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风课程设计范例
工业通风第四版课程设计

工业通风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要求工业通风是工厂、车间、建筑等场所重要的安全工程措施之一,不仅涉及安全生产,同时也关系到工作环境和员工健康。
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工业通风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方法和实际操作技能,了解通风系统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以及安全生产和环保方面的相关知识。
二、课程内容及安排第一周:通风基础知识•工业通风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工厂、车间、建筑等场所的通风设计需求•通风系统的组成和作用第二周:通风规划和设计•通风系统设计流程和方法•通风系统计算和参数选择•通风系统图纸绘制和规范要求第三周:通风系统选择与安装•通风设备的选择和技术要求•通风设备安装及布局要求•通风系统检测和调试技巧第四周:通风系统运行与维护•通风系统运行和管理•通风系统故障排除及维护•通风系统改造、升级和更新技术三、课程作业与考核1.课堂小测试(占20%)2.课程设计报告(占40%):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完成一个小型通风系统的设计,包括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系统布局等内容。
3.综合实践(占40%):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在工厂或建筑现场进行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或维护实践。
四、课程教材1.《工业通风设计与管理》(第四版),杨红兵,机械工业出版社;2.《通风与空调》(第四版),陈昌华,高等教育出版社。
五、教学方法与评价本课程采用讲授、案例分享、互动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着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包括课堂表现、作业报告和综合实践成绩。
学生需要完成课堂小测试、课程设计报告和综合实践项目,并根据评价规则进行积分统计和排名评定,以此确定学生成绩。
通风工程防排烟课程设计

通风设计说明书题目:哈尔滨某购物中心防排烟设计说明姓名:×××学号: ******** 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11-1 指导教师:×××职称:讲师2014年6月13日前言一般建筑(特别是高层建筑)发生火灾后,烟气在室内外温差引起的烟囱效应、燃烧气体的浮力和膨胀力、风力、通风空调系统、电梯的活塞效应等驱动力的作用下,会迅速从着火区域蔓延、传播到建筑物内其他的着火区域,甚至疏散通道,严重影响人员逃生及灭火,因此有效的烟气控制是保护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为了完成课程目标下的通风工程的课程设计,特以此说明书作为本次课设的文本说明(图纸单独打印)。
设计书内容包括以排烟系统(机械排烟、中庭排烟)设计为主,防烟系统(加压送风)设计为辅等相关内容。
防排烟系统的设计是关系到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设计。
为此设计原则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设计规范。
本课程设计主要由建环11-1朱坤友设计。
指导教师潘伟英、同学褚红莉以及其他关心的同学在本次设计过程中提出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对此谨致谢意。
目录前言 (1)第一章工程概述 (3)第二章设计依据 (3)第三章防烟分区的划分以及风量计算 (3)3.1机械排烟系统的布置 (3)3.2防烟分区的命名方法(仅本设计使用) (3)3.3防烟分区的划分原则 (3)3.4机械排烟 (4)3.4.1排烟方式 (4)3.4.2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量 (4)3.4.3机械排烟系统的分区布置 (4)3.5中庭排烟 (6)3.5.1中庭排烟的方式 (6)3.5.2中庭排烟风量 (6)3.6风机的选定 (7)3.6.1风机的布置要求 (7)3.6.2机械排烟风机选型 (7)3.6.3中庭排烟风机选型 (7)第四章风管 (7)4.1风管及排烟口的布置原则 (7)4.2风管及排烟口的选定 (7)第五章水力计算 (8)5.1通风系统的常用水力计算方法 (8)5.2风管内空气流动的阻力计算 (8)5.3水力计算表 (8)第六章防烟加压送风 (10)6.1加压送风风口布置原则 (10)6.2加压风机的选择 (10)6.3防烟加压送风量的计算 (10)6.3.1压差法加压送风量计算 (10)6.3.2风速法加压送风量计算 (10)6.3.3加压送风管道 (11)第七章总结 (11)参考文献 (11)第一章工程概述哈尔滨市某购物中心为建筑物高度超过24m的高层建筑。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理解通风系统对矿井安全的重要性。
2. 学会分析矿井通风系统中的常见问题,如风量不足、风向逆流等,并掌握相应的解决方法。
3. 了解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矿井安全管理的要点。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矿井通风原理,设计简单的通风系统,提高矿井空气质量。
2. 培养解决矿井通风安全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进行通风设施的检查和维护。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矿井安全事故进行初步分析和判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安全意识。
2. 激发学生学习矿井通风与安全相关知识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在矿井安全生产中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矿井通风与安全的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矿井通风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物理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对实际操作和矿井安全有一定的兴趣。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内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矿井通风与安全的实践探索。
3. 注重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将安全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二、教学内容1. 矿井通风原理:包括风流的基本特性、通风动力与阻力、通风方式及通风网络。
2.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通风系统的构成、设计原则、通风设施布置及风量调节。
3. 矿井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分析风量不足、风向逆流等问题的原因,介绍相应的解决措施。
4.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解读矿井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如矿山安全法、煤矿安全规程等。
5. 矿井安全管理:矿井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检查与隐患排查、事故应急预案及事故处理。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周:矿井通风原理及通风方式第二周:矿井通风系统设计及通风设施布置第三周:矿井通风系统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周: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安全管理教材章节及内容:第一章 矿井通风基本原理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设计第三章 矿井通风系统问题及解决方法第四章 矿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第五章 矿井安全管理教学内容科学性和系统性保证:1. 紧密结合课本,确保所选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

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通风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相关理论知识;2. 学生能够运用流体力学和热力学原理,进行通风工程计算;3. 学生能够掌握通风工程中涉及的各类参数及其影响因素,并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计算。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通风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的编写,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软件(如Excel、VentSim等)进行通风工程计算,提高计算效率;3. 学生能够在课程设计中,运用图表、文字等形式清晰、准确地表达计算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对通风工程领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学生能够认识到通风工程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增强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培养沟通、协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以理论知识为基础,注重实践操作,旨在培养学生的通风工程设计计算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一定的流体力学、热力学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计算方法与实际应用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课程目标分解,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为后续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通风工程基本概念:涵盖通风系统的定义、分类及作用,通风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2. 通风工程计算方法:介绍流体力学、热力学在通风工程中的应用,包括压力分布、流速分布、风量计算等;3. 通风工程参数及其计算:讲解通风系统中涉及的各类参数(如风量、风速、风压等)及其计算方法;4. 通风设备选型与计算:介绍通风设备类型、性能参数,以及设备选型和计算方法;5. 通风系统设计实例:分析典型通风工程案例,使学生掌握通风系统设计的方法和步骤;6. 通风工程计算软件应用:教授常用通风计算软件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计算效率。
通风设计课程设计

通风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通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通风设计。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通风设计的概念、作用和意义;掌握通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通风设计的流程和步骤。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通风设计的基本计算和绘图;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通风设计的方案选择和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通风设计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尊重和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通风设计的基本原理:包括通风的定义、作用和意义,通风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2.通风设计的步骤:包括通风设计的准备阶段、方案阶段、实施阶段和验收阶段。
3.通风设计的方法:包括通风设计的计算方法、绘图方法和优化方法。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通风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通风设计的实际情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通风设计的实际操作过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多种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1.教材:我们将使用《通风设计原理》作为主要教材,辅助以相关参考书籍。
2.多媒体资料:我们将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实验设备:我们将准备相关的实验设备,包括通风设备、测量仪器等,以支持实验教学的进行。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主要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等;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

工业通风课程设计说明书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班级: 建筑1102学号:111430222姓名: 符秋晨指导教师:甘长德设计时间:2015年3月15日目录前言 (4)1 原始资料 (5)1。
1 厂址 (5)1.2 室外气象资料 (5)1.3 工艺资料 (5)1.3。
1 工艺简介 (5)1。
3。
2 工艺过程 (6)1。
4 工作班制及室内空气条件 (6)1。
5 建筑资料 (7)1。
6 热源参数 (7)1。
7 其他数据 (7)2. 车间各工部室内计算参数的确定及热负荷计算 (7)2。
1 各工部围护结构热负荷计算 (7)2.2 各工部冷风渗透和大门侵入冷风负荷计算 (8)2.3 各工部总热负荷汇总 (9)3。
车间各工部散热量计算 (9)3.1 发电机散热量计算 (9)3。
2 电动设备散热量计算 (10)3.3 热槽散热量计算 (11)3.3.1 热槽内介质表面散热量计算 (11)3。
3.2 热槽外表面散热量计算 (12)3.3。
3 热槽散热量汇总 (13)3.4 各工部散热量汇总 (14)4。
车间各工部机械排风量计算 (15)4.1 局部排风系统介绍 (15)4.2 全面通风系统介绍 (15)4.2。
1 全面通风系统分类 (15)4。
2。
2 全面通风系统设计原则 (16)4。
2。
3 全面通风系统气流组织设计原则 (17)4.3 局部排风量计算 (18)4。
4 排风系统划分 (20)4.5 全面排风量计算 (20)4。
6 各工部排风量汇总 (21)5. 车间各工部采暖通风方案的确定 (21)6。
车间热风平衡及送风小室冬季换热设备换热量计算 (22)6.1 热风平衡计算式 (22)6。
1。
1 风量平衡计算 (22)7。
1。
2 热平衡计算 (22)6.2 各工部进风温度确定及进风量校核 (23)6。
3 空气加热量的计算 (24)6。
3。
1 基本计算公式 (24)6.3。
2 选择计算方法和步骤 (25)6.3。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

通风除尘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某电镀车间采暖通风系统工程设计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0702班**:**学号: *************:***2010年 10 月 24 日目录1、设计题目:乌鲁木齐市某电机公司电镀车间采暖通风系统工程设计 2、原始资料 2.1 室外气象资料乌鲁木齐室外气象参数: 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2 ℃;最低日平均温度min.p t =-33.3 ℃; 冬季室外平均风速jp v .=1.3 m/s.2.2 工艺资料所有由厂内机械加工车间和热处理来的零件,首先进行表面清理,其方法有:机械处理和化学处理。
机械处理体积较大的零件在喷砂室中去锈,体积较小的镀锌件在滚筒内用砂参石灰清除其上毛刺和氧化皮(湿法处理)。
化学处理需要化学处理的零件,先在苛性碱溶液中去油,对氧化层很厚的零件, 则需在酸液中腐蚀去锈直到锈层消失为止。
⑴ 需要磷化处理的条件,经表面清理后用苏打水去油,在去油后进行磷化处理,处理后再在皂液和油中进行处理,以提高防腐力。
⑵ 零件经过表面处理后,在电镀前还要进行精细的电解去油和用淡的酸溶液去锈,然后进行电镀。
镀锌:零件在氰化液槽中挂镀。
镀镍:零件在酸性溶液中镀镍,在镀镍前需在氰化液中镀铜。
镀锡:在碱性溶液中镀锡。
镀铬:在铬液中镀铬,镀后在回收槽洗去附在镀件上的电解液。
⑶ 电镀后的零件均在冷水槽和热水槽内清洗。
⑷ 为使镀件光亮,可在抛光机上用布质轮对零件进行抛光。
⑸ 电解液的分析、配置和校正,均在溶液配制室内进行。
表1 生 产 设 备 表 工部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名称 设备规格 溶液温度(℃) 溶液性质 喷砂部 *1,2 喷砂室 Φ1000×650×750 抛光部 *3,4 抛光机 布轮Φ200,N=0.8KW 发电室 5,6 电动发电机 ZJ1500/750 N=9KW 机组效率η=0.6257 去毛滚筒 重量50Kg N=0.1KW 8,11冷水槽800×600×700注:表中标有“*”号的为需要通风的槽子2.3 工作班制本车间为两班工作制2.4 建筑资料建筑结构。
井矿通风通风课程设计

井矿通风通风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井矿通风的基本原理,掌握通风方式及其适用条件;2. 使学生掌握井矿通风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及通风设备的作用;3. 引导学生了解井矿通风在矿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通风对矿工健康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井矿通风原理分析通风问题的能力;2. 提高学生设计简单井矿通风系统的实际操作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井矿通风效果进行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井矿通风工作的责任感,提高安全意识;2. 激发学生对矿业生产环境保护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3. 增强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培养沟通、交流及合作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对井矿通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课程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专业知识,又能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同时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井矿通风基本原理:讲解井矿通风的必要性、通风方式的分类及适用条件,引导学生理解通风对矿井环境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井通风概述2. 井矿通风系统:介绍井矿通风系统的构成、工作原理,分析各种通风设备的作用及选型。
教材章节:第二章 矿井通风系统及其设备3. 井矿通风设计与评价:教授简单井矿通风系统的设计方法,指导学生运用相关软件或工具对通风效果进行评价。
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井通风设计与评价4. 井矿通风安全与环保:讲解井矿通风在矿业生产中的重要性,分析通风不良导致的矿井安全问题及对矿工健康的影响,强调通风工作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教材章节:第四章 矿井通风安全与环保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组织和系统安排,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教材章节,按照教学大纲逐步推进,确保学生掌握井矿通风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针对井矿通风课程特点,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用于讲解井矿通风的基本原理、系统构成、工作原理等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 系别
永城职业学院 课 程 设 计 (论文)
题 目: 某矿井通风系统课程设计 所属课程: 矿井通风 学 号: 姓 名: 班 级: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目 录 一、矿井基本概况 ....................................................................................... 2 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 5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 6 四、矿井通风总阻力计算 ......................................................................... 10 五、选择矿井通风设备 ............................................................................. 14 六、通风耗电费用概算 ............................................................................. 17 1 前 言 《矿井通风》设计是学完《矿井通风》课程后进行,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进行的一次综合性专业设计训练。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获得以下几个方面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基础。 1.进一步巩固和加深我们所学矿井通风理论知识,培养我们设计计算、工程绘图、计算机应用、文献查阅、运用标准与规范、报告撰写等基本技能。 2.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及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严肃认真的治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依照老师精心设计的题目,按照大纲的要求进行,要求我们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全部工作。 设计中要求严格遵守和认真贯彻《煤炭工业设计政策》、《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以及国家制定的其它有关煤炭工业的方针政策,设计力争做到分析论证清楚,论据确凿,并积极采用切实可行的先进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设计达到较高水平,但由于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老师指正。 2
一、矿井基本概况 1.煤层地质概况 单一煤层,倾角15°- 18°,相对瓦斯涌出量为8m3/t,煤尘有爆炸危险。 2.井田范围 走向长度8400m。 3.矿井生产任务 年产量为0.9Mt,矿井服务年限为46a。 4.矿井开拓方式及采区划分 矿井采用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分区式开拓。全矿井共划分12个采区,上山部分6个(见题图9-1),下山部分6个。上山部分服务年限25a,下山部分服务年限21a。矿井开拓系统如题图9-2所示。主、副井布置在井田的中央,通过主要石门与东西向的运输大巷相连通。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5.开拓系统图、采区布置图、巷道布置图、以及井巷尺寸及其。
1-1上山采区划分示意图 3 巷道布置示意图1-3 区 段 丼巷名称 断面形状 支护形式 断面积 长度 m 备注 1-2 副井 圆形 混凝土碹 直径D=5 320 双罐笼提升
设用梯子间 2-3 车场绕道 半圆拱 料石碹 9.7 50
3-4 车场绕道 半圆拱 料石碹 9.7 70 4-5 主石门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80 5-6 煤层运输大巷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567 6-7 煤层运输大巷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135 7-8 采区下部车场 半圆拱 锚喷 7.8 85 8-9 采区轨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500 4
9-10 采区轨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269 10-11 下区段回风平巷 梯形 工字钢 5.5 30 11-12 联络巷 梯形 木支护 5.1 10 12-13 区段运输平巷 梯形 工字钢 5.5 675 13-14 采煤工作面 矩形 单体柱铰接梁 采高2.2最大控顶距4.2最小控顶距3.2 135
14-15 区段回风平巷 工字钢 5.5 675 胶带输送机
(落地) 15-16 绕道 梯形 木支护 5.1 50
16-17 区段回风平巷 梯形 工字钢 5.5 30 17-18 运输上山 半圆梯形 料石碹工字钢 7.3 6.3 15 18-19 运输上山 半圆梯形 料石 工字钢 7.3 6.3 15 19-20 矿井总回风巷 半圆拱 料石碹 7.8 2800 20-21 风井 圆形 料石碹 D=4 92 9’-11’ 运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119 设用梯子间
11’-12’ 运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10 落地胶带输
送机 12’-25’ 运输上山 梯形 工字钢 6.3 280 落地胶带输
送机 5-6’ 煤层运输大巷 半圆拱 料石碹 11.0 702 落地胶带输
送机 5
二、拟定矿井通风系统 矿井开拓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矿井通风采用两翼对角式通风方式。矿井主要进风井为位于井田中央的副井,总回风巷布置在井田的上部边界,回风井分别布置在上山采区No.5、No.6上部边界中央,形成两翼对角式通风系统。 1.采区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2.备用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6~7)、区段运输顺槽(7~8)、上层采煤工作面(10~11)。清洗工作面后,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13~14)、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3.火药库通风系统: 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火药库、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4.掘进工作面通风系统:新鲜风流从地面经副井(1~2)进入井下,经井底车场(2)、主要运输石门(2~3、3~4)、主要运输大巷(4~5)、采区下部车场(5)、运输上山(5~6)、掘进工作面。清洗工作面后,污风流入轨道上山、回风石门(14~15)、主要回风巷道(15~16)回风井(16~17)排入大气。 矿井通风系统示意图见附图1-1: 6
三、矿井总风量计算与分配 (一)矿井需风量计算原则 矿井需风量应按照“由里往外”的计算原则,由采、掘工作面、硐室和其他用风地点的实际最大需风量总和,再考虑一定的备用风量系数后,计算出矿井总风量。 1.按该用风地点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每人每分钟供给风量不得少于4 m3。 2.按该用风地点风流中的瓦斯、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浓度、风速以及温度等都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分别计算,取其最大值。 (二)矿井需风量的计算方法 矿井需风量按以下方法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计算 Q矿=4NK =4×120×1.10 =528m3/min 式中Q矿——矿井总需风量,m3/min N——井下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4——矿井通风系数,包括矿井内部漏风和分配不均等因素。采用压入式和中央并列式通风时,可取1.20~1.25;采用对角式或区域式通风时,可取1.10~1.15。上述备用系数在矿井产量T≧0.90Mt/a时取大值。 2.按采煤、掘进、硐室等处实际需风量计算 1)采煤工作面需风量计算 采煤工作面的需风量应按下列因素分别计算,并取其中最大值。 (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 根据矿井总产量算出矿井每分钟产煤量为:1.71t,瓦斯绝对涌出量为:1.73×8=13.84 m3/min Q采=100Q瓦K瓦 =100×13.84×1.6 =2214.4m3/min 式中Q采——采煤工作需要风量,m3/min; Q瓦——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3/min; K瓦——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生产矿井可根据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至少进行五昼夜的观测,得出五个比值,取其最大值。 (2)按工作面进风流温度计算;采煤工作面应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其进风流温度可根据风流温度预测方法进行计算。其气温与风速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3-1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采煤工作面进风流气温/℃ 采煤工作面风速/(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