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4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4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四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光镜和超微结构)、功能;熟悉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及特征;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了解血细胞发生的基本规律。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网织红细胞用染色呈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因此网织红细胞可继续合成( )。

2.有粒白细胞中具有吞噬功能的是( )和( )。

3.中性粒细胞所含的颗粒是( )颗粒和( )颗粒。

4.血液中的无粒白细胞是( )和( )。

5.成熟红细胞无( )和( ),胞质内充满大量的( )。

6.有粒白细胞分为( )、( )和( )三种。

7.在红细胞发生过程中,最早能合成血红蛋白的细胞是( ),开始丧失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

8.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光镜观察,通常采用( )或( )染色的血涂片标本。

9.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和( )。

(二)、单选题

1.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哪项是正确的( )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炎症疾病时显著增多

C.由多核巨细胞发生

D.细胞核分4~5叶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2.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沉淀后从上到下分为如下三层( )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

E.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

3.在周围血涂片中,最难找的白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4.红细胞的平均寿命( )

A. 1周

B.3周

C.约1个月

D.约120天

E.半年

5.幼稚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结构是()

A.游离核糖体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复合体

D.线粒体

E.滑面内质网

4.网织红细胞中,用煌焦油蓝染色,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A.破碎的细胞核

B.滑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核糖体

E.高尔基复合体

7.以下对中性粒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

A.白细胞中最多的一种

B.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

C.细胞核分杆状核和分叶核

D.细胞质内含20%的特殊颗粒和80%的嗜天青颗粒

E.能作变形运动,具有活跃的吞噬能力

8.以下哪一项不是单核细胞的特点( )

A.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

B.占白细胞总数的20%~25%

C.细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不规则形或马蹄形

D.细胞质丰富,呈弱嗜碱性

E.有吞噬作用,属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9.人类红细胞不是真正的"细胞",因为它们()

A.缺乏细胞核

B.不能进行有丝分裂

C.胞浆内缺乏细胞器

D.没有DNA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能力

E.以上诸因素

10.下列哪种细胞体积最大()

A.红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小淋巴细胞

11.红细胞能结合O2和CO2,是因为()

A.外形为双凹圆盘状,无核

B.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

C.能通过糖酵解产生ATP

D.膜上有相应的受体

E.膜有半透性,允许O2和CO2通过。

12.患有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的病人,身体中哪种白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

A.中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13.关于血小板的特征哪项错误()

A.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形成

B.可分为透明区和颗粒区

C.在血流中呈双凸圆盘状

D.不含细胞器

E.可伸出伪足而变形

14.关于血小板颗粒区以下哪一项错误( )

A.含微管、微丝,与血小板形态的维持及收缩活动有关

B.含血小板颗粒、小管系、线粒体,与血小板的凝血功能有关

C.有特殊颗粒、致密颗粒和少量溶酶体

D.颗粒区在中央部,蓝紫色

E.颗粒区含凝血因子

15.红骨髓的基本成分是()

A.致密结缔组织

B.疏松结缔组织

C.网状组织

D.脂肪组织

E.淋巴组织

16.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

A.胎儿羊膜血管

B.胚胎卵黄囊血岛

C.胎儿肝血窦

D.胎儿脾红髓

E.以上都不对

17.对造血干细胞的描述中,哪一项错误( )

A.又称多能干细胞

B.可增殖分化为造血祖细胞

C.只能向某一血细胞系统增殖、分化

D.各种血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E.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18.下列哪一个细胞不是造血诱导微环境的基质细胞( )

A.成纤维细胞

B.网状细胞

C.巨噬细胞

D.血窦内皮细胞

E.淋巴细胞

19.关于粒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规律哪项错误()

A.胞体由大到小

B.胞核形状由圆变杆状,最后分叶

C.核仁逐渐明显

D.特殊颗粒由无变有,再到多

E.细胞分裂能力由有到无

20.中性粒细胞嗜天青颗粒中含有()

A.酸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

B.碱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

C.酸性磷酸酶、组胺酶

D.肝素、组织胺

E.5一羟色胺、多巴胺

21.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

A.细胞大小

B.有无特殊颗粒

C.细胞核形态

D.有无嗜天青颗粒

E.有无吞噬功能

(三)、多选题

1.网织红细胞含有()

A.核糖体

B.嗜天青颗粒

C.血红蛋白

D.线粒体

E.溶酶体

2.关于嗜酸粒细胞的描述哪些正确()

A.胞质内充满粗大均匀的嗜酸性颗粒

B.胞质内颗粒是溶酶体

C.颗粒含有肝素、组胺和白三烯,参与过敏反应

D.能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E.患寄生虫病时血液中嗜酸粒细胞减少

3.有关红细胞与血小板错误的是()

A.均为圆盘状

B.均与血凝块的形成有关

C.均无核

D.均无细胞器

E.都有颗粒

4.不含特殊颗粒的白细胞为下述哪些细胞()

A.中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5.关于血小板正确的是()

A.体积最小,呈双凸扁盘状

B.受刺激后呈多边形,聚集成群

C.对止血和凝血起重要作用

D.胞核小

E.有细胞核无细胞器

6.具有吞噬能力的血细胞有()

A.嗜碱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单核细胞

7.血液中最多和最少的血细胞是()

A.红细胞

B.血小板

C.嗜酸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嗜碱性粒细胞

8.关于单核细胞正确的是()

A.离开血管后分化为巨噬细胞

B.由淋巴组织发生

C.含有许多嗜天青颗粒

D.核可分叶

E.胞质弱嗜碱性,呈灰蓝色

9.红骨髓的结构有()

A.发育各阶段的血细胞

B.网状组织

C.血窦

D.淋巴窦

E.疏松结缔组织

10.出生后的造血器官有()

A.脾

B.淋巴结

C.红骨髓

D.肝

E.黄骨髓

11.关于网织红细胞,正确的是()

A.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B.比成熟红细胞小

C.在常规染色的血涂片,胞质内可见蓝色的细网或颗粒

D.胞质内有核糖体存在

E.能合成血红蛋白

12.下列哪些细胞既无细胞器,又无细胞核()

A.淋巴细胞

B.血小板

C.脂肪细胞

D.红细胞

E.角质细胞

13.嗜碱性粒细胞的嗜碱性颗粒中含()

A.肝素

B.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

C.白三烯

D.组胺

E.碱性磷酸酶

14.红细胞发育的形态变化规律,正确的是()

A.胞体由大变小

B.由球形变为双凹圆盘状

C.胞核由大变小,最后变无

D.胞质由嗜碱性变为嗜酸性

E.核糖体由少到多

15.下列哪些血细胞的颗粒是溶酶体()

A.嗜天青颗粒

B.特殊颗粒

C.嗜酸性颗粒

D.嗜碱性颗粒

E.血小板颗粒

(四)、名词解释

1.网织红细胞

2.造血干细胞

3.造血祖细胞

(五)、简答题

1.结合功能简述红细胞的形态结构特点。

2.血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

(六)、论述题

1.试述中性粒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2.试述单核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七)、思考题

1.何谓巨核细胞?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三、答案与题解

(一)、填空题

1.煌焦油蓝核糖体血红蛋白

2.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3.嗜天青特殊

4.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5.细胞核细胞器血红蛋白

6.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7.早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

8.Wright Giemsa

9.原始阶段幼稚阶段成熟阶段

(二)、单选题

1.E

2.C

3.C

4.D

5.A

6.D

7.D

8.B

9.E 10.D

11.B 12.C 13.D 14.A 15.C

16.B 17.C 18.E 19.C 20.A

21.B

(三)、多选题

1.AC

2.ABD

3.BDE

4.BE

5.ABC

6.CDE

7.AE

8.ACE

9.ABC 10.ACDE 11.ADE 12.DE

13.ABD 14.ABCD 15.AC

(四)、名词解释

1.网织红细胞是一种接近成熟的红细胞,比红细胞略大胞质内含丰富的血红蛋白,无细胞核,仅有少量残留的核糖体,用煌焦油蓝染色呈细网状,表明其仍有合成血红蛋白的能力。

2.造血干细胞起源于人胚卵黄囊血岛,出生后主要存在于红骨髓。其基本特性是:有很强的增殖潜能;有多向分化能力;有自我复制能力。

3.造血祖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的分化方向确定的干细胞,也称定向干细胞,分别分化为各系的血细胞。

(五)、简答题

1.答题要点:(1)红细胞为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周缘较厚。这种形态使红细胞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携带O2和CO2的功能。(2)红细胞具有形态的可变性,这种性质可使红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改变形状。(3)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和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血红蛋白具有结合和运输O2和CO2的功能。

2.答题要点:血细胞的发育过程可以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其形态变化规律是:(1)胞体由大变小,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2)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核消失,粒细胞核由圆形变成杆状至分叶,核着色由浅变深;(3)胞质有少变多,胞质嗜碱性逐渐变弱,胞质内的特殊结构或蛋白成分从无到有;(4)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

(六)、论述题

1.答题要点:(1)中性粒细胞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0%~70%。(2)细胞呈球形。(3)核呈杆状或分叶状,分叶核一般为2~5叶,正常人血液中多见2~3叶核的细胞,杆状核的细胞较幼稚。(4)胞质内由许多细小的颗粒,可分为特殊颗粒和嗜天青颗粒两种,前者数量较多,体积较小,电镜下呈哑铃形或椭圆形,内含溶菌酶和吞噬素等;后者数量较少,体积较大,电镜下呈圆形或椭圆形,内含酸性磷酸酶和过氧化物酶,是一种溶酶体。(5)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和吞噬功能。

2.答题要点:(1)单核细胞是白细胞中体积最大的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2)胞核形态多样,呈卵圆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等;核常偏位,染色质颗粒细而松散,故着色较浅。(3)胞质较多,呈弱嗜碱性,含有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使胞质染成深浅不匀的灰蓝色。(4)单核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运动,明显的趋化性和一定的吞噬功能。

(七)、思考题

1.答题要点:巨核细胞是分化形成血小板的细胞,位于红骨髓内。细胞体积大,形态不规则,核巨大呈分叶状,胞质内分布大量血小板颗粒。细胞膜内陷形成分隔小管,将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每个小区即是一个未来的血小板。巨核细胞常位于红骨髓的血窦附近,细胞伸出细长的胞质突起,穿入血窦腔内,突起末端胞质脱落入血窦内成为血小板。每个巨核细胞可生成约2000个血小板。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单项选择题 1.红细胞的描述哪项正确○ ①圆球形②内有细胞器③主要可携带CO 2 ④胞质充满大量血红蛋白 2.成年男性的红细胞平均值为○ ①350万~450万个/mm 3 ②400万~500万个/mm 3 ③400万~500万个/cm 3 ④350万~500万个/mm 3 3.成年女性的红细胞平均值为○ ①350万~500万个/mm 3 ②350万~450万个/mm 3 ③350万~450万个/cm 3 ④350万~500万个/cm 3 4.寄生虫病患者血中哪种细胞可增多○ ①淋巴细胞②中性粒细胞③嗜碱粒细胞④嗜酸粒细胞 5.急性细菌感染的患者血中哪种细胞增高显著○ ①淋巴细胞②中性粒细胞③嗜碱粒细胞④嗜酸粒细胞 6.关于红细胞的描述哪项错误○ ①双凹圆盘②胞质内线粒体较多 ③细胞膜上含有血型抗原④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 7.关于网织红细胞下述哪点不正确○ ①是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②细胞核很小 ③胞质内含残余的核糖体④其数量变化具临床意义 8.关于中性粒细胞哪项错误○ ①是白细胞中数量最多的一种②胞核呈肾形或马蹄形 ③胞质中有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④有吞噬和杀灭细菌的功能 9.哪种血细胞无细胞核,也无颗粒○ ①成熟红细胞②血小板③淋巴细胞④单核细胞 10.血液中体积最大的细胞是○ ①淋巴细胞②单核细胞③嗜酸粒细胞④嗜碱粒细胞 11.来源于骨髓幼单核细胞的细胞是○ ①单核细胞②中性粒细胞③嗜酸粒细胞④嗜碱粒细胞 12.血液中可减轻过敏反应的细胞是○ ①血小板②嗜碱粒细胞③嗜酸粒细胞④中性粒细胞 13.关于嗜碱粒细胞哪项不正确○ ①是数量最少的一种白细胞②涂片上嗜碱颗粒仅见胞质内,核清楚可见 ③功能与肥大细胞类似④颗粒内含组胺等物质 14.哪一项不是嗜酸粒细胞的功能○ ①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②止血与凝血③减轻过敏反应④破坏寄生虫 15.血涂片上红细胞的直径为○ ①6μm ②8μm ③7.5μm ④9μm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知识讲解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 石蜡切片、H-E染色 B. 冰冻切片、H-E染色 C. 涂片、H-E染色 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 A. 碱性磷酸酶 B. 吞噬素和溶菌酶 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 组胺酸 E. 芳基硫酸酯酶 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 来自多核巨细胞 D. 细胞核常分4~5叶 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 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 胞核呈圆形 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有核的细胞 B. 细胞直径7~8μm 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 是最大的白细胞 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 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 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 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 C. 残存的溶酶体 D. 残存的线粒体 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 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 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 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 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 A. 卵黄囊血岛 B. 骨髓 C. 肝 D. 淋巴结 E. 脾 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 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 D. 细胞核由大变小 E. 红细胞核消失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7天 B. 14天 C. 30天

血液复习题讲解

血液复习题 姓名:学号:客观题得分:试卷总分: 一、填空题(31分) 1.血浆蛋白中主要参与形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是_____;主要担负免疫功能的是_____。 参考答案是:白蛋白球蛋白 2.血浆中无机盐的生理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2.形成血浆晶体渗透压缓冲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兴奋性 3.当红细胞的表面积/容积之比增大时,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将____________、其可塑性将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增加下降 4.将血沉增快病人的红细胞置于血沉正常的人的血浆中,此时血沉的速度将__________。这说明影响血沉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正常血浆成分 5.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约为____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约占_________、淋巴细胞约占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4.0~10.0)×109/L 50~70%20~30% 6.外周血液中出现大量分叶少的中性粒细胞称__________,常提示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核左移有严重感染 7.血小板具有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生理功能。 参考答案是:维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促进生理止血参与血液凝固 8.维生素K可促进肝脏合成___________________凝血因子,故可加速机体凝血过程,而柠檬酸钠可_________________,故具有抗凝作用________。 参考答案是:Ⅱ、Ⅶ、Ⅸ、Ⅹ与血浆中Ca2+形成可溶性络合物降低Ca2+浓度 9.Rh血型阳性者其血红细胞上有___________抗原,Rh血型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参考答案是:D Rh阳性或阴性者体内均无天然抗Rh抗体 10.交叉配血试验,主侧是指________________,次侧是指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是:10.供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相混合受血者的红细胞与供血者的血清相混合 11.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_____________。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__________的比值。

生理学第三章血液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血液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环境 2.血细胞比容 3.可塑变形性 4.渗透脆性 5.红细胞沉降率 6.趋化性 7.血浆 8.血清 9.红细胞悬浮稳定性10.血型11.体液 12.血液凝固 二、填空题 1.以细胞膜为界将体液分为____和____。血浆是____最活跃的部分,它可沟通各部分组织液,成为细胞与外环境间进行物质交换的____。 2.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称为____。 3.正常成年男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女子的血细胞比容为____。在脱水时,其值____;贫血时,其值____。 4.正常成人的全部血量约占体重的____。 5.血浆蛋白中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____,具有免疫功能的是____。 6.血浆胶体渗透压的生理意义是维持____与____之间的水平衡。 7.维持细胞内与细胞外之间水平衡的渗透压是____,主要是由____所形成。 8.正常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313mOsm/L。静脉输入0.9%NaCl溶液,血浆渗透压CD,血细胞形态____。 9.正常人血液pH值为____。血液pH值的相对恒定取决于所含的各种缓冲物质,在血浆中最主要的缓冲对是____。 10.成年男子红细胞平均约为____;女子平均约为____,这种差异主要与 ____水平有关。

11.正常成年男子Hb的含量是____;女子的Hb含量是____。 12.红细胞的脆性越小,说明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越____,越不易____。 13.血沉的正常值男子为____;女子为____。 14.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和____。 1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因素是____和____。 16.离心沉淀后的抗凝血液,离心管上段是____,下段是____。 17.胃腺壁细胞功能异常可使内因子缺乏,导致____吸收障碍,可引起 ____。 18.高原居民红细胞数较多,是由于缺氧而导致肾脏产生____增多所致。 19.正常成年人安静时白细胞数为____。其中中性粒细胞占总数的____;淋巴细胞占总数的____。 20.急性细菌性炎症的病人血中____增多;肠虫病患者血中____增多。 21.中性粒细胞具有活跃的变形能力、____和很强的____。 22.正常成人的血小板数量为____。血小板减少时,毛细血管的脆性____。 23.血小板聚集形成的血小板____,可以堵塞小血管伤口,利于____。 24.外源性凝血过程是由____所启动,这种因子存在于____。 25.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分为____,____,____三步。 26.血液凝固是一种____反应,加温可使凝固过程____。 27.人体血液内的抗凝物质主要有____和____。 28.人体体外抗凝血,最常用的抗凝剂是____和____。 29.大面积烧伤病人以补充____为最好;严重贫血的病人宜输入____。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 血液 (一)血浆 血浆相当于结缔组织的细胞间质,为浅黄色半透明液体,其中除含有大量水分以外,还有无机盐、纤维蛋白原、白蛋白、球蛋白、酶、激素、各种营养物质、代谢产物等。这些物质无一定的形态,但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1L血浆中含有900~910g水(90%~91%)。65~85g蛋白质(6.5%~8.5% )和20g低分子物质(2%).低分子物质中有多种电解质和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如代谢产物和其他某些激素等。血浆中电解质含量与组织液基本相同。 (二)血细胞 在机体的生命过程中,血细胞不断地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平均寿命约120天,颗粒白细胞和血小板的生存期限一般不超过10天。淋巴细胞的生存期长短不等,从几个小时直到几年。 血细胞及血小板的产生来自造血器官,红血细胞、有粒白血细胞及血小板由红骨髓产生,无粒白血细胞则由淋巴结和脾脏产生。 血细胞分为三类: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1、红细胞 红细胞(erythrocyte,red blood cell)直径7~8.5μm,呈双凹圆盘状,中央较薄(1.0μm),周缘较厚 血液 (2.0μm),故在血涂片标本中呈中央染色较浅、周缘较深(见彩图)。在扫描电镜下,可清楚地显示红细胞这种形态特点。红细胞的这种形态使它具有较大的表面积(约140μm2),从而能最大限度地适应其功能――携O2和部分CO2。新鲜单个红细胞为黄绿色,大量红细胞使血液呈猩红色,而且多个红细胞常叠连一起呈串钱状,称红细胞缗线。 红细胞有一定的弹性和可塑性,细胞通过毛细血管时可改变形状。红细胞正常形态的保持需ATP供给能量,由于红细胞缺乏线粒体,ATP只由无氧糖酵解产生;一旦缺乏ATP供能,则导致细胞膜结构改变,细胞的形态也随之由圆盘状变为棘球状。这种形态改变一般是可逆的。可随着ATP的供能状态的改善而恢复。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当血液流经肺时,肺内的O2分压高(102mmHg),CO2分压低(40mmHg),血红蛋白(氧分压40mmHg,二氧化碳分压46mmHg)即放出CO2而与O2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的组织时,由于该处的CO2分压高(46mmHg)而O2分压低(40mmHg),于是红细胞即放出O2并结合CO2。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红细胞能供给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带走所产生的部分CO2。 正常成人每微升血液中红细胞数的平均值,男性约400万~500万个,女性约350万~450万个。血液中血 血液中的红细胞 红蛋白含量,男性约120~150g/L,女性约105~135g/L。全身所有红细胞表面积总计,相当于人体表面积的2000倍。红细胞的数目及血红蛋白的含量可有生理性改变,如婴儿高于成人,运动时多于安静状态,高原地区居民大都高于平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汇总

血细胞形态特征和常见血液病的血液学特征 第一节血细胞的生成、发育规律及正常形态学特征 一、血细胞的生成: (一)红细胞系统(红系) 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红系祖细胞 原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红细胞 分裂次数 1次 1次 2次无 故一个原红可生成16个红细胞。 (二)粒细胞系统(粒系) 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粒单系祖细胞粒系祖细胞 原粒早幼粒中幼粒(三种)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分叶核粒细胞 分裂次数 1次 1次 2-3次无 故一个原粒可生成16个以上成熟粒细胞。 (三)单核细胞系统 多能干细胞-------------单核细胞 -------进入组织成为组织细胞---------抗原刺激成为巨噬细胞。 (四)淋巴浆细胞系统 全能干细胞淋系干细胞淋系祖细胞(B)原始淋巴(B)幼稚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B)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浆细胞 (五)巨核细胞系统 多能干细胞---------------产板巨------裸核、血小板 二、各期细胞正常形态学特征 【红细胞系统】 (一)各期红细胞的形态特点 1.原始红细胞(pronormoblast): 胞体:直径15~20μm、圆形或椭圆型,边缘常有钝角状或瘤状突起。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于一旁,约占细胞直径的4/5,核染色质呈颗粒状,比原始粒红细胞

粗而密,核仁1-2个,大小不一,染浅蓝色。 胞质:量少,深蓝色,不透明,有油画蓝感,在核周围常形成淡蓝区。 2. 早幼红细胞(eary normoblast) 胞体:直径10-18μm、圆形或椭圆型。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2/3以上,居中或稍偏位,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小块,较原红细胞粗糙,核仁模糊或消失。 胞质:量多,染不透明蓝或深蓝色,仍可见瘤状突起及核周淡蓝区。 3.中幼红细胞(polychron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8-15μm、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型,占细胞的1/2,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快状,其中有明显空隙,宛如打碎墨砚感,核仁完全消失。 胞质: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嗜碱性物质逐渐减少,因含不等量血红蛋白,可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 4.晚幼红细胞(orthochronatic normoblast) 胞体:直径7-10μm、圆形。 胞核:圆形,居中或偏位,占细胞1/2以下,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快状。 胞质:量较多,浅灰或浅红色。 5. 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两面微凹盘状的细胞,在瑞氏染色下呈淡红色、中央稍淡,平均直径7.6μm。刚脱核不久的新生红细胞,其体积较大、浆内含有少量嗜碱性物质(RNA),故呈灰红色或灰兰色而称为多染性红细胞。 (二)红系细胞形态的总特点 (1)核圆居中。(2)胞浆无颗粒。(3).浆色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浆色从深蓝色至灰色,最后至淡红色)。(4).胞体较规则(原红及早幼红可有瘤状突起) (三)骨髓中红系正常范围 有核红细胞占总有核细胞锝0.20,以中晚幼红为主。其中原红<0.01,早幼红<0.05,中、晚幼红个占0.10。 【粒细胞系统】

组织学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习题

5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 石蜡切片、H-E染色 B. 冰冻切片、H-E染色 C. 涂片、H-E染色 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 A. 碱性磷酸酶 B. 吞噬素和溶菌酶 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 组胺酸 E. 芳基硫酸酯酶 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 来自多核巨细胞 D. 细胞核常分4~5叶 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 胞核呈圆形 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有核的细胞 B. 细胞直径7~8μm

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 是最大的白细胞 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 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 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 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 C. 残存的溶酶体 D. 残存的线粒体 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 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 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 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 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 A. 卵黄囊血岛 B. 骨髓 C. 肝 D. 淋巴结 E. 脾 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 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 D. 细胞核由大变小 E. 红细胞核消失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7天 B. 14天 C. 30天 D. 120天 E. 1年 (三)X型题 31.分辨3种有粒白细胞的依据是 A. 细胞的大小

血液百度百科

血液是流动在心脏和血管内的不透明红色液体,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属于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结构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 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血液 人体各器官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往往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故患病后常常要通过验血来诊断疾病。 人体内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7~8%,如体重60公斤,则血液量约4200~4800毫升。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破裂都可导致出血,如果失血量较少,不超过总血量的10%,则通过身体的自我调节,可以很快恢复;如果失血量较大,达总血量的20%时,则出现脉搏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果在短时间内丧失的血液达全身血液的30%或更多,就可能危及生命。 血液有四种成分组成: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浆约占血液的55%,是水,糖,脂肪,蛋白质,钾盐和钙盐的混合物。血细胞组成血液的另外45%。 血液分静脉血和动脉血。动脉血在体循环(大循环)的动脉中流动的血液以及在肺循环(小循环)中从肺回到左心房的肺静脉中的血液。动脉血含氧较多,含二氧化碳较少,呈鲜红色。静脉血血液中含较多二氧化碳的血液,呈暗红色。注意并不是静脉中流的血是静脉血,动脉血中流的是动脉血,因为肺动脉中流的是静脉血,肺静脉中流的是动脉血。 1. 简称血。人或高等动物体内循环系统中的液体组织,暗赤或鲜红色,有腥气,由血浆、血球和血小板构成,对维持生命起重要作用。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二回:“忽见一个叫化子,一条腿肿得如腰一般粗大,并且烂的血液淋漓,当路躺着。”许地山《空山灵雨·鬼赞》:“我们赞美你,因为你听见赞美的时候再没有血液在你底脉里颤动。” 2. 比喻主要的成份或力量。 张长弓郑士谦《边城风雪》第八章:“这是革命肌体里的新鲜血液。”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5xx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石蜡切片、H-E染色 B.冰冻切片、H-E染色 C.涂片、H-E染色 D.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2.中性粒细胞的嗜xx颗粒内含有 A.碱性磷酸酶 B.吞噬素和溶菌酶 C.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组胺酸 E.芳基硫酸酯酶 3.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来自多核巨细胞 D.细胞核常分4~5xx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胞质中含嗜xx颗粒和特殊颗粒 D.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xx 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胞核呈圆形 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是有核的细胞 B.细胞直径7~8μm

C.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是最大的白细胞 C.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 D.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xx颗粒 E.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 A.残存的滑面内质网 B.残存的多聚核糖体 C.残存的溶酶体 D.残存的线粒体 E.残存的xx复合体 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B.是一种小淋巴细胞 C.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 D.起源于胚胎外胚层 E.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血液及血发生应试考题

血液及血发生考题 (一)名词解释 1.网织红细胞2.单核细胞3.造血干细胞 4.血象5.造血诱导微环境6.巨核细胞 (二)填空 1.采集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剂,沉淀后,可分为三层,上层(1)色的为(2);下层(3)色的为(4);中间薄层(5)色的为(6)。 2.血象是检查(1)、(2)、(3)与(4)等变化。 3.血液涂片通常采用(1)或(2)染色法。 4.红细胞少于(1),血红蛋白低于(2)则为贫血。 5.成人外周血红细胞的正常值,男性是(1),女性是(2),血红蛋白正常值,男性是(3),女性是(4)。 6.成人外周血液的白细胞的正常值是(1),其中中性粒细胞占(2),嗜酸性粒细胞占(3),嗜碱性粒细胞占(4),淋巴细胞占(5),单核细胞占(6)。 7.红细胞直径(1),形态呈(2)状,中央较(3)周边较(4)。成熟红细胞无(5),也无(6)。细胞质的主要的成分是(7)。 8.红细胞的功能是(1)和(2)。 9.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1)天。衰老的红细胞在(2)、(3)和(4)等处被(5)吞噬。 10.网织红细胞是骨髓进入血流(1)成熟的红细胞。用(2)作活体染色,可见该细胞内有蓝色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3),进入外周血(4)天后,细胞器全部消失。成人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占红细胞总数的(5),新生儿可达(6)。 11.光镜观察血涂片,根据白细胞质内有无(1),可分为粒细胞和无粒细胞两大类。粒细胞又依其(2)的嗜色性分为(3)、(4)和(5)三种。无粒细胞又分为(6)和(7)两种。 12.中性粒细胞胞质中的颗粒分为(1)和(2)两种,前者颗粒含(3) 和(4),是属于一种(5)。后者颗粒中含(6)、(7)和(8)等。 13.嗜酸性粒细胞胞质颗粒含(1)、(2)和(3)。该细胞吞噬(4)或(5),灭活(6)从而(7)过敏反应。 14.当机体内发生细菌性炎症时,(1)总数增加,(2)细胞比例增高。当有过敏性疾病或寄生虫感染时,(3)细胞数增多。 15.淋巴细胞根据发生过程、形态结构、细胞表面标志及功能特点可分为(1)、(2)和(3)三大类。 16.T细胞占淋巴细胞总数的(1),参与(2)免疫。B细胞占血液淋巴细

实验 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

实验血涂片的制作与血细胞的观察一、引言 血涂片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特别是对各种血液病的诊断有很大价值,但血涂片制备和染色不良,常使细胞鉴别发生困难,甚至导致错误结论,因此,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二、实验目的 掌握血涂片的制作,观察血细胞的形态及在不同环境下的反应。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器材:显微镜、医用一次性采血针、酒精棉球、镊子、经脱脂洗净的载玻片、盖玻片等。 试剂:瑞氏染液、%Nacl溶液、蒸馏水等。 四、实验步骤 1、消毒与采血 先按摩采血部位(人的指腹),使血流通畅,采血前用70%酒精消毒人的指腹,干燥后用采血针刺破指腹,使血液自然流出(第一滴血不要)。取干净载玻片,让血滴在离玻片一端中4-5mm处,注意手指持载玻片的边缘,不触电及表面,也不能使载玻片接触取血部位的皮肤。 2、推片 取一块边缘光滑的载玻片做推片。将其一端置于血滴前方,向后移动到接触血滴,使血液均匀分散在推片与载玻片呈30-40o角,向另一端平稳地推出(图1)。涂片推好后,迅速在空气中摇,使之自然干燥。 图1 推片示意图 3、染色 用特种玻璃铅笔在血膜两侧画两条线,防止染液外溢。再将瑞氏染色液(伊红-亚甲基蓝)滴在血膜上,至染液淹没全部血膜,染30秒。加等量蒸馏水与染色液混合后再染5分钟。最后用蒸馏水把染色液洗掉,用吸水纸吸干,自然干燥后,即可观察。 4、封片 经染色的涂片完全干燥后,用中性树胶封片保存。 五、结果观察 显微镜下观察血涂片结果如图2所示。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红细胞: 小而圆,没有细胞核,血涂片中最多,常被染成淡红色,细胞的边缘厚,中间薄,使细胞边缘的颜色比中间的深。 2、白细胞: 分为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有粒白细胞包括嗜酸性白细胞、嗜碱性白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无粒白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嗜酸性白细胞:

血细胞的种类和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生理功能 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O和CO,此外还在酸碱平衡中起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两项功能都是通过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来实现的。如果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出来,溶解于血浆中,即丧失上述功能。 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防御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1.吞噬作用吞噬作用是生物体最古老的, 也是最基本的防卫机制之一。对于 其要消灭的对象无特异性, 在免疫学中称之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吞噬作用很强,嗜酸性粒细胞虽然游走性很强,但吞噬能力较弱。 白细胞可以通过毛细血管的内皮间隙,从血管内渗出,在组织间隙中游走。它们吞噬侵入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和一些坏死的组织碎片。一般认为, 白细胞能向异物处聚集, 并将其吞噬, 这是因为白细胞有趋化性。由于细菌体或死亡的细胞所产生的化学刺激,诱发白细胞向该处移动(图5-5)。组织发炎时产生一种活性多肽,也是白细胞游动的诱发物质之一。 中性粒细胞内的颗粒为溶酶体, 内含多种水解酶, 能消化其所摄取的病原体或其他异物。一般一个白细胞处理5?25个细菌后,本身也就死亡。死亡的白细胞集团和细菌分解产物构成脓液。 单核细胞由骨髓生成,在血液内仅生活3? 4 天,即进入肝、脾、肺和淋巴等组织转变为巨噬细胞。变为巨噬细胞后,体积加大,溶酶体增多,吞噬和消化能力也增强。但其吞噬对象主要为进入细胞内的致病物, 如病毒、疟原虫和细菌等。巨噬细胞还参与激活淋巴细胞的特异免疫功能。此外, 它还具有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清除衰老与损伤细胞的作用。 2.特异性免疫功能淋巴细胞也称免疫细胞,在机体特异性免疫过程中起主要作用。所谓特异性免疫, 就是淋巴细胞针对某一种特异性抗原, 产生与之相对应的抗体或进行局部性细胞反应, 以杀灭特异性抗原。血液中淋巴细胞按其发生和功能的差异,分为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类。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是由T细胞来实现的。这种细胞在血液中占淋 巴细胞总数的80%?90%。T 细胞受抗原刺激变成致敏细胞后,其免疫作用表现以下三个方面。直接接触并攻击具有特异抗原性的异物,如肿瘤细胞,异体移植细胞;分泌多种淋巴因子,破坏含有病原体的细胞或抑制病毒繁殖;B细胞与T 细胞起协同作用,互相加强,来杀灭病原微生物。 (2)体液免疫体疫免疫主要是通过 B 细胞来实现的。当此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变成具有免疫活性的浆细胞后,产生并分泌多种抗体,即免疫球蛋白,以针对不同的抗原。B细胞内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蛋白质合成旺盛。抗体通过与相应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抗体能中和、沉淀、凝集或溶解抗原,以消除其对抗体的有害作

习题五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习题五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单选题 1.关于红细胞的描述那项错误? A.双凹圆盘状,无细胞核 B.保质中含大量血红蛋白 C.细胞器主要有大量线粒体 D.胞膜上有血型抗原 E.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 2.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石蜡切片、H-E染色 B.冰冻切片、H-E染色 C.涂片、H-E染色 D.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3.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 A.碱性磷酸酶 B.吞噬素和溶菌酶 C.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组胺酸 E.芳基硫酸酯酶 4.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5.RBC的平均寿命一般为 A.数周 B.数天 C.半年左右 D.一年左右 E.120天左右 6.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来自多核巨细胞 D.细胞核常分4~5叶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7.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 8.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胞核呈圆形 D.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9.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内含有 A.碱性磷酸酶和组胺 B.碱性磷酸酶、组胺和肝素 C.组胺、肝素、白三烯 D.过氧化物酶 E.组胺酶 10.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是有核的细胞 B.细胞直径7~8μm C.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第4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第四章血液、淋巴和血细胞发生 一、A型题 1.抽取血液抗凝后离心沉淀,血液分为三层,从上至下为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细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红细胞 D.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E.血浆,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 2.红细胞的形态和大小是 A.又凸圆盘状,直径7-8.5um B.双凹圆盘状,直径10-12um C.球形,直径7-8.5um D.扁平状,直径10-12um E.以上都不对 3.血液涂片以煌焦油蓝作活体染色,可显示网织红细胞中的 A.残留的核糖体 B.残留的核染色质 C.残留的内质网 D.残留的溶酶体 E.以上均不对 4.血液中数量最多和最少的白细胞分别是 A.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B.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C.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 D.中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5.区别有粒白细胞和无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有无特殊颗粒 E.有无吞噬功能 6.区别三种有粒白细胞主要依据是 A.细胞大小 B.细胞核形态 C.有无嗜天青颗粒 D.颗粒的数量 E.以上均不对 7.有关单核细胞的特点以下哪一项是错误的

A.血细胞中体积最大 B.胞质内无颗粒 C.胞质染色呈灰蓝色 D.核多呈肾形 E.核染色质颗粒松散 8.血液中的淋巴细胞 A.体积大小不同 B.表面特征不同 C.寿命长短不同 D.功能分化不同 E.以上均对 9.外周血液内血小板数低于多少为血小板减少症 A.30×10 9/L(30万/ ul) B.20×10 9/L(20万/ul) C.10×10 9/L(10万/ul) D.1×10 9/L(1万/ul) E.50×10 9/L(50万/ul) 10.造血干细胞最早起源于 A.胎儿羊膜血管 B.胚胎卵黄囊血岛 C.胎儿肝血窦 D.胎儿脾红髓 E.以上都不对 11.构成造血组织的支架是 A.网状纤维和网状细胞 B.网状纤维和胶原纤维 C.胶原纤维和成纤维细胞 D.血窦或淋巴窦 E.网状纤维和巨噬细胞 12.CFU--S应称为 A.血细胞生成单位 B.干细胞生成单位 C.骨髓细胞生成单位 D.脾集落生成单位 E.以上均可 二、X型题 1.临床血象测定的常规内容是 A.血细胞形态 B.血细胞数量、比例

第4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四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一、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血液有形成分的结构(光镜和超微结构)、功能;熟悉造血干细胞的定义及特征;了解骨髓的组织结构及功能;了解血细胞发生的基本规律。 二、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 1.网织红细胞用染色呈蓝色的细网或颗粒,电镜下为残留的,因此网织红细胞可继续合成( )。 2.有粒白细胞中具有吞噬功能的是( )和( )。 3.中性粒细胞所含的颗粒是( )颗粒和( )颗粒。 4.血液中的无粒白细胞是( )和( )。 5.成熟红细胞无( )和( ),胞质内充满大量的( )。 6.有粒白细胞分为( )、( )和( )三种。 7.在红细胞发生过程中,最早能合成血红蛋白的细胞是( ),开始丧失分裂能力的细胞是( )。 8.血细胞形态结构的光镜观察,通常采用( )或( )染色的血涂片标本。 9.红细胞系和粒细胞系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即( )、( )和( )。 (二)、单选题 1.关于嗜酸性粒细胞哪项是正确的( ) A.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在发生急性炎症疾病时显著增多 C.由多核巨细胞发生 D.细胞核分4~5叶 E.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2.加入抗凝剂的血液离心沉淀后从上到下分为如下三层( ) A.血清,白细胞,红细胞 B.血清,红细胞,白细胞 C.血浆,白细胞和血小板,红细胞 D.血浆,红细胞,白细胞 E.血浆,白细胞和红细胞,血小板 3.在周围血涂片中,最难找的白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嗜酸性粒细胞 C.嗜碱性粒细胞 D.淋巴细胞 E.单核细胞 4.红细胞的平均寿命( ) A. 1周 B.3周 C.约1个月 D.约120天 E.半年 5.幼稚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的结构是() A.游离核糖体 B.粗面内质网 C.高尔基复合体 D.线粒体 E.滑面内质网 4.网织红细胞中,用煌焦油蓝染色,被染成蓝色的结构是() A.破碎的细胞核 B.滑面内质网 C.线粒体 D.核糖体

第5章 血液和血细胞发生

第5章血液和血细胞发生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观察血细胞常用的方法是 A. 石蜡切片、H-E染色 B. 冰冻切片、H-E染色 C. 涂片、H-E染色 D. 涂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E. 石蜡切片、Wright或Giemsa染色 2.中性粒细胞的嗜天青颗粒内含有 A. 碱性磷酸酶 B. 吞噬素和溶菌酶 C. 酸性磷酸酶和髓过氧化物酶 D. 组胺酸 E. 芳基硫酸酯酶 3. 关于红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外周血红细胞无细胞器 B. 胞质中充满血红蛋白 C. 细胞呈双凹圆盘状 D. 细胞膜上有ABO血型抗原 E. 向全身的组织和细胞供给氧气,带走二氧化碳 4.关于嗜酸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有组胺 B. 在发生急性细菌性炎症时显著增多 C. 来自多核巨细胞 D. 细胞核常分4~5叶 E. 在过敏性疾病和寄生虫病时增多 5.关于中性粒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 C. 胞质中含嗜天青颗粒和特殊颗粒 D. 在急性细菌性疾病时明显增多 E.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肝素和白三烯 6.关于嗜碱性粒细胞描述正确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比例最高 B. 细胞质具有强嗜碱性 C. 胞核呈圆形 D. 胞质中含嗜碱性特殊颗粒 E. 在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时明显增多 7.关于血小板描述正确的是

A. 是有核的细胞 B. 细胞直径7~8μm C. 胞质中有嗜碱性的特殊颗粒 D. 胞质的特殊颗粒含组胺和肝素 E. 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8.关于单核细胞描述错误的是 A. 占白细胞总数的3%~8% B. 是最大的白细胞 C. 细胞核呈椭圆形或肾形,着色较浅 D. 胞质中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E. 胞质分隔成许多小区,脱落后形成血小板 9.煌焦油蓝活体染色时网织红细胞中的蓝色细网或颗粒是 A. 残存的滑面内质网 B. 残存的多聚核糖体 C. 残存的溶酶体 D. 残存的线粒体 E. 残存的高尔基复合体 10.多能造血干细胞是 A. 发生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 B. 是一种小淋巴细胞 C. 不能以自我复制的方式进行细胞繁殖 D. 起源于胚胎外胚层 E. 它的形态和结构与大淋巴细胞相似 11.血细胞最早出现的部位是 A. 卵黄囊血岛 B. 骨髓 C. 肝 D. 淋巴结 E. 脾 12.关于血细胞发生过程描述错误的是 A. 分原始、幼稚和成熟3个阶段 B. 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由小变大 C. 细胞分裂能力从无到有 D. 细胞核由大变小 E. 红细胞核消失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是 A. 7天 B. 14天 C. 30天 D. 120天

红细胞发生过程和调节

红细胞发生过程和调节红细胞发生过程及调节教学中经常涉及到红细胞有关的知识,高中生物强调哺乳动物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进行厌氧呼吸获取能量,来源是由造血干细胞分裂分化。但不清楚红细胞产生的过程,现收集资料整理如下。一.红细胞的发生是一连续发展过程,发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原始阶段、幼稚阶段(又分早、中、晚三期)和成熟阶段。红细胞发生过程中形态变化的一般规律如下:①胞体由大变小。②胞核由大变小,红细胞的核最后消失。③胞质的量由少逐渐增多,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由无到有,并逐渐增多。④细胞分裂能力从有到无。 红细胞发生历经原红细胞、早幼红细胞(或称嗜碱性成红细红细胞发生胞)、中幼红细胞(或称多染性成红细胞)、晚幼红细胞(或称正成红细胞),后者脱去胞核成为网织红细胞,最终成为成熟红细胞。从原红细胞的发育至晚天。巨噬细胞可吞噬晚幼红细胞脱出的胞核和其他代谢~43幼红细胞大约需产物,并为红细胞的发育提供铁质等营养物。各阶段细胞的一般形态特点如下:1.原红细胞:胞质不透明,无颗粒,核染色质较粗呈颗粒状。 5 / 1 红细胞发生过程和调节2.早幼红细胞:与原红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核仁消失。

.中幼红细胞:血红蛋白开始合成,呈不同程度的嗜多色性,核染色质3聚集 成深红索条状,副染色质明显。 .晚幼红细胞:胞质接近成熟红,核染色质聚集成紫黑色团块。4 .网织红细胞: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但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内尚5在胞体内可见蓝色点状经碱性染料活体染色后,残留有核糖体和嗜碱性RNA,或网 状结构。5 / 2 红细胞发生过程和调节

6.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 12个红细胞,每24小时便有25×100.8%的红细二.每个成年人体内约有6个红细胞生成;当机体有需要时,160×10胞进行更新,也就是说每分钟约有如失血 或某些疾病使红细胞寿命缩短时,红细胞的生成率还能在正常基础上增加数倍。目前已经证明有两种调节因子分别调制着两个不同发育阶段红系祖细胞的生长。 1、早期的红系祖细胞-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 5 / 3 红细胞发生过程和调节 在体外培养中能形成很大的细胞集落,组成集落的细胞散布成物体爆炸的 这种早期祖细胞的生长和在体外形成集落都依赖于一种称为爆式促进因子形状,)的刺激作用。(BPA可能是促进更BFU-E为作用的靶细胞,以早期红系祖细胞BPA是糖蛋白,期),因合成期(S从细胞周期中的静息状态(G0期)进入DNA多的BFU-E 而使早期祖细胞加强增殖活动。)、晚期的红系祖细胞 -红系集落形成单位(2CFU-E不敏感,但主BPA 在体外培养中只能形成较小 的集落。晚期红系祖细胞对)的调节。要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糖蛋白。当组织中氧分压降低时,80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热稳定(又加血浆中的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浓度增加,它促进红系祖细胞向前体细胞分化,网织红细速这些细胞的增殖,结果使骨髓中能合成血红蛋白的幼红细胞数增加,胞加速从骨 髓释放。以后动物实验已显示了促红细胞生成素活性的存在,早在本世纪50年 代, 血浆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切除双肾后,又确定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由肾组织产生。从肾组织细胞中已提取出编码的浓度急剧降低。用分子生物学手段进一步证明, 号染,还确定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定位在cDNA7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mRNA

骨髓及血细胞发生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 各种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120天,白细胞的寿命为数天、数周或数年。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补充,使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 人的血细胞最早是在胚胎卵黄囊壁的血岛生成,胚胎第6周,从卵黄囊迁入肝的造血干细胞开始造血,第4~5月脾内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从胚胎后期至生后终身,骨髓成为主要的造血器官,产生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单核细胞系和巨核细胞-血小板系;这些细胞系称为骨髓成分。脾和淋巴结等淋巴器官以及淋巴组织产生淋巴成分。 (一)骨髓的结构 骨髓位于骨髓腔中,约占体重的4%-6%,是人体最大的造血器官。骨髓分为红骨髓(red bone marrow)和黄骨髓(yellow bone marrow)。胎儿及婴幼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大约从5岁开始,长骨干的骨髓腔内出现脂肪组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多,即为黄骨髓。成人的红骨髓和黄骨髓约各占一半。红骨髓主要分布在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骺端的骨松质中,造血功能活跃。黄骨髓内仅有少量的幼稚血细胞,故仍保持着造血潜能,当机体需要时可转变为红骨髓进行造血。 红骨髓主要由造血组织和血窦构成。 1.造血组织主要由网状结缔组织和造血细胞组成。网状细胞和网状纤维构成造血组织的网架,网孔中充满不同发育阶段的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等(图5-8)。 目前认为,造血细胞赖以生长发育的内环境也就是造血诱导微环境(hemopoietic induc tive microenvironment)极为重要。骨髓造血诱导微环境包括骨髓神经成分、微血管系统及纤维、基质以及各类基质细胞组成的结缔组织成分。基质细胞(stromal cell)是造血微环境中的重要成分,包括有网状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窦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脂肪细胞等。一般认为,骨髓基质细胞不仅起支持作用,并且分泌体液因子,调节造血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