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蛋白提取

核蛋白提取
核蛋白提取

核蛋白提取

实验准备:

1 4℃离心机

2 根据标本数计算所需I,II,I II,IV 总体积,取出液体,并加入蛋

白酶抑制剂,(III 由加蛋白酶抑制剂I 与加蛋白酶抑制剂II 混合物)实验操作:

1 收集细胞。10ml 对照细胞(1-2*105/ml )培养48h 后,15ml 离心管收集,300g (1370 rpm )* 5min 。弃上清,加1ml 1*PBS 轻轻涡旋混匀后转移至 1.5ml EP 管。

2 4℃,300g * 5min ,弃上清。

3重悬细胞于120 μl缓冲液I。

4重悬细胞于120 μl缓冲液II,4℃轻微旋转混匀,15min 。

5 4℃ 2500 rpm * 1min 。

6 转移上清(胞浆蛋白)至新管。

7 在沉淀中缓慢加120 μl 缓冲液III,轻微颠倒混匀,离心:4℃,2500 rpm * 1min 。

8 弃上清,加130 μl 缓冲液IV(+蛋白酶抑制剂),4℃旋转混匀1h 。

9 离心4℃,13000g * 10 min 。

10 转移上清(核蛋白)至一新管,定量。

核提取缓冲液I(15ml )

25mM HEPES 375 μl HEPES

5mM KCl 75 μl1M KCl

0.5mM MgCl2 7.5 μl1M MgCl2

DDH2O 14.54 ml

核提取缓冲液II(15ml )

25mM HEPES 375 μl HEPES

5mM KCl 75 μl1M KCl

0.5mM MgCl2 7.5 μl1M MgCl2

1% NP-40 150 μl N P-40

DDH2O 14.39 ml

核提取缓冲液III(15ml )

25mM HEPES 250 μl HEPES

10% Sucrose 1g Sucrose

350mM NaCl 700 μl5M NaCl

0.01% NP40 1 μl NP-40

DDH2O 9.1 ml

5M NaCl :14.61g/50 ml H2O

注:

1 在提取浆蛋白后,吸去上清时,如第一次用100 μl枪洗不干净,再离心,然后用10μl 枪吸尽液体。再用III 液洗一遍,如前步骤吸尽液体,再加IV 液,这样的去除浆蛋白污染效果较好些。

2 胞浆蛋白混胞核蛋白原因:因为药物高浓度时,胞核会破裂,所以

会在高浓度处理组中胞浆蛋白混有胞核蛋白较严重;

3 胞核蛋白对照组有时会提不到原因:可能是因为没有药物处理,所

以其核不容易破开。如需要,可在步骤8 去掉胞浆蛋白后用枪头打匀,并振荡(我还没试过,这里只是建议)。

4 我们浆蛋白内参用GAPDH 或actin ,没差别。核蛋白用Histone H3 。

蛋白质入核转运机制

蛋白质的入核转运机制 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蛋白质,绝大部分是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合成的(线粒体合成极少),由于各个部位所需蛋白质分子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各不相同,在进化过程中每种蛋白质都形成一个独特的地址签,蛋白质合成后,细胞通过对蛋白质地址签的识别将其运输到相应的部位,完成蛋白质的分选。 具有分选信号的蛋白质虽然可以被准确地分选出来,但如何到达细胞内的特定部位呢,这就是蛋白质的运输。运输方式目前认为有三种:1.门孔运输:定位在细胞核内的蛋白质通过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2.跨膜运输:定位在线粒体、过氧化物酶体、内质网的蛋白质通过这些细胞器膜上的蛋白质传导通道进入细胞器3.囊泡运输:定位在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膜蛋白和分泌蛋白是通过这种方式进行转运的。 进入细胞核的蛋白质还必须带有核定位信号(NLS),NLS 是富含碱性氨基酸的短肽可定位在蛋白质的任何部位。NLS的氨基酸残基片段可以是一段连续的序列(T抗原),也可以分成两段,两段之间间隔约10个氨基酸残基(核质蛋白)NLS序列可存在于亲核蛋白的不同部位,在指导完成核输入后并不被切除。 哪些蛋白质需要进入细胞核呢?需要转运入核的蛋白质主要是参与基因的复制、转录的蛋白因子和各种酶,如RNA、DNA 聚合酶、组蛋白、拓朴异构酶及大量转录、复制调控因子都必须

从细胞质进入细胞核才能正常发挥功能。还有一些需要转运入核才能发挥作用的外源性大分子像基因治疗外源重组DNA、病毒基因等。 有NLS的蛋白质通过核膜上的核孔复合体进入细胞核。核通过一个有双层膜的外被与胞质分隔。内膜与核纤层接触,为核提供了一个表面的膜。外膜与胞质中的内质网连接。这双层膜在被称为核孔复合物的开口处接触。核孔复合物有四部分组成,朝向胞质面与外核膜相连的胞质环,其上对称分布8条纤维;朝向核基质与内核膜相连的核质环,其上亦对称分布8条纤维,末端交汇成篮网样结构;把胞质环、核质环、中央栓连接到一起的辐条;核孔中央跨膜糖蛋白组成的中央栓。 核孔复合体具有双功能性运输通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需要进入细胞核的带有NLS的蛋白质主动运输进入细胞核,过程如下 ①具有NLS的转运蛋白与输入蛋白α/β异二聚体结合,形成NLS-输入蛋白α/β三聚体; ②形成的NLS-输入蛋白α/β三聚体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丝结合; ③通过胞质丝的弯曲把三聚体依次呈递至核孔复合体中央栓蛋白,再与核质丝结合、解离、平衡,三聚体转运至细胞核; ④该复合体通过核孔复合体中央栓时,与Ran-GTP相互作用,同时激活输入蛋白β,至使输入蛋白β与NLS分别从复合体上

原核生物蛋白质的合成

核糖体在进行的蛋白质生物合成分为起始,延伸和终止3个阶段.除了核糖体组成、各种因子、起始tRNA不同外,其余环节在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基本类似. 1.首先进行氨酰-tRNA的活化,这能使每个AA和tRNA分子共价连接,以确保加入正确的AA (即接头)作用;并能使aa与延伸中的多肽链末端反应形成新的肽链. 活化步骤:1)aa+ATP=aa-AMP+PPi 2)aa-AMP+tRNA→aa-tRNA+AMP+PPi 2.合成的起始: 1)起始tRNA识别AUG(起始密码子)编码甲硫氨基酸,以确定翻译的正确阅读框架. 2)30S核糖体小亚基中的16SrRNA与富含嘌呤并位于AUG起始密码子的5’端的Shine-Dalgarno序列结合,然后,核糖体沿着mRNA向3‘端移动,直到遇到AUG起始密码子.因而Shine-Dalgarno序列将核糖体亚基传送至正确的AUG用于起始翻译. 3)然后起始因子开始催化蛋白质的合成.原核生物中用三种起始因子IF1、IF2、IF3是必需的. a.三元复合物(IF3-30S亚基-mRNA三元复合物形成. b.30S前起始复合物(IF2-30S亚基-mRNA-fMet-tRNAMef复合物)形成,此步亦需要fGTP和Mg2+参与. c.70S起始复合物(70S initiation complex)形成.50S亚基与上述的30S前起始复合物结合,同时IF2脱落,形成70S起始复合物,即30S亚基-mRNA-50S亚基-fMer-tRNA Met复合物.此时fMet-tRNA Met占据着50S亚基的肽酰位(peptidyl site,简称为P位或给位),而50S的氨基酰(aminoacyl site,简称为A位或受位)暂为空位. 3.肽链合成的延长 这一过程包括进位、肽键形成、脱落和移位等步骤.肽链合成的延长需两种延长因子(Elongationfactor,简写为EF),分别称为EF-T和EF-G.此外尚需GTP供能加速翻译过程. ①进位 结合在mRNA上的fMet-tRNAiMet(或肽酰-tRNA)占着P位,新的氨酰-tRNA和EF-Tu及GTP形成的AA-tRNA·EF-Tu·GTP利用GTP水解的能量进入A位,并与mRNA上相应的密码子结合. EF-Tu·GDP由EF-Ts协助再生成EF-Tu·GTP. ②肽键形成 50S亚基上肽酰转移酶催化P位的肽(氨)酰-tRNA把肽(或氨酰基)转给A位的AA-tRNA,并以肽键相连.P位的氨基酸(或肽的C端氨基酸)的α-COOH基,与A位氨基酸的α-NH2形成肽链.催化肽键形成的是23SrRNA的肽酰转移酶活性. ③脱落 在A位上的tRNA负载着二肽酰基(或肽酰基),P位上成为无负载的tRNA脱落. ④移位 在EF-G协助下,由EF-G·GTP提供能量,核糖体构象改变,沿mRNA的5’→3’相对移动一个密码子距离,使下一个密码子定位于A位,原来处于A位上的肽酰tRNA转移到P位上,空出A位点. 再依次进位、形成肽键、脱落和移位循环返复,直到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进入A位,翻译终止. 肽链的延伸是从N端开始.延长过程每重复一次,肽链延伸一个氨基酸残基,多次重复使肽链增长到必要的长度. 4.肽链合成的终止(termination) 肽链合成的终止,需释放因子(releasing factor,RF)参与.原核生物的RF1识别UAA、UAG;RF2识别UAA、UGA,使肽链释放,核糖体解聚.

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十三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一、教学基本要求 解释翻译的概念。 写出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的组成,论述mRNA,tRNA和核蛋白的作用原理。 复述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 简要写出真核与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异同及肽链合成后的加工过程。 解释分子病,并举例说明。 简要叙述蛋白质合成阻断剂作用原理。 二、教材内容精要 (一)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蛋白质的生物合成的概念 在生物体细胞内,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多肽链的过程即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在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中,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是模板mRNA中的核苷酸排列顺序决定的,因此这一过程又称翻译(translation)。 2.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 除合成原料氨基酸外,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还包括mRNA、tRNA核(糖核)蛋白体、有关的酶、蛋白质因子、ATP、GTP等功能物质及必要的无机离子。 (1)mRNA:它是蛋白质多肽链合成的模板。mRNA5′至3′方向,若有AUG开始,可以称为一个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读码框架内每3个核苷酸组成一个密码子,如AAA 或AAG代表赖氨酸;5′端第一个AUG表示起动信号(initiator codon),并代表甲酰蛋氨酸(细菌)或蛋氨酸(高等动物);UAA,UAG或UGA表示终止信号(terminator codon)。为氨基酸编码的密码子具有如下特点:①简并性(degenerate),即一个以上密码子体现一个氨基酸遗传信息的现象。②连续性(commaless),密码的三联体不间断,须3个一组连续读下去。③通用性(universal)从病毒、植物到人类,所有生物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都使用一套遗传密码。模板上的密码子可与tRNA的反密码子(anticodon)互补结合。 (2)tRNA及核(糖核)蛋白体:tRNA是氨基酸的运载体。一种tRNA可携带一种氨基酸;而一种氨基酸可由数种tRNA携带。tRNA反密码子与mRNA密码子第三个核苷酸配对时,除A-U,G-C外,还可有U-G,I-C,I-A等不稳定配对(wobble base pair)。核(糖核)蛋白体是多肽链的“装配机”。由大、小亚基组成,亚基又分别由不同的rRNA分子与多种蛋白质分子构成。原核小亚基为30S,真核为40S;原核大亚基为50S,真核为60S。整个原核核(糖核)蛋白体大小为70S,真核为80S。在细胞内,一类核(糖核)蛋白体附着于内质网,参与分泌蛋白质的合成;另一类游离于胞质中。 (3)蛋白质因子:现以原核生物中蛋白质生物合成为例,介绍参与这一过程的蛋白质因子。A1:启动因子(initiation factor)参与起动。 ①IF1:促使携带氨基酰的起动tRNA与小亚基结合。 ②IF2:功能同上,并有GTP酶活性。 ③IF3:促进小亚基与mRNA特异结合;在终止阶段后促使脱落的核蛋白体解离为大、小亚基。 B1:延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 ④EFTu和EFTs延长因子(elongation factor)作用于肽链延长阶段。促进氨基酰-tRNA 进人核蛋白体的“受位”(acceptorsate),具有GTP酶活性。 ⑤EFG作用于肽链延长阶段。具有GTP酶活性,使转肽后失去肽链或蛋氨酰-tRNA从“给位”(donor site)上脱落,并促进移动。

(高三生物核心素养教案) 蛋白质和核酸

第3讲蛋白质和核酸 一、考纲要求: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Ⅱ)。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Ⅱ)。 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二、教学目标: 1.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3.掌握和蛋白质相关的计算方法。 4.简述核酸的种类、结构和功能。 5.学会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2.教学难点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蛋白质的结构多样性的原因。 蛋白质的相关计算题。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四、课时安排:3课时 五、教学过程: 考点一蛋白质的结构、功能及相关计算(一)知识梳理: 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及其种类 巧记“8种”必需氨基酸

甲(甲硫氨酸)来(赖氨酸)写(缬氨酸)一(异亮氨酸)本(苯丙氨酸)亮(亮氨酸)色(色氨酸)书(苏氨酸)。 2.蛋白质的合成及其结构、功能多样性 (1)二肽的形成过程 ①过程a :脱水缩合,物质b :二肽,结构c :肽键。 ②H 2O 中H 来源于氨基和羧基;O 来源于羧基。 (2)蛋白质的结构层次 氨基酸――→脱水缩合多肽――→盘曲、折叠 蛋白质 小贴士 蛋白质的盐析、变性和水解 (1)盐析:是由溶解度的变化引起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没有发生变化。 (2)变性:是由于高温、过酸、过碱、重金属盐等因素导致的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了不可逆的变化,肽链变得松散,丧失了生物活性,但是肽键一般不断裂。 (3)水解:在蛋白酶作用下,肽键断裂,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水解和脱水缩合的过程相反。 3.蛋白质分子多样性的原因 (1)氨基酸???? ? ①种类不同②数目成百上千③排列顺序千变万化 (2)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4.蛋白质的功能(连线) 拓展: 下图表示蛋白质的结构层次示意图,据图分析: (1)组成蛋白质的化学元素中通常含有S ,S 元素在b 中存在于哪部分?

脑核蛋白抽提

Brain Nuclear Extracts (2/97, AG; modified from David Frank) Lysis Procedure 1. Place small piece of frozen ctx (approx one hemisphere of E18 Ctx) in 1 ml PBS lysis buffer. 2. Homogenize with dounce homogenizer (5 strokes with A, 5 strokes with B). 3. Transfer homogenate to eppendorff tube. Spin at 4 C for 5 mins. 4. Discard supernatant, resuspend pellet (nuclei) in 1 ml Extraction Lysis Buffer. 5. Sonicate nuclei with two 15 sec bursts. 6. Spin at 4 C for 15 mins. 7. Recover supernatant and transfer to new tube. 8. Quantify protein concentration by Bradford Assay. Label tubes and freeze at -70 C. 9. To run lysate in gel, suspend required amount in 2X SDS sample buffer (50 μl) with b-mercapto-ethanol, boil, cool on ice, and load. Note: To make whole brain lysate, go directly to step 4 and start by placing tissue in 1 ml extraction buffer.

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
Hantavirus

汉坦病毒属病原学
布尼亚病毒科汉坦病毒属,-ssRNA分3个节段 L RNA M RNA
包膜
S RNA
G2包膜糖蛋白
血凝
核衣壳蛋白 RNA聚合酶
G1包膜糖蛋白
受体吸附、中和抗原

细胞培养:金黄地鼠肾细胞、Vero细胞、 恒河猴肾细胞等多种细胞中缓慢增殖, 可形成包涵体
易感动物:黑线姬鼠、乳小白鼠等

线

小白鼠


汉坦病毒型别、动物宿主、致病性及分布
病毒型别
动物宿主
汉滩病毒
黑线姬鼠
(hantaan
virus,HTNV)
首尔病毒
褐家鼠
(Seoul virus,
SEOV)
辛诺柏病毒
草原
(Sin Nombre 鹿鼠
virus,SNV )
所致疾病
分布地区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朝鲜,中国 和远东地区
HFRS
中国,朝鲜
(高热、出血、肾损 和日本等
害)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
南、北美洲
(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急性肺水肿,成
人呼吸窘迫征,青壮年多见)

HFRS的特点
9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少
9临床特征:
高热、出血、肾损害
三痛=头痛、眼眶痛、腰痛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95期临床表现:
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
多尿期、恢复期 9病死率:~15% 9免疫性:持久
病毒性出血热病的“3H”:
hyperpyrexia
hemorrhage
hypotention
5

凯基核蛋白和胞浆蛋白提取试剂盒

凯基核蛋白和胞浆蛋白提取试剂盒 Cat Number:For Research Use Only Store at -20℃for one year Expire date: 一、试剂盒说明 本试剂盒用于从哺乳动物组织和培养细胞中提取核蛋白和/或胞浆蛋白,提取制备过程简便。制备的核蛋白和胞浆蛋白能保持天然活性,并且纯度较高。提取的蛋白可用于进一步的转录因子活性分析、凝胶阻滞实验(gel shift assay)、免疫共沉淀、Western Blotting、酶活性测定等后续蛋白质研究。 二、试剂盒组份 三、操作步骤 Ⅰ 实体组织蛋白的提取 1、组织样本,将组织剪切成小块,加入适量的冰冷PBS均浆后,静置5 min , 弃沉淀,小心吸取上清转移至另一离心管中; 2、上清4℃离心500×g,3 min,弃上清,估计细胞压积PCV(离心后的 紧实细胞体积); 3、每20μL细胞压积中,加入200μL预冷的Buffer A【使用前每mL Buffer A加入1μL DTT,5μL 100mM PMSF,5μL蛋白酶抑制剂】,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15s,放置冰上10~15min; 4、加入11μL冷Buffer B,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5s,放置冰上1min; 5、再次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5s后,4℃离心,16000×g,5min; 6、尽快将上清转入另一预冷的洁净微量离心管,置于冰上,即得胞浆蛋白; 7、在离心沉淀物(细胞核)中加入100μL预冷的Buffer C (使用前每mL Buffer C加入1μL DTT,5μL 100mM PMSF,5μL蛋白酶抑制剂),最大转速涡旋剧烈振荡15s,放置冰上40min,每间隔10 min涡旋剧烈振荡 15 seconds; 8、4℃离心,16000×g,,10min,尽快将上清转入一预冷的洁净微量离心管, 即得核蛋白; 9、上述提取的胞浆蛋白和核蛋白进行蛋白定量(Braford法或BCA法), 分装并保存于-80℃,避免反复冻融。 Ⅱ 培养细胞蛋白提取

蛋白酶体

蛋白酶体 蛋白酶体(Proteasome)是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主要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来实现降解 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 简介

蛋白酶体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在真核生物中,它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1] 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酶被称为蛋白酶。蛋白酶体是细胞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的浓度和除去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经过蛋白酶体的降解,蛋白质被切割为约7-8个氨基酸长的肽段;这些肽段可以被进一步降解为单个氨基酸分子,然后被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2] 反应过程 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质会先被一个称为泛素的小型蛋白质所标记(即连接上)。这一标记反应是被泛素连接酶所催化。一旦一个蛋白质被标记上一个泛素分子,就会引发其它连接酶加上更多的泛素分子;这就形成了可以与蛋白酶体结合的“多泛素链”,从而将蛋白酶体带到这一标记的蛋白质上,开始其降解过程。[2] 分子结构 从蛋白质结构上看,蛋白酶体是一个桶状的复合物,[3] 包括一个由四个堆积在一起的环所组成的“核心”(右图中蓝色部分),核心中空,形成一个空腔。其中,每一个环由七个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的两个环各由七个β亚基组成,并含有六个蛋白酶的活性位点。这些位点位于环的内表面,所以蛋白质必须进入到蛋白酶体的“空腔”中才能够被降解。外部的两个环各含有七个α亚基,可以发挥“门”的作用,是蛋白质进入“空腔”中的必由之路。这些α亚基,或者说“门”,是由结合在它们上的“帽”状结构(即调节颗粒,右图中红色部分)进行控制;调节颗粒可以识别连接在蛋白质上的多泛素链标签,并启动降解过程。包括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的整个系统被称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作用 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对于许多细胞进程,包括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等,都是必不可少的。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主题就是蛋白质酶解在细胞中的重要性和泛素在酶解途径的作用,而三位获奖者为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 [4] 发现 在发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之前,细胞中的蛋白质降解被认为主要依赖于溶酶体,一种膜包裹的囊状细胞器,内部为酸性环境且充满了蛋白酶,可以降解并回收外源蛋白质以及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2] 然而,在对网织红血球的研究中发现,在缺少溶酶体的情况下,ATP依赖的蛋白质降解依然能够发生;这一结果提示,细胞中存在另一种蛋白质降解机制。1978年,一些研究者发现这一新的降解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参与,在当时被认为是新的蛋白酶。[5] 随后在对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组蛋白发生了意外的共价修饰:组蛋白上的一个赖氨酸残基与泛素蛋白C-端的甘氨酸残基之间形成了共价连接,但其对应的功能未知。[6] 而后又发现先前鉴定的一个参与新的降解机制的蛋白质,ATP依赖的蛋白质水解因子1(ATP-dependent proteolysis factor 1,APF-1),实际上就是泛素。[7]

蛋白-细胞核蛋白提取方法

提取细胞核蛋白的步骤: 1.向培养细胞的平皿中加入少量(保证在1.5ml TUBE内能放下)冷PBS(或1*D-Hanks) 2.,用细胞刮刀尽可能多的刮下细胞,收集到1.5ml的离心管中。 在预冷的离心机中,4度,1000rcf,1-3分钟,沉降细胞。 为尽可能多的获得细胞,可将一次离心后的上清再重复刮细胞一次; 2. 将细胞重悬于cell lysis buffer中(加入体积106细胞/200uL,体积估计方法还是没确 定,should be sufficient; 一般就是一个10cm平皿加1ml cell lysis buffer),添加蛋白酶抑 制剂;先破细胞膜,得到细胞核(没有用B DOUNCE); 冰上放置(不震荡,可偶尔用枪轻吹)30分钟至1小时(此时核膜没有破,有核染色为证),充分裂解; cell lysis buffer: 5mM PIPES pH 8.0 85mM KCL, 0.5% NP40, 1% protein inhibitor; 3. 4度,1000rcf,20分钟,上清为胞质蛋白(蛋白浓度比较低,如需要检测,建议先 浓缩一下),沉淀为细胞核; 此时可以将沉淀冻存于-70℃; 4. 将沉淀重悬于100-200 ul nucleai lysis buffer(体积视目的蛋白表达丰度而定,一般 50-100ul)中,添加蛋白酶抑制剂,冰上放置30分钟至1小时(每5分钟震荡一次),充分裂解;可以观察到沉淀慢慢消失,溶液变澄清; nucleai lysis buffer:成分同SDS lysis buffer; 50mM Tris-Cl pH 8.1, 10mM EDTA, 1% SDS, 1% protein inhibitor; 5. 四度,最大转速离心,10分钟以上(尽可能沉淀完全),上清即为细胞核蛋白;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完整版)蛋白质的性质和分类

蛋白质凭借游离的氨基和羧基而具有两性特征,在等电点易生成沉淀。不同的蛋白质等电点不同,该特性常用作蛋白质的分离提纯。生成的沉淀按其有机结构和化学性质,通过pH的细微变化可复溶。蛋白质的两性特征使其成为很好的缓冲剂,并且由于其分子量大和离解度低,在维持蛋白质溶液形成的渗透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这种缓冲和渗透作用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和平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紫外线照射、加热煮沸以及用强酸、强碱、重金属盐或有机溶剂处理蛋白质时,可使其若干理化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酶的灭活,食物蛋白经烹调加工有助于消化等,就是利用了这一特性。 (二)蛋白质的分类 简单的化学方法难于区分数量庞杂、特性各异的这类大分子化合物。通常按照其结构、形态和物理特性进行分类。不同分类间往往也有交错重迭的情况。一般可分为纤维蛋白、球状蛋白和结合蛋白三大类。 1.纤维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角蛋白。 (1)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软骨和结缔组织的主要蛋白质,一般占哺乳动物体蛋白总量的30%左右。胶原蛋白不溶于水,对动物消化酶有抗性,但在水或稀酸、稀碱中煮沸,易变成可溶的、易消化的白明胶。胶原蛋白含有大量的羟脯氨酸和少量羟赖氨酸,缺乏半胱氨酸、胱氨酸和色氨酸。 (2) 弹性蛋白弹性蛋白是弹性组织,如腱和动脉的蛋白质。弹性蛋白不能转变成白明胶。 (3) 角蛋白角蛋白是羽毛、毛发、爪、喙、蹄、角以及脑灰质、脊髓和视网膜神经的蛋白质。它们不易溶解和消化,含较多的胱氨酸(14-15%)。粉碎的羽毛和猪毛,在15-20磅蒸气压力下加热处理一小时,其消化率可提高到70-80%,胱氨酸含量则减少5-6%。 2.球状蛋白 (1) 清蛋白主要有卵清蛋白、血清清蛋白、豆清蛋白、乳清蛋白等,溶于水,加热凝固。 (2) 球蛋白球蛋白可用5-10%的NaCl溶液从动、植物组织中提取;其不溶或微溶于水,可溶于中性盐的稀溶液中,加热凝固。血清球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肌浆蛋白、豌豆的豆球蛋白等都属于此类蛋白。 (3) 谷蛋白麦谷蛋白、玉米谷蛋白、大米的米精蛋白属此类蛋白。不溶于水或中性溶液,而溶于稀酸或稀碱。 (4) 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小麦和黑麦的麦醇溶蛋白、大麦的大麦醇溶蛋白属此类蛋白。不溶于水、无水乙醇或中性溶液,而溶于70-80%的乙醇。 (5) 组蛋白属碱性蛋白,溶于水。组蛋白含碱性氨基酸特别多。大多数组蛋白在活细胞中与核酸结合,如血红蛋白的珠蛋白和鲭鱼精子中的鲭组蛋白。 (6) 鱼精蛋白鱼精蛋白是低分子蛋白,含碱性氨基酸多,溶于水。例如鲑鱼精子中的鲑精蛋白、鲟鱼的鲟精蛋白、鲱鱼的鲱精蛋白等。鱼精蛋白在鱼的精子细胞中与核酸结合。 球蛋白比纤维蛋白易于消化,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氨基酸含量和比例也较纤维蛋白更理想。 3. 结合蛋白 结合蛋白是蛋白部分再结合一个非氨基酸的基团(辅基)。如核蛋白(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磷蛋白(酪蛋白、胃蛋白酶),金属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铜蓝蛋白、黄嘌呤氧化酶),脂蛋白(卵黄球蛋白、血中β1-脂蛋白),色蛋白(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黄素蛋白、视网膜中与视紫质结合的水溶性蛋白)及糖蛋白(γ球蛋白、半乳糖蛋白、甘露糖蛋白、氨基糖蛋白)。

蛋白质生物合成习题

蛋白质生物合成 选择题 A型题 1.蛋白质合成体系中不含下列哪一种物质 A.mRNA B.DNA C.核蛋白体 D.氨基酸 E.tRNA 2.各种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是由下列哪种因素决定的? A.mRNA分子中的单核苷酸排列顺序氨基酸的种类 C.tRNA D.氨基酰-tRNA合成酶 E.rRNA 3.氨基酸活化需要哪种酶参加? A. -氨基酸激酶 B.氨基酰-tRNA合成酶 C.磷酸酶 D.ATP酶 E.ATP合成酶 4.蛋白质合成的部位主要是在细胞的 A.线粒体 B.内质网 C,细胞核

D.核仁 E.细胞质 5.终止密码子一共有3个,它们是 A.AAA、CCC、GGG B.AUG、UGA、GAU C.UAA、CAA、GAA D.UUU、UCC、UGG E.UAA、UAG、UGA 6.能出现在蛋白质分子中的下列氨基酸,哪种没有遗传密码? A.色氨酸 B.蛋氨酸 C.谷氨酸 D.脯氨酸 E.羟脯氨酸 7.不出现于蛋白质中的氨基酸是 A.半胱氨酸 B.胱氨酸 C.瓜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 8.mRNA模板没有胱氨酸的密码子,多肽链的二硫键是由 A.蛋氨酸转变来 B.S-腺苷甲硫氨酸转变 C.两个半胱氨酸的基氧化而成

D.丝氨酸的羟基被二硫键取代 E.甘氨酸巯基化 9.下列哪一种酶是蛋白质生物合成过程中必需的A.DNA聚合酶 B.RNA聚合酶 C.引物酶 D.氨基酰-tRNA合成酶 E.连接酶 10.有关蛋白质合成的错误叙述是 A.氨基酸需要活化 B.需三种RNA参与 C.需以DNA作为模板 D.需有Mg2+、K+参与 E.氨基酸活化需要消耗ATP 11.有关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核蛋白体上合成的多肽链均具有生物学活性 B.所需能量均由ATP供给 C.合成的多肽链需加工修饰后才有活性 D.在细胞核内合成 E.以上均不是 12.下列有关遗传密码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 A.密码有简并性 B.密码无标点符号 C.有终止密码和起始密码

核心考点一:蛋白质

核心考点复习一: 蛋白质 一、感悟真题,把握考向 【例1】(2013·全国课标卷Ⅰ·第1题)关于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种tRNA可以携带多种氨基酸 B.D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中合成的 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三个碱基 D.线粒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例2】(2012·全国课标卷Ⅰ·第1题)同一物种的两类细胞各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组成这两种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其原因是参与这两种蛋白质合成的() A.tRNA种类不同B.mRNA碱基序列不同 C.核糖体成分不同D.同一密码子所决定的氨基酸不同 【例3】(2013·江苏生物·第20题)下面关于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A.不同蛋白质含有的氨基酸数量不尽相同 B.有些结构不同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功能 C.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可按不同的排列顺序脱水缩合 D.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之间可按不同的方式脱水缩合 【例4】(2013·浙江卷·第3题)某生物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与该图相符的 是() A.在RNA聚合酶作用下DNA双螺旋解开 B.DNA-RNA杂交区域中A应与T配对 C.mRNA翻译只能得到一条肽链 D.该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中 二、明确规律,有的放矢 全国新课标卷,2011年没有考查;2012年考查了基因指导分泌蛋白合成过程的相关知识,与2013年有相似性。关注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分泌蛋白合成运输过程、转录等未考内容。 三、再现考点,回归课本 请您回想蛋白质的相关考点,完成下面概念图。若有记不全的请阅读《必修1》20面《蛋白质》、48面《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必修2》62面《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真核细胞裂解和总蛋白提取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

真核细胞裂解和总蛋白提取试验的标准操作规程(编号:032) 1、目的及适用范围 该SOP用来规范真核细胞裂解以及细胞中总蛋白提取的操作。 2、主要仪器 细胞刮刀、冰盒、冷冻台式高速离心机、垂直混匀仪、微量移液器 3、试剂及配制方法 3.1 PBS(pH7.4):NaCl 8g、KCl 0.2g、Na2HPO4·12H2O 3.58g、 KH2PO4 0.24g,定容至1L。3.2细胞裂解液:1% NP40、150mM NaCl、20mM Hepes pH7.5、10% glycerol、mM EDTA;使用时在每40mL细胞裂解液中加入1片蛋白酶抑制剂cocktail,保存于-20℃。 4、相关器皿的预处理 所有相关容器和器具均需要预冷 5、操作步骤 5.1 吸出要收获的细胞的培养基。 5.2 用PBS洗细胞2次,以完全除去培养基,置于冰上。 5.3 加入合适体积的细胞裂解液(具体加入的量可参照问题向导2),用细胞刮刀将细胞刮下后用移液器将细胞裂解液收集至离心管中。 5.4 将离心管置于冰上10min。 5.5 将离心管放入垂直混匀仪,于4℃中快速垂直混匀30min,以使细胞充分裂解。 5.6 30min后,将离心管拿出,于4℃下12000rpm离心15min。 5.7 吸取上清于新的离心管中,上清即为收获的细胞总蛋白;弃去沉淀,沉淀为细胞核和未破碎的 细胞。 6、问题向导 6.1如果要收取的蛋白为核内蛋白,可以在细胞裂解液里加入0.1%-0.5% 的Triton-100,以裂解核膜,释放核蛋白。 6.2加入的细胞裂解液的量根据收获细胞的培养皿规格以及想要获得的目的蛋白的浓度来决定,正常情况下的比例为: 100mm 皿:1.0mL-1.2mL 63

胞浆蛋白—核蛋白抽提试剂盒说明书

胞浆蛋白—核蛋白抽提试剂盒 产品编号产品名称包装 SINP001 胞浆-核蛋白抽提试剂盒50× 产品简介:细胞核和细胞浆目前成为研究细胞组分的两个热点,获得高浓度的细胞核蛋白和细胞浆蛋白成为得到好的研究结果的重要实验过程。本试剂盒主要原理是在低渗透压条 件下,使细胞充分膨胀,然后破坏细胞膜,释放出细胞浆蛋白,离心得到细胞核沉 淀。最后通过高盐的细胞核蛋白抽提试剂抽提得到细胞核蛋白。本试剂盒是本公司 非放射性EMSA试剂盒(cat; SIDET001, SIDET003, SIDET004,)实验成功的重要部 分,经BCA测定24cm2贴壁细胞(或50ml规格培养瓶养的悬浮细胞)抽提物,核蛋白 浓度约为 2.5ug/ul或更高。抽提得到的蛋白可以用于Western,EMSA, footprinting,报告基因检测以及酶活力测定等后续操作。本试剂盒可足够您进行 50次抽提操作! 包装清单: 试剂包装总量 5X Buffer A 1瓶35ml/瓶 2X Buffer B1支 1.5ml/支 Solution I(溶液I)1支 1.75ml/支 Solution II(溶液II)1支 1.75ml/支 Solution III(溶液III)1支 1.5ml/支 PMSF Solution 1支0.85ml/支 User Manual (说明书) 1份1份/Kit 保存温度: 4℃保存。 Ⅰ.准备抽提试剂:按照下列方法制备胞浆-核蛋白抽提液: 1.制备3ml胞浆蛋白裂解液I : 试剂体积 5X Buffer A0.6ml Solution I(溶液I)30ul Solution II(溶液II)30ul PMSF Solution 15ul dd-H2O 2.325ml 总体积 3.0ml 注:PMSF Solution须在抽提试剂加入到样品中前2-3分钟内加入。

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具体步骤包括:①氨基酸的活化;②活化氨基酸的转运;③活化氨基酸在核蛋白体上的缩合。 (一)氨基酸的活化转运 氨基酸的活化过程及其活化后与相应tRNA的结合过程,都是由氨基酰tRNA合成酶来催化的,反应方程为:tRNA+氨基酸+ATP〖FY(KN〗氨基酰tRNA合成酶〖FY)〗氨基酰-tRNA+AMP+焦磷酸。以氨基酰tRNA形式存在的活化氨基酸,即可投入氨基酸缩合成肽的过程。氨基酰tRNA合成酶存在于胞液中,具有高度特异性。它们既能识别特异的氨基酸,又能辨认携带该种氨基酸的特异tRNA分子。在体内,每种氨基酰tRNA合成酶都能从多种氨基酸中选出与其对应的一种,并选出与此氨基酸相应的特异tRNA。这是保证遗传信息准确翻译的要点之一。 (二)核蛋白体循环 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通过“核蛋白体循环”在核蛋白体上缩合成肽,完成翻译过程的。以原核生物中蛋白质合成为例,将核蛋白体循环人为地分为启动、肽链延长和终止三个阶段进行介绍。 1.启动阶段 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启动阶段,核蛋白体的大、小亚基,mRNA与一种具有启动作用的氨基酸tRNA共同构成启动复合体。这一过程需要一些称为启动因子的蛋白质以及GTP 与镁离子的参与。 原核生物中的启动因子有3种,IF 1辅助另外两种启动因子IF 2、IF 3起作用。 启动阶段的具体步骤如下: (1)30S亚基在IF 3与IF 1的促进下与mRNA的启动部位结合,在IF 2的促进与IF 1辅助下与甲酰蛋氨酰tRNA以及GTP结合,形成30S启动复合体。 30S启动复合体由30S亚基、mRNA、fMet-tRNA fMet IF 1、IF 2、IF 3与GTP共同构成。 (2)30S启动复合体一经形成,IF 3即行脱落,50S亚基随之与其结合,形成了大、小亚基,mRNA,fMet-tRNA fMet IF 1、IF 2与GTP共同构成的70S启动前复合体。 (3)70S启动前复合体的GTP水解释出GDP与无机磷酸的同时,IF 2和IF 1随之脱落,形成了启动复合体。至此,已为肽链延长作好了准备。 启动复合体由大、小亚基,mRNA与fMet-tRNA fMet 已知核蛋白体上有两个位置,分别称为“给位”与“受位”,启动复合体中mRNA的启动信号相对应的fMet-tRNA fMet亦即处于核蛋白体的给位。 2.肽链延长阶段 这一阶段,根据mRNA上密码子的要求,新的氨基酸不断相应的被特异的tRNA运至核蛋白体受位,形成肽键。同时,核蛋白体从mRNA的5′端向3′端不断移位推进翻译过程。肽链延长阶段需要数种称为延长因子的蛋白质、GTP与某些无机离子的参与。 (1)进位 受位上mRNA密码子相对应的氨基酸tRNA进入受位,生成复合体V。此步骤需要GTP、Mg 2+和称为肽链延长因子EFTu与EFTs的蛋白质因子。 (2)转肽 50S亚基的给位有转肽酶的存在,可催化肽键形成。此时在转肽酶的催化下,将给位上tRNA所携的甲酰蛋氨酰(或肽酰)转移给受位上已特异性进入的氨基酸tRNA,与其所带的氨基酸的氨基结合形成肽键。此酶需要Mg 2+与K 2+存在。 (3)脱落

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作者:valley 日期:2009-3-9 11:13:00 1 推荐 真核细胞内蛋白质的降解途径主要有三种,溶酶体途径、泛素化途径和胱天蛋白酶(caspase)途径。 1、溶酶体途径:蛋白质在同酶体的酸性环境中被相应的酶降解,然后通过溶酶体膜的载体蛋白运送至细胞液,补充胞液代谢库。胞内蛋白:胞液中有些蛋白质的N端含有KFERQ信号,可以被HSC70识别结合,HSC70帮助这些蛋白质进入溶酶体,被蛋白水解酶降解。胞外蛋白:通过胞吞作用或胞饮作用进入细胞,在溶酶体中降解。 2、泛素-蛋白水解酶途径:一种特异性降解蛋白的重要途径,参与机体多种代谢活动,主要降解细胞周期蛋白Cyclin、纺锤体相关蛋白、细胞表面受体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转录因子如NF-KB、肿瘤抑制因子如P5 3、癌基因产物等;应激条件下胞内变性蛋白及异常蛋白也是通过该途径降解。该通路依赖ATP,有两步构成,即靶蛋白的多聚泛素化?多聚泛素化的蛋白质被26S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水解。 (1)、物质基础: 泛素(ubiquitin):一种7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又称遍在蛋白。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被转移到靶蛋白上,介导靶蛋白的降解。 蛋白水解酶(proteasome):识别、降解泛素化的蛋白质的复合物,由30多种蛋白质及酶组成,其沉降系数为26S,又称26S蛋白酶体,由20S的圆柱状催化颗粒和19S的盖状调节颗粒组成,是一个具有胰凝乳蛋白酶、胰蛋白酶、胱天蛋白酶等活性的多功能酶。所有蛋白酶体的活性中心都含有Thr残基。经泛素化的底物蛋白可以被26S蛋白酶体的盖状调节颗粒识别,并被运送到20S的圆柱状核心内,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寡肽,最后从蛋白酶体中释放出来。泛素则在去泛素化酶的作用下与底物解离后回到胞质重新利用。 (2)、具体过程: ①靶蛋白的多聚泛素化:泛素激活酶E1利用ATP在泛素分子C端Gly残基与其自身的半胱氨酸的SH间形成高能硫脂键,活化的泛素再被转移到泛素结合酶E2上,在泛素连接酶E3的作用下,泛素分子从E2转移到靶蛋白,与靶蛋白的Lys的ε-NH2形成异肽键,接着下一个泛素分子的C-末端连接到前一个泛素的lys48上,完成多聚泛素化(一般多于4个) ②多聚泛素化的蛋白质被26S蛋白水解酶复合体水解:经泛素化的底物蛋白可以被26S蛋白酶体的盖状调节颗粒识别,并被运送到20S的圆柱状核心内,在多种酶的作用下水解为寡肽,最后从蛋白酶体中释放出来。泛素则在去泛素化酶的作用下与底物解离后回到胞质重新利用。 3、胱天蛋白酶(caspase)途径:细胞凋亡的蛋白质降解途径。 Caspase的含义指该类蛋白酶的活性部位为极为保守的半胱氨酸(cysteine)及特异性切割底物的天冬氨酸(aspase),简称caspase。根据其具体功能分为调控caspase(caspase1,2,4,5,8,9,10)和效应caspase(caspase3,6,7,11)。 Caspase以酶原形式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细胞凋亡启动后被激活。一条途径是由死亡信号分子和受体结合后的

简单实用的核蛋白提取方法

Subject: Nuclear(核) Protein Extraction Materials: Tissue(liver, spleen, testis, etc), CHB, CRB, PBS, 10% NP40 Centrifuge, Eppendorf tube, Micropipette, tip Methods ①Sacrifice the mice by cervical dislocation. ②Pick the organ and put it into the vials(CryoTube) . ③Add 700 ?of PBS and Homogenization. ④Centrifuge (4000rpm, 5 min, RT) ⑤Aspirate supernatant, resuspend the tissue pellet in (5×volume of pellet) CHB. ⑥Incubate it on ice for 10min. ⑦Centrifuge (4000rpm, 10 min, RT) ⑧Aspirate supernatant. ⑨Resuspend tissue pellet in (3×volume of pellet) CHB-NP40.(10%NP40 : 1?/100?) ⑩Vortexing and pumping(30 times) ?Centrifuge (4000rpm, 10 min, 4℃) ?Remove the supernatant into a EP-tube and then put it into a -20℃freezer. (Cytoplasm ) ?Resuspend the pellet : Add 200?of CRB + 12?of 5M NaCl by gently pipetting. ?Incubate it on ice for 30 min. ?Centrifuge (12000rpm, 10 min, 4℃)

生工 细胞核蛋白提取试剂盒

细胞核蛋白质提取试剂盒 Nucleoprotein Extraction Kit 产品编号:C500009 包装规格:50 Assays 产品简介 本试剂盒提供独特的组份,采用特殊的非离子型去污剂,以及焦磷酸钠等数种蛋白磷酸酶和蛋白酶抑制试剂,能够在非变性和低渗的条件下裂解细胞,经过洗涤去除大部分胞质蛋白和膜蛋白,释放的细胞核能够保持完整,再用Lysis Buffer 对 细胞核蛋白质进行抽提的同时可以保持核蛋白质的活性,因此该产品可合适用于SDS-PAGE 电泳、Western Blot 、免疫共沉 淀、EMSA 、Pull Down 和转录调控等后续蛋白质或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的研究,每次可以从107 个培养细胞或200 mg 动物 组织提取核蛋白质,本试剂盒可以使用50次。 产品特点 1. 提取的核蛋白质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持蛋白质的活性,可以用于EMSA ,转录因子分析的实验。 2. 可以从50x107 个培养细胞或50x200 mg 动物组织提取核蛋白。 3. 整个实验过程只需要45分钟左右。 4. 在提取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膜和胞质蛋白对核蛋白的污染。 5. 不需要超速度离心,可以同时处理多个样品。 运输和保存条件 常温下运输,在收到后,将磷酸酶抑制剂,PMSF 和DTT 在-20℃的环境中保存,其余2-8℃保存,保质期一年。 产品组成 成分 C500009 Lysis Buffer 10 mL Hypotonic Buffer 50 mL 磷酸酶抑制剂 300 μL PMSF 600 μL DTT 60 μL 操作步骤 A 实体组织蛋白的提取 1. 在每1mL 冷Hypotonic Buffer 加入5 μL 磷酸酶抑制剂,10 μL PMSF 和1 μL DTT 混匀。冰上保存数分钟待用。 2. 将100-200mg 固体组织置于培养皿中,手术剪将小块充分剪碎,尽量去除脂肪组织和结缔组织等非目的组织,用PBS 洗涤两次,离心,取沉淀后加入0.6 mL 冷Hypotonic Buffer 混匀, 4℃下玻璃匀浆器上下手动匀浆30-50 次。或超声破碎细胞,每次30 sec ,3~4 次,每次间隔1 min ,置于冰上冷却。均质匀浆或超声破碎细胞后应镜检,细胞破碎率不小于90%,同时没有明显的组织小块。 3. 转移到1.5 mL 预冷的离心管,手指弹管壁使沉淀悬起,冰浴10 min ,震荡10 秒钟,混匀。 4. 在4℃,800g (3000 rpm)离心5 min ,立即弃上清,再加0.4 mL 冷Hypotonic Buffer 震荡洗涤沉淀 30sec ,再 4℃,2500 g (5000 rpm) 离心5 min ,弃掉上清。 s a n g o n b i o t e c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