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下册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现代汉语下册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现代汉语下册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现代汉语下册复习资料整理完整版

第五章语法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的概念: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的结构规律,即,语法是说话所遵守的词句排列组合的规矩。

2.语法的含义:①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语法事实;②指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研究词类和各类词的构成、词性变化)、句法(研究短语、句子的结构规律和类型)。

4.语法体系的含义:①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就是说,语法是各种规律交织成的整体,是自成系统的。②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一个民族语言的语法学体系可以不止一个。

5.语法的性质:抽象性(概括性)、稳固性(相对于语音和词汇来说)、民族性。

★6.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它们都是语言中的音义结合体。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可以组合成合成词,有的可单独成词。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

备用单位。一部分词加上句调可以单独成句。

短语是由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大多数短语可以加上句调成为句子。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可由短语或词组成,句子前后有隔离性顿顿。

7.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句法成分是凭句法关系定名的。

八种基本句法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动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

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陈述主语的,二者之间是陈述关系。

动语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

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

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

★八种基本句法成分相互依存,即配对存在:

①主语+谓语——陈述关系(主谓关系)

②动语+宾语——支配或涉及关系(动宾关系)

③定语+中心语——修饰限制关系(定中关系)

④状语+中心语——修饰限制(状中关系)

⑤中心语+补语——补充说明关系(中补关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2.划分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主要)、词的形态和意义(辅助)。

3.词的语法功能:①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功力,即词的职位。

②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表现在:实词与另一些实词的组合能力;虚词没有作句法成分的功能,但有依附实词表示语法意义的功能,即与什么实词结合,表示什么语法意义等。

4.词的形态:①构形形态,如重叠——不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②构词形态,如加词缀——构成新词的形态变化。

5.词的意义: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6.语法研究应遵循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相结合的原则。

语法意义:指语法形式所表示的内涵,即通过语法形式显示出来的意义。

语法形式: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以及句子的句调等的外部表现。

7.词的分类(以功能为主要依据)

①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的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以及特殊实词拟声词、叹词

②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没有词汇意义的词。

——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实词——名词

1.名词意义:表示人或事物或时地的名称。

2.名词的种类:

表示人和事物:个体名词——朋友、同志、作家、牛、羊

集合名词——人民、群众、物品、马匹

抽象名词——道德、思想、文化、政治、欲望

物质名词——风、水、阳光、土地、灯塔

表示时间:时间名词——秋天、早晨、明年、现在、后天

表示处所:处所名词——河岸、东郊、周围、里屋

中国、北京、亚洲等兼属专有名词和处所名词

表示方位:方位词——单音节: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中、里、外;双音节:之前、之后、之上、之下、之左、之右、之内、之外、之中、之东、之间、以前、以后、以上、以外、以内、以东。

3.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名词

一般不能作补语;

②名词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③名词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例如“妈妈”、“哥哥”等,这些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是构形的形态变化。

④经常用在介词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⑤汉语名词单数、复数同形。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在表示复数时,可加后缀“们”,加“们”后不能再受数量短语修饰。指人的专名加“们”有“之类、之流”的意思。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手法。“们”还具有“定指”的语用意义,一般不作宾语。

★实词——动词

1.动词的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动词的种类:①动作行为动词——走、看、听、写

②心理活动动词——爱、恨、怕、讨厌、嫉妒

③存在、变化、消失动词——在、存在、有、发生、演变

④判断动词——是

⑤能愿动词——表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表必要:要、应该、应、应当

表意愿:肯、敢、要、愿、愿意

⑥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⑦形式动词——进行(调查)、予以(表彰)、加以(批评)【⑴判断动词“是”的意义关系: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②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③表示事物的存在。当“是”用作副词,常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表示肯定。当这些“是”重读时,表示“的确、确实”不可省略,当不重读时,表示一般的肯定,可以省略。

⑵能愿动词又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常见功能:做状语,有“V不V”式和“不V不”式;可做谓语或谓语中心;不能用在名词前面,不能重叠,不能带助词“了、着、过”等,不能带数量补语。】

趋向动词——来、去、上、进、出、过、起、上来、下去、起来

形式动词——进行(调查)、予以(表彰)、加以(批评)

3.动词的语法特征:

①多数能带宾语,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核心);

②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③能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④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⑤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少或时量短或尝试、轻松等意思,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单音动词重叠式AA式,双音动词重叠式ABAB式,动宾式合成词的重叠式AAB式,如“散散步,睡睡觉,洗洗澡”。AA 式重叠后常加看,表示“尝试”,是语气缓和。

★实词——形容词

1.形容词的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

2.形容词的种类:①性质形容词——软、硬、酸、甜、远、近

②状态形容词——雪白、笔直、火热、血红、绿油油、水灵灵、黑不溜秋

③不定量形容词——多、少、全

④唯谓形容词——陋、盎然、昏沉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①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多数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名词,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通常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一部分形容词也能作补语;

②形容词不带宾语。但是有些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作动词时能带宾语,但“使动词”除外。还有“花了眼、直着身”中“花、直”,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

动词;

,但“使动词“除外,兼属动词,能带宾语。还有“花了眼、直着身”中“花、直”表示一种变化或者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的词,这种词,前加程度副词时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后带宾语时不能前加程度副词,这些词兼属形容词和动词;

③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和状态形容词,或者因为是表情态的,或者因为本身带有某些程度意义,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④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即以形态变化表示性状程度的加深或适中,重叠后不能前加副词“很”,因重叠就表示程度加深了。单音节——AA或AA的、AA儿;双音节——AABB,AABB(的),AABB(儿);A里AB式

⑤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如“红彤彤、亮堂堂”不能加“很”;

⑥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而且程度较深,不用加“很”或重叠,但它们可以作词的重复,表示强调,属于修辞的反复格,不算构形重复。

实词——区别词(非谓形容词)

区别词的意义: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举例:慢性、急性、欧式、彩色、上等、中等、小号、大号、野生、人造、男、女、雄、雌、单双、阴性、阳性、军用、

民用、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①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②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组成联合短语或成双对比后可以做主语、谓语、宾语;

③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还可以充当谓语,一部分能做补语和状语,能前加副词“不”和“很”;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单独作谓语、状语和前加“不”,即缺少谓词功能,不能归入谓词。

区别短语和词的区别:例如“男运动员、女医生”能够插入“的”,算是区别短语;而“女人、男孩儿”中间不能插入“的”,是词,“男、女”是语素不是词。】

实词——数词

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或次序。

数词的种类:①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②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数词的语法特征:

“数·名”

①数词通常要跟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作句法成分。数词一般不直接跟名词组合,

组合及特殊用法:例如“四小龙、三兄弟、五壮士”,“睁一眼闭一眼”“九大行星、三大流派”。基数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有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文格式中可以但用;序数词在特定情况下也可以直接修饰名词,多数是组成专名,中间不用量词,如“第二车间、第三林场”

②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③固定用法:“俩、仨”是“两个、三个”的和音,不能再加量词;

④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作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目作基准。表示数目的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实词——量词

量词的意义:表示计算单位。

量词的种类: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计算单位;

动量词:表示动作次数和发生的时间总量。

量词的语法特征:

①量词总是位于数词和名词之间,数词和量词组成数量短语,做定语、状语或补语、宾语等;

②单音量词大都可以重叠,重叠后能够单独充当定语、状语、主语、谓语,不能作补语、宾语;数量短语也可重叠,组成“一A一A”式或“一AA”式,重叠后作定语表示数量多,

做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做主语表示“每一”;

③量词有时单独作句法成分,如“我想有个家”,“个”是“一个”的省略,且只限于数词“一”。

④量词用在指示代词后面,构成指量短语,数量短语和指量短语统称为量词短语。

注:本书的“名词语”就是体词语,包括数词、量词(名量词)、代词(代名词)和名词及名词性短语。加词:副词(状)、区别词(定)。声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副词

副词的意义:副词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副词的种类:⑴表示程度——很、最、十分、太、非常、分外有点儿、几乎、过于、尤其

⑵表示范围——都、只、统统、一齐、一律、单、就

⑶表示时间、频率——在、正在、将要、就要、顿时、赶紧、始终、渐渐

⑷表示处所——四处、随处

⑸表示肯定、否定——必定、准、的确、没有、没、未、是否、不必、不用

⑹表示情态、方式——特意、大肆、猛然、突然、公然、连忙、暗暗、稳步⑺表示语气——难道、大约、幸而、反倒、果然、居然、何必、明明、恰恰

⑻表示关联——便、也、又、却、再、就

副词的语法特征:

①副词都能做状语。㈠都能修饰动词,㈡近半能修饰形容词,㈢修饰名词主语的副词有“就、仅仅、仅、只、光、单、淡淡、几乎”等,㈣“才、就、好、仅、大概、已经、不过、将近、恰好”等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㈤个别程度副词“很、极”还可以作补语。

②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何必”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③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如“越说越快”“有说有笑”。“没有(没)”既是动词又是副词,否定人物或事情的存在时是动词,否定动作或性状存在时是副词。“白、老、净、怪”等词修饰名词时是形容词,修饰动词、形容词时是副词。凡是能作谓语、谓语中心,又能作定语或补语的是形容词,否则是副词。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相似处——都是表示时间又可以作状语,但是副词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而时间名词可以。实词——代词

代词的意义: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所代的词语能做什么句法成分,代词就能做什么成分。代词的种类:①按句法功能划分,可分为——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

②按作用划分,可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

代词的语法特征:

①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和其他代词。

“我们”&“咱们”:在口语中,“咱们”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是包括式;“我们”只包括说话人一方的群体,排除听话人一方,是排除式用法;谈话或文章中只用“我们”时,既可以用于排除式也可以用于包括式。“他们”可指称有男有女的一群,也可以指称人和事物。

②指示代词用来代指人和事物。“这”为近指,“那”为远指,“这,那”等有指示和代替作用,“这,那”对举着用,指代众多的人或事物,是虚指用法,即不确指任何事物。“每、各”是分指,指全体中的任何一个个体,“每”侧重于个体的相同的一面,“各”侧重于不同一面。“某”是不定指,“另“是旁指,指所说范围之外的,二者都是指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③疑问代词的主要用途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或无疑而问(反问、设问)。“哪”表示疑问,不确指,要求在所指代的人或事物中选定,指示代词“那”一般所指是确定的。“哪里、哪里”连着用可以表示否定,不表示问处所,在别人夸奖自己时用它比用“不、不”委婉些。

【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①任指:表示任何人或事物,说明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表任指的代词后头常出现“都、

也”等副词表周遍性;

②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不想说出的。转述别人说的话时,可以用来指代不必或不愿具体说明的对象,这时代词也可以叠着用。“什么”也可以用来表示列举未尽之意,用在并列名次短语后面时加上“的”】

实词——拟声词

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拟声词模拟声音时给人一种如闻其声的音响效果,能是语言具体、形象,给人以如临其境的实感。

拟声词不是虚词的原因:拟声词能做句法成分和读例句,不应归入虚词。

拟声词不是形容词的原因:拟声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又能作独立语。

实词——叹词

叹词是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叹词的独立性很强,常用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

第三节词类(虚词)

虚词的共同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②不能单独成句;

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④不能重叠

虚词——介词

⒈介词的意义:表示时间、处所、方式、对象等语法意义。

⒉介词的种类:①表示时间、处所、方向——从、自从、自、打、到、往、往、趁、顺着

②表示依据、方式、方法、工具、比较——按照、依据、靠、本着、用、拿

③表示原因、目的——因为、由于、为了、为着

④表示施事、受事——被、给、让、叫、归、由、将、把、管

⑤表示关涉对象——对、对于、关于、同、和、替、向、除了

⒊介词结构主要充当状语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作定语时要加“的’。

⒋在动词谓语句里,可用特定的介词标明动词与名词之间或动作与事物之间的种种语义关系或格关系。

⒌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①动词能肯定或否定相叠表疑问,而介词不能。

②“x+宾”前后是否有别的动词,如果有别的动词,“x”是介词,如果没有,“x”是动词。

③大部分动词能够带动态助词“了”,介词不能带。

虚词——连词

⒈连词的意义: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

⒉连词的种类:①连接词、短语——和、跟、同、与、及、或

②连接词语或分句——而且、而、并且、并、或者

③连接复句中的分句——不但、不仅、虽然、但是、与其、因为

3.“和、跟、同、与、及、以及”等表示联合关系,叫“和”类连词,主要用来连接名词性词语,“和”也可以连接双音节谓词性词语,作各种语法成分。“及”只能连接名词性词语,“以及”还可以连接动词性词语。“及”、“以及”所连接的并列成分可以分出主次,次要的、从属的放在后头。“而且”能连接谓词性词语,表示意思更进一层;

“并、并且”连接动词性词语或分句,表示并列关系或递进关系。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区别:

①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而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

②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前面不能出现状语。

③连词“和”有的可以省去,介词“和”不能省去或改为顿

号。

在我国宪法条文的表述中,用“和”作连词,用“同”作介词。

虚词——助词

⒈助词的意义:助词的作用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

⒉助词的种类:①结构助词——的、地、得

②动态助词——着、了、过

③尝试助词——看

④时间助词——的、来着

⑤约数助词——来、把、多、左右、上下

⑥比况助词——似的、一样、(一)般

⑦其他助词——所、给、连

⑴结构助词:主要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定语后用“的”状语后用“地”补语前用“得”。

⑵动态助词

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动态不是表示时间发生的时间。它可以表示时间在过去,现在或者将来的动态,动态又叫“体”或“情貌”“着”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在进行或状态在持续,即有时表示动作正在进行中,有时表示动作结束之后的状态一直在持续。

“了”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动作或性状的实现,即已经成为事实,动作或性状的发生跟时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了”不受时间限制。

“过”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曾经发生这样的动作或者曾经具有这样的性状,因此动词、形容词前面可能用上副词“曾经“或者表明过去时间的词。

⑶尝试助词

“看“念轻声,是尝试态,用在重叠动词或动词短语后面表示尝试。动词常用重叠式或者后面带动量、时量补语。

⑷时间助词

“的”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

“来着”用在句末,一般表示不久前发生过的事情。“的”和“来着”都限于表示过去的事情,只是“的”偏重于强调动作的时间、处所、方式、施事等,而“来着”偏重于肯定动作行为。

⑸比况助词: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后面,表示比喻。比况短语经常跟动词“好像”配合使用。

⑹其他助词:“所”用在及物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短语。“被……所”“为……所”表示被动。“给”紧靠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态,即使删去也不形象句子的基本意思。“连”用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前面,与“也、都、还”相呼应,组成“连……也(都)……”格式,表示

隐含比较,“连”可以省略。

虚词——语气词

⒈语气词意义:作用在于表示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也可以用在句中主语、状语的后头。

【句中表达语气的手段:①语气词;②语调;③副词“难道、多”等;④句法格式,如“V不V”式,“是……还是……”等】

2.语气词的种类:①陈述语气——的、了、吧、罢了、也罢、也好、啊、嘛

②疑问语气——吗(么)、呢、吧、啊

③祈使语气——吧、了、啊

④感叹语气——啊

3.语气词的语法特征:

①附着性强,能附着在全句或句中词语的后面;

②语气词常常跟句调一起共同表达语气,有的语气词可表达多种语气。

⒋语气词“的”和结构助词“的”的区分:

看“的”的后面能不能添加上相应的名词,可添加的是结构助词,不可添加的是语气助词;看删去“是、的”之后,句子的基本意思改变了没有,如果改变了,“的”就是结构助词,相反就是语气助词。

可以用改为否定句的方法来检验,看否定词加在什么位置

上:能加在“是”前,是结构助词,只能加在“是”后,是语气词。

⒌语气词“了”和动态助词“了”的区别:语气词“了”只能附着于句尾,动态助词“了”可以处于句中。有时二者在句末连用,根据同音删略的原则,删了一个剩下一个,兼有语气词和动态助词的作用。

⒍“关于”和“对于”的区别: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要放在主语之前;“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放在主语前后都可以。

“关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常常做标题,“对于”组成的介词短语就少见。

第四节短语

一.短语及其分类

1.短语的概念:短语是由语法上能够搭配的词组合起来的没有句调的语言单位,又叫词组。

2.短语的分类主要有:①结构类——看构成短语的词与词之间的结构关系;功能类——凭它进入更大的短语里担任职务的能力,即充当语法成分的能力。②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③从意义上分: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④按成句能力分:自由短语——能加句调独立成句;不自由短语(黏着短语)——不能加句调独立成句。⑤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名词解释 第五章:语法 1.语法:语法是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P1)※ 2.语法学:语法学是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3.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语法系统,即客观存在的语法事实、语法规律的系统性。 另一个是指语法学体系,即语法学说的系统性。(P1) 4.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P3) 5.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P3) 6.短语:短语是语义上和语法上都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P3) 7.句子:句子是具有一个语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P3) 8.句法成分: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成分。(P4) 9.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里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列。(P4) 10.主语:主语是被陈述的对象。(P4) 11.谓语:谓语是陈述主语的。(P4) 12.动语:动语在前,表示动作行为,是支配、涉及后面的宾语的成分。(P4)※ 13.宾语:宾语表示人、物或事情,是动作所支配、所涉及的对象。(P4) 14.定语:定语是名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5.状语:状语是谓词(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修饰语。(P4)※ 16.补语:补语是动词、形容词性短语里中心语后面的补充成分。(P4) 17.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P6) 18.名词: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和时地的名称。(P8) 19.动词: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P9) 能愿动词(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 意愿的词叫能愿动词(P12) 趋向动词:表示移动的趋向的词叫趋向动词(P11) 20.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性质,状态的词。(P11) 21.区别词:区别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的词。(P13) 22.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或次序的词。(P14) 23.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P15) 24.副词:副词是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P17) 25.代词:代词是有替代,指示作用的词。(P20) 26.拟声词: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P22)※ 27.叹词:叹词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P23)※ 28.虚词:意义比较空灵,只起语法作用的词叫虚词。(P27) 29.介词:起标记作用,依附在实词或短语前面共同构成“介词短语”的词叫做介词。(P28) 30.连词: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等,表示并列、选择、递进、转折、条件、因果等关系的词叫连词。(P29) 31.助词:依附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表示结构关系或动态等语法意义的词叫助词。(P30) 32.结构助词: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词叫结构助词。(P30) 33.动态助词:动态指的是动作或性状在变化过程中的情况,是处在哪一点或哪一段上。

现代汉语复习资料-吐血整理

现代汉语 第一章绪论 一、现代汉语 1现代汉语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一一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七大方言 北方(北京话)、吴(苏州话)、湘(长沙话)、赣(南昌话)、客家(广东梅县话)、闽(福州话)、粤(广州话) 三、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音节界限分明、乐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音乐性强的特点。具体表现如下: (1)没有复辅音 (2)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 (3)有区别意义的声调 (4)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2、词汇方面 (1 )1?语素以单音节为基本形式 (2)广泛运用复合法构成新词 (3 )双音节词占优势 3、语法方面:汉语是分析性的语言,缺乏表示语法意义的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这就使现代汉语呈现出一系列的特点 (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2)语法(词法、句法)结构具有一致性 (3)词具有多功能性:某一类词往往可以充当多种句子成分 (4 )词语组合受语义、语境的制约 (5)量词、语气词十分丰富:不同的名词所用的量词往往不同,语气词常出现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 第二章语音 一、人的发音器官 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 二、语音的物理性质(四要素) 1、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声调主要由音高构成,声调的高低能区别意义 2、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而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时用力的大小 普通话里的轻声与音强有关 3、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汉语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1)

1.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上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 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2.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联合复句:并列顺承解说选择递进复 句;偏正复句:条件假设因果目的转折复句。 3.复句结构类型:多重复句紧缩句 4.句型:是根据结构分出来的类。 5.句类:是根据全句语气分出来的类。 6.句型分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类。主谓句:动词形容词名词主谓谓语句。非主 谓句:动词性形容词性名词性非主谓句叹词句拟声词句。 7.句式:分为“把”字句“被”字句连谓句兼语句双宾句存在句比较句。 8.“把”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头用介词“把”引出受事、对受事加以处置的一 种主动句。特点:①动词前后常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出现单音节动词。②宾语一般说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事物,因此前面常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语。③谓语动词一般都有处置性,就是动词对受事要有积极影响。④“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 词只能至于“把”字前。 9.“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给叫让)”引出施事或单用“被” 的被动句。 10.连谓句:由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 11.兼语句:由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分的句子。分为:使令式爱恨式选定式 “有”字式 12.现存句: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物,是用来描写环境或景物 的一种特定句式。分为:存在句出现句消失句 13.变式句:省略句(对话省因上下文而省)和倒装句(主谓倒置定语、状语后置)

14.省略句:在一定的语境里,为了语言的经济原则,说话时往往会省去句中某个句 法成分,即省去已知信息。 15.倒装句:调换原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 16.句类:陈述句疑问句(正反问特指问选择问是非问)祈使句感叹句 17.主语、宾语分为:施事受事中性主语\宾语。 18.主语、宾语分为:名词性谓词性主语\宾语 19.名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性宾语的动词 20.谓宾动词:只能带谓词性宾语的动词 21.分辨动词后的成分是补语或是宾语,主要:看标记、关系和词性。 22.独立语分类:插入语称呼语感叹语拟声语 23.短语:意义上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没有句调的一组词,又叫词组。它是大于词而又 不成句的语法单位。 24.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语序和虚词。 25.按短语构成要素是否凝固来分:固定短语和临时短语;从意义上分:单义短语和 多义短语;按成句能力分:自由短语和不自由短语;按短语层次分:一层短语和 多层短语 26.五种基本类型:主谓动宾偏正(定中状中)联合中补短语 27.其他短语:连谓短语兼语短语同位短语方位短语量词短语介词短语助词短 语(的字短语比况短语所字短语) 28.虚词特点:①依附于实词和语句,表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 成分③不能重叠④无词汇意义 29.连词与介词区别:①连词“和”所连接的两个词语是联合关系,一般可以互换位 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的前后两个名词性词语没有直接的语法关系,更不能互换位置。②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之前不能出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答案

《现代汉语》第五章语法习题答案-----思考和练习一 一.汉语学里的和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围.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此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种客观的语法体系。但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小异,各有所长,因此,学习是要细心观察,拿它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客观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的分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是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部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的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含例)(1)

第五章语法语法是指组成词、短语、句子等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的规则,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语法的性质:(1)抽象性: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成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一种语言里具体的词多得很,但其内部的组合规则和格式是很有限的,如“心情舒畅/服装整齐/步调一致/前途光明”这些句子意义各异,但结构相同,都是名词+形容词,加上句调就可以构成主谓句;(2)稳固性:任何事物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而语法的变化就显得缓慢得多,如:主语位于谓语之前,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语法习惯;(3)民族性:比如“两本书”在汉语里有量词的习惯,“two books”在英语中却没有量词,这就是语法的民族性。 句法成分表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词类划分的目的:在于说明语句的结构规律和各类词的用法。 词类划分的依据:①词的语法功能(主要)。②词的意义标准(参考)。③词的形态标准(参考)。 实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意义实在,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 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

名词谓词比较表(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比较) 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虚词的特点:①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②不能单独成句。③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④不能重叠。

简答:“的”的词类并举例分析。 1.作结构助词,定语后用“的”,如“美丽的女孩”。“的”可以用来组成名词性“的”字短语,如“找点吃的”,只能做主语或宾语。 2.作时间助词,插在动宾短语中间,表示过去发生的事情。如“我昨天写的作业”。 3.作语气词,表陈述语气,主要用在句子的末尾,完成一个句子。 44页七、八题。 ※举例说明短语结构类型有哪些?(12个) (一)、基本短语 1、主谓短语:由有陈述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被陈述部分是主语,表示要说的是谁或什么;后面陈述的部分是谓语,说明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陈述关系用语序 而不用虚词表示。 例:粮食//丰收(名//动) 2、动宾短语:由有支配、涉及关系的两个成分组成,前面起支配作用的是动语,表示动作行为;后面被动作支配的部分是宾语,表示做什么、是什么。支配关系用语 序而不是用虚词表示。 例:盖/被子(动/名)(盖/什么?) 3、偏正短语:由有修饰关系的两部分组成,修饰部分在前面,叫做修饰语,被修饰 部分在后面,叫中心语。 ①定中短语:由定语和名词性中心语组成,其间的修饰关系有时用“的”作定语的 标记。 例:(昨天)的事(名·名)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笔记整理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1)声母表: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送气不送气 2)韵母表:高低,前后,圆唇否 3)音节结构表 4)拼合规律表 5)变调的规则4条 一、普通话的定义:汉民族共同语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2)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 3)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二、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1 物理性质: 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 2. 生理性质: 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的 3. 社会性质: 要表达一定的意义 物理性质「音咼:指声音的咼低,v-1-t 宀十Hr-te 二?砧jk-1-t 4曰汉语声调 决定于发曰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 指声音的强弱,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语调 音长: 指声音的长短,、/4 切、厶4 -PL 一4 rr—P【、匚?!I AA h牟彳轻声 决定于发曰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J 音色(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1 )发音体不同 (区分声母、韵母)2)发音方法不同 3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单位 1 ?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一元音:发音时气流不受阻 -辅音:发音时气流受阻 2 ?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一般来说,一个汉字表示一个音节。

3 .音位:是能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例:辅音和声母,元音和韵母是对等的概念吗?答:不是,因为元音,辅音;声母、韵母是从不同系统分的类。 1 )虽然声母由辅音充当,但有的辅音不作声母,只作韵尾,如: gu dig 中的“ ng” 2 )辅音n既可作声母,也可作韵尾。如n(Ti , n在音节开头是声母,在音节 末尾的n 是韵尾 韵母和元音也不相等 1 )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 女口:t d, xi d , gu ai 2 )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 女口:g d n , g mg ,gu ① 例:“音位”和“音素”的区别 区别在于能否辨义:能辩义:音位;不能辩义:音素 如:n , l 在普通话中是不同音位,但在南京话中是同一音位,不同音素 例:判断音位个数 h cn和I印:共h ,1, a , n 4个音位 h cn和nd:共h , I, a 3个音位 (三)记音符号 1.汉语拼音方案 作用:1)给汉字注音 2 )作推广普通话的工具 2 .国际音标 1886 年,国际语音学会于伦敦制订。 原则:“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 历年考题: 96年:加点字注音:漂浮pi①漂洗pi 0D 和平h e 附和h e

《现代汉语》课后答案_下册完整版(黄廖版)

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 思考和练习一答案 一、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研究些什么? 语法学里的词法和句法各有研究范围。 词法以词为研究对象,研究词的内部结构、词的形态变化和词的语法分类。例如语素构成词的类型有哪几种,词形变化的方式及其表示的意义有哪些,词能分多少类,每类词以至每个词有哪些功能或用法,等等。 句法以短语和句子为研究对象,研究语句结构的类型和规则。例如短语、句子的结构层次如何,每层中各组成成分之间有什么关系,形成什么类型,表示什么意义,句子有什么语用条件,等等。 二、什么是语法体系?对语法体系的分歧应采取什么态度? 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指语法结构成分的组合规则和关系所构成的整体。在这个意义上,一种语言只能有一个客观的语法体系。但是在语法学界,由于众多语法研究者的认识不尽相同,所使用的析句方法和术语也就不同,对同一语法现象分析的结果和解释会出现分歧,从而形成不同的语法体系,这一含义的语法体系应该说成语法学体系。不同的语法学体系都是为了帮助大家认识和运用好各种语法结构的,它们往往大同小异,各有长短,因此学习的时候要细心观察,拿它来同语言实体相印证,采用符合事实的说法。不能因体系分

歧而否定学习语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语法学体系的分歧,是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通过对语法的深入研究才有可能逐步减少分歧。我们有必要分清语法体系的两个含义,知道通常说的语法体系往往是指语法学体系。 三、举例说明语法的抽象性和稳固性。 语法的抽象性指语法不管词、短语和句子的具体意义,而只管其中的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规则。例如“牛、太阳、飞机、春天、经济、势力”这些词的词汇意义各不相同,而语法形式和意义有共同点,即指它们有常做主语、宾语、定语的功能,能单独受数量短语修饰,都有事物意义。又如“蓝蓝的天、善良的愿望、奔跑的羊群、火车的速度、一本书”,这些短语的具体意义不同,但是语法不管这些,只注意每个短语都是有修饰关系的偏正结构,是定语性质不同的定中短语。 语法具有稳固性,这是说许多语法规则经历千百年而不变,旧的语法规则的变化和新的语法规则的产生都是比较缓慢的。例如汉语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是利用语序和虚词,从古到今都如此;主谓结构中主语和谓语是一前一后直接组合的,不用语法成分来连接,但是主语后头停顿处,有时可以出现语气词,这些结构特点也是古今一致的。又如在上古,名词可以做谓语,到了现代,名词一般不能直接做谓语了,这可以看出旧规则虽有变化,但是变化很缓慢。 四、为什么说研究语法要注意民族特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既有共性又各有个性,如果忽视民族语言的个

现代汉语整理版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语言共同的属性: (1)从结构上看,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形式),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的一种音译结合的符号系统。 (2)从功能上看, 人与人: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人与客观世界: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 人与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们利用语言积累知识、形成文化。 3.现代汉语两种形式:口语、书面语 (1)口语:简短、疏放,有较多省略。但是口语声音一发即逝,难于流传久远。时空受限。(2)书面语:周密严谨,结构完整,长句较多。 (3)文学语言:又称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并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文学语言比一般书面语更丰富,更具有表达力。并且不局限于书面语。包括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 4.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它不是独立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方言本身有一种完整的系统,都具有语音结构系统、词汇系统和语法系统,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 5.民族语和共同语的关系: 不是相互对立的。民族语的形成,普通话的推广,并不以方言的消失作为前提。共同语总是有条件有选择地从汉语方言中吸收一些有生命力的成分来丰富自己,完善自己。而全国各地的方言也都吸收了一些普通话的成分,日益向普通话靠拢。尽管如此,方言仍会长期存在,作为一个地区的交际工具而发挥作用。 6.七大主要方言区: (1)北方方言: A华北、东北方言:京津两市,河北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一部分地区。B西北方言:山西陕西、甘肃等省和青海、宁夏、内蒙古一部分地区。新疆汉族使用语言也是西北方言。 C西南方言: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东南角咸宁除外),广西西北部、湖南西南角等。 D江淮方言:安徽省、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徐州、蚌埠一带属于华北、东北方言,除外)、镇江和镇江以西九江以东的长江南岸沿江一带。 (2)吴方言 上海市、江苏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分地区、浙江大部分。典型代表:苏州话。(3)湘方言,长沙话为代表。 (4)赣方言,南昌话为代表。江西大部分地区。 (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为代表。 (6)闽方言。福建厦门为代表。 (7)粤方言,广东话为代表。 7.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言方面:

最新现代汉语下册试题及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试题及答案(彩笔标注为多考题) 一、填空题(总共20分,每空1分。) 1、语法这个术语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另一个是。 2、语法有三个性质,分别是、和。 3、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成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4、“同意参加”是属于(短语类型);“用笔写字”是属于(短语类型);"愿意他进来"是属于(短语类型)。 5、按宾语与动语的语义关系来分,宾语可划分为三种:、 、。 6、句子根据内部结构可分为和。 7、语法研究应包含、和三方面的内容。 8、联合复句可分为并列、顺承、、和 五小类。 二、选择题。(总共20分,每个2分) 1、()表示人和事物的属性,有区分事物的分类作用。 A.区别词 B.名词 C.量词 D.代词 2、下列形容词中,属于状态形容词的是()。 A.软 B.大方 C.伟大 D.雪白 3、“发现意外”和“意外发现”这两个短语是()。 A.述宾短语;兼语短语 B.偏正短语;述宾短语 C.兼语短语;述宾短语 D.述宾短语;状中短语 4、下列句子中主语是受事主语的是()。 A.我们跑丢了一只猫 B.狼把羊吃掉了 C.这孩子我也疼她 D.小妹只掉了几滴眼泪 5、“新中国的青年谁都感到幸福!”其中代词“谁”是()。 A.表示疑问 B.表示虚指 C.表示任指 D.表示确指 6、“他们两个去很适合”中主语是()。 A.他们两个去 B.他们两个

C.他们 D.他们俩 7、“大师傅,白天的事您千万不要见怪!”其中“大师傅”是()。 A.主语 B.称呼语 C.与“您”是同位语 D.宾语 8、带有拟声语的句子是()。 A.啊呀,老陈,想不到是你做的。 B.砰,砰,响起了敲门声。 C.哈哈,太神奇了! D.嗯,我这就来。 9、“禁止吸烟!”是() A.动词性非谓语句 B.省略句 C.动宾短语 D.兼语短语 10、“一家得出多少钱呢?”是()。 A.是非句 B.选择句 C.正反句 D.特指句 三、分析题。(30分) 1、指出下列划线词语所属词类。(共6分,每个1分。) (1)这棵树很笔直 (2)古塔在城市以西 (3)踢了一脚 (4)格外显眼 (5)啊!真好哇! (6)一台彩色电视机 2、指出下列短语类型。(共8分,每个1分) (1)觉得高兴 (2)粮食丰收 (3)昨天的事 (4)花园里谈 (5)玩得高兴 (6)有人不赞成 (7)南昌九江

现代汉语下册重点.

1.语法的定义:1.语法是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 2.语法学是研究语法的学科,指 语法研究者对语法结构规律的理性认识与抽象概括,包括词法和句法。 2.语法研究什么:语法分为词法、句法。词法学研究词的分类、词的构成(构 词法)和形态变化(构形法);句法学研究句子中的句法结构(短语)和句子分类(复句、句群、句类、句型)。 3.语法研究有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句法方面包括传统语法的句法以及 词法;语义方面研究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语用研究语境和句子的语调、语气、口气以及句法结构的变化。 4.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抽象性是语法最基本的特征,语法就是对语言中各种语法单位的组合关系、聚合关系、功能关系等抽象概括。 稳固性即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的要缓慢的多,语法很难受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改变、语法的稳固性与抽象性密切相关。 民族性即不同的语法有同有异,既有共性也有个性,个性是特点之所在。 5.语法单位: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组织短语和句子的备用单位。 短语是有词组成的,没有语调的语言单位,是造句的备用单位。 句子是具有一个句调、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的语言单位,句子前后有隔离性停顿。 6.句法成分是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P4-5) 内容;主语——谓语 动语——宾语 中心语——补语 定语——中心语 状语——中心语

句子成分符号表: 7.画句子成分:层次分析法、成分符号减半法。(★P6) 8.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9.分类依据:语法功能、形态、意义 10.词的语法功能即词的分布功能,主要是指实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位。词的形态分两种,一是构型形态,二是构词形态。词的意义是指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 11.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实词是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即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虚词是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词,包括介词、语气词等。 12.判断动词“是”: ①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如:我们的目的是发展生产。 ②表示事物特征、质料、情况。如:这孩子是双眼皮。 ③表示事物的存在。如:遍地是牛羊。 13形容词表示形状、性质和状态等。

现代汉语黄廖本_常考点整理部分

1、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广义:包括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和其他所有的方言。 狭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特点:1、语音方面:A、没有复辅音B、元音占优势C、有声调 2、词汇方面:A、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B、双音节词占优势。 C、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3、语法方面:A、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 形态。 B、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 C、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 D、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 3、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以话为代表,占汉民族总人口的73%。 有四个次方言区:a.华北、东北方言b.西北方言c.西南方言d.江淮方言 2、吴方言,典型的吴方言以话为代表,占7.2% 3、湘方言,以话为代表,占3.2% 4、赣方言,以话为代表,占3.3% 5、客家方言,以梅县话为代表,占3.6% 6、闽方言,以话为代表,占5.7% 有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区。 7、粤方言,以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占4% 4、语音 语音的性质: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一)、物理属性 音高:声音高低,取决于发音体震动的快慢。 音强:声音强弱,取决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 音长:声音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 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特色,取决于物体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二)、生理属性 肺和气管:源动力:气流 喉头和声带:发声 口腔,鼻腔,咽腔:共鸣。 (三)、社会属性语音的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在一种语音或方言中,什么意义用什么声音表达是约定俗成的,这是由社会因素决定的。 其社会属性还表现在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语音有不同的语音系统。 语音的单位 1、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分为元音音素和辅音音素。 2、音节: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觉到的最小语音片段。有三个要素:声母,韵母,声调。 3、声母、韵母、声调 4、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

现代汉语(下)试题[1]

现代汉语试题(下册) 一、填空题(20分) 1、传统语法学使用六大“句子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在用层次分析,把中心词改为_______、把动词改为 _______,另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句法成分,名为_______。 2、对偶就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大致分为_________________三类。 3、汉语组成短语的语法手段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4、比况短语有多种句法功能,可以作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补语,属于_______短语。 5、语法体系有两个含义:一个指_______,另一个指_______。 二、下列表述如有错误,请指出其错误所在。(10分) 1、“他叫我小李”和“他教我英文”同属一个句型。 2、非主谓句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 3、划分词类须以词的意义为依据。 4、主谓句都是动词谓语句。 5、凡具备了主语和谓语的语言单位就是句子。 三、修改下列句子,并说明理由。(10分) 1、刘思佳卖煎饼赚钱原来是送给老伴生病的孙师傅。 2、饰演英子的小演员沈洁,导演吴贻弓是在《闪艺的彩球》摄制组挑演员时发现的。

3、不但党八股这种形式不利于表现革命精神,而且极其容易使革命精神窒息。 4、飞快的18次特快列车向北京奔驰。 5、他小学毕业,就回乡参加生产,所以很能干,也吃得苦。 四、分析题(30分) 1、对下列短语作层次分析,如果有歧义,要作不同的分析。(15分) ①老师叫你去办公室交语法作业。 ②住在隔壁的小王经常问他关于计算机方面的问题。 ③一个大学生抢救农民老大爷的故事。 ④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你走。 2、分析下面各句并指出其句型(10分) ①总之,从粉碎“四人帮”以来,我国各条战线,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军事、外交战线,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②实现四个现代化,将使我国农业逐步变为农林牧副渔布局合理,全面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生活和工业发展需要的发达的农业。 3、用划线法分析下面复句的层次和关系。(5分) 深更半夜没有睡的只有两家:一家是咸亨酒店,几个酒肉朋友围着柜台,吃喝得正高兴;一家便是间隔的单四嫂子,她自从前年守了寡,便须专靠了自己的一双手纺出棉纱来,养活她自己和她三岁的儿子,所以睡的也迟。 五、术语解释(10分) 1、及物动词

现代汉语(增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解析

《现代汉语》(修订五版)下册·考试重点(简版) 一、语法的性质(详情见P3) 语法具有抽象性、固定性和民族性。 1.抽象性 语法是从众多具体的语法单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组合方式、类型及如何表达语义的规则。 2.稳固性 语法的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语法是一个有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的有紧密联系的系统。废弃一条规则就会导致整个系统跟随着变化,这样就会使人们不习惯,交流思想就难以进行。 3.民族性 每种语言都有明显的民族特点,不仅表现在语音和词汇上,同事也表现在语法上。研究语法要注意不同的语言的共性和个性,不能因共性忽略了而忽略了语法的民族特点,我们在研究和说明汉语的语法规则时,不要拿别的语言的语法硬套汉语的语法。 二、词类的分类标准(详情见P7) 分类的语句是词的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三个方面(就汉语来说,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形态和意义是参考依据。三者合称为词性) 三、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副词的语法特征(详情见P9,便于记忆见P13、P14表) 1.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放在动词前后分别作主语和宾语。 (2)前面一般能够加上表示名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3)一般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经常用在借此后头,组成介词短语。 (5)汉语民词单、复数同形。 2.动词的语法特征: (1)多数能作动语带宾语,能作位于或谓语中心语。 (2)动词能够受副词“不”修饰,只有少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能够构成“V不V”式并带宾语表示提问。 (4)动词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5)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促动作的动量小或时量或尝试轻松等意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3.形容词的语法特征 (1)形容词常作定语和谓语或谓语中心语。 (2)形容词不带宾语。 (3)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4)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有些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它词缀(便于理解请见P13) (6)状态形容词如“雪白”、“漆黑”、“血红”,本身已表示特定状态和程度。 4.区别词的语法特征 (1)能直接修饰名词和名词短语,作定语。 (2)不能单独作主语、谓语、宾语。 (3)不能前加“不”,否定时前加“非”。 5.副词的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作状语,几乎能修辞动词,近半能修饰形容词。 (2)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不、没有、也许、有点儿、当然、马上”等在省略句中可以单说。 (3)部分副词能兼有关联作用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整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及应用 第一单元 词类 词可分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名词的分类: 1、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 2、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 3、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 4、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 5、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 6、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 动词: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的分类: 1、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判断:是、就是、正是 7、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二】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 形容词的分类: 1、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 3、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 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短语和句子的词叫做代词。 代词的分类: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大家、人家、你、我、他们、我们、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怎样、哪、哪里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这里、那里、这么、那么、每、各 【三】数词: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例:一、二、千、万、亿、第一、初五、三分之一、九成、三倍、十倍 量词: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1)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个、位、尺、只、条、批、群、套、双、副、丈、尺、亩 (2)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 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边,表示程度、范围、时间、语气、然否等的词。 副词的分类: 1.时间(动作行为的时间、频率):已经、正在、将要、马上、顿时、忽然、一时、终于、常常、 再三、向来、始终、永远、一旦、暂时、渐渐、赶紧、恰巧、仍旧、曾、才、将、就、再 2.范围:都、全、总、只、仅、全部、总共、统统、只好、仅仅 3.程度:很、最、太、更、还、非常、十分、格外、稍 4.然否:必、必定、一定、不、没有、未必、也许、或许、大概、大约 5.语气:可、偏偏、索性、简直、原来、反正、居然、难道、究竟 6.关联:又、也、再、还、才 【四】介词:用在名词(或短语)、代词前头,组成“介宾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目的等。 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表排除:除除了 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表目的、原因:为为了为着因由 【五】连词:能够把两个词或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 连词的分类: 1.并列:和、跟、同、及、与、并、并且、而、不是……而是……、既……又…… 2.递进:并、并且、而且、况且、不但……而且……、尚且……何况……、与其……不如…… 3.选择:或、或者、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么……、是……不是……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现代汉语下册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有两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 上句调成句;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 1 短语或句子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 动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 里充当句 法成分的能力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 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 不能作补语; 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加副词; 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们”的 语法意义: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词语修饰; b.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 2 的意思; c.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 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时间名词 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 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 变化、消失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 数能带宾语; b.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 程度副词(很怕、很应该); c.多数可后带“着、了、过”等表示动态; d.有些动作行为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轻微,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AA式想想、 ABAB式研究研究、AAB式散散步)。

现代汉语(下册)知识点总结

现代汉语下册 第一节语法概说 1.语法: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语法有两 个含义:一是指语法结构规律本身,即平常说的语法事实; 二是指研究、描写、解释语法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它 是对客观存在着的语法系统的认识和说明。 2.语法的性质:抽象性、稳固性、民族性。 3.语法单位: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可组合成词、单独成词; 词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构成短语、句子,部分加上句调单独成句; 短语语义和语法上能搭配而无句调的一组词,大部分加 上句调成句; 句子具有一个句调,能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 4.句法成分: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指由词逐层组装成的短语或句子 里的词类系别。包括主语、谓语、动语、宾语、定语、 状语、补语、中心语8类。 第二节词类(实词) 1.词类: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2.划分词类的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是主要依据,a.词在语句里充当句 法成分的能力 b.词与词或短语的组合能力; 词的形态(构形形态如重叠、构词形态如加词缀)和意义(语法意义)是参考依据。

3.名词:语法意义:表示人和事物、时间、处所、方位 语法特征:a.常作主语、宾语,多数能作定语和带定语,不 能作补语; b.前面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一般不能 加副词; c.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 称谓及其他少数词(妈妈、星星)是构词的语 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d.单复数同形,在表示模糊复数时,部分指人名 词(和代词)可加构形后缀“们”(朋友们)。 “们”的语法意义:a.加“们”之后不能再受表示确定数目的 词语修饰; b.指人的专名加“们”增加“之类、之流” 的意思; c.指物名词加“们”是拟人的用法; d.“们”还具有表示“定指”的语用意义。 时间名词能作主语、宾语、定语,还常作状语,表示事情发 生的时间(他昨天来了)。 4.动词:语法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 语法特征:a.常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b.能受副词“不”修饰,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 饰,表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前加

现代汉语下册答案

[转]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题答案 语法”思考和练习八 一、下列各句哪是单句,哪是一重复句,哪是多重复句,哪是紧缩复句?为什么? ①外面太阳很好,I也没有风。 并列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②作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农民。 单句。“作者”是主语,“在这篇小说里写一个农民”是谓语“主要是”是插入语。 ③只要你能工作,I就应当工作。 条件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④只有这样,I我们才能完成任务。 条件 一重复句。有两个分句,中间有停顿 ⑤无论谁,都不能不学习。 单句。“无论”用在主语“谁”前,同谓语中的“都”配合,强调所指的人毫无例外,主谓中间有停顿。 ⑥你跑得再快也追不上他。 紧缩句。“你跑得再快”和“追不上他”都是分句,中间没有停顿,后一分句的主语承前一分句的主语“你”省略。

⑦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我们要努力工作。 单句。介词短语“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是“我们要努力工作”的状语,把它放在主语“我们”前面是为了强调它。 ⑧那两边,你瞧,绿油油的一大片,I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并列 一重复句。“你瞧”是插入语,“那两边绿油油的一大片”和“都是新法栽种的好庄稼”都是分句,第二个分句的主语承前省略了。 ⑨每个人都把准备好的锄头扛在肩膀上,I爬上山去。 顺承 一重复句。后一个分句承前省略了主语。 ⑩分析能力强,是这位青年同志的优点。 单句。主谓短语“分析能力强”是主语,主谓之间有停顿。 ⑩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单句。“在特殊情况下”是介词短语作状语,“只有”“才”分别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前表示必要条件。 ⑩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I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 并列 家II,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递进 多重复句。由三个分句组成,有两个层次。第一分句与第二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一个层次,第二分句与第三分句之间是第二个层次。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现代汉语语素知识点整理 一语素和汉字 1、语素: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 2、汉字是记录汉语的一套符号体系。 语素和汉字的关系: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一个汉字大部分可以充当一个语素,但有些语素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来表示。 汉字三位一体的特点:形体上,表现为汉字,声音表现为音节,音义结合则称为“语素”,典型的汉字表达语素是单音节的,而其他文字大部分表达语素是可以超音节的。 汉字的功能的意义化,并不表示每一个汉字是与意义对应的,有时汉字也仅仅是一个语音的记录,这是文字的普遍共同的性质。(这是文字的真正本质特征) 3、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和多音节语素。 一般而言,一个汉字多数就是一个语素,这就是单音节语素。但也有由两个或者是两个汉字以上的汉字组合才能表示意义的多音节语素,其中有些汉字并没有表示特定的意义。比如:蝴蝶,是一个语素,用“替换法”可以确定“蝶”也是一个语素,而“蝴”是汉字,但却不表示任何意义,仅仅是一个表音的汉字。依此类推的,还有“骆驼”中的“骆”。但汉语强烈的表义倾向性使语言使用者以为每个汉字都应该是有意义的。 字化现象,是指不满足上述对应关系的字,有向这种模式靠拢的趋势。 他论证“蝴蝶”的观点是:蝴蝶是一个语素,但却是两个字、两个音节,不符合字的一般趋势。独立的“蝶”是没有意义的,但我们却观察到这样的现象:蝴蝶、粉蝶、凤蝶、彩蝶,可以说“蝶”字开始“字化”了,“字化”实际是汉字民族心理认知的结果,其结果是构成有意义的语素。还有: 巴:中巴、小巴、巴士 的:面的、的士 啤:啤酒黑啤生啤 蛛:蜘蛛、蛛网、蛛丝 驼:骆驼、驼肉、鸵峰 4、汉字、音节、语素的关系P196 “1个汉字.1个音节.1个概念”是规范模式。 但也存在着语言的复杂性: (1)1个汉字,1个语音,表达1个或多个意义。(词典中的汉字) (2)1个音节,1个意义,多个汉字。(异体字) (3)1个音节,1个汉字,有不同的意义。 (同音同形异义字,外来词“粉丝\派”,假 借。) (4)1个汉字,1个意义,不同音节。(多音字,有些是文白异读的结果。)(5)1个汉字,不同的音节,不同的意义。(多音多义字,造字巧合、汉字简化。)(6)1个音节,两个汉字,两个意义。(儿化音节) (7)1个音节,1个汉字,两个意义。(甭,俩 方言俗字的一种特殊的造字方法,合音字。“不用”紧缩而成“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