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摘要】《数学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时代赋予数学活动的要求。【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性”学习,“小组”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合作”的手段能否充分的运用,这是体现小组合作学习是否能真正展开的两个关键性的问题。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上还必须明确,开展这一课题的研究不仅仅是推广和应用一种教学研究的手段或方法,它真正的内在意义是培养学生充分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这正是学生需要培养的社会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我感到小组合作学习是势在必行。

1.小组合作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爱动、好玩、乐于交往,且小组合作具有一定的民主和自由探究性。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可以在一定程度得到满足,因而总是兴趣较浓。比如在这学期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当学生列出方程后,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做编题练习。课堂气氛热烈,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还可推选小组代表在班内交流,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广大空间

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成员都参与学习的过程,使学生学得生

动活泼、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大胆发言的好习惯,把自己的探索发现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在组内交流。运用小组合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给他们以较大的思维空间,使他们乐于交流,从而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天地。我想,平时的教学中如果经常训练的话,对学生帮助是很大的,既能发现不同的思考方法、解题思路,又能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敢想、敢做、敢说。

3.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更多主动参与的机会,有利于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小组中,由于提倡民主协作,使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

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互动性把学生由传统的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

观者,转变成教学活动积极的参与者。由于学生间原有的认识特点、经验不同,对事物的理解存在差异,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个体从他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迪,理解得更丰富全面,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

4.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主要表现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对权威不盲从,不人云亦云。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对学生的学习作出评价,以便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情况,及时改正错误。在合作评价时,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教师要逐步要求学生在课

堂上学会三听:一是要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要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5.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5.1 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的基础上的,当学生自己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教学中,应让学生先有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一个探究知识的过程。如果为了追求合作的气氛,顺应教育的潮流,教师在呈现问题情景后不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自己觉得该合作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毫无合作探究欲望,也得迅速加入学习小组。这样容易造成小组合作讨论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5.2 抓好反馈与调控。小组合作的成效往往取决于教师的启发和适时点拨,教师不仅要及时捕捉学生交流发言中的闪光点给予强化,使其成为全体学生的思想和知识财富;还要及时发现学生的模糊认识和不确定的感知印象。通过反馈调控,引起学生深入地思考,从而在高一层次的认识水平上建立正确的认识和感知印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使认知能力尚处于孩童阶段时期的学生,发挥群体交互的优势,是避免由于遇到挫折而带来失败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了解合作学习的进展情况,引导展开讨论,指导合作探究,及时鼓励有创意的见解,科学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只有以新课程倡导

的理念为指导,加强实践,数学课的合作学习才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收稿日期:2012-03-24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