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宝玉石鉴定中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

关于珠宝玉石鉴定中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
关于珠宝玉石鉴定中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

关于珠宝玉石鉴定中的红外光谱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出的更高要求,珠宝玉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之产生的就是珠宝玉石的真伪、好坏的辨别问题。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气体检测技术,将该技术应用到珠宝玉石的鉴定中,用以分析珠宝玉石的成分、结构,不仅能够以此辨别珠宝玉石的种类,也能够用以鉴定宝石的真伪、天然或是合成,同时鉴定结果的准确性也能得到保证。该文在阐述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原理和应用方法的基础上,对红外光谱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珠宝玉石红外光谱技术鉴定应用

中图分类号:TS9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098X(2017)02(c)-0093-02

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高新技术在珠宝玉石加工、合成中的使用,也增加了宝石鉴定的难度。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问题,宝石鉴定技术也应随之进行更新,以便保证宝石鉴定结果的准确性。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保证珠宝玉石完好无损的前提下,对宝石进行科学、准确、便捷地鉴定,是人们了解宝石信息的重要方法,有利于人们掌握宝石的种类和结构,而利用这种技术产生的

鉴定结果也是人们辨别宝石真伪,是天然还是合成的有力依据。

1 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原理

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高灵敏度的微量气体检测技术,也是目前珠宝玉石行业较常使用的一种鉴定技术,可以实现在保证宝石完好无损的前提下,对珠宝玉石进行便捷、准确地鉴定,而这种技术的应用需要依靠红外光谱仪来实现。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原理是利用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对宝石的分子进行照射,并依据宝石对某种波长红外射线的吸收而生成红外光谱图,进而依此对珠宝玉石的各种特性进行鉴定。红外光谱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主要是对不同宝石的红外光吸收特征的利用,有利于鉴别宝石的种属、真伪等特性。在珠宝玉石鉴定中,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宝石官能团进行分析,有助于掌握宝石的分子结构和种类。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基础是鉴定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红外光谱知识,并且要具备丰富的珠宝鉴定经验,据此对珠宝玉石的红外光谱图进行分析,可以掌握珠宝玉石的分子结构信息,而这也是分析珠宝玉石种类、真伪的主要依据。现如今,红外光谱技术已成为珠宝玉石鉴定的主要手段之一,也能够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2 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方法

红外光谱技术是基于对红外光的应用而产生的,从波长

角度分析,红外光谱的波长主要处于0.78~1 000 μm范围,这代表红外光谱的波数范围是12 820~10 cm-1。红外光谱的谱区主要包括3个,分别是远红外(400~10 cm-1)、中红外(4 000~400 cm-1)和近红外(12 820~4 000 cm-1)。在珠宝玉石鉴定中,对宝石分子键的分析主要是依靠中红外光谱来实现,而对珠宝玉石振动特性等化学键信息的分析主要依靠近红外光谱来实现。目前,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方法主要包括2种,即透射法与反射法。其中,透射法又分为直接透射和粉末透射;反射法又分为镜反射、漫反射、衰减全反射和红外显微镜反射。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直接透射法作为一种无损测试分析法,能够分析出珠宝玉石是否填充了有机高分子材料及材料类型。粉末透射法的应用需要使用到珠宝玉石的粉末,所以这种透射方法是一种有损测试法。此外,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特点是具备较高的准确性、高效性和便捷性,不仅能够更加高效地完成对珠宝玉石的鉴定,鉴定过程中也比较简单,也能够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

3 红外光谱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

3.1 宝石种属的鉴定

不同类型的宝石对红外光的吸收效果有一定的区别,其所具备的红外吸收特征也不同。在珠宝玉石鉴定中,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珠宝玉石进行鉴定,并分析宝石的红外光谱图,可以有效地辨别珠宝玉石的种属。对珠宝玉石种属的鉴

定主要使用到红外光谱技术的反射法,即利用红外光照射珠宝玉石的表面,并分析珠宝玉石表面对红外光的反射,可以准确鉴定出珠宝玉石的种属。尤其是对于品种相似的珠宝玉石的辨别,利用这种技术可以准确分辨出不同品种的宝石。比如,和田玉与硅灰石这两种矿物,从密度和硬度来看,这两种矿物极为相似,和田玉的密度是2.90~3.10,硬度是6.0~6.5;硅灰石的密度是2.75~3.10,硬度是4.5~5.5。在鉴别这两种矿物的时候,一般的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准确辨别出两种矿物,但利用红外光谱技术进行鉴定,通过分析两种矿物的红外光谱特性,可以准确地对和田玉和硅灰石进行辨别。

3.2 天然与合成宝石的鉴定

天然珍贵的宝玉石因为缺乏资源,所以产量比较小,而这也催生出了合成宝石这种行业。从物理化学性质上来看,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的区别微乎其微,如果是利用一般常规的检测方法,很难准确辨别天然宝石与合成宝石,需要依靠红外光谱技术进行鉴定。例如,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从折射率、密度等物理特征上来看,合成祖母绿与天然祖母绿极为相似,利用常规检测方法无法准确辨别某块祖母绿是天然的还是合成的。而通过利用红外光谱技术,从水分子伸缩振动、强度等方面对祖母绿进行检测,并分析检测结果,可以准确、高效地鉴别祖母绿是属于天然还是合成,并且检测

过程也不会对祖母绿造成损坏。一般用以合成祖母绿的方法有2种,分别是助溶剂法和水热法。利用红外光谱技术检测祖母绿的结晶水吸收峰,可以准确辨别天然与合成祖母绿,因为天然祖母?G的结晶水吸收峰为3 400~3 800 cm-1,但不包括3 490、2 995、2 830、2 745 cm-1等几个点。合成祖母绿的结晶水吸收峰却不同,其中以水热法合成的祖母绿在几个特定点有结晶水吸收峰,如4 357、3 490、2 995、2 745、2 830 cm-1等,而以助溶剂法合成的祖母绿没有结晶水吸收峰。通过对祖母绿结晶水吸收峰的检测,可以准确鉴定出天然祖母绿与合成祖母绿。此外,红外光谱技术也可用于鉴定以水热法合成的红宝石、以查塔姆助溶剂法合成的红宝石,等等。另外,利用红外光谱技术也能够鉴定珠宝玉石是天然还是经过优化处理。通过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翡翠进行检测,并分析红外光谱图中3 100~2 800 cm-1的羟基吸收峰,可以准确鉴定出翡翠是否经过漂白充填处理,有利于鉴别经过优化处理的翡翠与天然翡翠。

3.3 宝石及其仿制品的鉴定

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红外光谱技术也常被用于鉴定珠宝玉石及其仿制品。宝石及其仿制品在外观、特殊性质等方面都极为相似,利用常规检测方法很难准确辨别宝石是正品还是仿制品,但通过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则可以准确鉴定宝石及其仿制品。例如,钻石与合成立方氧化锆,合成立方氧化

锆虽是对钻石的仿制,但无论是外观,还是特质都没有太大的区别,而利用红外光谱技术对两种物质进行检测,通过分析两种物质的红外反射测试结果,可以准确、快速地对钻石和合成立方氧化锆进行鉴定。此外,红外光谱技术也可用于鉴定紫晶与紫色方柱石、琥珀与硬树脂仿制品,等等。

4 结语

在珠宝玉石鉴定领域,红外光谱技术作为一种重要鉴定手段,通过分析珠宝玉石的官能团信息及化学成分,可以准确鉴定出珠宝玉石的化学成分,并为珠宝玉石真伪、天然与合成的鉴定提供支持。同时,利用红外光谱技术鉴定珠宝玉石,不仅能够在不损伤珠宝玉石的前提下,提高鉴定速度,也能够保证鉴定结果的准确性,而这也为红外光谱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丹怡,陈华,陆太进,等.基于拉曼光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技术研究斜硅石的相对含量与石英质玉石结晶度的关系[J].岩矿测试,2015,34(6):652-658.

[2] 杨嘉满.浅谈红外光谱技术在珠宝玉石鉴定中的应用[J].轻工标准与质量,2016(4):57-58.

[3] 刘宏科,杜红梅,库育苗,等.光谱分析在宝石检测中的应用述评[J].广东化工,2014,41(16):172-173.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红外光谱技术及其应用进展 苏雄200910835319 集宁师范学院化学系09级化学3班内蒙古乌兰察布市 012000 摘要 波数13000~10cm-1或波长0.75~1000μm之间称为红外区,在此范围内的物质吸收红外辐射后,因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技术的发展进程和红外光谱技术分析速度快,分析效率高,分析成本低,测试重现性好等特点。红外光谱技术在制浆造纸工业中木素的定性和结构分析、木素的定量分析、研究纤维素的结晶结构、测定纸浆Kappa 值等,以及在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以及食品方面在食品中农药残留检测、环境科学中水环境监测、固体环境监测、气体环境监测,石油工业中对于油品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有广泛应用。 关键词 红外光谱;特点;应用 引言 分子振动、转动、或晶格等运动产生偶极矩变化,形成可观测的红外光谱。红外光谱广泛应用于分子结构的基础研究和化学组成的分析领域, 对有机化合 物的定性分析具有鲜明的特征性。因此,红外光谱有化合物“指纹”之称,是鉴定有机化合物和结构分析的重要工具。由于其专属性强各种基因吸收带信息多,固可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定性和定量分析[1]。由于用红外光谱作样品分析时基本不需要处理,且不破坏和消耗样品,自身又无环境污染,因而被广泛运用,目前红外光谱广泛已应用于制浆造纸工业、临床医学和药学方面、农业方面、食品方面、环境科学、石油工业等学科领域,并随着技术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受到重视。 1、红外光谱法的基本原理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振动能级的跃迁同时伴随转动能级跃迁而产生的,因此,红外光谱的吸收峰是有一定宽度的吸收带。物质吸收红外光应满足两个条件,即辐射应具有刚好能满足物质振动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辐射与物质之间有偶合作用。因此当一定频率的红外光照射分子时如果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与其一致,同时分子在振动中伴随有偶极矩变化,这时物质的分子就产生红外吸收。

Nicoletis5红外光谱仪检定标准操作规程.docx

1目的 建立 Nicoletis5 红外光谱仪的检定规程,确保仪器的性能可靠和测量的准确性。 2范围 适用于 Nicoletis5 红外光谱仪的检定。 3职责 质量检验部负责执行此规程,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实施。 4定义 无。 5内容 5.1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序号检定项目技术要求 1波数示值误差在 3000cm-1附近的波数视值误差±5cm-1在 1000cm-1附近的波数视值误差±1cm-1 -1 附近的波数重复性 -1 2波数重复性在 3000cm≤2.5cm -1 附近的波数重复性 -1在 1000cm≤0.5cm 3透射比重复性不大于 0.5% 在 3200cm-1~2800cm-1分辨峰7 个 4分辨力2851cm-1与 2870cm-1之间分辨深度≥18% 1583cm-1与 1589cm-1之间分辨深度≥12% -1 峰半高宽 -1水汽 1554.4cm≤2cm 5本底光谱能量分布不小于20% 3200cm-1~2800cm-1内 100%线的平直度≤1% 6 线的平直度-1-1内 100%线的平直度≤1% 100%2200cm~1900cm 800cm-1~500cm-1内 100%线的平直度≤4% 7噪声不大于 1% 5.2 检定环境 5.2.1 环境温度: 16~25℃,相对湿度:≤60%; 5.2.2 仪器应置于平稳的工作台上,不应有强光、强气流、强烈振动和强电磁干扰;5.2.3 环境无腐蚀性气体、烟尘干扰;供电电源电压220V±22V ,频率 50Hz±1Hz。 5.3 标准物质

聚苯乙烯膜红外波长标准物质。 5.4 检定内容 5.4.1 波数示值误差与波数重复性 Nicoletis5 红外光谱仪扫描范围为4000cm-1~400cm-1,分辨率为 4.0cm-1,常用扫描速度,扫描次数为 15.待 Nicoletis5 红外光谱仪稳定后,采集空气本底背景,扫描聚苯乙烯红外波长 标准物质,测量 3027cm-1, 2851cm-1,1601cm-1,1028cm-1,907cm-15 个主要吸收 峰。重复测量 3 次。按公式( 1)计算,取△V绝对值最大值为波数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取δv绝对值最大值为波数重复性。 v=v i- v(1) δv=v max-v min(2) 式中: v——波数示值误差, cm-1; δ v——波数重复性, cm-1; -1 vi ——第 i 峰值波数测量平均值, cm ; -1 v max——第 i 峰波数测量最大值, cm-1; -1 v min——第 i 峰波数测量最小值, cm 。 在 T 绝对值最大值为透射比重复性。 R T=T max-T min( 3) 式中: R T——透射比重复性, %; T max——聚苯乙烯峰值透射比最大值,%; T min——聚苯乙烯峰值透射比最小值,%; 5.4.3 分辨力 分辨苯环特征吸收峰的个数 -1~2800cm-1范围内,谱图可分辨的吸收峰的个数,见图1。 分辨深度 -1(峰)与 2870cm-1(谷)之间的峰谷深度和1583cm-1(峰)和 1589cm-1(谷)之间的峰谷深度,用T 表示。见图 2 和图 3。 5.4.3.3 半高宽

红外光谱的研究与发展

红外光谱的发展与展望 红外光谱一般分为近红外(Near InfraredSpectrum),中红外(Middle Infrared Spectrum)和远红外(Far Infrared Spectrum)三个区域,波长分别为780)3000nm, 3000)25000nm和25)50Lm。众所周知中红外光谱是广泛应用的一种分析手段。近红外光谱几十年来一直没有在理论上和应用受到重视,其主要原因在于该区内的吸收是O)H、N)H、C)H等基团的振动吸收。这些吸收谱带复杂,多为合频吸收,且吸收强度较弱,难以在分析上应用。近年来,随着仪器制造技术的发展,新的光谱理论和光度分析新方法不断建立,特别是化学计量学的深入研究和广泛使用,促进了NIR分析技术的复兴和发展。 1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根据NIR光谱的发生机理,使用的NIR分析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射测定法使用于透明样品的分析,透射光强度与物质量间的吸收关系符合比尔定律。 2.漫透射测定法试样中含有光散射物质(折射率与基体材料不同的小颗粒),光在穿透分析样品时,除了吸收外还有多次的散射,在这个过程中比尔定律不适用。 3.反射测定法近红外光照射到样品表面后,根据样品表面状态和结构的不同,光线可以有规则的反射、漫反射和透反射三种。这种方法常用于粗糟和粉末状样品的测定。目前市场上常见的NIR光谱仪大多属于反射型尤其是漫反射型,有个别的专用的NIR分析仪器是在UV/IR光度计基础上改进的NIR透射型分析仪。NIR 和MIR一样,反映的是分子的振动频谱,其结果直接与分子的内部结构、分子官能团及分子状态有关,从NIR谱中同样可以得到分子的定量定性信息。与MIR不同的是NIR反射谱还可以得到一系列物理性质,如密度、粒子尺寸、纤维直径、大分子聚合度等特殊信息。根据NIR光谱发生的机理可知NIR谱带较弱,这样给长光程试样池特别是粘滞样品、流体试样的在线分析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得分析时不需要对分析样品进行复杂预处理,池长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小,定量分析的范围大等优点。NIR光谱分析的另一个特点是光源强度较大,探测器的反应灵敏度较高,因而检测信噪比高,尤其在散射效应强时,散射/吸收比高。在反射和散射NIR中,高的信噪比,可以得到良好的线性关系,对分析样品的外观宽容度大,既可以用于清澈的气、液、固样品的测定,又可对粉末状、糊状、丝状和不规则状样品的分析。NIR分析还有价格便宜耐用的透明材料(一般的光学玻璃)作为分析窗口,便于实现快速、实时、在线分析和控制。光纤传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NIR分析技术提供了长距离检测传输、遥测、遥控等应用的可能性,特别是在有毒、易爆、放射性及其它难以直接测量的样品或现场更有意义。NIR光谱在使用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是结构复杂,谱图重叠多,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中必须采用一定的数据处理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分析结果。在定量分析中,导数光谱的应用可明显的消除基线漂移的影响,二阶导数可消除基线倾斜所造成的误差,两个相邻波长的一阶导数之比,可对光谱重叠和光谱干扰进行校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是进行多组分分析的常用方法,选择合适的波长点和波长间隔,可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验证分析结果。偏最小二乘法(partial least-square PLS)则是一种全光谱分析方法,该法充分利用了多个波长下的有用信息,不须刻意的选择波长,并且能滤去原始数据的噪音,提高信噪比可解决一些有交互影响的非线性问

(完整word版)Nicolet_iS5_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标准操作规程

本细则根据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通则(JY?T 001-1996)和美国Nicolet公司Nicolet 38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操作说明书制定。 1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液体、固体、气体、金属材料表面镀膜等样品。它不仅可以检测样品的分子结构特征,而且还可对混合物中各组份进行定量分析,本仪器的测量范围为4000 ~ 400cm-1。 2 术语、符号、代号 见国标(GB3100-93)。 3 方法原理 红外光谱是根据物质吸收辐射能量后引起分子振动的能级跃迁,记录跃迁过程而获得该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 4 常用试剂及材料 分析纯:四氯化碳、二氯甲烷、溴化钾、氯化钠; 窗片:溴化钾、氯化钠、KRS-5(碘化铯、溴化铯合晶)。

5 检测仪器 5.1仪器技术参数 仪器名称: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型号:Nicolet 380 测试波数范围:4000 ~400cm-1 波数精度:≤0.1 cm-1 4cm-1分辨率就可以达到要求。 分辨率: 0.1~16cm-1,一般测试样品使用 5.2 仪器环境要求 室内温度:18℃~ 23℃ 相对湿度:≤ 50% 5.3 仪器供电需求 仪器供电电压:220V?% 交流电频率:50Hz?% 交流电零地电压:<1 V 6 检测方法 6.1 试样制备方法 6.1.1 一般注意事项 在定性分析中,所制备的样品最好使最强的吸收峰透过率为 10%左右。

Nicolet 380 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标准操作指导书 作者: 唐兴国审核: 丁春燕文件编号: HY-002 生效日期: 2010-11-22 最后审核日期: 2010-11-26 版次:01 修订号: 00 6.1.2 固体样品 (1)压片法:取 1~2mg的样品在玛瑙研钵中研磨成细粉末与干燥的溴化钾(A. R.级)粉末(约 100mg,粒度 200目)混合均匀,装入模具内,在压片机上压制成片测试。 玛瑙研钵压片模具 (2)溶液法:把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液中,注入液体池内测试。所选择的溶剂应不腐蚀池窗,在分析波数范围内没有吸收,并对溶质不产生溶剂效应。一般使用 0.1mm的液体池,溶液浓度在 10%左右为宜。 a:镜片; b:液体池部件(不含镜片); c: 装配图; d:使用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基本原理 当红外光照射物质分子时,其具有的能量引起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不同的分子和基团具有不同的振动,根据分子的特征吸收可以鉴定化合物和分子的结构。 利用红外光谱对物质分子进行的分析和鉴定。将一束不同波长的红外射线照射到物质的分子上,某些特定波长的红外射线被吸收,形成这一分子的红外吸收光谱。每种分子都有由其组成和结构决定的独有的红外吸收光谱,据此可以对分子进行结构分析和鉴定。 红外吸收光谱是由分子不停地作振动和转动运动而产生的,分子振动是指分子中各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相对运动,多原子分子可组成多种振动图形。当分子中各原子以同一频率、同一相位在平衡位置附近作简谐振动时,这种振动方式称简正振动(例如伸缩振动和变角振动)。 分子振动的能量与红外射线的光量子能量正好对应,因此当分子的振动状态改变时,就可以发射红外光谱,也可以因红外辐射激发分子而振动而产生红外吸收光谱。 分子的振动和转动的能量不是连续而是量子化的。但由于在分子的振动跃迁过程中也常常伴随转动跃迁,使振动光谱呈带状。所以分子的红外光谱属带状光谱。分子越大,红外谱带也越多。 红外光谱的应用 (一)化合物的鉴定 用红外光谱鉴定化合物,其优点是简便、迅速和可靠;同时样品用量少、可回收;对样品也无特殊要求,无论气体、固体和液体均可以进行检测。有关化合物的鉴定包括下列几种: 1、鉴别化合物的异同 某个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图同熔点、沸点、折射率和比旋度等物理常数一样是该化合物的一种特征。尤其是有机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多达20个以上,如同人的指纹一样彼此各不相同,因此用它鉴别化合物的异同,可靠性比其它物理手段强。如果二个样品在相同的条件下测得的光谱完全一致,就可以确认它们是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发表日期:2007年6月3日【编辑录入:admin】 1.保持室内干燥,空调和除湿机必须全天开机(保持环境条件25±10℃左右,湿度≤70%); 2.保持实验室安静和整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化学处理,实验完毕即取出样品室内的样品。 3.经常检查干燥剂颜色,如果兰色变浅,立即更换。 4.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的制样方法并制样。5.测试红外光谱图时,扫描空光路背景信号和样品文件信号,经傅立叶变换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根据需要,打印或者保存 红外光谱图。 6.实验完毕后在记录本上记录使用情况。 7.设备停止使用时,样品室内应放置盛满干燥剂的培养皿。8.干燥剂再生:将干燥剂在烘箱内105℃烘干至兰色(约3小时)即可。 9.将压片模具、KBr晶体、液体池及其窗片放在干燥器内备用。10.液体池使用NaCl、CaF2、BaF2等晶体很脆易碎,应小心保存。11.液体池使用的KRS-5晶体剧毒,使用时避免直接接触(戴手套),打磨KRS-5晶体时避免接触或吸入KRS-5粉末,打磨的 废弃物必须妥善处理。

2010-01-12 17:11:38 来源:实验室设备信息网浏览:342次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一、操作步骤 1.开机前准备 开机前检查实验室电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当电压稳定,室温为21±5℃左右,湿度≤65%才能开机。 2.开机 开机时,首先打开仪器电源,稳定半小时,使得仪器能量达到最佳状态。开启电脑,并打开仪器操作平台OMNIC软件,运行Diagnostic菜单,检查仪器稳定性。 3.制样 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的制样方法并制样。 4.扫描和输出红外光谱图 测试红外光谱图时,先扫描空光路背景信号(Collect→Background),再扫描样品文件信号(Collect→Sample),经傅立叶变换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 5.关机 (1)关机时,先关闭OMNIC软件,再关闭仪器电源,最后关闭计算机并盖上仪器防尘罩。(2)在记录本记录使用情况。 二、注意事项1.测定时实验室的温度应在15~30℃,所用的电源应配备有稳压装置。2.为防止仪器受潮而影响使用寿命,红外实验室应保持干燥(相对湿度应在65%以下)。3.样品的研磨要在红外灯下进行,防止样品吸水。 4.压片用的模具用后应立即把各部分擦干净,必要时用水清洗干净并擦干,置干燥器中保存,以免锈蚀。 5.OMNI采样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样品与Ge晶体间必须紧密接触,不留缝隙。否则红外光射到空气层就发生衰减全反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定义及产生 分子的振动能量比转动能量大,当发生振动能级跃迁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转动能级的跃迁,所以无法测量纯粹的振动光谱,而只能得到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这种光谱称为红外吸收光谱 红外吸收光谱也是一种分子吸收光谱。当样品受到频率连续变化的红外光照射时,分子吸收了某些频率的辐射,并由其振动或转动运动引起偶极矩的净变化,产生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从基态到激发态的跃迁,使相应于这些吸收区域的透射光强度减弱。记录红外光的百分透射比与波数或波长关系曲线,就得到红外光谱 (二)基本原理 1产生红外吸收的条件 (1)分子振动时,必须伴随有瞬时偶极矩的变化。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如:N2、O2、Cl2 等。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红外活性。 (2)只有当照射分子的红外辐射的频率与分子某种振动方式的频率相同时,分子吸收能量后,从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较高能量的振动能级,从而在图谱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带。 2分子的振动类型 伸缩振动:键长变动,包括对称与非对称伸缩振动 弯曲振动:键角变动,包括剪式振动、平面摇摆、非平面摇摆、扭曲振动 3几个术语 基频峰: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产生一个强的吸收峰,基频峰; 倍频峰:由基态直接跃迁到第二激发态,产生一个弱的吸收峰,倍频峰; 组频:如果分子吸收一个红外光子,同时激发了基频分别为v1和v2的两种跃迁,此时所产生的吸收频率应该等于上述两种跃迁的吸收频率之和,故称组频。 特征峰:凡是能用于鉴定官能团存在的吸收峰,相应频率成为特征频率。 相关峰:相互可以依存而又相互可以佐证的吸收峰称为相关峰 4影响基团吸收频率的因素 (1 外部条件对吸收峰位置的影响:物态效应、溶剂效应 (2分子结构对基团吸收谱带的影响: 诱导效应:通常吸电子基团使邻近基团吸收波数升高,给电子基团使波数降低。 共轭效应:基团与吸电子基团共轭,使基团键力常数增加,因此基团吸收频率升高,基团与给电子基团共轭,使基团键力常数减小,因此基团吸收频率降低。 当同时存在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若两者作用一致,则两个作用互相加强,不一致,取决于作用强的作用。 (3)偶极场效应:互相靠近的基团之间通过空间起作用。 (4)张力效应:环外双键的伸缩振动波数随环减小其波数越高。 (5)氢键效应:氢键的形成使伸缩振动波数移向低波数,吸收强度增强 (6)位阻效应:共轭因位阻效应受限,基团吸收接近正常值。 (7)振动耦合,(8)互变异构的影响 (三)红外吸收光谱法的解析 红外光谱一般解析步骤 1. 检查光谱图是否符合要求; 2. 了解样品来源、样品的理化性质、其他分析的数据、样品重结晶溶剂及纯度; 3. 排除可能的―假谱带‖; 4. 若可以根据其他分析数据写出分子式,则应先算出分子的不饱和度U

红外光谱仪的应用

红外光谱仪的应用 (陕西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西安任莹莹710021) 摘要: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是一种用来获得吸收,射出光电导性或固体,液体或气体的拉曼散射的仪器。本文将从红外光谱仪的使用原理,样品制备,结果分析等几个方面对红外光谱仪进行介绍。 关键字:FTIR,原理,样品制备,结果分析 The Application of Infrared Spectrometer (Schoo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an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an Ren yingying 710021) Abstract: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is a kind of instrument, which is used to get absorbed, penetrate photoconductivity or solid, liquid or gas Raman scattering. This article from the principle of the use of infrared spectrometer, sample preparation,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aspects, such as the infrared spectrometer is introduced. Key words: FTIR, principle, sample preparation,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一、原理 红外线是波长介于可见光和微波之间的一段电磁波。红外光又可依据波长范围分成近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三个波区,其中中红外区(2.5—5μm;4000—400cm-1)能很好地反映分子内部所进行的各种物理过程以及分子结构方面的特征,对解决分子结构和化学组成中的各种问题最为有效,因而中红外区是红外光谱中应用最广的区域,一般所说的红外光谱大都是指这一范围。 红外光谱法实质上是一种根据分子内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确定物质分子结构和鉴别化合物的分析方法。当一束具有连续波长的红外光通过物质,物质分子中某个基团的振动频率和红外光的频率一样时,分子就吸收能量由原来的基态振动能级跃迁到能量较高的振动能级,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该处波长的光就被物质吸收。将分子吸收红外光的情况用仪器记录下来,就得到红外光谱图。红外光谱图通常用波长(λ)或波数(σ)为横坐标,表示吸收峰的位置,用透光率(T%)或者吸光度(A)为纵坐标,表示吸收强度。如图1,辛烷的红外光谱图,纵坐标为透过率,横坐标为波长λ(μm )或波数(cm-1)。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

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 1.开机前准备 开机前检查实验室电源、温度和湿度等环境条件,当电压稳定,室温在 15~25℃、湿度≤60%才能开机。 2.开机 首先打开仪器的外置电源,稳定半小时,使得仪器能量达到最佳状态。开启电脑,并打开仪器操作平台 OMNIC软件,运行 Diagnostic菜单,检查仪器稳定性。 3.制样 根据样品特性以及状态,制定相应的制样方法并制样。固体粉末样品用 KBr 压片法制成透明的薄片;液体样品用液膜法、涂膜法或直接注入液体池内进行测定;(液膜法是在可拆液体池两片窗片之间,滴上 1-2滴液体试样,使之形成一薄的液膜;涂膜法是用刮刀取适量的试样均匀涂于 KBr窗片上,然后将另一块 窗片盖上,稍加压力,来回推移,使之形成一层均匀无气泡的液膜;沸点较低,挥发性较大的液体试样,可直接注入封闭的红外玻璃或石英液体池中,液层厚度一般为 0.01~1mm)。 4.扫描和输出红外光谱图 将制好的 KBr薄片轻轻放在锁氏样品架内,插入样品池并拉紧盖子,在软 件设置好的模式和参数下测试红外光谱图。先扫描空光路背景信号(或不放样品时的 KBr薄片,有 4个扣除空气背景的方法可供选择),再扫描样品信号,经 傅里叶变换得到样品红外光谱图。根据需要,打印或者保存红外光谱图。5.关机 (1)先关闭 OMNIC软件,再关闭仪器电源,盖上仪器防尘罩。 (2)在记录本上记录使用情况。 6.清洗压片模具和玛瑙研钵 KBr对钢制模具的平滑表面会产生极强的腐蚀性,因此模具用后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去离子水冲洗三遍,用脱脂棉蘸取乙醇或丙酮擦洗各个部分,然后用电吹风吹干,保存在干燥箱内备用。玛瑙研钵的清洗与模具相同。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红外光谱仪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 第一环境部分: 1. 保持室内干燥,空调和除湿机必须全天开机(保持环境条件不要低于20度,湿度≤65%);在南方潮湿地方,除湿机要每天都开着控制湿度,如果是由于湿度的原因,造成KBr窗片被腐蚀,是不在保修范围内的。温度变化梯度不能大于1摄氏度每小时. 2. 保持实验室清洁,不得在实验室内进行样品化学处理,实验完毕即取出样品室内的样品。 3. 一般要求红外光谱仪24小时开机,即使做不到这一点也要保证每周都开机预热三次以上,每次两个小时以上。 4.随机带的干燥剂是分子筛,可以重复使用。若仪器humidity指示灯变红色,表明干燥剂已经受潮,应倒出放到一个烧杯里在烘箱中烘干,条件是150度下连续烘24小时,降温时可置于干燥皿中以防止再度吸潮。千万不能连干燥管一起放到烘箱烘干。(由技术员负责) 5.样品室内放有盛变色硅胶的烧杯,一旦有半数以上颜色变红,必须更换硅胶。干燥剂再生:将干燥剂在烘箱内105℃烘干至兰色(约3小时)即可。 第二制样部分: 固体样品的准备 1. 样品和KBr的比例一般为1—2mg样品配上200mg的KBr。如果样品太多,测出来的吸收峰太强,如果样品太少,有些弱峰将测不出来。因不可能用天平称量,并且每种样品的对红外光的吸收程度不一致,故常凭经验取用。一般要求所测得的光谱图中绝大多数吸收峰处于10%~80%透光率范围在内。最强吸收峰的透光率如太大(如大于30%),则说明取样量太少; 相反,如最强吸收峰为接近透光率为0%,且为平头峰,则说明取样量太多,此时均应调整取样量后重新测定。一般片子厚度应在0.5mm以下,厚度大于0.5mm时,常可在光谱上观察到干涉条纹,对供试品光谱产生干扰。 2. 红外光谱测定最常用的溴化钾最好应为光学试剂级,至少也要分析纯级。溴化钾和样品用前在红外干燥箱里充分干燥,研磨3—5分钟要连同玛瑙研钵一块放到红外烘干箱里进行干燥5分钟。 3. 压片时,把样品和KBr混合物放到压片模具时,保证样品是均匀铺平在模具里,一般压力在10-15MPa, 压力太小压出来的片子不透明,压力太大容易损坏模具。一般加上压以后,保持压力1—2分钟,然后放压取片。 4、模具用后应立即把各部分用乙醇擦干净,必要时先用水清洗干净后再用乙醇擦干,置干燥器中保存,以兔锈蚀。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应用简介 1、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在国际、国内分析领域的定位 近红外光谱分析是将近红外谱区(800-2500nm)的光谱测量技术、化学计量学技术、计算机技术与基础测试技术交叉结合的现代分析技术,主要用于复杂样品的直接快速分析。近红外分析复杂样品时,通常首先需要将样品的近红外光谱与样品的结构、组成或性质等测量参数(用标准或认可的参比方法测得的),采用化学计量学技术加以关联,建立待测量的校正模型;然后通过对未知样品光谱的测定并应用已经建立的校正模型,来快速预测样品待测量。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首先在农业领域应用,随着化学计量学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80年代以来逐步受到光谱分析学家的重视,该项技术逐渐成熟,90年代国际匹茨堡会议与我国的BCEIA等重要分析专业会议均先后把近红外光谱分析与紫外、红外光谱分析等技术并列,作为一种独立的分析方法;2000年PITTCON 会议上近红外光谱方法是所有光谱法中最受重视的一类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已经成为ICC(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ere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国际谷物科技协会)、AOAC(American Association of Official Analytical Chemists美国公职化学家协会)、AACC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ereal Chemists美国谷物化学家协会)等行业协会的标准;各发达国家药典如USP(United States Pharmacopoeia美国药典)均收入了近红外光谱方法;我国2005年版的药典也将该方法收入。在应用方面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已扩展到石油化工、医药、生物化学、烟草、纺织品等领域。发达国家已经将近红外方法做为质量控制、品质分析和在线分析等快速、无损分析的主要手段。 我国对近红外光谱技术的研究及应用起步较晚,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了近红外光谱分析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到了90年代,石化、农业、烟草等领域开始大量应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但主要是依靠国外大型分析仪器生产商的进口仪器。目前国内能够提供完整近红外光

红外光谱的原理及应用综述

红外光谱分析基本原理及应用 摘要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具有很快速,非破坏性,低成本及同时测定多种成分等特点, 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红外光谱技术的检测原理,红外光谱仪的构造,指出了其检测的优点与不足。综述了红外光谱法的发展、应用以及对红外光谱研究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红外光谱原理构造发展1.引言 红外光谱法(infrared spectrometry,IR)是根据物质对红外辐射的选择性吸收特性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光谱分析方法。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后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以,红外光谱法实质是根据分子内部振动原子间的相对振动和分子转动等信息来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 2.红外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 2.1 红外光谱产生的条件 物质分子吸收红外辐射发生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辐射光子的能量与发生转动和转动能级跃迁所需的能量相等;二是分子转动必须伴随有偶极距的变化,辐射与物质间必须有相互作用。 2.2 红外吸收光谱的表示方法 红外吸收光谱一般用T_σ曲线或T_λ曲线来表示,λ与σ的关系式为: σ(cm-1)=1/λ(cm)=10^4/λ(μm)

2.3 分子的振动与红外吸收 2.3.1 双原子分子的振动 若把双原子分子(A-B)的两个原子看成质量分别为M1,M2的两个小球,中间的化学键看做不计质量的弹簧,那么原子在平衡位置附近的伸缩振动可以近似地看成沿键轴方向的简谐振动。量子力学证明,分子振动的总能量为: E=(u+1/2)hv 当分子发生△v=1 的振动能级跃迁时(由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根据胡克(Hooke)定律它所吸收的红外光波数σ为: σ=(1/2пc)√(k/μ) 其中:c—光速,3×10^8cm/s;k—化学键力常数N/cm;μ—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g,μ=(m1.m2)/(m1+m2) 显然,振动频率σ与化学键力常数k成正比,与两个原子的折合质量成反比。不同化合物k和μ不同,所以不同化合物有自己的特征红外光谱。 2.3.2 多原子分子的振动 可分为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两类。伸缩振动是指原子沿着键轴方向伸缩,使键长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弯曲振动是指基团键角发生周期性变化的振动或分子中原子团对其余部分所做的相对运动。弯曲振动键力常数比伸缩振动的小。因此,同一基团的弯曲振动在其伸缩振动的低频区出现,所以,一般不把他做基团频率。多原子的复杂振动数又叫分子的振动自由度。每一种振动形式都有他特定的振动频

红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红外技术应用及发展前景

目录 一、摘要 (2) 二、红外技术的起源与发展 (3) 三、红外技术的应用 (4) 1、红外热像仪 (4) 2、红外光谱仪 (4) 3、红外传感器 (5) 四、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 (5) 1.红外技术的发展及主要应用领域 (5) 2.红外技术产业的主要领域方向 (6) 五、对红外技术课堂的意见及建议 (7)

摘要 红外技术的英文名称是:Infrared Technique。红外技术的内容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红外辐射的性质,红外元件、部件的研制、把各种红外元、部件构成系统的光学、电子学和精密机械、红外技术在军事上和国民经济中的应用。 红外技术发展的先导是红外探测器的发展。60年代激光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红外技术的发展,促使出现新的探测器件和新的辐射传输方式,推动红外技术向更先进的方向发展。 红外应用产品种类繁多,应用广泛。红外线自1800年被发现以来,人们对她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已经开发出了众多的应用产品,从医疗、检测、航空到军事等领域,几乎处处都能看到红外的身影。本文选择了红外热像、红外通讯、红外光谱仪、红外传感器等几个比较大的产品领域做介绍。红外技术的发展前景十分的广阔,在军用和民用领域都有着极其广阔的应用。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安防领域、消防领域、电力领域、企业制程控制领域、医疗领域、建筑领域、遥感领域等。 最后,提出对这门课程的意见及建议。我认为每节课都应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的目的和要求,每节课都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课堂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教学形式是实现教学目的一种手段,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 关键字:红外辐射外探测器红外线

红外光谱仪使用及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WQF-5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使用及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操作程序: 1 溴化钾本底及样品的制备 1.1 将溴化钾预先研细,过200目筛,120℃干燥4小时后,贮存在干燥器内备用,如果出现结块时,应重新进行干燥。 1.2 取供试品适量(溴化钾与供试品的比例为200:1),适度研磨后,利用粉末压片机制片,制片厚度适中,不应小于0.5mm。 2 测定前准备 2.1 开机前先检查仪器室内温湿度是否符合要求,样品室内有无杂物。 2.2 打开稳压器电源开关,电源接通后,打开主机电源,预热10-20分钟。 3 软件的操作 3.1 打开电脑开关,进入“Main FTOS”光谱处理系统,点击光谱采集项下的仪器本底测试(TSTB)观察至谱图能量稳定,终止采集。 3.2 点击设置仪器参数(AQPARM),设置仪器运行参数。 3.3 将制备好的溴化钾本底放入样品架,点击光谱采集项下的采集仪器本底(AQBK)测试仪器本底。 3.4 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样品架,点击光谱采集项下的采集透过率光谱(AQSP),开始测试样品谱图。样品测试结束后,保存并命名。 3.5 运行结束后,点击打印机图标、点击查看项下的设置标题,设置好图谱的显示标题,点击打印。 4 WQF-5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维护保养 4.1 WQF-5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应放在平稳、坚固的台面上,室温15~30℃,相对湿度小于60%。 4.2 在红外光谱仪的使用过程中,应适当通风换气,避免二氧化碳或有机溶剂的干扰。 4.3 压片模具等红外附件,使用完毕后立即擦拭干净,保存在干燥器中,以免生锈。 4.4 WQF-510型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在使用前,应预热20分钟,待仪器稳定后进行操作。 4.5 检查仪器的样品室里,无异物。 4.6 分析结束后,从光路上取出样品架,依次退出操作程序,关闭电脑、主机电源、盖好仪器,并登记仪器的使用记录。

红外光谱在生活中应用

红外光谱在生活中应用 一、红外光谱原理: 电磁光谱的红外部分根据其同可见光谱的关系,可分为近红外光、中红外光和远红外光。远红外光(大约400-10 cm-1)同微波毗邻,能量低,可以用于旋转光谱学。中红外光(大约4000-400 cm-1)可以用来研究基础振动和相关的旋转-振动结构。更高能量的近红外光(14000-4000 cm-1)可以激发泛音和谐波振动。 红外光谱法的工作原理是由于振动能级不同,化学键具有不同的频率。共振频率或者振动频率取决于分子等势面的形状、原子质量、和最终的相关振动耦合。为使分子的振动模式在红外活跃,必须存在永久性双极子的改变。具体的,在波恩-奥本海默和谐振子近似中,例如,当对应于电子基态的分子哈密顿量能被分子几何结构的平衡态附近的谐振子近似时,分子电子能量基态的势面决定的固有振荡模,决定了共振频率。然而,共振频率经过一次近似后同键的强度和键两头的原子质量联系起来。这样,振动频率可以和特定的键型联系起来。 测量样品时,一束红外光穿过样品,个个波长上的能量吸收被记录下来。这可以由连续改变使用的单色波长来实现,也可以用傅立叶变换来一次测量所有的波长。这样的话,透射光谱或吸收光谱或被记录下来,显示出被样品红外吸收的波长,从而可以分析出样品中包含的化学键。

二、红外光谱的特点 红外光谱仪之所以成为一种快速、高效、适合过程在线分析的有利工具,是由其技术特点决定的。红外光谱分析的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1)分析速度快,测量过程大多可在1min内完成。 (2)分析效率高,通过一次光谱测量和已建立的相应校正模型,可同时对样品的多个组分或性质进行测定提供定性、定量结果。 (3)适用的样品范围广,通过相应的测样器中可以直接测量液体、固体、半固体和胶状体等不同物态的样品光谱测量方便。 (4)样品一般不需要预处理,不需要使用化学试剂或高温、高压、大电流等测试条件,分析后不会产生化学、生物或电磁污染。 (5)分析成本较低(无需繁杂预处理,可多组分同时检测)。 (6)测试重现性好。 (7)对样品无损伤,可以在活体分析和医药临床领域广泛应用。(8)近红外光在普通光纤中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便于实现在线分析。 (9)对操作人员的要求不苛刻,经过简单的培训就可胜任工作。 近红外光谱技术存在的问题是: (1)测试灵敏度相对较低,被测组分含量一般应大于0.1%。(2)需要用标样进行校正对比,很多情况下仅是一种间接分析技术。

红外使用操作步骤

红外光谱仪使用操作步骤 1.把仪器主机插头和计算机主机插头插入排插中,首先打开稳压电 源的开关,然后打开排插电源;开仪器主机电源(开关在仪器后面),预热20min左右;开启计算机。 2.样品处理:(在预热的过程中操作,以便节省时间) 在玛瑙研钵中分别研磨少量KBr粉末(用来做本底),固体样品和KBr粉末的混合物(比例约1:100~300,用来测样)至2.5微米以下(大约需时2~3min),装样。取样和装样时,药品匙不能混合使用,应分别装不同的样品。测定多个样品时,中间需要清洗附件,应非常小心地拿放玛瑙研钵,附件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然后用蒸馏水冲洗,再用乙醇润洗,最后放入干燥器中。 3.测试: (1)双击打开桌面omnic应用程序,当右上角Bench Status旁出现“√”,即可进行测量。 (2)测试本底: 把装本底KBr的样品槽轻轻推进光路中,点击工具栏中Collect,点击其下的collect background (或直接点击工具栏中第一个图标collect background),按ok即收集本底谱图,测试完后按yes加到窗口中。 (3)测试样品: 把装样品的样品槽轻轻推进光路中;点击工具栏中Window,点击其下的new window,新建窗口;点击工具栏中collect,点击其下

的collect sample(或直接点击工具栏中第二个图标collect sample),按ok即收集样品谱图,测试完后按yes加到窗口中。 (4)图谱处理或保存:在工具栏中File或Edit进行文件保存或编辑处理。 A.若需要做曲线平滑,点击工具栏中的Process,再点击其下的Smooth…,根据需要设定平滑的数据,平滑完后可以删掉原始的曲线,(选中原始曲线,点击工具栏中的第八个剪刀图标即可),保存平滑后的曲线。 B.若需做基线校正,应先把图转换为ABs形式(点击工具栏中第三个图标ABs即可),再进行自动基线校正(点击工具栏中第六个图标即可),校正后的图为红色,选中原有图(此时,绿色变为红色)删除,可再把图转换为透过率形式(点击工具栏中第四个图标%T即可)。 C.若想看几个图的叠加图,点击工具栏中的Window,再点击其下的New Window…,然后在这个窗口中打开想要叠加的图谱即可。 4.测试完后,关闭测试窗口,退出程序;关闭仪器主机电源,点击 “开始”,关计算机,关插排电源和稳压电源的开关,拔出插排中仪器插头。 5.清洗所用的附件,并放回原处;KBr瓶放回干燥器中。 6.使用后登记:认真记录每次开机时间、使用者、测试样品名、样 品数、机器运转情况、指导老师等。

附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附红外吸收光谱(IR)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一、红外吸收光谱的历史 太阳光透过三棱镜时,能够分解成红、橙、黄、绿、蓝、紫的光谱带;1800年,发现在红光的外面,温度会升高。这样就发现了具有热效应的红外线。红外线和可见光一样,具有反射、色散、衍射、干涉、偏振等性质;它的传播速度和可见光一样,只是波长不同,是电磁波总谱中的一部分。(图一)、波长范围在0.7微米到大约1000微米左右。红外区又可以进一步划分为近红外区<0.7到2微米,基频红外区(也称指纹区,2至25微米)和远红外区(25微米至1000微米)三个部分。 1881年以后,人们发现了物质对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具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二十世纪初,测量了各种无机物和有机物对红外辐射的吸收情况,并提出了物质吸收的辐射波长与化学结构的关系,逐渐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与此同时,分子的振动――转动光谱的研究逐步深入,确立了物质分子对红外光吸收的基本理论,为红外光谱学奠定了基础。1940年以后,红外光谱成为化学和物理研究的重要工具。今年来,干涉仪、计算机和激光光源和红外光谱相结合,诞生了计算机-红外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仪和激光红外光谱仪,开创了崭新的红外光谱领域,促进了红外理论的发展和红外光谱的应用。 二、红外吸收的本质 物质处于不停的运动状态之中,分子经光照射后,就吸收了光能,运动状态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的激发态。分子的运动能量是量子化的,它不能占有任意的能量,被分子吸收的光子,其能量等于分子动能的两种能量级之差,否则不能被吸收。 分子所吸收的能量可由下式表示: E=hυ=hc/λ 式中,E为光子的能量,h为普朗克常数,υ为光子的频率,c为光速,λ为波长。由此可见,光子的能量与频率成正比,与波长成反比。 分子吸收光子以后,依光子能量的大小,可以引起转动、振动和电子能阶的跃迁,红外光谱就是由于分子的振动和转动引起的,又称振-转光谱。

Nicolet is5红外光谱仪检定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Nicolet is5红外光谱仪的检定规程,确保仪器的性能可靠和测量的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Nicolet is5红外光谱仪的检定。 3 职责 质量检验部负责执行此规程,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实施。 4 定义 无。 5 内容 5.1 检定项目和技术要求 5.2 检定环境 5.2.1 环境温度:16~25℃,相对湿度:≤60%; 5.2.2 仪器应置于平稳的工作台上,不应有强光、强气流、强烈振动和强电磁干扰; 5.2.3 环境无腐蚀性气体、烟尘干扰;供电电源电压220V±22V,频率50Hz±1Hz。 5.3 标准物质 聚苯乙烯膜红外波长标准物质。

5.4 检定内容 5.4.1 波数示值误差与波数重复性 Nicolet is5红外光谱仪扫描范围为4000cm-1~400cm-1,分辨率为4.0cm-1,常用扫描速度,扫描次数为15.待Nicolet is5红外光谱仪稳定后,采集空气本底背景,扫描聚苯乙烯红外波长标准物质,测量3027cm-1,2851cm-1,1601cm-1,1028cm-1,907cm-15个主要吸收峰。重复测量3次。按公式(1)计算,取△V绝对值最大值为波数示值误差。按公式(2)计算,取δv绝对值最大值为波数重复性。 ?v=?v i-v(1) δv=v max-v min (2)式中:?v ——波数示值误差,cm-1; δv ——波数重复性,cm-1; ?vi ——第i峰值波数测量平均值,cm-1; v ——第i峰波数标准值,cm-1; v max——第i峰波数测量最大值,cm-1; v min——第i峰波数测量最小值,cm-1。 5.4.2 透射比重复性 在5.4.1取得的测量谱图中,选取峰值透射比分别为10%,20%,40%的主要吸收峰,读取峰值得透射比,按公式(3)计算,取R T绝对值最大值为透射比重复性。 R T=T max-T min (3)式中:R T ——透射比重复性,%; T max ——聚苯乙烯峰值透射比最大值,%; T min ——聚苯乙烯峰值透射比最小值,%; 5.4.3 分辨力 5.4.3.1 分辨苯环特征吸收峰的个数 在5.4.1取得的测量谱图中,检查并记录波数在3200cm-1~2800cm-1范围内,谱图可分辨的吸收峰的个数,见图1。 5.4.3.2 分辨深度 在5.4.1取得的测量谱图中,测量2851cm-1(峰)与2870cm-1(谷)之间的峰谷深度和1583cm-1(峰)和1589 cm-1(谷)之间的峰谷深度,用T表示。见图2和图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