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正常值

常用检验正常值
常用检验正常值

常用检验项目正常值

临床血液检查

临床尿液检查

生化检查

血气检查

肝炎免疫测定

血清学检查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临床检验正常值

蛋白、糖类、脂类检测 检验名称: 血清蛋白电泳 英文名称: Electrophoresis For Serum Protein 相关疾病: 低蛋白质血症;肾病型;肝硬化型;急性炎症;慢性炎症;肝损害;γ球蛋白血症;M蛋白血症;妊娠;蛋白质缺陷型;高α2(β)-球蛋白血症;肾病;骨髓瘤;肝硬化……………………………………………………………………………………………… 检验名称: 前白蛋白 英文名称: Prealbumin.PA 相关疾病: 慢性消耗性疾病;肿瘤;肝硬化……………………………………………………………………………………………… 检验名称: α2-巨球蛋白 英文名称: α2-Macroglobulin.α2-MG 相关疾病: 巨球蛋白血症;在低白蛋白血症……………………………………………………………………………………………… 检验名称: 粘蛋白 英文名称: Orosomucoid 相关疾病: 心肌梗塞;冠心病;风湿;胶原病;传染性疾病;肝病;肾病综合征……………………………………………………………………………………………… 检验名称: 血清酸溶性蛋白 英文名称: Serum Acid Soluble Protein.SASP 相关疾病: 肾疾病;胶原性疾病;恶性肿瘤……………………………………………………………………………………………… 检验名称: β 2-微球蛋白 英文名称: β 2-Microglobulin.β 2-MG,β 2-M 相关疾病: 肾炎;肾肿瘤;肾功衰竭;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活肝;肝硬化;白血症;多发性骨髓……………………………………………………………………………………………… 检验名称: 结合珠蛋白 英文名称: Haptoglobin.Hp 相关疾病: 溶血;肝硬化;肝癌;感染;炎症;肿瘤……………………………………………………………………………………………… 检验名称: 转铁蛋白 英文名称: Transferrine.Tf 相关疾病: 急性出血;缺铁性贫血;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肝癌;类脂性肾病;血色素沉着病;输血性含铁血黄素沉着病;无转铁蛋白血症……………………………………………………………………………………………… 检验名称: 铜蓝蛋白 英文名称: Ceruloplasmin CEP 相关疾病: 肝豆状核变性;Menke氏综合征……………………………………………………………………………………………… 检验名称: 冷球蛋白(Cryoglobumin 英文名称: Cryoglobumin 相关疾病: 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n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Sjogren

各种检验正常值

一、常规项目 1、红细胞计数(RBC)男(4.4-5.7)×1012/L;女(3.8-5.1)×1012/L;新生儿(6-7) ×1012/L 儿童(4.0-5.2)×1012/。RBC↑,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RBC↓,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2、血红蛋白(Hb、Hgb)男120-165g/L女110-150g/L。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 与红细胞计数基本相同 3、血小板计数(PLT BPC)(100-300)×109/L。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 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2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减少①遗传性疾病。 ②获得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 4、白细胞计数(WBC)成人(4-10)×109/L、儿童(5-12)×109/L、新生儿(15-20)×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等。WBC减少:感冒、麻疹、伤寒、副伤寒、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等。 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各种中毒、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5、出血时间(BT)1-3min;凝血时间试管法5-12min;凝血时间玻片法1-4min 6、红细胞沉降率(ESR):男性小于15mm/h、女性小于20mm/h。增块:①生理性、 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以上(直至分娩后3W)60岁以上高龄。②病理性:各种炎症。 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环死持续2-3W,以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 7、尿比重:1.003-1.030晨尿大于 1.020、24小时尿为 1.015-1.025、婴儿 1.002-1.006。升高见于心衰、高热、脱水及急性肾炎等。降低见于过量饮水、慢性肾炎 及尿崩症等 8、酸碱反应PH:4.5-8多数PH约6夜间尿较昼间尿为酸,尿液HP值升高见于进食 大量植物性食品,尤其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感染,餐后,肾小管酸中毒等。PH值减低见于饮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 9、尿酮体定性:阴性㈠,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 10、谷丙转氨0~40单位/升:升高见于肝炎、心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11、总蛋白60克~80克/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 蛋白质丢失过多,如肾病综合征、烧伤等 12、白蛋白35克~55克/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尿中大 量丢失,如肾病综合征 13、球蛋白20克~29克/升:升高,见于结缔组织疾病,肝脏纤维化,骨髓瘤 1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1.5~2.5:1:降低,见于肝脏纤维化 15、血清葡萄糖3.60~6.10毫摩尔/升:升高见于糖尿病、摄入高糖食物、应激状态。 16、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b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临床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 血液检查 红细胞成年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5)×1012/L 新生儿(6.0~7.0)×1012/L 血红蛋白成年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白细胞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白细胞分类N 50~70% E 0.5~5% B0~1% L20~40% M3~8% 血小板(100~300 )×109/L 红细胞比容男0.4~0.5 女0.37~0.48 红细胞平均指数MCV82~92fl MCH27~31pg MCHC320~360g/L 出血时间Duke法 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4~12min 凝血酶原时间11~13s 网织红细胞0.5%~1.5% 平均1%新生儿2%~6% 红细胞沉降率男0~15mm/h 末女0~20mm/h末 尿液检查 颜色淡黄色 尿量1000~2000ml/24h 平均1500ml/h 比重最大变动范围 1.003~1.030以上 一般变动范围 1.015~1.025 晨尿 1.020左右 尿沉渣检查 红细胞 0~偶见/HP 上皮细胞 0~少量/HP 白细胞<5/HP 透明管型 0~偶见/LP 12小时沉渣计数(Addis计数) 白细胞<1000000 /12h 红细胞<500000/12h 管型<5000/12h 1小时尿细胞计数 白细胞男<7×104/h女<14×104/h

红细胞男<3×104/h女<4×104/h 中段尿培养菌落形成单位(CFU) 杆菌:>105CFU肯定为感染 球菌:>103CFU肯定为感染 尿葡萄糖定性(—)定量斑氏法 0.1~0.9g/d 尿蛋白定性(—)定量<150mg/24h 尿蛋原 稀释试验<1∶20 定量 0~5.9mol/L(0~3.5mg/d) 尿酮体试验定性(—) 尿胆红素试验定性(—) 尿妊娠试验定性乳胶法(—) 粪便检查 颜色:黄褐色量100~300g/日细胞(上皮细胞或白细胞)0~偶见/HP,食物残渣、大量植物细胞、淀粉颗粒、肌纤维等。隐血试验阴性。 血清蛋白测定 总蛋白60~80g /L 白蛋白40~55g/L 球蛋白20~30g/L A/G比值 1.5:1~2.5:1 甲胎蛋白(α-FP,AFP)0~25μg/L (0~25ng/ml)血清C反应蛋白(CRP) 单向免疫扩散法〈8mg/L 尿素氮成人3.2~7.1 mmol/L 儿童1.8~6.5 mmol/L 尿酸119~238μmol/L 肌酐全血88.4~176μmol/L 血清男性53~106μmol/L 女性44~97μmol/L 血糖(空腹) 全血(Folin-吴法)4.4~6.7(80~120 血清(邻甲苯胺法)3.9~6.4 mmol/L(70~110 mg/dl) 血钾(K+)4.1~5.6 mmol/L(4.1~5.6 mEq/L) 血钠(Na+)135~144 mmol/L(135~144 mEq/L) 血钙(Ca2+) 2.2~2.7 mmol/L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作者:————————————————————————————————日期:

血常规正常值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血常规(二) 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

B超常用正常值 (2)

1.体位 (1)平卧位:最常用。 (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 (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 (4)坐位或半卧位。 2.探头部位 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 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 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 三.肝脏右叶前后径 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 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 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 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 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 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 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

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 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 六.脾脏厚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 七.脾脏长度 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 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 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 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 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正常值:小于8cm。 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 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 二.胆管测量 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 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

各种检查正常值

各种检验检查的正常值和注意事项 一、红细胞计数(简写RBC) 1.正常值 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 6.0—7.5×1012/L 2.临床意义:红细胞计数最常用的是做为检查贫血的主要指标。 (1)红细胞增多:可以分为两种情况: a.相对增多:在剧烈呕吐,频繁腹泻、多汗时、多尿、长期不能进食者,由于血液浓缩,红细胞可以出现相对地增多。 b.绝对增多:在某些正常情况下因缺氧也可以出现红细胞增多,如:由平原移居高原生活或剧烈地体力劳动和体育运动以后及新生儿均可出现红细胞增多。此外,红细胞增多还见于一些疾病,如:严重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以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2)红细胞减少:主要表现为贫血。如:妊娠中、后期的贫血、缺铁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失血性贫血以及溶血性贫血等。 二、血红蛋白测定(简写Hb) 1.正常值: 男性:120—160g/L;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2.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常与红细胞计数同步进行,其增高与减少的临床意议与红细胞计数同。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 三、白细胞总数(简写WBC) 1.正常值 成人:4—10×109/L ;6个月至2岁婴儿:11—12×109/L ;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

(1)增多:白细胞总数增多,是检查体内感染的主要指标之一,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特别是化脓性感染。在急性大出血、严重的损伤和急性中毒等也可见到。还有白血病和某些恶性肿瘤, 白细胞均有增多。此外,在某些正常情况下也可以见到白细胞增多,如:新生儿、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以及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寒冷、饱餐或淋浴之后等等。 (2)减少:白细胞总数减少,临床上最常见于某些特殊感染,如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病毒等)、伤寒,疟疾等。在某些中毒、长期接触放射线、影响骨髓造血功能的药物、抗癌药物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也会出现白细胞总数的减少。 四、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简写ESR) 1.正常值: 魏氏法: 男性:0~15毫米/小时;女性:0~20毫米/小时 2.临床意义: (1). 增快:血沉加快时,一般多表现为风湿性疾病和结核病的活动期,也可以见于恶性肿瘤、心肌梗塞、急性感染、慢性肾炎、结缔组织疾病以及严重贫血等多种疾病。另外,妇女月经期、妊娠期或50岁以上的正常人的血沉均可稍有增快。 (2). 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过敏性疾病等。此外,室温过低或血液抽取后放置时间过久,也会出现减慢。 五、血小板计数与出血时间、凝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简写PLT) 血小板计数是观察机体止血和凝血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正常值: (100—300×109/L) 临床意义: (200—400×109/L) 1. 增加: 可以出现在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情况。正常人在运动和进餐后, 可以出现血小板增多; 有很多疾病表现血小板的增多, 如: 急性失血、溶血性贫血、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或肾病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早期、恶性肿瘤、以及急性化脓性感染等。

小儿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

、小儿各年龄血液细胞成份平均正常值 8

4 4 1 1 4 9 3 3

二 小儿各年龄血小板 (BPC)、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正常值 分组 BPC G 9 (× 109/ L ) 95% MPV 正常范围 ( fl ) x ±s 0~14天 207 100~423 7.8 ± 0.7 15天~ 288 145~571 8.4 ± 1.5 1岁~ 195 119~320 9.2 ± 1.4 3岁~ 178 99~ 320 10.0 ± 1.4 7~14岁 151 81~ 285 11.7 ± 1.8 成人 130 84~ 201 12.2 ± 1.1 三 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 8 5 2 3 6

钠 血清 136~146mmol /L 1 136~146mEq /L 氯 血清 100~106mmol /L 0.28 357 ~ 379mEq / dl 氯化物 血清 100~106mmol /L 0.17 590~625mg /dl 钙 血清 2.1 ~2.55mmol / L 0.25 8.4 ~ 10.2mg / dl 镁 血清 0.8 ~1.2mmol /L 0.5 1.6 ~ 2.4mEq /L 磷 血清 0.87 ~ 1.45 mmol 0.323 2.7 ~4.5 mg / dl /L 铜 血清 10.9 ~ 21.98 μ mol 0.157 70~140μg /dl /L 锌 血清 7.65 ~ 22.95 μ mol 0.153 50~ 150μg / dl /L 氨 全血 5.9 ~ 35.2 mmol / 0.587 10~ 60μ g / dl 铁(男) 血清 L 8.95 ~ 28.64 μ mol 0.179 50~ 160μg / dl /L 铁(女) 血清 7.16 ~ 26.85 μ mol 0.179 40~ 150μg / dl /L 总铁结合力 血清 44.75 ~ 71.60 μ 0.179 250 ~ 400 μ g / mol / L dl 转铁蛋白 成人 血清 2.20 ~4.0g / L 0.01 220~400 mg / dl >60岁 血清 1.80 ~ 3.80 g / L 0.01 180~380 mg / dl 葡萄糖(空腹) 血清 3.9 ~5.9 mmol / L 0.056 70~ 105 mg / dl 全血 3.9 ~5.6 mmol / L 0.056 70~ 100 mg / dl 丙酮酸 全血 45~ 140μ mol /L 114 0.4 ~ 1.23 mg / dl 丙酮 血清 半定量法 血浆 阴性 <0.5 mmol / L 0.172 阴性 <3 mg / dl 定量法 血清 0.05 ~ 0.34 mmol 0.172 0.3 ~2.0 mg / dl /L 蛋白总量 血清 60~80 g /L 10 6~8g /dl 白蛋白( A ) 血清 35~ 55g / L 10 3.5 ~5.5g / dl 球蛋白( G ) 血清 20~30 g /L 10 2.0 ~ 3.0g / dl 血清蛋白电泳 血清 (纸上电泳) 白蛋白 0.54 ~ 0.61 0.01 54%~61% α1球蛋白 0.04 ~ 0.06 0.01 4%~6% α2球蛋白 0.07 ~ 0.09 0.01 7%~9% β球蛋白 0.10 ~ 0.13 0.01 10%~13% γ球蛋白 0.17 ~ 0.22 0.01 17%~22% 肌红蛋白 血清 6~ 80μ g /L 1 6~ 80ng /ml 巨球蛋白 全血 1.5 ~3.55 g /L 0.01 150~350mg /dl

6、常用检验正常值

6、常用检验正常值

常用检验项目正常值 临床血液检查 检验项目符号 正常参考值 法定单位换算旧制单位 血红蛋白HB 男120~160g/L 女110~150 g/L 新生儿170~200 g/L 10 12~16g/dl 11~15 g/dl 17~20 g/dl 红细胞RBC 男(4.0~5.5)×1012 /L 女(3.5~5.0)×1012 /L 新生儿(6~7)×1012 /L 100 400万~550万/mm3 350万~500万/mm3 600万~700万/mm3 白细胞WBC 成人(4~10)×109 /L 儿童(5~12)×109 /L 新生儿(15~20)×109 /L 1000 4000~10000/ mm3 5000~12000/ mm3 15000~20000/ mm3 白细胞分类中性粒细胞 杆状核 分叶核 嗜酸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DC N E B M L 0.01~0.05 0.50~0.70 0.005~0.05 0~0.01 0.03~0.08 0.2~0.4 新生儿~婴儿期 0.4~0.8 1%~5% 50%~70% 0.5%~5% 0%~1% 3%~8% 20%~40% 40%~80% 血细胞比容HCT 男0.42~0.49L/L;女0.37~0.43L/L 100 42%~49%;37%~43%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82~95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含量 MCH 27~31pg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 浓度MCH C 320~360g/L 网织红细胞 百分计数绝对计数RC 成人0.005~0.015 儿童0.005~0.015 新生儿0.03~0.06 (24~84) ×10 9 /L 1000 24000~84000/ mm3 红细胞沉降血沉ESR 男0~15mm/h 女0~20mm/h 出血时间测定 测定器法Duke法BT 6.88±2.08min 1~3min

常用实验室检查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常用化验检查结果的临床意义 Ⅰ血细胞分析 ⑴血红蛋白(Hb):新生儿170~200g/L; 成年:男性120~160g/L女性110~150g /L; 老年(70岁以上):男性94.2~122.2g/L; 女性86.5~111.8g /L ⑵红细胞(RBC):新生儿(6.0~7.0)×10*12/L 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10*12/L ⑶白细胞(WBC):成人(4.0~10.0)×10*9/L 新生儿(15.0~20.0)×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10*9/L ⑷血小板(PLT):(100~300)×10*9/L ⑸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0.5%-1.5% ⑹白细胞分类计数(DC) 百分率绝对值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 (1%~5%)(0.04~0.5)×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 (50%~70%)(2.0~7.0)×10*9/L 嗜酸性粒细胞(EOS) 0.005~0.05 (0.5%~5%)(0.02~0.5)×10*9/L 嗜碱性粒细胞(BASO) 0~0.001 (0%~1%)(0~0.1)×10*9/L 淋巴细胞(LYMPH) 0.20~0.40 (20%~40%)(0.8~4.0)×10*9/L 单核细胞(MONO) 0.03~0.08 (3%~8%)0.12~0.8)×10*9/L

⑺血细胞比容(Hct): 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⑻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100fl ⑼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27~34pg ⑽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20~360g/L(32%~36%) ⑾红细胞体及分布宽度(RDW): <14.5% 红细胞增多见于:(1)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2)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3)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减少见于:(1)急性或慢性失血。(2)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3)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4)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血红蛋白临床意义: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钩虫病等减少。缺铁性贫血时尤为明显。肺气肿、肺心病、先天性心脏病、严重呕吐、腹泻、出汗过多、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长期居住高原者生理性增高)。

门诊常用化验正常值

项目正常值 静脉血 ALT (谷丙转氨酶)0一4O IU/L AST (谷草转氨酶)0一45 IU/L TP (总蛋白)60一80 g/L ALB (白蛋白)35一55 g/ ALP (碱性磷酸酶)40一160 IU/L GGT (丫.谷氨酪转肽酶)0一50 IU/L TBIL(总胆红素)1.7一2.0 umol/L DBIt(直接胆红素)0一6.0 umol/L Crea(肌酚44一133 umol/L Ua (尿酸)90一360 umol/L UREA(尿素氮)1.8一7.1 mmol/L GLU (血糖)3.61一6.11 mmol/L TG (甘油三脂0.56一1.7 mmol/L GHO (胆固醇)2.84一5.68 mmol/L Mg (血清镁)0.8一1.2 mmol/L K (血清钾)3.5一5.3 mmol/L Na (血清钠)136一145 mmol/L CL (血清氯)96一108 mmol/L Ca (血清钙)2.2一2.7 mmol/L P (血清磷)2.2一2.7 mmol/L Fe (血清铁)10.7一27 umol/L NH (血清氨)0一58 umol/L CO2 (二氧化碳)21一31 mmol/L CO2Cp(二氧化碳结合力)2O一30 mmol/L CO (一氧化碳定性)(一) HBDH (a羟丁酸脱氨酶90一22O IU/L CPK (磷酸肌酶激酶)25一170 mmol/L LDW (乳酸脱氢酶)40一100 mmol/L CPK-MB (激肌酸激酶同功酶)0一16 A/G (血清白/球蛋白)3.5一5.5/2-3g HDL (高密度脂蛋白〕1.14一1.91 mmol/L VLDL(低密度低蛋白)0.11一0.34 mmol/L LDL (极低密度脂蛋白)1一3 mmol/L CRP (C反应蛋白)(一) IgA (免疫球蛋白)0.9一4.5 mg/ml IgG (免疫球蛋白)9一23 mg/ml IgM (免疫球蛋白)0.8一2.2 ml SF (铁蛋白)20一200 ng/ml α (蛋白电脉)3一4.9 % β (蛋白电脉)3.1一9.6 % γ (蛋白电脉)6.6一13.7 %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编辑本段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 1、收集尿液的时间:任何时间排出尿都可以做常规化验检查。一般肾病病人为观察前后结果则规定一律采用清晨起床第一次尿液送检。 2、药物会影响检查结果:患者在使用抗菌药物后再做尿常规检查可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3、尿标本必须新鲜:尿液停放几小时后,白细胞即可破坏而脓尿消失,葡萄糖被细菌分解,管型破坏,细胞溶解等问题出现,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有什么尿常规检查注意事项4、尿标本必须清洁:男性患者不要混入前列腺液等。按排尿的先后次序,可将尿液分为前段、中段、后段。因前段尿和后段尿容易被污染,因此,做尿常规和尿细菌学检查时,一般都留取中段尿。应使用清洁容器装取尿液,如医院提供的清洁尿杯。 5、有些病症需多次检查:尿路感染者脓尿常呈间歇性,故宜多次反复检查才能下结论。 对于尿路出现异常的患者,尿常规检查是最好的检验方法,方便又快捷。需要注意的是,做尿常规检查一定要选择正规的医院,才能获得最准确的结果。 编辑本段解读报告注意事项 1、如果尿液在膀胱内储存时间过长,中性粒细胞可能破坏,释放酯酶到尿中,导致尿干化学检查结果白细胞阳性,而显微镜检查则为阴性,此种情况应以干化学分析仪检查结果为准。 2、肾移植患者排异反应可导致尿中出现大量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无酯酶,干化

学分析为白细胞阴性,而显微镜检查则有白细胞,应以显微镜检查为准。 3、肾脏疾病尿中红细胞常被破坏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因此显微镜检查可无红细胞存在,而干化学分析血红蛋白(隐血)呈阳性,此时将标本加热煮沸1min,冷却后再测,如隐血仍未阳性,此应以后者结果为准。 4、如果镜下发现红细胞,而尿液干化学分析隐血阴性,如果蒸馏水破坏试验阳性,则可能为维生素C等还原性物质的干扰而成假阴性,或者是试纸失效,应以镜下结果为准。[2] 贫血的临床分级——内科护理学 二、生化检查

常用临床检验数据正常值[1].

常用临床检验数据正常值 白细胞的正常范围:成人 (4--10 ×109/L 儿童 (5.0— 12.0 ×109/L 新生儿(15.0— 20.0 ×109/L 红细胞参考值是 :男(4.0— 5.5 X1012/L 女(3.5— 5.0 X1012/L 新生儿(6.0— 7.0 X1012/L 血红蛋白参考值是 :男 120— 160g/L 女 110— 150 g/L 新生儿 170— 200 g/L 血小板参考值:100— 300 X109/L 空腹血糖 (GLU:3.9— 6.1mmoL/L 餐后一小时:7.8— 9.0mmoL/L 餐后两小时:3.9— 7.8mmol/L 总胆固醇 (TC:低于 5.20mmol/L(200mg/dl正常 高于 5.72mmol /L(200mg/dl异常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低于 3.12mmol/L (120mg/dl正常高于 3.64mmol/L(140mg/dl异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高于 1.04mmol/L (40mg/dl 正常低于 0.91mmol/L(35mg/dl异常

甘油三酯 (TG:低于 1.70mmol/L(150mg/dl正常高于 1.70mmol/L(150mg/dl异常谷丙转氨酶( ALT 正常值:3.00— 40.00u/l 谷草转氨酶( AST 正常值:3.00— 40.00u/l r-谷氨酰转移酶 (r-GT 正常值:11.00— 61.00 u/l 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 值:53.00— 140.00 u/l 总蛋白(TP 正常值:66.00— 88.00 g/l 白蛋白(ALB 正常值:38.00— 51.00 g/l 球蛋白(GLB 正常值:20.00— 30.00 g/l 白球蛋白比(A/G正常值:1.50— 2.50 总胆红素(T-BIL 正常值:0.00— 18.80umol/l 直接胆红素(D-BIL 正常值:0.00—4.30umol/l 间接胆红素(I-BIL 正常值:1.70— 17.30umol/l 总胆汁酸(TBA 正常 值:5.10— 19.00umol/l 肌酐(CREA 正常值:50.00— 132.60umol/l尿素氮(BUN 正常值:2.17— 7.14ummol/l 尿酸(UA 正常值:180.00— 440.00umol/l 肌酸激酶( CK 正常值:24.00— 190.00u/l 乳酸脱氢酶( LDH 正常值:115.00— 220.00u/l

各种检验正常值

一、常规项目 12 12 12 1 红细胞计数(RBC 男(4.4-5.7 ) X10 /L ;女(3.8-5.1 ) X10 /L ;新生儿(6-7 ) X10 /L 儿童 (4.0-5.2 ) X1012/。 RBCT,见于真性经细胞增多症,严重脱水、烧伤、休克、肺源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一氧化碳中毒、剧烈运动、高血压、高原居住等。RBQ, 各种贫血、白血病,大出血或持续小出血,重症寄生虫病,妊娠等。 2、血红蛋白(Hb Hgb)男120-165g/L女110-150g/L。血红蛋白增减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 计数基本相同 9 3、血小板计数(PLT BPC (100-300 ) X10/L。增多,急性失血、溶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脾切除术后( 2 月内)、急性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肿瘤、大手术后(2W内)等。减少①遗传性疾病。②获得 性疾病,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各种贫血。 以及脾、肾、肝、心脏疾患。 4、白细胞计数(WBC 成人(4-10 ) X109/L、儿童(5-12 ) X109/L、新生儿(15-20 ) X109/L 增多:若干种细菌感染所引起的炎症,以及大面积烧伤等。WBC减少:感冒、麻疹、伤 寒、副伤寒、严重感染、败血症、恶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夜间血红蛋白尿症、脾功能亢进、急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化疗、射线照射、激素治疗以及多种药物等。中性粒细胞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各种中毒、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5、出血时间( BT)1-3min ;凝血时间试管法 5-12min ;凝血时间玻片法 1-4min 6、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性小于15mm/h女性小于20mm/h,增块:①生理性、运动、月经期、妊娠3月 以上(直至分娩后 3W 60岁以上高龄。②病理性:各种炎症。风湿热活动期、结核活动期、组织损伤及环死持续2-3W,以肌梗死发病1W左右,恶性肿瘤。 7、尿比重: 1.003-1.030 晨尿大于 1.020 、 24 小时尿为 1.015-1.025 、婴儿 1.002-1.006 。升高 见于心衰、高热、脱水及急性肾炎等。降低见于过量饮水、慢性肾炎及尿崩症等 8、酸碱反应PH 4.5-8多数PH约6夜间尿较昼间尿为酸,尿液HP值升高见于进食大量植物性食 品,尤其柑桔类水果,无缺钾的代谢性碱中毒,持续呕吐,呼吸性碱中毒、尿路 感染,餐后,肾小管酸中毒等。PH值减低见于饮食大量动物性食品,缺钾性代谢性碱中 毒,呼吸性酸中毒,饥饿,严重腹泻。 9、尿酮体定性:阴性㈠,增加,糖尿病、酮酸症、丙醇或乙醇中毒、饥饿、禁食、脱水等 10、谷丙转氨0?40单位/升:升高见于肝炎、心肌炎及多发性肌炎。 11、总蛋白60克?80克/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功能障碍蛋白质合成减少,蛋白质丢失过多,如 肾病综合征、烧伤等 12、白蛋白 35 克? 55 克/ 升:降低,见于营养不良、肝脏合成功能障碍,尿中大量丢失,如肾病综 合征 13、球蛋白 20 克? 29克/升:升高,见于结缔组织疾病,肝脏纤维化,骨髓瘤 14、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 1.5 ?2.5:1 :降低,见于肝脏纤维化 15、血清葡萄糖 3.60?6.10 毫摩尔 /升:升高见于糖尿病、摄入高糖食物、应激状态。 16、 HBs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b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eAg乙型肝炎e抗原、HBeAb 乙型肝炎e抗 体、HBeAb乙型肝炎核心抗体、 17、钠( Na+) 135?145 毫摩尔 /升:升高是由脱水及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引起,降低由摄入不足、 呕吐、腹泻及大汗引起 18、钾( K+) 3.5 ?5.3 毫摩尔 / 升:升高由高钾饮食、肾衰、溶血及严重挤压伤引起,降低由摄 入不足及服用利尿剂引起 19、氯( Cl- ) 96?108 毫摩尔 / 升:升高由肾衰及尿路梗阻引起,降低由使用利尿剂引起

临床检验正常值ZT

临床检验正常值ZT 临床检验参考值 一.血液检验 (一)血液一般检验 血红蛋白(Hbg)男性120-160g/L 女性110-150g/L 新生儿170-200g/l 红细胞(RBC)男性(4.0-5.5)×1012/L 女性(3.5-5.0)× 1012/L 新生儿(6.0-7.0) ×1012/L 白细胞(WBC)成人(4.0-10.0) ×109/L 新生儿(15.0-20.0) ×109/L 6个月至2岁(11.0-12.0) ×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百分率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1-0.05(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0.50-0.70(50%-70%) 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 嗜碱性粒细胞0-0.01(0%-1%) 淋巴细胞0.20-0.40(20%-40%) 单核细胞0.03-0.08(3%-8%) 绝对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0.04-0.5) ×109/L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2.0-7.0) ×109/L 嗜酸性粒细胞(0.02-0.5) ×109/L 嗜碱性粒细胞(0-0.1) ×109/L 淋巴细胞(0.8-4.0) ×109/L 单核细胞(0.12-0.8) ×109/L 点彩红细胞百分率<0.0001(0.01%) 绝对值<300/106红细胞 嗜多色性红细胞<0.01(1%) (二)红细胞的其他检验 网织红细胞(Rtc) 成人百分数0.005-0.015(0.5%-1.5%) 绝对值(24-84) ×109/L 新生儿百分数0.02-0.06(2%-6%)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RPI) 2 红细胞沉降率(ESR) Westergren法男性0-15mm/l小时末 女性0-20mm/l 小时末 红细胞平均直径6-9µm(平均7.2µm) 红细胞厚度边缘部2µm,中央部1µm 血细胞比容(Hct) 微量法男性0.467±0.039L/L 女性0.421±0.054L/L 温氏法男性0.40-0.50L/L(40-50容积%),平均0.45L/L 女性0.37-0.48L/L(37-48容积%),平均0.40L/L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手工法82-92fl

常见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血常规正常值 1.血细胞:成人每立方毫米5000~10000;1~5岁儿童约为8000~11000。 2.红细胞:成人男性每立方毫米400~500万;成人女性350~450万;新生儿600~700万;两岁后逐渐下降。 3.血红蛋白;成人男性13.5~15克%;女性12~14.5克%。 4.血沉:A、长管法,每小时儿童12毫米以下;成人男性15毫米以下;成人女性20毫米以下。B、短管法,每小时儿童2~10毫米,成人男性0~8毫米,成人女性0~10毫米。 5.血小板:每立方毫米10~30万。 6.出血时间:1~5分钟。 7.凝血时间:A、试管法4~12分钟;B、毛细血管2~4分钟;玻片法2~8分钟。 8.蛋白质:总量6~7.5克%;白蛋白3.5~4.8克%;球蛋白2~3克%;白蛋白/球蛋白3.8~4.8克%。 9.葡萄糖:成人80~120毫克%;儿童80~100毫克%。 10.总胆固醇:成人100~230毫克%;6岁以上儿童130~200毫克%。 11.甘油三酯:比色法<5.45毫当量/升或40~150毫克%。 12.谷丙转氨酶:定量法2~40卡门氏单位。 13.肝功能:黄疸指数2~6单位;总胆红素0.1~1毫克%;麝香草酚浊度0~6 单位;硫酸锌浊度2~12单位 血常规(二) 白细胞分类(DC)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正常值:中性杆状核粒细胞(N):1%~5%;中性分叶核粒细胞(N):50%~70%;嗜酸性粒细胞(E):0.5%~5%;嗜碱性粒细胞(B):0%~1%。

单核细胞(M):3%~8%。 淋巴细胞(L):20%~40%。 中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及放疗、化疗后,增多常见于感染炎症及组织损伤。 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常见于应用某些激素;增多常见于某些血液病和某些变态反应病,如药物过敏、荨麻疹等。 嗜碱性粒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类型白血玻淋巴细胞减少常见于接触了放射物或应用了激素;增多则常见于某些传染病和白血玻单核细胞减少无临床意义,增多常见于某些感染和血液玻血小板计数(PLT)正常值:100~300×109/L(或10万~30万/mm3)。减少常见于:脾功能亢进、接触放射物、白血并再障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某些药物过敏。增多常见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手术或急性失血的应激反应 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肝功能异常的原因很多,不要把肝功能异常都认为是病毒性肝炎。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原因有: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寄生虫病、药物性肝损害、其他内科疾病等引起的肝功损害。当然,一旦化验结果提示肝功异常,需要重视并仔细检查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下面介绍常见的肝功能化验指标及其临床意义。 一、肝脏血清酶学的检测指标 (一)转氨酶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临床最常用的是丙氨酸转氨酶(ALT)和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它们的正常值由于各医院检测方法不同而有差别。血清转氨酶活性降低的临床意义不大,具有临床意义是酶活性升高。各种肝脏疾病病人和一些肝外疾病病人,其血清转氨酶活性均可升高。ALT活性增高提示肝细胞破坏、细胞膜通透性增强;AST活性增高常提示线粒体损伤。二者是监测病毒性肝炎的敏感指标。常在临床症状出现之前血清转氨酶活性已经增高,故检测ALT、AST可以发现早期的急性肝炎和隐性肝炎病毒感染,是目前诊断肝病应用最普遍的酶学检查项目。

小儿常用临床检验正常值

一、小儿各年龄血液细胞成份平均正常值

二小儿各年龄血小板(BPC)、平均血小板体积(MPV)正常值 分组 BPC (×109/L)MPV(fl)G 95%正常围x±s 0~14天207100~4237.8±0.7 15天~288145~5718.4±1.5 1岁~195119~3209.2±1.4 3岁~17899~32010.0±1.4 7~14岁15181~28511.7±1.8成人13084~20112.2±1.1 三血液生化检查正常值 项目标本 正常值 旧制单位国际单位换算系数 (旧—) 钾血清 4.1~5.6mmol/L1 4.1~5.6mEq/L 钠血清136~146mmol/L1136~146mEq/L 氯血清100~106mmol/L0.28357~379mEq/dl 氯化物血清100~106mmol/L0.17590~625mg/dl 钙血清 2.1~2.55mmol/L0.258.4~10.2mg/dl 镁血清0.8~1.2mmol/L0.5 1.6~2.4mEq/L 磷血清0.87~1.45 mmol/L0.323 2.7~4.5 mg/dl 铜血清10.9~21.98μmol/L0.15770~140μg/dl

锌血清7.65~22.95μmol/L0.15350~150μg/dl 氨全血 5.9~35.2 mmol/L0.58710~60μg/dl 铁(男)血清8.95~28.64μmol/L0.17950~160μg/dl 铁(女)血清7.16~26.85μmol/L0.17940~150μg/dl 总铁结合力血清44.75~71.60μmol/L0.179250~400μg/dl 转铁蛋白 成人血清 2.20~4.0g/L0.01220~400 mg/dl >60岁血清 1.80~3.80 g/L0.01180~380 mg/dl 葡萄糖(空腹)血清 3.9~5.9 mmol/L0.05670~105 mg/dl 全血 3.9~5.6 mmol/L0.05670~100 mg/dl 丙酮酸全血45~140μmol/L1140.4~1.23 mg/dl 丙酮血清 半定量法血浆阴性<0.5 mmol/L0.172阴性<3 mg/dl 定量法血清0.05~0.34 mmol/L0.1720.3~2.0 mg/dl 蛋白总量血清60~80 g/L106~8g/dl 白蛋白(A)血清35~55g/L10 3.5~5.5g/dl 球蛋白(G)血清20~30 g/L10 2.0~3.0g/dl 血清 血清蛋白电泳 (纸上电泳) 白蛋白0.54~0.610.0154%~61% α1球蛋白0.04~0.060.014%~6% α2球蛋白0.07~0.090.017%~9% β球蛋白0.10~0.130.0110%~13% γ球蛋白0.17~0.220.0117%~22% 肌红蛋白血清6~80μg/L16~80ng/ml 全血 1.5~3.55 g/L0.01150~350mg/dl 巨球蛋白 (放射免疫法) 粘蛋白 改良Harriss法血清20~40 mg/L102~4 mg/dl Winzler法血清400~900mg/L1040~90 mg/dl 铜兰蛋白血清 1.53~3.34μmol/L0.06730~65 mg/dl 胆红素总量血清2~19μmol/L17.10.2~1mg/dl 直接胆红素血清0~6.8μmol/L17.10.~0.2mg/dl 总胆固醇血清 3.12~5.2mmol/L0.026120~200mg/dl 甘油三酯血清0.39~1.10mmol/L0.01135~100mg/dl 尿素氮血清 1.78~8.92 mmol/L0.3575~25 mg/dl 肌酐血清27~132μmol/L88.40.3~1.2mg/dl 肌酸(男)血清 2.9~7.1mmol/L76.30.17~0.70mg/dl 肌酸(女)血清88~177μmol/L76.30.35~0.93mg/dl 乳酸脱氢酶血清50~240IU/L 肌酸激酶(CK)血清25~200IU/L 肌酸激酶同工酶 血清0~25IU/L (CK-MB) α1-抗胰蛋白酶血清0.78~2.00g/L0.0178~200mg/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