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血糖调节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

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

度的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激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

尿和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

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

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

(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 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选B 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3.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解析:选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通过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抑制血糖的来源,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途径促进血糖的去路;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

4.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B.减少C.不变

解析:选A 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排出葡萄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

水分。

5.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 )

A.尿量增多 B.细胞内液增多 C.体液增多

解析:选A 糖尿病病人由于尿液中含有大量的葡萄糖,导致尿液的渗透压增加,所以尿液会带走更多水分而导致尿量增多。

6.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A.葡萄糖含量大幅度下降B.胰岛素含量增加

C.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D.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解析:选C 血糖浓度降低时,人产生饥饿感,此时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的分泌量增加,降低血糖的激素的分泌量减少。

7.治疗糖尿病的最好方法是( )

A.每天口服胰高血糖素B.每天注射胰高血糖素

C.每天口服胰岛素D.每天注射胰岛素

解析:选D 因胰岛素是蛋白质,故应注射而不是口服。

核心要点一| 血糖调节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来源有a、b、c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a,即消化、吸收食物中的糖类;去路有d、e、f三条途径,其中主要去路为d,即机体细胞氧化分解葡萄糖,为机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体现了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

2.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平衡是通过调节来源和去路实现的,血糖的平衡依赖于血浆中有适量的相关激素,通过复杂的神经-体液调节实现的。

(1)血糖方面:血糖浓度是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的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量增加,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血糖降低,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增加。

(2)激素方面:调节血糖浓度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另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有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糖皮质激素等。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协

同作用使肝糖原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血糖平衡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为主。

3.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名师点拨] 关于血糖平衡调节的三个注意点

(1)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主要器官,肝糖原的分解与合成及糖原的异生均在肝脏中进行。

(2)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而胰高血糖素是主要升高血糖浓度的激素,两者在血糖平衡的调节中相互拮抗。

(3)影响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

[题组冲关]

1.结合下图,判断下列有关糖代谢及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促进④⑤⑥⑦等过程

B.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①③过程

C.胰岛A细胞分泌的激素促进④过程

D.在肌肉、肝脏细胞中,②过程均可发生

解析:选A 胰岛素能通过增加血糖去向⑤⑥⑦和减少血糖来源②和③过程降低血糖浓度;胰岛B细胞分泌的激素为胰岛素,胰岛素抑制②和③过程;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能通过促进②和③来增加血糖浓度,但肌肉中的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血糖。

2.下面是人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血糖平衡的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B.图中甲表示胰岛B细胞,乙为胰岛A细胞

C.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通过主动运输分泌相应激素

D.下丘脑也可参与水平衡的调节

解析:选C 血糖升高能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胞吐,而不是主动运输。

[归纳拓展]

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分泌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相对降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核心要点二| 血糖代谢失调症

1.血糖异常的几种情况

①当血糖浓度处于2.8~3.3 mmol/L时→低血糖早期症状。

②当血糖浓度低于2.5 mmol/L时→低血糖晚期症状。

③当血糖浓度高于7.2 mmol/L时→高血糖症。

④当血糖浓度高于8.9 mmol/L时→糖尿病。

2.糖尿病

(1)病因:胰腺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而导致胰岛素作用效果差。

(2)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①多食: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进入组织细胞障碍→细胞可利用的糖类减少→氧化分解障碍→能量供应不足→饥饿→多食。

②多尿:胰岛素分泌不足→血糖升高→高于肾糖阈→尿糖→带走大量水分→多尿。

③多饮:血糖含量高→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觉器兴奋→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增加饮水。另外多尿也会导致多饮。

④体重减少:糖氧化供能障碍→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分解供能加强→机体日渐消瘦→体重减轻。

(3)治疗: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针对具体情况,采用调节饮食并结合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

[思考探究]

(1)出现尿糖一定是糖尿病吗?

提示:出现尿糖不一定是糖尿病,如一次吃糖过多,或肾小管病变也会形成尿糖,但不是糖尿病。

(2)高血糖危害人体健康,低血糖对人体是否有害?

提示:同样有害,血糖过低可使人休克,严重的引起死亡。

[题组冲关]

3.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

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其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解析:选A 尿中持续含糖也不一定是糖尿病,如肾炎导致肾小管重吸收葡萄糖障碍,也会出现尿中持续含糖。糖尿病病人吃得多,是因为糖从尿中大量排出,体内缺乏能量供应而导致饥饿,但病人血糖含量高;糖尿病病人尿多,是因为尿中有糖,浓度高,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排出时带走大量的水。

4.下图表示人进食后血液中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对含量的变化,其中两条曲线表示健康人两种激素的变化趋势,另一条曲线表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的变化趋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

B.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

C.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

D.人体通过a、b激素的拮抗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解析:选D 由图可知,曲线a表示的激素是人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曲线b表示糖尿病患者血液中胰岛素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曲线c表示血液中胰高血糖素的含量变化。在曲线c上升时,人体下丘脑还可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肾上腺素的分泌来升高血糖浓度。人体通过a、c激素的拮抗作用,可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核心要点三| 模拟尿糖检测

1.实验原理

葡萄糖试纸是一种酶试纸,由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某种无色的化合物固定于滤纸上制成的。当尿液滴加到酶试纸上时,尿液中的葡萄糖在葡萄糖氧化酶的催化作用下生成葡萄糖酸和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水和原子氧,原子氧可以将试纸上无

色的化合物氧化成有色化合物,使试纸呈现特定的颜色,再与标准比色卡比对,即可知道尿样中葡萄糖的含量。

2.实验步骤

3.注意事项

(1)取液过程中滴管不能混用。

(2)在现实中,医生不能仅凭一份尿液样本就断定某人是否患糖尿病,因为在一次性大量食用糖的时候,也会使尿中含有少量的糖。在判断是否患糖尿病时,要根据尿糖检测结果,结合病人的饮食来综合判断。

[题组冲关]

5.人体内的血糖浓度总是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当血糖代谢失去平衡时,人体就会患低血糖病或糖尿病。某学校的生物兴趣小组作了以下的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和问题讨论,请根据以下材料完成相关的内容:

(1)实验材料:试管,试管架,滴管,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葡萄糖试纸(遇葡萄糖会出现一定的颜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

(2)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支试管,分别编号,并放在试管架上。

②在上述试管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葡萄糖试纸放到干净的纸巾上。

④然后用1支干净的滴管,从1号试管中吸取适量液体滴2滴在葡萄糖试纸上。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将5张试纸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4)问题讨论:

①某同学实验所得的5张试纸的现象没有很大区别,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除了用葡萄糖试纸检验糖尿病病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外,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可知用葡萄糖试纸进行检测。实验材料中“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模拟的尿液样本甲、乙两份”提示将5份样本做对照。在设计实验步骤时,要注意运用单一变量和等量原则。

答案:(2)学会用葡萄糖试纸检测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的方法(3)①5 ②1~5号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葡萄糖溶液、蛋白质溶液、甲尿液、乙尿液⑤观察和记录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⑥重复步骤④,用葡萄糖试纸测试另外4种溶液,记录每次测试的葡萄糖试纸的颜色变化(4)①可能是用同一支滴管取液体样本(答案合理即可) ②用斐林试剂与待测尿液隔水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答案合理即可)

一、选择题

1.正常情况下,人体内的血糖含量维持在 3.9~6.1 mmol/L。下列与人体血糖调节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B.胰高血糖素是唯一升血糖的激素

C.调节血糖的神经中枢位于下丘脑

D.肌糖原不能直接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解析:选B 胰岛素是人体唯一降血糖的激素,但是人体升高血糖的激素除了胰高血糖素外,还有肾上腺素。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B.胰岛素降低血糖的原理主要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C.血糖浓度与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的速率有关

D.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解析:选B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原理主要是促进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而不是切断血糖的来源。

3.下列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

解析:选D 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血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血糖的来源。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而同时抑制肝糖原分解的能力减弱,造成糖原分解加强,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的能力减弱,造成葡萄糖增多。

4.如图是人体血糖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人体血糖平衡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B.胰岛素能够加速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C.细胞甲是胰岛B细胞,细胞乙是胰岛A细胞

D.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的作用结果会反过来影响胰岛素的分泌

解析:选A 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方面具有拮抗作用。

5.“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在人的体温调节和血糖平衡的调节中,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 )

A.胰岛B.垂体

C.肾上腺D性腺

解析:选C 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使代谢旺盛以维持体温平衡;血糖调节中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以维持血糖的平衡,故分泌活动都增强的内分泌腺是肾上腺。

6.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发生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

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

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尿就多

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能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有减少尿量的作用

解析:选B 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升高,部分糖随尿排出,而尿中的葡萄糖又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因此导致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进而导致尿量增多。

7.精神病患者发病时,自控能力较差,有暴力倾向,医生给病人注射一定量的某物质,使其出现暂时休克现象,若要使其迅速苏醒,可注射另一种物质。这两种物质分别是(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麻醉剂和甲状腺激素

C.胰岛素和葡萄糖D.甲状腺激素和生理盐水

解析:选C 由题中条件可知,注射某物质,出现暂时休克是由于血糖浓度降低造成的,而能降低血糖的唯一激素是胰岛素,要使其迅速苏醒需注射葡萄糖。

8.目前,世界上还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但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采取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等方法进行治疗。下列可用于治疗糖尿病的激素是( )

A.胰高血糖素B.生长激素

C.胰岛素D.抗利尿激素

解析:选C 糖尿病的病因主要是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浓度低。人工注射胰岛素可用于治疗由于胰岛素缺乏而引起的糖尿病。

二、非选择题

9.人体中血糖浓度的平衡对于人体能量的供应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血糖调节的过程简图,图中A、B表示相应物质,①、②表示相关生理过程。请回答问题:

(1)激素甲是______________;物质A是________。

(2)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过低时,激素甲分泌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促进肝脏中[①]______________来升高血糖浓度,另一方面通过促进脂肪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提高血糖浓度。

(3)由图可知,当血糖浓度较高时,激素乙分泌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一方面促进肝脏中[②]________来降低血糖浓度,另一方面还能加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降低血糖。

(4)图中血糖的调节是否存在反馈调节?________。

解析:血糖浓度降低时,会刺激位于胰腺中的胰岛A细胞,使其分泌胰高血糖素(激素甲)增多,进而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的分解转化来升高血糖。血糖浓度升高时,会刺激位于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使其分泌胰岛素(激素乙),促进肝糖原的合成,促进体细胞利用

葡萄糖来降低血糖。由图可知,血糖升高后,通过激素调节使血糖降低,血糖降低后又会通过激素调节来升高血糖,符合反馈调节的定义,因此血糖调节属于反馈调节。

答案:(1)胰高血糖素葡萄糖(2)增加肝糖原分解分解脂肪转化为葡萄糖(3)增加肝糖原合成体细胞中葡萄糖的氧化分解(4)存在

一、选择题

1.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激素乙是胰岛素

B.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C.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D.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解析:选B 激素乙可以升高血糖,为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激素甲可以降低血糖,为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2.下列关于人体内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糖含量升高使胰岛A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

B.胰岛素能抑制肝糖原和血糖的氧化分解

C.在血糖浓度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调节血糖含量

D.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及血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解析:选C 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促进肝糖原、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3.研究发现,胰高血糖素必须与细胞膜上的胰高血糖素受体结合,才能调节血糖平衡,如果人体组织细胞膜缺乏该受体,则可能导致( )

A.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B.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C.细胞内的糖原、非糖物质不能转化为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D.细胞加速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高

解析:选C 缺乏胰高血糖素受体,则体内的胰高血糖素不能发挥作用,使糖原和非糖物质不能转化为血糖,血糖水平会较低。

4.研究者给家兔注射一种可以特异性破坏胰岛B细胞的药物——链脲佐菌素(STZ)进行血糖调节的研究。为了准确判断STZ是否成功破坏胰岛B细胞,应( )

①在兔饱足状态下②在兔空腹状态下③测定血糖含量④测定尿液是否含糖⑤测定血液胰岛素含量

A.①③⑤B.①③④

C.②③⑤D.②③④

解析:选A 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降低血糖浓度。因此首先测定兔在饱足状态下的血糖含量及血液中胰岛素含量;然后再分别测定注射链脲佐菌素后的血糖及胰岛素含量。通过对比得出胰岛B细胞生理功能是否被破坏。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糖代谢失衡可导致低血糖病或糖尿病的发生

B.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 mmol/L

C.糖尿病都是因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的

D.进食不足可导致低血糖休克

解析:选C Ⅱ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导致的。

6.尿液检查是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依据,对于某些全身性病变以及身体其他脏器影响尿液改变的疾病如糖尿病、血液病、肝胆病等的诊断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尿糖检测的原理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程④为比色,若试纸呈深棕色,说明形成了较多的氧化亚铜沉淀,可推出此人尿液中含较多的葡萄糖

B.刚采集的尿液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后若呈紫色,说明尿中含有蛋白质

C.某人经尿糖检测后有有色物质生成,可确定患有糖尿病

D.为确诊患有糖尿病,还应检测血液中胰岛素浓度

解析:选D 若试纸呈深棕色,可推出尿液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但不是形成了较多的氧化亚铜;双缩脲试剂用于鉴定蛋白质,是由于蛋白质含有肽键,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产生紫红色的络合物,尿液中的尿素含有类似肽键的结构,所以也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尿中含糖并不等于其患糖尿病。

二、非选择题

7.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影响。现有甲、乙、丙三人,甲正常,乙的胰岛B细胞被自身免疫反应所破坏,丙的胰岛B细胞功能正常,但体内的胰岛素受体被破坏。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在某次运动前后血糖浓度的变化如下图所示。bc段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d段血糖浓度升高主要是由于血液中肾上腺素和________________的明显增加引起的。

(2)用斐林试剂对甲、乙、丙三人空腹时的尿样进行检测,隔水加热后观察到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从激素调节机制分析,乙尿样检测结果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丙注射胰岛素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于正常人来说,运动开始后,血糖浓度下降的直接原因是葡萄糖的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肾上腺素与胰高血糖素可以提高血糖浓度;斐林试剂可以用来检测还原性糖的存在,正常人的尿液中没有葡萄糖,所以显示试剂本身的颜色;人体内胰岛素浓度较低时,尿液中含有一定量的葡萄糖,与斐林试剂反应会出现砖红色沉淀。

答案:(1)运动初期血糖消耗量多于产生量胰高血糖素

(2)蓝色、砖红色、砖红色乙的胰岛B细胞受损,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血糖浓度高

(3)不能胰岛素不能与其受体结合

8.[实验探究]胰高血糖素对小白鼠和人具有相同的生理作用,为验证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作用,以小白鼠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胰高血糖素升高对血糖浓度的

作用。

(1)实验材料:生理状况相似的小白鼠20只,胰高血糖素溶液,斐林试剂等。

(2)实验步骤:

①将小白鼠分成2组,每组10只,分别确定为甲组、乙组。

②将甲组小白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均采用腹腔注射)

③取两组试管共20只,各加入等量的____________。

④分别对两组小白鼠取尿,并分别加入对应的两组试管中。隔水加热观察两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对应甲组小白鼠的试管均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应乙组小白鼠的试管仍为蓝色,说明乙组小白鼠尿液中不含糖。

③实验结论:甲组小白鼠血糖升高,超过一定数值而出现尿糖,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验证性实验一般设计为两组实验,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再根据两组实验的不同结果,得出既定的实验结论。本实验乙组小白鼠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故甲组应确定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实验组注射的是胰高血糖素溶液,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功能,因此实验组小白鼠一段时间后的尿液中就含有葡萄糖,可用斐林试剂检测。其结果甲组小白鼠对应的试管中会出现砖红色沉淀,说明尿中含糖,乙组小白鼠对应的试管中颜色没有改变,说明尿液中不含糖,从而得出既定结论: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作用。

答案:(2)②一定量的胰高血糖素溶液③斐林试剂(3)①砖红色沉淀小白鼠尿液中含有糖③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浓度的生理作用

2020版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三学案:2.1.3血糖调节

第3课时血糖调节 [目标导读]1?结合教材P6?17的图文,概述血糖调节的过程。2?结合教材P18的内容,分析糖尿病的常见症状及其原因,学会尿糖的检测。 [重难点击]血糖调节的过程。 一、血糖调节过程 D知识梳理夯实基础突破要点 1.血糖含量 血浆中的__________ 称为血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 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______________ 。 2.血糖调节的因素 (1)调节器官:_______ 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2)调节激素 ①胰岛素由_______________ 分泌,是_______________ 的唯一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___________ 分泌,起到升血糖的作用。 (3)激素的作用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__________ 促进血糖合成 _________________ 或 转化为脂肪等非糖物质 ①胰岛素使血糖浓度降低 _______ 分解抑制脂肪等转化为葡 萄糖 促进___________ 分解成葡萄糖 ②胰高血糖素抑制葡萄糖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构建血糖平衡的调节模型

[问题探究: 1分析血糖调节过程,试回答: (1) 该图体现的调节方式是 ________ 调节。 (2) 参与的调节激素有 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是使血糖浓度下降的 激素,而 _________________ 是使血糖浓度升高的激素。这两种激素的作用相互拮抗,共同维 持血糖的相对平衡。 ⑶调节过程主要是胰岛、 _________ 和肾脏等器官的共同作用。 2 ?完善下列图解,理清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之间的关系 由上图血糖的调节过程得出: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 ______________ 调节机制。 3?饭后,人体中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如下图所示: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a 代表血糖浓度,则 b 代表 , c 代表 。 ① 血糖浓度较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____ 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浓度的 _______________ 含量相对较低。 ② 当血糖浓度较低时, __________________含量增加。 ③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起拮抗作用。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上述血糖的调节过程得出,血糖平衡调节中存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机制。 血糖烈度 陡岛A 邮鞄仆 酒膳品血轄盘 血愴遊人俎织划丿龜井 _________ . 瑯曲糖转变为胖糖廉和机魅魚, 谢営融轴化为辛糖物质 _____ 分解为输命聊” 丽^曰愉卓转化_ -膜鶴血曙韋- 为駐甜W 削蘭液度. W 脚浹理平衡\ /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血糖调节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必修3血糖调节2 1.血糖的来源、利用的途径有哪些? 我的思路:血糖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二)肝糖元的分解;(三)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的去路也主要有三种:(一)氧化分解;(二)合成糖元;(三)转变成非糖类物质(如脂肪、某些氨基酸)。在正常的情况之下,血糖的来源和利用总是保持这种动态的平衡,使血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2.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到哪些激素?它们分别具有哪些功能? 我的思路:血糖的体液调节中主要涉及到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 细胞分泌的,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氧化分解并促使血糖转变成脂肪等非糖类物质;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总之,使血糖的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它主要作用于肝脏,促进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脂肪酸和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最终使血糖含量升高。由此可见,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相反的(即拮抗作用)。通过这两种激素的作用使血糖维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血糖的神经调节过程是怎样进行的? 我的思路:当血糖含量升高时,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下丘脑另一相关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升高。另外,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血糖调节思考过程 1.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拮抗作用。 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促进糖元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正好相反。当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减少,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胰岛素占优势,产生的效应是: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并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的含量降低。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增加,两种激素拮抗作用的结果是胰高血糖素占优势,产生的效应是:促进糖元分解为葡萄糖,并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胰岛素的降血糖作用和胰高血糖素的升血糖作用相互拮抗,共同实现对糖代谢的调节,使血糖含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与血糖有关的三种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血糖含量受到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调节作用,其中血糖含量偏高时,胰岛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案:血糖的调节2

年级高二学科生物总课时 6 课题血糖调节第____1____课时 主备人赵海芳上课时间 锁定目标找准方向备注说出血糖调节的生理过程 自我构建快乐无限 1.结合图示,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 (1)作用于胰岛A细胞的刺激有两种:一是通过途径 传来的兴奋,二是的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 分泌的激素是,与其调节血糖浓度功能相 同的激素还有,两者互为作用。 (2)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在,调节方 式是。 (3)写出刺激X使血糖含量升高后的反馈调节过程。 (4)从上图可知,胰岛A细胞合成的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因此, 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补充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该激素能否通过口服的方式 得到补充?。 2.结合图示,分析胰腺结构及功能 胰腺既有外分泌部——由分泌,含各种;又有内分泌部—— 由分泌调节血糖的。若胰管受阻,(填“会”或“不会”)影响食物消化, (填“会”或“不会”)影响激素①和激素②的分泌。 【质疑拓展】 1.分析、比较进食后不同个体间物质的含量变化

(1)图1表示正常人和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浓度变化曲线,判断的依据是根据含量和变化波动幅度,含量多而且波动幅度大的A为正常人,B为糖尿病患者。 (2)图2表示正常人和血糖异常患者的血糖浓度变化曲线。根据初始浓度和波动范围去判断,波动范围在0.8~1.2g/L且起点也在该范围中的b为正常人;a为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c为低血糖病患者。 (3)图3表示进食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相对含量变化曲线,根据进食后曲线的波动趋势进行判断,即进食后含量增加的a为胰岛素,进食后含量减少的b为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2.尿糖的检测 方法一: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条件下检测。实验原理:(略)。 方法二:用尿糖试纸检测 实验原理: 我的收获(小资料)

高中生物第二章第一节第3课时血糖调节学案(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正常人空腹时的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 2.肝脏具有参与糖代谢的各种酶,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 3.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 作用。 4.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具有升高血糖浓 度的作用。 5.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有赖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等 激素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调节。 6.糖尿病人具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 尿和体重减少。 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 血糖就是血浆中的葡萄糖,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3.9~6.1 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_mmol/L。 2.参与调节血糖的主要结构 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器官是肝脏;神经系统和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对血糖浓度的调节也有重要作用。 3.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引起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中氧化分解,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同时抑制糖原的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2)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可引起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抑制葡萄糖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从而使血糖浓度升高。 二、血糖平衡异常 1.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 2.糖尿病患者空腹时血糖浓度≥7.0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 mmol/L。

3.血糖浓度升高超过一定范围,人体可能会出现尿糖异常。尿糖的含量一般会随血糖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尿糖的检测方法有两种:一是用新配制的斐林试剂检测,二是用尿糖试纸检测。 4.Ⅱ型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遗传性,胰岛素受体基因缺陷是诱因之一。 5.糖尿病患者有“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6.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正常功能。 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 (1)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由同一器官分泌且生理效应相反(√) (3)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2.以下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 h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 解析:选B 进餐后初期,血糖浓度上升,但是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血糖浓度下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之后,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协调配合下,血糖水平始终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3.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解析:选C 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通过降低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抑制血糖的来源,通过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脂肪等途径促进血糖的去路;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之一,主要通过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的转化升高血糖。 4.肾小管与其周围毛细血管之间水分的交换是通过渗透作用完成的。如果流经肾小管的原尿中葡萄糖浓度明显增高,并且不能完全被肾小管重吸收,那么最终排出的尿液量将会( ) A.增加B.减少C.不变 解析:选A 溶质微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排出葡萄糖的同时,也带走了大量

高中生物 第2章 2.1 内环境的稳态(第3课时)血糖调节试题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中必修3生物试

第3课时血糖调节 1.概述血糖平衡的过程。(重点) 2.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难点)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血糖平衡 1.血糖: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1)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2)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 mol/L。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1)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的最重要器官。 (2)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3)调节因素——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③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 ⎪ ⎨ ⎪ ⎧ 胰岛素 ⎩⎪ ⎨ ⎪⎧ ⎭⎪ ⎬ ⎪⎫ 促进 ⎩⎪ ⎨ ⎪⎧ 血糖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 血糖合成糖原或转化为 非糖物质 抑制 ⎩⎪ ⎨ ⎪⎧糖原分解 非糖原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使血糖 浓度 降低 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 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合作探讨] 探讨1:血糖氧化分解发生在哪些细胞结构中? 提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探讨2:为什么说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提示:当血糖浓度高时,葡萄糖可以转变为肝糖原,当血糖浓度低时,肝糖原能分解为葡萄糖,因此肝脏在血糖平衡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探讨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补充血糖不足吗? 提示:肝糖原能补充血糖的不足,而肌糖原不能。 [归纳拓展]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的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 注:“+”代表促进作用 3.人体饭后血糖、胰高血糖素、胰岛素三者之间的变化关系分析 由曲线可知: (1)血糖浓度高时,可降低血糖浓度的胰岛素含量增加,而升高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含量相对较低。 (2)当血糖浓度较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相互协调共同维持血糖平衡。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器官及其作用 (1)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2)胰腺: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3)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4)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但不能再分解为葡萄糖。 1.下列有关人体糖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原都能分解成葡萄糖,释放到血液中而成为血糖 B.当血糖浓度过低时,非糖物质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C.血糖主要在血浆中分解形成丙酮酸,丙酮酸再进一步氧化分解释放能量 D.人体内血糖的主要去路是形成肝糖原和肌糖原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2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1.生命观念——尝试建构血糖调节的模型,加强对血糖平衡调节的理解和记忆。 2.社会责任——结合日常生活讨论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两类重要激素 项目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分泌 细胞 胰岛B细胞胰岛A细胞 作用途径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 肉并合成糖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 抑制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 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 糖 作用效果既增加血糖去路,又减少血糖来源,使血糖浓度恢复 到正常水平 使血糖浓度回升到正常水平 2.人体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是一种反馈调节。 3.人体血糖调节以体液调节为主,同时神经系统也参与血糖平衡调节。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空腹时血糖的重要来源是肝糖原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 )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内糖原的合成。( ) 3.胰岛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 4.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氧化分解。( ) 5.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

6.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 提示:1.√ 2.×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的分解。 3.×胰岛素为信息分子,只起调节作用,不为细胞提供能量。 4.× 5.× 6.√ 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 (1)图示模型 (2)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高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高血糖素。 (3)影响胰高血糖素分泌的因素 ①血糖浓度——低浓度。 ②神经调节——下丘脑传出神经。 ③胰岛素。 (4)与血糖平衡调节有关的4种器官 ①下丘脑:血糖平衡调节的神经中枢。 ②胰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浓度。 ③肝脏:进行肝糖原与葡萄糖的相互转化,进行葡萄糖和非糖物质的转化等。 ④骨骼肌:将葡萄糖转化为肌糖原,暂时储存。 2.糖尿病的病因及症状 (1)病因 类型病因 Ⅰ型糖尿病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新同步苏教版必修3学案:第2章 第1节 第3课时 血糖调节 Word

姓名,年级: 时间:

第3课时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1.分析血糖调节的机制 及过程. 2.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 常见症状. 3.学会尿糖检测的方法. 1.能用“稳态与平衡"的观点,归纳血 糖调节的过程。 2.通过对“血糖调节过程"的学习,体 会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方式。 3.通过对“糖尿病病因的分析及常见 症状的了解",让学生关注身体健康, 提高社会责任感。 1.血糖调节过程 (1)血糖的含义:是指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人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3。9~6。1 mmol/L. ②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低于7.8 mmol/L. (3)血糖平衡的调节基础 ①调节器官:肝脏是调节血糖浓度最重要的器官。 ②引起调节的因素:血糖浓度的变化。 ③调节因素—-激素 a.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一种降血糖激素. b.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是一种升血糖激素。 c.二者关系: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d.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4)血糖调节的过程 (5)血糖调节的机制:负反馈调节。 2.血糖代谢失调 (1)危害:血糖代谢失去平衡,就可能导致人患上低血糖病或糖尿病。(2)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 ①空腹时的血糖浓度≥7.0_mmol/L。 ②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_mmol/L。 (3)糖尿病的类型及病因 错误! (4)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3.尿糖的测定方法 实验组:糖尿病患者尿液2 mL+斐林试剂2 mL错误!蓝色错误!砖红色沉淀.对照组:正常人尿液2 mL+斐林试剂2 mL错误!蓝色错误!无变化。 (1)正常人在饥饿状态下,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会增加。(×) 提示:胰高血糖素含量会增加。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第二章 第一节 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学习目标】 1.知识方面 (1)描述血糖平衡的调节 (2)分析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糖平衡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3)描述糖尿病的病因及常见症状 2.态度观念方面 (1)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学习意识; (3)增强学生自我保健意识,使学生更加珍爱生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能力方面 (1)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说明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考纲要求】简述血糖调节过程,说出糖尿病及其防治:B 级 【基础回顾】 1.血糖的含义:血浆中的 。 正常人空腹时浓度: 。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调节血糖的激素: (1)胰岛素:( 血糖) 分泌部位: 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并在组织细胞内 、 。 抑制 和 。 (2)胰高血糖素:( 血糖) 分泌部位: 细胞 作用机理:促进 和 。 4.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升高→胰岛B 细胞分泌 →血糖 (同时抑制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血糖降低→胰岛A 细胞分泌 →血糖 乳酸质 CO 2+H 2O+能量 +能量) 脂肪、非必须氨基酸等 尿糖 去路 来源

5.血糖不平衡:过低—病;过高—病 6.糖尿病 病因: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 症状:、、和(三多一少)。 防治:。 检测:试剂、试纸 7、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是调节的结果。 【共同探究】 (一)血糖的平衡 【思考题1】(1)消化糖类的场所在哪?利用了哪些消化酶?什么叫吸收? (2)肝糖原在什么条件下与葡萄糖进行相互转化?主要场所在哪? (3)肌糖原在什么条件下分解?其分解的产物是什么, (4)非糖物质在什么条件下转化为葡萄糖?能否全部转化? (5)糖类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其氧化分解的主要场所在哪? (6)葡萄糖可以转变成哪种氨基酸?经过什么方式转变? 【思考题2】用线路图表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思考题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胰岛素通过哪些途径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通过哪些途径升高血糖? 【思考题4】人体内有多种激素能够调节血糖的含量。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之间的关系。 (三)糖尿病及其防治 【思考题5】如何诊断糖尿病? 症状:、、和(三多一少)。 【思考题6】导致患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思考题7】如何检测患者的尿中有糖? 【思考题8】从基因水平、口服药物、注射药物、饮食结构和体育锻炼等多方面对糖尿病患者提出防治措施。 【反思总结】 (一)、血糖的平衡及其意义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平衡的意义: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保持人体健康。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主要调节方式(激素调节)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 2.1.2 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习题(含解析)苏教版必修3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血糖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在寒冷环境中身体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的血流量增多 B.汗腺分泌的汗液增多 C.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减少 D.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多 答案D 2.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中枢 B.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C.人在剧烈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D.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 解析温觉感受器除分布于皮肤,还分布于黏膜和内脏器官中,环境温度变化刺激这些感受器,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会传到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通过中枢的分析、综合,再使有关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或舒张)等一系列反应。人在安静时产热器官主要是内脏,运动时的主要产热器官是骨骼肌。 答案C 3.下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的含量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解析激素的含量应比血糖的含量低,故a为血糖;随着血糖含量的升高,胰岛素分泌增加,而胰高血 糖素分泌减少。 答案C 4.下图表示某人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事件最有可能是( )

A.发热和寒战 B.提高环境温度和寒战 C.寒战和出汗减少 D.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 解析图示中,AB段说明机体产热大于散热,BC段说明机体散热增强;剧烈运动导致产热增加,出汗增加引起散热增强,符合曲线变化。 答案D 5.下列关于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渗透压降低时,引起口渴 B.机体失水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D.抗利尿激素使细胞吸水能力减弱 解析血浆渗透压降低,说明人体摄入的水过多或盐分丢失过多,不会产生渴觉。当机体失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并由垂体后叶释放的抗利 尿激素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水的重吸收,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从而使细胞内液渗透压相对 上升,这样细胞的吸水能力就增强。 答案C 6.下图为人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的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结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过咸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结构甲、乙分别是下丘脑和垂体 C.抗利尿激素在结构甲细胞中合成 D.结构丙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尿量减少 解析食物过咸或机体失水过多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项正确;据图分析,甲表示下丘脑,乙表示垂体,B项正确;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内分泌细胞分泌后暂时储存于垂体后叶,由垂体释放后作用 于肾小管和集合管,C项正确;丙表示肾小管和集合管,其对水分重吸收增加,导致尿量减少,D项错误。 答案D 7.导学号10894044下图中曲线表示某健康成年人分别饮1 L清水及饮1 L生理盐 水后的尿生成速率。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第四高中生物 血糖调节教案 必修

芯衣州星海市涌泉学校第四中学高二生物 血糖调节教案必修3 【导学目的】 1、知识:血糖、常规值、血糖的平衡与调节机制、血糖异常症。 2、才能:描绘血糖调节机制,认识糖尿病和低血糖,学习检测尿糖。 3、情感:感受血糖平衡与人体的关系,自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导学重点】血糖调节 【导学难点】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调节特点 【学习方法】学案导学、课件辅助、实验演示 【导学过程】 复习: 1、体温调节、氺盐平衡调节中枢在哪里?调节方式属于哪一种? 2、描绘一下体温调节和氺盐调节机制。 导学引言: 1、假设早晨不吃早餐或者者早餐吃得不好,为什么到了中午第三节课就会感到头昏、心慌、四肢无力? 2、召开运动会的时候,同学们为什么常常给运发动买巧克力? 3、为什么糖尿病患者不宜吃甜食? 一、血糖的平衡 1、血糖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常人空腹时血糖的含量为____________.. 2、血液中糖的来路和去路 3、血糖平衡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保证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能量供应以及保持人体有重要意义}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⑴激素调节:以和的作用为主。两者之间的作用称为作用。 胰岛素是可以血糖含量的激素,一方面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等细胞,并在其中合成、或者者;另一方面又能抑制的分解和转化为葡萄糖。 (3)构建血糖调节模型 三、血糖异常 1糖尿病:糖尿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主要病症?如何防治? ⑴患病原因:病人的细胞受损,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泌缺乏。 ⑵主要生理表现:。 病症“三多一少〞:a:多; b:多; c:多; d:少。 2低血糖 四、尿糖的检测〔实验〕 参考实验报告册 [典例示范] 例1、血糖的来源不包括〔〕A、肠道吸收B、肝糖元分解 C、肌糖元分解 D、其他物质转化 例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2019高中生物导学案必修三:第二章第1节人体的稳态第4课时血糖平衡的调节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及去路。 2.能准确说出血糖的调节机制并会用来分析问题。 3.能简单分析说出糖尿病的病因、症状及治疗措施。 【学习重点、难点】 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 【学法指导】 1.先通读教材,划出重点。明确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来源及去路。尝试分析血糖的调节机制。然后再完成导学案,不明白的问题用红笔标记出来,再翻阅课本,解决问题。有些问题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切忌抄课本和资料。 2.必须掌握:血糖的调节机制 【自主学习】 一、血糖平衡:正常情况下的血糖的平衡包括三大来源和三大去路: 二、血糖的调节 使肝糖元分解。②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 使血糖维持相对稳定。③胰高血糖素 (促进还是抑制)胰岛素的分泌,胰岛素 (促进还是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④血糖平衡是多种激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以 和 作用为主。 2.血糖的调节:调节过程可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关系:拮抗

注:(+)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三、血糖平衡的意义 血糖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⑴低血糖: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头昏、心慌、出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 血糖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能量而出现惊厥和昏迷) ⑵高血糖:空腹时血糖含量超过130mg/dL。血糖含量高于160-180mg/dL的范围时,一部分葡萄糖随尿排出,叫糖尿。 ⑶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①病因: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分析出现该症状的原因。 ③治疗:采用调节和控制饮食,结合药物的方法等来治疗糖尿病,同时还需要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 我的疑惑: 【合作探究】 人体内血糖的来源主要有三条途径,其中主要来源是哪一条?血糖的去路主要也有三条途径,主要去路是哪一条?血糖在什么条件下会升高?在什么条件下会下降?如何调节?画出示意图。 【课后作业】 1.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二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学案苏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二节血糖平衡的调节 必备知识·自主学习 一、人体血糖的来源和去向 1.血糖:是指血液中的糖,主要是葡萄糖。血糖的正常值:3.9~6.0 mmol/L。 2.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3.血糖平衡的意义: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保持动态平衡,人体血糖的浓度就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维持机体的稳态。 ——教材二次开发 教材P56图2-2-2,当血糖水平降低时,肝糖原和肌糖原都能分解转化成葡萄糖吗? 提示:肝糖原能分解转化成葡萄糖,而肌肉组织缺乏使肌糖原转化成葡萄糖的酶,因此肌糖原不能转化成葡萄糖。 二、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调节的基础:

2.血糖平衡的激素调节过程: 3.人体血糖平衡调节的方式: (1)以体液调节为主; (2)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参与: 血糖浓度升高→副交感神经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促进胰高血糖素分泌→升高血糖浓度。 (3)人有意识改变血糖浓度: 血糖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产生“饥饿”感觉→主动进食→吸收葡萄糖进入血液→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产生“饱感”→食欲减退。 4.血糖平衡调节的检测:尿糖检测。 ——教材二次开发 某同学未吃早饭,刚开始饥饿难耐,在未进食的情况下,一段时间后,饥饿感降低了,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提示:饥饿感与血糖含量有关,未吃早饭,血糖含量降低,感到饥饿,但随着肝糖原转化为葡萄糖,血糖含量上升,饥饿感降低。 三.血糖异常

1.糖尿病: (1)危害:多种组织、器官产生慢性损伤和功能障碍以及严重的并发症。 (2)症状:“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3)诱因:进食过多,而体力活动减少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4)糖尿病类型: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 (5)治疗措施:饮食调理与药物治疗相结合、适度的体育锻炼。 2.低血糖: (1)危害:血糖是脑能量的主要来源,低血糖会影响脑的功能;进食不足等因素可能引起低血糖休克。 (2)预防措施:要均衡营养,避免低血糖的危害。 关键能力·合作学习 知识点一血糖平衡的调节 1.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及功能的比较: 激素名称功能激素发挥作用的方式 胰岛素降低血糖:增 加去路减少来 源 促进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骨骼肌细胞合成糖 原,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化为甘油三酯 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 胰高血糖素 升高血糖:增 加来源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液,促进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 肾上腺素、甲状腺激 素、糖皮质激素 升高血糖调节有机物的代谢或者影响胰岛素的分泌和作用 特别提醒: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的作用 ①胰岛素是唯一能够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②血糖氧化分解的具体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③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为相互拮抗,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为相互协同。 2.血糖平衡调节的模型建构: (1)图示模型:

高中生物 课时分层作业4 血糖调节 苏教版必修3-苏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课时分层作业(四)血糖调节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练] 1.关于胰岛素作用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没有胰岛素,葡萄糖不能进入细胞 B.胰岛素不足,葡萄糖进入细胞障碍,但氧化分解正常 C.胰岛素不足,糖原合成减少,细胞供能正常 D.胰岛素不足,非糖物质转化葡萄糖增多 D[胰岛素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既可以增加糖的去路,又可以抑制糖的来源。在增加去路方面,首先是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在抑制来源方面,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萄萄糖,据此,若胰岛素不足时,葡萄糖进入细胞有障碍,同样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也受到影响,这将进一步影响细胞的供能。] 2.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 【导学号:85732033】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人进食后血液中葡萄糖的含量增加,使胰岛B细胞的活动增强,分泌的胰岛素增多,使血糖降低;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使血糖的含量上升,与胰岛素互为拮抗关系。] 3.健康人在饥饿状态下,体内血液中( ) ①葡萄糖大幅度下降②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③胰岛素含量减少④胰岛素含量增加⑤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⑥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A.①③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②④⑥ C[人在饥饿状态下,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胰岛素含量减少,使葡萄糖浓度相对稳定。] 4.正常人安静状态下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被下列何种因素直接促进( ) 【导学号:85732034】A.胰岛素的分泌量增加 B.血糖含量高于6.1 mmol/L

C.血糖含量低于3.9 mmol/L D.促性腺激素的分泌量增加 C[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能够促进胰岛素的产生,而胰岛素的分泌则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产生;在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3.9 mmol/L~6.1 mmol/L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会增加;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与促性腺激素分泌无直接关系。] 5.右图为血糖调节模型,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激素甲的分泌细胞是胰岛A细胞 B.激素乙的分泌细胞是胰岛B细胞 C.激素乙是胰岛素 D.缺乏激素甲可能患糖尿病 D[分析题图,当血糖浓度升高时,机体分泌胰岛素增多,当血糖浓度下降时,机体分泌胰高血糖素增多,使血糖升高,故激素甲是胰岛素,激素乙是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故A、C错误;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A细胞分泌的,故B错误;缺乏胰岛素可能患糖尿病,故D正确。] 6.如图表示午餐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 ) 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 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 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 C[人体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是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调节下维持的。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而胰高血糖素则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两者作用相反,为激素间的拮抗作用。人午餐后,由于消化吸收,致使血糖浓度升高(曲线a),此时胰岛素(曲线b,血糖中胰岛素的含量一定低于血糖含量)分泌量增加,与此同时,胰高血糖素分泌量减少(曲线c),经过一段时间后,血糖浓度又恢复到了正常水平。] 7.右图表示生物细胞代谢与细胞结构关系的模式图,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①为胰岛素,则会与②上的受体结合向细胞传递信息 B.若①为胰岛素,则会促进该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 C.若④为胰岛素,则③过程需要依赖②结构的流动性 D.若④为胰岛素,则其形成过程需要高尔基体和溶酶体的参

2020版高中生物 第二章 动物稳态维持及其意义 第二节 血糖调节学案 中图版必修3

第二节血糖调节情景导入 课标导航 血糖的平衡与调节 基础梳理 1.血糖平衡 (1)血糖: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正常值为80~120mg/dL。 (2)血糖的来源与去向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血糖的体液调节 ①参与调节的激素

②调节过程 a .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 细胞――→分泌胰岛素――→促进 血糖含量降低。 b .血糖含量降低――→刺激胰岛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血糖含量升高。 (2)血糖的神经调节 ①神经调节过程 ②神经系统还通过控制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分泌活动来调节血糖含量。 [思维激活1]血糖平衡与肝糖元、肌糖元的关系如何? 提示 血糖含量增加时,通过合成肝糖元、肌糖元来降低血糖含量;但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只有肝糖元分解成葡萄糖进入血液来使血糖含量升高,肌糖元不能直接分解为葡萄糖。 合作探究 1.主要调节激素的比较 2.

特别提醒①调节血糖平衡的途径主要是激素调节。 ②胰岛素是唯一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而升高血糖水平的激素却有多种。 ③肾脏对血糖的重吸收和排出也是调节血糖浓度的重要途径。 3.胰岛素、胰高血糖素与肾上腺素分泌的调节 (1)胰岛素:是唯一一种能降低血糖含量的激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高血糖素的影响:胰高血糖素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通过提高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岛素的分泌。 (2)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均可使血糖含量升高,其中主要是胰高血糖素的作用。胰高血糖素分泌的调节也包括三个方面: ①最重要的因素:血糖含量。 ②受胰岛素的影响:胰岛素可直接作用于胰岛A细胞,抑制其分泌胰高血糖素,也可通过降低血糖含量间接促进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③神经调节: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或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 拓展延伸相关激素之间的联系 同一生理活动不是由单一激素调节完成的,而是由与此活动有关的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完成的。对于同一生理效应,有的相关激素表现为协同作用,有的则表现为拮抗作用。现分析如下表所示: [巩固1] A.血糖来源增加,去向减少,则引起血糖浓度升高

高中生物人教版高中必修3稳态与环境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血糖平衡调节教学设计

血糖平衡的调节 一、教材分析 本章节主要介绍人体生理功能的两种方式: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二者紧密联系,互相配合,共同调节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方式,包括激素调节的发现、激素调节的实例、激素调节的特点及评价应用激素类药物的利与弊四部分内容,需要3课时完成。本节课是“通过激素调节“的第二课时内容。本节选择“血糖调节”实例,立足于阐述反馈调节和激素调节之间的拮抗作用。 二、学情分析 1.从学生的认知度分析 关于血糖调节的内容,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胰岛素的主要功能、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是通过注射胰岛素、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以及预防措施等相关知识。 2.从心理角度分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加大,糖尿病患者在人群中比较多,大部分学生对于该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且血糖平衡调节是学生认识人体自身生理过程和某些疾病的基础,因此他们也渴望了解其发病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饥饿时血糖含量相对稳定的例子,分析并说出血糖的来源。 2. 根据餐后,血糖先升高后又降至正常水平的例子,分析并说出血糖的去向。 3.了解并掌握反馈调节的原理及重要作用 4.初步了解糖尿病的形成及预防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的绘制,加深学生对血糖调节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建立血糖调节的模型”的体验构建图解式概念模型的绘制,从而明确模型的科学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教学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及分析。 四、教学过程

什么是糖尿病呢? 师: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慢性进行 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细胞不能正常分 泌胰岛素,从而导致胰岛素绝对不足, 引起体内以糖代谢为主的糖、脂肪、 蛋白质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紊乱, 使糖原不能合成,因而出现了血糖升 高尿液含糖的症状。 师:血糖是什么? 生:血液中的糖。 (三) 教 学 过 程一. 血 糖 的 定 义 与 范 围 师:血糖指的是血液中葡萄糖的 浓度 血糖浓度范围是或者。单位不同它的 数值也就不同,第一个是我们教材上 用的单位,第二个通常是医院检验报 告单上的单位。 师:为什么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始终 在范围内波动呢? 介绍常识 二、血 糖 的 来 源 和 去 向 师:我们要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分析。 过渡:机体通过什么途径来调节血糖 的稳定? 生:食物 生:氧化分解 借助图解 说明血糖的来 源和去路。

2020版高中生物第二章生物的个体稳态第一节第3课血糖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3

第3课时血糖调节 学习目标 1.概述人体血糖的正常含量,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简述血糖调节的基本过程。 3.分析糖尿病的机理、病因。 |基础知识| 1.血糖 (1)概念:血浆中的葡萄糖。 (2)正常浓度:空腹 3.9~6.1__mmol/L,在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 2 h后血糖浓度小于7.8__mmol/L。 2.血糖平衡的调节 (1)调节器官:最主要的是肝脏。 (2)调节因素:激素。 ①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分泌。 ②胰高血糖素:由胰岛A细胞分泌。 3.血糖代谢失调症 (1)低血糖病:血糖浓度较低。 (2)糖尿病 ①血糖浓度范围:空腹时血糖浓度≥7.0__mmol/L,口服或静脉注射葡萄糖2 h后血糖浓度≥11.1__mmol/L。 ②症状:“三多一少”,即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少。 ③治疗:调控饮食,并结合药物等方法。 (3)尿糖检测 ①试剂: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②原尿液中的葡萄糖是一种还原糖,在水浴加热条件下,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自查自纠| 1.正常人在饥饿的状态下,血液中有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含量会增加(×) 2.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浓度,抑制血糖去路(×) 3.肝糖原和肌糖原都可以转化为血糖(×) 4.餐后血糖浓度高于7.8 mmol/L,就会引起糖尿病(×) 5.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但是组织细胞利用糖的能力降低(√) |图解图说|

★糖尿病患者的苦恼!(三多一少) ★锻炼身体,调整心态;控制肥胖,预防糖尿病。 (1)你知道如何进行尿糖检测吗? 提示:医院里可以取尿样用班氏试剂进行检测。 (2)人体内的血糖是指什么呢?它的来源有哪些呢? 提示: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来源有三个,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和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探究点一血糖平衡调节机制 阅读教材15~17页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什么? 提示:来源: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原分解、脂肪等非糖物质转化 提示:去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肝糖原和肌糖原、转化为脂肪、某些氨基酸等非糖物质。 2.试分析与血糖调节有关的各激素间的关系

《血糖调节》教案

《血糖调节》教案

血糖调节 教案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班 1354010529 李晓桃

血糖调节 【教材分析】 《血糖调节》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中的第二节。 课本第一节主要讲述了神经调节,第三章主要讲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本节课主要讲述的内容属于《通过激素的调节》,由于第二节内容太多,所以只讲述《血糖调节》作为激素调节的实例。使学生充分了解并掌握血糖调节的知识进而对激素调节有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了解有关血糖的基本常识以及对血糖高低的调节方式,了解人体对血糖不平衡时所做的应答。 【概念图】 (3条)来源 作用机制 胰岛素 胰岛B 细胞 (3条)去路 【教学内容形式分析】 分析教学内容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问题举例,来引出“血糖调节”这一主题。如“当你饥饿的时候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人们要通过节食来减肥”......激发学生的兴趣才会使课堂活跃起来,使学生可以更加深入课堂。接下来开始解释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联系生活,不断 血作用胰胰岛B (3(3条)胰高胰岛A 拮抗反馈调

提问,探索血糖的调节方法,引出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对血糖的调控,并指出“反馈调节”这一基本概念,并在最后留几道关于血糖甚至激素的小问题,由学生们自行解答。 【学习者分析】 本节课为高二内容,高二的学生生活经验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开始关注生活上的一些问题,所以联系实际就显得十分重要。同时,高二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也处于一个较为尴尬的时期,讲一点跟他们有关的会更加引起他们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氛围有更好的带动作用。 【教学内容】 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血糖的调节方式;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学目标】 ①识记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②掌握血糖的调节方式; ③了解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 ④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⒈重点:①血糖平衡的调节; ②糖尿病的成因。 2.难点:血糖平衡的调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