、腹水蛋白测定等,以区分腹水为漏出液、渗出液或癌性腹水。可疑感染时,应进行腹水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怀疑肿瘤时应行腹水肿瘤标志物和细胞学检查。影像学检查B型超声检查或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三)证候诊断 1. 气虚血瘀证:腹大胀满,撑胀不甚,神疲乏力,少气懒言,不思饮食,头颈胸臂或有紫

肝硬化腹水克星山辣椒学名

肝硬化腹水克星山辣椒学名:毛莨 有一种草药,民间称它“神奇草”,因为它能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胆囊炎、慢性结肠炎、慢性附件炎、慢性气管炎、慢性前列腺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所以它有神奇草之称。本文以作者亲眼看到和亲自用神奇草治愈的肝硬化腹水病人及其他多种慢性疾病的病例治疗过程作详细的介绍,以引起同仁关注。 发现不等于认识,认识需靠实践 作者于197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从一个菜农那里得到的启发。有一天我到医院附近的菜园地散步,看到一个病人和一个菜农在那里谈话,菜农问:“同志你患的是什么病住院?”病人回答说:“唉!是该死的肝硬化病。”菜农又问:“是不是我们老伯姓说的大肚子病?”病人回答说:“正是”。菜农药接着说:“咳!我们村个人患大肚子病好几年了,在大连住院半年多没治好,后来用一种草药敷在肚子上,起了很多水泡,放出很多黄水,以后他的病就好了。他是大连造船厂的工人,现在都回厂里上班了”。他们的谈话引起了我的注意,我想,现代医学都无法治愈的肝硬化腹水病人,而一味中草药就能把肝硬化腹水病人治愈,真不

可思议。我好奇的插话问那菜农:刚才你说的事是真的吗?那菜农说:咳!哪能有假!那是真人真事,那人和我住在一个屯里,你不信你可自己去问那人。”于是菜农把病人的地址详细地告诉了我。当时我对这事有很大怀疑,为了弄清事实,决定去实地作一调查,以搜索民间治疗肝硬化偏方验方为名向医院领导打了申请报告。领导批复:“同意”。于是我就组织了一个三人小组(医生、护士、病人)到病人家里采访,不巧那天病人不在家,他爱人在家,她看我们都是军人非常热情地接待我们,当我们说明了来意,主人便打开了话匣子:“感谢解放军同志的关心,我爱人姓张,是大连造船厂的工人,45岁了1968年患的肝炎病久治不愈,到了72年病情加重发展成肝硬化在大连铁路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多,靠输血、白蛋白来维持,几乎每周要用一次血浆或白蛋白,不用就排不出尿腹胀就加重,主治医生背着老张对我说:“张师傅的病已是肝硬化晚期恐怕维持不了多长时间,不如回家去找些偏方验方治疗可能还有些希望”。我想既然大医院都没有办法治疗,那也不能在医院里等死呀!于是我就办理了出院手续回到家里。我的侄女在卫校读书,她在一次中草药展览会上看到一种草药叫神奇草的,能治疗大肚子病。这神奇草在我们里到处都有,于是她就到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按照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持续改进活动的通知(川中医药发[2014]6 号)精神,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4 年底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 例(不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8.5 —2014.8.31 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4.9.1 —2014.12.31 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1.1 —2015.1.15 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 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成员: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 成员:职责: 1、指导科室实施相关病种的中医护理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