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育种重点

水稻育种重点
水稻育种重点

引种:把外地、外省或外国的优良水稻品种引进当地,经过试验,作为生产上推广品种,称为引种。

常规育种:利用传统的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培育种等技术选育水稻新品种的方法,是区别于现代分子育种(包括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转基因技术)的一类技术手段。

系统育种:指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原始常规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无需人为创造变异)的单株或单穗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对其后代株系或穗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水稻主要育种技术: 系统育种(选择育种、纯系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培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育种

栽培稻属于禾本科(Gramineae)稻属(Oryza L.),较权威的观点认为稻属中包括23个稻种,其中包括2个栽培稻种:亚洲栽培稻(即普通栽培稻,Oryza sativa L.)和非洲栽培稻(即光身稻,Oryza glaberrima Steud.),另外21个均为野生稻种,含有AA、BB、CC、BBCC、CCDD、EE、GG、HHJJ、FF、HHKK等10个染色体组

稻田生态环境: 辐射日照时数温度水分

我国稻区水稻生长季光合辐射总量南多北少。光合辐射日总量由北向南逐渐降低

水稻的“三性”: “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

水稻南种北引,由于光温的改变(光照时间由短变长,温度由高变低),抽穗会推迟、生育期会有所延长。水稻北种南引,由于光温条件的改变(光照时间由长变短,温度由低变高),抽穗提早、生育期会有所缩短。

主要内容: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于机械化操作

常规育种主要内容:系统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花培育种

选择方法:1)系谱法2)混合法3)改良集团法4)单粒传法5)轮回选择法

杂种优势(Heterosis)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机理: 显性假说、超显性假说和上位性假说。

两系杂交水稻不育系的选育方法: 杂交转育系统选育诱变选育花培选育

两系不育系选用的基本原则: 制种安全容易繁殖配合力高容易制种

两系杂交水稻恢复系父本系的选用:

(1)历史上育成的常规稻品种和最近育成的常规品系都可用作两系杂交稻的父本系

(2)三系杂交稻的恢复系可用作两系杂交稻的父本。

(3)针对性地选用多个遗传差异大的亲本,通过杂交方法选育新的恢复系。

我国水稻育种界: 南帝:黄耀祥北丐:杨守仁东邪:谢华安西毒:周开达中神通:袁隆平

水稻高产育种产量潜力是指品种生长在最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不受水份和营养的限制,病虫害、杂草和其它有害因子得到有效控制所能达到的产量;

高光效育种:指通过提高作物本身光合能力和降低呼吸消耗的生理指标而提高产量的育种方法。

超级稻品种是指采用理想株型塑造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等途径育成的产量潜力大、配套超高产栽培技术后比现有水稻品种在产量上有大幅度提高、并兼顾品质与抗性的水稻新品种。

水稻品质育种外观品质主要包括整精米的粒型(用长宽比表示)、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

水稻抗病育种病害分为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和线虫性病害.细菌性病害主要有白叶枯病、细条病,真菌性病害主要有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 病毒性病害主要有条纹叶枯病、黄矮病等,线虫性病害主要有干尖线虫病

水稻抗虫育种水稻虫害包括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螟蛉、稻眼蝶、稻蝗等

Bt基因:苏云金芽孢杆菌晶体蛋白基因

稻虫综合防治的总策略:

(1)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寻求稻虫防治与优质高产、无公害栽培技术的一致性和一体化。(2)开展生物防治,积极发挥生物因子的控害作用。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

(4)重视物理防治。

水稻品种审定程序:申请受理品种试验审定公告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相关知识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 (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 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明:这些材料属于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找不到能完全保持其不育特性的品种,利用价值不大。1970年11月,李必湖等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次年春季的试验就表明广场矮3784、6044、二九南等品种(系)对野败不育株具有很好的保持能力。经过随后2年全国各育种单位的通力合作,到1972年冬在海南冬繁时就获得了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不育系群体,如珍汕97A和B、二九南1号A和B 等。至此,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宣告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成以后,1973年原广西农学院等单位陆续筛选出IR24、IR26、泰引1号、古154等一批强优恢复系,并选配出汕优2号、南优2号等系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从此,以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实现配套为标志,宣告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3)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是有能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①雄性不育株的获得:获得原始的雄性不育株,可从大田自然群体中寻找或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前者如袁隆平早期从胜利籼、洞庭早籼、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发现的C系统不育材料;后者如李必湖等发现并被试验证实由野生稻与栽培稻天然杂交产生的野败雄性不育株;四川农业大学通过地理生态远缘杂交获得的用于培育冈46A等不育系的不育株,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用于培育印水型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及四川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通过籼粳交获得的用于培育K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这些不育株均为核质互作型不育,比较容易找到保持系,是选育三系雄性不育系不育单株的主要来源。

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水稻20思考题剖析

高级作物育种理论与方法水稻思考题 1、稻种染色体组是如何划分的?亚洲栽培稻属于哪个染色体组?亚洲栽培稻的亚种分类。如何从形态上区分栽培稻籼、粳亚种(请指出5个性状的差异)?在分类学上,种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类单位。一般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生殖隔离机制。 不同植物之间能否杂交并形成可育杂种,常常是区别它们是否属于不同种的标准之一。 综合评分:6分以下为籼,18分以上为粳。 2、按照育种价值种质资源可分为哪几类?从进化的观点分析它们与农业的 3、作物品种依据品种群体和个体的遗传特征可以分为几类?当代农业生产

上应用的品种类型有哪些? 4、根据水稻对日照长度和温度的反应,它属于哪类作物?试述早稻、晚稻和中籼稻的光、温反应特性。哪种熟期类型的水稻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种植生育期最为稳定?如何利用水稻的光、温反应特性一年多代种植,加速育种进程? 水稻——短日高温作物 早稻感温性较强 晚稻感光性较强 中稻(中籼)短日高温生育性水稻育种的增代原理:给以适宜的高温短日条件促进水稻发育,缩短生长周期,在有限的季节内增加繁殖的代数,或利用异地异季的适宜温光条件,在一年内增加繁殖的代数,加快选育新品种的速度。 正季短日处理、冬季温室加代、冬季南繁加代 5、我国水稻的熟期分类是依据何地的抽穗期划分的?通常早稻、中稻、晚稻什么时间抽穗?

6、水稻育种的主要品质指标有哪些?江苏省水稻育种主要需抗哪些病虫害? 加工品质(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外观品质(粒型(长宽比):优质稻谷(籼)要求达到2.8、垩白粒率(%):垩白度(%)),蒸煮(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糊化温度)和食用品质(一般要求米饭白,有光泽,松而不硬,软而不粘,有韧性和滑润感),营养品质(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 稻瘟病(真菌性病害) 2、白叶枯病(细菌性病害) 3、纹枯病(真菌性病害) 4、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 飞虱褐飞虱 7、利用系谱法对杂种后代进行选择时需注意哪3方面的问题? (1)性状的遗传力和世代选择的关系 ●不同性状在同一世代的遗传力不同,选择的可靠性也不同。质量性状遗传力高,选择的可靠性和效果好;数量性状遗传力低,早代选择效果和可靠性低。 ●同一性状在不同世代的遗传力不同。随着世代增高,同一性状的遗传力逐渐增高,选择的可靠性也逐渐增大。因此早代遗传力不够高的性状,可到较高世代再进行选择。

水稻育种相关专业词汇与术语 整理版

水稻词汇与术语 The need for a general glossary of the terminology used in rice production and rice research has been evident in the production of earlier documents, such as the Dictionary of Commonly Used Terms in Crop Improvement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Rice, by A.O. Abifarin of IITA, Nigeria, in 1984, and the Rice Production Glossary published by IRRI in 1990. The present Glossary, loaded in September 1996, includes most of the terms used in these books and many more. Major additions came from glossaries annexed to proceedings of rice conferences and workshops published in the past by IRRI and partners. It was first compiled by Janice Puckridge. Gene Hettel coordinated the review by IRRI scientists who made various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Jay Maclean did the final sorting and collation and prepared the Glossary for the Web page. Thanks to all those who contributed to the Glossary. It is a tedious rather than a glamorous task, but the efforts by the various scientists and editors should be much appreciated by all who use this Glossary. The definitions given herein pertain only to the agricultural usage of the terms, many of which have other or broader meanings not described. However, given this restriction, it would nevertheless be presumptuous to suggest that the Glossary is fully accurate or complete. We welcome and look forward to additions and corrections for future editions, which will make the Glossary even more helpful.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和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的具体过程 三系法杂交水稻育种 (1)三系法杂交稻的由来: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代优于双亲的现象称为杂种优势。具体地讲,杂种F1代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率、抗逆性、适应性、产量和品质诸方面比双亲优越。杂种优势可分为超亲优势、平均优势和竞争优势。人们常说的杂种优势利用通常是指利用作物的竞争优势。 水稻是典型的自花授粉作物,雌雄同花。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有依靠雄性不育的特性,通过异花授粉的方式来生产大量的杂交种子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之一便是使用雄性不育系(A)、保持系(B)和雄性不育恢复系(R)来配制杂种一代。由于这种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方法需要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配套,故称为三系法杂种优势利用。用此法培育的杂交水稻简称为三系法杂交稻。水稻三系之间关系密切,其中不育系除了雄性器官发育不正常、花粉败育不能自交结实、抽穗吐颈不完全之外,其余性状与保持系基本无异。保持系与不育系杂交,获得的不育系种子供来年制种和繁殖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的杂交水稻种子供下季大田生产用;保持系与恢复系的自交种子则可继续作为保持系和恢复系用。(2)三系法杂交稻育种的历史:1958年,日本东北大学胜尾清发现中国的红芒野生稻能导致藤板5号产生雄性不育。1966年日本琉球大学新城长友以钦苏拉包罗Ⅱ为母本与台中65杂交,育成BT型不育胞质台中65A,并将该杂交组合后代的部分可育株经自交稳定选出了BT型不育系的同质恢复系,于1968年实现粳型杂交稻三系配套。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始于1964年,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任教的袁隆平从洞庭早籼、胜利籼和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根据花粉败育情况分为无花粉型、败育型和退化型3种。随后进行的遗传和数以千计的测交试验表明:这些材料属于单基因控制的隐性核不育,找不到能完全保持其不育特性的品种,利用价值不大。1970年11月,李必湖等在海南省三亚市南红农场的水沟边发现了1株花粉败育的野生稻(简称野败),为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打开了突破口。次年春季的试验就表明广场矮3784、6044、二九南等品种(系)对野败不育株具有很好的保持能力。经过随后2年全国各育种单位的通力合作,到1972年冬在海南冬繁时就获得了农艺性状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到100%的不育系群体,如珍汕97A和B、二九南1号A和B等。至此,我国第一批野败细胞质不育系宣告育成。水稻雄性不育系育成以后,1973年原广西农学院等单位陆续筛选出IR24、IR26、泰引1号、古154等一批强优恢复系,并选配出汕优2号、南优2号等系列强优势杂交稻组合。从此,以我国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实现配套为标志,宣告杂交水稻选育成功。 (3)雄性不育系与保持系的选育:选育水稻雄性不育系首先要获得能稳定遗传的雄性不育株,其次是有能把雄性不育株的不育特性传递下去的保持材料,然后通过测交和连续成对回交,完成全部核置换之后就可育成三系雄性不育系及其相应的同型保持系。 ①雄性不育株的获得:获得原始的雄性不育株,可从大田自然群体中寻找或通过远缘杂交产生。前者如袁隆平早期从胜利籼、洞庭早籼、矮脚南特等籼稻品种中发现的C系统不育材料;后者如李必湖等发现并被试验证实由野生稻与栽培稻天然杂交产生的野败雄性不育株;四川农业大学通过地理生态远缘杂交获得的用于培育冈46A等不育系的不育株,湖南杂交水 稻研究中心用于培育印水型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及四川农科院水稻高梁研究所通过籼粳交获得的用于培育K系列不育系的不育株。这些不育株均为核质互作型不育,比较容易找到保持系,是选育三系雄性不育系不育单株的主要来源。 ②保持材料(B)的选育:保持系的选育可采取测交筛选和人工制保法进行。 测交筛选法:获得雄性不育株后,选用掌握的国内外育成的大量优良品种(系)与之杂交,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高级)

三系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用恢复系作父本和不育系杂交,生产杂交种子的过程,叫做杂交水稻制种。自1973年杂交水稻三系配套并投入大田生产以来,从最初每公顷制种几十千克产量到现在每公顷制种二、三百千克的产量,经历了一个杂交水稻制种技术的形成阶段、迅速发展阶段、比较成熟阶段,说明了杂交水稻制种的生产潜力是很大的。由于不同的纬度,不同的海拔,不同的杂交组合,在制种技术上不能搞一刀切,不能按一种模式去操作。各地应结合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不同的杂交组合对一些技术措施和指标作一些适当的调整。 1. 选好制种田 (1)选好本田。选择水利条件好、排灌方便、阳光充足、病虫害少、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大面积成片田制种。 (2)搞好隔离。水稻花粉粒小而轻,能随风飞扬,花粉的传播距离很远,在风力较大的情况下,可传播几十米,甚至上100米。据湖南省水稻研究所对花粉隔离的试验结果:距离10米的,花粉混杂率为百分之五点二;距离20米的, 花粉混杂率在百分之二点三,距离30米的,花粉混杂率降到百分之一;距离40米以上的, 才能杜绝异种花粉自然杂交。所以,制种田周围50米以内,除父本外,不应有其它水稻品种,才能使不育系在开花期间,只接受单一父本的花粉,保证种子的纯度。制种时的隔离方法有以下四种:空间隔离、时间隔离、父本隔离和屏障隔离。 2.安排好"三期" "三期"是指正确的播种期、适时的插秧期和最佳的抽穗扬花期,其中选择父母本最佳的抽穗扬花期,使花期相遇,是关系到制种产量高低和成败的关键。杂交水稻制种方式较多,主要有春制、夏制和秋制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制种,首先要根据父母本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安排好它们的抽穗扬花授粉期。其次要根据父母本各自从播种到始穗所需要的天数、叶龄、有效积温倒推,算出父母本的播差期和播种期。再次要根据父母本各自的适宜秧龄期确定出适宜的插秧期。 (1)选择最佳的抽穗扬花期。杂交水稻制种要注意把抽穗扬花期安排在气温、湿度适宜、雨水较少的季节,一般要没有连续3天以上的雨天。据资料介绍,籼型三系杂交稻亲本理想的抽穗扬花期要求日平均气温24~28℃,花时气温28~32℃,昼夜温差8~9℃,相对湿度75~85℃,日照充足,有微风,在这种气候条件下,父母本花期花时相遇好,开花正常,异交结实率就高。如果日最高温度高于35℃或日最低温度低于20℃,日平均温度低于22℃,花时穗部气温低于26℃或昼夜温差过大,开花较少,异交结实率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低于百分之六十五或高于百分之九十,对开花授粉有明显的不利影响。粳型三系杂交稻亲本开花的适宜气温为23~30℃,下限温度为18~20℃,略低于籼型杂交稻,但不同的亲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选择最佳抽穗扬花期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所制的组合特性而定。如长江中、下游地区制汕优63组合较适宜的抽穗扬花季节一般在8月上旬。因为长江中、下游这一带多数年份6月下旬和8月下旬出现有规律性的雨日;7月份又有"火南风"的威胁,9月份中、下旬有"寒露风"低温的危害。为了避过这些不利因素,制种应以

作物育种学各论(水稻)试题库答案版

作物育种学各论 水稻育种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垩白质:是松散的淀粉,易碎,外观差 2、糊化温度:即在米饭蒸煮时,稻米淀粉粒加热吸水膨胀至不可逆时的温度。此时淀粉粒在偏光显微镜下失去双折射现象,所以也称双折射终点温度。 3、糙米率:稻谷去除果皮后的% 4、精米率:糙米去除种皮、胚后的% 5、整精米率:去除碎米后的整米% 14、短日高温生育性 15、雄性不育系 16、雄性不育保持系 17、雄性不育恢复系 18、孢子体不育 19、配子体不育 20、光敏核不育性 二、填空题 1、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两大粮食作物之一,其栽培面积和总产仅次于小麦。全世界种植水稻的国家和地区有112个之多,但栽培面积集中在亚洲,占世界水稻总栽培面积的90 %以上。 2、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总面积、总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粮食作物首位。 3、我国是水稻原产地之一,亚洲栽培稻的祖先种普通野生稻分布极广:南起海南三亚,北至江西东乡,西起云南盈江,东至台湾桃园。 4、我国水稻分布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等五个气候带,世界上种稻最北点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53°27’N 。 5、我国水稻育种史上水稻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两大事件被誉为水稻的绿色革命。 6、50年代标志着我国水稻矮化育种新纪元的3个里程碑式的矮杆品种是 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 7、我国水稻区划分华南双季稻稻作区、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

西南高原单、双季稻稻作区、华北单季稻稻作区、东北早熟单季稻稻作区、 西北干燥区单季稻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8、江苏属于华中双单季稻稻作区,按照本省的水稻区划又可分太湖稻作区、 镇宁扬丘陵稻作区、沿江稻作区、里下河稻作区、沿海稻作区、徐淮稻作区等6个稻作区。 9、根据江苏的地理位置和生态条件,适合本省种植的粳稻品种为、 、、等4个熟期类型。 10、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主要有穗数、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 11、生产上栽培的水稻品种千粒重一般为 18 至34 g。 12、稻米品质具体包括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加工品质和 营养品质。 13、根据国家优质稻谷标准,稻米的外观品质指标主要有胚乳的半透明性和 垩白质2项,籼稻还包括粒型指标,用长宽比衡量。 14、根据胚乳的透明程度,可将稻米分为两类,糯稻米为不透明,普通稻米为不透明、模糊和半透明。一般直链淀粉含量低于 2 %的称为糯稻。 15、国家优质稻谷标准衡量稻米蒸煮品质的指标有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 2项。 16、与粳米相比,通常籼米的直链淀粉含量高。 17、糊化温度常用胚乳碱扩散值来表示,糊化温度越低,胚乳碱扩散值越高。 18、胶稠度用米胶冷后的凝胶长度来衡量,凝胶长度越长,则胶稠度软。 19、水稻的最重要的两大病害是指稻瘟病和白叶枯病。 20、近年来生产上逐年扩展、发生严重的水稻病害有条纹叶枯病和纹枯病,它们均是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 21、目前生产上应用的籼稻品种株高多由矮秆基因sd-1控制,矮秆表现为半矮生型。 22、水稻生育期的长短与水稻的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特性和感温性有关。 23、水稻花青素着色遗传是受 C 、 A 、 P 所构成的一个互补系统控制。 24、稻米的胚乳是3倍体组织,正反交WX(或wx)基因的剂量效应对杂种F1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影响很大。 25、水稻的学名是Oryza sativa L.,属禾本科稻属(Oryza)。 26、稻属中有两个栽培种,即亚洲 \ 普通栽培稻和非洲 \ 光身栽培稻。 27、普通栽培稻分籼亚种、粳亚种 2个亚种。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2007年第1期专题论述 中国种业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我国有60%以上人口以稻米为主食,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水稻年播种面积3000万hm2,占世界的20%;产量1.85亿t,占世界的近1/3;单位面积产量6.35t/hm2,比全球平均产量3.85t/hm2高65%[1]。水稻在我国谷物产量中始终保持在总量的40%左右,占据了近半壁江山。我国的水稻育种在20世纪经历了矮化育种和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两次革命后,继续保持其优势地位。因此,研究选育水稻优质和超高产品种,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重要意义。 1我国水稻育种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政府十分重视育种对发展水稻粮食生产的作用,使水稻育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1地方品种的搜集和应用解放初至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在全国范围内搜集3.4万余份地方品种资源,经整理、鉴定、筛选出160余个优良品种推广应用,如早籼的南特号、早籼503、陆财号和广场13等;中籼的万利籼、胜利籼和中农4号等;晚籼的塘埔矮和浙场3号等。中、晚粳的桂花球和黄壳早甘日等;晚粳的10509和老来青等的推广应用,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杂、乱的现象。其中广西的矮仔占成为以后我国水稻矮化育种中的重要资源。 1.2矮化育种1956年矮脚南特、1957年台中在来1号和1959年广场矮的相继育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矮化育种阶段,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第一次重大变革。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初期,南方各省区先后基本实现品种矮秆化,当时著名的推广良种有早籼矮脚南特、矮南早1号、广解9号、6044、二九青、广场矮4号、先锋1号等。迟熟早籼或中籼有广场矮、珍株矮、广选8号、窄叶青、成都矮8号、泸成17和泸双1011等。与此同时,北方稻区则利用日本粳稻品种农垦58等育成了一批中矮秆品种,如松辽2号、辽丰5号、京育1号等。 矮秆化品种的成功育成,不仅比原高秆易倒伏的品种增产30%~50%,甚至出现了大面积平均单产达 500kg的高产典型,导致了亚洲国家的水稻绿色革命。1.3杂种优势利用和常规稻更新1964年袁隆平最先开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研究工作,1973年我国实现籼型三系配套,1975年基本建立了强优势杂交稻种子生产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将杂种优势应用于水稻生产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以来推广了南优、汕优、威优和四优四大系列组合,单产比常规品种稻增加10%~15%。与此同时,粳型杂交稻也实现了三系配套,筛选出了中粳组合黎优57、秀优57等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在杂交稻育种期间,水稻常规育种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育成了一批高产、抗病等品种,如原丰早、桂朝2号、吉粳60、京越1号、武农早等;通过籼粳杂交育成了粳稻品种矮粳23、南粳25、辽粳5号等。1961-1984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年均增长率0.98%,单产年均增长率4.11%,总产年均增长率5.13%;1984-2003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年均下降0.46%,单产年均增长率0.53%,总产年均减产0.77%,进入徘徊发展阶段[2]。 2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围绕高产、多抗、优质综合育种目标,以及相应采用诱变育种、花培育种、航天育种等手段,常规稻和杂交稻选育又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1994-2003年,大米市场上呈现出优质米畅销、劣质大米滞销的状况,全国不同程度先后进入调整粮食结构、优化品种结构阶段。90年代以来,水稻单产一直在6t/hm2左右,杂交水稻产量开始出现了徘徊的局面,新的组合在熟期、米质、抗性等方面虽有改进,但在产量上未能获得新的突破。因此,进一步提高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已成为国内外所关注的重要课题。 迄今为止我国水稻育种已有两次突破,袁隆平院士认为我国水稻育种正在酝酿着第三次突破,即利用水稻亚种间杂种优势[3]。1997年,中国开始超级稻选育研究,从农业部“新世纪曙光计划”进入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则连续两次获得总理大额资助,成为水稻育种界亮点。2001年,中国科学家成功地完成公布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全基因组芯片的研制及水稻全基因组表达谱绘制,建成了包含7万 我国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李初军1刘建萍1贾丽颖2吴放斌1 (1江西省萍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萍乡337001;2萍乡市湘东区湘东镇中学,337016) 11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宋幼良,钱国壬,周幸愿,郦永堂 (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浙江绍兴312003)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强化优质水稻育种、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积极开展功能型水稻育种等三个研究方向,并大胆设想了未来水稻育种的新理念。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方向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of Rice Breeding SONG You-liang, QIAN Guo-ren, ZHOU Xing-yuan, LI Yong-tang ( Shaoxi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Shaoxing, Zhejiang 312003) Abstract: By looking back at rice breeding history and analyzing actual situations, three research directions for different rice cultivars were established: consolidating high quality rice breeding; keeping on superhigh yield rice breeding; and developing functional rice breeding actively. And new concepts of rice breeding in the future were imagined boldly. Key words: Rice (Oryza sativa L.); Breeding of New Cultivars; Research Directions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同时,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也以稻米为主食[1]。随着人口的增加, 未来对稻米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因此, 努力培育水稻新品种, 增加稻谷总产量, 对于确保本世纪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国内外水稻育种现状 水稻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众所周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三个重要发展时期。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高秆良种的评选利用,代表性品种有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等,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第二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矮化育种,代表性品种有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等,引起了水稻育种方向性的转变。第三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杂交优势的利用,代表性品种有袁隆平、李必湖的南优系统和谢华安的汕优系统(汕优63等),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将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国家[2,3]。随后至今,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应用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主题。同时,分子育种也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更加注重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的结合,注重多科学的交叉研究和超前研究。 ————————— 作者简介:宋幼良(1984-),男,浙江绍兴人,硕士,研究方向为水稻遗传育种。E-mail: 3031612012@https://www.360docs.net/doc/a37990572.html,。基金项目:浙江省育种专项(0406)、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B70040) 、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A22014)。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水稻育种的现状与方向 宋幼良 (浙江省绍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绍兴 312003) 摘要:通过对国内外水稻育种历史的回顾和现状分析,结合育种实践,提出了强化优质水稻育种、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积极开展功能型水稻育种等3个研究方向,并大胆设想了未来水稻育种的新理念。 关键词:水稻;新品种选育;研究方向 水稻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同时,世界上约有半数以上的人口也以稻米为主食[1-2]。随着人口的增加,未来对稻米的需求还将不断增长。因此,努力培育水稻新品种,增加稻谷总产量,对于确保21世纪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国内外水稻育种现状 水稻起源于中国长江流域。众所周知,我国水稻育种经历了3个重要发展时期。第1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期到50年代后期高秆良种的评选利用,代表性品种有早籼南特号、中籼胜利籼、中粳黄壳早廿日、晚粳老来青等,改变了生产上品种多、乱、杂的现象。第2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70年代初期的矮化育种,代表性品种有矮脚南特、广场矮、台中在来1号等,引起了水稻育种方向性的转变。第3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到80年代初期杂交优势的利用,代表性品种有袁隆平、李必湖的南优系统和谢华安的汕优系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1个成功将杂交水稻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国家[3]。随后至今,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的选育与生产应用一直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主题。同时,分子育种也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而兴起,更加注重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方法的结合,注重多科学的交叉研究和超前研究。 国外以水稻育种著称的有日本、菲律宾、韩国、美国、泰国和澳大利亚等国,育种的总体水平较高,并有明确的方向和目标[4]。目前,国外水稻育种的目标主要集中在提高品种的产量潜力,改进稻米品质,普遍重视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和新技术的应用。亚洲水稻产量占世界水稻总产量的90%以上。设在菲律宾的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对世界稻作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其育种方向主要是选育高产、稳产、适应于不同环境类型的新品种,强调品种的耐旱及耐淹性,注重株型改良,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抗主要病虫害、耐盐碱和抗逆土壤环境。IRRI育种专家指出,目前水稻育种仍然存在两个重要的问题:一是选育出适应于不良环境的高产抗逆品种;二是选育出适应于灌溉地区的高产、稳产品种[5]。 2 水稻育种方向的探讨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多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养活13.7亿人口已成为我国农业科研的重要挑战;其次,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对稻米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亟需培育一大批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水稻新品种,这无疑给水稻育种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本文认为以下3方面的研究可能成为水稻育种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2.1 强化优质水稻育种 长期以来,政府部门追求的是高产,区试和品种审定注重的也是高产,育种者的首选目标当然是高产。致使我国的优质稻育种比较薄弱,只有选育优质的品种,通过审定并在生产中推广应用,才能扭转我国“缺粮压库”的被动局面,才能使我国自产稻谷购销顺畅,提高我国粮农的种粮效益和积极性。 过去优质稻育种主要利用系统选育、杂交技术进行新品种改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航天育种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诱变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等与常规育种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为将来的优质稻育种提供了良好的手段,将在扩大品种间的遗传差异、创造丰富的遗传背景上大有作为。 2.2 继续坚持水稻超高产育种 水稻超高产育种由日本农林水产省于1981年首先提出,IRRI于1989年也正式启动了“新株型”稻育种计划,我国水稻超高产育种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6]。优质、高产、多抗、适应性强已成为当前超级稻育种的主要目标,其中要求产量增幅达13%左右,米质达国家优质米标准,抗 基金项目:浙江省育种专项(0406);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2B70040); 绍兴市科技计划项目(2011A22014)

水稻育种

水稻育种 名词解释: 籼稻: 粳稻: 水稻感温性:水稻因受温度高低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的特性 水稻感光性:水稻因受日照长短的影响而改变其生育期长短的特性,称为水稻对日长的反应特性 野败型水稻不育系: 光温敏核不育系: 营养品质:主要包括精米中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 稻米加工品质: 稻米外观品质:主要包括整精米的粒型(用长宽比表示)、垩白粒率、垩白度和透明度等指标 垩白:是由于稻谷胚乳的淀粉和蛋白质颗粒在形成时不够密实而所形成 垩白粒率:就是指含有垩白的整精米占供试整精米数量的百分率 垩白大小:是指供试整精米中垩白部分投影面积占整精米总投影面积的平均百分率 垩白度:就是垩白粒率与垩白大小的乘积。 蒸煮食用品质:主要包括糊化温度(GT)、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米粒延伸性和香味。 糊化温度:是指米的淀粉粒在热水中开始发生不可逆的膨胀,丧失其双折射性和结晶性的临界温度,一般以稻米的碱消值(ASV)间接测定糊化温度。 胶稠度:是指米粒糊化后,4.4%米胶在平板上的流淌长度;其反映了米饭的软硬程度 绿色超级稻: 水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在最适于水稻生长发育的短日照、高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也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营养生长期才能进入生殖生长、开始幼穗分化。这个不受短日照、高温影响而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基本营养生长期”或“短日高温生长期”。 水稻广亲和性: 中稻: 杂交育种:是通过人工杂交将两个或两个以上亲本的优良性状综合到一个个体中,继而从分离的后代群体中,通过人工选择、培育和比较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方法。糯稻: 秥稻: 育种目标: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对计划选育的新品种提出应具备的优良特征特性,即对育成品种在生物学和经济学性状上的具体要求。(高产、优质、稳产、生育期适宜、适于机械化操作)常规水稻:是指遗传特性稳定、当代和后代性状一致的品种,正常情况下可以留种,生产上不需要每年制种的水稻。 系统育种:是指根据育种目标要求对原始常规品种群体中出现的自然变异的单株或单穗进行性状鉴定、选择并通过对其后代株系或穗系进行品系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培育农作物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花培育种:是指从花药培养和花粉培养的单株经过鉴定、比较和选择育成新品种或品系的育种方法。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一代(F1),在生长势、生活力、抗逆性、产量、品质等方面优于其双亲的现象。 水稻产量潜力: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稻株在其生育时期内形成稻谷产量的潜在能力。 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分别指一定质量的稻谷经过机器加工后,得到的糙米、精米、整精米占供试稻谷质量的百分率。

水稻育种

1、分子育种包括(转基因)育种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2、简述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的概念、优点和主要步骤。 通过检测与分子标记紧密连锁的目标基因,从而选择目标性状的基因型,以培育符合育种目标的技术,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3、比较分子育种和常规育种的不同 (1)常规育种 表现型选择,受时空因素影响、 基因来源有限、 基因交流限于种内、 少数亚种间 目标性状功能有一定的不明确性、 选择时间长,根据细胞学及测交鉴定基因型,需2-3年 (2)分子育种 基因型选择,不受时空因素影响 基因来源广、基因资源丰富 基因交流不受物种限制 目标基因功能已知、目标性强 选择时间短,可准确快速跟踪后代群体中目标性状的传递 基因可分离、可调控 4、所谓分子育种,指的是在经典遗传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将现代生物技术手段整合于经典遗传育种方法中,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优良新品种。 5、转基因育种与常规育种技术相比,具有很大优势: a.可以利用的基因资源大大拓宽。 b.为培育优良品种提供了崭新的育种途径。 c.可以对植物的目标性状进行定向变异和定 向选择(如点突变和RNAi技术)。 d.可以大大提高选择效率,加速育种进程 6、细胞的全能性:因为细胞核内有保持物种遗传性所需要的全套遗传物质所以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具有发育成一个生物体的能力 全能性的高低: ①受精卵>配子(如卵细胞)>体细胞 ②分化程度低的细胞>分化程度高的细胞 ③植物细胞>动物细胞 7、外植体是指用来进行培养的植物体某一部分组织的统称。选择外植体要考虑: ①基因型; ②植物的合适部位; ③考虑它的合适年龄 步骤:取外植体、消毒、接种于培养基上、置于一定条件下培养 8、培养基及其组成: 基本培养基:MS,N6等 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 能量物质:蔗糖等其他添加物酵母粉、椰子汁、水解乳蛋白、酪蛋白水解物等 9、无性系变异:将遗传上的变异称为无性系变异;

最新高一生物-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 经典

杂交水稻的三系法和两系法的育种方法 杂交水稻要在大面积生产上应用,首先必须解决年年获得大量杂种第一代种子的问题。由于水稻是雌雄蕊同花的作物,花器小,每朵花只结一粒种子,要用人工去雄杂交来获得大量杂交种子是很困难的。目前生产上应用的杂交稻种子大量是通过三系法来实现的,也有的是通过两系法生产出来的。 三系法即培育和生产杂交水稻必须做到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和雄性不育恢复系相配套。这是行之有效的经典方法,是我国推广杂交水稻三十年历史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仍然大量使用。由于三系法的育种程序和生产环节较复杂,以致选育新组合的周期长、效率低、推广环节多、速度慢,同时种子成本高、价格贵。 雄性不育系水稻外表上与普通水稻没有多少区别,雌蕊正常,具有受精能力。但雄性发育不正常,套袋自交不结实。这样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系。雄性不育系主要用于生产杂交种子,因此,一个优良的不育系应当是不育性稳定,不因多代回交或环境条件的改变,特别是温度的改变而发生育性变化。二是可恢复性良好。三是便于制种繁殖。 使雄性不育系的不育特性能一代一代保持下去的品系,称为雄性不育保持系。要求花药发达,花粉量多,以利提高繁殖产量。 使雄性不育系恢复可育的品种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生产上有利用价值的恢复系要求具备:恢复能力强,杂种结实率80%以上;优良性状多,配合力强,优势明显;便于制种。 不育系与保持系杂交获得不育系种子,少部分用于继续繁殖,大部分用于制杂交种供大田生产使用,不育系与恢复系杂交获得杂交种用于大田生产。保持系、恢复系的自交种仍可作保持系、恢复系。 两系法杂交稻育种是我国独创的以光温敏核不育性的利用为主要内容的高技术,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水稻遗传育种上的又一重大科技创新。与三系法杂交水稻相比,两系法杂交水稻具有显著的优越性:一是不育系与恢复系配组自由,选育邮优良组合的几率增大;二是不育系一系两用,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夏季)可用于制种,在短日低温条件下(春、秋)可用于自身的繁殖,不需要借助保持系(两系由此而来)。因此能简化繁殖,制种程序,降低种子生产成本;三是由于光温敏不育性核基因遗传与细胞质无关,可克服三系法不育系中细胞质的负效应;四是能紧跟常规稻的选育步伐,开辟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新领域,使水稻产量在现有杂交水稻基础上实现更高产目标。

常规水稻良种繁育技术

CHINA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中国农业信息/2010.01科研·生产 技术速递 常规水稻良种繁育技术 (1黑龙江省建三江种业胜利分公司佳木斯市 156324;2黑龙江省建三江胜利农场水稻办 佳木斯市 156324) 李国华1 余忠平2宋淑玲1 宋丽美1 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天然杂交率0.2%~0.3%,品种的遗传性较稳定,但是在水稻生产上,一个优良品种,经过多年栽培以后,也会产生一些不良变异。或混进一些本品种以外的其他品种,使良种逐渐失去其原有的优良性状而混杂退化,以致产量降低,品种变劣,因此,一定要做好水稻的防杂保纯工作,繁育出纯度高的水稻品种。 一、建立良种繁育制度 原种由育种单位直接生产和提供,由省、地市原种场负责繁殖1代或2代,良种系列是县良种场和特约的繁殖基地,在县种子公司统一组织下,有计划地扩大繁殖原种各代或生产良种种子,以迅速地获得大量优质种子应用于生产。 二、良种繁育方法 1.片选法。片选首先要选择适当的地块,当地块确定之后,于作物成熟收割前,选择生长良好、整齐一致,没有病虫害或为害较轻的地段,彻底干净拔除杂劣株。 去杂去劣要根据不同品种的典型性状,分清其纯杂和优劣,去杂去劣必须在品种间特性的差别比较明显时期进行。应根据抽穗早晚,株高高矮,剑叶角度大小、长短、宽窄、穗的长短等,彻底除尽杂劣株。到成熟时期根据穗的形态、穗型的紧散程度、着粒的稀密、颜色、芒的有无及长短、大小及色泽来分别识别纯杂,把杂株及病虫害穗子全部拔除,剩下来的成片的植株应当进行单独收、脱、晒、贮藏,留作下年大田的生产用种。 2.穗选法。适用于混杂退化稍重的品种,在水稻成熟后,从纯度较低的种子田或生产田中,根据原品种特征特性、仔细挑选穗大、粒多、籽粒饱满、无病虫害、成熟一致的单株或单穗。采回后再选择1次,淘汰劣穗,然后混合脱粒,单晒单存,供第二年用种,一般选60株供667m 2种子田繁殖。 3.改良混合选择法。在上年的种子田或大田里选择几个或几十个优良单株或单穗,经过细致的考种后,选择性状好的或与原品种特征相符的单株或单穗,单独脱粒保存,分别育秧,并用单株移植,把每一单株或单穗的种苗各种一小区,作为一个单系,进行观察比较,淘汰不良单株和单穗变异类型后,各单系进行去杂去劣,选择成熟期一致的最优良的植株混合起来,或各单系混合收割,脱粒、做下年种子用种。 三、良种生产程序 育种单位或种子部门提供的原种,一般种子数量较少,需有计划地扩大繁殖原种各代种子,以迅速生产出大量良种供大田使用。承担生产任务单位根据需种量,确定采用一级种子田或二级种子田。 1.一级种子田。在原种繁殖田,选择典型单株,混合脱粒,作为第二年种子田用种,余下的去杂去劣,作第二年大田生产用种。 2.二级种子田。在一级种子田中选株,混合脱粒,供下一年度一级种子田用种,其余的去杂去劣,作为二级种子田用种。二级种子田经去杂去劣,供大田生产用种。在需种数量较大,一级种子田不能满足需要时,才采用二级种子田。 水稻繁殖系数在单本栽插的条件下为250~300倍。二级种子田面积占大田面积的2%~3%,一级种子田约占二级种子田的0.4%。 四、建立种子田 建立种子田是水稻防杂保纯的有效措施。种子田应选择在阳光充足、土壤肥沃、土质均匀、排灌条件好、耕作管理方便的田块。同一品种的种子田应成片种植,相邻田块种植同一品种。在与其他品种相邻种植时,田边2m 范围内的稻谷不得作为种子使用。采用二级种子田繁殖程序 25

世界最新水稻育种技术

世界最新水稻育种技术 耐盐水稻育种研究 这项研究的目的在于:1、使新型耐盐性水稻能适应盐碱地种植。2、在淡水短缺情况下可充分利用海水浇灌。在国外已有耐盐番茄、甜瓜和大麦等作物的报道,英国苏萨克斯大学培育的耐盐水稻能在大田中旺盛生长,但必须看到于大田中调节盐含量的复杂性。耐盐性稻谷基因工程研究在英国颇为活跃,研究人员利用耐盐水稻的基因植入水稻,培育出耐盐性水稻,能吸收少量盐分,并能贮存于细胞中不影响作物生长,预计要经8代繁殖后(即8个收获期)的种子才能用于商业化推广应用。这种“工程稻”一方面能在荒废的盐碱地得以利用,另一方面可以逐渐吸收土壤中的盐碱成分,从而改良土壤。 抗灾水稻育种研究 涝灾、风灾对水稻生产是个威胁,为了防止涝灾、风灾以及杂草对水稻作物的危害,其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均取得可喜进展。国际水稻研究所人员从产量低的耐淹水稻中找到一种耐淹的基因,将其移入到高产热带水稻中,终于培育出耐水淹的水稻品系,其产量比高产热带水稻产量还要高。该“工程稻”在淹没情况下仍能存活,这期间田间杂草则被淹死。该研究所还培育出另一种耐涝水稻新品种,在泰国试种有可能比现有水稻产量提高3到4倍。 改良稻米品质的研究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美国成功地培育出高蛋白质玉米转基因植株,种子蛋白质含量达40%到45%,可与大豆媲美。与此同时,还培育出比普通水稻高10%蛋白质含量和赖氨酸含量较高的水稻新品中。在中国,为改良米质,湖南师范大学研究人员将野燕麦DNA导入水稻,选育出“麦-稻”新品种,经多年的培育,该品种具有丰产性、米质优、熟期适当以及株叶型适度等特点,在湖南扩种后,新稻种供不应求。为使稻米具有更好的保健食疗,美国加州一家应用植物公司第一次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一种能产生人体蛋白的水稻,即稻米含有一种抗胰蛋白酶的人体蛋白,此酶蛋白可用于治疗肝病引发出血之功效,收获的“工程水稻”种子可以发芽继续繁殖,扩大再生产。人们把这种源于“工程水稻”的种子称为“功能性稻米”,作为主食为保健食疗开辟最经济的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