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一、孔的分类

二、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孔

2.1钻孔

2.2扩孔

2.3铰孔

2.4拉孔

三、孔的镗削

四、孔的磨削

五、孔的光整加工

5.1 孔的研磨

5.2 孔的珩磨、

六、孔的加工方案及应用范围

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内圆表面主要指圆柱形的孔。由于受孔本身直径尺寸的限制,刀具刚性差,排屑、散热、冷却、润滑都比较困难,因此一般加工条件比外圆差。但另一方面孔可以采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故孔的加工与外圆表面相比较有大的区别。孔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孔径、孔深)、形状精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位置精度(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孔是盘套类、支架、箱体类零件的主要组成表面,其主要技术与外圆表面基本相同。但是,孔的加工难度较大,要达到与外圆表面同样的技术要求需要更多的加工工序。在工件上进行孔加工的基本方法有钻削、镗、磨等。

一、孔的分类

孔的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孔的类型及结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孔的分类如下。

(1)、按用途分

1.非配合孔

如螺钉孔、螺纹孔的底孔、油孔、气孔、减轻孔等。这类孔一般要求加工精度较低,在IT12以下。表面质量要求也不高,表面粗糙度Ra值大于10μm。

2.配合孔

如套、盘类零件中心部的孔,箱体、支座类零件上的轴承孔都有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IT7以上)和较高的表面质量(Ra<1.6μm)。

(2)、按结构特点分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通孔、盲孔;大孔、中小孔;光孔、台阶孔;深孔,一般深度孔。

二、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孔

固定尺寸刀具是指钻头、扩孔钻、铰刀、拉刀等。用这类刀具加工孔其精度、表面粗糙主要决定于刀具本身的尺寸精度、结构和切削用量等条件。

2.1 钻孔

钻孔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方法。所用刀具为钻头,一般用麻花钻,其结构如图11-10所示。

图11-10 麻花钻结构

钻孔通常在钻床、车床、镗床上进行。车床一般钻回转体类中心部位的孔,镗床钻箱体零件上的配合孔系,钻后进行镗孔,除此以外的孔大都在钻床上加

工。

钻孔特点如下:横刃前角为负值,主切削刃愈接近芯部前角愈小,且两刃不易磨得对称,排屑槽深,刚性差。切削条件差,如切削深度大(ap等于钻头直径一半),散热条件差,排屑困难,易划伤已加工表面,刀具易磨损等。因此,钻孔只能达到较低的加工精度(IT10~13)和较高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5~80μm)。由于受到机床动力和刀具强度的限制,钻头直径不能太大,通常在75mm 以下,故钻孔只能加工精度要求低的中小直径尺寸的孔。

2.2 扩孔

扩孔是用扩孔钻对已钻出(或铸、锻出)的孔进行的再加工。其目的是扩大孔径,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扩孔钻的结构如图11-11所示,扩孔钻与麻花钻相比具有无横刃、切削刃多、前角大、排屑槽浅、刚性好、导向性好等结构特点,且切削深度小(如图11-12所示)、切削力小、散热条件好、切削平衡等切削特点,故扩孔的加工质量优于钻孔。扩孔加工精度达IT9~13,表面粗糙度Ra值为1.25~40μm,并能修正钻孔时产生的中心轴线歪斜等缺陷。扩孔钻直径一般最大为100mm,大于100mm直径的扩孔钻很少应用,直径大于100mm的孔应考虑采用镗削加工。

图11-11 扩孔钻结构图11-12 扩孔

2.3 铰孔

铰孔是利用铰刀对已有的孔进行精加工的方法。可在车床、钻床、镗床上进行机械铰孔,也可将工件装在钳台上进行手工铰孔。两种铰刀的结构如图11-13所示。

图11-13 铰刀结构

两种铰刀结构上的不同点是,手动铰刀为了便于定位和操作省力,切削部分锥角较小,切削刃和修光刃都较长。机用铰刀柄部为锥柄,便于与机床主轴或钻套锥孔配合,而手动铰刀柄部为直柄方头,便于用扳手架。

铰孔是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机铰加工精度为IT7~8,表面粗糙度Ra为0.32~10μm。手铰加工精度达IT5,表面粗糙度Ra为0.08~1.25μm。铰刀与麻花钻及扩孔钻相比,刀刃数量多(6-12个),容屑槽浅,刚性和导向性好,铰刀修光部分能修整刮光加工表面,且切削余量小,切削速度低。切削力小,切削热少,因此铰孔能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

2.4 拉孔

拉孔是用拉刀在拉床上进行的,孔的形状、尺寸由拉刀截面轮廓保证。

圆孔拉刀的结构如图11-14所示。

图11-14 拉刀结构

l—柄部2—颈部3一过渡锥4—前导部5—切削部分6一校准部分7一后导部8一分屑槽

拉刀的工作部分由许多切削齿和校正齿组成。切削齿逐齿均匀切除余量,校正齿前角、后角皆为零度,能对加工表面起到校正尺寸、形状及修光作用。再加之拉床是液压传动,功率大,速度低,传动平稳,且粗、精加工可一次完成,因此拉削不仅可以达到较高的加工精度(IT6~7)、较低的表面粗糙度(Ra 值为0.16~1.25μm),而且有很高的生产率。拉刀截面可根据加工需要做成各种形状,不仅能拉圆孔,还可以拉其他各种形状的孔,如图11-15所示。

图11-15 适于拉削的孔型

考虑到拉刀强度和机床动力问题,拉削一般用于直径8~125mm,深度不超过所拉孔径5倍的孔加工。

由于拉孔是用孔本身定位,故不能修正孔的位置误差。

拉刀结构复杂,制造周期长,费用高,因此拉孔多用于大批大量生产中。

三、孔的镗削

镗削是在镗床上时行的孔加工方法。镗削是以镗刀旋转作主运动,工件或镗刀作进给运动的切削加工方法。形状复杂的箱体零件上的孔都在镗床上加工。镗孔的一般加工精度为IT9~IT8,表面粗糙度参数Ra为3.2~1.6μm,镗孔能较好地修正前道工序造成的几何形状误差和相互位置误差。

镗削的加工精度、生产率和生产成本较低,适应性好,主要用于机架、箱体等复杂结构零件上的孔系加工,特别是大孔的加工。镗削加工质量主要取决于镗床精度。

镗孔是镗刀对工件上已有孔的进一步加工。镗刀分为单刃镗刀和浮动镗刀两种。单刃镗孔刀刀头与刀杆的连接方式分为焊接式和机械式夹固式。图11-16(1)所示为机械夹固式镗刀。焊接式镗刀多用于中小孔,机械夹固式多用于大孔。

浮动式镗刀如图11-16(2)所示。浮动刀片为可调式结构,两端切削刃之间距离可按要求孔径尺寸调整。

(1)机械夹固式镗刀(2)浮动镗刀

(a)盲孔镗刀(b)通孔镗刀1—固定螺钉2—浮动刀片3—刀杆

图11-16 常用镗刀

浮动镗刀工作时其刀片能沿镗杆径向滑动找正位置,两个对称的切削刃所

产生的径向切削力能互相抵消,减少或消除不利影响。浮动镗刀不仅易于保证孔径尺寸及表面粗糙度,而且简化了操作,提高了生产率,但不能纠正孔轴线的直线度和位置度误差。

镗孔一般在车床上或镗床上进行。车床镗孔常用于加工回转体零件中心部位的孔和小型支座类零件上的孔。镗床常用于镗箱体上的一系列具有位置精度和位置尺寸要求的轴承孔,如图11-17所示。

图11-17 车床主轴箱图11-18 内圆磨削

镗孔与其他孔的加工法相比,灵活性大,应用范围较广,可进行孔的粗加工、半精加工,也可以精加工;可镗通孔、光孔,也可镗盲孔、台阶孔;可以镗各种直径的孔,更适宜镗大直径的及有相互位置精度要求的孔。但由于常用的大多为单刃镗刀并采用试切法加工,故与铰孔、扩孔、拉孔相比生产率较低。精密箱体类零件上的孔系采用坐标镗床和金刚镗床加工,不仅孔的精度可达IT5~7,而且能保证很高的位置精度。大批量加工箱体类零件上的孔系常采用专用镗床和组合镗床,如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缸体等。

四、孔的磨削

孔的磨削一般在内圆磨床上进行,工件用卡盘或专用夹具装夹(图11-18)。磨孔的工作原理、运动方式、工艺特点与外圆磨削相似,但磨削条件不及外圆磨削有利。主要是内圆磨削时砂轮、砂轮轴直径和长度受到孔的限制。砂轮往往直径较小,磨削速度低,砂轮轴刚性差,冷却不充分,不便于操作和观察,故加工质量和生产率都低于外圆磨削。一般加工精度为IT7~9,表面粗糙度Ra值为0.16~1.25μm,加工精度最高可达IT6,Ra值为0.08~0.16μm。

磨孔与拉孔、铰孔相比,其适应性强,应用范围广。磨孔和镗孔相似,但所加工孔的表面硬度范围不同。镗孔适用于加工中等以下硬度的表面,磨孔适用于中等以上硬度表面,尤其是淬火后高硬度的孔。因而磨孔是工件淬硬后对孔进行精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

五、孔的光整加工

孔的光整加工指的是用研磨、珩磨等方法对已经精加工过的孔的继续加工,以提高加工表面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使其达到更高的要求。

5.1 孔的研磨

图11-19 孔的研磨

孔的研磨过程、原理、工艺特点与外圆表面的研磨相同,但研磨孔用的研具是圆柱形的研磨棒。研磨棒装夹在车床两顶尖上或钻床上的主轴孔中,随主

轴一起转动,手持工件进行研磨。为补偿其磨损,研磨棒常做成可涨式的,如图11-19所示。

研磨棒外径调至比孔径小0.01~0.025mm。

孔的研磨常为手工操作,效率低,工人劳动强度大,应用较少,仅用于小孔的单件小批量的光整加工。

5.2 孔的珩磨

珩磨是在珩磨机上由珩磨头进行光整加工的方法。如图11-20所示。

珩磨时工件安装工作台的夹具中固定不动,由磨粒极细的磨条组成的珩磨头与机床主轴呈浮动连接,珩磨头在机床主轴带动下作低速转动的同时作上下往复动动。珩磨头内部装置使沿圆周均匀分布的磨条以一定的压力与工件孔壁接触,在相对运动中使工件表面薄薄一层金属被切除。由于孔在珩磨前进行过精加工,而珩磨时切削速度又低,磨条磨粒极细,压力小,切除的金属层极薄并进行充分的润滑冷却,因此工件受切削力和切削热的影响极小。磨粒在工件表面留下的是交叉细密的网状痕迹,故珩磨能获得很高的加工精度(IT5~6)和很低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0.04~1.25μm),以及较小的圆度和圆柱度误差(0.03~0.05mm)。珩磨由于同时切削的磨条数量较多,加工过程为半自动化,生产率较高,在大批量生产中应用较多。又因为珩磨机结构简单,精度要求不高,设备费用低,因此珩磨具有较好的经济性。

图11-20 珩磨头结构及珩磨运动

珩磨的应用范围较广,适于孔径为15~500mm的孔,更适于加工孔径与孔深比大于5的深孔,如汽车、拖拉机发动机缸体活塞孔及飞机起落架作动筒的孔等。

由于珩磨头与机床主轴间为浮动连接,所以珩磨不能校正孔中心轴线的位置误差和歪斜。珩磨头磨条的磨粒极细,孔隙小,不适于加工韧性大的有色金属工件,否则切屑易堵塞磨条上的磨粒间隙。

六、孔的加工方案及应用范围

孔常用的加工方案如图11-21所示。

由于孔加工方法较多,而各种方法又有不同的应用条件,因此选择孔的加工方法和加工方案应综合考虑孔的结构特点,直径和深度,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工件的外形和尺寸,工件材料的种类及加工表面的硬度,生产类型和现场条件等进行合理确定。

1.钻孔

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必须先钻孔。若孔的精度要求不高,孔径又不太大

(直径小于50mm),只经过钻孔即可。

2.钻一扩

应用于孔径较大但精度要求又不高的孔。

3.钻一铰

应用于孔径较小,加工精度要求较高的各种加工批量的标准尺寸和大批量加工非标准尺寸的孔。

4.钻一扩一铰

应用条件与钻一铰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孔径较大。

5.钻(粗镗)一半精镗一精镗—浮动镗或金刚镗

适用于精度要求高,但材料硬度不太高的钢铁零件或有色金属件的孔加工。特别是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孔系加工。

6.钻(粗镗)一半精镗一磨一珩磨(研磨)

适用于加工过程中需要淬硬的工件孔的精加工,其中珩磨用于较大直径深孔的终加工,研磨用于较小直径孔的终加工。

7.钻一拉

适用于大批量加工未淬硬的盘、套零件中心部位的通孔。

图11-21 孔的加工方案

加工方案经济精度级表面精焅度Ra 适用范围序

1

2

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答案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是主运动,工件旋转、砂轮的横向移动、工作台往复运动均为进给运动。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

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 试述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3-8 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 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 答:(p83-84) 3-9 6140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 答:如教材图3-17和3-18所示,操纵手柄向上,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右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左,压紧左边正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实现正转; 若操纵手柄向下,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滑套8向左滑移,拨动摆杆10使拉杆向右,压紧右边反向旋转摩擦片,主轴反转。 制动时操纵手柄处于中位,滑套8处于摆杆10的中间,此时杠杆7带动制动带8压紧制动轮,实现主轴制动。 3-10 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Ⅰ轴上带的拉力作用在哪些零件

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一、孔的分类 二、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孔 钻孔 扩孔 铰孔 拉孔 三、孔的镗削 四、孔的磨削 五、孔的光整加工 孔的研磨 孔的珩磨、 六、孔的加工方案及应用范围 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内圆表面主要指圆柱形的孔。由于受孔本身直径尺寸的限制,刀具刚性差,排屑、散热、冷却、润滑都比较困难,因此一般加工条件比外圆差。但另一方面孔可以采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故孔的加工与外圆表面相比较有大的区别。孔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孔径、孔深)、形状精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位置精度(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孔是盘套类、支架、箱体类零件的主要组成表面,其主要技术与外圆表面基本相同。但是,孔的加工难度较大,要达到与外圆表面同样的技术要求需要更多的加工工序。在工件上进行孔加工的基本方法有钻削、镗、磨等。 一、孔的分类 孔的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孔的类型及结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孔的分类如下。 (1)、按用途分 1.非配合孔 如螺钉孔、螺纹孔的底孔、油孔、气孔、减轻孔等。这类孔一般要求加工精度较低,在IT12以下。表面质量要求也不高,表面粗糙度Ra值大于10μm。 2.配合孔 如套、盘类零件中心部的孔,箱体、支座类零件上的轴承孔都有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IT7以上)和较高的表面质量(Ra<μm)。 (2)、按结构特点分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通孔、盲孔;大孔、中小孔;光孔、台阶孔;深孔,一般深度孔。 二、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孔 固定尺寸刀具是指钻头、扩孔钻、铰刀、拉刀等。用这类刀具加工孔其精度、表面粗糙主要决定于刀具本身的尺寸精度、结构和切削用量等条件。 钻孔 钻孔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方法。所用刀具为钻头,一般用麻花钻,其结构如图11-10所示。 图11-10 麻花钻结构 钻孔通常在钻床、车床、镗床上进行。车床一般钻回转体类中心部位的孔,镗床钻箱体零件上的配合孔系,钻后进行镗孔,除此以外的孔大都在钻床上加工。 钻孔特点如下:横刃前角为负值,主切削刃愈接近芯部前角愈小,且两刃不易磨得对称,排屑槽深,刚性差。切削条件差,如切削深度大(ap等于钻头直径一半),散热条件差,排屑困难,易划伤已加工表面,刀具易磨损等。因此,钻孔只能达到较低的加工精度(IT10~13)和较高的表面粗糙度(Ra值为5~80μm)。由于受到机床动力和刀具强度的限制,钻头直径不能太大,通常在75mm以下,故钻孔只能加工精度要求低的中小直径尺寸的孔。 扩孔 扩孔是用扩孔钻对已钻出(或铸、锻出)的孔进行的再加工。其目的是扩大孔径,提高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扩孔钻的结构如图11-11所示,扩孔钻与麻花钻相比具有无横刃、切削刃多、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零件机械加工的工艺路线是指零件生产过程中,由毛坯到成品所经过的工序先后顺序。在拟定工艺路线时,除了首先考虑定位基准的选择外,还应当考虑各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工序集中与分散的程度,加工阶段的划分和工序先后顺序的安排等问题。目前还没有一套通用而完整的工艺路线拟定方法,只总结出一些综合性原则,在具体运用这些原则时,要根据具体条件综合分析。拟定工艺路线的基本过程见图4-28所示。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就是为零件上每一个有质量要求的表面选择一套合理的加工方法。在选择时,一般先根据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要求选定最终加工方法,然后再确定精加工前准备工序的加工方法,即确定加工方案。由于获得同一精度和粗糙度的加工方法往往有几种,在选择时除了考虑生产率要求和经济效益外,还应考虑下列因素: (1) 工件材料的性质 例如,淬硬钢零件的精加工要用磨削的方法;有色金属零件的精加工应采用精细车或精细镗等加工方法,而不应采用磨削。 (2) 工件的结构和尺寸 例如,对于IT7级精度的孔采用拉削、铰削、镗削和磨削等加工方法都可。但是箱体上的孔一般不用拉或磨,而常常采用铰孔和镗孔,直径大于60㎜的孔不宜采用钻、扩、铰。 图4-28 工艺路线拟定的基本过程 (3) 生产类型 选择加工方法要与生产类型相适应。大批大量生产应选用生产率高和质量稳定的加工方法。例如,平面和孔采用拉削加工。单件小批生产则采用刨削、铣削平面和钻、扩、铰孔。又如为保证质量可靠和稳定,保证较高的成品率,在大批大量生产中采用珩磨和超精加工工艺加工较精密零件。 (4) 具体生产条件 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工艺手段,不断引进新技术,对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挖掘企业潜力,提高工艺水平。

外圆表面车削质量的提高方法

外圆表面车削质量的提高方法 1 车床车外圆工艺介绍削的基本方法 车削加工是在车床上利用工件相对于刀具旋转对工件进行切削加工的方法。车削加工的切削性能主要由工件而不是刀具提供。车削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切削加工方法,在生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车削适于加工回转表面,大部分具有回转表面的工件都可以用车削方法加工,如内外圆锥面、内外圆柱面、螺纹、沟槽、端面和回转成形面等,所用刀具主要是车刀。 意义:在车床使用不同的车刀或其他刀具,可以加工各种回转表面,如内外圆锥面、内外圆柱面、螺纹、沟槽、端面和回转成形面等,加工精度可达IT8一IT7 ,表面粗糙度Ra 值为1.6~0.8,车削常用来加工单一轴线的零件,如直轴和一般盘、套类零件等。若改变工件的安装位置或将车床适当改装,还可以加工多轴线的零件或盘形凸轮。单件小批生产中,各种轴、盘、套等类零件多选用适应性广的卧式车床或数控车床进行加工;直径大而长度短的大型零件,多用立式车床加工。成批生产外形较复杂,具有内孔及螺纹的中小型轴、套类零件时,应选用转塔车床进行加工。大批、大量生产形状不太复杂的小型零件,如螺钉、螺母、管接头、轴套类等时,多选用半自动和自动车床进行加工。它的生产率很高但精度较低。 1.1 车外圆的特点 将工件装夹在卡盘上作旋转运动,车刀安装在刀架上作纵向移动,就可车出外圆柱前。车削这类零件时,除了要保证图样的标注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外,一般还应注意形位公差的要求,如垂直度和同轴度的要求。常用的量具有钢直尺、游标卡尺和分厘卡尺等。 1.2 外圆车刀的选择和安装 1.2.1外圆车刀的选择 常用外圆车刀有尖刀、弯头刀和偏刀。外圆车刀常用主偏角有15°、75°、90°。 尖刀主要用于粗车外圆和没有台阶或台阶不大的外圆。弯刀头用于车外圆、端面和有45°斜面的外圆,特别是45°弯头刀应用较为普遍。主偏角为90°的左右偏刀,

车床加工外圆工艺知识

车床加工外圆工艺知识 一、车外圆的特点将工件装夹在卡盘上作旋转运动,车刀安装在刀架上作纵向移动,就可车出外圆柱前。车削这类零件时,除了要保证图样的标注尺寸、公差和表面粗糙度外,一般还应注意形位公差的要求,如垂直度和同轴度的要求。 常用的量具有钢直尺、游标卡尺和分厘卡尺等。 二、外圆车刀的选择和安装 1. 外圆车刀的选择常用外圆车刀有尖刀、弯头刀和偏刀。外圆车刀常用主偏角有15°、75°、90°。 尖刀主要用于粗车外圆和没有台阶或台阶不大的外圆。弯刀头用于车外圆、端面和有45°斜面的外圆,特别是45°弯头刀应用较为普遍。主偏角为90°的左右偏刀,车外圆时,径向力很小,常用来车削细长轴的外圆。圆弧刀的刀尖具有圆弧,可用来车削具有圆弧台的外圆。各种外圆车刀均可用于倒角。 2. 外圆车刀的安装 (1)刀尖应与工件轴线等高。 (2)车刀刀杆应与工件轴线垂直。 (3)刀杆伸出刀架不宜过长,一般为刀杆厚度的1.5?2倍。 (4)刀杆垫片应平整,尽量用厚垫片,以减少垫片数量。 (5)车刀位置调整好后应固紧。 三、工件的安装在车床上装夹工件的基本要求是定位准确,夹紧可靠。所以车削时必须把工件夹在车床的夹具上,经过校正、夹紧,使它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始终保持正确的位置,这个工作叫做工件的安装。在车床上安装工件应使被加工表面的轴线与车床主轴回转轴线重合,保证工件处于正确的位置;同时要将工件夹紧,以防止在切削力的作用下,工件松动 或脱落,保证工作安全。

车床上安装工件的通用夹具(车床附件)很多,其中三爪卡盘用得最多。由于三爪卡盘的三个爪是同时移动自行对中的,故适宜安装短棒或盘类工件。反三爪用以夹持直径较大的工件。由于制造误差和卡盘零件的磨损等原因,三爪卡盘的定心准确度约为0.05?0.15mm 工件上同轴度要求较高的表面,应在一次装夹中车出。 三爪卡盘是靠其法兰盘上的螺纹直接旋装在车床主轴上。三爪卡盘安装工件的步骤: (1)工件在卡爪间放正,轻轻夹紧。 (2)开机,使主轴低速旋转,检查工件有无偏摆。若有偏摆,应停车后,轻敲工件纠正,然后拧紧三个卜爪,固紧后,须随即取下板手,以保证安全。 (3)移动车刀至车削行程的最左端,用手转动卡盘,检查是否与刀架相撞。 四、切削用量的选择 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削深度三者称为切削用量。它们是影响工件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 车削时,工件加工表面最大直径处的线速度称为切削速度,以v (m/min)表示。其计算公式: v= n dn/1000(m/min) 式中:d——工件待加工表面的直径(mm n ——车床主轴每分钟的转速(r/min )工件每转一周,车刀所移动的距离,称为进给量,以f(mm/r)表示;车刀每一次切去的金属层的厚度,称为切削深度,以a p(mm)表示。 为了保证加工质量和提高生产率,零件加工应分阶段,中等精度 的零件,一般按粗车一精车的方案进行。 粗车的目的是尽快地从毛坯上切去大部分的加工余量,使工件接近要求

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1.外圆车削的形式和加工精度 车削外圆是一种最常见、最基本的车削方法,其主要形式见图1。 图1 车削外圆的形成 车削外圆一般可划分为荒车、粗车、半精车、精车和精细车,各种车削方案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各不相同,必须合理的选用。详见表1。 表1 外圆表面加工方案

2.外圆车削工件的装夹方法 外圆车削加工时,最常见的工件装夹方法见表2。 表2 最常见的车削装夹方法

3.车刀的结构形式 车刀按结构不同可分为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等几种。 整体式车刀是将车刀的切削部分与夹持部分用同一中材料制成,如尺寸不大的高速钢车刀常用这种结构。 焊接式车刀是在碳钢刀杆(常用45钢)上根据刀片的形状和尺寸铣出刀槽后将硬质合金刀片钎焊在刀槽中,然后刃磨出所需的几何参数。焊接式车刀结构简单、紧凑、刚性好、灵活性大,可根据切削要求较方便地刃磨出所需角度,故应用广泛。但经高温钎焊的硬质合金刀片,易产生应力和裂纹,切削性能有所下降,并且刀杆不能重复使用,浪费较大。 机夹重磨式车刀的刀片与刀杆是两个可拆的独立元件,切削时靠夹紧元件将它们紧固在一起,由于避免了因焊接产生的缺陷,可提高刀具的切削性能,并且刀杆可多次使用。 机夹可转位式车刀是将压制有合理几何参数、断屑槽、并有几个切削刃的多边形刀片,用机械夹固的方法,装夹在标准刀杆上,以实现切削的一种刀具结构。当刀片的一个切削刃磨钝后,松开夹紧元件,把刀片转位换成另一新切削刃,便可继续使用。与焊接式车刀相比,机夹可转位式车刀具有切削效率高,刀片使用寿命长,刀具消耗费用低等优点。可转位车刀的刀杆可重复使用,节省了刀杆材料。刀杆和刀片可实现标准化、系列化,有利用刀具的管理工作。图2为常见车刀的结构示意图。

知识点2切削加工与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加工重难点

《机械加工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 学习情境一砂轮架主轴加工工艺方案制订与实施——切削加工与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加工重难点及学习指南

第 1 页 解决方法 重难点 学习指南 参考资料 1.外圆车刀的几何角度及选用 (1)车刀的组成 车刀由刀体与刀头两部分组成。刀体用来装夹,刀头是切削部分,用来切削工件。切削部分通常由三面、两刃、一尖组成,见图2-1所示)。 1)前刀面:车刀头的上表面,切屑沿着前刀面流出。 2)主后刀面:车刀与工件被切削加工面相互作用和相对的刀面。 3)副后刀面:车刀与工件已加工面相对的刀面。 4)主切削刃:前刀面与主后刀面的交线。它担负着主要切削任务,又称主刀刃。 5)副切削刃:前刀面与副后刀面的交线。它担负着少量的切削任务,又称副刀刃。 6)刀尖: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交点。实际上刀尖是一段圆弧过渡刃。 图2-1 车刀的组成 《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车工工艺与技能》、《车工技能实训》

第 2 页 (2)车刀的辅助平面 为了确定车刀的几何角度,选定三个辅助平面作为标注、刃磨和测量车刀角度的基准。它由基面、切削平面和正交平面三个相互垂直的平面构成,见图2-2a)。 ● 基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并与该点切削速度方向垂直的平面。 ● 切削平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与切削刃相切并垂直于基面的平面。 ● 正交平面:通过切削刃上选定点同时垂直于基面和切削平面的平面。 (a )车刀辅助平面 (b )车刀的几何角度 图2-2 车刀辅助平面及几何角度 (3)车刀的几何角度及选择 角 度 定 义 作 用 选择

外圆表面各种加工方法

论外圆表面各种加工方法 绪论 机电专业在中职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的新时期,此期间我国制造业发展迅猛,急需大量的专业的机电类生产一线技术人才,而回转面加工——即外圆表面加工在机械制造业的所有零件中所占比重达到占30%~50%,因此在中职教育中如何让学生掌握外圆表面的多种加工方法并知道如何按需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车削、磨削、表面粗糙度、超精加工、滚压加工 正文 总的来说根据加工方法不同,外圆表面的加工可分为车削加工、磨削加工、滚压加工等;根据表面加工精度可分为粗加工、精加工、超精加工等,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发现在教学中采用类比讲述的方法效果最好,通过类比可以让学生深刻的掌握各种加工方法的特点与区别,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更加明了各种加工方法的应用范围,做到心中有数、择优而取。 首先,我们从外圆的加工方法入手先来看一下外圆表面的车削加工 如图1,车削运动由机床主轴的主运动Vc与车刀的进给运动Vf共同形成,车削一般在车床上进行,它的应用范围很广,可以车削金属,橡胶,塑料,木料等多种材料,由于其生产效率高、适应范围广,因此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广泛应用。 车削一般将工件左端通过卡盘爪或其他方式装卡在车床卡盘上使之随车床主轴旋转,将工件右端用顶尖顶紧或用托辊等直接支撑,当工件较短时也可省略右端的固定。 根据毛坯的制造精度和工件最终加工要求,外圆车削一般可分为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 粗车的目的是切去毛坯硬皮和大部分余量。加工后工件尺寸精度IT11~IT13 ,表面粗糙度Ra50~12.5 μm 。 半精车的尺寸精度可达IT8~IT10 ,表面粗糙度Ra6.3~3.2 μm 。半精车可作为中等精度表面的终加工,也可作为磨削或精加工的预加工。 一般精车后的尺寸精度可达IT7~IT8 ,表面粗糙度Ra1.6~0.8 μm 。 精细车后的尺寸精度可达IT6~IT7 ,表面粗糙度Ra0.4~0.025 μm 。精细车尤其适合于有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一般不宜采用磨削,所以常用精细车代替磨削。 图1 一般常以粗车、半精车做为精加工、超精加工的前道工序,所以在后面按外圆表面加工精度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

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 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 答:(p83-84) 3-9 CA6140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传、反转和制动的? 答:如教材图3-17和3-18所示,操纵手柄向上,通过连杆、扇形齿块和齿条带动

车外圆简介

来源于:注塑财富网https://www.360docs.net/doc/a63650865.html, 车外圆简介 车外圆是车削加工中最基本的操作。 1.安装工件和校正工件 安装工件的方法主要有用三爪自定心卡盘或者四爪卡盘、心轴等(详见车床附件的使用)。校正工件的方法有划针或者百分表校正(详见车床附件的使用)。 2.选择车刀 车外圆可用图1所示的各种车刀。直头车刀(尖刀)的形状简单,主要用于粗车外圆;弯头车刀不但可以车外圆,还可以车端面,加工台阶轴和细长轴则常用偏刀。 图1 车外圆的几种情况 3.调整车床 车床的调整包括主轴转速和车刀的进给量。 主轴的转速是根据切削速度计算选取的。而切削速度的选择则和工件材料、刀具材料以及工件加工精度有关。用高速钢车刀车削时,V=0.3~1m/s,用硬质合金刀时,V=1~3m/s。车硬度高钢比车硬度低钢的转速低一些。 根据选定的切削速度计算出车床主轴的转速,再对照车床主轴转速铭牌,选取车床上最近似计算值而偏小的一档,然后如下表所示的手柄要求,扳动手柄即可。但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在停车状态下扳动手柄。 表 C6132型车床主轴转数铭牌 手柄位置IⅡ

长手柄长手柄 ↖↑↗↖↑↗ ↖456694********* 短手柄 ↗12017324895813801980 例如用硬质合金车刀加工直径D=200毫米的铸铁带轮,选取的切削速度V =0.9米/秒,计算主轴的转速为: (转/分) 从主轴转速铭牌中选取偏小一档的近似值为94转/分,即短手柄扳向左方,长手柄扳向右方,主轴箱手柄放在低速挡位置I。 进给量是根据工件加工要求确定。粗车时,一般取 0.2~0.3毫米/转;精车时,随所需要的表面粗糙度而定。例如表面粗糙度为Ra3.2时,选用0.1~0.2毫米/转;Ra1.6时,选用 0.06~0.12毫米/转,等等。进给量的调整可对照车床进给量表扳动手柄位置,具体方法与调整主轴转速相似。 4.粗车和精车 车削前要试刀 粗车的目的是尽快地切去多余的金属层,使工件接近于最后的形状和尺寸。粗车后应留下0.5~1毫米的加工余量。 精车是切去余下少量的金属层以获得零件所求的精度和表面粗糙度,因此背吃刀量较小,约0.1~0.2毫米,切削速度则可用较高或较低速,初学者可用较低速。为了提高工件表面粗糙度,用于精车的车刀的前、后刀面应采用油石加机油磨光,有时刀尖磨成一个小圆弧。 为了保证加工的尺寸精度,应采用试切法车削。试切法的步骤如图2所示。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 图3-2 。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 (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 )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 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成形表面。 3-7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 样装到车床主轴上去的?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定稿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精 编W O R D版 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 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 c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 w、砂轮的横向移动f r、工作台往复运动f a均为进给运动。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 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 p;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车削外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1

车削外圆的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黄亚威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机械工程系,江苏南京,210088 摘要: 在机械制造业中,在卧式车床(如CA6140)上车削外圆是最基本,最普通的一种加工形式。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使主轴到刀具之间,刀具与加工工件表面切削状态等环节出现问题,引起车削外圆发生故障,影响产品的质量,影响正常的生产。本文主要阐述了车削外圆的常见故障:出现波纹,表面拉毛,表面粗糙、直径时大时小等原因。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车削外圆;故障分析;解决对策 Turning cylindrical common problems and solutions Huangyawei Southeast University Chengxian College,Department of MechanicalEngineering,JiangsuNanjing,210088 Abstract:In the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the horizontal lathe (eg CA6140) cylindrical turning on the most basic, the most common form of a process. In practice, due to various reasons may cause the spindle to the cutting tool between cutting tool and workpiece surface condi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problem, causing turning cylindrical failure, affecting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ffecting the norm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mmon cylindrical turning failure: a wave, surface roughening, surface roughness, diameter varying other reasons. Analysis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Key words:Turning cylindrical ;Failure Analysis ;Solutions 一、出现波纹 工件表面有时出现波纹,主要是由于振动引起的,在车削中出现振动有以下几种原因。 A:电动机转动时产生振动。 解决方法:发现电动机转动时有振动应及时坚固电动机的螺栓螺母,同时检查机床底脚螺栓是否拧紧。有条件时,更换带有橡胶垫圈的调整垫块。 B:车床主轴承松动或不圆,主轴上的齿轮啮合不好,主轴后轴承松动或不圆。 解决方法:用直径20毫米、1米长的钢元撬抬卡盘,发现卡盘有明显上抬间隙时,应打开床头箱,调整前轴承的松紧度,消除主轴的径向跳动。同时检查后轴承的松紧度,调整控制后轴承的并帽螺母。手盘动卡盘,使主轴转动松紧适度,消除主轴的轴向窜动,这样即可解决在车削中发生的工件表面跳动和工件轴向窜支所产生的波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几种? P69、70 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3-2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是主运动、进给运动? P70 主运动:可以是旋转运动也可以是直线运动 进给运动:纵向进给、横向进给、圆周进给、径向进给、切向进给 3-3 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作用。 P70、71 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3-4 什么是外联系、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P71 3-5试分析提高外圆表面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P76 3-6车刀有哪几种?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等 P77 3-7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P81 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样装夹在主轴上的? P81 3-9 CA6140型卧式车床是怎样通过双向多片摩擦离合器实现主轴正转、反转和制动的? P84、85 3-10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箱Ⅰ轴上带的拉力作用在哪些零件上?3-11 CA6140型卧式车床主轴前轴承的径向间隙是如何调整的? 3-12试分析外圆表面车拉削方法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 P86、87 3-13试分析比较中心磨和无心磨外圆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P87 3-14试分析快速点磨法的工作原理和工艺特点。 P89 3-15试分析比较光整加工外圆表面各种加工方法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P91、92

3-16试分析比较钻头、扩孔钻和铰刀的结构特点和几何角度。 3-17用钻头钻孔,为什么钻出来的孔径一般都比钻头的直径大? 3-18镗孔有哪几种方式?各有何特点? P97、98 3-19珩磨加工为什么可以获得较高的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较小的表面粗糙度? 3-20拉削速度并不高,但拉削却是一种高生产率的加工方法,原因何在? 3-21对于相同直径、相同精度等级的轴和孔,为什么孔的公差值总比轴的公差值规定得大? 3-22什么是逆铣、顺铣?试分析逆铣和顺铣、对称铣和不对称铣的工艺特征。 P105、3-23试分析比较铣平面、刨平面、车平面的工艺特征和应用范围。3-24数控机床有哪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各有何功用? P111 3-25数控机床和加工中心的主传动系统与普通机床相比有哪些特点? P114 3-26试述JCS—018型加工中心主轴组件的构造及其功能。 P117 3-27试分析JCS—018型加工中心自动换刀装置的优缺点。 3-28滚切直齿圆柱齿轮时需要哪些基本运动? 3-29插削直齿圆柱齿轮时需要哪些基本运动? 3-30插齿时为什么需要插齿刀(或被切齿轮)作让刀运动? 3-31试分析比较滚齿、插齿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

(项目管理)项目任务外圆切削

8.4 外圆切削 8.4.1车削外圆表面工艺 外圆表面是轴类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外圆表面的加工中,车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车削不仅是外圆表面粗加工、半精加工的主要方法,也可以实现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如图8-4-1所示为车刀车削外圆。 粗车可采用较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以较少的时间切去大部分加工余量,获得较高的生产率。 半精车可以提高工件的加工精度,减小表面粗糙度,因而可以作为中等精 度表面的最终工序,也可以作为精车或磨削的预加工。 精车可以使工件表面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小的粗糙度。通常采用较小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较高的切削速度进行加工,可作为外圆表面的最终工序或光整加工的预加工。 精细车常用作某些外圆表面的终加工工序。例如,在加工大型精密的外圆表面时,可用精细车来代替磨削;精细车削所用的车床,应具备较高的精度与刚度,车刀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能(如金刚石车刀),采用高的切削速度(V ≥150m /min),小的背吃刀量(ap=O .02~0.05mm)和小的进给量(O .02~0.2mm /r),使得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小,积屑瘤不易生成,弹性变形及残留面积小,以保证获得较高的加工质量。 选择粗车、精车及其所用的车床时,不能仅仅考虑其所能达到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而且还要考虑其在工件加工过程中的不同作用,以及不同的生产条件等。 8.4.2 G01车削外圆 ⑴刀具切削起点 编程时,对刀具快速接近工件加工部位的点应精心设计,应保证刀具在该点与工件的轮廓应有足够的安全间隙。如图8-4-1,工件毛坯直径50mm ,工件右端面为Z0,外圆有5mm 的余量,刀具初始点在换刀点(X100,Z100)。可设计刀具切削起点为:(X54,Z2)。 ⑵刀具趋近运动工件的程序段 首先将刀具以G00的方式运动到点(X54,Z2),然后G00移动X 轴到切深,准备粗加工。 N36 T0101; N37 G97 S700 M03; N38 G00 X54 Z2 M08; 图8-4-1 车削外圆 图8-4-1 G01车削外圆

完整word版,《机械制造基础》第三章课后题及答案(题号可能不搭配)

第三章课后题 1.车床、铣床、钻床、刨床和镗床各自能进行哪些工作?分别使用何种刀具? 车床:以工件旋转为主运动,车刀移动为进给运动,加工各种回旋成形面。 对应刀具:车刀,钻头。 铣床:铣刀旋转为主运动,工件和铣件的移动为进给运动。可以加工平面、沟槽以及各种曲面、齿轮等。平面加工为主。 对应刀具:铣刀。 钻床:完成钻孔、攻丝。内圆表面加工。 对应刀具:钻头,丝锥。 刨床:加工平面和沟槽。 对应刀具:刨刀。 镗床:内圆表面加工。 对应道具:镗刀。 2.为什么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要分粗车和精车?粗车和精车加工的要求怎样? 粗车:高效去除大部分的毛坯余量,留有较多的余量。表面精度IT13~11 半精车:保证精加工时有稳定的加工余量。表面精度IT10~9 精车:为了使工件最终满足加工质量要求。表面精度IT7~6 3.用顶针定位车削一批外圆柱工件,这些工件各有轻微不等的锥度,试分析其原因。 工件装夹在两顶尖间加工时,由于尾座轴线与主轴轴线不重合而产生锥度。 4.车床的基本组成部分?车削加工的特点? 主传动部件,进给部件,动力源,工件安装装置,刀具安装装置,支承件。 特点: (1)易于保证位置精度 (2)适于有色金属零件精加工 (3)切削过程平稳 (4)刀具简单 5.铣削和刨削的工艺特点和应用。什么是顺铣和逆铣?各有什么特点?平面加工中,端铣和周铣各有哪些的特点? 铣削特点:生产效率高,刀齿散热条件好,铣削过程不平稳 刨铣特点:加工精度低,生产率低,刨刀结构简单 顺铣:切削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同,刀齿易切入,寿命长,表面光洁。 逆铣:切削方向与进给方向相反,表面粗糙,但常用。 端铣:端面齿工作,多个切削刃同时工作,切削力小,切削平稳性好,刚性好,加工多样性差 周铣:圆周齿工作,一到两个刀齿切削,切削力波动大,平稳性差,刚性差,适应性好。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2版第三章课后习题答案汇编

学习-----好资料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部分习题参考解答 第三章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 3-1 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哪几种? 答:(p69-70)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相切法、展成法。 具体参见第二版教材p69图3-2。 3-2 试以外圆磨床为例分析机床的哪些运动是主运动,哪些运动是进给运动?答:如图3-20(p87),外圆磨削砂轮旋转n是主运动,工件旋转n、砂轮的横向移wc动f、工作台往复运动f均为进给运动。ar 3-3机床有哪些基本组成部分?试分析其主要功用。 答:(p70-71)基本组成部分动力源、运动执行机构、传动机构、控制系统和伺服系统、支承系统。 动力源为机床运动提供动力;运动执行机构产生主运动和进给运动;传动机构建立从动力源到执行机构之间的联系;控制和伺服系统发出指令控制机床运动;支承系统为上述部分提供安装的基础和支承结构。 3-4什么是外联系传动链?什么是内联系传动链?各有何特点? 答:外联系传动链:机床动力源和运动执行机构之间的传动联系。如铣床、钻床传动链; 内联系传动链:执行件和执行件之间的传动联系。如车螺纹、滚齿的传动链。外联系传动链两端没有严格的传动关系,而内联系传动链两端有严格的传动关系或相对运动要求。 3-5 试分析提高车削生产率的途径和方法。 答:(p76)提高切削速度;采用强力切削,提高f、a;采用多刀加工的方法。p 3-6 车刀有哪几种?试简述各种车刀的结构特征及加工范围。 答:(p77)外圆车刀(左、右偏刀、弯头车刀、直头车刀等),内、外螺纹车刀,切断刀或切槽刀,内孔车刀(通孔、盲孔车刀、)端面车刀、成形车刀等。 顾名思义,外圆车刀主要是切削外圆表面;螺纹车刀用于切削各种螺纹;切断或切槽车刀用于切断或切槽;内孔车刀用于车削内孔;端面车刀切断面;成形车刀用于加工更多精品文档. 学习-----好资料 成形表面。 3-7试述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答:(p82)CA6140型卧式车床主传动链的传动路线: 3-8 CA6140型卧式车床中主轴在主轴箱中是如何支承的? 三爪自定心卡盘是怎

内圆表面的加工

一、孔的分类 二、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孔钻孔 扩孔 铰孔 拉孔 三、孔的镗削 四、孔的磨削 五、孔的光整加工 孔的研磨 孔的珩磨、 六、孔的加工方案及应用范围

内圆表面(孔)的加工 内圆表面主要指圆柱形的孔。由于受孔本身直径尺寸的限制,刀具刚性差,排屑、散热、冷却、润滑都比较困难,因此一般加工条件比外圆差。但另一方面孔可以采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故孔的加工与外圆表面相比较有大的区别。孔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孔径、孔深)、形状精度(圆度、直线度、圆柱度)、位置精度(同轴度、平行度、垂直度)及表面粗糙度等。 孔是盘套类、支架、箱体类零件的主要组成表面,其主要技术与外圆表面基本相同。但是,孔的加工难度较大,要达到与外圆表面同样的技术要求需要更多的加工工序。在工件上进行孔加工的基本方法有钻削、镗、磨等。 一、孔的分类 孔的加工方法的选择与孔的类型及结构特点有密切的关系。孔的分类如下。 (1)、按用途分 1.非配合孔 如螺钉孔、螺纹孔的底孔、油孔、气孔、减轻孔等。这类孔一般要求加工精度较低,在IT12以下。表面质量要求也不高,表面粗糙度Ra值大于10μm。 2.配合孔 如套、盘类零件中心部的孔,箱体、支座类零件上的轴承孔都有要求较高的加工精度(IT7以上)和较高的表面质量(Ra<μm)。 (2)、按结构特点分 按结构特点可分为通孔、盲孔;大孔、中小孔;光孔、台阶孔;深孔,一般深度孔。 二、用固定尺寸刀具加工孔 固定尺寸刀具是指钻头、扩孔钻、铰刀、拉刀等。用这类刀具加工孔其精度、表面粗糙主要决定于刀具本身的尺寸精度、结构和切削用量等条件。 钻孔 钻孔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出孔的方法。所用刀具为钻头,一般用麻花钻,其结构如图11-10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