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三十六计对比

易经与三十六计对比
易经与三十六计对比

三十六计》在我国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兵学谋略宝典,早在晋宋时期,史书中就有“三十六策”的记载。虽说知者众多,但明白三十六计与易经六十四卦关系的人可能较少,大家可以对照【周易大传】与【36计计名探源】一一比对。

其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其中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代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

<胜战计篇>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文: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外。太阳,太阴。

译文:自以为防备非常周密的,就容易斗志松懈,麻痹大意;平时见惯的,往往就不会再怀疑了。阴晦的计谋就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这并不和公开的形式矛盾。非常公开的往往隐藏着非常机密的。

三十六计记录;太阳,太阴

出自【易经】水火既济卦水在天上,太阳被压入水底,达到瞒天过海的目的。

【易经卦象】: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文: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文:攻打集中的强敌,不如把它调动分散以后再打;先兵出击,不如后发制人。

三十六记录;敌阳不如敌阴

出自【易经】火水未济卦不成功之象,只是缓解一下压力。

【易经卦象】:君子以慎辨物居方。

第三计借刀杀人

原文: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译文:敌方的情况已经明朗,而盟军(泛指第三种势力)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盟军去消灭敌人,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善于运用《损》卦中关于“损上益下”的逻辑推理演算。

三十六计记录;引友杀人,损下益上

出自【易经】山泽损卦《彖》辞“损,损下益上,其道上行”

【易经卦象】:君子以惩忿窒欲。

第四计以逸待劳

原文: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文:迫使敌人出于窘迫的境地,而不是采取直接进攻的手段,可以根据刚柔互相转化的道理,实行积极的防御,逐渐地消耗、疲惫敌人,使它由弱变强,我方则自然会变被动为主动。

三十六计记录;困敌之势,(可)损刚益柔

出自【易经】山泽损卦《彖》辞“损刚益柔有时”

【易经卦象】:君子以惩忿窒欲。

第五计趁火打劫

原文: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文:敌方遇到困难、危机,就乘机出兵夺取胜利。这就是强者趁势谋取利益,一举击败出于厄境之敌的策略。

三十六计记录;就势取利,刚决柔

出自【易经】泽天夬卦《彖》辞“夬,决也,刚决柔”

【易经卦象】: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第六计声东击西

原文:敌志乱萃,不虞,坤上兑下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文:敌方指挥不当,军如无头苍蝇,乱撞乱碰,就不能判明和应付突发事件,这是敌方首脑丧失分析判断能力的征兆。要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大好时机将其消灭。

三十六计记录;乱去乱萃,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出自【易经】泽地萃卦,初六《象》辞“乃乱乃萃,其志乱也”

【易经卦象】:君子除戎器、戒下虞。

<敌战计篇>

第七计无中生有

原文: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文:用虚假的情报蒙骗敌方,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要巧妙地由虚变实,由假变真,以各种假相掩盖真相,造成敌方的错觉,以便予以出其不意的打击。

三十六计记录;少阴,太阴,太阳

出自【易经】地雷复卦,坤下复生一阳,为无中生有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静致动。

第八计暗度陈仓

原文: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文:故意暴露我方行动,利用敌方在这里固守时,便悄悄地迂回到那里偷袭,这就能乘虚而入,出奇制胜。

三十六计记录;示之以动,益动而巽

出自【易经】风雷益卦《彖》辞“益动而巽,日进无疆”

【易经卦象】: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第九计隔岸观火

原文: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文:当敌人内部矛盾趋于激化,秩序混乱之时,我宜静待事态发展,使其内部局势恶化,发生暴乱。对方反目为仇,势必自取灭亡。顺应敌情策划计谋,适应敌情的变化相机行事,一定会受到好的效果。

三十六计记录;阴以待逆,豫顺以动 -

出自【易经】雷地豫卦《彖》辞“豫,刚应而志行,顺以动” -

【易经卦象】:君子以作乐崇德。

第十计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文:使敌人相信我方的“友好诚意”,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精心准备。待机行动,切不要让它发生变化。这就是暗藏杀机、外示和好的谋略。

三十六计记录;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刚中柔外也 -

出自【易经】泽山咸卦,坤至柔也,乾至刚也,坤包乾刚中柔外也,乃咸卦。

【易经卦象】:君子以虚受之。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文: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文:当局势发展到必然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设法用我方的弱小兵力拖住敌方的精锐,丢卒保车,牺牲局部利益保存整理利益。

三十六计记录;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

出自【易经】雷天大壮卦,群阳损阴之象,大壮卦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非礼勿履。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原文: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文:再微小的空隙,也要及时利用;再微小的利益,也要力争获得。变敌方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三十六计记录;少阴,少阳 -

出自【易经】泽山咸卦,少阴兑也,少阳艮也,泽山咸卦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虚受之。

<攻战计篇>

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原文:疑以扣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文:有怀疑就要侦查确实,待情况完全掌握之后再行动。反复侦查,是发现暗藏敌人的条件。

三十六计记录;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 -

出自【易经】地雷复卦,坤下复生一阳,乃一阳应五阴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静致动。

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原文: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蒙童,蒙童求我。

译文:凡有作为的,难以驾驭和控制,不可加以利用;凡没有作为的,往往要依附别人以强立,这就会求助于我。利用没有作为的并顺势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三十六计记录;借不能用者而用之,童蒙求我(即我使童蒙) -

出自【易经】山水蒙卦,卦辞“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易经卦象】:君子以果行育德。

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原文: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文:等到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周围困他,用人为的假相去诱骗他。向前进攻有危险,那就想办法让敌人反过来攻我。

三十六计记录;诱之,往蹇来返-

出自【易经】水山蹇卦六四《象》辞“往蹇来连,当位实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反身修德。

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追。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逼得敌人无路可走,就会遭到猛烈的反扑;故意放他一条生路,反而会削弱敌人的气势。追击时,紧紧地跟踪敌人而不出击,以消耗其体力,瓦解其斗志,等他的兵力分散时再加以捕捉。如此用兵,可以避免流血。这就是“需”卦的原理:让敌人相信还有一线生机。

三十六计记录;走则势减,散而后擒,需,有孚,光

出自【易经】水天需卦卦辞“需,有孚,光亨”

【易经卦象】:君子以待阴阳结合。

第十七计抛砖引玉

原文:类以诱之,击蒙也。

译文:用极其类似的东西去迷惑敌人,使敌人懵懂上当。这是“蒙”卦原理的演用。

三十六计记录;类以诱之,击蒙也

出自【易经】山水蒙卦上九爻辞“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易经卦象】:君子以果行育德。

第十八计擒贼擒王

原文: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译文:摧毁敌人的主力,抓住他的首领,就可以瓦解他的整体力量。好比龙出大海到陆地上作战,面临绝境一样。

三十六计记录;夺其魁,(似)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

出自【易经】坤为地卦上六《象》辞“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易经卦象】: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混战计篇>

第十九计釜底抽薪

原文: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译文:两军对垒,不直接抗击他的锋芒,而是削弱他的气势,从根本上削减他的战斗力,用以柔克刚的办法制服他。

三十六计记录;不敌其力,消其势,兑下乾上

出自【易经】天泽履卦,乾为天,兑为泽,合起为天泽履卦。

【易经卦象】:君子以辩上下、安民志。

第二十计混水摸鱼

原文: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译文:乘敌人内部发生混乱,利用其力量削弱而没有主见,使其顺从己方,像人随天时而作息一样习惯、自然。

三十六计记录;乘其阴乱,随 -

出自【易经】泽雷随卦《象》辞“随,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

【易经卦象】:君子以向晦入宴息。

第二十一计金蝉脱壳

原文: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盅。

译文:保存阵地的原型,造成还在原地防守的气势,使友军不怀疑,敌人也不敢贸然进犯。在敌人迷惑不解时,隐蔽的转移主力。

三十六计记录;存其形,敌不疑,巽而止,盅。 -

出自【易经】山风盅卦《彖》辞“巽而止,盅”

【易经卦象】:君子振民育德。

第二十二计关门捉贼

原文: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此计引此卦辞,是说对小股敌人要即时围困消灭,而不利于去急追或者远袭。

三十六计记录;小敌困之,剥 -

出自【易经】山地剥卦卦辞“剥,不利有攸往”

【易经卦象】:君子以明盈虚消长之律。

第二十三计远交近攻

原文: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译文:此计运用“上火下泽”相互离违的道理,说明采取“远交近攻”的不同做法,使敌相互矛盾、离违,而我正好各个击破。

三十六计记录;形禁势格,利从近取,上火下泽 -

出自【易经】火泽睽卦《象》辞“上火下泽,睽”

【易经卦象】:君子以同而异。

第二十四计假道伐虢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处在两个大国中的小国,面临着受人胁迫的境地时,我若说援救他,他在困顿中会不相信吗?

三十六计记录;困,我假以势,有言不信? -

出自【易经】泽水困卦卦辞“有言不信” -

【易经卦象】:君子致命遂志。

<并战计>

第二十五计偷梁换柱

原文: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译文:好比拖住了车轮,车子就不能运行了。己方抽其友方劲旅,如同抽出梁木,房屋就会坍塌,于是己方就可以控制他了。

三十六计记录;抽其劲旅,如曳其轮,而后乘之 -

出自【易经】水火既济卦初九《象》辞“曳其轮,义无咎” -

【易经卦象】:君子以思患而预防之。

第二十六计指桑骂槐

原文: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译文:治军,有时采取适当的强刚手段便会得到应和,行险则遇顺。

三十六计记录;警以诱之,行险而顺 -

出自【易经】地水师卦《彖》辞“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

【易经卦象】:君子以容民蓄众

第二十七计假痴不癫

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①。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译文:在军事上,有时为了以退求进,必得假痴不癫,老成持重,以达后发制人。这就如同云势压住雷动,且不露机巧一样,最后一旦爆发攻击,便出其不意而获胜。

三十六计记录;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

出自【易经】水雷屯卦《象》辞“云雷,屯” -

【易经卦象】:君子以经纶

第二十八计:上屋抽梯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敌人受我之唆,犹如贪食抢吃,只怪自己见利而受骗,才陷于了死地。

三十六计记录;唆之使前,断其援,其遇毒,位不当 -

出自【易经】火雷噬嗑卦六三《象》辞“遇毒,位不当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明罚赦法。

第二十九计树上开花

原文: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也。

译文:弱小的部队通过凭借某种因素,改变外部形态之后,自己阵容显得充实强大了,就象鸿雁长了羽毛丰满的翅膀一样。

三十六计记录;借局布势,如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出自【易经】风山渐卦上九爻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 -

【易经卦象】: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第三十计反客为主

原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译文: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易经.渐》卦上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要循序渐进

三十六计记录;乘隙插足,渐进 -

出自【易经】风山渐卦《彖》辞“渐之进也” -

【易经卦象】: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败战计>

第三十一计美人计

原文: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译文:对付兵力强大的敌人,就攻击他的将帅;将帅足智多谋的,就打击他的战斗意志。将帅斗志衰退,部队士气消沉,敌人的气势必然要自行萎缩。利用敌人内部存在严重的弱点来分化、瓦解敌人,这样才能把握保存自己的实力。

三十六计记录;将智者,代其情,顺相保 -

出自【易经】风山渐卦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

【易经卦象】: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第三十二计:空城计

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译文:兵力空虚的时候,再故意显示出不加设防的样子,这样反而使敌人疑窦横生、难以捉摸。让敌人摸不清你究竟是强盛还是柔弱,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这种奇妙莫测的用兵之法显得更加神奇。

三十六计记录;刚柔之际,疑中生疑,奇而复奇 -

出自【易经】雷水解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 -

【易经卦象】:君子以赦过宥醉。

第三十三计:反间计

原文:疑中之疑。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译文:在布下一重重的疑阵之后,能使来自敌内部的间谍归顺于我。

三十六计记录;比之自内,不自失 -

出自【易经】水地比卦六二《象》辞“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

【易经卦象】:君子以建万国、亲诸侯。

第三十四计:苦肉计

原文:人不自害,受害必真;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译文:故意毁伤身体以骗取对方信任,从而进行反间的计谋。本计用此象理,是说用采用这种办法欺骗敌人,就是顺应着他那柔弱的性情达到目的。

三十六计记录;假真真假,间以得行,童蒙之吉,顺以巽 -

出自【易经】山水蒙卦六五《象》辞“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

【易经卦象】:君子以果行育德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原文: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译文:将帅巧妙地运用此计,克敌制胜,就如同有上天护佑一样。

三十六计记录;(敌)将多兵众,使其自累,(我)师中吉 -

出自【易经】地水师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 -

【易经卦象】:君子以容民畜众。

第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原文:全师避敌。左次无咎,未失常也。

译文:敌军兵力占绝对优势,我方不能战胜他,只有投降、讲和、退却三条路可走。投降,是彻底的失败;讲和,是一半的失败;退却,不是失败,而是转败为胜的关键,是符合正常的用兵法则。

语出《易经.渐》卦。(卦名解释见计“树上开花”注②)本身九三《象》辞:“利御寇,顺相保也。”是说利于抵御敌人,顺利地保卫自己

【易经卦象】:君子以居贤德善俗。

三十六计调虎离山的故事

三十六计调虎离山的故事 调虎离山:设法使老虎离开原来的山冈;比喻用计谋调动对方离开原来的有利地位。为大家整理了三十六计之调虎离山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调虎离山原文】: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注释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种条件或情况。此句意为战场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条件或情况对敌方不利时,我再去围困他。 ②用人以诱之:用人为的假象去诱惑他(指敌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来连:语出《易经;蹇》卦。蹇,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艮下坎上)。上卦为坎为水,下卦为艮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险,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难;连,艰难。这句意为:往来皆难,行路困难重重。 此计运用这个道理,是说战场上若遇强敌,要善用谋,用假象使敌人离开驻地,诱他就我之范,丧失他的优势,使他处处皆难,寸步难行,由主动变被动,而我则出其不意而致胜。 按语 兵书曰:“下政攻城”。若攻坚,则自取败亡矣。敌既得地利,则不可争其地。且敌有主而势大:有主,则非利不来趋;势大,则非天

人合用,不能胜。汉末,羌率众数千,遮虞诩于队仓崤谷。诩即停军不进,而宣言上书请兵,须到乃发。羌闻之,乃分抄旁县。翔因其兵散,日夜进道,兼行百余里,令军士各作两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发者,利诱之也;日夜兼进者,用天时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调虎离山典故】: 东汉末年,军阀并起,各霸一方。孙坚之子孙策,年仅十七岁,年少有为,继承父志,势力逐渐强大。公元199年,孙策欲向北推进,准备夺取江北卢江郡。卢江郡南有长江之险,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难攻。 占据卢江的军阀刘勋势力强大,野心勃勃。孙策知道,如果硬攻,取胜的机会很小。他和众将商议,定出了一条调虎离山的妙计。针对军阀刘勋,极其贪财的弱点,孙策派人给刘勋送去一份厚礼,并在信中把刘勋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说刘勋功名远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与刘励交好。孙策还以弱者的身份向刘勋求救。他说,上缭经常派兵侵扰我们,我们力弱,不能远征,请求将军发兵降服上缭,我们感激不尽。刘勋见孙策极力讨好他,万分得意。上缭一带,十分富庶,刘勋早想夺取,今见孙策软弱无能,免去了后顾之忧,决定发兵上缭。部将刘晔极力劝阻,刘勋哪里听得进去?他已经被孙策的厚礼、甜言迷惑住了。 孙策时刻监视刘勋的行动,见刘勋亲自率领几万兵马去攻上缭,城内空虚,心中大喜,说:“老虎己被我调出山了,我们赶快去占据

为人处世三十六计详解_真的很受益!

引导语: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文化遗产之一。本文为详解现代版为人处事三十六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1计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第3计借口计

人做事情总是要名正言顺,要有个说法给个交代,要找个托辞做个解释,仿佛有了理便一切有了着落。有时人们迷恋理由甚至到了掩耳盗铃的程度。所谓借口,其实是“没理找理”,所以找借口时便要绷起脸来,一副“理直才气壮”的样子,方能得逞。而时机未到便慌慌张张地辩解,只会勾起人们的怀疑和警惕。 第4计旁敲计 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手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第5计奖赏计 人生在世,“名”最为紧要。为了脸面,人可以“打肿脸充胖子”。伤了面子人会和你结仇,意图报复;给了体面则会结出友谊之花。谁要忽视了脸面问题,他自己也断不会混得“有头有脸”,不去尊重别人,谁会给你好脸。给人面子是领导者专用术,不是上司没有“赏”别人脸的资格。有了资格,便无须恭维、讨好,只须稍加表示,便会让人受宠若惊,鲜有失灵。我们应强调,给人面子者不可与人过于亲近。亲近滋生轻慢,令人丧失神秘,且缺点也会明显。给人面子,最难之处便在于在威严和亲近间求得微妙平衡,此所谓“远了不亲,近了不敬”。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详解完整版(经典收藏了)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汉族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汉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第一套胜战计 1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认为准备万分周到,就容易松劲;平时看惯了的,就往往不再怀疑了,秘计隐藏在暴露的事物中,而不是和公开的形式相排斥。非常公开的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 2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树敌不可过多,对敌要各个击破,对现在还不忙于消灭的,要隐藏我们的意图。 3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作战的对象已经确定,而朋友的态度还不稳定,要诱导朋友去消灭敌人,避免消耗自己 4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控制敌方力量发展的命脉来扼杀他,而不采取进攻的形势,这就是"损刚益柔"原理的演用。 5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方的危机很大,就乘机取利,用优势力量攻击软弱的。 6第六计:声东击西 乱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摸不清情况,这是《易经》"萃"封上所说的"坤下兑上"的混乱征状。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加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7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无中生有是运用假象,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使假象变真象,大小假象,掩护真象。 8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暴露行动,利用敌方固守的时机,便主动偷袭。 9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敌人内部分裂,秩序混乱,我便等待他发生暴乱,那时敌人穷凶极恶,翻目仇杀,势必自行灭亡。我要根据敌人变动作好准备;作好准备之后,还要根据敌人的变动而行动。 10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11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12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译:微小的漏洞必须利用,微小的利益,也必须获得。变敌人小的疏忽,为我方小的胜利。 第三套攻战计 13第十三计:打草惊蛇 疑为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译:有怀疑的就要侦察实情,完全掌握了实情再行动。反复侦察,是发现暗藏敌人的因素。 14第十四计:借尸还魂 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译:有用的不可以利用,怕的是我不能控制它,不能利用的却要去利用,因为我完全可以控制它,利用不能用的而控制它,这不是我受别人的支配,而是我支配别人。 15第十五计:调虎离山 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译:等待天时对敌方不利时再去围困他,用人假象去诱骗他"往前有危险,就返身离开"。 16第十六计:欲擒故纵

三十六计成语故事

三十六计之瞒天过海 自认为军事防备十分周密,别人不会轻易进犯时,其斗志就会容易放松,从而麻痹轻敌;平时常见的事物,看惯了不容易起疑心;暗藏深机的计谋与公开的形式并不相互矛盾,相反,它常常暗含在公开张扬的行为之中。这就是易理中阴阳互相为用的道理 贞观十七年,唐太宗亲率三十万大军准备平定东土。 一日,行至大海边,只见眼前白海滔天,茫茫无际,唐太宗内心惧怕,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传报有一个近居海边的富户请求见驾,并声称已经准备好了三十万大军的过海军粮。 太宗大喜,急忙率百官随富户来到“屋”内,百官也纷纷入座,开怀畅饮。谁也没有注意,这件神气的房子已经渐渐移动开来了。不久风声四起,涛声如雷,良久不止。太宗惊起。忙令近臣揭开彩幕察看,不禁愕然,目之所及皆是茫茫海水,原来大军已经航行***之上了!这正是薛仁贵策划的“瞒天过海”之计。唐军征东,军队的士气是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大因素。如果士兵因渡海不适应,导致心惊胆颤和体力下降。那么,不用敌人攻击,整个部队的战斗力也就丧失的差不多了。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 攻击兵力集中的敌人,不如分散它后再打,打击气势旺盛的敌人,不如打击气势衰落的敌人。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派大将庞涓攻打赵国都城邯郸。 赵王向齐国求救,齐威王令田忌为将,并起用孙膑为军师,领兵出发。

大军进入魏赵交界之地时,田忌想直逼赵国邯郸,孙膑制止他说:“目前魏国的军队已经把邯郸围上了,现在去救已经晚了,现在魏国精兵顷国而出,若我们直攻魏国,庞涓必回师解救,这样一来邯郸之围定会自解。我们再于中途伏击庞涓归路,其军必败。”于是田忌率军队直接向魏国都城冲去。魏国主力全被派往围攻邯郸去了,国内军力空虚,根本无法阻挡齐军。魏惠王急令庞涓撤军回国。庞涓接令后,日夜行军向回赶。在路上中了齐军的埋伏。齐军大胜,赵国之围遂解。 《孙子兵法》三十六计之借刀杀人 当敌人的动向已经明了时,而盟友却举棋不定,观望的时候,应该诱导自己一方盟友攻击敌方,自己尽量不出兵或少出兵。这样势必使盟友受到了损失,但却可以换得自己的利益。此计是根据《周易》六十四卦中《损》卦推演而得。 满军攻打明朝,但被袁崇焕击退。皇太极为此日夜难安。 为除掉袁崇焕,皇太极定下了“借刀杀人”之计。他深知崇祯皇帝疑心重难以容人,于是秘密派人用重金贿赂明朝官员,向崇祯告密,说袁崇焕已和满洲订下密约,放满军深入内地。崇祯大怒,将袁崇焕斩首。这样一来,明朝再无可用的大将之才了,而袁崇焕十几年来辛苦建立起来的防线土崩瓦解。他手下的将士也被此事伤透了心,纷纷解甲归田,明朝军队的士气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 皇太极借崇祯之手,除掉心腹之患,为满军入关,实现霸业打下牢固的基础。

现代版三十六计

现代版三十六计!精辟!(引用) 第1计施恩计 在人际交往中,见到给人帮忙的机会,要立马扑上去,像一只饥饿的松鼠扑向地球上的最后一粒松籽。因为人情就是财富,人际关系一个最基本的目的就是结人情,有人缘。 要像爱钱一样喜欢情意,方能左右逢源。求人帮忙是被动的,可如果别人欠了你的人情,求别人办事自然会很容易,有时甚至不用自己开口。做人做得如此风光,大多与善于结交人情,乐善好施有关。施恩术是人情关系学中最基本的策略和手段,是开发利用人际关系资源最为稳妥的灵验功夫。 帮助别人时,要掌握以下基本要领: 1.施恩时不要说得过于直露,挑得太明,以免令对方感到丢了面子,脸上无光;给别人已经帮过的忙,更不要四处张扬。 2.施恩不可一次过多,以免给对方造成还债负担,甚至因为受之有耻,与你断交。 3.作为领导要培养下属对你的感情依赖,让他们心甘情愿为自己效力。 4.给人好处还要注意选择对像。像狼一样喂不饱的人,你帮他的忙,说不定还会被反咬一口。 第2计迂回计 远行之人,前有高山挡路、石头绊脚,自然会想办法绕过去,或动脑筋另辟蹊经。这种做法应用在人情世故里,便是绕着圈子达到目标。换个说法就是不走直线走曲线。 有些话不能直言,便得拐弯抹角地去讲;有些人不易接近,就少不了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搞不清对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就要投石问路、摸清底细;有时候为了使对方减轻敌意,放松警惕,我们便绕弯子、兜圈子,甚至用“王顾左右而言它”的迂回战术,将其套牢。 生活中不少人是“直肠子”,“一根筋”,为人处世“不撞南墙不回头”,十头公牛也拉不回来。这样的人最该学点迂回术,让自己的大脑多几个沟回,肠子多几个弯弯绕,神经多长些末梢。 一言以蔽之:绕几个圈子可使你能在人情关系中得到实惠。

三十六计传世典故锦囊妙计

三十六计*传世典故锦囊妙计(一) 原文注译 原文 六六三十六1,数2中有术3,术中有数。阴阳理4,机5在其中。机不可设6,设则不中7。 注释 1、六六三十六:《嘉祐集.太玄论下》:“太玄之策,六六三十六。”计,计谋,策略。军事谋略六大类,每一大类包括六小类,六六三十六个计谋。三十六之数,从易经数理。 2、数:易数。天地变易生之理。 3、术:方法,手段,权谋。 4、阴阳理:事物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规律。 5、机:机变,天机,机会。 6、设:主观生造。 7、中:成功、实现。 译文 六个六构成三十六这个变易之数,数的变易中包含术法,术法中包括数的变易。阴和阳交替运作,运作中生化出天然机变。机变是天然的,不可人为设计,人为设计的,是无法运作成功的。 按语注译 按语 解语重数不重理(1)。盖理,术语自明;而数,则在言外。若徒知术之为术,而不知术中有数,则术多不应。且诡异权术,原在事理之中,人情之内。倘事出不经(2),是诡异立见,诧世惑俗,而计谋泄矣。 或曰:三十六计中,每六计成为一套。第一套为胜战计(3),第二套为敌战计(4),第三套为攻战计(5),第四套为混战计(6),第五套为并战计(7),第六套为败战计(8)。 注释 (1)理:易理,事理,客观情况。(2)不经,不合实际,不合常规。(3)胜战计:具备充分打胜仗条件下的计谋。(4)敌战计:具有抗拒力量条件下的计谋。(5)攻战计:可以谋攻取胜条件下的计谋。(6)混战计:处于混乱局势条件下的计谋。(7)并战计:兼并战条件下的计谋。(8)败战计:以劣势对优势条件下的计谋。 译文 解语注重变易之数,不注重变易之理。变易之理,可以在各计的解语中揭

三十六计原文及解读

三十六计 总说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防备得周全时,更容易麻痹大意;习以为常得事,也常会失去警戒。秘密常潜藏在公开得事物里,并非存在于公开暴露得事物之外。公开暴露得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形成了最隐秘得潜藏状态。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进攻兵力集中、实力强大得敌军,不如使强大得敌军分散减弱了再攻击。攻击敌军得强盛部位,不如攻击敌军得薄弱部份来得有效。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敌人得情况已经明了,友方得态度尚未确定。利用友方得力量去消灭敌人,自己不需要付出什么力量。这就是从《损》卦推演出得计策。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困敌可用积极防御,逐渐消耗敌人得有生力量,使之由强变弱,而我因势利导又可使自己变被动为主动,不一定要用直接进攻得方法,同样可以制胜。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此计就是以“刚”喻己,以“柔”喻敌,言乘敌之危,就势而取胜得意思。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敌处错失丛杂、危机四伏得处境,我则要抓住敌人这不能自控得混乱之势,机动灵活地运用时东时西,似打似离,不攻而示它以攻,欲攻而又示之以不攻等战术,进一步造成敌人得错觉,出其不意地一举夺胜。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用假象欺骗对方,但并非一假到底,而就是让对方把受骗得假象当成真象。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此计就是利用敌人被我“示之以动”得迷惑手段所蒙蔽,而我即乘虚而入,以达军事上得出奇制胜。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此计正就是运用本卦顺时以动得哲理,说坐观敌人得内部恶变,我不急于采取攻逼手段,顺其变,“坐山观虎斗”,最后让敌人自残自杀,时机—到而我即坐收其利,一举成功。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古籍经典《三十六计》

古籍经典《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顶级的兵法策略。精辟有理,直击人心,颇具实用价值。内容稍长,值得细品! ?第一套胜战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备周而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译:防备周全的时候,往往更容易松懈。对于习以为常的事物,就不会警觉。秘密就隐藏在公开的事物里,并非在其外。公开与隐秘会相互转化。 第二计:围魏救赵 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译:进攻兵力集结的部位,不如打击敌人兵力分散的部位;攻击敌人阳刚的部分,不如攻击敌人薄弱的部位。 第三计:借刀杀人 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出自力,以损推演。 译:敌人的情况已经明了,盟友的态度还在犹豫,这时应极力设法诱使盟友去攻打敌人,来保存自己的实力。这是从《周易·损》卦推演出的计策。 第四计:以逸待劳 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译:要迫使敌人处于困顿的局面,不一定要直接出兵攻打,而是采取疲惫、消耗敌人的手段。 第五计:趁火打劫 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译:敌人的处境艰难,就要趁机进攻夺取胜利。这是强大者利用优势,抓住战机,制服弱敌的策略。这是从《周易》夫卦“刚决柔也”一语悟出的道理。

第六计:声东击西 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译:敌人乱撞瞎碰,不能正确预料和应付事变和复杂局面,正如坤下兑上的萃卦受到扰乱一样,必须利用敌方失去控制力的时机给以消灭。 ?第二套敌战计 第七计:无中生有 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译:运用假象欺知骗对方,但不是弄假到底,而是让对方把受骗的假象当成真象。用大大小小的假象去掩护真象。 第八计:暗渡陈仓 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译:故意向敌人的某一方向进行佯攻以吸引敌人的注意力,然后利用敌人在这一方面固守的时机,悄悄地迂回到另一方向进行偷袭。这就是《易·益》卦中所说的趁虚而入,出奇制胜。 第九计:隔岸观火 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译:当敌人内部产生争斗、秩序混乱时,我方应静观待其发生变乱。敌方相互仇杀,必将自取灭亡。顺应时势而行动,就像豫卦所说的那样,要想成功,必须顺应时势行动,不宜操之过急。 第十计:笑里藏刀 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译:使敌人相信我方,并使其麻痹松懈,我则暗中策划,充分准备,一有机会,立即动手,使他来不及应变,这是暗中厉害、表面柔和的策略。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译:当局势发展有所损失的时候,要舍得局部的损失,以换取全局的优势。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三十六计故事》整本书阅读教案

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 《三十六计故事》读物推荐教学设计 ——川主寺第二小学杨荣花 阅读计策: 《以逸待劳》、《隔岸观火》、《走为上计》 议题:古代战争中谋略制胜的智慧 教学目标: 1、用抓关键词、勾画、归纳的方法浏览几个故事,快速简单归纳几篇计策故事的内容并完成表格。 2、通过对几个故事的了解,学习古代战争中英雄谋略制胜的智慧,激发同学们对《三十六计故事》这本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习古代战争中谋略制胜的智慧并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学习中、生活中。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介绍读物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要考考你们的倾听能力。边听故事边猜猜:这个故事的名字是什么听发生在什么时候,主人公是谁以及主人公干了一件什么事PPT 板书:空城计三国时期,诸葛亮用空城计“吓”退司马懿。 老师讲了这么长的故事,同学们只用一句话就把内容归纳出来了。这就是阅读这类故事的小技巧:把故事中的关键词找出来,勾画圈点都行,做上记号,再把这些关键词归纳成一句简单的话,就能概括出故事的内容。 板书:阅读小技巧:抓关键词归纳

同学们刚才听的空城计,就是老师给大家推荐的新课标小学语文阅读丛书《三十六计故事》里的第三十二计PPT 板书:《三十六计故事》 这本书是对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战争经验的总结,详细介绍了战争中的谋略(计谋策略),以及在各种环境下克敌或避敌制胜(制服对方以取胜)的智慧。智慧囊里诠释了三十六计的现代含义,同学们可以把书中的智慧灵活地运用到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 同学们还记得空城计中的主人公吗PPT他不是以实力战胜敌人的,而是了解司马懿的心理,以谋略胜敌。同学们觉得他的谋略智慧吗在古代,有很多像空城计一样制胜的谋略,同学们想不想读读这些既充满智慧又能取胜的谋略呢我们一起去见识见识“古代战争中谋略制胜的智慧”。 板书:古代战争中谋略制胜的智慧 二、阅读故事交流古代战争中谋略制胜的原因 用老师刚才推荐的阅读方法,小组内阅读故事,并用笔勾画圈点出关键词,这也是一个小技巧。板书:勾画圈点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最后完成表格。PPT 师检查小组阅读、勾画以及表格完成情况。PPT 以逸待劳:板书:以逸待劳战国末年王翦技高一筹灭楚国智慧启示:如果情况对自己很不利,就不要盲目地与对手硬拼,而要退一步养精蓄锐,等待最佳时机。 隔岸观火:板书:隔岸观火东汉末年曹操隔岸观火灭袁氏兄弟,收服公孙康。 歇后语:坐山观虎斗——坐收其利 寓言故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智慧启示:当敌方正在发生矛盾冲突时,我们要静观其变,等待时机,坐收渔翁之利。(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坐山观虎斗)走为上计:板书:走为上计秦朝末年刘邦冒死赴鸿门宴,意识到危险一走了之。(成语: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智慧启示:看到对自己形式不利就要赶紧逃走。保存实力,为东山再起做准备。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三十六计典故及解释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前言 “三十六计”是一个古语;原为虚指;极言计策之多;后人便附会实用三十六计如下: 第一套〖胜战计〗 第01计瞒天过海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第02计围魏救赵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第03计借刀杀人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04计以逸待劳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05计趁火打劫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06计声东击西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二套〖敌战计〗 第07计无中生有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08计暗渡陈仓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09计隔岸观火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10计笑里藏刀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11计李代桃僵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12计顺手牵羊微隙在所必乘,微利在所必得。少阴,少阳。 第三套〖攻战计〗 第13计打草惊蛇疑以叩实,察而后动。复者,阴之媒也。 第14计借尸还魂有用者,不可借;不能用者,求借。借不能用者而用之。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第15计调虎离山待天以困之,用人以诱之,往蹇来返。 第16计欲擒姑纵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第17计抛砖引玉类以诱之,击蒙也。 第18计擒贼擒王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龙战于野,其道穷也。 第四套〖混战计〗 第19计釜底抽薪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 第20计混水摸鱼乘其阴乱,利其弱而无主。随,以向晦入宴息。 第21计金蝉脱壳存其形,完其势;友不疑,敌不动。巽而止蛊。 第22计关门捉贼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第23计远交近攻形禁势格,利从近取,害以远隔。上火下泽。 第24计假道伐虢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第五套〖并战计〗 第25计偷梁换柱频更其阵,抽其劲旅,待其自败,而后乘之。曳其轮也。 第26计指桑骂槐大凌小者,警以诱之。刚中而应,行险而顺。 第27计假痴不癫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第28计上屋抽梯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第29计树上开花借局布势,力小势大。鸿渐于陆,其羽可以为仪也。 第30计反客为主乘隙插足,扼其主机,渐之进也。 第六套〖败战计〗 第31计美人计兵强者,攻其将;将智者,伐其情。将弱兵颓,其势自萎。利用御寇,顺相保也。 第32计空城计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三十六计请用白话文解释每一计 ◎第一计-瞒天过海◎ 是使用伪装的手段,利用机会,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出其不意的行动,让人措手不及。古时有名的有:薛仁贵瞒天过海、太史慈奇谋突围楚、楚庄王示弱灭敌、贺若弼施计渡江等。 ◎第二计-围魏救赵◎ 利用敌人的精锐去攻打别的国家,当二军相持不下时,趁隙攻占敌方的本土,待敌回国的时候,在途中予以迎头痛击,并把他们消灭掉,这是孙膑的做法。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围魏救赵。 ◎第三计-借刀杀人◎ 利用矛盾、反间、离间等谋略,巧妙的借用别国的力量,来击败敌人,并能保存自己的实力。古时有名的有:曹操借孙权杀关羽、郑桓公借刀诛敌。 ◎第四计-以逸待劳◎ 乃占有利的形势,一面防止敌人的功击,一面养精蓄锐,等到敌人士气低落的时候,再采取主动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孙膑再败魏军於马陵、陆逊以逸待刘备。 ◎第五计-趁火打劫◎ 趁著人家的家里失火时,闯入屋内掠夺财物,也就,是说趁著敌人处於危险混乱的时候加以攻击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刘邦毁约灭项羽、齐国趁虚攻燕、宋襄之仁。 ◎第六计-声东击西◎ 利用巧妙的方法诱敌,使敌人产生错觉,再乘机消灭敌人。古时有名的有:官渡之战、周亚夫敉平七国之乱。 ◎第七计-无中生有◎ 所谓无中生有是将没有假装成有,使出虚虚实实的手段,以混淆对方判断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张巡以稻草人借箭、淝水之战、张仪无中生有。 ◎第八计-暗渡陈仓◎ 此计和声东击西有异曲同工之妙,亦即假装要出兵攻击,诱使敌方注意,集中兵力防备,我方却从另一个方向予以突击。这即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韩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吕蒙巧夺荆州、邓文识破敌计。 ◎第九计-隔岸观火◎ 静观对岸火势,按兵不动,不论遇到任何事,就静静的观察变化。古时有名的有:曹操隔岸观火。 ◎第十计-笑里藏刀◎ 表面上露出笑容,态度和善,使人疏於防备,而自己却秘密策划,准备充份后,一举打败对方,这是表面柔和,却暗藏杀机的策略。古时有名的有:曹操机智除患、荆轲示好刺秦王、关羽大意失荆州。

三十六计经典战例分析

三十六计经典战例分析 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是中国战争史上一个十分成功的范例。他主张避实就虚,善于抓住敌人的弱点,使敌人受到牵制,从而用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成功。 公元前三四五年,魏国大将庞涓鼓动魏惠王攻打赵国,并亲自率领大军将赵国都城邯郸围的水泄不通。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威王派大将田忌和军事孙膑带兵前去救赵。公元前353年,魏国国君魏惠王派大将庞涓带兵去攻打赵国,团团地围住了赵都邯郸。情况非常危急,赵国的国君赵成侯派使者到齐国去求援兵。齐国的国君威王很痛快,立刻拜田忌为大将,拜孙膑为军师,发兵去救赵国。田忌打仗非常勇敢,但智谋不足,又是个急性子,奉命之后,便想立刻赶到邯郸去与魏兵厮杀,可孙膑不同意。 孙膑,是我国历史上很有名的军事学家孙子的后代子孙,也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军事学家,田忌很佩服他。有这样一回事:田忌常喜欢与齐国宗室的公子们跑马比赛,押重金,赌输赢。可他赢的次数并不多。田忌去向孙膑请教,问怎样才能多赢。孙膑没回答,却去看了看田忌和公子们比赛时用的马。孙膑发现,马的脚力相差不大,但可分为上、中、下三种等级。于是孙膑便胸有成竹地对田忌说:"下次有跑马比赛时,您只管放大胆量下重金与他们赌输赢,我自有办法叫您获胜。"不久,又逢跑马比赛,田忌就去报名参赛,并押下千金。等到临场比赛时,孙膑向田忌面授机宜说:"第一场,您用您的

下等马去同他们的上等马周旋;到第二场,您用您的上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中等马;到末场时,您则用您的中等马去对付他们的下等马。"待三场赛完下来,田忌只输一场而赢了两场,结果以总分之多取胜,赢得了齐王的千金奖偿。这时候,田忌想着赛马的故事又问孙膑为什么不同意赶赴邯郸去与魏军厮杀,孙膑说:"凡是要解开杂乱打结的绳索,一定要冷静地找出它的结头,然后慢慢去解,切不可心急地使劲去扯,或用拳头猛捶;还有,要排解开两个人相互的斗殴,万不可卷入去打,而要避开双方拳来脚往的地方,寻找机会用拳猛击其中一方空虚无备的腹位。待挨揍者双手捧着肚子跪下,原来对打的形势,便会有所改观,而斗殴的局面,也会顿然停止。现在魏国出兵攻打赵国,魏国的精兵锐卒,一定倾巢开赴邯郸,只剩一些老弱残兵留守国内。咱们为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占据他们的交通要道,袭击他们守备空虚的地方呢?那样,他们在外的大军,必然会放下赵国赶回相救。这样一来,我们岂不是一举解决了赵国的危急,同时还叫魏国尝尝我们的厉害吗?" 田忌认为孙膑的话很有道理,便带兵直捣魏国都城大梁。 齐国的大军刚到桂陵(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北),孙膑便叫田忌下令停了下来,孙膑说,当魏军从邯郸往回的时候,一定要经过桂陵。因此,应该在此设伏,布下阵势,到时好一举把魏军歼灭。田忌又依孙膑的计谋而行,很快地军队埋伏了下来。齐兵要攻打大梁的军情,很快,宠涓就知道了。他立刻命令从赵国退兵救大梁。魏军久围邯郸,已

三十六计故事

三十六计故事 瞒天过海三十六计之第一计 瞒天过海: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瞒天过海 庞涓又会见孙膑,说他即使给楚王抄录了兵法,楚王还是不会放过他,不如为他抄写一部兵法,他可以帮助孙膑逃离楚国。孙膑将计就计答应庞涓的要求。按照庞涓和孙膑定下的计策,庞涓离开楚国。庞涓走后,孙膑拜见楚王,说兵法乃兵圣之作,必须找一类似鬼谷的山谷抄写,才可不辱圣灵,否则将受到上天惩罚。楚人一向宠信鬼神,楚王答应了孙膑的要求。 孙膑选择了靠近楚魏边境的一条山谷,假意不敢前往。楚王得兵法心切,派军队保护孙膑。 庞涓带兵秘密袭击孙膑所在的山谷,意欲劫持孙膑。孙膑乘庞涓与楚军混战之机,在钟离春的帮助下,逃离楚国。 围魏救赵三十六计之第二计 围魏救赵: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围魏救赵的故事: 庞涓为报中山之仇,带重兵进攻赵国,赵国连战连败,国都危在旦夕。 赵国向齐国求救,田忌主张救赵,相国邹忌等人惧怕魏国,坚决反对。齐威王力排众议,派兵救赵,命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 田忌采取孙膑的计策,不去赵国,直逼魏国。田忌的堂弟田国是一个有战功的将军,他以为孙膑怕死,怂恿数名将军不听孙膑之令,定要前往赵国和魏军一决高低。孙膑好言相劝,田国等人不从。孙膑按军法斩杀田国手下一个有功之将,田国等人在军法的威慑下,带军向魏国开进。 魏国告急,庞涓只好从赵国撤军。回军途中,庞涓和齐军相遇,孙膑用计大败庞涓。庞涓这才知道孙膑没死,率残部逃回魏都,田国等人此时对孙膑口服心服。 借刀杀人三十六计之第三计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借刀杀人的故事: 齐威王派人监视田忌,孙膑告诉田忌,只有交出兵权才可免去杀身之祸。田忌听从孙膑的计策,主动交出兵权,齐威王打消斩杀田忌的念头。 公孙阅劝邹忌斩草除根,邹忌说在齐国难以得手。公孙阅让邹忌"借刀杀人"。 邹忌向齐威王建议与楚国建立联盟,共同对付魏国,并提议让田忌和孙膑出使楚国。齐王担心二人一去不回,邹忌说他们如果不回,就灭其九族。邹忌随后派心腹赶往楚国,密报田、孙到楚国是为了探查虚实。 孙膑和田忌一路上几遇危险,幸遇钟离春暗中保护,才化险为夷,到达楚国。楚国为了对付魏国,要留往田忌孙膑,并许以高官厚禄,田忌和孙膑执意要走,楚王一怒之下将二人困在楚国。 以逸待劳三十六计之第四计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以逸待劳的故事: 楚、韩、燕三国军队退去。庞涓也只好撤军。回军的路上庞涓越想越气,又带大军杀回。 魏国大军的突然返回,使齐国有此措手不及。齐威王命田忌和孙膑带兵抗敌。虽然楚、韩、燕三国的军队已经返回,齐军和魏军相比还是敌强我弱,孙膑令全军守而不出。 庞涓为激孙膑出营作战,命魏国士兵在营外高声漫骂。孙膑仍按兵不动。田国气愤不过,要求出兵,没想到孙膑竟然同意。田国率精干之兵不断袭击敌人,使魏军更加疲惫。 庞涓战不能战,拖又拖不起,只好撤军,孙膑乘机出兵,大败魏军。 趁火打劫三十六计之第五计 趁火打劫: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趁火打劫的故事 庞涓听说孙膑被困在楚国,带着珍宝亲自出使楚国,将珍宝献给喜爱珍宝胜于自己生命的楚王,还答应将占据楚国的城邑还给楚王,以换取孙膑。楚说可以考虑庞涓的建议。 楚王要挟孙膑,说他如果不答应留在楚国,就把他交给庞涓。孙滨告诉楚王,庞涓要的不是他,是《孙子兵法》,有了《孙子兵法》,魏国就会称霸。孙膑答应为楚王抄录一套《孙

三十六计成语理解

三十六计成语理解 1、胜战计:6计 瞒天过海: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 围魏救赵: 借刀杀人:比喻自己不出面,利用别人去害人。 以逸待劳: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等待来攻的敌人疲劳后再出击。 趁火打劫:趁人家失火时去抢人家的东西,比喻趁紧张危急的时候侵犯别人的利益。 声东击西:为了迷惑敌人,表面上宣扬要攻打这一方面,其实是攻打另一方面。 2、敌战计:6计 无中生有:平空捍造,把没有说成有。 暗度陈仓: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 隔岸观火:比喻别人有危难不加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 笑里藏刀:形容对人表面温和,心里阴险毒辣。 李代桃僵:比喻兄弟之间相互帮助。后来用以概括各种替代受过、受难的现象或做法。 顺手牵羊:比喻顺手拿走别人的东西。 3、攻战计:6计 打草惊蛇:比喻采取机密行动时,由于做法不谨慎,透露了风声,惊动了对方。 借尸还魂:比喻某种已经消灭或没落的思想、行为、势力等假托别的各义重新出现。 调虎离山:比喻为了便于乘机行事,想法子引诱人离开原来的地方。 欲擒故纵:比喻为了更好地控制,故意放松一步。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擒贼擒王:比喻先要抓首恶(首领)或主要的敌手。 4、混战计:6计 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混水摸鱼:比喻趁混乱的时候攫(jue)取利益。 金蝉脱壳:比喻使用计谋脱身溜走,而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关门捉贼:堵住所有的后路,关起门来捉贼。 远交近攻:本来是战国时秦国采取的一种外交策略,后来也指待人处世的一种手段。 假途伐虢guo:指以借路渗透,扩展力量,从而达到不战而胜的谋略。 5、并战计:6计 偷梁换柱:比喻用欺骗的手法暗中改变事物的内容或者事情的性质。 指桑骂槐:比喻表面上骂甲而实际上骂乙。 假桑为癫:装聋作哑,痴痴呆呆,而内心却特别清醒。 上屋抽梯: 树上开花: 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多用来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6、败战计:6计 美人计:以美人为饵,任意操纵对方的战术。 空城计: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策略。 反间计:指用计使敌人内部不团结。 苦肉计:一种计策。用伤害自己身体来骗取对方的信任,以便见机行事。 连环计:一个套着一个的一连串计策。 走为上计: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以调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

中医学与三十六计

课程:中医学与三十六计 [提要] 荣卫不和而致常自汗出的病理及证治. [阐论] 此条不言中风、伤寒,不言太阳病,而以“病”字冠于条首.病,指一般的疾病,非专指感受风寒之邪而言.“常自汗出”,是因荣卫不能相互和调所致.荣卫 不和的具体原因,可谓之“荣气和者,外不谐”.和者,平也,即荣气无病;谐者,调也. 不谐,即卫气不能调和,而卫外不固. 荣本身虽然无病, 但在外的卫气不与 之谐和,以致卫不护荣, 荣卫相离而致病. 在生理情况下,荣行脉中, 为卫之守; 卫行脉外,为荣之使; 荣滋卫而使卫气不亢,卫护荣而使荣阴不泄, 二者相互维系,相互制约,此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意.本病的原因,由于卫气不谐,而 引起荣卫失和.关键在于卫气不谐,对外来看,卫失去了捍卫之职,开合之权, 因 此不能固护于表,对内卫不能协和于荣,卫气失固, 荣不内守,所以常自汗出. 虽 然荣气和而无病,但卫气不能固密,二者仍然不能相互协调,即所谓“以卫气不共 荣气和谐帮尔”.这种荣卫不和的自汗证,治疗原则应使“荣卫和则愈”,方用桂 枝汤. 所谓“复发其汗”是指病本见自汗出,又用桂枝汤复发汗之意. 桂枝汤有滋 阴和阳,调和营卫的作用,再解肌发汗,可使营卫相和, 卫外为固, 营阴内守, 汗出 得愈. 此为发汗以止汗之法, 正如徐灵胎说: “ 自汗与发汗迥别, 自汗乃营卫相 离,发汗使荣卫相和; 自汗伤正,发汗驱邪.” 对导致本证营卫不和的原因,有以下两种见解: 1.由于风邪所伤,用桂枝汤复发其汗, 可达到祛除风邪, 调和营卫的目的; 2.是荣卫本身失和所致, 与外感风邪无关. 据原文精神, 从临证体验, 既未 言太阳病, 也未述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表证, 笔者认为应无外感风邪的荣 卫不和之见解较为正确. 桂枝汤的功能, 主要是调和荣卫, 故对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自汗证有较好的 治疗作用. 临证时, 如配合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应用,固表止汗的疗效可 增强. 若自汗日久, 肢冷而无热象者, 用桂枝汤加附子, 效果更为理想. 应用桂 枝汤治疗自汗证, 不必拘泥于表证的有无, 服法上亦不必啜粥和温复. 医疗选录 医案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杨╳ ,男 ,49岁,1981年9月初诊. 患病自汗出, 常见手足自汗出, 精神稍有紧张, 则汗出更甚, 可见面颊、两手汗出如洗 ,时有心烦 ,睡眠欠佳, 疲倦乏力, 脉沉缓, 苔薄白.曾服中西药治疗未效. 治以调和营卫, 益气固表. 取桂枝汤化裁. 处方: 桂枝10克、杭芍12克、炙甘草3克、党参12克、生芪12克、防风6克、生白术10克、生龙、牡各30克大枣7枚、生姜三片,疏药七剂,水煎温服.药后汗减,前方加炒枣仁15克、麦冬10克,继进七剂,汗出已微,睡卧较佳,守方调理而愈,追访一年,未见复发.(聂惠民医案) 医案二:自汗证 一商人自汗症, 达半年之久, 延医服止涩收敛药如龙牡之类约数十贴之多,

三十六计抛砖引玉的故事

三十六计抛砖引玉的故事 【抛砖引玉原文】: 类以诱之,击蒙也。 注释 ①类以诱之:出示某种类似的东西并去诱惑他。 ②击蒙也:语出《易经·蒙》如。参前“借尸还魂”计注释④。击,撞击,打击。句 意为:诱惑敌人,便可打击这种受我诱惑的愚蒙之人了。 【抛砖引玉典故】: 公元690年,契丹攻占营州。武则天派曹仁师、张玄遇、李多祚、麻仁节四员大将西征,想夺回营州,平定契丹。契丹先锋孙万荣熟读兵书,颇有机谋。他想到唐军声势浩大,正面交锋,与己不利。他首先在营州制造缺粮的舆论,并故意让被俘的唐军逃跑,唐军统 帅曹仁师见—路上逃回的唐兵面黄肌瘦,并从他们那里得知营州严重缺粮,营州城内契丹 将士军心不稳。曹仁师心中大喜,认为契丹不堪一击,攻占营州指日可待。 唐军先头部队张玄遇和麻仁节部,想夺头功,向营州火速前进,一路上,还见到从营 州逃出的契丹老弱士卒,他们自称营州严重缺粮,士兵纷纷逃跑,并表示愿意归降唐军。张、麻二将更加相信营州缺粮、契丹军心不稳了。他们率部日夜兼程,赶到西硖石谷,只 见道路狭窄,两边悬崖绝壁。按照用兵之法,这里正是设埋伏的险地。可是,张、麻二人 误以为契丹士卒早已饿得不堪一击了,加上夺取头功的心情驱使,下令部队继续前进。 唐军络绎不绝,进入谷中,艰难行进。黄昏时分,只听—声炮响,绝壁之上,箭如雨下,唐军人马践踏,死伤无数。孙万荣亲自率领人马从四面八方进击唐军。唐军进退不得,前有伏兵,后有骑兵截杀,不战自乱。张、麻二人被契丹军生擒。孙万荣利用搜出的将印,立即写信报告曹仁师,谎报已经攻克营州,要曹仁师迅速到营州处理契丹头人。曹仁师早 就轻视契丹,接信后,深信不疑,马上率部奔往营州。大部队急速前进,准备穿过峡谷, 赶往营州。不用说,这支目无敌情的部队重蹈覆辙,在西峡石谷,遭到契丹伏兵围追堵截,全军覆没。 刘天就优惠价迎财源 1955年,刘天就创办香港妙丽集团,自任董事长。初创时,妙丽集团只有6个人,经营品种很少的小百货零售店。经过20多年的努力,妙丽集团发展成为以百货批发业为主,兼营百货零售、地产、工业加工、旅馆、学校、旅游业的多业综合集团。经营地域从香港 扩展到美国、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内地的深圳等地。特别是1976年以来,妙丽集团 的发展更为迅速,每年都要增设一两个门市部,1984年的营业额近4亿港元。

三十六计原典及释义

第一计瞒天过海 【原典】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本指光天化日之下不让天知道就过了大海。形容极大的欺骗和谎言,什么样的欺骗手段都使得出来。 第二计围魏救赵 【原典】共敌不如分敌,敌阳不如敌阴。 本指围攻魏国的都城以解救赵国。现借指用包超敌人的后方来迫使它撤兵的战术。 第三计借刀杀人 比喻自己不出面,假借别人的手去害人。 【原典】敌已明,友未定,引友杀敌,不自出力,以《损》推演。 第四计以逸待劳 指作战时不首先出击,养精蓄锐,以对付从远道来的疲劳的敌人。 【原典】困敌之势,不以战;损刚益柔。 第五计趁火打劫 本指趁人家失火的时候去抢东西。现比喻乘人之危,捞一把。 【原典】敌之害大,就势取利,刚决柔也。 第六计声东击西 指表面上声言要攻打东面,其实是攻打西面。军事上使敌人产生错觉的一种战术。 【原典】敌志乱萃,不虞,坤下兑上之象,利其不自主而取之。 第七计无中生有 本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现形容凭空捏造。 【原典】诳也,非诳也,实其所诳也。少阴、太阴、太阳。 第八计暗度陈仓 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后多比喻暗中进行某种活动(多指男女私通达)。 【原典】示之以动,利其静而有主,“益动而巽”。 第九计隔岸观火 隔着河看对岸的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予援救而在一旁看热闹。 【原典】阳乖序乱,阴以待逆。暴戾恣睢,其势自毙。顺以动豫,豫顺以动。 第十计笑里藏刀 比喻外表和气而内心阴险。 【原典】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 第十一计李代桃僵 原指桃、李共患难。比喻兄弟相爱相助。后用来指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原典】势必有损,损阴以益阳。 第十二计顺手牵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