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 第12课 半张纸教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外国小说欣赏》

第12课 半张纸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1.徘徊..

(p ái hu ái) 2.走廊.(l án ɡ) 3.寓.

所(y ù) 4.起居.(j ū) 5.售.

票(sh òu) 6.和蔼.(ǎi) (二)多音字

1.遗????? 遗.漏y í遗.之千金w èi 2.度????? 度.过d ù揣度.du ó 3.载?????

记载.z ǎi 载.重z ài 二、写准字形

1.?

???? bi àn 辨认bi àn 辩论 2.????? li áo 潦草li áo 缭绕 3.????? 宽y ù裕风s ú

4.????? 家j ù具j ù俱乐部

5.?

???? 和xi é谐xi é偕同 6.????? 和ǎi 蔼暮ǎi

霭 7.????? w ēn 温柔y ùn 愠色 8.????? ji āo 骄傲ji āo 娇小

三、用准词语

1.遗漏 遗失

1.飞黄腾达: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地位很快高升。亦作“腾达飞黄”。

2.无可救药:比喻坏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

3.过眼烟云:从眼前飘过的云烟。原比喻身外之物,不必重视。后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

4.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斯特林堡

简历:斯特林堡(1849-1912),生于斯德哥尔摩一个破产商人家庭。1867

年考入乌普萨拉大学。他在大学时期开始写作剧本,剧本《被放逐者》得到国

王卡尔十五世的赞赏,受到召见,并获得赏赐。当过小学教师、报社记者,后

在皇家图书馆当管理员。斯特林堡的众多代表作品对世界各国的大文豪都产生

了震撼性的影响。

作品:戏剧《朱丽小姐》《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鬼魂奏鸣曲》,长篇小说《红房间》《新国家》等,中篇小说《在海边》等,短篇小说《结婚集》等。

评价:瑞典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被誉为“瑞典第一位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作家”。

震撼人心的悲壮

斯特林堡对人生持极度悲观的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叔本华、尼采等人思想的影响。在他看来,人生不过是一场噩梦,而悲剧的目的就是再现巨大的不幸,表现人生的可怕方向,以及正直无辜者不可挽救的失败。斯特林堡的世界观又是矛盾的,他既是个悲观主义者,又是个理想主义者。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悲观经常在他身上发生冲突。在斯特林堡的作品中,尽管人们的命运是悲惨的,但我们仍然能感觉到一种奋发向上的力量,虽然这种努力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但这种追求本身,就带有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壮与崇高。在此思想基础之上,才有了《半张纸》这篇小说的诞生。

《半张纸》通篇都用几乎是白描的手法向读者介绍了一位年轻房客两年间的生活经历,从他的年轻有为,到觅得佳偶到幸福的新婚,直至心爱的妻子因生产而死去。房间里电话旁的半张纸上用极其简单又典型的词唤起他们两年的生活轨迹:初恋的热情,新婚的甜蜜,事业的恐慌,就要做父亲的惊喜与不安,以及丧妻夭子的巨大悲痛……最后,他拿起这记满幸福与悲伤的半张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然后昂首而去。文章平静流畅的描绘,客观不加分析的叙述及朴实无华的语言勾勒出一位年轻房客由幸福美满到孤独不幸,从悲伤到微笑的经历和转变。

赏情节

请你从情节的角度具体分析主题的表达。

[明确] 半张纸在作品中,不仅是年轻房客两分钟内情绪发生转换的契机,也对主题的深化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在主人公发现电话机旁墙上的半张纸以前,面对空空的房间,想到就要离开这里,一种人去楼空的失落感袭上心头,他徘徊着,顾盼着,寻觅着,给作品蒙上了一层淡淡的哀

愁,这种哀愁使主人公决心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他决心要忘却这一切。

(2)当他发现了这张纸条,取下纸条,只用了两分钟就读完了半张纸上的十几个电话号码,作家笔锋陡转,作了这样的描述:“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此时这张险些丢弃的半张纸,竟成了年轻房客弥足珍贵的纪念物。他吻着这淡黄的小纸,实际上是吻着他的爱人和婴儿,是吻着逝去的生活。半张纸给了他那么多的人生欢乐,给了他那么多精神慰藉,他不能抛弃它,不能忘却它,他要把它深藏在心底。

(3)他将带着半张纸给他的人生启迪,去开拓新的人生之路。正因为这一个原因,他才能在离开公寓时,不垂头丧气,不徘徊惆怅,而是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这精妙的结尾,不但与开头呼应,而且一扫两分钟前的哀愁,半张纸使得主人公以一种更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奋然前行。

赏人物

小说中塑造的年轻房客是怎样的人物?

[明确] 一个生活认真、工作努力、事业成功、生活幸福、婚姻美满、务实并懂得满足,虽然后来生活出现了纷乱,遭遇了丧妻夭子的厄运,却没有一蹶不振,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勇敢地直面,把爱和痛藏在心里,把它们作为生活对自己恩馈的年轻房客形象。

赏语言

1.试分析下列语言现象的表达效果。

[明确]

2.在篇末有这样一句话:“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试分析其中的含义。

[明确] “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人生是由很多段组

成的,在我们走过一段,失去一段,永远无法再把握一段时,应该回顾它,回顾曾经的努力与得到,将它作为一种幸福放在心里,而不要将悲痛延续,因为还有下一段要走。许多人将永远无法体会到,他再活二十年,其价值永远是那两分钟,而作者所提倡的是让人们学会在两分钟内总结和得到“两年”甚至“二十年”那样的人生价值。

赏技巧

1.小说采用了“生活的横断面”的结构特点,请简要分析其特点。

[明确] 小说采用“生活的横断面”的结构方式。主人公只读了两分钟,但实际却回忆了两年的时间,又给人以很深刻的人生启迪。可谓是“小容器,小切口,短时间”(即横断面),但实际却是“大容量,含义丰,长时期”(空白,借助读者的想象、感悟),把大量内容留给读者去思考、想象、填实。

横断面结构特点: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生的事情,内涵可以很深厚。半张纸的横断面就是主人公在搬离寓所的那一刹那阅读到半张纸的两分钟,而从中我们窥见了主人公两年的人生经历,情感体验,人生感悟,以及给我们的人生启迪。

2.试分析本篇小说倒叙的叙述手法。

[明确] 作品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半张纸,引出了主人公对以往两年间全部悲欢离合的回忆,使得小说的布局别具一格,饶有新意。小说开始于搬家车辆的离去,男主人公被独自留在曾经的家里,做最后的一瞥。作家以哀婉平缓的笔调,描写主人公即将离开这居住两年的房间时的复杂心情:哀婉留恋,若有所失。它给读者造成一个悬念。男主人公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仅仅是如此吗?也许更深的,还是对这里的眷恋,故意找个借口再待一会儿;马上一转,说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连续重复,暗示主人公的故作镇定,这是写浅层心理。接下去,叙述他决定再也不去回想在这里的往事,“决定”一词,更是显露出他心理上的脆弱,如果真的可以不去回想,还需要如此郑重其事地决定吗?往事就像无孔不入的空气,又岂是一个所谓决定能够阻挡得了的;下面,用一个“但是”,把镜头转向我们的主人公那半张记录电话的纸条。这样简单的几句话,表面上波澜不惊,而内里却意义摇曳,语言非常有层次感。

3.试赏析本文的细节描写。

[明确] 在只有一千多字的小说中,作家却不惜笔墨,精细地描绘了半张纸的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甚至连纸上的字迹也一一作了说明,这样,半张纸便凸现出来,像电影特写镜头似的强烈地吸引着读者。而主人公也被这小小的纸头强烈刺激着,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半张小纸上。因为那上面浓缩了他一生中两年最美好的时光。然而爱之愈切,痛之愈深,竟然使他决定要忘却。

[探究争鸣]

从小说“年轻房客”身上我们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观点一:小说表达了对人世无常、幸福易逝的感叹,但同时又积极地表达了幸福

对人生的意义,肯定了人在命运无常之中对幸福的执着追求。幸与不幸,都是生活赐

予我们的宝贵财富。我们既要积极地追求人生的幸福,也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不幸。

观点二:人生的幸与不幸,都只是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阶段而已,重要的是学会

从中获取经验与启示,得到力量与智慧,以向前看的健康乐观心态走好人生的下一步。

对于过去的一切,美好的,我们会珍惜;不幸的,我们任它随时光流逝,更重要的是

把握现在拥有的,去开拓更美好的未来。

对应学生用书P105

(时间:40分钟满分:50分)

一、基础巩固(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无误的一项是( )

A.嘀.咕(dī) 徘徊.(huái) 归宿.(sù) 间.谍(jiàn)

B.腼腆.(diǎn) 诽谤.(bàng) 溺.死(nì) 和蔼.(ǎi)

C.焦虑.(lǜ) 脚踝.(guǒ) 载.重(zài) 骄.傲(jiāo)

D.装饰.(shì) 赐.予(cì) 曾.经(céng) 潦.草(liáo)

解析:A项,“嘀”读dí;B项,“腆”读tiǎn;C项,“踝”读huái。

答案:D

2.下列词语中,全都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寓所走廊罗曼史飞黄滕达

B.辩认沉醉家俱行垂头丧气

C.倒闭附录歌剧院过眼烟云

D.订婚部置壁炉架容华富贵

解析:A项,滕—腾;B项,辩—辨,俱—具;D项,部—布,容—荣。

答案:C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由于青海中国国际旅行社________旅游景点,侵犯了张先生等游客的合法权益,近日,张先生等致电本报百姓热线,希望在媒体关注下此事能圆满解决。

②事发当日,看守所民警值班期间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________离岗,外出吃饭,造成在押人员脱管。

③专家提醒,吃粽子应该趁热吃,可滋养脾胃,否则,难消化________伤脾胃。

A.遗漏私自以至B.遗失擅自以至

C.遗漏擅自以致 D.遗失私自以致

解析:遗漏:应该列入或提到的事物因疏忽而没有列入或提到。遗失:由于疏忽而失掉。根据语境,句①用“遗漏”合适。“私自”侧重于“背着组织,私下里”,“擅自”则侧重于自作主张。从语境看,“擅自”与前面的“未认真履行看管职责”搭配更恰当。以至:表示上文导引出的结果。以致:表示上文导引出的结果(多是不好的)。句③中的“伤脾胃”是不好的结果,所以用“以致”恰当。

答案: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

B.根据世界黄金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这主要是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C.沈阳军区广泛开展“中国梦”大讨论活动,发动广大青年官兵通过努力拼搏来建设富国强兵的蓝图,用实干精神实现青春梦想。

D.习近平主席在福塔莱萨峰会的讲话中,倡议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赢得其他金砖国家领导人积极响应。

解析:B项,“根据……显示”句式杂糅;C项,“建设……蓝图”搭配不当;D项,成分残缺,在“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后加“的金砖精神”。

答案:A

二、阅读鉴赏(33分)

(一)课内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5~7题。

(甲)最后一辆搬运车离去了;那位帽子上戴着黑纱的年轻房客还在空房子里徘徊,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遗漏了。没有,没有什么东西遗漏,没有什么了。他走到走廊上,决定再也不去回想他在这寓所中所遭遇的一切。但是在墙上,在电话机旁,有一张涂满字迹的小纸头。上面所记的字是好多种笔迹写的;有些很容易辨认,是用黑黑的墨水写的,有些是用黑、红和蓝铅笔草草写成的。这里记录了短短两年间全部美丽的罗曼史。他决心要忘却的一切都记录在这张纸上——半张小纸上的一段人生事迹。

他取下这张小纸。这是一张淡黄色有光泽的便条纸。他将它铺平在起居室的壁炉架上,俯下身去,开始读起来。

首先是她的名字:艾丽丝——他所知道的名字中最美丽的一个,因为这是他爱人的名字。旁边是一个电话号码,15,11——看起来像是教堂唱诗牌上圣诗的号码。

下面潦草地写着:银行,这里是他工作的所在,对他说来这神圣的工作意味着面包、住所和家庭——也就是生活的基础。有条粗粗的黑线划去了那电话号码,因为银行倒闭了,他在短时期的焦虑之后又找到了另一个工作。

接着是出租马车行和鲜花店,那时他们已订婚了,而且他手头很宽裕。

家具行,室内装饰商——这些人布置了他们这寓所。搬运车行——他们搬进来了。歌剧院售票处,50,50——他们新婚,星期日夜晚常去看歌剧。在那里度过的时光是最愉快的,他们静静地坐着,心灵沉醉在舞台上神话境域的美及和谐里。

接着是一个男子的名字(已经被划掉了),一个曾经飞黄腾达的朋友,但是由于事业兴隆冲昏了头脑,以致又潦倒到无可救药的地步,不得不远走他乡。荣华富贵不过是过眼烟云罢了。

(乙)名单上第一次出现了一位亲戚——母亲。这是他的岳母。她一直小心地躲开,不来打扰这新婚的一对。但现在她受到他们的邀请,很快乐地来了,因为他们需要她。

以后是红蓝铅笔写的项目。佣工介绍所,女仆走了,必须再找一个。药房——哼,情况开始不妙了。牛奶厂——订牛奶了,消毒牛奶。杂货铺,肉铺等等,家务事都得用电话办理了。是这家的女主人不在了吗?不,她生产了。

下面的项目他已无法辨认,因为他眼前一切都模糊了,就像溺死的人透过海水看到的那样。这里用清楚的黑体字记载着:承办人。

在后面的括号里写着“埋葬事”。这已足以说明一切!——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棺材。

埋葬了,再也没有什么了。一切都归于泥土,这是一切肉体的归宿。

他拿起这淡黄色的小纸,吻了吻,仔细地将它折好,放进胸前的衣袋里。

在这两分钟里他重又度过了他一生中的两年。

但是他走出去时并不是垂头丧气的。相反地,他高高地抬起了头,像是个骄傲的快乐的人。因为他知道他已经尝到一些生活所能赐予人的最大的幸福。有很多人,可惜,连这一点也没有得到过。

5.这半张纸是什么样的纸?(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这是半张电话纸,主要是用来记录电话号码的。电话号码勾起了主人公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展示他情感的变化。这半张纸更是这篇小说的载体,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平台。

6.根据这半张纸上的内容,请说出主人公的人生经历。(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先认识了艾丽丝,主人公开始在银行工作,但是失业了,接着又找到了另一份工作,很幸福地和艾丽丝订婚、结婚,并搬进了这套寓所。有时候会和艾丽丝去看歌剧。他的一个朋友从飞黄腾达到潦倒出走,对他有很大的触动。后来妻子怀孕了,请来修女、医生帮助接生,又请岳母来照顾艾丽丝母子,也更换了女仆。妻子、孩子病了,忙着给他们看病、配药,订牛奶、买杂物、买肉的事情也落到了他身上。不幸的是母子两人都去世了,他在别人帮助下操办完丧事,就要离开这个伤心的地方。

7.这篇小说的结构线索有几条?请列出来。(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两条。①显性因素——男主人公(人物)、半张便条纸(事物)、两年罗曼史(事件);②隐性关联——男主人公对爱人的爱恋、美好的回忆和难忘的痛苦。

(二)课外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8~11题。

半份儿礼物

罗伯特·巴里

那一年我十岁,我哥哥尼克十二岁。我俩想,这一年的母亲节,我们要各自送给母亲一份儿礼物。我和尼克出去帮人打杂儿都挣了一点儿外快。

我们把这事对父亲说了,他听了得意地抚摩着我们的头。“这可是个好主意,”他说,“它会让你们的母亲高兴得合不上嘴的。”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在他们一起的生活中,父亲能够给予母亲的东西真是太少了。母亲一天到晚操劳不停:既要做饭,又要照料我们,还要在浴缸里洗我们全家人的衣服,而且对干这一切活儿都毫无怨言。她很少笑。不过,她要笑起来,那可就是不负我们盼望的赏心乐事。

“请您把这事告诉给母亲,”尼克兴奋地对父亲说,“这样她就可以乐呵呵地想着它了。”

此后的几天里,我们和母亲都在满心高兴地玩着这个神秘的游戏。母亲干活儿时满面春风——她假装着什么也不知道,但脸上却总是挂着笑容。

我经过再三考虑,最后买了一把上面镶有许多光闪闪小石子儿的梳子。这些小石子儿看上去就如同钻石一般。尼克很赞赏我的礼物,但却不愿说出他买的是什么。

“等我选定个时间,我们再把礼物拿出来送给母亲。”他说。“什么时间?”我迷惑不解地问。“说不准,因为这跟我的礼物有关。你就别再问什么了。”

第二天早上,母亲准备要擦洗地板。尼克对我点头示意,然后我们就跑去拿我们的礼物。

我折转回来的时候,母亲正跪在地上,显得疲累不堪地擦洗着地板。她用我们穿烂了的破衣片,一点一点地把地板上的脏水擦去。这是她最讨厌干的活儿。

紧跟着,尼克也拿着他的礼物返回来了。母亲一看到他的礼物,顿时脸色煞白。尼克的礼物是一只带有绞干器的新清洗桶和一个新拖把!“一只清洗桶,”她说着,伤心得几乎语不成句,“母亲节的礼物,竟然是一只……一只清洗桶……”尼克的眼睛里涌出了泪花,他默然无语地拿上清洗桶和拖把便向着楼下走去。

我把梳子装进我的衣袋,也跟着他跑了去。他在哭着。我也哭了。

我们在楼梯上碰到了父亲。因为尼克哭得说不出话来,我便向父亲说明了事情的原委。“我要把这些东西拿回去。”尼克抽抽噎噎地说。

“不,”父亲说着,接过了他手里的清洗桶和拖把,“这是一份儿很了不起的礼物。我自己应该想到它才对哩。”

我们又上到楼上。母亲还在厨房里擦洗着地板。

父亲二话没说,用拖把吸干了地上的一摊水;然后又用清洗桶上附带的脚踏绞干器,轻快地把拖把绞干。“你没让尼克把他要说的话说出来,”他对母亲说,“尼克这份儿礼物的另一半儿,是从今天起由他来擦洗地板。是这样吗,尼克?”尼克明白了其中的道理,羞愧得满面通红。“是的,啊,是的。”他声调不高但却热切地说。

母亲体恤地说:“让孩子干这么重的活儿是会累坏他的。”

到了这个时候,我才看出了父亲有多么聪明。“啊,”他说,“用这种巧妙的绞干器和清洗桶,活儿便不会怎么重,肯定干起来要比原先轻松得多。这样你的手就可以保持干净,你的膝盖也不会被磨破了。”父亲说着,又敏捷地示范了一下那绞干器的用法。

母亲伤感地望着尼克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她吻着尼克。尼克这才感到好受了一些。

接着,父亲问我:“你的礼物是什么呢?”尼克望着我,脸色全白了。我摸着衣袋里的梳子,心里想,若把它拿出来,它会像尼克的清洗桶一样,仅仅只是一只清洗桶。就是说得再好,我的梳子也只不过是镶了几块像钻石一样闪亮的石子儿罢了。

“一半儿清洗桶。”我悲苦地说。尼克以同情的目光望着我。

(选自《外国小说精品》,有删减)

8.“从他的语气里,我们听得出他在想着什么”,根据上下文,请回答父亲在想的内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以前的生活中,自己给予妻子的太少了;妻子日夜操劳,很少有笑容;现在孩子们要送给她礼物,一定会让她笑起来的。

9.文中母亲说:“唉,女人可真蠢啊!”对这句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请你结合小说内容列举出两种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母亲相信了父亲的话,认为自己误解了孩子送清洗桶的意图,所以说自己“真蠢”。②母亲明白了父亲的意图,认为自己的言行伤害了孩子的孝心、爱心,所以说自己“真蠢”。

10.请分析文中画线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介绍了母亲擦洗地板的劳累和她对这活儿的讨厌,一方面映衬出尼克所送礼物的实用和必要,表现尼克对母亲的关心和爱戴;另一方面,也为后面母亲见到礼物伤心、悲痛作铺垫。

11.小说以“半份儿礼物”为题有什么深刻含义?(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小说中送给母亲的“清洗桶”“梳子”等具体物品,不能完全表达对母亲真正的爱,这些只是残缺的礼物;真正完整的礼物应该是对母亲辛勤操劳的理解与分担。

三、语言表达(5分)

12.小说中年轻的房客看完这半张纸后心里想了很多,请你发挥想象,写一段他的内心活动,不少于100字。(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示例)亲爱的艾丽丝,亲爱的孩子,我就要离开这里了,我们一起生活的地方,曾经有那么多的欢笑和快乐,每一处都留着我们的记忆。两年的时光是那么快,幸福总是那样短暂。你们离开我也是那么突然,这真像一个噩梦,我多想一觉醒来后能看到你们仍在我身边,失去了你们,我的生命也就失去了阳光。刚才我看完了这半张纸,我仿佛感觉到你们并没有离开我,我们其实一直在一起,我们拥有的幸福是我最大的财富,最大的动力。不管未来会发生什么,我都会用最幸福的微笑面对,因为你们永远在我心里,幸福永远在我心里。

对应学生用书P59

斯特林堡,伟大而神秘(节选)

奥古斯特·斯特林堡(1849-1912),是瑞典现代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80年代瑞典激进主义作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在19世纪末革新了长短篇小说、诗歌和散文等几乎所有的文学形式。尽管斯特林堡没有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或者其他奖项,但他是瑞典最伟大的作家。斯特林堡也是欧美现代戏剧的先行者,在国际上不乏追随者。他的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剧作《到大马士革去》《一出梦的戏剧》和室内剧构成了欧美现代戏剧发展的新起点。193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美国作家尤金·奥尼尔因病不能去斯德哥尔摩领奖,他写了一封信由美国驻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代为宣读。他在信中说:“我的作品的灵感,源出于近代最伟大的剧作家,即贵国的奥古斯特·斯特林堡”“第一次激起我对现代戏剧观念的是斯特林堡的作品”“对我来说,斯特林堡即使在现在仍是一位巨匠和导师”。

斯特林堡的《瑞典民族的演说》引发过“斯特林堡大论战”。他是瑞典戏剧、小说的创新者和语言大师,他的作品反映了瑞典19世纪后半叶各种思潮,他也是优秀的画家和摄影艺术家。

摄影师和哲学家

[瑞典]斯特林堡

从前有一个摄影师。他是一个杰出的摄影师:他拍侧面像、正面像、

大半身像和全身像;他会显影、定影、着色、印刷。他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但是他永远不满意,因为他是一个哲学家,一个伟大的哲学家,以及一个

发现者。他的理论是,世界是颠倒的。这一点被显影剂中的底片清楚地证明了。一切原本在右的东西,现在出现在了左边;一切暗的东西都变亮了,亮的都变暗了;蓝色变成了白色,银扣看来像铁一样黑。世界是颠倒的。

他有一个合伙人,相当普通的一个人,全身上下都是他那些特殊的小习惯。例如,他一整天都在抽雪茄;他从不关门;他把餐刀放进嘴里,而不用餐叉;他在屋里戴帽子;他在工作室里抠指甲;傍晚时他要喝上三杯啤酒。

他全是毛病!

另一方面,哲学家是完美的,因此他对他这位不完美的兄弟心怀不满;他想要解除合伙契约,但是他不能,因为他们的生意把他们拴到了一起;因为他们受到约束,不得不继续合作,哲学家的不满变成了一种不合理的憎恨。这是可怕的!

春天来了,他们决定到避暑胜地去寄宿一阵,合伙人被派去找一个这样的地方。他真的找到了。一个星期六,他们一起坐轮船出发了。

哲学家一整天都坐在甲板上喝潘趣酒。他是一个很矮很胖的男人,患有多种疾病;他的肝脏不好,他的脚有毛病,可能是风湿,或者别的什么类似的疾病。抵达时,他们过桥上了岸。

“到了吗?”哲学家问。

“再走一小会儿我们就到了。”合伙人回答。

他们沿一条满是树根的小路走去,这路突然在一个栅栏前止住。他们不得不爬过栅栏。然后路变得多石,哲学家抱怨脚难受,但是当他们来到另一个栅栏前时他忘记了所有的疼痛。之后,路完全消失了;他们走在赤裸的岩石上,穿过灌木丛和越橘丛。

在第三个栅栏后站着一只公牛,它把哲学家追到了第四栅栏处,到那里时他出了一身汗,像洗澡了似的,这使得他皮肤上的毛孔全都张开了。当他们穿过了第六个栅栏时,他们能够看到那栋房子了。哲学家走进去,随即步入阳台。

“怎么这么多树?”他问。“它们把视野都遮住了。”

“但是它们保护了这栋房子不受强海风的吹袭。”合伙人回答。

“这地方看去像个墓地;哎呀,房子竟坐落在松林中。”

“一个非常有益于健康的地点。”合伙人回答。

然后他们想要去洗澡。但是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海滨浴场。什么也没有,除了多石的地面和泥泞。

在他们洗过澡之后,哲学家感到口渴,想要喝杯泉水。泉水是棕红色的,有一股强烈奇特的味道。这不好。什么都不好。吃不到肉,什么都吃不到,除了鱼。

哲学家变得很郁闷,他在一个南瓜下面坐下,哀叹他的命运。但是没有用。他必须在这儿待着,而他的合伙人则要回城,在他这位朋友不在的这段时间里照看生意。

六个星期过去了,然后合伙人回来接哲学家。

在桥上,一个红脸膛、脖子晒得黝黑的瘦削青年过来迎接他。这是哲学家,充满朝气,变得非常年轻。

他跳过六个栅栏,并去追赶公牛。

当他们在阳台上坐下时,合伙人对他说:

“你看来非常健康,这段时间你是怎么过的?”

“哦!这是段极好的时光!”哲学家说,“栅栏减去了我的脂肪;石头按摩了我的双脚;泥浴治好了我的风湿;素食治好了我的肝脏;松树治好了我的肺;还有,你信吗?那棕色的泉水含铁,而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哦,你这个老哲学家,”合伙人说,“你不明白吗?从否定中你会得到肯定,然后所有的阴暗又会变为光明。你要是能够这样积极地看待我,并试着去发现我所没有的缺点,你就不会那么不喜欢我了。要想想:我不酗酒,因此我能够经营生意;我不偷窃;我从不在背后说你坏话;我从不抱怨;我从不颠倒黑白;我从不对顾客无礼;我早晨起得都很早;我抠指甲,以便保持显影剂清洁;我戴帽子,这样头发就不会落到底片上了;我抽烟,这样好净化有毒的瓦斯空气;我不把门关严,以便不使工作室里出一点噪音;我晚上喝啤酒,这是为了不去喝威士忌;我把餐刀放到嘴里,因为我害怕用餐叉会戳到自己。”

“你是一个真正伟大的哲学家,”摄影师说,“今后我们要做朋友!然后我们将会获得成功!”

[赏析] 读罢此文,我们有两点感悟:第一,明晓了生命的哲学——“从否定中你会得到肯定,然后所有的阴暗又会变为光明”。第二,学会欣赏别人——欣赏,是一种理解和沟通,包含了信任和肯定;欣赏,是一种激励和引导,可以使人扬长避短,更健康地成长和进步;欣赏,是一种爱,人与人之间,在相互欣赏之中,世界才能充满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