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教案修订稿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

设计教案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

肺循环: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结合观察提纲,观察动物心

脏,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

并推测它们的功能,通过观察

心脏各腔室的厚薄,来推测它

们各自的功能。

通过分析,作出推断血液在心

脏的流向是:静脉、心房、心

室、动脉。

尝试通过对动物心脏注水,验

证血管及与心脏各腔室的通连

关系。同时发现新问题,瓣膜

的存在及作用。

观看演示对循环形成整体认

识。

分组以“旅游”的形式,展开

游戏。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

各条“旅游线路”,通过对

“景点”和沿途发生的“主要

事件”的介绍,认识了解循环

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流动

提供观察材料,巡视指导

科学的进行观察。

巡视引导,指导学生总结

整理通过观察、实验获得

的感性认识,使其上升为

理性认识。

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的观点。

通过血液循环演示仪,对

血液循环形成初步认识。

组织游戏,协助理顺循环

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统:

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如果在管道系统中把心脏排除在外,只有各种血管组成封闭的管道,血液在其中能否正常循环流动

(出示由两组输液管连接成的封闭管道,装入滴有少许红墨水的水)

生:不能流动。

生:能流动。

师:演示将封闭的管道平放、竖立,观察液体能否流动。

生:不论怎样放置,液体都不能自动地在管道内循环流动。

师:如果要想使管内液体流动起来,但又不能改变管道的位置,能否做到

生:用手交替压缩输液管的回血管,管内液体循环流动起来。

师:请思考,通过上述过程,联想在人体内血液循环过程中,心脏起什么作用

生:平时我们能够感受到心脏的跳动,特别是剧烈运动后,心跳更加剧烈。

生:心脏通过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推动着血液在管道系统中循环流动。

师:对,心脏在血液循环流动过程中,就相当于汽车的发动机,为整个循环过程提供动力,同时也象抽水机的泵,保证了血液能够从低处流向高处。心脏为什么能够提供动力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本节课,我们来学习和认识输送血液的泵——心脏。请同学们尝试通过观察揭开心脏之迷。

(下发观察材料和提纲,通过观察解决相关问题。)

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羊的心脏,借此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师:请各组汇报各自的观察结果,注意按照科学观察的方法和顺序进行。

生:我们结合人体内脏图,了解到人的心脏位置和形状:心脏位于胸腔,两肺之间略偏左下,大小约和自己的拳头相当,形状类似平时人们画的心形,上面较宽血管多,下面稍尖。

师:(借助人的心脏模型)心脏在胸腔内的位置是这样的,靠身体左侧或右侧对应的称为心脏的左侧或右侧,同时同学们要从不同角度观察心脏,能大致区分心脏的前后和左右。

生:通过观察剖开的心脏壁,有肌肉纤维,说明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的特性,所以,心脏可以收缩和舒张,也就是跳动,可以挤压血液,推动着血液在血管内循环流动。

师:看来只有心脏不停地收缩舒张,才能不断地推动着血液循环流动,那么在人的一生中,心脏是从不休息的,是这样的吗

生:是这样的,如果心脏不跳动了,人也就死亡了。

生:不是,我从资料上了解到,人类的心脏也是要休息的,只不过是方式不太一样,它是通过舒张时间相对长于收缩时间来保证休息的。

师:是的,心脏在保证正常工作的同时也得到充分的休息。心脏是如何使血液回流心脏再将血液射入血管的

生:我们观察解剖的心脏,看到心脏是由四个腔室组成,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而且发现只有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同,左右是完全隔开的。

生:我们比较了心脏四个腔室的壁,尽管都是由肌肉组成的,但是厚度差别很大,最厚的是左心室,然后是右心室,心房的壁整体都不如心室厚。

生:是这样,老师,我们组观察的心脏没有剖开,用手捏心房和心室的壁感觉不一样,心房的壁感觉要薄的多。为什么会这样呢

师:(结合人的心脏模型)同样是心脏的壁,但是厚度却不同,同学们试着结合肌肉的功能特点,作出推测,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学生小组交换意见)

生:肌肉能够收缩提供动力,肌肉越厚,收缩也就约有力量,腔室里面的血液获得的动力也越大,向前流动越远。心房壁薄,收缩力量小,血液流的距离不远,心室肌肉壁厚,收缩有力,血液流的距离远。血液流动最远的应该是左心室射出的血,因为左心室是四个腔室中壁最厚的。

生:我们分析认为,从心脏在人体中所处的自然位置来看,心房在靠上的位置,心室相对靠下一些,应该是心房的血液流向心室,血液从心室离开心脏流向全身,血液流回心脏进心房。所以心室的壁都比心房要厚。

师:实际情况是不是这样吗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推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提出探究的方案。

生:(讨论,效果不很理想。)

师:能否运用我们前面学习过的各类血管的结构特点和功能,帮助我们解决现在遇到的困难

生:根据各类血管的功能,结合刚才的推测,动、静脉与心脏腔室的通连关系应该是:我们想通过向静脉血管里面灌水,看看是不是从动脉血管流出,如果是从动脉中流出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

师:如何判断与心脏连接的血管是哪类血管呢

生:看血管壁的薄厚,外观直径相当的,壁厚,内径小的是动脉血管,壁薄,内径大的是静脉血管。

生:也可以通过已解剖的心脏,看心房、心室和外面的哪条血管连通,通连关系是“房连静,室连动”,然后在没有解剖的心脏对应位置找到相应的动脉和静脉。

师:很好,同学们不但善于动脑筋解决问题,还善于总结规律。大家可以依据不同的方法判断并实际操作,看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出现。

(学生两组合一组,每组各有一个已解剖的和完好的动物心脏,进行实验)

师:请各组介绍你们实验的结果和认识。

生:我们从与右心房相通的静脉向里面注水,水是从动脉血管流出的,说明前面的推测是正确的,血液从静脉→心房→心室→动脉,血液从动脉流出。

生:我们还注意到,从一侧静脉注入水,水是从与同侧心室相通的动脉中流出的。

师:(边听学生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心脏简单工作示意图)血液是从静脉进入心房,心房血液进入心室,血液又从同侧的心室进入动脉,离开心脏的。各组实验都进行的顺利吧!

生:顺利,结果是这样的。

生:老师,我们灌了好长时间,不知为什么水总是进不去,流的到处都是

师:让我们大家帮帮这一组好不好看看问题出在哪里我们请这一组的同学上来示范他们是怎样做的。

(该组同学上讲台示范操作)

生:老师他们灌水的那条血管不是静脉血管,是动脉血管。

师:(通过与解剖的心脏比照,同时比较同等粗细的血管的管壁)大家看到,这组同学选择注入水的这条血管的确是动脉血管。那么,为什么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呢

(有部分同学低头搬看本组的实验材料)

生:在动脉血管与心室的连接处有瓣膜,这是动脉瓣。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动脉里面的血液不能流回心室。所以,从动脉血管灌不进去水。

生:在心房和心室之间也有这样只能单向开放的瓣膜,这是房室瓣。有了房室瓣,心室的血液也不会倒流回心房了。

师:这样看来,心脏内的各种瓣膜保证了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师:(展示课件,心脏收缩舒张的动画演示)位于我们胸腔内的心脏,从它的组成、结构,都是与它的功能相适应的,就象工作能力巨大的泵,保证了血液在管道内不断地循环流动。血液循环具体是如何进行的,下一课时学习。

[第二课时]

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

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

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

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

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左心室相比要薄。出了左心室进入肺动脉,来到肺部毛细血管,同样管壁很薄、管径很细,血流速度很慢,在这里主要进行的是气体的交换。然后,经肺静脉回到左心房,完成旅行,这称为肺循环。

生:由我来介绍中间发生的有关“事件”:肺作为呼吸的主要器官,大家知道,这里有大量肺泡,里面是含有大量氧气的新鲜空气。于是,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通过肺循环,使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这一小组介绍的条理清楚,目的明确。他们注意到分工合作,介绍各有侧重,很值得其他组借鉴。

(课件辅助,动画演示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师:大家是否注意到,两条循环路线尽管途径不同,目的任务不同,它们有什么联系

生:体循环回到右心房的血液,进入右心室,又进入下一次循环——肺循环,而且此时血液恰好是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通过肺循环血液变成动脉血回到左心房,再进入左心室,又作为体循环的出发点,送去的是含氧较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

师:(边在黑板绘制血液循环图解,边简要归纳)通过前面同学们不同线路的“旅游介绍”,使同学们对人体内的血液循环有了一定了解,人体内的血液循环路线主要由两条组成:体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左侧出发回到右侧,肺循环是血液从心脏右侧出发回到左侧,组成了完整的血液循环,而且这两条循环是

同时进行的。血液循环的进行保证了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不断地将营养物质送到组织细胞,同时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出来。

生:我有些疑问,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去了,那其他废物怎样排出呢输送的营养物质从哪里来的

师:同学们能否帮助这位同学,营养从何而来,其他废物又到哪里去了

生:营养物质就是人们吃饭获得的,应该从消化道吸收的。

生:其他废物、、、、、、

师:关于营养物质的来源解释是正确的,说明同学们对前面学习的人体的营养,认识较为深刻,并且能够同新知识联系起来,值得称赞。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多个系统构成的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关于其它废物的去处,同学们试着从下一章寻找答案。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71页给出的数字,通过计算,用数据来说明,拥有一颗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

有关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主要通过学生观察和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认识、发现问题,学生探索的欲望强烈,主动性强。选用的是羊的心脏,灌水效果较好。(宰杀方式的不同,没有用猪的心脏)值得注意的是,准备的漏斗关颈不宜过长,否则容易直接从动脉插入心脏。

第二课时血液循环的途径,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容易产生枯燥感。本节课教学采用了扮演导游的游戏方式,通过介绍途径的景点以及其间发生的事件,使学生在游戏中,熟悉了人体内的血液循环,学生比较欢迎这种寓教于乐的形式,教学效果较好。存在的不足,主要是课堂节奏把握控制,引导要得当,否则容易偏离正题。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七年级生物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第二课时教案 一、学情:七年级的学生,由于身体和心理及认知的特点,往往聪明活泼好动,思维非常的敏捷,但也存在抽象思维略显不足的情况,在课堂上,他们好表现,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因此,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初步学会生物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培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生物学的任务。 二、教材:《血液循环途径》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三节的第二课时内容,课时安排为一课时,在学习了血管,血液,心脏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篇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教法 导课:复习引入,体现温故知新。 2突破重点与难点: (1)启发式——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2)直观式——多媒体演示。 (3)探究式——发现问题,寻求规律。 四、说学法 、分组探究法。 2、归纳总结法。 3、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 4、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当堂巩固。 四、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科学家的故事——血液循环的发现。 教师:PPT (二)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心脏的结构,先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师提问:心脏由哪几个腔构成?分别和哪些血管相连接?(房连静脉,室连动脉,左室主动,右室肺动,左房肺静,右房上下) 提出问题: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血液在心脏里的流动过程,那么血液又是怎样在全身流动的呢,这种循环流动又有什么意义呢?引出新课,这节课我们来探究学习血液循环的

(完整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知,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复习提问,归纳总结。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 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 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探究学习“心 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果与功能 相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二、教材分析及处理: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学六年级下册中较重要内容。它是初一学生在学习了人体所需要的营养、人体消化系统和人体呼吸系统后进行的进行。除了讲授好本节内容知识外,还要提到总结前段学习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的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节内容主要以观察为主,采用“提问—观察—讨论—归纳”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乐学、会学、勤学,引导学生,一环扣一环,通过探究概括总结出新知识。通过自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锻炼学生观察和自我学习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通过有关内容的学习,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 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教学重点: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非常的重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心脏非常有好处; 教学重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方法:分析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挂图、模型、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ppt,湖南省基础教育资源网); 课时安排:2课时; 1课时【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人体内的血管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类?这几类血管在结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生:动脉: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压高; 静脉:将血液由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由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器官——心脏。 【新课讲授】 师:心脏位于我们身体胸部左侧。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先阅读P67~68观察与思考。附:观察与思考(心脏)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3.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 4.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师:心脏具有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依次来分析。 师:心脏壁是由肌肉组织构成的,心脏壁比较厚,这是为什么呢? 生:心脏壁厚说明构成心脏的肌肉十分发达,因而能够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将血液泵至全身,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即使你做倒立时,血液也能向上流到脚趾。师:构成心脏的肌肉属于心肌,心肌能够自主的收缩和舒张,不受大脑的控制。 师:心房和心室的厚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设计案例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流程图如下: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初中生物学中知识点多且生理过程复杂的课题。尽管学生对心脏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学生所具有的知识和经验仅仅是感性的,有些是零碎、片面的,甚至是不科学的。本节课的教学,教师将充分挖掘学生自身的知识、直接经验等重要的课程资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设置系列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以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在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自主构建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等有关知识。 本节课设计分为三大教学板块:类比分析,导入新课;主动探究,构建新知;归纳总结,延伸拓展。三大板块将教学的各个环节连接起来,融为一体。三大板块的具体设计思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整体感知:学生通过动一动,说出心脏的位置;看一看,描述心脏的形态;摆一摆,区分心脏的方位;想一想,推测心脏的功能。 2.局部探究:学生观察已经解剖开的猪的心脏实物标本,探究学习“心脏的内部结构”;推测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 3.综合感悟: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感悟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认同体育锻炼对心脏产生的积极意义。 4.拓展创新:学生设计“心脏灌流实验”,进一步探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作用;运用己有的血管知识和初步构建的心脏的有关知识,尝试勾画人体血液循环路线图。 重点: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 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心脏的位置和形态。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 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等探究能力。 2. 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 四、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2019七年级生物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 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过程与方法: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 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 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 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二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心脏概述: 1.心电周期: 心脏的周期性活动:心肌 Ap 周期性电活动 -- 体症:ECG 心动周期:心肌收/舒机械活动周期--完成泵血--体症:心音 2.心脏内血液流动的方向 上、下腔V→右心房→房室瓣→右心室→肺A瓣→肺A ↑↓ 体循环肺循环 ↑↓ 主A ←主A瓣←左心室←房室瓣←左心房←肺V 一、心动周期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称为一个心动周期。它包括心房收缩,心房舒张,心室收缩和心室舒张四个过程。正常心脏的活动由一连串的心动周期组合而成。因此,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元。成年人心率每分钟为75次时,心动周期历时大约为0.8s。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首先收缩,持续0.1s,随后舒张0.7s。在心房收缩结束后不久,心室开始收缩。收缩持续时间0.3s。随后舒张0.5s。一次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按一定的时程和顺序先后进行舒张与收缩交替活动。左右两侧心房的活动几乎是同步的,两侧心室的活动也几乎是同步的。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心室共同舒张的时间约为0.4s,这一时间称为全心舒张期。心脏收缩后能得到充分时间舒张,有利于血液流回心室及心脏的持久活动。 二、心脏的射(泵)血过程 血液在心脏中是按单方向流动,经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射入动脉。在心脏的射血过程中,心室舒缩活动所引起的心室内压力的变化是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而瓣膜的开放和关闭则决定着血流的方向。现以左心为例说明心脏在射血过程中,心脏内压力、容积和瓣膜等变化。 1. 心房收缩期 心房开始收缩之前,整个心脏处于舒张状态,心房、心室内压力均都比较低,约为0kPa (0mmHg),这时半月瓣(动脉瓣)关闭。由于静脉血不断流入心房,心房内压力相对高于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1新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观察思考,分析人体内血液循环流动 离不开心脏的作用。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结合观察提纲,观察动物心脏,获取 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 功能,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 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通过分析,作出推断血液在心脏的流 向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尝试通过对动物心脏注水,验证血管 及与心脏各腔室的通连关系。同时发 现新问题,瓣膜的存在及作用。 观看演示对循环形成整体认识。 分组以“旅游”的形式,展开游戏。 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各条“旅游线 路”,通过对“景点”和沿途发生的 “主要事件”的介绍,认识了解循环 路线和循环的意义。 问题情景创设,连通的两组输 液管模拟封闭的循环管道,怎 样使其中的液体流动? 提供观察材料,巡视指导科学 的进行观察。 巡视引导,指导学生总结整理 通过观察、实验获得的感性认 识,使其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 观点。 通过血液循环演示仪,对血液 循环形成初步认识。 组织游戏,协助理顺循环路线 和循环的意义。 教学过程 师:我们前面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由不同类型的血管和心脏构成封闭的管道系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胶州市初级实验中学马汝媛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 (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的泵血机制

心脏的泵血机制 血液流动方向为: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上下腔静脉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又叫做大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又叫做小循环 心脏的泵血机制(The mechanism of cardiac pump function)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心房和心室的心动周期在发生顺序上虽有先后,但周期的时间长度相同。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位。 心动周期的长度和心率成反变。如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心动周期为0.8s。左右心房收缩期为0.1s,舒张期为0.7s。心房收缩期结束后,左右心室同步收缩,持续0.3s,心室舒张期为0.5s。

心室舒张期的前0.4s期间,心房也处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故心动周期中收缩期所占时间比例增大。因此,长时间的心率增快,使心肌工作时间相对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不利于心脏持久地活动。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左、右心泵的活动基本相似,现以左心为例说明心脏的泵血过程(图4-13)。 1.心房收缩期:心房收缩前,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房室瓣开启,半月瓣关闭,血液从静脉经心房流入心室,使心脏不断充盈。在全心舒张期回流入心室的血液量约占心室充盈量的75%。在全心舒张期之后是心房收缩期,历时0.1s。心房壁较薄,收缩力不强,由心房收缩推动进入心室的血液量通常只占心室充盈总量的25%左右。心房收缩时,静脉入口处的环形肌也收缩,再加上血液向前流动的惯性,所以虽然静脉入心房处没有瓣膜,心房内的血液也很少返流回静脉。心房收缩引起房内压和室内压都有轻度升高。 2.心室收缩期 (1)等容收缩期:心房收缩结束后,心室开始收缩,室内压迅速升高。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推动房室瓣关闭,阻止了血液返流入心房。房室瓣的关闭产生第一心音,是心室收缩期开始的标志。由于这时室内压尚低于主动脉压,半月瓣仍处在关闭状态,心室成为一个封闭的腔。由于血液的不可压缩性,尽管心室肌在强烈收缩,室内压急剧升高,但心室的容积不变,故名等容收缩期(isovolumic contraction phase)。此期持续约0.05s。当主动脉压增高或心肌收缩力降低时,等容收缩期延长。 (2)射血期(ejection phase):当心室收缩引起的室内压升高超过主动脉压时,血液循压力梯度冲 开半月瓣进入主动脉,是为射血期。射血期又可以因为射血快慢而分为两期。 1)快速射血期(rapid ejection phase):在射血期的前期,由于心室肌的强烈收缩,心室内压继续上升达到峰值,血液迅速由心室流向主动脉,心室容积迅速缩小,称为快速射血期。此期历时约0.1s,射血量约占心室总射血量的2/3。 2)减慢射血期(reduced ejection phase):在快速射血后,心室内血液量减少,心室肌收缩减弱, 室内压自峰值逐渐下降,射血速度减慢。此期历时约0.15s。 在快速射血期的中期或稍后,心室内压已略低于主动脉压,但由于心室肌的收缩,心室内血液具有较高的动能,故仍可在惯性作用下逆压力梯度继续流入主动脉。 3.心室舒张期 (1)等容舒张期(isovolumic relaxation phase):心室收缩完毕后开始舒张,室内压下降,当室内压降低到低于主动脉压时,血液向心室方向返流,推动半月瓣迅速关闭。半月瓣的关闭产生第二心音,是心室舒张期开始的标志。半月瓣关闭后,室内压仍高于房内压,房室瓣处在关闭状态,心室再次成为封闭的腔。心室继续舒张引起室内压急剧下降而心室容积不变,称为等容舒张期,历时约0.06~0.08s。 (2)心室充盈期:随着心室肌的舒张,室内压进一步下降,当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积聚在心房内的血液即冲开房室瓣进入心室,使心室充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材分析】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二年级生物教材(上册)的内容。本节教学主要讲述了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知识点和难点较多,是这一学期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本节教学通过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通过对心脏的结构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并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通过积极参与小组活动,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这节内容为学习“血液循环”奠定了基础。更是对前一章知识营养物质吸收进入血液后的去向及如何被细胞利用作进一步的说明,并为后两章“人体的能量供应”和“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的学习作好知识储备而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无论从生理还是智力等方面来说,都正处于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但尚处于一种懵懂阶段,对于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都不甚了解,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每一个时机,在引导学生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及远大的理想抱负。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说出心脏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讨论、总结、表达的能力。 (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课前的调查活动,培养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在小组的合作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集体主意精神。 (2)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 观察新鲜猪心,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教学难点】 心肌壁的厚薄与功能相适应;心脏瓣膜的开闭与血流方向的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 (1)选用2个带有血管和心房的新鲜的猪的心脏,一个完整的,一个在实验前解剖好,沿着室间沟1 cm处分别剖开左心室壁和右心室壁,露出4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和心室壁。 (2)准备好相应的用具:一次性手套,镊子,解剖盘、烧杯、清水、漏斗、标签纸等。(3)多媒体课件。 学生: 搜集有关心脏病和心脏保养的知识。 【教学过程】

初一生物教案: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七年级生物教案 第三节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从生物圈中获取食物和氧气。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氧被人体吸收后,怎样才能运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中被细胞利用?组织细胞在生活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又怎样运离细胞?学生很自然地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因此,学生在学习了人的营养和呼吸的内容之后,顺理成章地就要学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另外,这种编排也为第五章的教学作铺垫。 血液、血管和心脏具有各自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是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它们共同构成了整个血液循环系统。本章用三节分别介绍血液、血管和心脏,显得条理清楚,有利于学生对血液循环系统形成一个完整的、清晰的认识。其中心脏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重要动力结构,所以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重点是识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奠定基础以更好的来理解“血液循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知识目标:(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3)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能力培养: 识图能力:通过观察、识别人体心脏的解剖图及结合血液循环图理顺血液循环途径,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心脏瓣膜与心脏内血液流动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合作自学能力:在学习心脏解剖结构及理顺血液循环途径时,均是以问题为引导,大胆放手让学生结合手头资料小组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合作自学能力。 3思想教育: 理想教育:通过有关内容的教学,激励学生将来从事医学研究、解决医学难题,造福人类。 卫生保健教育:说明体育锻炼对心脏的有利影响,引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心脏潜力增强体质。 4教学重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 5教学难点:(1)心脏瓣膜的位置及其开启、关闭与心脏内血流方向的关系(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三、教学方法:

心脏的泵血机制

心脏的泵血机制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心脏的泵血机制 血液流动方向为: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循环→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体循环→上下腔静脉 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流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经过体循环,鲜红的动脉血变成暗红的静脉血。体循环又叫做大循环。 肺循环: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再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最后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经过肺循环,暗红的静脉血又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肺循环又叫做小循环

心脏的泵血机制(The mechanism of cardiac pump function) (一)心动周期的概念 心脏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的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各自具有收缩期(systole)和舒张期(diastole)。 心房和心室的心动周期在发生顺序上虽有先后,但周期的时间长度相 同。由于心室在心脏泵血活动中起主要作用,故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 的活动周期。心动周期可作为分析心脏机械活动的基本单位。 心动周期的长度和心率成反变。如成年人的心率为每分钟75次,则 心动周期为。左右心房收缩期为,舒张期为。心房收缩期结束后,左右 心室同步收缩,持续,心室舒张期为。心室舒张期的前期间,心房也处 于舒张期,这一时期称为全心舒张期。心率增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 期和舒张期都相应缩短,但以舒张期缩短更为明显,故心动周期中收缩 期所占时间比例增大。因此,长时间的心率增快,使心肌工作时间相对 延长,休息时间相对缩短,不利于心脏持久地活动。 (二)心脏的泵血过程 左、右心泵的活动基本相似,现以左心为例说明心脏的泵血过程(图4-13)。

第三节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人教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1.描述心脏的结构与功能。 2.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动脉血。 3.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观察新鲜的动物(猪或羊)的心脏的结构。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前准备 准备解剖好的猪或羊的心脏,尽量露出四个腔,以利于学生观察和用手触摸心房壁、心室壁;准备心脏模型和相关图片。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体验生命的存在。让学生将右手放在胸部左侧,感受心脏的跳动。原地跳跃30s,再次感受心脏的跳动。由此导入新课的教学。 二、新课教学 1.心脏的外形 (1)观察人的心脏模型。 (2)动物心脏。 由于猪或羊的心脏与人的心脏结构基本相同,因此,可以通过观察猪或羊的心脏,来了解人的心脏的结构。 将一个猪或羊的新鲜心脏,按照教材第60页“心脏外形图”所示放在解剖盘中,先观察心脏的外形,再用手捏心房壁与心室壁,比较心房壁与心室壁的厚薄。(真实的心脏和心脏外形图有些差距,观察实物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观察,学会辨别心脏的前后,并能分清心脏四腔的大致位置。 2.心脏的结构 (1)对照教材第61页“心脏解剖图”,观察已解剖好的心脏的内部结构。观察心脏的四个腔,注意两个心房与心室之间是否相通,两个心室之间是否相通。捏一捏心脏四个腔壁的厚薄,注意它们之间有没有区别。辨认与心脏各腔相连的血管,观察心房与心室之间、心脏各腔与血管之间有没有瓣膜。 1

(2)讨论 教师可分小组让学生讨论下列问题。然后交流讨论题答案,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补充并作评价。 ①心脏壁主要是由什么组织构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它具有什么功能? ②从心脏壁的厚薄来看,心房与心室有什么不同?左心室与右心室又有什么不同?请试着解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③心脏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④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相连的动脉之间有什么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②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到心室。因此,与心室、心房各自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就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左右心室与它们所承担的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 ③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两侧的腔是不连通的。 ④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3.心脏的功能 (1)心脏的功能 根据心脏的结构和学生的经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心脏的功能: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的动力来源于心脏,而心脏正像一个输送血液的泵,给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 (2)心脏的工作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62页图4-39和相关内容,了解心脏作息过程。 心脏其实是由左右两个“泵”同时协同工作的。一次心跳包括了心脏的收缩与舒张过程。当心房收缩时,血液被压出心房,穿过瓣膜进入心室。接着心室收缩,心房与心室间的瓣膜关闭,左心室的血液从主动脉泵出流向全身各处,右心室的血液从肺动脉泵出流向肺部。然后动脉瓣关闭,心房和心室均舒张,肺部的血液经肺静脉回流入左心房;全身各处的血液经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回流入右心房。 三、课堂小结 复习本节内容,强化学生印象。 2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生物教案)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能力目标: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认识到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非常的重要;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对于心脏非常有好处; 教学重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难点: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教学方法: 分析法、讲述法; 教学准备: 挂图、模型、录像、多媒体电子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1课时: 【复习上堂课内容】 师:上堂课我们学习了血流的管道:血管。人体内的血管是如何分类的?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分类?这几类血管在结构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生:动脉:将血液由心脏输送到身体各处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流速度快,血压高; 静脉:将血液由身体各部分输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流速度慢。四肢静脉的内表面通常由静脉瓣防止血液倒流。 毛细血管: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血管。管径非常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助于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 师: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看看使得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器官——心脏。 【新课讲授】 师:心脏位于我们身体胸部左侧。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先阅读书P67~68观察与思考。 附:观察与思考(心脏) 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 2.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人教版初一下)(2)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人教版初一下) ⑵ 教学目标 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通过观看和摸索,猎取有关怀脏结构的知识并估量它们的功能,进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不动脉血与静脉血。 重点、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估量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看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估量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预备 教师:1、购置新奇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看。另预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看记录单,便于课堂观看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血液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 肺循环:观看摸索,分析人体内血液循环流淌离不 快乐脏的作用。 以小组的形式展开学习。 结合观看提纲,观看动物心脏,猎取有关 怀脏结构的知识并估量它们的功能,通过 观看心脏各腔室的厚薄,来估量它们各自 的功能。 通过分析,作出推断血液在心脏的流向 是:静脉、心房、心室、动脉。 尝试通过对动物心脏注水,验证血管 咨询题情形创设,连通的两组输液 管模拟封闭的循环管道,如何样使 其中的液体流淌? 提供观看材料,巡视指导科学的进 行观看。 巡视引导,指导学生总结整理通过 观看、实验获得的感性认识,使其 上升为理性认识。 认识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心脏的生理教学设计说课稿复习过程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掌握1、心动周期的概念 2、心脏泵血过程 3、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熟悉心肌生理特性、心脏泵血功能评价 了解心力储备 教学重点: 1.心脏泵血过程、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心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教学难点: 1.心输出量及其影响因素 2.心肌动作电位形成机制、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 教学方式:理论 知识点:心脏泵血功能 内容提要: 第一节心脏的生理 一、心脏的泵血功能 1、重点讲解心动周期的概念 2、重点讲解心脏的泵血过程

①左心室的射血和充盈过程 ②心脏泵血功能评价 ③影响心脏泵血功能的因素(1)搏出量(2)心率 二、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和生理特性 (一)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心肌细胞的分类 2、心肌细胞跨膜电位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二)心肌生理特性: 1、自动节律性:不同部位的自动节律 2、兴奋性:有效不应期长 3、传导性:房-室延搁 4、收缩性:无僵直收缩,细胞外Ca依赖性 三、小结 教学设计:(包括教学环境、教具、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过程、实践能力培养方法、板书设计) 教学环境:多媒体课室 教具:教材、多媒体课件 教学参考资料:人卫版《生理学》(第2版)教材、《内科学》、《病理生理学》 教学过程: 一、“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摄入,二氧化碳等废物必须排出,人体才能正常进行生命活动,这些物质的运输靠血液循环来实现”,由此引出血液循环; 二、心脏在血液循环中的重要性,重点讲解心脏泵血过程 1.心动周期的概念、心率

2.心脏的泵血过程:心室收缩与射血→心室舒张与充盈 三、心脏泵血功能评价及影响泵血功能因素 四、由心脏为何可以不断的缩、舒?引出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结合已学生物电知识讲解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及其形成机制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及其生理意义 五、心肌生理特性有哪些生理特性? 六、教学小结与检测: 1、试述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分期、 特点和各期产生的机理。 2、什么是心肌电生理学特性?影响心 肌电生理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3、什么是心肌自律性?心脏自律性特 点及其影响因素。 4、简述心电图各波、各时段和各时期所代表的生理意义。 5、试述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心室容积、瓣膜开闭及血流方向的变化。 七、安排下节课的学习内容,要求预习 教学后记: 1、本次课内容与检验、卫检专业关联很大,学生十分重视,学习较为认真。 2、学生对内容感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3、教学互动活跃而效果好。

第四章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第四章血液循环 第一节心脏的泵血功能 掌握内容心动周期的概念。心动周期过程中心房、心室和动脉压力的变化, 房室瓣、动脉瓣的开闭,心房心室容积及血流方向,心动周期的分期和各期特点。 心房、心室在泵血中的作用,心房为什么只起初级泵作用的理由。 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心脏做功量和心泵功能储备的概念和生理意义。心室肌的前负荷、异常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等长调节的概念。根据心室功能曲线分析心室肌的前负荷对心室泵血功能的影响,影响前负荷的因素。心室后负荷对心室泵血功能的影响及机制。影响心肌收缩能力的体液因素, Ca2+的浓度和(或)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对心肌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双向影响,心率对心输出量的双向影响的机制。 熟悉内容心泵功能储备的构成。从粗细肌丝的重叠状态解释心室功能曲 线的形成原理。从Ca2+的浓度和(或)肌钙蛋白对Ca2+的亲和力的角度说明肾上 腺素对心肌舒张功能的影响。第1心音和第2心音的产生原理及临床意义。心肌 收缩的三个特点,心肌收缩为什么对细胞外钙依赖? 了解内容心功能评价过程中心功能评价心脏射血功能评价的常用指标,心 脏舒张功能评价的常用指标。心室压力-容积关系曲线的概念及变化的生理意义。 [练习] (一)名称解释 心动周期、每搏输出量、每分输出量、心指数、射血分数、心脏做功量和心 泵功能储备、心室肌的前负荷、异常调节、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等长调 节、心室功能曲线 (二)选择题 【A1型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答案。 1.心动周期是指 A.心脏机械活动周期B.心脏生物电活动周期 C.心音活动周期D.心率变化周期 E.室内压变化周期 2.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错误的 A.舒张期比收缩期长B.房、室有共同的收缩的时间 C.房、室有共同的舒张的时间D.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E.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 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学设计 授课:临川区大岗中学梁江龙 一、章节名称: 人教版(教育部审定2012)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教学思路:先是讲授心脏的位置、形状及大小,然后讲授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接着重点讲授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最后讲授冠脉循环。课文图文并茂,做到很直观,有利于教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前,已经经历了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学习,以及本章血液、血管方面知识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准备,学习起来应当很顺利。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心脏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了解血液循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学习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中,逐渐发展学生自己的能力(如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并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深刻体会到心脏的重要性,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爱护好我们

的心脏,做到健康地生活。 五、教学重点: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 六、教学难点: (1)识记与心脏相连的几条动脉和静脉名称; (2)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的具体路径,以及动脉血与静脉血的转变过程。 七、课时:1课时 八、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动画)、心脏模型、心脏挂图。 九、教学过程 (一)、复习 先简单复习一下前面学过的血液(血浆、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及动脉血、静脉血),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概念、特点及功能)。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每当我们在做剧烈运动时,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呼吸加快,心跳得很快。这是为什么呢?其中就与心脏的参与有关。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心脏方面的知识。 (三)、进行新课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3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获取有关心脏结构的知识并推测它们的功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3、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 教学重难点 重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心脏各腔室的厚薄以及有关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 难点: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各腔室的厚薄以及瓣膜的结构特点,来推测它们各自的功能。 2、了解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教学准备 教师:1、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 2、医用输液管、心脏结构模型、血液循环演示仪。 3、印制观察记录单,便于课堂观察并记录结果。 4、自制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学生:预习课本相关内容,阅读课本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师:心脏的结构特点保证了血液顺利通过心脏并获得动力,继续进行循环。血液在人体中究竟是怎样循环的?由完全隔开的心脏左右两部分泵出的血液又有什么联系呢?本节课我们来学习这部分内容。 师:人类对血液循环的认识也是经历了波折的,哪位同学有这方面的资料,可以介绍给大家。生:最早提出血液循环理论的是威廉?哈维(1578---1657), 师:从血液循环的发现过程,我们从中可以领悟到人类对于科学的认识是艰难曲折的和

不断发展的,是经过历代科学家积极不懈的探索的结果,我们应学习前人不懈追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品质。 师:(结合人体血液循环图解,利用血液循环演示仪演示)我们先从整体上了解了血液循环的大致过程。具体的循环路线,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的循环模式图和讨论内容归纳、总结。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下面我们分组进行“旅游”,各组自行选择旅行线路,但有下面几个原则要遵守:1、我们都把心脏作为“大本营”;2、沿途经过的“景点”以及发生的事情都要有所记载。各组分头行动,我们看哪个组旅游收获最大,出发! 生:(开始结合课本进行分析、汇总) 师:请我们各组派代表,介绍你们的“旅游见闻”。 生:我来为大家做导游,重温我们刚才的旅途:我们从左心室出发,这里真可谓“铜墙铁壁”,四壁厚实。据考证,这里是“四座城池”最坚固的一处,果不其然,我们获得了巨大的推动力,出了城(左心室),来到主动脉血管,一路向前,好快呦。岔路不断,血管在不断分支,管道越来越细,前进速度也慢了下来,到了极细的地方——毛细血管,更是慢极了。红细胞纷纷把携带的氧气释放出来,氧穿过只有一层细胞的血管壁就出去了,我们继续前行,管道逐渐变粗,经过上腔静脉,最后回到右心房。 师:很好,介绍的很精彩。其他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 生:我们是一个组的,我补充一点,在毛细血管那里,除了氧出去了,大量的营养物质也一同出去了,进来了不少二氧化碳等废物,一起随循环回到了右心房。 师:有没有其他小组,也是从左心室出发的,沿途所见所闻相同吗? 生:差不多。 生:从主动脉分支出来,也可以进入内脏器官,胃、肝、肠等处,或者是经过下肢的毛细血管,然后由下腔静脉也可以回到右心房。 师:同学们试着这条旅行线路理顺一下,注意沿途“主要景点”以及这次“旅行的主要目的”。 生:先理沿途“主要景点”:左心室→主动脉→各级静脉→全身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这条线路途径身体各处,范围大,称为体循环。这条循环主要目的是,把身体各部分细胞所需要的氧和营养物质送去,同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 师:我们请选择其它旅行线路的小组同学介绍他们的认识。 生:我们的旅行路线和前面几位同学的不一样,我主要介绍途经地点,我们小组从右心室出发,由于我们的目的地是肺,距离比较近,所以需要的动力相对小一些,右心室的壁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