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人才观

【 文献号 】1-404
【原文出处】江西社会科学
【原刊地名】南昌
【原刊期号】199910
【分 类 号】F102
【分 类 名】劳动经济与人力资源管理
【复印期号】200002
【标 题】21世纪的人才观: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
【作 者】程承坪
【正 文】
所谓人才观,就是人们对人才的根本看法和习惯化的态度。从社会的角度看,它是一个社会核心价值理念的体
现,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反映。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程,出现了几类具有鲜明特点的人才观:我国古代的“官本位
型”人才观、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市场型”人才观、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型”人才观。我们认为,即将到来的
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人才观,将是“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型”的人才观。

在我国古代,其经济形态是自足自给的封闭型内陆农业经济,“重农轻商”、“重本抑末”,人员流动频率极
低,“社会呈超稳态结构”,农民终其身固守在祖祖辈辈生活栖息的土地上。一般平民百姓要想步入社会上层、获
得人们的尊重,只有通过“读书”,读书往往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读书,经过各级政府选官考试跻身于“仕
途”,这就是所谓“学而优则仕”,“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这样的封建社会里,衡量一个人是否人才的
标准就是看其是否当官,人才价值尺度就是官品味的高低。至于科技人才、商业人才等是没有社会地位的。在科技
上,中国曾有过四大发明的辉煌,但直至近代都没有形成发达的资本主义商业。由于重视官僚人才,因此中国封建
官僚体系异常发达,形成了高度集权的政府官僚机构,各项社会事务几乎均由政府推行。这种状况,在自足自给的
小农经济时代尚可应付,在生产不断社会化,人口的生产呈几何级数扩大,个别生产日益表现为社会生产,社会分
工日益细化,特别到近现代,社会分工呈全球化趋势,社会交往不断突破区域限制而呈国际化,科学技术高度发达
,信息在社会生活中日益成为须臾不可或缺的内容,世界小化而呈“地球村”的形势下,显然事事由政府推行是捉
襟见肘且无效果的。
在欧洲,自文艺复兴之后,在经济上出现了以市场为导向的新兴的资本主义商业,虽然这时封建贵族阶级在政
治上仍具有强大的势力,但是在经济上却“昏庸无能”。而那些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型”人才,他们对市场信息
反应敏锐,善于捕捉市场变化的信息,精明、节俭,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可以说在经济上无往而不胜。正是这些
市场型人才,摧毁了封建贵族阶级的经济基础,繁荣了市场,发

展了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的历
史使命,从而为他们登上政治舞台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恩格斯在谈到这个时期市场型人才的积极作用时曾经指
出,正是这些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攻之下”,才促使所谓的“模范社会”“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
暴发户所腐化”(注:《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 )可以说,“市场型”人才是具
有其历史功绩的。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 到18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及19世纪后期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使生产社会
化程度日益扩大,科学技术在生产中所占的份量逐步增大,科技的作用不断得到重视。特别是在本世纪二次世界大
战之后,单纯靠外延式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扩大市场变得越来越困难了,迫使人们走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道路,通
过提高资本的有机构成,普遍采用新科技、新工艺,来扩大市场占有率,获得超额垄断利润。人们逐步深刻地认识
到“科技型”人才的重要价值,科技人才普遍受到重视。不仅如此,而且认识到普通工人科技文化素质提高的重要
性。在美国到1956年,白领工人数量第一次超过蓝领工人,80年代,白领工人与蓝领工人之比达到5∶3.3。美国学
者凯利估计,90年代初美国掌握科技知识的劳动者占全部劳动者人数的60%,工人不再是简单的“操作工”、“物
化人”,他们崇尚科学与技术。在企业界,不但科技精英备受青睐,就是接受过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甚至接受过
短期岗位技能培训,具有一技之长的工人亦受青睐。因为再先进的科技成果都必须通过工人之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工人如果科技文化素质差则势必影响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对“科技型”人才的追求成
为企业的基本理念,学习科技掌握科技知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科技的发展日新月异,到本世纪近30年,呈“知识爆炸”态势,科技知识的淘汰率极大。赋有远见的企业家往
往是生产一代、开发一代、研制一代。新产品的生命周期极短,正如美国莱希特公司董事长所说,过去一项新技术
能维持30年,现在刚一采用就变得过时了。产品的竞争如此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得产品在质量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因此面对竞争如此激烈的市场,企业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力度,另一方面则必须积极寻求新的途径。如今的消费者不
同以前了,不仅要看产品的质量、售后服务,还关注企业、产品的社会形象。“现代消费者在基本消费得到满足之
后而滋生起来对‘形象本身的消费’”(注:石亚军:《知识经济与人文社会科

学》,光明日报,1998年12。)“
企业形象”显示了企业全体工作人员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科技突飞猛进的发展是柄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等危害人类的不利因素。
例如我国太湖的污染已十分严重,危害了环湖地区几百万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最近国务院限期对太湖流域进行综合
生态保护整改,其中有一项对环湖地区停止使用含磷洗衣粉。含磷洗衣粉洗涤效果确是不错,但对太湖的生态污染
十分严重。
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洗涤生产厂家,于是纷纷停止生产含磷洗衣粉,采用新科技,同时又紧密地与社会的需要相
结合,体现对社会的关怀。这种做法普遍受到社会的欢迎。“困惑人类的环境问题,起先人们只是把它作为一个技
术问题,以后又进一步认识到同时是一个经济问题,现在终于更深刻地认识到实际上也是伦理、法律、观念等问题
。”(注:石亚军:《知识经济与人文社会科学》,光明日报,1998年30。)这说明,科技只回答现实世界“实然
”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对之进行“应然”的规范和引导。可以说,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综合
的思想。
由是观之,现代社会高科技必须与高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产品的高科技含量的同时必须与高度的人文精神结
合起来。即现代社会所追求的人才,不仅仅具有高度的科学素质,而且还必须具备高度的人文素质,是一种科学素
质与人文素质的整合类型。

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及其二者整合型人才的特征分析。
一、科学素质分析。科学不仅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手段,而且科学也是一种文化。科学在对象领域中
得到可以确证的有关“真”的知识,从而使人获得“求真务实”的科学品德和思维方式。
科学是知识体系和概念体系,具有体系的严密逻辑性,从而科学能使人形成严谨缜密的科学思维习惯和勤恳踏
实的工作态度。
科学善于把握客观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性,寻求事物之间、事物内部各结构要素之间的联系特点,透
过现象揭示事物内在的本质规定,因此科学可以使人形成科学的智慧和科学的审美观。譬如黄金分割律,不仅可以
获得最佳分割方法,而且在实践中可以使人获得科学的审美愉悦。
科学是一项社会实践活动,伴随着科学活动的过程,渗透着科学所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科学精神。(注
:文章代:《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及其整合》,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1998年第10期。)例如布鲁诺为
了捍卫科学的神圣性敢于面对熊熊烈火,哥白尼不

屈服于宗教神权坚持科学的日心说。
科学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人类社会自身。因此科学应与人文相结合具有伦理性。一项高科技产品要
赢得市场,就必须符合人的现实需要。人的现实需要是复杂的,即具有人的“属物”的方面,更多的是“属人”的
方面。人之为人,其根本特性不在于他的“物性”,而在于“人文性”、“精神性”。特别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
性不断得到解放,高科技必须与高人文品位相结合才能满足人的需要。这就是为什么信息化、知识化时代,注重高
科技产品的个性化和人文含量的原因。科学的发展不应以牺牲人类生存的空间为代价,环境污染、生态失衡、“克
隆人”等等都受到人类的抵制,“可持续发展”与其说是一种新的发展观,毋宁说是人类对科学缺失伦理内涵的疾
呼和呐喊。爱因斯坦曾经指出:“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
的视野之外。”(注:《爱因斯坦文集》,中文版,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页。 )因此科学素质必须与人文
素质相整合。
二、人文素质分析。什么是人文素质呢?所谓人文素质就是具有对感性生命深切的关怀以及对个体能动性积极
倡导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内在品质。人文素质与人的知识水平密切相关。但并不一定知识水平越高的人,其人
文素质就越好,例如奸臣秦桧是状元出身,其知识水平不可谓不高,但却做出卖国求荣、陷害忠良的千古不耻的行
为。一般说来,知识水平还必须经过内化的过程,才能上升到素质的高度,成为稳定的精神品格。譬如知道怎样做
是一回事,踏踏实实去践行又是一回事。要把“知道怎样做”变成自觉的行动这就是一个升华的过程,把知识转变
成素质就是知识的素质化。我国创造学专家秦骏伦认为:“如果我们把素质比喻为一座金字塔,构成素质的要素从
上到下依次是,身体素质-知识-技能-思维方法-观念-精神品格。”(注:晨旭:《创造力是人才的主要标志
——访创造学专家秦骏伦》,干部人事月报,1998年第9期。)
人文素质一般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哲学思想素质,二是审美素质,三是行为素质。这三个方面的素质
中哲学思想素质居核心地位。哲学思想素质是人的哲学知识的素质化。哲学把握三大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
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身的关系。(注:文章代:《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及其整合》,人大复印资料·高等
教育,1998年第10期。)哲学总是从极终的意义上思考和把握这三大关系,肯定一切感性生命存

在的价值和意义,
特别是人类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人的主体性作用不断增大,征服自然、改造自然
的能力逐步增强,从而人的选择作用也日益增大,为此付出的代价也可能越大。同时又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
的命运联系得更加紧密,人的选择作用付出的代价往往超出局部限制而波及更为广泛的区域。例如从人迹罕至的北
极发现了化学农药的残痕。大气层臭氧层的破坏危及整个地球生态平衡。这一切都说明科学技术越是发达,越需要
人们跳出局部利益的狭隘圈子,从全局的、整体的,甚至从人这个“类”出发,不但着眼于当代人的利益,还需虑
及千秋万代子孙的利益,从人类利益终极关怀的哲学高度把握由于科技的不断发展给我们提供的选择的高度主体性
,使整个人类和睦幸福地生活在“地球村”这个乐园里,这既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又远超越可持续发展思想,
上升到对人类命运的人文追求的哲学高度。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现在,人类在对自然进行对象化活动中,不但要关注人类自身的需要和发展,也应顾及
自然的生态伦理,人类的取舍应以自然的承受能力为限,既要使自然为人类而发展,也要尊重自然本身的发展权利
。这也是在科技高度发达时代人类应该具有的人文追求。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多元化的,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一个民族的生存权、发展权是其最根本的人权
,尊重每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民风民俗、政权组织形式、政治法律制度等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人文情
怀。
民主与法制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是保证每一个公民平等地享有各种权利的基本保证。因此民主与法律
观念是现代人“人文素质”的基本内容。细而言之,就是遵守法律、法规、原则、规章,恪守信用,尊重每个人的
人格,“每个人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高低”。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性不断得到解放,充分个性化成为可能
,尊重个性化不仅是现代人的基本人文素质,而且是企业个性化生产的发展理念。
现代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给每个人的压力和挑战也较前增大,在此背景下,滋生起许多“现代病”:心
情焦虑不安,狂噪,自杀,吸毒等。人的内心世界难以安宁,于是不少人外求于物质刺激以麻醉紊乱不拘的心灵,
或寄托于宗教,以求得宗教信仰洗涤灵魂。不少人不断叩问“人生的价值是什么?”,“人生的极终意义是什么?
”。人类在不断征服自然界的同时,“安稳”自己的内心世界以求得社会物质文明与内心“精神”文明的协调

发展
,是现代健康人格的重要标志。
审美素质也是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美是对象事物的属性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人在满足了一般的
物质生活需要之后对美的需要必然增强。“按美的规律来建构”生活,把艺术美运用于制造产品、设计造型等。现
在许多产品在性能上差别不大,消费者往往是从艺术设计上来取舍,这是其一。其二,人不仅要用美来装扮生活,
还应懂得鉴赏美,用美来设计人生,从而以积极向上的、充满向往与憧憬的美的品质来看待世界,使世界充满着美
好与欢乐,也使科学具有更多的美学品格。大家知道,有很多科学家具有很高的审美素质。例如世界著名的华裔美
籍建筑学家贝律铭曾说,《老子》比任何其它科学对他的影响都大。这说明贝律铭自觉地用《老子》的哲学美学运
用于建筑科学之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不但是一座巍峨的科学高峰,而且同时也具有很高的“符号美学价值”。美
作为人文品质逐步为世人所认识,但美学思维类型却不大为众人所熟知。
美学思维是在两种基本思维方式,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抽象思维是从概念出发,经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找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具有科学的严谨性,但速度慢
、过程长;而形象思维则凭借直觉、通感、灵感等方式把握事物,具有速度快、过程短,但严谨性不够,譬如西医
对病人作出病症判断,往往需要通过繁琐的化验、透视等手段才能确定,而一名好的中医,通常只需望诊、把脉,
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判断病症。(注:王湘桂:《试析人才观从“智能型”向“审美型”转化》,江西社会科学,1
998年第6期。)
美学思维方式就是抽象思维方式与形象思维方式的整合、提高,既具有抽象思维的科学严谨性,又兼具形象思
维的整体直觉的快速性,融汇两方面的优点,克服了两方面的不足。从人脑的构成来看,左脑主管抽象思维,右脑
主管形象思维,以前人们往往重视人脑某一方面功能的训练和开发,忽视另一方面功能的训练和开发,现在人们通
过对人脑构成的解剖研究,逐步认识到充分发挥人脑整体功能的积极作用,挖掘人脑的潜力,提高人类的思维能力
。在实践中,人们认识到学理科的学生应学点人文科学,学人文科学的应学点理工科学,文理渗透,这不仅可以完
善知识结构,整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而且可以提高人的思维水平和能力。这实际上就是在运用美学思维方式。
目前,计算机前沿科学设计已自觉运用美学思维方式,使计算机的功能大大

提高,既具有计算机原有的检索,存贮
、计算等能力,又具有直觉判断、识别反应能力,运行速度又大大加快。
如果说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是抽象思维,人文科学思维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维的话,那么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
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就是美学思维主式,是对科学思维方式和人文思维方式的扬弃和超越。
行为素质也是人文素质的组成内容。如果说哲学思想素质和审美素质是人文素质的内在形式,那么行为素质就
是这两种人文素质的外显。具体表现在语言行为、交往行为、日常生活行为、行政行为等等。
三、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型人才素质分析。这种类型人才素质是上述科学素质、人文素质的扬弃与整合,
既具有科学素质的“求是”、“严谨”的优点,又兼有人文素质的价值关怀的长处,既要回答现实世界“实然”的
问题,又要回答其“应然”关怀的问题。其思维方式是美学思维方式。这种类型的人才,既适合了人性自由解放的
需要,又适合高科技发展对人的素质的更高要求。
21世纪,人类将迎来崭新的经济形态——知识经济,由目前的“科技型”人才观转变为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
合型的人才观将是历史的必然。同时人才观念的转变将极大地促进社会经济形态的转变和发展,尽快迎来人类的新
纪元。
21世纪,呼唤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整合型的人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