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省份专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新课改省份专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新课改省份专版)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跟踪检测(四十)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跟踪检测(四十) 专题研究——酸碱中和滴定及其拓展应用
1.下列仪器名称为“滴定管”的是( )
解析:选 D D 为碱式滴定管。
2.用标准酸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碱溶液时,下列仪器不能用所盛溶液润洗的是( )
A.酸式滴定管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移液管
解析:选 C 酸式滴定管盛放标准酸溶液,需要润洗 2~3 次,若不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多,故 A 不选;
碱式滴定管可量取碱溶液,若不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少,故 B 不选;锥形瓶不能润洗,若润洗,消耗标准
酸偏多,且锥形瓶中有少量水对实验无影响,故 C 选;移液管可量取碱溶液,若不润洗,消耗标准酸偏少,
故 D 不选。
3.(2017·浙江 11 月选考)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不能使酚酞变红的是( )
A.NaOH
B.Na2CO3 C.NaCl D.NH3
解析:选 C A 选项,NaOH 的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B 选项,Na2CO3 水溶液中 CO 23-水解显 碱性,能使酚酞变红;C 选项,NaCl 水溶液显中性,不能使酚酞变红;D 选项,氨气与水反应变为氨水,
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4.准确移取 20.00 mL 某待测 HCl 溶液于锥形瓶中,用 0.100 0 mol·L-1NaOH 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 NaOH 溶液进行滴定
B.随着 NaOH 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 pH 由小变大
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
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
解析:选 B A 项,滴定管用水洗涤后,还要用待装溶液润洗,否则将要引起误差,错误;B 项,在用

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过程中,锥形瓶内溶液由酸性逐渐变为中性,溶液的 pH 由小变大,正确;C 项,用 酚酞作指示剂,锥形瓶中溶液应由无色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时才能停止滴定,错误;D 项, 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碱液的体积偏大,测定结果偏大,错误。
5.H2S2O3 是一种弱酸,实验室欲用 0.01 mol·L-1 的 Na2S2O3 溶液滴定 I2 溶液,发生的反应为 I2+ 2Na2S2O3===2NaI+Na2S4O6,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该滴定可用甲基橙作指示剂 B.Na2S2O3 是该反应的还原剂 C.该滴定可选用如图所示装置 D.该反应中每消耗 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 4 mol 解析:选 B 溶液中有单质碘,应加入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碘与硫代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反应 终点时,单质碘消失,蓝色褪去,故 A 错误;Na2S2O3 中 S 元素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 B 正确; Na2S2O3 溶液显碱性,应该用碱式滴定管,故 C 错误;反应中每消耗 2 mol Na2S2O3,电子转移数为 2 mol, 故 D 错误。 6.用已知浓度的 NaOH 溶液测定某 H2SO4 溶液的浓度,参考如图所示,从下表中选出正确选项( )
选项
锥形瓶中溶液 滴定管中溶液
选用指示剂
选用滴 定管
A


石蕊

B


酚酞

C


甲基橙

D


酚酞

解析:选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①明确酸、碱式滴定管使用时的注意事项,②指示剂的变色范围。酸
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而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酸,指示剂应选择颜色变化明显的酚酞或甲基橙,不能选用
石蕊。

7.实验室现有 3 种酸碱指示剂,其 pH 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 0.100 0 mol·L-1 NaOH 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 CH3COOH 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是( )
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解析:选 D NaOH 溶液和 CH3COOH 溶液恰好反应生成 CH3COONa 时,CH3COO-水解使溶液显碱性, 而酚酞的变色范围为 8.2~10.0,故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8.下列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标准液的滴定管用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润洗
B.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待测液浓度时,装待测液的锥形瓶用水洗后用待测液润洗 2~3 次
C.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时,将碱溶液缓慢倒入酸溶液中
D.用蒸馏水湿润的 pH 试纸测定硫酸钠溶液的 pH
解析:选 D A、B 项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C 项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D 项无影响,原因是硫酸钠溶
液显中性。
9.某学生以酚酞为指示剂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三次
实验分别记录有关数据如下表:
滴定次数
待测氢氧化钠溶 液的体积/mL
0.100 0 mol·L-1 盐酸的体积/mL
滴定前刻度
滴定后刻度
第一次
25.00
0.00
27.45
第二次
25.00
0.00
30.30
第三次
25.00
0.00
27.5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溶液从无色刚好变成红色时,则达到滴定终点
B.该氢氧化钠溶液中 c(NaOH)=0.110 0 mol·L-1

C.滴定达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悬液,则测定结果偏低
D.实验中锥形瓶应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
解析:选 B 盐酸滴定 NaOH,NaOH 遇酚酞变红,滴定终点时变为无色,故 A 错误;由表格数据可知,
第 二 次 误 差 较 大 舍 去 , V(HCl) = 27.45+27.55 2
mL=27.50 mL,由 c 酸 V 酸=c 碱 V 碱可知,c(NaOH)=
0.100 0 mol·L-1 × 0.027 50 L=0.110 0 mol·L-1,故 B 正确;滴定达到终点时,滴定管尖嘴有悬液, 0.025 L
V(HCl)偏大,由 c 酸 V 酸=c 碱 V 碱可知,c(NaOH)偏大,故 C 错误;锥形瓶若用待测氢氧化钠溶液润洗,消耗
V(HCl)偏大,由 c 酸 V 酸=c 碱 V 碱可知,c(NaOH)偏大,故 D 错误。
10.如图曲线 a 和 b 是盐酸与 NaOH 的相互滴定的滴定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1 mol·L-1
B.P 点时反应恰好完全,溶液呈中性
C.曲线 a 是盐酸滴定 NaOH 的滴定曲线
D.酚酞不能用作本实验的指示剂
解析:选 B 根据曲线 a 知,滴定前盐酸的 pH=1,c(HCl)=0.1 mol·L-1,A 错误;P 点表示盐酸与 NaOH
恰好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B 正确;曲线 a 是 NaOH 溶液滴定盐酸的曲线,曲线 b 是盐酸滴定 NaOH 溶
液的曲线,C 错误;强酸与强碱相互滴定,可以用酚酞作指示剂,D 错误。
11.(2018·浙江 11 月选考)常温下,分别取浓度不同、体积均为 20.00 mL 的 3 种 HCl 溶液,分别滴
入浓度为 1.000 mol·L-1、0.100 0 mol·L-1 和 0.010 00 mol·L-1 的 NaOH 溶液,测得 3 个反应体系的 pH
随 V(NaOH)的变化的曲线如图,在 V(NaOH)=20.00 mL 前后出现突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3 种 HCl 溶液的 c(HCl):最大的是最小的 100 倍 B.曲线 a、b、c 对应的 c(NaOH):a>b>c C.当 V(NaOH)=20.00 mL 时,3 个体系中均满足:c(Na+)=c(Cl-) D.当 V(NaOH)相同时,pH 突跃最大的体系中的 c(H+)最大

解析:选 D A 选项,由图像可知,a 的起点 pH=0,故 a 曲线的 HCl 溶液浓度为 1.000 mol·L-1,b 的起点 pH=1,故 b 曲线的 HCl 溶液浓度为 0.100 0 mol·L-1,c 的起点 pH=2,故 c 曲线的 HCl 溶液浓度 为 0.010 00 mol·L-1,正确;B 选项,由题意可知,在 V(NaOH)=20.00 mL 前后三者都出现突跃,故浓度 大的酸对应浓度大的碱,正确;C 选项,a、b、c 三者反应得到的都是 NaCl 溶液,均存在 c(Na+)=c(Cl-), 正确;D 选项,由图像可知,a 曲线突跃最大,当 V(NaOH)=20.00 mL 时,a、b、c 三者此时都是 NaCl 溶 液,都是中性溶液,故三个体系中 c(H+)相同,错误。
12.常温下,用 0.10 mol·L-1 NaOH 溶液分别滴定 20.00 mL 0.10 mol·L-1 HCl 溶液和 20.00 mL 0.10 mol·L-1 CH3COOH 溶液,得到两条滴定曲线,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 2 是滴定盐酸的曲线 B.a 与 b 的关系是 a<b C.E 点对应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可能为 c(CH3COO-)>c(Na+)>c(H+)>c(OH-) D.这两次滴定都可以用甲基橙作为指示剂 解析:选 C 如果酸为强酸,则 0.10 mol·L-1 酸的 pH 为 1,根据酸的初始 pH 知,图 1 为盐酸的滴定 曲线,故 A 错误;根据图 1 知,a 点 NaOH 溶液的体积是 20.00 mL,酸和碱的物质的量相等,二者恰好反 应生成强酸强碱盐,其溶液呈中性;醋酸溶液中滴入 NaOH 溶液,醋酸钠溶液呈碱性,所以 b 点 NaOH 溶 液的体积小于 20.00 mL,a>b,故 B 错误;E 点溶液的成分为醋酸钠和醋酸,溶液呈酸性,说明醋酸的电 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盐类水解程度较小,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可能为 c(CH3COO-)>c(Na+)>c(H +)>c(OH-),故 C 正确;NaOH 和盐酸恰好反应呈中性,可以选择甲基橙或酚酞;NaOH 和醋酸恰好反应生 成醋酸钠溶液呈碱性,只能选择酚酞,故 D 错误。 13.现使用酸碱中和滴定法测定市售白醋的总酸量(g/100 mL)。 Ⅰ.实验步骤 (1)配制待测白醋溶液,用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量取 10.00 mL 食用白醋,在________(填仪器名称)

中用水稀释后转移到 100 mL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中定容,摇匀即得待测白醋溶液。 (2)量取待测白醋溶液 20.00 mL 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 2 滴酚酞作指示剂。 (3)读取盛装 0.100 0 mol·L-1 NaOH 溶液的碱式滴定管的初始读数。 (4)滴定。判断滴定终点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滴定终点,停止滴定,并记
录 NaOH 溶液的最终读数,重复滴定 3 次。 (5)如图是某次滴定时的滴定管中的液面,其读数为________mL。
Ⅱ.实验记录
滴定次数 实验数据(mL)
1
2
3
4
V(样品)
20.00 20.00 20.00 20.00
V(NaOH)(消耗)
15.95 15.00 15.05 14.95
Ⅲ.数据处理与讨论
(6)甲同学在处理数据时计算得:平均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 V=15.95+15.00+15.05+14.95= 4
15.24 mL。
①指出他计算的不合理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按正确数据处理,得出 c(市售白醋)=________ mol·L-1,市售白醋总酸量=________ g/100 mL。
解析:(1)配制待测白醋溶液,用酸式滴定管准确量取 10.00 mL 食用白醋,在烧杯中加蒸馏水稀释,
再转移到 100 mL 容量瓶中进行定容。
(4)待测白醋中滴加酚酞作指示剂,开始时溶液无色,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
分钟内不褪色。
(5)滴定管的 0 刻度在上方,图中滴定管 1 mL 分成 10 个小格,每个小格代表 0.10 mL,故图中滴定管
中液面读数为 22.60 mL。
(6)①分析表中实验数据,第 1 组实验消耗 NaOH 溶液的体积与其他三组相差较大,应舍去第 1 组数据,
取 其 他 三 组 数 据 进 行 计 算 。 ② 第 2 ~ 4 组 实 验 中 消 耗 NaOH 溶 液 的 平 均 体 积 为 V(NaOH) =

15.00+15.05+14.95 3
mL=15.00 mL,则有 n(CH3COOH)=n(NaOH)=15.00×10-3 L×0.100 0 mol·L-1=
1.5×10-3
mol,c(CH3COOH)=1.5
× 10-3 0.02 L
mol=0.075
mol·L-1。100
mL
该醋酸中含有醋酸的量为
0.075
mol·L-1×0.1 L=7.5×10-3 mol,因量取 10.00 mL 食用白醋配制成 100 mL 待测白醋溶液,故 10.00 mL
食用白醋中
c(CH3COOH)=7.5
× 10-3 0.01 L
mol=0.75
mol·L-1,m(CH3COOH)=7.5×10-3
mol×60
g·mol-1=
0.45 g,故该市售白醋的总酸量为 4.5 g/100 mL。
答案:(1)酸式滴定管 烧杯 容量瓶
(4)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5)22.60
(6)①第 1 组实验数据误差明显大,属异常值,应舍去
②0.75 4.5
14.某实验室采用新型合成技术,以 Cu(CH3COO)·2H2O 和 K2C2O4·H2O 为原料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反应, 经过后处理得到蓝色晶体。已知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 Ka[Cub(C2O4)c]·nH2O,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化合 价均不发生变化。为了测定其组成对草酸根与铜含量进行测定
①将蓝色晶体于研钵中研碎,取该固体粉末,加入 1 mol·L-1 H2SO4 溶解,配制成 250 mL 溶液。 ②配制 100 mL 0.100 0 mol·L-1 KMnO4 溶液备用。 ③取所配溶液 25.00 mL 于锥形瓶中,采用 0.100 0 mol·L-1 KMnO4 溶液滴定至草酸根恰好全部氧化成 二氧化碳,共消耗 KMnO4 溶液 20.00 mL。 ④另取所配溶液 25.00 mL 于锥形瓶中,加入过量 KI 溶液,充分反应后用 0.200 0 mol·L-1 Na2S2O3 溶液滴定,消耗 12.50 mL。(发生反应:2Cu2++4I-===2CuI↓+I2,2Na2S2O3+I2===Na2S4O6 + 2NaI) (1)后处理提纯该蓝色晶体时,除掉的杂质的主要成分(除原料外)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配制 0.100 0 mol·L-1 KMnO4 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胶头滴管、玻璃棒、 烧杯。
(3)用 Na2S2O3 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滴定管(填“酸式”或“碱式”)。 (4)KMnO4 溶液滴定草酸根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以 Cu(CH3COO)·2H2O 和 K2C2O4·H2O 为原料在玛瑙研钵中研磨反应,经过处理得到蓝色晶体,

已知该蓝色晶体的化学式为 Ka[Cub(C2O4)c]·nH2O,因在合成过程中各种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发生变化,根据原 料和蓝色晶体的化学式可知,除去的杂质主要成分是 CH3COOK;(2)配制 100 mL 0.100 0 mol·L-1 KMnO4 溶液,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烧杯、玻璃棒、100 mL 容量瓶、胶头滴管等;(3)Na2S2O3 为强碱弱酸盐, 溶液呈碱性,所以应选用碱式滴定管;(4)KMnO4 溶液滴定草酸根离子过程中,MnO -4 作氧化剂,Mn 元素 化合价降低生成 Mn2+,C2O 24-作还原剂,C 元素化合价升高生成 CO2,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和原子守恒得该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MnO-4 +5C2O24-+16H+===2Mn2++10CO2↑+8H2O,当滴入最后一滴 KMnO4 溶液 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 30 s 不褪色,说明达到了滴定终点。
答案:(1)CH3COOK (2)量筒 100 mL 容量瓶 (3)碱式 (4)2MnO-4 +5C2O24-+16H+===2Mn2++ 10CO2↑+8H2O 当滴入最后一滴 KMnO4 溶液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红色,且 30 s 不褪色
15.利用间接酸碱滴定法可测定 Ba2+的含量,实验分两步进行。 已知:2CrO24-+2H+===Cr2O27-+H2O Ba2++CrO24-===BaCrO4↓ 步骤 1:移取 x mL 一定浓度的 Na2CrO4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b mol·L-1 盐酸标准液 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体积为 V0 mL。 步骤 2:移取 y mL BaCl2 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 x mL 与步骤 1 相同浓度的 Na2CrO4 溶液,待 Ba2+完 全沉淀后,再加入酸碱指示剂,用 b mol·L-1 盐酸标准液滴定至终点,测得滴加盐酸的体积为 V1 mL。 则 BaCl2 溶液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mol·L-1。若步骤 2 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则 Ba2+浓度的测量值将_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解析:由题意知,步骤 1 用于测定 x mL Na2CrO4 中的 n(Na2CrO4),步骤 2 用于测定与 Ba2+反应后剩 余 n(Na2CrO4),二者之差即为与 Ba2+反应的 n(Na2CrO4),由离子方程式知
H+~CrO24-~Ba2+, 1 1 (V0b-V1b)×10-3c(BaCl2)×y×10-3 所以 c(BaCl2)=V0b-y V1b mol·L-1 若步骤 2 中滴加盐酸时有少量待测液溅出,V1 减小,则 Ba2+浓度测量值将偏大。 答案:V0b-y V1b 偏大

16.(2019·德州测试)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种有还原性的有机弱酸,在化学上有广泛
应用。
(1)小刚在做“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往 A、B 两支试管中均加入 4 mL 0.01 mol·L-
1 的酸性 KMnO4 溶液和 2 mL 0.1 mol·L-1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 试管置于热水中,B 试管置于冷水 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 tA________tB(填“>”“=”或“<”)。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刚利用上述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 250 mL 溶液:准确称量 5.000 g 乙二酸样品,配成 250 mL 溶液。配制溶液需要的计量仪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滴定:准确量取 25.00 mL 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 0.100 0 mol·L-1 KMnO4 标准溶 液装入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滴定过程中发现,刚滴下少量 KMnO4 标准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 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去,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判 断 滴 定 达 到 终 点 的 现 象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计算:重复上述操作 2 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 KMnO4 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 mL,此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____。
序号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1
0.00
20.01
2
1.00
20.99
3
0.00
21.10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未用 KMnO4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解析:(1)其他条件相同,温度高时,反应速率快,则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短。酸性 KMnO4 溶液能将草 酸氧化为 CO2,MnO -4 被还原为 Mn2+。(2)①准确称量 5.000 g 样品需要电子天平,配制 250 mL 的溶液需 要 250 mL 容量瓶。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有强氧化性,应置于酸式滴定管中。反应一段时间后反应速率加快,
可能是反应生成的 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③第三次实验数据的误差太大,应舍去。前两次实验消耗 KMnO4 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20.00 mL。25.00 mL 所配草酸溶液中,n(H2C2O4)=52n(MnO-4 )=2.5×0.100 0 mol·L-1×20.00×10-3 L=0.005 000 mol,则 250 mL 溶液中含 0.050 00 mol 草酸,其质量为 0.050 00
mol×90 g·mol-1=4.500 g,此样品的纯度为4.500 5.000
g×100%=90.00%。④未用 g
KMnO4
标准溶液润洗滴定
管,会使标准溶液浓度偏低,耗用标准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高。滴定前锥形瓶内有少量水,对实验结果
无影响。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气泡体积计入了标准溶液的体积,使标准溶液
体积偏大,结果偏高。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使标准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低。
答案:(1)<2MnO-4 +5H2C2O4+6H+===10CO2↑+2Mn2++8H2O (2)①电子天平、250 mL 容量瓶 ②酸式 反应生成的 Mn2+对反应有催化作用 滴入最后一滴溶液,
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③20.00 90.00% ④AC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水溶液酸碱中和滴定三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3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一.关于pH 值的计算类型及计算方法 1.强酸或强碱溶液的PH 值 〖练习〗求室温时的PH (1)0.1mol/LH 2SO 4 (2)0.0005mol/LCa(OH)2 2.酸碱混合(一般稀溶液密度相近,体积可简单加和) 酸性→求C (H +)→pH 一定要先判断溶液酸碱性 碱性→先求C (OH -)→再根据K w 求C (H + )→pH (1)酸I+酸II :C (H +) = II I II I V V H n H n ++++) ()( (2)碱I+碱II :C (OH -) = II I II I V V OH n OH n ++--) ()( (3)酸I+碱II : 完全中和:C (H +) = C (OH -) = 17 10-?mol/L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容

高中化学知识讲解《酸碱中和滴定》

酸碱中和滴定 【学习目标】 1、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原理; 2、初步掌握酸碱中和滴定的方法。 【要点梳理】 要点一、中和滴定的原理和方法。 1、定义:用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来测定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的实验方法叫中和滴定法。 2、原理:在中和反应中使用一种已知物质的量浓度的酸(或碱)溶液与未知物质的量浓度的碱(或酸)溶液完全中和,测出二者所用的体积,根据反应化学方程式中酸、碱物质的量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3、关键:①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②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4、指示剂的使用。 ①用量不能太多,常用2~3滴,因指示剂本身也是弱酸或弱碱,若用量过多,会使中和滴定中需要的酸或碱的量增多或减少。 ②指示剂的选择。 选择指示剂时,滴定终点前后溶液的颜色改变:颜色变化对比明显。 如强酸与强碱的中和滴定,到达终点时,pH变化范围很大,可用酚酞,也可用甲基橙;强酸滴定弱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酸性,故选择在酸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甲基橙;强碱滴定弱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的盐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故选择在碱性范围内变色的指示剂——酚酞。 一般不用石蕊试液,原因是其溶液颜色变化对比不明显,且变色范围较大。 要点二、中和滴定操作。 1、中和滴定的仪器和试剂。 ①仪器。酸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碱性溶液、水解呈碱性的盐溶液、氢氟酸)、碱式滴定管、铁架台、滴定管夹、烧杯、锥形瓶等。 ②试剂。标准溶液、待测溶液、指示剂、蒸馏水。 2、准备过程。 ①滴定管的使用: a.检验酸式滴定管是否漏水(碱式滴定管同样检验)。 b.洗净滴定管后要用标准液润洗2~3次,并排除滴定管尖嘴处的气泡。 c.注入液体:分别将酸、碱反应液加入到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中,使液面位于滴定管刻度“0”以上2 mL~3 mL处,并将滴定管垂直固定在滴定管夹上。 d.调节起始读数:在滴定管下放一烧杯,调节活塞,使滴定管尖嘴部分充 满反应液(如果酸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应快速放液以赶走气泡;除去碱式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1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A 级——学考合格性考试达标练 1.已知sin 2α=1 3,则cos 2? ????α-π4=( ) A .-1 3 B .-23 C .13 D .23 解析:选D cos 2? ????α-π4=1+cos ? ??? ?2α-π22=1+sin 2α2=23. 2.已知α∈? ?? ??-π2,0,cos α=45,则tan α 2=( ) A .3 B .-3 C .1 3 D .-13 解析:选D 因为α∈? ????-π2,0,且cos α=45,所以α2∈? ?? ??-π4,0,tan α 2=- 1-cos α 1+cos α =- 1- 4 51+ 45=-13. 3.若sin(π-α)=-5 3且α∈? ????π,3π2,则sin ? ?? ?? π2+α2等于( ) A .- 63 B .- 66 C . 66 D . 63

2 解析:选B 由题意知sin α=-5 3,α∈? ???? π,3π2, 所以cos α=-2 3. 因为α2∈? ?? ?? π2,3π4, 所以sin ? ?? ??π2+α2=cos α 2=- 1+cos α 2 =- 66 .故选B. 4.已知tan α=43,且α为第一象限角,则sin α 2的值为( ) A .- 55 B . 55 C .± 55 D .±1 5 解析:选C 因为tan α=43,所以sin αcos α=4 3. 又sin 2α+cos 2α=1, 所以???? ?sin α=45 , cos α=3 5 或? ????sin α=-45 , cos α=-3 5 . 因为α为第一象限角, 所以α 2为第一、三象限角,且???? ?sin α=45 , cos α=3 5,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五)语句补写!

课时跟踪检测(十八)语句补写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湿地可作为直接利用的水源,可有效补充地下水,还能有效控制洪水和防止土壤沙化,滞留沉积物、有毒物、营养物质,从而__①__;湿地还是众多植物、动物特别是水禽生长的乐园,同时,又为人类提供食物、能源和原材料,因此,湿地是人类__②__。我国湿地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当今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快速的经济增长、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湿地保护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角度认识其重要意义,即__③__。 答:① ② ③ 解析:第一空由前文的“有效……还能有效……”可得出在改善环境污染方面的作用;第二空由上文“还是……又为人类……”可知,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第三空由前文可知,此处应从保护湿地与人类的关系角度组织答案。 答案:①改善环境污染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保护湿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华罗庚曾经说过,读书的真功夫在于“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这番对读书的独到见解,耐人寻味。从取向上说,__①__,“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从方法上说,“读薄”需要开掘、“蒸馏”,__②__。深入了解一个民族的重要途径,就是在把书“读薄”的同时,把书“读厚”。读书是一门学问、一门艺术,其真谛和要义唯在于:__③__。如此循环往复,则境界全出。 答:① ② ③ 解析:解答本题要联系前后文内容作答。第一处结合后文内容:“读厚”则偏重于求宽度。“读厚”对“读薄”,“宽度”对“深度”。第二处结合前文内容:“读薄”需要开掘、“蒸馏”。“读薄”对“读厚”,开掘、“蒸馏”对拓展、杂糅。第三处结合前后文内容,“既能把薄的书读成厚的,又能把厚的书读成薄的”,如此循环往复。所以应是由“薄”而“厚”,再由“厚”而“薄”。 答案:①“读薄”偏重于求深度②“读厚”则需要拓展、杂糅③由“薄”而“厚”,

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倒计时67|高考化学酸碱中和滴定之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今天给大家分享《滴定管的使用方法》知识清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碱式、通用、酸式) 滴定管是滴定操作时准确测量标准溶液体积的一种量器。滴定管的管壁上有刻度线和数值,精确度为0.01毫升,“0”刻度在上,自上而下数值由小到大。滴定管分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两种。酸式滴定管下端有玻璃旋塞,用以控制溶液的流出。酸式滴定管只能用来盛装酸性溶液或氧化性溶液,不能盛碱性溶液(如氨水、碳酸钠溶液)。因碱与玻璃作用会使磨口旋塞粘连而不能转动,碱式滴定管下端连有一段橡皮管,管内有玻璃珠,用以控制液体的流出,橡皮管下端连一尖嘴玻璃管。凡能与橡皮起作用的溶液(如高锰酸钾溶液、

溴水、氯化铁溶液),均不能使用碱滴定管。 ?酸式滴定管的使用方法: (1)给旋塞涂凡士林。把旋塞芯取出,用手指蘸少许凡士林,在旋塞芯两头薄薄地涂上一层,然后把旋塞芯插入塞槽内,旋转使油膜在旋塞内均匀透明,且旋塞转动灵活。 (2)检漏。将旋塞关闭,滴定管里注满水,把它固定在滴定管架上,放置1-2分钟,观察滴定管口及旋塞两端是否有水渗出,旋塞转动180°再放置1-2分钟,若两次旋塞不渗水才可使用。 (3)滴定管内装入标准溶液后要检查尖嘴内是否有气泡。如有气泡,将影响溶液体积的

准确测量。排除气泡的方法是:用右手拿住滴定管无刻度部分使其倾斜约30°角,左手迅速打开旋塞,使溶液快速冲出,将气泡带走。 (4)进行滴定操作时,应将滴定管夹在滴定管架上。左手控制旋塞,大拇指在管前,食指和中指在后,三指轻拿旋塞柄,手指略微弯曲,向内扣住旋塞,避免产生使旋塞拉出的力。向里旋转旋塞使溶液滴出。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已知sin α= 5 5 ,则cos 4α-sin 4α的值为( ) A .-3 5 B .-15 C .15 D .35 解析:选D cos 4α-sin 4α=(cos 2α+sin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1-2sin 2α=1-25=3 5 . 2.化简sin 235°- 1 2 sin 20°等于( ) A .12 B .-1 2 C .-1 D .1 解析:选B 原式=1-cos 70°2-1 2sin 20°=-cos 70°2sin 20°=-sin 20°2sin 20°=-1 2. 3.已知sin θ=4 5,sin θcos θ<0,则sin 2θ=( ) A .- 2425 B .- 1225 C .-45 D .2425 解析:选A ∵sin θ=45>0,sin θcos θ<0,∴cos θ<0.∴cos θ=-1-sin 2θ=-3 5. ∴sin 2θ=2sin θcos θ=-24 25 . 4.已知tan ????α+π 4=2,则cos 2α=( ) A .-3 5 B .35 C .-45 D .45 解析:选D 由tan ????α+π4=tan α+11-tan α=2,解得tan α=13,则cos 2α=cos 2α-sin 2α=cos 2α-sin 2αsin 2α+cos 2α=1-tan 2α 1+tan 2α =1- 1 91+19 =45.故选D.

5.计算:sin 65°cos 25°+cos 65°sin 25°-tan 222.5° 2tan 22.5°=( ) A .12 B .1 C . 3 D .2 解析:选B 原式=sin 90°-tan 222.5°2tan 22.5°=1-tan 222.5°2tan 22.5°=1 tan 45°=1. 6.已知sin 2θ=3 4 ,则cos 2????θ-π4=________. 解析:cos 2????θ-π 4=1+cos ????2????θ-π42 =1+cos ????2θ-π22=1+sin 2θ2,∵sin 2θ=3 4, ∴cos 2????θ-π 4=1+3 42=78. 答案:7 8 7.已知θ∈????π2,π,1sin θ+1cos θ=22,则sin ? ???2θ+π3=________. 解析:1sin θ+1 cos θ=22?sin θ+cos θ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22sin θcos θ?1+sin 2θ =2sin 22θ,因为θ∈????π2,π,所以2θ∈(π,2π),所以sin 2θ=-1 2,所以sin θ+cos θ<0,所以θ∈????3π4,π,所以2θ∈????3π2,2π,所以cos 2θ=32,所以sin ????2θ+π3=sin 2θ·cos π 3+sin π3 ·cos 2θ=????-12×12+32×32=12. 答案:1 2 8.若1+tan α1-tan α=2 019,则1cos 2α+tan 2α=________. 解析: 1cos 2α+tan 2α=1 cos 2α+sin 2αcos 2α =1+sin 2αcos 2α=(cos α+sin α)2 cos 2α-sin 2α =cos α+sin α cos α-sin α = 1+tan α 1-tan α =2 019.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空间几何体及表面积与体积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空间几何体及表面积与体积 [A 级 保分题——准做快做达标] 1.关于空间几何体的结构特征,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 B .棱锥的侧棱长都相等 C .三棱台的上、下底面是相似三角形 D .有的棱台的侧棱长都相等 解析:选B 根据棱锥的结构特征知,棱锥的侧棱长不一定都相等. 2.一个球的表面积为16π,那么这个球的体积为( ) A. 16 3 π B.323 π C .16π D .24π 解析:选B 设球的半径为R ,则由4πR 2 =16π,解得R =2,所以这个球的体积为43πR 3=323 π. 3.如图所示,等腰△A ′B ′C ′是△ABC 的直观图,那么△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 .钝角三角形 解析:选B 由题图知A ′C ′∥y ′轴,A ′B ′∥x ′轴,由斜二测画法知,在△ABC 中, AC ∥y 轴,AB ∥x 轴,∴AC ⊥AB .又因为A ′C ′=A ′B ′,∴AC =2AB ≠AB ,∴△ABC 是直角 三角形.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各个面都是三角形的几何体是三棱锥 B .以三角形的一条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叫圆锥 C .棱锥的侧棱长与底面多边形的边长相等,则该棱锥可能是六棱锥 D .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的任一点的连线都是母线 解析:选D 当一个几何体由具有相同的底面且顶点在底面两侧的两个三棱锥构成时,尽管各面都是三角形,但它不是三棱锥,故A 错误;若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或是直角三角形但旋转轴不是直角边所在直线,所得几何体就不是圆锥,故B 错误;若六棱锥的所有棱都

高考化学总复习之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docx

酸碱中和滴定专项训练 总分 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15 分,每小题只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 再用 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 NaOH溶液的体积() A.大于 20mL B.小于 20mL C.等于 20mL D.等于 5mL 2.进行中和滴定时,事先不应该用所盛溶液洗涤的仪器是() A.酸式滴定管B.碱式滴定管C.锥形瓶D.移液管 3.刻度“ 0”在上方的用于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是()A.滴定管B.移液管C.量筒D.烧杯 4.有甲、乙、丙三瓶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若将甲蒸发掉一半水,在乙中通入少量 CO2,丙不变然后滴加指示剂酚酞后,用同浓度的H2SO4溶液滴定至完全反应后,所需溶液的体积()A.甲 =丙 >乙B.丙 >乙 >甲C.乙 >丙 >甲D.甲 =乙 =丙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滴定管下端连有橡皮管的为酸式滴定管 B.在滴定时,左手操作锥形瓶,右手操作滴定管开关。 C.滴定前应首先排除尖嘴部分的气泡。 D.滴定过程中两眼应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6.中和滴定时,用于量取待测液体积的仪器是()A.胶头滴管B.量筒C.滴定管D.移液管 7. 25℃时,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 +- 1×10 - 18 ,下列说法正确C( H )和 C( OH)的乘积为 的是()A.该溶液的 pH 一定是 9B.该溶液可能 pH=5 C.该溶液的 pH 不可能是 7D.不会有这样的溶液 8.常温下, 0.1mol/L 的一元酸 HA溶液的 pH=2,0.1mol/L 的一元碱 BOH的溶液中 c(OH- )/c(H+)=1012,将此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 c(OH- ) > c(H +) C. c(H +) < c(OH- )> c(B +) > c(A - )B. c(OH- ) < c(H +)<c(A-)<c(B+) c(A - ) <c(B +)D. c(B+ ) =c(A - ) > (H+) = c(OH- ) 9.氢氧化钠标准溶液因保存不当,吸收了少量的二氧化碳,若有1%的 NaOH转变为 Na2CO3,以此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甲基橙作指示剂;盐酸浓度的测定结果会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 原 子 核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三)原子核 高考常考题型: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 一、单项选择题 1.(2012·天津高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 B.由玻尔理论知道氢原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会放出光子 C.从高空对地面进行遥感摄影是利用紫外线良好的穿透能力 D.原子核所含核子单独存在时的总质量小于该原子核的质量 2.(2011·浙江高考)关于天然放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由氦原子核衰变产生 B.β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电子电离产生 C.γ射线是由原子核外的内层电子跃迁产生 D.通过化学反应不能改变物质的放射性 3.(2013·丽水模拟)如图1所示,由天然放射性元素钋(Po)放出的射线x1,轰击铍(94Be)时会产生粒子流x2,用粒子流x2轰击石蜡时会打出粒子流x3,经研究知道() 图1 A.x1为α粒子,x2为质子B.x1为α粒子,x3为质子 C.x2为质子,x3为中子D.x2为质子,x3为光子 4.(2012·上海高考)在轧制钢板时需要动态地监测钢板厚度,其检测装置由放射源、探测器等构成,如图2所示。该装置中探测器接收到的是() 图2 A.X射线B.α射线 C.β射线D.γ射线 二、双项选择题 5.(2012·吉林二模)目前,在居家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修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比如有些含有铀、钍的花岗岩等岩石都会释放出放射性惰性气体氡,而氡会发生放射性衰变,放出α、β、γ射线,这些射线会导致细胞发生癌变及呼吸道方面的疾病,根据有关放射性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时产生并发射出来的 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能力 C.已知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1 g氡放在天平左盘上,砝码放于右盘,左右两边恰好平衡,则7.6天后,需取走0.75 g砝码天平才能再次平衡 D.发生α衰变时,生成核与原来的原子核相比,中子数减少了2 6.(2012·广东高考)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发展核能是解决能源问题的途径之一。下列释放核能的反应方程,表述正确的有() A.31H+21H→42He+10n是核聚变反应 B.31H+21H→42He+10n是β衰变 C.23592U+10n→14456Ba+8936Kr+310n是核裂变反应 D.23592U+10n→14054Xe+9438Sr+210n是α衰变 7.由于放射性元素23793Np的半衰期很短,所以在自然界一直未被发现,只是在使用人工的方法制造后才被发现。已知23793Np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后变成20983Bi,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28个中子 B.20983Bi的原子核比23793Np的原子核少18个中子 C.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7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 D.衰变过程中共发生了4次α衰变和7次β衰变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94Be+42He―→126C+10n B.20个23892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23892U C.23592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9438Sr和14054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 D.原子从一种定态跃迁到另一种定态时,一定要辐射出一定频率的光子 9.(2012·湖北八校二联)已知氢原子基态的轨道半径为R0,基态能量为-E0,将该原子置于静电场中使其电离,已知静电力常量为k,电子电荷量大小为q。则() A.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E0 B.静电场提供的能量至少为2E0 C.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k q R20 D.静电场场强大小至少为2k q R20 三、填空、计算题 10.一静止的氡核(22286Rn)发生α衰变,放出一个速度为v0、质量为m的α粒子和一个质量为M的反冲核钋(Po),若氡核发生衰变时,释放的能量全部转化为α粒子和钋核的动能。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课时跟踪检测 (三十三) 三角函数的概念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sin 780°的值为( ) A .- 3 2 B . 32 C .-12 D .12 解析:选B sin 780°=sin(2×360°+60°)=sin 60°= 32 . 2.若45°角的终边上有一点(4-a ,a +1),则a =( ) A .3 B .-32 C .1 D .32 解析:选D ∵tan 45°=a +14-a =1,∴a =32. 3.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5,m )(m ≠0),且sin α=2 5m ,则cos α的值为( ) A .-55 B .- 510 C .-25 5 D .±255 解析:选C 已知角α终边上一点P (-5,m )(m ≠0),且sin α=2 5m = m 5+m 2 ,∴m 2 =54 , ∴cos α= -5 5+5 4 =-255. 4.已知角α的终边经过点(3a -9,a +2),且cos α≤0,sin α>0,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 A .(-2,3] B .(-2,3) C .[-2,3) D .[-2,3] 解析:选A 由cos α≤0,sin α>0可知,角α的终边落在第二象限内或y 轴的正半轴

上,所以有? ???? 3a -9≤0, a +2>0, 即-2

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六) 三角函数的应用

课时跟踪检测 (四十六) 三角函数的应用 层级(一) “四基”落实练 1.如图所示,一个单摆以OA 为始边,OB 为终边的角θ与时间t (s)满足函数关系式θ=1 2sin ????2t +π2,t ∈[0,+∞),则当t =0时,角θ的大小及单摆频率是( ) A.12,1 π B .2,1 π C.1 2 ,π D .2,π 解析:选A 当t =0时,θ=12sin π2=12,由函数解析式易知单摆周期为2π 2=π,故单摆 频率为1 π ,故选A. 2.在两个弹簧上各挂一个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小球,它们做上下自由振动.已知它们在时间t (单位:s)时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s 1(单位:cm)和s 2(单位:cm)分别由下列两式确定: s 1=5sin ????2t +π6,s 2=5cos ? ???2t -π3. 则在时间t =2π 3时,s 1与s 2的大小关系是( ) A .s 1>s 2 B .s 1<s 2 C .s 1=s 2 D .不能确定 解析:选C 当t =2π 3时,s 1=-5,s 2=-5,∴s 1=s 2.选C. 3.下表是某市近30年来月平均气温(℃)的数据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平均 温度 -5.9 -3.3 2.2 9.3 15.1 20.3 22.8 22.2 18.2 11.9 4.3 -2.4 则适合这组数据的函数模型是( ) A .y =a cos πx 6 B .y =a cos (x -1)π 6+k (a >0,k >0) C .y =-a cos (x -1)π 6 +k (a >0,k >0)

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 性质一新人教A 版必修第一册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一)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函数y =??? ??? sin x 2的最小正周期是( ) A. π 2 B .π C .2π D .4π 解析:选C ∵y =sin x 2的周期为4π,∴y =??? ? ?? sin x 2的周期为2π,故选C. 2.函数:①y =x 2 sin x ;②y =sin x ,x ∈[0,2π];③y =sin x ,x ∈[-π,π];④y =x cos x 中,奇函数的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选C ①③④是奇函数,故选C. 3.函数f (x )=|cos 2x |的最小正周期为( ) A .π B .π 2 C .2π D .3π2 解析:选B 作出函数f (x )=|cos 2x |的图象(图略)知,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2 . 4.函数f (x )=7sin ? ????23 x +15π2是( ) A .周期为3π的偶函数 B .周期为2π的奇函数 C .周期为3π的奇函数 D .周期为4π 3 的偶函数 解析:选A ∵f (x )=7sin ? ????23x +15π2=7sin ? ????2x 3+7π+π2=-7sin ? ?? ??2x 3+π2=-7cos 2 3x .

∴函数f (x )的周期为2π 23=3π. 又∵f (-x )=-7cos 2 3x =f (x ). ∴函数f (x )是周期为3π的偶函数. 5.函数y =cos ? ????k 4 x +π3(k >0)的最小正周期不大于2,则正整数k 的最小值应是( ) A .10 B .11 C .12 D .13 解析:选D 由题意知2π k 4 ≤2,得k ≥4π.又∵k 为整数,∴k 的最小值为13. 6.函数f (x )=sin ? ????ωx +π4(ω>0)的最小正周期为π4,则ω=________. 解析:因为π4=2π ω,所以ω=8. 答案:8 7.设函数f (x )=3sin ? ????ωx +π6,ω>0,x ∈R ,且以π2为最小正周期.若f ? ????α4+π12=9 5, 则sin α的值为______. 解析:因为f (x )的最小正周期为π 2,ω>0, 所以ω=2π π2=4. 所以f (x )=3sin ? ????4x +π6. 因为f ? ????α4+π12=3sin ? ?? ??α+π3+π6=3cos α=95, 所以cos α=3 5 . 所以sin α=±1-cos 2 α=±45. 答案:±4 5 8.已知f (x )=2cos π 6 x ,则f (0)+f (1)+f (2)+…+f (2 019)=________.

2011化学高考复习第12讲 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第十二讲盐类的水解、酸碱中和滴定 盐类的水解 【考纲要求】 1.理解盐类水解的概念和导致盐类水解反应的本质原因,能熟练地写出盐类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 2.掌握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和微粒浓度之间存在的几种等量关系的应用。 3.掌握对离子共存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4.了解其它水解反应类型。理解水解反应能否进行到底的条件。 酸碱中和滴定 【考纲要求】 1.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的概念和原理 2.掌握酸碱中和滴定过程中所使用的仪器名称和特点、对仪器洗涤的要求 3.掌握酸碱中和滴定实验的操作过程、注意事项、批示剂的选用以及滴定终点的确定4.能正确进行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 一、盐类的水解: 1.概念:在溶液中电离出来的离子和水所电离的或结合生成的 的反应。 2.规律:有弱就,无弱不;都弱都,谁强显,同强显。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1)内因:;(2)外因:①温度②③PH值。 [练习] 写出下列物质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Na2CO3 FeCl3 4.应用 ⑴配制FeCl2溶液时,既要加,其作用是;又要加,其作用。 ⑵把AlCl3溶液蒸干后在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其理由是 。 二.酸碱中和滴定: 1.原理:用浓度的酸(或碱)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溶液,使完全反应,测出两者的体积,根据化学方程式中的比,求出未知溶液的浓度。2.关键:①准确测定;②准确判断。 3.仪器: (1)酸式滴定管:①构造特点:①下端是旋钮②精确到 ②不能盛放的溶液:。 (2)碱式滴定管:不能盛放的溶液:。 (3)锥形瓶 4.操作:(标准浓度HCl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 ⑴.准备:查漏→洗涤→→装液体→→读数 ⑵.滴定:(1)用滴定管移取一定体积的NaOH到中,加, 在瓶底垫;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四)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A 级——学考水平达标练 1.已知2sin α=1+cos α,则tan α 2=( ) A .1 2 B .1 2或不存在 C .2 D .2或不存在 解析:选B 2sin α=1+cos α,即4sin α2cos α2=2cos 2α2,当cos α2=0时,tan α 2不存在, 当cos α2≠0时,tan α2=1 2 . 2.若cos 2α=-4 5,且α∈????π2,π,则sin α=( ) A .310 10 B . 1010 C .35 D .- 1010 解析:选A 因为α∈????π 2,π,所以sin α≥0,由半角公式可得sin α= 1-cos 2α 2 =310 10 . 3.设a =12cos 6°-3 2sin 6°,b =2sin 13°cos 13°,c = 1-cos 50° 2 ,则有( ) A .c <b <a B .a <b <c C .a <c <b D .b <c <a 解析:选C 由已知可得a =sin 24°,b =sin 26°,c =sin 25°,所以a <c <b . 4.已知tan 2α=-22,π4<α<π 2,则2cos 2α 2-sin α-1 2sin ????α+π4=( ) A .-3+2 2 B .3-2 2 C .- 2 D . 2 解析:选A 因为tan 2α=-22,π4<α<π 2, 所以tan 2α=2tan α 1-tan 2α =-22,解得tan α=2,

所以2cos 2α 2 -sin α-12sin ????α+π4=cos α-sin αcos α+sin α=1-tan α1+tan α=1-2 1+2=-3+2 2. 5.若sin θ=35,5π 2<θ<3π,则tan θ2+cos θ2=( ) A .3+ 1010 B .3- 1010 C .3+310 10 D .3-310 10 解析:选B 因为5π 2<θ<3π,所以cos θ=- 1-sin 2θ=-45.因为5π4<θ2<3π 2,所以sin θ2 <0,cos θ2<0,所以sin θ 2 =- 1-cos θ2=-310 10,cos θ2 =- 1+cos θ2=-10 10 ,所以tan θ2=sin θ 2cos θ2 =3.所以tan θ2+cos θ2=3-10 10. 6.若3sin x -3cos x =23sin(x +φ),φ∈(-π,π),则φ=________. 解析:因为3sin x -3cos x =23 ??? ?32sin x -12cos x =23sin ??? ?x -π6, 又φ∈(-π,π),所以φ=-π 6. 答案:-π 6 7.若sin α1+cos α=1 2 ,则sin α+cos α的值为________. 解析:∵sin α1+cos α=tan α2=1 2,∴sin α+cos α=2tan α2 1+tan 2α2+1-tan 2α21+tan 2 α2=2×12+1- 1 41+ 14=75. 答案:7 5 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正弦值为5 13,则它的底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解析:设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α,则底角为π-α2,由题意可知sin α=5 13 ,所以cos α=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水溶液 酸碱中和滴定(二)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授课题目 课题: 《水的电离 溶液的酸碱性》 拟3 课时 第 2课时 明确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2、了解溶液的酸碱性与pH 的关系, 3、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4、掌握pH 相同的强酸与弱酸的几个规律, 5、了解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学会用pH 试纸测定溶液的pH 值 2、过程与方法:、通过填写学案回归课本,加深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难点:学会计算酸碱的pH 值以及氢离子浓度和pH 值的互算, 课型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教 学 内 容 设 计 师生活动设计 【高考知识点梳理】 四、溶液的pH 值 1.溶液的pH 值(1)定义pH =-lg{c (H + ) (2)pH 适用范围 稀溶液,0~14之间。 室温时 完成下表 注:①水中加酸或碱均抑制水的电离,但由水电离出的c (H + )与c (OH C(H + )、 C(OH - )的相对大小关系 C(H +)的值 PH C(H + )·C 中性溶液 酸性溶液 碱性溶液 判据适用条件 无条件的,任何温度、浓度均适用 是有条件的,适用温度为常温 教师评讲例题,师生总结。 学生回顾相关内容,并练习《金版学案》对应内 容

—)总是相等。 ②任何电解质溶液中,H+与OH—总是共存,但不能大量共存。溶液的酸、碱性主要在于c(H+)与c(OH—)的相对大小。c(H+)与c(OH—)此增彼长,且温度不变K w = c(H+)·c(OH—)不变。 (3)溶液PH的测定方法: 粗略测定:精确测定: 注: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的pH值的方法:取一小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表面皿上,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许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注意不能将pH试纸先用水沾湿或用湿的玻璃棒,因为这样做,实际上已将溶液稀释,导致所测定的pH不准确)待pH试纸变色后立即(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pH值(因为时间长了,试纸所显示的颜色会改变,致使测得的pH不准。) 【小结】:有关溶液的pH值的几个注意问题: ①pH值是溶液酸碱性的量度。常温下,pH=7溶液呈中性;pH值减小,溶液的酸性增强;pH值增大,溶液的碱性增强。 ②pH值范围在0-14之间。pH=0的溶液C(H+)=1mol/L;pH=14的溶液C(OH-)=1mol/L。pH改变一个单位,C(H+)就改变10倍,即pH每增大一个单位,C(H+)就减小到原来的1/10;pH每减小一个单位,C(H+)就增大到原来的10倍。 ③当C(H+)>1mol/L时,pH值为负数,当C(OH-)>1mol/L时,pH>14。对于C(H+)或C(OH-)大于1mol/L的溶液,用pH值表示反而不方便,所以pH值仅适用于C(H+)或C(OH-)小于等于1mol/L的稀溶液。 【例题】.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 小的物理量,根据溶液电导率变化可以确定滴定 反应的终点。右图是KOH溶液分别滴定HCl溶液 和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示意图。下列示意图 中,能正确表示用NH3·H2O溶液滴定HCl和CH3COOH混合溶液的滴定曲线的是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七) 直线与方程

课时跟踪检测(四十七) 直线与方程 [A 级 基础题——基稳才能楼高] 1.(2019·合肥模拟)直线l :x sin 30°+y cos 150°+1=0的斜率是( ) A. 3 3 B. 3 C .- 3 D .- 33 解析:选A 设直线l 的斜率为k ,则k =-sin 30°cos 150°=3 3 . 2.(2019·永州模拟)已知直线l 1:x +y +1=0,l 2:x +y -1=0,则直线l 1与直线l 2之间的距离为( ) A .1 B. 2 C. 3 D .2 解析:选B 由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可知,直线l 1与直线l 2之间的距离为|1+1|2= 2. 3.(2019·成都月考)当点P (3,2)到直线mx -y +1-2m =0的距离最大时,m 的值为( ) A. 2 B .0 C .-1 D .1 解析:选C 直线mx -y +1-2m =0过定点Q (2,1),所以点P (3,2)到直线mx -y +1-2m =0的距离最大时,P Q 垂直直线,即m ·2-13-2 =-1,∴m =-1,故选C. 4.(2019·济宁模拟)过点(-10,10)且在x 轴上的截距是在y 轴上截距的4倍的直线的方程为( ) A .x -y =0 B .x +4y -30=0 C .x +y =0或x +4y -30=0 D .x +y =0或x -4y -30=0 解析:选C 当直线经过原点时,此时直线的方程为x +y =0,满足题意.当直线不经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x 4a +y a =1,把点(-10,10)代入可得a =15 2,故直线方程为x 30+2y 15= 1,即x +4y -30=0.综上所述,可知选C. 5.(2019·深圳月考)若两直线kx -y +1=0和x -ky =0相交且交点在第二象限,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B .(0,1] C .(0,1) D .(1,+∞)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速率常数

课时跟踪检测(三十八) 化学反应速率与影响因素速率常数 1.下列四个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②光是影响某些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之一 ③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浓度 ④不管什么反应,增大浓度、加热、加压、使用催化剂都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解析:选A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①正确,③错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压强和其他条件(如光等),②正确;加压对没有气体参加的反应的速率无影响,④错误。 2.对于化学反应3W(g)+2X(g)===4Y(g)+3Z(g),下列反应速率关系中,正确的是( ) A .v (W)=3v (Z) B .2v (X)=3v (Z) C .2v (X)=v (Y) D .3v (W)=2v (X) 解析:选C 对于任一化学反应,用不同的物质表示该反应的速率,其数值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v (W)∶v (X)∶v (Y)∶v (Z)=3∶2∶4∶3。v (W)=v (Z),A 错误;3v (X)=2v (Z),B 错误;2v (X)=v (Y),C 正确;2v (W)=3v (X),D 错误。 3.(2020·长春外国语学校考试)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HI(g) H 2(g) +I 2(g),若HI 的浓度由0.1 mol·L -1 降到0.07 mol·L -1 时需要15 s ,则HI 的 浓度由0.07 mol·L -1 降到0.05 mol·L -1 时,所需时间为( ) A .等于5 s B .等于10 s C .大于10 s D .小于10 s 解析:选C 前15 s 内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 -1-0.07 mol·L -1 15 s =0.002 mol·(L·s)-1, 如果速率不变,HI 由 0.07 mol·L -1降到 0.05 mol·L -1需要 0.07 mol·L -1-0.05 mol·L -1 0.002 mol·L -1·s -1= 10 s ,但随着反应进行,HI 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慢,所需时间增长。 4.一定温度下,反应①C(s)+CO 2(g)===2CO(g) ΔH >0,反应②2SO 2(g)+O 2(g)===2SO 3(g) ΔH <0。下列有关以上两个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反应①的速率减小,反应②的速率增大 B .增大压强反应①的速率不变,反应②的速率增大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精心收集**整理制作) 酸碱中和滴定——专题训练例1.某学生做中和滴定实验的过程如下:(a)取一支碱式滴定管,(b)用蒸馏水洗净,(c)加入待测的NaOH溶液,(d)记录液面刻度读数,(e)用酸式滴定管精确放出一定量标准酸液,(f)置于未经标准酸液润洗的洁净锥形瓶中,(g)加入适量蒸馏水,(h)加入酚酞试液2滴,(i)滴定时,边滴边摇荡,(j)边注视滴定管内液面的变化,(k)当小心地滴到溶液由无色变成粉红色时,即停止滴定。(l)记录液面刻度读数。(m)根据滴定管的两次读数得出NaOH溶液体积为22 mL。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的错误之处(用编号表示)。 例2. 用标准的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选用酚酞作为指示剂,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原因可能是() A. 配制标准溶液的NaOH中混有Na2CO3杂质 B. 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确 C. 盛装未知液的锥形瓶用蒸馏水洗过,未用未知液润洗 D. 滴定到终点读数时,发现滴定管尖嘴处悬挂一滴溶液 例3. 用NaOH滴定pH相同、体积相同的H2SO4、HCl、CH3COOH三种溶液,恰好中和时,所用相同浓度NaOH溶液的体积依次为V1、V2、V3,则这三者的关系是() (A)V1>V2>V3(B)V1<V2<V3(C)V1=V2>V3(D)V1=V2<V3 例4. 用0.01 mol/L H2SO4滴定0.01mol/L NaOH溶液,中和后加水至100ml, (设1滴为0.05ml)若滴定时终点判断有误差:①多加1滴H2SO4;②少加1滴H2SO4; 则①和②[H+]的比值是() A. 10 B. 50 C. 5×103 D. 104 例5. 草酸晶体的组成可用H2C2O4·xH2O表示,为了测定x值,进行如下实验:称取Wg草酸晶体,配成100.00mL水溶液。称25.00mL所配制的草酸溶液置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稀H2SO4后,用浓度为amol·L-1的KMnO4溶液滴定到KMnO4不再褪色为止,所发生的反应: 2KMnO4+5H2C2O4+3H2SO4 = K2SO4+10CO2↑+2MnSO4+8H2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