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作业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设计

设计者:吴婷婷

1. 同学之间互相听写词语“估量、损失、殿堂、宏伟、侵入、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2、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3、英法联军侵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时,假如你是皇帝、大臣、士兵、普通百姓,你会说什么?你会做什么?任选一个角色写下自己的语言和行动。

4、假如你来到圆明园遗址,看到在残垣断壁上嬉戏打闹的同龄人,你会说些什么?请写下来。

设计意图:在写话的过程中切身体会作为中国人的内心的感受,从而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gū liang sǔn shī diàn táng xiāo huǐ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ī bǎo huī jìn líng lóng tī tòu bǎo lǎ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损________ 莱________ 销________ 杭________楼________ 捐________ 菜________ 锁________ 抗________搂________ 3.按意思写词语。 ①全世界都知道。形容名望极大。________ ②群星环绕着月亮。比喻许多东西围绕着一个中心。________ ③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________ ④熔化毁掉;烧掉。________ 4.把下列词语搭配起来。 5.查字典填空。 (1) “辱”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组词________ (2) “掠”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 ________,组词________ 6.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唐朝(táng tán)________ 雄伟(xióng xóng)________ 侵略(liè lüè)________ 奉命(fèn fèng)________ 置身(zhì zì)________ 瑰宝(guī kuī) ________ 7.按课文内容填空。 《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________和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________、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________,激发学 生________、________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8.补写词语。 举世________名众星________月金________辉煌玲________剔透 天南________北奇珍________宝不可________量风景名________ 9.找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厅台楼阁________山乡村也________平胡秋月________ 雷锋夕照________ 蓬莱谣台________ 武棱春色________诗情画义________ 金璧辉煌________ 10.选词填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练习题附答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课后作业 一、下列各组字形全对的一组是()。 A宫殿玲珑B剔透坡澜C陵园红伟 二、读拼音,写词语。 1.他们在jiāo wài()建造了一座jīn bì huī huáng()的行宫。 2.他们把这些假冒伪劣商品都tǒng yī()xiāo huǐ()了。 三、根据意思填成语。 1.许多星星聚集、环绕着月亮。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2.不可以估计。形容数量大或程度重。() 3.珍异难得的宝物。() 四、读一读,完成练习。 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这段文字用的修辞方法是___________,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圆明园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文整体梳理。 圆明园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座园子组成,因此又称为_________________。这座园子于_________________(时间)被________焚毁,给中国乃至世界文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六、重点段落品析。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

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1.这段文字采用了()的结构方式。 A总分总B分总C总分 2.画线句子描写了游人的感受,从侧面表现出圆明园的_____________。 3.这段文字从三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建筑特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圆明园毁灭了,我们的很多文物流落海外,陈列在别国的博物馆里,面对这种现实,你有什么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A 二、1.郊外金碧辉煌 2. 统一销毁 三、1.众星拱月 2.不可估量 3.奇珍异宝 四、比喻大而美喜爱和赞美 五、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圆明三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 六、1.A 2.美丽 3.汇集各地名胜之精华融入祖国灿烂文化元素 吸取西洋建筑的风格 七、示例:圆明园的毁灭告诉了我,圆明园的毁灭不仅使我们损失了巨大的财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组共有四篇课文,以“勿忘国耻”为专题,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华民族受尽屈辱、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圆明园的毁灭》以浅近的语言,描述了圆明园当年的繁华,讲述了圆明园毁灭的过程,作者想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因祖国过去的贫病饥弱而忍受的耻辱之外以及由此而生的愤怒之外,更重要的,是想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以及在现实生活中得爱国行为。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学习方法;能够根据自己的需初步掌握查阅资料的途径和方法。学生在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基本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了解了围绕圆明园讲了哪些内容,对这段历史有一定了解。 三、说目标: 依据《新课标》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几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引导憎恨侵略者的丑恶行径,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层指导背诵课文。 (3)感知文章的布局结构及表达方法,学会分类积累词语。 说重点 1、体会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以及是如何被毁灭的。认识作者写作编排上运用的对比的手法,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精妙、准确。 2、学习作者对比的描写方法。

3、背诵课文3、4自然段。 说难点: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文字来体会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学习作者对比的写作手法。 四、说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学生汇报四个方面:布局、建筑、收藏、毁灭 2、分类听写词语: 布局:众星拱月 建筑: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 收藏:奇珍异宝 毁灭:化成灰烬 这些词语从情感上有什么不一样? 设计意图:复习重点词语,分类听写帮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分辨情感的不同导入新课 (二)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默读第五自然段,思考英法联军是怎样让圆明园化成灰烬的? 2、说说读后的感受,用一两个词形容一下侵略者,并引导讨论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三)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学习圆明园的建筑: 自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看看圆明园的建筑给你的感觉是怎样的?从哪儿看出来的? (1)、出示: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你看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写法? 出示图片帮助理解 按照学生的发现板书: 宏伟精巧副板书:对比 热闹恬静 仿照创造 民族西洋 指导学生理解这部分的对比写法,感受对比写法的好处。 (2)、有感情地朗读。 (3)、分层次指导背诵:填空背诵、出图片背诵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 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 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昔日辉煌图片。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预习交流,解决难点 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交流品读

(一)感受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 ....统统 .....;拿不走的 .....;实在运不走的 .......,就 .....。”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2、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4、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3篇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3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圆明园的毁灭教案栏目,提供与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相关的所有资讯,希望我们所做的能让您感到满意!希望你们能喜欢。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一 一、背景导入,积淀情感 雨果致巴特莱德的信(图片) 孩子们,你们读懂了什么?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废墟只是几处啊,只是圆明园的冰山一角呀!你们知道圆明园有多大吗?347公顷。 师:一公顷相当于多少平方米? 生:10000平方米。 师:你算一下有多少万平方米? 生:3470000平方米。 师:估算一下我们的学校有多大? 生:200多平方米。 师:你说这么大一个圆明园相当于多大一个教室? 生:大约10000多个 师述:法国大作家雨果在这封信中提及的“世界奇迹”是指——圆明园。是的,它就是140年前,在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板书:圆明园)这座园林现在还有吗?没有了,它被毁灭了。今天老师就带领着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圆明园的毁灭》。(图片出现废墟)

请大家伸出手,跟老师一起来把课题书写完整。毁的笔顺要特别注意。 齐读课题。再读。 二、检查生字词,整体感知 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被英法联军毁于一旦,令人痛心。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古老的故事。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大声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读准字音,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大家读得非常认真。老师先来检查生字词 出示: 金碧辉煌玲珑剔透蓬莱瑶台武陵春色 举世闻名皇家园林众星拱月瑰宝精华 掠走销毁灰烬损失不可估量 自由读 个人领读 (仔细观察,第一组都是描写什么的?圆明园内景色的词语) (第三组呢?描写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词语) 请再仔细观察,作者用了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英法联军侵入圆明园造成的损失的程度?——不可估量。是的,谁能告诉我这个词语的意思呢?——不可计算的损失,无法统计的损失。你的预习很充分。圆明园的损失是如此的巨大,以至于我们根本无法去统计。 请大家一起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三、细读文本 既然圆明园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我们必须先要走进去看看。现在我请三位同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附标准答案)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附答案)

————————————————————————————————作者:————————————————————————————————日期:

21.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由圆明园、万春园和长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圆明园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地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生字区。 损皇珑剔杭莱瑶 宏宋侵统销瑰烬 基础区。 一、看拼音,写词语。 xiāo huǐ sǔn shī qīn rùɡuī bǎo hónɡ wěi ɡū liɑnɡ diàn tánɡ huī jìn 二、给下列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唐朝(tánɡ tán)玲珑(línɡ nínɡ)侵略(liè lü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第四单元 14 圆明园的毁灭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课文的生字词。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挡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祖国的强盛与衰败,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 理解重点语句:“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及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准备 圆明园园景的照片或图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发兴趣 1.有哪些同学去过北京的圆明园遗址,或者是从电视节目,课外书上,家长那里了解到有关圆明园的资料,请举手?谁来向大家介绍介绍圆明园呢?(学生说。) 2.教师:同学们说得对,现在的圆明园是一片废墟。它是怎样成为废墟的呢?圆明园原来是什么

样呢?课文《圆明园的毁灭》会告诉我们一切的。(板书课题:22.圆明园的毁灭) 二、范读课文,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读后简单说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 1.借助字典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对照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利用熟字记清生字字形,注意易错的地方。 2.读通课文,划出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理解的做记号。 3.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思考:圆明园是被谁毁灭的?(1860年被英法侵略者毁灭的。) 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生字卡片 损失苏州幻想唐朝博物馆艺术统统奉命 1.指名、齐读生字卡片,纠正不正确读音。 2.读词语,说说哪个字字形易错。区别:“幻”与“幼”、“博”与“搏”、“统”不要写成“”。 3.指出不理解的词语,大家讨论。通过查字典或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 4.读第116页第4题“读读写写”,并对词义加以理解。 5.指名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然后回答思考题。 五、自己朗读课文,质疑问难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看照片或图片,引入本课时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圆明园原来是非常美丽的,现在的颐和园只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现在我们就欣赏圆明园的美景。(放录像或幻灯片。) 二、课文是怎么描写这么美丽的景色的呢 请打开书,自己朗读全文,找到课文的这部分描写。 三、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从这里你知道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 讨论后板书:皇家园林:圆明园--万春园--长春园。 四、自己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读后说说这里向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什么特点?联系课文前后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来。(板书:建筑宏伟、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21 圆明园的毁灭 【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构思巧妙,把圆明园的辉煌放在毁灭中去写,题眼是毁灭,文章的重点却写辉煌,根据本文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情感产生与发展的规律,根据课程标准的三个角度来设计教学目标,我力求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展开丰富的想象,了解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激发他们对祖国文化的日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学习强盗们肆意毁坏圆明园的罪行,就能激发他们对侵略者的无比仇恨。通过美与丑、善与恶的对比,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并更进 一步认识到:侵略者之所以如此肆意妄为,是因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从而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观和使命感。鉴于文章语言精练,教学中将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以读促学来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应噶侵略者的 野蛮行为。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正确认读“珑、剔”等10个生字,正确书写“损、皇、剔、统”等14个生字,重点指导“剔、统”两个字的书写。 2.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玲珑剔透、举世闻名、 不可估量、众星拱月”等词语。 3.运用图示方法理清课文的叙事顺序和课文结构,并能借助图示把握课文主要 内容。 4.通过画出课文的重点词句,感受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热爱祖国灿烂文化、对侵 略者的憎恨之情,增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包括教师) 5.通过教师范读、试读、挑战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祖国灿烂文化的 热爱之情以及民族自豪感,背诵三、四自然段。 6.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 但作者用那么多笔墨写圆明园昔日的辉煌领运用反衬手法,从而领悟课文的写作特点。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14圆明园的毁灭(含答案)人教统编版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一课一练 14.圆明园的毁灭 一、用“√”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下雪了,一片片小雪花玲珑.(lóng lǒng)剔.(tī tì)透,纷纷扬扬地飘落。漫步圆明园,想到昔日宏.(gōng hóng)伟的建筑化为一片灰烬.(jǐn jìn),心中的波澜.(làn lán)久久难以平复。 二、读拼音,写词语。 huī jìn sǔn shī xiāo huǐ ()()() ɡuī bǎo hónɡ wěi qīn lüè ()()() 三、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天南地()众星()月 金()辉煌玲珑()透 亭台楼()田()风光 诗情画()不可()量 四、给下列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解释,把序号填在后面的括号里。 “漫”在词典中的解释有:①水过满,向外流;②淹没;③到处都是,满,遍;④广阔,长;⑤不受约束,随便。 水漫金山( ) 长夜漫漫( ) 漫山遍野( ) 漫不经心( ) 五、根据句子的意思,用“举”字组成合适的四字词语,填写在句子

里。 1.()的万里长城,如今已经成为中华文化的象征。 2.妈妈经常跟我说,想问题要学会灵活地思考,要能够(),把从一件事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做其他类似的事情上,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 3.这次参加外出学习交流活动,真可以算得上是(),因为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结识了很多新朋友…… 六、按照要求改写句子。 1.北京西郊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改成“字被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园中有民族建筑。园中有西洋景观。(用关联词语合并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后一天的游览是最有趣的一天。(病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 名师教案

14 圆明园的毁灭 文本分析: 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教师出示展现圆明园辉煌过去的相关图片。)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过渡:是啊!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它还是一座博物馆、艺术馆,有历代文人字画,有奇珍异宝。圆明园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被称为“万园之园”,而如今却只剩下屹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教师出示圆明园遗迹的图片。)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教师板书课题。)一起去了解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3.读课题,想象画面。 (1)学生读课题,教师激情叙述。 师:“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学生想象画面,自由交流。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中各处的名胜古迹;看到了一群无耻的强盗正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课后练习题含答案14圆明园的毁灭

14 圆明园的毁灭 第一课时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估量举世()()()星()月 金()辉()玲珑()()诗()画() 天()海()风()名()()珍()宝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留恋流连 1.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在绿树红墙之中。 2.游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着漓江山水。 损失损害 3.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很大。 4.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三、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 2.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 第二课时 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概括中心 B.总结全文 C.引起下文 D.承上启下 2. 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B.介绍圆明园独特的布局。

C.介绍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D.介绍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不可闻名众拱碧煌剔透情意南北景胜奇异 二、1.流连 2.留恋 3.损失 4.损害 三、1.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2.在冰天雪地里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意志。 第二课时 1.D 2.C 3.C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公开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第二课时) 东坡学校商国庆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因为课文介绍的景观都已经消失,无法再现,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并展开想象,凭借课件、图片等使学生对当年的圆明园辉煌景观有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目的1、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2、理解重点词语和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兴趣。4、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圆明园的辉煌和它的毁灭,使学生记住这一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2、难点: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1、课前让学生自主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图片。 2、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分清详略,突出重点。从课题看,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关于“毁灭”的内容。然而,纵观教材不难发现,全文写“毁灭”只用了一个自然段,且文字通俗易懂;描述圆明园昔日辉煌却占用大部分篇幅,且难点较多。根据教材,我创新教学,大胆地将课文第二部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确定为教学重点,将“毁灭”的内容略作处理。其目的是以爱激恨,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历史的灿烂文化,痛恨侵略者的野蛮行径。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然而,就是这样一座人类历史上最大最美的花园,一座拥有着无数奇珍异宝的园林建筑,却在三天三夜的大火中毁灭了。(出示课件:烈火燃烧下的圆明园毁灭图) 2、齐读课题。 二、提问质疑,理清思路。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2、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板书:圆明园毁灭) 三、直奔重点,学习“圆明园辉煌景观”部分。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生交流,师板书。(布局建筑收藏) 4、圆明园有着怎样的布局,齐读第二自然段。 (1)、课件出示圆明园平面图,介绍其布局特点。 (2)、文中哪个词准确写出了圆明园的布局特点?(板书:众星拱月)结合图理解“众星拱月”。 5、明园不但布局独特,那里还有众多精美的园林建筑,看看书,哪些建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生汇报。(读句子、谈体会,并可补充相关资料。) (2)、想象园中还有哪些美景?(板书:风格各异) (3)、有感情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4)、读得多好啊,现在,我们仿佛就置身于那景色秀丽、风格独特的圆明园中。让我们再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1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21.圆明园的毁灭(第一稿) 秦皇台中心学校杨光涛【教材分析】 《圆明园的毁灭》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组中的第一篇文章。本组四篇文章旨在让学生感受字里行间饱含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并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在语文学习中应用。本文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文章共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首尾呼应,痛惜之情跃然纸上。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描述了圆明园的布局、建筑风格和珍藏文物。最后一个自然段介绍了毁灭经过,语言精炼、准确。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热忱,对于祖国优秀园林被毁一事充满着对帝国主义的痛恨之情。文章是通过用大量笔墨描写圆明园的辉煌尽而反衬出对英法联军的痛恨。因为圆明园已不复存在,那么对于它当年的辉煌,学生凭借文本来想象,在头脑中构建圆明园的景象,可能难一些。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初步具备了在阅读中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通过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文章情感的能力。但对于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并加以运用这一点,大部分学生还很难做到,需要在课文的学习中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圆明园的辉煌和毁灭,在一美一毁的对比中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通过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的辉煌景观。 体会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独运:题目是毁灭,为什么大量篇幅写辉煌。 【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本课14个生字新词。其中,重点指导“剔、统、瑰、估量”等字词的读音,重点指导书写“瑶、宏、侵、瑰”等4个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估量、众星拱月、统统、销毁”等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答问题的能力,并试着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或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一块小石头,让学生猜猜它的来历。之后告诉学生,它来自圆明园大水法(课本116页插图)。并让学生试着用这块小石头说一句话。导入本课。(板书课题,了解毁灭的意思) 2.通过课前查阅、整理资料,谈谈对圆明园有哪些了解。 ①通过学生交流,知道查阅资料的基本途径(借助相关的图文资料——课本中的或课外;借助网络;询问有此方面专长的人;通过媒体了解等等。) ②通过交流,初步掌握整理资料的方法。(选取对课文的学习最有帮助的内容,可以摘抄下来,可以背一背,可以讲一讲等等。) 师:那课文中又讲了圆明园的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来揭开问题的答案吧。 (设计意图:由一块小石头引出本课,激起学生阅读文本的欲望。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一是丰富学生对圆明园的认知,为课文的学习打下基础。因为,课文的教学需要学生借助文本对于不复存在的圆明园进行想象和重构,如果学生课前有了一些认知,课上再相互交流,是有益于难点的解决的。其二,通过交流,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单四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A卷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单四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同步练习A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37分) 1. (8分)根据所给的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全副精神,高度集中。________ ②仔细地看。________ ③一个人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态、风度等)端正庄严。________ ④自作主张,直接行动。________ ⑤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________ 2. (10分)加一笔,减一笔,汉字变魔术。 了—(子)云—________ 目—________ 大—________ 日—________ 干—________ 禾—________ 王—________ 百—________ 个—________ 3. (4分)形近字组词 ①蔽________ 弊________ ② 蹦________ 绷________ 4. (4分)读下面的词语,分别找出反义词。 慎重隐藏鼓舞陡峭 隐蔽轻易倾斜柔弱 鼓励垂直平坦柔软 反义词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3分)先补充词语,再根据意思选词语填空。 ________息凝________ 温柔________ 枝折________ 生气________ ①聚精会神地看。________ ②形容富有朝气,富有活力。________ 6. (6分)回忆课文,填一填。 ________的树苗________的小树 ________的额头 ________的风景________的笑容 ________的日子 7. (2分)读句子,按要求做题。 急流汹涌的江面上,远远地出现了一只小筏子,就像一只小小的蜻蜓,落在水里拼命挣扎着逆流而上。”这句话的意思是() A . 写出了竹筏的危险。 B . 从侧面说出划桨人的勇敢。 C . 写出了江水的汹涌险恶。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16分) 8. (11分)阅读课文《小桥流水人家》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那段日子,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那些美好的印象,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意思,并体会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那段日子”是指:________ ;“那些美好的印象”又是指:________。 (2)“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一辈子也不会忘记。”“说明了什么?我从这句活中体会到了什么? 9. (5分)读选文,完成练习。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使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圆明园的毁灭课堂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课时 一、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估量举世()()()星()月 金()辉()玲珑()()诗()画() 天()海()风()名()()珍()宝 二、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留恋流连 1.假日里,我们在北海公园划船,()在绿树红墙之中。 2.游人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桂林,心中还()着漓江山水。 损失损害 3.这幢大楼设计和施工都不符合要求,要推倒重建,()很大。 4.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国家和集体利益的事。 三、照样子,用关联词写句子。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是……也是…… 2.圆明园不仅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不仅……还…… 第二课时 阅读文段,选择正确的答案。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选段第一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 A.概括中心 B.总结全文 C.引起下文 D.承上启下 2.这段话的结构方式是()。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3.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是()。 A.介绍圆明园宏伟的建筑。 B.介绍圆明园独特的布局。 C.介绍圆明园珍贵的历史文物。 D.介绍圆明园被毁灭的经过。 参考答案: 第一课时 一、不可闻名众拱碧煌剔透情意南北景胜奇异

二、1.流连 2.留恋 3.损失 4.损害 三、1.父母是我们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们的朋友。 2.在冰天雪地里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锻炼意志。 第二课时 1.D 2.C 3.C

圆明园的毁灭

17 《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2、了解圆明园昔日的辉煌与毁灭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是我国近代屈辱历史的见证,从而唤起学生捍卫祖国神圣尊严的责任感。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圆明园的建造和毁灭反映着祖国的强盛与衰败,进一步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教学准备: 《火烧圆明园》的影像资料片断,圆明园的相关图片,文中的部分句子。 教学过程: 师: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提前板书好课题)同学们,这节课继续学习17课,请大家齐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作者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谁来说一说? 生1:作者是这样评价圆明园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老师板书:举世闻名)作者还怎样评价圆明园的?谁来说? 生2:作者还评价说: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板书: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吗? 生3:作者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板书:瑰宝精华) 这些都是作者对圆明园历史地位以及文化价值的高度评价。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圆明园为什么被称为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生2:我想知道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生3:我想知道为什么作者这么高度评价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生4:我还想知道圆明园还有哪些国宝流失在国外?

老师看得出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还有那些同学想说? 生5:我还想知道圆明园中还有哪些珍贵的历史文物? 师:看来同学不仅在思考,有思想,而且还会学习,其实,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那些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请大家来看: 1、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2、为什么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师:-------,你来读一下好吗?(生读)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围绕这三个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课文,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细细探究你最感兴趣的一个问题。现在开始。 (学生研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可以读一读,说一说,相互交流。) 师:好,先到这儿。刚才同学们学得非常主动,也非常的认真,下面我们就来交流汇报自己的学习所得,现在谁来说,好,------- 生1:我对第一个问题特别感兴趣,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大家请看第二自然段:“圆明园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举世闻名”是全世界都有名,可以看出圆明园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气。“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众星拱月”是许多星星围绕着一个月亮,许多小园就是星星,月亮就是圆明三园,可以看出圆明园的设计独特新颖,给人一种视觉上的美感。 师:说的不错,请坐。他抓住了两个重点词语一个是举世闻名,一个是众星拱月,通过这两个词语我们看到圆明园确实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谁来继续汇报? 生2:大家请看课文第三自然段,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从这两个有,也有,我体会到圆明园的景点很多,如果你爱热闹,你就去买卖街,如果你爱清静,那你就去山乡村野。 师:这里真的有人做生意吗?(没有)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2:我看到了一个词,是象征。 师:那什么是象征?(象征就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只是一种和他相近的)对,买卖街是一座舍卫城,城内街道、店铺、商号、旅馆、码头应有尽有,如果皇帝要逛街,宫女、太监等几百人就扮成商人、买卖人、游人,特别热闹繁华,真的像个买卖街。从这两个有,还有,你体会到什么呢?谁来说一说?好,--------,你来说。 生------:我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色非常多。 师:还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还能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色非常美丽。 师:非常好! 生-------我还能体会到圆明园中的景物风格各异。 师:风格各异这个词用的非常好,非常恰当。好了,那我们怎样读出圆明园中这么多的建筑呢?现在请同学们练读一下。(生练读)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好,你来!谁来评一评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咬字清楚,也很有感情,通过他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圆明园的美。 师:你听出来了圆明园的金碧辉煌,你听出来了玲珑剔透,你听出来了买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