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线片冲压模设计与制造

接线片冲压模设计与制造
接线片冲压模设计与制造

《冷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

班级:

姓名:

学号:

总课时数:周

指导教师:

成绩:

衡阳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年学期

课题四:接线片冲压模设计与制造

同学,请你根据图示制件,完成下列课程设计任务:

一、设计课题

某电子厂生产的接线片零件如图所示,材料为H62软,料厚0.5mm,中批量生产。确定其冲压工艺方案,填写冲压工艺卡,画出模具结构装配图,绘出除模架和紧固件等以外的所有零件图,并制订模具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

二、设计内容

设计内容包括冲压工艺性分析,工艺方案制定,排样图的设计,总的冲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弹簧、橡皮的计算和选用,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结构设计以及其它冲模零件的结构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和工作零件图,编写设计说明书,填写冲压工艺卡和工作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

三、设计工作量(仅供参考)

冲压工艺卡1份

模具装配图1张(A1纸绘制)

工作零件图所有非标准件(1:1绘制)

工作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模具的凸模、凹模、凸凹模等

设计说明书1份(约25页)

四、冷冲模课程设计的要求

1.冷冲模装配图

用以说明冲模结构、工作原理、组成冲模的全部零件及其相互位置和装配关系。

图上应标注必要的尺寸,如模具闭合尺寸、模架外形尺寸、模柄直径等,不标注配合尺寸、形位公差。

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填写好标题栏和零件明细表,包括件号、名称、数量、材料、热处理、标准零件代号及规格、备注等内容。模具图中的所有零件都应详细填写在明细表中。

装配图中的技术要求内容包括:凸、凹模间隙、模具闭合高度、模具的特殊要求、其它等。

2.冲模零件图

要求绘制除模架和紧固件以外的所有零件图,零件图的绘制和标注应符合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规定,要注明全部尺寸、公差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材料、热处理要求及其它技术要求。

3.冲压工艺卡

以工序为单位,说明整个冲压加工工艺过程的工艺文件。它包括:制件的材料、规格、质量;制件简图或工序简图;制件的主要尺寸;各工序所需的设备和工装等。

4.工作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工作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指凸模、凹模或凸凹模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包括该零件的整个工艺路线,各工序名称、工序内容等。

5.设计说明书

设计者除了用工艺文件和图样表达自己的设计结果外,还必须编写设计说明书,用以阐明自己的设计观点、方案的优劣、依据和过程。其主要内容有:

(1)目录;

(2)设计任务书及产品图;

(3)制件的工艺性分析;

(4)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及分析比较;

(5)填写工艺卡片;

(6)模具结构形式的论证及确定;

(7)排样图设计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8)工序压力计算及压力中心确定;

(9)冲压设备的选择及校核;

(10)模具零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11)模具工作零件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12)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

(13)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说明书中应附必要的简图,所选参数及所用公式应注明出处,并说明式中各符号的意义和单位。说明书最后应附有参考文献目录,包括书刊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年份。在说明书中引用所列参考资料时,只需在方括号里注明其序号及页数,如:见文献[8]P118。

6.图纸可以手绘或CAD绘制,CAD绘制者必须交纸质图及电子文档。

接线片冲压模的设计说明书目录

一、冲压工艺性分析 (1)

二、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1)

1.方案种类 (1)

2.方案的比较 (2)

3.方案的确定 (2)

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2)

四、设计工艺计算 (3)

1.排样设计与计算 (3)

2.冲裁压力的计算 (6)

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7)

4.冲裁压力中心的确定 (8)

5.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9)

6.卸料弹簧的设计 (10)

五、模具总体结构设计 (12)

1.模具类形的选择 (12)

2.定位方式的选择 (12)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12)

4.导柱、导套位置的确定 (12)

六、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2)

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2)

2.定位零件的设计 (13)

3.卸料部件的设计 (14)

4.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14)

七.模具总装图 (17)

八.冲压设备的选取 (18)

九.填定冲压工艺卡: (19)

十.模具零件加工工艺 (20)

十一.结束语 (21)

主要参考文献 (22)

接线片冲压模的设计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采用冲孔--落料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2.方案的比较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台设备,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故而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只需要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能满足生产要求,模轮廓尺寸较小,但模具结构较复杂,且强度和刚度相对于级进模来讲较低,操作安全性不如级进模。

方案三: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一种加工方法,也只需要一副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能满足生产要求。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一般适用于大批量,小型冲压件。因本工件尺寸轮廓较小,采用此方案,模具的强度和刚度比复合模高,操作也比复合模安全。

3.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本设计选用方案三,采用级进模生产。

三、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级进模冲压,必须解决条料的准确定位问题,才有可能保证工件的质量。根据定位零件的特征,典型级进模结构有挡料销和导正销定位级进模和侧刃定距级进模,本设计选用侧刃定距级进模,条料送进导向由导料板来完成。为保证工件的平整,卸料采用弹压卸料装置,为使操作方便,工件拟采用下出件方式。模架宜选用级进模常用模架对角导柱模架。

四、设计工艺计算

1.排样设计与计算

(1)排样方法的确定

为保证工件的质量,提高模具寿命,拟采用有废料排样。为提高材料利用率,根据工件的结构特征,宜采用直对排的方式。

(2)确定搭边值

查文献[1]P63表3-13 ,取最小搭边值:工件间 a 1 =1.5mm ,侧面a =1.8mm

考虑到工件的尺寸比较大,在冲压过程中需在两边设置压边装置,且为了方便计算,实际取:

工件间:a 1 = 2mm 侧 面:a =1.8mm

(3)确定条料送进步距

经计算,条料送进步距S 等于20 (4)确定条料宽度

根据文献[1]P64表3—14得条料宽度

01max 0)5.1(?-?-++=nb L B α

式中 max L ——条料宽度方向冲裁件的最大尺寸mm

α——侧搭边值

n ——侧刃数,此处取2

1b ——侧刃冲切的料边宽度mm ,查文献[1]P65表3—17, 取1b =5.1

?——条料宽度偏差,查文献[1]P64表3—15,取5.0=?

代入上式得

05.005.0)5.128.15.167(--?+?+=B 05.073-=

(5)画出排样图

根据以上资料画出排样图,如图2:

图3

=∠a arcsin 9

=5.190

X=

39

2

2

-=26

落料冲裁长度L 落 :39

(22)2(32284360L R R ππ≈-

???+?-+?+落

39

(2 3.1492 3.149)67.2117.6

360≈??-???+≈

冲孔冲裁周长L 孔:L 孔=πd =3.14×8=25.12 侧刃冲裁长度L 侧:L 侧=S+b 1=20+1.5=21.5

用一般平刃冲裁时,其冲裁力根据文献[1]P66公式3—13得 冲裁力 τ

KLt F =

式中 F ——冲裁力 ,N ; K ——安全系数,K=1.3; t ——材料的厚度,mm ;

0τ——材料的抗剪强度MPa , (查文献[1]P322附表1,取300MPa ) L ——冲裁的周边长度 代入上式可得

0 1.3117.62 1.5300137592N 137.6kN F KL t τ=????≈落落=()= 0 1.325.122 1.530029390.4N 29.4kN F KL t τ=????≈孔孔=()=

0 1.321.52 1.530025155N 25.2kN F KL t τ=????≈侧侧=()=

(2) 卸料力

查文献[1]P66公式3—15得 F K F X X =

式中 X K ——卸料力系数,查文献[1]P67表3—18,取04.0=X K 则: 0.04(137.629.4) 6.7X F kN =?+≈

(3)推件力

查文献[1]P66公式3—17得 0.055(137.629.425.2)10.6D D

F F kN K

=

?=?++=

3.压力机公称压力的确定

由于此模具采用弹性卸料装置和下出料方式的冲裁模,所以冲压力F Z :

F Z =F 落+ F 孔 + F 侧+ F X + F D =137.6+29.4+25.2+6.7+10.6=209.5kN

根据以上计算结果, 查文献[1]P326附表5,初选冲压设备J23-25,其主要技术参数见表一:

表一:J23-25型压力机主要技术参数

②冲裁圆弧线段时,其压力中心的位置如图6,由文献[1]P69按下式计算:

x 0=R πα

α

sin 180?

图6

由文献[1]P69公式3-24及3-25,将表中数据代入:

X=Ln

L L LnXn X L X L +???+++???++212211=∑∑==n

i i

n

i i

i L

X L 1

1=24.25

Y=Ln

L L LnYn Y L Y L +???+++???++212211=∑∑==n

i i

n

i i

i L

Y L 1

1

=41.48

经计算,冲裁件的压力中心O 点坐标为(24.25,41.48) 5.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1)加工方法的确定:

结合模具及工件的形状特点,此模具制造宜采用配作法。落料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件配作凸模;冲孔时,以凸模为基准件配作凹模。在配作时保证间隙值0.090~0.120mm mm (查文献[1]P52表3-2)。

(2)采用配作法,先判断模具各尺寸在模具磨损后的变化情况:

①冲孔冲孔时,以凸模为基准件配作凹模。

凸模磨损后减小的尺寸:φ8

凸模磨损后减小的尺寸:(无)

凸模磨损后减小的尺寸:(无)

②落料落料时,以凹模为设计基准件配作凸模。

凹模磨损后增大的尺寸:40、32、φ18、4、6

凹模磨损后减小的尺寸:(无)

凹模磨损后不变的尺寸:(无)

(3)按入体原则,查文献[2]P93表4-17确定冲裁件外形与内孔尺寸公差,且刃口尺寸计算如表三: 6.卸料弹簧的设计

从前面已经计算可知,总卸料力F X=6.7KN。

①根据模具安装位置拟选6个弹簧,每个弹簧的预压力为:

F0≥F x/n=6700/6=1116.7N

②查文献[3]P562表10-3初选强力弹簧参数为:

安装窝座孔径 Dw=32 ,

心轴 D N =16 ,

外径 D=30.5

内径 D1=17.5

工作极限负荷F

J

=1920 ,

工作极限负荷下变形量h

J

=15.8

自由高度h

=63

③计算弹簧预压缩量ΔH0

ΔH0=(h

J / F

J

)F0=(15.8/1920) ×1116.7=9.18mm取9.2mm。

④校核

卸料板工作行程:ΔH`=t+1=2.5 mm

凸模刃磨余量:ΔH``=4mm

弹簧实际总压缩量:ΔH=ΔH0+ΔH`+ΔH``=9.2+2.5+4=15.7mm

由于15.8>15.7,即ΔH2≥ΔH,所以,所选弹簧是合适的。

注:表中A A、B A、C A、a T、b T、c T————相应的凹、凸模刃口尺寸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标准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 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 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 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 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 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以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典型垫片冲压模具说明书概论

目录 目录 (1) 1. 工件的冲压工艺设计 (2) 1.1工艺分析 (2) 1.2确定工艺方案 (3) 1.3工艺计算 (5) 1.4凸模凹模凸凹模刃口及结构尺寸计算 (9) 1.5其他模具零部件的选择 (13) 2.装配图 (14) 3.小结 (14) 4.参考文献 (15)

1. 工件的冲压工艺设计 1.1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从冲压工艺方面来衡量零件设计是否合理。一般来讲,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能以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将工件加工出来,就说明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好,否则,该件的冲压工艺性就差。工艺性的好坏是相对的,他直接受到工厂的冲压技术水平和设备条件的影响。 该零件尺寸中,未注公差按照IT13确定工件尺寸的公差。查公 差表,则其外形尺寸为被包容尺寸00.3942mm -,00.3933mm -,0 0.229.6mm - 零件简图:如图所示

零件名称: 典型盖板件 上产批量: 中批量生产(10万件) 材料:Q235钢 厚度:2mm 1.2确定工艺方案 确定工艺方案就是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主要包括冲压工序数、工序的组合和顺序等。确定合理的冲裁工艺方案应对不同的工艺方案进行全面的分析与研究。在选择工艺时,一般要考虑模具的结构形式,比较其综合的经济技术效果,选择一个合理的冲压工艺方案。 在确定冲压件的工艺路线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冲压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大小、精度等级、生产批量、加工零件时操作的难易程度、模具的加工成本及时间等。 经分析该零件属于大批量生产,形状简单,工艺性较好、冲压件

尺寸精度较高。冲压该零件需要的基本工序有落料和冲孔。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连续模)生产。 方案一单工序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套模具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生产效率较低,难以满足零件大批量生产的需求。由于零件结构简单,为提高生产效率,主要应采用复合冲裁或级进冲裁方式。 方案二复合模能在压力机一次行程内,完成落料、冲孔等多道工序,所冲压的工件精度较高,不受送料误差影响,内外形相对位置重复性好,由于压料冲裁的同时得到了校平,冲件平直且有较好的剪切断面。 方案三级进模可以加工形状复杂、宽度很小的异形冲裁件,且可冲裁比较厚的零件,但级进模冲裁受压力机工作台面尺寸与工序数的限制,冲裁件尺寸不宜太大。另外级进模冲裁中、小型零件时零件平面度不高,高质量工件需校平。 根据冲压模工艺原理,结合该零件结构的特点,通过对比以上三种方案,采用复合模结构简单实用,冲压工艺过程稳定可靠,比较适合该零件了生产制造。

冲压-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

最新冲压新工艺、新技术及模具设计实用手册作者罗益旋 册数规格:全四卷+1CD检索光盘16开精装出版社:吉林出版发行集团 出版时间:2004年11月出版 定价:998元优惠价:450元 详细目录 第一篇冲压概论 第一章冲压工序的分类 第二章冲压成形的特点 第三章金属板材的冲压性能 第四章成形极限图 第五章冲压用材料及冲压机的选择 第六章冲压加工的经济性 第七章冲压生产中的声害控制 第八章冲压生产的安全保护 第二篇冲裁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第一章冲裁变形机理

第二章冲裁件的质量分析及合理间隙第三章冲裁件的工艺性 第四章冲裁件的排样及计算 第五章冲裁时的压力 第六章冲裁刀口尺寸的计算 第七章非金属材料的冲裁新技术 第八章管件冲裁加工新技术 第九章材料的经济利用 第十章冲裁模具设计 第三篇弯曲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第一章弯曲变形过程及变形特点 第二章最小弯曲半径 第三章弯曲件的弹复 第四章弯曲件的工艺性 第五章弯曲件尺寸的计算 第六章弯曲力的计算 第七章弯曲模工作部分的设计 第八章提高弯曲件精度新工艺 第九章板料抑弯新技术 第十章弯曲件的工序安排 第十一章弯曲模具的设计 第四篇拉深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第一章拉深基本原理及工艺性 第二章圆筒形件的拉深工艺计算 第三章阶梯圆筒形零件的拉深新技术 第四章锥形、半球形及抛物线形体的拉深新技术第五章盒形件的拉深新技术 第六章带料连续拉深新技术 第七章变薄拉深、温差拉深与软模拉深新技术第八章对向液压拉深与经向推力拉深新技术 第九章大型覆盖零件拉深 第十章压边力、拉深力与拉深功 第十一章拉深筋 第十二章典型零件拉深工序安排 第十三章拉深的辅助工序 第十四章拉深模具的设计 第五篇成形新工艺新技术与模具设计 第一章胀形新工艺 第二章翻边新工艺 第三章缩口与扩口新工艺 第四章校平、整形与压印新工艺 第五章旋压新工艺 第六章曲面形状零件的成形新技术 第七章板料特种成形技术

冲压工艺与冲压模设计-ch06

第6章冲压工艺过程设计 冲压工艺过程是冲压件各加工工序的总和。加工工序不仅包括冲压件所用到的冲压加工基本工序,而且包括基本工序之前的准备工序、基本工序之间的辅助工序和基本工序之后的后续工序。工艺过程设计的任务就是根据生产条件,对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做出合理安排(协调组合),其基本要求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还要考虑操作方便与安全。冲压工艺过程的优劣,决定了冲压件的质量和成本,所以,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6.1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步骤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涉及的内容很多很广,所以应分步进行,其步骤现已大体形成规律,可依据程序进行。一般步骤如下。 1. 熟悉原始资料 在接到冲压件设计任务之后,首先应熟悉以下原始资料: (1) 产品图及技术条件或实物样品; (2) 原材料的牌号、尺寸规格、冲压性能; (3) 生产纲领或生产批量; (4) 可提供的冲压设备种类、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及使用说明; (5) 可提供的模具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 (6) 相关技术标准和资料。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按上述原始资料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材料性能等进行分析。判断该冲压件用冲压工艺成形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需要哪几种性质的工序和工步,各道中间工序件/半成品的形状和尺寸由哪道工序完成,然后按前几章分别阐述的冲压工艺性要求逐个分析,裁定该冲压件加工难易程度,裁定是否需要采取特殊工艺措施。由于生产条件(工艺装备及生产的传统习惯)不同,工艺性的涵义也会有一些差异。若存在冲压工艺性不好、冲压加工困难,则应在不影响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修改意见,经与产品设计人员协商同意后对冲压件图样作出适合工艺性的修改。 3. 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通过工艺性分析,结合工艺计算,并经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这是冲压工艺过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内容包括工艺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工序件/半成品件的形状尺寸以及其他辅助工序的安排,6.2节将专题叙述。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优秀]

前言 冲压是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模具在冷冲压加工中,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加工成零件(或半成品)的一种特殊工艺装备,称为冷冲压模具(俗称冷冲模).冲压模具是冲压生产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是技术密集型产品.冲压件的质量、生产效率以及生产成本等,与模具设计和制造有直接关系.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我国的冲压模具设计制造能力与市场需要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些主要表现在飞行器钣金件、高档轿车和大中型汽车覆盖件模具及高精度冲模方面,无论在设计还是加工工艺和能力方面,都有较大差距.覆盖件模具,具有设计和制造难度大,质量和精度要求高的特点,可代表覆盖件模具的水平.虽然在设计制造方法和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在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等方面,与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有代表性的是集机电一体化的铁芯精密自动阀片多功能模具,已基本达到国际水平. 因此我们在学习完《飞机钣金成形原理和工艺》等模具相关基础课程后,安排了模具设计课程设计,以帮助我们掌握模具设计的过程,为以后参加工作打下基础.

设计内容 一、零件的工艺性分析 图1 零件图 1)零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如图1所示零件图,该零件外形尺寸为R11,19;内孔尺寸为R3,6,均未标注公差,公差等级选用IT14级,则用一般精度的模具即可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2)零件结构工艺性分析零件形状简单,适合冲裁成形. 3)制件材料分析制件材料为45钢,抗剪强度为432~549米pa,抗拉强度为540~685米pa,伸长率为16%.适合冲压成形. 综合以上分析,得到最终结论:该制件可以用冲压生产的方式进行生产.但有几点应注意: 1)孔与零件左边缘最近处仅为2米米,在设计模具是应加以注意. 2)制件较小,从安全方面考虑,要采取适当的取件方式. 3)有一定批量,应重视模具材料和结构的选择,保证一定的模具寿命.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 由零件图可知,该制件需落料和冲孔两种冲压工艺,设计模具时可有以下三种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再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落料和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冲压模具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设计课题:工件如下图所示,材料Q235,板料厚度1mm,年产量8万件,表面不允许有明显的划痕。设计成型零件的模具。 技术要求:未注圆角为R1;未注公差为IT14级;材料厚度t=1mm 一、冲压工艺分析 1、该零件的材料是Q235,是普通的碳素工具钢,板厚为1mm,具有良好 的可冲压性能。 2、该零件结构简单,并在转角处有R1的圆角,所冲的三个孔都是Φ5的 尺寸,工艺性比较好,整个工件的结构工艺性好。 3、尺寸精度,零件上的三个孔的尺寸精度为IT12~13级,三个孔的位置 精度是IT11~12级,其余尺寸的公差为IT12~14,精度比较低。 结论:适合冲压生产。 二、工艺方案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3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具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幅模具,成本高而生产率低,难以满足中批量生产需求。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工件精度及生产效率都较高。 方案三也只需要一副模具,生产效率高,操作方便,但位置精度不如复合模具冲裁精度高。 通过对上述三种方案的分析比较,成型该零件应该采用方案二复合模具成型。 三、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 1、该零件质量要求不高,板的厚度有1mm, 孔边距有6mm,所以可以选用 倒装复合模。 2、定位方式的选择:控制条料的送进方向采用两个导料销,控制条料的 送进步距采用挡料销。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采用弹性卸料。下出件,上模刚性顶件。 4、导向方式的选择:为了方便操作,该模具采用后侧导柱的导向方式。 冲压件的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生产批量为中批量,为了使得模具寿命较高,采用有导向、弹性卸料、下出件的模具结构形式。 四、工艺计算 1、确定最佳排样方式,并计算材料利用率,选择板料规格。 该零件为近似矩形零件,设计排样1、排样2三种排样方式,如图:排样1: 排样2: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的内容及步骤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进行冲压生产的重要技术准备工作。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应结合工厂的设备、人员等实际情况, 从零件的质量、生产效率、生产成本、劳动强度、环境的保护以及生产的安全性各个方面综合考虑,选择和设计出技术先进、经济上合理、使用安全可靠的工艺方案和模具结构, 以使冲压件的生产在保证达到设计图样上所提出的各项技术要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冲压的工艺成本和保证安全生产。 一般来讲,设计的主要内容及步骤包括: 1?工艺设计 (1零件及其冲压工艺性分析 根据冲压件产品图,分析冲压件的形状特点、尺寸大小、精度要求、原材料尺寸规格和力学性能,并结合可供选用的冲压设备规格以及模具制造条件、生产批量等因素,分析零件的冲压工艺性。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保证材料消耗少、工序数目少、占用设备数量少、模具结构简单而寿命高、产品质量稳定、操作简单。(2 确定工艺方案,主要工艺参数计算在冲压工艺性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工艺与模具设计的特点与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各种可能的冲压工艺方案,内容包括工序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及组合方式等。有时同一 种冲压零件也可能存在多个可行的冲压工艺方案,通常每种方案各有优缺点, 应从产品质量、生产效率、设备占用情况、模具制造的难易程度和寿命高低、生产成本、操作方便与安全程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比较,确定出适合于现有生产条件的最佳方案。此外,了解零件的作用及使用要求对零件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是有帮助的 工艺参数指制定工艺方案所依据的数据,如各种成形系数(拉深系数、胀形系数等、零件展开尺寸以及冲裁力、成形力等。计算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是工艺参数可以计算得比较准确,如零件排样的材料利用率、冲裁压力中心、工件面积等;

(完整版)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答案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冷冲压的优点有:生产率高、操作简便,尺寸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2.冷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 3.一般的金属材料在冷塑变形时会引起材料性能的变化。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加,所有的强度、硬度都提高,同时塑性指标降低,这种现象称为冷作硬化。 4.拉深时变形程度以拉深系数m 表示,其值越小,变形程度越大。 5.材料的屈强比小,均匀延伸率大有利于成形极限的提高。 6.冲裁件的断面分为圆角,光面,毛面,毛刺四个区域。 7.翻孔件的变形程度用翻孔系数K 表示,变形程度最大时,口部可能出现开裂8.缩孔变形区的应力性质为双向压缩应力,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失稳起皱 9.精冲时冲裁变形区的材料处于三向压应力,并且由于采用了极小的间隙,冲裁件尺寸精度可达IT8-IT6级。 10.冷冲压模具是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 11.落料和冲孔属于分离工序,拉深和弯曲属于成形工序。12.变形温度对金属塑性的影响很大,一般来说,随着变形温度的升高,塑性提高,变形抗力降低。 14.材料在塑性变形中,变形前的体积等于变形后的体积,用公式来表示即:ε1+ε2+ε3=0 。 15.冲裁的变形过程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断裂分离三个阶段。16.冲裁模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时,落料以凹模为基准,冲孔以凸模为基准,凸模和凹模的制造精度比工件高2-3级。 17.冲裁件之间及冲裁件与条料侧边之间留下的余料称作搭边。它能补偿条料送进时的定位误差和下料误差,确保冲出合格的制件。 18.弯曲零件的尺寸与模具工作零件尺寸不一致是由于弯曲回弹而引起的,校正弯曲比自由弯曲时零件的尺寸精度要高。 19.拉深时可能产生的质量问题是起皱和开裂 21用于实现冷冲压工艺的一种工艺装备称为冲压模具。 22冲压工艺分为两大类,一类叫分离工序,一类是变形工序。 23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若外力去除以后,物体并不能完全恢复自己的原有形状和尺寸,称为塑性变形。

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全套图纸

课程设计(论文)连接零件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教学系:机电工程 指导教师:******* 专业班级:成型1081 学生姓名: @@@ 摘要

本论文应用所学专业理论课程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了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巩固与扩充了冷冲压模具设计等课程所学的内容。本设计采用落料冲孔复合模,模具设计制造简便易行。落料冲裁效果好,能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本设计主要工序包括:冲孔和落料。本设计分别论述了产品工艺分析,冲压方案的确定,工艺计算,模板及主要零件设计,模具装配等问题。本设计的内容是确定复合模内型和结构形式以及工艺性,绘制模具总图和非标准件零件图。 我觉得通过本次的毕业设计,达到了这样的目的: 1.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课程的理论和生产实际知识,进行一次冷冲压模具设计工作的实际训练,从而培养和提高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 2.巩固与扩充所学有关冷冲模具设计课程的内容,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懂得了怎样分析零件的工艺性。 3.掌握冷冲压模具设计的基本技能,如计算、绘图、查阅设计资料和手册,熟悉标准和规范,同时对相关的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复习,使独立思考能力有了提高等。 关键词:冷冲压、冲裁、复合模、落料

目录 前言 (2) 1 设计任务书………………………………………………………………………………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工艺方案分析及确定 (2) 2.1 零件的工艺分析 (3) 2.2 工艺方案的确定 (3) 2.3 排样的确定 (4) 3 工艺设计与计算 (6) 3.1 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 (6) 3.2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8) 3.3 工作零件结构设计与其他模具结构零件 (10) 3.4 冲压设备的选用 (12) 4模具总装图 (11) 5模具的装配 (15)

接线端子的设计和制造

接线端子的设计和制造 接线端子做为连接器的一种,是电气行业中的一个重要组件,起着不可替代、不可忽视的作用,因工程技术人员在检修时首先也是从接口检查,也就是端子入手,因此接线端子的设计尤为重要。 产品的设计是集于:产品标准、材料、结构、电镀、认证、模具、及制造工艺的一种综合性设计,端子也不例外。 (一)产品标准起着总的指导思想,几乎所有的考虑都以它为依据,我们端子设计标准首先以UL和CSA为准,不过在有些电气参数方面也可以以其他标准为依据,如高低温试验。(二)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性能,是设计的关键,以塑胶材料为例:如果是以UL94,V-0的阻燃为设计依据就要认真审核各家材料物性表的技术参数是否能满足产品的标准,如冲击耐电压和耐老化试验是否能过,在五金材料方面主要是TP的压片材料选择尤其重要,因为此压片既要满足一定的导电率(电流)又要有一定的弹性,在选择材料方面给我们的工程师带来了困难,而恰恰在此方面正是连接器厂商在弹性元器件所追求的趋势,许多生产五金材料的厂家正在这方面努力,导电率直接影响到温升和接触电阻,弹性的好坏与材料的化学元素、弹性模量、硬度、抗拉强度有关,弹性模量选择用材料力学的第四强度理论公式进行计算。材料的导电率越大接触电阻就越小温升就越低,插拔力与接触电阻成二次曲线的关系,接触电阻主要分:压缩电阻、膜层电阻、体积电阻(导体本身的电阻)。其中膜层电阻占总电阻的70~80%,也是影响连接器寿命的主要因素,应给予充分重视,就以端子镀金和镀银来比,虽然银的导电率比金要高,但是其化学稳定性没有金好,所引起的膜层电阻远远大于镀金,所以搞清以上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选择材料就有指导意义,是产品设计的前提条件。 (三)产品结构的设计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完全是经验方面的东西,无捷径可走,在这方面各个系列各有特点,如:螺钉防掉、拼接的产品前后呈弧形,长位数变形等,壁厚不均匀造成的缩水变形等,螺钉的防掉主要有以下几种:三条筋防掉、箍口防掉,颈口防掉,冲压防掉,因受技术工艺的影响颈口防掉采用不多,而大多数采用颈口防掉,以上结构的实现是以塑胶材为PA66为前提条件,在这里需要对颈口防掉进行说明,以螺钉为M3为例,M3的螺钉实际外径是φ2.90mm,所以外壳颈口的尺寸应设计在:φ2.5~φ2.6,外壳颈口的厚度应在0.4~0.5mm,且螺钉头部下应有一段小于外壳颈口的光杆,这样才能保证螺钉可以顺利旋进螺纹里面,在生产工艺也应该做相应的调整,下面就对我公司各系列产品在结构方面出现的问题做一个统计和解决的方案。 1、拼接产品组合成长位数的变形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也是因结构不合理导致两拼接隼在前后上下左右受力不平衡,所示在结构设计时要考虑其拼接隼的受力和变形方向。 2、螺钉防掉的问题,在这方面我建议尽量用颈口防掉,因为它与箍口防掉相比避免了螺钉光杆和箍口处公差精度所带来的烦恼。而且结构可靠公差容易控制。 3、螺钉及带螺纹钢件在电镀后盐雾试验的问题,因按2012年公司螺纹电镀的标准(镀层是受到限制,但多大的螺纹对应镀层厚度我认为还有待进一步确定),解决此问题在电镀工艺正常的情况下有两种方法,选择正确的封孔剂和采用镀层分多次电镀,这两种方法都是要覆盖螺钉产生的用肉眼所看不到的孔隙。采用镀层分多次电镀成本较高,所以建议用第一种方法,而此方法的关键是在于封孔剂配方的研究。 4、插拔力的问题,此方面所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它与材料、电镀、结构和所应用的行业都有关系,是连接器行业一项重要的机械性能要求,插拔式端子更是如此,材料的选择就插拔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试题及答案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考试试卷B卷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试卷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模具沿封闭的轮廓线冲切板料,冲下的部分是工件的冲裁工艺叫【】 A.落料 B.冲孔 C.切断 D.剖切 2.如图所示冲压变形区划分示意图,A为变形区,B为已变形区,a)图为 【】 题2图 A.胀形工艺 B.缩口工艺 C.翻边工艺 D.拉深工艺 3. 在冲压过程中,需要最小变形力区是个相对的弱区,材料变形时,首先变形区为 【】 A.已变形区 B.强区 C.传力区 D.弱区4.设计落料模时,设计基准应选择【】 A.凸模 B.凹模固定板 C.凹模 D.凸凹模 5.弯曲变形区的板料的外区(靠凹模一侧),纵向纤维变形后【】 A. 缩短 B.不变 C.分离 D.伸长 6.由于覆盖件形状比较复杂,拉深往往采用【】 A. 多次拉深 B. 一次拉深 C. 拉深弯曲复合 D. 落料拉深复合 7.在拉深变形过程中的某一时刻,在凸缘变形区中间有一位置,其3 1σ σ= 。在该位置,用R=作圆,可将凸缘变形区分为两部分,由此圆到凹模洞口处【】 A.∣б1∣>|б3|,|ε1|<|ε3| B.∣б1∣>|б3|,|ε1|>|ε3| C.∣б1∣<|б3|,|ε1|<|ε3| D.∣б1∣<|б3|,|ε1|>|ε3| 8.在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具冲压时,条料的精确定位主要依靠【】 A. 送料装置 B. 导正销 C. 导料钉 D.导料板 9.如图所示的阶梯形零件,当材料相对厚度t/D×100>1,且阶梯之间的直径之差和零件的高度较小时,可一次拉深成形的条件是【】

A.(h 1+h 2+h 3/d n )≥h /d n B. (h 1+h 2+h 3/d n )≤h /d n C. (h 1+h 2+h 3/d n )>h /d n D. (h 1+h 2+h 3/d n )≠h /d n 10 .冲压工艺过程卡是用于指导 工艺过程的依据。【 】 A. 冲压工艺制定 B. 冲模电加工 C. 冲压生产 D.冲压模具制造 二、 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采用弹压卸料板的普通冲裁模具,弹压卸料板具有 作用。【 】 A.压料 B.导料 C.顶料 D.卸料 2. 当弯曲变形程度较大(r /t <5)时,变形区的应力和应变状态为立体塑性弯曲应力应变状态。在宽板(B/t >3)弯曲时,弯曲变形区内侧的应力应变状态为 【 】 A. B. C . D . 3.圆筒形制件在拉深成形时,一般是底部厚度略有变簿,且筒壁从下向上逐渐【 】 A.厚度增厚 B. 厚度减簿 C .硬度增加 D .硬度减少 4.以下工序不属于伸长类变形的是 【 】 A. 内孔翻边 B. 缩口 C. 胀形 D. 弯曲内侧变形 5. 拉深时,要求拉深件的材料应具有 【 】 、 A. 小的的板厚方向性系数 B. 低的屈强比 C. 良好塑性 D. 高的屈强比 6. 多工位精密级进模在送料时,控制送料进距和初定位常选用【 】 A. 侧刃 B. 自动送料机构 C. 始用挡销 D. 导正销 三、 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空1分,共20分) 1.胀形变形主要是由材料 方向的减薄量支持板面方向的 而完成的。 2.冲压加工是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 ,对放置在模里的板料施加 ,使板料在模 具里产生变形,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产品零件的生产技术。 3.导正销通常与挡料销或侧刃配合使用在级进模中,以减小 误差,保证孔与 的相 对位置尺寸要求。 4.最小相对弯曲半径是指在保证毛坯弯曲时外表面不发生开裂的条件下,弯曲件内表面能够弯 成的 与 的比值,用r min /t 来表示。 5.V 形件弯曲模,凸模与凹模之间的间隙是由调节 高度来控制。对于U 形件弯曲模,则 必须选择适当的 。 6.在拉深过程中,毛坯受凸模拉深力的作用,在凸缘毛坯的径向产生 ,切向产 生 。在它们的共同作用下,凸缘变形区材料发生了塑性变形,并不断被拉入凹模内形成 筒形拉深件。 7.金属塑性变形时物体主要是发生形状的改变,体积变化 ,其表达式可成 。

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程形成性考核(四)

形成性考核(四) 第七章 一、判断题 1.CAD技术正朝着人工智能和知识工程方向(ICAD)发展。(∨) 2.CAD/CAM 技术的发展趋势主要是集成化、微型化、智能化。(∨) 3.CAD中可以通过拉伸二维对象创建三维实体。(∨) 4.路径可与要拉伸的二维对象在同一平面内。(∨) 5.已存在的图块不能被重命名。(∨) 6.图块是一组图形对象的集合。(∨) 7.基线标注和连续标注没有区别。(×) 8.正交线指的是水平线和垂直线。(×) 9.CAD设计与常规设计方法相比,有利于产品的标准化、分列化、通用化。() 二、选择题 1.线型的设置在哪个菜单:(D ) A、插入 B、视图 C、格式 D、绘图 2.WCS是_( C )? A、用户坐标系 B、目标坐标系

C、世界坐标系 D、全球坐标系 3.AutoCAD标准文件格式为:( C ) A、.pdf B、.JPG(JPEG) C、.dwg D、.doc 4.多线样式的设置在(C )菜单? A、插入 B、视图 C、格式 D、绘图 5.设置实体边框密度的命令是:( B ) A、Surftab1 B、Isolines C、Surftab2 D、Openserver 6.圆的命令是:( B ) A、line B、circle C、rectang D、XLine 7.Auto CAD是( C )公司开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包。 A、Adobe B、Macromedia C、Autodesk D、Microsoft 8.LINE是(B )绘制命令? A、多段线 B、直线 C、椭圆 D、射线 9.公差的符号代码为:(C ) A、%%U B、%%O C、%%P D、%%C 10.保存块的命令为:( B ) A、Purge B、Wblock C、Block D、Solid

最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学习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学习指南 20 —20 学年第学期 机学生使用 任课教师:王芳 一、课程基本情况、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总学时:40学时课堂教学:36学时实验教学:4学时 先修课:机械设计金属与塑料成型设备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高等工业院校材料成型方向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技术课,也是制造类其它专业的一门重要选修课。它是一门将冲压成形加工原理、冲压设备、冲压工艺、冲模设计与冲模制造有机融合,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分析各类冲压成形的变形规律,认识典型冲压成形工艺方法和模具结构,掌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在下列能力培养方面得到锻炼与提高: 1.能应用冲压变形理论,分析中等复杂冲压件变形特点,制定合理冲压工艺规程。 2.协调冲压设备与模具的关系,选择冲压设备的能力。 3.熟悉掌握冲模设计计算方法,具备中等复杂冲模结构选择和设计的能力,所设计的冲模应工作可行、操作方便、便于加工和装配,技术经济性好。 二、教材处理 本课程选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姜奎华主编的《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本教材内容比较全面,结构编排严谨。但由于学时限制不可能对所有教材内容一一详细讲解。所以应紧

紧抓住本课的重点内容,搞清模具设计的有共性的规律,从而能做到举一反三,逐类旁通,为今后的学习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习参考书 1.刘建超、张宝忠主编.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2.王孝培主编.冲压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年 3.冲模设计手册编写组编著.冲模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4.模具实用技术丛书编委会.冲模设计应用实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冯炳尧、韩泰荣、蒋文森编.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 6.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教育丛书编委会.模具制造工艺与装备.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7.国家技术监督局.冲模模架.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1 8.许发越主编.模具标准应用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年 9.李天佑主编.冲模图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88 四、关于考试的说明 期末考试:100% 五、各次课基本内容,重点难点,自我测验及作业

冲压模具说明书

编号: 12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冲压零件2冲裁模设计 课程序号: 1710322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 学号:14 指导教师:杨连发 职称:教授 题目类型: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工程设计工程技术研究软件开发 2017年11月17 日

(打印时请保留此页) 说明书要求: ●4000~8000字; ●A4 纸打印,四周页边距2.5 cm; ●行距:行间距取固定值(设置值为20 磅); ●1级标题用四号黑体;2级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正文中文字型:小四宋体;正文英文字型:小四Times New Roman ; ●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放100%,间距:标准); ●双面打印。

目录 1 计任务书及冲压件(产品)图 (1) 1.1 设计任务书 (1) 1.2 冲压件(产品)图 (1)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3) 2.1 ☆☆☆,☆☆☆☆☆,(黑体小四号) (3) 2.2 ☆☆☆,☆☆☆☆☆,(黑体小四号) (3) 3 冲压件工艺方案的拟定 (3) 4 模具类型及结构形式的选择 (3) 5 排样设计及材料利用率的计算 (4) 6 冲压各工艺力计算、压力中心的确定 (5) 7 模具工件零件的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6) 8 模具零部件的选用、设计及必要的计算 (6) 9 压力机的选择 (8) 10 其它需要说明的内容 (8) 参考文献 (8)

1 设计任务书及冲压件(产品)图(黑体四号) 1.1 设计任务书(黑体小四号) 2017-2018(1)《模具设计综合实训》设计任务书年级: 2014 面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生人数: 155 设计学时 2 周实施时间第 10 11 周 指导教师杨连发设计场所教室、宿舍 设计组号12 产品名称冲压零件 2 学生序号56 班级学号1400110306 学生姓名何焕学生序号57 班级学号1400110307 学生姓名黄柏富学生序号58 班级学号1400110308 学生姓名黄仁光学生序号59 班级学号1400110309 学生姓名黄振永学生序号60 班级学号1400110311 学生姓名李丽强 冲压件图 产品说明材料:08 钢;料厚 2 mm;生产批量:大批量生产(月产 47 万件)设计要求采用滑动式中间导柱模架、固定卸料装置

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设计书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冲孔模具设计 课程名称: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王宇学号:20114526 学院(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班级:材型一班指导教师:宋继顺

目录 一、课程设计目的 (2) 二、工艺分析 (2) 2.1.1材料分析 (2)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 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 零件和焊接构件。 (2) 2.1.2结构分析 (3) 2.1.3确定精度 (3) 三、工艺计算 (4) 刃口尺寸计算 (4) 3.2对于孔φ730+0.08 (5) 3.3冲裁力 (5) 对于直径为φ73的孔 (6) 3.4压力中心的计算 (7) 四、设备选择 (7) 4.1压力机的选择 (7) 4.1.1依据滑块的驱动力分类 (7) 4.1.2依据滑块的数目分类 (8) 4.1.3依据滑块的驱动机构分类 (8) 4.1.4依据滑块驱动机构的配置分类 (8) 4.1.5依据机架的形式来分类 (8) 4.2其他零部件的选择 (8) 五、装配图及零件图绘制 (9) 六、参考文献 (10)

一、课程设计目的 二、工艺分析 冲压件的工艺性是指冲压件对冲压工艺的适应性。冲裁件的工艺性是否合理,对冲裁件的质量、模具寿命和生产率有很大影响,在一般情况下,对冲压件工艺性影响最大的几何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良好的冲压工艺性应能满足材料较省、工序较少、模具加工较容易、寿命较高、操作方便及产品质量稳定等要求。 图1.1 零件 Fig1.1 Parts 2.1.1材料分析 材料:08#钢 材料厚度:0.6mm 生产为大批量生产, 08#钢为极软的碳素钢,强度、硬度很低,而韧性和塑性极高,具有良好的深冲、拉延、弯曲和镦粗等冷加工性能、焊接性能。但存在时效敏感性,淬硬性及淬透性极低。大多轧制成高精度的薄板或冷轧钢带用以制造易加工成形,强度低的深冲压或深拉延的覆盖零件和焊接构件。

冲压工艺与冲压模设计ch06

冲压工艺与冲压模设计ch06 冲压工艺过程是冲压件各加工工序的总和。加工工序不仅包括冲压件所用到的冲压加工差不多工序,而且包括差不多工序之前的预备工序、差不多工序之间的辅助工序和差不多工序之后的后续工序。工艺过程设计的任务确实是依照生产条件,对这些工序的先后次序做出合理安排(和谐组合),其差不多要求是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算,还要考虑操作方便与安全。冲压工艺过程的优劣,决定了冲压件的质量和成本,因此,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6.1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步骤 冲压工艺过程设计涉及的内容专门多专门广,因此应分步进行,其步骤现已大体形成规律,可依据程序进行。一样步骤如下。 1. 熟悉原始资料 在接到冲压件设计任务之后,第一应熟悉以下原始资料: (1) 产品图及技术条件或实物样品; (2) 原材料的牌号、尺寸规格、冲压性能; (3) 生产纲领或生产批量; (4) 可提供的冲压设备种类、型号、规格、技术参数及使用说明; (5) 可提供的模具制造能力与技术水平; (6) 相关技术标准和资料。 2. 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 按上述原始资料对冲压件的结构形状、尺寸、精度要求、材料性能等进行分析。判定该冲压件用冲压工艺成形能不能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需要哪几种性质的工序和工步,各道中间工序件/半成品的形状和尺寸由哪道工序完成,然后按前几章分别阐述的冲压工艺性要求逐个分析,裁定该冲压件加工难易程度,裁定是否需要采取专门工艺措施。由于生产条件(工艺装备及生产的传统适应)不同,工艺性的涵义也会有一些差异。若存在冲压工艺性不行、冲压加工困难,则应在不阻碍其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提出修改意见,经与产品设计人员协商同意后对冲压件图样作出适合工艺性的修改。 3. 确定最佳工艺方案 通过工艺性分析,结合工艺运算,并经分析比较确定最佳方案,这是冲压工艺过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内容包括工艺性质、工序数目、工序顺序、工序件/半成品件的形状尺寸以及其他辅助工序的安排,6.2节将专题叙述。

最新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说明书

垫圈冲压模课程设计 说明书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机械工程学部 冲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题目垫圈冲压模具设计 任务起止日期: 2012 年 9 月 18 日至 2012 年 11 月 20 日止 学生姓名:王曦明班级:材料0902班 指导老师:何雅槐日期: 系主任:日期:审查 学部主任:日期:批准

冲压模具课程设计 一、题目 垫圈 二、原始数据 冲裁制件如图2-1所示。材料为Q235,材料厚度0.8mm,生产批量为10万件,属中大批量生产。 三、冲裁件工艺分析 此工件既有冲孔,又有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t=0.8mm 的碳素钢,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内有一个直径为 12mm的圆孔。此工件满足冲裁的加工要求,工件尺寸未标注公差,按IT14级计算。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够满足要求。 四、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一)方案种类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有以下三种工艺方案。 方案一:先冲孔,后落料。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冲孔-落料级进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三:采用冲孔-落料同时进行的复合模生产。 (二)方案的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及比较如下。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方便,但需要两道工序,两副模具,成本相对较高,生产效率低,且更重要的是在第一道工序完成后,进入第二道工序必然会增大误差,使工件精度、质量大打折扣,达不到所需要的要求,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故不选此方案。 方案二:级进模是一种多工位、效率高的加工方法。但级进模轮廓尺寸较大,制造复杂,成本较高,因而也排除此方案。 方案三:只需要一套模具,工件的精度及生产效率要求都能满足,模具轮廓尺寸较小、模具的制造成本不高。故本方案用先冲孔后落料的方法。 (三)方案的确定综上所诉,本套模具采用冲孔-落料复合模。 五、模具结构形式的确定 复合模有两种结构形式,正装式复合模和倒装式复合模。分析该工件成形后脱模方便性,正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下模,需向上推出工件,取件不方便。倒装式复合模成形后工件留在上模,只需在上模装一副推件装置,故采用倒装式复合模。 六、工艺尺寸计算 (一)排样设计 1.排样方法的确定根据工件的形状,确定采用无废料排样的方法不可能做到,但能采用有废料和少废料的排样方法。经多次排样计算决定采用多行排法,初画排样图如图6-1所示。

冲压模具设计实例教程

冲压模具毕业设计 1. 绪论 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冲压是利用安装在冲压设备(主要是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其产生分离或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俗称冲压或冲压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通常是在常温下对材料进行冷变形加工,且主要采用板料来加工成所需零件,所以也叫冷冲压或板料冲压。冲压是材料压力加工或塑性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隶属于材料成型工程术。 冲压所使用的模具称为冲压模具,简称冲模。冲模是将材料(金属或非金属)批量加工成所需冲件的专用工具。冲模在冲压中至关重要,没有符合要求的冲模,批量冲压生产就难以进行;没有先进的冲模,先进的冲压工艺就无法实现。冲压工艺与模具、冲压设备和冲压材料构成冲压加工的三要素,只有它们相互结合才能得出冲压件。 与机械加工及塑性加工的其它方法相比,冲压加工无论在技术方面还是经济 方面都具有许多独特的优点。主要表现如下。 (1)冲压加工的生产效率高,且操作方便,易于实现机械化与自动化。这是因 为冲压是依靠冲模和冲压设备来完成加工,普通压力机的行程次数为每分钟可 达几十次,高速压力要每分钟可达数百次甚至千次以上,而且每次冲压行程就可能得到一个冲件。 (2)冲压时由于模具保证了冲压件的尺寸与形状精度,且一般不破坏冲压件的表面质量, 而模具的寿命一般较长, 所以冲压的质量稳定, 互换性好, 具有“一模一样”的特征。 3)冲压可加工出尺寸范围较大、形状较复杂的零件,如小到钟表的秒表,大到汽车纵梁、覆盖件等,加上冲压时材料的冷变形硬化效应,冲压的强度和刚度均较高。

(4)冲压一般没有切屑碎料生成,材料的消耗较少,且不需其它加热设备,因而是一种省料,节能的加工方法,冲压件的成本较低。 但是,冲压加工所使用的模具一般具有专用性,有时一个复杂零件需要数套模具才能加工成形,且模具制造的精度高,技术要求高,是技术密集形产品。所以,只有在冲压件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冲压加工的优点才能充分体现,从而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冲压地、在现代工业生产中,尤其是大批量生产中应用十分广泛。相当多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多地采用冲压法加工产品零部件,如汽车、农机、仪器、仪表、电子、航空、航天、家电及轻工等行业。在这些工业部门中,冲压件所占的比重都相当的大,少则60%以上,多则90%以上。不少过去用锻造=铸造和切削加工方法制造的零件,现在大多数也被质量轻、刚度好的冲压件所代替。因此可以说,如果生产中不谅采用冲压工艺,许多工业部门要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快速进行产品更新换代等都是难以实现的。 1.2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由于冲压加工的零件种类繁多,各类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精度要求又各不相同,因而生产中采用的冲压工艺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两大类;分离工序是指使坯料沿一定的轮廓线分离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断面质量的冲压(俗称冲裁件)的工序;成形工序是指使坯料在不破裂的条件下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和尺寸的冲压件的工序。 上述两类工序,按基本变形方式不同又可分为冲裁、弯曲、拉深和成形四种基本工序,每种基本工序还包含有多种单一工序。 在实际生产中,当冲压件的生产批量较大、尺寸较少而公差要求较小时,若用分散的单一工序来冲压是不经济甚至难于达到要求。这时在工艺上多采用集中的方案,即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一工序集中在一副模具内完成,称为组合的方法不同,又可将其分为复合-级进和复合-级进三种组合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