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典型光纤通信传输系统

第五章 典型光纤通信传输系统
第五章 典型光纤通信传输系统

一、填空题

1、构成SDH网络的基本单元称为()。该设备有()、()、()和()四种。

2、段开销可以实现()、()、()和()等功能。

3、对于码速率不同的信号,如果进行复接,则会出现()和()现象。

4、数字复接中的码速调整有()、()和()三种方式。

5、光传输设备包括()、()和()等

二、选择题

1、微波副载波的数字调制通常采用()格式。

A 、ASK

B 、FSK

C 、PSK

D 、DPSK

2、一个32信道波分复用系统需要()个独立的接收机。

A、1

B、4

C、8

D、32

3、1.7Gb/s的单个比特间隔是()。

A、1.7ns

B、1ns

C、0.588ns

D、0.170ns

4、光纤衰减为0.00435dB/m,则10km长光纤的总衰减为()。

.A、0.0435dB B、1.01dB C、4.35dB D、43.5dB

5、SDH线路码型一律采用()。

A、HDB3码

B、AIM码

C、NRZ码

D、NRZ码加扰码

6、我国准同步数字体系制式是以()。

A、1544kb/s为基群的T系列

B、1544kb/s为基群的E系列

C、2048kb/s为基群的E系列

D、2048kb/s为基群的T系列

三、简答题

1、何谓准同步复用?何谓同步复用?

2、什么是抖动?抖动特性参量有哪些?

四、计算题

设140Mb/s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发射功率为-3dBm,接收机的灵敏度为-38dBm,系统余量为4dB,连接器损耗为0.5dB/对,平均接头损耗为0.05dB/km,光纤衰减系数为0.4dB/km,光纤损耗余量0.05dB/km。计算中继距离L。

参考答案

一、1、网元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2、不间断误码监测自动倒换公务通信数据通信

3、重叠错位

4、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正/零/负码速调整

5、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

二、1、B 2、D 3、C 4、 D 5、D 6、C

三、

1、准同步复用是各支路信号与合路信号没有共同时钟的复用,同步复用是各支路信号与合路信号有共同时钟的复用。也就是说,准同步复用时合路信号的帧结构中需要进行码调整,同步复用时合路信号的帧结构中不需要进行码调整。

2、数字脉冲信号前沿和后沿的时间位置相对于其初始标准位置的随机性变化,称为抖动。通常用两个抖动特性参量来描述抖动的大小:其一是抖动幅度,即抖动变化的最大时间范围;其二是抖动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抖动变化的快慢。抖动量的大小将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要求抖动量越小越好。

四、L=[-3-(-38)-4-0.5×2]/(0.05+0.4+0.05)=60km

光通信技术课后答案-第三章

第三章 光通信信道 专业通信103班 代高凯 201027209 3-2.什么是阶跃光纤?什么是渐变光纤? 答:光纤按照折射率的分布分类,可分为阶跃光纤和渐变光纤。 (1).阶跃光纤是指在纤芯和包层区域内,其折射率分布分别是均匀的,其值分别是n1与n2,但在纤芯与包层的分界处,其折射率的变化是阶跃的,折射率分布的表达式为 ?????≤<≤=2 1)2()1()1()(a r a n a r n n r ,, 阶跃光纤是早起光纤的结构方式,后来在多模光纤中逐渐被渐变光纤取代,但是它用来解释光波在光纤中的传播还是比较形象的。 (2).渐变光纤是指光纤轴心处的折射率n1最大,而随沿剖面径向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其变化规律一般符合抛物线规律,到了纤芯与包层的分界处,正好降到与包层区域的折射率n2相等的数值;在包层区域中其折射率的分布是均匀的,即为n2 ?????≤<≤?-=212 1211)()(21a r a n a r a r n n r ,, 式中,n1为光纤轴心处的折射率;n2包层区域的折射率;a1为纤芯半径;121n n n -= ?称为相对折射率差。 3-4.什么是单模光纤?什么是多模光纤? 答:光纤按照传播的模式分类,可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 (1).当光纤的几何尺寸(主要是纤径直径d1)远远大于光波波长(约1μm )时,光纤中会存在着几十种乃至几百种传播模式。不同的传播模式会有不同的传播速度与相位,因此经过长距离的传输之后会产生时延,导致光脉冲变宽。这种现象叫做光纤的模式色散(又叫模间色散)。计算多模光纤中除传播模式数量的经典公式为4/2V N =,其中V 为归一化频率。模式色散会使许多多模光纤的带宽变窄,降低其传输容量,因此多模光纤仅适用于较小容量的光纤通信。多模光纤的折射率分布大都为抛物线分布,即渐变折射率分布,其纤芯直径d1大约为50μm 。 (2)根据电磁场理论与求解麦克斯韦方程组发现,当光纤的几何尺寸(主要是芯径)可以与波长相比拟时,如芯径d1在5~10μm 范围,光纤只允许一种模式(基模HE11)在其中传播,其余的高次模全部截止,这样的光纤叫做单模光纤,由于它只允许一种模式在其中传播,从而避免了模式色散的问题,故单模光纤具有极宽的带宽,特别适用于大容量的光纤通信,但是必须满足 归一化频率4048.221 ≤=NA a V λπ

光纤通信课后第5章习题答案

第5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5-1 光探测器的作用和原理是什么 答:光探测器的作用是利用其光电效应把光信号转变为电信号。光探测器的原理是,假如入射光子的能量h ν超过禁带能量E g ,只有几微米宽的耗尽区每次吸收一个光子,将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发生受激吸收,如图5.1.1(a )所示。在PN 结施加反向电压的情况下,受激吸收过程生成的电子-空穴对在电场的作用下,分别离开耗尽区,电子向N 区漂移,空穴向P 区漂移,空穴和从负电极进入的电子复合,电子则离开N 区进入正电极。从而在外电路形成光生电流P I 。当入射功率变化时,光生电流也随之线性变化,从而把光信号转变 成电流信号。 5-2 简述半导体的光电效应 答:在构成半导体晶体的原子内部,存在着不同的能带。如果占据高能带(导带)c E 的电子跃迁到低能带(价带)v E 上,就将其间的能量差(禁带能量)v c g E E E -=以光的形式放出,如图4.2.2所示。这时发出的光,其波长基本上由能带差E ?所决定。 图4.2.2 光的自发辐射、受激发射和吸收 反之,如果把能量大于hv 的光照射到占据低能带v E 的电子上,则该电子吸收该能量后 被激励而跃迁到较高的能带c E 上。在半导体结上外加电场后,可以在外电路上取出处于高 能带c E 上的电子,使光能转变为电流,这就是光接收器件的工作原理。 5-3 什么是雪崩增益效应 答:光生的电子-空穴对经过APD 的高电场区时被加速,从而获得足够的能量,它们在高速运动中与P 区晶格上的原子碰撞,使晶格中的原子电离,从而产生新的电子-空穴对,如图5.2.4所示。这种通过碰撞电离产生的电子-空穴对,称为二次电子-空穴对。新产生的二次电子和空穴在高电场区里运动时又被加速,又可能碰撞别的原子,这样多次碰撞电离的结果,使载流子迅速增加,反向电流迅速加大,形成雪崩倍增效应。APD 就是利用雪崩倍增效应使光电流得到倍增的高灵敏度探测器。

《光纤通信》第5章作业答案

第5章光放大器 一、填空题 1.损耗和色散是影响光纤通信最大中继距离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保证长途光纤信号传输质量的可靠性,必须要在线路的适当位置设立中继站,传统的中继器采用的是形式的中继器。 答案:光电混合 2.研究最早而推广最慢的光放大器为,目前已投入市场的光放大器是。答案:半导体光放大器,EDFA 3.常见的非线性效应光放大器有和两种。 答案:受激拉曼光放大器,受激布里渊光放大器 4.常选EDFA泵浦激光的波长为nm和nm。 答案:980,1480 5.EDFA的输入信噪声比与输出信噪比叫。 答案:噪声系数。 6.掺铒光纤激光器的结构包括三部分,分别为:、和。答案:增益介质,光学谐振腔,泵浦源。 7.光纤激光器的工作条件是增益介质。 答案:粒子数反转。 8.成对出现的光栅是光栅,把光栅烧入掺杂光纤中的光栅是光栅。 答案:分布布拉格,分布反馈。 9光纤激光器用在和未来的系统中。 答案:DWDM,相干光通信 二、选择题 1.EDFA属于再生器。()A.1R B.2R C.3R D.光电混合 答案:A 2.光载波为1550nm,光放大器的泵浦激光波长为,才是共振泵浦。()A.980nm B.1480nm C.1310nm C.1400nm 答案:B 3.如何使SOA实现粒子数反转?()A.光泵浦B.反向偏置电压C.正向偏置电压D.不加电压 答案:C 4.当强泵浦激光注入时,可利用在中发生的交叉增益调制、交叉相位调制和四波混频来制成波长变换器。()A.SBA B.EDFA C.EPFA D.SOA 答案:D 5.提高DBR光纤光栅激光器的吸收效率,可用下列哪种方法?()A.Er-Yb共掺杂光纤B.采用主振荡器—功率放大器一体化 C.有源反馈技术D.采用共振泵浦 答案:A 6.EDFA的工作波长正好落在()范围。()A.0.8~1.0μm B.1.5~1.53μm C.1.53~1.56μm D.1.56~1.58μm 答案:C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系统 ?光纤通信系统是以光为载波,利用纯度极高的玻璃拉制成极细的光导纤维作为传输媒介,通过光电变换,用光来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光纤通信作为信息化的主要技术支柱之一,必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战略性产业。光纤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是信息化的两大核心支柱,计算机负责把信息数字化,输入网络中去;光纤则是担负着信息传输的重任。当代社会和经济发展中,信息容量日益剧增,为提高信息的传输速度和容量,光纤通信被广泛的应用于信息化的发展,成为继微电子技术之后信息领域中的重要技术。 目录 ?光纤通信系统的概述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 ?光纤通信系统的发展 光纤通信系统的概述 ?1977年,美国西屋电气公司在亚特兰大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个光纤通信的现场实验,系统采用GaAlAs(镓铝砷)半导体激光器作光源,多模光纤作传输介质,速率为

44.736Mbit/s,传输110km。使光纤通信向实用化迈出了一 步。 光纤通信作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章将概述国内外光纤通信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前景。光纤即光导纤维的简称。光纤通信是以光为载频,以光导纤维为传输媒质的一种通信方式。光纤与以往的铜导线相比,具有损耗低,频带宽,无电磁感应等传输特点。因此,人们希望将光纤作为灵活性强,经济的优质传输介质,广泛地应用于数字传输方式和图像通信方式中,这种通信方式在今后非话业务的发展中是不可缺少的。 由于光纤通信具有一系列优异的特点,因此,光纤通信技术近几年来发展速度之快,应用面之广是通信史上罕见的。可以说,这种新兴技术,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又是未来信息社会中各种信息网的主要传输工具。光纤与以往的铜导线相比,有本质的区别,因此,在传输理论,制造技术,连接方法,测试方法等方面,基本上都不能采用铜质电缆的理论与方法。 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 (1)光发信机:光发信机是实现电/光转换的光端机。它由光源、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其功能是将来自于电端机的电信号对光源发出的光波进行调制,成为已调光波,然后再将已调的光

《光纤通信技术》复习题答案

《光纤通信技术》复习题 一.基本概念 1.什么样的电磁波叫做“光”?目前的光纤通信用的是什么光?波长是多少? 答:光是一种电磁波,光频为10E14HZ量级,波长为μm 量级。可见光大约指0.4μm ~0.76μm 波长范围的电磁波。光通信采用的波长0.85μm、1.31μm和1.55μm。即在电磁波近红外区段。 2.光纤通信的特点? 答:一、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二、传输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三、不怕电磁干扰 四、保密性好,无串音干扰 五、光纤尺寸小,重量轻,利于敷设和运输 六、节约有色金属和原材料 七、抗腐蚀性能好 3.光纤的NA和LNA各是什么意义?什么是光线模式的分立性? 答:入射最大角称为孔径角,其正弦值称为光纤的数值孔径。数值孔径表示光纤采光能力的大小。 在光纤端面上芯区各点处允许光线射入并形成导模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折射率越大的位置接收入射光的能力越强。为了定量描述光纤端面各点位接受入射光的能力,取各点位激发最高次导模的光线入射角度为局部孔径角θ’C (r) ,并定义角的正弦值为该点位的局部数值孔径LNA。 光是有一定波长的,将光线分解为沿轴向和径向的两个分量,传输光波长λ也被分为λZ和λr。沿径向传输的光波分量是在相对的芯/包层界面间(有限空间)往返传输,根据波形可以稳定存在的条件——空间长度等于半波长的整数倍,而空间长度已由光纤结构所确定,所以径向波长分量λr不能随意了,从而导致它们夹角不能随意也即不能连续变化,即光线模式的分立性。 4.什么是光纤的色散?光纤的色散分为哪几种?在单模光纤中有哪些色散? 答:脉冲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被展宽的现象叫光纤的色散。分为模间色散和模内色散。模内色散又分为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多模光纤:模式色散和材料色散;单模光纤: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 5.归一化频率V和截止频率VC各如何定义?有何区别和联系? 答:归一化频率见书28页,截止频率见27页。实际光纤中能够传输的导模模式必须满足V>Vc。

第五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第五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2学时) 一、教学目的及要求: 使学生了解整个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在整体进行设计时应考虑的因素和设计时使用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本章重点:掌握损耗限制系统和色散限制系统中再生中继距离的设计方法。 本章难点:中继距离与系统传输速率的关系。 三、教学手段: 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演示相结合 四、教学方法: 课堂讲解、提问 五、作业: 课外作业: 5-1 5-2 5-5 六、参考资料: 《光纤通信》刘增基第五章。 《光纤通信》杨祥林第八章 七、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

第五章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 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而言,系统设计的主要任 务是,根据用户对传输距离和传输容量(话路数或 比特率)及其分布的要求,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 和当前设备的技术水平,经过综合考虑和反复计算, 选择最佳路由和局站设置、传输体制和传输速率以 及光纤光缆和光端机的基本参数和性能指标,以使 系统的实施达到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在技术上,系统设计的主要问题是确定中继距 离,尤其对长途光纤通信系统,中继距离设计是否 合理,对系统的性能和经济效益影响很大。 中继距离的设计有三种方法:最坏情况法(参数 完全已知)、统计法(所有参数都是统计定义)和半 统计法(只有某些参数是统计定义)。 5.1 中继距离受损耗的限制 下图示出了无中继器和中间有一个中继器的数 字光纤线路系统的示意图。 数字光纤线路系统 (a)无中继器; (b) 一个中继器 如果系统传输速率较低,光纤损耗系数较大, 中继距离主要受光纤线路损耗的限制。在这种情况 下,要求S和R两点之间光纤线路总损耗必须不超 过系统的总功率衰减,即 [板书] [板书] [板书] [多媒体课件] 96分钟

《光纤通信》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教学内容

1.光放大器包括哪些种类?简述它们的原理和特点。EDFA有哪些优点? 答:光放大器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放大器(由可分为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和掺杂光纤放大器)。 1)半导体光放大器 它是根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原理制成的光放大器。将半导体激光器两端的反射腔去除,就成为没有反馈的半导体行波放大器。它能适合不同波长的光放大,缺点是耦合损耗大,增益受偏振影响大,噪声及串扰大。 2)光纤放大器 (1)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与光纤介质作用产生非线性效应,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就是利用这些非线性效应制作而成。包括受激拉曼放大器(SRA)和受激布里渊放大器(SBA)两种。(2)掺杂光纤放大器(常见的有掺铒和掺镨光纤放大器) 在泵浦光作用下,掺杂光纤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使光信号得到放大。EDFA优点:高增益、宽带宽、低噪声及放大波长正好是在光纤的最低损耗窗口等。2.EDFA的泵浦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EDFA的三种泵浦形式:同向泵浦、反向泵浦和双向泵浦。同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光经WDM复用器合在一起同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在掺铒光纤中同向传输;反向泵浦:信号光和泵浦在掺铒光纤中反向传输;双向泵浦:在掺铒光纤的两端各有泵浦光相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 同向泵浦增益最低,而反向泵浦比同向泵浦可以提高增益3dB~5dB。这是因为在输出端的泵浦光比较强可以更多地转化为信号光。而双向泵浦又比反向泵浦输出信号提高约3dB,这是因为双向泵浦的泵功率也提高了3dB。其次,从噪声特性来看,由于输出功率加大将导致粒子反转数的下降,因此在未饱和区,同向泵浦式EDFA 的噪声系数最小,但在饱和区,情况将发生变化。不管掺铒光纤的长度如何,同向泵浦的噪声系数均较小。最后,考虑三种泵浦方式的饱和输出特性。同向EDFA 的饱和输出最小。双向泵浦EDFA 的输出功率最大,并且放大器性能与输出信号方向无关,但耦合损耗较大,并增加了一个泵浦,使成本上升。3.一个EDFA功率放大器,波长为1542nm的输入信号功率为2dBm,得到的输出功率为,求放大器的增益。 解:G= 10log10(Pout/Pin)= 10log10Pout -10log10Pin=27-2=25dB 4.简述FBA与FRA间的区别。为什么在FBA中信号与泵浦光必须反向传输? 答:FBA与FRA间的区别: 1、FRA是同向泵浦,FBA是反向泵浦; 2、FRA产生的是光学声子,FBR产生的是声学声子, 3、FRA比FBA的阈值功率大; 4、FRA比FBA的增益带宽大。 在SBA中,泵浦光在光纤的布里渊散射下,产生低频的斯托克斯光,方向与泵浦光传播方向相反。如果这个斯托克斯光与信号光同频、同相,那么信号光得到加强。故要使信号光得到放大,信号光应与泵浦光方向相反。 5.一个长250μm的半导体激光器用做F-P放大器,有源区折射率为4,则放大器通带带宽是多少? 此题可能有误,半导体光放大器的通带带宽目前还没找到公式计算。 6.EDFA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形式有哪些?

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中国光纤通信技术的现状及未来 光纤通信是我国高新技术中与国际差距较小的领域之一。光纤通信由于其具有的一系列特点, 使其在传输平台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目前移动通信, 甚至卫星移动通信的热浪再现高波,但 Telecom99的展示说明,光纤通信仍然是最主要的传输手段。在北美,信息量的 80%以上是通过光纤网来传输的。在我国光纤通信也得到广泛的应用,全国通信网的传输光纤化比例已高达 82%。光纤通信技术的应用基本达到国际同类水平,自主开发的光纤通信产品也比较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 但实验室的研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扼要回顾我国光通信走过的历程, 并从光纤光缆、光器件、光传输设备和系统等几方面介绍光通信的研发、应用现状, 展望光通信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将激励我们为振兴我国光通信民族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 我国光通信历程的回顾 我国的光通信起步较早, 70年代初就开始了大气传输光通信的研究,随之又进行光纤和光电器件的研究,自 1977年初,研制出第一根石英光纤起,跨过一道道难关,取得了一个又一个零的突破。如今回顾起来,所经历的“里程碑”依然历历在目: 1977年,第一根短波长 (0. 85mm 阶跃型石英光纤问世,长度为 17m ,衰减系数为300dB/km。 研制出 Si-APD 。 1978年,阶跃光纤的衰减降至 5dB/km。 研制出短波长多模梯度光纤,即 G .651光纤。 研制出 GaAs-LD 。 1979年,研制出多模长波长光纤,衰减为 1dB/km。 建成 5.7km 、 8Mb/s光通信系统试验段。

1980年, 1300nm 窗口衰减降至 0.48dB/km, 1550nm 窗口衰减 为 0.29dB/km。 研制出短波长用的 GaAlAs-LD 。 1981年,研制出长波长用的 InGaAsP-LD 和 PIN 探测器。 多模光纤活动连接器进入实用。 研制出 34Mb/s光传输设备。 1982年,研制成功长波长用的激光器组件和探测器组件 (PIN-FET。 研制出光合波分波器、光耦合器、光衰减器、滤光器等无源器件。 研制出 140Mb/s光传输设备。 1984年,武汉、天津 34Mb/s市话中继光传输系统工程建成 (多模。 1985年,研制出 1300nm 单模光纤,衰减达 0.40dB/km。 1986年,研制出动态单纵模激光器。 1988年,全长 245km 的武汉椌V輻沙市 34Mb/s多模光缆通信系统工程通过邮电部鉴定验收。 扬州——高邮 4Mb/s单模光缆通信系统工程通过邮电部鉴定验收。 1989年,汉阳——汉南 40Mb/s单模光传输系统工程通过邮电部鉴定验收。 1990年, 研制出 G .652标准单模光纤, 最小衰减达 0.35dB/km。到 1992年降至0.26dB/km。成功地研制出 1550nm 分布反馈激光器 (DFB-LD。 1991年,研制出 G .653色散位移光纤。最小衰减达 0.22dB/km。

光纤通信传输简介

光纤通信传输简介 随着近年来对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系统的大力研究和开发,光纤性能更加完善,品种更加多元化,光纤通信已成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传输平台,通信网络也在向全光网络发展。这篇论文旨在了解并简要介绍这个通信传输的主力军。 首先是光纤通信的介质:电缆。电缆又分为三种。 第一种为双绞线电缆,双绞线(TP)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是由两根具有绝缘保护的铜导线组成,把两根绝缘铜导线,按一定的密度互相绞在一起,可以减少串扰及信号放射影响的程度,每一根导线在导电传输中放出的电波会被另一根线上发出的电波所抵消。 双绞线由两根22号至26号绝缘铜导线相互缠绕而成,而将一对或多对双绞线安置在一个套桷中,便形成了双绞线电缆。 双绞线电缆广泛应用于传统的通信领域。在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早期阶段,点到点传输方式均使用双绞线电缆。随着技术的进步,双绞线电缆所能支持的通信速率不断提高。目前三类双绞线电缆能支持10Mbps100米,即10BASE-T标准,五类双绞线支持100Mbps速率100米,即CDDI标准甚至能支持155Mbps的ATM速率。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双绞线能支持600Mbps以上的速率。 a、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非屏蔽双绞线电缆是由多对双绞线和一个塑料外皮构成。国际电气工业协会(EIA)为双绞线电缆定义了五种不同的质量级别。 计算机网络中常使用的是第三类和第五类以及超五类非屏蔽双绞线电缆。 第三类双绞线适用于大部分计算机局域网络,而第五类双绞线利用增加缠绕密度、高质量绝像材料,极大地改善了传输介质的性质。 由于继承了声音电信通信的办法,计算机网络用的非屏蔽双绞线电缆在安装上通常与大部分电话系统相同,采用同一种方法,一个用户设备,通过RJ-45(4对线)或RJ-11(2对线)的电话连接器端口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相连。目前,非屏蔽双绞线可在100米内,使数据传输率达到100Mbps(每秒百万位)。 b、屏蔽双绞线电缆 屏蔽双绞线电缆的内部与非屏蔽双绞线电缆一样是双绞铜线,外层由铝箔包着。 Apple计算机公司以及IBM公司所用的各种传输介质都要求使用屏蔽双绞线电缆。屏蔽双绞线相对来讲要贵一些,但它仍然比同轴粗缆和光缆便宜些。它的安装要比非屏蔽双绞线电缆难一些,类似同轴电缆。它必须配有支持屏蔽功能的特殊连接器和相应的安装技术。它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100米以内达500Mbps,但是通常使用的传输率都不超过155Mbps。目前使用最普遍的速率是 16Mbps。屏蔽双绞线电缆的最大使用距离也限制在百米之内。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Fiber Communication Principle and its Application 学时:51 学分:3 开课学期:第7学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通过讲授光纤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特点,学习光纤通信系统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光源(光发射机)、光纤(光缆)和光检测器(光接收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光纤通信的基本原理、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和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光纤通信的未来与发展,为今后的工程应用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通过课堂认真听讲和实验课,以及课下自学,基本掌握光纤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概况,熟悉光纤通信在电信、通信中的应用,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课程内容 第一章光通信发展史及其优点(1学时) 第二章光纤的传输特性(2学时) 第三章影响光纤传输特性的一些物理因素(5学时) 第四章光纤通信系统和网络中的光无源器件(9学时) 第五章光纤通信技术中的光有源器件(3学时) 第六章光纤通信技术中使用的光放大器(4学时) 第七章光纤传输系统(4学时) 第八章光纤网络介绍(6学时) 第九章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17课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电光信息转换、光电信息转换,光电信息技术应用,光电新产品开发举例。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光电信息技术物理基础。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51学时,其中理论讲授34学时,实践教学17学时。(教学时数具体见附表1和实践教学具体安排见附表2) 六、教学方式 理论授课以多媒体和模型教学为主,必要时开展演示性实验。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1.本课程必要的先修课程 《光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等课程 2.本课程的后续课程 《激光技术》和《光纤通信原理实验》以及就业实习。 八、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查 具体有三种。根据大多数学生学习情况和学生兴趣而定其中一种。第一种是采用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对于理论和常识部分采用闭卷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二种是采用课程设计(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设计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第三种是采用课程论文(含市场调查报告)和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课程论文占总成绩的55%,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作业成绩及平时考勤占总成绩的15%。 九、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主教材 《光纤通信原理与技术》,吴德明编著,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0年9月 2.参考书 (1)《光纤通信原理与仿真》,郭建强、高晓蓉、王泽勇编著,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第一版,2013年5月 (2)《光通信原理与技术》,朱勇、王江平、卢麟,科学出版社,第二版,2011年8月

《光纤通信》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

1.光放大器包括哪些种类?简述它们得原理与特点。EDFA有哪些优点? 答:光放大器包括半导体光放大器、光纤放大器(由可分为非线性光纤放大器与掺杂光纤放大器)。 1)半导体光放大器 它就是根据半导体激光器得工作原理制成得光放大器。将半导体激光器两端得反射腔去除,就成为没有反馈得半导体行波放大器。它能适合不同波长得光放大,缺点就是耦合损耗大,增益受偏振影响大,噪声及串扰大。 2)光纤放大器 (1)非线性光纤放大器 强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会与光纤介质作用产生非线性效应,非线性光纤放大器就就是利用这些非线性效应制作而成。包括受激拉曼放大器(SRA)与受激布里渊放大器(SBA)两种。 (2)掺杂光纤放大器(常见得有掺铒与掺镨光纤放大器) 在泵浦光作用下,掺杂光纤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产生受激辐射,从而使光信号得到放大。 EDFA优点:高增益、宽带宽、低噪声及放大波长正好就是在光纤得最低损耗窗口等。 2.EDFA得泵浦方式有哪些?各有什么优缺点? 答:EDFA得三种泵浦形式:同向泵浦、反向泵浦与双向泵浦。同向泵浦:信号光与泵浦光经WDM复用器合在一起同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在掺铒光纤中同向传输;反向泵浦:信号光与泵浦在掺铒光纤中反向传输;双向泵浦:在掺铒光纤得两端各有泵浦光相向输入到掺铒光纤中。

同向泵浦增益最低,而反向泵浦比同向泵浦可以提高增益3dB~5dB 。这就是因为在输出端得泵浦光比较强可以更多地转化为信号光。而双向泵浦又比反向泵浦输出信号提高约3dB ,这就是因为双向泵浦得泵功率也提高了3dB 。其次,从噪声特性来瞧,由于输出功率加大将导致粒子反转数得下降,因此在未饱与区,同向泵浦式EDFA 得噪声系数最小,但在饱与区,情况将发生变化。不管掺铒光纤得长度如何,同向泵浦得噪声系数均较小。最后,考虑三种泵浦方式得饱与输出特性。同向 EDFA 得饱与输出最小。双向泵浦 EDFA 得输出功率最大,并且放大器性能与输出信号方向无关,但耦合损耗较大,并增加了一个泵浦,使成本上升。3.一个EDFA 功率放大器,波长为1542nm 得输入信号功率为2dBm ,得到得输出功率为27out P dBm ,求放大器得增益。解:G= 10log 10(P out /P in )= 10log 10P out -10log 10P in =27-2=25dB 4.简述FBA 与FRA 间得区别。为什么在FBA 中信号与泵浦光必须反向传输? 答:FBA 与FRA 间得区别: 1、FRA 就是同向泵浦,FBA 就是反向泵浦; 2、FRA 产生得就是光学声子,FBR 产生得就是声学声子, 3、FRA 比FBA 得阈值功率大; 4、FRA 比FBA 得增益带宽大。 在SBA 中,泵浦光在光纤得布里渊散射下,产生低频得斯托克斯光,方向与泵浦光传播方向相反。如果这个斯托克斯光与信号光同频、同相,那么信号光得到加强。故要使信号光得到放大,信号光应与泵浦光方向相反。

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研究

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研究 发表时间:2017-08-07T15:34:59.777Z 来源:《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作者:陈晨[导读] 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使得全球由工业社会向科技社会进行转变,人们渴望获得自己国家以外的资讯,这就为信息传输技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自控通信设计所河南郑州 450046)摘要: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使得全球由工业社会向科技社会进行转变,人们渴望获得自己国家以外的资讯,这就为信息传输技术提供了发展的空间。我们现在日常所使用的微信、微博以及淘宝等网上服务,都是在网络信息传输的基础上实现的。这些功能促使了通信技术朝着智能化以及全球化进行发展。 关键词:光纤通信技术;光纤传输;系统研究[] 1导言 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推进着工业化社会向信息化时代过渡,同时人们获取信息的欲望强烈,对信息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刺激着通信业的迅速发展。近些年来,人们的通信方式已从早期简单的语音联系,到逐步增加接触点,再到今天的视频通信、科技数据和传感数据的传输、视频点播及远程会议。这些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需求。 2我国当前光纤传输技术的现状 目前我国通信技术所采用的传输技术主要是双纤传输技术,该技术主要是使传输信号在两条不同光纤中进行数据信息传输,但是在传输设备的影响之下,光纤传输容量还有待提高,这就导致光纤资源的浪费。单纤双向传输技术的实现,可以为光纤网络进行光纤资源的有效节约,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就我国目前来说,该技术应用主要是采用光纤末端与设备相连的方式,例如单纤光收发器的研发。所以单纤双向传输技术的实现对于光纤通信实现未来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另外,现代化的光纤到户接入技术也是实现现代通信技术发展的重要标志,是在现代宽带业务传输工作的基础上,为充分满足用户需求而实现的现代化通信技术发展,光纤接入网的作用主要是进行信息传递。在当前的信息通信工作中,adsl技术的实现为信息接入网建立提供了基础,但同时其在具有未来发展优势的相关通信业务中的应用却存在缺失。比如在hdtv高清数字电视业务中,adsl技术依旧是采取传统的通信接入方式,难以实现信息传输速率的有效提高,不能满足当代用户的信息通信技术需求。所以实现光纤到户接入技术的发展与推广是十分重要的。 3光纤通信技术和光纤传输系统的应用前景 3.1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 3.1.1长距离地传输超大容量信息的波分复用技术,大大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信息容量,并且这种技术在未来的跨海传输系统中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现在,随着波分复用系统的迅速发挥1.6bit/s的WDM被大量使用,与此同时全光传输的距离也在不断扩展。提高光纤传输容量的另一有效途径是使用OTDM技术和WDM增加光纤传输的信道数以提高其携带信息容量的技术相比,OTDM技术用提高单信道速率的方法来提高传输容量,其最终实现的单信道速率可高达640bit/s,但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容量仅依靠WDM和OTDM技术是不够的,可以通过将多个OTDM的信号进行波分复用,来提高传输的容量。使用PDM技术能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干扰。但由于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的通信系统中占用的空间较小,从而对色散管理分布降低了要求,并且RZ编码的方式对于光纤的偏振膜色散和非线性有较强的适应力,所以现在的WDM/OTDM系统的传输方式大都使用RZ编码。 3.1.2光孤子通信技术。作为超短光脉冲ps数量级的光孤子,位于光纤传输系统中的反常色散区,这里的非线性效应和群速度色散相互平衡,所以经过长距离的传输后,光纤的速度和波形都能保持不变。在未来的通信发展中,光孤子的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使用高速通信,频域和时域的超短脉冲产生和使用的技术及超短脉冲的控制技术可以使目前的速率从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在增长传输的距离方面通过使用整形、再生技术、重定时和减少ASE,光学滤波可以使传输的距离提高100000km以上。 3.1.3全光网络。光纤通信技术的最高阶段是全光网,传统光网络在节点处使用的仍是电器件,电信网的总容量不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全光网络的信息从始至终以光的形式来交换和传输,交换机在处理用户信息时也不在按比特,而是依据波长定路由。建立以光交换和WDM 技术为主的全光网络,解除电光的局限成为未来发展光通信的趋势,更是信息网络未来发展的核心。 3.2光纤传输系统的应用前景 光纤传输系统在应用中,通常是将多路的视频信号传输到同一条光纤上面[ [4]劳景富.光纤传输系统及光纤通信系统的优点及具体应用探析[J].民营科技,2014,09:97. ]。光线传输系统的这种多路复用使用的是技术包括光时分复用、光波分复用和光频分复用。其中光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实现视频、音频、图像、文字、数据等各类媒体的混合传输,这对于扩充网络的容量、发展宽带的新业务、挖掘光纤宽带传输的潜力和实现通信的超高速传输具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WDM如果加上光纤EDFA,将对电信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光频分复用有较窄的信道间隔,所以它的突出优势首先是能极大地增加复用的光信道;其次能稳定信道之间光纤的传输。光时分复用中的OTDM技术可以有效提高传输系统的传输速率,因而将用在扩大光纤传输系统的通信容量。无论是从传输的信息容量方面,传输的速度方面,还是全光网络通信方面来说,光纤通信技术在未来社会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虽然目前全球光通信市场发展不太景气,但今后随着光纤传输系统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光纤通市场将不断扩大,并能成为未来通信的主流。 4结语 随着我国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光纤通信已经成为现代重要的通信信息传输的重要方式,并且随着网络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光纤通信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加严格的要求。所以,加强光纤通信技术的优化与发展,是当前光纤通信的重要发展方向。为了实现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技术人员应当进一步加强对现代光纤通信技术现状的深入研究与探讨,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不断实现相关技术与系统的完善与优化,促进光纤通信在未来的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涵.光纤通信技术与光纤传输系统的分析与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01:38-39. [2]夏坚.浅析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J].信息通信,2011,04:40-41.

《光纤通信系统及其应用》课后习题-(1)教学教材

《光纤通信系统及其应用》课后习题-(1)

《光纤通信系统及其应用》课后习题 第一章 1.1实现光纤通信的关键器件与技术是什么? 答:(1)低损耗、宽带宽的光纤。 (2)高可靠性、长寿命的光源及高响应的光检测器件。 (3)光测量及光纤连接技术。 1.2光纤通信使用光源的波长范围是什么? 答:在近红外区内,即0.8~1.8um。 长波: 1.31 1.55 短波:0.85um 1.4数字光纤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用光纤传输信息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发送端,把用户要传送的信号 (如声音)变为电信号,然后使光源发出的光强随电信号变化,这个过程称为 调制,它把电信号变为光信号,最后用光纤把该光信号传送到远方; 在接收端,用光电探测器接收光信号,并把光信号还原为携带用户信息(如声 音)的电信号,这个过程称为解调,最后再变成用户能理解的信息(如声 音)。 1.5模拟光纤通信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简述各部分的作用。 第二章 2.1均匀光纤芯与包层的折射率分别为1n=1.50,2n=1.45,试计算: (1)光纤芯与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 ; (2)光纤的数值孔径NA。 2.2在阶跃折射率光纤中,1n=1.52,2n=1.49。 n=1.33),求光从水中入射到光纤输入端面的最大(1)光纤浸在水中(0 接收角; (2)光纤放置在空气中,求数值孔径。

2.4 光纤通信为什么用0.85m μ,0.85m μ,0.85m μ三个工作波长? 答 λ1=0.85μm ,λ2=1.31μm ,λ3=1.55μm 附近是光纤传输损耗较少或最小的波长“窗口”,相应的损耗分别为2~3dB/km 、0.5 dB/km 、0.2 dB/km ,而在这些波段目前有成熟的光器件(光源、光检测器等)。 2.5 光纤的损耗机理及危害是什么? 答:损耗机理:主要有吸收损耗、散射损耗及辐射损耗。 辐射损耗:光线弯曲到一定曲率半径时就会产生辐射损耗 吸收损耗:光波通过光纤材料时,有一部分的光被光纤中的杂质或是OH 离子吸收转化为热能 散射损耗:光纤的密度和折射率分布不均及结构上的不完善导致散射损耗 危害:由于损耗的存在,在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幅度减小。光纤损耗是光纤传输系统中中继距离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 2.6 光纤的色散机理及危害是什么? 答:色散机理:由于光纤中所传信号的不同频率成分或不同模式成分,在传播的过程中因群速度不同互相散开,并且造成它们到达光纤终端的时间各不相同,从而引起传输信号波形失真、脉冲展宽。光线的色散,主要有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模式色散。 危害:由于信号的各频率成分和各模式成分的传输速度不同,当它在光纤中传输一定的距离后,将互相散开,致使光脉冲展宽。若脉冲展宽过大将会造成码间干扰,从而使误码率增加,通信质量下降。由于脉冲宽度与频带宽度成反比,脉冲展宽越大,表示带宽能力越小。 2.7 光缆的主要结构是什么? 答:光纤芯线、护套和加强部件。 第三章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沈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纤通信系统第三版-沈建华-机械工业出版社

《光纤通信》作业(2016.1.30) 1.1 光纤通信有哪些特点? 1、光纤通信的优点: (1)传输容量大。(2)传输损耗小,中继距离长。(3)信号泄漏小,保密性好。(4)节省有色金属。(5)抗电磁干扰性能好。(6)重量轻,可挠性好,敷设方便。 2、光纤通信的缺点: (1)抗拉强度低。(2)连接困难。(3)怕水。 1.2 简述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光纤通信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为:(1)光纤光缆、(2)光源(光发送机)、(3)光检测器(光接收机)、(4)无源器件、(5)光放大器(光中继器)。 1.4为什么使用石英光纤的光纤通信系统中,工作波长只能选择850nm、1310nm、1550nm三种? 由于目前使用的光纤均为石英光纤,而石英光纤的损耗——波长特性中有三个低损耗的波长区,即波长为850nm、1310nm、1550nm三个低损耗区。为此,光纤通信系统的工作

波长只能是选择在这三个波长窗口。 2.1 光纤传输信号产生能量衰减的原因是什么?光纤的损耗系数对通信有什么影响? 1、光纤产生能量衰减的原因包括:(1)吸收、(2)散射和(3)辐射。 2、光纤的损耗系数会导致信号功率损失,造成信号接收困难。 2.2 在一个光纤通信系统中,光源波长为1550nm,光波经过5km长的光纤线路传输后,其光功率下降了25%,则该光纤的损耗系数为多少?

2.3 光脉冲在光纤中传输时,为什么会产生瑞利散射?瑞利散射损耗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瑞利散射是由于光纤内部的密度不远匀引起的,从而使折射率沿纵向产生不均匀,其不均匀点的尺寸比光波波长还要小。光在光纤中传输时,遇到这些比波长小,带有随机起伏的不均匀物质时,改变了传输方向,产生了散射。 2、瑞利散射损耗的大小与成正比。 2.4 光纤中产生色散的原因是什么?色散对通信有什么影响? 1、光纤的色散是由于光纤中所传输的光信号不同的频率成分和不同模式成分的群速度不同而引起的传输信号畸变的一种物理现象。 2、色散会导致传输光脉冲的展宽,继而引起码间干扰,增加误码。对于高速率长距离光纤通信系统而言,色散是限制系统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 2.5 光纤中色散有几种?单模传输光纤中主要是什么色散?多模传输光纤中主要存在什么色散?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解答第3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光纤的传输特性 1.简述石英系光纤损耗产生的原因,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值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1) (2)光纤损耗的理论极限值是由紫外吸收损耗、红外吸收损耗和瑞利散射决定的。 2.当光在一段长为10km 光纤中传输时,输出端的光功率减小至输入端光功率的一半。 求:光纤的损耗系数α。 解:设输入端光功率为P 1,输出端的光功率为P 2。 则P 1=2P 2 光纤的损耗系数()km dB P P km P P L /3.02lg 1010lg 102 221===α 3.光纤色散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对数字光纤通信系统有何危害? 答:(1)按照色散产生的原因,光纤的色散主要分为:模式(模间)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极化色散。 (2)在数字光纤通信系统中,色散会引起光脉冲展宽,严重时前后脉冲将相互重叠,形成码间干扰,增加误码率,影响了光纤的传输带宽。因此,色散会限制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容量和中继距离。 4.为什么单模光纤的带宽比多模光纤的带宽大得多? 答:光纤的带宽特性是在频域中的表现形式,而色散特性是在时域中的表现形式,即色散越大,带宽越窄。由于光纤中存在着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和极化色散四种,并且模式色散>>材料色散>波导色散>极化色散。由于极化色散很小,一般忽略不计。在多模光纤中,主要存在模式色散、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单模光纤中不存在模式色散,而只存在材料色散和波导色散。因此,多模光纤的色散比单模光纤的色散大得多,也就是单模光纤的带宽比多模光纤宽得多。 光纤损耗 吸收损耗 本征吸收 杂质吸收 紫外吸收 红外吸收 氢氧根(OH -)吸收 过渡金属离子吸收 散射损耗 弯曲损耗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光纤通信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1、第一根光纤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其损耗是多少? 答:第一根光纤大约是1950年出现的。传输损耗高达1000dB/km 左右。 2、试述光纤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关系。 答:光纤通信系统主要由光发送机、光纤光缆、中继器和光接收机组成。 系统中光发送机将电信号转换为光信号,并将生成的光信号注入光纤光缆,调制过的光信号经过光纤长途传输后送入光接收机,光接收机将光纤送来的光信号还原成原始的电信号,完成信号的传送。 中继器就是用于长途传输时延长光信号的传输距离。 第二章 光纤和光缆 1.光纤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何作用? 答:光纤是由折射率较高的纤芯、折射率较低的包层和外面的涂覆层组成的。纤芯和包层是为满足导光的要求;涂覆层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的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增加光纤的柔韧性。 2.光纤是如何分类的?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是如何表示的? 答:(1)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纤分为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按光纤的工作波长可以将光纤分为短波长光纤、长波长光纤和超长波长光纤;按照ITU-T 关于光纤类型的建议,可以将光纤分为G.651光纤(渐变型多模光纤)、G .652光纤(常规单模光纤)、G .653光纤(色散位移光纤)、G.654光纤(截止波长光纤)和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光纤;按套塑(二次涂覆层)可以将光纤分为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2)阶跃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1 ???≥<=a r n a r n r n 渐变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 2121?????≥

第五章 典型光纤通信传输系统

一、填空题 1、构成SDH网络的基本单元称为()。该设备有()、()、()和()四种。 2、段开销可以实现()、()、()和()等功能。 3、对于码速率不同的信号,如果进行复接,则会出现()和()现象。 4、数字复接中的码速调整有()、()和()三种方式。 5、光传输设备包括()、()和()等 二、选择题 1、微波副载波的数字调制通常采用()格式。 A 、ASK B 、FSK C 、PSK D 、DPSK 2、一个32信道波分复用系统需要()个独立的接收机。 A、1 B、4 C、8 D、32 3、1.7Gb/s的单个比特间隔是()。 A、1.7ns B、1ns C、0.588ns D、0.170ns 4、光纤衰减为0.00435dB/m,则10km长光纤的总衰减为()。 .A、0.0435dB B、1.01dB C、4.35dB D、43.5dB 5、SDH线路码型一律采用()。 A、HDB3码 B、AIM码 C、NRZ码 D、NRZ码加扰码 6、我国准同步数字体系制式是以()。 A、1544kb/s为基群的T系列 B、1544kb/s为基群的E系列 C、2048kb/s为基群的E系列 D、2048kb/s为基群的T系列 三、简答题 1、何谓准同步复用?何谓同步复用?

2、什么是抖动?抖动特性参量有哪些? 四、计算题 设140Mb/s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发射功率为-3dBm,接收机的灵敏度为-38dBm,系统余量为4dB,连接器损耗为0.5dB/对,平均接头损耗为0.05dB/km,光纤衰减系数为0.4dB/km,光纤损耗余量0.05dB/km。计算中继距离L。 参考答案 一、1、网元终端复用器分插复用器再生中继器数字交叉连接设备 2、不间断误码监测自动倒换公务通信数据通信 3、重叠错位 4、正码速调整正/负码速调整正/零/负码速调整 5、光发射机光接收机光中继器 二、1、B 2、D 3、C 4、 D 5、D 6、C 三、 1、准同步复用是各支路信号与合路信号没有共同时钟的复用,同步复用是各支路信号与合路信号有共同时钟的复用。也就是说,准同步复用时合路信号的帧结构中需要进行码调整,同步复用时合路信号的帧结构中不需要进行码调整。 2、数字脉冲信号前沿和后沿的时间位置相对于其初始标准位置的随机性变化,称为抖动。通常用两个抖动特性参量来描述抖动的大小:其一是抖动幅度,即抖动变化的最大时间范围;其二是抖动频率,即单位时间内抖动变化的快慢。抖动量的大小将影响数字通信系统的通信质量,因此要求抖动量越小越好。 四、L=[-3-(-38)-4-0.5×2]/(0.05+0.4+0.05)=60k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