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造纸术2006224

课例造纸术2006224
课例造纸术2006224

一、课例名称:《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第一课时蔡伦改进造纸术)

二、执教老师:榆中县一悟小学张秀君

三、年级:六年级(上册)

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来自《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先留下的骄傲》中的第三篇课文《影响世界的四大发明》。本课教材除第一自然段一句话说明什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外,其余部分的教材分为四大部分:蔡伦改进造纸术、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火药的发明与利用及其对人类社会的伟大贡献。

教材内容多,头绪多,知识性强,有些内容学生一时不易理解。教学课时分4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教学蔡伦改进造纸术。

“蔡伦改进造纸术”这部分内容通过图文结合,重点介绍造纸术的发明、传播及历史意义。在学生体会纸的优点时教师重点要通过指导学生用竹简,帛书等写字,与纸进行对比的实践和分析,让学生亲自感受造纸的优点。在轻松兴味盎然的操作性活动中使学生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激发学生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理念:

着力“三个环节”——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设教学情景、引导主体探究。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造纸术的发明过程,认识纸的优点,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人类文化的伟大贡献,对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和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搜集材料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以及勤于观察、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实践和运用数学计算对比等教学活动,感受纸的优点。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造纸术的发明过程,明白造纸术的改进对人类科学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五)教学准备:

教师:

1.准备竹简、木版、丝绸、陶片(瓦片也可以)等。

2.准备相关课件。

学生:

1.展开调查,了解纸发明之前,人们在什么材料上写字。

2.搜集造纸术相关资料。

(六)板书设计:

蔡伦改进造纸术

轻便便宜

传播世界文化

(七)教学环节:

活动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活动: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引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有哪四大发明?2.揭示课题3.(电脑)出示古代四大发明及课题。

学生活动:学生自由说说。

设计意图:通过醒目的画面和深沉的音乐把学生带进古代四大发明的历史长河。活动二:交流调查资料,探究古代书写材料的局限。

教师活动:教师设疑,让学生利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几千年前,人们是用什么记录文字的?

学生活动:生自由发言,交流搜集调查的资料。

设计意图:了解纸发明前我国的文字记录材料,有助于理解造纸术发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师活动:1.让学生阅读“纸发明前我国的文字记录”这一部分。(教材P35页相关内容)

2.(电脑)出示:纸发明前我国的文字记录

学生活动:生自由读书。

教师活动:指名说说纸发明前人们把文字记录在什么材料上。

学生活动:生自由发言。

教师活动:课件根据回答相机出示下列图片:甲骨文、竹简、丝帛。

设计意图:直观的显示,让学生从感官上认识到这些材料的局限性,引起他们的兴趣。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毛笔分别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纸、丝绸、竹简、陶片等材料上书写文字。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书写。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这些材料用来记录文字的不足。

学生活动:1、小组内互相交流。2、全班交流,自由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讨论竹简、丝绸等作为书写材料分别有什么优缺点,从而引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活动三:运用数学计算,通过对比感受纸的优点。

教师活动:出题——

问题一:

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信的故事,这封信他用了3000多根竹简,如果一根

竹简能写十个字,那么,东方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大约有多少字?

学生活动:生计算回答。(30000个)

教师活动:问题二:

如果用我们课本那么大的纸来写,每页按1500字计算,大约只需要多

少页?

学生活动:生计算回答。(20页)

教师活动:问题三:我们的《品德与社会》书有11万字,如果用竹简大约要多少根?

学生活动:生计算回答。(11000多根。)

教师活动:问题四:估算,如果你书包里所有的书都用竹简书写,大约需要多少根?

怎么拿?

学生活动:生纷纷猜测、计算。

教师活动:引学生畅谈纸的优点。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让学生计算竹简与纸记载文字数量的强烈反差,认识到纸是书写的最佳材料,鲜明的体会到纸的优点:轻便、便宜。这种实践性操作

和数学结合的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出造纸术的发明。活动四:了解造纸术的发明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意义

教师活动:教师质疑——很多人的印象中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是这样的吗?

学生活动:根据36页内容回答问题。(西汉初年(2000多年前),我国人民又发明用丝絮和麻纤维造纸,但丝絮太昂贵,麻纤维又太粗糙,还是没有找到

理想中的材料。)

设计意图:因为许多人的印象中认为纸是东汉时期的蔡伦发明的,这一问题可以消除学生的这种错误认识,进而凸显文中的“改进”二字。

教师活动:教师提问——

后来,又想到用什么材料造纸?谁解决了这个难题,让我们用上了今天

的纸呢?请阅读P36页的相关类容。(引出关键人物——蔡伦)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课内阅读和课前所查有关蔡伦的资料,回答问题并阐明真实的历史情况。

教师活动:教师板书课题并出示蔡伦像。

教师活动:教师归纳强调,造纸术并不是蔡伦最先发明的,但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功绩非常大。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文内容,了解西汉劳动人民从“积漂絮成絮片”

中得到启示,用丝絮和植物纤维为原料,制成最早的纸,认识古代劳动

人民的智慧。认识我国古代人民在不断的探索,造纸术的改进是一个漫

长的过程,是众多人努力的结果。

教师活动:点击课件,简介蔡伦其人。并要求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为什么蔡伦能改进造纸术?(2)蔡伦如何改进的造纸术?(3)与竹木简、缣帛相

比,“蔡侯纸”有何长处?

学生活动:1.边听老师介绍蔡伦边思考以上三个问题。2.自由交流,发表意见。设计意图:在造纸原料的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树皮、破布、旧渔网等原材料价格非常低廉。

教师活动:教师播放多媒体专题片:纸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引导学生结合书P36页中间的插图,说说蔡伦是怎样造纸的。

学生活动:交流造纸工序,可补充课外搜集的内容。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屏幕播放专题片:纸的生产原理和过程。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了解纸的生产工艺,亲身感知历史。

教师活动:由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事例,进一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从小立志、善于观察、不怕困难、善于与他人合作这些精神是现代的社会对每一个

人的要求。

设计意图:品德与社会,其教学目标总的来说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让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历史;一方面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当然,在

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教学中,也不可缺少教育学生学习蔡伦的善于观察、

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用于创新的精神。

教师活动:课件出示造纸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线路图。

学生活动:观看课件,了解造纸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线路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造纸术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增强民族自豪感。

活动五:课堂总结,知识拓展

教师活动:导语——美国作家迈克尔、哈特写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一书,书中将世界100位名人按他们对人类历史和人类日常生活影响大小排列

顺序,蔡伦被排在第一位。听了这句话,你想说什么?

学生活动:全班交流,提名谈体会。

设计意图:引用名人的话,认识到蔡伦改进造纸术对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性,谈学习体会,激发爱国热情,并为树立祖国而奋发图强的决心。

教师活动:出示课件——纸的广泛用途。让学生了解今天我们用的纸都有哪些品种和用途。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这是课外知识拓展,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纸的广泛用途,让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突飞猛进,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美好情操。五、课例点评

在新课程标准提出的通过亲身体验,探究学习,促进学生主动发现,形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指导下,张老师执教的《蔡伦改进造纸术》,能整合教材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计富有新意的教学活动,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让学生探究学习造纸术内容。通过对造纸术的代表人物、原料、制作过程、传播等内容的学习,激发学生民族的自豪感。纵观本节课教学,我认为亮点如下:1.创设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程强调寓教于乐,张老师的教学很富有新课程理念,设置了较多的让学生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造纸的优点,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实践,让他们用竹简、丝绸、纸等写字,切实体会竹简等的缺点。而且又通过计算竹简与纸记载文字数量的强烈反差,认识到纸是书写的最佳材料。这种实践性操作和数学结合的创新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形成了师生双方的互动,课堂顿时沸腾起来。

2.媒体的广泛运用,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本课教学容量大,科学性强,如只靠单纯说教,学生对相关知识理解不够深,认识不够透。因此在备课时考虑了尽量提供一些丰富的画面,让学生眼见为实,更好的了解造纸术相关内容。如在教学纸发明前我国文字记录的材料,造纸的工序,造纸术在世界各地的传播等内容,对学生来说都是非常陌生的。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有一个很好的感性认识。这样的教学中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拓宽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课前查阅、收集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增强感性认识。

在课前请学生查阅资料了解在纸以前人们是用什么做书写材料的,还让学生调查现在都有哪些品种的纸。这种方法的使用旨在培养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记录信息、呈现信息的能力,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基础。

4.整个设计不仅注重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注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历史能力的形成,注重知识探究的方法与过程,注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