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构词法对比

汉英构词法对比
汉英构词法对比

最常用的英语构词方法有以下三种

(1)转化法conversion 转化法就是把一个词从一种词类转成另一种词类。例如:black a.(黑)→to blacken v.(使黑),这种转化被称为缀后(affixation)或派生(derivation).可以用改变词根的元音或辅音的方法,例如:hot a.(热)→to heat v.(热)、full a.(满)→to fill v.(装满)、whole a.(健康)→to heal v.(医治)、blood n.(血)→to bleed v.(出血)等,这叫做元级派生(primary derivation).也可以不改变词本身的拼法,转成其它词类,如:gangrene n.(坏疽)→gangrene v.(使生疽)、gargle n.(嗽喉)→gargle v.(嗽喉)、correct a.(正确的)→correct v.(纠正)、second num.(第二) →second vt.(支持)、image n.(影像)→image v.(作图像)sample n.(样品)→sample v.(取样),这些就属于转化(conversion)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种种的词类转化。(2)合成法(composition)合成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复合词。如:three year-old(三周岁的)、up-to-date(最新式的)、up-to-the-minute(非常时髦的)、peace-keeping(维持和平的)、take-off(飞机的起飞)、film-goers(电影观众)、easy-chair(沙发)、consulting-room(诊室)、over-estimate(估计过高)、outnumber(超过数目)、furrow-keratitis(勾状角膜炎)、esimate-ray (r射线)、gas-forming (产气)、giant-

cell(巨细胞)、group-specific(类属特异性的),等等。

(3)缀后法(affixation)缀后法指在词上附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比方名词兼动词的care的派生词有:careful a.→care n.+-ful (a. suf)、carefully adv.→careful a.+-ly (adv. suf)、carefulness n.→careful a.+-ness (n.suf),又比方:动词connect 的派生词有:disconnect v.→dis-+con-nect n.( 使分开)、connective a.→connect v.+-jve(有连接作用的)和connection n.→connect v.+ -ion(连接)。

除了上面三种最常用的构词法外,还有其它的构词方式,如:反成法(back-formation)缩略法(shortening),拟声法(imitation)和混合法(blend).因它们都不是本书讨论研究的重点,故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赘述了。

在开始研究本书的重点内容--缀合构词法之前,为方便起见,有必要先介绍几个有关词结构方面的概念。

(1)词根和词干(root and stem)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词根root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中把词根严格看

作单章节的原始意义单位,这种词根为数不多,在英语里,大约有460多个(见w.w.skeat,a primet if English etymology §102..)这对于研究词源学( etymology)或许是必要的,但对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词不达意根就

成了难以辩认的了,因此,它的用处不大。例如:narrow,narcissus,nerve,snare等词不达意的词不达意根都是sne.其二是把词不达意根看作同根词不达意共有的可以辩认的部分,不一定是单音节,也不一定是原始形式。

比如:医学方面的词根有:ophthalmo-(眼),esophage-(食道),epithelio(上皮),reticulo-(网状),erythro-(红)等。换名话说,词不达意根指的是有些音节(不是前缀或后缀)在不同的词不达意里出现,而其根本形

式和含义相同,如:error(错误),erratum(印刷错误),aberration(迷误),errkoneous(错的)的词不

达意根都有是err-[to wander](离)。

(2)词干(stem) 指的是未经词形变化的原形词。例如:动词to impede(hinder)的词根是impede,必须注意,

词的词形变化(inflection)不属于构词法研究的对象,这是因为词的这些变化既不能改变词不达意的原意,又

不能改变词类。比如:动词teach有时态的变化,即可以在其后加时态的词尾-ed或-ing,但这并不表明构造出

新的词来了。

(3)前缀和后缀(prefix and suffix)前缀的后缀都是词根或单词,它们原来故地是独立的词或词根,但由于

经常缀在其它词或词根的前后,辅助中心意义,逐渐就失去了独立的形式,读音意义而成为附加部分。前缀有

一定的含义,缀前缀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compound).如:cohost →co-[together,with]+host.后缀只具有转变

词的词类的功能,不改变其含义,但医学上,有些后缀本身有一定的含义。例如:-ate(盐酸),-ase(酶)等。缀后缀而成的词叫作派生词(derivative),例如:helpful a→help n. + -ful(a.suf),quickly adv. →quick a. + -ly (adv.suf)等

汉语的构词法就是汉语语素构成词语的方法。汉语的构词法类型主要是合成法,还有少数类型是派生法和缩略法。

合成法类型包括:

并列式,比如:动静

偏正式,比如:秋天

陈述式,比如:自信

支配式,比如:脱水

等等。

派生法:就是加前后缀组成词,比如老虎,桌子,等。

缩略法:就是缩写而成的词语,严打,文革,三反,等

汉语新词语修辞方式造词法研究

【内容摘要】以往发表的新词语a的文章。侧重于从新词新义的显现入手探讨,从修辞格方面入手研究新词的

比较少。本文主要从新词语的现状,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的意义,由比喻、借代、仿拟构成的新词的情

况和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情况这几方面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修辞新词语比喻借代仿拟

新词新语是观察社会生活的晴雨表,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其人文景观绚丽多彩。

改革的大门开放以后,国外文化蜂拥而来。诸如“的士”、“酒吧”等词语纷至沓来。国内国外文化相互碰撞,彼此

之间相互交融、相互渗透,产生了一批反映时代变革的新词新语。随着国内旅游热兴起,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许多农村人口投身于旅游景点的商业服务,于是便在原先的交通工具上精心修饰,仿照“的士”,出现了“马的”、“驴的”、“轿的”、“摩的”、“板的”等系列新词。这种由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旅游文化的发展,农

业文明开始向现代文明转换。研究这种新词新语具有广义文化学的意义。研究这种新词语还有社会学的意义。

比如“下岗”一词,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不存在的。进入90年代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市场经

济严酷的竞争机制,必然使有的企业破产,有的工厂倒闭,职工下岗不可避免。与“下岗”相对应,运用对义仿拟

手段出现了“上岗”这个新词语。此外,“绿灯”、“黄昏恋”等等,都反映了这一特定时期的重要社会问题。

最重要的是研究这种新词具有语言学的意义。语言同社会生活联系密切,反映生活也最为迅速。如“绿色工

程”“绿色食品”“绿色能源”“绿色产业”“绿色农业”“绿色事业”、“套书”“套裙”“套餐”“套会”“套票”等系列套词反映了修

辞构词的灵活性、形象性和系统性。语言的活跃,反映思想的活跃,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解放的结果。研究由

修辞构成的新词语是要寻找其规律,预测其走向趋势,引导正确理解和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促进语言规范标

准化。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全球化国际交往的需要。

一、“修辞学造词法”诠释

词汇就其本身而言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而新词的产生概括的说不外乎两条途径:一是构造新词,二是吸收外来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新的事物、新的现象不断出现,由此导致了人们的新观念、新感受

的不断产生,面对这种现象,原有的词汇难免会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于是人们便倾向于寻求各种造词手段来

对客观世界大量的空符号作及时有效的补充。产生新词新语的方式很多,有新外来词语的吸收、旧词语的复活、方言词语的吸收等等。我们着重要谈的是以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研究。任学良先生曾提出“修辞学造词法”,就

是运用修辞手法(即所谓的辞格)来创造新词的方法。新词语有不少正是利用这种方式产生的。比如用“鞭打快牛”来喻指对贡献大的人或企业过度加码,使其做更大的贡献;用演员出台表演的“出台”来喻指一系列成套的政

策措施跟群众公开见面,即形象又生动。诸如“蛋糕”、“绿灯”、“断奶”、“窗口”、“余热”、“网络”、“黄牌”、“拳头”、“婆婆”、“阵痛”,“铁饭碗”、“红眼病”、“花架子”、“大锅饭”、“毛毛雨”、“大气候”,“一刀切”、“走后门”、“打头阵”、“剃光头”等都是通过比喻式构成的。“拳头产品”是指一种品牌或产品在企业中的作用向拳头一样粗壮有力,它是

比喻方式造成的新词语。至于“龙头企业”、“文山会海”等等都是此类。还有借代式新词语,如“菜篮子”、“绿色食品”、“国脚”等。据语料库我们统计得出这种由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约有700多个,以比喻、借代、仿拟方式构

成的新词语最为常见。此外,还有其他修辞方式如比拟、夸张、谐音构成的新词语,下文中我们将会一一谈到。

二、比喻造词法

从结构上看,新词新语里运用比喻这种修辞格的,大体有以下几类:

⑴、以喻体作修饰成分,本体类属作中心词,构成新词语。如:

龙头企业拳头产品窗口行业星火计划胡子工程尾巴工程

这类新词的喻体一般都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取譬的着眼点也多种多样,其突出之处是使得语言表达

简洁明快。如:

草根工业:喻指植根于乡村土地发展起来的乡镇企业。

龙头企业:像龙头一样能带动全局和其他企业前进或发展的企业。

尾巴工程:指某一工程主体部分已经完成,但尚有某些收尾项目未曾完成,好像拖了个尾巴。

⑵、以喻体代指本体,也就是赋予某些词语以新的比喻义。如:

绿灯窗口龙头新星拳头黄牌气候余热婆婆短平快

在这类词语中,由一些本来是普通语词,如“婆婆”、“窗口”、“拳头”;有的本来是专业、行业用语,如“绿灯”、“黄牌”,作为新词语,它们被赋予了新的比喻义,使用范围扩大了。而且有的新词语还可以作为构词成分,组成

相关的新词语。如:

气候:大气候小气候新星:网坛新星影坛新星诗坛新星在这其中的“窗口”、“龙头”、“拳头”与前头所说的第⑴类

关系密切或是由⑴类省略本体类属词形成的。比如“龙头”据一些语言研究者考察,在报刊杂志中先是出现“龙头

产品”、“龙头企业”等短语,随后才出现“龙头”单独使用的情况。如:科学技术是脱贫致富的“龙头”。或是先出现

喻体单独使用的情况,然后扩展成⑴类词语,像“窗口”,举个例子来看:商业、服务业和交通运输部门是社会文

明风尚的窗口。由此产生了把这些行业总称为“窗口行业”的说法。这两类词语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在口语中“窗口”、“龙头”、“拳头”等词语的比喻说法是早已存在的,当它们进入书面语后,很快就被推而广之了。

⑶、以喻体作中心词,前边加上一系列修饰、限制成分,构成新词语。其中心词有双音节的,也有单音节的。

我们以单音节为例看一下,如:

~坛:体坛歌坛影坛泳坛足坛网坛

~星:歌星明星笑星舞星泳星新星

~霸:电霸水霸车霸鱼霸油霸波霸声霸

~~热:武侠热英语热中国热琼瑶热追星热足球热旅游热

~~族:上班族追星族红唇族推销族打工族工薪族

~~风:吃喝风麻将风浮夸风宴请风

这一类单音节词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使用范围比较广,但它们能不能被认为是后缀成分,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首先,一般后缀成分如“子、头、儿”等本身已无实词意义,它们的词义已经虚化或消失了。而“坛、星、霸、风、热”这一类单音节词,仍保留一定的实词意义。例如“热”,指受很多人欢迎的或很多人热衷的某一社会现象。“坛”,在词典中早已说明指的是体育界或文艺界,只不过由它构成的新词更多了,而“坛”的词义并未消失。至于“风”本

指一种自然现象,但自古至今就被喻指社会风气或作风,如“党风”、“世风”、“校风”、“学风”等,近年来产生的“吃喝风”、“麻将风”仍是这个意思。

其次,“子、儿、头”等后缀成分须依附于前边的词语存在,是名词的标志,而“热、坛、风”这一类单音节词,则

勿须依附前边词语存在,可以单独使用。再次,在修饰性词语和这些单音节词之间,结构较松散,有的也可以

插入其它词语。修饰这些单音节词的成分可以是词,也可以是短语,没有一定限制。由于这类单音节词确实存

在一种后缀化的发展趋势,我们可以称其为类后缀成份。

⑷有的新词语,从它开始使用,就作为一种比喻用法。如:

大锅饭:喻指不符合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平均主义分配制度。

一刀切;喻指那种不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的简单化的工作方法。

这类词语就字面意义谈,本指一种现象或事物,只是人们很少用它们的字面意义,而是常用它们来喻指某一事理、现象,在使用过程中这类词语逐步具有了某种习用的意义。这类词语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新的俗语、惯用语,如:“踢皮球”、“剃光头”之类,它们应用的范围比较广,很难说明这种比喻究竟是以那个本体为对象的。

三、借代造词法

用借代修辞格形成的新词语,一般来说可分为以下几类:

⑴、以专称代指通称。如:伯乐,原为韩愈《马说》中的人名,擅长相马的人后来代指擅长发现人才推荐人才

的人。硅谷:源自美国,电子工业基地,现代指电子工业基地。

⑵、以某一相关事物代指一事物。如:

红包:代指家长给晚辈子孙的赏钱或厂矿、企事业单位给职工发放的奖金。

菜篮子:代指城镇居民的副食蔬菜供应。

“菜篮子”:是城镇居民采购蔬菜、食品时携带的工具;“红包”:使用红纸包着钱币,象征喜庆、吉祥,以示奖励。

⑶、以事物的某一特征部分或标记代指该事物。如:

橄榄绿:代指这种颜色的警察制服。

大团结:指拾元面值的人民币,因上面印着民族大团结的图案而得名。

国脚:专指具有高超球艺的国家级的足球队员。

⑷、以具有特征性的动作行为代指某一事。如:

画圆圈:代指圈阅文件。一些领导同志在阅读或批示文件时,常画圆圈表示已经过目。

爬格子:因写文章要用带格子的稿纸,所以拿“爬格子”来形容勤奋艰苦写写作。

挂鞋:代指足球队员退出绿茵场,不再参加比赛。

“画圆圈、爬格子”,“挂鞋”都是动宾结构。前者口语色彩浓,后者书面语色彩浓。此外,它们之间的感情色彩也

有区别。“画圆圈、爬格子”含有戏谑的意味,“挂鞋”则显得庄重。

⑸、以形象性称谓代指原有专名。如:

铁榔头:因郎平扣球凶猛有力,而“郎”与“榔”同音,人们就以“铁榔头”代指朗平。

聂旋风:我国围棋手聂卫平在中日围棋赛中,连连获胜,象一股旋风,令对方无法招架,于是“聂旋风”就成了聂

卫平的代称。

⑹、以专名代指该专名所具有或体现的某种社会现象、观念等。如:“条子现象”指领导干部随意批条子办事的不

良社会现象。“明星效应”指文艺、体育等领域里的明星由于受人崇拜而产生吸引力和号召力的社会现象。这类词

语从意义上说,带有一定的模糊性、随意性;从结构上说,为定中结构;它不同于一般修辞上借代里所说的“专

名代泛称”,从整个短语看,可以认为是部分借代。

四、仿拟造词法

采用仿拟手法构成的新词语,实际包含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目的,利用仿

拟格而产生的偶发性新词语。这类新词语

有些会超越原语言环境,被更多的人认可并使用,逐步获得一般词语的性质;有些只是偶尔出现或偶尔重复出现,很快被遗忘和淘汰。另一种情况则是依据汉语词汇中已有的词语,利用仿拟手法来构成表达新事物新概念

的词语,可视为用仿拟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利用仿拟构词法产生的新词语有着一般新生词语的性质,接下来

我们着重分析仿拟型新词语的情况。

⑴、格式仿。汉语词汇中有些词语的构成在形式上呈明显的框架结构,这种框架结构也即一类词语构成的格式,依据一定的格式,通过改换某些构词要素,能产生一系列同格式的词语。“格式仿”就是通过仿拟词汇系统中这类

典型格式而构成新词语的方法。依据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四类:

①、仿前式。即仿造词仿拟原型词的结构,更换原型词的前一个词素,后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

词造词法中占多数,下列两组例子都属于仿前式。

面的→轿的酒吧→网吧

→货的→陶吧

→残的→奶吧

→摩的

②、仿后式。与仿前式相反,这是一种仿拟原型词结构,并替换原型词的后一个词素,前一个词素不变的方式。这种方式在仿拟造词法中用的比较少。例如:

国手→国脚的哥→的姐廉政→廉业陪读→陪教

③、格式仿产生的新词语四音节的也较多,所仿格式有些是词汇系统中具有的,有些则是近年新造,经反复使

用获得习用性特征的新格式。格式仿构成的四音节的新词语大多是在一个固定格式中嵌入新语素,如:由“大×

大×”仿拟出“大红大绿”、“大红大紫”、“大操大办”、“大包大揽”等;由“小×小×”格式仿拟出“小打小闹”、“小夫小妻”、“小修小补”等。这些新仿拟的词语,均在原格式中嵌入一定的语素,词型格式化特征突出。格式仿利用已有的格式,形势特征明显,改换语素灵活便利,是一种常用的仿拟构词的手段。

④、还有一种仿拟则是依据一定的句法形式,即所仿格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句法模式。它们大多是汉语词汇系

统中使用时间长、出现频率高、生成能力强的句法模式。因而往往带有一定的文言句式的色彩。如:“以NVN”,介词“以”在这种句法模式中表示“凭借、依据”,是一种文言格式。根据这种格式仿拟的“以权谋私”、“以党代政”、“以工挤农”等新词语,概括性强,具有明显的文言特征。

⑵、语义仿。语义仿即利用词语间语义上存在的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来仿拟构词。

①、类义相仿。利用类义关系仿拟的新词语,如由“奖学金”仿拟出“奖教金”,由“空姐”仿拟出“海姐”,由“廉政”仿

拟出“廉业”等。这些仿拟词与原型词都是同类事物,同属一个范畴,利用同类事物的相关性,类推联想,仿拟出

新词。

②、对义相仿。对义仿拟则是由记录某一事物、现象、行为的词语,仿拟出另一与之相对应的新词语。如,以

性别为对应关系由“公关小姐”仿拟出“公关先生”,由“家庭妇女”仿拟出“家庭妇男”,“空姐”仿拟出“空哥”,“的哥”仿

拟出“的姐”。

某些相对应的概念,也会产生对义仿拟构词。如,由“民办”仿拟出“官办”,由“民风”仿拟出“官风”等等,“民”与“官”便是建立在相对应的概念基础上的仿拟。

③、反义相仿。这种仿拟词与原型词意义相反,这是由于仿拟词语中替换的词素与原型词中对应的词素意义相

反造成的。这种仿拟是语义仿中最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许多仿拟型的新词语,都是通过反义仿拟构成的。如,以“大”与“小”相仿拟的“大我”与“小我”、“大气候”与“小气候”;以“冷”与“热”相仿拟构成的“冷销”与“热销”、“冷板凳”

与“热板凳”等;以“优”与“劣”相仿拟的“优生”与“劣生”等等。此外,象“上”与“下”,“公”与“私”,“正”与“负”,“快”与“慢”,“强”与“弱”等反义语素的变动,都是仿拟构词的重要手段。

⑶、依据是否只用仿拟手段来划分,可以分为单纯式和兼用式。单纯式是指仅仅利用仿拟这一修辞方式造词的

方法。根据兼用的修辞方式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仿拟兼谐音。如“气管炎”→“妻管严”,“哑巴亏”→“喇叭亏”

②、仿拟兼简缩。例如:博导(博士生导师)→硕导(硕士生导师)。这里人们兼用了仿拟和简缩两种造词法。

③、仿拟兼夸张。例如“豪华本”→“火箭本”(称出版速度快,质量低劣的书册)。仿拟词语“火箭本”显然也兼用

了夸张的手法。

五、其他修辞方式造词法

这种利用修辞格形成的新词新语义比喻、借代、仿拟最为常见,当然由其他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也是不容忽

视的。谐音构成的新词语,如:“炒古”,炒买炒卖古玩,由“炒股”谐音而造;“导爷”,戏称导游人员,有“倒爷”谐

音仿造。还有“爱资病”、“莫(没)斯(事)科科长等都是谐音造成的新词语。比拟式构成的新词语,如具有新

含义的“松绑”“透明度”“冒尖”“挂钩”“浮动”,以及“精神污染”“知识爆炸”“三栖明星”“投资膨胀”等。夸张式新词语也

为数不少,如:“爆棚”指体育、娱乐场馆等人数骤增;“过街鞋”,对质量很差的鞋的贬称。此外还有“爆满”、“鸣谢”、“袖珍企业”、“火箭本”等。还有新含义的“山海经”、“普通话”是直义式新词语。而“压缩饼干”“压缩空气”则是

利用断取格形成的。真是形象生动,丰富多彩。所有这些进一步说明了“修辞学造词法”是完全行的通的,而且是

语言学中值得研究的一个有趣的现象。

六、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1、比喻、借代构成的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由比喻、借代修辞方式构成的新词语具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首先,这类词语具有时代特色。由修辞而逐渐

凝固成新词语,是汉语词汇发展中固有的现象。例如:古汉语中有以“须眉”代指男子;以“裙钗”“巾帼”代指妇女;以“杜康”代指酒;以“黄发垂髫”代指老人小孩;也有以“蛇行、龟伏”等来喻指某一动作行为状态的。这类词语比

较形象生动,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丰富了汉语的词汇。近几十年来涌现出的新词新语,存在着一种趋新求雅

和系列化的趋向,同时也表现出追求形象鲜明、通俗化、口语化的势头。由修辞方式形成的新词语更是引人注目,无论在“表情”还是在“达意”上,带有一定的时代烙印。例如文革的那几年,人被丑化、异化,灵魂和肉体被

肆意糟踏、蹂躏,反映在语言上,那就是在词语里“牛鬼蛇神”“黑帮”等等满天飞。如今的时代是人文时代,人格

得到尊重,人的价值受到重视,个人的创造精神也得到提倡、保护和发扬,词语中以比喻、借代方式产生了不

少于个人专名有关的词语。如:“王海”、“徐虎”等,只要一个人的作为、贡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效应,很快就会

得到应有的承认,受到尊重。当今的时代亦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信息瞬息万变的社会,因而被用来做借

体或喻体的多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事物,如:“中关村”、“硅谷”、“短平快”、“气候”等等。这种变化反映了当

今我国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以及广大群众视角中心的重要转移。其次,这类词语的词义具有模糊性。词语意

义的模糊性是指它们所表达的概念的外延缺少清晰的界限,由比喻和借代凝固形成的新词语,其意义普遍存在

相当模糊性。一般来说,一个新词语从开始出现到被社会接受,其意义总要经历一个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这是由于人们对这个词语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此外,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概念本身就具有一定

的模糊性,或者它本身就是一个模糊不定的概念。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表达方式,大多只有模糊概念,既没有

必要也不可能从科学上界定严格的意义范畴。如“龙头项目”等会因地因时而异,其概念外延没有确定标准。我们

再从心理基础看,比喻和借代都是以联想作为心理基础的,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和随意性。由比喻和借代形成

的词语直接以喻体指本体、以借体指本体,这在文字表达上更精炼了,但意义范畴的模糊性、不确定性却更为

增强了,同时也模糊了两个不同质的事物的界限。“热”本指一定的温度,与“社会现象”本是风牛马不相及的两回事,把它们混为一谈,词义更模糊了。再次,修辞用词往往具有临时性的特点,这类词语所要表达反映的客观

事物本身有相当多数属临时或短期性的社会事物、现象。如:“~~热”、“~~风”只不过时髦一阵子也就失去了存在

的意义。即使“~星”、“~~精神”等也只能在一个特定时期内,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些词语能风行一阵,当事

过境迁也就烟消云散了。

接下来我们在看一下由比喻和借代形成的新词语的发展趋势。由比喻和借代构成的词语中,不少词语词义带有

相当的模糊性,表达上也可能用其他方式代替,流传使用中又有一定的局限性,使它们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

性受到程度不同的影响,加上这类词语多用于口语,也就不大容易进入正式公文、科学论文等文体。另外,这

类词语有不少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而人们的情感往往受各种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又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个

人成分占很大作用。这样,也使这类词语的传播受到一定的限制,转化为一般词语的可能性受到影响。有些语

言学者正确指出,许多赋予词语以临时性功能的修辞学说法,往往会随着人们的反复使用而使临时性功能固定化,原来的修辞用词也会转化为一般用词。某种修辞说法能否形成新词新义,它们的寿命是长是短,主要取决

于人们使用这种说法的情况,即约定俗成的程度。这类词语总体上说具有相当的临时性,只有少部分词语能进

入一般词语,保持较长期的稳定性。

2、仿拟构成新词的特点及趋势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到底具有什麽样的特点?首先,仿拟型新词语具有对应性。仿拟性新词语与原型词之间存

在对应关系。仿拟型新词语中以类义、对义、反义等关系构成的语义仿新词语是对应性的突出体现。格式仿中

许多新词语内部甚至也表现了类义、对义的对应关系。其次,仿拟型新词语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有的带有表

扬倾向,如“新秀”;有的带有嘲讽、戏谑的色彩,如“喇叭亏”、“家庭妇男”等;有的则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如“以权谋私”。鲜明的感情色彩,反映了这类新词语的构成与“仿拟”这一修辞手段运用的内在联系。再次,仿拟型

新词语体现了仿拟构词手段的丰富性。从这类词语的构成方式看,仿拟词与原型词之间,涉及音、形、义三个

方面。就拿“语义仿”来说吧,语义上的“类义”、“反义”都可以作为联想的线索,这就使仿拟构词具有丰富的手段,构成新词的能力也较强。

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将何去何从呢?词汇发展的总趋势是日益丰富和扩大。由仿拟构成的新词语既是对语言的

继承又是对语言的创造,它使语言旧有的形式得以保存的同时,又添加了新的内容,使新的词语更富有生命力,更富有时代的特征。仿拟现象是社会发展和人们快节奏生活的必然产物。人们利用语言系统中的某些已有的成

分去表达他们认识和思维活动中取得的新成果,这样便产生了新词。而人们利用旧有的词语模式,用替换原词

的某个语素而快捷地举一反三地构成新词,势必导致新词生成中仿拟

现象的出现,这种现象是人们追求简单、高效心理的反映,符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新词语一经产生,便要经受社会和历史的检验,仿拟生成的新词语能不能顺利地进入现代汉语的词汇库还要看它是否符合构词的规律,是否符合大众的语言习惯。仿拟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一味模仿也会产生消极作用。近些年,有的人为了标新立异,或者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特别是一些广告媒体,无视语言规律,利用谐音胡乱造词,如“咳不容缓”、“衣衣不舍”等等。这些“词语”意义上完全背离了原词,长此以往,词将不词了。但从总体上说,仿拟能产性强,生命力强,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它符合词汇发展的总趋势。

汉英构词法的异同

汉英构词法的异同

汉英构词法的异同 【摘要】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语义的语言单位,构词法是在语法学和词汇学之间占有特殊地位的一个语言学部门。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它们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因此,想要学好英语和汉语,汉英构词法的比较就极为重要。 【关键词】汉语构词法;英语构词法;异同;比较 【正文】 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它们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 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有语义的语言单位。构词法是在语法学和词汇学之间占有特殊地位的一个语言学部门。英汉的构词法有区别,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在英语中,词素是词的组成部分,是语言中语音和语义的最小结合体。一个单词可以由一个词素组成,也可以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词素组成。英语的构词方法很多,包括派生法、复合法、转化法、缩略法、逆生法和拟声法。汉语也有一些构词方法。英汉语中共同的构词法主要有:缀合法(affixation)、合成法(composition)、缩略法(shortening)、转化法(conversion),类比法(anal-ogy)。英语中特有的构词法有:逆构词法(back-formation),汉语中特有的构词法是重叠法(overlapping)。下面就英汉派生词、复合词及缩略词进行一些简单的比较。 一、英汉派生词的比较 在英语和汉语中,很多词都是通过给词根加词缀而形成的。词根实际上是带有词汇意义的独立的词素,词缀则要么带有语法作用,要么带有语义作用。 在汉语中,功能词缀能够在语音上帮助平衡词的发音,而且在语法上表明代词的复数形式,例如: ⑴前缀+词根“老-”(语音前缀):老虎(tiger),老师( teacher), 老乡(hometown fellow) “最-”(语法前缀):最好( the best),最大( the big-gest),最少(the least) (2)词根+后缀“-子”(语音后缀):儿子( son),帽子(hat),桃子(peach) “-们”(语法后缀):我们(we),姑娘们(girls),战士们(soldiers) 在英语中,派生法是指派生词缀和词根结合,或者粘着词根和粘着词根构成单词的方法。派生词分为两大类: ⑴一类以自由词根为主 ①前缀+自由词根pre arrange,post script,re write,en large,il legal ②自由词根+后缀dark ness,friend ship,govern ment,hope ful,hope less ③前缀+自由词根+后缀in act ion,im profit able,un friend ly,re mov al ④组合形式+自由词根(这一类型的派生词大多出现在术语中) tele play, Afro-American,techno-society,psy choanalyse ⑵一类以粘着词根为主 ①前缀+无构词能力的粘着词根pre dict,de scend,contra dict,e volve ②无构词能力的粘着词根+后缀 toler ance,liber ate,dict ion,lingu ist ③前缀+无构词能力的粘着词根+后缀

英汉对比复习试题

1.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在英汉对比研究中的作用 共时与历时是索绪尔语言学理论中的两个概念,他从符号的任意性出发,得出要区分语言的共时研究和历时研究,前者指研究在某一特定状态中的语言系统,不考虑时间因素;后者指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变。 英汉对比语言学用的主要是共时的方法,注意其相似点,但更注意不似点,包括此有彼无、此多彼少,尤其是貌同实异的地方,如果可能,则尽量列举,以减少学习和翻译中的错误。这种对比既可以是单向的,也可使是双向的。前者以一种语言为参照语,另一种语言为对象语。研究参照语的某种范畴、某种形式、某种意义等在对象语中如何表达,有何等价物;后者以某种范畴为基点,不分参照语和对象语,两种语言平行对比。当然,共时对比并不排斥历时对比,因为任何语言从根本上说是不断演变的。比如,有时在共时研究中为了说明某些问题会追溯到某一语言的历史演变。 2.汉英元音系统的对比 1.单元音 (1)英语单元音有12 个, 汉语有6 个。英语单元音数量是汉语的一倍, 这说明英语单元音 的音位区划分得更细。汉语的单元音数量少, 这使得每个单元音承担的功能更多, 包括的音位变体就更多, 分布也更广, 因此代表的区域也就更大。如英语有3 个央元音, 而汉语只有一个e , 但它却包括5 个变体:/e/měi (美)、/ε/y uē (约)、/ /wēn (温)、/ /gē(哥)、/ /wēng (翁)。汉语单元音各个变体之间的差异较之于英语也更大。(2)英语单元音具有汉语单元音所没有的一些区别性特征, 如音长和松紧。一些单元音的长 度可以造成意义的区别, 如/it/ (它)、/i t/(吃)、/ful/(满的)、/fu l/ (傻瓜)、/n t/ (不)、/n t/ (无,零)。英语在发长元音时, 口腔肌肉紧张,音质平缓;发短元音时, 口腔肌肉松弛。汉语的单元音不区别音长, 其长度一般介于英语长元音和短元音之间。(3)汉语与英语单元音系统有许多类似的音, 如,英语的[i:] 和汉语的[i] 如闭口、非圆唇前元音, 半开半闭、非圆唇中元音, 闭口、圆唇后元音, 半闭圆唇后元音。这种相似性对英语语音教学有利有弊。一方面,语音迁移, 在短时间内快速、大致掌握发音。另一方面,完全用汉语的对应音去代替, 影响纯正发音的习得。应强调这些相似音之间的差异。 4)英语和汉语中还存在一些完全没有相似之处的元音。 汉语里有一个闭口、圆唇前元音, 而英语里没有。英语中的半开半闭前元音/e/和半闭前元音/?/是汉语中没有的。英语半闭、非圆唇中元音/ /也是汉语中没有的。 2.双元音 (1)虽然汉语区分前响、后响双元音, 但双元音两个音素之间的响度和发音长度区分远不如英语明显。 英语中有8个双元音,全部为前响双元音,第一个元音音素发音比第二个清晰响亮且时长。汉语中双元音有9个,其中,前响双元音4个,后响双元音5个。汉语双元音发音时长整体相对较短,而且两个音素的响度基本一致,发音类似于介于这两个音素之间的一个单元音。 (2) 英语双元音/ai/ 、/ei/ 、/au/ 、/ u/和汉语双元音ai 、ei 、ao 、ou 外表相近甚至相同, 形成对应。它们虽同属闭口、前响双元音, 但音质并不相等。英语的这几个双元音起始位置比汉语低, 结束位置也较低, 一般都在半闭状态, 而汉语的第二个音素是在半闭和全闭之间。 3.三元音 汉语中的三元音是中间元音长且发音强,前后元音短且弱的元音。根据这些特征,汉语中的三元音是真的三元音。而英语中并无真正的“三元音”。单词flower和player中的元音曾被归于三元音一类,然而,

汉英构词对比研究

325 时代报告2013年1月下一、国内英汉语言对比研究概况 传统上,汉语言的研究大多以“字”为中心, 从文字的形、音、义分别衍生出文字、音韵、训诂三大语言研究部门。由于古汉语中字、词不甚区分(英语中只有“词”,没有“字”) ,很少有人从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体会到汉语构词法的价值或意义。真正在这方面较有影响的当数潘文国、叶步青、韩洋合著的《汉语的构词法研究》,此书的出版无疑是填补了汉语构词法研究方面的一大空白,对汉语与汉文化的研究,以及对进一步促进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和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意义。本文以现代语言学理论为指导,对汉英构词进行了全方位系统的探讨和对比研究, 旨在揭示汉英构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 为我国的外语教学和对外汉语教学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和依据。 二、英汉构词法对比与分析 构词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则构成新词的方法。根据构词能力的大小和使用频率的高低,英语语言学家习惯上将英语构词法归纳为两大类:主要构词法和次要构词法。本文将对英汉语中共有的合词法、词缀法、缩略法、转类法、类比法五种构词方法进行细致的比较,并将英语中特有的逆成构词法及汉语中特有的重叠法进行阐释,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上的差异。 1.合词法(composition)。 合词法是指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构成新词的方法。通过合词法构成的新词叫复合词(compound) 。简单的说,汉语合成词的两语素间有大量的并列关系和结构关系。并且合成词的语素大都按顺序排列,即主语+谓语,支配+被支配,修饰+被修饰,限定+被限定,补充+被补充。大量汉语合成词的意义可以通过其组成成分语素的意义,语素间的关系来理解,合成法是种意合的手段。而在英语的合成词中,两词间的并列关系简单,只有“名词+名词构成合成名词”,或者“形容词+形容词构成合成形容词”,如:watermelon,bittersweet. 2.词缀法(affixation)。 词缀法是指词缀与词根结合构成新词的方法。根据词缀在新词中相对于词根的位置,可以把这些形位分为前缀、中缀、和后缀。有些词法学者认为:汉语没有中缀,但有派生后缀;英语也没有中缀,但同时有派生后缀和屈折后缀。派生后缀可以改变词类和词义。如:mordernize 中的—ize ,careless中的—less“, 老头”中的“头”“, 读者”中的“者”。屈折后缀可以改变词的形式和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关系。如:warmer 中的—er ,wants 中的—s。事实上,正如赵元任以及另一些语言学家所言,英汉两种语言中还是存在中缀的。如: statesman 中的—s ,“赶得上”中的“得”,均可视为中缀,只是数量极少而已。 3.缩略法(shortening)。 英语中的缩略法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原来完整的词进行加工,缩略其中一部分字母构成新词,这种词叫做缩短词(clipped word) 。如:flu = influenza ;另一种是将词组中主要词的首字母联成一个词,这种词叫首字母缩略词(acronyms) 。如:NATO = 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2tion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BBC、European Union→EU、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 IOC。 汉语的缩略法是按照一定模式把包含若干个音节的词组缩略成易 汉英构词对比研究 王琚 (库车县第二中学,新疆 库车 842000) 中图分类号:G633.41;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码:1003-2738(2013)01-0325-01 摘要:词是语言的单位,是语音、意义及语法特点三者的统一体。词汇的数量由少增多,意义由简单变复杂,这是语言发展的共同规律。构词法是人们按照语言一定规律创造新词的方法。英语和汉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两种语言,它们在词的构成方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对比英汉语构词法的异同,有利于对英汉两种语言的学习和研究。 关键词:构词法;英语;汉语 记易写的尽可能少的音节。如:环保=环境保护,参赛=参加比赛,京郊=北京郊区,三好=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北京大学→北大,环境保护→环保。 4.转类法(conversion)。 转类法也是一种词类转化或者功能转化,它是通过不改变词的形式而改变其词性, 汉语和英语的构词法中都有这类词,例如: 一则笑话讲述一个好酒者作自我剖析时大致这样讲的:我这个人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好喝酒, 根本原因就是酒好喝,整改措施是喝好酒。虽说是笑话而已,但在这则笑话里,“好”字却分别充当了不同的词性, 表示不同的含义,颇具讽刺幽默意味。再看一则短笑话:他这个人是一般不喝酒, 不喝一般的酒, 可喝起酒来可不一般。“一般”这里也充当了不同的词性, 表示不同的意义,但同样具有讽刺幽默意味。 同样地,在英语中,也有类似的名词转换成动词的例子: A. John was orphaned at the age of six. (orphan: to become an orphan). B. Please bottle some water for me. (bottle: to put into bottle). 5.类比法(analogy)。 类比构词的特点是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其对应的词或近似词。但类比法不是常规构词法,除少数约定俗成的以外,所构成的词一般不被词典所收录。如:由white - collar (blue -collar)worker (白领或蓝领工人) 类比出grey - collar worker (灰领工人特指服务行业的职工) ,由earthquake (地震) 构成starquake (星球地震) ,由with - it (入时的) 构成without - it (过时的) ;参照“冷门”造出了“热门”,参照“武斗”造出了“文斗”,参照“务虚”造出了“务实”。不过,有的学者把类比法归入词的一种修辞格。 三、英语和汉语中独有的构词法 以上介绍的为几种英汉两种语言相似的构词法,下面再介绍两种它们独具特色的构词法。 1.英语独有的构词法:逆成法。 逆成法与词缀法恰好相反。词缀法借用词缀构成新词,而逆成法则是去掉被误认的后缀构成新词。用逆成法构成的词绝大部分是动词,极少数属其它词类。逆成法是现代英语中构成动词的主要途径之一。如:editor (编辑人) →to edit (编辑),lazy(懒惰) →to laze (偷懒),beggar (乞丐) →to beg(乞讨)。 2.汉语特有的构词方式:重叠法。 重叠法是汉藏语系诸语言中常见的语法手段之一。现代汉语的名词、代词、量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都可以按一定格式重叠。这种通过重叠部分或全部词素构成的新词的方法叫重叠法。如:爸爸、天天、讨论讨论、大大的、漂漂亮亮、黄澄澄。英语中虽也有少量的重叠词语,但重叠法不作为构词手段使用。 四、小结 通过对这两种语言构词法上的粗略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两者属于不同的书写体系,一种是图形文字,一种是字母;一种是词尾变化的(英语) ,而另一种不是。它们仍然在构词法上存在相似之处。在词汇这个具体问题——词形、词义、词的构成上,有他们各自的个性,也享有许多相近或类似的原则。了解了这些原理、原则,可以大大提高我们学习英语词汇的效率,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学习研究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浅谈《英汉对比研究》绪论与第一章 大三这一学期,我们学完了那些基础课程,迎来了许多重要的课程。其中英汉对比研究就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尽管很多学长学姐包括一些老师都认为这是一门复杂难懂的课程,而事实也确是如此,但是我认为这是一门很有意义的课程。读完课本的绪论和第一章之后,我想写写自己的一些感悟。 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我们谈到了如何做人。我想这是每个老师都应该谈到的话题。我们来到大学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为人处世,也就是做人。我个人认为学习如何做人比学习课本知识更加重要。一个人不管有多聪明,多能干,背景条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那么他最终也是个失败的人。做人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学问。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都碌碌而为,那是因为他活了一辈子都没弄明白该怎么样去做人。每一个人生活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光凭一身技艺是不行的,就算你工作经验丰富,如果你和同事相处不和谐,你还是无法在这个职位工作很久,那就更不可能谈升职等等。可以这么说,做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学问,单从任何一个方面入手研究,都不可能窥其全貌。所以上课前老师给我们讲的有关做人方面的内容还是很有必要的。书本上能够告诉我们的只是一些理论知识,而我们从这些理论知识中学到的有用的部分更是微乎其微。 再来,老师谈到了思维方式。英汉两种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这不是一个很好理解的词。通常来说,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不同国籍、文化背景的人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不同,便是思维方式的不同。学术上的说法是思维方式是人们大脑活动的内在方程式,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所以,思维方式与我们学习英汉对比研究这门课程有密切关系。一方面,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反过来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造成文化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英汉对比研究所要解读的很重要一部分就是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正是因为思维方式取向的不同,在不少情况下,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对人的行为归因上往往正好相反:美国人强调个人的作用,而中国人强调环境和他人的作用。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形成与几千年特有的文化密不可分。另外,西方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中国汉民族重具象思维。西方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象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这种思维方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然后就是课本,英汉对比语言学。绪论部分写的是语言与文化。语言是什么?语言是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由关系联系起来的共存要素所构成的系统,是由行异两级构成的象征系统。那么文化又是什么呢?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它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绪论分为四部分,分别为:英汉语言对比研究、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对象以及英汉文化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汉构词法对比 摘要:记忆大量的英文词汇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绊脚石,但是从对比语言学的研究角度,比较英汉两种语言在构词法方面的异同,从最小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语素的构成来分析词汇的构成,对于认识语言的内部结构特点、第二语言习得以及跨文化交际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构词法复合法拼缀法转化法对比语言学二语习得 1引言 对于很多英语学习者来说,其中的一大难题莫过于掌握丰富的英语词汇。掌握英语的构词规律,对于学习者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果再将英语的构词法和汉语的构词法进行比较,可以加深对两种语言本质及其异同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去掌握这两种语言。词汇是语言重要的物质基础,汉语的词汇较之于英语的词汇要更少,原因是英语的构词方法多样,致使词汇构成较灵活,因此,掌握英语的构词法对英语词汇的掌握及英语的学习都有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从几方面探讨英汉构词法的异同。 2对比语言学对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对比语言学是一门较年轻的语言学学科,其研究成果对第二语言习得、翻译、对外汉语教学、双语词典编纂等方面均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著名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在其《中国人学英语》与书中曾写道:“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们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在每一个具体问题——词性、词义、词语范畴、句子结构上,都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作比较,让他们通过这种比较得到更深刻的领会。”英语作为一门外语,要想学好并正确的运用英语,应该从横向了解英语的语言结构,语言环境等。在讲授英语的过程中,适当的对比英语与汉语在基本知识方面的异同,例如语音,词语构成,句子结构,语篇分析,修辞,文化等,有利于学生更深刻的理解英语,以至于更好的掌握和使用。 3英汉构词法对比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_百度文库.

学号:127142008112101021 成绩: 西安翻译学院 高职高专毕业论文 题目: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 作者:曹树军 指导教师杨艳敏 专业班级 08级英语教育1班 院系外国语学院 完成日期 2011年3月 英汉构词法对比研究 曹树军 外国语学院08级英语教育1班 (西安翻译学院,陕西西安 710105) A Comparative and Contrastiv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Cao Shu-jun

English Education Class 1,Grade2008,Foreign Language School (Xi’an Fanyi University,Xi’an 710105,China) 摘要: 英语和汉语作为两种高度发达的自然语言,都拥有极其丰富的词汇。尤其是英语现已发展为一种国际性现代语言,多年来既不断地从其他许多语言中吸收了大量的词汇,同时又通过灵活多样的构词方法构造了无数的新词。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英语和汉语在构词法方面存在着许多不同,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对英汉构词法进行对比:派生构词法、重叠构词法、复合构词法以及缩略构词法。通过这几个方面的对比,使人们对英汉构词法的异同有一个充分的了解,从而在翻译或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英语;汉语;构词法;对比 Abstract:As two high-developed languages,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are quite abundant in vocabularies. For English, it has developed into an international one. For ages, English has absorbed many vocabularies from other languages, meanwhile it has also built many new words.As two completely different languages,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in word formation. This paper makes a contrast about word formation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derived word formation, the overlapping word formation, the compound word formation and the abbreviated word formation. By comparing these areas, people can have a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word formation. Thus, people will have a definite purpose to achieve a multiplier effect in translation or teaching. Key Words: English; Chinese; Word-formation; Contrast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教学大纲 2014年制订 课程代码:022304 课程名称: 英汉语言对比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开设学期:第5学期 开课单位:语言文化传播学院英语系 开课对象: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 先修课程:基础英语、口语、听力等 课时: 36学时/学期 参考教材: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参考书: 英汉对比研究,连淑能,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汉英语对比纲要,潘文国,北京语言文化出版社,2002。 汉英对比和翻译中的转换,周志培,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英汉语篇综合对比,彭宣维,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英汉语研究与对比,邵志洪,上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英语汉译实践与技巧,方梦之,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4。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何善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胡壮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对比语言学,柯平,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李瑞华,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英汉和汉英语义结构对比,陆国强,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字本位与汉语研究,潘文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汉英对比论文集,王还,华语教学出版社,1995。 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王武兴,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英汉语比较导论,魏志成,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汉英应用对比概论,熊文华,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7。 对比语言学概论,许余龙,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2。 英汉翻译论稿,姚念庚等,辽宁大学出版社,1987。 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杨自俭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张今等,商务印书馆,1981。 实用英汉语言对比教程,张良军等,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英汉翻译教程,张培基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0。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朱永生等,上海外语教育出社,2001。 课程概述:《英汉语言对比》是英语专业三年级的专业选修课程,本课程将重点从两种语言的句法差异出发,阐述两种语言表达方式的异同,并讨论两种语言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同时让学生掌握一种用地道英语复述汉语内容、以及用地道汉语重述英语的方法;培养学生的

修辞对比课件最后整理

Introduction语法与修辞的关系 狭义修辞:对语法的偏离使用频繁、普遍语法 语法、修辞与语言学习的关系 *语法:语言的可接受性 *修辞:广义修辞:充分实现具体的交际目的 狭义修辞:语言的个性和美学 *语法广义修辞狭义修辞美学 Contrastive study *comparison vs. contrast *Commonalty vs. specialty of languages *共性:基本词类的划分基本句子结构 *特性: *英语:动词时(tense)、体(aspect)、态(voice)、性(gender)、数(number)、格(case),定语从句 *汉语:流水句run-on sentence 形合意合 语法对比:翻译例句 * a horse/ two horses *一匹马/ 两匹马 *I marveled at the relentless determination of the rain. (N. Rigg) *雨无情地下个不停,我感到很惊异。 语法对比:翻译例句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Autumn, wherever it is, always has something to recommend itself. In North China, however, it is particularly limpid, serene and melancholy. (张培基译) 语法对比:翻译例句 *They told me tha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they would have been working together for thirty years. *他们告诉我到那年年底,他们在一起工作就有三十年了。 修辞对比与翻译 *Gray hair should be respected. *老人应该受到尊重。 *metonymy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Shakespeare) *世间是舞台, *男女皆演员。 *Metaphor *talk like a book *说话文绉绉的 *Simile *主要参考书: *英汉语对比与翻译研究方面的主要参考书:喻云根主编《英汉对比语言学》、魏志成著《英汉语比较导论》、连淑能著《英汉对比研究》、张培基等编《英汉翻译教程》、陈定安主编《英汉比较与翻译》等 *张培基《中国现代散文选》 *

英汉对比语言学期末(汇总)

英汉对比语言学 Unit one: Linguistic typology is a subfield of linguistics that studies and classifies languag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al and functional features. Its aim is to describe and explain the common properties and the structural diversity of the world's languages. Contrastive linguistics is a branch of linguistics which studies two or more languages with the aims of discovering thei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especially the former) and applying these findings to related areas of study. A language is a system of human communication which consists of units like morphemes, words, sentences, and utterances. It is a system of symbols which combine sounds and meanings together. language and thinking The Features of Language 1) reflexivity (自反性) 2) arbitrariness(任意性) 3) duality(双重性)4) displacement (异时异地性) 5) productivity (能产性) 6) cultural transmission(文化传递性)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peech sounds and the meanings they represent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 is, for the most part, arbitrary . There is no inherent 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Gramma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1.The part of speech of a word does not correspond to its function in the sentence. 2. Compound words, phrases and sentences have similar structure. 3.4 Cite examples to demonstrate the generally believed opinion that word Order and functional word are important mean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for expressing grammatical meanings. Chinese is an isolating language, as its words do not undergo morphological change when serving different grammatical functions. Unit 2 morphology----the study of morphemes and their different forms, and the way they combine in word formation. Morpheme is the smallest meaningful indivisible units of which a word is made up. Lexicalization :The process of adding words, set phrases, or word patterns to a language – that is, of adding items to a language's lexicon. Words have four types of motivation:1) phonetic motivation, Grammatical motivation, Semantic motivation, philological motivation P 41 English is a phoneme language, whose letters do not represent any meaning, while Chinese is a morpheme language, or an ideographic language. Discrete words are separated-united words: Verb-object expressions which have at least one component that cannon stand alone and which can occur either together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分析_顾文利

《成人高教学刊》2008年第3期 一、形合和意合 谈到英汉两种语言的区别,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和学习英语的人大多可能都听过这样的说法:即英语是形合,汉语是意合。虽然国内外语言学界对形合和意合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确切定义,但一般也都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意义:即所谓形合,是指句子之间的关系通过语法和词汇手段来表示,是有形的结构上的衔接(cohesion)。 例如:a)Hurryup,oryou’llbelate.快点,否则你就要迟到了。 (两小句间的关系通过连接词or来表示) b)Theworkisgood.Itcouldbebetter.这工作干得还不错,它可以做得更好些。 (前后两句通过代词it取得语义上的联系) 而意合则不同,句子之间的意义并不需要通过形式词来表示,而是通过上下文的逻辑推理就可以实现,是无形的语义上的连贯(coherence)。 例如:a)Theclassisover;wecangobackhome.下课了,我们可以回家了。 b)--Thebacktireisflat.后胎憋了。 --WhencanIcometocollectthecarA我什么时候可以来取车啊? (a中两小句和b对话中前后两句间的关系仅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而没有借助任何形式上的词语,但同样都实现了语义上的连接。) 在句间关系层次上,英语和汉语的一个重要差别,就是英语以形合为主,汉语以意合为主,这已是在英汉对比分析方面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那么在构词方面,英汉两种语言是否也有如此的差异呢? 二、英语构词法 英语主要有三种构词法:转化法、派生法和合成法。 1.转化法(conversion):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 例如:a)Theediblepartofthisplantisitsroot.(n.)这种植物可食的部分是根部。 b)Everycultureisrootedintradition.(v.)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传统。 a句中的root是名词,在句中作表语,而在b句中则转化为动词,作谓语。 2.派生法(derivation):由词根通过添加前缀或后缀构成另一个词。 例如:happy-unhappy(happy通过添加前缀un-构成另一个词unhappy) happy-happily(happy通过添加后缀-ly构成另一个词happily) 3.合成法(compounding):由两个或更多的词合成一个词。 例如:daydream(做白日梦),good-for-nothing(没用的人),never-to-be-forgotten(永不忘记的) 三、英汉构词法的对比分析 下面我们也从这三方面对英汉的构词法进行对比和分析。 1.转化法:英汉两种语言,在此方面基本相同。在英语中,有许多动词可以转化成名词,名词可以转化成动词,也有些形容词可以转化成动词或名词。 英汉构词法的对比分析 顾文利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英语和汉语构词法的对比,分析了两种不同语言在构词方面的主要特点。指出英语的构词以派生法为主,形合是其主要的特点;而汉语的构词则以合成法为主,意合是其主要的特征。了解英汉不同的构词特点有助于英语的学习者从理性的角度更好地掌握英语词汇。 关键词:构词法;派生法;形合;意合 教育?就业 58 --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王家年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国际学院 2013年秋季学期

《汉英语言对比》讲义 Contrastive Studie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王家年 2013年秋季学期 课程介绍(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主讲教师(Chief Course Instructor) 王家年(PhD, Professor) ?教学目的(Objectives) 学习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①了解和掌握汉英语言对比的基本理论和方法;②能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系统地分析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汇、语法、篇章、语用、修辞和语言文化方面的异同;③能应用汉英对比的方法开展汉语国际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翻译研究和汉语本体研究。 ?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以主题教学法(Theme-based Approach/Thematic Approach)、探究式学习法(Inquiry Learning Method)为主,辅以以知识信息传递为目的、多媒体课件为手段的讲授法(Expository Method)。 ?考核方式(Evaluation Modes) ①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70%);②期末考试在“课程论文”和“综合试卷”中任选一种。 ?开课学期与学时(Semester & Periods) 第七学期(the Seventh Semester),32学时(32 credit hours)。 ?教材及参考书目(Textbook & References) 教材: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参考书目:许余龙.《对比语言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何善芬.《英汉语言对比研究》,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汉英构词法对比

最常用的英语构词方法有以下三种 (1)转化法conversion 转化法就是把一个词从一种词类转成另一种词类。例如:black a.(黑)→to blacken v.(使黑),这种转化被称为缀后(affixation)或派生(derivation).可以用改变词根的元音或辅音的方法,例如:hot a.(热)→to heat v.(热)、full a.(满)→to fill v.(装满)、whole a.(健康)→to heal v.(医治)、blood n.(血)→to bleed v.(出血)等,这叫做元级派生(primary derivation).也可以不改变词本身的拼法,转成其它词类,如:gangrene n.(坏疽)→gangrene v.(使生疽)、gargle n.(嗽喉)→gargle v.(嗽喉)、correct a.(正确的)→correct v.(纠正)、second num.(第二) →second vt.(支持)、image n.(影像)→image v.(作图像)sample n.(样品)→sample v.(取样),这些就属于转化(conversion)了。除此之外,还可以有种种的词类转化。(2)合成法(composition)合成法就是把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复合词。如:three year-old(三周岁的)、up-to-date(最新式的)、up-to-the-minute(非常时髦的)、peace-keeping(维持和平的)、take-off(飞机的起飞)、film-goers(电影观众)、easy-chair(沙发)、consulting-room(诊室)、over-estimate(估计过高)、outnumber(超过数目)、furrow-keratitis(勾状角膜炎)、esimate-ray (r射线)、gas-forming (产气)、giant- cell(巨细胞)、group-specific(类属特异性的),等等。 (3)缀后法(affixation)缀后法指在词上附加前缀或后缀,构成新词。比方名词兼动词的care的派生词有:careful a.→care n.+-ful (a. suf)、carefully adv.→careful a.+-ly (adv. suf)、carefulness n.→careful a.+-ness (n.suf),又比方:动词connect 的派生词有:disconnect v.→dis-+con-nect n.( 使分开)、connective a.→connect v.+-jve(有连接作用的)和connection n.→connect v.+ -ion(连接)。 除了上面三种最常用的构词法外,还有其它的构词方式,如:反成法(back-formation)缩略法(shortening),拟声法(imitation)和混合法(blend).因它们都不是本书讨论研究的重点,故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赘述了。 在开始研究本书的重点内容--缀合构词法之前,为方便起见,有必要先介绍几个有关词结构方面的概念。 (1)词根和词干(root and stem)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对词根root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其一中把词根严格看 作单章节的原始意义单位,这种词根为数不多,在英语里,大约有460多个(见w.w.skeat,a primet if English etymology §102..)这对于研究词源学( etymology)或许是必要的,但对于普通的英语学习者,词不达意根就 成了难以辩认的了,因此,它的用处不大。例如:narrow,narcissus,nerve,snare等词不达意的词不达意根都是sne.其二是把词不达意根看作同根词不达意共有的可以辩认的部分,不一定是单音节,也不一定是原始形式。 比如:医学方面的词根有:ophthalmo-(眼),esophage-(食道),epithelio(上皮),reticulo-(网状),erythro-(红)等。换名话说,词不达意根指的是有些音节(不是前缀或后缀)在不同的词不达意里出现,而其根本形 式和含义相同,如:error(错误),erratum(印刷错误),aberration(迷误),errkoneous(错的)的词不 达意根都有是err-[to wander](离)。 (2)词干(stem) 指的是未经词形变化的原形词。例如:动词to impede(hinder)的词根是impede,必须注意, 词的词形变化(inflection)不属于构词法研究的对象,这是因为词的这些变化既不能改变词不达意的原意,又 不能改变词类。比如:动词teach有时态的变化,即可以在其后加时态的词尾-ed或-ing,但这并不表明构造出 新的词来了。 (3)前缀和后缀(prefix and suffix)前缀的后缀都是词根或单词,它们原来故地是独立的词或词根,但由于 经常缀在其它词或词根的前后,辅助中心意义,逐渐就失去了独立的形式,读音意义而成为附加部分。前缀有 一定的含义,缀前缀构成的词叫做合成词(compound).如:cohost →co-[together,with]+host.后缀只具有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