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

(完整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
(完整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教案

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设计思路】

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的总称,主要包括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是现代地理科学发展的研究手段、关键技术和前沿领域,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和社会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考地理侧重于3S技术的运用。

本节课的复习思路一是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诊断;二是建构“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框架;三是进行解题训练。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3S技术的运用”和“数字地球”。其框架结构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了解“3S”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应用

2.分析“3S”技术的区别与关系,运用“3S”技术分析具体案例。

3. 结合实例,说明数字地球的含义

【课前准备】关于考试内容要求的自我诊断。

【课堂活动设计】

图 2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考试说明》具体考试内容要求,要求说出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内容要求; ②迅速说出考点关键词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复习中的有意注意。

第二部分:复习内容设计

知识建构:师生共同建构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建构地理知识体系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本节课的主干知识(图1)。

学生读图回顾本节课主要考点,构建知识网络,列出在前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疑问和困惑。

利用图1将本节课基础知识做一回顾,唤醒学生对这一部分内容的记忆;以达到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的目的。

考点诠释1:遥感(RS )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内容解析] 遥感简称(RS )。是借助传感器,在空中记录地面物体辐射、反射的电磁波信息,以便分析和揭示目标物的特征、性质及变化的综合探测技术。遥感是人视力的延伸,它是侧重于收集信息的感知手段,本质上是利用“千里眼看”的过程。高考考查以遥感技术的应用为主。 在资源普查中,可用遥感技术勘探矿产资源、调查生物资源、水资源等;在环境监测和灾害监测中,可用遥感技术监测洪涝灾害、森林火灾、全球气候变化、大气污染等。 探究活动1: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1。 [典型例题1](2016年江苏卷) 图2为某地区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以下图层组合最适合用遥感(RS)技术获取信息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③④⑥ D.②③⑥

2.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层组合是 A.①②④⑤ B. 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⑥ D.①③⑤⑥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RS 的应用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

例题1的图(图2)。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

进行评价。

①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

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

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

维过程。

①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思路点拨:1.遥感技术主要是从较远的地方用电磁波获得信息,图中可以获取信息的是居民点、水系和地形。土壤、岩层和地下水靠电磁波从远处不易获取。

2.农业生产主要考虑的是水源、土壤、地形等因素,所以进行农业适宜性评价可以利用的图

层组合是②③④⑥。一般不考虑居民和岩层。

考点诠释2: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内容解析]

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全天候、高精度、实时性、高效益等特点,能进行全球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能确定GPS接收机所在地的三维位置、三维方向以及运动速度和时间信息等。已从军事、航空、航海等领域,拓展到各行各业,并进入了普通人的生活。

全球定位系统相对用途单一,即定位,并通过多次定位计算速度等,它的最大特点是工作对象是一个“点”或“多个点”,明显区别于RS与GIS技术的工作对象——“面”。

探究活动2: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2。

[典型例题2]

北京时间2012年2月25日凌晨零时12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将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也是中国2012年发射的首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据此回答1~2题。

1. 若想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资料迅速计算出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需使用的卫星颗数是( )

A. 1颗

B. 2颗

C. 3颗

D. 4颗

2.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技术可应用的领域不包括( )

A. 野外搜索营救

B. 交通线走向确定

思路点拨:第1题:运动物体的空间位置包含四个信息——经度、纬度、海拔和速度,需要四颗卫星才能进行数据的精确计算。第2题:火灾扑救方案的制定需要结合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不需要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技术。

考点诠释3: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内容解析]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是利用计算机软硬件技术采集、存储、处理、分析、管理、显示、输出地理信息的系统。主要功能有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等,能解决的问题包括地物空间分析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以及模拟结果等。地理信息系统在社会经济信息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如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

GIS是在一定数据源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得出有益于人类生产、生活的结论,它侧重于“分析、计算”,相当于人“想、算”的活动过程。但GIS并不是全能的,它只能分析具有“地理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或地理问题。

探究活动3: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3。

[典型例题3]台风是我国夏秋季节东南沿海地区多发的自然灾害,国家气象局采取多种信息技术进行监测和预报。据此回答1~2题。

1. 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及可能的登陆地点,可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为

A. 遥感

B. 全球定位系统

C. 地理信息系统

D. 数字地球

2. 评估台风过境产生洪涝灾害的影响范围,可利用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有

①遥感②全球定位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1. 2.B

思路点拨:第1题:预测台风的移动方向及可能的登陆地点,需要处理相关的信息,故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第2题:评估灾害的影响范围,既需要获取资料,也需要对信息进行处理、对比、计算,故可利用的技术是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考点诠释4:3S技术的区别与联系;数字地球的含义。

[内容解析]

遥感、全球定位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既互为独立发展又相互促进。遥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来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管理、查询、更新、空间分析和应用评价。

数字地球是指数字化的“虚拟地球”,即将整个地理信息进行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进行管理的技术系统。地理信息技术为构建数字地球奠定了基础。

探究活动4:典型例题分析,学生自主完成典型例题4。

[典型例题4] (2014·福建卷) 图3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

思路点拨:1.本题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用于城市的信息管理与服务、交通道路管理、环境管理以及城市规划、防灾减灾等)。所以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分析、管理空间信息。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本题考查地理图表的判读能力。根据图示智慧城市包括智慧交通、智慧政务、智慧社区等,城市管理借助于地理信息技术,可以使城市发展合理化,城市最主要的功能为服务功能,所以智慧城市的发展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是提升服务功能。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重点图像】(图1)

图1

图像解读:

1.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城市建设、环境和灾害监测等实例,了解“3S”技术的主要功能和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2.结合沙漠逃生、交通工具等实例,了解全球定位系统在交通、治安及救助导航中的应用

3. 据图分析“3S”技术的区别与关系

4. 结合实例,说明数字地球的含义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区域地理(选择题)含答案专题:区域地理 (一)(2019·贵阳模拟) 下图为某岛略图。该岛降水量在1 000 mm以上,东北部比西南部降水多。据此回答1--3题。 1、该岛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东北部() A.长期受盛行西风控制 B.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 C.经常受对流雨的影响 D.沿岸有暖流的增湿作用 2、该岛屿最适宜发展() A.热带种植园农业B.地中海式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大牧场放牧业 3、该岛() A.位于美洲板块B.水系形态呈向心状 C.人口分布均匀D.以常绿硬叶林为主 解析:第1题,根据纬度可判断该岛处于东北信风带内,受岛上东西走向(根据河流流向可判定山脉走向)山脉的阻挡和抬升作用,该岛东北部降水较西南部多,A错、B对;东北部位于东北信风迎风坡,经常有地形雨,C错;该岛南北沿海都受暖流影响,但这不是东北部和西南部降水差异大的主要原因,D错。 第2题,根据该岛所处纬度和常年受东北信风的影响可判断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适合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A对;地中海气候区适合发展地中海式农业,B错;该岛山区面积广大且位于热带,而商品谷物农业主要作物为小麦和玉米等,分布在温带气候区的平原地区,C错;该岛多山地,草场面积狭小,不适宜发展大牧场放牧业,D错。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判断该岛位于南北美洲之间的西印度群岛,属于美洲板块,A对;该岛中部地势高,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四周海洋,B错;中部山地人口密度较小,沿海狭窄平原人口密度较大,C错;根据上题关于气候的分析,可推断该岛植被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D错。 答案:1---3、B .A .A (二)(2019·潍坊模拟)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我国制造企业在墨西哥建厂,以充分利用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便利。我国海信集团于2016年初进驻墨西哥的罗萨里托,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一年多就在当地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下图示意罗萨里托位置。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海信集团入驻罗萨里托的原因不包括() A.接近消费市场B.距原料产地近 C.税收政策优惠D.劳动力成本低 2.海信集团迅速在罗萨里托家电制造领域站稳了脚跟,主要依赖于() A.质量更优B.设计精美 C.规模经营D.功能多样 解析:第1题,家电生产需要的零部件较多,生产企业分散,因此我国海信集团入驻墨西哥罗萨里托并不是为了距原料产地近,B对。罗萨里托位于美国与墨西哥边界附近,可以利用墨西哥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自由贸易区内关税的优惠政策,生产的产品可就近出口到美国市场。 第2题,根据材料“接管夏普墨西哥工厂,对原有生产线进行升级”可知,海信生产的家电产品质量更优,A对;对于家电产品,消费者往往更加注重质量,B 错;扩大生产规模和产品功能多样一般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一年多难以做到,C、D错。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地理计算题 1、怎样求地方时地方时=已 知点的时间±两地点的经度差数 X4/1° 2、怎样求时区时区=已知点 的经度÷15(商数为时区、余数≥7、5°时进一区) 3、怎样求两地点的时区差数 时区差数=东西时区数之和(或同位于东、西时区数的东西之差) 4、怎样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中 央经线=已知时区数×15° 5、怎样求区时(标准时)区=

已知点的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1(所求的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所求的未知点在西侧用“-”;“+”时所得值≥24时时将日期进一天;“-”时所得值≤0时时将日期退一天) 6、怎样求跨越日界线的区时 未知点在西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加1天 未知点在东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减1天 7、已知时间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地点的时间差数÷4 8、已知纬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两地点的纬度差数×111(㎞) 9、已知距离怎样求纬度纬度 =已知点的纬度±两地点间 10、已知经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2πR/360°×两点间的经度差数 11、已知距离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点间的距离÷2πR/360° 12、如何求任意两点间非在同一 经纬度之间的距离距离=勾股定理。

13、怎样求正午太阳高度(H) H=90°-φ±g或者H=90°-|φ﹢g| 14、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怎样 求另一地的纬度(φ)φ=90°-Н±g 15、已知某地北极星的仰角,怎样求当地的纬度(Н)Н=北极星对于当地地平面的高度。 16、已知海拔高度怎样求温度(℃)温度=高差×0、6÷100 17、已知温度怎样求高度高度 =温差÷0、6×100 18、如何求地球自、公转的角速 度角速度=360°/т(时间)

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资料

高三 年级 地理 科辅导讲义(第 讲) “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1)、工作原理与功能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 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GIS ) (1)、应用和特点 提供反映区域状况的各种空间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 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利用查询检索、空间分析等功能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等提供的地理信息 建立能反映区域内 部联系,揭示区域结构、特征的模型对区域内的各种条件进行精确的分析、评价 对环境和自然灾害进行动态监测及评估预测 研究区域地理环境 (2)、核心知识:地理信息系统主要依靠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技术获取外界地理信息,其本身主要表现在对地理信息的处理上。主要包括地理数据的输入、存储,地理数据的操作和分析,以及地理信息输出等环节。首要工作是建立地理数据库,对于图形数据的输入,常用的方法是扫描纸质地图后进行数字化处理。数据存储采用“分层技术”,即将地图中的不同地理要素,存储在不同的“图层”中,将不同的“图层”要素进行重叠,就形成不同主题的地图。一个GIS 系统中,可能包含多个图层。在具体操作中,往往涉及部分图层,而不是所有的图层。 二、“3S”技术的应用与区别 (一)、GPS (全球定位系统) 1、把握关键词: ——定位、导航、三维坐标、地理位置、高程、深度、时间、速度、精确、精准等。 2、注意应用对象: ——点状地理事物的空间定位;

高考地理计算题案例

高考地理计算题案例 案例1:推测本世纪地球上见到哈雷彗星的年份是( ) A.2034 B.2062 C.2056 D.2019 解析:只要知道哈雷彗星运行周期为76年以及地球上曾在1986年观测到哈雷彗星两个知识点就可以得出答案为B。 案例2:若黄赤交角(α)增加为30°,则北温带范围应跨____个纬度。 解析:此题考察的是黄赤交角对热量带的影响,回归线和极圈是热带、温带、寒带的分界,回归线的度数就是黄赤交角的度数α,极圈的度数就是(90-α),温带的范围(即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的范围)为极圈度数减去回归线的度数,即为 90-2α,因此答案为30。 案例3:读“1992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填空回答: (1)以5岁为一段,人口所占比例最多的年龄段是____岁,约占总人口的_____%。 (2)计算图中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约为____,说明还未达到_____%社会。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人口问题(年龄结构、性别构成)的认识,而读图能力是关键。 (1)题凭直观可看出20~25岁年龄段的最大,占总人口的比例为男性所占的7加上女性所占的约6.5%,总和为13.5%。 (2)题在图上量算繁琐一些,但一个总的尺度应把握,即

中国还不是一个老龄化社会,因而60岁以上男性人口或女性人口的比例一定小于10% 案例4:读我国人口、粮食、耕地统计表,分析回答: (1)1990年与1949年相比,项目1增长了____%,项目2增长了____%,两种增长速度相比,项目1____项目2。 (2)略。 解析:该题在进行统计比较时,关键看清题目为“增长了”,而非“是原来的百分之几”。因此计算时由1990年的数据减去1949年的数据,再与原有数据(即1949年)比较。答案分别为110、80、高于。 案例5:读世界城市化发展趋势表,分析回答: (1)发达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____%,从1980~2019年,上升____%。这表明 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在1950~1980年间,城市化水平上升 ___%,从1980~2019年,上升___%。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 (3)从城市人口看,在_____年代内,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到2019年,两者之比约为_____,表明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通过数据变化来说明两类国家城市化速度的差异,在计算方面极简单,只要把相关两个数据相减或相比。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3S技术及其应用练习

江苏2012高考二轮复习“3S”技术及其应用专题练习 命题角度一:“3S”技术的内涵及特点 1、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信息技术通常被称为3S技术,即RS、GRS、GIS B.地理信息技术是指获取、管理、分析和应用地理空间信息的现代技术 C.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不可以模拟特定区域的全过程,只能预测、预报区域内可能发生的灾害或环境变化 D.地理信息技术只能应用于资源调查、环境监测、自然灾害防御和监测等 2、下列关于3S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GPS中,如果地面接收机接收到4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就可计算并显示出处在运动状态中的接收机 的运动速度和预测运动方向 B.遥感技术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源状况,但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替 C.2005年5月,我国对珠峰高度进行了新的测量,科考人员随身携带了GPS,主要是为了避免在复杂的 地形中迷失攀登方向 D.利用RS可以预测气象灾害,利用GPS可以模拟气象灾害 3、(2008·山东文综,25)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目前对地球形状的精确研究主要是基于 A.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4、地理信息技术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生产。据此完成(1)~(2)题。 (1)利用遥感卫星,可以: A.发现水稻虫害的类型 B.了解农作物长势 C.计算台风灾害的损失 D.评价土壤的质量 (2)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城市道路规划时,比较适宜的基准图件是 ①城市等高线地图;②城市气温分布图;③城市行政区划图;④城市商业网点分布图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07山东文综)我国既有铁路干线第六次大面提速后,在提速干线上旅客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200千米以上,并首次实现了旅客列车追踪间隔5分钟。这标志着我国既有铁路干线提速已经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这次铁路大提速主要应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遥感技术和全球定位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 6、“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如右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 (1)摄取月面图像信号的技术手段是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2)对月球精确“画像”主要利用下列哪项地理信息技术 A.GPS技术 B.RS技术 C.GIS技术 D.SOS技术 命题角度二:“3S”技术的应用

2020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策略

2020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策略 2016高三地理二轮教学策略(一) 侯志坚:就职于广东省徐闻县第一中学。教授过新老教材,历经三次高考改革,连续担任过五届高三地理教学工作。教学、教研效 果显著。《大气运动》教学设计获广东省新课程改革教学论文二等奖。《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动态生成策略的探究》等教育教学论文市、县获一、二等奖。近年来,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地理教育》、《广东教育》、《高中地理》、《中学生学习报》、《考试报》等报纸上发表文章、试题200多篇(套),其中《浅析“宇宙中 的地球”实验与探究题的设计》等发表于中等教育核心期刊《中学 地理教学参考》,《地理信息的提取与处理典型例析》发表于全国 优秀期刊《地理教育》并收录于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 理教与学》。主编《广东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地理》、《高效备 考―2011年广东中考总复习》、《初中同步训练》中图版七年级下册、中图版八年级下册、《五年中考三年模拟》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参编《2009年高考复习地理――高效备考》等初高中教辅资料。 记:今天很高兴请到广东省徐闻县第一中学老师,谈谈如何把握好高三地理二轮复习的问题。侯老师,您好!现在我们的学生即将进 入高三二轮复习阶段,请介绍一下地理学科二轮复习的时间安排及 目标。 侯:尽管各地各学校复习内容安排不一致,但一轮复习一般3月初基本结束,开始二轮复习。时间安排一般为2个月,即到5月份 结束.一轮重知识,二轮重能力。二轮复习过程以考纲为依据,以人 地关系为主线,进行知识的横向梳理和综合,突出重点,把握主干,最终提高学生的能力。复习的主要目标有两个:一是巩固第一轮复 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重 点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二是专题的突破,形成对不同 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9】世界地理

高考地理【专题九】世界地理 【考情分析】 由于初中和高中地理知识有着不可分割的承接关系,在高考中也将考查有关初中地理的相关内容,其内容包括: 1.世界海陆分布、海底地形、陆地地形。 2.世界气温等降水的分布 3.一个大洲五个地区(如东南亚、中东、欧注、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极地地区),六个国家(如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澳大利亚);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以及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 【知识交汇】 一、七大洲地形特征及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 项目 大洲 地形特征沿典型经纬线剖面示意图 亚洲地形复杂,中部 1 ,四周 2 。 中部高原、山地面积广 大,约占全洲面积的 3/4。平原分布在大陆周 围地区。 400N 1000E 非洲地形单一,以 3 为主,被称为“ 4 大陆” 赤道 200E 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5 系北段;中部 6 和密西西比河冲积平 原;东部7 高原 和8 山脉。 400N 900W

南美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9 山脉;中部是10 平原和拉普拉塔平原; 东部是11 高原。 23026’S 600W 南极洲地形单一,是七大洲中 平均海拔12 的一 洲,地面冰雪覆盖,有 “冰雪高原”之称。 800S 600W~ 1200E 欧洲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 主,海拔13 的大 洲。平原主要分布于中 部地区;北部和南部山 地分布较广。 500N 100E 大洋洲地形分为西部、中部和 东部三大地形区。西部 14 ;中部是 15 ;东部是 16 。 23026’S 1400E 二、各地理分区自然地理要素的特点 要素 分区 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资源 东亚 地势17 ;西 部内陆多高原、山 18 气候显著:东 部以温带季风气候和 大部分河流向东流入 太平洋;黑龙江、黄 种类多样,且储量丰 富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1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哈尔滨模拟)下图为世界某一区域,该区域在较长时期内受图中气压系统控制。读图回答1~2题。 1.若某科考队从甲到乙进行横跨半岛的地质考察,该考察线路的直线距离约为() A.280千米B.550千米 C.850千米D.1 100千米 解析:从甲到乙沿40°N纬线大致跨10个经度,其距离可借助30°N纬线上10个经度的长度来推算,10×111×cos45°

C.东北地区D.内蒙古高原 解析:第3题,从9月13日图可知,b城被淹没受影响最大;一旦堰塞湖溃坝,c城受灾严重,而a城几乎没有受到影响,故选B。第4题,从9月11日图可知,城镇多沿河流分布,这与青藏高原地区的城镇分布最相似。 答案:3.B 4.A (潍坊模拟)沿甲图E-F,A-B所作出的海平面气压变化图分别为乙图和丙图,据图回答5~6题。 5.①地比②地() A.气压高,风速大B.气压高,风速小 C.气压低,风速大D.气压低,风速小 6.②地此时的风向为() A.偏西风B.偏东风 C.东北风D.东南风 解析:第5题,从丙图上可知①地气压高于②地,从丙图曲线的倾 斜趋势可推测出①地附近的等压线比②地稀疏,故①地比②地风速小。 第6题,综合乙丙两图可知图甲区域为一高压脊控制,如图所示,②地 位于脊线上,无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其风向都是偏西风。 答案:5.B 6.A (广东高考)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D.辽宁、山东 8.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高一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高一地理时间计算专题 一、地方时1、地方时只与经线(经度)有关,同一条经线地方时相同2、地方时计算T求=T已知±经度差*4分钟/1度(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经度每差15°,时间相差1小时例:已知我国最西端(73°E)为某日8点,求我国最东端(135°E)地方时为多少? 二、区时1、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2、求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数*15°3、时区范围=中央经线的度数±7.5°4、相邻时区时间相差一小时5、区时计算T求=T已知±时区差(要求点在已知点东边用“+”、反之用“-”) 三、国际日期变更线1、国际日期变更线180°(自西向东过180日期减一天) 2、两天分界线从0点所在经线沿地球自转方向到国际日期变更线180°为今天。从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沿地球自转方向到0点所在经线为昨天 四、北京时间北京时间采用东八区区时,也是东经1200地方时。 五、太阳光照图时间判断:1、不管是剖面图还是俯视图,如果有出现赤道,晨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的地方时为18时。2、平分白昼的哪条经线为12时,平分黑夜的哪条经线为0时。 时间计算相关规律总结 1.经度相同,地方时相同;时区相同,区时相同; 2.经度相差1度,时间差4分钟,东早西迟;区时东加西减,需注意日期变更; 3.昼半球中央经线是直射点所在经线,直射点所在经线地方时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的地方时0时或24时; 4.晨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交点所在经线上的地方时为18时; 5.日出时间为:夜长,日落时间=24-夜长; 6.地球上新旧日期分界线:地方时0时所在经线、180度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但注意理论日界线与实际日界线不完全重合; 7.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8.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9.国际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即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的地方时; 10.南北半球昼夜反对称原理——纬度相同分别位于南北半球的两点,一点的昼长等于另一点的夜长;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H的计算

高考地理计算题公式: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 (1)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的计算: 某日(R)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位置=23°26′N—R—6月22日*(23°26′*4/365) 说明:(1)此公式只能大致计算一年当中某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2)计算结果若是正值,则为北纬;若为负值,则为南纬; (3)R为某日日期,R-6月22日为该日与6月22日相差的天数,(23°26′*4/365)为太阳直点一日内移动的纬度距离(假设其移动是匀速的)。 (2)直射点经度即太阳高度最大(太阳上中天)的经线,地方时12:00的经线; (3)直射点纬度即正午太阳高度为90°的纬线,直射点的纬度大小与极昼或极夜出现的最低纬大小互余;直射点纬度大小等于极昼的极点的太阳高度(或正午太阳高度)大小。 2012年高考地理真题: (上海卷地理(十七))阅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下图中长虚线表示北回归线,点线表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的螺旋型移动轨迹。太阳直射点从某一经线位置出发,再次通过同一经线的时间间隔表示一个太阳日。

1.6月22日当太阳直射点位于A点时,北京(116°E)的地方时是_________,北京的日期是________,与北京日期相同的时区范围是从_________区到东12区。(3分〉 2.太阳直射点从A点沿移动轨迹向________方向移动,到达B点时,用时________小时。期间,地球公转的日地距离逐渐________,角速度逐渐_______,地球上出现极夜的区域范围逐日_______,B点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日____________。(6分) 【答案】26. 6:24;6月23日;东2 27. 西略偏南;48;增大;减小;缩小;增大 【解析】综合考查太阳知识点移动、地方时、公转速度快慢、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做此题关键是判断A、B两点分别在夏至、北回归线(最北)和冬至、南回归线(最南)、地图切换时关键。

(完整)高三地理专题——3S技术专题复习

遥感平台(传感器)地物 地面接收站信息分析处理 信息电磁波 特点距地面越远,探测范围 越大、获得资料速度越快、周期越短、地物分辨率越低 工作原理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导学案——“3S”技术专题复习 一、核心要点突破 1、遥感技术(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2、全球定位系统(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3颗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4颗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 G PS 功能定位导航接受装置接受信号,根据卫星参数和电磁波的传播速度,计算出自身相对位置卫星反射自身星历参数和时间信息的无线电波 根据某物体与四颗以上卫星的相对位置,确定位置(经纬度)、高程、速度 工作原理1、定位;2、行进方式 和线路选择;3、宿营点; 4、报警; 5、选择最佳 摄影地点和时间1、空域划分和管理;2、交通流量管理;3、飞行路线管理。旅游探险大地测量、野外勘探、紧急救援、农业监控、生态研究等其他领域 交通 1、自主导航;向用户提供位置、 航速、航向和时间信息,海图航 迹显示;2、港口、码头的船舶调度;3、提供出行路线规划;4、车辆跟踪等 空中 导航 公路 水路 作 用

(完整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 宿州二中南校区高三地理备课组 2018-1-16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教学计划为依据,针对本届学情,制订本计划。 二、二轮复习工作重点: 1、认真学习和领会考纲,扎实开展考纲研究活动,优化教学方式提高二轮复习效果。 2、每周认真组织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优质完成学校的任务。 3、加强练习的批阅和评讲,提高学生解题能力。 三、二轮复习进度安排 起止日期教学内容安排 1、3月11日--3月17日专题一:地图、等值线、地球运动 2、3月18日--3月25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大气、水) 3、3月26日---4月1日专题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地表形态、整体性与差异性) 4、4月2日----4月8日专题三:人口与城市 5、4月9日----4月15日专题四: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工业、交通) 6、4月16日----4月22日专题五: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7、4月23日----4月29日专题六:区域与区域经济发展 8、4月30日----5月6日专题七:地理信息技术专题八:自然灾害 9、5月7日----5月13日专题九:区域地理(中国、世界)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组活动中,认真研究2019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认真研究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共同提高。 2、夯实基础,推进备考复习。备课根据考纲要求,认真进行备考的二轮复习。复习中以学校所订资料为线索,以教材为依托,扎实开展课堂教学,为能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精选习题,精讲多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配合章节和阶段性复习,课课有练习,章章有测试,注重讲评,较好地将复习与练习结合起来。 4、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高考地理计算题汇总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地理计算题 1、怎样求地方时地方时=已 知点的时间±两地点的经度差数 X4/1° 2、怎样求时区时区=已知点 的经度÷15(商数为时区、余数≥7、5°时进一区) 3、怎样求两地点的时区差数 时区差数=东西时区数之和(或同位于东、西时区数的东西之差) 4、怎样求时区的中央经线中 央经线=已知时区数×15° 5、怎样求区时(标准时)区=

已知点的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1(所求的未知点在已知点的东侧用“+”;所求的未知点在西侧用“-”;“+”时所得值≥24时时将日期进一天;“-”时所得值≤0时时将日期退一天) 6、怎样求跨越日界线的区时 未知点在西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加1天 未知点在东侧=已知点时间+两地点间时区差数减1天 7、已知时间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地点的时间差数÷4 8、已知纬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两地点的纬度差数×111(㎞) 9、已知距离怎样求纬度纬度 =已知点的纬度±两地点间 10、已知经度怎样求距离距离 =2πR/360°×两点间的经度差数 11、已知距离怎样求经度经度 =已知点的经度±两点间的距离÷2πR/360° 12、如何求任意两点间非在同一 经纬度之间的距离距离=勾股定理。

13、怎样求正午太阳高度(H) H=90°-φ±g或者H=90°-|φ﹢g| 14、已知某地正午太阳高度怎样 求另一地的纬度(φ)φ=90°-Н±g 15、已知某地北极星的仰角,怎样求当地的纬度(Н)Н=北极星对于当地地平面的高度。 16、已知海拔高度怎样求温度(℃)温度=高差×0、6÷100 17、已知温度怎样求高度高度 =温差÷0、6×100 18、如何求地球自、公转的角速 度角速度=360°/т(时间)

(完整版)3S技术高中地理专题复习

地理导学案 3S ”技术专题 重难点 1.GIS 的概念、应用,尤其是与城市管理 2. 全球定位系统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 常考点 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 3S 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 多注重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从考查内容看侧重“ 3S 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 形式 看多以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近几年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 规律外, 还可能资源开发自然灾害监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1、遥感技术( RS ) (1)、工作原理和特点 (2)、核心知识:遥感技术主要利用 不同地物(即目标物)反射或辐射的 电磁波不同这一原理对地物进行分辨 得到相应的影像图片。如:耕地与林 地、海洋与陆地、被污染的水体与未 被污染的水体、健康的农作物与遭受 病虫害的农作物等等。 3)、应用: 应用领域 具体内容 应用原理 资源普查 矿产资源 应用遥感图像可以划分蕴藏矿产的大致 区域 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 通过遥感图像,运用图像处理技术,提取 相关资源的分布、类型、健康状况等 环境监测 荒漠化、 环境污染、海洋生态、全球气候变化 及其影响、植被变化等 通过同一地点不同时段遥感图像的对比 分 析, 可以动态监测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 的发生,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自然灾害 防御监测 台风、暴雨、冰雹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 旱情、 水灾、滑坡、泥石流、地震、火灾等监测 2、全球定位系统( GPS ) (1)、工作原理与功能 (2)、核心知识:由于全球 定位系统能确定目标物的经 纬度、高程(或深度)和速 度,所以其最主要功能是定 位和导航。 ( 3)、提示:确定静止物体 的三维坐标至少需要 3 颗 GPS 卫星,确定运动物体的 三维坐标至少需要 4 颗 GPS 卫星。由于卫星信号传播和 接受不受天气等因素影响, GPS 具有全球性、全能性、 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等 特点。 3、地理信息系统( GIS ) 1)、应用和特点 不同地物 反射或辐 射的电磁 波不同

(全国适用)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微专题15交通运输专题卷

微专题 (十五) 交通运输 (2017·安徽淮北二模)“茶之初,姓本蜀”,四川是中华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茶马古道”的起点之一,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山间铃响茶香来”,生动地描写了当时川藏“茶马互市”的景象。“一春心事在新茶”,对于嗜茶者,莫不以春茶为贵,而四川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成为我国同纬度春茶上市最早的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主要是因为( ) A.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 B.位置优越,交通发展便利 C.文化相似,民间交流密切 D.需求较大,沿线资源丰富 2.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是( ) A.云随山势湿气凝,春雨早来滋碧霞 B.雪山水秀润天府,宝盆地沃生龙芽 C.春风早来云雾散,昼暖夜寒育云华 D.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 答案 1.A 2.D 解析第1题,材料提到,“茶马古道”在古代承担着茶叶入藏和藏马入川的重任,四川和西藏相邻,距离较近,市场互补性强,是历史上川藏“茶马古道”兴起的主要原因。故选A项。第2题,与江苏、浙江等地相比,由于四川是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受到北侧山脉阻挡,则可知“秦巴山高作屏障,天暖春早上新茶”是四川春茶上市早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 (2017·河南省模拟)瓜亚基尔市位于厄瓜多尔西南部瓜亚基尔湾内瓜亚斯河西岸,始建于1535年,工业发达,集中了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港口。下图为瓜亚基尔港地理位置示意图(横线表示港口区,黑点表示仓储区)。据此完成3~5题。

3.瓜亚基尔港口区建于该市南部的主要原因是( ) A.距离海洋较近B.地势平坦开阔 C.工业密度较高D.远离城市水源区 4.瓜亚基尔港地处赤道附近,但港口全年作业环境气温并不高,其主要原因是( ) A.地处海湾,海风影响显著 B.海拔较高,地面辐射较弱 C.森林广布,调节功能较强 D.云雾较多,太阳辐射较弱 5.若一艘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最佳的洋流航线是( ) A.西风漂流航线B.北赤道暖流航线 C.北太平洋暖流航线D.南赤道暖流航线 答案 3.B 4.A 5.D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北部地势较高,以山地为主,南部地势平坦开阔,以河口三角洲为主,故南部地区适宜建设港口区和仓储区。第4题,读图可知,瓜亚基尔市虽靠近赤道,但因濒临宽阔的海湾,受海风吹拂影响显著(或受海洋调节作用显著),导致夏季气温并不高,冬季因纬度较低且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较高,非常适宜全年港口作业。第5题,读图并结合世界洋流分布图可知,瓜亚基尔港位于南纬2°~3°”之间,与自东向西流的南赤道暖流几乎在同一纬线上。该商船从瓜亚基尔港出发前往新几内亚岛采用该洋流航线,顺水顺风,航行速度较快。 (2017·山东潍坊模拟)下图为我国某铁路干线沿线气候资料,据此完成6、7题。

(高考地理)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一.地理计算题分类解析 地理数据可以反映各种地理要素和地理事物的状态、特征、演变规律及分布特点。运用相应的地理规律、原理,通过一定的运算,分析各种数据特征,是地理学科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近几年高考中,地理计算题几乎每年都出现,在有关地理计算题的分数统计中,考生平均得分率均低于50%,最低只有20%。 在地理计算题解题过程中,学生常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有相当一部分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常见的几种逻辑错误如下: ⒈概念不清。这种错误主要表现为对概念的理解不准确,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处延,搞不清如何计算。 ⒉审题失误是在地理解题中比较常见的。有的学生虽然具备答好题目的知识基础,但由于不会审题,结果仍然答错,审题不清主要表现在问题不明和已知条件不明确两个方面。 ⒊计算过程错误,缺少地理原理的理解和计算技巧的正确使用。 近几年高考中出现较多并且难度较大的地理计算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㈠计算高度 ⒈相对高度 ⑴根据等温线分布判断相对高度 对流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根据两地温差,可以大致计算两地相对高度。 例题:下图为我国某地年平均气温等温线图(比例 尺为二千万分之一),读图回答: 甲、乙两地相对高度在米以上。 解析:此题题干中说明图为“某地年平均气温 等温线图”,而且比例尺较小,说明区域范围较大。又因为 甲、乙两个封闭线圈中,甲中心温度高,说明高度低,为盆地地形;乙中心温度低,说明高度高,为山地。 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和两地温差即可得知两地高差。 答案1330 ⑵根据两地高程计算相对高度 例题:(02年北京春季高考题)读等高线图回答: 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解析:在等值线图中,计算两点之间的相对数值 差是比较常见的。图中Q点的高度可以确定在860~870米之间,P点的海拔高度在810~820米之间,由此不难得出两地间的最大高差应为Q点最大值870米减去P点最小值810米,结果是不大于60米。 从这类问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推导以下结果:图中等高距为10米,两点之间夹着5条不同数值的等值线,两地最大高差60=(5+1)×10,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把两地之间的不同等高线的条数设为n,等高距设为d,两地最大高差设为H max,则H max<(n+1)×d,同理推导出两地最小高差H min>(n-1)×d。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公式适用于推算两地的相对高度,如果问的是某地的海拔高度,则在图上直接读数。 另外,上述公式同样适于在其他等值线图推算两地之间的某地里数值的情况。 答案:C 2.坡度 坡度是指垂直高度与水平距离之比,通过计算某地形区坡度可以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依据,理论上,坡度大于25度不适于种植业。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高三二轮复习计划与专题划分 一、二轮复习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的起点低、内容细,一轮复习结束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但还不能满足地理高考的要求。二轮复习应该是一轮复习的延续与深化,在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基础之上,以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构建知识体系框架,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是二轮复习应该实现的最重要目标。 二、二轮复习专题划分的依据 (二)高考考核目标的能力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是高考考核的重要目标之一。二轮复习仍要重视基础知识,突出基本能力,继续强化对基础主干知识的复习,这是由高考的要求与地理学科的性质所决定的。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地位,在于这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地理高考强调对地理主干性基础知识的考查,有些知识点的复现率很高。如自然地理中的地图和等值线的判读;地球运动和时间计算;大气运动中的天气和气候;水的运动中的洋流和径流;地表形态塑造中的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等。人文地理中的五大区位因素、环境问题等。这些知识又以《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中的某些区域为载体进行测查。这些主干知识是地理学科的理论基础,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思维方法的考查有很大的可操作性而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是高考考核的又一重要目标。地理属于文理兼备的学科,不仅综合性强,而且逻辑思维性很强。 自然地理知识较难,但规律性强,应该讲清地理概念,讲透地理原理和规律,并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

时间计算题汇总

地理时间计算部分专题练习 1、9月10日在全球所占的围共跨经度90°,则时间为:( ) A. 10日2时 B. 11日2时 C. 10日12时 D. 11日12时 3、时间为2008年3月1日的2点,此时与处于同一日期的地区围约占全球的:( ) A. 一半 B. 三分之一 C. 四分之一 D. 五分之一 4、图中两条虚线,一条是晨昏线,另一条两侧大部分地区日期不同,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慢。若图中的时间为7日和8日,甲地为( ) A.7日4时 B.8日8时 C.7月8时 D.8月4时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其中水星是最难一见的行星,观察者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 小时才能看到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回答5—7题 5.图4中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6.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0 E )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时间)是( ) A .18时10分至19时 B .16时10分至17时 C .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7.五星连珠中,除了水星外,另外四颗星是( ) A .金星、木星、土星、天狼星 B .金星、火星、木星、海王星 C .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 .金星、火星、土星、木星 (2002年)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8-10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长 5∶30 9∶09 11∶25 13∶56 8、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9、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10、造成四起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002年1月1日,作为欧洲联盟统一货币的欧元正式流通,这将对世界金融的整体格局产生重要影响。回 答4-5题: 11、假定世界各金融市场均在当地时间上午9时开市,下午5时闭市。如果某投资者上午9时在法兰克福(东经8.50 )市场买进欧元,12小时后欧元上涨,投资者想尽快卖出欧元,选择的金融市场应位于:( ) A.东京(东经139.50 ) B.(东经1140 ) C.伦敦 D.纽约(西经740 ) ① ④ ② ③

(完整word版)高考地理3s技术考题汇总

专题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高频考点解读】 1.理解并掌握“3S”技术各自的应用领域及它们在各自应用领域中的作用。 2.学会“3S”信息图像的判读和信息的提取、解读方法。 3.正确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和作用。 【热点题型】 题型一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下图示意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撑下的智慧城市。读图,回答(1)~(2)题。 (1)地理信息系统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整合、集成网络信息 D.获取实时通讯信息 (2)智慧城市建设对城市发展最重要的作用是() A.调整地域结构 B.加速人口集聚 C.扩大空间规模 D.提升服务功能 答案:(1)A(2)D 【提分秘籍】 应用领域主要功能 信息管理与 服务 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与生活所需的各种信息 规划和管理主要是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工程选址等,也可以进行城市管理和辅助决策 基础设施管理利用GIS能够完成工程设计、应急抢修、日常维护等工作,可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 土地利用与管理土地利用涉及土地利用性质变化、地块轮廓变化、土地权属关系变更等内容。GIS技术可以有效完成对土地利用状况的监控和管理,提高工作质量与效率 生态环境管理应用GIS技术,可以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环境评价、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分析、环保设施的管理等 2.在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并借助于遥感技术,可有效地监测和预报洪涝灾害、森林火灾等。 【举一反三】 下图是某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答案:B 题型二遥感技术的应用 例2.热红外遥感影像亮度可反映地物表面温度,地物的表面温度越高,在影像中就越亮。晴天正午时刻,下列地物在同一幅热红外遥感影像中最亮的是() A.公路 B.菜园 C.鱼塘 D.果园 答案:A 【提分秘籍】 目前遥感技术在资源调查、环境和灾害监测等方面运用广泛,具体应用分析如下: 应用领域具体内容应用方向 环境和灾害监测[来源:学环境监测 [来源:学_ 科_网 监测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海上 冰山漂流、海洋生态、全球气候 变化及其影响、植被变化、水体 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 境得到保护和改善[来 源:https://www.360docs.net/doc/a54684184.html,][来源:学科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