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教学设计(完整)

羽毛球教学设计(完整)
羽毛球教学设计(完整)

模块教学设计(一)

一、设计思想: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课程实验教科书体育与健康》的精神,贯彻落实课程的新理念、新的课程内容和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努力体现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二)理论依据

羽毛球运动适合高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1、羽毛球运动的特点

1)羽毛球运动是一种全身运动项目,有利于身体健康

无论是进行有规则的羽毛球比赛还是作为一般性的健身活动,都要在场地上不停地进行脚步移动、跳跃、转体、挥拍,合理地运用各种击球技术和步法将球在场上往返对击,从而增大了上肢、下肢和腰部肌肉的力量,加快了锻炼者全身血液循环,增强了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2)羽毛球运动可调节运动量,属于终身体育运动项目

羽毛球运动适合于男女老幼,运动量可根据个人年龄、体质、运动水平和场地环境的特点而定。

3)羽毛球运动简单易行,容易开展

(1)不受场地的限制

(2)集体、个人皆宜

(3)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

2、羽毛球运动的价值

1)娱乐性

2)观赏性

3)锻炼性

4)培养意志品质

5)陶冶情操

(三)设计思路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运动参与为主;

2、身体练习和运动技能学习相结合,全面发展;

3、以基本功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羽毛球特长;

4、重视个体差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5、发展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合作精神。

二、教材分析

由于《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通过对运动项目有选择性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运动爱好和专长。羽毛球作为选择性的运动项目之一,最终目的自然是通过模块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于羽毛球的爱好,并形成自己的运动特色,为终身参与体育锻炼奠定基础。然而,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学生并没有对羽毛球进行系统的学习,因而在第一个模块的安排上就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和技能相结合、基本功与学生特点相结合、整体与个体相结合”。那么作为水平五阶段的学习,本模块教材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基础知识的学习:羽毛球运动的特点、起源和发展、场地和规则等

2、基本技能的学习:握拍的方法、移动、发球、击球、比赛等

3、身体素质的练习:折返跑、跳跃、柔韧等

本模块教学的重点是:羽毛球的发球和击球。难点:比赛时击发球的意识

三、学情分析

由于羽毛球运动属于小球类运动项目,同时在高中之前学生并没有接触到系统的学习机会,即使接触过羽毛球,一般也是自主活动为主,缺乏必要的指导,因此学生的技术水平总体比较差,基本不存在基础。因而我们的教学就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模块(一)中重点突出技能基础的学习,为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和终身参与体育运动奠定扎实的基础。由于没有良好的基础作为铺垫,在本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定的困难,主要是:1、开始阶段学生缺乏球感而击不中球。2、有了一定的球感以后,在比赛中缺乏比赛的意识。

四、模块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羽毛球运动的兴趣和习惯,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

2、了解羽毛球运动的起源和特点,初步掌握正确的击发球动作及比赛的方法

3、提高学生体能水平,发展学生的运动能力

4、培养积极的心态,让学生充分的体验成功感和快乐感,提高自信心

5、培养规范意识、合作意识,增强集体荣誉感

五、重点和难点

本模块教学的重点是掌握正手发高远球和击高远球的动作技术

本模块教学的难点是将所学的技术合理的在比赛中运用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法:引导设问、师生互动、讲解示范

学法:自主练习、合作探究、自我展示

七、本模块的具体安排

八、本模块的各单元安排

九、模块单元内各课时的设计(附)

十、课外锻炼作业设计

第一阶段突出球性的练习(用拍捡球、接球、连续的击球)第二阶段突出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巩固练习(自我或相互进行发球和接球的练习)第三阶段突出接发球和相互击球的连续性(相互的连续击球练习)第四阶段突出在比赛中的运用(课外小组比赛)

十一、评价方法

注:1、学生在自评栏内对自己的表现和合作精神等进行自我评价,并在相应的方框内打“0”。

2、小组内同学间进行互评,并将小组评定意见打入相应的方框内,打“0”

1、相对评价:运动参与和出勤表现20%

2、自评互评: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20%

3、专项素质:10*4折返跑成绩评价20%

4、技能技术:正手发高远球成绩评价40%

十、问题的研讨

在经过本模块教学之后,我校学生的平均合格率为96.7%以上,平均优秀率为50%左右。很好的完成了模块教学所提出的目标。但是在实践教学中,我们主要遇到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水平的差异较大:主要是接受能力的差异、运动素质的差异

2、高二学生文理分班后模块(一)与下一个模块(二)的衔接问题

就以上两方面的问题,我们正在积极地进行探索,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希望广大同仁能提供宝贵的意见。

[参考资料]

盛群力:《教学设计》,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133页

《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教育出版社,第263页

附:

第一单元第三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为设计目标,强调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使学生在认识、情感、态度上积极发展。通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培养学生“好学”、“会学”、“善学”的习惯。

学情分析:

学生总体基础比较差,因此教学就需要从基本技术开始,但由于没有系统的接受过教学,因此个体间的差异倒不是很明显,有利于我们教学的开展。经过了一节理论课和一节实践课的教学,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同时在球感上也有了相应的提高,为本节课教学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基础。

教材分析:

本课选取的“羽毛球正手发高远球”的技术动作是羽毛球学习的基础动作同时也是需要重点掌握的技术动作。基础动作学习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下一阶段的模块教学,因此需要在了解和基本掌握的情况下不断的练习,除课堂的学习时间外更需要课外的强化练习。

教学重点:大臂带小臂,腕快速发力

教学难点:体会手腕的发力

教学策略与手段:

教法:讲解示范法——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

师生互动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法:合作探究法——尝试并归纳技术动作的要领

自我展示法——体会并运用所学技术动作

教学构思:

本课主要通过“留白”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同时通过引导、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在体会后探讨、探讨后总结、总结后再次指导练习,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学生对于整个技术动作的理解。在这基础上,再次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进一步明确和清晰整个动作的要领,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通过限定规则的比赛方式,让学生在比赛中体会动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