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生物苏教选修一练习: 分子生物学技术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生物苏教选修一练习: 分子生物学技术
江苏省涟水县第一中学生物苏教选修一练习: 分子生物学技术

第二节分子生物学技术

(时间:30分钟满分:50分)

难度及题号

考查知识点及角度

基础中档稍难

PCR技术的原理2、4

PCR技术的过程1、3 5

PCR技术的应用 6 7 8

一、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PCR技术经过变性、退火、延伸3个阶段

B.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亲缘关系等

C.PCR技术需在体内进行

D.PCR技术利用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

解析PCR一般要经历30多次循环,每次循环可以分为变性、退火和延伸三步。PCR技术可用于基因诊断,判断亲缘关系等。PCR技术是在体外进行的。

答案 C

2.PCR技术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区别于细胞内DNA复制,它利用的原理是()。

A.DNA的半保留复制B.碱基互补配对

C.转录和翻译D.DNA热变性原理

解析在80~100 ℃的温度范围内,DNA的双螺旋结构将解旋,双链分开,这个过程称为变性。当温度缓慢降低后,两条彼此分离的DNA链又会重新结合成双链。PCR利用了DNA的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来控制双链的解聚和结合。

答案 D

3.标准的PCR过程一般分为变性、退火、延伸三大步,这三大步需要的温度依次是()。

A.94 ℃、56 ℃、72 ℃B.72 ℃、56 ℃、94 ℃

C.56 ℃、94 ℃、72 ℃D.80 ℃、56 ℃、72 ℃

解析当温度上升到90 ℃(90~96 ℃)以上时,双链DNA解聚为单链,称之为变性;当温度下降到50 ℃(40~60 ℃)左右时,两种引物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与两条单链DNA结合;当温度上升到72 ℃(70~75 ℃)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Taq聚合酶的作用下,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新的DNA链,称为延伸。

答案 A

4.变性作用是指核酸双螺旋结构被破坏,双链解开,但共价键并未断裂。引起变性的因素很多,升高温度、过酸、过碱、纯水以及加入变性剂等都能造成核酸变性。PCR的反应过程中,引起变性的因素是()。

A.pH过高B.pH过低

C.升高温度D.加入酒精

解析各选项的条件均能导致DNA分子变性,但在PCR反应中,变性后还要进行退火和延伸等过程,过酸、过碱、酒精等能够导致反应过程中的酶变性失活,使DNA扩增不能进行,因此,在PCR反应中,选用升高温度使DNA变性。

答案 C

5.下列关于PCR引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引物是PCR过程中与模板DNA部分序列互补,并能引导模板DNA的互补链合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B.引物常根据需要扩增的目标DNA的碱基序列用化学合成的方法获得

C.DNA聚合酶只能使DNA链从引物的3′端开始向引物的5′端延伸

D.引物的3′端必须具有游离的—OH基团

解析在DNA分子扩增时,DNA聚合酶不能从头开始合成DNA,只有从3′端延伸DNA链,因此需要引物。当引物与DNA母链结合后,DNA聚合酶就能从引物的3′端开始延伸DNA了。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30分)

6.(8分)PCR技术是一种DNA体外扩

增技术。1988年,PCR仪问世,并被广泛应用于基因扩增和DNA序列测定。右图所示是PCR技术示意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引物是此过程中必须加入的物质,从化学本质

上说,引物是一小段________。

(2)将双链DNA________,使之变性,从而导致

________。

(3)引物延伸需提供________作为原料。

解析(1)引物是一小段单链DNA或RNA。(2)DNA变性的温度是94 ℃,使双链DNA分离成两条单链。(3)DNA扩增的原料是四种脱氧核苷酸。

答案(1)单链DNA或RNA(2)加热到94 ℃双链DNA分离成两条单链

(3)四种脱氧核苷酸

7.(11分)用基因工程技术从经过分离、提纯的圆褐固氮菌中获取固氮基因,然后进行PCR扩增。下列表1和表2分别表示用PCR扩增固氮基因的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

PCR反应体系的配方

缓冲液 5 μL

脱氧核苷酸 1 μL

引物A 0.5 μL

引物B 0.5 μL

DNA聚合酶0.5 U

模板DNA 1~2 μL

加去离子水至50 μL

表1

表2

(1)请指出DNA分子在体内复制所需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PCR反应中,95 ℃条件下变性30 s的目的是:________。

(2)假设一个模板DNA分子中有800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腺嘌呤600个,若通

过PCR技术共消耗周围环境中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6 200个,则该模板DNA在PCR扩增仪中已经复制了________次。

(3)请指出PCR技术与转录过程的三个不同之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已知A=600个,可知C=G=200个,即复制n次需C=(2n-1)×200个,已知消耗游离的C总数为6 200个,可算出n=5。

答案(1)模板原料能量酶使模板DNA分子解旋(2)5(3)①PCR技术以DNA的两条单链为模板合成子链DNA,转录以DNA的一条单链为模板合成RNA②PCR技术的原料为脱氧核苷酸,转录的原料是核糖核苷酸③二者反应中所用的酶不同(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8.(11分)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下图表示合成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高温使DNA变性解旋,对该过程的原理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该过程用到耐高温的解旋酶破坏氢键

B.该过程用到限制酶破坏磷酸二酯键

C.该过程不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D.该过程与人体细胞的过程完全相同

(2)C过程要用到的酶是________。这种酶在高温下仍保持活性,因此在PCR 扩增时可以________加入,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再添加。PCR 反应除需要酶外,还需要满足的基本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模板DNA的两条链用15N标记,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不做标记,控制“94 ℃~56 ℃~72 ℃”温度循环3次,则在形成的子代DNA中含有15N标记的DNA占________。

(4)如果模板DNA分子共有a个碱基对,其中含有胞嘧啶m个,则该DNA分子复制10次,需要加入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________个。

(5)PCR中由碱基错配引起的变异属于________。假设对一个DNA分子进行扩增,第一次循环时某一条模板链上发生碱基错配,则扩增若干次后检测所有DNA的扩增片段,与原DNA相应片段相同的占________。

解析(1)高温所起的作用类似于解旋酶,使双链DNA变为单链。(2)C过程为PCR技术的延伸阶段,当温度上升至72 ℃左右时,溶液中的四种脱氧核苷酸在Taq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新的DNA链。Taq聚合酶是耐高温的,高温下不变性,所以一次性加入即可。(3)PCR技术遵循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经过三次循环,共产生23个DNA分子,其中有2个DNA分子含有15N标记。

(4)在一个双链DNA分子中,C+T占碱基总数的一半,故T的数目为a-m,复制10次,相当于新增加了(210-1)个DNA分子,故需补充T的数目(210-1)(a -m)。(5)基因中的碱基对改变属于基因突变。对一个DNA分子进行扩增,第

一次循环时某一条模板链上发生碱基错配,以后按正常配对方式进行扩增,错配链作模板扩增得到的都是突变的DNA分子,原正常链扩增得到的DNA分子都是正常的DNA分子,故若干次后检测所有DNA的扩增片段,与原DNA相应片段相同的占50%。

答案(1)C(2)Taq聚合酶一次不需要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引物,四种脱氧核苷酸,通过控制温度使DNA复制在体外反复进行(3)25% (4)(210-1)(a-m) (5)基因突变50%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和相关技术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内容和相关技术 一、分子克隆(分子操作) 大肠杆菌中1.原核表达系统(PET28a,PET30a 等) 融合蛋白抗原免疫动物 原核表达系统蛋白转导系统(TAT) 大肠杆菌中

2.真核表达系统(pcDNA3):用于transfection(基因转染) 在培养的动物细胞中 分子克隆的方法: ●选择合适的表达载体 ●选择酶切位点,设计PCR引物并合成 ●制备待克隆的靶基因

?PCR(来源培养细胞或组织、植物的mRNA cDNA) ?RT-PCR ?质粒中已克隆的目的片段 ?人工合成cDNA片段 退火后形成双链 二、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 ?植物细胞 ?原代细胞培养 ?传代细胞培养 三、探讨功能: 与细胞生长、增殖、凋亡的关系,检测mRNA、蛋白质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内源基因:或使内源基因表达抑制(RNAi, down-regulation)或缺失、突变 ?外源基因:通过transfection(基因转染)、电转移、显微微注射等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培养的细胞中过 表达(overexpression),在mRNA、蛋白质水平上 表达上调(up-regulation) ?信号传导: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Two hybrid system ◆Western blot ◆免疫荧光双标记图像分析 ?细胞:BrdU,Flow Cytometry(cell cycle,apoptosis) ?动物:成瘤 四、检测表达 ?DNA:Reporter gene(promoter activity),Hybridization (DNA-Southern blot,RNA-Northern blot,tissues or cells-in situ) ?RNA:RT-PCR,Real-time PCR,microRNA Gene chips:cDNA,microRNAs ?Proteins (tissues or cells-Western blot or immunohistochemistry,serum or conditional medium–ELISA)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 习题

第五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习题(引自网络精品课程)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 .分子杂交实验不能用于 A .单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B .双链 DNA 与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C .单链 R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D .单链 DNA 分子之间的杂交 E .抗原与抗体分子之间的杂交 2 .关于探针叙述错误的是 A .带有特殊标记 B .具有特定序列 C .必须是双链的核酸片段 D .可以是基因组 DNA 片段 E .可以是抗体 3 .下列哪种物质不能用作探针 A . DNA 片段 B . cDNA C .蛋白质 D .氨基酸 E . RNA 片段 4 .印迹技术可以分为 A . DNA 印迹 B . RNA 印迹 C .蛋白质印迹 D .斑点印迹 E .以上都对 5 . PCR 实验延伸温度一般是 A .90 ℃ B .72 ℃ C .80 ℃ D .95 ℃ E .60 ℃ 6 . Western blot 中的探针是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抗体 E .双链 DNA 7 . Northern blotting 与 Southern blotting 不同的是 A .基本原理不同 B .无需进行限制性内切酶消化 C .探针必须是 RNA D .探针必须是 DNA E .靠毛细作用进行转移 8 .可以不经电泳分离而直接点样在 NC 膜上进行杂交分析的是 A .斑点印迹 B .原位杂交 C . RNA 印迹 D . DNA 芯片技术 E . DNA 印迹 9 .下列哪种物质在 PCR 反应中不能作为模板 A . RNA B .单链 DNA C . cDNA D .蛋白质 E .双链 DNA 10 . RT-PCR 中不涉及的是 A .探针 B . cDNA C .逆转录酶 D . RNA E . dNTP 11 .关于 PCR 的基本成分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引物 B .耐热性 DNA 聚合酶 C . dNTP D .含有 Zn 2+ 的缓冲液 E .模板 12 . DNA 链末端合成终止法不需要 A . ddNTP B . dNTP C .引物标记 D . DNA 聚合酶 E .模板 13 . cDNA 文库构建不需要 A .提取 mRNA B .限制性内切酶裂解 mRNA C .逆转录合成 cDNA D .将 cDNA 克隆入质粒或噬菌体 E .重组载体转化宿主细胞 14 .标签蛋白沉淀是 A .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 B .基于亲和色谱原理 C .常用标签是 GST D .也可以是 6 组氨酸标签 E .以上都对 15 .研究蛋白质与 DNA 在染色质环境下相互作用的技术是 A .标签蛋白沉淀 B .酵母双杂交 C .凝胶迁移变动实验 D .染色质免疫沉淀法 E .噬菌体显示筛选系统 16 .动物整体克隆技术又称为

分子生物学常用技术考试题目及答案

1.P C R反应过程中,引物粘合所需温度一般是A.72℃ B.85℃ C.75℃ D.65℃ E.55℃ 2.PCR反应过程中,引物延伸所需温度一般是 A.95℃ B.82℃ C.72℃ D.62℃ E.55℃ 3.PCR反应体系不包括 A.模板DNA B.Taq DNA聚合酶C.特异性引物A、B D.ddNTP E.含Mg2+的缓冲液 4.PCR的循环次数一般为 A.5~10次B.10~15次C.15~20次D.20~25次E.25~30次 5.PCR反应体系与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体系不同的是缺少 A.模板B.引物C.DNA聚合酶D.ddNTP E.缓冲液 6.Sanger法测序不需要 A.Klenow小片段B.引物C.dNTP D.标记dNTP E.ddNTP 7.Sanger法测序的基本步骤不包括 A.标记模板B.模板-引物杂交C.引物的延长与合成阻断 D.电泳E.放射自显影直读图 8.Sanger法测序的四个反应体系中应分别加入不同的 A.模板B.引物C.标记dNTP D.DNA聚合酶E.ddNTP 9.人类基因组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不包括 A.遗传图分析B.物理图分析C.转录图分析 D.序列图分析E.蛋白质功能分析 10.1996年,英国科学家克隆的Dolly羊所采用的技术是 A.转基因技术B.核转移技术C.基因剔除技术

D.肽核酸技术E.反义核酸技术 11.Maxam-Gilbert法与Sanger法测序的共同点是均需 A.引物B.Klenow大片段C.ddNTP D.化学裂解试剂E.电泳后放射自显影读图 12.Sanger法测序所得直读图像中,由终点至始点所读序列为 A.待测DNA5ˊ→3ˊ的碱基序列B.待测DNA3ˊ→5ˊ的碱基序列 C.待测DNA互补链3ˊ→5ˊ的碱基序列D.待测DNA互补链5ˊ→3ˊ的碱基序列E.引物5ˊ→3ˊ的碱基序列 13.PCR实验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 A.DNA聚合酶的种类B.反应体系中模板DNA的量 C.引物序列的结构和长度D.四种dNTP的浓度E.循环周期的次数14.基因剔除(knock out)的方法主要被用来研究 A.基因的结构B.基因的功能C.基因的表达 D.基因的调控E.基因的突变 15.反义核酸作用主要是 A.封闭DNA B.封闭RNA C.降解DNA D.降解DNA E.封闭核糖体的功能 16.有关Sanger法测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只需标记一种dNTP B.一般应去除DNA聚合酶I 的5ˊ→3ˊ外切酶活性C.与dNTP相比阻断剂应尽可能的多D.反应时间不必太长 E.应采用超薄高压电泳 17.经电泳后将DNA转移至NC膜上的技术是 A.Southern blotting B.Northern blotting C.Western blotting D.Eastern blotting E.in situ hybridization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 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 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应,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检测特定大小分子的含量。可进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图谱分析、基因组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等。 Northern印迹杂交:由Southerm印杂交法演变而来,其被测样品是RNA。经甲醛或聚乙二醛变性及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进行杂交反应,以鉴定基中特定mRNA分子的量与大小。该法是研究基因表达常用的方法,可推臬出癌基因的表达程度。 差异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 是将基因组文库的重组噬菌体DNA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两种混合的不同cDNA探针(如: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癌组织的mRNA逆转录后的cDNA)分别与滤膜上的DNA杂交,分析两张滤膜上对应位置杂交信息以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适用于基因组不太复杂的真核生物(如酵母)表达基因的比较,假阳性率较低。但对基因组非常复杂的盐酸核生物(如人),则因工作量太大,表达的序列所占百分比较低(仅5%左右),价值不大。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基本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由于核酸分子杂交的高度特异性及检测方法的灵敏性,它已成为分子生物学中最常用的基本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克隆的筛选,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序列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及基因突变的检测等。其基本原理是具有一定同源性的原条核酸单链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宜的温室度及离子强度等)可按碱基互补原成双链。杂交的双方是待测核酸序列及探针(probe),待测核酸序列可以是克隆的基因征段,也可以是未克隆化的基因组DNA和细胞总RNA。核酸探针是指用放射性核素、生物素或其他活性物质标记的,能与特定的核酸序列发生特异性互补的已知DNA或RNA片段。根据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cDNA探针、基因组探针、寡核苷酸探针、RNA探针等。? 固相杂交 ?固相杂交(solid-phase hybridization)是将变性的DNA固定于固体基质(硝酸纤维素膜或尼龙滤膜)上,再与探针进行杂交,故也称为膜上印迹杂交。? 斑步杂交(dot hybridization)??是道先将被测的DNA或RNA变性后固定在滤膜上然后加入过量的标记好的DNA或RNA探针进行杂交。该法的特点是操作简单,事先不用限制性内切酶消化或凝胶电永分离核酸样品,可在同一张膜上同时进行多个样品的检测;根据斑点杂并的结果,可以推算出杂交阳性的拷贝数。该法的缺点是不能鉴定所测基因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且特异性较差,有一定比例的假阳性。 印迹杂交(blotting hybridization) ?Southern印迹杂交:凝胶电离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的DNA片段,将凝胶上的DNA变性并在原位将单链DNA片段转移至硝基纤维素膜或其他固相支持物上,经干烤固定,再与相对应结构的已标记的探针进行那时交反应,用放射性自显影或酶反应显色,检测特定大小分子的含量。可进行克隆基因的酶切图谱分析、基因组基因的定性及定量分析、基因突变分析及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RELP)等。 ?Northern印迹杂交:由Southerm印杂交法演变而来,其被测样品是RNA。经甲醛或聚乙二醛变性及电泳分离后,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进行杂交反应,以鉴定基中特定mRNA分子的量与大小。该法是研究基因表达常用的方法,可推臬出癌基因的表达程度。? 差异杂交(differential hybridization) ?是将基因组文库的重组噬菌体DNA转移至硝酸纤维素膜上,用两种混合的不同cDNA探针(如:转移性和非转移性癌组织的mRNA逆转录后的cDNA)分别与滤膜上的DNA杂交,分析两张滤膜上对应位置杂交信息以分离差异表达的基因。适用于基因组不太复杂的真核生物(如酵母)表达基因的比较,假阳性率较低。但对基因组非常复杂的盐酸核生物(如人),则因工作量太大,表达的序列所占百分比较低(仅5%左右),价值不大。 ?cDNA微点隈杂交(cDNAmicroarray hybridization)? 是指将cDNA克隆或cDNA的PCR产物以高度的列阵形式排布并结合于固相支持物上(如:尼龙膜或活化的载玻片)以微点阵,然后用混合的不同DNA探针与微点阵上的DNA进行杂交。再利用荧光、化学发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扫描微点阵上的杂交信息。它比差异杂交技术的效率高、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大规模的分析。已成商品问世。其缺点是无法克服保守的同源序列及重序对杂交信息的干扰。??寡核苷酸微点隈杂交(oligonucleotidemicroarrayhybridization)? 是在特殊的固相支持物上原位合成寡核苷酸,使它共价结合于支持物表面,与平均长度为20-50nt的混合RNA或cDNA探针进行杂交,以提高杂交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可检测跨越三个数量级的杂交信息。适用于低丰度mRNA的检测,以区分基因家族不同成员的差异表达特征,或鉴定同一转录在不同组织和细胞中的选择性剪接。但有工作量较大、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分子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 第一章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第二章 DNA酶切及凝胶电泳 第三章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和转化 第四章 RNA的提取和cDNA合成 第五章重组质粒的连接、转化及筛选 第六章基因组DNA的提取 第七章 RFLP和RAPD技术 第八章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扩增产物克隆 第九章分子杂交技术 第十章测序技术 第一章质粒DNA的分离、纯化和鉴定 第一节概述 把一个有用的目的DNA片段通过重组DNA技术,送进受体细胞中去进行繁殖和表达的工具叫载体(Vector)。细菌质粒是重组DNA技术中常用的载体。 质粒(Plasmid)是一种染色体外的稳定遗传因子,大小从1-200kb不等,为双链、闭环的DNA分子,并以超螺旋状态存在于宿主细胞中。质粒主要发现于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细胞中,它具有自主复制和转录能力,能在子代细胞中保持恒定的拷贝数,并表达所携带的遗传信息。质粒的复制和转录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编码的某些酶和蛋白质,如离开宿主细胞则不能存活,而宿主即使没有它们也可以正常存活。质粒的存在使宿主具有一些额外的特性,如对抗生素的抗性等。F质粒(又称F因子或性质粒)、R质粒(抗药性因子)和Col质粒(产大肠杆菌素因子)等都是常见的天然质粒。 质粒在细胞内的复制一般有两种类型:紧密控制型(Stringent control)和松驰控制型(Relaxed control)。前者只在细胞周期的一定阶段进行复制,当染色体不复制时,它也不能复制,通常每个细胞内只含有1个或几个质粒分子,如F因子。后者的质粒在整个细胞周期中随时可以复制,在每个细胞中有许多拷贝,一般在20个以上,如Col E1质粒。在使用蛋白质合成抑制剂-氯霉素时,细胞内蛋白质合成、染色体DNA复制和细胞分裂均受到抑制,紧密型质粒复制停止,而松驰型质粒继续复制,质粒拷贝数可由原来20多个扩增至1000-3000个,此时质粒DNA占总DNA的含量可由原来的2%增加至40-50%。 利用同一复制系统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共同存在,当两种质粒同时导入同一细胞时,它们在复制及随后分配到子细胞的过程中彼此竞争,在一些细胞中,一种质粒占优势,而在另一些细胞中另一种质粒却占上风。当细胞生长几代后,占少数的质粒将会丢失,因而在细胞后代中只有两种质粒的一种,这种现象称质粒的不相容性(Incompatibility)。但利用不同复制系统的质粒则可以稳定地共存于同一宿主细胞中。 质粒通常含有编码某些酶的基因,其表型包括对抗生素的抗性,产生某些抗生素,降解复杂有机物,产生大肠杆菌素和肠毒素及某些限制性内切酶与修饰酶等。 质粒载体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为适应实验室操作而进行人工构建的。与天然质粒相比,质粒载体通常带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选择性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和一个人工合成的含有多个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的多克隆位点序列,并去掉了大部分非必需序列,使分子量尽可能减少,以便于基因工程操作。大多质粒载体带有一些多用途的辅助序列,这些用途包括通过组织化学方法肉眼鉴定重组克隆、产生用于序列测定的单链DNA、体外转录外源DNA序列、鉴定片段的插入方向、外源基因的大量表达等。一个理想的克隆载体大致应有下列一些特性:(1)分子量小、多拷贝、松驰控制型;(2)具有多种常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单切点;(3)能插入较大的外源DNA片段;(4)具有容易操作的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