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平衡练习厦大

化学平衡练习厦大
化学平衡练习厦大

练习

1.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任何反应物都不能百分之百地变为产物,因此,反应进度永远小于1。

(2)对同一化学反应,若反应计量式写法不同,则反应进度应不同。但与选用反应

式中何种物质的量的的变化来进行计算无关。

(3)化学势不适用于整个化学反应体系,因此,化学亲合势也不适用于化学反应体

系。提示

答案:〔(1) 不对,反应进度可大于或小于1,(2) 对,,

(3) 不对,化合亲合势是对反应体系而变的。〕

2.从G~ξ函数图证明:对于的理想气体反应,体系实际的G~ξ曲线的最

低点应在区域。

3.下列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因为,所以就是标准态下的平衡常数。

(2)的数值不但与温度(和方程式写法)有关,还与标准态的选择有关。

(3)当,反应一定不能自行。

(4)对理想气体的化学反应,当温度一定时,有定值,因此其平衡组成不变。

(5)复相反应中,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中并没有出现凝聚相的分压成浓度项,因此,计

算此类反应的只需考虑参与反应的气相物质。

(6)对Hg(l)+S(s)=Hg(s) 反应,因有平衡限制,因此,Hg(l)无法全部参与反应。提

答案:〔(1) 错,是平衡常数,可由求得,

(2) 对,,

(3) 正向不能自发进行,而反向自发进行。

(4) 错,不变,但,当p改变,K x亦改变。

(5) 错,。

(6) 不对,对该反应〕

4.有1mol 的N2和3mol 的H2混合气在400℃通过催化剂达平衡,平衡压力为

,分析NH3的摩尔分数是0.0044,求K p、K c、K x。提示

答案:

5.将固体NH4I 迅速加热到308.8K,测得其蒸气压为 3.666×104Pa,在此温度气态

NH4I 实际上完全分解为NH3和HI,因此测得的蒸气压等于NH3和HI 分压之和。如果在每一段时间内保持这个温度不变,则由于HI 按下式分解:

而使NH4I(s)上方的压力增大。已知HI的分解反应在308.8K 时的=0.127,试计算达到平衡后,固体NH4I 上方的总压。提示

答案:(p=4.10×104Pa)

6.实践证明,两块没有氧化膜的光滑洁净的金属表面紧靠在一起时,它们会自动地粘

合在一起。假定外层空间的气压为 1.013×10-9Pa,温度的影响暂不考虑,当两个镀铬的宇宙飞船由地面进入外层空间对接时,它们能否自动地粘合在一起。已知

Cr2O3(s)的=-1079kJ·mol-1,设外层空间的温度为298K,空气的组成与地面相同。

从以上计算结果,你能否解释为什么铁匠在粘合两块烧红的钢铁之前往往先将烧红的钢铁迅速地在酸性泥水中浸一下。提示

答案:(=953.2kJ·mol-1,不能粘合)

7.在1000K,时,p=101.326kPa 反应

的=19397J·mol-1。现有与碳反应的气体,其中含有CH4 10%,H2 80%,N2 10%(体积百分数)。试问:

(1)上述条件下,甲烷能否生成?

(2)在同样温度下,压力须增加到若干,上述反应才可能进行?提示

答案:〔(1) 不能生成,(2) p〉161kPa 〕

8.以下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1)用物理方法测定平衡常数,所用仪器的响应速度不必太快。

(2)一定温度下,由正向或逆向反应的平衡组成所测得的平衡常数应相等。

(3)若已知某气相生成反应的平衡组成,则能求得产物的。

(4)任何情况下,平衡产率均小于平衡转化率。提示

答案:〔(1) 体系达平衡时,各物理量有确定值,且不随时间而变。(2) 定

温下,平衡常数是唯一的。(3) 求须有,上述条件不够多。(4) 错,若无副反应发生,两者相同。〕

9.试证明: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发生的PCl3的分解反应,只须测定平衡时混合气体

的密度就可以求知平衡常数了。

10.某弱酸HA 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为

试设计一测定其电离常数的实验方法。提示

答案:(用 pH 计测溶液的 pH 值。)

11.把一个容积为1.0547dm3 的石英器抽空,并导入一氧化氮,直到压力在297.0K 时

达24.14kPa 为止,将一氧化氮在容器中冻结,然后再引入0.7040g 的溴,并使温度升高到达323.7K,当达到平衡时,压力为30.82kPa ,求在323.7K 时反应2NOBr(g)=2NO(g)+Br2(g) 的平衡常数K p。(容器的热膨胀略去不计)提示

答案:(K p:4.11kPa)

12.将氨基甲酸铵放在一个抽空的容器中,氨基甲酸铵下式分解:

20.8℃达到平衡,容器内压力为0.0871。在另一次实验中,除氨基甲酸铵外,

同时还通入氨气,使氨的原始分压达到0.1228。若平衡时尚有过量固相存在,求各气体分压及总压。提示

答案:(p CO2=0.0055,p NH3=0.134,p总=0.140)

13.将10 克Ag2S 与617℃,1.013×105Pa,1dm3的氢气相接触,直至平衡。已知此

反应在617℃时的平衡常数=0.278。

(1)计算平衡时Ag2S 和Ag 各为若干克?气相平衡混合物的组成如何?

(2)欲使10 克Ag2S 全部被H2还原,试问最少需要617℃,1.013×105Pa 的H2多

少立方分米?提示

答案:〔(1) m(Ag2S)=9.26g,m(Ag)=0.647g (2)V=1.356×10-2m3〕14.指出下面说法中的错误

(1)由于公式中的是代表平衡特征的量,所以就是反

应处于平衡时的。

(2)与反应进度有关,根据公式

则也与反应进度有关。

(3)在一定温度下,实验测得=1,因此,=0 这说明参与反应的所有物质

均处于标准态。提示

答案:〔(1) 错,当反应平衡时,,但〕

15.已知298.15K 时,反应

的=-228.57kJ·mol-1。298.15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 3.1663kPa,水的密度为997kg·m-3。求298.15K 下反应

的。提示

答案:(错,,并不意味着各物质的平衡分压均为)

16.闪锌矿(ZnS)在1700K 高温干燥空气中焙烧时,出口气含SO2的体积分数Y(SO2)

=70%,试判断焙烧产物是ZnO 还是ZnSO4。

已知1700K,101.325kPa 时各物质的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焓为:

17.提示

18.答案:(反应 ZnO+SO

3=ZnSO

4

,,焙烧产物为 ZnO)

19.银可能受到H2S(g的腐蚀而发生下面的反应:

今在298.15K 和下,将银放在等体积的H2和H2S 组成的混合气中。

(1)试问银是否可能发生腐蚀?

(2)在混合气中,硫化氢的物质的量分数低于多少才不致发生腐蚀?

已知:298.15K 时,Ag2S(s) 和H2S(g) 的分别为-40.26kJ·mol-1和-33.02kJ·mol-1。提示

答案:〔x≤0.05〕

20.出土文物青铜器编钟由于长期受到潮湿空气及水溶性氯化物的作用,生成了粉状铜

锈,经鉴定含有CuCl、Cu2O 及Cu2(OH)3Cl。有人提出,其腐蚀反应的可能途径是:

即Cu2(OH)3Cl 可通过(1)+(2)及(3)两种途径生成。试用热力学方法分析上述看法是否正确。提示

答案:((1+2)=-675kJ·mol-1(3)=-775kJ·mol-1)

21.葡萄糖+磷酸=葡萄糖-6-磷酸 (1)

(1)=17.16kJ·mol-1

H2O+PEP=丙酮酸+磷酸 (2)

(1)=-55.23kJ·mol-1

PEP 为磷酸烯醇式丙酮的缩写,它是葡萄糖代谢的关键性中间产物。

H2+ATP=ADP+Pi (3)

(3)=-30.54kJ·mol-1

试指出如何耦合,以利于ATP 的合成。

22.(1)应用路易斯-伦道尔规则及逸度系数图,求在250℃、200下合成甲醇反应

的Kr;

(2)已知250℃时上述反应的=25.784kJ·mol-1,求此反应的;

(3)原料气以化学计量比在上述条件下达平衡时,求混合物中甲醇的摩尔分数。提

答案:〔(1) 0.299,(2) 0.00259,(3) y=0.757〕

23.293.2K 时O2在水中的亨利常数k m=3.93×10-6kPa·kg·mol-1,求303.2K 时空气中

O2在水中的溶解度。已知293~303K 之间O2在水中的溶解热为-13.04kJ·mol-1。提示

答案:〔4.5×10-6mol·kg-1(H

O)〕

2

24.石灰石分解反应

在不同温度时的平衡总压如下:

设反应的与温度无关。求:

(1)反应的;

(2)与T的函数关系式;

(3)CaCO3(s)的分解温度。

25.298K 时,已知反应的=31.9,=

-9.2,=。今欲在117℃下让含有CO2的空气流过潮湿的Ag2CO3使之干燥,试问为避免分解,空气中CO2的分压应为多少?提示

答案:(0.617kPa)

26.将6% SO2、12% O2(摩尔百分数)与惰性气体混合,在101kPa 下进行反应。试

问在什么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有80% 的SO2转变为SO3?提示

答案:(850K)

27.(1)反应CO2(g)+C(s)=2CO(g)的平衡结果如下:

28.(2)计算1173K 时反应2CO2(g)=2CO(g)+O2(g)的及。已知该反应的

=1.25×10-16,1173K 时碳的燃烧焓=-390.66kJ·mol-1。提示

29.答案:

30.已知反应

2NaHCO3(s)=Na2CO3(s)+H2O(g)+CO2(g) (1)

NH4HCO3(s)=NH3(g)+H2O(g)+CO2(g) (2)

有人设想在25℃时,利用NaHCO3(s)、Na2CO3(s) 与NH4HCO3(s) 共同放在一个密闭容器中,以使NH4HCO3(s) 免受更大分解。试分析这种设想能否成立?提示

答案:(使分解更多)

31.上世纪大气中CO2(g)的含量大大增加,预期今后将继续增加,有人预测,到2020 年

大气中CO2(g)的分压可达到大约4.40×10-4。有关热力学数据如下:

25℃下,下,CO2(g)(在水中)的亨利常数是0.0343mol·dm-3/

/kJ·mol-1/kJ·mol-1

32.

(1)计算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

33.

(2)计算2020 年溶解在与大气平衡的蒸馏水中的CO2的浓度(以mol·dm-3为单

位);

(3)计算(2)溶液中的pH 值;

(4)计算CO2(aq) 和H2O 反应的焓变。

(5)若CO2和H2O 的反应已达平衡,溶液的温度升高,而溶解的CO2的浓度不变,

则溶液的pH 是升高或降低?提示

34.答案:〔(1) 4.33×10-7,(2) 1.51×10-5mol-1·dm-3,(3) 5.60,(4)

7.5kJ·mol-1,(5) pH 下降〕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作业20090916 A类 1. ACT p.55-56: 2.12, 2.13, 2.14 2. MAC p.98: 2 3. You have obtained the following data for the alcohol content of a sample of blood: %C2H5OH: 0.084, 0.089, and 0.079. Calculate the 95% confidence limits for the mean assuming (a) that you know nothing about the precision of the method and (b) that on the basis of previous experience, you know that s= 0.005 % C2H5OH a nd that s is a good estimate of σ. B类 1. 阅读: MAC pp. 82-85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data. 2. 阅读How many samples do I need?(课程网站) 3.An analytical protocol exhibits a 95% confidence interval of ±0.06. If a 90% confidence limit of ±0.06 is required by regulations, could the protocol still be used? C类 1. The determination of nickel in a stainless steel specimen can be carried out gravimetrically using dimethylglyoxime as precipitation agent in a slightly alcaline solution; tartaric acid is used to mask Fe (III) which is the major interferent. The procedure is essentially composed of the following steps: The sample containing Ni is weighted and dissolved in a suitable volume of 6 mol/L (M) HCl followed by the addition of a suitable volume of 6 mol/L (M) HNO3 and boiling; ?A suitable volume of an aqueous solution of tartaric acid, the marking agent, is then added; ?A weighted amount of dimethyglyoxime, the precipitating agent, is dissolved in ethanol and a suitable volume of the resulting solution is added, followed by addition of 6 mol/L (M) NH3 until a slight excess is present; ?The precipitated is digested for a convenient time and the solution allowed to cool; ?The precipitate so formed is filtered trough a filtering crucible (previously heated at 110 o C to a constant weight) and until the washing solution is free from Cl- ion; ?The washed precipitated is dried at 110o C to a constant weight and the necessary calculations, to find out the Ni content in the analyzed sample, are performed. Try to identify the category of errors which are likely to be introduced by each of the steps above described. Based on your personal knowledge (theoretical and, hopefully, also practical) of gravimetric methods of analysis try to identify those steps introducing the most significant error. (参见厦门大学出版社《分析化学基础实验》p.125)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化学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O A .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 .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 .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 .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H 2 (g)+l 2 (g)^=2HI (g) △ H >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 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O A .降温、减压 B .降温、加压 C .升温、加压 D .升温、减压 3 .对于可逆反应 mA (g)+nB ? ---------- p C (g)+qD (其中A 和C 都是无色气体) )。 A .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 ) 一定等于(p+q ) B .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 .若增加B 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 B 必是气体物质 D .若B 是气体,增加 A 的量,A 、B 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4 .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O A .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n C .该反应达到平衡态I 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n D .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I 和平衡态n 时浓度不相等 5. 反应NH 4HS (S )^=NH 3 (g)+H 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 )。 A .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 SO 2气体 B .移走一部分 NH 4HS 固体 C .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 D .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6. 在某温度下,反应:CIF (g)+F 2 (g)^=CIF 3 (g) △ H= — 268 kJ ? mo 「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温度不变,缩小体积, ClF 的转化率增大 B .温度不变,增大体积, CIF 3的产率提高 C .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降低温度,体积不变, F 2的转化率降低 7 .将H 2 (g)和Br 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 H 2 (g)+Br 2 (g) 2HBr (g) △ H v 0,平衡时Br 2 (g) 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 Br 2 (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 )。 A . a > b B . a=b C . a v b D .无法确定 ,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8.在25C 时,密闭容器中 20 s ,则 物质 X Y Z X 、Y 、Z 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 F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o

化学平衡常数归纳及应用

备课组 高三化学 主备人 陈倩倩 审核人 杜红星 课题 化学平衡常数间相互联系及考查方式 时间 【考纲要求】 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了解水的电离及离子积常数 3、了解难溶电解质在水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了解溶度积的含义。 【活动方案】 活动一 完成基础回顾1 1、对于可逆反应:a A(g)+ b B(g) ? c C(g)+d D(g),其中a 、b 、c 、d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 2、如CH 3COOH ? CH 3COO -+ H +,电离平衡常数 。 3、K w 的数学表达式是K w= 。 4、Fe(OH)3(s) ? Fe 3+(aq )+ 3OH -(aq ), 溶度积常数 。 思考在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个可逆反应,若书写方式不一样,平衡常数表达式是否一样?以合成氨反应为例进行说明。 K 1 、K 2 、K 3间的相互关系为 。 活动二 完成基础回顾2。思考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5、汽车尾气净化中的一个反应如下: NO(g)+CO(g) 12 N 2(g)+CO 2(g) ΔH =-373.4 kJ·mol -1 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某一条件,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活动三 分析以下数据,总结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表1:卤化氢生成反应的平衡常数(25°C )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 F 2 + H 2 ? 2HF 6.5×1095 Cl 2 + H 2 ? 2HCl 2.57×1033 Br 2 + H 2 ? 2HBr 1.91×1019 I 2 + H 2 ? 2HI 8.67×102 表2:常见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和溶解度(25°C ) 难溶物 K sp 溶解度/g 难溶物 K sp 溶解度/g 化学方程式 平衡常数表达式 N 2 + 3H 2 ? 2NH 3 K 1= 1/2N 2 +3/2 H 2 ? NH 3 K 2= 2NH 3 ? N 2 + 3H 2 K 3=

厦门大学 结构化学 试卷

1、(10%)类氢离子的2s 轨道为: ()032220202, Zr a s e Zr r e a a m e ??????=?=????????h 其中 试求径向函数极大值离核的距离,并给出He +2s 轨道的极大值位置。 2、(14%) 利用Slater 规则,求Si 原子的第一、二电离能。 3、(15%)写出下列原子的基态光谱项:Si, S, Fe, Ti, Ar 。 4、(20%)a. 写出 O 22-, O 2-, O 2 和 O 2+的电子组态、键长次序和磁学性质; b. 有三个振动吸收带:1097 cm -1,1580 cm -1 和 1865 cm -1 ,它们被指定为是由 O 2, O 2+ 和 O 2-所产生的,指出哪一个谱带是属于O 2+的,为什么? 5. (10%) 以z 轴为键轴,下列原子轨道对间能否组成分子轨道?若能,写出是什么类型分子轨道,若不能,写出"不能"。 s , 2d z d xy ,d xy d yz ,d yz d yz ,d xz s ,d xy 6. (20%)指出下列分子所属的对称点群,并判断其旋光性和极性(并简要说明理由)。 (1) PF 3 (2) BF 3 (3) SO 42- (4) 二茂铁 (5) N ≡C ?C ≡N 7、 (11%)若用二维箱中粒子模型,将并四苯(tetracene C 18H 12)的π电子限制在长900pm 、宽400pm 的长方箱中,计算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态的波长。 tetracene 基本常数: m e =9.11 x 10-31 kg; h =6.626 x 10-34 J .S; R = 13.6 eV=1.097 x 105 cm -1;a 0 = 0.53 ?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课程期中试卷(2007)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___试卷类型:(A 卷/B 卷)

(完整版)化学平衡图像专项练习题

化学平衡图像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时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时10s,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 2.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3.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T 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4.右图表示反应N2(g)+3H2(g)2NH3(g);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是() A.t0~t1 B. t2~t3 C. t3~t4 D. t 5~t6 5.反应过程中A(g)、B(g)、C(g)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根据图中所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最新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题集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 题集

结构化学习题集 习题1: 1.1 某同步加速器,可把质子加速至具有100×109eV的动能,试问此时质子速度多大? 1.2 计算波长为600nm(红光),550nm(黄光),400nm(蓝光)和200nm(紫光)光子的能量。 1.3 在黑体辐射中,对一个电热容器加热到不同温度,从一个针孔辐射出不同波长的极大值,试从其推导Planck常数的数值: T/℃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l max/nm 2181 1600 1240 1035 878 763 1.4 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洛意波长 (1) 动能为100eV的电子; (2) 动能为10eV的中子; (3) 速度为1000m/s的氢原子. 1.5 质量0.004kg子弹以500ms-1速度运动,原子中的电子以1000ms-1速度运动,试估计它们位置的不确定度, 证明子弹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可用经典力学处理, 而电子运动需量子力学处理。

1.6 用测不准原理说明普通光学光栅(间隙约10-6m)观察不到10000V 电压加速的电子衍射。 1.7 小球的质量为2mg,重心位置可准确到2μm,在确定小球运动速度时,讨论测不准关系有否实际意义? 1.8 判断下列算符是否是线性\厄米算符: (1)(2)(3)x1+x2(4) 1.9 下列函数是否是的本征函数?若是,求其本征值: (1)exp(ikx)(2)coskx (3)k (4)kx 1.10 氢原子1s态本征函数为(a0为玻尔半径),试求1s 态归一化波函数。 1.11 已知一维谐振子的本征函数为 其中a n和α都是常数,证明n=0与n=1时两个本征函数正交。 1.12 若是算符的本征函数 (B为常数), 试求α值,并求其本征值。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平衡移动专项练习

化学平衡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确认能发生化学平衡移动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发生了改变 B.有气态物质参加的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改变了压强 C.由于某一条件的改变,使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D.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使用催化剂 2.在一定条件下,下列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H2(g)+I2(g)2HI (g) ΔH>0,要使混合气体的紫色加深,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降温、减压B.降温、加压C.升温、加压D.升温、减压 【 3.对于可逆反应mA (g)+nB pC (g)+qD(其中A和C都是无色气体),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说明(rn+n)一定等于(p+q) B.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说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若增加B的量,平衡体系颜色加深,说明B必是气体物质 D.若B是气体,增加A的量,A、B转化率都一定增大 4.右图是恒温下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与示 意图不相符合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 C.该反应达到平衡态Ⅰ后,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发生移动,达到平衡态Ⅱ D.同一种反应物在平衡态Ⅰ和平衡态Ⅱ时浓度不相等 5.反应NH4HS (s)NH3 (g)+H2S (g)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下列各种情况中,不会使平衡发生移动的是()。 A.温度、容积不变时,通入SO2气体B.移走一部分NH4HS固体 C.容器体积不变,充入氮气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 6.在某温度下,反应:ClF (g)+F2 (g)ClF3 (g) ΔH=-268 kJ·mol-1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F3的产率提高 《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7.将H2 (g)和Br2 (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中,恒温下发生反应H2 (g)+Br2 (g)2HBr (g) ΔH<0,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a;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2 (g)的转化率为b。a与b的关系是()。 A.a>b B.a=b C.a<b D.无法确定 8.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建立平衡需要的时间为20 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X Y~ Z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题集答案

附录8 习题选答 习题1 1.2 600nm(红), 3.31×10-19J, 199KJ·mol-1 550nm(黄), 3.61×10-19J, 218KJ·mol-1 400nm(蓝), 4.97×10-19J, 299KJ·mol-1 200nm(紫), 9.93×10-19J, 598KJ·mol-1 1.3 6.51×10-34J·s 1.4 (1)100eV电子 12 2.6pm (2)10eV中子 9.03pm (3)1000m/sH原子0.399nm 1.5 子弹~10-35m, 电子~10-6m 1.6 Dx=1.226×10-11m<< 10-6m 1.8 (2),(4) 是线性厄米算符. 1.9 (1) exp(ikx)是本征函数, 本征值ik. (2), (4)不是. 1.10 1.12 , 本征值为±√B

1.13 1.16 当两算符可对易, 即两物理量可同时测定时,式子成立. 1.18 (1) (2) = l/2, (3)

=0 1.19 0.4l~0.6l间, 基态出现几率0.387,第一激发态出现几率0.049. 1.20 (1) 基态n x=n y=n z=1 非简并 (2) 第一激发态211, 121, 112 三重简并 (3) 第二激发态221, 122, 212 三重简并 1.23 λ=239nm. 习题2 2.1 (1) E0=-1 3.6eV, E1=-3.4eV. (2) =3a0/2 ,

=0 2.4 ψ1s波函数在r=a0, 2a0处比值为2.718 ψ2在r=a0, 2a0处比值为7.389. 2.6 3d z2 , 3d xy各有2个节面: 3d z2是2个圆锥节面, 3d xy是XZ,YZ面. 2.9 (1) 2p轨道能量为- 3.4eV 角动量为 (2) 离核平均距离为5a0. (3) 极大值位置为4a0.

物理化学试验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物理化学实验 (Physical Chemistry Experiment) 目的和要求 物理化学实验是化学实验科学的重要分支,它综合了化学领域中各分支所需要的基本研究工具和方法。它与物理化学课程紧密配合,但又是一门独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 物理化学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物理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从而能根据所学的原理设计实验、选择和使用仪器,其次是锻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和处理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肃认真、事实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第三是巩固和加深对物理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生对物理化学知识灵活应用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厦门大学达到国内一流、国际上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大学,应该改革旧的、不适于生产力发展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验证性实验,把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技术引入教学中来,让科研成果充实实验教学内容,同时也为培养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的同时,也应注重学生使用计算机处理数据、进行曲线模拟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 本课程内容包括实验讲座、实验和考试三个部分。 实验讲座除了绪论及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在实验前专门集中讲解外,其余部分均结合在每个实验中穿插进行,例如在“金属相图”中讲解热电偶的焊接与校正;在“饱和蒸气压测定”及“碳酸钙热分解”实验中讲解真空技术等,一般每个实验前都要讲解近一个小时,把一些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示范。 考试对于化学系学生是笔试为主,笔试与实验成绩比例为3:7。平时实验成绩分配如下:预习15%、态度5%、卫生5%、操作35%、实验报告15%、实验结果与讨论25%。 实验讲座由绪论、误差与数据处理作为基本知识,安排在学生进入实验室前讲完,学时为4,其他讲座内容是结合各个实验内容,把知识点、仪器的使用等相关知识在每个实验前讲解,每次讲座学时为1。 一、基本知识讲座内容: 1. 绪论 物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具体安排 课程的预习、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的要求 物化实验课程的评分标准及考试、考核办法 物理化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2. 误差和数据处理 系统误差的判断和消除法 函数的算术平均误差和标准误差,曲线拟合误差的计算

化学平衡移动练习的的题目(含问题解释)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D.6NO+4NH3 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 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B.4 mol SO2+ 1 mol O 2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答案

5.2 从原子轨道?s 和 ?Px 的正交性,证明两个sp 杂化轨道相互正交。 ?1=√α ?s +√1?α ?px ?2=√1?α ?s ?√α ?px 证明:τφαφαφαφατd d h h px s px s ??---+=)1)(1( 21 ????--+---= τφφατφφατφαατφααd d d d px s px s px s 2222)()1()1()1(000)1()1(=-+---=αααα 即h 1和h 2正交, 证毕。 5.3 写出下列分子或离子中,中心原子所采用的杂化轨道: 5.6 实验测定水分子的∠HOH 为104.5°,试计算O-H 键与孤对电子杂化轨道中s 、p 轨道的成分。 解:H 2O 分子中O 原子取不等性sp3杂化,两个OH 键所涉及的O 原子杂化轨道的夹角θ满足: α+βcosθ=0 式中α、β分别为杂化轨道中s 、p 轨道所占有的百分数。又有β=1-α, 故有: α+(1?α)cos104.5°=0 得:α = 0.20,β = 1 - α = 0.80

即每个O-H 键中O 2s 成分为0.20,2p 成分为0.80; 水分子还有两个孤对电子杂化轨道,则每个孤对电子杂化轨道中, 2s 轨道成分为:(1.0-2x0.20)/2=0.30 2p 轨道成分为:1.0-0.3=0.70 或 (3.0-2x0.8)/2 = 0.70 即水分子的孤对电子杂化轨道中s 成分占0.30,p 成分占0.70。 5.12 对于极性分子AB ,如果分子轨道中的一个电子有90%的时间在A 原子轨道?A 上,10%的时间在B 的原子轨道?B 上,试描述该分子轨道波函数的形式(此处不考虑原子轨道的重叠) 解: 根据分子轨道理论可设该分子轨道波函数形式为 ?=a?A +b ?B , 该轨道满足归一性要求:()0 1222=?+== ?d τφφb a d τB A ? 故21a b -±= 依题意有: a 2 =0.9, b 2=0.1, 故可知: 1.0,9.0±==b a 所以,波函数?=0.949?A ± 0.316?B

化学平衡专题练习

化学平衡专题练习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平衡专题练习(1) 1、已知合成氨反应N 2(g)+3H 2 NH 3(g) ΔH<0,当反应器中按n(N 2)∶n(H 2) =1∶3投料后,在不同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得到混合物中NH 3的物质的量分数随压强的变化曲线a 、b 、c 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曲线a 对应的反应温度最高 B .上图中M 、N 、Q 点平衡常数K 的大小关系为K(M)=K(Q)<K(N) C .相同压强下,投料相同,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关系为c>b>a D .N 点时c(NH 3)= mol/L ,则N 点的c(N 2):c(NH 3) =1:1 2、(15分)氮、碳都是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含氮、碳元素的物质在工业生产中有 重要的应用。 ⑴请写出工业上由NH 3制取NO 的化学方程式 。 ⑵一定条件下,铁可以和CO 2发生反应:Fe(s)+ CO 2(g) FeO(s)+ CO(g),已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与温度T 的关系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逆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②T ℃、P pa 压强下,在体积为VL 的容器中进行反应,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B 、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0 t t t t/min 乙 n/mol CO CO 2 0 T T 甲 K 2

C、v正(CO2)= v逆(FeO) ③T1温度下,向体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铁粉并充入一定量的CO2,反应过程中CO和CO2物质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则CO2的平衡转化率为,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与起始时气体的密度之比为。 ⑶在恒温条件下,起始时容积均为5L的甲、乙两密闭容器中(甲为恒容容器、乙为恒压容器),均进行反应:N2+3H22NH3,有关数据及平衡状态特定见下表。 容器起始投入达平衡时 甲 2 mol N2 3 mol H20mol NH3 NH3同种物质的 体积分数相 同 乙a mol N2b mol H20mol NH3 NH3 起始时乙容器中的压强是甲容器的倍。 ⑷一定条件下,(折算为标准状况)N2O和CO的混合气体在点燃条件恰好完全反应,放出bkJ热量。生成的3种产物均为大气组成气体,并测得反应 后气体的密度是反应前气体密度的6 7倍。请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3、(15分)科学家利用“组合转化”等技术对CO2进行综合利用。如用H2 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乙烯:6H2(g)+2CO2(g) CH2=CH2(g)+4H2O(g)△H=a kJ/mol(1)已知:①H2和CH2=CH2的燃烧热分别为mol和1411kJ/mol ②H2O(g)= H2O(l)△H=- 44 kJ/mol 则a= kJ/mol。

备战2020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应用(含解析)

备战2020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平衡转化率的计算及应用 题型一“三段式”计算平衡常数及平衡转化率 1.(2019·烟台调研)一定温度下有可逆反应:A(g)+2B(g)2C(g)+D(g)。现将5 mol A和10 mol B加入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至1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0~5 min内,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B.反应从起始至5 min时,B的转化率为50% C.5 min时的平衡常数与10 min时的平衡常数不相等 D.第15 min时,B的体积分数为25% 2.(2018·福建高三三模)如图,甲容器有一个移动活塞,能使容器保持恒压。起始时向甲中充入2 mol SO2、1 mol O2,向乙中充入4 mol SO2、2 mol O2。甲、乙的体积都为1 L(连通管体积忽略不计)。保持相同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关闭活塞K,使两容器中各自发生下述反应:2SO2(g)+O2(g)2SO3(g)。达平衡时,甲的体积为0.8 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容器中SO2的转化率小于60% B.平衡时SO3的体积分数:甲>乙 C.打开K后一段时间,再次达到平衡,甲的体积为1.4 L D.平衡后向甲中再充入2 mol SO2、1 mol O2和3 mol SO3,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将4 mol CO(g)和a mol H2(g)混合于容积为4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CO(g)+2H2(g)CH3OH(g),10 min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测得H2为0.5 mol·L-1。经测定v(H2)=0.1 mol·L-1·min-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及练习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方法 直接判断法 1. 等: (1)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V 正=V 逆 ,即单位时间内生成与消耗某反应物(或生成物)的量相等,或单位时间内化学键断裂量等于化学键的形成量。 (2)用不同种物质来表示反应速率时要注意 (i )表示两个不同的方向。 (ii )速率之比==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定:若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物质的量、质量,物质的量浓度或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质量分数),转化率,等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间接判断法 3.从反应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M 考虑 (I )若各物质均为气体 对于非等化学计量数的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如: 2SO 2(g)+O 2(g) 2SO 3(g) 对于等化学计量数反应, M 一定时不能做为平衡标志。 如 :H 2(g)+I 2(g) 2HI(g) (II )若有非气体参与,无论等计量数或非等计量数反应,M 一定时可做为达到平衡标志。 如:C(s)+O 2(g) CO 2(g) 、 CO 2(g)+C(s) 2CO(g) 4.从气体密度考虑 (I )当反应前后各成分均为气体时 恒容:ρ不变时,不能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 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不能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非等计量数的反应,ρ不变时,可做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II )当有非气体物质参与时 恒容: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恒压:ρ不变时,可作为达到平衡的标志。 5. 从体系压强考虑: 恒温恒容条,气体的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所以只需考虑气体物质的量的变化Δn(g) 当Δn(g)=0,即等计量数的反应则p 为恒值,不能作平衡标志。 当Δn(g)≠0,即非等计量数的反应则当p 一定时,可做平衡标志。 6.反应体系中有颜色变化,若体系颜色不变,则达到平衡。 7.隔热反应体系温度不变,则达到平衡。 (注意: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即反应前后化学计量数相等的反应),通常不能用物质的量、 容器的压强、气体的密度、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变化作为判断平衡状态的标志。) 总 n 总m M =v m =ρ

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

化学平衡常数K(Kp)的计算和应用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三中学魏勤 高考情况分析: 在近几年全国卷中,直接计算平衡常数K的题目有8道。它们在《题型训练》中的位置分别是: 原理题1(2013全国甲卷28题)P178 原理题3(2014全国甲卷26题)P182 原理题4(2014全国乙卷28题)P183 原理题5(2015全国甲卷27题)P185(只写表达式) 原理题6(2015全国乙卷28题)P187(只写计算式) 原理题8(2016全国乙卷27题)P191 原理题11(2017全国乙卷28题)P196 原理题12(2017全国丙卷28题)P198 专题目标 习惯依赖计算器的学生,对于化学试卷中的计算有一种恐惧,经常是直接放弃,特别是二卷中的计算。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还涉及转化率等有关平衡的相关计算,既是化工生产中必须关注的,也是高考的必考考点和热点。 不管是速率、起始(或平衡)浓度(或物质的量)、转化率,还是平衡常数的计算,都涉及到三段式,这是学生最容易想到的方法。通过本训练,希望学生能够熟练应用三段式,掌握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从而克服对计算的恐惧心理。 引出问题1——直接利用数据或列三段式计算K或K p 例1.题型训练P182(2014全国甲卷26题)——直接代数型 在容积为的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2O4,发生反应N2O4(g) 2NO2(g),随温度升高,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的平衡常数K1为。 (2)100℃时达到平衡后,改变反应温度为T,c(N2O4)以 mol?L-1?s-1的平均速率降低,经10s又达到平衡。…… ②列式计算温度T是反应的平衡常数K2:。 答案:L L 【变式训练1】 上题(1)中, 若起始压强为MPa,则平衡压强p总= ;分压p(NO2)= ,p(N2O4)= ,压强平衡常数K p= 。 答案: 方法指导:根据压强平衡常数的公式,分别求出总压强分压Kp 例2.题型训练P191 (2016·新课标全国Ⅰ,27)——给出三段式部分数据 (2)CrO2-4和Cr2O2-7在溶液中可相互转化。室温下,初始浓度为 m ol·L-1的Na2CrO4溶液中c(Cr2O2-7)随c(H+)的变化如图所示。 ②用离子方程式表示Na2CrO4溶液中的转化反应

厦门大学结构化学习题集

结构化学习题集 习题1: 1.1 某同步加速器,可把质子加速至具有100×109eV的动能,试问此时质子速度多大? 1.2 计算波长为600nm(红光),550nm(黄光),400nm(蓝光)和200nm(紫光)光子的能量。 1.3 在黑体辐射中,对一个电热容器加热到不同温度,从一个针孔辐射出不同波长的极大值,试从其推导Planck常数的数值: T/℃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l max/nm 2181 1600 1240 1035 878 763 1.4 计算下列粒子的德布洛意波长 (1) 动能为100eV的电子; (2) 动能为10eV的中子; (3) 速度为1000m/s的氢原子. 1.5 质量0.004kg子弹以500ms-1速度运动,原子中的电子以1000ms-1速度运动,试估计它们位置的不确定度, 证明子弹有确定的运动轨道, 可用经典力学处理, 而电子运动需量子力学处理。 1.6 用测不准原理说明普通光学光栅(间隙约10-6m)观察不到10000V 电压加速的电子衍射。

1.7 小球的质量为2mg,重心位置可准确到2μm,在确定小球运动速度时,讨论测不准关系有否实际意义? 1.8 判断下列算符是否是线性\厄米算符: (2)(3)x1+x2(4) (1) 1.9 下列函数是否是的本征函数?若是,求其本征值: (1)exp(ikx)(2)coskx (3)k (4)kx 1.10 氢原子1s态本征函数为(a0为玻尔半径),试求1s 态归一化波函数。 1.11 已知一维谐振子的本征函数为 其中a n和α都是常数,证明n=0与n=1时两个本征函数正交。 1.12 若是算符的本征函数(B为常数), 试求α值,并求其本征值。 1.13 计算Poisson 方括, 1.14 证明Poisson 方括的下列性质: (1) (2)

《化学工艺学》课程内容简介 - 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学工艺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Chemical Process Technology) 目的和要求 化学工艺学介绍以天然资源为原料生产基本化工原料的过程的基本原理、工艺过程与工艺条件和过程涉及的设备等。具体包括基本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生物化工等方面内容。目的是使学生在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了解化工原料生产的资源变迁和发展历程,掌握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并清楚化工清洁生产工艺的基本内容。无机化工部分以合成氨生产工艺为例讲授从原料气制取、一氧化碳变换、原料气交换和氨合成等工序的生产原理及工艺安排。有机化工部分主要讲授烃类蒸气裂解制烯烃的工艺、石油化工中的催化氧化工艺、催化加氢工艺、催化脱氢与氧化脱氢工艺。生物化工则主要介绍部分成熟的生物工艺过程。要求学生能了解这些有代表性的化工过程的化学原理、过程热力学特征、动力学特征、催化剂应用、工艺设计要求与工程考虑。使学生对基本化学工业典型过程的共性和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并具有综合应用大学三年所学知识对工业化实际过程进行分析的能力。 基本内容及学时分配 主体内容(60学时) 第一章绪论(5学时) 1.1课程介绍及参考书 1.2化学工业的分类 1.3化学工业的特点 1.4化学工业的发展史 1.5合成氨工业发展 1.6基本有机化学工业 第二章合成氨工艺学(13学时)

2.1合成氨的生产方法 2.2烃类蒸汽转化] 2.3重油部分氧化 2.4煤气化 2.5一氧化碳变换 2.6原料气净化 2.7氨的合成 第三章烃类热裂解(12学时) 3.1概述 3.2热裂解过程的化学反应与机理 3.3裂解反应的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 3.4烃裂解工艺 3.5裂解气的净化与分离 3.6乙烯生产的三废问题 3.7石油化工的作用及乙烯生产无机化工工业部分小结(看录相) 第四章催化加氢(4学时) 4.1概述 4.2催化加氢的一般规律 4.3一氧化碳加氢合成甲醇 第五节催化脱氢与氧化脱氢(6学时) 5.1烃类脱氢反应的“化学” 5.2乙苯催化脱氢合成苯乙烯 5.3烃类的氧化脱氢 第六章催化氧化(10学时) 6.1概述 6.2均相催化氧化 6.3非均相催化氧化 第七章生化工艺(4学时) 7.1氨基酸生产工艺 7.2抗生素生产工艺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分类含详细答案

2020-2021备战高考化学专题训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综合题分类含 详细答案 一、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碳酸镁晶须是一种新型的吸波隐形材料中的增强材料。 (1)合成该物质的步骤如下: 步骤1:配制0.5mol·L-1 MgSO4溶液和0.5mol·L-1 NH4HCO3溶液。 步骤2:用量筒量取500mL NH4HCO3溶液于1000mL三颈烧瓶中,开启搅拌器。温度控制在50℃。 步骤3:将250mL MgSO4溶液逐滴加入NH4HCO3溶液中,1min内滴加完后,用氨水调节溶液pH到9.5。 步骤4:放置1h后,过滤,洗涤。 步骤5:在40℃的真空干燥箱中干燥10h,得碳酸镁晶须产品(MgCO3·nH2O n=1~5)。 ①步骤2控制温度在50℃,较好的加热方法是_________。 ②步骤3生成MgCO3·nH2O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③步骤4检验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 (2)测定生成的MgCO3·nH2O中的n值。 称量1.000碳酸镁晶须,放入如图所示的广口瓶中加入适量水,并滴入稀硫酸与晶须反应,生成的CO2被NaOH溶液吸收,在室温下反应4~5h,反应后期将温度升到30℃,最后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测得CO2的总量;重复上述操作2次。 ①图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 ②上述反应后期要升温到30℃,主要目的是______。 ③测得每7.8000g碳酸镁晶须产生标准状况下CO2为1.12L,则n值为_______。 (3)碳酸镁晶须可由菱镁矿获得,为测定某菱镁矿(主要成分是碳酸镁,含少量碳酸亚铁、二氧化硅)中铁的含量,在实验室分别称取12.5g菱镁矿样品溶于过量的稀硫酸并完全转移到锥形瓶中,加入指示剂,用0.010mol/L H2O2溶液进行滴定。平行测定四组。消耗H2O2溶液的体积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编号1234 消耗H2O2溶液体积/mL15.0015.0215.6214.9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