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

惊心动魄的中美金融大战

前言:金融战的本质是汇率战,也是财富转移战,是美国发动的对其他国家的财富洗劫。金融战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决定着国家的生死存亡和民族的强弱兴衰。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元是全球融通的世界货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美国的霸权地位构成了威胁,也引起了美国的敌视。因此,美国对中国频频发动金融战,中国则积极防御、见招拆招,维护了我国及世界经济的稳定。

一、美国发动金融战的三大条件

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具有主动发起金融战资格的国家,因为只有美国才具有发动金融战的三个主要的条件,即雄厚的经济实力、全球融通的美元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1、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

金融战主要是经济实力的比拼。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就难以发动金融战,并在金融战中获胜。

美国在南北战争结束之后迅速奠定了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就取代英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虽然1929年美国的华尔街大崩盘造成了股市暴跌、银行倒闭、大批企业破产、失业人数大量增加等灾难,但美国很快走出了经济衰退的阴霾。

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在日本泡沫崩盘、苏联解体中快速发

展,并打赢第一次波湾战争,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中,美国获得巨大利益,崛起之势更加明显。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通过实施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宽松)政策,打开印钞机大量印制美元,增加了资金的流动性,在2014年第二季度经济出现强劲肤色。

2013年,美国的GDP为16.8万亿美元,美国经济总量是中国的1.83倍,超过“中国+日本+俄罗斯”,具备打击任何一个国家实体经济是实力。

2、全球融通的美元

美国称霸世界主要依靠美元霸权,原因在于美元是世界上唯一全球流通的货币。

在国际贸易中,美元是结算货币。其他国家将资源和产品出口到国外后,得到相应数额的美元。美国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美元就是它自己印刷的,缺资金了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了。甚至连货币都不需要印,直接在电脑上输入几个数字就可以。

美国发动金融战的策略是:首先让对方国的汇率贬值,然后造成对方国内的资本出逃,最终导致实体经济缺少资金而崩盘。美国通过金融战达到自己的三个主要目的:一是让对方国的资本市场下跌,利用杠杆做空自己获利;二是让对方国内的财富通过货币兑换转移到美元制造国美国,然后给美国交税;三是等对方国的实体经济价格暴跌后以低价买入,从而实现获利。

3、美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军事力量是金融战的保障。美国利用你军事力量保持美元霸权,以便长久地从其他国家免费得到资源和产品。

美军现役部队由陆军、空军、海军、海军陆战队和海岸警卫队组成,是一支能应付当今世界任何挑战的联合部队,也是美国维护世界霸权地位的有力工具。

对于任何挑战美元霸权地位的国家,美国就会出兵大打出手。例如,2003年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想在出售石油时用欧元结算,让美国出兵将其捉拿并绞死,然后扶持一个愿意听话的总统上来。这次出兵,美国亲密的盟友欧洲持反对态度,联合国安理会也没通过,但美国还是要出兵了,完全没有把联合国当成一回事。军事力量强大,就这么任性!

由于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货币美元是美国掌控。因此,其他国家每时每刻都要提防美国的金融攻击,却没有金融攻击美国的能力。美国却可以一次攻击不成,接着发动第二次、第三次……。这是一个死循环,除非美国自己让自己崩溃。

美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是相辅相成的,经济实力为军事力量提供了物质保障,军事力量为经济实力提供武力保护。美国的经济和军事相互扶持、互为支撑,共同维护着其世界霸权地位。

二、美国1977年金融战导致亚洲金融风暴的运作机理

美国每时每刻都在寻找目标发动金融战,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就是美国首先对泰国实施金融攻击,然后各个击破,最终导致整个亚洲经济衰退的例子。此次金融战中,美国依次实施了以下攻击策略:

第一步:提前布局,让泰国开放汇率管制。1997年之前,索罗斯等金融大鳄就对打击泰国进行了布局,早早地把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泰国,拉高物价,制造虚假繁荣。

到1997年的时候,成功游说泰国开放汇率管制,由市场决定泰铢汇率的涨跌。

第二步:资本逃离,泰国贬值。国际资本大规模逃离,导致泰铢贬值。泰国本国的资本持有人为了防止自己的泰铢继续贬值,造成自己的资产缩水,将泰铢换成美元并从泰国逃离。以上,导致泰国实体经济短时间内严重缺少资金,陷入经济危机。

泰国的经济动荡波及整个东南亚地区,大量国际资本以及东南亚各国的国内资本也疯狂卖出自己国家的货币,兑换成美元逃离。当时亚洲各国货币疯狂贬值,实体经济严重缺血,外汇储备大幅减少,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引起经济衰退,形成了初期的亚洲经济危机。

亚洲各国为应对经济危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印钞补充自己国内资本的流动性,保住实体经济的工厂不倒闭等,希望恐慌过后自己国家的实体经济不出问题,本国货币不再继续贬值,资本不再继续出逃。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效果,实体经济受冲击程度减小,资本不再恐慌外逃。

第三步:下调亚洲国家经济指标,引发新一轮资本恐慌。1998年初,亚洲各国在遭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后艰难复苏。但在此时,美国各大评级机构预估这些主要国家在经济危机后实体经济将会长期衰退,所以下调这些国家的经济指标,结果引发了新一轮的亚洲资本恐

慌,亚洲各国资金再一次疯狂出逃,汇率再一次大幅贬值。此时亚洲金融危机已经进入了深渊,印钞也不管用。不论印钞多少,最后都被拿去换成美元。由于大量印钞,各国国内资本流动性空前增多,大量实体工厂、房地产更容易被卖出,然后将大量本国货币从央行换成美元逃离。同时,印钞导致货币突然增多,更加贬值,资本更加恐慌。

亚洲各国资本不断出逃造成了本国外汇储备美元被洗劫一空,没有了外汇储备就无法在国际上进行采购和贸易,实体经济雪上加霜,彻底倒退。当时,亚洲最富有的“四小龙”,除了香港之外都从全球经济中心消失。

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为什么在亚洲金融风暴如此疯狂的情况下,中国大陆以及中国香港没有受到严重影响?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一是中国大陆当时没有放开汇率管制,不论多少国际大资本从中国大陆逃离,都不会引起人民币的汇率波动。所以,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大陆除了部分国际资本逃离外,国内资本没有任何恐慌,实体经济也没有出现失血状况。

二是当时中国大陆的外汇储备美元没有减少,在香港被金融危机波及的时候,大陆调拨了大量外汇储备美元进入香港。香港的外汇没有出现短缺,各种对外贸易照常进行,从而躲过了经济危机。初期,也有大量港元从香港换成美元逃离,但是大陆调拨了更多的美元再一次进入香港,因此港元汇率没有出现大幅贬值,彻底遏制住了港元资本的恐慌,港股和香港房地产也没有持续暴跌。

亚洲经济危机也导致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大鳄栽倒在香港市场,停

止了在亚洲的金融攻击,这才结束了亚洲的金融风暴。国际大鳄巨亏的原因是港元没贬值、港股没下跌。国际大鳄原来的计划利用期货的杠杆作用,通过做空(预期股票未来行情下跌,先卖出股票开仓,待行情跌后买进平仓,获得差价利润)谋取暴利。后来因为资金没有中国大陆调拨过来的多,国际大鳄在香港做空不成,不得不遭受巨亏后离开。

可见,金融战实际上就是汇率战,目的是洗劫富裕起来的各个国家的外汇储备美元。对方国家的美元被洗劫一空,就无法进行国际贸易,就要重新送商品和资源给美国换取其印刷出来的美元。同时,金融战也是一种通过货币进行的财富转移战,把对方国的各种资产兑换成美元,也等于把对方国的财富转移成美元持有国的财富。

通过金融战洗劫后,国家经济衰退,资产价格大幅下跌,这时国际大资本持有美元重新进入廉价收购资产,剩余的国内资产资本变成别人的了。被金融攻击过的国家经济停滞不前,甚至倒退几十年也是常见的事情。

汇率战的前提是,被洗劫的国家放开汇率管制,否则就无法施展汇率战,无法对别国合法抢劫。1997年中国的汇率管制还没有放开,才得以在亚洲金融危机中逃脱,并且让放开汇率管制的香港也逃脱。实际上,当时国际金融大鳄并非针对中国大陆,只不过他们忽略了香港已经回归中国,最后中国大陆也加入了金融阻击战。面对一个汇率完全没放开的中国大陆,金融攻击最后功亏一篑栽倒在香港大门前。

三、中国防御金融战的一大保证

中国人口众多,劳动力素质偏低,技术水平不高,经济实力较弱。中国政府担心的失业问题,多年来在大中专毕业生年增长率8%的情况下,提出了8%的经济增长目标,实现了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提高了金融战的防御能力。但是,以上都不能保证中国有效防御金融战。

中美金融战中,战线最前沿的中金、中国央行、5大国有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中国政府,中国在中美金融战中胜算的唯一保证的行政措施,尤其是严格的外汇管制制度,外汇管理局是中国唯一的外汇买家。

具体而言,当中国企业通过国际贸易收到1万美元外汇的时候,就必须在15天之内买成别的货物,或者到银行兑换成人民币。外汇管理局统一归集和管理外汇,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

一是杜绝外币在中国境内的肆意流通,避免被国际金融大鳄利用推涨和拉低物价,保持物价平稳。

二是对外币统一调拨和使用,形成强大外币现金流,冲垮国际金融大鳄的攻击阵容,避免不明真相、不懂战术的“中国大妈”胡乱使用外币,这对有效防御金融战非常重要。

日本因为没有严格的外汇管理制度,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20世纪80年代初期,美国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于是,美国在1985年9月22日与日本、联邦德国、法国、英国签订“广场协议”,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序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广场协议”签订后,国际外汇市场大量抛售美元,导致美元持续大幅度贬值。与此同时,日元大幅度地升值,对日本以出

口为主导的产业造成巨大影响。日本政府为了达到经济成长的目的,便以调降利率等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维持国内经济的景气,使国内剩余资金大量投入股市及房地产等非生产工具上,结果形成了严重的泡沫经济。这个经济泡沫在1991年破灭之后,日本便陷入战后最大的不景气状态,至今仍没有复苏迹象。广场协议是美国对日本发动的赤裸裸的金融战和金融掠夺,首先推动放大日本经济泡沫,然后强力刺破泡沫,抽离美元引发日本经济崩溃,美国从中吸血日本资产。当年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人,上至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散户的思路就是通过多买美国债来托盘,以避免损失,可是日本人买国债的速度,必然比不过美国印钞机的速度。就这样,日本鬼子美国抽离美元后垮了。

三是让直接持有外币的老百姓,在外币贬值时免受损失。这方面的道理很简单,不再赘述。

除此之外,中国的外资企业资产管理、外国银行贷款发放的制度非常严格,以维护正常的金融秩序,为抵御美国的金融战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中美金融战的四大战役

1、第一大战役:热钱涌入中国VS 美国“次贷危机”,中国不战而胜

中国在2005年放开汇率管制后,美国开始布局对中国的金融战,当初的想法是先引起中国通货膨胀,然后用做空的方法洗劫中国。从2006年开始,各种国际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导致中国的股市楼市,

以及外汇储备大幅上涨和增加。中国的股市暴涨,吓的中国股民不敢疯狂进入,国际资本做空的时候中国股市没有人敢接手。

2008年,原本针对中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结果没能爆发出来。戏剧性的是,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美国因“后院失火”无法对中国进行洗劫,如果没有其他国家为此买单自己又扛不住。于是,美国转头向富裕的欧洲发起金融攻击。美国资本提前下调了欧洲各国的评级,吓的欧洲资本疯狂逃离,于是欧洲股市暴跌、欧元汇率大跌,持有欧元的资本快速兑换成美元逃离欧洲,欧洲陷入了经济危机。

美国在“次贷危机”后很缺钱,因此奥巴马政府希望欧元兑换成美元后逃向美国,让欧洲为其“次贷危机”买单。然而事与愿违,因为美国处于金融危机中,各种美元资本根本不敢逃过去,而是在中途把美元换成了人民币进入全球实体经济唯一没有出现动荡的经济大国中国。美国对美国发起的这场金融战由于准备不充分,反而给中国做了嫁衣。

2、第二大战役:美国推出QE政策VS 中国4万亿救市,中国小胜

从2008年开始,美国为了尽快从“次贷危机”中复苏,即对中国展开金融战。美国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白条(美元)换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白条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其总体思路包括以下八个依次推进的步骤:

①美国推出QE(量化宽松政策,即印钞票),让中国购买美国债;

②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向;

③大量美元通过中国的出口企业、美国的金融大鳄以虚假贸易方式,间接或直接向中国大陆投资,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④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推高工业品、股票、楼市的价格。

⑤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⑥股价、地价暴跌;

⑦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⑧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2009年,中国一开始按照美国的构想,增持美债至8千亿。此时,奥巴马志得意满,以为中国人比日本人还傻。于是,美国政府放心大胆地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中国政府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时候,预感大事不妙。于是,开始出售刚买来的美债,并开始嘲弄美国政府: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我可以帮你啊,只要市场上美元够多,不就贬值了么? 美元汇率大幅下跌,远超美国政府的意料。美国政府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手里的美国债,将使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抛售自己的美债,美国必然会通货膨胀,美元霸权也将终结。美国政府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美国的第一轮QE 政策终止。

实际上,中国对于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中国初期是被动应付,

因为中国的金融体系受“次贷危机”的冲击比较强烈,国内经济发展开始下行。中国政府在内需乏力、出口受阻的情况下,为了扭转经济下滑的局面,决定利用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于是,中国政府推出了4万亿人民币的拯救经济计划。由于中国的一揽子救市计划,实体经济并没有明显衰退,也导致其余美元资本迟迟没有离开中国,中国的外汇储备就没能被洗劫。

在本次战役中,中国政府小胜。

3、第三大战役:美国推高中国物价VS 中国楼市股市调控,中国再胜

从2009年开始,中国经济总量就变态地好像打了鸡血一样暴涨,2010年超越了日本和德国,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此时,美国想直接对中国发动汇率战已经非常困难了,因为中国拥有足够多的子弹来抵御。于是,奥巴马政府采取先打外围的战术,即继续攻击欧洲,一方面减少欧洲对中国产品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增加热钱进入中国的速度,推高中国的物价。同时,推出新一轮的QE2政策,引导热钱进入中国市场。

2010年,美国三大评级机构开始向“欧洲五国”(葡萄牙、意大利、爱尔兰、希腊、西班牙)下手,连连下调希腊等债务国的信用评级。此举引发了欧元区国际资本大逃亡,欧元区的各种资本抛弃欧元后兑换成美元,疯狂的冲进受金融危机影响不大的中国。这一年,中国的楼市暴涨,一些生活用品的价格也加入到狂涨的行列,从当年的流行语可以看出当年价格的疯涨程度:蒜你狠、糖高宗、盐王爷、苹

什么、豆你玩、姜一军、玉米疯、油你涨、辣翻天、鸽你肉、棉花掌等。

中国政府自2010年开始回收宽松资金,开始对美国进行反击。2011年-2012年,中国的大中专毕业生增加量出现了拐点。也就是从这时起,中国没必要非得维持每年8%的经济增长速度,这对中国而言是天上掉下来的机会。从2010年始,中国反击美国金融战的主要思路是:

①用行政手段压制房价,避免楼市增长

②银行抽水,提高银行准备金率,美国输入中国多少热钱,中国就用银行吃进多少货币。

③阻止国际热钱涌入,引导股市、楼市及物价下跌

④高税率,压制工业发展,避免在此期间经济过快增长。

⑤对外投资,用手里的外汇购买外国的资源、矿山,甚至捐给外国,避免让热钱流入中国市场里,防止经济过热。

⑥与其他国家进行货币互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瓦解美元的霸权地位。

楼市调控方面,中国政府针对房价暴涨的局面,一方面出台商品房限购政策,提高房贷利率等措施,限制投资、投机性购房;另一方面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减少商品房的刚性需求。通过多轮楼市调控组合拳,逐渐控制了楼市疯长的势头,避免了更大的楼市泡沫。

银行抽水方面,中国政府通过提高银行准备金的比例等措施,控制热钱在市场上无序流动,让股市止涨下跌。2011年5月,证监会

主席说了一句话:穷人还是不要炒股的好。此话引来国民的一片痛骂,岂不知那是证监会主席跟国民的一个善意提醒:中国准备在股市做陷阱了……

最后,美国银行和高盛纷纷割肉离场,两家分别在账面上赔了100亿美元,熬不住中国跌跌不休的股市,撤走了。金融巨头的离场,引发了美国在华热钱的恐慌性逃离,人民币汇率连续12天跌停板。中国出口的压力也骤减。中国股市危机终于解除,2011年末下调了0.5%的银行准备金率,开始往市场里注资,以恢复经济。

当时中国的战术很明确,美国人的钱会随着QE2冲进中国,中国会用楼市和股市招待他们,让他们竖着进来,躺着出去!

阻止热钱涌入方面,因为中国因承受不住这么多的资金涌入,开始阻挡从欧洲逃离的热钱涌入,不然通货膨胀有可能会击垮中国。中国经过的严防死守打击热钱流入后,这些热钱美元无法换成人民币进入中国。

国际热钱进入中国受阻,也没有进入美国,而是冲进了国际黄金市场。从2010年-2012年,黄金价格持续飙升。中国、德国等60个国黄金储备存在美国。2012年11月,德国发起“让黄金回家”运动,但申请检查遭到拒绝。在中国,多方热议是否需要把黄金搬回国内。“让黄金搬家”运动,反映了对美元统治地位的质疑。美国为了阻止各国对美元的质疑,决定把黄金价格打压下去。从2012年11月开始,美联储抛在国际市场上抛出了实物黄金,导致黄金价格一落千丈。2014年,德国的“让黄金回家”运动彻底放弃。

中国政府除了以上积极运用以上三项战术之外,对外投资、高税率、货币互换等措施也在有序进行中。

综上,美国计划对中国实施的八步金融攻击措施,前三步基本得逞,但进行到第四步吹出中国经济泡沫的时候遇到了中国的强烈狙击,房地产、股市和大众商品价格理性回归,使美国无法实施第五步卖空战术,再一次败下阵来。

4、第四大战役:美国力保美元霸权VS 中国对外投资与货币互换,战斗持续……

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美国对中国金融战的攻势锐减,由主动进攻转入了被动防御,主要是重新树立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权地位。因为2009年-2014年间,美联储共进行了三轮QE,向市场注入近4万亿美元流动性资金,促进了投资、开支和借贷,对美国经济的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大量印制美元导致美元供应增多,因此相对其他国家的货币,美元汇率近6年来一直处于贬值状态,各国越来越不愿持有美元及美元资产。如果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美元有可能失去国际货币的地位,也将随之失去的数额庞大的铸币税。

因此,美联储于2014年10月30日宣布退出QE政策,降低美元供给量,其主要目的是保住美元的世界霸权地位,同时也有利于防止下一次金融危机。因为对美国而言,保住美元的地位非常重要。美元作为国际货币,只有汇率长期坚挺,各国民众手中所持的美元及美元资产才不会贬值,他们才会放心持有。美联储希望通过退出QE,美元不再继续贬值,以提高美元的资产吸引力,国际资金将会重新流

入美国,重新保住美元作为世界货币的地位。

美联储退出QE,也是为了避免再一次出现金融危机。因为美联储QE政策实施期间大量印钞票所产生的流动性未能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基本上在金融市场流转,导致股票市场在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却连创新高,资产价格出现了泡沫。美联储趁泡沫较小的时候停止QE政策,有利于避免重蹈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覆辙。

中国与美国的前三大金融战中虽然没有落败,但目前的经济实力尚不足与美国直接对抗。2015年,中国将采取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和货币互换两手抓的战术,巩固与美国金融战的战果。

在加大对外投资方面,中国基于拥有丰富的劳动力、巨大的外汇储备和良好的对外合作基础,制定了高质量引进来、高速度走出去的战略举措。劳动力资源方面,中国人口众多,大中专毕业生数量多,劳动力相对富裕,通过对外投资和开发建设,能够化解中国的就业压力,促进国内经济增长。外汇储备方面,中国现有外汇储备4万亿美元。如此巨量的外汇储备,增加了对美国的控制力,但大量资金闲置也是一种浪费。对外合作方面,中国与金砖五国、东盟和南非等国家的战略合作日益密切。

在战略布局方面,中国的主要举措是货币互换协议和“一带一路”。其中,货币互换是指两笔金额相同、期限相同、计算利率方法相同,但货币不同的资金之间的调换,同时也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货币互换协议最重要的意义在于,两国之间的国际贸易不再使用美元计算,也就无需向美国交铸币税,同时避免利率、汇率波动带来的风

险。例如,中国人民银行与俄罗斯联邦中央银行2014年10月13日签署了规模为1500亿元人民币/8150亿卢布的双边本币互换协议,有效期三年,经双方同意可以展期。这意味着今后三年间,中国和俄罗斯可以直接利用互换的货币进行双边贸易和投资,三年之后相同规模的两种货币在互换过来即可。近期,有些人说卢布贬值相当于中国向俄罗斯送钱,这是没有任何根据的,因为汇率波动对货币互换根本没有影响。实际上,货币互换的风险只有一个,即签约国的现任政府被武装推翻,新任政府不认账。

2008年以来,中国央行已经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蒙古、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阿联酋、迪拜、土耳其、澳大利亚、乌克兰、巴西、英格兰、瑞士、斯里兰卡、俄罗斯、卡塔尔、加拿大、泰国等国家和地区的银行签订了货币互换协议,大大减少了国际贸易中对美元的依赖。

中国与众多国家签署货币互换协议后,就不要持有那么多美元外汇储备了,就需要通过合适的途径花出去。于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诞生了。“一带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长的经济大走廊,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上述区域的很多国家正处于经济危机当中,实体经济缺少资金,中国拿着美元前去投资开发,给实体经济输血,帮助解决其就业和经济复苏,自然是非常开心。因此,“一带一路”很多得到了众多的国家的热烈响应。

“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化解中国的过剩产能、减少外汇储备、获取国外资源、强化国家安全、提高区域经济主导权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中国正在加紧布局人民币全球清算网络,打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高人民币对美元的替代率。

中美金融战还将持续,战略更加高明,战术更加严谨……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中美金融监管体制比较 摘要:金融监管是金融不断深化发展的结果,它保护了金融活动参与各方的经济利益。但是金融创新往往会受到金融监管的制约,金融服务业为了逃避监管又不断地创新产品以逃避监管,金融业在监管与创新之间的矛盾中不断发展。但是作为保护金融活动参与方特别是普通投资者利益的金融监管部门却始终显得滞后和力不从心。本文将探究中美金融监管体制之间差异,为中国的金融监管提供一些可参考意见,或者是完善中国的金融监管体系。 关键词:金融监管监管体制 前言 金融业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特殊产业,对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异或是抑制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是资金需求者和供给者互通有无的金融平台。对金融业的合理监督与管理是整个金融业健康、高效和持续发展以及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金融业对经济的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英国金融业的发展为其成为世界强国奠下了坚实的基础,国民财富快速增长,而二战后美国的崛起就是我们更加生动的例子,美元成为了世界国币,为美国成为超级大国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金融业对经济发展的破坏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从美国1929年的大萧条到2008年的次贷危机,每一次金融危机都对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但总的来说,金融对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超过了其负面影响。 金融业作为一种虚拟经济,在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扮演了特殊的角色。正是这个特殊性,使得对金融业的监督管理与其它行业有巨大的差别,不仅要维持整个行业的创新能力也要保护与金融业有关的组织和人员的利益。因此,金融监管就显得非常的重要。从分类上来说,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金融监管当局依据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所实施的监督与管理。广义的金融监管,就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及其在金融市场上的所有业务活动)实施的监督管理,以及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稽核、同业自律性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等的总和①。无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金融监管,金融监管都必须包含两方面的内容: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从这个角度出发,金融监管就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合称。金融监督就是金融当局或管理机构为了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美博弈

广西财经学院2014—2015学年第1学期 《金融学》课程期末论文 适用班级:法学1342 课程开课:金融与保险学院 考查课程 1、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现状分析 2、 分红保险在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3、 我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探讨 4、 广西与东盟地区人民币结算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5、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与防范 6、 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与投资的作用分析 7、 人民币汇率对货币政策及其有效性影响探讨 8、 中国货币供给高速增长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9、 欧债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及策略 10、2008美国金融危机的根源和影响分析 二、写作要求:选课学生在上述选题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命题进行撰写论文,字数要求3000字以上,切忌抄袭,一经发现成绩为零分。 三、正文格式要求:论文一律使用A4纸,按照统一的论文格式要求。论文各部分样式设置要求:(1)论文题目:宋体三号字居中。(2)正文:宋体五号字 两端对齐,段落首行空两字,段落间不允许空行,段落标题除可以加黑外,不得再使用其它任何样式;单倍行距,段落间距都为零;不得对整篇文章使用表格嵌套;不得使用繁体字和任何背景色。(3)参考文献、尾注:宋体五号字。

2008年金融危机影响下的中美博弈引:因为父亲从事的是金融行业,而自小便听父亲口述美国是如何用货币打赢战争的,因此自中学起就对经济之学充满了兴趣。但因高考成绩不及,故被调剂到法学院,与兴趣之学科失之交臂,所幸图书馆内以经济类书籍居多,课间之余便可偶有一览,也算解兴趣之痒。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危机影响无疑是巨大的,从2008年开始,中美金融战就拉开了序幕。美国的思路便很明确,就是用美元换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美元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总的思路就是: 1,让中国买美国债。 2,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 3,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4,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 6,赚走巨额利润。 7,股价、地价暴跌、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这就是美国准备给中国的剧本。 事实上,2011年,美国已经进展到了第三步和第四步了。第一步中国不但走了,而且走的很远。中国手持1.6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资产买了美债。而第二步,美国走的有点悬,并没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逼着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而中国确实在美国的压力下,开放了人民币的浮动汇率,并且在2011年初,也确实开始了加息。 当2009年,中国第一次使用减持美国国债的办法向美国施压之后,美国人突然意识到,这次遇到中国人,是一个远比日本鬼子要难缠的对手。当年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人,上至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但中国不同,中国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外管局。当中国买了美国8千亿美债的时候,奥巴马志得意满的还以为中国比日本人还傻,因为当初日本人买美国债,美国颇费口舌,才推销成功,而希拉里去了一趟北京就带回了8千亿。奥巴马放心大胆的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而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中国人,就开始出售自己刚买来的美债了,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我可以帮你啊!。 美元下跌速度远超奥巴马意料,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仔细权衡之后,奥巴马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自己手里的美国债,将使得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抛售自己的美债,到时候美国通货膨胀率是能翻几番的,美元霸权也将终结,这是美国所不允许的。当然,中国如果这么做,自己也要受重伤的。于是奥巴马开始筹划,用别的方式解决掉中国。 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就有1万亿美元。2011年末,中国外汇储备达到了3.4万亿美元。也就是说3年间,美国输入给中国的美元账面上的,就有 2.4万

引发中美战争的原因

美方的政治体制:美国人眼里容不下一个共产政权存在,前苏联的共产政权,曾让美 国感受到巨大的恐惧;其次是面对中国咄咄逼人的欲将世界格局从新划分的雄心,已严重威胁美国在远东的利益,甚至威胁美国领导世界的地位,美国的真正担心的是怕中国军力得到迅速发展,这将打破亚太地区乃至世界范围与美军的战略平衡。 中美货币战争: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借口,是中国人为操控汇率,导致贸易收支 失衡现象不断恶化。中国一下子又成了美国的抨击对象,愤怒的矛头又指向了这个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指向了这个正在带领全球走出金融海啸阴霾的国家。从国会,到总统,再到财长,两大政党的政客们一起上阵,迫不及待之情连红脸白脸都懒怠着扮下去了。他们似乎都一致认为,并使大多数美国人相信,中国经济的崛起直接推高了美国本土的失业率。尽管温总在国际场合竭力反击,联合利益相关者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图瓦解美国的压力,但从最近的事态发展看,美国点起的货币战争的硝烟似乎才刚刚燃起。可以预见,战争一旦发生,中国可能面临:中国的资金将被掏空,中国的高素质人才将被拉走,房地产将无人问津,城市将死亡,中国经济将遭到比当初日本经济更加万劫不复的灾难。中国如何应战?反击才是唯一的出路 朝鲜问题:因朝鲜问题而导致中美战争的爆发。这种原因根本上说是意识形态上的原因。 中国因此被不得不卷入。50年代的抗美援朝也是这种情况下产生。当然,这对于美国本身来说,可以解释为是一种战略取向。 台湾问题:台湾问题引起美国介入。目前美方频繁向台湾进行军售,从美国角度看,对 华作战的最佳地点是台湾,而不是太平洋(中国有太多的缓冲区),也不是南海(不适合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作战)。 中日问题:这种原因根本上说是由于资源问题引起的。挑起战争的导火索是日本挑衅中 国的国家安全,强行占领钓鱼岛,开发东海周边的海底资源。在资源的问题上,我们中国也缺少资源,日本也缺少资源。在这一问题上,日本可能会事先得到美国的支持,扩大中日摩擦,最后,把美国拖入中美战争中。这种爆发的可能性极大。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对美国的经济,技术,资金,商业贸易,金 融等的依赖性大幅度下降,就必然引起美国经济的动荡,美国鹰派开始占据其社会中的绝对地位。国际上的其他经济区域在被中国吞食的情况下,美国的国际市场已经十分有限,甚至所剩无几。他们的经济开始出现绝对危机,社会的各个领域波及十分广泛。在收入下降和国家财政赤字的情况下,不堪民众的压力,富者生活受到极大的威胁,而他们的中产阶级也随之退化,生活朝飧不继。于是不得不发动战争。

从美国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战

从美国视角分析中美贸易战 北京时间2018年7月6日中午12点,一场没有硝烟的大战打响了:中美贸易战。美国向对中国5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中国要么接受,要么反击。如果接受,则暂时偃旗息鼓;如果反击,则后续针对5000亿中国商品的惩罚性加码关税会跟进。美国之后的策略是这样的:其最终目标是所谓的“贸易平衡”,也就是让中国来自美国的贸易顺差变为零。为了这个目标,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加税降低中国商品的竞争力,减少中国商品对美出口额度;一种是让中国大幅提高进口美国商品的额度。 在国际政治来看来,美国这样“六亲不认”完全损害美国的国际形象!但是,美国政府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坏处,美国目前与盟国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当今的国际经济体系是美国二战以后创立的,基本上所有工业门类都是围绕着美国科技为核心,再由其他盟国加以发展,比如数码核心科技是美国人开始研制的,后来由德国、瑞典、日本等国发扬光大,并且返销到了美国!如果美国不买这些数码产品,也不让盟国卖给别人,那么德日这些生产国干没辙!最好一个例子就是:日本将产品技术卖给苏联美国对的反应,就能看出美国对于所谓盟国的关系是“蛮横霸道”的!并且,美国在这些“盟国”都有驻军,这就更加说明了所谓“盟国”根本就不是“主权独立的国家”!完全被美国控制,美国根本没有把他们放在眼里,也不是国与国之间的平等关系!所

以,连国防都受美国保护的国家,美国也就不怕与这些国家关系变坏! 对于美国国内政治来说,美国对外打贸易战是特朗普提高自己在国内的政治威望,近期内为“中期选举”稳定自己的“基本盘”,长期是为了第二个任期做好准备!而特朗普打贸易战的具体相关项目,都是美国传统行业,而这些传统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特朗普的支持者,如果不打贸易战,不将外国商品抵挡在 外那么特朗普会食言的!不兑现竞选承诺,不给予这些产业工人想要的东西……他很难过中期选举这一关!所以,特朗普的贸易战必须要打,也能获得这些产业工人的支持! 美国传统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汽车制造、机械制造等已经降到了二战以来的最低点!这个问题源自1990年代中期的“网络经济”兴起,与网络相关的产业和金融行业包括金融衍生行业的兴起,这类工作环境体面、工资高的行业也将美国带入了一种全新的经济体制!但随之而来的就是不赚钱传统行业的衰落!而美国利用资本的力量将这些传统行业移到了生产效率更高、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但美国这样工业化国家的工业需要门类齐全,产业空洞化会使美国从根本上的衰落!所以,作为特朗普这类的“经历过火红年代的老派商人”而言是不允许美国没了钢铁、没了汽车……不论是为了保住选举的“蓝领阶级的基本盘”,还是扭转工业衰退,特朗普必须要将外国产品撵出美国!美国传统工业实质上是美国霸权的基石,美国要是丢失了这些,美国也就没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

内容摘要:本文从中美两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其法律体系的相关内容,其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三个方面,来浅析中美市场的对比研究。 关键字中美金融背景金融机构体系金融法律 目录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1页 1.1中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1.2美国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1页 第二章法律的维持……………………………………………5页 2.1中国金融法律体系………………………………………5页 2.2美国金融法律体系………………………………………6页 第三章金融机构体系………………………………………7页 3.1中国金融机构体系………………………………………7页 3.2美国金融机构体系………………………………………11页 第四章中国人民银行和美联储………………………………20页 附录A……………………………………………………………24页 附录B……………………………………………………………25页

第一章成立的背景 要对中美金融市场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我们来看各自金融市场成立的背景: 中国 就理论而言,中国金融市场从有借贷关系的那天起已近存在了,尽管是不完全和不规范的!时至今日,中国银行信贷市场在金融市场中仍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的说:中国金融市场萌芽于建国初期。1950年我国就发行了人民胜利拆实公债,出现了一级市场,开创了中国融资的先河。 完全意义上的金融市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行了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产生了强烈的资金需求。特别是1984年以来,我国的金融市场迅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金融市场体系。 美国 1551年,英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公司-----MUSCOV股份公司,最早的股票投资者是喜欢探险的伦敦商人。 但西方的股票和证券交易所最早却产生于1611年的荷兰,英国和法国也在较早时候建立了证券交易所。 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于1811年由经纪人按照粗糙的《梧桐树协议》建立起来并开始营运。较晚建立起来的美国股票市场却是对现代意义上的证券投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比较中美金融体系的异同 中美金融体系的相同点: 1金融体系都是由金融市场、银行和外部公司治理及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所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制度特征的总称。 2中美金融体系都包括以金融资产的交易、金融机构的构成和金融活动的监管为基础的多项内容。 中美金融体系的不同: 第一,中国金融和美国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美国出于金融市场的高度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大、金融工具多、产品链条长、资金能量强,这种“高度发展”在一定程度发展到“过度”,不但脱离了实体经济,而且会对实体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而中国处于金融市场发展的初步阶段,具体表现为市场规模小、结构不合理、金融工具少、主体实力差,这种“初步”难以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多年存在的企业融资难、投资渠道狭窄等 第二,中国金融和美国的运行机制不同。 美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极高,华尔街具有超级话语权,具体表现为金融机构的趋利化、金融活动的自由化和金融业务的杠杆化,虽然这些特征目前在一定程度上面临下降和逆转,华尔街的话语权也在下降通道之中,但其高度市场化的根本特征不会改变。反观中国,中国的金融市场化程度低,行政管制较强,金融压抑较为明显,具体表现在为,金融机构活力不足,例如金融创新严格审批、金融业务较为单一、金融服务能力较弱,等等。当然,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低既有历史和客观原因,也有体制原因,我们需要的是正视这样的现实。 第三,开放程度的比较 中国金融市场相对封闭,表现在难以有效运用全球资源,缺乏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金融机构尚未完全参与国际竞争,这和中国经济的开放程度不想符合。但是,美国的金融市场是完全开放,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市场,表现在其金融机构全球发展、金融体系运用全球资源、金融市场有全球定价权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从整体角度讲,中国的金融市场还是发展不健全,政府对于银行的管制程度较高,各银行之间的竞争力度较小,整个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也较低。不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全发展,相信中国的金融市场也会更进一步发展 第四,中美金融体系的组成 中国的金融体系包括金融决策体系(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商务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业银行) 美国金融体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联邦储备银行系统,商业银行系统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由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主导。 第五,中美金融体系的导向 当代金融体系主要有两种导向,即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中国是银行主导型,银行与企业交往密切,掌握一定客户信息,银行与企业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从而减少了相互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减少了监督成本,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美国为市场主导型,是以市场为主导。

2011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2011中美金融战原来如此心惊胆战 (嫌长的可以跳过欧债和利比亚的部分,直接读第三部分) 2011 是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国顶着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部压力在发展,整个中国的工商业、金融业、老百姓的工作生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在这一年,美国经受着自苏联解体以来最难熬的一年,而奥巴马,这个美国第4 4任总统,这个政治界的新星,也在这一年,为美国打出了极漂亮的连招。 不当家的人不知柴米贵,不仔细研究新闻的人,就会怨恨我国什么都不告诉你。本来我国就没责任全都告诉你,但事实上,各大网站的各种信息,诸君都可以自己找到的。没能连在一起想,也就没法预计即将发生什么,以至于有些事的结果已经发生,你却根本没注意到。作为一个经济学和国际时政的爱好者,洒家一直关注这些事态发展,今天给朋友们扫盲,让大家了解国家现在的困境,也算是我们这样的爱好者,对国家最大的贡献了。 三大主线故事 1,欧债危机 2,利比亚战争 3,中美金融战 如果说2011年究竟什么事情最令人惊心动魄,莫过于这三大主线故事。可以说,现在世界上的各个国家领导人,都是极聪明的~这一年,尤其是美国奥巴马, 把布什的屁股擦得差不多了,也终于在今年,开始了他的全球战略构思,并频频发力,打得有声有色,远比08年之前,中俄巧妙出招,小布什昏招连连,情势

完全一边倒完全不同。这一年,世界智商最高的领导人胡歌、普京,终于遇到了久违的高智商美国总统的反击。 先谈欧债危机 要说欧债危机,就不能不谈美国现在的处境。 美国的国债负债额,在2011年终于突破了14万亿大关。为什么14万亿是个标志性数字?因为14万亿,正好等于美国一年的GDP。也就是说,如果美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不能超过利息额度,就意味着美国将不可能还上这一笔贷款。而大家知道,美国经济如果年增长2%,那都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可现在,美国只能通过借新贷款,来还旧贷款。终有一天,他会借不到钱,一旦借不到钱,美国联邦政府就会破产。1991年发生在苏联身上的事,就要再次发生在美国的身上。有人说,美国藏富于民,真正的资产都在老百姓那,那好,我可以告诉这些人,美国真正的财富,确实都在老百姓那,但大部分的债务,也在老百姓手里,美国老百姓手里的债务总额至少19万亿美圆,欠的可比美国联邦政府多多了。 各位明白了吧,美国到了这步田地,已经无力用正常的办法还钱了。这就是为什么美国要印钱,让美元贬值,这样美国就可以用白条还债。可是这白条还债,办法是好办法,可是这也是玩火。因为美国从二战以来建立的国际金融的秩序,即源于强大稳定的美元基础。一旦美元因贬值而遭到全世界人民的唾弃,美国也就无力再通过自己的货币,向全世界进行投资了。可以说,美国的国家实力,至少有50%都源于强大稳定的美元。而印白条这种事,就是在用自己赖以生存的信誉作为赌注,来熬过美国最大的难关。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异同比较 摘要 中美金融体系的差别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市场主导型”和“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也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融资方式之间的差异,体现在金融机构、金融产品、金融监管方面上。正因为这些差别,在中国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有它的特点和考虑的因素,银行和市场的有机结合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Abstract To some extent,the difference of financial systems of Chian and USA can be esplained in terms of the conflict between, “Bank-led financial system”and “Market-led financial system”.In other words,it is the discrimination between direct financing and indirect financing which is displayed in such aspect financial institutions,financial products,financial regulation and the like. Due to the differences,there are a lot of factors for consideration to develop the milti-layer capital market in China.The best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combine the bank and the market effectively in China. 关键词:市场主导,银行主导,多层次资本市场

中美金融战还在打

中美金融战还在打 《中美金融战中的楼市、股市与通涨》 从2008年开始,中美金融战即拉开序幕。美国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美元换 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美元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在这里我不赘述当年美国怎么把日本压垮的了,那样篇幅就太长了。但总的思路就是: 1,让中国买美国债 2,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向 3,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4,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股价、地价暴跌 7,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这就是美国准备给中国的剧本。事实上,2011年,美国已经进展到了第三步 和第四步了。第一步中国不但走了,而且走的很远。中国手持1.6万亿美元美国国 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资产买了美债。而第二步,美国走的有点悬,并 没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逼着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而中国确实在美国的压力下,开放 了RMB的浮动汇率,并且在2011年初,也确实开始了加息。 当2009年,中国第一次使用减持美国国债的办法向美国施压之后,美国人突然意 识到,这次遇到中国人,是一个远比日本鬼子要难缠的对手。当年购买美国国债 的日本人,上至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但中 国不同,中国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外管局。当中国买了美国8千亿美债的时候 ,奥巴马志得意满的还以为中国比日本人还傻,因为当初日本人买美国债,美国 颇费口舌,才推销成功,而希拉里去了一趟北京就带回了8千亿。奥巴马放心大胆

的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中国人,开始出售自 己刚买来的美债,言外之意,就是:你不是想让美元贬值么?我可以帮你啊!。 美元下跌速度远超奥巴马意料,顿觉情况不对。立刻停止了印钞。仔细权衡 之后,奥巴马发现中国握住了一个美国的大把柄:如果中国不计后果的抛售自己 手里的美国债,将使得全世界美元泛滥,并带动其他所有持美元债务的国家纷纷 抛售自己的美债,到时候美国通货膨胀率能翻几番的。美元霸权也将终结。当然 ,中国如果这么做,自己也要受重伤的。于是奥巴马开始筹划,用别的方式解决 掉中国。 奥巴马瞄准了控制定价权的战术、用美元换实物、限制中国对外投资的办法 来遏制以出口为主的中国。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美国推出量化宽松 2,大量美元就会通过中国的出口企业、美国的金融大鳄通过虚假贸易,甚至 直接向中国大陆投资,向中国输入美元。 3,因为货币增发量=贷款总额+从国外进来的钱*汇率,所以美国向中国输入 大量美元,即可导致中国迅速通货膨胀,推高各个工业品、股票、楼市的价格。 4,在中国资本膨胀期间,限制中国,不让中国把这些钱花出去。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股价、地价暴跌 7,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或许有人认为中国的通货膨胀是由2008年中国出台的4万亿RMB的经济刺激计划造成的。在这里我要给一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通胀有多少是美国人贡献出来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博弈 中美货币战争箭在弦上,一触即发,就某种意义而言,说已经开打了,也未必为过。那么中美货币战争为什么发生?有什么结果?该如何面对呢? 中美为什么会发生货币战争,一言以蔽之,它决定于中美的货币战略,而货币策略又决定于两国有的发展模式,发展模式又决定于两国的企业文化。 中美不同的两种模式最终是培育了两种企业文化甚至是生活文化。在美国,所有企业,所有产品,都采取割价竞争,优胜劣汰,优劣取决于价格,好处是消费者可以不断换品牌,永远享受最低价格产品。然而,一味追求压低成本,往往牺牲质量,甚至偷工减料。这在美国都不能避免,接近美国模式的中国,自然就更所见多有了。 有趣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及企业文化,最终却影响到了各自的货币政策。引申出去来讲,这就表现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国际货币制度中的博弈。像美国、欧洲、日本等这样的发达国家(地区),他们的经济实力在众多博弈参与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一直到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运行,都反映出发达国家在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博弈中处于绝对优势,使国际货币体系诸多方面的制度安排都显示出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平。 发展中国家在博弈过程中的劣势表现在:从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看,发展中国家居于从属地位;从汇率体系的设计上看,发展中国家居于从属地位;从国际收支调节来看,发展中国家是逆差方。三方面均反映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公平,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货币体系博弈中处于劣势与被动的地位。所以在此种情况下,发展中国家的“占优策略”只能是遵守发达国家的国际制度安排;而发达国家自身在外界条件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也将理性的选择遵守这种偏向于自身利益的国际货币制度,即在双方政治经济力量差距悬殊的情况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政策博弈中唯一的“纳什均衡”就是双方均选择“遵守”该种制度体系,直到由于寡头大国之间的政策协调出现摩擦或博弈参与者们的政治经济实力对比发生变化。

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中美金融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比较分析 摘要: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一直是制约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国金融体制的缺陷对中小企业融资造成了诸多障碍,而美国的金融体制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适应性较强。本文主要比较了中美两国金融体制的特点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从而为中国未来金融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为解决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 关键词:金融体制;中小企业融资;金融改革与发展 一、美国金融体制及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1、美国银行体制及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1] 受制于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反垄断思想的传统,美国的银行体制以单一银行制为主,在历史上各州都禁止银行设立分行,银行的经营范围局限于一州范围之内,经营范围比较有限。在此背景下,美国的银行以中小银行为主,虽然这种银行体制存在诸多弊端,但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与发展却十分有利。中小银行为主的银行体制与中小企业特点具有明显的匹配性,对中小企业的创新发展较为有利。与规模较大的银行相比,中小银行的经营专注于某一有限范围内的中小企业,对本地区的经济环境及企业状况较为熟悉,二者可以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违约及道德风险相对较低。因而,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与具有冒险精神的银行结合在一起,银行为企业提供信用支持,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推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单一银行制的弊端逐渐显露。虽然美国银行体系仍然以中小银行为主,但银行向总分行发展的趋势也很明显。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科技创新仍然在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但是以国家、大型企业为主导的科技创新的优势也很明显。这种多元化的创新模式,客观上也要求金融支持方式的多样化。银行由单一银行体制向总分行制方向的发展趋势,适应了这种多层次的创新活动。 2、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 美国的金融经营模式经历了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两个阶段。分业经营的银行模式,使银行的经营风险较为集中;混业经营使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经营风险可以通过业务的多元化实现风险分散,从而使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用支持更加稳定。 3、美国的资本市场体制与中小企业融资的适应性 美国具有世界上最发达的资本市场,资本市场的广度与深度为各类企业

中美货币战争内幕

中美货币战争内幕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美货币战争内幕 摘要:楼市在年初,已经做好了全面封杀的局面之后。中国的股市也在做功课。5月份,证监会主席突然出来说了一句话:穷人还是不要炒股的好。当时引来网民一片痛批:难道不给穷人翻身的机会了吗主席只能叹口气,然后不说话了。他当然不能再说了,再说,美国人就坑不了了。他的言外之意是,股市要跌,赔不起的小户,赶快跑吧,咱要做陷阱了,未来的几个月,是会跌的! 从2008年开始,中美金融战即拉开序幕。美国的思路很明确,就是用白条换中国的实物,然后,让白条贬值。以达到逼迫中国通货膨胀的目的。一开始,美国期望用当年压垮日本的招数,把中国压垮,在这里我不赘述当年美国怎么把日本压垮的了,那样篇幅就太长了。但总的思路就是: 1、让中国买美国债 2、控制中国的汇率和利率走向 3、美国热钱流入中国 4、把中国的各个资本市场炒出泡沫 5、卖空各个资本市场,赚走巨额利润 6、股价、地价暴跌

7、中国的银行破产,政府债台高筑 8、社会无力偿还巨额债务,也无法再产生新贷款,社会经济发展停滞 这就是美国准备给中国的剧本。事实上,2011年,美国已经进展到了第三步和第四步了。第一步中国不但走了,而且走的很远。中国手持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可以说把很大一部分的外汇资产,全都买了美债。而第二步,美国走的有点悬,并没能像当年日本那样逼着中国签署广场协议,而中国确实在美国的压力下,开放了RMB 的浮动汇率,并且在2011年初,也确实开始了加息。 当2009年,中国第一次使用减持美国国债的办法向美国施压之后,美国人突然意识到,这次遇到中国人,是一个远比日本鬼子要难缠的对手。当年购买美国国债的日本人,上至日本各大商业银行甚至大藏省,下至平民百姓。一群散户。所以散户的思路就是通过多买美国债来托盘,这样避免损失,可是日本人买国债的速度,必然比不过美国印钞机的速度。于是日本鬼子垮了。但中国不同,中国的买家只有一个,那就是外汇管理局。当中国一开始买了美国8千亿美债的时候,奥巴马志得意满的还以为中国比日本人还傻,因为当初日本人将信将疑的买美国债,美国颇费口舌,才推销成功,没想到希拉里去了一趟北京,就带回了8千亿。奥巴马放心大胆的开启印钞机,开始印钱。察觉到美国人印钞机全速开启的中国人,

终于把中美“金融战”讲清楚了好文值得细读

终于把中美“金融战”讲清楚了!好文!值得细读! 所谓的人民币互换这个事情,这段时间很多经济公知在喷,中俄货币互换。因为卢布大幅贬值,中国当了冤大头,亏钱了,给俄罗斯送钱了云云。这些经济公知基本上弱智站队一类的,根本就没有经济常识。在他们的眼中油价涨,中国输。油价跌,中国输。油价不涨不跌,更是中国输。只不过还真的忽悠了很多人。我这里解释一下货币互换是啥玩意,货币互换的目的就是为了回避汇率波动,然后给本国造成损失。所以俄罗斯的卢布哪怕跌没了,也和中国没关系。货币互换的风险只有一个,签约国政府被武装翻盘,新上来的不认账。排除这个威胁,货币互换没有任何风险。而好处却是非常多。那么货币互换是怎么回事呢?就用现在热门的俄罗斯的卢布做比喻。假设当下签协议的时候卢比和人民币比是10:1,也就是俄罗斯拿十亿卢布出来借给中国,中国拿一亿人民币出来借给俄罗斯,双方协定,三年期满,互换归还。明白不?各位,这是借。只是因为同时相互借,所以称为变成了“换”而已,真正的名称应该叫做货币互借才对。至于这相互借用的着三年,各自拿着对方的货币干吗,各自不管。只要到三年期归还就行。卢布贬值也罢升值也好了。三年后拿回自己的一亿人民币。俄罗斯拿回自己的10亿卢布。中国亏了吗?要知道中国最不缺的就是人民币,我可以

随便印。要多少我印多少。我无非就是多印了一亿放在哪里,恰好那个地方在俄罗斯,我放三年而已。三年过后我去回来就是了。所以不管卢布贬不贬值,中俄货币互换都没亏。那么赚钱了吗?赚没赚不清楚,但是我知道如果想买俄罗斯的原油或者天然气,俄罗斯只认两种货币,一个是卢布,自己家的货币。另一个是美元,国际目前通用货币。中俄货币互换后,中国采购俄罗斯的原油,不需要用自己国民辛辛苦苦制造的商品送给美国换取美元,然后在拿到俄罗斯换取石油。直接拿自己手中的卢布去就可以购买回来。而自己手中的卢布是从哪里来的呢?自己开动印钞机印了一堆叫做人 民币的纸换回来临时借用一下的。这个总比辛辛苦苦生产商品送给完全不相干的美国去换强很多吧?最多我把商品送 给产石油卖给我的俄罗斯,公平交易。赚没赚呢?如果没有货币互换,中国投资人要去俄罗斯投资,比如拿一亿人民币投资,首先你要换成美元,然后拿美元再换成卢布。然后在俄罗斯的投资赚的利润都是卢布。想拿回国,首先要把卢布换成美元,然后用美元再换成人民币,这个过程随便一个货币汇率产生大幅贬值或者升值,基本上自己可能投资没亏钱,最后却亏在汇率上了。比如俄罗斯的卢布突然大贬值,你在俄罗斯的投资估计一亿经过贬值,拿回来估计只有五千万了。而有货币互换就不一样了。货币互换国双方货币兑换不用经过美元。所以针对美元的贬值升值,对双方而言根本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中美金融体系比较 1

美国金融体系及其弊端 美国金融体系形成是自然构造和人为构造相互交替、相互适应、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建国之时, 尚无现代意义的银行机构, 随着经济初步发展和战争需要, 由美国国会财政管理官提议, 经国会批准于1782年建立了第一家银行北美银行。它虽是一家在州政府注册的银行, 但却与联邦政府有密切联系, 联邦政府持有银行大部分股权, 实际上是一个政府银行。这之后, 在联邦政府的努力下, 经国会批准, 先后建立了美国第一银行, 美国第二银行。这两个银行均是公私共有而以私人所有为主, 公私共管而以公管为主, 并带有某些中央银行性质的全国性银行, 尽管它们在经营卡是成功的, 作用是良好的, 但仍在批准营业期满后停业。这其中有很多原因, .但重要原因是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制度不适宜美国人崇尚自由竞争的精神, 而且州政府对联邦政府特权日益扩大始终存有戒心。人为构造阶段暂时告一段落, 随之开始了自然构成过程, 即自由银行制度的实行。任何人只要有充分的资本, 并按法律规定履行义务都可领取执照, 开设银行, 而不必逐个审议, 从而掀起了建立新银行的浪潮。之后又实行国民银行制度, 规定了银行最低资本额、法定准备金和贷款条件等限制, 从而提高了银行安全性, 有利于金融业的稳定。l9 , 美国国会经过《联邦储备法》, 19 , 美国中央银行—联邦储备体系正式建立。标志着美国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当前, 美国大约有5万多家金融融机构, 金融业创造的产值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左右。1984年金融资产达70280亿美元, 约为GNP的175.25%。 由于适应美国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环境, 美国金融体系与其地西方发达国家相比颇具独特之处, 形成了美国金融体系的鲜明特征。 2

货币战争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团队名称:飞越 议题:货币战争中美经济的博弈以及中国如何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谋发展货币战争实质是世界各国之间经济的竞争,即各国通过调控货币发行量以及货币价值来使本国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过程。自08年以来,世界经济被美国次贷危机带入金融风暴中,08年美国为恢复经济推行了第一轮量化宽松政策,即QE1,10年,又推行了QE2,2012年9月,QE3推出,又在同年12月推出QE4。 全球货币之战的引线,从07年美国陷入次级债危机之时就已经被点燃,从美国金融业蔓延到美国实体经济,并演化成为冲击全球的经济危机,这是一场始于美国次级贷款的危机,欧债危机仍会继续发酵,美国“财政悬崖”风险突显,发达经济体债务收缩将继续抑制世界经济复苏,欧元区经济将结束衰退,缓慢复苏。2013年,欧债危机最坏的时候已过去。西班牙和意大利国债收益率目前已重回2011年中以来的最低水平,爱尔兰明年有望重新全面利用债市进行融资,希腊获得了大规模债务减免,外国投资者开始重新进入欧元区外围国家的债市。虽然英国央行新一期报告认为欧元区解体的风险依然存在,但现在认为欧元区将解体的已寥寥无几。 美国经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陷入衰退,因为美联储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刺激金融复苏、稳定金融市场、修复银行体系,美联储通过不同的方式向市场注入流动性。利用美元在全球金融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为了降低国内高失业率、扩大出口、减轻高额债务,美国通过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一边对其他国家的负债进行抵消,一边将通货膨胀的危机推入其他国家的边界…… 但是,量化宽松是一把双刃剑,美联储把“量化宽松”当作提振美国经济的“终南捷径”。从短期看,此举的确可以收到“利多”之效。其中包括为美国增加财富;提升美国股市股价,使美国人迅速增加两万亿美元资产;可以使其出口增幅比往年提高一倍以上,达到约20%。经济学家估计,美联储此举可能使美国的GDP增加0.4%。 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国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一、加剧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进口成本提高以后形成PPI和CPI的压力,从而形成输入型通货膨胀。在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输入型通胀使中国货币政策的执行陷入两难境地,使中国实现稳增长、控通胀的调控目标难度加大。 二、导致热钱流入,加剧中国资本市场资产泡沫化。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行是的国际间存在着大量的逐利短期资本,在中美存在利率剪刀差时,大量的投机资本就会从美国往中国等高利率国家流动,使得对人民币的需求大于供给,人民币存在巨大的升值压力。由于中国目前实质上还是固定汇率制度,央行为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就必须抛出人民币,买入美元,这样就加剧中国资本市场资产的泡沫化,给中国经济留下恶果和隐患。 三、中国美元资产严重缩水,外汇储备贬值。 美国出台“量化宽松”举措使美元大幅贬值,中国持有的大量的外汇储备购买力下降。另一方面,中国海外资产风险增大,美国国债创纪录的低收益率对于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

中美军事力量对比(截至2011 年)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全球安全”网站。 注释: 2 包括2009 年755 亿美元的补充拨款和2010 年1300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3 包括2010 年追加的330 亿美元支出和2011 年1593 亿美元海外应急行动的支出。 4 数据截至2009 年9 月30 日。 5 包括A-10 和OA-10 型战斗机。 6 排水量3000 吨以上。 7 排水量7500 吨以上。 2001--2017 财年美国国防预算(亿美元)

美国在欧洲和亚太部分地区的兵力部署(单位:人) 资料来源:美国国防部网站、第一财经研究院

美国开启军事战略十年大调整 ——解读美国2012 新军事战略 执笔: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陈晓晨审稿: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员 徐以升 第一财经研究院研究报告国际关系系列第07 期总第39 期 2012 年02 月13 日 摘要 此次美国军事战略之变,最大的变化就是战争最高原则。美国从要求其军队“同时打赢两场战争”转变为只要求美军“具备打赢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争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同时发生的突发冲突中起到“干扰、破坏、威慑”的作用。 未来的美军将是“小、快、灵”的军队——小型、轻型的,高科技武装下的,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新型军队。 美国将战略重点转向亚太,将中国列为其主要假想敌之一。据此,美国将加强在澳大利亚和新加坡等地的军事基地,并加强与东亚国家的

军事合作。但是,这一战略调整尚需时间加以执行落实,短期内中美之间还不致发生硬碰硬的冲突。 在美国新军事战略中,马六甲海峡的重要性将得到提升。马六甲海峡就像一个“杠铃”,连接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战区。 美国调整军事战略的主要原因包括:美国深陷阿富汗与伊拉克两场战争泥潭,需要一场“瘦身运动”;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不断减轻,使得中东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有所降低;东亚地区的金融一体化和制度一体化不断深化,中国在亚太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威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地位。 美国2013 财年国防预算将印证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是新战略的具体执行方案。美国军事预算将在五年内共削减约2600 亿美元,十年内共削减约5000 亿美元。其中,海外行动军费五年内将在目前基础上再降低一半。 美国新军事战略是不同势力妥协的产物。在中东与亚太何为主要战略方向、保守与变革何为军事指导思想主流、联华与制华如何协调之间,美国新军事战略尚有许多不完善、不明确之处。 前言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战

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战 《中国与美国战略》第六章第二节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战 点击:17 评论:0(查看)《中国与美国战略》第五章美国对中国的综合战略

第二节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战 薛建中 经济与金融是国家的主权,是国家实力的基础。在目前世界经济、金融向一体化快速迈进,世界各国经济、金融融合度、依存度极高的大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战是一盘大棋。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遭受普遍质疑的今天,中美两国的经济金融战不仅对两国经济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关系到世界经济新秩序的构建。对于中美两国来讲,这是一场极其复杂艰苦而又长期的斗争。由于中美两国在经济上高度的相互渗透,使得这场针锋相对的金融战其实是一柄极其锋利的双刃剑,中美双方都具有给对方造成巨大杀伤的能力。中美两国的经济金融战已进入胶着状态,双方都极其小心慎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这场战争的本质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中美两国未来国运的决定性较量,这就意味着面对美国资本的无耻贪婪,中国不能也不应该退却。美国对中国实施的经济金融战是美国针对中国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谋划实施由来已久,所采用的手段之多,阴谋之险恶,令人发指,其目的就是彻底毁灭中国。 一、向中国输出美元,利用美元捆绑中国的经济 向中国大规模输出美元,是美国用美元捆绑中国经济所

做的重要铺垫。早在二战接近尾声时,美国就是通过向欧洲输出美元和美元债务,最终用美元控制了欧洲的经济,使得欧洲列强不得不顺从美国构建的世界经济秩序,不得不承认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美国对华实施以控制中国经济为目的的经济金融战,必然把向中国输出美元作为其重要的战略步骤。美元进入中国,也是在美国主导的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美国掌控世界能源,拥有全球政治、经济、军事霸权的大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的必然结果。美元利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缺乏、急需引进的有利时机,大举进入中国,一方面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廉价实物财富,一方面开始用美元引导、构建并控制中国经济的宏观布局。美国资本是贪婪无尽、见利忘义的,但却不是短视和愚蠢的,美国资本针对中国的经济金融战略布局从建立美元与中国经济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开始。 1、向中国发放美元贷款,利用美元诱导中国建立外向型经济体系 美元是世界最主要的贸易结算货币,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需要大量以美元为主的外汇。一方面中国靠大量出口资源类低端产品获取美元为主的外汇,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发放了以美元为主的大量中长期外汇贷款。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向中国发放贷款时都附有苛刻的条件,特别是对这些贷款的用途和投向都附有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