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以古城洛阳为例

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以古城洛阳为例
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_以古城洛阳为例

收稿日期:2006-11-18

作者简介:李继峰(1963-),女,河南新野人,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编审.

第40卷 第4期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7月 Vo l.40 No.4

JOU R N AL OF ZH ENG ZH OU U N IV ERSIT Y

July 2007

历史名城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以古城洛阳为例

李继峰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河南洛阳471022)

摘 要:洛阳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文物主要包括龙门石窟、白马寺及老城区文物群、历史街区等。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基础设施、绿化等工程建设造成文物四周环境的理化性状发生改变,失去原有的存在环境;旅游承载量过度;文物损坏、残缺严重,原有风貌消失。在保护方面文物修缮还停留在小修小补状态,缺少系统、长远规划;经费不足,设施陈旧,安全隐患较多;文物周边环境保护治理不到位等。协调文物保护与旅游资源开发并存的矛盾应当坚持有根据复原的原则,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风貌,坚持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与开发侧重点不同的策略,遵守开发时序、城市建设配套、协调发展原则,加大旅游资金的投入,以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业发展的双赢战略。

关键词:历史名城;洛阳;旅游资源;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K 92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04(2007)04-0150-05

洛阳作为闻名中外的历史古都,积淀了丰富的文物古迹。洛阳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斐声海内外,龙门石窟、白马寺等早已为世人熟知,并成为中原地区文物旅游的亮点。但其他众多的文物资源与文物古迹并不为人熟知,现存状况也令人堪忧,文物保护与其所蕴含的旅游资源开发存在着诸多矛盾。如何使文物的潜在优势发展成现实优势,且有针对性地进行文物保护,是

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亟须进一步研究与解决的问题。下面就龙门石窟、白马寺及老城区文物群、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问题略陈管见,以期对现实工作有所启发。

一、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的关系

1.文物保护是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题中之义旅游作为一个朝阳产业,有着传统产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现已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对洛阳来说,文物旅游资源是当地旅游产品中最具品位、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品种之一。市内及市郊文物类型丰富,皇陵、寺塔、历史名人故居、古代建筑等种类齐全,具体形态地域特征明显,体现了特色旅游的优势所在。但由于文物资源具有独特性、地域性、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的特性[1](P15),就明确反映出文物保护的必要性及紧迫性。无论文物概念如何拓宽、文物保护单位增加多少,文物始终具有这些特性,因此文物开发与保护是旅游业发展的题中之义。

2.文物保护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世界上凡是重视文物保护的国家,都是旅游业发展最强劲的国家。法国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是一个无比珍爱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20世纪90年代,法国文化预算在国家总预算比例中突破1%的界限,文化部的财政预算中有15%用于遗产保护。意大利每年有20亿欧元经费用于文物保护,同时还设立了文物

保护中心作为培养各种文物保护人才的基地,设置各种专业,承担重点文物的修护工作。1997年,德国柏林,14亿马克(大约60亿元人民币)用于文化遗产保护[2]。可见,国外旅游业能持续发展,政府财政、人力的投入都相当巨大。当然,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

旅游的精髓和灵魂是文化,文化的依托是历史,而历史的再现在于城市文物,因此历史文物是历史文化的载体[3](P19)。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旅游业内人士不约而同地把目光集中到文物上,以创建特色旅游品牌。很多地方政府提出了/文物搭台、旅游唱戏0的口号,希望把本地旅游搞出特色,以拉动经济增长。近些年来,我国各地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合理、适度的利用文物会给文物保护创造必要的经济收入,为保护文物资源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但是,如果一味追求经济效益,不顾文物资源的稀缺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而盲目开发,将会使文物遭到灭顶之灾。另外在旅游业发展的同时,给文物保护带

150

来巨大的冲击。至于蜂拥式的参观、超负荷的开放带来的人满为患无疑将给脆弱的文物保护雪上加霜,给文物资源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皮之不存,毛将附焉0,文物资源遭到破坏,旅游业也就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旅游业起步阶段,邓小平同志就指出/名胜旅游区要整修一番,像四川的峨眉山,长江三峡,甘肃的敦煌、嘉峪关,西安的半坡村、秦始皇陵等等0。这里所说的/整修0,既有对文物保护的要求,也有整洁环境和开发的含义,指明了保护和开发的辩证关系。

二、洛阳旅游资源开发给文物保护造成的负面影响

龙门石窟、白马寺及老城区文物群、历史街区是洛阳市主要的历史文物,这些地方旅游开发相对较早,旅游开发给文物资源造成的负面影响也相对明显。具体分析如下:

1.龙门石窟

龙门山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绿化覆盖率较高,植物茂盛,充分改善了环境质量,有利于生态保护。但是这些植物(包括松树等乔木)依靠石灰岩山体上很薄的土层吸收水分生长,根系盘根错节,深入岩层,引起岩层裂缝的产生,冬季冻胀现象又加剧了裂缝的扩展。这种现象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山体的崩塌,裂缝是龙门石窟最大的威胁。1971-1972年,龙门文物管理所曾对奉先寺采用环氧树脂灌缝胶结的方法治理裂缝,由于环氧树脂粘度较大,不适于灌浆。后经过实验,采用糠醛)))丙酮作稀释剂,使环氧树脂粘度降低,提高了环氧树脂的可灌性。环氧树脂结构中含有苯环、醚键,抗化学溶剂能力强,对酸碱、有机溶液抵抗能力都很强,因而在石质文物加固方面应用极其广泛,我国的云冈石窟、大足石刻等多处石窟均采用环氧树脂加固[4](P137)。

阴雨天对龙门石窟影响较大,雨水顺裂缝渗漏,使洞窟内的造像及唐代彩绘形成一道道渗沟,雨水中的化学物质与石灰岩发生化学反应以致出现沉淀结痂和水渍现象,需要工作人员对结痂及水渍定期进行清除,以便缓解该现象对石窟文物的损坏。

拦坝蓄水工程使伊河水面扩大、水量增加,千年古佛影映于波光山水之间,虽使风景区更加美丽宜人,但水面的扩大使周围地区空气湿度增高,对以石灰岩为材质的石造像产生不利影响。另外,水量的增长加重了河水对河岸的冲刷作用,将来必对龙门山体产生不利影响。

横跨伊河的/龙门桥0与香山脚下的公路相连,是洛阳连接平顶山、汝州等市县的交通干道,车流量很大,尤其是重型车辆比例很高;龙门桥以北不远处还有一条铁路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噪声和尾气排放对龙门石窟也造成很大的威胁,有关部门应针对铁路线对石窟的影响进行评估,以确定未来的解决办法。

山体横空架设很多栈道和雨蓬,这些栈道依山就势,大大方便了游人游览,雨蓬可以保护下部造像,但这些设施的施工过程对于山体及石窟不可避免也会产生影响。雨蓬外挑部分由于滴水及排水措施不到位,其下部往往会出现水渍和泛碱现象,这一方面影响观瞻,另一方面对下部造像的保护也是不利的。

2.白马寺、关林

白马寺、关林等历史文物的独特价值及较早开发,其蕴含的旅游潜力早已显现,它们所占据并形成的旅游市场已相当成熟。在调查中发现,相当数量的文物受损较为严重,多年来由于受维修资金所限,目前还仅限于对文物建筑本体的抢险加固和必不可少的小修小补。这类修补持续不断,随意性较大,缺少系统规划;另外,对于中国古代木构文物而言,/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0是文物保护和维修的根本原则。5文物保护法6也提出: /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0在实际文物保护维修工作中,/不改变文物原状0的指导原则却没有得到具体体现。

3.老城区文物群

洛阳老城区文物古迹众多。据统计,规划区内现有文物遗存19处,传统民居9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5处,分别为都城博物馆、祖师庙、河南府文庙、洛八办、山陕会馆;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3处,有安国寺、河南府城隍庙、文峰塔。集中在东北隅地段的文物遗存共4处,有明福王府、洛阳县衙、祖师庙、三官庙;东南隅地段的文物遗存共7处,有钟鼓楼、文峰塔、董公祠、河南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五圣堂,传统民居1处即王家大院;西南隅地段文物遗存3处,有河南府城隍庙、安国寺、王家节孝牌坊,传统民居多达8处,有李家大院、于家大院、马家大院、董家大院、林家大院、潘家四合院、史家大院、庄家大院;洛浦地段有文物遗存5处,有山陕会馆、八路军办事处、朱文公祠、都城博物馆、洛严关等。

在上述文物古迹中,一些文物保护单位至今并未得到应有的保护和有效利用,文物建筑本身还没有得到必要的维护,如文峰塔、祖师庙等;同时,周边环境也没有得到明显的治理与改善,文物内外部环境状况都令入堪忧。从调查看,老城区的文物群在保护开发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其一,文物严重残缺不全,大都失去其原有风貌及原来存在的环境,表现为仅存一二座主体建筑,不能反映其原有格局的宏大及建筑的壮观;其二,文物各部分互不连属而成为城市中的/孤岛0,无法充分体现文物价值;其三,周围

151

与新旧民房等建筑物紧密相联、环境杂乱,城市交通干道等对文物干扰严重;其四,一个个孤立的、残破的文物单位无法成为街区中富有吸引力的旅游亮点,形不成拉动商业发展的动力;其五,一些即将作为旅游景点开发的文保单位,如山陕会馆、河南府文庙,其外部环境还没有很好地解决道路、停车、集散及提供观赏驻足点等问题,也不利于招商引资环境的形成。

4.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

历史街区的生成和发展是一种缓慢积淀、变迁并不断再生、扩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城市逐渐形成自身独特的边界、形态、空间结构和地标等物质性标识及历史文化、社会风俗、居民的安全感、认同感、领域感等人文特征。历史街区改造是以现代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方法去了解和剖析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与人文特征,运用社会、人文、经济和信息等手段对历史地段加以保护、更新和开发利用,使城市文脉得以延续,并在今后的建设中得以继承和发展,给历史街区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使之与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和社会经济的转型相适应。就全国范围看,洛阳可谓一个缩影。洛阳老城历史街区内文物古迹众多,呈现出多元文化并存的局面,其文化地位与历史价值重大。由于历史原因,该区域人口密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建筑物密集,街巷狭窄,消防通道严重不畅。由于未经系统规划,民房建筑遮掩文物古迹,四合院建筑业已破败,整个街区风貌显得参差不齐,缺乏协调。因此,切实可行的整治方案是应对龙头路进行系统规划和整理。

三、古城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关于这一问题,我们仍以洛阳为例。从总体上看,洛阳市的文物保护与开发同全国发达地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资源优势还未完全转化为经济优势,但仍有一定可比性和相当大的代表性。

1.文物保护性开发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比较突出

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有规律性的联系。通常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对文物保护就越重视,文物旅游就搞得越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用于文物保护的资金相对较少。洛阳地处中原,经济与全国发达地区相比相对滞后,文物保护资金来源比较困难。例如,近年洛阳因兴建市中心河洛广场而进行地下勘探时,发现的/天子驾六0等大型文物就需要大量资金用于文物的保护和开发,这对于洛阳财政是个不小的负担。

2.经费不足,设施陈旧,安全隐患较多

由于中原地区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文物保护资金基本靠政府拨款,很难筹措到社会资金。如洛阳市博物馆拥有馆藏文物40余万件,由于受场地和保护技木等因素的制约,能与观众见面的文物寥寥无几,造成了珍贵文物资源的极大浪费。洛阳拥有古墓博物馆、都城博物馆、古代艺术博物馆、民俗博物馆等各类专项博物馆,但由于过于分散、保护经费不足,向观众展出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加之资金缺乏、设施陈旧、维修不力等原因,导致珍贵文物毁坏的例子并不少,有的文物在挖掘时就因不能有效保护而毁坏。

3.文物周边环境整治不到位

文物所在地不同于名山大川,其周边人员活动区域有限。每遇到黄金周和节假日,前往参观的游客相对集中,往往拥挤不堪、承载力告急,导致文物受损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一些著名的碑刻书法由于人为的频繁触摸而遭到破坏不得不进行封存保护;有些历史建筑本身就是文物,由于长期暴露、风吹雨淋也遭到严重破坏。如洛阳的山陕会馆、上清宫及现正在修缮的河南府文庙等都存在这种情况。有些文物周边环境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如关林、洛阳民俗博物馆周边道路狭窄,商户长期占道经营,虽多次加以治理,效果并不显著。

四、古城旅游资源开发与文物保护措施

1.修缮保护

文物保护、维修的目的一是旨在把它们既作为历史见证,又作为艺术品予以保护,或者说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二是保护文化的多样性,文化的多样性不仅体现为具体的物品,更重要的是指各地区、各民族的传统生活方式、价值观等[5](P4)。因此文物修复在借鉴国外价值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形成科学的原则和方法。

(1)修旧如旧原则。修旧如旧包括四层涵义。其一,尽可能利用原物,最大限度保存文物建筑原存部分,尽量避免添加和拆除,现代古建筑保护修复原则更加强调保存木构建筑原材料、原构件的重要意义。其二,在古建筑中残存的构件能修补用的都要加以修补再用回去。目前国内的修复工程这一点都较为注意了。其三,必须替换部分采用同时代其他建筑上拆除下来的旧料,以保持品格和个性。其四,仔细研究维修方案,从设计的角度使维修面尽可能控制在建筑内部,如结构加固,避免对建筑外貌做大的改变,这样的好处就在于既强健了古建筑的筋骨,又避免了外部形象的损坏[5](P5)。

(2)保证文物本体的原来形制和结构不变。这是一条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具体地说就是要保持文物或文物组群的平面布局不变,坚持各个单体文物的内外形制和结构不变。这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文物本体的形制和结构/饱含着过去岁月的信息0,弥足珍贵。保护维修的过程中必须小心地、尽可能多地原汁原味地保存它。任何改变或新添加的部分,都不是原来意义上的文物本体,都不含那些历史信息,因而也就没有相应

152

的那种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是对文物本体的损害,对于后来的历代修葺则应具体对待。

(3)文物本体原材料不变。这有两方面含义,一是尽量少更换原来构件的材料,即维持原来构件的质地、成分、颜色不变;二是在非更换不可的情况下,应采取挖补、榫接、填充和化学加固手段尽可能多地保存原构件,更换新件的材料、质地乃至形式、色调都应与原来者相同。

(4)不得不使用现代材料时,应该尽量做到隐而不露和尽量少损及原结构的材料,特别是表面纹饰。对于使用现代建筑材料如水泥等,要注意三点:一是尽量不用或少用;二是迫不得已使用时,要尽量隐而不露(因为不是一个时代的材料,观感上是极不协调的);三是实施操作时尽量避免损伤原构件有纹饰的部分。

(5)坚持运用原来的传统工艺。文物原构件能反映原来制作时的工艺技法,应仔细地加以分辨。竹、木、牙、角、玉、石、陶、泥等不同质地的器物加工方式各有不同。如陶泥类要弄清是手捏还是轮制、模制以及施工程序,石木瓦匠活路则分官式作法与地方作法的不同、南北地方的不同、师承的不同。因此,进行保护和维修时,尽量在操作程序和施工工艺上与原来的工艺风格流派相一致。

(6)有根据复原的原则。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工作,应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依据。对尚存的文物本体出现的破损残缺部分的修复,要掌握有根据复原的原则。当不复原即影响文物的稳定和安全、或严重有碍观瞻、或因构件缺损造成险情时,即应对缺失部分,根据现存构件的形制或同时代、同类型的相同构件加以复原,如建筑物的柱、梁、枋、额、斗拱部分等,这样更能体现文物古迹的原貌和历史沧桑感。对于已毁坏的纪念性建筑物、古建筑等文物,因特殊需要,必须在异地复建或者在原址重建的,应当根据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报原核定公布机关批准。

(7)严禁/作旧0。喜新厌旧和追求圆满结局的传统观念在文物古迹维修方面的表现就是修补齐全和粉饰一新。文物价值在于原构原状,包括其表面的色彩和装饰图案纹样。文物每经过一次维修总会迫不得已地、或多或少地更换修补个别构件而造成局部的损失,对其表面图案纹样重描或覆盖同样是损失。从这个意义上说,古建文物维修时最好不要作旧,尤其在表面上的纹饰图案很有保存研究或艺术欣赏价值的情况下。对建筑的修复,罗哲文先生认为我们不必学习西方对文物原构和修复部分新旧分明、强烈对比的作法,可以按照东方文化的传统作法,对文物建筑修复时/随色做旧0,但又要略有区别,使/乍看起来不刺眼,仔细一看有区别0。笔者认为这些观点不无道理。

(8)保持与文物本体相协调的环境风貌。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文物本体周围保留部分原来的环境风貌,那怕是小部分也是弥足珍贵的,应该原汁原味地保留,切不可因修整而失真。如古城传统的轮廓线和原有的棋盘式道路网络格局、古街道对景、古塔等古建筑群的视线走廊、文物古迹周围的河湖水面和道路等。二是若文物本体周围的环境风貌已经无存,不协调建筑和构筑物充斥其间,对此应分期逐步恢复与之相协调的环境风貌。

2.开发利用

(1)坚持不同时期的文物保护与开发侧重点不同的策略。保护与开发是一对矛盾,如何处理这一矛盾,一直是理论界和各级管理部门共同关心的问题。处理这一问题的基本思路,应是不同级别、不同时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文物开发力度、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文物历史越久远、越具自身特征者,开发的潜力越大,旅游价值越高,开发的力度和地方政府的自主性应该越低,反之越高。

(2)遵守开发时序原则。相对于古城内密集但又残破的文物古迹现状,再结合古城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当地政府应制定出科学的计划,划分出保护开发的核心区、缓冲区,在建设资金还不充足或没有完全到位的情况下,在国家文物保护政策没有改变的情况下,应遵守开发时序原则,分区分点逐步开发,不宜全面铺开。就目前的工作现状看,已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就洛阳来说,如山陕会馆在洛浦地段文物群中居中心地位,其保护性修缮一期、二期工程已竣工;河南府文庙在东南隅地段文物群中居中心地位,其复原性修缮一期工程即将完工。山陕会馆和河南府文庙修缮完工后,必将成为该区的旅游亮点。对于其周围那些残破零散的古迹,限于目前的人力、物力及居民生活,只是被动保护和看管,基本没有做任何维修。今后要变被动的消极等待性保护为积极的/保育0措施,即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培育,有养育之意,要对其赋予更多的人文关怀,加强日常监管与维护,逐步恢复其原有面貌,暂不进行大规模的修缮与开发。

(3)遵守城市建设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任何旅游区都会有一个旅客集散地,都有一个或大或小的依托区域。作为历史文化古城,旅游区的依托城市在市政建设风格上应该充分考虑旅游区的主流文化,尽可能突出旅游区的历史文化特色。以洛阳河南府文庙为例,府文庙位于老城区西南隅,北邻东大街(商业街),东邻工厂,南、西侧为密集的居民区。其周围分布有钟鼓楼、四眼井、曹操点将台、妥灵宫、文峰塔等历史文物遗迹。作为一处重要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环境整改要求结合中轴线与北邻的东大街、西侧的诸多文

153

物景点进行两线沿街景观整治,重点改善文物的周边环境,与沿线上的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共同构筑起洛阳古城区旅游景观的基本要素,营造洛阳历史文化名城的基本格局。环境的改善要突出文物价值和文化底蕴的挖掘,恢复文物的历史景观。具体要求是近期综合治理周边环境,拆除府文庙东侧现有工厂,将其规划为休憩绿地和停车场;文庙周边通过清理、拆违,结合现有大街腾退出200米左右的空地。通过整治,既可改善居住环境、增加交流空间、提高居民日常生活质量,同时也可形成在绿地中观文庙的视线空间。府文庙旅游文化的发展必将带动东、西大街商贸经济的发展。

(4)打造文物旅游链,突出古城古文化的旅游特色。对于古城内分散孤立、残破的文物古迹,应根据其相互远近距离,打造旅游文物链,将其串连起来。一是可丰富旅游资源的内涵,增加内容,二是可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增加声势。对于残破的文物古迹,修缮形式可多元化,资金雄厚者可大规模修缮,也可将原基址发掘、恢复出来,也可给人留下想象空间,此也不失为一条好办法。

(5)追求全面效益。旅游开发是一种多目标的行为,但首先是一种经济行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行为必然要强调经济效益。但任何经济活动都可能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故采取预防为主、治理为辅的景区环境策略可以防患于未然。为使旅游区将来的建设取得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必须十分强调对景区旅游资源的控制性开发,注意对景区生产、生活废弃物的达标治理以及对游客行为的引导和控制。在文物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相关的市政建设应该配套发展、先行发展,前瞻性地加大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建设力度。市政建设总的特色和风格应与旅游区相协调。

(6)保护历史街区的整体性。对历史街区的保护开发要与区域发展策划相适应,进行整体性保护。同时需要保护街区历史文化内涵,包括社会结构、居民生活方式、民风民俗、传统商业和手工业等方面,保持街区的历史环境氛围。第一,要导入全新的区域开发、旅游开发理念,为区域发展寻求一条独特的发展之道。第二,在街区设计中挖掘、整合、升华、提炼区域的内涵和特色,制定全新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手段,使区域的丰富内涵体现与时俱进的精神,从而构筑独特的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第三,街区与区域旅游发展总体定位相一致,明确街区独特的发展定位、发展特色、发展模式。第四,根据总体定位,确定街区与区域旅游发展经营策略,提出合理的科学开发运作建议,包括其功能、档次、规模、对象、目标市场、作用等。

以上我们以洛阳为例,具体分析、论证了历史文化古城文物保护及文物古迹与发展旅游事业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辩证关系。需要注意的是,在现阶段,要做到文物保护与旅游业的双赢发展,除国家投入资金外,还要吸引社会各方力量投入资金,并使国家、当地政府、企业都从中受益。需要处理以下问题:一是国家投放的文物保护、研究经费应当作为国有资本投入得到回报,实现国家文物资产的保值、增值,不能形成/国家投资,企业享利0的不合理开发模式;二是旅游企业如果介入或开发经营文物旅游,必须承担文物资源保护的法律责任,并把文物的保护费用纳入旅游经营的市场成本计算,以防止旅游企业的掠夺性开发经营。还应当逐步形成/谁保护谁开发谁受益0的良性循环,鼓励旅游企业参与文物保护研究,探索多种途径为文物资源保护筹集经费。另外,由于文物保护具有长期性(对它的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其效果在短期内并不明显)、外部性(效益的收益并不是投入资金的单位本身)、不可逆性(如果不及时进行投入,文物的损害和消失是永久性的)的特点,文物保护更要靠集体发挥作用。政府在处理文物保护问题时要认真权衡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系,应当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文物保护的重要性,重视文物保护,而不是把文物保护当作经济发展的包袱。

参考文献

[1]仇保兴.风景名胜和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J].城市开发,2004,(1).

[2]保婷婷.文化遗产保护:一组待解的难题[EB/OL],ht-

tp://ww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7199322.html,,2006-12-20.

[3]林爱平.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旅游功能挖掘

[J].引进与咨询,2003,(11).

[4]刘景龙.龙门石窟保护[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

[5]陈蔚.对文物建筑修复原则运用尺度的几点看法[J].新

建筑,2006,(5).

(责任编辑陈朝云)

154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617199322.html, 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其问题探讨 作者:刘晨付秋峰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5年第08期 洛阳是一座具有浓重历史文化色彩的古城。历史上曾经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洛阳同时也是一座风光秀美、独具魅力的优秀旅游名城。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强力推进旅游业发展。但总的来说,洛阳旅游业的发展并不很理想,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通过对洛阳旅游业的实际考察,对洛阳旅游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其出现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若干解决方案,希望对洛阳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做出贡献。 一、洛阳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一)洛阳旅游产业体系日渐完善 进入到21世纪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2014年中国旅游市场实现平稳增长,国内旅游36.11亿人次,同比增长10.67%。国内旅游总收入达到30312亿元,同比增长15.40%。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在大环境的影响下,洛阳旅游业也步入发展快车道,截止至2014年底,全市国内国际旅行社88家,其中四星级旅行社6家,三星级旅行社30家,二星级旅行社41家。星级饭店66家,其中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开放性旅游景区(点)74家,其中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5家、3A级景区16家。 (二)洛阳旅游资源遍布全市 洛阳悠久的建都史使其披上了一层浓浓的古文化外衣,十三朝古都的美誉更是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名城,除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外,洛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同时拥有国内罕见的自然旅游资源。其部分代表性景区列表如下: (三)洛阳旅游经济较快发展 近年来,洛阳市依托丰富旅游资源在旅游经济效益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14年洛阳接 待游客总人数9469.81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旅游总收入600.96亿元,同比增长23.9%。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2%;旅游创汇23816.28万美元,同比增长 17.34%;接待国内游客9385.61万人次,同比增长9.93%。国内旅游收入586.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4.07%。 二、洛阳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特色单一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作者:互联网政策法规来源:互联网点击数:2113 更新时间:2013-5-6 1总则 1 . 0 . 1 为确保我国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切实的保护,使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及其实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有效进行,制定本规范。 1 . 0 . 2 本规范适用于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和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 1 . 0 . 3 保护规划必须遵循下列原则: 1 保护历史真实载体的原则; 2 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 3 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1 . 0 . 4 保护规划应全面和深入调查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及现状,分析研究文化内涵、价值和特色,确定保护的总体目标和原则。 1 . 0 . 5 保护规划应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基础上,改善城市环境,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 . 0 . 6 保护规划应研究确定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利用途径,充分体现历史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并应对历史文化遗产利用的方式和强度提出要求。 1 , 0 . 7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纳人城市总体规划。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应成为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政策的组成部分。城市用地布局的调整、发展用地的选择、道路与工程管网的选线以及其他大型工程设施的选址应有利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 1 . 0 . 8 对确有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未列人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古迹和未列入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地段,保护规划应提出申报建议。 1 . 0 . 9 非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城区、历史地段、文物古迹的保护规划以及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规划可依照本规范执行。 1 . 0 . 10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除应遵守本规范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术语 2 . 0 . 1 历史文化名城historic city 经国务院批准公布的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并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者革命纪念意义的城市。 2 . 0 . 2 历史城区historic urban area 城镇中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或某一发展时期风貌的地区。涵盖一般通称的古城区和旧城区。本规范特指历史城区中历史范围清楚、格局和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需要保护控制的地区。 2 . 0 . 3 历史地段histori .area 保留遗存较为丰富,能够比较完整、真实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传统风貌或民族、地方特色,存有较多文物古迹、近现代史迹和历史建筑,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地区。 2 . 0 . 4 历史文化街区historic .onservation area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2 . 0 . 5 文物古迹histori .monuments and Sites 人类在历史上创造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包括地面与地下的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古碑石刻、近代代表性建筑、革命纪念建筑等。

昆明历史文脉——昆明老街

2昆明的历史文脉——昆明老街 2.1引言 昆明是个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历史名城,具 有深厚的历史。对于昆明人来说,昆明古色 古香的历史建筑,不仅是昆明人成长的记忆, 更加是印在每一个在昆明心中情怀的烙印。 但是似乎历史与发展就像硬币的两面,无法 共存。于是在城市高速发展的大时代背景, 被拆除的历史建筑不计其数,失落的历史渐 渐成为昆明人心中的痛。同时,昆明人也开 始加大了对历史建筑保护和开发,其中昆明 老街的建筑保护和街区开发最为瞩目。 2.2昆明老街独自抵抗潮流侵蚀 2.2.1宝贵的历史文化积淀 1982年,昆明成为中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不仅承载着昆明人的骄傲,也记录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及民族特色。 昆明老街既是昆明城内保存最完美和目前 仅存的老街区,也是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 最重要标志之一。它有着900多年的历史, 蕴涵了过去岁月的丰富信息,可追溯到大 理国时代,经元、明、清、民国、新中国 建立到今。现今尚存的昆明老街的格局, 就是从清代康熙年间云贵总督在此建署而 逐步开始形成的,现存昆明老街的建筑, 主要反映了民国时期的历史风貌。一批近代建筑的插入和私人豪宅的新建,为昆明老街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保留至今。 昆明老街是昆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唯一保留下来的一片原汁原味的老街区,更是昆明市面积最大、保存清代和民国时期特色民居建筑、商铺建筑最多的片区,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老昆明情感价值。 2.2.2时代变迁毁损随之而来 昆明老街的原汁原味让每一个土生土长在这里 的人们自豪不已。可是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 无情的时光让美丽变得斑驳,昆明的历史建筑 受到关注和必要保护减弱,再加上昆明的城市 改造力度只增不减,城市发展加快让许多承载 了城市历史的老街和建筑被“淘汰”。随之产 生的是现代化的CBD、金融中心、购物广场, 在昆明一条承载着市民无数记忆的老街正在被 拆除,被推倒损毁改造的老建筑变得越来越多, 昆明的城市中心就这样在岁月的侵蚀下慢慢变得残破不堪。 2.3建筑保护和街区开发迫在眉睫 昆明老街作为昆明老城记忆的孤本,是最后一块体现昆明传统历史文化色彩的阵地。

郑州市旅游开发现状及分析论文相关论文总结

河南科技学院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专业: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

郑州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 关键词:旅游、郑州、少林寺、发展战略、双心两翼内容摘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郑州市旅游业的发展力度,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沿黄地区原有的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上,加快增多了旅游景点的开发,其中重点开发两带八区旅游资源。明确我市旅游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认清发展的态势,推出旅游强市的战略,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体系。 郑州市包括新密、新郑、荥阳、中牟、巩义、登封六个县级市,其中以登封少林寺和新郑黄帝故里最为著名,其次黄河风景名胜区、巩义风景名胜区也各有其特色。目前,全市拥有旅游景区90多个,其中5A级景区一个,4A级景区7个。 驰名中外的登封嵩山少林寺,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5A级景区。并且随着登封市政府正式与港中旅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港中旅嵩山少林旅游文化有限公司挂牌成立,以后的嵩山少林香火会更加旺盛,发展态势也会越来越好。 继少林寺成功创建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之后,黄河风景名胜区入选第七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黄河风景名胜区位于郑州市西北27公里处,它北边临近母亲河黄河,南面依附岳山,历史悠久、生态保护良好,不仅是黄河生态治理和修复的重点地区,而且还是中原文化、黄河文化、河洛文化的富集地区。目前主要的旅游资源包括五龙峰、岳山寺、骆驼岭三大景区,有大禹塑像、炎黄二帝巨型雕像、黄河碑林等景观。 除此之外,沿黄地区还有黄河大观(其中有黄河大观苑、果岭山水、高尔夫球场等)、黄河花园口旅游区(主要旅游资源点包括黄河公路大桥、扒口处遗址黄河沙滩游泳场等)、黄河花园生态旅游区(由黄河大堤风景线、休闲娱乐园、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原文地址: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作者:书画佳人马青原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燕、蓟重镇,辽的陪都,金、元、明、清的故都,地上地下文物保存非常丰富,为世界闻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有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北海、天坛、颐和园、十三陵、万里长城和中国猿人遗址等重要革命和历史文物。 西安:位于关中平原渭河南岸,原名长安。周、秦、汉、西晋、前秦、赵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都建都于此,是世界闻名的历史古城。遗存有大量地上地下文物,如西周的丰、镐,秦阿房宫,汉长安城,唐大明宫遗址、大雁塔、

小雁塔以及明钟楼、鼓楼、碑林等。周围还有秦俑博物馆、古咸阳城、半坡遗址等。 南京:公元前472年迄今建城史已有2471年。公元3世纪以来,先后有东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史称六朝)、以及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共10个朝代和政权在南京建都立国,文物古迹很多,有石头城、南朝陵墓、石刻和明孝陵、明故宫遗址、太平天国天王府、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办公处、中山陵等。 洛阳:为我国著名的九朝故都。名胜古迹以市南龙门石窟最有名。城东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寺。还有汉魏故城遗址、

西周王城、隋唐故城遗址、关林以及大量的古墓葬。 苏州:公元前514年吴国建都于此,隋、唐为苏州治所,宋代为平江府,历来是商业手工业繁盛的江南大都市。保存着许多著名的古代园林,集中了宋元明清的园林艺术精华,文物保护单位现共有489处,数量仅次于北京和西安,世界文化遗产共9处。名胜古迹遍布全城,如虎丘、拙政园、狮子林、留园、沧浪亭、寒山寺等。 杭州:我国古都之一,秦置钱塘县,隋为杭州治,五代时是吴越国都,南宋时以此为行都,是世界著名的游览城市,西湖风景秀丽,名胜古迹很多,如灵隐寺、岳庙、六和塔等。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洛阳旅游地理现状及其发展分析 摘要:洛阳作为十三朝古都,在中国的旅游城市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洛阳的牡丹和龙门石窟更是驰名中外。本文把洛阳的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并对比较重要的景点如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接着对洛阳的旅游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龙门石窟,白马寺,牡丹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由周公营建,建于公元前12世纪,是八大古都和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中国历史上唯一被命名为“神都”的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感动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洛阳因地处古洛水之北岸而得名,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这里有第一个王朝“夏”王朝,有三代之居“夏、商、周”,是“河图洛书”的故乡,有105位帝王定鼎九州,是华夏民族的精神故乡,是“最早的中国”。1 行政区划 洛阳辖6个区、1个县级市、8个县。分别是:涧西区、西工区、老城区、瀍河区、洛龙区、吉利区、偃师市、孟津县、新安县、洛宁县、宜阳县、伊川县、嵩县、栾川县、汝阳县。 另设正厅级新区:洛阳新区,总面积480平方公里。 1.1地理环境 洛阳地处河南省西部,位于东经1l1。08~112。59,北纬33。35~35。05之阆。横跨黄河中游两岸,。居天下之中”素有“九州腹地”之称。东连省会郑州,南接南阳、平顶山,西邻三门峡,北跨黄河而与济源、焦作相连。辖区东西长179kin,南北宽168km,全市总面积l5208.60kin。2 1.2气候条件 洛阳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冷暖干湿,四季分明。冬天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天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年均气温13.4~15.0℃,年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为一0.2~0.3℃和26.2~27.5℃。年均降水量531.9~853.6rim1,主要集中在7~9月。洛阳非常适宜牡丹的生长,该区牡丹特别是中原品种群的生长表现在全国最为良好。1.3交通条件 两大铁路干线陇海、焦技在洛阳交汇,郑西高铁(郑州一西安)已通车。洛阳也是第二条欧亚大陆桥(连云港一鹿特丹)的重要一站,可直接发货运往中亚、东欧、中欧等国及世界其他地区。区域内公路网健全,横贯东西的3l0道和纵贯南北的207国道交汇于此,连霍、南洛、二广、郑少洛、西南环高速公路也通过此地。洛阳机场距市中心10kin,与北京、成都、重庆、广州、青岛、上海、深圳等市的航班已开通。 一.旅游资源 洛阳自建成至今已有4000余年历史,历经13个朝代,共l500余年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历史最长、朝代最多的古都。市域内文化古迹众多,龙门山色、马寺钟声、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天津晓月、洛浦秋风、平湖朝游、铜驼幕雨并称为洛阳八景。目前,全市共有5A级景点1个,4A级景区l4个,3A级景区l0个,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在全国各省辖市中名列前茅。2006年开放的27个景点中,有国家5A级景区龙门石窟,国家4A级景区并有佛教界“释源”和“祖庭”之称的白马寺,国家4A级景区、我国唯一拥有“冢、庙、林” 1百度百科https://www.360docs.net/doc/a617199322.html,/view/373622.htm 2《洛阳市牡丹观赏园发展优势及对策》中国园艺文摘20l0年第8期

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分析解析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部):地理系 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 班级:2010级1班 指导教师:杨印书 完成时间: 2014 年 4 月

承德市是河北省主要的旅游城市之一。2009年承德市提出“创建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将承德市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吸引力、聚集力和知名度的旅游城市。这个决策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考虑到承德市发展的实际,有利于宣传承德市,提高承德市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因此,如何发挥历史文化优势,深层次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促进承德市经济发展,需要深入研究探讨。本文概括了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概念和程序,论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类型和影响因素。并通过资料收集法、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等方法集中探讨了承德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影响因素,综合分析找出问题,探究原因,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承德市旅游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承德市;旅游资源;影响因素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is one of the main tourist cities. Chengde City in 2009 that "create an international tourist city," the goal, and strive to 2020, playing in Chengde city with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ttraction, gathering strength and visibility of the tourist city. This decision times, with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actual development of Chengde, Chengde City in favor of propaganda, raise Chengde City's international influence and competitiveness. So, how to play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advantages, in-depth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promot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engde city, need further study to explor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cepts and procedur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tourism resources, discusses the type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literature and field surveys and other methods focused on the status and influence factors Chengde touris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o identify problems, explore the reasons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to promote health tourism Chengde City orderly development. Keywords: Chengde City; tourism resource; influence factor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一.名词解释 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明显的本国特色和实践意义。从政策角度而言,是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制定保护专项规划,并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渗透到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经济、法律、行政政策之中。 传统建筑群:是指和周围环境形成一体构成历史景观的并具有较高价值及传统建筑形态的建筑物及构筑物的集合体。 保护框架:保护框架是指历史文化名城中要保护的实体对象和通过保护规划的实施预期达到的目标。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人与自然的联合工程以及考古遗址地带。 冻结保存:即将保护对象原封不动地保护起来,允许必要的修缮和加固,但必须以不改变原貌为前提,并且修复和增添的部分应该是可以识别的,即修旧如旧原则。 历史文化保护区:是指经国家有关部门、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的文物古迹比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和地方、民族特色,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镇、村、建筑群等等。 无形文物:指没有具体物质形态的,在历史上、艺术上有一定价值的戏剧、音乐以及工艺品的制作技术等。二.填空 1.自然遗产(九寨沟)(黄龙)(武陵源) 2.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泰山),(黄山),(峨眉山—乐山大佛),(武夷山) 3.欧洲对历史传统城市的分类大致存在着三种类型的概念(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4.历史文化名城的特征(名城特色的含义),(名城特色的构成要素),(名城特色的结构)。 5.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编制经历了(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前进阶段)。 6.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最多的,(秦兵马俑)被誉为八大奇观之一。 7.历史文化名称规划成果(规划文本),(规划图纸),(规划附件) 三.简答 1.简述列入文化遗产的选定标准 (1)能代表一项独特的艺术或美学成就,构成一项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2)在相当一段时间或世界某一文化区域内,对于建筑艺术、文物性雕刻、园林和风景设计、相关的艺术或人类住区的发展已产生重大影响的; (3)独特、珍稀或历史悠久的; (4)构成某一类型结构的最富特色的例证,这一类型代表了文化、社会、艺术、科学、技术或工业的某项发展;(5)构成某一传统风格的建筑物、建造方针或人类住区的典型例证,这些建筑或住区本身是脆弱的,或在不可逆转的社会文化、经济变动影响下已变得易于损坏;(6)与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思想、信仰、事件或人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7)真实性标准: 在设计、材料、施工或环境方面符合真实性标准 2.历史文化名城当中城市保护的原则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从城市全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来做好保护和规划工作,而不是单纯地考虑保护一些历史遗迹和历史建筑; (2)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要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和生活环境的改善,协调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3)在充分尊重历史环境,保护历史文化的前提下,对一些历史文化遗存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4)研究分析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充分发掘和继承历史文化内涵,促进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建设。(5)保护维修、整治和修复中要“整旧如故”,“以存其真”,文物古迹和历史建筑的保护应使其“延年益寿”,而不是“返老还童”。 3.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表现方面 1.文物古迹的特色2.自然环境的特色3.城市的格局特色4.城市轮廓景现及主要建筑和绿化空间的特色5.建筑风格和城市风貌的特色6.名城物质和精神方面的特色 4.北京古城具体保护内容: (1)保护河湖水系,特别是与北京城市发展历史密切相关的河湖水系,如护城河、六海、长河、莲花河等;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凤凰古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调查分析 一、导言 凤凰古城,作为湘黔边界上的一颗明珠,古城依山傍水,流水穿城而过,建筑高低错落,千百年来聚居着苗族、土家族、汉族人民,是一处兼具独特自然风貌和深厚历史文化的人类聚居地。 凤凰古城开发至今,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可以说十分红火,在全国都享有盛名。2001年,凤凰古城被列 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2004年,凤凰古城连续被评为中国旅游“十大最好去处”;2005年,凤 凰古城跃居“九个最值得去的中国古镇”榜首,被世界著名媒体NHK电视台推介为“世界名镇” ;2007 年凤凰被列为“中国旅游强县”;2008年凤凰古城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从1999开发年至今,凤凰古 城的旅游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讶,共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旅游强县” 4个国字招牌。 在凤凰为期四天的实习活动中,我游览了凤凰古城内的八景,苗人谷苗寨以及南方长城,对这些地方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都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我看到了很多,也了解到了很多,凤凰与其他旅游景点不同,它的自然旅游受到地形,资金开发的影响,自然资源优势并不明显,所以,在它的旅游业发展上,它注重的是人文旅游。凤凰是一个集民俗文化,军事文化,历史文化三者人文旅游资源于一体的独特景点,这种特殊的融合是独一无二的。凤凰古城在开发的时候已经很好的利用了这一优势,但如何更好的利用,保护这一独有资源去发展凤凰的旅游业,使凤凰旅游发展更上一个新层次,是凤凰在现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调查方法和结果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分别来自这几个方面:①书籍上,报纸上,以及凤凰官方网站查到的资料凰实地研究,参与 ②在凤观察,同时,也对随行的游客,带队的导游,以及撑船的船夫进行了一个随机访问调查得出的结果,采访人数15人 ③用雪球抽样法对周边去过凤凰的朋友,同学进行定向采访,在这一部分,我选择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在获得大量资料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定性资料分析。调查样本包括1999年开始发展至2009年凤凰旅游业的总体发展现状及某些具体方面的发展情况。即:对凤凰古城的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现状的总体评估;古城开发中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对问题提出的解决方案。 近几年来,凤凰县依托资源优势,将旅游产业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大力实施“旅游带动”战略,对内加强景区(点)建设开发,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要素,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经营”的模式,对外加强宣传促销,“天下凤凰、神秘古城”旅游品牌初步打 响,已发展成为中外游客的旅游目的地,为湖南省旅游三大品牌之一。从下图可以看出凤凰古城的旅游发展情况 凤凰之所以得到这么好的发展,这跟凤凰的旅游特色是分不开的。凤凰古城是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旅游景区,它的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二是以长城兵营为代表的军事文化旅游资源;三是以古城为代表的名人故里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单从每一种景观来看,凤凰并没有什么优势但这三大类人文景观的特殊融合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这也就是凤凰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论洛阳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洛阳具有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长期以来洛阳“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久负盛名的洛阳在河南省的入境旅游市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河南省的旅游创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洛阳在旅游发展过程当中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对洛阳的旅游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并对现存问题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洛阳;旅游资源;问题;对策

The analysis and strategy of Luoyang Tourist Resources Abstract Luoyang is a rich tourist resources with long history and thick culture.For the long time ,the tourist image of "thousand old capital,peony city" has enjoyed popular support around the people.With a long standing reputation ,Luoyang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boud tourism of Henan province, and makes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tourism exchange. However,there are more and more question emerging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Luoyang tourism.The paper mainly through analys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uoyang tourism resource,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to the current question. Key Words: Loyang ; Tourism Resource; Question; Strategy

(整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知识要点)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历程 一、古董与古建筑------截然不同的态度 劫难------ 四大人为破坏:宗教、流失、战争、“建设” 二、百年来的保护理念与历程 较早源起欧洲,18世纪中 保护与修复,18世纪末 理论化与科学化,19世纪中 三、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各国立法 1933年的《雅典宪章》 1964年的《威尼斯宪章》---《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由文物建筑所在地段到历史街区 文物古迹的概念 保护的宗旨 四、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宪章 1976年《内罗毕建议》 《关于历史地区的保护及其当代作用的建议》 延伸了历史地段保护的内容 拓展了保护的内涵 历史环境的五个方面 1977年《马丘比丘宪章》 进一步扩大保护的内容 1987年《华盛顿宪章》 《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 确定保护意义、原则及方法等 历史地区保护的五个内容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纳入整体规划中去 五、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当今发展状况 保护对象不断增加 保护内容涵盖更广 保护深度加大(尤其是“软件”) 保护方法更加综合化 六、世界历史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定义 选定标准 七、我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1987年进入缔约国 到1997年底为止 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历程 一、建国前 1922年考古学研究所、考古学会 1926年考古发掘

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 1930年国民政府的《古物保存法》 1932年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及《条例》 二、以文物保护为中心内容的单一体系 三、以各种通知、指示、暂行办法和指定机构为主体的早期管理 四、1961年《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 五、1961年第一批180处“国宝” 六、1976年《刑法》中的规定 七、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八、增添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为重要内容的双层次保护体系 九、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 十、加强与城市规划的结合 十一、国际交流与接轨 十二、研究机构、决策机制 十三、法规与制度建设 十四、重心转向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多层次体系 十五、1996年屯溪会议---历史街区保护国际研讨会 十六、1997年建设部转发《黄山市屯溪老街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十七、1999年始专项资金援助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 一、中国名城的特点 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特色丰富 先规划后建造 类型多、差异大 文化职能 未曾衰落过的发展历程 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三、保护名城的思想的提出 四、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 五、历史文化名城核定的标准和程序 核定标准 审批程序 六、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七、我国名城的基本情况 审批时间与批次、数量 单独审批的名城:凤凰、山海关 分布情况 中外名城的基本类型 一、欧洲名城的基本类型 地区中心城市、历史性城镇、旅游性城市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洛阳的城市规划演变 发表时间:2019-07-17T16:22:39.74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作者:杨庆伟[导读]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身份证号码:23023019880215XXXX 河北石家庄 050000 摘要:本文通过研究北魏洛阳、隋唐东都洛阳的城市规划及解放后洛阳四次城市规划的演变,对城市规划演变进行经验总结,揭示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洛阳;城市规划;影响因素引言: 河南省洛阳市,曾是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上13个朝代的都城,有着1500年的建都史。建国后,以洛阳城市规划经验命名的“洛阳模式”一度成为享誉学术界的典范。随着社会的发展,曾经辉煌的都城,城市规划历经四期,不断演变,既有对历史文化古城的保护,又有顺应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1.洛阳古代城市规划建设 1.1洛阳做为都城具有优良的条件 洛阳地处中原,交通便利,具备做为都城的地理优势。城市地势平坦,具备适宜人居住、发展生产的自然环境。北临水,南有山,城市具备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洛阳一直是北方甚至全国的文化中心,是文人、士大夫的聚居地。 1.2北魏及隋唐洛阳城 洛阳建都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都城就是北魏洛阳城和隋唐东都洛阳城。《洛阳伽蓝记?城外诸寺》中记录“京师东西二十里,步苟一里,里开四门,南此十五里,户十万九千怜。扁社宫室府曹忍外,方三下,门置里正二人,吏四人,门士八人,合有二万二十里。”北魏洛阳城是中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按照《周礼?考工记》规制建造的中国古代都城。 隋唐洛阳城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都城之一。规划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轴线偏全城的西部,宫城、皇城也位于城市的西北。2.布局如棋盘,街道横纵规整。3.都市繁华,绿化景观较好。4.城内有“三市”及大型粮仓。5.按“天人合一”理念设计,皇城从东南西三面拱卫宫城。 2.“一五计划”期间形成的“洛阳模式”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为了大力发展工业,洛阳被列为了全国八大重点建设城市之一。 对于洛阳新厂区的选址,中央联合选厂组提出过四个方案:西工、白马寺、洛河南及涧河西。在这四个方案中:西工是西周王城遗址所在地;白马寺为唐、宋古葬墓区;洛河南不仅是隋唐城遗址所在地,同时距离陇海线较远。所以新厂厂址定在了涧河西地区。洛阳市的规划,最后没有采用当时较流行的以旧城为中心向四周发展的模式,另辟蹊径,获得了好评,这就是后來被专家学者誉为的“洛阳模式”。 “洛阳模式”的核心是:远离旧城建设新城;生产区和生活区分离;合理进行功能分区。虽然“洛阳模式”开创了遗址保护的先河,但在当时其实只是一种无意识的保护行为,具有一定偶然性。无论是政府还是苏联、国内专家,当时都没有明确的文物保护的理念。 3.改革开放后洛阳城市规划的三次演变 3.1二期城市规划(1981-2000年) 二期规划编制时期,全国都在恢复重建。洛阳二期规划中给出洛阳的定位是“历史悠久的著名古都和发展以机械工业为主的社会主义工业城市”。这次规划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提出了对旧城区的保护。但是西工区中心地位的不动摇,为历史遗迹得不到保护埋下了隐患。 3.2三期城市规划(2001年-2010年) 此次规划把城市的性质定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古都、中原西部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旅游城市。但是城市中心还是南、北各一个,并没有结构性的转移。 3.3四期城市规划(2008年-2020年) 四期规划体现了较强的综合性:培育洛南的中心功能,涧西的商贸次中心功能,弱化西工的中心功能,改为以历史文化和旅游服务为主的城市次中心,降低遗址空间上的城市建设强度,缓解遗址保护压力。 4.洛阳城市规划演变分析总结 4.1政治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洛阳城市发展最辉煌时期就是其做为都城时期。随着战略重心的转移,西安、北京取代了洛阳的国都地位。建国后,洛阳仅在一五计划期间成为全国八大重点城市之一,得到国家政策支持兴建了重型工业区。 4.2经济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对于城市规划发展,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北魏、隋唐时期,洛阳是全国经济中心,各种商业林立。解放后,大型厂区的建设,不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让城市得到了迅猛发展。20世纪初,重工业开始下滑,几大国企厂负债增多,利润下滑,员工纷纷下岗。此时洛阳城市的发展也开始缓慢起来。 4.3文化因素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做为都城,洛阳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文人、士大夫聚集之地。河洛文被誉为华夏文化源头。近代开始,洛阳文化中心的地位也丧失了,城市规划发展开始缓慢。 4.4规划理念对洛阳城市规划的影响 古代洛阳城按照都城规制建设,规划理念简单。建国初期,城市规划多采用苏联专家的观点,重在功能,主要落实国家工业建设的目标。洛阳三期规划时,开始注重宜居性,生态性。20世纪90年代,大遗址保护概念被提出。从洛阳四期规划开始,才终于将建设在周王朝遗址上的西工区的城中心功能免去,为遗址保护让路。 5.总结

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分析

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策略分析 盘锦市拥有着相对独特的旅游资源,这就为盘锦市的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助力。但是,盘锦市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盘锦市的旅游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了一些开发策略,希望这些策略的提出,可以为盘锦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铺垫。 标签:盘锦市;开发现状;问题;策略 盘锦市的旅游资源相对而言是比较丰富的,同时,旅游资源的特色比较突出、风格比较独特、品种也比较多样,这些都有利于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说,盘锦市的旅游资源开发潜力是很大的。 近些年来,盘锦相继已开发了红海滩、水禽园、辽河碑林、西安生态农业旅游示范点等对盘锦市旅游发展起到一定牵动作用的景区景点,并形成了生态旅游的初步格局,旅游产业的地位也得到明显提高。 但是,尽管盘锦市的旅游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其旅游业的起步相对较晚,因而,盘锦市的旅游业存在着总体发展水平不高,旅游经济总量不大等问题。进而使得盘锦市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盘锦市的旅游业发展步伐。 1盘锦市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旅游资源开发类型比较单一,淡旺季明显 目前,盘锦市的旅游资源主要集中在湿地滩涂地带(即红海滩),其旅游的旺季主要集中在8到10月,其他月份则不能尽显红海滩的魅力,尤其是冬季,红海滩更是一片荒芜,这就导致了盘锦市旅游业在一年中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存在着旅游的“真空期”,旅游淡旺季比较明显。 1.2景区景点知名度相对较低 盘锦市还没有形成清晰、统一的旅游品牌和旅游形象,就如同现实中一说到盘锦,大家恐怕只会想到红海滩,其余的景点一概不知道,其实盘锦的旅游资源还有很多,如鼎翔生态公园、绕阳湾、湖滨公园等等,都是很有旅游价值的地方,现在却是人迹罕至门可罗雀。 1.3开发促销力度不足 对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能够在旅游消费者中更好的传递旅游产品的相关信息,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促使游客来购买自己的旅游产品。目前盘锦市虽然推出了一系列的旅游宣传促销,但大多数都集中在辽宁地区销售,与国内以及国外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市旅游业发展情况汇报 洛阳市旅游发展委员会 (2015年3月) 近年来,洛阳市围绕建设中原经济区副中心城市这一目标,着力打造中原经济区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创新思路,发挥优势,在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旅游目的地建设、旅游产业规模、旅游经济效益上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全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洛阳市旅游业总体情况 (一)主要旅游经济指标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接待游客2.27亿人次,年均增长21%;其中入境游客159.6万人次,年均增长19.4%;旅游总收入累计达1114.4亿元,年均增长21.6%。全市旅游景区(点)接待游客1.63亿人次,同比增长21.8%;旅游景区(点)门票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23.5%。 2014年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9470万人次,同比增长10%;旅游总收入601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接待入境游客84万人次,同比增长20%;旅游创汇23816万美元,同比增长17%;接待国内游客9386万人次,同比增长9.9%。国内旅游收入587亿元,同比增长24%。 (二)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景区(点)67家,其中5A级景区5家

(龙门石窟、白云山、老君山、鸡冠洞、龙潭大峡谷)、4A级景区16家,5A和4A级景区数量在全国地级城市中位居榜首。旅游集团4家,旅行社89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旅行社7家,旅行社分社22家,其中具备出境资质的7家;导游员3331人;各类住宿设施500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66家,分别为五星级2家,四星级13家,三星级38家,总床位20万张。旅游专业村4个,特色旅游村镇29个。形成了以牡丹画、仿唐三彩、青铜器等为主的10大系列工艺品,共39大类、2000多个品种的旅游商品,建立了10余个景区专业市场,以及“三彩展销中心”等一批博物馆式的特色旅游购物中心。全市旅游商品生产(销售)企业达301家。全市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50万人。 近年来,洛阳市先后入选中国旅游城市国际影响力20强,获评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城市、2014“美丽中国”十佳智慧旅游城市、2014河南智慧旅游创新城市。 (三)旅游业发展情况 一是精心打造旅游品牌。形成了四季有节会、四季看牡丹、四季能滑雪、四季泡温泉的旅游产品新格局和九大类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打造了牡丹文化节、小浪底观瀑节、河洛文化旅游节、伏牛山滑雪节为代表的四季节会游,实现了全年旅游无淡季。以神州牡丹园等重点牡丹园的四季牡丹观赏为重点,形成了牡丹文化游。以栾川县伏牛山滑雪场为带动,形成了四季滑雪游。以龙门温泉、九龙山温泉为代表,形成了康体休闲的四季温泉游。突出十三朝古都和龙门、关林、白马寺、天子驾六等历史文化遗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