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合集(全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合集(全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合集(全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合集(全册)内容预览:

1.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一了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

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

国小说引起了广泛的兴趣,那时只要我手里有几角钱,就请人去买林译小说来看,这又使我知道了许多外国的人情世故。

《红楼梦》是在我十二三岁时候看的,起初我对它的兴趣并不大,贾宝玉的女声女气,林黛玉的哭哭啼啼,都使我厌烦,还是到了中年以后再拿起这部书看时,才尝到“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一个朝代和家庭的兴亡盛衰的滋味。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的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所得不到的。

我自一九八六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伤腿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更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人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等等。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的词句的、无病而呻、自作多情的风花雪月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几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

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989年9月8日清晨国际扫盲日、中国教师节前夕

2. 我的第一次文学尝试

我十三岁时,聪明伶俐。我认为,在当时算得上一个少见的聪明孩子。那时,我在报上发表了一篇习作,非常出乎我的意料,这件事竟成了我们那地方轰动一时的新闻。的确,我也为此感到十分骄傲。我当时在一家印刷所当学徒,是一个求上进、有志气的少年。我的叔父让我也在他的报社干点差事(该报叫《汉尼巴尔周报》,凡征得五百个订户,一年可预付两美元,还付给成捆的木柴、卷心菜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

夏天的一个吉日,叔父离家外出一周。行前他对我说,如果我愿意,可以好好编一期周报。天哪!我实在不想干这类事。希金斯是一家和我们对立的报纸的编辑,最近被情人抛弃。一天晚上,一位朋友在这个可怜人的床上,发现一张便条,上面写道,他再也不能忍受这种生活,只有去跳贝尔河自杀。这位朋友急忙跑去,看见希金斯正涉水返回岸边。他决定不投河了。一连几天,镇里人对这事议论纷纷,而希金斯却未觉察到。我想,这可是一个好机会,便煞费苦心地写了一篇

关于这事的详细报道,还画了一组粗糙的插图,这些插图是用折刀刻在木制活字版的下方--其中有一幅画的是希金斯

身穿衬衫,涉水过河,一手提灯笼,一手拿一根手杖,试探水的深度。我认为这事非常滑稽可笑,并没有想到这样发表出来有什么不道德的地方。由于我对这种做法感到满意,便到处寻找能够制胜的对象。我想,用猝不及防的恶作剧去攻击附近一家报纸的编辑,“看到他六神无主,坐卧不安”,这倒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我把这篇文章发表了,标题带有讽刺意味:“约翰?摩尔先生的葬礼”--这是一篇相当粗糙的讽刺文章。

尔后,我又撰文狠狠嘲笑两位知名人士--不仅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指责,而且也由于我认为把报纸办得生动活泼是我的责任。

接着,我还有分寸地挖苦了一个新来的外乡人--此人当时小有名气,来自昆西,是个技艺高超的雇工裁缝。他是个头号的花花公子,一脸奸笑,穿着俗不可耐,一向使女人着迷。他每周都给报纸写一首新颖的“诗”,表达他的最新感受。我编的那一期,他写的押韵诗《赠给××的玛丽》,当然,也就是赠给汉尼巴尔的玛丽,被登在显著位置。但这首诗发表时,我突然心血来潮,便在下方登了一段言简意赅、措辞辛辣的脚注:

我们发表这样的东西,仅此一次;但希望戈登?朗内尔斯先

生明白,我们是在极力忍耐着的。从现在起,如果他要同汉尼巴尔的朋友们保持密切联系,那就应该选择其他办法,不要再利用本报专栏!

报纸出版了。我万万没有料到,这样一件小事,竟像我的那些戏谑琐闻一样,受到人们刮目相看。

这一期《汉尼巴尔周报》大大畅销,因为在这以前还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新鲜事儿。整个小镇都轰动起来。午前,希金斯背着双管猎枪来访。当他看到要找的竟是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子(他这样叫我),感到有失尊严,只揪了揪我的耳朵便走开了。那天晚上,他辞去工作,永远离开了这个小镇。那位裁缝来时,带着一只鹅和一把剪刀;可是,他也看不起我,当晚动身到南方去了。这两个被嘲讽的人,盛气凌人而来,又被我那微不足道的小玩笑激怒而去。次日,当地报纸编辑昂首阔步,高声喊叫,趾高气扬,欣喜若狂,他终于诚心诚意地体谅我,邀我到药房去,在亲切的气氛中,干一杯“法涅斯托克驱虫剂”,以便洗刷掉一切怨恨。这是他开的小小玩笑。叔父回来后,非常生气。我想,如果他考虑到我对报纸做出的贡献,同时也考虑到,我这样做,是出于感激他对我的爱护--他心里应该明白这是最主要的方面--他就不该如此大动肝火。由于他离家外出,他碰巧避免了查究、苛责与诽谤,逃脱了对他的攻击。不过,当他查看了账单,看到我真的登记了从未有过的三十三个新订户,还有摆在那里的

成捆的木柴、卷心菜、豆子以及卖不出去的萝卜,他变得温和了,因为这些东西足够一家人食用两年!

3 .山中避雨

前天同了两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侯,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

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侯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若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茶博士坐在门口拉吸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的《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这好像是因为顾客稀少,他坐在门口拉这曲胡琴来代替收音朵作广告的。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兵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子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

为我小时侯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功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的拉奏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置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夏天确的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的。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歌唱,她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若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我曾经吃过七八年音乐教师饭,曾经用piano伴奏过混声四部合唱,曾经弹过Beethoven的sonata。但是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不意思。Piano笨重如棺材,viilin要数十百元一具,制造精,世间有几人能够享用呢?胡琴只要两三角钱一把,虽然音域没有violin优美,装配得法,其以音也还可听。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之,江北

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使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曾经搪赛他们说:“下星期再来!”其实恐怕我此生不会再这三家村里去吃茶且拉胡琴了。)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这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4. 风筝

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春二月,倘听到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没有风轮,又放得很低,伶仃地显出憔悴可怜模样。但此时地上的杨柳已经发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们的天上的点缀相照应,打成一片春日的温和。我现在在那里呢?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因为我以为这是没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艺。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时大概十岁内外罢,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欢

风筝,自己买不起,我又不许放,他只得张着小嘴,呆看着空中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远处的蟹风筝突然落下来了,他惊呼;两个瓦片风筝的缠绕解开了,他高兴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来,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来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得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

Unit 1 My name’s Gina. Language Goals: 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 语言目标: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写出图中物品的英文名称。 _____map________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1-3].听录音,为对话编号。 □A: What’s your name? □A: Good morning! □A: Hi. My name’s Gina. B: Alan. B: I’m Cindy. B: I’m Jenny. Nice to meet you! A: Hello, Alan. I’m Ms Brown. B: Hello, Cindy. I’m Dale. A: Nice to meet you, too. A: Nice to meet you!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greet your classmates.练习上面的对话,然后问候你的同学。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听对话,为图片编号。 2b Listen again. Circle the names you hear. 再听一遍录音,圈出你听到的名字。 Eric Tom Alice Bob Mike Jack Mary Ms. Miller 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两人一组练习下面的对话。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A:What’s his name? B: My name’s… B:His name is… A: I’m…A: And what’s her name? B: Nice to meet you! B: Her nam e is…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分角色表演对话 Linda: Good afternoon! My name’s Linda. Are you Helen? Helen: Yes, I am. Nice to meet you, Linda. Linda: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her name? Helen: She’s Jane. Linda: Is he Jack? Helen: No, he isn’t.His name’s Mike.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 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期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 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 1《在山的那边》 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 (“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 (“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 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1 《论语》十则 ?原文和译文 1、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 不亦君子乎 ?”( 《学而》 ) 解词 : 时: 按时 ; 说: 同“悦”,愉快。 翻译 : 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 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 : 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 解词 : 故: 旧的( 知识 ); 知: 理解、领悟。 翻译 : 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 : “学而不思则闰 ; 思而不学则殆。” ( 《为政》 ) 解词 : 罔: 迷惑而无所得 ; 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 : 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 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 会有疑惑。 赏析 : 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 :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解词 : 愠: 恼恨。 翻译 : 孔于说 : “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 : 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公冶长》 ) 解词 : 耻: 以,, 为羞耻 翻译 : 子贡问道 : “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 : “他聪敏而又爱好学 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 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 :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述而》 ) 解词 : 识: 记住; 厌: 满足; 诲: 教导。 翻译 : 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 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 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2 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孔于一生都是这样做的,所以他说: “对我 来说,有什么呀 ?”表现了孔子的自信。 7、子曰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翻译 : 孔子说 :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 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 处都有老师。 8、子曰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 翻译 : 孔子说 : “( 对待任何事业和学问)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 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这段主要讲学习的三个层次,只有以之为乐的人,才能真 正学好它。 9、子在川上,曰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

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电子文档版

第一单元人生,是一个令人深思的话题。新学期开始了,你的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追求美好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这个单元的课文写的是作者对于人生的憧憬、体验和思考,阅读这些课文,将引导你体味人生,关爱生命。学习这个单元,要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心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想想人生的大问题。还要提高朗读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读初步读出语气。1《在山的那边》童年时代,谁都有过美好而朦胧的“梦”。这首诗叙述了一个山区孩子童年的幻想—对大海的热烈向往,长大后依然不停地追寻它。他真的是在寻找大海吗?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全诗,感悟诗中的思想感情,诗歌除字面上的意思外,往往还有深层含义,探究一下,诗中的“海”与“山”,蕴含着什么意思? 本题从朗读与把握总体形象入手,感悟这首诗的思想感情。由此可以体会诗歌的形象性,懂得欣赏诗歌要领会艺术形象所蕴含的意味。 探究“山”所蕴含的意思,要联想到爬山是怎样吃力,还要考虑到山是一座座山,无数座山。海,是理想境界;山,是重重艰难险阻。全诗表达了这样的思想感情:要达到理想境界,是要历尽千辛万苦的。惟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二联系上下文,品味下边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括号里的问题可做参考)。 1.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这个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这是写山的颜色吗?) 3.当我爬上那一座座诱惑着我的山顶(“山顶”的诱惑力在哪里?) 4.一次次漫湿了我枯干的心灵(“枯干”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本题根据诗歌语言凝练的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语所蕴含的意义。这种品味,有一定难度,但是品味得好,又很有兴味,能增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提高欣赏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师应视情况帮助学生探究。 1.“痴想”原意是发呆地想,这里的意思是,总是神往于大山外面的世界,达到了痴迷的程度。说明“我”从小就不愿困居于狭小的天地,追求新的天地。 2.“铁青着脸”,是“我”心情沮丧时的主观感觉。本希望看见大海,结果望见的依然是山,大失所望,沮丧极了,好像山在那里责备我痴心妄想,脸色铁青。 3.因为总以为爬上山顶就可以望见大海,所以每座山顶都是那样富有诱惑力。 4.“枯干”形容对理想的渴望。 三以“我终于见到了大海”为题写一段话。提示:这个大海既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生活的;既可以是甜美的,也可以是苦涩的;既可以是宁静的,也可以是狂暴的;既可以是开朗的,也可以是阴郁的…… 2《走一步,再走一步》课文写的是“我”童年时一次“脱险”经历,其中蕴含着生活的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我”的脱险对你也会有宝贵的启示。 研讨与练习 一朗读课文,复述故事情节,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生活哲理。 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在下边两种情况下,你将分别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说出来与同学交流一下。 1.假如“我”的父亲没有来,你作为“我”的同学,将怎么办?

数学初一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华师大版) 数学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的倒数是_______;相反数是_______。 2、比较大小(用”>”或”<”表示)。 3、用代数式表示:(1)a与b的差的平方: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立方的2倍与-1的和: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则代数式=______;若,则代数式 =______。 5、用计算器计算=______。 6、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用上述字母表示的不同线段共有_____条;(2)图中不同射线共有_____条。 7、22.5°=_____°_____′;12°24′=_______°。 8、已知点B在直线AC上,AB=8cm,AC=18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PQ=______。 9、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最多,共有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______个; (2)有关交通问题的电话有______个。

10、右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若输入的值为3,的值为 时,则输出的结果 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1是最小的自然数B.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C.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D.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B. C.D. 3、若为有理数,则表示的数是() A.正数B.非正数C.负数D.非负数 4、下列判断的语句不正确的是() A.若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则BA=AC-BC B.若点C在线段AB上,则AB=AC+BC C.若AC+BC>AB,则点C一定在线段BA外 D.若A、B、C三点不在一直线上,则AB

七年级上册电子版本

七年级上册

七年级上册 考查重点:1.初步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本初子午线;低纬、中纬、高纬的划分;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的划分;经纬网及定位; 3.了解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初步掌握比例尺大小的比较;熟记常见的图例,学会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考查重点:1.掌握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及分布; 2.亚欧、南北美洲及亚非两洲之间的分界线; 3.六大板块 2.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把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3.降水的概念、降水的季节变化 4.了解气候对人类的影响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4 长的地区差异; 2.掌握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和地区分布; 3.世界三大宗教和世界主要语言。 4.聚落的类型 2.了解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异; 3.重要国际组织名称。 七年级下册 2.亚洲主要人口大国及经济差异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5 2.东南亚主要国家、地形地势特点 3.印度工业发展状况、主要城市 4.俄罗斯资源与工业状况、主要河流及城市 2.欧洲西部主要国家、农业特点 3.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资源、经济 4.澳大利亚农业、矿产

考查重点:1.美国的地形、湖泊、河流、农业特点 2.巴西矿产、农产、工业 2.南极洲气候特征; 3.了解南极地区丰富资源。 八年级上册 2.领土面积和疆域四至; 3.我国滨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内海及其它们的分布; 4.初步学会在我国图上熟悉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和位置; 5.了解、掌握我国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特点,理解人口问题的对策;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6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合集(全册)

语文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电子课本合集(全册)内容预览: 1.忆读书 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我自从会认字后不到几年,就开始读书。倒不是四岁时读母亲教给我的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文教科书第一册的“天、地、日、月、山、水、土、木”以后的那几册,而是七岁时开始自己读的“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三国演义》。 那时我的舅父杨子敬先生每天晚饭后必给我们几个中表兄妹讲一段《三国演义》,我听得津津有味,什么“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真是好听极了。但是他讲了半个钟头,就停下去干他的公事了。我只好带着对于故事下文的无限悬念,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此后,我决定咬了牙,拿起一本《三国演义》来,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下去,居然越看越懂,虽然字音都读得不对,比如把“凯”念作“岂”,把“诸”念作“者”之类,因为我只学过那个字一半部分。 谈到《三国演义》,我第一次读到关羽死了,哭一了场,把书丢下了。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最后忘了是什么时候才把全书读到“分久必合”的结局。

这时我同时还看了母亲针线笸箩里常放着的那几本《聊斋志异》,聊斋故事是短篇的,可以随时拿起放下,又是文言的,这对于我的作文课很有帮助,因为我的作文老师曾在我的作文本上批着“柳州风骨,长吉清才”的句子,其实我那时还没有读过柳宗元和李贺的文章,只因那时的作文,都是用文言写的。 因为看《三国演义》引起了我对章回小说的兴趣,对于那部述说“官迫民反”的《水浒传》尤其欣赏。那部书里着力描写的人物,如林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回,看了使我气愤填胸!--武松、鲁智深等人,都有其自己极其生动的风格,虽然因为作者要凑成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勉勉强强地写 满了一百零八人的数目,我觉得也比没有人物个性的《荡寇志》强多了。 《精忠说岳》并没有给我留下太大的印象,虽然岳飞是我从小就崇拜的最伟大的爱国英雄。在此顺便说一句,我酷爱古典诗词,但能够从头背到底的,只有岳武穆的《满江红》“怒发冲冠”那一首,还有就是李易安的《声声慢》,她那几个叠字:“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写得十分动人,尤其是以“寻寻觅觅”起头,描写尽了“如有所失”的无聊情绪。 到得我十一岁时,回到故乡的福州,在我祖父的书桌上看到了林琴南老先生送给他的《茶花女遗事》,使我对于林译外

数学初一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数学初一七年级上册电 子课本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初一(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试卷(华师大版) 数学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 1、的倒数是_______;相反数是_______。 2、比较大小(用”>”或”<”表示)。 3、用代数式表示:(1)a与b的差的平方:__________________; (2)a的立方的2倍与-1的和:__________________。 4、若,则代数式=______;若,则代数式 =______。 5、用计算器计算=______。 6、如图,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1)用上述字母表示的不同线段共有_____条;(2)图中不同射线共有_____条。 7、22.5°=_____°_____′;12°24′=_______°。

8、已知点B在直线AC上,AB=8cm,AC=18cm,P、Q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 PQ=______。 9、如图,是某晚报“百姓热线”一周内接到的热线电话的统计图,其中有关环境保护问题最多,共有70个,请回答下列问题:(1)本周“百姓热线”共接到热线电话______个; (2)有关交通问题的电话有______个。 10、右图是一个数值转换机的示意图,若输入的值为3,的值为时,则输出的结果 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语句正确的是() A.1是最小的自然数B.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数只有1 C.绝对值最小的数是0D.任何有理数都有倒数 2、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A.B. C.D. 3、若为有理数,则表示的数是()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电子课本在线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英语电子课本在线 篇一:人教新目标七年级英语上册电子课本(2019版) Unit 1 My name’s Gina . Language Goals: Introduce yourself;Greet people;Ask for and give telephone number 语言目标:介绍自己;问候他人;询问和告知电话号码 1a Write English words for the things in the picture. 写出图中物品的英文名称。 1b Listen and number the conversations[1-3].听录音,为对话编号。 □A: What’s your name? □A: Good morning! □A: Hi. My name’s Gina. B: Alan. B: I’m Cindy. B: I’m Jenny. Nice to meet you!A: Hello, Alan. I’m Ms Brown. B: Hello, Cindy. I’m Dale.A: Nice to meet you, too. A: Nice to meet you! 1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above with your partner. Then greet your classmates. 练习上面的对话,然后问候你的同学。

2a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number the pictures [1—4]. 听对话,为图片编号。 2b 再听一遍录音,圈出你听到的名字。 2c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in pairs. A: Hello! What’s your name A: What’s his name? B: My name’s…B: His name is… A: I’m…A: And what’s her name? B: Nice to meet you! B: Her name is… 2d Role play the conversation. 分角色表演对话 Linda: Good afternoon! My name’s Linda. Are you Helen? Helen: Yes, I am. Nice to meet you, Linda. Linda: Nice to meet you, too. What’s her name? Helen: She’s Jane. Linda: Is he Jack? Helen: No, he isn’t. His name’s Mike. 3a Put the words in order to make conversations. Then practice them. 调整词序,组成对话并练习。 1. your name What’s 2. name his What’s 3. Mike you Are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电子课本

《论语》十则·原文和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 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解词:耻:以……为羞耻 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翻译:这一则是孔子的自述,讲的是学习态度和方法。要把学过的东西默默地记在心里,不断积累知识。“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