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番茄真菌性病害的介绍及防治

真菌性病害预防首先要选用抗病品种,其次在生态防治上,要把握好棚室温度,注意通风,切记长时间闷棚:彻底清园以减少病残体组织,有条件的可实行五年以上轮作。以下每种病害只介绍化学药剂防治。

番茄是深受我们喜爱的蔬菜之一,保护地栽培模式所占比重较大。番茄病害较多,现介绍几种番茄较为常见的真菌性病害症状及防治方法:

早疫病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染叶、茎、果实,一般叶片受害最重。典性症状是形成具有同心轮纹的不规则的轮纹型病斑,初象针尖似的小黑点,不断扩展成轮纹状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有褐色的同心轮纹。茎杆秆病多在分叉处,果实感病多在花萼附近,初期为椭圆形或不规则褐黑色凹陷病斑,后期病部变硬,生有黑色霉层。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优士达80%嘧菌酯水分散粒剂3000-4500倍液。也可用其它有效药剂。喷药要尽量把植株各部位都喷到,不要落死角。

晚疫病

大棚温室中一般从前端开始发病,以叶片和果实受害最重。先侵染叶片和幼果,逐渐蔓延至茎杆使之变黑褐色,重症植株的病叶枯干垂挂在叶柄上,植株易萎蔫、折断。病果坚硬,凹凸不平,初期呈油渍

状暗绿色,后变成暗褐色至棕褐色,一般病果不变软和腐烂,湿度大时,叶正面和背面的病健交界处都可以看到白色霉状物。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优米达250克/升嘧菌酯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

灰霉病:

一般从叶缘尖端开始发病,呈典型V字形病斑向内扩展,同时危害花、果。感病的青果呈灰白色、软腐,长出大量灰绿色霉菌层。国外硬国型果实感染特点是霉菌从果皮直接感染,形成外缘白色、中间绿色、直径3-8毫米的俗称"鬼脸斑"的病果,国内品种少见。

药剂防治:带药蘸花(现在一般改为专用小喷雾气喷花)。喷施药剂可选用迅靓90%多菌灵500-600倍液,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蓝菱王1000-1500倍液

叶霉病

主要侵染叶片,叶片受害先从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在叶片上不规则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叶背病部初为白色霉层,后变为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高温高湿条件下,叶片正面也可长出黑霉,随病情发展叶片反拧卷曲,植株表现卷叶干枯症状。

药剂防治:可喷施禾俊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800-1000倍液,戊优45%戊唑嘧菌酯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蓝菱王1000-1500倍液

枯萎病

是一种维管束侵染病害,一般在花期或结果期开始发病。初期仅植株下部叶片开始变黄,以后萎蔫干枯下垂而死。有时出现半边发病,半边正常;拔起植株观察可发现根部变褐色,剖开茎部可见维管束变褐色。潮湿时病株基部出现粉红色霉。

药剂防治:发病前用迅靓90%多菌灵500-600倍液,或翠网50%烯酰吗啉1000-1500倍液灌根,每株0.25千克药液,10天一次连续灌2-3次。

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黄瓜常见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技术 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经营 班级:绿食091 2012年5月15日

摘要 (2) 前言 (3) 1 黄瓜幼苗异常 (4) 1.1黄瓜苗“戴帽” (4) 1.1.1 黄瓜苗“戴帽”的症状及病因 (4) 1.1.2 防治措施: (4) 1.2黄瓜幼苗子叶畸形 (4) 1.2.1 黄瓜幼苗子叶畸形的症状及病因 (4) 1.2.2 防治措施: (4) 2黄瓜茎叶异常 (5) 2.1黄瓜的生理性萎蔫 (5) 2.1.1 萎蔫症状及病因 (5) 2.1.2 防治措施 (5) 2.2 黄瓜叶片的边枯 (5) 2.2.1黄瓜叶片边枯的症状及病因 (5) 2.2.2 防治措施: (5) 3 黄瓜花果异常 (6) 3.1 黄瓜花打顶 (6) 3.1.1黄瓜花打顶的症状及病因 (6) 3.1.2 防治措施 (6) 3.2 苦味瓜 (6) 3.2.1苦味瓜的症状及病因 (6) 3.2.2 防治措施 (6) 4 温度异常对黄瓜的危害 (7) 4. 1 高温障碍 (7) 4.1.1高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1.2 防治措施 (7) 4. 2 低温障碍 (7) 4.2.1低温障碍的症状及病因 (7) 4.2.2 防治措施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对黄瓜幼苗子叶及成苗期茎叶、花、果的常见生理病害的病症、病因及相应防治措施进行论述,并对因温度异常引起的生理病害及其防治措施进行阐述。黄瓜生理性病害是由不良的环境条件、营养条件、以及不当的水肥管理等因素引起的非传染性病害。此类病害不相互传染,当致病因素消失后就不再发生,及时识别并及时防治黄瓜生理性病害非常必要。 关键词:生理性病害;黄瓜;防治措施;病因

番茄苗期主要病虫害

番茄苗期主要病虫害 病害 1 猝倒病 番茄猝倒病,是番茄种植初期的一种常见的真菌病害。危害的真菌终极腐霉,属于鞭毛菌亚门类型的真菌。主要表现为在种植初期幼苗颈基部出现大量水渍型病斑,从而引起幼苗枯死等症状。该种病害可以通过施用农药等方式来防治。 1.1 危害症状 番茄猝倒病是由终极腐霉引发的病害,主要发生在育苗盘中或土耕或反季节栽培幼苗的茎基部;病部初呈水渍状,后缢缩,引起幼苗猝倒或枯死,有时种子刚发芽或未出土幼苗即染病,腐烂在土内,造成缺苗,严重的成片死亡,湿度大时病苗上或病苗附近的土面上长出白色絮状霉层,即腐霉菌菌丝体。 1.2 发病规律 病菌腐生性很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春季条件适宜时,病苗上可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带菌粪肥、农具、种子传播。幼苗多在床温较低时发病,土温15~16℃时病菌繁殖速度很快。苗床土壤高湿极易诱发此病,浇水后积水窝或棚顶滴水处,往往最先形成发病中心。光照不足,幼苗长势弱、纤细、徒长、抗病力下降,也易发病。幼苗子叶中养分快耗尽而新根尚未扎实之前,幼苗营养供应紧张,抗病力最弱,如果此时遇寒流或连续低温阴雨(雪)天气,苗床保温不好,幼苗光合作用弱,呼吸作用增强,消耗加大,病菌乘机而入,此时就会突发此病。 1.3 防治方法 (1)选用早杂1号、吉农早丰、晋番茄l号、河南5号、霞粉、浙杂7号、兰优早红、夏星、粤红玉等早熟或耐低温品种。加工品种可选用红杂16等早熟无支架品种。 (2)在播种前15~20天,每平米苗床用40%的拌种灵粉剂加50%福美双粉剂1:1混合或用40%拌种双粉剂每平米用药8克,对细干土40kg,充分混匀后备用,播种前先浇透底水,待水渗下后,取1/3拌好的药土撤在床面上,然后再把催好芽的种子播好,最后把余下的2/3药土覆盖在种子上,覆土厚约1厘米,使种子夹在药土中间,或在定之前用300倍液《青枯立克》进行蘸根,此法即可防治猝倒病,又可兼治立枯病。 (4)选用无滴膜盖棚室,改善光照条件,增加光照强度,以利光合作用提高幼苗抗病力。(5)采用二氧化碳施肥技术或施用惠满丰多元复合有机活性液体肥料,每667平米320毫升,稀释500倍,喷施2次。 (6)在土壤中添加0.5%或1%的SH混合物,或用稻壳、蔗渣、虾壳粉、矽酸炉渣等加适量尿素、过磷酸钙、硝酸钾等制成土壤添加剂均可减轻发病。 (7)预防:将奥-力克《青枯立克》按300倍液稀释,每平米3升在播种前或播种后及栽前苗床浇灌。每平米2-4克苗床喷淋。在定植时或定植后和预期病害常发期前,将《青枯立克》按300倍液稀释,进行灌根,每7天用药1次,用药次数视病情而定。 治疗:按《青枯立克》300倍液+大蒜油15ml,稀释使用,3天一次,连用3次。病害严重时,可适当加大用药量。 2 立枯病 番茄立枯病是番茄幼苗常见的病害之一,各菜区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番茄苗床。育苗期间阴雨天气多、光照少的年分发病严重。发病严重时常造成秧苗成片死亡。 2.1危害症状 刚出土幼苗及大苗均可发病。病苗茎基变褐,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叶萎垂枯死;稍大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幼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病部初生椭圆形暗褐色斑,具同心轮纹及淡褐色蛛丝状霉,但有时并不明显,菌丝能结成大小不等的褐色菌核,

番茄病虫害图谱及防治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番茄细菌性斑疹病 图片简介: 茄细菌性斑疹病又称细菌性微斑病。该病为细菌性病害,植株地上部分均可发病,尤以叶缘和未成熟果实病症最为明显。叶片发病出现深 褐色至黑色斑点,四周有黄色晕圈;叶柄和茎发病出现黑色斑点;幼 嫩绿果发病,先出现稍隆起的小斑点,果实近成熟时围绕斑点的组织 仍保持较长时间绿色。 番茄灰霉病 图片简介: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病斑,呈V字形,潮湿时病部长出灰霉,干燥 时病斑呈灰白色。果实发病主要在青果期,先侵染残留的柱头或花瓣, 后向果面和果梗发展。花萼发病变为暗褐色,随后干枯。茎发病后初 期产生水浸小点,后扩展成长条形病斑。真菌;茄子;气流传播;雨水传 播;农事传播;伤口侵入 番茄顶裂果 图片简介: 番茄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畸形花花柱开裂的结果。直接原因是番茄开花时,对花器供给的养分不足造成的。生产中在低温季节或在大棚中定 植过早尤其严重。生理性病害;花期养分不足;定植过早;番茄 番茄病毒病(苜蓿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 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 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 撞,都会导致发病。病毒性病害;高温干 旱;田间管理差;苜蓿型; 番茄病毒病(花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 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 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 撞,都会导致发病。花叶型表现为叶色 浓淡不均,黄绿相间,叶片皱缩,明脉, 花少果小而劣,严重减产。病毒性病害; 高温干旱;田间管理差;花叶型; 番茄病毒病(蕨叶型) 图片简介: 由病毒引起的病害。高温、干旱有利于发病和传播。田间管理差,分苗、定苗、整枝等农事操作中病健株互相摩擦碰撞,都会导致 发病。蕨叶型表现为植株矮化,上部叶片变成线状,中下部叶片 上卷,结果少而小。

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A1型题1)

1.下列关于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哪个不正确B.颗粒层增厚 3.被认为是促发或加重银屑病的主要因素C.感染2.变态反应性接触陛皮炎的说法哪项不正确C.刺激物多具有抗原性 6.股癣发生的部位不包括E.大腿A.急性皮炎伴大量渗液--冷湿敷 B.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无渗液--粉剂 31.糊剂是C.粉剂加在凡士林D.慢性局限性浸润肥厚性皮肤病--硬膏 E.瘙痒病--酊剂或醑剂 11.湿疹的水疱位于A.表皮内5.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特点哪项不正确D.与年龄无关 7.乳房湿疹的特点是B.皮损呈棕红色 8.患者前几天曾患化脓性扁桃体炎,随后于头皮及四肢出现银白色鳞屑的斑丘疹,轻轻搔刮可出现成层鳞屑,刮去鳞屑后见半透明薄膜,首先考虑B.寻常型银屑病 9.下列哪项不是寻常型银屑病的特征现象D.甲胬肉 10.下列有关湿疹的治疗叙述错误的是C.慢性湿疹迁延不愈者,需口服糖皮质激素 33急性湿疹的好发部位耳后12.病人35岁,头皮及四肢伸侧有覆有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手、腕、足等小关节红肿疼痛,呈梭性肿胀,X线显示受累关节边缘被侵蚀,患者血沉增快,类风湿因子阴性,考虑为C.关节病型银屑病 15.银屑病发病与A.遗传有关13.慢性湿疹发生的部位最确切的是E.任何部位下列哪个不是银屑病的分型E.全身型银屑病 16.以下哪种剂型适合软化痂D.油膏 17.关于水痘哪项不正确C.常单侧发生水疱 18.银屑病按病程分期正确的是A.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 21.慢性荨麻疹治疗应D.以抗组胺药物为主19.具有形态单一、大疱及坏死、炎症较重表现的是A.接触性皮炎 24.哪项不是诊断急性湿疹的依据E.斑贴试验20.银屑病与二期梅毒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D.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25.婴儿湿疹的皮损特点A.丘疱疹、糜烂22.药疹与下列哪项关系正确A.皮疹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服药量无一定相关性 27.酊剂是A.不挥发的药物溶于酒精23.对固定性药疹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是特定药物引起的药疹 28.常见的HNA病毒是D.风疹病毒 29.下列哪种情况可用挤压器将痤疮皮损内容物挤出C.黑头粉刺 34.不易引起瘢痕的为哪型痤疮C.寻常性痤疮30.先天梅毒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先天梅毒也可经父亲传染 32.湿疹的一般治疗错误的是D.反复用肥皂洗35.常见的皮肤病的DNA病毒是C.传染性软疣病毒 6.下列梅毒螺旋体检查方法中哪些是正确的A.暗视野法37.感染梅毒后第一期皮肤病变出现的时间是C.3周 41.治疗重症药疹及早的首选药物是C.内用糖皮质激素38.下列有关带状疱疹的病因及发病叙述错误的是C.病毒经破损的皮肤粘膜侵入体内 39可累及关节的病变银屑病40.患者,女性,58岁,近两年发现颈部出现多发细长状突起疣体,如米粒大小,数目渐多,与皮肤颜色一致,最可能的诊断是C.丝状疣 44荨麻疹的发病机制主要有免疫性和非免疫性两类下列哪项荨麻疹属非免疫性延迟性压力性荨麻疹42.传染性软疣的软疣小体包含A.病毒及其代谢产物 45.不能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的银屑病类型是D.泛发型 不同浓度,药物的作用亦不同,应先用低浓度,以后根据需要逐步提高一旦发现过敏或有刺激,应立即停用,改用其他药物C.患者的年龄、性别、皮损部位和季节等在选药时也应注意D.一种药物用久后,可更换另一种相同或不同性质的药物46.不属于特殊类型荨麻疹的是A.丘疹型荨麻疹 47.银屑病中最重的一型是B.泛发型脓疱型 48.关于水痘和带状疱疹治疗的说法哪项正确A.由同一病毒致病 49.可防止银屑病复发的药物是E.目前尚无51.女性患者,40岁,于指背和掌面出现境界不清的皮损,角化明显,有浸润增厚,伴有皲裂,指甲变厚,冬重夏轻,考虑为B.慢性湿疹 50.关于传染性软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互样融合 52.亚急性湿疹的表现哪项不正确A.红肿减轻B.以鳞屑、结痂为主C.可阵发性加重D.渗出增多E.皮损范围缩小53.接触性皮炎的组织病理叙述错误的是E.表皮突消失 54.银屑病皮损好发于A.四肢伸侧 55.急性湿疹的特点是C.以丘疱疹为主 56.最常见的银屑病类型E.寻常型 57.银屑病转为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的最常见诱因是A.应用皮脂类固醇或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突然停药 58.引起湿疹的主要因素有B.过敏体质 59.从发病机制看接触性皮炎是C.迟发型变态反应60.对慢性肥厚性皮损首选外用药为D.软膏或硬膏 61.强效外用糖皮质激素,不宜长期外用C.阴股部62.手癣、足癣的病原菌为E.真菌 64.治疗痤疮下列抗生素首选哪一种D.四环素 63.银屑病(俗称牛皮癣)尽管患病率不低,目前认为是一种D.原因不明,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皮肤病 65.艾滋病的癌瘤主要为A.卡波西肉瘤 66.艾滋病可经过下列哪种途径传播D.共用注射器67.女,24岁,右足底行走时轻度疼痛,右足跖前部可见数个黄豆大小淡黄色角质栓,除去表面角质层可见有白色软刺状疣体,表面可见小黑点,最可能的诊断是C.跖疣 71.带状疱疹水疱的特征为A.阵发性疼痛 69.女,22岁,面部皮疹2个月余,无自觉症状,皮疹为米粒大到绿豆大扁平隆起的丘疹,表面光滑!质硬,浅褐色,圆形、椭圆形或多角形,有的呈串珠状排列,可能的诊断为。B.扁平疣 70.带状疱疹的自觉症状为C.疼痛72.带状疱疹治疗的首选药物为C.阿昔洛韦(无环鸟苷) 73.胆碱能荨麻疹最可能发生的部位B.躯干上部、上肢74.导致带状疱疹的病毒名称做C.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 75.典型的神经性皮炎皮疹为C.片状苔藓样变76.酊剂为A.不挥发的药物溶于酒精 77.对痤疮瘢痕治疗无效的为D.口服抗生素药物 79.对于痤疮的日常护理哪项不正确C.挤捏 80.对于痤疮以下哪种说法不对A.只有青年人才发病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精选试题)

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1、同形反应可见于银屑病哪一期。() A.静止期 B.消退期 C.进行期 D.红斑期 E.丘疹期 2、下列治疗癣不宜用的药物是()。 A.伊曲康哩 B.灰黄霉素 C.强的松 D.酮康哩 E.两性霉素B 3、梅毒传入我国的年代是()。 A.16世纪初叶 B.17世纪初叶 C.18世纪初叶 D.19世纪初叶 E.20世纪初叶

4、关于癣的治疗哪项可以不用()。 A.灰黄霉素 B.剪发、拔甲、拔发、洗头 C.肌肉注射抗生素 D.10%水杨酸软膏 E.5%硫黄软膏 5、牛皮癣相当于西医学的()。 A.银屑病 B.红色毛糠疹 C.神经性皮炎 D.尊麻疹 E.扁平苔藓 6、最易继发感染的手足癣为下列哪一型()。 A.水疙型 B.糜烂型 C.脱屑型 D.红斑型 E.皲裂型

7、牛皮癣(中医)的典型皮疹为()。 A.皮疹色鲜红 B.扁平多角形丘疹,融合成片呈苔藓样 C.严重时滋水淋漓 D.皮疹为红色丘疹、丘疱疹、脓疱 E.皮损经搔抓脱屑后基底可见点状出血 8、以下除哪项以外,均为牛皮癣的临床表现()。 A.与季节有关,常夏轻冬重 B.皮疹为圆形和多角形扁平丘疹融合成苔藓样变 C.慢性病程,易反复发作 D.大多数见于颈项部、额部等易受摩擦部位 E.自觉阵发性奇痒 9、牛皮癣的病因病机多为()。 A.风邪袭表,气血失和 B.脾经湿热,外受风邪 C.心经热盛,生风作痒 D.风湿热之邪阻滞肌肤,久滞血虚生风化燥 E.以上均不是 10、以下哪个病名不属于癣病范畴()。

A.白秃疮 B.圆癣 C.鹅掌风 D.脚气病 E.阴癣 11、以下关于体股癣的主要临床表现特点哪项不正确。() A.钱币状红斑 B.丘疹、水疱 C.鳞屑、瘙痒 D.溃疡、疤痕 E.夏重冬轻 12、关于乳癖疼痛特点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多以胀痛为主 B.多在经前加重 C.可随情绪变化 D.多为隐隐作痛 E.可涉及肩背部 13、以下哪一项不符合皮肤瘙痒症的诊断。() A.无原发皮损,以瘙痒为主

皮肤病与性病学研究生试题

皮肤性病学研究生考试试题2007-08-29 22:3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3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深达皮肤真皮网状层或更深的皮肤缺损称为() A.皲裂 B.糜烂 C.溃疡 D.表皮剥脱 2.促进表皮正常角化,使角质层恢复正常的外用药物称为() A.收敛剂 B.角质促成剂 C.角质松解剂 D.腐蚀剂 3.糖尿病患者应禁用或慎用的药物是() A.强的松 B.扑尔敏 C.阿司咪唑(息斯敏) D.制霉菌素 4.不溶于水的粉剂(约30%—50%)与水混合而成的外用剂型称为() A.粉剂 B.溶液 C.酊剂 D.洗剂 5.有水疱、糜烂、渗出的皮损,适宜的外用药物剂型为() A.溶液 B.软膏 C.粉剂 D.洗剂 6.疥疮的治疗宜选用() A.红霉素软膏 B.硫磺软膏 C.咪康唑软膏 D.联苯苄唑软膏 7.晚期梅毒是指病期在() A.1年以上 B.2年以上 C.5年以上 D.10年以上 8.重型药疹应及早应用() A.免疫抑制剂 B.维甲酸类药物 C.免疫调节剂 D.糖皮质类固醇激素 9.诊断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最可靠的方法是() A.斑贴试验 B.血清IgE测定 C.血清IgG测定 D.血清免疫复合物测定 10.慢性单纯性苔藓(神经性皮炎)的常见皮损为() A.糜烂 B.疤痕 C.萎缩 D.苔藓样变 11.关于玫瑰糠疹,哪项是错误的() A.可有前驱斑或母斑 B.皮疹长轴与皮肤纹理一致 C.刮除皮损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点状出血 D.皮疹可自行消退 12.有关过敏性紫癜,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可伴有肾脏损害 B.可伴有胃肠道损害 C.可伴有关节损害 D.可伴有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13.无疱疮的治疗首选() A.皮质类固醇激素 B.氨苯砜 C.免疫抵制剂 D.伊曲康唑 14.属于遗传性皮肤病的是() A.麻风病 B.恶性黑素瘤 C.白癜风 D.鱼鳞病 15.属于良性皮肤肿瘤的是() A.鲍温病 B.脂溢性角化病 C.帕哲病 D.基底细胞癌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70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6.连接表皮与真皮间的结构称为。17.皮下组织由疏松结缔组织和组成。18.头癣的临床表现分为白癣、黄癣、及脓癣。19.寻常型银屑病临床上一般分为三期,即、静止期(稳定期)和退行期。20.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分为:盘状红斑狼疮、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21.丘疹22.丹毒23.银屑病同形反应24.雷诺现象25.尼氏征(棘刺松解征)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26.写出五种皮肤物理治疗方法的名称。27.简述皮肤的生理功能。28.写出5种药疹临床类型的名称。29.简述急性荨

性传播疾病的诊治

性传播疾病的诊治 性传播疾病的概述 重点防治的8种性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措施 一.性传播疾病的概述 1. 什么叫性传播疾病?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 STD)是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的间接接触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简称性病,过去民间称“花柳病”。性病不仅仅发生在性器官上,也可侵犯附属淋巴器官及全身重要器官组织。 2. 经典性病 包括梅毒(syphilis) 淋病(gonorrhea) 软下疳(chancroid) 性病性淋巴肉芽肿(lymphogranuloma venereum) 腹股沟淋巴肉芽肿(granuloma inguinale) 3. 性病的现代概念 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TO)正式将性病命名为性传播疾病。除上述五种性病外,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阴虱、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股癣等。 卫生部《性病防治管理办法》中规定需上报的性病有八种:艾滋病、淋病、梅毒、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 二.重点防治的8种性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一)梅毒(syphilis) 1.定义: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交或从母体通过胎盘传播。 2.病原体: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温度耐受性差:41℃可存活2h,100℃立即死亡。 寒冷耐受性强:0℃时可存活48h,-78℃保存数年仍维持形态、活力和致病力。 体外不易生存:干燥、阳光照射、肥皂水和一般消毒剂均可短期内将其杀死。潮湿环境中,可存活数小时。 血液中4℃经3d可死亡,故在血库冰箱内冷藏3天以上,血液即无传染性。 3.传染途径: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 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95%) 胎盘传染 产道传染 非性接触传染:接吻、握手、妇检、哺乳等 输血感染 间接接触传染:内衣、被褥、毛巾、剃刀等,但极少 4.梅毒分期 获得性梅毒(后天)早期梅毒(<2年)一期梅毒 二期梅毒 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2年)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 心血管梅毒

是历史最全的黄瓜病害防治及图谱

是历史最全的黄瓜病害防治及图谱 遇到低温降雪天气,保护地很多棚内黄瓜生理性病害严重,菜农非常苦恼。在此将黄瓜生产中常见的几种生理性病害的病因和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低温障碍:0℃以上的低温称寒害,植株表现叶面黄白、斑点、皱缩、卷曲变小、萎蔫。0℃以下低温称冻害,植株萎蔫枯死。 防治方法:选用耐低温品种;低温炼苗。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自卫素20毫升,禾甲安20毫升,红糖50克喷雾提高抗寒力;在棚室上加盖双层草帘;熏烟或临时补温;低温后慢慢升温,不可操之过急,严重受害的植株要拔除重新定栽。 二、沤根:表现为主根腐烂变褐色,不及时管理易造成死秧。 病因:连阴天地温下降,土壤水分含量高,长期密闭不通风,根部缺氧,根系损伤。 防治方法:及时中耕松土,温水灌根提高地温: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自卫素20毫升,禾甲安20毫升,黄腐酸钾100克 三、花打顶:植株的生长点变成花器官,不再分化叶片。花开后,瓜条停止生长,可出现三种情况:

1、植株长出10-22片叶时,生长点萎缩,在生长点处长出1-3个小雌花,或1片叶遮在生长点处。 2、生长点处憋成疙瘩,下部3-5节茎长2-2.5厘米,并在疙瘩下长出2-5条侧蔓,侧蔓茎节间平均长6-8厘米。 3、生长点逐渐萎缩,附近小叶密集,叶腋间出现小雌花,在高温、高湿下生长点恢复生长,叶节继续伸长,但生长缓慢。 防治方法:用6.66PPM的920红糖水涂抹顶尖;用每15公斤温水(25度)加九二一20毫升,大败毒20毫升,红糖50克喷雾。注:6.66PPM 的920红糖水配制方法:1克920先溶解100毫升酒精里,取1毫升兑水1.5公斤,加红糖10克。 四、畸形瓜:有尖嘴瓜、大肚瓜、细腰瓜、曲形瓜等,这些瓜条直接影响销售,菜农损失严重。 病因:大棚内光照不足,昼夜温差小,密度过大,透光不良,瓜条膨大时肥水供应不足;缺多微素造成植株长势弱,叶片小,黄叶,生长点受抑,根系受到损伤,植株生长后期表现衰老,或感染病虫害,或遇连阴天。 防治方法:根据黄瓜吸肥规律施肥N-P-K:2.7-0.9-4 ,每亩冲施多微素2—8公斤和硝酸钙(每采摘1次瓜冲硝酸钙3公斤)。 五、苦味瓜: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要求措施

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番茄痰素过剩 症状植株高大,茎叶生长旺盛,但结果少,表现出明显的徒长症状。顶端幼嫩叶片在傍晚会出现卷曲,这是由于顶端幼叶中的生长素含量增加,促使叶面加速生长造成的。土壤铵态氮含量越多顶部叶片卷曲的程度越严重。小叶片中肋隆起,叶片反转,呈船底形。茎上出现灰白色至褐色斑块,这是因为根吸收了过多的铵态氮之后会引起氨害,组织和细胞受到损伤并在茎上出现褐色斑点。 病因施用铵态氮肥过多,同时又遇到低温或土壤经过消毒处理等情况,由于硝化细菌和亚硝化细菌的活动受到抑制,使铵积累于土壤中,引起铵态氮过剩。 防治方法严格控制铵态氮肥和尿素的用量,在地温较低的苗期或在进行了土壤消毒的情况下,应少施或不施铵态氮化肥和尿素,施用硝态氮肥可以避免铵离子中毒现象的发生。但值得注意的时,生产无公害蔬菜时,对硝态氮肥的施用量以及蔬菜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有严格的限制,施用硝态氮肥对生产无公害蔬菜不利。当前,比较适宜的方法是多施腐熟的有机肥。在地温较高的条件下,如发现氮肥过剩,可通过加大浇水量加以缓解。 番茄肥害 症状植株受害初期,叶片表面出现白色或灰白色不规则斑点,随病情发展,斑点扩大,坏死斑中部有时呈枯绿色,后期穿孔。与病害不同的是,枯斑不会无限扩大。在高温、干旱条件下病情发展十分迅速,叶缘枯焦。 病因一次性大量施用化肥,番茄根系受害,吸收功能降低,使叶片受到影响,导致上述症状。 防治方法科学施肥,施肥量不可过大,施肥要均匀,施肥后立即浇水或随水施肥。出现症状后立即浇水,一般浇水2~3次后肥害即可解除,此时,叶片上的病斑不再扩展,坏死部分干枯或穿孔,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番茄顶裂果 症状果实脐部及其周围果皮开裂,有时胎座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裸露,受害果形状难看,严重时失去商品价值。 病因顶裂果主要是由于番茄畸形花花柱开裂造成的,有时柱头受到机械损伤也造成顶裂果。番茄花的雌蕊花柱开裂的直接原因是开花时缺钙。一般施用氮、钾肥过多会阻碍植株对钙的吸收,夜温低、土壤干旱会加重病情。 防治方法育苗期间,夜间最低温度不能低于8℃,春季定植不可过早。施足有机肥,避免施用过量的氨态氮肥和钾肥。土壤不能过干。土壤缺钙时,可在定植前施用石灰补钙,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用石灰50~70千克。作为应急措施,可用0.5%的氯化钙叶面追施,也可喷施绿芬威3号等含钙复合微肥。 番茄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成虫和若虫主要群集在蔬菜叶片背面,吸吮植物的汁液,被害叶片褪绿、变黄,植株的长势衰弱,此外白粉虱分泌的大量密露,堆积在叶片和果实上,易引起病害的发生,严重降低番茄商品价值。密露可造成植株叶片气孔堵塞,影响光合作用,导致减产1—3成。 番茄落花落果病 症状:在早春或高温季节栽培番加,落花、落果常普遍而严重、有时第一穗花果可能全部脱落,第二穗花果大部分脱落。 发病条件:(1)早春温度偏低,尤其花期夜温低于15℃。 (2)白天温度偏高,如白天高于34℃、夜间高于20℃,或白天40℃高温持续达4小时。 (3)光照不足。 (4)花粉遇干旱缺水或供肥不足。 防治方法: (l)加强栽培管理,培育适龄壮苗。育苗期昼温保持25℃,夜温15℃,防止徒长成僵苗。苗龄70~80天为宜。

番茄病害合集

番茄病害合集 番茄是喜温、喜光性蔬菜,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太严格,但为获得丰产,促进根系良好发育,应选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壤土。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特征:幼苗、叶片、茎和果实均可发病,以叶片和处于绿熟期的果实受害最重。 幼苗期受害:叶片出现水浸状暗绿色病斑,并向叶柄、茎部扩散,使变细呈黑褐色腐烂,幼苗萎蔫死亡。 成熟期受害:多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从叶缘或叶尖开始发病,叶片表面有水浸状淡绿色病斑,渐变褐色,坏死,再扩展至整个叶片;空气湿度大时,叶背病斑边缘有稀疏的白色霉层。叶柄、茎秆和花絮受害:为不规则形、凹陷、褐色大斑,边缘不清晰;湿度大时表面有灰白色霉层。 果实受害:有不规则形坏死斑,边缘云纹状。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从开花前开始及时调查,重点观察下部叶片,及时发现中心病株并加以防治,可选用的药剂有:氨基寡糖素;丙森锌;霜脲·锰锌,或唑醚·代森联。 1 、番茄绵疫病 棉疫病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主要为害果实,也为害叶片,为害严重。 果实发病:先在近果顶或果肩部发病,长有表面光滑的淡褐色斑,有时长少量自霉,后形成同心轮纹状斑,变为深褐色,皮下果肉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长出白色霉状物,病果多保持原状,不软化,易脱落。 叶片发病:出现水浸状褪绿大斑,慢慢腐烂,有时可见同心轮纹。 防治方法: ①选种抗病品种;实行轮作;开沟起垄栽培;合理密植;合理浇水,及时排水,保证通风透气;增施磷钾肥,增强植株长势;及时清除残枝败叶,集中处理,减少病源。 ②发病初期,可选用以下药剂防治:烯肟菌酯+百菌清;嘧菌酯,或锰锌·霜脲。 2、番茄细菌性溃疡病 叶片及果实危害症状 危害症状:番茄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幼苗染病:真叶从下向上打蔫,叶柄或胚轴上出现凹陷坏死斑,横剖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髓部出现空洞。 成株期染病:常从植株下部叶片边缘枯萎,逐渐向上卷起,随后全叶发病,叶片青褐色,皱缩,干枯,垂悬于茎上而不脱落,似干旱缺水枯死状。 茎部染病:出现褪绿条斑,溃疡状,内部中空且维管束变褐,后期下陷或开裂,茎变粗,生出许多庆刺或不定根;湿度大时,有污白色菌脓溢出。 果实染病:严重时产生鸟眼状凸起。 防治方法:

性病科普

一、概述 性病,传统观念是指通过性交行为传染的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生殖器部位。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五种,曾被称为“花柳病”。目前在国外列入性传播疾病的病种多达20余种,其中包括传统的五种性病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和乙型肝炎等。我国目前要求重点防治的八种性传播疾病是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 二、高危人群 性病的高危人群即极有可能感染性病的人群。他们包括卖淫、嫖娼者、三陪女、吸毒者、多性伴侣者、婚外恋者、同性恋者及性病患者的性伴等。 三、病因 1.病毒 如引起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 2.衣原体 如引起性病性淋巴肉、非淋菌性尿道炎; 3.支原体 如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 4.螺旋体 如引起梅毒; 5.细菌 如引起淋病、软下疳; 6.真菌 如引起外阴阴道念珠菌病; 7.寄生虫 如引起阴道毛滴虫病、疥疮、阴虱等。这些病原体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繁殖而发病。 四、临床表现

由于性病是一组疾病的总称,其症状因病而异,感染了性病病原体后,有的人有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也有的人没有任何表现。男性常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及尿道口分泌物;阴囊肿大;女性阴道分泌物异常(增多、颜色发黄、有异味、脓性或血性等);女性外阴瘙痒,下腹痛;生殖器部位出现水疱、糜烂、溃疡;生殖器部位出现赘生物;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全身出现不痛不痒的对称分布的皮疹,尤其是在手心、足底出现这样的皮疹。 五、检查 性病有很多种,每种性病均有几种不同的化验检查方法。这些化验方法的准确性关系到病人能否得到正确诊断和有效的治疗。目前,常用的性病化验方法如下: 1.淋病 (1)涂片法对男性急性尿道炎准确性高,但不适用于女性病人; (2)培养法最为准确,尤其适合女性病人。 2.非淋菌性尿道炎 (1)涂片法检查尿道或宫颈分泌物中的中性粒白细胞,方法简便,但不能确定病原体; (2)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法简便,但有的检测方法敏感性不高; (3)支原体培养较可靠,但是解释结果宜慎重,应结合临床,因为正常人也可能培养阳性。 3.梅毒 (1)暗视野显微镜检查适用于有硬下疳损害的病人; (2)非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为初筛试验,可有假阳性; (3)螺旋体血清学试验如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为梅毒的确证试验,但不能用来判断疗效、随访等。 4.尖锐湿疣 一般凭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行5%醋白试验和组织病理检查。 5.生殖器疱疹 一般凭临床表现即可诊断,必要时行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检查。 六、治疗 性病有很多种,有的容易治愈,有的不容易治愈。可治愈或易治愈的性病通常是由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等病原体引起的,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梅毒(早期梅毒)、软下

皮肤性病学试题及答案

皮肤性病学试题题库(含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 表皮属复层鳞状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麦克尔细胞等构成。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 真皮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其中纤维包括胶原纤维、网状纤维、弹力纤维。 1、角质形成细胞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构成。 2、基底膜带由胞膜层、、、四层结构组成。 3、真皮层由浅至深可分为、。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4、皮肤具有屏障、、、、、、等七大生理功能。 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和休止期。 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由内毛根鞘、外毛根鞘和结缔组织鞘组成 根据发生时间及机制,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5、斑疹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分为、、、。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丘疹顶部有小水疱时称丘疱疹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压之不褪色,直径小于2mm时称瘀点,大于2mm时称瘀斑 斑块为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浅表性皮损,顶端较扁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 抗组胺药根据其竞争受体的不同,可分为H1受体拮抗剂和H2受体拮抗剂两大类 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 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 有的致病真菌在自然界或25℃培养时呈菌丝形态,而在组织中或在37℃培养时则呈酵母形态,称为双相真菌。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6、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所致的皮肤病。 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 丹毒系由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的皮肤、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7、疣是由病毒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常见临床类型有、、、尖锐湿疣。 8、脓疱疮是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或)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皮肤病,本病临床上可分为、、、新生儿脓疱疮、SSSS。 9、按照菌落形态,真菌可分为、两大类;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引起感染的真菌分为、。 10、头癣多累及少年儿童,成人少见。根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四种类型。 黄癣病发呈暗绿色荧光;白癣病发显示亮绿色荧光。 11、头癣的治疗采用、、、、五条措施联合。 由各种真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统称为甲真菌病

妇科疾病概述 文案

妇科疾病概述 ● 何谓妇科疾病,主要包括哪些种类 妇科所谓妇科就是医院中专门治妇女病的一科。疾病就是病的总称。事实上,女性得的病不一定都叫妇科疾病,如女性头疼、牙疼能叫妇科疾病吗?只有女性生殖系统所患的疾病才叫妇科疾病。妇科疾病的种类可分很多种,常见的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阴道炎、宫颈炎、宫颈糜烂、盆腔炎、附件炎、功能性子宫出血、乳腺疾病、不孕症、月经不调等等。 ● 哪些因素会导致妇科疾病的发生 妇科由于细菌或病毒的感染和营养不良、外伤等各种物理或化学因素可致疾病,这是人们普遍具有的常识。可是心理因素可致妇科疾病,却易被人们所忽视。在妇产科,常常看到由于心理不健康而引起或加重某些疾病的病例。如:痛经是一种由肌肉紧张或痉挛而引起的小腹胀痛,有时伴有腰酸,有些人由于心理不成熟,性格过敏,怨恨自己是个女性,把月经看成是“倒霉”或“痛苦”的事情;还有些人可能有过精神创伤,或夫妻性生活不和谐,产生恐惧焦虑等,从而出现痛经症状。还有些结婚多年不曾怀孕然而又渴望生个孩子的妇女。偶尔发生闭经,又有恶心或食欲不正常现象,自以为已经怀孕了。可是经过检查后,并无妊娠,产生“假孕”现象。再说绝经。这原是妇女开始进入老年期的一个转折点,有些妇女可能生理功能失调的反应比较显著,产生面孔潮红、出汗、头痛、头昏、感觉迟钝、疲劳、失眠等症状。并伴有焦虑不安、恐惧、抑郁等症状。 妇科这些精神情绪一方面可能是由上述的全身症状所引起的,另一方面则往往是社会、家庭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女性从青年期开始,就应该懂得月经、生育、妊娠、分娩、绝经等一些基本的医学常识,并经常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样就能避免或减少某些妇产科疾病的发生。 ● 我国妇科疾病的发病情况如何 妇科我国人口众多,经济基础薄弱,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状况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因此感染性疾病在我国是一种多发病,在这类由于公共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中以妇科病最具有代表性。 妇科我国是世界上性传播疾病和传染病的多发地区,75%以上的妇女有着不同程度的妇科疾病另据现代科学证明,95%以上的性传播疾病、80%以上的妇科病,50%以上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都源于不健康、不卫生、不科学的性生活及亲密接触所感染。男、女阴部日常清洗是预防性传播疾病、妇科疾病的重要手段。 妇科众多妇科疾病中以外阴搔痒、阴道炎包括滴虫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念珠菌性阴道炎、阿米巴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和盆腔炎、宫颈炎及附件炎等最多、最普遍,可以说妇科病一直是我国的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统计资料表明妇科病在农村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在中小城市也有64%。严重影响着妇女同胞的工作和生活;同时由于封建思想的困扰,广大妇女同胞患病后,羞于启齿,不到医院接受治疗,以至延误了治疗时机,发展成为更严重更可怕的疾病如腹膜炎甚至肿瘤等,造成终身遗憾。再者妇科病多会影响夫妻生活甚至造成夫妻传染,因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和睦和幸福。

【基础】中医执业-中医外科学-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热疮 热疮的概念及病因病机 1.概念:热疮是指发热或高热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种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常见于高热病后,或者高热过后。 本病以好发于皮肤粘膜交界处的成群小疱为临床特征。 2.病因病机:外感风温热毒,阻于肺胃二经,蕴蒸皮肤而生,或肝经湿热下注、阴伤所致。 热疮的内治法:以清热解毒养阴为主要治法 热疮的外治法 (1)初起者:局部酒精消毒,三棱针浅刺放出疱液。 (2)局部外用药:紫金锭,或金黄散,青吹口散油膏,黄连膏。 蛇串疮 概念与特点 1.概念:是一种皮肤上出现成簇水疱,呈身体单侧带状分布,痛如火燎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 相当于西医的带状疱疹。 2.特点:皮肤上出现红斑、水疱或丘疱疹,累累如串珠,排列成带状,沿一侧周围神经分布区出现。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病人可多次发病。好发春秋季节,四季皆有。好发于成人,老年人病情尤重。本病好发于胸胁部,故又名缠腰火丹,亦称为火带疮、蛇丹、蜘蛛疮等。 蛇串疮的辨证治疗 练习题 下列关于蛇串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皮损对称分布 B.多无疼痛 C.皮损为红斑,风团 D.愈后很少复发 E.相当于西医的单纯疱疹 『正确答案』D 带状疱疹的多数患者愈后很少复发,极少数患者可多次发病 A.皮损对称分布:湿疹对称分布 疣

疣的内治法 疣目,扁瘊皮损少者及鼠乳、掌跖疣、丝状疣均不需内服治疗。 疣的外治法 各种疣均可选用木贼草、板蓝根、马齿苋、香附、苦参、白鲜皮、薏苡仁等中药,煎汤趁热洗涤患处,每天2~3次,可使部分皮疹脱落。 1.疣目:可选用推疣法、鸦胆子散敷贴法、荸荠或菱蒂摩擦法。 2.扁瘊:可选用洗涤法、涂法。 3.鼠乳:用消毒针头挑破患处,挤尽白色乳酪样物,再用碘酒或浓石炭酸溶液点患处。若损害较多,应分批治疗,注意保护周围皮肤。 癣 癣的治疗方法 本病以杀虫止痒为主要治法,必须彻底治疗。可用抗真菌药物治疗。 (一)白秃疮、肥疮采用拔发疗法 (二)鹅掌风、脚湿气 1.水疱型:可选用1号癣药水、2号癣药水。 2.糜烂型:可选1:1500高锰酸钾溶液、3%硼酸溶液、二矾汤或半边莲60g煎汤待温,浸泡15分钟,次以皮脂膏或雄黄膏外搽。 3.脱屑型:可选用以上软膏外搽,浸泡剂浸泡。 (三)灰指甲每日以小刀刮除病甲变脆部分。 练习题

番茄生理病害及防治

番茄生理性病害及防治措施 1、脐腐病 番茄脐腐病是缺钙引起的,该病只危害果实,尤其是青果期发病最重。 引起缺钙的因素有:土壤钙不足;土壤中氮素、钾素等含量高,抑制对钙的吸收;土壤干旱影响对钙的吸收,同时植株体内大量产生草酸;土壤碱性过重引起根系发育不良,影响正常吸收。 防治方法:加强管理,增强土壤保水能力;施足底肥,氮、磷、钾肥配合使用;高温干燥期间,避免使用浓度过高或含氮量过多的化学肥料。喷洒1%过磷酸钙或0.5%氯化钙。 2、番茄空洞果 越冬茬和冬春茬容易发生,常见3种类型:胎座发育不良、果皮、隔壁很薄看不见种子;果皮、隔壁生长过快及心室少的品种,节位高的花序易见到;果皮生长发育迅速,胎座发育跟不上而出现空洞果。 引起因素:激素喷施过早,致使胎座发育不良;花粉形成时遇高温,光照不足,受精不良使果实内部发育不完全;日高温超过35℃,且持续时间较长,果肉组织与果实生长不协调;营养物质供不应求时,碳水化合物积累少;结果期浇水不当;保花保果剂浓度过大。 防治方法:选择不易产生空洞果的品种;防止小苗龄定植,小苗定植根旺吸收强,氮素营养过剩常易生产空洞果;避免施肥过量,特别是氮肥;前期水宜少,后期应稍多;正确使用涂抹喷花用药;作好光温调控,防止苗期夜温过高、光照不足和白天温度过高。

3、裂果 类型:放射状裂果、同心圆裂果(纹裂)、顶裂(果脐开裂)。 引起因素:裂果与品种、栽培有关;高温、强光照射、干旱突然浇水易引起放射状裂果;果面有水滴引起同心圆裂果和果实侧面纹裂,果面产生的木栓层又突然吸水产生裂果;顶裂主要是畸形花的花柱开裂所致,直接原因是开花时对花器供钙不足;干旱时植株体内游离的草酸使心、叶芽受害而产生顶裂果。 防治方法:选择长形果,果蒂小,棱沟浅的小果型抗裂、枝叶繁茂的品种;加强通风,阳光过强可采用遮阳网覆盖;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促根系深扎,以缓冲土壤水分剧烈变化;育苗期不能长期夜温过低,定植后加强保温;及时适度整枝打杈;通风口避免雨水滴入。 4、日灼果 在果实向阳面发生,呈有光泽,似透明革质状,后变白色或黄褐色斑块,明显有别于周围健部组织,病部变干后呈草纸状变薄。 引起因素:果实膨大期,天气干旱,土壤缺水,处在发育前期或转色期以前的果实,上面无枝叶遮挡,受强烈日光照射;果面有水珠时更易发生;土壤缺水、连阴骤晴、遭受蚜虫或病毒病危害、栽培过稀时易发生。 防治方法:合理密植,及时适度整枝打杈,保证植株叶片繁茂;加强肥料管理和防治病虫害,防止落叶;控制好土壤水分,尤其结果期不可过干过湿;雨季或大雨前要及时采收。

番茄主要病害的农药防治要素

番茄主要病害的农药防治要素 番茄主要病害的农药防治要素: 一、番茄晚疫病 番茄晚疫病是泉州近郊蔬菜基地番茄发病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害。每年因晚疫病的损失达20~30%,严重时可达80~90%。前段时间的低温多雨是晚疫病发病的最佳条件,预计下一阶段我区蔬菜基地番茄晚疫病发病将较为严重,现将番茄晚疫病的防治介绍如下: 1.症状幼苗、叶、茎和果实均可受害,但以叶和青果受害最重。番茄染病后,叶片病斑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呈暗褐色水渍状不规则形斑。扩大后为褐色且边缘不明显的大斑;茎上病斑暗褐色,条状,略凹陷;果实病斑多发生在青果的近果柄处,开始呈灰绿色云状硬块,后逐渐变成黑褐色。病部比较坚硬,略有凹陷,潮湿时长有稀疏白色霉物,并产生腐烂。 2.发病原因(1)由真菌致病疫霉所致,借气流及雨水传播。(2)春节期间,我市温度基本保持10~24℃,相对温度90%以上,早晚雾大露重,连绵阴雨,形成了晚疫病发生和流行的条件。 (3)由于我市近郊种植多采取双杆整枝法,密度过大。春节期间又缺少田间管理,追肥不及时,植株长势差,造成今年我市番茄晚疫病为数年来最严重。 3.防治对策(1)避免与番茄、马铃薯连作。(2)高畦栽培,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3)发现中心病株时,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或拔除,并对其周围喷药,防止病

害蔓延。(4)未发病时,可选用1:1:200波尔多液每隔7天喷1次,连续3~4次预防。发病初期,可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克霜灵1000~1200倍;58%瑞毒霉锰锌可湿性粉性800倍液;可杀得2000型9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及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液交替喷雾防治,以后每隔7天施药1次,计3~4次,收获前7天停止用药。 二、番茄溃疡病 温暖潮湿,结露时间长及暴雨多,发病重。有喷灌的大棚或温室,果实易显症。 1.症状幼苗至结果期均可发生。茎部发病,内部变褐,多雨或湿度大时,菌脓从病茎或叶柄中溢出或附在其上,形成白色污状物,后期茎内变褐以至中空,最后全株枯死,上部顶叶呈青枯状。果发病,果面可见略隆起的白色圆点,俗称“鸟眼斑”。 2.防治对策⑴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及时除草,避免带水操作。⑵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及时喷洒77%的可杀得粉剂500倍;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倍;扑海因1200倍+72%农用链霉素1000倍。 三、番茄灰霉病 我区基地4~5月发病,当地菜农俗称“白烂果”。 ⒈症状可为害花、果实、叶片,以果实最为严重。果实染病时果皮呈灰白色,软腐,病部长出大量灰绿色霉层,果实失水后僵化;叶片染病多始自叶尖,病斑呈“V”字型向内外展,初呈水渍状、浅褐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