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研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研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研究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研究

社会正朝着信息化时代迈进的同时,教育信息化已成为大趋势,电子屏幕、

电子课堂等等,越来越多的信息手段应用到了教育领域,使得信息化成为是教育推

进改革的进程中必备可少的方面,对教育行业产生深刻。信息素养指的是现代人获得、处理、分析、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时代的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通过信息化可

以促进教育的现代化发展。中职学校在当前的新形势、新发展中需要将促进师生信息化

素养的提升作为教育改革的着眼点与着手处,积极进行增强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实践探索,使得教师与学生在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能够形成优良的信息素养,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一、教育信息化与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

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教育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模式、新变革。教育信息化

成为了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对教育的信息化改革成为了带动教育发展的重要路径。教育信息化一词最早出现于 20 世纪末期[1],虽然概念出现较迟,但是信息化建

设一直在持续的推进与发展之中。所谓教育信息化,是指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撑,

结合我国的教育环境、教育特色,引导和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与实践。在我国教育现代化建设步入 2.0 时代之际,关注师生的信息化素养显得尤为

重要。教师作为信息化教学的具体开展者,其信息化水平与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直接

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与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推动进度。学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体[2],

其信息化素养影响着信息化课堂开展中的互动与教学进程的推进。如何通过强化

师生的信息化素养促进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变革是值得进一步探讨与关注

的方面。

二、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必要性

(一)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信息化打破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实现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模式等

方面的创新发展与积极革新。人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重

要的就是教师与学生,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可以发挥这两大参与者不可替

代的作用,更好地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积极有效地开展教学,实现教学模式的

跨越式发展。

(二)提升课堂效果

教育信息化提供了课堂教学的新的路径。在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的前提下,能够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使得课堂教学的调整能够适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不断提升教学的效果,实现信息化与课堂教学内容的深度融合,以技术手段带动教学质

量的提高,以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实现课堂形式与内容的丰富化。

(三)增强师生素质

师生在信息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可以实现对现代技术认识的提高,增强对

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最终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模式的变革与发展,

不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增强。因而,在提升师生管理素质的过程中,帮助他们通

过整合信息化资源、掌握信息化手段应用等能够使其熟知学校信息化的进程、目标、效果、方向等等方面,不断适应与融入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对教师而言,教

师信息化素质增强的过程是依照信息化教学理论完成教学实践的过程,他们可以借

助信息化教学设施,组织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模式,构建和优化教学设计,从而提高

信息化教学水平。对学生而言,信息素养的提升可以培养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养成

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学生借助信息化手段开展自主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

创新思维,借助对信息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

三、教育信息化过程中师生素养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信息化与教育教学逐步融合,实现了信息技术的进

一步广泛应用。然而,在师生的信息化意识、信息技术应用、多元化信息化主体、信息

技术安全与分析传播等方面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对教育信息化的在教学中的作用认识不到位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不少教师或者学生并不能理解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甚至产生抵制的态度[3]。拘泥于现有的信息技术手段,保持对以往授课方法的一成不变,缺少对信息化与教学活动融合的探索。不少一线教师普遍认为使用信息化的手段开展教学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做法,与其花费这些精力出力不讨好,不如自己去备课。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一旦教师产生这种普遍性的认识,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创新等都会产生不利影响,会在学校形成不利于信息技术手段推进的氛围,也影响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

(二)教育信息化主体显得过于单一

在教育信息化推进的过程中,主要是教师主导课堂教学,虽然在信息化教育的推进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主体的单一使得教育的系统性、整体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学生对信息化教育的参与不够,更谈不上对学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这就使得教育信息化的协调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尚未实现从单一主体到师生共同参与的转变。

(三)教育信息化中信息技术应用不充分

虽然在政策的主导和资金的投入下,教育领域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和设备条件日益完善,为信息化较为快速地发展创造了条件。然而,我们也应当看到,硬件设施所发挥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一味强调硬件设施的配备忽略人的因素无法让信息技术的作用发挥得长久。最根本的还是需要借助人的作用,使得信息技术得到充分的利用,这样教育信息化的过程才有活力。

(四)对师生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开展不到位

信息化技术有其独特性与复杂性,教师与学生面对繁杂的信息知识体系,如

果缺少一定的引导与帮助,不能快速有效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更无法进行整合与

应用,就难以让信息资源与信息技术手段发挥足够的作用,难以用其解决具体的教

学实际问题,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加之,学校未能及时组织教师、学生进行针对新技术、新设备开展针对性培训,使得教师和学生应用层面存在欠缺。一旦教师、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内外驱动力都不足够、条件缺失的情况下,更会造成学习不足,难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教学需要,不利于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推进。

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培养师生信息素养的路径与方法

(一)提高教育信息化认识,强化素养提升

信息化素养是教师与学生顺应信息化时代的需要、强化自身信息化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4]。因而,师生均需增强对于教育信息化作用的认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实践水平。对于教师而言,需要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具体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强化自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研能力、科研水平,实现专业化的发展与提升。对学生而言,需要强化自身在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建设,增强自主学习的本领与能力,不断养成使用信息技术开展学习的习惯,在提升信息技术涵养的同时培养自主、协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实现高效信息化课堂与课下信息化学习的同步开展。真正将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培养与打造当作学校信息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将信息化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实效。

(二)打造信息素养化的多元主体

教育信息化的充分发展需要将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结合。既要防止出现教学与信息化“两张皮”的情况,又要防止出现学生对信息化教学参与不充分的情况。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整体性、系统性改革进程,需要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推进,教与学是相伴相生的。教师在推挤教育信息化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带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学生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具体过程,并反馈相关信息,实现从教师这一单一主体到多主体参与的转变。与此同时,教师与学生信息素养的增强,不仅仅需要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与应用建构信息素养内部结构与基本功底,更需要与具体的学科进行结合,在不同的学科中渗透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统一,为信息技术的内化创造条件,建立立体的教学环境,促进师生信息素养的养成。学校还可以逐渐信息化团队,实现学校管理团队、教学团队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促进全员对于信息化改革进程的参与和推进,丰富信息化实施路径。

(三)增进信息工具与信息应用的融合

虽然改革开放至今教育信息化一直在推进的过程中,然而信息化的基础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短板,对信息化的探索停留在远程教学、电子课件等基本应用层面,影响了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更不利于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教育信息化 2.0

时代,需要改变以硬件为核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之路,不再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而是关注如何提高师生应用水平和师生信息素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教师与学生是否掌握和使用技术,更好地应用与教学之中。因而,在具体的信息化实践中,需要围绕教学改革的实际应用需求,在确保相关硬件、软件等建设完善的前提下,实现教师与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充分掌握与使用。于此同时,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理论的逐步融合,实现信息素养与教学要素的相互促进,使得信息化工具与教育、学习本身实现融合,逐步进行创新,在增进工具性应用的基础上提升教师与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实现从设备完善到信息技术素养逐步提升的转变。

(四)经验先进借鉴,增进交流合作

虽然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进程在逐步的推进与完善,然而受到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我国的教育信息化经验仍然不够足够[5]。因而,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时候,需要重视其他国家先进的信息化教育理论、经验对我国教育信息化推进或者师生教育信息化素养提升所起到的作用,积极吸收国外的先进经验与做法,实现为我所用。同时,在提升师生信息化素养的同时,积极进行国际交流与经验分享,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中总结本土的教育信息化经验和提升师生教育信息化水平的路径。

(五)强化提升信息化素养的内外驱动力

从外部条件来讲,学校应该根据教师、学生的信息化素养程度开展专门性的培训,利用专家讲座、论坛等方式,对教师增强信息化认识进行动员,促进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的参与。进一步根据学科等维度分批次开展教师与学生的信息化素养培训,提升教师创新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能力,增强学生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培训的监测与评价,确保培训效果,实现以评价促应用、以评价促落实的良好效果。同时,在常态化评价之余,开展第三方评价、网络监测等等,实现信息技术培训的全方位评价。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教师与学生积极进行自我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自发通过观摩、交流、分享等渠道实现自我信息化素养的提高,建立自我提升的内部驱动,教师进行自我信息化水平诊断,展开个性化学习促进信息能力的提升;学生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培训自学能力,养成持续学习、终身

学习的好习惯,实现师生共同提升,优化信息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五、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在教学信息化的新阶段,在教育持续信息化的过程中,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应该涉及到全部的教师、全体的学生,营建数字校园应该是校园建设的重要任务。师生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既要从硬件设施的完善着手,又要进行软件、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完善与营造,还需要增强师生内部的驱动力与主动性,实现设备提供到信息技术环境的双重供给的同时强化师生信息化能力,不断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促进师生的长远发展,实现学习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让我国的教育事业借助信息化手段实现创新发展,不断走上信息化、现代化之路,构建内外驱动、注重提升的信息化提升发展体系。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完成稿

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研究 摘要 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教育教学方式和教育管理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如何充分发挥信息化的教育优势,完善日常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学,构造跨区域的多人共享的学习和工作空间已成为当务之急。本课题主要探讨如何以信息化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指导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广泛应用,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以促进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以及就教育信息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善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师专业信息化网络数字模型技术 第一章课题研究综述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National Super high 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对教育系统以信息的观点进行信息分析,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深入开发信息资源为重点, 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主要特征是教材多媒体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环境虚拟化和管理自动化。 教育信息化建设首先需要相关标准体系的保障。我国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体系(CELTS)的基本框架,包括学习环境相关标准、学习者相关标准、学习资源相关标准、教育管理相关标准等四个部分。同时,教育信息化建设还需要加强对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规范的研究。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开放及其增值技术的不断发展,开放性教育平台的建设也成为一种新趋势。如英国的e-Infrastructure大型开放式教育服务系统、开源软件MOODLE、开源Sakai系统、国际CCBE(高校统一信息架构)、微软“兰云”平台等都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新型教育平台。 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广泛应用,尤其是高等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本课题就以高等教育的信息化建设这一侧面来研究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其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校园数字化”而开展的。“校园数字化”,是以校园计算机网络为主要技术基础,利用各种信息通讯技术工具和手段,实现整个校园从硬件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到组织活动的全方位数字化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在传统校园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校园的辐射范围,提高校园的运行效率,拓展校园的基本功能,构建起一个数字化的空间。校园局域网络及其应用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一个基础组成部分,是教学、科研、图书资源和管

当前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当前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摘要: 本篇文章以作者亲自的教学经历为实践经验,联系所学的相关方面的理论知识,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各个层面的定义、总体的目标出发,区别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中学计算机教育,给予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一个准确的定位;联系素质教育的本质及特点,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信息素质”出发,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点,讨论了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以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为出发点,经过作者的思考,进一步探索相对应对策,及如何促动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共同合理进步。 关键词: 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学科教育对策 一、引言 作者在农村中学担任农远工程信息管理员,主要负责全校信息技术学科课程教学。在教学的同时,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师生信息素养现状实行了初步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引发了对当前师生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现状与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育之间的思考。 二、信息技术学科教育过程中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教育的现状 及提升对策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靠开设一门课程或简单地学一点计算机知识是不能够完成的。学生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应该是在一个有良好的信息技术教育环境中逐渐铸成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也应该整合到各门基础课程中。老师在教育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任务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在传授知识的进程中,将他们的思想、观点、文化、修养等也一并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全方位地发展。依据作者自身和所了解的其他同事的教学实践经历,经过作者的细心探究,所存有的现状分述如下: (一):信息理解淡薄,处理信息的水平较差 当前,我们国家中学小学老师本身的信息理解还十分落后。只有少数中学老师经常使用计算机,而这其中的绝绝大部分还是从事计算机教学的老师。其它专业的老师中能利用计算机实行教学的少之有少。显然,这样的状况十分不利于学生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 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普遍较低,详细表现在:一、信息理解淡薄。学生的信息源主要还是来自课堂,有的学生根本没有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信息的理解。二、信息水平较差。很多学生不懂得使用网络信息检索和光盘检索工具获取信息。三、信息道德有待于提升。在很多学校的机房中一些学生搞恶作剧,删除软件,自设密码,擅自改变计算机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

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教师备课就是在进行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是对信息的再次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总结

师生信息素养提升总结 第二小学王春梅 信息素养是信息时代公民必备的素养,强调通过合作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掌握信息技术,感受信息文化,增加信息意识、内化信息伦理,使学生发展为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公民。所以我们进行了师生信息素养提升研究,现将我一学期的提升研究总结如下:在开始阶段我们首先转变了教学观念,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入到数学基础教育中去并加以整合,提高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加强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整合的实践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让信息素养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以欣赏、游戏、课件等方式让学生通过活动,进行电脑操作实践,了解信息技术重要性和基本功能,对计算机产生好感,进而掌握一些简单的操作技能。同时,又可在计算机网络中学到其他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科学探索精神。 信息技术教学内容除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都是很重要的,是形成信息素养的前提与保证。在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有老师的制作,也有学生的制作,学生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不仅熟练了计算机知识,更是在制作的过程中,加深了所学知识。在我们所授的每一节新课中,都有新颖的课件,课后要让学生把所有的课件收藏起来,这一收藏的过程,又是对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培养。学生对

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过程,就是对信息技术能力的一种提升。应用信息技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在教学中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利用信息技术的兴趣,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加强对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小学生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要与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让我们的信息素养得到不同的提升。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教育信息化与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背景 1.教育信息化和信息素养的诠释 (一)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这个词在西方很少用到,是一个东方文化背景下的概念。关于教育信息化是什么,有多种解释,现在还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 把信息化当作一个过程看待,大家是基本认同的。实际上,我们可以把信息化看作是人们追求或者推动一个系统中,信息利用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关于教育信息化的解释,专家们有不同的解释。分别有以下几种定义: (1) 在教育中普遍运用现代IT, 开发教育资源, 优化教育过程, 以培养和提高学 生的信息素养, 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 南国农, 2002) (2) 在教育与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 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IT与信息资源, 培养适 应信息社会需求的人才, 以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 李克东, 2004) 。 (3) 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IT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 其结 果必然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 祝智庭, 2002) 。 (4) 以现代IT为基础的新的教育体系, 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 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与变化( 黎加厚, 2002) 。 (5) 将信息作为教育系统中的一种基本要素并在教育中广泛使用IT的活动总称( 傅德荣, 2002) 。 (6) 在教育领域中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IT来促进教育改革与教育发展的过程( 黄 荣怀, 2002) 。 (7)“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现代IT, 深入开发与利用信息资源, 促使IT与教育互 动整合的活动及其过程, 以促进教育的改革、发展与创新和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使教育符合信息化社会的要求, 最终形成一个基于现代IT, 并且信息成为了教 育活动基本要素的全新的教育形态———信息化教育。”(广东广播电视大学信息 网络中心乐军,2006) (二)信息素养: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的本质是全球信息化需要 人们具备的一种基本能力。信息素养这一概念是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 斯基于1974年在美国提出的。简单的定义来自1989年美国图书馆学会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LA ),它包括:能够判断什么时候需要信息,并且懂得如何去获取信息,如何去评价和有效利用所需的信息。 2.信息化环境环境的特点 教学过程的智能化;信息显示的多样化;信息处理的数字化; 信息传输的网络化;信息存储的光盘化;信息资源的丰富化; 交互界面图形化。 3.信息化的有利条件(这个的范围应该是中小学吧,给标题定个范围好些)

中小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新)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实验的意义和目的 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信息素养是个体适应信息化社会生活的基本生存能力,也是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培养中小学学生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在中小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也是中小学领导、教师和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普遍关心和积极探索研究的课题。 信息素养是一种以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处理能力为目标的教育,它包括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创造信息的能力、表达信息的能力、应用信息的能力、信息协作意识的能力。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是目前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主要措施。 由于发展不平衡,我国农村与城市存在着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主要表现在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建设上。事实上,只有农村在教育信息化过程中拥有一定的硬件环境与软件环境,才可能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同时发挥后发优势,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因此重视对培养农村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在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始终是我国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方面。现在可以这样说,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课程整合是培养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两大渠道。国家教育部2000年11月《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将信息技术课程列入中小学的必修课程,说明信息技术教育进入了普及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辽宁省教育厅提出2005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我们省已在县城以上中小学普及了信息技术教育。一些农村学校都已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 二十多年来,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在课程目标和理念、教师队伍建设、教材编写、教学设备更新、教学方法研究和实践等方面都取得了成绩。当然,在发展的道路上也还存在许多问题和困难。尤其是农村,设备配置不到位,普及程度不到位,不能很好地让农村中小学生全员接受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师生信息素养现状与提升策略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由义务制阶段向高中阶段的进一步推进,面对这新的形势与挑战,教师信息素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浮出水面。本文试图对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语文教师如何适应这种情形,进一步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信息素养整合语文教师专业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渐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一、新课程对语文教师信息素养的要求 信息素养是指以“熟练运用常用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的搜集、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的素养。实践证明,教师是有效开展整合(参考刘茂森教授语: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简单而言就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增强和提高。)研究的关键,而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又是整合模式研究的基础。教师信息素养不高,就难以使用计算机平台设计、展示问题情景,也难以为学生提供探究问题所需的资源和学生自我评价的工具。也就是说,难以实现《纲要》所要求的“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工具”。信息素养是当前作为教师素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教师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 信息社会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信息的量非常大,内容非常丰富,面对如此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教师要实现教学目标,自身就必须要有敏锐的信息意识。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是指教师对信息的敏感度,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信息的自觉程度,特别是对有关教育教学信息的敏感度。 语文教师的信息意识包括语文学科信息意识和教育教学信息意识。语文教师的学科信息意识是指语文教师应能自觉地意识到哪些信息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语文信息,哪些信息是对语文教学有重要作用的,能促进课程目标实现的。教育教学信息是指语文教师时刻感受到自己对信息的需求,知道什么样的信息能促进语文新课程教学,道准确、完整的信息是制定新课程教学策略的基础,能迅速有效的发现并把握对自己教学有价值的信息,具有把这些有效信息和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的意识。 2.语文教师要有一定的信息处理技能 语文教师的信息处理技能是指能熟练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处理媒体资源信息;会使用、设计、开发教学媒体的应用软件;能把不同的信息资源进行必要的信息形式的转换;会利用搜索引擎在校园网、局域网、Internet上查找本学科的学习资源;能从网络上下载学科教学中需要的信息资源。 3.语文教师要有基本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知识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对于语文教学过程的深化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这种整合就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指导下,运用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一)

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培养途径探究(一)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不少学校在工作上走了不少弯路,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和时间的浪费,贻误教师队伍的建设。文章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分析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探讨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内涵;评价标准;途径 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极剧增加的当今时代,当今世界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当我们的学习速度小于改革速度时,就意味着落后甚至于失败,快速把握信息的能力和终生学习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它们的必要条件;教学内容深度和广度的增加,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教育打破国别和地区的限制,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换成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进步更快,要求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看信息素养的含义:它是一种涵盖面较广、以获取、评估、利用信息为特征,传统与现代文化素养相结合的科学文化素养;它应该是基于思想意识、文化积淀和心智能力的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和表现形式的综合素养。中国的教授何克抗指出“教师的信息素养应当是与信息的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信息利用”的基础知识和实际能力。其中信息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和信息优选;信息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和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信息加工,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利用,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生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换句话而言,教师“能不断地自我更新知识、能用新信息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一、目前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一)技术能力水平欠缺 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网络知识普遍比较抵,就老年教师队伍中有决大多数老师不会使用计算机,更谈不上应用它去处理日常工作。网络知识严重缺乏,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这个年龄段的老师由于过去没有系统地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就中年教师和青年教师而言,他们有很熟练的信息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手段和上学老师的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二)过度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 从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有部分老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艺术院校有些课程视频资料或者数字资料是相当大,有些老师上课就是一个电影片放到底,一个PPT反映到底,和学生没有任何的交流,进了电影院,放映的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睡的实在是“香”。关键的问题,一旦电脑不能启动,音响没有声音等一些简单故障他们都不能解决。 (三)硬件设施制约教师信息素养提高 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是培养老师信息素养的前提和保障。无论是培训教师还是他们工作中都要有硬件的支持。硬件设备的配置会受学校经济条件、领导重视程度、城市区域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是落后的,多数是滞后于社会其他相关产品、网络速度的快慢和稳定性等势必会影响到教师工作和上课需求。电子形式的教学文件便于存储传输和交流,现在已经被广泛采用。有一部分老师电脑甚至都不会用,对网络的利用更是一筹莫展,主要原因就是硬件设备滞后造成的。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共6页文档

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的实践研究 ● 引言 教育部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积极推进国家信息化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力量”。2010年7月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到,“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所有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表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信息素养己成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理念。辽宁省朝阳地区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教育水平相对较低,多以乡镇和农村教育为主。但各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文化,经过实践探索,有效提升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促进了教师信息素养在职专业化的发展,教师在学科教学活动中应用信息技术工具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 加强学校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硬件设备是进行信息化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有了物质保障,教师的信息素养才有可能提高。学校信息设施基础建设是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素养的基础和前提。教育部门应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各级校园网络化建设,增加和更新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为教师提供便捷的信息化硬件设施,积极改善信息化教学的硬件条件。学校应重视计算机机房、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数字实验室的建设,使学校跟上教育信息化的步伐,为提升中小

学教师的信息素养提供物质基础和物质保障。 ● 转变教师信息理念和信息意识 教师信息素养能否提高,还是要看教师是否有提高的内在需求与渴望,这需要教师不断努力学习,不断深化理解相关知识。教师信息素养的形成,即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信息、存储信息、表达信息的基础上,进行信息技能的培养,获得信息处理的能力,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知识,能够将新的教学理念与信息技术的应用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形成了正确的信息意识,才可能准确地运用信息技术。教师作为基础教育教学的主体,应当树立现代化的教育思想。而教育信息化正是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迫切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更新教育内容,完成思想理念的转变。所以要努力引导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走出传统授课的思维定式,树立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理念。培训教师进行课堂观摩,引导任课教师比较分析自身教学和示范教学的区别,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改进信息认识和态度。教师要正确认识信息素养的含义,并结合教学实践经验,对照发现自身的不足,查找原因,补充知识漏洞,提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 选择多样化的合适的培训方式和内容体系 培训是提升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手段,许多教师非常愿意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但传统的培训多以课堂讲授的方式进行,没有给参加培训的教师更多的实践机会。所以大部分教师对当前的培训效果不满意,认为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培训形式单一等。 1.明确培训目标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docx

教育信息化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的研究 [内容] 一、信息化教育中的师生素质。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和网络构造便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更自然的做法是让教师和学生使用信息工具,包括信息通讯工具等支持他们教育学的活动,要懂得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我们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分析,一方面是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带来了信息的多元性可选择性,学生可以轻易的获得大量的信息,这就使得教育者权威受到了削弱,由此迫使教育者应该采取两种姿态,一是趋向于比较民主的教育模式,二是教育者本身应该利用信息化来强化自己这是一种在信息技术刺激下顺应教育变革的姿态,另一种是出于对现行教育的不满,而千方百计的寻求教育变革之路,其中有一种的思路就是相信现代化教育技术可以成为当代教育改革的强大支撑力,这是一种利用信息技术来谋求教育变革的姿态,顺应变革和谋求变革,姿态两种颇为不同,当然在大多情况下这两种姿态可以交织在一起。教育信息化采用电子教学,教师有优越感和自信心,精心准备的图片和演示会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发挥的余地很大,专业的课件制作起来并不困难,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用方法叫传统的黑板来说,更便于使用也便于接受,而且没有粉底和粉尘的污染,能量消耗也小,比较环保。 二、信息化教育技术造就信息型教师队伍 (一)信息化教育技术掌握较快,应用方便 有些年龄较大的老师,计算机基础不好,技能较差的老师,对于技术处于被动接受或者是心怀焦虑的老师来说其实使用教学白板也仍然可以像传统的黑板一样自由的板书,交换白板的使用没有技术的门槛,有利于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成为课堂教学信息化的突破口,使他们逐渐接受技术对课堂的影响,慢慢融入到信息化教育的大潮中来。

2021年“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会表态发言推动“互联网+教育”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互联网+教育”工作推进会表态发言推动“互联网+教 育”建设、提高师生信息素养 尊敬的各位 ___、同仁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现做如下表态。 近两年来,****中学紧紧围绕**、市教育局创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的目标要求开展工作,通过科研切入,电教开道,以“能用、管用、够用、常用”为标准,积极开展行动,扎实做好“互联网+教育”建设工作。 一、基本情况 我校xx年建成校园局域网,千兆到楼宇,百兆到桌面。300m光纤接入到学校,现有学生机房9个,学生机558台,生均比达到8:1。xx年后所有班级都陆续配置了86寸触控一体机,并实现了100m 宽带进教室。学校建成ip广播和模拟广播各一套,录课室一间,___大讲堂二间,人工智能活动室一间,数字模拟实验室三间,学校安防系统一套,并依托电子 ___点使用及**教育云平台的 ___,建立了 ___工作室,达到了教师空间、班级和学生空间100%的开通率。

二、明确目标任务 (一)实施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培训计划。推进教育云平台深入应用和 ___建设,强化网络空间培训。内引外联,成立学校教育云应用培训团队,做好与**、**市培训团队的对接与合作。同时普及深化网络空间应用,为师生注册开通**教育云网络学习空间,建立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泛在学习环境。 (二)促进“互联网+”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着力打造 ___网络工作室、创新素养与教育精品示范课品牌效应,积极探索创新素养教育。建立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开展创新素养教育培训研讨活动。 (三)开展数字校园达标建设。积极开展“数字校园”建设试点,积极推动教师利用智能助手和情境化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探索,同时 ___教师积极参加基于**教师网络研修平台的全员智能研修,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生评价等方面的综合运用,促进信息技术“课堂用、经常用、普遍用”的新常态。 (四)实现党建工作智慧化。建强网上党建工作阵地,增强线上线下立德树人合力,用好网络思政平台。 三、强化工作保障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 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换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逐渐萎缩,创新意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消磨殆尽,严重地制约 了他们作为未来建设者必备才能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 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其中学会 求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 学习的实现,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使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 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先 天素质,健康自由地发展。 2.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打破了国别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逐渐实现了平等教育。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 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 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容量大,信息组织方式和管 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 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 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与学,成为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 的问题,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 1.在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 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浅谈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信息素养已成为大家共识的话题。什么是信息素养?目前我们师生的信息素养处在怎样的状态,我们该如何去应对和提升信息素养成了我们教学中一个侧重点。可以说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情境、教学环节的设置都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如果能真切的把握好学生的信息素养那才是我们教学的初衷。当然相对的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升也是必须的,因为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教师是领头羊,两者相辅相成。 一、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必要性 信息素养是反映一个处在信息时代的人的一种素养,不光是教师还是学生,必须要学会能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去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而且应具有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 然而师资素质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离不开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因此信息时代要求教师强化信息素养。而对于学生来讲,信息时代的到来必然要求学生增强信息素养,提高综合素质,因为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信息时代学生教育的重要话题。 二、师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1、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以我们学校的教师为例:我校的教师们各个都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比较强的。很多教师比较擅长于制作课件。目前每个教师都能用计算机,能熟练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信息传输,但是在信息处理和信息应用上还存在一定差异性。有些教师很擅长做课件、网页,但很大一部分教师只会用幻灯片制作简单的课件,特别是一些老教师们可

能还存在一定问题。老师们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与学科整合的能力,能利用教学博客撰写自己的教学心得、随笔、以及把自己的教学资源或是教学教研方面的资料等上传,与大家共享自己的成果。而且自从学校网站上有了资源网后,教师们经常会把自己手头的教学资源上传。但是现实的问题也存在,一部分教师是因要完成教学任务而完成任务,上传的质量也欠高,对信息的意识还不强,有些甚至不愿意或者不想把自己的个人资源上传到博客或校教学资源网上,这样导致了教师的信息素养还有待提高。 1、学生信息素养的现状 由于教师本身还存在一定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方面的弱点,所以学生们在这些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目前我校学生都是从四年级开始上信息技术课,学生们对信息技术课抱有特别强的兴趣,也就因为兴趣的存在,学生们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应用能力方面表现比较强。这也说明一点学生很喜欢上网,喜欢从网络的知识宝库中获取自己的信息,能够通过课堂上的讲解,完成一份完善的电子板报,能收发邮件,能通过自己画笔工具描绘自己的美画,熟练指法操作,也可以通过网络完成教学中各种综合任务。看似学生能力比较强,但是细细查看我们的学生还存在很大的问题:1、学生应用信息的能力差异性比较大。2、学生在处理、编辑信息的能力还待完善。如有的学生会从网上下载有关主题的资料,但是他们却不知如何把这篇文章编辑成图文并茂,甚至还没有把多余的行或多余的段落删除等等的意识。3、在传输信息能力方面比较欠缺。如与同学合作一个完成作业时,一部分同学不知该怎样利用网络与同学间相互传输资料,达到资源共享。 4、大部分学生在家里使用计算机就会遭到家长的反对,所以学生要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及其评价标准 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但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我们应当朝着一个怎样的目标来做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工作?如何评价教师是否具有信息素养?这些问题不解决将使我们的工作很容易走进误区,导致人力财力资源的浪费。本文将以教师信息素养的内涵为切入口,探讨上述问题,探讨构建教师信息素养评价标准,使上述问题得以解决。寻求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正确方法和途径。 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已经到来,社会正朝着信息化的方向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育信息化也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一系列的相关研究课题自然应运而生。其中之一,便是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如何尽快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广大教师迅速适应教育发展的这一新形势,更加主动地投入到这样一场教育的变革中去。很多地区和学校在探索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途径和方法。这是教育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并促进社会发展的体现,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在我们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去着力研究一个问题时,是否应该对我们所研究对象的具体内涵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解呢(尤其是我们的国家尚不富有)?也就是说,是否应该知道我们在做什么、应该如何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是否应该知道我们要向着一个什么样的目标(或曰“预期结果”)努力登攀?笔者以为,答案应当是

肯定的。因为行为的盲目性必然导致令人大失所望甚至适得其反的结果,从而造成极大的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的浪费。 我们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这毫无疑问是非常必要的。然而,信息和信息素养为何物?教师信息素养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公务员、电信人员、商务人员的信息素养有何异同?信息技术是否仅指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是否就是信息素养的全部?我们如何判断教师是否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亦即评价教师信息素养的标准应该是什么? 本文将对上述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关于信息技术与信息素养 什么是“信息”?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N·Wiener)曾指出,“信息是人和外界相互作用过程中交换内容的名称”。这个定义大体是正确的。但还应当承认,在没有人参与的情况下也存在着信息的交换,例如动物之间、有关物种和太阳、气温之间等等。本文不打算对信息的界定作深入探讨。但从上述“大体正确”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知道“信息”不是新东西,它是早已有之的客观存在,是和物质材料、能源并存的人类社会三大资源之一,只不过我们先前未有有意注意而已。自古以来我国战场上的击鼓鸣金、长城上烽火台的烟火升空乃至民间的巡逻打更,都是原始的信息传递活动,也是一种原始的信息技术的运用。据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教学过程实际上也是一种信息传递和加工、处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培训体反思 (24)

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作坊研 修项目 培训反思 在这次远程研修学习中,我按时观摩学习了每一个专题的讲座,认真听取了专家们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和解读。对每一个专题的问题都和本期研修同学们进行了探讨,同时按时完成了作业。积极参与交流,广泛阅读了同学们提交的作业及发表的文章并及时做出评论。认真阅读了每一期班级简报。反复研究了各个专题中的每一个案例,对案例中教师所讲的内容和授课形式都作了认真的记录。 虽然本次研修活动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结束,这只是我新的征程中迈出的第一步,我还要远航。回顾6天的研修活动,有许多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去细细的反思…… 一、研修收获

通过这次学习交流。我认识到原来语文教学是这样的丰富多彩。比如“课前五分钟”说话训练、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名著阅读的指导、作文的选材与立意等等。这些内容的教学都需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技巧。语文课堂必须是开放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师无事可做,相反老师要随时面对来自于学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这就学要语文教师有着更高的素质。看了优秀教师的示范课、聆听了专家的报告、欣赏了一份份富有内涵的作业,我深感自己思想的浅薄、知识的匮乏。我暗下决心,要乘着这次远程研修的东风,给自己制定一个学习的长期计划。从许多教师身上,让我认识到了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的老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好老师。也许,今天的你水平有限,可是谁敢说几年以后的你不会出现在今天的研修大平台上给我们“唱主角”呢? 参加这次研修活动,因为我深知团队中有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有许多可取的教育教学经验。因此每个视频讲座和文本资料我都认真学习、仔细记录。在这6天中聆听了专家精彩的讲座,在思想上得到了洗礼,更新了教学理念,与同行互相交流,学到了不少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通过学习找到了自身的差距,让我开拓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不断更

(完整版)课题开题报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编者按】:精品学习网论文频道为您提供各类开题报告范文参考,以及开题报告写作指导和格式排版要求,解决您在开题报告写作中得难题. 一、课题得背景 本着优势互补、紧密合作得原则,本课题组联合了教育部信息治理中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教育学会、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教委教研室、k,2信息技术教育研究中心等各方面得一线专家,将研究与实验、产品开发紧密结合进行研究.本课题承担着意义重大且特别艰巨得科研攻关任务. 二、课题研究得愈义、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一)课肠研究得惫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得重要保证,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丰富得内容和深刻得内涵,是与社会现代化进展相生相伴得.教育现代化大致包括五个方面:教育得普及化,办学条件得现代化,教育制度得现代化,教育价值、思想、观念等方面得现代化,教育得信息化.教育得信息化包括创建由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得技术手段等构成得,习惯社会现代化进展需要得、优化得教育教学环境,并能在教育领域广泛、充分、有效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显然,教育得信息化对教育得现代化有着举足轻重得妨碍,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加强对教育信息化得研究,关于我国教育得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WwwC推进教育信息化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得课题.我们相信随着研究得深入,本课题将对我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得推进,对现代教育技术得进展完善,对2,世纪人才得培养及“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得战略决策产生一定得妨碍.(二)课肠研究得指导思想坚持以党得十六大得精神和邓小平得“三个面向”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得教育方针,基于素养教育、创新教育得要求和2,世纪社会进展得需要,针对当前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得突出咨询题,通过历史与现状、国内与国际、当前与长远、微观与宏观、局部与整体、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理论与实践得综合研究和实验,探究并构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得理论与实践模式.(三)课题研究得理论依据,党得十六大得精神和邓小平“三个面向”得指示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得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等文件.《决定》指出:“实施素养教育,确实是全面贯彻党得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养为全然宗旨,以培养学生得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得德智体美等全面进展得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基础上,《决定》对智育工作和教育信息化做了专门论述,提出“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得能力、猎取新知识得能力”,“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得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国家支持校园网络或局域网络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开发优秀得教育教学软件”.以上一系列论述为本课题得研究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2终身教育思想和理论终身教育思想和理论,是当代对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妨碍极大得教育理论.人们普遍认为,终身教育概念是进入21世纪得一把钥匙.终身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各个方面得连续性教育”.无疑,终身教育思想对现行教育体制、结构、内容、方法和模式都提出了新得变革要求.因此,在教育信息化得研究过程中,必须充分反映终身教育得思想,依据终身教育得理论.另外,教育得信息化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得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得推广与运用紧密相关.因此,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专门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系统论、操纵论、信息论)是我们研究教育信息化得重要理论依据. 三、课题研究得目标和要紧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