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护理常规1

急诊科护理常规1
急诊科护理常规1

急诊科护理常规1

急诊科护理常规

一、急诊科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人院介绍

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 .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 .新人院患者即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1 次。

2、常规体温每日15:00测试一次。当日手术患者7:00、19:00各加试一次;手术后三天内每天常规测试2次(7:00、15:00)。

3 .若体温37 . 5 ℃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4 .若体温38 ℃以下者,23:00和3:00可酌情免试;体温正常后连测三次,再改常规测试。

5 .体温≤35℃者,可在35℃横线下面用黑色或蓝黑色笔书写“不升”两字,不与下次测试体温、脉搏相连。

6 .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 次。

(六)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 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 .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 ,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十)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十一)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二)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三)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二、高热护理常规

因外邪侵入肌表或机体内部阴阳失调而致的一种危急重症,以体温升高在39 ℃以上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表或在里。急性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

2 .伴随症状及生活自理能力。

3 .心理社会状况。

4 .辨证外感高热证(表证期、表热证期、里证期)、内伤高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 1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高热期间应卧床休息。

( 3 )烦躁不安者,应实施保护性措施。

( 4 )对于时行疫疠引发的高热,按呼吸道传染病隔离。

( 5 )持续高热不退或汗出较多者应避风,及时更换衣被,用温水擦身,定时变换体位。

( 6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体温骤降、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烦躁不安等情况。

2 )神昏澹语、肢体抽搐等情况。

3 )吐血、咳血、哑血、便血、溺血等情况。

4 )高热不退、大吐、大泻等情况。

5 )高热、喘促、不能平卧、汗出等情况。

2 .用药护理汤剂一般温服,高热有汗烦渴者可凉服。服解表药后,宜饮少量温热开水或热粥,以助汗出。

3 .饮食护理

( l )饮食宜清淡、细软、易消化,宜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忌食煎炸、油腻之品。

( 2 )外感高热,宜进热汤,多饮温开水以助汗出。

( 3 )鼓励患者多饮水及果汁饮料,亦可选用芦根汤、淡盐水等以养阴增液。4.情志护理内伤发热多病程长,患者常有烦躁、焦虑等情绪改变,安慰患者树立信心,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积极配合治疗。

5 .临症护理

( l )发热恶寒重、头痛、四肢酸痛、无汗者,遵医嘱给予背部刮疹痧以助退热。( 2 )壮热者,遵医嘱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或针刺降温。

6 .并发症护理(高热惊厥)

( l )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有义齿者应取下。加用床挡,防止坠床。

( 2 )针刺人中、合谷、太冲、涌泉,或用10 %水合氯醛15 一20 ml 灌肠或应用其他镇静药,解除抽搐。

( 3 )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人。

( 4 )保持病室安静,避免声、光等各种刺激。

(三)辨证施护

1 .外感高热

( 1 )表证期

l )室内空气清新,光线充足,通过发汗来退热,但发汗不能太过,应以微微出汗为佳。

2 )中药宜温热服,在服药后给热粥或热姜糖水饮用,以助药力,并稍加盖被使之汗出。

3 )忌冷敷、酒精擦浴、扇风等,不利于驱邪降温。

4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流质饮食为佳。

( 2 )表热证期

l )室内空气清新,光线柔和,注意通风,室内温度不宜太高。

2 )配以必要的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冰块冷敷等,防止热极生风。

3 )饮食以清淡流质为主,并辅以各种新鲜的瓜果汁液以生津解热。

( 3 )里证期

l )辅以各种物理降温法,及时降温防变。若出现皮肤冷而体温反而上升时,可采用酒精浸泡桂枝、细辛、肉桂、生姜、红花、白芷、防风等药加温擦浴,因酒精可以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而达到降温的目的,中药可以温经通络,通利血管。忌发汗退热,因发汗可以伤津耗气,使热邪更甚。

2 )将口服中药的第三煎,或用清热泻火通便的中药做保留灌肠,此法既有利于排出毒素减轻中毒症状,又可通过直肠的吸收起到抗菌消炎、清热凉血的作用。

3 )配合针刺合谷、曲池、大椎、风府等穴,或用十宣、少商穴点刺放血。

4 )当热结肠胃出现便秘、腹胀或疼痛拒按时,应及时用大黄、芒硝、玄参、麦冬等中药煎汁灌肠通便以泻火排毒退热。

5 )当热盛伤津耗气,突然出现出汗肤冷、四肢不温、脉微细无力时,是正不胜邪,阳气衰微的表现,应选用人参、附子急救回阳。

6 )饮食忌油腻、辛辣刺激之品,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流质食物,注意补充水分。

2 .内伤高热

( l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

( 2 )应注意心理护理,多与患者沟通,消除患者的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取得患者配合,争取早日康复。

( 3 )忌用物理降温法,以防伤风助邪或继生外感,也忌各种发汗为主的退热药法,以防汗出过度而致伤阴亡阳。

( 4 )对阳虚患者,应防寒保暖,多给高热量饮食,忌滋腻寒湿之物。对阴虚患者,应防热保阴,多食生津养阴的食物,少用温燥辛辣之品,忌烟酒。

( 5 )对汗出较多的患者应勤换衣被,注意皮肤的护理。

(四)健康指导

1 .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 .注意病愈初期的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风寒,以免复感外邪。

3 .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多食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忌烟酒。

4 .根据自身条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5 .积极治疗原发病。

6 .坚持遵医嘱服药、治疗,定期到门诊复查。

三、神昏护理常规

因多种疾病引起心脑受邪,窍络不通,神明被蒙所致。以神志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神昏,临床上有轻重之别,一般分为神识恍惚、神志迷蒙、昏迷、昏愦由轻至重的四个层次。病位在脑。意识障碍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 .生命体征、神志、瞳孔的变化。

2 .既往史、现病史和服药史。

3 .生活方式、排泄状况。

4 .心理社会状况。

5 .辨证热毒内陷证、痰浊内闭证。

(二)护理要点

1 .一般护理

( l )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取去枕仰卧位,举颌仰额位。有呕吐者头偏向一侧,以防窒息。随时吸出咽喉部分泌物及痰涎。

( 3 )中暑神昏患者,应将其放置在阴凉通风的病室;烦躁不安者,加床档或用约束带妥善约束,防止发生意外;有义齿者应取下;抽搐者用牙垫或包有纱布的压舌板置于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咬伤。

( 4 )四肢厥冷者,注意肢体的保暖,严防冻伤、烫伤。伴有肢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定时翻身。

( 5 )遵医嘱留置导尿,记录24 小时出人量。

( 6 )加强口腔、眼睛、皮肤护理。可用盐水或中药口腔护理;不能闭目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皮肤清洁,定时翻身、拍背,预防压疮的发生。

( 7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遵医嘱设专人护理,做好危重患者护理记录。

2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面色、肢温、汗出、二便等情况,出现异常,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3 )出现昏迷程度加深、高热、抽搐、呕吐、出血、黄疽等,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2 .用药护理

( 1 )严格按医嘱用药。

( 2 )中药汤剂宜温服。

3 .饮食护理

( l )要保证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神昏初期可从静脉补充营养和水分,2 一3 天后仍神昏不醒,可采用鼻饲法供给营养。

( 2 )鼻饲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如米汤、果汁、牛奶、豆浆、鸡蛋等。

( 3 )患者恢复吞咽动作后,改用口服进食。

4 .情志护理患者若清醒之时,易产生恐惧、紧张、求生等心理变化,应为患者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治疗与康复氛围,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

5 .临症护理

( 1 )气息急促、面色青紫、肢体抽搐者,应遵医嘱给予吸氧,随时吸出气道的分泌物。

( 2 )神昏高热者,遵医嘱给予针刺治疗。

( 3 )脱证亡阳者,遵医嘱迅速给药、注意保暖。

( 4 )突然昏迷、口噤手握、牙关紧闭者,遵医嘱针刺人中等穴。

( 5 )谵语狂躁、大便秘结者,遵医嘱鼻饲中药通便,必要时灌肠。

( 6 )尿潴留者可按摩膀胧区域或遵医嘱行导尿术。

6 .并发症护理

( 1 )肺炎咳嗽

1 )保持病室空气新鲜流通,温度适宜,每日紫外线消毒。减少探视,防止交叉感染。

2 )按时翻身叩背,刺激患者咳嗽,使痰液排出。痰液黏稠者可给予雾化吸人,必要时用吸痰器。

3 )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4 )每日口腔护理至少2 次,充分保持日腔清洁。

( 2 )淋证

1 )注意多饮水,饮食可多食赤小豆粥、冬瓜汤清热利湿通淋之品,也可用白茅根、车前子、木通煎水代茶饮,忌油腻、肥甘、辛辣之品。

2 )注意保持会阴部清洁。若留置导尿管,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每日消毒尿道口2 次,更换尿袋,必要时行膀恍冲洗。

3 )观察小便的色、质、量,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 3 )压疮

l )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1 一2 小时翻身一次,在骨突处用红花酒精按摩,并用气圈、海绵垫托扶,保证足够的营养。

2 )大小便失禁者应及时更换床单,并经常用温开水擦洗臀部、背部,女患者要冲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3 )对汗多的患者,出汗后要用毛巾及时将汗擦干,更换汗湿的衣被。

4 )宜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

(三)辨证施护

1 .热毒内陷证

( 1 )腹满便秘者,可用增液承气汤口服或保留灌肠。

( 2 )患者出现抽搐时,应立即使其平卧,头转向一侧,解开衣领及腰带,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气吸入。

( 3 )守护在患者身旁,防止碰伤、坠床,但不可强按,以免损伤。

( 4 )针刺或指掐人中、素髎、十宣、涌泉等穴。

( 5 )高热时每小时测量体温1 次,若体温持续不降,可采用物理降温法降温;若体温骤降,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 6 )汗出过多时应及时擦干,更换湿衣、湿被,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

( 7 )如为时疫瘟病,还应注意隔离防止传染。

2 .痰浊内闭证

( l )呕吐的患者,头偏向一侧,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 2 )若呕吐频繁不止,呈喷射状,且呕吐物为咖啡色或呕血,为病情转危,应准备抢救。( 3 )搬者癖涎雍盛,喉中痰鸣者,应设法帮助其排痰,以免阻塞气道,影响呼吸。

( 4 )痰液黏稠者,可给子雾化吸人,必要时给于吸痰。

(四)健康指导

1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2 .平素起居有常,作息定时,避免过劳。

3 .注意饮食调摄,做到饮食有节,进食清淡、营养丰富、易消化之品,忌食肥甘、油腻、生冷、烟酒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4 .积极防治有关的感染性疾病;加强原发病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症、糖尿病等的治疗,避免药物中毒,预防中暑、烫伤等意外。

5 .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体育锻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