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面包的制作

一、实验目的:

了解面包加工的原理、工艺流程以及面团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

二、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糖、食盐、鸡蛋、奶油等辅料,

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温度下经

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使面团

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三、设备与材料:

不锈钢盆、台秤、烧杯、量筒、和面机、烤盘、烤箱等;

高筋面粉、鸡蛋、酵母、奶油、糖、奶粉、盐

四、工艺流程:

确定配方——面团调制——静置——整形——发酵——烘烤——冷却——成品检验

五、操作要点:

1、配方:高筋粉5kg,奶油240g,酵母15g,白糖8%,鸡蛋10个,奶粉3%,水34%

2、面团调制:将高筋粉、鸡蛋、奶粉、盐加入搅拌机,白糖、奶油溶于水后整体加入,

中低速搅拌5min,酵母与余下的水混合后加入,搅拌15-20min后取出,在

案板上揉3~5min,排出CO2,利于发酵。

3、静置:30min

4、整形:

5、发酵:30~35℃,1.5-2h

6、烘烤:成型发酵后,置于烤箱(上火180℃,下火220℃)中烤至表面微黄后取出

在表面均匀涂上蛋清液、蜂蜜,继续烘烤。

7、冷却,成品检验:①焙烤损失:(整形前质量-焙烤后质量)/整形前质量*100%

②比容:面包成品的容积/面包成品的重量

六、实验结果与讨论:

1、感官评定:形态、内部组织、色泽、口感、气味

2、原辅料(面粉、糖、盐等)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3、实验中有哪些注意事项

“黑面包”实验的教学反思与探究

“黑面包”实验的教学反思与探究 陕西省( 725800) 摘要:用实验验证了影响浓硫酸脱水性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笔者发现浓硫酸与所加水的比例,即反应初始放热的多少,黑面包中心温度能否达到140℃左右是实验成败的主因。通过该实验探究与反思,懂得了定性实验中定量同样重要。 关键词:浓硫酸;脱水性;实验;反思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多为定性实验,但试验过程中量的控制却不可忽略。教材中的实验多为经典实验,现象明显。年轻教师很容易套用一些经验性做法,又因课堂演示实验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又因年轻教师对许多实验缺乏思考与探究。因此当遇到突发状况导致实验失败时,便会无所适从,更谈不上及时补救了。 年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当遇到演示实验效果不理想或实验失败时,通常采用以下方法:第一师生一块找原因;第二敷衍过去,下课后重新做实验并找出失败的原因;第三直接问老教师将问题处之了事。总之很少通过科学的方法去探究实验失败的真实原因。对于经典实验的理解仅停留在表层,缺乏处理实验突发事故的能力。 今年,我代高一年级化学。在讲到浓硫酸的脱水性时要做“黑面包”实验,由于以前做了很多次都成功了,所以没提前试做,结果这次“黑面包”实验失败了。当时我为了自己的“形象”就采用了与学生一块找原因这种做法。我们先找药品的原因,说蔗糖颗粒有些大、色泽发暗可能变质了(心里却想蔗糖不易变质呀)。又找可能是浓硫酸加少了放热太少(当再加浓硫酸还失败)。最后怀疑是不是由于冬季(当时室温7 ℃左右)室温太低,当时又没带加热装置。最终也未能找出真正的原因,这堂课的实验以失败告终。 下课后,课堂上的尴尬引起了我的思考,教了好几年书。这么简单的实验竟然失败了,还不能及时补救。只后悔当初没有试一下,但仅此而已嘛。 为了避免课堂上那一幕再次重演,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我对浓硫酸脱水性实验(以下简称为“黑面包”实验)进行了一些探究。我找了影响该实验成败的基本因素:药品是否变质、所加水的体积、气温、蔗糖颗粒大小、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等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该实验成败的因素。 药品:浓硫酸、蔗糖(粉状绵白糖、小颗粒普通白砂糖、大颗粒冰糖)、葡萄糖、淀粉 仪器:温度计、尺子、小烧杯(50ml)、水银温度计、酒精灯、大烧杯、试

行走机器人组装与制作实验报告

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开放性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行走机器人组装与制作 院(系):机电工程系 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日期:2014.12.1- 2014.12.15

一、实训目的 足球由两个半球和底座组成,每个半球内装有一只亮膜小喇叭,底座内装有电路板,电路使用经典的2822双声道功放集成电路,带有电源开关、电源LED指示灯、双声道音量电位器、还有接外接电源用的空心插座。底座下面设有可以装4节7号电池的电池槽,或利用USB供电。套件产品附有双声道音频输入线,线上有3.5mm的双声道插头,可以摆放在床头、书桌、电脑桌等地放,音源可以使用MP3、电脑输出等。这块音箱不但造型精致,而且外观精巧大方、携带方便,能实现USB(+5v)供电,也可以通过电池供电。其高品质功放芯片和双声道电位器直接支持小音箱能高音质双声道播放。这款音箱实用性强、制作过程简单、操作工具要求不高,适合广大电子初学者。通过本次制作也可以了解PCB制作原理,进一步提高操作者本身电子焊接技术。加上产品本身能实现的巨大的功能,对于初学者有深远意义。 二、实习器材 (1) 电烙铁 (2) 螺丝刀、镊子等必备工具 (3) 锡丝:由于锡的熔点低,焊接时,焊锡能迅速散步在金属表面焊接牢固,焊点光亮美观 (4) 两节5号电池 (5) 收音机实验套件

三、实习内容 一、迷你功放音箱产品功能及特点 该迷你音箱可以作为MP3或笔记本及台式机的功放。如果从电脑取电,可以从USB,也可以直接从主机中引出12V,现在有些电脑电源带有供液晶显示器用的12V电源接口,更是方便。如果从USB取电,要注意占用一个独立的USB口,不 要和其他USB设备共用。TDA2822M采用5V供电时的工作电流只有200mA~300mA,只要主板质量合格,不会有什么问题。 本套件制作容易,是提高初学者学习电子技术兴趣的良好套材。 在拿到本套件后,请对照材料清单清点一遍,并用万用表粗略的(因出厂已测量过)测量一下各元件的参数,先检查元件有没有出错,对照装配图安装元件,有没有虚假错焊,只要元件安装无误,一般情况下是能够成功的。 四、个人总结 通过这次迷你足球小音箱的制作,让我深深地爱上了电子DIY 制作。也通过焊接PCB电路让我提高了自己的焊接水平,自己制作出的成品也得到老师的赞扬,这一切都深深鼓舞着我,再接再厉,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 在小音箱的制作过程中,我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期间认识和熟悉了D2822功放芯片,和K503双声道电位器。遇到问题的时候,通

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实验题目:黑盒测试报告 专业:教育技术学 班级:教技142 学生姓名:安卓 指导老师:郭小雪 所属学期: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一、引言 1.1目的 测试报告为三角形问题和找零钱最佳组合问题项目的黑盒测试报告,目的在于总结测试阶段的测试以及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环境 在Windows 2000(SP2) 或Windows XP 操作系统上,使用C++语言,工具作为开发环境(IDE) 实验要求 1.根据给出的程序分别使用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判定表 方法、因果图法、正交试验法、功能图法、错误推测法来设计相应的测试用例。 2.输入数据进行测试,填写测试用例。 二、实验原理 黑盒测试原理:已知产品的功能设计规格,可以进行测试证明每个实现了的功能是否符合要求。软件的黑盒测试意味着测试要在软件的接口处进行。这种方法是把测试对象看作一个黑盒子,测试人员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的逻辑结构和内部特性,只依据程序的需求规格说明书,检查程序的功能是否符合它的功能说明。因此黑盒测试又叫功能测试。 从理论上讲,黑盒测试只有采用穷举输入测试,把所有可能的输入都

作为测试情况考虑,才能查出程序中所有的错误。实际上测试情况有无穷多个,人们不仅要测试所有合法的输入,而且还要对那些不合法但可能的输入进行测试。这样看来,完全测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通过制定测试案例指导测试的实施,保证软件测试有组织、按步骤,以及有计划地进行。黑盒测试行为必须能够加以量化,才能真正保证软件质量,而测试用例就是将测试行为具体量化的方法之一。具体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分析法、错误推测法、因果图法、判定表驱动法、正交试验设计法、功能图法等。 等价类划分的办法是把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个部分中选取少数代表性数据作为测试用例。每一类的代表性数据在测试中的作用等价于这一类中的其他值。该方法是一种重要的,常用的黑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 划分等价类 划分等价类: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于对这一类其它值的测试。因此,可以把全部输入数据合理划分为若干等价类,在每一个等价类中取一个数据作为测试的输入条件,就可以用少量代表性的测试数据。取得较好的测试结果。等价类划分可有两种不同的情况: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有效等价类:是指对于程序的规格说明来说是合理的,有意义的输入数据构成的集合。利用有效等价类可检验程序是否实现了规格说明中

个人网页制作实验报告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个人主页课程设计报告 课题: 个人主页课程设计 姓名:吴珊 学号: 09120155 同组姓名:李芳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1班 指导教师:任盛 设计时间: 2012年6月13日

目录 1、实验目的与要求 (3) 2、主题介绍 (3) 3、工具的选择与介绍 (4) 3.1主要使用工具:Dreamweaver (4) 3.2图片处理软件:Photoshop (5) 4、网页设计实现的过程 (5) 4.1实验的分工 (5) 4.2主页的制作 (6) 4.3分页2制作(新疆美食): (7) 5、个人网站截图 (9) 6、实验总结 (11) 7、参考文献 (11) 附录: (12) 附录一(主页部分代码,有删减): (12) 附录二(分页2新疆美食部分代码,有删减):------------------- 14

1、实验目的与要求 (1)自主选择主题实现一个关于主题的个人网站 (2)使用PS、Dreamweaver等软件对界面进行设置 (3)实现网页界面的美观、内容详尽丰富。 2、主题介绍 国家的历史有长有短,疆域有大有小,实力有强有弱,人口有多有少,民族构成、宗教信仰、政权性质和经济结构也有差异,故而各国的饮食文化是不一样的。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广视野、深层次、多角度、高品位的悠久区域文化;是中华各族人民在100多万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在食源开发、食具研制、食品调理、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创造、积累并影响周边国家和世界的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 民以食为天,中华上下五千年美食文化更是源远流长。所以这次我们选择了“美食”作为主题。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但是不是所有人对美食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其实美食是不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称之为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东西。美食遭遇心情的时候,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中国美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有许多独特之处。由于风味多样,四季有别。导致各地的美食各有千秋。 系因地理、气候、习俗、特产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地方风味,美食菜系的划分单就汉族的饮食特点而言,目前有四大菜系、八大菜系、十大菜系之说,而且划分系类仍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如果按四大菜系分:有川菜、粤菜、苏菜和鲁菜。也有分八大菜系的。其中各大菜系交相辉映,各有千秋,成为了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 本次的主题分为两大部分,新疆美食、湖南美食两个主要部分。通过这两个板块来介绍两个地方的美食,以突显南北两方的美食差异与特点。让大家通过我们这个网页,以我们的网页为窗口了解湖南美食,了解新疆美食,从而增强对我国的美食文化的了解。 湖南美食-----湖南菜特别讲究原料的入味,技法多样,有烧、炒、蒸、熏等方法,尤以“蒸”菜见长。最为精湛的是煨,原汁原味。且刀功精妙,形味兼美,菜肴千姿百态,变化无穷。 新疆美食-----新疆的主食是面条、馕和牛羊肉,菜以酸辣口味为主,洋葱、番茄、辣椒、土豆用大蒜头等是常用的蔬菜配料,当然也少不了孜然、辣椒粉、醋等调味料,所以新疆菜总是香喷喷、又酸又辣,特别开胃。总地来说,新疆各民族的人们都偏爱吃面食、奶制品、牛羊肉及各种瓜果.

高中化学实验汇总(可编辑修改word版)

4 高中化学课本实验汇总 一、《必修一》 1、粗盐提纯P5 除去粗盐中的泥沙、CaCl2、MgCl2和一些硫酸盐 按顺序写出所选试剂添加顺序: 所涉及的实验操作: 2、溶液中SO 2—检验方法P6 溶液中Ag+检验方法P7 3、蒸馏P7-8 所涉及的实验仪器: 注意:沸石、冷却水流向、弃去开始的馏出液…… 4、萃取分液P9 操作方法: 注意:查漏(方法:)溶液颜色:溴水溴的CCl4溶液液溴溴蒸气 碘水碘的CCl4溶液碘碘蒸气 玻璃塞上的小孔作用 5、电解水P13 气体摩尔体积、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实验中正负极气体体积比略小于1:2 的原因:(2 个) 6、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P16 操作:

实验仪器: 误差分析: 7、胶体的性质和制备P26 (1)氢氧化铁胶体制备的方法: (2)丁达尔效应:(操作和现象) (3)浊液和胶体过滤之后: 补充:浊液、溶液、胶体利用半透膜实验: (4)电泳(P28 科学视野) 补充:带正电的胶粒;带负电的胶粒8、离子反应P31-33(现象) (1)Na2SO4+KCl (3)NaOH+HCl (2)NaSO4+BaCl2 (4)CuSO4+NaOH (5)NaOH(酚酞)+HCl 9、钠单质的性质P47、P49 (6)Na2CO3+HCl (1)如何取一小块钠 (2)钠的切割、加热 (3)钠与水的反应 反应方程式: 10、铝单质的性质P48 铝熔化实验中的现象: 11、铁单质与水反应P50 反应方程式: 注意:棉花、肥皂液、氢气的检验 12、过氧化钠与水反应P55

反应方程式: 注意:放热反应,滴加酚酞(现象) 1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P56 (1)外观差别 (2)溶于水温度变化 (3)滴加酚酞溶液的现象 (4)热分解实验(大管套小管) (5)与酸反应的现象 14、焰色反应P57 操作方法: 常见焰色: 15、氢氧化铝的性质P58 (1)Al2(SO4)3溶液中滴加氨水 (2)Al(OH)3加稀盐酸和NaOH 溶液 16、铁的氢氧化物P60 (1)FeCl3溶液和FeSO4溶液中滴加NaOH 溶液(2)Fe(OH)2的制备 沉淀在空气中放置的现象 如何设计实验长时间观察到白色沉淀: 17、Fe3+的检验P61 操作及现象: 化学方程式: 补充:Fe2+的检验方法:(1) (2) 18、Fe2+和Fe3+的相互转化P61

数字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实验报告doc

数字万用表的组装与调试实验报告 篇一:万用表组装_设计性实验报告 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物理实验 设计性实验 实验题目 学院 班级学号姓名首次实验时间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字 目录 一.实验任务 ................................................ ................................................... .. (4) 1.分析研究万用表电路,设计并组装一个简单的万用表。 (4) 二.实验要求 ................................................ ................................................... .. (4) 1.分析常用万用表电路,说明各挡的功能和设计原理 ................................................

4 2.设计组装并校验具有下列四挡功能的万用表 ................................................ ............ 4 3.给出将X100电阻挡改造为X10电阻挡的电 路 ................................................ .. (4) 三.实验主要器材 ................................................ ................................................... ........................... 4 四.实验方案 ................................................ ................................................... .. (5) 1.测定给定的微安表头的量程I0和Rg。 .............................................. ....................... 5 2.按照如图所示电路进行分流,制作出1mA直流电流表。 ...................................... 5 3.按照如图所示全桥整流电路图制作直流电源。 .............................................. . (5)

面包的制作实验

面包的制作实验 摘要简要介绍了面包制作的基本工艺, 并对影响面包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工艺进行了分析概述,为进一步提高面包制品的品质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面包发酵烘烤影响因素 前言 面包作为一种方便食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易于被人体消化吸收,倍受广大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对面包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同时,人们对面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包的制作历史悠久,经过历代面包师的不断实践、创新、挖掘和整理,使面包的制作工艺有了很大的提高和完善,从而使面包的品种也更加丰富。目前,市场上所销售的面包以应用活性干酵母生产的一次发酵面包为主,只有很好地掌握此种类型面包的生产技术,才能生产出高品质的面包制品。因此,本文对影响面包加工品质的主要因素和关键工艺进行了阐述,以期为进一步提高面包制品的品质提供借鉴。 1 实验目的 通过制作面包,了解掌握面包生产工艺和主要操作要点;用高筋、中筋、低筋三种面粉,分别发酵不同时间,制出不同的面包,评价分析并讨论不同处理的优劣,了解其中的原因,初步掌握生产中主要操作技能。 2 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面粉为主要原料,以酵母、鸡蛋、油脂、果仁等为辅料,加水调制成面团,经过发酵、整型、成型、烘烤、冷却等加工而成的焙烤食品。 在面团发酵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积累了足够的生成物,使最终的制品具有优良的风味和芳香感,使面团发生一系列的物理的、化学的变化后变得柔软,容易延展,便于机械切割和整形等加工。在发酵过程中进一步促进面团的氧化,增强面团的气体保持能力。 面团发酵的基本原理: 第一步是部分淀粉在β-淀粉酶作用下生成麦芽糖,其反应式如下:

装配电视机实验报告

综合电子系统实验实验报告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完成日期: 实验组员: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了解电子设备制作、装调的全过程,掌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握查找及排除电子电路故障的常用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题的能力,以及相互协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 1、利用各种电阻、电容等元器件组装电视机。 2、学习电视机的原理与电路组成。 3、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实践能力。 三、实验原理: 1、机型介绍 XL-2008型是一款5.5英寸小屏幕黑白电视机套件。该套件采用大规模单片机集成专用电路CD5151CP,由于该芯片把所有小信号处理电路都集成在使你的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有较大的提高。 2、本机参数介绍 电源变压器输入为交流220V,输出为交流12V,外接直流输入电压为12V,整机电流为0.8-1.2A,显像管灯丝电压为6.3V(有效值),阳极高压为6-7V。天线输入阻抗为75欧姆,视频输入阻抗为75欧姆,图像清晰度大于380线,伴音输出功率大于0.5W,整机消耗功率为10W。 3、基本原理 采用大规模单片黑白机集成电路D5151,由于它把所有小信号处理电路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以整机和结构十分简单,外围元件少,调试也很容易。与35CM(14英寸)黑白电视机相比,该机工作电流小,工作电压低,因而不易烧毁元器件,即或稍有失误也不至造成重大损失。显像管型号为14SX3Y4,屏幕尺寸(5.5英寸)。采用大规模单片黑白机集成电路D5151,由于它把所有小信号处理电路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所以整机和结构十分简单,外围元件少,调试也很容易。与35CM(14英寸)黑白电视机相比,该机工作电流小,工作电压低,因而不易烧毁元器件,即或稍有失误也不至造成重大损失。显像管型号为14SX3Y4,屏幕尺寸(5.5英寸)。

黑盒测试软件测试实验报告2

软件测试与质量课程实验报告实验2:黑盒测试法实验

缺席:扣10分实验报告雷同:扣10分实验结果填写不完整:扣1 – 10分其他情况:扣分<=5分总扣分不能大于10分 参考代码如下: (1)程序参考答案: #include double main() { int hours; double payment,wage; wage=20; cout<<"please input hours:"; cin>>hours; if(hours>=0&&hours<=168){ if (hours<40) payment=hours*wage ; else if ((hours>=40) && (hours<=50)) payment=40*wage+(hours-40)*1.5*wage; else if (hours>50) payment=40*wage+10*1.5*wage+(hours-50)*3*wage; cout<<"The final payment are:"< void main() { int year; int month,maxmonth=12; int day,maxday; printf("请输入年份:(1000~3000)"); scanf("%d",&year); if(year<1000 || year>3000) { printf("输入错误!请从新输入!\n");

(完整版)馒头发酵方法与过程实验报告

馒头发酵方法与过程实验报告 馒头的发酵方法很多,有老面发酵法、酒曲发酵法、化学膨松剂发酵法、酵母发酵法等等。实验证明无论从食品营养的角度,还是从操作的角度,酵母发面都有很强的优势。用酵母发面不仅适合家庭和工业化生产线,也适合小型作坊式馒头房,特别是对于要求不增加成本的用户也是非常合适的。酵母发酵是馒头生产中最关键的环节,它对于馒头质量的好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常见的酵母发酵工艺 酵母的发酵原理是利用面粉中的糖份与其他营养物质,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繁殖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面团膨胀成海绵状结构。 在酵母馒头的生产中,常见的发酵工艺简单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种: 1.一次发酵法 原辅料: 和面、压面、成型、发酵、汽蒸 (1)操作方法: 和面: 将所有的原辅料一次加入和成面团,干酵母用量0.3%,鲜酵母用量为1%左右,加水量38-40%,和好的面团温度一般应控制在28℃。 成型: 馒头成型由馒头成型机来完成,家庭制作由手工完成,根据需要制成各种形状和大小的馒头坯。 发酵: 在温度30-32℃,湿度为75-80%的条件下让面团发酵35分钟。没有恒温恒湿条件的,也可以采取其它相应的保温措施。 蒸煮: 面团发酵完成以后,沸水上笼蒸20分钟。 (2)发酵特点: 用一次发酵法生产馒头,具有工艺线路短,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等许多优点,并且生产出来的馒头有很好的咀嚼感。因此该方法被许多馒头厂家广泛使用。 2.二次发酵法 部分原辅料:第一次和面、第一次发酵、第二次和面 压面、成型、第二次发酵、汽蒸 (1)操作方法: 第一次和面取30%左右的面粉加入所需的干酵母(添加量以第一次所加面粉量的0.16%计)再加上50%左右的水(加水量以第一次所加面粉量计),和成面团。 第一次发酵和好的面团在温度26-28℃,湿度70-80%的条件或温暖的自然条件下发酵8-12小时。发酵时间也可以根据自己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酵母的用量、两次和面时面粉的配比以及发酵温度、湿度来灵活调节。

影响黑面包实验即蔗糖脱水实验的因素

影响“黑面包”实验即“蔗糖脱水”实验的因素 一、问题的提出 在化学必修1浓硫酸的性质与制备探究实验的准备过程中,我发现按书本上的2g蔗糖中加5ml浓硫酸的方法并不能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为此,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通过查阅资料、实验探究,我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教学解决方案。 二、教学设计方案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多为定性实验,但试验过程中量的控制却不可忽略。教材中的实验多为经典实验,现象明显。我们很容易套用一些经验性做法,又因课堂演示实验有许多不确定因素,而且对许多实验缺乏思考与探究。因此当遇到突发状况导致实验失败时,便会无所适从,更谈不上及时补救了。经过多次实验,我发现在加浓硫酸前需要加适量的水,且浓硫酸与所加水的比例,即反应初始放热的多少,中心温度能否达到较高温度是实验成败的主要因素。通过该实验探究与反思,懂得了定性实验中定量同样重要。 开始时我是先分析是药品的原因,认为蔗糖颗粒有些大、色泽发暗可能变质了,或者可能是浓硫酸加少了放热太少(当再加浓硫酸还是失败)。最后怀疑是不是由于冬季室温太低的缘故。为了获得较好的实验效果,进一步提高教学能力,我对浓硫酸脱水性实验(以下简称为“黑面包”实验)进行了一些探究。我找了影响该实验成败的基本因素:药品是否变质、所加水的体积、气温、蔗糖颗粒大小、糖的种类、浓硫酸的体积等因素。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该实验成败的因素。 药品:浓硫酸、蔗糖(粉状绵白糖、小颗粒普通白砂糖、大颗粒冰糖) 仪器:温度计、尺子、小烧杯(50ml)、水银温度计、酒精灯、大烧杯、试管、量筒(10ml)实验数据:(见表1、表2、表3、表4、表5) 表1 表2

表3: 表4: 从以上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蔗糖与硫酸体积比、蔗糖与硫酸初始(环境)温度、蔗糖颗粒大小、糖种类、加水的量都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其中主要原因为浓硫酸中加水的量,即初始放热多少。浓硫酸与水体积比控制在约8:1左右。水加多或加少都会影响黑面包膨胀高度。 2.所用蔗糖并未变质,只是颗粒稍大、所加水量不适影响了实验。 3.黑面包实验成功时反应发出大量热,黑面包中心温度要尽可能高。 4.所用蔗糖不要太少,不然小烧杯内放出热量太少容易散失,会导致实验失败。 该实验要用浓硫酸,放出大量有毒气体。为此我将该实验在试管中做。有这样几个好处:药品用量少,膨胀效果好。若开始放热效果不好易于水浴加热补救。但也有弊端:黑面包易膨胀喷出,试管不易清洗。所以该实验不适宜在试管中做。 三、教学反思: 通过对“黑面包”实验成败因素的探究,我对该实验有了较好的认识:这次“黑面包”实验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控制好药品的用量及比例,忽视定性实验中量的控制。 通过这次“黑面包”实验探究,我认为即使对于演示实验,老师还是需要自己事先去实践,去探究的。对待化学问题,不能想当然,不能全凭经验处理实验问题,要依据事实说明问题。

电工实习实验报告

《电子装配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学生对电子电路的感性认识,和对实践制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实验技能及创新意识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学生更好的进行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认识并正确使用元器件;理解PCB设计,掌握万用表的焊接技术,掌握装配、调试、故障处理,等基本方法,使学生具有电类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 二、实习场所与设备: 场所:电子装配实验室 设备:大十字梅花螺丝刀、小十字梅花螺丝刀、焊枪、镊子、焊丝、塑料盒、小刀、水口钳等。 三、DT-830T型数字万用表的装配 1、基本元器件识读 常用元器件包含:电阻器、电位器、电感器、电容器、半导体二极管、电路板等。 电阻器: 1、电阻在电路中用“R”加数字表示,如:R1表示编号为1的电阻。电阻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为分流、限流、分压、偏置等。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倍率单位有:千欧(KΩ),兆欧(MΩ)等。换算方法是:1兆欧=1000千欧=1000000欧电阻的参数标注方法有3种,即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a、数标法主要用于贴片等小体积的电路,如:472 表示47×100Ω(即4.7K); 104则表示100Kb、色环标注法使用最多,现举例如下:四色环电阻五色环电阻(精密电阻)。 2、电阻识别法: 电容: 1. 电容在 电路中 一般用 “C” 加数字表示(如C13表示编号为13的电容)。电容是由两片金属膜紧靠,中间用绝缘材料隔开而组成的元件。电容的特性主要是隔直流通交流。电容容量的大小就是表示能贮存电能的大小,电容对交流信号的阻碍作用称为容抗,它与交流信号的频率和电容量有关。容抗XC=1/2πf c (f表示交流信号的频率,C表示电容容量)电话机中常用电容的种类有电解电容、瓷片电容、贴片电容、独石电容、钽电容和涤纶电容等。 2.识别方法:电容的识别方法与电阻的识别方法基本相同,分直标法、色标法和数标法3种。电容的基本单位用法拉(F)表示,其它单位还有:毫法(mF)、微法(uF)、纳法(nF)、皮法(pF)。其中:1法拉=10^3毫法=10^6微法=10^9纳法=10^12皮法容量大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直接标明,如10 uF/16V 容量小的电容其容量值在电容上用字母表示或数字表示字母表示法:1m=1000 uF 1P2=1.2PF 1n=1000PF数字表示法:一般用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大小,前两位表示有效数字,第三位数字是倍率。如:102表示 10×10^2PF=1000PF 224表示22×10^4PF=0.22uF3、电容容量误差表符号 F G J K L M允许误差±1% ±2% ±5% ±10% ±15% ±20%如:一瓷片电容为104J表示容量为0. 1 uF、误差为±5%。 晶体二极管: 晶体二极管在电路中常用“D”加数字表示,如:D5表示编号为5的二极管。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质量保证与测试 实验指导 计算机工程学院

测试环境配置 1.setting Junit (1) start Eclipse Select windows-preferences-java-build path –class path variables (2) click new, the figure of new variable entry is shown. (3) name JUNIT_LIB

select file-选择JUnit 插件所对应的JAR文件所在地,在Eclipse的安装目录的plugins目录中 2.JUNIT的组成框架 其中,junit.framework 和junit.runner是两个核心包。 junit.framework 负责整个测试对象的框架 junit.runner 负责测试驱动 Junit的框架又可分为: A、被测试的对象。 B、对测试目标进行测试的方法与过程集合,可称为测试用例(TestCase)。

C、测试用例的集合,可容纳多个测试用例(TestCase),将其称作测试包(TestSuite)。 D、测试结果的描述与记录。(TestResult) 。 E、每一个测试方法所发生的与预期不一致状况的描述,称其测试失败元素(TestFailure) F、JUnit Framework中的出错异常(AssertionFailedError)。 JUnit框架是一个典型的Composite模式:TestSuite可以容纳任何派生自Test 的对象;当调用TestSuite对象的run()方法是,会遍历自己容纳的对象,逐个调用它们的run()方法。 3.JUnit中常用的接口和类 Test接口——运行测试和收集测试结果 Test接口使用了Composite设计模式,是单独测试用例(TestCase),聚合测试模式(TestSuite)及测试扩展(TestDecorator)的共同接口。 它的public int countTestCases()方法,它来统计这次测试有多少个TestCase,另外一个方法就是public void run(TestResult ),TestResult是实例接受测试结果,run方法执行本次测试。 TestCase抽象类——定义测试中固定方法 TestCase是Test接口的抽象实现,(不能被实例化,只能被继承)其构造函数TestCase(string name)根据输入的测试名称name创建一个测试实例。由于每一个TestCase在创建时都要有一个名称,若某测试失败了,便可识别出是哪个测试失败。 TestCase类中包含的setUp()、tearDown()方法。setUp()方法集中初始化测试所需的所有变量和实例,并且在依次调用测试类中的每个测试方法之前再次执行setUp()方法。tearDown()方法则是在每个测试方法之后,释放测试程序方法中引用的变量和实例。 开发人员编写测试用例时,只需继承TestCase,来完成run方法即可,然后JUnit获得测试用例,执行它的run方法,把测试结果记录在TestResult之中。 Assert静态类——一系列断言方法的集合 Assert包含了一组静态的测试方法,用于期望值和实际值比对是否正确,即测试失败,Assert类就会抛出一个AssertionFailedError异常,JUnit测试框架将

“黑面包”实验探究与改进—浓硫酸的三大特性说课稿

《“黑面包”实验探究与改进—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蔗糖与浓硫酸的反应(“黑面包”实验)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四节《氨硝酸硫酸》中浓硫酸的性质实验。浓硫酸的三大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知识,“黑面包”实验充分证明了浓硫酸的这些特性。对“黑面包”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和验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并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②对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改进,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一体化。 (2)过程与方法 ①学生自主观察、分析实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方式。 ②小组合作优化实验条件,改进实验装置,熟悉实验研究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激发学生的求知主动性。 ②树立学生保护环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化学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中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浓硫酸的三大特性。 教学难点:浓硫酸的氧化性;优化反应条件,按绿色化、一体化思想改进实验装置。二、学情分析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CO 2、SO 2 的性质及检验等相关内容,学科 基础知识扎实。在能力上,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对化学实验热情高、兴趣大。但对实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不太熟悉,需要老师进行一定的指导。 三、教法分析和学法指导 1、教法分析 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是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教师利用来自社会的教学资源,以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为主线,串联整个教学过程,引领学生积极思维。实际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如下方法:(1)实验探究法:加深学生对浓硫酸的三大特性的认识,了解定量研究方法和定性研究方法,增强动手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归纳演绎法:通过学生归纳和逻辑推导、教师总结点评,解决实际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2、学法指导 本节教学立足于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学习本节内容时应注意: (1)回顾旧知:强化氧化还原反应、CO 2和SO 2 的性质及检验等有关知识。

交换机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

交换机基本配置_实验报告计算机网络工程》 课程设计报告 交换机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 学生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指导教师 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系 2013年12 月 交换机和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一、实验目的 1( 认识锐捷交换机 2( 进行交换机的基本信息查看,运行状态检查 3( 设置交换机的基本信息,如交换机命名、特权用户密码 4( 交换机不同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以及各种模式之间的切换 5(交换机的基本配置命令。 、实验环境 1( 以太网交换机两台 2(PC多台 3(专用配置电缆多根 4(网线多根

三、实验准备

1、物理连接 交换机设备中配有一根Console (控制口)电缆线,一头为RJ45接口连接在交换 机的Console 端口,另一头为串行接口连接在 PC 机的串行口 (COM 口)上。 串口 2、软件设置 1)、运行Windows XP 操作系统的“开始”菜单? “附件” ? “通讯”中的“超 提示:如果附件中没有“超级终端”组件,你可以通过“控制面板”中的“添 加/删除程序”方式添加该组件。 2)、在“名称”文本框中键入新的超级终端连接项名称,如输入“ Switch ” 弹出对话框输入电话号区号(如:0593),点击“确定”按钮,弹出“连接到”对话 3)、在“连接时使用”的 级终端”软件,弹出“连接描述”对话框如图 12-6所示。 口 PC

下拉列表框中选择与交换 机相连的计算机的串口, 如选择“ COM ”。然后单击 “确定”按钮,弹出的对话框 如图12-7所示。 4)、COM U 性对话框中 图12-6超级终端 的参数设置可按照图 12-4中所示的参数来设置,需要说明的是每秒位数要一定要 端□说置 F 还原芜默认直?11 I 确足 [取消I 5)、完成以上的设置工作 后,就可以打开交换机电源 了,登录交换机过程需要一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一

广东*融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 」、实验目的及要求 1、理解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2、熟练掌握等价类划分、边界值方法、决策表和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二、实验环境及相关情况(包含使用软件、实验设备、主要仪器及材料等) 1. 使用软件:装有QTP功能测试软件 2 .实验设备:装有Windows的联网的个人计算机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包含简要的实验步骤流程) 1、实验题目:登陆框测试 在各种输入条件下,测试程序的登录对话框功能。 用户名和密码的规格说明书如下:(密码规则同用户名规则。) 用户名长度为6至10位(含6位和10 位); 用户名由字符(a-z、A-Z)和数字(0-9)组成; 不能为空、空格和特殊字符。 要求:按照规格说明书,分别用等价类划分和边界值方法设计测试用例。 步骤:(1)分析规格说明书,确定输入条件、输出条件的有效等价类、无效等价类以及各个边界条件;(2)第二步:填表格并编号;(3)第三步:设计测试用例;(4)第四步:执行测试用例。 2、员工薪制冋题。 (1)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4%,过失,扣年终风险金的2%。 (2)非年薪制员工:严重过失,扣月薪资的8%,过失,扣月薪资的4%。 步骤:(1)分析程序的规格说明,列出原因和结果;(2)找出原因与结果的因果关系、原因与原因之间的约束关系,画出因果图;(3)将因果图转化成决策表;(4)根据决策表,设计测试用例的输入数据和预期输出。

四、实验结果(包括程序或图表、结论陈述、数据记录及分析等,可附页) 等价类划分方法: 五、实验总结(包括心得体会、问题回答及实验改进意见,可附页) 通过本次实验,我理解了测试用例的重要性。熟练掌握了等价类划分、边界值方法、决策表和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六、教师评语 1、完成所有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2、完成绝大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3、完成大部分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正确,结果正确; 4、基本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基本正确,所完成的结果基本正确; 5、未能很好地完成规定的实验内容或实验步骤不正确或结果不正确。 评定等级: 签名:

三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内容:鹦鹉站立制作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做一名小科学家 实验器材:彩色卡纸一张、剪刀、回形针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学生操作 实验结论:回形针分别别在鹦鹉的脚的两侧,可以使鹦鹉平稳站立在手指上。

实验内容:蜗牛观察实验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课题:1、校园里的小动物 实验器材:蜗牛一只、大号餐盘、菜叶、肉片、苹果皮、鸡蛋、面包、醋、啤酒、玻璃片 实验类型:教师放在食物展台上展示实验 实验结论:上述食物,蜗牛只吃菜叶,如用书上几种材料,蜗牛除了菜叶还喜欢黄瓜。遇到醋或者酒之类刺激物体,蜗牛会立刻缩回到壳里。

实验内容:水的毛细现象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不同颜色的水、纸巾;粉笔、纱布、塑料片、玻璃片(2块,在其中一块玻璃片上绕上几圈透明胶);两支粗细不一样的玻璃管; 实验类型:教师演示实验、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缝隙或小孔向上“爬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孔隙越小,水爬升得越高。

大中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分组实验报告单实验内容:观察水 年级: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课题:2、神奇的水 实验器材:滴管、一元硬币、烧杯、回形针每组一盒;戳好洞的可乐瓶一只、水盆一个;大小烧杯各一只、橡皮泥一块、50克砝码一只、细线一根。 实验类型:水的表面张力为学生操作实验,会喷射的水和会托举的水为教师演示实验,水的溶解实验为学生操作实验

实验结论: 会团结的水:水面会成一个圆弧形,因为表面的水有一股相互之间拉着的力,可以承受一点的重量。 会喷射的水:瓶子上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近,下方小孔的水喷射的距离远,因

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最全整理版)

应用广泛的酸、碱、盐§ 7.1 溶液的酸碱性一、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1.实验: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结论: (1)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 红;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中性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 注意:① 我们有时候还用蓝色或红色石蕊试纸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② 酸性溶液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碱性溶液能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③ 只有可溶性的酸性、碱性物质才能使指示剂变色,变色的是指示剂,而不是该物 质。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酸性物质与碱性物质 (1)酸性物质:山楂、柠檬、柑橘、西红柿等; (2)碱性物质:茶叶碱、烟碱等。 3.区分酸溶液和酸性溶液、碱溶液和碱性溶液 注意: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因此酸溶液 一定是酸性溶液,而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同样,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碱溶液一 定是碱性溶液。 例如:硫酸铜、氯化铵的水溶液显酸性,而不是酸;纯碱、肥皂的水溶液显碱性,但不是碱。4.补充知识:酸、碱、盐的概念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如:HCl、HNO3、H2SO4、H2CO3 等。

HCl==H++Cl-;H2SO4==2H++SO42-;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OH、Ca(OH)2 等。 + - 2+ - NaOH==Na++OH-;Ca(OH) 2==Ca2++2OH-; (3)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如:NaCl、NH4NO3 等。NaCl==Na++Cl-;NH4NO3==NH4++NO3-; 二、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1.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 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 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 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且pH 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呈碱性,且pH 越大,碱性越强。 3.pH 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胶头滴管(或玻璃棒)把待测试液滴(或涂)在pH 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半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标准比色卡上相同颜色的pH 即为该溶液的pH。 (1)不能直接把pH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以免带入杂质,同时这种操作可能泡掉pH 试纸上一部分指示剂,以致比色发生较大的误差; (2)不能先用水将pH 试纸润湿,再进行测试,因为水润湿后的pH 试纸将测定的是稀释后溶液的pH。 (3)我们实验室一样使用的pH试纸是广泛pH试纸,测出的pH值是1~14的整数。(4)为了比较精确的测定溶液的pH,我们可以用精密pH 试纸和酸度计(又称 pH 计)来测量。三、溶液酸碱性与生命活动的关系1.人的体液有一定的酸碱度。血液、组织间液和细胞内液的酸碱度都接近于中性,而且变化极小; 2.胃液的pH 在0.9~1.5 之间,在这样的环境中铁屑都可被溶解,但胃本身却能安然无恙。因为胃里有一层“粘液屏障”,它是由粘液细胞和上皮细胞分泌出的一种胶冻状粘液,在胃粘膜表面构成一个保护膜,用来保护胃,防止胃酸对其本身的腐蚀及胃蛋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