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也称真实商业周期理

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营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潜在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显示的是一国或是一个区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经济活动的价值,它包括了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价值,又包括无形的劳务价值。GDP早已成为显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潜在GDP,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所以也叫“充分就业的GDP”,反映一个经济的潜力。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Potenti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今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产出水平的等价物?

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在实践中,由于机器、设备、劳动、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实际上难以测算,相对来说,计算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被利用的状况倒比较容易,因此,潜在GDP也被定义为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实际上,当劳动资源被充分利用即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标志着其他生产要素也已被充分利用,而如果在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失业,也一定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存在着大量的闲置,所以,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一词在很多场合都是生产要素或资源被充分利用的代名词。

潜在GDP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情况,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则经济高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则经济衰退,有失业的压力。

短期gdp波动是由于总需求的变化造成

潜在GDP指的是长期中经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的生产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经济的实际(即短期)产出水平偏离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是一

种常态。影响充分就业产出水平的因素有:

1、自然失业率的变化

2、劳动力质量或数量的变化

3、物质资本质量或数量的变化

4、技术水平的变化

总的说来,影响一个国家的潜在产出水平的因素,主要是这个国家的要素禀赋结构和产业结构。

所谓的资产边际报酬递减是建立在技术不变的前提之下的,在技术没有进步的情况下,资产的边际报酬递减;然而随着技术进步,资产的报酬会增加,但是不会无限制的增加,会有一个上限。

经济增长的表现为生产率提高,如果技术一定,资产的报酬会递减,当资产的边际报酬为零的时候,生产率达到了当前技术水平下的极点,不会再提高。然而,经济学的“经济人”的假设,人都是趋利的,因此资产的所有者会想法设法使资产获得边际报酬,因此就会促进技术进步。当技术获得进步后,资产会重新获得边际报酬;当资产边际报酬再次为零时,又会促使技术进步。

如此往复循环似的技术不断进步,资产始终获得边际报酬。。。生产率不断提高。

????是西经的题吗????

劳动生产率的状况是由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的。具体说,决定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①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越高,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劳动者的平均熟练程度不仅指劳动实际操作技术,而且也包括劳动者接受新的生产技术手段,适应劳动生产率

新的工艺流程的能力。②科学技术的发展程度。科学技术越是发展,而且越是被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过程,劳动生产率也就越高。③生产过程的组织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分工、协作和劳动组合,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工艺规程和经济管理方式。④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主要指劳动工具有效使用的程度,对原材料和动力燃料等利用的程度。⑤自然条件。主要包括与社会生产有关的地质状态、资源分布、矿产品位、气候条件和土壤肥沃程度等。

当资本完全流动时候,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实质上是完全替代品,即人们对其需求仅取决于二者的相对收益。

然后又在固定汇率下,本国利率实际上等于世界利率。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一国采取资本完全流动,固定汇率,那么当政府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时,本国货币供给量增加,利率降低,此时本国货币收益率相对外国货币下降,大量资本外流,本国货币产生贬值压力,此时政府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必须重新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吸引资本内流来稳定本币币值。

所以在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为了维持固定汇率。只有牺牲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夹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一般有三个基本环节,其顺序是:(1)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操作,首先影响的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2)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对企业和居民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3)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量、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中央银行就是通过这三个环节或途径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的。

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区别。

虽然从形式上看,剑桥方程式与费雪的交易方程式没有太大区别,K只不过是V的倒数,但事实上,在理论尤其是分析方法上,二者有很大区别:(1)重点不同。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职能;剑桥方程式则强调其资产功能。(2)费雪方程式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剑桥方程式则重视以货币形式保有的资产存量占收入的比重。(3)强调的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不同。费雪方程式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剑桥方程式则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认为货币需求主要由利率等多项因素决定。

简述货币乘数和存款扩张倍数的联系与区别。

(1)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存款扩张倍数又称存款乘数,是指总存款(或银行资产总额)与原始存款之间的比率。(2)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相同点为:二者都是用以阐明现代信用货币具有扩张性的特点。(3)二者的差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货币乘数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的分子分母构成不同,货币乘数是以货币供应量为分子、以基础货币为分母的比值;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以总存款为分子、以原始存款为分母的比值。二是分析的角度和着力说明的问题不同,货币乘数是从中央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关注的是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与全社会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而存款货币扩张倍数是从商业银行的角度进行的分析,主要揭示了银行体系是如何通过吸收原始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转账结算等信用活动创造出数倍存款货币的。

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是经济学家之间常常存在分歧的一个题目。正如我们在第13章中所讨论的,标准的观点——它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所描述——是降低通货膨胀要求一个低产出和高失业的时期。根据这种观点,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可以用牺牲率来衡量,牺牲率是为了使通货膨胀下降1个百分点所必须放弃的一年GDP的百分点数。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会比牺牲率的标准估算所指示的低得多。根据第13章讨论的理性预期方法,如果提前宣布反通货膨胀政策,而且这种宣布是可信的,人们就将很快调整自己的预期,这样反通货膨胀就不需要产生衰退。根据第19章所讨论的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价格是有伸缩性的,货币是中性的,因此,反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不会影响经济中产品与服务的产出。

其他经济学家认为,反通货膨胀的成本远远大于标准的牺牲率估算所表示的。第13章所讨论的滞后性理论提出,反通货膨胀政策所引起的衰退可能提高自然失业率。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就不仅仅是暂时的衰退,而是持续的较高水平的失业。

第四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第四章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一、导言:有关经济波动的一些事实 理解造成总量波动的来源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目标。本章主要介绍关于宏观经济波动的来源和性质的主要理论。通过对美国经季节性调整后的真实GDP 分析得出:第一个事实是,经济波动没有表现出任何规律性的或周期性形式(由于产出的变动不规则,因而现代宏观经济学一般都不试图将波动解释为由不同时间长度组成的确定性周期,想识别出有的基钦周期(3年)、朱格拉周期(10年)、库兹涅茨周期(20年)及康德拉耶夫周期(50年)的努力通常被认为是徒劳的。普遍的观点是,不同类型和大小的扰动,以随机的时间间隔来影响经济,这些扰动继而传递给整个经济。在这一点上,主要宏观经济学派的差别在于他们对扰动和传递机制的假设不同;第二个事实是,产出各个组成部分的波动程度不一(存货投资平均只占GDP中一个极小的比例,它在衰退时的波动却几乎占GDP下降的一半);第三个事实,涉及产出变动的不对称性:产出在较长的时间内稍高于其通常路径,而在较短的时间内远低于其通常路径。第四个事实是,二战前后的产出波动的特征并没有明显的变化(剔除对二战前宏观经济时间序列的传统估计存在重大的偏差);最后,失业率的变动一般小于产出变动。 二、波动理论 瓦尔拉斯模型,即一个没有任何外部性、不对称信息、市场缺失、或其他不完善性的竞争性模型来理解总量波动。拉姆齐模型是瓦尔拉斯总量经济基本模型。本章是对拉姆齐模型的一个扩展,纳入总量波动:1、存在一个扰动来源,如果没有冲击,该模型将收敛于一条平衡增长路径,然后平衡增长。强调对经济中的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在各个时期的变动,以及政府购买冲击,这两种冲击代表真实扰动:技术冲击改变既定数量的投入品所产生的产出,而政府购买冲击改变既定生产水平条件下私人经济可利用的商品量。——RBC模型。2、考虑就业的变动。通过使家庭效用不仅取决于家庭消费,而且取决于家庭工作量,从而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熊彼特经济周期理论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二阶段模式”(或“纯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是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分析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经济从繁荣转入衰退。如此循环往复。 在“四阶段模式”分析中,熊彼特认为,现实资本主义经济运行中存在着“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创新浪潮不止一次,“第一次浪潮”中“创新”引起对生产资料需求和银行信贷的扩张,同时引起新工厂的建立和新设备的增产。这时一般又会伴随着对消费品需求的增长,在物价普遍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出现许多投资机会,出现了投机。此即,第二次浪潮”。“第二次浪潮”中许多投资机会与本部门的“创新”无关,信用扩张只是为一般企业和投机活动提供资金。因此,“第二次浪潮”中就已包含了失误和过度投资行为,并且它不可能有自动调整走向新均衡的能力,当经济中出现收缩而引起“衰退”时,不能直接导致新的均衡阶段——“萧条”,这个阶段不仅投资活动趋于消失,而且还会引起破坏。“萧条”发生后,第二次浪潮的反应逐渐消除,进入恢复调整阶段——“复苏”。从“复苏”进入“繁荣”又需有一次“创新”浪潮。熊彼特认为,由于创新并不是平稳进行的,同时各种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一样,因而经济周期的长短也是不一样的。

经济周期理论 学派观点总结 经济波动

第1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 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发轫于 20 世纪 70 年代早期,主要得益于卢卡斯(Lucas,1972, 1975)的学术贡献。与传统的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和货币主义经济周期理论不同,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强调理性预期是产生经济波动的重要原因,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根源在于行为人的预期错误。预期错误可能是由外部的不能合理预见的随机冲击引起的,如货币供给冲击、战争和粮食危机等,其中货币供给冲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冲击源,即货币增长的不确定性导致了非预期的通货膨胀,进而引发产出和就业的波动。在政策建议方面,新古典经济周期理论完全否定了政府干预的有效性,主张利用固定规则代替相机决策。 一卢卡斯的主要观点 卢卡斯最早在《预期和货币中性》(1972)一文中提出货币周期模型,之后又在《经济周期均衡模型》(1975)一文中扩展和补充了由货币因素引发经济波动的产生、传导和消失过程。Lucas 认为,在一个众多相互分离的竞争市场内,假设生产者并没有觉察到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量,对于随之而来的价格上涨,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局部性的,则必须调整产出;如果生产者认为价格上涨是全局性的,则必须保持产出。生产者被迫面临如何在知道单个商品价格变化的基础上对总价格水平作出尽可能准确的判断的问题,这就是不完全信息假设的体现。一种可能的识别情形是将其视作两种情况共同作用的结果,组合的比例取决于过去的价格波动的均值和方差。若以往的价格比较稳定,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局部性的;若以往的价格起伏较大,则当前的价格变化会更多地视作全局性的,这就是市场上价格信号的提取过程。然而,在不完全信息情形下,总会有一部分生产者不能准确预测到价格是全局性上涨,而采取调整产出的行动。所以一般价格水平的提高对总量经济的影响,本质上与相对价格的提高对单个生产者的影响一样,都能引起产出、就业和投资等宏观变量同方向的运动。但这只是暂时的,人们一旦发现价格上涨是由总需求变化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上涨,就会

经济周期理论

CH 10 经济周期理论 一、对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 1.太阳黑子理论:杰文斯(英)

2.雨量说:亨利·穆尔(美国) 3.政治周期说:卡莱斯基(波)政治力量的对比、竞选周期等 4.创新理论:熊彼特(奥) 1939年美籍奥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经济周期》一书中提出。 熊彼特以“创新理论”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解释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趋于灭亡的结局,形成了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的独特的理论体系。“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作用。 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和分析,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在熊彼特看来,作为资本主义“灵魂”的企业家的职能就是实现创新,引进新组合。所谓经济发展就是指整个资本主义社会不断地实现新组合。资本主义就是这种“经济变动的一种形式或方法”,即所谓“不断地从内部革新经济结构”的“一种创造性的破坏过程”。 以“创新理论”为基础,熊彼特提出了经济周期运动的理论。 熊彼特认为分析经济周期可分为“纯模式”或“二阶段模式”分析和“四阶段模式”分析两个步骤,前者是排除了外来因素干扰的纯理论分析,后者的分析以现实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为基础。 在“纯模式”中,熊彼特假定:在“创新”之前经济处于静态均衡,企业的支出等于收入,没有利息和利润。但是,由于经济发展中生产要素的重组,企业家为获得超额利润(新产品价格与生产要素价格之间的价值差额)而努力创新,当创新浪潮出现时,社会上对银行信用和对生产资料的需求扩大,从而引起经济高涨。当创新扩展时,竞争使商品价格趋于下跌,盈利机会减少,银行信用收缩,于是

《管理者宏观经济学》-简述经济周期理论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2019年春季学期期末(2020.2) 《管理者宏观经济学》 主讲教师:卿志琼 一、请同学们在下列(29)题目中任选一题,写成期末论文。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2、GDP的含义和局限性分析 3、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区别 4、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 5、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6、如何理解节俭的悖论? 7、简单的凯恩斯模型的内容与政策分析 8、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 9、IS—LM模型的含义与政策分析 10、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与变动 11、法定准备率与货币政策 12、基于IS—LM模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13、基于AS—AD模型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效果分析 14、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和AS-AD模型的比较分析 15、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目标与工具 16、财政政策的自动稳定器功能 17、简述经济周期理论 18、简述经济增长理论 19、什么叫通货膨胀?分析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 20、运用菲利普斯曲线阐述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21、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的含义与宏观经济政策 22、“流动性陷阱”与货币政策效果 23、挤出效应与财政政策效果 24、IS-LM-BP模型的含义与宏观经济政策 25、近3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与效果分析 26、如何评价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评价 27、阐述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目标与方式 28、管理者环境的管理需要观察宏观经济指标,例举5个关键的指标,并分析之。 29、分析CPI的内涵,阐述中国的消费物价指数。 二、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题目应为授课教师指定题目,论文要层次清晰、论点清楚、论据准确;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理论详解

名词解释: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编辑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也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经济周期一般是指经济活动沿着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所经历的有规律的扩张和收缩。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过去把它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表现在图形上叫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更为形象,也是现在普遍使用的名称。 中文名经济周期外文名Business cycle别称商业周期、景气循环特点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图形表现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目录1研究意义2阶段定义?两阶段法 ?四阶段法 3成因?外因论?内因论 ?综合论 4类型?短周期 ?中周期 ?长周期?建筑周期 ?综合周期 5争论6相关影响1研究意义编辑 经济周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们越来越多地关心经济形势,也就是“经济大气候”的变化。一个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好坏,既受其内部条件的影响,又受其外部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一个企业,无力决定它的外部环境,但可以通过内部条件的改善,来积极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充分利用外部环境,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自己的小环境,以增强自身活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作为企业家对经济周期波动必须了解、把握,并能制订相应的对策来适应周期的波动,否则将在波动中丧失生机。 2阶段定义编辑经济周期阶段定义按照阶段数量划分可分为两阶段法和四 阶段法。 两阶段法 经济

经济周期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到10年。现代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然而,顶峰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进入上升阶段。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就是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现代经济学关于经济周期的定义,建立在经济增长率变化的基础上,指的是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经济周期波动的扩张阶段,是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活跃的季节。这时,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波动的收缩阶段,企业生存法则。 四阶段法 将经济周期分为四阶段:繁荣、衰退、萧条、复苏 经济周期A-B为衰退, B-C为萧条,,C-D为复苏,D-E为繁荣 经济周期的特点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总就业量的波动,它以大多数经济部门的扩张与收缩为标志。 经济衰退(Recession),指经济出现停滞或负增长的时期。不同的国家对衰退有不同的定义,但美国以经济连续两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为衰退的定义被人们广泛使用。而在宏观经济学上通常定义为“在一年中,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连续两个或两个以上季度出现下跌”。但是这个定义并未被全世界各国广泛接受。比如,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就将经济衰退定义成更为模糊的“大多数经济领域内的经济活动连续几个月出现下滑”。凯恩斯认为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经济衰退的普遍特征:消费者需求、投资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产出下降、企业利润急剧下滑、股票价格和利率一般也会下降。 经济萧条指规模广且持续时间长的衰退,其明显特征是需求严重不足,生产相对严重过剩,销售量下降,价格低落,企业盈利水平极低,生产萎缩,出现大量破产倒闭,失业率增大。 3成因编辑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太阳黑子、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太阳黑子理论

信贷和真实经济周期

2008年9月 信贷和真实经济周期 作者:马丁费尔德斯坦 我很高兴能够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回来参加这次重要会议。我特别高兴,马丁Redrado要求我谈谈彼此在信贷和实际商业周期的关系。从历史上看,信贷收缩和扩张有收缩,实体经济的扩张是重要的驱动程序。但是在美国,我们今天面临着相反的方向非常强大的压力,在实际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住房方面-具有强大的信贷条件的影响。由此之间的双向信贷和实体经济的连接创建一个相辅相成的,在美国经济活动的负面螺旋的风险,并可能在全球经济。 首先,我对传统的将信贷条件的实际经济频道评论我的发言。虽然我将集中在美国的经验,我认为我的意见,适用于其他工业国家。然后,我会谈谈非常不同的过程,目前在美国在实体经济的变化,创造了信贷市场的严重问题工作。这些问题提出一项关于在本世纪初的适宜性,美联储宽松的货币政策及对已经到了被称为“风险为本”的货币政策更普遍的问题。 货币紧缩和经济周期 美国已在过去30年来4次经济衰退。虽然详细的条件不同,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一个紧缩的货币政策,以防止或扭转通胀上升之前,各经济衰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利率,并导致经济活动下降。一个主要渠道,其中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减少按揭贷款和家庭修建。其他途径包括对股票价格的负面影响(因此家庭财富和资本成本),在美元价值上升,净出口下降。 当央行有信心实现了自己的反通胀目标,但宽松的货币条件下,使短期利率下降。这扭转了紧缩的过程,从而增加住房建设,企业投资,消费和净出口。 由于这个过程联系起来的货币调整和经济周期是众所周知的,我不想花但将转向在美国目前的情况非常不同的性质和工作方法有更多的时间真正的经济和信贷市场正在促进我们的经济问题。 美国信贷条件和实体经济当前的关系 在目前的金融危机中,美国和经济活动普遍下降。几乎所有经济活动的关键月度指标都低于现在的(即根据2008年7月的官方统计数据)比他们在今年开始的时候,包括就业,工业生产,建筑,实际收入和消费支出。 这种衰退是不同于以前的衰退。这不是由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提高实际短期“联邦基金”利率往高层次上,以降低通货膨胀。因此,美联储的这一政策大大降低短期利率,今年未能成功扭转经济放缓。根据我的判断,货币政策将继续缺乏能力加强,因为在住房领域的特殊条件和信贷市场经济。 当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是造成了对各种风险的严重错误定价自发纠正与房子的价格泡沫,已在本十年前半期的崩溃。直到2007年,对各类风险资产的收益率低,不恰当。即使投资者谁也认识到这个错误定价的风险继续持有该定价过高的风险资产,因为他们正在寻求在一个非常低利率环境,产量,因为他们预计,他们将能够迅速地放松自己的立场时,风险资产收益率开始上升与这些资产的价格开始下降,可以预计,被证明是过分乐观。 在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开始上升次级抵押贷款,即住宅按揭贷款的收益和薄弱的信用不良的个人。由于在这些分拖欠抵押贷款超过预期,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对现有次级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支持的关于这些分的证券抵押贷款大幅度下降。 什么开始,作为与次级抵押贷款住房问题已经蔓延到更一般的住宅按揭贷款以及其他资产类别。这个住宅按揭问题是导致金融危机和金融危机是减少信贷供应来维持经济活动。 住宅按揭问题是重要的,因为抵押贷款的证券及根据这些证券衍生工具是正在削弱金融机构的主要资产。按揭贷款的下降,降低了证券投资和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流动资金。按揭贷款价值的不确定性证券和相关的衍生工具是指金融机构不能在流动资金或偿付能力的信心潜在对手或自己的资本价值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信贷将不会流动,经济活动将受到限制。在贝尔斯登的投资银行倒闭是一个以何种方式对对方的流动性和偿付能力的不确定性可能导致金融机构的运行极端的例子。

经济周期理论综述重点

西斯蒙第的“消费不足论”。西斯蒙第认为,经济危机是进入资本主义经济后才出现的特有现象,其原因是生产脱离消费后导致的消费不足。具体而言,就是:一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大生产摧毁了小生产,导致消费能力降低;二是资本家采取了薄利多销等措施,导致进一步降低工资,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三是资本家为了追求最大利润,总是导致今年的生产大于去年的生产,但工人的消费有限,最终是个人消费不足。杰文斯的“太阳黑子说”。杰文斯认为,任何一年收获的成功肯定依存于天气,特别是夏季和秋季各月的天气;如果天气在某种程度上依存于太阳周期,那就可以说,谷物的价格和收获将或多或少地依存于太阳时期,并经历周期性的波动,其时期等于太阳黑子出现的时期。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马克思认为,经济危机是特定生产方式下所产生的历史现象。在直接的物物交换中,经济危机既不存在可能性,也不存在现实性。当货币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后经济危机具有了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要发展为必然性,还“必须有整整一系列的关系,从简单商品流通的观点来看,这些关系还根本不存在”(《资本论》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33页。),而这“一系列关系”就寓于“资本主义的根本矛盾------生产的社会性和占有的私人资本主义形式的矛盾中”。具体来说,就是:第一,对价值增值的无休止追逐导致的资本积累规模螺旋式上升、生产能力无限扩张。第二,大工业生产方式与资本积累规律的共同作用。第三,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第四,固定资本的周转周期。第五,资本主义对抗性分配关系。第六,信用制度的发展。马克思对危机的原因进行了多维度的分析,其最终结论是“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资本论》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548页。)米契尔的“自然发生论”。在经济周期内的经济过程里,米契尔强调的是成本和价格发展的不平衡。当经济活动开始扩张时,生产成本开始比价格更快地上升。这会降低利润率,使人们对未来利润的前景感到悲观,反过来这又会使投资削减,导致销售、产出和就业量减少。当衰退产生时,成本和价格一样减慢增长或者开始降低,但成本的减低不久就开始超过价格的降低,于是改善了利润的前景和刺激了投资。这反过来又有助于结束衰退和开始复苏。熊彼特的“创新周期说”。熊彼特认为,创

真实经济周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

真实经济周期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也称真实商业周期理 论。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在长期或短期中都可以自发地使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营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如技术进步的冲击,而不是市场机制的不完善;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否定了把经济分为长期与短期的说法,经营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动,并不存在与长期趋势不同的短期经济背离。 所谓“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经常存在于二手市场、保险市场。 逆向选择,指的是这样一种情况,市场交易的一方如果能够利用多于另一方的信息使自己受益而对方受损时,信息劣势的一方便难以顺利地做出买卖决策,于是价格便随之扭曲,并失去了平衡供求、促成交易的作用,进而导致市场效率的降低。 “逆向选择”在经济学中是一个含义丰富的词汇,它的一个定义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 潜在GDP 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英文缩写,它显示的是一国或是一个区域一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物品与劳务)市场价值的总和,反映了这个国家或这个区域经济活动的价值,它包括了在经济活动中生产并在市场上合法出售的所有东西。GDP既包括有形的物品价值,又包括无形的劳务价值。GDP早已成为显示一个国家或一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 潜在GDP,一个国家在正常强度下,充分利用其生产资源能够生产出的GDP。所以也叫“充分就业的GDP”,反映一个经济的潜力。 潜在国内生产总值(Potential Gross Domestic Product) 高就业的GDP,或更精确地说,在既定的技术状况和人口规模条件下可以达到的且不致加速通货膨胀的最高水平的GDP?现今一般认为:它是那个与最低可持续失业率相应的产出水平的等价物? 潜在GDP是指一个经济社会的生产要素或经济资源,在被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在实践中,由于机器、设备、劳动、土地等全部生产要素是否已经被充分利用,实际上难以测算,相对来说,计算生产要素中的劳动力被利用的状况倒比较容易,因此,潜在GDP也被定义为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实现的产出。 实际上,当劳动资源被充分利用即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标志着其他生产要素也已被充分利用,而如果在经济中存在着严重的劳动失业,也一定意味着其他生产要素存在着大量的闲置,所以,经济学中的充分就业一词在很多场合都是生产要素或资源被充分利用的代名词。 潜在GDP的增加就是经济增长。潜在GDP与实际GDP的差别反映了经济周期的情况,如果实际GDP大于潜在GDP,则经济高涨,有通货膨胀的压力;如果实际GDP小于潜在GDP,则经济衰退,有失业的压力。 短期gdp波动是由于总需求的变化造成 潜在GDP指的是长期中经济充分就业时的国内生产总值。长期总供给是指整个经济的生产达到充分就业的产出水平。经济的实际(即短期)产出水平偏离充分就业产出水平是一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7.简述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答:实际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s)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代表性理论之一。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依据在经济周期理论方面的不同看法分为两派,即所谓的货币经济周期理论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货币经济周期理论以卢卡斯为代表,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以普雷斯科特为代表。货币经济周期学派由于在理论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在实践上又缺乏经验支持,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这一理论便逐渐失去了支持者。事实上,自80年代以来,以梭罗为代表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第二代的学者们就已经把注意力转到实际因素方面来。他们试图用实际因素解释宏观经济波动。例如,巴罗在批判货币经济周期理论的过程中,通过引入资本市场拓展了货币周期理论,在模型中考虑了政府购买等实际因素,以实际因素阐明经济波动,从而开辟了同货币周期论不同的解释经济波动的新思路,建立起实际周期理论。随后,经济学界出现了一系列如《实际经济周期》等以实际因素解释经济波动的论文,统称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这些理论认为经济波动之源是技术冲击,分析了波动传导以及货币与产出的关系。 (1) 技术变革是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引起经济波动的实际因素很多,其中技术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按照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在人口和劳动力固定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中所产生的实际收入便取决于技术和资本存量,从而总量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y=zf(k)。其中,y为实际收人,k为资本存量,z为技术状况。于是生产中的技术变动便反映在z值的变动上,z值的变动表现为生产函数的变动。由此可知,技术变动能够引起产出、消费、投资及就业等实际变量的波动。各种实际因素对经济的冲击可分为暂时冲击和持久冲击。又由于技术冲击对经济产生的效用最持久,因此技术变动是经济周期性变动的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技术变动主要影响供给,所以实际周期理论等价于供给周期理论。实际周期理论认为,技术的冲击具有持续的影响,产出的波动是持续的。 技术的随机冲击是负的,经济从较低的水平开始增长;技术的随机冲击是正的,经济从较高的水平上开始增长。产出的变化是永久的,而不是如同自然率假设认定的任何产出的波动都是对自然率水平的暂时偏离。工资和价格的弹性不是使经济回到自然率水平,而是使经济回到稳定增长的路经。 (2) 波动的传导。经济的周期变动是经济中所有部门共同变动的综合体现。技术变动同时对经济的各个部门产生冲击是不常见的。整个经济应该存在一个传导机制,它通常发生在某一个特定的部门内,被称为部门性波动源,然后,这个部门的技术变化能够传导到整个经济中去。如果一个部门出现了技术变革,如机械工业出现了机器人,那么,跟随其后,诸如食品制造业、汽车生产企业等从该项技术创新中获利的部门和企业将向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定货。引起对机器人需求的增长,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增加,生产扩张,从而部门的冲击引起了整个经济的波动。 (3) 货币与实际变量。实际周期论认为,即使在短期内货币也是中性的。名义货币量的变化不能引起产出的和就业等实际变量的变化。实际周期论的代表人物金-普洛塞在其模型(简称金一普模型)中引人货币和银行系统,得出了产出决定货币的结论。我们首先区分了外部货币(基础货币)和内部货币(银行系统的存款)。金-普模型阐明两点:一是内部货币与产出的关系比外部货币更密切,产出运动引起内部货币变化;二是价格运动主要与外部货币有关,与内部货币关系不大。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宏观经济经常受到一些实际因素的冲击,如石油危机和农业歉收,还有诸如战争、人口增减、技术革新等等。虽然冲击的具体原因很多,但是它们引起经济波动的途径是有限的,要么使人们的偏好发生变动,要么改变技术状况(生产率),或者使可利用的资源发生变动等。实际周期理论认为其中最常见、最值得分析是技术的冲击,因此,该理论有代表性的论文都把技术冲击作为波动源。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讲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参考教材:萨克斯:《全球视角的宏观经济学》(Cha.17,P446);袁志刚《高级宏观经济学》(Cha.4,P98)。 §8-1 经济周期理论概述 一、经济周期的含义 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它是指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以主要的宏观经济变量,如就业率、物价水平、总产量等普遍的扩张或收缩为基本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10年不等。现代宏观经济学认为,经济周期发生在实际GDP相对于潜在GDP上升(扩张)或下降(收缩或衰退)的时候。图10-1是对经济周期的一般性描述。 经济周期或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最突出的表现是经济中的实际GDP对潜在GDP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的偏离。我们以图中的粗线表示潜在GDP的稳定增长趋势,细线代表实际GDP的变化轨迹。A点对应着经济萧条,处于经济周期的谷底。B点表明经济进入了复苏阶段,随着经济复苏进程的发展,实际产出水平到达潜在产出路径的上方,即图中的C点,表示此时的经济已进入经济繁荣的阶段。然后经济进入衰退阶段,此时产出增长速度慢于产出增长趋势,甚至产出可能为负增长。E点代表经济萧条,表示新一轮的经济周期又重新开始了。 一般来说,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可以分为萧条、复苏、繁荣、衰退几个阶段,其中最的两个主要阶段是衰退阶段和扩张阶段。衰退阶段的特征为: 1.通常消费者购买急剧下降,同时,汽车和其他耐用品的存货会出人意料地增加。由于厂商会对此做出压缩生产的反应,.所以实际GDP会下降。紧随其后,对工厂和设备的企业投资也急剧下降。 2.对劳动的需求下降。首先是平均每周工作时间减少,其后是被解雇员工的数量和失业率上升。 3.产出下降,导致通货膨胀步伐放慢。对原材料的需求下降,导致其价格跌落。工资和服务的价格下降的可能性比较小,但在经济衰退期它们的增长趋势会放慢。 4.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由于预期到这种情况,普通股票的价格一般都会下跌,同时,由于对贷款的需求减少,利率在衰退时期一般也会下降。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认为,经济周期的形式和持续时间是不规则的。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经济周期,也没有像测定行星或钟摆那样的精确公式可用来预测经济周期的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相反,经济周期可能更像天气那样变化无常。这就增加了人们对经济周期认识上的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 一、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产生背景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是对经济周期理论研究的延伸和发展。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经济周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对长期统计资料的整理分析来研究经济周期的规律和特征,并根据周期时间长短的不同划分类型。早在1946年美国经济学家W?米切尔(W.Mitchell)和A?伯恩斯(A.Burns)就从现象表述角度给经济周期下了定义,并成为了相关研究的出发点。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是在主要按商业企业来组织活动的国家的总体经济活动中所看到的一种波动:一个周期由几乎同时在许多经济活动中所发生的扩张,随之而来的同样普遍的衰退、收缩和一个周期的扩张阶段相连的复苏所组成;这种变化的顺序反复出现,但并不是定时的;经济周期的持续时间在一年以上到十年或者十二年;它们不再分为具有接近自己的振幅的类似特征的更短周期”。经济学家们还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周期划分为基钦周期(Kitchin Cycle)、朱格拉周期(Juglar Cycle)、库兹涅茨周期(Kuznets Cycle)、康德拉季耶夫周期(Kondratieff Cycle)等几种重要的类型。这些关于对经济周期规律所作的描述和分类为开展经济周期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二是在上述实证基础上对于经济周期形成原因的探讨。这一领域产生了大量的经济周期理论,可谓是卷帙浩繁。但就解释经济周期的因素的属性来分,这些理论不外乎两类,即外生经济周期理论和内生经济周期理论。其中后者用经济之内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这些因素本身就要受经济的影响,而反过来又影响经济,从而使经济周期成为一种在各种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自发运动的过程。 上世纪70年代末,罗伯特?卢卡斯(Robert Lucas)对宏观经济学的主要范式IS—LM/AD—AS模型进行了激烈的批评,即所谓的“卢卡斯批评”。在罗伯特?卢卡斯看来,宏观经济学中的IS—LM/AD—AS模型是根据给定效用函数、消费函数和投资函数的参数来制定包括财政、货币政策等在内的宏观政策,它忽视了政策本身对于经济主体行为的约束条件的影响,从而使政策的实施可能达不到既定的目标,而且还可能会导致形势的恶化。因此,卢卡斯提出应当用描述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效用函数和生产函数来建立经济 系统的基本模型,以便了解经济主体对于政策变化所做出的实际反映。“卢卡斯批评”可以说是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家建立模型的主要驱动力量之一。 在上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之前,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都集中研究需求面冲击以解释对充分就业的偏离。1973——1974年的石油冲击使人们意

经济周期理论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 例题讲解: 例1 名词解释: (1)经济周期:也叫经济循环或商业循环,是指资本主义经济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 环绕长期增长趋势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 (2)加速原理:是指产出水平变动和投资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用来说明收入或消费 的变动是如何引起投资大幅度地加速变动的原理。 (3)加速数:又称加速系数,是指资本增量与产出增量之比,它反映新增加一单位产 出(产量、收入)所需要增加的资本量。以v 表示加速数,K ?表示资本增量,Y ?表示产出,则加速数可以表示为:K v Y ?=? 例2简述熊彼特的经济周期理论。 答:熊彼特用创新理论来解释经济周期,认为创新和模仿活动是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熊彼特将经济运动的过程分为两个基本阶段,即繁荣和衰退。那些富于冒险精神、勇于创新 的企业家借助银行信贷,创办新企业、购置新设备、开拓新市场,推动生产技术的进步并将 新技术应用于生产活动,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量,从而在“创新”中获得了超额利润。这 种超额利润吸引其他企业家纷纷模仿,引起对银行信贷和生产资料的需求的增加,导致经济 高涨,形成繁荣。当经济的扩张经历一段时间之后,“创新”普及,对银行信用和生产资料 的需求也逐渐减少,经济的扩张趋向终结,最终走向衰退。繁荣和衰退构成经济周期。熊彼 特承认,在资本主义经济高涨阶段,由乐观情绪而导致的过度投资行为以及决策失误、投机 行为引起的破坏是不可避免的,它们使得经济在衰退之后还会出现一个病态的失衡阶段—— 萧条,而为了医治这种病态,则有必要经过一个调整阶段——复苏。萧条和复苏是经济周期 中的两个非基本阶段。这四个阶段周而复始,资本主义经济将在这个运动过程中前进。 单元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刻画投资需求效应的是( )。 A 、乘数; B 、资本边际效率; C 、加速数; D 、以上都不对。 2、加速数原理认为( ) A 、消费增加导致GDP 数倍增加 B 、GDP 增加会引起投资数倍增加 C 、GDP 增加会导致消费数倍增加 D 、投资增加会引起GDP 数倍增加 3、中周期的每一个周期为( ) A 、5—6年; B 、9—10年; C 、25年左右; D 、40个月左右; E 、50年左右。 4、50年左右一次的周期为( ) A 、朱格拉周期; B 、基钦周期; C 、康德拉耶夫周期; D 、库滋涅茨周期。 5、经济周期的中心是( ) A 、利率波动 B 、通货膨胀率波动 C 、国民收入波动 D 、就业率波动 6、经济周期的四个阶段依次是( ) A 、繁荣 衰退 萧条 复苏 B 、繁荣 萧条 衰退 复苏 C 、复苏 衰退 繁荣 萧条 D 、萧条 衰退 繁荣 复苏 7、加速原理说明了,如果产量(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增加迅速,那么,( ) A 、投资需求曲线向左方移动 B 、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第七章 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第七章经济周期理论 一、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1.经济周期的概念。具体包括: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包括哪些主要阶段、各个阶段具有哪些特征? 2.经济周期的类型。掌握短周期、中周期、长周期和库兹涅茨周期的概念。并能总结出不同经济周期之间的相互关系。 3.经济周期的原因。掌握经济周期从原因上的两种划分方法:从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是否与经济体系本身有关,可划分为“内因论”和“外因论”;根据观点所属理论派别,可划分为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和非凯恩斯主义的经济周期理论。 另外还需了解几种典型的有关经济周期根源的理论观点,如消费不足论、投资过渡论、创新周期论、政治性周期理论等。 4.乘数—加速数模型。重点掌握加速原理的定义及作用方式、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及其含义、乘数与加速数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引

发经济的周期性波动的。 (二)难点 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及其含义,如何根据这些基本方程推导出描述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公式,并说明该公式如何反映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相互作用。 二、关键概念 经济周期政治性经济周期乘数-加速数模型加速数实际经济周期康德拉耶夫周期朱格拉周期基钦周期 三、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经济周期的一般定义,经济周期是指()。 A.人均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B.GDP值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C.GDP值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D.以上各项均正确 2.朱格拉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B.中周期 C.长周期D.创新周期 3.康德拉耶夫周期是一种()。 A.短周期B.中周期 C.长周期D.创新周期 4.下列各项中属于内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A.投资过度周期理论B.心理周期理论 C.创新周期理论D.太阳黑子周期理论 5.下列各项属于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