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

《沙盘游戏疗法》

1.我们曾把心理分析的目标阐释为三个层面: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和安安之若命与心理发展。

三者合而为一始为完整的心理分析。

2.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沙盘游戏是运用意向(积

极想象)进行治疗的创造形式,“一种对身心生命能力的集中提炼”(荣格)。其特点,是在医患关系和沙盘的“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卡尔夫)中,把沙子、水和沙具运用于意象的创建。沙盘中所表现的系列沙盘意向,营造出沙盘游戏者心灵深处意识和无意识之间的持续性对话,以及同此而激发的治愈过程和人格(及心灵与自性)的发展。

3.在事实面前要像小孩子那样老老实实地坐下来,准备放弃一切先入之见,谦卑的追随大自然引向的任何地方和任何

深渊,否则,你什么也学不到。

4.《童年游戏》四种功能性目的:(1)游戏是儿童接触与适应环境的手段。童年的游戏同成年人的工作一样,在本质

上具有类似的社会功能。(2)游戏能够沟通儿童的意识与情感体验,包含着哲学与宗教之对于成年人的意义。(3)游戏让儿童把自己的情感生活作外部表现,如同艺术之对于成年人的作用。(4)游戏能够使孩子得到愉快和轻松的体验。

5.人在出生的时候是一个整体,受到母亲自性的保护。新生儿的所有需求,都呼应了母性的本能,包括滋养和温暖等,

都是由身体母亲来提供。卡尔夫称其为“母亲-儿童合一”的阶段,在该阶段中,通过母性本能的爱,儿童体验着一种无条件的保护和安全。一年之后,儿童的自性,也即儿童整体性的核心,便开始从母亲那里分离。儿童越来越多的从母亲的关系中,从母亲的关心和温暖的表现中,来获得对于安全感的体验,从该体验中获得信任。在安全感的基础上,出现儿童心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3岁左右)。在这一阶段,自性的核心在儿童的无意识中获得了稳定的位置,开始用完整性的象征来表现自己。对此,卡尔夫举证说,儿童通过他们的游戏、绘画或言语,有意或无意地,在表现儿童本身所拥有的这种完整性。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文化,都有类似的表现。而最典型的表现,便是各种“圆”的象征。

6.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适应广泛的心理分析技术,心理分析的基本原则,无意识水平的工作,象征性的分析原理,以

及感应性的转化机制,都仍然是沙盘游戏治疗所要遵守的基本原则。

7.就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之“三大方法”而言,“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与暗示”,都与其个体潜意识观念有着

必然的联系。自由联想包含着受压抑的潜意识的运作,梦的解析中最重要的是要识破“潜意识”试图通过“检查机制”的化装,而“移情与暗示”则是要化解由于受压抑而导致的潜意识中“里比多”的固着。同样,就安荣格分析心理学三大方法而言,词语联想,梦的意象象征分析和积极想象,也都与无意识尤其是集体无意识观念密切相关。

词语联想所涉及的情绪主要是无意识的内容,荣格梦的分析以其原型意象和象征性为基础,积极想象更是充分反映着与无意识的沟通,以及集体无意识意义的反映。

8.实际上,许多精神与心理的病症本身便具有象征性的意义,有经验的临床医生对此都会有所体察。比如,面临不堪

忍受的生活僵局的时候,病人可能出现了吞咽阻碍的症状,吃任何东西都显得困难,于是这症状本身也是在用象征性的语言“表达”他已经不能再接受或承受任何东西了。同样,面对重大的心理压力,也可能产生“气喘”的病症。

那么其象征性的表达,则是形象地在说明,他已经不堪重负,不能正常地行走了。若是有病人患上每吃东西就要呕吐的病症,那么说明他不能消化那些不愉快的感情或心理内容了。于是,病人的病征,正是在运用这种象征性的语言,来陈述其背后病因的存在及其作用。

9.在心理分析和沙盘游戏的实践中,象征往往具有原型的意义,既可以表达困难和治疗,也可以呈现治愈和发展。

10.游戏的意义:(1)游戏的本体意义:游戏独立于游戏者的意识之外,具有吸引游戏者的内在魅力,具有本体的普遍

的存在状态,属于人类的存在方式。(2)游戏的自我更新作用:游戏是一个往返重复、自我更新的过程。游戏以及游戏者,都能够在此过程中更新自身。(3)游戏的自成目的性:游戏是从自身出发而进行的,没有目的和意图,具有轻松的特性。

11.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不管是身体,还是所遇到的生活环境。但是,心是无限的,心性的发展可以带给我们

超越性的感受。这也是沙盘游戏治疗和心理分析的目标,为了心理的充实、自我的开阔与心性的发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