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抗氧化剂分类

(整理)抗氧化剂分类
(整理)抗氧化剂分类

抗氧化

氧化是肌肤衰老的最大威胁,日晒、压力、环境污染等都能让肌肤自由基泛滥,从而产生面色黯淡、缺水等氧化现象,都是身体产生氧化的“罪魁祸首”。所以无论从健康层面还是从护肤层面,我们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抗氧化。

人体的抗氧化物质有自身合成的,也有由食物供给的。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在保护由于运动引起的过氧化损伤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补充抗氧化物质有利于运动机体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加速其清除,以对抗自由基的副作用,因而对一般人和运动员的健康都有益,可能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和加快体能恢复。

抗氧化不仅仅是身体内的环保,现在连脸部肌肤也要开始进行抗氧化工作。简单的说,脸部的抗氧化就是将青春留在脸上,并且屏除外在环境,比如紫外线、污染空气等对皮肤的伤害,再加上年龄的自然老化,让岁月不会减缓在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每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会加速肌肤细胞氧化的可怕杀手,手机、电磁波、紫外线、空气污染、油炸食物及压力等。真正健康的保养观念,必须加入修复因素,也就是抗氧化的因素;在日常的肌肤保养品中,加入抗氧化效果的产品,会使肌肤的保养更向上提升。一般来说,除了饮食之外,保养品也有助于脸部抗氧化工作的进行,除了定期的清洁之外,运用加强保湿的产品,或是在重点部位如眼部周围等进行保养,防止肌肤松弛、老化,进而达到抗氧化的成效。

抗氧化物质

1.维生素E

维生素E是细胞膜内重要的抗氧化物和膜稳定剂。维生素e在维持肌肉组织的正常机构和代谢,特别是在肌肉收缩期间的能量供给和钙离子摄取和释放有着重要的作用。补充维生素 e(400~1,600国际单位/天)可减少由大强度运动或其它情况引起自由基增加对机体的损伤。

2. 维生素 C

维生素 c缺乏可大大降低耐力运动能力。补充维生素 c可明显降低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

3.硒

硒是机体抗氧化系统组成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适当补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常用补硒制剂:新稀宝、硒维康。

4.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所以β-胡萝卜素对运动时的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推荐的β-胡萝卜素补充量是每天25,000-100,000国际单位。

5.辅酶Q

辅酶Q是机体中要使用氧的所有细胞的必需成分,因为它是物质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运动中能量的需求大大增加,所以辅酶q 10可减少人心脏和肌肉自由基生成。

6.番茄红素

番茄红素是近几年国际上最新发现的一种更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如同β-胡萝卜素,属胡萝卜素类物质,在大多数水果和蔬菜中可以找到,是一种天然的生物色素。由于它具有独特的化学结构,所以可以消除自由基,尤其是氧自由基。

7.SOD

SOD是Super Oxide Dimutese缩写,中文名称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生物体内,如动物,植物,微生物等。SOD具有特殊的生理活性,是生物体内清除自由基的首要物质。SOD在生物体内的水平高低意味着衰老与死亡的直观指标;现已证实,由氧自由基引发的疾病多达60多种。它可对抗与阻断因氧自由基对细胞造成的损害,并及时修复受损细胞,复原因自由基造成的对细胞伤害。由于现代生活压力,环境污染,各种辐射和超量运动都会造成氧自由基大量形成;因此,生物抗氧化机制中SOD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8.绿茶茶多酚类的抗氧化作用因为能够消除活性氧,进而抑制维他命C的消耗,所以可以保持肌肤细致美白。维他命C大约在2-3小时内会随尿液排出体外,因此,随时饮用绿茶既可以美白又可以确保补充维他命C。

9.天然虾青素

天然虾青素是迄今为止人类发现自然界最强的抗氧化剂,其抗氧化活性远远超过现有的抗氧化剂。虾青素是一种红色素,可以赋予观赏鱼、三文鱼、虾和火烈鸟粉红的颜色。其化学结构类似于β -胡萝卜素。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组的一种。也是类胡萝素合成的最高级别产物,β -胡萝卜素、叶黄素、角黄素、番茄红素等都不过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中间产物,因此在自然界,虾青素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性。

只有藻类和酵母菌和细菌等可以产生虾青素,更高等的动物不能转化出这种化学结构。

天然虾青素还有一个明确的特点是唯一能通过血脑屏障的一种类胡萝卜素

总之,体力活动尤其是急性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自由基产生增加,并且形成链式反应引起膜结构等损伤。虽然众多的研究结果不一致,有关体力活动者补充抗氧化剂尚有大量的问题需要阐明,但现有证据均支持运动后服用抗氧化剂。慎重应用抗氧化剂对膳食不足和/或体力活动(运动)时需求增加有益。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基作为人体自然免疫系统的一部分发挥着有益的作用。长期滥用抗氧化剂可能有损自由基的正面作用。因此,补充抗氧化物质前要了解运动人体的抗氧化状态,所用的剂量要适度,最好在运动营养师或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9.蜂蜜

蜂蜜含有生育酚(维生素E)、抗坏血酸(维生素C)和β—胡罗卜素,它们都是抗氧化剂,此外蜂蜜含有的过氧化氢酶及过氧化物酶,在某种情况下,它们能清除过氧化氢,也具有抗氧化作用。

10.枸杞

2000年10月,美国研究学者Marc Schreuder先生,在德国布伦瑞克试验室,做了一个关于宁夏枸杞氧原子吸收能力测试的抗氧化剂分析样本。令人吃惊的是,抗

氧化能量指数所显示的结果,保存了1至3年的宁夏枸杞,抗氧化能力是石榴的三倍、是橙子的十二倍、是葡萄干的十四倍、是苹果和香蕉的一百五十倍。宁夏枸杞的抗氧化能量指数是目前世界上已知高抗氧化食物中最高的。

另外,枸杞的传统食用方法不能使枸杞的抗氧化能力最大被吸收,食用新鲜的枸杞或者喝枸杞鲜果汁,效果会更好。

11.葡萄

葡萄籽中的花青配糖体,其抗氧化能力是维他命C的20倍、维他命E的50倍。用葡萄酿成的红酒因经过发酵,其抗氧化能力得以提高。因此,在吃葡萄的同时,再适量饮用些红酒,你容颜上的皱纹会降临得晚一些,肌肤老化迹象也会小得多。抗氧化火力同样猛烈的绿茶同时还具有去油腻、清新口气的功能,所以你可坚持饮用,既抗老化,又有助于减肥,何乐不为?

12.坚果

富含维他命E的坚果类食物(腰果、核桃、榛子、花生等)除了具有抗氧化功能之外,还能修护皮肤组织,不过,又因为坚果类食物含有高油脂,如果摄取过量,不但有致胖的危险,由高油脂所造成的氧化反应还会损害维他命E的抗氧化作用。因此,营养师建议人们要摄取此类食物,但又要适量,否则过犹不及。

13.花椰菜

除了含有丰富的维他命A、C之外,它还含有一种特有的抗氧化物质,几乎集所有抗氧化物于一身,因此,它的抗氧化性能比其他食物更优良,而且还是抗癌明星。

14.蓝莓

莓类水果富含β胡萝卜素以及维他命C,而这两种成分是抗氧化物里最为医学界所肯定的物质,所以外形小巧、美观的草莓、蓝莓、小红莓你要大啖特啖。另外它所含有的钾及水溶性纤维,还能降低血胆固醇浓度及减少患高血压的几率。

15.大蒜

别因为害怕大蒜的味道而远离大蒜,它不但具有抗氧化的功效,还有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的功能,能帮助排毒减重呢!它所含有的硫化物具有抗氧化还原作用,不但可有效降低体内胆固醇,还可预防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如果你实在对大蒜没感情,不妨吃些蒜苗、蒜叶、蒜油。还要记住,如果吃过大蒜之后喝杯牛奶,恼人的蒜味在半个小时内便没了,不信你可试试。

16.菠菜

菠菜因富含β胡萝卜素和维他命C,另外它还含有铁、钾、镁等多种矿物质及叶酸,所以能有效降低血压,振奋情绪。不过,应注意食用菠菜时最好用开水焯一下,过滤一下草酸以免引起结石。

17.燕麦

富含蛋白质、钙、核黄素、硫胺素等成分,每日摄取适量的燕麦能加速人体新陈代谢,加速氨基酸的合成,促进细胞更新。

18.海藻

“海藻和绿色的蔬菜富含叶绿素,叶绿素可以起到增强血液中血红细胞生成的作用。”另外海藻中还富含各种酶、矿物质、维生素,不仅极具抗氧化性而且还具有清除人体垃圾的功能。

19.柚子

“柚子中富含的生物类黄酮是一种强大的抗氧化成分,其可以与有毒的金属物质捆绑在一起并将这些毒物赶出体外。另外,生物类黄酮还有助于使得维生素C在人体组织中更为稳定,这有助于起到抗炎症和抗癌的作用。”生物类黄酮在水果中的含量较高,同时也有助于人体吸收。

20.洋葱

洋葱、苹果以及红酒中富含黄酮醇,其有助于降低患心脏病的几率,还有助于防范白内障,另外这种抗氧化成分还有助于减轻过敏和哮喘的症状。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答案解析)

添加的文字后回车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基础知识达标 1.把每组中不是同一类的圈上。 2.整理卡片。 (1)按动物的种类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2)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下面涂一涂,填一填。 (3)看图回答 ①填表。 ②正方形卡片比圆形卡片少几张? (4)看图回答 ①填表。 ②青蛙卡片比奶牛卡片多几张? 3.连一连

综合能力运用 4.下面是动物园里几种动物的数量。 (1)动物园里,________最多,________最少。(2)小猴比梅花鹿多多少只?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解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解: 【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 【解析】【分析】第一行中,花朵是植物,剩下的属于交通工具;第二行中,蛋糕是食品,剩下的属于动物;第三行中,西瓜是水果,而其他的属于日常用品。 2.【答案】(1)解: (2)解:

(3)解:① ② (4)① ② 【考点】20个元素以内的分类与整理 【解析】【分析】(1)图中有4张青蛙卡片、5张小鸟卡片、1张奶牛卡片,所以按此涂色即可; (2)图中正方形的卡片有3张、圆形的卡片有4张、三角形的卡片有3张,所以按此涂色即可; (3)①根据(2)题中各张卡片的张数填空即可; ②正方形卡片比圆形卡片少的张数=圆形卡片的张数-正方形卡片的张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4)①根据(1)题中各张卡片的张数填空即可; ②青蛙卡片比奶牛卡片多的张数=青蛙卡片的张数-奶牛卡片的张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3.【答案】解: 【考点】简单物体的分类 【解析】【解答】水果有:菠萝、葡萄、火龙果、草莓、香蕉;蔬菜有:青椒、胡萝卜、油菜、南瓜、西红柿。 【分析】根据水果和蔬菜的定义进行分类即可。 4.【答案】(1)猴子;熊猫 (2)解:18-9=9(只) 答:小猴比梅花鹿多9只。 (3)解:斑马和熊猫共有多少只? 9+4=13(只) 答:斑马和熊猫共有13只。 【考点】数据收集整理 【解析】【分析】(1)观察图中每种动物的数量,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即可; (2)小猴比梅花鹿多的只数=小猴的只数-梅花鹿的只数,据此代入数据作答即可; (3)图中给出了每种动物的数量据此可以提问关于他们之间数量关系的问

受阻酚类抗氧化剂.doc

抗氧化剂 受阻酚类CHEMNOX 1010受阻酚类CHEMNOX 1076受阻酚类CHEMNOX 1098 熔点:110-125℃外观:白色粉末熔点:50-55℃外观:白色粉末熔点:156-161℃外观:白色粉末 适用:各类高分子﹑弹性体﹑胶粘剂 ﹑涂料等 优势:最常用的抗氧剂,价格低廉 适用:聚烯烃﹑工程塑料﹑PU﹑高分 子聚合弹性体﹑胶粘剂等 优势:经济性佳的抗氧剂 适用:PA﹑PU﹑聚酯﹑聚醋酸乙烯 优势:低挥发性﹑耐铜害﹑对PA效果 好 受阻酚类CHEMNOX 1024硫代酯类CHEMNOX DLTP 硫代酯类CHEMNOX DSTP 熔点:224-229℃外观:白色粉末熔点:224-229℃外观:白色粉末熔点:64-69℃外观:白色粉末 适用:PE电缆﹑热塑性高分子﹑SBR 优势:优秀的抗氧化性及优异的金属 离子络合作用 适用:聚烯烃﹑PU﹑ABS﹑聚酰胺弹 性体等 优势:相容性﹑耐热持久性好;挥发 性低,对流体熔融流动性好 适用:聚烯烃﹑PU﹑ABS﹑聚酰胺弹 性体等 优势:相容性﹑耐热持久性好;挥发性 低 亚磷酸酯类CHEMNOX 168 亚磷酸酯类CHEMNOX626 亚磷酸酯类CHEMNOX TP80 熔点:183-186℃外观:白色粉末熔点:160-180℃外观:白色粉末熔点:外观:无色液体适用:聚烯烃﹑工程塑料﹑聚酯﹑高 分子聚合弹性体﹑胶粘剂等 优势:价格低,耐水解好 适用:聚烯烃﹑PC﹑ABS﹑PVC 优势:很好的颜色保护,抗金属离子 适用:PU泡棉﹑皮革﹑涂料 优势:对PU泡棉有更好的耐热氧 化及改善红心的作用 复合型CHEMNOX B225 复合型CHEMNOX B900 复合型CHEMNOX B561 熔点:外观:白色粉末熔点:外观:白色粉末熔点:外观:白色粉末 适用:聚烯烃﹑工程塑料﹑聚氨酯﹑ 高分子聚合弹性体﹑胶粘剂等 优势:相容性好﹑耐热性好﹑挥发低 适用:聚烯烃﹑PU﹑ABS﹑PVC﹑ EV A等 优势:相容性好﹑耐热性好﹑挥发低 适用:聚烯烃﹑PU﹑ABS﹑PVC﹑ EV A等 优势:相容性好﹑耐热性好

最新抗氧化剂分类

抗氧化剂分类

抗氧化 氧化是肌肤衰老的最大威胁,日晒、压力、环境污染等都能让肌肤自由基泛滥,从而产生面色黯淡、缺水等氧化现象,都是身体产生氧化的“罪魁祸首”。所以无论从健康层面还是从护肤层面,我们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抗氧化。 人体的抗氧化物质有自身合成的,也有由食物供给的。酶和非酶抗氧化物质在保护由于运动引起的过氧化损伤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补充抗氧化物质有利于运动机体减少自由基的产生或加速其清除,以对抗自由基的副作用,因而对一般人和运动员的健康都有益,可能延缓运动性疲劳发生和加快体能恢复。 抗氧化不仅仅是身体内的环保,现在连脸部肌肤也要开始进行抗氧化工作。简单的说,脸部的抗氧化就是将青春留在脸上,并且屏除外在环境,比如紫外线、污染空气等对皮肤的伤害,再加上年龄的自然老化,让岁月不会减缓在脸上留下明显的痕迹。 每天的生活中,有太多会加速肌肤细胞氧化的可怕杀手,手机、电磁波、紫外线、空气污染、油炸食物及压力等。真正健康的保养观念,必须加入修复因素,也就是抗氧化的因素;在日常的肌肤保养品中,加入抗氧化效果的产品,会使肌肤的保养更向上提升。一般来说,除了饮食之外,保养品也有助于脸部抗氧化工作的进行,除了定期的清洁之外,运用加强保湿的产品,或是在重点部位如眼部周围等进行保养,防止肌肤松弛、老化,进而达到抗氧化的成效。 抗氧化物质

1.维生素E 维生素E是细胞膜内重要的抗氧化物和膜稳定剂。维生素e在维持肌肉组织的正常机构和代谢,特别是在肌肉收缩期间的能量供给和钙离子摄取和释放有着重要的作用。补充维生素 e(400~1,600国际单位/天)可减少由大强度运动或其它情况引起自由基增加对机体的损伤。 2. 维生素 C 维生素 c缺乏可大大降低耐力运动能力。补充维生素 c可明显降低运动诱导的氧化应激。 3.硒 硒是机体抗氧化系统组成成分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必需成分,适当补硒可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常用补硒制剂:新稀宝、硒维康。 4.β-胡萝卜素 β-胡萝卜素是维生素a的前体,具有清除自由基的功能,所以β-胡萝卜素对运动时的氧化应激有保护作用。推荐的β-胡萝卜素补充量是每天25, 000-100,000国际单位。 5.辅酶Q 辅酶Q是机体中要使用氧的所有细胞的必需成分,因为它是物质氧化产生能量的过程中的氧化磷酸化呼吸链的电子传递体,运动中能量的需求大大增加,所以辅酶q10可减少人心脏和肌肉自由基生成。 6.番茄红素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按不同标准分类教学设计

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一) ——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例一和“想想做做”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整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 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 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 小组学生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具】学习单,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小明。小明说要带我们去童心园玩。看童心园门口有好多气球。 2.引导分类 引导:说说,把下面这些气球,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交流:你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教师按学生的回答演示分类,把气球呈现为几类,每次让学生说说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3.揭示课题 同样的气球,我们可以按照形状和颜色两种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分,分得的结果也

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板贴) 【设计说明:本节课的重点是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这就首先需要按不同标准分类。学生一年级时学习过“分一分”,已经有过按不同标准分类的经验。这里安排气球分类,可以进一步感受分类的不同标准,了解怎样按不同标准分类,激活已有经验,为本节课学习奠定基础。】 二、分类整理,经历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出示情境图,说明这里是童心园。 引导:看,童心园里都有那些人? 他们在做什么呀? 指出:是的,童心园里有老师,有学生。他们参加的活动也不同,有看书的,有下棋的,有玩游戏的。 提问:你还想知道什么?你还能提一个和数学有关的问题吗? (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教师相机肯定、修正、鼓励。准备多种问题的板贴,根据学生的回答,贴相应的问题) 2.引导分类,明确标准。 引导:(根据学生实际提出的问题引导)小朋友们想知道的问题真多呀,要弄清这些问题,可以先把图中的人分类整理,你打算怎样分类? 引导:图中的人这么多,你能从图中一下就看出,问题1、问题2两个问题吗?是呀,不能,老师也看得眼花缭乱,那该怎么办呢?(引导说出分一分。) 提问:你打算怎样分? 说明: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还可以怎样分? (出示表格) 按参加的活动分成看书、下棋、做游戏这三类。(出示表格) 追问:这两种分类标准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说明:第一种分类方法是按照老师和学生来分的。 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按照参加的活动来分的。 3.整理数据,交流分析。

受阻酚类抗氧剂作用及发展方向

受阻酚类抗氧剂作用及发展方向 受阻酚类抗氧剂多用于塑料制品,与亚磷酸酯、硫醚等辅助抗氧剂显示协间效果。有代表性的品种有2,8一二叔丁基-4一甲基苯酚、抗氧剂lU1U、抗氧剂lU6等。下面随小编去了解下受阻酚类抗氧剂吧! 一、受阻酚类抗氧剂作用 抗氧剂之间复配使用常发生2种效应:协同效应和反协同效应。合并使用2种或2种以上的抗氧剂,若比单独使用一种的效果好,称为协同效应;若比单独使用一种的效果差,称为反协同效应。协同作用包括分子间的协同和分子内的协同作用,其中分子间的协同又分为以下2种:(1)均协同作用(ho— mo-synergism),是指抗氧化机理相同的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2)非均协同作用(heter-synergism),是指抗氧化机理不同的抗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分子内的协同又称为自协同作用(auto—synergism),它是指一种抗氧剂含有多个官能团,彼此间有协同作用。 二、受阻酚类抗氧剂发展方向 1高相对分子质量化 聚合物材料通常在高温条件下加工与应用,因此要求抗氧剂必须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高分子化合物具有挥发性低、耐抽提,尤其是耐较高温等优点,所以用增加抗氧剂的相对分子质量来提高其热稳定性的方法是最近抗氧剂研究的一个新趋势。但并不是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越好,因为氧化主要发生在制品表面,当表面抗氧剂消耗尽时,制品内部的抗氧剂能否及时迁移到表面成为其发挥效能的关键,所以抗氧剂相对分子质量通常在1500以下。高相对分子质量的抗氧剂1010比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抗氧剂1076耐水解能力、耐迁移性、耐抽提性均有明显改善。Sasaki等合成的抗氧剂GA一80便是结构较复杂、相对分子质量较高的抗氧剂,具有抗氧效果好、耐水解性强、挥发性低等优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之前)

按不同标准分类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认识分类整理的用处,并能按照不同的标准来整理数据,能根据整理的结果提出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2、到生活中去调查收集的数据,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的意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习的态度。 重点难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小游戏: 今天老师要跟我们小朋友玩个游戏,出示图片,图中有什么?(图中有三角形、圆和正方形这三种图形)。下面老师要请我们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每种图形出现的次数。(填写在作业纸上第一张表格)。 交流:投影展示学生作业,表中的符号表示什么?(图形出现一次)比较有的小朋友记录完整了,有的没有。为什么啊?因为他选择记录数据的符号很简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符号来记录数据,这样清楚又方便。 一、情境导入 1、引入出示图形。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想去童心园玩一玩吗? 可是喜洋洋说了必须要回答以下问题方可入园,你们有没有信心? 出示问题:下面这些图形,如果按它们的不同特点分类,你会怎样分? 2、引导分类。

交流:你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教师按学生的口答演示分类,把图形呈现为几类,每次让学生说说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3、明确标准。 提问:谁来把分类的结果说完整?(三句话)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板书:分类标准)刚才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标准分类,(在课题位置板书:按不同标准分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按不同标准分类。 二、教学新知 1、出示教材90页例题情境图。 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童心园。 提问:仔细观察,图中有哪些人?分别在做什么? 生1:图中有老师和学生。 生2:他们有的做游戏,有的看书,有的下棋。 提问:看了这幅图,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生1:想知道学生有多少人,老师有多少人? 生2: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玩游戏的有多少人,下棋的有多少人? 如果学生未能想到,教师就问:想知道看书的有多少人吗? 生3: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生4: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哪种活动的人最少? 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并在课件中出示。 指出: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先要知道他们的人数。 引导:可以先把图中的人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整理。 (1)明确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提问:你打算怎样分类?(按什么分类,分成几类?) 指名说: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第一课时单一标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类 出示例1 师: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很多漂亮的气球) 师:这么多气球放在一起很乱,可以怎样分类呢?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1) 2、巩固发展体验分类 师: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请你仔细观察一下,说一说你的分法。 (1)按形状分类 师:按形状来分一分,可以分成几类,每种气球各有几个?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2)按其他标准分类 师:还可以怎样分类呢?先分一分,再数一数。 讨论汇报。 板演分法。 二、巩固提升发散创新 1、练习七1、 2、3题,学生集体完成。 2、开放练习拓宽思路(分正方体)师: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另外一袋学具,请给这些物品分类。学生小组活动(4分钟)汇报交流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四、作业 对自己房间的物品进行分类整理。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 分类:按形状分:球形的气球(5个)心形的气球(4个)长气球(3个)按颜色分:红色()黄色()绿色()

食品中的天然酚类抗氧化物

食品中的天然酚类抗氧化剂 食品在加工、运输及销售期间,引起品质劣化的原因有微生物污染、脂质氧化及褪色等。除了微生物造成的腐败之外,脂质氧化常使食品组织变差、香味丧失、降低营养价值以及产生安全上的顾虑,想解决这些问题,在食品中添加抗氧化剂是可行而有效的方法之一。食品中的油脂受到日光、氧气、离子辐射、金属离子或酶催化的作用,经由一连串的反应而产生具有令人不悦的臭味,该种油脂的劣化现象称为油脂的变败或酸败。畜产品、鱼贝类、干制品等所产生的哈喇味就是油脂酸败的现象。 目前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合成酚类抗氧化剂有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丁基羟基甲苯(BHT)、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和没食子酸丙酯(PG)等,天然酚类抗氧化剂有:生育酚、类黄酮等。近年来由于崇尚天然食品,因此天然的酚类抗氧化剂愈来愈受到重视,它既可作为自由基的终结者,又可作为金属螫合剂。生育酚和类黄酮已被证实具抗氧化活性并进行工业化生产。另外,在自然界的植物性食品、香辛料、真菌及烟熏材料中亦含有天然酚类抗氧化剂,本文亦将做一介绍。 1. 生育酚(维生素E) 生育酚属于酚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动植物性食品中,具有抗氧化作用。它有α、β、γ和δ生育酚等四种同系物,这四种同系物在生物体内的相对抗氧化活性是α>β>γ>δ。但它们在食品中的抗氧化活性与生物组织中正好相反,即δ>γ>β>α。 脂肪和含脂肪的食品中生育酚的含量差别很大。例如棉籽油、玉米油、花生油和芝麻油等植物油中生育酚含量为10-60mg/100g,而谷物胚油中生育酚含量更为丰富,为150-500mg/100g。粗制的植物油中含有较多的生育酚,因此具有足够的氧化稳定性。而精炼植物油中由于在精炼过程中会造成生育酚大量损失,因此在精炼植物油中需加入抗氧化物质。而动物性食品中生育酚含量微乎其微,约在0.5-1.5mg/100g 之间,故生育酚往往都用于富含猪油、禽脂及牛脂等的动物性食品中。 生育酚具有防止细胞脂质及细胞膜脂质被氧化的功能,因此口服维生素E药丸或富含维生素E的膳食,会保持青春延缓衰老,但其为脂溶性维生素,当大量摄食时不易排出体外而造成在体内聚积,反而有害于健康,因此必须加以注意。 2. 类黄酮 类黄酮为花朵、果实、蔬菜及树皮中所含的色素,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在植物体活细胞中以游离式糖苷的状态存在,若以酶或酸热处理则会降解为糖苷配基及糖。类黄酮目前已被证实是具有极佳抗氧化功能的抗氧化剂。类黄酮是在3号位置和7号位置上具有鼠李糖或鼠李葡萄糖的黄酮糖苷。类黄酮包括黄酮(栎精、漆树黄酮、刺槐亭、芸香苷)、黄烷酮(毒叶素、柚苷配基、橙皮苷)、黄酮醇、黄烷酮醇、异黄烷酮及其衍生物,其抗氧化活性平均为玉米油的3~4倍。 3. 自然界具有抗氧化效果的植物性食品 在日常的饮食中,如果每天每样食物都平均摄取,则在不补充维生素E药丸的情况下,生育酚的摄取量应该不会缺乏,不但可维持维生素E在体内的正常运转达到防止细胞脂质氧化的功能,而且天然植物性食品也没有摄食过量在体内聚积的危险。以下将介绍数种在日常饮食中常见的植物性食品,内含许多不同的抗氧化物质及含量不等的抗氧化活性,这些食品包括大豆、花生、棉籽、芥菜、油菜籽、大米、芝麻籽和茶叶等。 3.1 大豆 大豆制品中含有多种抗氧化化合物。大豆油中主要的抗氧化物质为α-生育酚;大豆粉中含有生育酚、黄酮、异黄酮、配糖物及其衍生物、磷脂质。氨基酸和多肽等,所以大豆粉常常用作抗氧化剂加人到油脂、焙烤食品或肉制品中,例如在饼干中添加4~20%的大豆粉即可有效防止饼干中油脂的氧化,达到产品的稳定性;除大豆粉外,许多被提取的大豆衍生物也是抗氧化物质的大宗来源,作为添加物添加在食品中亦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例如:①以水溶液萃取出的异黄酮糖苷、异黄酮糖苷配基及酚酸;②以有机溶剂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精编版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目标: 1.学生联系现实生活的场景,经历简单的分类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初步学会按不同标准分类,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表示数据,初步体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的方法,能对数据整理的结果进行简单的分析。 2.学生通过按不同标准分类和记录、整理数据,体会分类可以有不同标准,初步感受不同标准下数据分类整理的不同结果,初步体会符号的作用;初步了解在生活里可以收集数据,体会数据能说明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学生初步体会数据存在于日常生活的现实情境里,初步学习用数据眼光观察生活;在小组学习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作用;主动参与数据收集、整理活动,尝试回顾数据收集、整理活动过程,感受数学学习的收获。 教学重点: 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会按不同标准分类整理数据,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 能够按照不同分类标准整理数据,用自己的方法记录数据。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谈话:这一节课,老师想邀请小朋友们去“童心园”游玩(出示邀请卡),准备好了吗?走吧。 咦,大门是关着的,但是上面有些图形(三角形2红3绿,圆形3红2绿,正方形2红1绿)要怎样才能打开门进去参观呢?细心的小朋友发现了旁边有一行字“这些图形,请按它们的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原来是进入童心园的方法啊,小朋友们,你能解决这个问题成功进入童心园吗? 学生汇报:你是按什么分类的?分成了几类?各有几个? 说明:按什么来分类,是分类的标准,我们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形状分类,分成了3类,按颜色分类,分成了2类。(板书:

教学设计:按不同标准分类

“合适”的“合作”才精彩 ——以《按不同标准分类》为例 睢宁县双沟镇中心小学房晓兰合作意识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教学的重要理念;为了凸显其重要作用,放眼望去,每一节公开课、评优课或示范课,执教者都要控空心思创设儿童合作学习的情境。然而,以下问题却被教师们忽视:合作意识并不是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才能得到培养,而是广泛地存在于所有的教育教学之中;数学学习也不是必须有合作的教学环节,而是在遇到“合适”的内容时,“合作”才能起到作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的《按不同标准分类》一课中的主要学习内容就适合儿童通过合作的方式来解决。 一、活动激发知识经验。 (出示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六个图形。)师:你会给它们分一下类吗? (一生到前面分类,投影显示。) 师: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 生:我是按颜色来分类,分成了三类:红色、黄色、绿色。 师:还可以用别的办法分吗? (一生再分,投影显示。) 师:你也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我按形状来分,分为三角形和圆形两类。 师:同样的图形,可以按颜色来分,也可以按形状来分;换句话说,可以把这些图形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来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按不同标准分类。) (评析: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种建构不是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而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对新信息进行主动加工而建构成的。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学习过了简单的分类,通过分图形的活动激活了他们的知识经验;在操作中儿童再次感受到了同样的物体可以按不同的标准来进行分类,为学生下面初次接触统计活动提供知识基础。) 二、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 师:让我们一起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你看出来这是哪儿了吗? 生:童心园,那里的石头上写着这三个字。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数学学习就需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睛眼;继续观察:这里都有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干什么?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标)一、创设情境。 播放录像:商场物品远景镜头。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通过看录像,使学生明确商场里物品有很多种。 引导学生说出:商场中会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教学互动 (1)播放录像 商场物品近景镜头。(文具柜台第一层是文具盒;第二层是练习本; 第三层是笔。一位售货员阿姨正在往柜台里分类摆放文具)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售货员把同类东西放在了一起。 揭示概念:像售货员阿姨这样,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板书课题) (2)猜一猜 继续观看录像从而猜测售货员阿姨拿的物品会放到哪一层,使学生进 一步明确要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 (1)多媒体出示例1情景图。 图上的气球可真漂亮,小朋友们,你们能试着将这些气球分分类吗? 引导学生按气球的形状分类,分完之后,数一数,看每种形状的气球 各有几个。 将学生的分类结果展示在大屏幕上,继续启发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 分呢? 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能想出这么多的分类方法。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按不同的标准分类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90~92页的例1和“想想做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基于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和整理数据,从现实情景中发现一些需要借助数据才能回答的问题,同时体会只有借助数据才能了解更多的信息。 2.学习收集数据、记录和呈现数据的方法,并对方法进行一定的优化。 3.能够有感受到分类收集数据的作用:不同的问题要按不同的标准分类,通过不同标准的分类可以获得不同的信息,解决不同的问题。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准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分类标准和记录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可移动板书、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提问:(出示情境图)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看到童心园里有哪些人?学生说有老师,有学生。教师在黑板上相机贴写有“老师”和“学生”的纸条。 提问:再好好看一看,他们分别在做什么呢? 学生说有的在下棋,有的在看书,有的在做游戏。教师继续贴写有“看书”“下棋”和“做游戏”的纸条。 追问:从这幅图中你还想知道些什么,还有什么疑问吗?同桌两个小朋友先商量商量。 2.提出问题。 预设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1)图中有多少位老师?学生呢? (2)参加每种活动的分别有多少人? (3)一共有多少人? ……

过渡:小朋友们真了不起,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这节课,咱们就重点来解决这几个问题。 在黑板上贴出问题: (1)学生比老师多多少人? (2)参加哪种活动的人最多? 3.激发分类的需要。 引导:要解决第一个问题,应该将图中的人怎样分类呢?你会上来移动卡片吗?可以按老师和学生分成两类,也可以像这样横着用线隔开来。 画线。 引导:要解决第二个问题,你有什么好建议?可以按他们参加的活动分成三类。 移动卡片,画线。 小结: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二种分类的方法,你觉得它们的分类标准一样吗?应该根据不同的问题来选择合适的分类标准。 二、收集数据 过渡:要解决刚才提出的问题,分类以后还要想办法知道每一类各有多少人,这就是收集数据。 引导:要知道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人,怎么办?(数一数)这边数一个,那边数一个,好不好?可以怎样数? 根据学生的交流提示:可以按照从上往下,从左往右的顺序数一个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漏掉了。如果图中的人特别多,特别乱,怎么知道这个人我已经记录过了呢? 示范:可以像这样,做一个记号就记录一个,这样就不会重复记录了。 三、记录数据 谈话:现在,我在图中找到的第一个是男的,怎样把他在表中记录下来呢? 学生可能会说画勾的方法。 追问:一个勾就表示?(图中的一个人),除了画勾,还可以怎样表示?小朋友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来表示图中的一个人。 对比优化记录方法:

抗氧化剂

抗氧剂是一类能够有效阻止或延缓自动氧化的物质,是药物辅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防止药物及其制剂的氧化变质,以及由氧化所导致的变色、产生沉淀及其他方面的不稳定性。药物的氧化反应是引起药物不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大多数药物的氧化降解是含有自由基的自氧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仅有很少的氧就能引起反应。而空气中的氧气占21%(v/v),在如此多氧的存在下,药物不需要其他氧化剂的参与,室温就能自发引起“自氧化反应”。这种反应的过程很复杂,属于游离基诱发的“链反应”,光和热能加速这种反应的进行,微量的金属离子或过氧化物也会催化这种反应。分子结构中具有酚羟基或潜在酚羟基等有效成分的制剂中,只要有少量的氧存在,就可能引起药物自氧化反应。药物氧化的结果,不仅使有效物含量降低,而且有可能改变药物的颜色或出现沉淀,甚至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制剂的质量。 因此,为了抑制O2对氧化反应的作用,就有必要加入抗氧剂。抗氧剂本身是一种还原剂,与药物同时存在时,抗氧剂遇氧后首先被氧化,对易氧化的药物成分起到保护作用,从而保证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在自氧化过程中,抗氧剂的作用是提供电子或有效氢离子,供给自由基接受,使自氧化链反应中断。 目前,抗氧剂在医药方面应用已经比较普遍,发展迅速,本文就抗氧剂的种类及其在药物制剂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1、抗氧剂的分类 1.1 根据溶解性分类 根据抗氧剂的溶解性,将抗氧剂分为水溶性抗氧剂和油溶性抗氧剂。 1.1.1 水溶性抗氧剂:主要用于水溶性药物的抗氧化。 常用的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酸钠、抗坏血酸等。 1.1.1.1 亚硫酸钠 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具有亚硫酸气味,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水溶液呈碱性,主要用于偏碱性药物的抗氧剂。与酸性药物、盐酸硫胺等有配伍禁忌;不宜与氧化剂、强酸接触。 1.1.1.2 亚硫酸氢钠 为白色单斜型结晶粉末,具有为二氧化硫臭味,具有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主要用于酸性药物的抗氧剂。与碱性药物、钙盐、对羟基衍生物如肾上腺素等有配伍禁忌;不宜与氧化剂、强酸类药物接触。 1.1.1.3焦亚硫酸钠 为无色棱柱状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末,有二氧化硫臭,味酸咸,具有强的还原性,水溶液呈酸性,主要用于酸性药物的抗氧剂。与氧化物有配伍禁忌。 1.1.1.4 硫代硫酸钠 为无色透明结晶或结晶性细粉,无臭,味咸。具有强烈的还原性。水溶液呈弱碱性,在酸性溶液中易分解,主要用于偏碱性药物的抗氧剂。与强酸、重金属盐类有配伍禁忌。 1.1.2 油溶性抗氧剂:主要用于油溶性药物的抗氧化。 常用的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2,6-二叔丁基化羟基甲苯(BHT)、维生素 E、抗坏血酸棕榈酸酯等。 1.1. 2.1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 为白色或淡黄色腊状固体,具有微弱的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丙二醇、氯仿、乙醚和许多植物油。光和微量金属会引起本品变色和失活。主要用于脂溶性药物的抗氧剂。与氧化铁、铁盐有配伍禁忌。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学反思 兰坪县城区第一完全小学张小利 课题:《单一标准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 教学效果: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从学生熟知的投篮比赛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初步体会统计的意义。体育比赛中的统计得分用到的就是统计知识,学生对于此已有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在新课导入时,我设计了小动物投篮比赛的场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快被调动起来,使学生对统计的目的非常明确,为下一个环节的调查统计指明了方向。 出彩之处: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探索统计的方法,使学生亲身经历统计的过程,分析统计的结果。在教学中,我先和学生一起用小方格来表示红花的盆数,然后让学生小组合作尝试这种表示方法,为下一个环节正式的统计图的出现奠定基础。 不足之处: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时我要学生用写“正”字的方法来统计数据,对学生来讲是个比较生疏的方法,要指导练习。我给学生推荐了用写“正”字的方法,就让他们来统计,结果发现有的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这里我高估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今后要注意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才是。 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准备更充分的时间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更深入的把握教材,以便使课堂时间安排更合理更有效更深入。也许每节课不能面面俱到,但我们教师应该争取。 课题:《不同标准的分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 教学效果:良 教学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分类与整理”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数学学习活动中,努力使学生在这样一个生动愉悦的教学中,自主地利用已有生活积累领悟分类的含义。 出彩之处: 整节课我让学生亲自来前面动手操作,给实物分类,给学生提供一个分类活动的平台,这样更让学生一目了然,同时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操作能力。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所以我在实际生活中寻找数学题材,巩固体验分类的方法,我安排了“分气球”的环节,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积极参与,而且学会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又学会了把已知数据进行整理,又能让学生让数学走进生活、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数学。

燕麦酚类抗氧化成分

燕麦酚类抗氧化成分 燕麦被认为是一种健康营养食品,并已被美国FDA认可为一种功能性食品。 它含有优质平衡蛋白质和大量可溶性膳食纤维,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等生理功能。除此之外,燕麦还含有大量具有抗氧化物质,可作为开发天然抗氧化物原料。 很早就有学者发现燕麦具有抗氧化性,20世纪30年代有人发现用燕麦粉处理过的油脂其稳定性得以大大提高,而将燕麦的水或醇提取物应用于食品工业可提高食品稳定性。 随着研究方法不断发展和实验设备逐步完善,国外对燕麦抗氧化成分组成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燕麦中含有大量抗氧化性成分,如植酸、甾醇、维生素E等,而其中最主要的抗氧化成分是酚类物质。主要包括简单的酚类,如以游离或结合态存在的阿魏酸、咖啡酸、p-香豆酸和香草醛,还有黄酮类化合物如莰菲醇和槲皮素及邻氨基苯甲酸和N-肉桂酰相连物质等。 在燕麦中存在以游离态和结合态阿魏酸和其他酚酸。主要以游离、酯化和不溶解结合状态存在。游离态酚最少,其中有trans-阿魏酸和咖啡酸;而燕麦与其他谷物不同之处在于咖啡酸含量高并能检测出,在燕麦中绝大多数酚类是以不溶解结合状态存在。 将燕麦粉和燕麦壳甲醇提取物通过阴离子交换色谱分级后,可得到一系列羟基肉桂酸及其衍生物和邻氨基苯甲酸及其衍生物通过酰胺键(-HNCO-)相连而成的物质,俗名称为燕麦蒽酰胺(Avenanthramides),是燕麦所特有的抗氧化物质。 用两相薄层色谱分别从燕麦粉和燕麦壳中分离出25种和20种燕麦蒽酰胺类物质,其中有15种是燕麦粉和燕麦壳所共同含有。燕麦蒽酰胺类物质可从丙酮溶液中结晶出来,所得燕麦蒽酰胺高熔点淡黄色或黄绿色晶状物质,可溶解在乙醚、乙酸乙酯及水与丙酮或低元醇混合液中,但在氯仿、苯和水中溶解性差,在碱性pH条件下燕麦蒽酰胺在冷水中可以溶解。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教案设计 1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名称分类与整理单元序号 3 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由整理房间和一起来分类两个活动构成。 整理房间主要通过让学生经历对房间内物品的整理过程,感受到分类是需要一个标准的,体会到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一起来分类,一方面,巩固分类需要确定一个标准;另一方面,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化。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类的方法。 单元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不同,他们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也千差万别。 在对物体进行分类时,往往会有许多标准。 对于学生选择不同的标准所做的解释,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不要挫伤学生,应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但也要注意不要过多引导学生找事物之间的不同,不能任意夸大。 否则每一个事物都好像是不同的,这样教师将很难驾驭课堂,也失去了分类教学的意义。 单元教学目标 1.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 2.能按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

3.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单元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生从生活中发现一些分类方法,让学生思考得出一些分类的规律。 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化,会自定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 教学内容分类与整理(1)课时 4-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会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初步感知不同标准分类的意义。 2.体验分类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确定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3.让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会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流程二次备课师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六一儿童节的图片)你们知道六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我们一起看看一(1)班的同学们都带了什么来庆祝节日了?这么多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气球放在一起很乱,布置教室也不方便,谁能想个好办法,让它们不乱呢?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到给它们分类的理由。 提示课题:

酚类化合物

酚类化合物 (一)主要化合物及其食物来源 酚类化合物包括了一类有益健康的化合物,其共同特性是分子中含有酚的基团,因而具有较强的抗氧化功能。根据分子组成的不同,植物性食物中的酚类化合物分为简单酚、酚酸、羟基肉桂酸衍生物及类黄酮。常见的酚类化合物有: 1.简单酚又称一元苯酚,如水果中分离出的甲酚、芝麻酚、桔酸(gallicacid)。 2.酚酸主要有香豆酸(coumaricacid)、咖啡酸(caffeicacid)、阿魏酸(ferulicacid) 和绿原酸(chlorogenicacid)等。 3.类黄酮(flavonoids),又称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槲皮素、黄酮醇、黄烷醇、黄烷酮等。 4.异黄酮异黄酮广泛存在于豆科植物中,黄豆中所含异黄酮有:染料木苷元(三羟基异黄酮,又称金雀异黄素)、大豆苷元(二羟基异黄酮)、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黄素苷以及上述三种苷的丙二酰化合物。 5.茶多酚主要由5种单体构成,分别是表没食子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GCG)、表没食子儿茶素(EGC)、表儿茶素一没食子酸酯(ECG)、儿茶素(CA)和表儿茶素(EC)。其中,EGCG的含量最高,被认为是茶多酚生物学活性的主要来源。(二)生物学作用 酚类化合物与人体健康关系的研究多集中在槲皮素、大豆异黄酮、茶多酚的生物学作用方面。现将其主要的保健功能综述如下: 1.抗氧化作用植物中所含的多酚化合物是重要的抗氧化剂,可以保护低密度脂蛋白免受过氧化,从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体内过氧化反应的致癌作用。 2.血脂调节功能大豆异黄酮可以降低胆固醇,含这种成分的大豆蛋白可使动物的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以及胆固醇降低30%~40%。茶多酚可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液胆固醇,降低体脂和肝内脂肪聚积。 3.血管保护作用红葡萄酒中的多酚化合物可抑制血小板的活性,从而抑制血栓的形成,并可使已形成的血栓血小板解聚;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泌产生舒血管因子,减轻栓塞性心血管病的发生。因此,红葡萄酒所含这类化合物成分的摄入量与冠心病、心肌梗死等的发病率呈负相关关系。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

按不同标准分类和整理(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能应用于生活中。 教学重点 按不同标淮进行分类教学难点 对分类结果进行整理,看懂统计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复习: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行分类,谁能说说什么是“分类”?引入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交流展示,点拨解惑 1.课件出示例2观察这些人有什么不同?请你们根据观察到的不同把这些人进行分类。 2.小组交流。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3.指导看书。a,说说书上两个小朋友 是怎么分的。 b.小结:根据不同的标准,我们可以有 不同的分法。 三、巩固练习,学会应用 1、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第30页第4题 课件出示题目,问:这里都有哪些图形? (1)按形状分一分、涂一涂。 (2)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么分?指导学生完成统计表 (3)根据分的结果同桌互相提一个问题,并解决。 给公园中的人分类。(第32页第7题 (1)引导: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现在就让我们用学到的本领来解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这是公园中的一个场景请大家把他们分分类。同桌互相说一种分法,然后交流 (2)给自己小组中的小朋友分类 引导:刚オ大家想到了许多分类的方法通过交流我们也听到了别的同学的想法。现在就请大家用学到的方法来给小组里的 同学分类,你能有几种分法?a.小组活 动。(放背景音乐) b.集体反馈交流。 c.优胜组介绍所有的分法。 四、总结归枘,建构提升。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的单元备课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27页——32页。一是按给定标准分类计数;二是自选标准分类计数,会用简单统计表呈现结果。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分类的结果。 3、使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的结果。 四、教学措施: 1、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使学生从中体会分类的意义。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设计学习素材。 五、教学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1)、以不同事物的某一种属性作为标准,把它们划归为一类,它们分类的结果是一定的。(2)、不同标准下的分类就是事物之间有几个相同的属性我们分别以某些属性为标准进行不同的分类,不同标准的分类,由于标准的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同。 2、让学生掌握分类的依据。(1)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如颜色、形状等)进行分类。(2)根据事物的功能和用途(个别的功能和用途,如可以吃,可以用)进行分类。(3)根据概念,即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

分类。 单元课时安排: 约3课时 课时备课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本27页例1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学重点:分类的意义。 教学难点:分类的认识和方法 一、情境引入 今天,老师带了一些礼物给你们,快看看一共有几件礼物? 出示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