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筋经 论文

健身气功易筋经对人体的影响

姓名:陈冰班级:2010级中国功夫二班学号:201132120

专业:针灸推拿(中国功夫方向)系部:针灸推拿学院

关键词

健身气功易筋经调和阴阳强身健体调和气血

摘要

健身气功是以健身为目的,以较为缓和的形体活动为基础,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理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华悠久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3年2月,国家体育总局将健身气功确立为第91个体育运动项目,作为健身气功,应当具备的条件有:①:属于健身气功范畴②:功理健康科学③:按照科研课题的办法进行编创④:经实践和科研监测,健身效果明显。现在国家推广学习的健身气功主要有易筋经、八段锦、五禽戏和六字诀。

健身气功锻炼能够促进体内精、气、神三宝不断充盈,逐渐达到精充、气足、神旺。精气充足则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健全,神旺则大脑和免疫功能健旺。健身气功锻炼,无病可强身健体,有病可治疗康复,最终达到养生保健,抗老防衰的目的。

易筋经作为国家推广练习的健身气功,可以强身健体,提高身体免疫力,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习练。此功法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引言

气功锻炼的基础是调身、调息、调心三者的有机结合各种气功均是由此三调所组成,区别是三调的搭配不同,但三者缺一不可。练习气功时的总体要求包括松静自然、意气合一、上虚下实、火候适度、练养相兼、循序渐进等。古时练功家常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练功家用各种方法将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最终归于丹田。常用的方法是“凝神练气,练气生津,炼精化气,炼气化神”。

现代医学研究气功对人体各个系统都有调节作用,实践证明,健身气功锻炼对防治高血压或低血压,心动过速或心动过缓,高血糖或低血糖,甲状腺机能亢进或甲状腺机能减退等病症都有一定作用,说明健身气功锻炼对人体各系统有双向调节作用。还具有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能量消耗等作用。

中医认为健身气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等几个方面。

中国气功学研究认为,健身气功有养生保健作用。健身气功锻炼能够促进体内精、气、神三宝不断充盈,逐渐达到精充、气足、神旺。精气充足则脏腑组织器官功能健全,神旺则大脑和免疫功能健旺。健身气功锻炼,无病可强身健体,有病可治疗康复,最终达到养生保健,抗老防衰的目的。

正文

一、起源与发展

易筋经,又称易筋经十二势,是我国民间早已流传的健身锻炼方法,据传为南北朝时达摩所创。达摩内功深厚,在少林寺面壁九年,以致石壁都留下了他的身影,达摩会意后,留下了两卷密经,一为《洗髓经》,二是《易筋经》。《洗髓经》为內修之典,归慧可,未传于世。《易筋经》为外修之术,留于少林,流传至今。

易筋经包括“静功”与“动功”.关于静功的练法,历代传法,逐渐失真,后来的禅宗多偏于大乘教理的阐发,对于练静功只注重“参话头”一种方法了。至到今天,少林派易筋经的传授已经支离破碎。现在流传的动功十二势,系王祖源氏得自嵩山少林寺的东西,与原

来的“静功图”,“击技谱”已有些不同。

“易”是变通、改变、脱换之意,“筋”指筋骨、筋膜,“经”则带有指南,法典之意。易筋经就是改变筋骨的方法。按原来的功法要求,须练一年左右的内功,方可练习《易筋经》,进而练习《洗髓经》。在此期间,还要内服外涂佐功药,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年。近代流传的《易筋经》多只取导引内容,且与原来的功法有所不同,而流传最广的是经清代潘蔚编辑的《易筋经十二势》。

二、方法与功效

古时人们认为练功时必须在人少寂静的地方,刻苦锻炼,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掌握这个功法的特点和方法,才能入门。现在的要求是精神放松,呼吸自然,刚柔并济,量力而行,并没有对练功地点做太多的要求,只是也要求要长期坚持练习。易筋经的特点是多数动作与呼吸密切配合,始终采取静止性用力,不可屏气。呼吸方式有自然呼吸、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三种,一般由自然是呼吸过渡到腹式呼吸。

“易筋经”确实是我国的一种健身的好方法,次功法使神、体、气三者,即人的精神,形体和气息的有效的结合起来,经过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认真锻炼,从而使五脏六腑、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全身经脉得到充分的调理,进而达到保健强身,防病治病,抵御早衰,延年益寿的目的。

易筋经还有使人体周身舒畅,头脑清晰,毛孔开合,心生喜悦,气冲天地等这些功效。

三、各势功法含义与效果

第一势:韦陀献杵

韦陀献杵的架子,与第二三式的联系很密切,这三个姿势是易筋经动功的基础,练气的入门。开始运用平心静气、敛神的原则,结合人体的经络气脉,深得“动中涵静”,“动静结合”的精义。调节肺气,发挥肺“主治节”,调节全身之精、气、血的作用,控制了全体气运的总枢纽。可以在整套动作中起到敛气定神的作用。

此式以韦陀献杵的姿势形象比喻练功时内外两方面的要求,锻炼重点在三角肌、肱三头肌、前臂旋后肌群、伸肌群、肛门括约肌。久练可增强上述肌群的气力,有利于手法持久力的维持。患者锻炼此式则可使气机协调,血脉畅达。

口诀是:立身期正直,环拱手当胸。气定神皆敛,心澄貌亦恭。

第二式:横担降魔杵

本式锻炼重点在三角肌、腓肠肌、趾伸肌群、股四头肌、肛门括约肌、咬肌等。久练之能增强气力,协调气机,强壮身体,调节身体平衡性。此式可以疏通经络,改善气血运行。久病体弱之人在练习此式时,要根据自身能力酌情而定。

口诀是:足趾柱地,两手平开。心平气静,目瞪口呆。

第三式:掌托天门

这式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主要增强上肢各肌群、腓肠肌、提肛肌的气力,提高整体协调稳定性。应特别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忌练此功。

口诀是:掌托天门目上观,足尖着地立身端。力周腿胁浑如植,咬紧牙关不放宽。舌可生津将腭舐,鼻能调息觉心安。两拳缓缓收回处,用力还将挟重看。

第四式:摘星换斗

本式的特点是通过身体的斜向运动,以腰带肩,以肩带臂,从而达到收敛真气,壮腰护肾。此式较其他各式较难,在推拿中占有重要地位。练习日久能增强腕屈肌群、肱三头肌、下至屈伸肌群及提肛肌的张力,自觉掌心发热、发麻。

口诀是:只手擎天掌覆头,再从掌内注双眸。鼻端吸气頻调息,用力收回左右眸。

第五式:倒拽九牛尾

本式的特点是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锻炼背部,可以改善软组织循环,提高身体协调

性。这一式可增强两臂旋后肌群、旋前肌群和五指的气力。本着“左阴右阳”的规律,以右手为先,不可反之。

口诀是:两腿前弓后箭,小腹运气空松,用意存于两膀,擒拿内视瞳孔。

第六式:出爪亮翅

这式主要锻炼两臂屈伸肌群和十指功夫,久练之会气行随意,使劲由肩臂循肘腕贯于指端,以增加推拿手法的功力。初练时推收可快一些,逐渐变慢。通过水平的前推后引,伸筋拔骨,可改善呼吸功能和气血运行,但应注意的是用力要刚柔并济。

口诀是:挺身兼怒目,推手向当前,用力收回处,功须七次全。

第七式:九鬼拔马刀

本式的重点是在锻炼颈椎,有助于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可以锻炼肱三头肌、项肌、肩胛提肌及掌指的气力。练习日久,可同时提起足跟。应特别注意的是:高血压患者勿练此功。

口诀是:侧首弯肱,抱项及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式:三盘落地

此式练习时要注意,下蹲时要发“嗨”音,发音可使气沉丹田,达到强腰固肾,增强腰腹及下肢的力量,增强腿与全身的协调性。锻炼得法能使神贯于顶,气注丹田,全身气血周流不息,使两臂沉静,精力充沛,尤其能使股四头肌、腰背肌气力加强。

口诀是:上腭坚撑舌,张眸意注牙,足开蹲似踞,手按猛如拿,两掌翻齐起,千斤重有加,瞪目兼闭口,起立足无斜。

第九式:青龙探爪

此式通过上体的左右旋转和前屈,可使两肋交替的松紧开合,可以改善腰部及下肢肌肉的活动能力。此式是专练肺、肝胆、带脉的动作,久练可起到疏肝利胆。宣肺束带之功效,增强两臂的蓄劲和手指功夫,是一指禅推法的入门功法之一。

口诀是:青龙探爪,左从右出,修士效之,掌气平实,力周肩背,围收过膝,两目平注,息调心谧。

第十式:卧虎扑食

对脊柱锻炼强度过大,习练者要量力而行。这个动作通过活动关节,可以达到调和全身气血,具有强健腰腿的功效。此式长时间练习,可增加手指功夫及上肢屈伸肌肉和腰腹肌群的气力。

口诀是:两足分蹲身似倾,屈伸左右腿相更;昂头胸作探前势,偃背腰还似砥平;鼻息调元均出入,指尖著地赖支撑;降龙伏虎神仙事,学得真形也卫生。

第十一式:打躬势

通过身体的前后舒卷,脊柱的节节拔伸来锻炼身体。此式为锻炼腰、腿、项、臀的基础功对按法、抖法很有帮助。

口诀是:两手齐持脑,垂腰至膝间;头惟探胯下,口更齿牙关;掩耳聪教塞,调元气自闲;舌尖还抵腭,力在肘双弯。

第十二式:掉尾式

此式可以调和全身气脉,强化背部肌肉力量,改善脊柱各关节的功能。还可以疏通经络,强健筋骨,增强腰和手臂的气力,为锻炼易筋经的基本功,也是易筋经的结束功法。看似简单,实际能使全身十二经脉,奇经八脉通达调和,起到疏通气血的作用,使人锻炼后有种轻松愉快的感觉。

口诀是:膝直膀伸,推手自地;瞪目昂头,凝神一志;起而顿足,二十一次;左右伸肱,以七为志;更作坐功,盘膝垂眦;口注于心,息调于鼻;定静乃起,厥功维备。

结论

易筋经作为国家推广的四个健身气功之一,。是我过自古以来都练习的功法之一,虽然

没有像小说中写的那样,外壮神力,内壮神勇,手托城闸,力能举鼎,但却为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习练者带来强健的体魄。

长期习练次功法,更是可以起到调和气血阴阳,强身健体,防病治病,抵御早衰的作用,真可以说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