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波导学案

机械波导学案
机械波导学案

12.1节波的形成和传播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知道直线上机械波的形成过程.

2、知道什么是横波,知道波峰和波谷;知道什么是纵波,知道疏

部和密部.

二、预习内容

1.波的形成:引起波动的振动体叫波源.波源振动带动它相邻质点发生振动,并依次带动离波源更远的质点振动,只是的振动比前一质点的振动迟一些.于是,波源的振动逐渐传播开去.

2.机械波产生的条件:(1)要有;(2)要有传播振动的.

3.机械波的特点:(1)机械波传播的是质点的,也是传递能量和信息的一种方式.介质中的质点只是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2)波动是大量质点的集体行为,各个质点的振动有一个时间差,离波源越远的质点振动越滞后.

4.机械波的分类:机械波分成和两类.质点振动的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的波叫横波.在横波中,凸起的最高处叫,凹下的最低处叫.质点的振动方向跟传播方向的波叫纵波.在纵波中,质点分布最密的地方叫,质点分布最疏的部分叫.

三、提出疑惑: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形成机械波的物理过程;

2.学习中掌握振动质点的运动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知道横波和纵波的区别是波形不同,

二、学习过程:

合作探究1波动与振动的区别:

振动是单个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做往复运动的“个体行为”;波动则是大量的、彼此相联系的质点将波源的振动在空间传播的“群体行为”.这种“群体行为”虽不同步但却是有秩序的.

根据机械波的定义,机械波产生的条件有两个:(1)有起振的波源;(2)有传播振动的介质.由此可以知道:有波动就一定有振动,因为波中的各个质点都是重复波源的振动;但有振动却不一定有波动,还要看是否有传播振动的介质.例如,放在抽成真空的玻璃罩内的闹钟,尽管铃锤不停地振动敲击铃壳,但是我们却听不到铃响,原因是闹钟周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不能形成声波.

合作探究2

请同学们再思考:如果波源停止了振动,那么由它引起的波动是否也会立即停止?试举例说明.

三、反思总结

1.波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运动,知道了产生机械波的条件是波源和介质.

1 / 21

2.机械波和机械振动是有区别的

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形成机械波,有机械波一定有机械振动,有机械振动不一定有机械波.

3.机械波形成时,介质中的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逐流.

4.机械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和纵波可以同时存在,例如地震波,既有横波,又有纵波.

四、当堂检测

1.关于波动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介质中的质点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B.质点振动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

C.波不但传递能量,还能传递信息

D.一切波的传播均需要介质

2.如图10—1—1是一列向右传播的横波,请标出这列波中a、b、c、d……h等质点这一时刻的速度方向.

课后练习与提高

1.关于机械波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机械振动就有机械波

B.有机械波就一定有机械振动

C.机械波是机械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过程,它是传递能量的一种方式D.没有机械波就没有机械振动

2.波在传播过程中,正确的说法是

A .介质中的质点随波迁移

B .波源的振动能量随波传递

C.介质中质点振动的频率随着波的传播而减小

D .波源的能量靠振动质点的迁移来传播

3.区分横波和纵波是根据

A .质点振动的振幅和波的传播速度的大小

B .质点振动的频率和波的传播能量的多少

C .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远近

D .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

4.在机械波中

A .各质点都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B .相邻质点间必有相互作用力

C.前一质点的振动带动相邻的后一质点的振动,后一质点的振动必定落后于前一质点

D.各质点也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5.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的波叫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在一直线上的波叫_______,机械波中的横波、纵波传播时均需要有_______.

6.沿绳传播的一列机械波,当波源突然停止振动时

A.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横波立即消失

B.绳上各质点同时停止振动,纵波立即消失

2 / 21

C.离波源较近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远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

D.离波源较远的各质点先停止振动,较近的各质点稍后停止振动

7.日常生活中,若发现球掉入池塘里,能否通过往池塘丢入石块,借助石块激起的水波把球冲到岸边呢?说明理由.

8.如图10—1—2所示是沿绳向右传出的一列横波.在图上画出各个质点的振动速度方向,并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速度最大的点是第_______点、第_______点;

(2)第_______点所在的位置是波的波峰,此时该质点振动的

速度为_______.

9.AB为一弹性绳,设法在绳上传播一个脉冲的波,如图10

—1—3所示,当波从A向B传播时,绳上质点开始振动时,质点

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若当波从B向A传播时,绳上质点开

始振动时,质点振动的速度方向是____________.

10.如图10—1—4所示为一列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已知f质点在此时的运动方向向下,那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波向左传播

B.质点c比b先回到平衡位置

C.质点c和f的振幅相同

D.质点c在此时刻的加速度为零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 解析:介质中的质点只是随波源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形的移动

而迁移.选项A错误.

横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传播的方向垂直,而纵波中质点振动的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

错误.

波在传播过程中,传播的不仅是波源振动的形式,还传播波源振动的能量和信息.譬如,老师讲课时,他的喉

部和口腔是波源,通过空气介质形成声波,声波传入同学

们的耳道引起鼓膜的振动——鼓膜获得了波源传递的能

量,同时也获得了声波传递的信息——老师讲课的内容.选项C正确.

传播机械波一定要有介质,但传播电磁波可以没有介质.关于这一点,在后面“电磁波”的教学中还要讲到.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2. 解析:由波的形成特点可知,介质中先振动的质点将带动

它后面的质点振动,后面质点的振动是前面质点振动的重复.比较

沿波传播方向上相邻的两质点,可知后面质点的振动状态总是滞后

于前面的质点.

此题中质点c和g此时在最大位移处,速度为零,无速度方向

3 / 21

可言.若以此时最大位移处的c点为参照点,由波的形成特点知d点的振

动滞后于c,要追随移动到最大位移处,所以速度方向向下,E、f依次跟

上,速度都向下;b的振动超前,已从负的最大位移回振,所以速度向上;

a超前b,已回到平衡位置,速度最大也向上;同理以g为参照点,可知h

点速度向上.

说明:确定波的传播过程中某质点的振动方向,关键是要理解清楚波

的形成原因,掌握波的传播特点.

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

1.BC 2.B 3.D 4.ABC 5.垂直;纵波;介质 6.C 7.解析:不能.向水中投入石块,水面受到石块的撞击开始振动,形成水

波向四周传去.这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水波向四周传播时水只是上下振动

并不向外迁移,所以球也仅仅是上下振动而不会向岸边运动。 8.答

案:图略.(1)3,7(2)5;零 9.答案:向下;向上

10.解析:由波的传播特点可知,当f点向下移动时,与它邻近的E

点也将向下运动,E、f两点相比较,f的运动超前于E,f为前一质点,E

为后一质点,波由右向左传播.质点c已到达最大位移处,之后c将移向

平衡位置,而质点b却正在向最大位移处移动,所以质点c将比b先回到

平衡位置.尽管此时c和f的位移不同,但它们的振幅却是相同的.质点

c此时处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

答案:ABC

12.2波的图象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预习课本内容,知道波的图象与振动图象的区别

二、预习内容:

1.波的图象有时也称为,简称波形。它是用横坐标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质点的

纵坐标表示某一时刻各质点。

2.这样的波叫做正弦波,也叫。介

质中有正弦波传播时,介质的质点在做

3.波的图象表示的位移,振动图象则表示

的位移。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及简谐波的概念

2.能根据波的图象,确定各质点的振动方向

重点:波的图象的物理意义及应用

二、学习过程

4 / 21

5 / 21

探究一:认识波的图像 用横坐标x 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各个质点的平衡位置,纵坐标y 表示某一时刻各个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并规定在横波中,位移向上时y 取正值,向下时y 取负值。在x-y 平面上,画出各个质点平衡位置x 与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y 的各点(x ,y),用平滑的曲线把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了横波的波形图象,如图5-2-1所示。 ⑴ 波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的?可以用怎样的函数来表示? ⑵波的图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⑶ 通过波的图像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①从图象中可以看出 波长:波源振动一个周期,波向前传播的距离为一个波长,即:

λ=?x ;

②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振动 ③从图象中可以看出该时刻各质点

④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 ;

⑤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 ; ⑥从图象中可以看出各质点

能、回复力、加速度等量的大小;[方法一] 微平移法:就知道了波的传播方向

[方法二] 成因法:动,后面的质点重复着前面质点的振动,并且总滞后于前面质点的振动。

由此可确定出已知振动方向质点的前面的质点,从而确定出波的传播方向。 探究三:根据某个时刻的波形图画出另

一个时刻的波形图的方法 [方法一]特殊点法:取正弦波上五

个特殊点(一个波峰点、三个平衡位置点

和一个波谷点),先根据波传播的方向确定它们的振动方向,再判断经Δt 后各质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最后连成曲线,即为另一时刻的波形图,适用于

4

T n t =?情形。

[方法二]平移法:由t v x ??=?,先计算出经Δt 时间波传播的距离,再将原波形图沿波的传传播方向平移Δx 即可。注意:由波的重复性可知:波形平移波长整数倍时,波形和原来重合,所以实际处理时通常采用去整留零的方法处理。 三、反思总结 O Y

四、当堂检测

1.某时刻一列简谐波的图象如图所示,该时刻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下,试确定该波是向右传播还是向左传播,若该时刻质点A的振动方向向上,该波的传播方向如何?

2、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波形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7m,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时,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①此波的

t=1.2s时P点的位移?④从t=0

课后练习与提高

,正确的说法是[ ]

f增大,则波速ν也增大

2m的声波比波长是4m的声波传播速度小2倍2.图1所示是一列波的波形图,波沿x

轴正向传播,就a、b、c、d、e五

个质点而言,速度为正,加速度为负的点是[ ]

A.b B.a C.d D.c

E.e

y

A向下振动,波向传播

x A向上振动,波向传播

6 / 21

3.图2所示是一列横波在某一时刻的波形图,已知D点此时的运动方向如图所示,则[ ]

A.波向左传播 B.质点F和H的运动方向相同

C.质点B和D的加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方向相反

D.质点G比H先回到平衡位置

4.一列横波在向右传播过程中,a和b两个质点在某一时刻处于如图8所示的位置,其中b在平衡位置,a在最大位移处,在波的传播方向上,a、b两质点相距35cm,且大于一个波长而小于两个波长,则该波波长可能为____,画出相应波形图.

5一列波的波速为0.5m/s,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经过

一段时间(小于一个周期)后波形如细线所示,这段时间可

能是____s或____s.

6.一列波沿+x轴方向传播,当x1=10m的A点位于波峰时,

x2=140m的B点位于波谷,在A、B之间有6个波峰,振源的振动周期为0.2s,求:

(1)波的速度;

(2)B点从波谷开始经多少时间位于波峰?

7.如图所示,实线为t1=0时刻的图象,虚线为t2=0.1s时刻

的波形,求:

(1)若波的传播方向为+x方向,波速多大;

(2)若波的传播方向为-x方向,波速多大;

(3)若波速为450m/s,波沿什么方向传播.

当堂检测参考答案:1.左右2. 思路分析:由t=0时刻的波

形图

由右向左传播可知:以后每个质点开始振动时应向上振动,

而波传播到P点需半个周期,当t=0.7s时,P 点第二次出现

7 / 21

波峰,可见P点在0.7s内完成了次全振动,则可求得波的周期。质点在一个周期内的路程是4A。

解:①由分析可知:T=0.7 T=0.4s。

②由波的图象可知:λ=4cm

③由分析可得:x=0

④由分析可得:s=1.5×4A=1.5×4×2=12cm

课后练习与提高参考答案:1、AC 2、D 3、CD 4、20cm或280cm 图象略 5、1,3

6、(1)100m/s (2)0.1s+0.2ns(n=0,1……)

7、(1)(50+20n)m/s(n=0,1……)

(2)(150+120n)m/s(n=0,1,……)

(3)x轴正向

12.3波长、频率和波速学案导学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通过预习,知道描述波的三个物理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且谈一谈自己对这几个物理量的理解。

二、预习内容

1. 物理学家列奥纳多·达·芬奇曾这样来描述波“常常是(水)波离开了它产生的地方,而那里的水并不离开;就像风吹过庄稼形成波浪,在那里我们看到波浪穿越田野而去,而庄稼仍在原地.”从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波的基本特征:传播波的介质的体元仅在原地附近运动,而运动状态则在空间传播.在物理学中,运动状态用物理量描述.那么我们用哪些物理量来描述机械波呢?

2.它们之间的关系式怎样的呢?

3.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波长定义的理解(可以用图像描述自己的认识)。

8 / 21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波的波长,能在波的图象中求出波长。

2.知道什么是波传播的周期(频率),理解各质点振动周期与波源振动周期的关系。

3.知道波速的物理意义,理解波长、周期(频率)和波速之间的关系,能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4.理解周期(频率)、波速的决定因素,知道波由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谁变谁不变。 5.能从某一时刻的波的图象和波的传播方向,正确画出下一时刻和前一时刻的波的图象。

二、学习过程

问题一:对于“波长”概念的理解(针对预习讲评)

解读:“相邻的”和“位移总是相等”是波长定义的关键,二者缺一不可.例如,某时刻的波形如图10.3-l所示,在此时刻,图中P、Q、R、S、M五个质点位移相等.因P、Q振动方向相反,故经一段很短的时间到下一时刻,P、Q位移不再相等,所以P、Q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波长;初时刻R 和M与P的位移相等且振动方向相同,在以后的时间里任一时刻,它们的位移都相等,但R与P是“相邻”的而M与P则不是,所以P与R、R与M 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波长,而P与M之间的距离不是一个波长.

根据波长的定义可知,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距为波长整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进一步分析可知,相距半波长奇数倍的质点振动情况完全相反.如图10.3-l所示,O、B、D等质点的振动情况完全相同,而O 与A、O与C、A与B等振动情况完全相反.

9 / 21

10 / 21

问题二:波长与介质质点振动的关系

解读:(1)质点完成一次全振动,波向前传播一个波长,即波在一个周期内向前传播一个波长.

可推知,质点振动1/4周期,波向前传播1/4波长;反之,相隔1/4波长的两质点的振动的时间间隔是1/4周期.并可依此类推.

(2)相隔距离为整数个波长的点的振动完全相同,把振动完全相同的点称同相点.波长反映了波在空间的周期性.

相距一个(或整数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等,因此,它们的振动速度大小和方向也“总是”相同,即它们在任何时刻的振动完全相同.因而波长显示了波的空间的周期性.

据此,可以丢掉一段整数个波长的波形,剩下的波的图象与原来的波形图象完全相同.利用此种特性可以把相隔较远(至少大于一个波长)的两个质点移到同一波长内(或在同一波长内找到振动完全相同的替代质点)比较它们的振动.

(3)相隔距离为半波长的奇数倍的两点的振动完全相反,这种点称反相点.

距离为(2n+1)

2

λ

(n =0,1,2,3……)的两点,任何时刻它们的位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速度也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会同时一个在波峰、一个在波谷或同时从相反方向经过平衡位置. (三)【解题技法点拨】

己知波速和波形,如何画出再经?t 时间后的波形图?

(1)平移法:根据波在传播过程中每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其波形复原.先算出经?t 时间波传播的距离?x =v ·?t ,再将波形沿波的传播方向平移?x 即可.因为波动图象的重复性,若知波长λ,则波形平移n λ入时波形不变,故当?x=n λ+x 时,可采取去整(n λ)留零(x )的方法,只需平移x 即可.

(2)特殊点法:在波形上找两特殊点,如过平衡位置的点和与它相邻的峰(谷),先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再看?t=nT+t ,由于经nT 波形不变,所以也采取去整(nT )留零(t )的方法,分别做出两特殊点经t 后的位置,然后按正弦规律画出新波形.

例 如图10.3-2是某一列简谐波在t =3.0s 时的波形图象,已知这列波波速v=1.5m/s ,向x 轴正方向传播,要求作出t =3.2s 时的波的图象.

点拨:由波动的周期性可用平移法得到问题答案,则当t =3.2s 时,

波向右移动?s =v (3.2s-3.0s )=1.5m/s ×(3.2s-3.0s )=0.3m ,把t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