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

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
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

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高中美术新课程理论学习总结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承办的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于2005年12月4日至10日在风光旖旎的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项目。

新课程改革理论学习是培训班第一阶段的主要学习项目,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研室陈卫和教授作为此次培训班的“班主任”,特别邀请了首都师范大学的尹少淳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的皮道坚教授、广州美术学院的张幼云教授等作为这次理论学习的主要教师。来自广东省二十多个市县的高中美术骨干教师云集广州美术学院开始了被称为“第一届高中美术黄埔军校”的培训活动。

经过紧张的筹备,12月5号上午9点,全体学员及教师参加了培训班的开学典礼,省委教育厅官员宣布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省级培训正式拉开了帷幕。接着全体高中骨干教师参观了广州美术学院大学城校区的教学环境,从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的工作室,版画系的木板、铜板、综合板工作室,国画系工作室一直到美术教育系的木雕工作室、摄影工作室。看到美院优美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设备,各位高中老师们无不欢声雀跃,表现出对此次培训活动的极大热情。

12月5日下午首都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博士导师尹少淳教授为全体高中教师做了题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追求与实施策略》的讲座。尹教授首先提出了高中美术课程新标准的五个研修目的,分别是:1、多样性和选择性是这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策略,设置

5个系列、9个模块,恰恰是这一策略在美术课程中的具体体现。2、应该正确地对待和理解标准——不要将标准视为僵死的条目,应该承认标准是具有弹性的,标准与具体的教学情境具有双向适应的关系。

3、根据中国的国情,标准中写出来就存在开设的可能性,如果不在标准中明确写出来,就永远无法开设。正是这种多样性和选择性,提供了可行性的基础。

4、在高等院校通过课程设置使未来的师资至少具备开设三个模块的能力;在一个相对的区域中实现师资共享。

5、学校领导提高对高中美术课程重要性的认识;落后和贫困地区可根据现有的条件开设能够开设的课程。

其次,通过对中国美术教育高中课程发展的回顾,尹教授认为“单纯的欣赏课不是高中美术课的当然选项!”这次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制定就是依据这一基本观点而设计。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可以归结为:1.设置学习模块,提供多种选择机会。2.实行学分管理,保证基础,力争拓展。3.注重可行性,适应不同学校的美术教学条件。4.传承民族文化,反映学科最新发展。针对这一设计思路,尹教授又通过对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美术教育的统一性和差异性的辩证关系的分析,阐述了制定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论背景。并通过与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的对比分析了高中美术新课程内容的

特点。

针对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在现实中是否可行的质疑,尹教授认为新课标是否可行,必须先解决两个认识问题。一是对课程标准的态度。即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与各地不同的教学情景表现出一种辩证的双向

适应性,一方面要努力规范全国各地的美术教学,各地的美术教学也要努力适应国家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国家美术课程标准要通过自身的弹性,增强对各地美术教育的适应性,鼓励体现美术教育的地方特色。二是认识选择性的基础。虽然新课程标准的制定注重选择性广、适应面大、可调节性大的特点,但最终选择性是不可能在课程标准上进行的,只能在学校的课程表上进行。因此,学校要创造条件增加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系列和学习模块。

最后,尹教授以丰富、生动的案例再一次强调了美术课程在普通高中开设的价值及意义、进一步阐述了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的目标。并对在座的高中骨干教师们提出了思考与讨论的议题:

1.您赞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追求吗?或者说您是否觉得还是原来的普通高中艺术欣赏教学大纲的追求更合理?

2、您认为课程标准是硬性的好?还是弹性的好?

3.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您赞成美术鉴赏必修吗?请谈谈理由。

4.您觉得目前最可能开设的模块是哪几个?请排序。

5.您所在地区实施新高中美术课程标准的条件如何?

6.如何有效地解决师资和设备问题?

7.您能对如何有效地实施新的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提供其他的途径和方法?

这些议题成为了随后一个星期全体老师们热烈讨论的话题,并成为此次培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的思想引线。

12月6号上午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美术教研员——周凤甫做了《广东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现状与实施策略》的讲座。讲座主要围绕广东省普通高中美术新课程实验情况作了详细的介绍。广东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主要内容包括:1、实验***制定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2、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3、建立以学校为本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和教学研究制度。4、进行教学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针对广东省美术教育环境的特点,周凤甫还向在座的高中骨干教师们介绍了目前广东省新课程试验所总结的一些具体策略。

12月7号上午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研室陈卫和教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做了题为《艺术教学的教学艺术——高中美术教学方法研究》的讲座。讲座以“怎样才是一堂优秀的美术课?”这一问题开始,陈教授阐述了他的研究心得,认为美术教学方法建立在对艺术教学的理解上。因为科学强调的是规范,而艺术讲究的是自律,如果两者互换,科学自律艺术规范其结果必然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正所谓南辕北辙。通过对艺术与科学两者的对比,陈教授提出面对在应试教育借助科学之势大行其道的局面,我们美术学科只有借助艺术魅力来大张旗鼓。我们要做的就是与应试教育抗衡,让人们看到艺术是生活的另一张面孔。

陈教授还提出不同类型美术课程具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分别反映出明显的理性或感性特征。他认为艺术教学方式,并不是要排斥理性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感性需要理性来把握。美术教师要注意

的是在目前的教育环境中,科学至上、理性主义对艺术教学的影响,要防止美术教学活动出现理性化的趋向。接着陈教授以其丰富的理论学识与实践经验向高中教师们讲述了美术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各类教学方法,并以生动、现实的案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这些教学方法在美术教育实践中的运用。而“教无定法”是陈教授最后送给在座的每一位高中教师的一句恒言。

下午,全体高中骨干教师相聚一堂,共同观赏了高中美术课程录像教学案例,并结合实际共同探讨了美术教学方法的各类议题。

12月8日上午的讲座由华南师范大学美术教育学院皮道坚教授开讲,题目是《高中美术教科书研究》。在中国当代美术批评界享有盛誉的皮道坚教授谈起高中美术教育也十分在行,原来他担任了广东版高中美术教材的主编。皮教授首先以当代艺术与当代人生活的关系为题讲述了美育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与价值。接着分析了美术批评的方法如何运用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并向老师们介绍了国内外美术鉴赏的教学模式,同时以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在《美术鉴赏》模块中的理解和运用作为贯穿其中的主线。根据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特点,皮教授提出以点牵网、情境教学、比较呈现、宽容互动的美术鉴赏课堂教学方法。

最后皮教授介绍了他所主编的广东版高中美术教材。指出教材尝试以“艺术、人文、本土、开放、互动”融会于一体的创新教育理念来构建教材体系:“艺术”是学科本体,“人文”是学科的底蕴,“本土”是学科的立足点和出发点,“开放”是学科教育所要采取的态

度,“互动”是学科教育实践的操作方式。通过这五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进入一个多维的、立体的学科知识空间,从而推动高中阶段的素质教育。皮教授讲授的有关当代艺术的教育议题引起了学员们浓厚的兴趣,并纷纷提出了一些关于当代艺术的问题,皮教授一一作了解答。

12月9日上午,广东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样本单位——深圳中学的教师房尚昆作为特邀嘉宾也来到了大学城校区,与所有学员一起分享他的教学经验。房老师的快乐与风趣感染者在座的每一位学员,他充满***地向大家讲述着深圳中学的美术教育改革与发展,讲述着自己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及在美术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当提到在广东省新课程实施的2007年高考中,艺术第一次可能作为高考选择项目出现在高考方案中,房老师认为这是喜忧参半的一种决策。作为学科得到应有的重视是值得可喜的现象,但是作为艺术学科它特有学科特性,房老师还是希望学生们在一种放松,“游戏”的状态中学习艺术、亲近艺术、感悟艺术与创造艺术,让艺术在学生的情感中升华。如艺术承担着高考的压力,可能会变的沉重。

深圳中学美术教育教学在实施教学模式的改革实验中,始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素质教育为中心,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美术水平和审美能力。同时,注重学生美术特长和美术能力的培养。学校目前有3位美术教师,利用学校现有的5间美术专业教室,每个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分别承担3个模块的教学任务。现在有:《第一美术工作室》、《第二美术工作室》、《第三美术工作室》、《基础绘画工

作室》、《摄影摄像工作室》。同样都是来自一线的美术老师,听过了房尚昆老师的经验介绍,大家看到深圳中学的美术新课程开的红红火火,许多学员们都开始觉得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虽然不可能每一间学校都具备像深圳中学那么好的教学环境,但是房老师提出的美术老师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还是深深地印在了大家的脑海中。

下午,培训班“班主任”陈卫和教授别出心裁地安排学员们在美院教学区的草地上进行座谈。广州的冬日下午,温馨的阳光温暖着每一位学员,大家在草地上席地而坐,侃侃而谈。眨眼间第一阶段的学习就快要结束了,学员们由陌生到熟悉,此时同为美术教育的工作者,不禁敞开胸怀,各抒己见。

12月10日上午,广东省高中美术骨干教师培训班第一阶段的学习最后一个讲座由广州美术学院美术教育系张幼云博士开讲。他讲座的题目是《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张教授以他自己做的研究为案例详细地讲解了美术教育研究工作的具体步骤与方法。对于高中教师们提出的关于高中美术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缺乏理论支持等问题,张教授指出可以选择教育研究方法中的行动研究方法,这是一种以实践为载体,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适合一线的高中美术教师。

一周的时间终于走到了终点,第一阶段的学习在学员们依依不舍的告别声中结束了。本人也不同天天早上赶着3号线公交车奔往大学城北阶梯课室了。回想这一个星期的经历,自己从两方面获得了较大的收获。一方面是专家的讲座,虽然有一些自己曾经听过,似乎是“老

调重弹”,但每一次听都会有不同的感受,特别是自己在这一学期担任了美术教育学的教学工作,对于美术教育理论的认识更是进深了一层。另一方面,在与一线高中教师的交流过程中,我了解了更多更实在的关于教育实践的信息与知识。特别是有时候听到老师们提出的问题,对比自己平时的思考,才发现有些问题在理论上与实践中是相差很远的。怪不得尹老师的博士论文所集成的书取名叫《美术教育——在理想与现实中徜徉》。

木刻版画不拘细节、自然奔放,以粗犷的线条和强烈的黑白对比表现出纯朴自然的风格;纸版画作品打破三维空间的透视,大胆追求平面效果;综合版画作品充满和谐韵律、跳宕的动感、明快的节奏。水印版画则以独具美感的“印痕”优势表现出丰富的肌理、透亮的色彩和逼真的场景,体现了色彩设计与形式构成的和谐统一……不同类型的版画作品为参观者带来了不同的视觉体验。

版画以拙朴而自然的造型、灵活的构图、纯朴用色等艺术特色与学生稚拙的美感特点天然吻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