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1.多媒体展示:八王之乱示意图

2.问题思考:阅读教材,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

提示:西晋年间,为了巩固司马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移封就镇,

导致宗室诸王势力强大。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3.合作探究:西晋的统一为什么如此短暂?

提示:(1)晋武帝大封皇族,使封王掌握大量实权,造成了封王专权、中央统治不力的严重政治后果,这是导致社会腐败、战乱发生的祸根,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原因之一。(2)皇族和豪贵昏庸贪婪,奢侈腐化,社会上层腐败,不顾民间疾苦,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3)“八王之乱”使得西晋社会动荡、经济衰退,民不聊生,人口大量南迁,这也是西晋衰落以至灭亡的重要原因。长期奴役和剥削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使得少数民族不断起兵反抗,这是西晋灭亡的直接原因。

目标导学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多媒体展示: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

2.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简述北方民族内迁的基本史实:时间、主要的民族、内迁的方向和大体过程。

提示:(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2)内迁主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3)内迁方向和大体过程: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3.合作探究: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提示:

(1)原因:一方面,西晋统治者不关心人民疾苦,对发展社会经济不够重视,人祸天灾下,中原人民无法生存,于是开始向南迁徙。

另一方面,为争权夺利而发动的战争持续十几年,严重破坏社会生产。与此同时,西北各族人民为了反抗西晋汉族统治者的民族奴役和剥削政策,不断起兵反抗,战争连绵不断。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客观上却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归纳十六国时期统一黄河流域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和统一时间、人物及主要措施。

提示:(1)时间:4世纪后期。(2)人物:前秦皇帝苻坚。(3)前秦统治: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兴办学校,提倡儒学。

5.思维拓展:据西晋的一些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族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议一议,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提示:(1)为了证明自己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中原文化的先进性、兼容性特点。说明中华民族各民族之间相互交融、相互影响。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知道了北方十六国和西晋时期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也学会了与其他同学合作探究。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图分析法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学会从图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小组合作,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

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能够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知识。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课时训练及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选择题 1.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C ) A.三国时期 B.五代十国时期 C.十六国时期 D.东汉时期 2. 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C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3.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C ) A.西周的灭亡 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 D.东晋的灭亡 4.东汉、魏、晋时期,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哪两个民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C ) A.氐族和羌族 B.鲜卑族和匈奴族 C.匈奴族和羯族 D.羌族和鲜卑族 5.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6.4世纪后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氐族政权是( A ) A.前秦 B.后秦 C.西秦 D.成汉 7.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提到了永嘉五年(311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主要是因为( B ) A.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北方统治者残暴 D.南方经济发达 8.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迁入的地方没有到达( D ) A.山西 B.陕西 C.辽宁 D.江南 9.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D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10.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期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 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 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 11.标志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C ) A.西晋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西晋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12.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C ) A.羌族 B.匈奴族 C.氐族 D.羯族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后练习题 (无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选择题 1.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史称( ) A.西晋B.东晋C.南朝D.北朝 2.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 A.曹魏B.东晋C.西晋D.前秦 3.在讲三国结束的历史时,老师在黑板上画出三国鼎立的示意图,并按照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擦掉,其中最后擦掉的是( ) A.吴B.魏C.蜀D.汉 4.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是指()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5.内乱犹如洪水猛兽,往往会让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毁灭。八王之乱就是一场内乱,它加速了( ) A.西周的灭亡B.东周的灭亡 C.西晋的灭亡D.东晋的灭亡 6.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A.东汉末年B.三国时期 C.西晋D.西汉 8. 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

的历史事件是() A.司马氏篡魏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9.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北方这一时期被称为( ) A.三国时期B.五代十国时期 C.十六国时期D.东汉时期 10.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根本原因是() A.封王各自为政,社会上层非常腐败 B.封王争权夺利,连年混战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入侵,攻灭西晋 11.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建立前秦政权的是( ) A.羌族B.匈奴族C.氐族D.羯族 12.西晋末年,进攻西晋,并于316年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 A.鲜卑族 B.匈奴族 C.氏族 D.羌族 13.东汉末年以来,北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 ) ①匈奴族②蒙古族③羯族④氐族⑤羌族 ⑥鲜卑族⑦朝鲜族⑧壮族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⑧ C.①③④⑤⑥D.②④⑥⑦⑧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B卷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题 (共17题;共121分) 1. (5分)给下面划线的词语换个说法。 ①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 ②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③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 2. (8分)根据课文《欢庆》组词。 旗________、________ 祖________、________ 洁________、________ 庆________、________ 3. (8分)比一比,再组词。 粮________洞________干________东________ 浪________同________汗________冬________ 4. (4分)“外”字共________笔,第二笔________,偏旁是________,组词________。 5. (10分)按课文内容填空。 《可贵的沉默》主要讲的是上课时老师从孩子们那里了解到,几乎所有的爸爸妈妈都知道自己孩子的________并向他们________,孩子们因此而感到________和________;知道爸爸妈妈生日的孩子________,而________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强烈________之下,孩子们________,老师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孩子们懂得了要________父母,并学会以行动________父母对自己的爱。 6. (8分)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可贵的沉默教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可贵的沉默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会认9个生字,会读“迅速、蕴藏”等词语,理清课文条理。 2、让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学习如何去关心和爱护别人,从而使学生懂得做子女的也应当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教法学法:启发、质疑;自学、朗读、讨论。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 我知道大家听歌!(放生日快乐歌).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日快乐歌).熟悉吗?那么听到这首<<生日快乐>>,你想到了什么?(指名说:过生日,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带我去过生日,生日礼物,切蛋糕…..) 的确,关于生日这个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感受,这其中也有许多感人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板书课题:17.可贵的沉默).下面请同学们来听一听这个故事吧! 二、学生自学,解决疑惑。 1.请同学们自己来学习这篇课文,老师给大家自学提示:第一点:认真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第二点:借助字典学习理解生字,新词.第三点:同学之间互相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请

同学帮助解答.同学们自学之后,老师再来检查,听明白了吗?(听明白了)开始吧! 2.检查自学情况。 ⑴出示生词: 迅速蕴藏霎时寂静恰好犯错稚拙烦恼 ⑵指名认读,纠音。 (3)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说,教师小结) 三、朗读感悟,唤发爱意。 (一)学习课文(1~9自然段)。 1、当我们读到老师问,你们的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是哪一天吗?他们是怎么向你祝贺的?这个时候课堂上出现了怎样的场面?(指 名回答,师板书:热闹)。 2、课件出示第一幅插图,这幅图就是当时课堂热闹的场面,课文那几个自然段描写的这个热闹的场面呢?(指名回答) 3、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从中找找描写课堂上“热闹”的语句。 4.指名回答(教师课件出示句子): ①自由句子,读完以后,感受到了什么? ②你能找到描述这种心情的词吗? ③找找从哪些词中还能体会到他们的兴奋?(神气十足、左顾右盼) ④你们能体会他们当时的心情吗?齐读 ⑤从这这几句话中,“我”知道孩子们是——快乐幸福的。 ⑥他们的快乐是谁给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组第17课《可贵的沉默》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题 1.读一读,写一写。 chóng fù huǎn hé wài pó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jiàn yì biǎo dá fánnǎo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比一比,组词语。 稚________顾________ 议________ 讯________ 暖________ 高________ 恰________ 贺________

唯________ 烦________蚁________迅________ 缓________ 享________ 哈________ 架________ 3.比一比,再组词。 骄________ 阻________ 免________ 神________ 贺________ 异________ 绪________ 情________ 娇________ 祖________ 兔________ 伸________ 驾________ 导________ l fán nǎo fàn cuò xùn sù huǎn hé xiǎng shò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7.多音字组词。 传:chuán________ zhuàn________ 兴:xìng________ xīng________ 8.生字锤炼。 zhù hè shén qì shízú zuǒ ɡù yòu pàn lxiǎnɡ shòu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上著名的成语“司马昭之心”,提高辩证地看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总结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西晋的建立与灭亡,及“八王之乱”. 【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与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你认为这句话用在西晋时期正确吗? 【自主预习】 西晋的建立 西晋建立和统一:曹丕死后,大臣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大权。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国最先被魏国灭亡。20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建立了晋朝,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军队灭掉了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晋惠帝时,西晋皇族纷纷起兵争夺皇位,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316年,内迁匈奴人的一支武装灭亡了西晋。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合作探究】 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 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小组之间合作探究交流解决上述问题,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小结提升】 “八王之乱”,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导致了西晋的灭亡。 【巩固练习】 1.建立西晋的是(D ) A.司马懿 B.司马睿 C.司马昭 D.司马炎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A ) A.匈奴 B.鲜卑 C.羌 D.氐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不断内迁,主要少数民族是(A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蒙古、鲜卑、羯、氐、羌 4.阅读下图,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三个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在什么时候? 答: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选三个);西晋后期。(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答:北方战乱。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展有何影响? 答: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发展。 (4)这次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答: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布置作业: 理解成语“司马昭之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学案: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这一时期简单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西晋的兴亡、十六国的由来。 2.通过本课的学习,正确认识西晋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高其分析问题和归纳史实的能力。 3.通过学习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二、自主预习 1. 年,魏灭蜀。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3. 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 三、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为什么是短命的王朝? 四、随堂演练 1.结束三国鼎立局面重新统一中国的王朝是() A. 曹魏 B.东晋 C. 西晋 D.前秦

2.推翻西晋王朝的少数民族是() A. 匈奴 B.鲜卑 C. 羯 D.氐 3.三国结束的先后顺序是() A. 魏蜀吴 B.蜀魏吴 C. 吴蜀魏 D.蜀吴魏 4.标志着西晋实现全国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 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 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5.西晋短暂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A.统治者内部的腐朽和斗争 B.阶级矛盾的尖锐 C.民族矛盾的激化 D.南迁匈奴族力量的强大 6.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A. 东汉末年 B.三国时期 C. 西晋末年 D.东晋南朝 7.“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勒勒歌》的后两句,这是北朝时期居住在北方的勒勒族的民歌,也在鲜卑族中传唱。东汉、魏、晋时期鲜卑族内迁的地点是() A.陕西关中 B.山东西南 C.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D.山西一带 五、课后反思 【答案】 二、自主预习 1.263 266 280 2.第一次 3. 4 黄河流域 三、合作探究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新人教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 【内容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师:阅读课本第85页第一、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师: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吗。 生: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 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第85页“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根据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案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的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使学生能正确评价著名历史人物, 提高全面看问题的能力;知道匈奴、鲜卑、羯、氐、 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的史实;知道东晋十六国对峙的史实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 教学难点: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年闹灾荒,老百姓没饭吃,到处都有饿死的人。有人把情况报告给晋惠帝司马衷,但司马衷却对报告的人说:“没有饭吃,他们为什么不吃肉粥呢?”报告的人听了,哭笑不得,灾民们连饭都吃不上,哪里来的肉粥呢?由此可见司马衷是如何的愚蠢糊涂,也由此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西晋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灭亡。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讲述: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2)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复述西晋建立和西晋灭吴统一全国的经过。 3.教师补充: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4.腐朽的统治: (1)在治国方略上,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皇室及许多大臣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 (2)统治阶级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目标导学二:八王之乱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优秀教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2.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重点:西晋的短暂统一;八王之乱;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难点:西晋发生内乱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从东汉末年到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历史,最后我们分析了三国鼎立的形势并得出结论,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那么最后究竟是谁独霸天下,问鼎九州呢?(西晋)对,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统一了全国。但西晋的统治很短暂,这又是为什么呢?魏晋时期,除汉族外,还有匈奴、鲜卑、羯、氐、羌等民族活跃在历史舞台上,他们从何而来?又做了什么?学了本课内容你们就知道了。二、内容探究 (一)西晋的建立 师: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人,他父亲名叫司马懿,是魏国的大将。魏文帝曹丕死后,魏国的大权实际上落到司马懿手里。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总揽大权后,野心更大,总想取代曹髦。他不断铲除异己,打击政敌。年轻的曹髦知道自己即便做“傀儡”皇帝也休想长久,迟早

会被司马昭除掉,就打算铤而走险,用突然袭击的办法,干掉司马昭。一天,曹髦把跟随自己的心腹大臣找来,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我不能白白忍受被推翻的耻辱,我要你们同我一道去讨伐他。”几位大臣知道这样做等于是飞蛾投火,都劝他暂时忍耐。曹髦不接受劝告,亲自率领左右仆从、侍卫数百人去袭击司马昭。谁知大臣中早有人把这消息报告了司马昭。司马昭立即派兵阻截,把曹髦杀掉了。 师:后来,人们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说明阴谋家的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师:阅读课本第一、二段的内容,三国鼎立的最后结局如何? 生: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了皇位,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师:画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图。 生:三国建立:魏、蜀、吴三国灭亡:蜀、魏、吴西晋统一全国。时间:220—280年。 师: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但西晋的统治却很短暂,西晋的统治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阅读教材中“相关史事”中石崇和王恺斗富的故事。 师:西晋初年,国家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长期分裂动荡后重归统一。根据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传统理念,这次的统一和安定应该是长期的。因此晋国上自皇帝宰相,下至平民平姓,都天真地认为一个繁荣昌盛的时代已经到来,谁都相信明天会更好,谁也不去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忧患意识,臣民对国家、民族和家庭的责任感日益淡漠,社会享乐主义滋长,朝野上下物欲横流,每个人都在花样翻新地找刺激寻开心。“石王斗富”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西晋的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糜烂腐化。 师:展示教材的“材料研读”,提出问题:这则材料说明了当时什么样的社会风气? 生:“唯钱是图”,统治阶层昏庸腐朽。 师过渡: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二)八王之乱 师:阅读课本中“八王之乱”的相关内容,西晋初年,晋武帝怎样管理地方? 生:大封同姓诸侯王,后来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师:在西晋以前,还有哪些朝代实行过分封诸王的制度? 生:西周。 师:除了西周,在西汉初年,也分封过同姓诸侯王,最后是导致了“七国之乱”,所以才有后来的汉武帝实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以西周和西汉为鉴,想一想,分封诸王对中央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3)前秦的强大:_______世纪后期,_______族苻氏建立的_______逐渐强盛并统一了_______,皇帝苻坚任用汉人________为丞相,锐意改革,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了前 秦境内_______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合作探究】 1.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2.西晋政权的短命与实行分封诸王有什么关系? 3.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及影响分别是什么? 【当堂达标】 1. 右图是西晋“晋归义氐玉”金印,是西晋颁发给当时氐族首领的官印,是研究当时民族关系的 实物见证。西晋政权是一个怎样 的政权() A.全国统一的政权 B.在历史上 的统治维持近百年 C.北方政权 D.南方政权 2.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3.标志着西晋走向衰落的历史事件是() A.晋武帝封王 B.“八王之乱” C.“五胡”内迁 D.匈奴起兵攻晋 4.“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西晋迁都 5.下列哪些内容能体现出西晋的历史状况 () ①篡权建立的封建王朝②短期统一的朝代③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④被农民起义所推翻⑤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③ B.②③⑤ C. ②③④ D.①②⑤ 6.住历史基本要素对掌握的历史重点知识十分必要。将“316年”“匈奴人”两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可以确定的历史事件是()A.西晋建立 B.西晋结束分裂局面 C.西晋灭亡 D.东晋建立各小组要确定小组发言人、记录人组长组织好发言顺序,有序合作讨论。 回答问题尽可能序号化,语言要准确、精炼,表达要清晰,尽量脱稿。 独立完成,相信自己一定能行!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第一课时

本课上承三国鼎立的分割局面,主要介绍了三国归晋之后西晋的发展脉络。本课看似头绪较多,实则三部分之间联系紧密。第一部分主要围绕西晋建立后,统治阶层统治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虽然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任务,但是,社会矛盾依旧非常尖锐。第二部分内容主要是西晋统治集团内部发生争夺皇位的内乱,破坏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第三部分集中体现了内迁少数民族受到西晋统治阶级的压迫,民族之间存在着矛盾,少数民族的上层利用西晋内乱的机会起兵反晋,推翻西晋的统治。当然,在这部分内容的讲述,教师需要指出民族之间存在的矛盾的同时,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 【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西晋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劳动人民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发展所作的重大贡献; 4、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从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西晋使得我国从分裂归复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的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突出特点; 2、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是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当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1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包括少数民族的内迁、八王之乱的历史史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综合认识较长时段的历史过程提高把握其发展线索的能力。 3知道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 【学习重点】 八王之乱和少数民族的内迁 【学习难点】 理解少数民族内迁的原因 直观利用朝代歌导入 方法指导一: 结合书本归纳梳理识记第1题的知识模块。第1题知识模块相对较多跨越时间段较长难度较大在认真阅读查找的基础上可采取边找边读方法让学生有个大致印象注意指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来理清朝代更替。 方法指导二: 第1题的知识模块较多且零碎提醒学生仔细阅读查找注意不要遗漏;第3题较为简单阅读即可找出答案。注意答案完整性。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三可以采用角色扮演。假如你是北民南迁的一员为大家介绍北方人口南迁。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同学们在《中国历史朝代歌》里中间有几句“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这二十个字中前十五个字是我们常讲的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的发展中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方民族大融合二是江南地区的开发。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北方民族融合”的相关问题。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78~79内容完成第1~2题。 1你能写出三国末年到南北朝的大致朝代更替吗? 2简述西晋(三国政权的演变) 三国时魏国最强蜀国最弱曹丕死后司马家族控制魏国大权灭掉蜀国。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建立西晋。280年灭吴结束分裂统一全国。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 自主阅读课本P79内容完成第3~4题。 3简述八王之乱。(原因、目的、后果等) (1)原因:吸取曹魏教训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增大; (2)目的:争夺中央政权; (3)后果:劳民伤财灾难深重社会动荡西晋衰落人口迁徙。 4为何西晋的统一如此短暂? (1)统治集团腐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 (2)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八王之乱); (3)内迁民族趁内乱起兵反晋西晋灭亡。知识模块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自主阅读课本P80~81内容完成第5题。 5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内迁民族、影响。 原因:东汉末年以来北方多战乱民族矛盾很尖锐。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氏、羌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1)由组长或检查自学成果; (2)相互质疑不明白的问题并进行交流然后记录在导学 案上在展示完毕后可向展示者提出自己的疑问。 2组内预展: 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各小组明确展示的内容。小组内先预展由组长分配任务给组员确定展示的方式和成员在组内预展;合作分工时具体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 【展示提升】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民族的内迁》 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 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 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 江南经济的发展 D. 南方人口增多 2.“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概述的是() A. 都江堰修筑的功效 B. 张骞通西域的结果 C. 佛教传入中原的过程 D. 江南地区开发的影响 3.“随着江南的开发,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开垦出大量农田,水稻产量提高,麦、菽等北方作物在南方推广。”材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 A. 手工业发展情况 B. 商业发展情况

C. 海外贸易发展情况 D. 农业发展情况 4.从东汉末年起,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形成了我国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 流动高峰,造成这次人口迁移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南方气候温暖湿润 B. 南方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C. 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比较稳定 D.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5.《九州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动荡),衣冠始入闽(福建)者八 族。”这反映了当时() A. 政治清明,生活稳定 B. 北方战乱,人口南迁 C. 江南开发,重心南移 D. 锐意改革,民族交融 6.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北方少数民族陆续内迁的主要有( ) A. 鲜卑、匈奴、大月氏、羌、氐 B. 匈奴、鲜卑、羯、氐、羌 C. 乌孙、鲜卑、匈奴、羯、羌 D. 匈奴、大月氏、乌孙、鲜卑、氐 7.学习历史线索和脉络很重要,下图的空白圆圈处应该填写的是哪个朝代的名称( ) A. 东汉 B. 东周 C. 西晋 D. 前秦 8.东晋南朝时,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原因包括()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 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①③ 9.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知识梳理新部编版 第17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知识梳理 1.西晋 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263年,魏灭蜀。曹丕死后,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衰落: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16年,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内迁: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十六国: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个政

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前秦的统治: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那时候,前秦境内的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也有所缓和。 二、重难讲解 西晋迅速灭亡的原因 西晋统治者大多出身于大地主和大贵族,他们在政治上昏庸腐朽,在生活上极为腐化,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 晋惠帝时,发生了历时16年的“八王之乱”,耗尽了国力,导致中原人口大量死亡,西晋迅速走向衰落。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 三、学法指导 对于本重点内容,可以采用歌谣的形式进行记忆:西晋建立司马炎,争夺帝位八王乱。北方民族入中原,少数民族建政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练习题及答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266年,建立西晋的是( ) A.司马懿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三国被灭的先后顺序是( ) A.魏、蜀、吴 B.蜀、魏、吴 C.吴、蜀、魏 D.蜀、吴、魏 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部和西部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其中,被称为“五胡”的是( ) A.匈奴、鲜卑、羯、氐、羌 B.匈奴、蒙古、鲜卑、羯、氐、 C.匈奴、蒙古、羯、氐、羌 D.匈奴、女真、羯、氐、羌 4.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在( ) A.东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西晋时期 D.东汉、魏、晋时期 5.西晋后期,为了躲避战乱,黄某及其家族从扬州迁居到黄河中游的洛阳地区。从此不再担惊受怕,过上安定的生活。 错误: 理由: 1.爷爷给小虎讲三国故事时说:“三国尽归司马懿。”小虎认为不对,因为最终使国家归于统一的是另一个人。“另一个人”是指( ) A.司马迁 B.司马昭 C.司马炎 D.司马睿 2.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全国,但是西晋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导致西晋短命而亡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阶级政治上昏庸腐朽 B.封王争权夺利,爆发“八王之乱” C.统治者不重视发展生产,经济衰退 D.匈奴起兵,攻灭西晋 3.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着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 A.司马氏篡魏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八王之乱”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生活的生动写照( ) A.汉族 B.北方游牧民族 C.女真族 D.西南少数民族 5.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下列少数民族中至今还存在的是( ) A.匈奴族 B.羌族 C.鲜卑族 D.氐族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 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晋时期被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他“耗去了大量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谈谈你对他修长城的看法。 (2)材料二中的“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请写出这一时期两个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的名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案 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掌握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北方各族的内迁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建立的背景。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2)西晋八王之乱以来,中原大乱,人口大规模迁徙。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的结果,但它客观上推动了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讲清其中的辩证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西晋使我国从分裂复归于统一,这符合人民愿望,也适应社会经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从而肯定统一是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 (2)中华民族是在历史上逐渐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汉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共同创造的。西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过程中加深了对彼此的了解。 (3)西晋统一的短暂,固然是多种矛盾冲突的结果,但统治阶级的贪婪腐败是导致当时政治黑暗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历史提示我们,应居安思危,吸取历史教训。 【教学重点】 西晋的统一、北方各族的內迁。 【教学难点】 西晋的短暂统一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晋江风景图片,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晋江名字的由来吗? 晋江名字的由来:晋人南迁,依江而居,故名晋江。为什么晋人要南迁? 二、授课与活动: (一)西晋的建立 1.讲述:魏自曹丕之后,司马懿父子逐渐控制魏国军政大权。司马氏掌权大体上分三个发展时期:司马懿时期;司马师、司马昭时期;司马炎时期。

17课可贵的沉默阅读短文

阅读《可贵的沉默》短文,完成练习 铃声响了,开始上课。 我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生日在哪一天吗?” “知道!”“知道!”孩子们回答。 “生日那天,爸爸妈妈向你祝贺吗?” “当然祝贺了!”“祝贺的!” “‘知道的’‘祝贺的’请举手!” 他们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 “把手举高,老师要点数了!”我提高了声音。“啊,这么多啊!” 我的情绪迅速地传给他们,他们随着我一起点起数来“15、16、17……”越点越多,越点越兴奋,声音越来越响,前排的孩子都回过头往后看,几个男孩子索性()站了起来,我也不阻止他们。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欢乐地交谈,谈的内容当然是生日聚会、生日礼物、父母祝福…… 孩子们感受爱了,但这还不够。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 ①过了一会儿,几位女同学沉静地举起了手。②霎时,教室里安静下来。③我把问题重复了一遍,教室里依然很安静。④我接着问:“你们中有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请举手!” “向爸爸妈妈祝贺生日的,请举手!”教室里寂静无声(),没有人举手,没有人说话。孩子们沉

默着,我和孩子们一起沉默着…… 他们感到了我的期待。刚才目光追逐我的,此刻全躲开了。他们低着头,望着窗外,沉默不语。在这一片沉默下面似乎()在涌动着什么?萌生着什么?忍受着什么?不安?歉疚?忏悔?我不知道……然而,我意识到了孩子们心底最珍贵的东西。 沉默了足足一分钟,我静静地瞥了一下可爱的孩子们--他们的可爱恰恰在那满脸的像犯了错误的神色之中。我的语气缓和下来,轻轻地问:“怎么才能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呢?”像获得赦免一样,那一双双躲闪的目光又从四面八方慢慢地回来了。先是怯怯的一两声,继而就是七嘴八舌了:“问爸爸!”“不,问外婆!”“自己查身份证!”教室里又热门起来了,但与沉默前的热闹已经不一样了。 结束这堂课时,我给孩子们提了个建议:为了给父母一份非凡的惊喜,你最好用一种不被父母察觉的方式了解他们的生日,而祝贺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但记住一点,只要你表达了自己的爱,再稚拙的礼物他们也会觉得珍贵无比的。 不久,学校召开家长会,那些爸爸妈妈不约而同地说道:“我那小家伙真懂事了呢!”“他祝我生日快乐!”“他送了我礼物!”“他给我写信叫我不要烦恼!”“他会体贴人了!”啊,我真快活!这一片沉默给了我多大的享受啊!在沉默中,这些小家伙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七年级历史上册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听课稿,分享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听课感受和记录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评课稿: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北方十六国的建立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的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大交融方面的重要地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二、教学重点:西晋的统一和衰亡的原因;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挂图,教学PPT,导学案 四、教学方法:采用讲述法为主,结合阅读、讨论、师生互动探究。 五、板书设计: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一、西晋的建立和统一 1.司马氏势力的发展 2.魏灭蜀 3.司马炎废魏建晋和统一全国 二、八王之乱 1.大封皇族与封王掌握实权 2.社会上层的腐败

3.八王之乱的过程与影响(西晋衰落;形成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2.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3.状况: 内迁的过程: 内迁后的生活(西晋的民族压迫政策及西晋灭亡;北朝十六国及北魏统一北方); 内迁的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讲过的内容,特别要强调曹魏推广屯田制,重视水利建设,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国力日益强大,然后逐渐导入新课。 知识模块一:西晋的建立 自主阅读课本P78本目课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简述西晋的建立和统一过程,并试着分析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 2、结合课文及《钱神论》材料分析归纳西晋初期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1、西晋统一的过程:强调统一过程是分三步完成的:一是魏灭蜀,二是废魏帝建西晋,三是西晋灭吴。魏为什么首先灭蜀?主要是蜀自诸葛亮死后,与东吴关系破裂,后主刘禅昏庸,国政混乱,是魏下手的最好时机。这里应注意向学生强调指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的不是曹魏,而是司马炎建立的西晋。 2、西晋能够实现统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财力充足,逐渐超过南方。与此同时,南方的吴、蜀两国因为统治者的日益腐朽,国力却日趋衰落。另外,从客观上讲,统一也是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的。 3、西晋初期的社会风气和社会状况:“唯钱是图”,统治阶层昏庸腐朽。强调:西晋初期的这种社会现状为八王之乱的发生和西晋的短命而亡做了铺垫。 知识模块二:八王之乱 自主阅读课本P79本目课文,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分析八王之乱的背景,简述其产生的影响 教师引导,师生共同归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