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左传》的成书年代

试论《左传》的成书年代
试论《左传》的成书年代

试论《左传》的成书年代

摘要: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历来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本文简单阐述部分学者对《左传》成书年代的观点,并且根据《左传》最后一段内容推测《左传》的成书时间。

关键词:左传成书年代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者称《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但自从唐人打破左丘明作《左传》的成书之后,虽然经历代学者探讨,对《左传》的作者始终得不出可信的结论,在目前条件下只好存疑。但对于《左传》成书的年代,大多数学者有了比较接近的看法,认为它是公元前四世纪的产物①,即战国时期的著作。至于在前四世纪什么年代,则仍然存在分歧。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想总结前人的研究,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略谈笔者的个人看法。

一、简述部分学者对《左传》成书年代的观点

西汉以来,关于《左传》的争议,约略可分作四个阶段。第一、两汉时期。争议的中心是为《左传》争立学官,亦即《左传》与《春秋经》的关系。第二、汉末至晋隋之间。争议的中心是《左传》与《国语》的关系。第三、唐至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争议逐渐达到高潮,中心议题是《左传》成于何时何人。清末今文学家康有为是个中心人物,集怀疑派之大成,作《新学伪经考》,断定刘歆割裂《国语》伪造《左传》,引起轩然大波。当时中外学者纷纷参战,互相驳难,蔚为壮观。自《伪经考》出,学者之争辨又可约而分为三派:一派祖述康说,崔适可为代表,一派守旧说而反对康说,章炳麟、刘师培可为代表;一派折衷旧说,论《左传》成于战国,与孔子、左丘明无关。此派学者甚多。国外学者,也可大致划分为上述三派。第四、建国以来。这期的研究大致循前一期的方向而更趋细密。上述折中一派渐居于主导地位;康说之非,亦渐成定论,但亦有持异议的,其代表当推徐仁甫,作《左传疏证》一书及论文多篇,中心思想,认为刘欲采群书而作《左传》,要之徐说与康说虽有小异,终不离其宗。

涉及《春秋》与《左传》的研究,前人著述极多,自晋杜预作《春秋左传集解》和《春秋释例》以来,直至清朝及近代,相关著作汗牛充栋,而尤以清代为最。具代表者如唐陆淳,宋叶梦得、苏辙、魏了翁、程公说、吕祖谦,清毛奇龄、惠栋、顾炎武、万斯大、惠士奇、刘文淇、洪亮吉、梁履绳、高士奇、焦循、崔述、顾栋高,乃至近代康有为、刘逢禄、章炳麟、崔适等人,皆有专著。其观点看法不一。

至于最近二三十年以来,虽有不少研究《左传》的新作,如赵光贤、童书业、杨伯峻、徐仁甫、胡念贻数位先生的著作。赵先生《左传编纂考》中所持《左传》既非刘歆伪造亦非吴起子夏诸人、其作者为鲁人左氏的观点,笔者深为信从。徐仁甫先生坚持康有为、刘逢禄“刘歆伪造《左传》说”(注:详细著《左传的成书时代及其作者》,《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78年第3期;《论刘歆作左传》,《文史》第十一辑),胡念贻先生则认为《左传》成书于春秋末期(注:详细著《左传的真伪和写作时代问题考辨》,《文史》第十一辑)。童书业、杨伯峻的结论(注:

①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335页,中华书局,2006年

分见童著《春秋左传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杨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黄觉弘先生在《〈左传〉成书上下限推考》中认为,《左传》作者最大可能是鲁人,还应与魏国有着深切的关系。综观历代诸家研究和论证,《左传》成书战国说至少在史事叙述、天文记载、群籍称引、辞令、预言等方面有比较坚实的理致和证据。《左传》于卫嗣君五年(前320年)仍未写定,这是《左传》成书时代的上限。纯集疏《左传》卜筮事的《师春》既在魏襄王殉葬物之列,则资其抄集的《左传》至迟亦当在襄王卒年(前296年)写定亦甚明。概而言之,《左传》成书于前320年至前296年之间。

在牛鸿恩的《论〈左传〉的成书年代》一文中,列举了十家具有代表性、定出具体成书年代的意见:

1.梁启超:在田氏代齐、三家分晋、韩氏灭郑以后。

2.新城新藏:在前四世纪五、六十年代。

3.刘汝霖:在前375—前340年间。

4.蒋伯潜:同梁启超说。

5.陈梦家:在前329—前320年间。

6.朱东润:在前四世纪初期。

7.徐中舒:在前375—前352年间。

8.童书业:成书下限为前329年。

9.杨伯峻:在前403一一前386年间。

10.赵光贤:在前375—前351年间。

由此可见,上列十家有八家认为《左传》成书于前386年陈氏代齐和前375年韩国灭郑以后。而杨伯峻先生的看法是目前影响最大的。杨伯峻先生认为:“当时人多看到陈氏有代齐的苗头,是否果真代齐为侯为王,谁都未敢作此预言”,陈氏为侯是“《左传》作者所未及知道的”,因而断定《左传》成书不晚于前386年。朱东润先生说:“《左传》的成书在魏的开始强大”,他引人注目地不提陈氏代齐、韩国灭郑,后来终于说《左传》是“战国初期(前五世纪)”的作品,采纳了刘逢禄“书终三家分晋”的主张,比杨说更提前了。梁启超曾经“颇信”《左传》成书“上距孔子卒百年前后”,可是后来又说“左氏这书是当三家将分晋、田氏将篡齐而未成功时的产品”。胡念贻也以为:“这个‘莫之与京’,《左传》本文的解释是指‘成子得政’……还不是指陈氏代齐。②针对这个问题,牛鸿恩先生也阐述了他的观点,认为问题的症结所在,就是《左传》的作者究竟有没有看到陈氏代齐。最后,通过论证,牛鸿恩先生认为《左传》作者不仅知晓三家分晋,而且看到陈氏代齐,认为杨伯峻先生定《左传》成书于前403——前386年间,时间偏早了,认为一些学者定《左传》的成书年代的上限是375年是适宜的。

二、《左传》成书时间推测

综观各位学者对于《左传》成书年代的看法,可谓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下面笔者就简单地谈谈个人对于《左传》成书年代的一些看法。

《左传》最后附有一段“悼之四年”的尾巴。种种迹象表明,它是后补的。为阅读方便,照抄如下:

悼之四年,晋荀瑶帅师围郑。未至,郑驷弘曰:“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乃先保南里以待之。知伯入南里,门于桔柣之门。郑人俘酅魁垒,

②牛鸿恩:《论〈左传〉的成书年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赂之以知政,闭其口而死。将门,知伯谓赵孟:“入之。”对曰:“主在此。”知伯曰:“恶而无勇,何以为子?”对曰:“以能忍耻,庶无害赵宗乎!”知伯不悛,赵襄子由是惎知伯,遂丧之。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首先,从全书结构看。《左传》是解释《春秋》的。孔子截取自隐至哀凡十二公时太史所记以成《春秋》,由于当时哀公尚在位,还有一半事未记。为弥补这一缺憾,《左传》叙事延至哀公之末。交代完哀公“如越”事,《左传》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哀公以后事不在它的写作范围。然而《左传》却留下这条尾巴,显得不伦不类。如果左氏认为全书当终于哀公,这条尾巴便是多余的;如果他觉得哀公以后事仍需交代,那就应从悼公即位写起,不能突然跳到“悼之四年”,更不能只写荀瑶(即智瑶,《左传》“智”作“知”)围郑一件事。

哀公以后的事,别的都可以不论,惟独三家分晋太重要了,不能不说,那也应重点叙述晋阳之围。以左氏之大才,那一定会是精妙之作,绘声绘色,跌宕起伏。然而他却只写了围郑之役知瑶与赵无恤因口角而交恶,便匆匆收笔。这种安排,似乎有欠熟虑。

从《左传》的这种奇怪安排可以看出,《左传》作者最初的写作计划并不包括哀公以后事。当《左传》按照预定计划大体完成时,晋阳之围可能尚未发生。左氏对这场大冲突似乎也无预感,因此书中对知、赵两家的矛盾未作任何铺垫,也未作任何暗示。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家分晋的巨大意义日益显露出来。作者觉得应该有所反映,这才有了这条尾巴。

其次,从这段文字本身看,前后很不协调。前面写围郑之役,从容不迫,娓娓道来,似有详细陈述赵、知冲突之意。甚至连郑人的战前会议及酅魁垒的被俘就义也要描绘一番。后面却突然改变主意,惜墨如金,匆忙作结。颇疑有什么事情发生,妨碍他继续写下去。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一说,可知左丘明晚年失明了。或许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迫使他不得不中断写作:三言两语,一笔带过。

最后,从书中对赵襄子的称呼看。《左传》对于书中出现的人物,无论多么重要,出现的次数多么频繁,均不作背景介绍,而是采用互见法,将人物的姓、氏、名、字、谥号、官职交替使用,以示此人名什么、字什么、谥号又是什么、出自何族、任何官职,等等。如称赵武,时曰“赵武”,时曰“赵孟”,时曰“文子”、“赵文子”。又如称赵鞅,时曰“赵鞅”,时曰“赵孟”,时曰“志父”,时曰“简子”、“赵简子”。然而对于赵无恤却是例外:一直称“赵孟”,仅借楚隆之口说出“无恤”,以示这个“赵孟”不是赵武或赵鞅,而是赵无恤;却不称“襄子”、“赵襄子”。只是到了“悼之四年”末尾,才出现“赵襄子”字样。这似乎透露出:左丘明在写前面内容的时候,赵襄子还活着。

因此,笔者推测:左丘明大约是在孔子死后数年或十年左右开始写作《左传》的;晋阳之围发生时,全书应已完成或基本完成。知氏灭亡后,左丘明决定补写这场事变,无奈年事已高,眼疾失明,刚刚开头却又匆匆收笔,时在赵襄子去世前后,即公元前443年前后。

结论:左丘明是孔子的晚辈,他活到赵襄子死后实属正常;《左传》并不曾预言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作者更不曾亲见此二事的发生。《左传》全书主体大概完成于晋阳之围前,最后的“悼之四年”一段则成于赵襄子死后不久。

关于《左传》的成书年代,笔者也知道单从最后一段话去判断,显得肤浅,但是由于时间与知识的限制,笔者只能止笔于此,希望以后能够有机会作进一步

深入的探讨,以增加个人的学识修养。

参考文献:

〔1〕童书业:《春秋左传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

〔2〕徐中舒等本册编注:《左传选》,中华书局,2009年

〔3〕杨伯峻:《春秋左传住》,中华书局,1981年

〔4〕牛鸿恩:《论〈左传〉的成书年代》,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第5期

〔5〕黄觉弘:《〈左传〉成书上下限推考》,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6〕徐中舒:《〈左传〉的作者及其成书年代》,《中国史学名著选—左传选》(后序)中华书局1963年9月版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左传》,记述了始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止于鲁哀公27年(前468年),共255年的历史。它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春秋时代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以及经济文化等方面的重大史实,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生动地描写了奴隶社会处于崩溃时期的历史进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一部极为宝贵的历史文献。 1《左传》简介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代以后才多称为《左传》。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 (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鲁哀公二王七年)。 作品中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

有价值的文献,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2《左传》的文学成就 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 其次,是《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再次,《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叙事的文学成就很高,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特色。对事件描述时,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在事情发展前或之中就预示了结果,甚至还有此智者的预兆。

我国第一部词典是

我国第一部词典是 篇一:我国历史上的各个第一部著作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集录》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春秋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洛阳牡丹记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 九章算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茶经唐·陆羽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 第一部地理书--->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 第一部字典--->

我国各种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我国第一部茶叶制作书———————————————《茶经》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左氏春秋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历经了数代人的传抄编写,是儒家经典之一,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左传》以《春秋》为本,并采用《周志》、《晋乘》、《郑书》、《楚杌》等列国资料,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司马迁《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说:"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桓谭《新论》进一步认为:"《左氏》经之与传,犹衣之表里,相持而成,经而无传,使圣人闭门思之十年不能知也。"杨伯峻在《左传》一文中归结《左传》传《春秋》的方式共有四种:即"说明《春秋》书法、用事实补充《春秋》、订正《春秋》的错误和增加无经的传文。" [1]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和《春秋》没有直接的联系,西汉的今文经博士即"谓《左氏》为不传《春秋》"。晋人王接说:"接常谓《左氏》辞义赡富,自是一家书,不主为经发;《公羊》附经立传,经所不书,传不妄发,于文为俭,通经为长。"陈商说:"孔圣修经,褒贬善恶,类例分明,法家也;左丘明为鲁史,载述时政……以日系月……本非扶助圣言,缘饰经旨,盖太史氏之流也……夫子所以为经,当与《诗》、《书》、《周易》等列;丘明所以为史,当与司马迁、

班固等列。" 清人刘逢禄、皮锡瑞均认为《左传》是一部独立的史书,皮锡瑞在《经学通论·春秋》充分肯定了王接之说,并且引用庄公二十六年《传》:“秋,虢人侵晋。冬,虢人又侵晋。” 杜预《集解》云:“此年《经》、《传》各自言其事者,或《经》是直文,或策书虽存而简牍散落,不究其本末,故《传》不复申解,但言传事而已。”。《左传》有不少解经的内容,例如“君子曰”、“五十凡”等,但很明显是加工的痕迹,多数都没有与传文融为一体。宋人林栗说:“《左传》凡言君子曰是刘歆之辞。”《春秋》的一些经文没有相应的《左传》传文,例如《春秋·隐公二年》:“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杜预注:“无传。”《左传》的传文没有相应的《春秋》经文,例如《左传·襄公十五年》:“(冬)郑公孙夏如晋奔丧,子蟜送葬。”此条无相应的《春秋》经文。亦有“《经》、《传》不尽同”“《经》后之《传》”者。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叙事详备编年体史书第一部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左传》,全称《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左氏》,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 《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传为春秋末年鲁国的史官左丘明所作。"春秋"一词,本是东周列国史官所撰编年史的通称。古人之所以重视写史,是因为历史不仅是祖先的生活记录,还可以从中学习各种知识,指导现世人生。传说孔子写《春秋》的目的就是要原始察终,见盛知衰,惩恶扬善,拨乱反正。为达此目的,孔子在写作时非常讲究遣词造句,这就是后人说的微言大义,以一字寓褒贬。古人特别重视《春秋》,汉代为《春秋》立官学,列为"五经"之一。阐述《春秋》经最著名的有《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至隋代,盛行《左传》,其馀二传渐衰。

《左传》原名《左氏春秋》,到西汉班固时才改称《春秋左氏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全书六十卷,以《春秋》为纲,并仿照春秋体例,按照鲁国君主的次序,记载了自鲁隐公元年至鲁悼公十四年间春秋霸主递嬗的历史,保存了许多当时社会文化、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珍贵史料,在史学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梁启超称《左传》的出现是"商周以来史界之革命"。 《左传》除了阐释《春秋》思想之外,艺术成就也很高,是我国古代文学与史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对后世史书、小说、戏剧的写作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左传》语言精炼,文辞优美,其叙事手法历来为人称道。唐刘知几评曰:"或腴词润简牍,或美句入咏歌,跌宕而不群,纵横而自得。"春秋之际,战争频仍,《左传》对战争的记叙尤其令人称道,善于通过侧面描写烘托战场氛围,不闻刀剑之声,却如亲历沙场,扣人心弦。并且,人物成为《左传》的主角,将历史从神的阴影下解放出来。遥想当年周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齐桓晋文争霸,楚庄王也要问鼎中原,礼崩乐坏,同时又在外交场合吟诗作乐,说古论今,也足见古人风致。 现存最早的《左传》注本为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传世有宋刻本;清代有顾炎武《左传杜注补正》、惠栋《左传补注》、洪亮吉《春秋左传诂》、刘文淇《春秋左氏传旧注疏证》等;现代有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今据清阮元《十三经注疏》校刻本整理。 【《左传》概述】 《春秋》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

我国第一部字典是

1.我国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汉许慎撰) 2.我国第一部词典是:《尔雅》(周公所撰,孔子门徒解六艺之作) 3.我国第一部韵书是:《切韵》(隋陆法言,刘臻颜,颜之推等撰) 4.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是:《方言》(汉扬雄撰) 5.我国第一部诗集是:《诗经》(孔子编) 6.我国第一部散文集是:《尚书》(孔子编) 7.我国第一部词集是:《花间集》(五代后蜀赵崇祚编,除温庭筠外,入选词 家皆为蜀人。共选录唐、五代十八家词五百首,内容多反映上层统治者“花间”、“酒边”生活,风格柔靡,情绪消极。) 8.我国第一部文选是:《昭明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肖统编选) 9.我国第一部论述文学批评及论述创作的著作是:《文心雕龙》 10.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是:《搜神记》 11.我国第一部神话集是:《山海经》 12.我国第一部笔记小说是:《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撰?志人) 13.我国第一部语录体著作是:《论语》 14.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孔子修订而成) 15.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春秋时左丘明作) 16.我国第一部兵书是:《孙子兵法》(孙武作) 17.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是:《史记》 18.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是:《汉书》 19.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白话长篇小说是:《水浒传》 20.我国古代最杰出的章回体长篇历史小说是:《三国演义》? 21.我国最早的长篇抒情诗是:《离骚》

22.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诗是:《孔雀东南飞》(初见于南朝陈徐陵所编《玉 台新咏》) 23.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 24.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新诗是:《尝试集》(胡适) 25.我国最早的现代白话创作童话集是:《稻草人》 26.我国古代第一个女词人是:李清照。第一位女诗人:蔡琰 27.我国古代留存诗作最多的诗人是:陆游。(诗 9300 多首,词 130 多首。) 28.被列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的我国古代诗人是:屈原 29.唐代诗人中,被后人称作“老李杜”的是: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指的 是:李商隐和杜牧。 30.我国文学史上一门三杰有“三曹”、“三班”、“三苏”、“三袁”等,其中 “三曹”指:曹操、曹植、曹丕;“三苏”指:苏洵、苏轼、苏辙; 三柳:宋朝词人,柳永、柳三复、柳三接兄弟;三班:班固、班超、班昭兄妹;三袁(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31.“三公”在汉代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明清则指:太师、太傅、 太保;“三王”:夏禹,商汤,周文王。三皇五帝:伏羲、燧人、神农、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32.“三军”即: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周制天子六军, 诸侯大国三军。 33.明初诗文三大家,即:刘基、高启、宋濂。 34.中外文学作品中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分别是:葛朗台、阿巴公、泼留希金、 严监生。 35.明代著名传奇作家汤显祖四部与梦有关的传奇是:《牡丹亭》、《紫钗记》、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键入文字]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简介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 卷,历时19 年告成。它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写起,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 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 朝1362 年的历史。它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ComprehensiveMirrortoAidinGovernment)是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1019-1086)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 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的史实。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 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 书294 卷,约300 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是我国编年史中包含时 间最长的一部巨著。(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有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 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959 年),前后共1362 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 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 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由此可见,《资治通鉴》的得名,既是史家治史以资政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也是封建帝王利用史学为政治服务自觉意识增强的表现。 1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是中国古代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 该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公元前770年,周王室日益衰败,平王东迁洛邑以后,王室统辖的土地及人口剧烈减少,各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天子,反而天子要依附于强大的诸侯,我国的奴隶社会进入了瓦解时期,封建势力已开始步入历史舞台,社会进入了重大的变革时期。到了春秋初期,竟出现了100多个诸侯国。它们为了争夺人口、土地,开始了相互兼并的战争,先后起来争霸的较为强大的诸侯有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史称“春秋五霸”。争霸兼并的战争虽然带来了许多灾难,但它加速了奴隶制的灭亡,使诸侯国逐渐减少,加快了统一的步伐,在华夏族与其他各族的频繁接触中增强了了解,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左传》就产生于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对“春秋五霸”争夺战争,作品周密而详细地记载了东周前期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大史实和重要人物。展示了一幅延续255年战火的特殊时期的历史画卷。

《左传》首先体现在叙事上,其叙述真实生动,头绪清楚,注意伏线,重点突出。其叙事方法也多种多样,奇正变化,神妙莫测;《左传》写人的艺术。《左传》所写人物众多,范围较《尚书》、《春秋》远远扩大。对同一类人,作者也多能突出他们的鲜明个性,对同一个人,有时注意到其前后性格的发展变化,在刻画人物方面,作者也运用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左传》的语言,简练而丰润,含蓄而畅达,曲折尽情,极富表现力,无论叙述语言还是人物语言大都能如此。 最后是《左传》的叙事特点。《左传》叙事的文学成就很高,倒叙、预叙、插叙、补叙的手法具有很大的特色。对事件描述时,带有道德化和神秘化的特点,在事情发展前或之中就预示了结果,甚至还有一些智者的预兆。真实地记录了当时重要的政治人物的活动及言论,生动地描写了奴隶社会处于崩溃时期的历史进程,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我国历史上的各个第一部著作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集录》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春秋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洛阳牡丹记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 九章算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茶经唐·陆羽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第一部历史评论著作---<<史通>> 第一部字典---<<说文文解字>> 第一部词典---<<尔雅>> 第一部文书---<<切韵>>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诗——《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记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断代体史书——《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曹丕的《典论论文》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著名的戏曲作品——关汉卿的《窦娥冤》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第一部法医专著《洗冤集录》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尚书我国第一部记言体史书 仪礼我国第一部礼仪制度书 周易我国第一部哲学原典 尔雅我国最早的字典,第一部百科名物词典 春秋左传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洛阳牡丹记我国最早的一部花卉专书 九章算术我国第一部重要的数学专著 茶经唐陆羽我国第一部论茶著作 世说新语南朝宋刘义庆我国最早的笔记体小说集 文心雕龙南朝梁刘勰第一部系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评批巨著 孙子兵法春秋孙武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述。 史记,司马迁

历史上我国第一部文学作品全集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 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 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我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中国第一部字典……………………………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我国第一部神话小说集—————————————《世说新语》 我国第一部地理书—————————————————《禹贡》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 导读:《左传》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本来是春秋时代各国史书的通称,那时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它虽然用了鲁国的纪年,却记录了各国的事,实际上是一部通史。《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为止, 一共二百四十二年。它的取材范围包括了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旧闻。后来,儒家学者把《春秋》尊为“经”,列入“五经”当中,称为《春秋经》。流传到现在的《春秋》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汉代学者认为它们都是讲解《春秋》的著作。这三传的内容大体相同,最主要的差异是《左传》用秦以前的古文写成;公羊传》和《谷梁传》则用汉代的今文写成,《公羊》和《谷规两传记事只到鲁哀公十四年,《左传》则到鲁哀公十六年;《公羊传》和〈谷梁传》在鲁襄公二十一年(前552)记了“孔子生”,而《左传》中却没有。 在讲解《春秋》的三传中,《左传》被认为较重要,也有学者认为它是一部与《春秋》有关的、相对独立的.史书。《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左传》全书约十八万字,按照鲁国从隐公到哀公一共十二个国君的顺序,记

载了春秋时代二百五十四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和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史实,内容涉及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者在记述史实的同时,也透露出了自己的观点。理想和情感态度,记事写人具有相当的艺术性,运用了不少巧妙的文学手法,儿其是写战争和外交辞令,成为全书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因此,《左传》不仅是一部杰出的编年史著作,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著作。 有关《左传》的作者,至今仍然没有一致的看法。唐代以前,人们大多相信作者是与孔子同时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但是这一税法存在很多矛盾,唐以后不断有人提出怀疑,有人认为作者是一位不知名的史学家,也有人认为作者不止一人。不过,大多数人认为,《左传》的编定成书是在战国初年。西晋的杜预将本来分开的《春秋》和《左传》编在一起,加上前人的注释,称为〈春秋经传集解》。唐代的孔颖达为杜预注作厂疏并附上陆德明的《左传音义》,称为《春秋左传正义》。今大我们在清人阮元的《十三经注疏》中看到的,就是这个本子。《左传》在唐代被‘官方列人‘十二经”,在宋代列人“十三经”,一直流传到现在。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简介】 1.最早的编年体史书《春秋》简介 2.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简介 3.左传原文及翻译 4.左传名言30则

我国第一部字典

我国第一部字典 篇一: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关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 我国第一部歌总集——《诗经》 我国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 我国第一部词典——《尔雅》 我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语录体儒家经典散文作品——《论语》 我国第一部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我国第一部专门记录一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刘勰的《文心雕龙》我国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钟嵘的《诗品》 我国第一部科普作品——沈括的《梦溪笔谈》 我国第一部水文地理专著——《水经注》 我国第一部日记体游记——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吴承恩的《西游记》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我国第一部中篇小说——鲁迅的《阿Q正传》 我国第一部杂文集——鲁迅的《坟》 我国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鲁迅的《呐喊》 我国第一部散文诗集——鲁迅的《野草》 我国第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 我国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 我国第一首以信天游的形式写成的民歌体叙事长诗——李季的《王贵与李香香》我国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鲁迅的《狂人日记》 我国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夏衍的《包身工》 我国第一个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我国第一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我国第一位女诗人——蔡文姬 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 我国第一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郭沫若 我国第一位儿童作家——冰心 我国第一个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叶圣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