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hmatic+备课笔记

Mathmatic+备课笔记
Mathmatic+备课笔记

《 数 学 实 验 》

备 课 笔 记

林 道 荣

2003年9月

第一章绪论

本章介绍数学实验课程产生的背景,数学实验课的地位、作用、内容、方法,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数学实验与一些相关课程的差别和联系,使用教材的注意事项,本课程本学期教学安排.

教学时数:2-3学时.

在高校的基础课中,数学只有习题课,而没有实验课.数学的习题课,对于巩固课堂教学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习题课不能解决数学教学和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结合问题,也就难以将培养学生数学素质的任务落到实处. 数学实验是改革数学教育的一门新课程,目的是让学生利用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理解数学问题、探索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创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培养创新能力,是本世纪教育的艰巨任务.这需要迅速转变过去继承性的教育模式,树立创造性教育的观念,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数学实验课的产生,正是适应了目前这种社会的需求.

一、数学实验课的地位和作用

在最近的几十年中,数学科学取得了飞速的发展,新的数学分支层出不穷,而且各分支之间,数学与其它科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呈现高度统一的新趋势,大量新兴的数学方法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管理各种领域中被成功地应用.现代数学已不再仅仅是其它科学的基础,而是直接发挥

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目前在工农业生产方面,正大量运用的高技术从本质上说就是数学技术,这一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因此,能否自觉地运用数学观念、数学知识和定量思维方法已成为衡量一个民族文化素质的标志.

面临数学地位的巨大变化,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对数学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了,以往传统的数学课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新型的人才不仅需要有传统意义上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而且要求具有更强的数学建模能力和使用新的计算工具即计算机的能力.数学实验课正是基于这种需要而设立的,它是面向21世纪数学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成功举措.

二、数学实验课的内容和方法

数学实验课和传统的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传统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而数学实验课则侧重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用量的观念去观察和把握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即数学素质.

另一个区别是传统数学课程的运算能力培养,主要指的是寻求解析解的能力,包括许许多多的变换和技巧,而这些训练势必使课程内容臃肿不堪,增加学生负担.数学实验课则更侧重于创新意识和科学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运用现代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包来取代那些繁杂的推演和复杂的运算技巧.由于软件包技术的高速发展,不仅能完成复杂的数值计算,也能进行符号演算以及机器证明等工作,因此,数学实验课是加强实践性的一个重要环节.

数学实验课的内容取自各种应用领域,可以是工业、农业、技术、经

济管理、军事等的实际问题,也可以是科学研究中尤其是数学研究中的基础问题,介绍如何通过建模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讲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包括解析的方法和数值的方法,并且介绍各种常用的数学软件包.通过在计算机上做实验,使学生掌握用数值模拟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数学实验课采用讲授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通常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由教师讲解实验中问题的具体背景,相关的建模方法和数值计算的方法.包括条件的化简,因素的分离和选择变量,以及建立变量之间关系的数学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求解的理论和实现计算的计算机指令等.

第二步,由学生分组在课外进行讨论,建立模型,做好解答的准备. 第三步,上机操作,用数学软件求出解析解和数值解,重点在数值解,最后写出实验报告.

根据基础课的教学要求,可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基础实验,重点是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从宏观的角度去学习数学的基本概念,理解数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直观作图和科学计算的方法,体验如何发现、总结和应用数学规律.第二部分探索实验,以微积分和线性代数为中心向边缘学科发散,可涉及到微分几何,数值方法,数理统计,图论与组合,微分方程,运筹与优化等,也可涉及到现代新兴的学科和方向,如分形、混沌等.这部分的内容可以是新的,但不必强调完整性,教师介绍一点主要的思想,提出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尝试通过自己动手和观察实验结果去发现和总结其中的规律.即使总结不出来也没有关系,留待将来再学,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找参考书寻找答案.第三部分是建模实验,着重实际问题建模方法和数值计算方法的介绍,以及运用软件包进行二次开发的能力.

三、教学指导思想

数学实验主要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去体验,而不在于教完他们多少内容.不追求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而应当激发学生自己动手和探索的兴趣.

参照物理实验课、化学实验课的内容和上课方法:这些实验课并不需要花多少时间讲解理论和原理,讲解理论和原理是物理、化学的理论课程的任务.数学实验课主要是学生自己做实验,观察和分析实验结果.我们认为,数学实验也应当这样,不在数学实验课上讲很多理论,也不花很多时间和精力来教算法.但是,物理、化学实验课往往是把实验的每个步骤都给学生规定得很详细,学生只要按步就班完成这些步骤,而实验的结果也是预先就知道了的,留给学生探索的余地不多.我们在设计数学实验课的时候就努力避免这种情况,尽量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方法来解决,避免把实验课变成单纯传授计算技术的课程.

在设计数学实验内容的时候,虽然我们也有意识让学生通过实验学会一些基本的方法,但是我们并不以这些方法为线索组织课程内容.我们设计了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每个实验围绕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来展开,教学生使用若干种方法来解决所给的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和熟悉这些方法,自己观察结果,得出结论.例如,围绕计算圆周率的近似值这一问题学习数值积分法、泰勒级数法、蒙特卡罗法、分数向无理数的最佳逼近;围绕最速降线学习各种优化方法;等等.

我们认为学生完成实验作业的难易主要不在于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是运用计算机能力的差别.我们感到,开设数学实验课以二年级为宜,让学生学过高等数学中必要的基本概念即可,不必学过很多的数学定理.这样,就可以有比较多的未知的东西供他们去探索.已学的东西太多,学生对探索的兴趣反而下降.

四、数学实验与一些相关课程的差别和联系

与计算方法、统计方法、优化方法等课程的区别和联系:数学实验课也要介绍和用到数值计算方法、统计方法、优化方法,但是不应取代这些.否则,学生会失去兴趣,认为反正还要上这些课程,何必上数学实验课呢?为划清这一界限,数学实验课所用到的方法应当比较简单和浅显,由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课程中的内容很快推出来(其推导难度只应相当于微积分习题),而不需要花时间和精力作专门的讲解.而关于专门的、比较精细的专门方法的讲解,则留给这些课程去完成.当然,这些课程本身也应改革,不能纸上谈兵,也应有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作为重要环节,像工科专业课程的课程设计那样.

与数学建模课的区别和联系: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课都要用到计算机.数学建模课是让学生学会利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手段来解决实际问题,而数学实验课侧重于在计算机的帮助下学习数学知识.一个是用,一个是学,两者的目标不同.从选材来说,我们主张两者都要从问题出发而不从概念出发.数学建模强调问题的实用性而不强调普遍意义,解决问题本身就是目的;数学实验课可以从理论问题出发,也可由实际问题出发,但这个理论问题或问题最好是比较经典的、具有普遍意义,让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线索总结规律,学到知识.当然,数学实验课可以作为数学建模课的预备课程,使学生可以更快地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方法和能力.

与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课的区别和联系:都是为了学知识,但学习方法很不相同.微积分和线性代数课主要是由教师传授知识,而数学实验课则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和观察去体会这些知识是怎样得出来的. 与计算机课程的联系: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计算机知识(计算机语言以及软件的使用等)只是一种工具.好比学语言,不能只停留一

个个的单字和一条条的语法规则,而必须通过阅读课文来学.并且,学要用,就要读报纸,读小说等.教计算机语言也是这样,应当结合解决一定的问题来学,学了就要用来解决问题,才有兴趣学,才能学得会,才不会忘记.在大学里的计算机语言课有时和其它课程(特别是数学课程)脱节,导致学生学习计算机语言也只是为了得学分,考过了就忘了,到高年级真需要用的时又得复习.开设数学实验课有利于计算机课程的学习,逼迫学生学好计算机知识来学习数学,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另一方面,数学实验课又为计算机课程提供了大量练习机会,提高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

五、使用教材的注意事项

这套教材各个内容、各个实验基本上是独立的.后面的内容、实验一般不会用到前面的内容、实验的知识(但也有几个例外).内容、实验安排的顺序基本上是由易到难,基础内容在前,较高级的扩散性的内容在后(但也不是绝对的).虽然内容、实验的编排实际上还是有一定的系统性,但我们并不强调这一系统性.我们强调的是从问题出发,自己动手做,自己观察结果,并且鼓励学生自己发明出新的实验.

因此,在使用《数学实验教程》时,对第二章的内容教师简要讲授后由学生在计算机上自学;对第三章的内容教师结合学生微积分和线性代数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讲授、示范,学生在计算机上模仿;对第四、五章的内容各挑选一到两个内容在实验室(机房)示范性讲解.使用《数学实验实验指导书》时选做其中一部分实验,整个课程做7个到8个实验,并且欢迎学生以后自己完成更多的实验.总之,只要认真去做,做一个实验就有一分收获.

在每次探索实验中,教师简要讲解,主要是提出问题,适当介绍问题的背景,介绍主要的实验原理和方法.然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自己

去折腾,去观察,通过观察得出结论.本来,实验结果一般都可以用理论推导出来,但这绝不是本课程的目的,教师不花时间去作这种理论推导,也不预先告诉学生实验的结果,实验结果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得出.

数学实验课平时成绩评定的唯一依据是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评分的最基本标准是要自己动手,要写上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实话实说,不能造假.哪怕观察到的现象与预计不一致,或者与理论推导的结果不一致,也不能在实验报告中说假话,而应当分析其原因,找出改进的办法,重做实验,重新得出结论.对实验报告的更高的标准是创造性.对于有创造性的报告,给以高分作为鼓励.教师批改了实验报告之后,安排时间,对以前的实验中出现的优点和缺点进行评讲,还让学生参加讨论.对实验报告,主要是探索实验和建模实验的实验报告,一般要求学生完成3个.数学实验课的考试为开卷考试,主要考动手能力.

六、本课程本学期教学安排

(一)54学时类型

1、第一章 绪论(三学时)

2、第二章 常见软件包简介—Mathematica4.0的使用(三学时)

3、第二章 常见软件包简介—MATLAB6.5的使用(三学时)

4、第三章 基础实验—微积分方法与应用(三学时)

5、第三章 基础实验—线性代数方法与应用(三学时)

6、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1 割圆术(三学时)

7、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2 数值积分(二学时)

8、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3 曲线拟合(二学时)

9、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4 欧拉折线法与微分方程定性分析(二学时)

10、第四章 探索实验—π的数值计算(三学时)

11、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报告一讲评与讨论(三学时)

12、第四章 探索实验—实验5 最佳分数逼近/素数/最速降线/概率/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迭代——方程求解、分形、混沌(九学时)

13、第五章 建模实验—蠓虫分类问题、追击曲线(三学时)

14、第五章 建模实验—实验6天体运动/金属切割问题/动物繁殖规律/商品的市场份额/常染色体遗传/逢山开路问题/合理分配收益的合作对策模型/自行车轮饰物的运动轨迹/拐角问题(六学时)

15、第四章 探索实验—实验报告二讲评与讨论(三学时)

16、第五章 建模实验—实验报告三讲评与讨论(三学时)

(二)36学时类型

1、第一章 绪论(二学时)

2、第二章 常见软件包简介—Mathematica4.0的使用(三学时)

3、第三章 基础实验—微积分方法与应用(三学时)

4、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1 割圆术(二学时)

5、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2 数值积分(二学时)

6、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3 曲线拟合(二学时)

7、第四章 探索实验—π的数值计算(三学时)

8、第三章 基础实验—实验报告一讲评与讨论(三学时)

9、第四章 探索实验—实验5 最佳分数逼近/素数/最速降线/概率/初等几何定理的机器证明/迭代——方程求解、分形、混沌(八学时)

10、第五章 建模实验—追击曲线(二学时)

11、第五章 建模实验—实验6天体运动/逢山开路问题/合理分配收益的合作对策模型/自行车轮饰物的运动轨迹/拐角问题(四学时)

12、第四章 探索实验—实验报告二讲评(二学时)

第二章 常见软件包简介

本章介绍Mathematica4.0和MATLAB6.5的初步使用,要求学生能用Mathematica4.0进行初等数学运算与简单绘图,能用MATLAB6.5进行算术运算、矩阵运算与简单绘图.

本章教学时数:第一节,3学时;第二节,3学时,共6学时.

第一节 Mathematica4.0的使用

一、 Mathematica的启动和运行

Mathematica是美国Wolfram研究公司生产的一种数学分析型的软件,以符号计算见长,也具有高精度的数值计算功能和强大的图形功能.

假设在Windows环境下已安装好Mathematica4.0,启动Windows后,

在“开始”菜单的“程序”中单击,就启动了Mathematica4.0,在屏幕上显示如图的Notebook窗口,系统暂时取名

Untitled-1,直到用户保存时重新命名为止.

输入1+1,然后按下Shif+Enter键,这时系统开始计算并输出计算结果,并给输入和输出附上次序标识In[1]和Out[1],注意In[1]是计算后才出现的;再输入第二个表达式,要求系统将一个二项式展开,按

Shift+Enter输出计算结果后,系统分别将其标识为In[2]和Out[2].如图

在Mathematica的Notebook界面下,可以用这种交互方式完成各种运算,如函数作图,求极限、解方程等,也可以用它编写像C那样的结构化程序.在Mathematica系统中定义了许多功能强大的函数,我们称之为内建函数(built-in function), 直接调用这些函数可以取到事半功倍

的效果.这些函数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学意义上的函数,如:绝对值函数Abs[x],正弦函数Sin[x],余弦函数Cos[x],以e为底的对数函数Log[x],以a为底的对数函数Log[a,x]等;第二类是命令意义上的函数,如作函数图形的函数Plot[f[x],{x,xmin,xmax}],解方程函数Solve[eqn,x],求导函数D[f[x],x]等.

必须注意的是: Mathematica 严格区分大小写,一般地,内建函数的首写字母必须大写,有时一个函数名是由几个单词构成,则每个单词的首写字母也必须大写,如:求局部极小值函数FindMinimum[f[x],{x,x0}等.第二点要注意的是,在Mathematica中,函数名和自变量之间的分隔符是用方括号“[ ]”,而不是一般数学书上用的圆括号“( )”,初学者很容易犯这类错误.

如果输入了不合语法规则的表达式,系统会显示出错信息,并且不给出计算结果,例如:要画正弦函数在区间[-10,10]上的图形,输入plot[Sin[x],{x,-10,10}],则系统提示“可能有拼写错误, 新符号‘plot’很像已经存在的符号‘Plot’”,实际上,系统作图命令“Plot”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一般地,系统内建函数首写字母都要大写.再输入Plot[Sin[x],{x,-10,10},系统又提示缺少右方括号,并且将不配对的括号用蓝色显示,如图

一个表达式只有准确无误,方能得出正确结果.学会看系统出错信息能帮助我们较快找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各种计算后,点击

File->Exit退出,如果文件未存盘,系统提示用户存盘,文件名以“.nb”作为后缀,称为Notebook文件.以后想使用本次保存的结果时可以通过File->Open菜单读入,也可以直接双击它,系统自动调用Mathematica

将它打开.

二、表达式的输入

Mathematica 提供了多种输入数学表达式的方法.除了用键盘输入外, 还可以使用工具样或者快捷方式健入运算符、矩阵或数学表达式.

1、数学表达式二维格式的输入

Mathematica提供了两种格式的数学表达式.形如x/(2+3x)+y*(x-w)

的称为一维格式,形如的称为二维格式.

你可以使用快捷方式输入二维格式,也可用基本输入工具栏输入二维格式.下面列出了用快捷方式输入二维格式的方法

x Ctrl+_ 2

如果要取消二维格式输入, 按下Ctrl+SPACE(空格). 例如输入数学表达式

可以按如下顺序输入按键:

(x+1)Ctrl+^ 4-> +aCtrl+_1->Ctrl+/Ctrl+22x+1->->

另外也可从File菜单中激活Plaettes->Basic Input工具栏,也可输入,并且使用工具栏可输入更复杂的数学表达式. 如下图:

2、特殊字符的输入

MathemMatica 还提供了用以输入各种特殊符号的工具栏.基本输入工具栏包含了常用的特殊字符(上图),只要单击这些字符按钮即可输入.若要输入其它的特殊字符或运算符号,必须使用从File菜单中选取Complete Characters工具栏,如下图:

单击符号后即可输入.

三、Mathematica的联机帮助系统

用Mathematica的过程中,常常需要了解一个命令的详细用法,或者想知系统中是否有完成某一计算的命令,联机帮助系统永远是最详细、最方便的资料库.

1、 获取函数和命令的帮助

在Notebook界面下,用 ?或 ?? 可向系统查询运算符、函数和命令

的定义和用法,获取简单而直接的帮助信息.例如,向系统查询作图函数Plot命令的用法?Plot系统将给出调用Plot的格式以及Plot命令的功能(如果用两个问号“??”,则信息会更详细一些).? Plot*给出所有以Plot这四个字母开头的命令.

2、 Help菜单

任何时候都可以通过按F1键或点击帮助菜单项Help Browser,调出帮助菜单,如图

所示,其中的各按钮用途如表所示:

Built-in Function 内建函数,按数值计算、代数计算、图形和编程分类存放

Add-ons 有程序包(Standard Packages)MathLink Library等内容

The Mathematica Book 一本完整的Mathematica使用手册

Getting Started/Demos 初学者入门指南和多种演示

Other Information 菜单命令的快捷键,二维输入格式等

Master Index 按字母命令给出命令、函数和选项的索引表

如果要查找Mathematica中具有某个功能的函数,可以通过帮助菜单中的Mahematica使用手册,通过其目录索引可以快速定位到自己要找的帮助信息.例如:需要查找Mathematica中有关解方程的命令,单击“The Mathematica Book”按钮,再单击“Contents”,在目录中找到有关解方程的节次,点击相应的超链接,有关内容的详细说明就马上调出来了.如果知道具体的函数名,但不知其详细使用说明,可以在命令按钮 Goto 右边的文本框中键入函数名,按回车键后就显示有关函数的定义、例题和相关联的章节.例如,要查找函数Plot的用法,只要在文本框中键入Plot,按回车键后显示如图的窗口,

再按回车键,则显示Plot函数的详细用法和例题.如果已经确知Mathematica 中有具有某个功能的函数,但不知具体函数名,可以点击Built-in Functions按钮,再按功能分类从粗到细一步一步找到具体的函数,例如,要找画一元函数图形的函数,点击Built-in Functions ->Graphics and Sound->2D Plots->Plot,找到Plot的帮助信息.

如果知道具体的函数名,但不知其详细使用说明,可以在命令按钮Goto 右边的文本框中键入函数名,按回车键后就显示有关函数的定义、例题和相关联的章节.例如,要查找函数Plot的用法,只要在文本框中键入Plot,按回车键后显示如下图的窗口,再按回车键,则显示Plot函数的详细用法和例题.

如果已经确知Mathematica 中有具有某个功能的函数,但不知具体函数名,可以点击Built-in Functions按钮,再按功能分类从粗到细一步一步找到具体的函数,例如,要找画一元函数图形的函数,点击

Built-in Functions ->Graphics and Sound->2D Plots->Plot,找到Plot 的帮助信息.

四、数据类型和常数

1、数值类型

在Mathematica中,基本的数值类型有四种:整数,有理数、实数和复数.

如果你的计算机的内存足够大, Mathematica可以表示任意长度的精确实数,而不受所用的计算机字长的影响.整数与整数的计算结果仍是精确的整数或是有理数.例如:2的100次方是一个31位的整数:

In[1]:=2^100

Out[1]=1267650600228228229401496703205376

傅鼎生民法总论笔记

学习民法的方法: 一、从概念着手,把握含义。 1.不望文生义 2.了解定义的源头:法律不会为每一个现象都作规定,以定义可以推出。 3.辨析疑似,分清异同:每个概念都对应一定的制度。概念混淆等于制度混淆。 例: 出生:产妇生下死胎,不为出生。为何? 母亲生下活婴,入暖室三月,死,单位以其未有户口而不予报销费用,公安局以其已死而不予上户口。 母亲难产而死,婴儿随后死亡。则母亲之遗产由婴儿继承。若婴儿先于其母死亡,则母亲之遗产由其父母继承。 “意思表示”:内心追求某种法律后果的表示,而非单纯的内心表露。 代位继承与转继承;代理与代表。 二、把握每一项制度,掌握制度为何产生。既要把握“然”,又要把握“所以然”。 例:继承关系中,死亡顺序。一家三口,丈夫甲,妻子乙,子丙。甲有父,乙有姐。若一家同时遇难死亡。若死亡顺序为:甲、乙、丙,则遗产由甲之父继承,若死亡顺序为甲、丙、乙,则由乙之姐继承。 若无法证实死亡顺序或确系同时死亡,则认定没有继承人者先死。 为何如此规定? 答曰,若不如此规定,则会发生全部死亡后财产无人继承的情况。法律规定,财产无人继承,则作为国家财产。如此规定,表明国家不要私人遗产。 三、善于融会贯通,把握体系。 第一章 民法的地位:基本法,效力仅次于一级大法——宪法的一种二级大法。对民事领域进行抽象、一般的规定。 民法的语源:源于古罗马“市民法”,但大量制度源出“万民法”。公元3世纪之前,市民法调整罗马公民间关系,万民法调整涉外关系(被征服者亦为外人,即使生活在罗马土地之上)。万民法更客观的从商品交易的特征出发,从客观经济规律出发,摆脱了市民法本土、等级、宗教的羁绊。 汉语语源:日本之《民法》,清朝之《民律》,民国之《民法》,新中国尚未制定。 民法的概念: (1)民法的调整对象:平等主体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 平等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在某些法律关系中) (2)定义: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解:财产的条件: 一、具有效用(使用价值) 二、具备稀缺性 三、能为人所支配、控制 四、具有合法性 (3)民法的特征: 1. 调整平等主体间社会关系:甲.调整社会关系。乙.调整平等关系。 2. 调整人身关系财产关系:涵盖了一切关系。 3. 凡调整如上关系者皆为民法:即调整以上一切制度。 民法调整的对象之种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26章 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曼昆《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26章储蓄、投资和金融体系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美国经济中的金融机构 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是指经济中促使一个人的储蓄与另一个人的投资相匹配的一组结构。金融体系由帮助协调储蓄者与借款者的各种金融机构组成。金融机构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机构。 1.金融市场 金融市场(financial markets)是储蓄的人可以借以直接向想借款的人提供资金的机构。经济中两种最重要的金融市场是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1)债券市场 债券(bond)是规定借款人对债券持有人负有债务责任的证明。 债券就是借据(IOU),规定了贷款偿还的时间,称为到期日,以及在贷款到期之前定期支付的利息的比率。 在美国经济中有几百万种表面上不同的债券,这些债券由于三个重要特点而不同。 ①第一个特点是债券的期限——债券到期之前的时间长度。一些债券是短期的,也许只有几个月,而另一些债券的期限则长达30年。(英国政府甚至发行了永不到期的债券,称为永久债券。这种债券永远支付利息,但从不偿还本金。)债券的利率部分取决于它的期限。长期债券的风险比短期债券大,因为长期债券持有人要等较长时间才能收回本金。如果长期债券持有人在到期日之前需要钱,他只能把债券卖给其他人,也许还要以低价出卖,此外别无选择。为了补偿这种风险,长期债券支付的利率通常高于短期债券。 ②第二个重要特点是它的信用风险——借款人不能支付某些利息或本金的可能性。这种不能支付称为拖欠。借款人可以通过宣布破产来拖欠他们的贷款。当债券购买者觉察到拖欠的可能性很高时,他们就需要高利率来补偿这种风险。由于一般认为美国政府有安全的信用风险,所以政府债券倾向于支付低利率。而财务状况不稳定的公司通过发行垃圾债券来筹集资金,这种债券支付极高的利率。债券购买者可以通过各种私人机构(如标准普尔公司)的核查来判断信用风险,这些机构可以评定不同债券的信用风险。 ③第三个重要特点是它的税收待遇——税法对待债券所赚到的利息的方式。大多数债券的利息是应纳税收入,因此债券所有者必须将一部分利息用于交纳所得税。与此相反,当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市政债券时,这种债券的所有者不用为利息收入支付联邦所得税。由于这种税收利益,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的债券支付的利率低于公司或联邦政府发行的债券。 (2)股票市场 ①股票 股票(stock)是企业部分所有权的索取权。出售股票来筹资称为股本筹资,而出售债

实验诊断学全套笔记完整精华版

第一章 1.危急值某些检验结果出现异常超过一定界值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医师必须紧急处 理,称之为危急值。 2.灵敏度某检验项目对某种疾病具有鉴别、确认的能力。 3.特异性某检验项目确认无某种疾病的能力。 4.参考值对抽样的个体进行某项目检测所得的值。 5.参考范围所有抽样组测得值的平均值加减其标准差。 第二章临床血液学实验诊断 第一节血液的一般检查 一红细胞检测 (一)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国内划分贫血严重程度的血红蛋白标准 Hb<30g/L:极重度 30~60g/L:重度 60~90g/L:中度>90g/L:轻度 红细胞形态改变 小细胞低色素性RBC 缺铁性贫血 巨细胞高色素性RBC 巨幼细胞贫血 大细胞嗜多色性RBC 溶血性贫血 球形RBC 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椭圆形RBC 巨幼细胞贫血 口形RBC 遗传性口形细胞增多症、DIC 靶形RBC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镰形RBC 镰形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RBC 骨髓纤维化 棘形RBC 棘细胞增多症 裂细胞微血管病性溶血 缗钱形RBC 多发性骨髓瘤 红细胞结构异常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内含有细小嗜碱性点状物质,是核糖体蛋白聚集或沉淀而成的蓝色颗粒。对见于铅中毒。 染色质小体红细胞内含有圆形紫红色小体,直径约0.5~1μm,一个或数个,是核的残余物质。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卡波特环红细胞内的环形或8字形红色丝状物,为有核红细胞失核后核膜的遗迹。常含于嗜多色性红细胞中,见于溶血性贫血。 红细胞比容测定(Hct)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经离心沉淀压紧的红细胞在抗凝全血标本中所占体积的比值。 Hct增加: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等,使红细胞相对增多。在纠正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时,常需检测Hct作为治疗参考。 另外在真红、新生儿、高原地区居民及慢性心肺疾患时,Hct常可达60%以上。Hct减低:见于各类贫血。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 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 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 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 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 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 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 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 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 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 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 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 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 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 排的激励。 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

朱庆育民法总论笔记

第一章民法基础 第一节民法的概念 一、民法的起源 自然法适用于包括人在内的一切生物,万民法是人类一体适用的法律,市民法则是专属罗马市民的法律。 有学者主张,翻译为市民法,以此传达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分野的观念,同时表达对于私权神圣的尊崇。但可能会将原意中的身份立法含义带入啊,这是不应该的。 二、调整对象的学说 苏联民法认为民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的财产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法律,两个一定理论。 佟柔认为是调整社会主义商品关系。 三、公法与私法 利益说隶属说主体说 利益说:乌尔比安提出公法事关罗马国家秩序,私法则涉及个人利益,但是社会保障法等公法实际上是关于个人利益的。而一些亲属法则关乎伦理,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另外以利益为判断标准,可能会导致一切法律皆公法。比如说德国纳粹的法律理论宣称,所有法律均是实现人民共同利益的工具,因此私法亦是关乎公共利益之法,与公法别无二致。 隶属说:认为公法法法律关系中,主体地位具有隶属性,但是它有不足,因为像一些看似平等的,其实它是公法,比如说国际法,像一些看似部平等的,它却是私法,比如说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存在的隶属关系,它并不平等,但却属于私法主体。

旧主体说认为主体只要一方当事人是公权力人,那就会形成公法关系。 新主体说融合了融合了隶属说和旧主体说,当公权力者以公权力担当人的面目出现时,形成公法关系,否则即为私法关系。随着时代的进步,提出了第三法域的主张,即将劳动法经济法婚姻法等一些经济上具有重要意义的社团法以及一般交易条件法归入第三法域,其共同特点在于当事人对于法律关系的建立受到约束,但自由度较之公法领域为大。 卡尔森则主张公法私法一元论,也就是说公法和私法的区别仅仅只在于创制方式不同,但本质上它作为一般规范都是国家意志的产物。因此公法和私法具有一元性。 *民商合一还是民商分立? 作者认为民商合一虽然是立法趋势,但并不一定适用于本土,因为我国的市场准入条件是很苛刻的,所以不应该说商人地位已经不再特殊,把理想当做现实,民商合一会导致将民法人与商法人等量齐观,从而提高民法人的注意义务的结果。一方面成为商人,需要克服层层的法律与行政障碍,另一方面又以商人的行为标准加入民法人,这样的民商合一并不可行,同时也会影响具体规范的设置,比如合同法196条和合同法211条一个规定了借款合同需要付息,另一个规定了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是如果没有明约定利息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那就不支付利息。前者其实是一个商事规则,后者则是一个民事规则,其实是将民法规则变成了一种特别法。 第二节民法总则编 *总则公因式的提取 法律规范虽然事关生活关系,但并非意在描述生活关系,而是为生活和关系提供特定的规范评价,它的逻辑结构包括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两部分,那么公因式的提取标准或者是法律效力或者是构成构成。如果采用法律效果标准,那么会导致关于法律效力的规定汇集成总则。分则则规定各项具体的构成事实的结果。德国民法典的总则编,则采用了双重标准。

临床诊断学复习笔记.doc

诊断学绪论 张晓刚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诊断学(diagnostics):是运用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对 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诊断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地位与作用: □从基础学科过渡到临床医学各学科的桥梁课; □临床各专业学科(外科学、内科学.妇产科.儿科.眼科等)的童娈 基础; □从医生入门——到终身的应用? ※诊断学的内容 ◎问诊:通过医生与患者进行提问与回答了解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这 一过程又叫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通过病史采集可以获得病人的症 状。 ◎症状(symptom):患者病后对机体生理功能异常的自身体验和感觉, 即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痛苦的异常感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如只有 主观感受到的,瘙痒.疼痛.恶心等;主观感受到客观检查也能发现的, 发热.呼吸困难等。 ◎体格检査(physical examination):是医生用自己的感官或传统的辅助 器具(听诊器、叩诊锤.血压计.体温计等)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观察和 检査,揭示机体正常和异常征象的临床诊断方法。 体征(sign):患者的体表或内部结构发生可察觉的改变,如皮肤黄染. 肝脾月中大、 心脏杂音等。 ◎实验室霧查(laboratory examination)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 验室方法 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细胞取样和组织标本 等进行检查,从而 获得病原学.病理形态学或器官功能状态等资料,结 合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的诊断方法。 ◎辅助检查(assistant examination)如心电图.肺功能等。 ※诊断学的学习要领 ◎学习如何接触病人,如何通过问诊确切而客观地了解病情,如何正确 地运用 视诊.触诊.叩诊.听诊和嗅诊等物理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 方法来发现和 收集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而了解这童临床表现的病理生 理学基础,以阐明哪 些征象为正常生理表现,而哪些属于异常病态征象。 ※正确的诊断思维 ◎做全身CT 的意义? 一个诊断的正确与否,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正确的临床思维。当前医学 科学的 飞速发展,突出表现在诊断领域高技术的应用,如计算机体层扫 描(CT).防真 内镜等。但临床医师面对的是病人.环境.社会相互作 用和动态变化的有机整体。如仅依据某一特殊检查的结果贸然作出诊断, 往往就会顾此失彼,造成抓不住主要矛盾的局面。目前,发达国家将系 统评价的结果作为临床制定诊治指南的 主要依据。 ※学习诊断学的要求 ◎能独立进行系统而有针对性的问诊。 ◎能以规范化手法进行系统.全面.重点.有序地体格检査。 ◎熟悉常用化验检查方法及临床目的和意义。 ◎心电图的分析。 ◎完整病历的书写。 ◎能根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所提供的资料,进行 分析提出初步诊断。 ※问诊(inquiry) 为病史采集(history taking) ◎问诊内容 住院病历中所要求的内容 一般项目(general data) 主诉(chief complaints) 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 號柱史(past history) 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 婚姻史(mairitai history) 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和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家族史(family history) ◎主诉(chief complaint):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或最明显的症状或(和) 体征,也就是本次就诊最主要的原因及其持续时间。 要求: ?可初步反应病情轻重与缓急,并提供对某系统疾患的诊断线索。如紅咽 痛.发热2天”。 ?尽可能用病人自己描述的症状,不用诊断用语。 ?对当前无症状,诊断资料和入院目的又十分明确的患者可适当用诊断 ◎现病史(history of present illness):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 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可按以下内容和程序询问: ① 起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患病时间:从起病到就诊的时间。(年.小时) ② 主要症状的特点:主要症状出现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 解或加剧的因素。 ③ 病因与诱因:病因一如外伤.中毒.感染等。诱因一如气候变化.环 境变化.情绪等。 住院病历中所要求的内容3—现病史 ④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包括患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 ⑤ 伴随病状: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一系列其他症状。阴性症状 —按 一般规律在某一疾病应该出现的伴随症状而实际上没出现。 ⑥ 诊治经过。 ⑦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如病后的精神.体力状态,食欲.睡眠.大小便。 ◎既往 史(past history) 患者既往的健康状况和过去曾经患过的疾病。 外科手术 预防注射 过敏史 ◎系统回顾(review of systems) 目的:作为最后一遍搜集病史资料,避免问诊过程中患者或医生所忽略 或遗漏的内容。 内容: ① 呼吸系统: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胸痛。 ② 循环系统:心悸.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水肿.头晕。 ③ 消化系统:腹痛、腹泻.食欲改变.暧气.反酸.腹胀.呕吐.呕血. 腹痛。 ④ 泌京系统: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尿量改变、尿的颜色改变. 尿失禁.水肿.腹痛。 ⑤ 造血系统:皮肤粘膜苍白.黄染、出血点.瘀斑.乏力.头晕、眼花 等。 ⑥ 田分泌系统及代谢:怕热.多汗.乏力等。 ⑦ 神经精神系统:头痛.失眠、意识障碍.情绪状态.智能改变等。 ⑧ 肌肉骨骼系统:肢体肌肉麻木.疼痛.痉挛萎缩,关节肿痛等。 ◎个人史(personal history) 社会经历:出生地.居住地.受教育程度等 职业及工作条件:工种.劳动环境.对工业毒物的接触情况等。 习惯与嗜好:吸烟.吸毒.饮酒等。 冶游史:不洁性交。 ◎婚姻史(family history):未婚或已婚,配偶健康状况等。 ◎月经史(menstrual history)和生育史(childbearing history) 行经期(天' 初潮年龄 -------------------- 末次月经时间或绝经年龄 月经周期(天) 妊娠与生育次数,流产等。 ◎家族史(family history) 乙型肝炎一一家庭集聚现象(传染) 高血压一遗传有关。 探问诊的方法与技巧 □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类型的提问。可从一般性提问开始,如“你今天 来, 有哪里不舒服? ”。获得一些信息后,再着重追问一些重要问题。诱 导性提问或暗示性提问可能得到错误的信息或遗漏有关资料。如“你的胸 痛放射至左手,对吗? ” □患病的时间:追朔首发症状开始的确切时间,可以顺着问,也可逆着 帮助回 忆;如有几个症状同时出现,必须确定其先后顺序。 □尽可能让患者充分地陈述和强调他认为重要的情况和感受,只有在患 者的陈 述离病情太远时,才需要根据陈述的主要线索古灵活地把话题转 回,切不可生硬地打断患者的叙述,甚至用医生自己主观的推测去取代 患者的亲身感受。 苛提问时要罡意余统性和目的性,杂乱无章的重复提问会降低患者对医 生的信心和期望。 □避免医学术语。 □有时医师要引证核实病人提供的信息。如病人用了诊断术语,医生应 通过询 问当时的症状和检查等以核实资料是否可靠。如“我5年前患了肺 结核 石仪氨 礼节和友善的举止,有助于发展与病人的和谐关系。 □医生应明白病人的期望,了解病人就诊的确切目的和要求。 □如病人问到一些问题,医生不清楚或不懂时,不能随便应付.不懂装 懂,甚至乱解释,也不要简单回答三个字“不知道% □对焦虑与抑郁者应给予宽慰,但在说话时应注意,不要乱下保证。 ※常见症状 ※水肿(edema) 水肿的定义 人体组织间歇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不包括内脏 器官的水肿,如脑水肿.肺水肿等。是医生通过对患者或有关人员的系统询问而获取病史资料的过程,又称 (一) (-)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 一般项目(general data):姓名、性别.年龄.籍贯、出生地、民族. 婚姻、通讯地址.电话号码、工作单位.职业.入院日期.记录日期. 病史陈述者及可靠程度。 数语。如“2周前超声检查发现胆囊结石”。

经济学原理读书笔记

马歇尔《经济学原理》 马歇尔是近代英国十分着名的经济学家,也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其着作《经济学原理》是19世纪之前经济学理论之集大成,对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经济学原理》是对均衡价格论的论证和引申,正如马歇尔书中写到“市场价格取决于供给和需求双方的力量均衡,犹如剪刀的两翼,同时起作用”,对于《经济学原理》的内容我主要有四点认识 一、均衡价格理论 马歇尔把牛顿力学的均衡概念应用到经济学中提出了“均衡价格论”,不得不说这是伟大的创举,这也为经济学借鉴其它学科的方法开创了先河。马歇尔的在《经济学原理》中确立了均衡概念在经济学分析中的核心地位,这就等于确立了价格机制在经济运行与资源配置中的中心地位,即价格的变动反映了商品稀缺程度的变化,并进一步调节着供求水平使其最终达到平衡。那么什么是均衡价格呢马歇尔认为,商品的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所形成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它是由需求曲线和供给需求直接决定的,其交叉点的价格就是均衡价格。但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论并不仅仅局限于供求决定论。马歇尔认为,价格与供求是相互作用的连锁反映,价格会影响供求,供求也会影响价格。他的论证是这样的:假设价格水平一定,如果需求大于供给,价格会上升到当前价格以上,生产也会随之增加。与此相反,假如需求小于供给,那么价格就要下降到当前价格一下,生产也会因之减少。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从这种相互关系出发,分析了供给、

需求和价格的函数关系。《经济学原理》强调的是均衡价格的形成,马歇尔用坐标轴的方式表现了均衡价格,即某种商品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的相交之点就是该商品的均衡价格(纵坐标表示)与均衡产销量(横坐标表示),这个产量点表示均衡价格下生产者愿意供应的数量恰好等于消费者愿意买进的数量。 二、经济学对象 经济科学的研究内容乃至它的命名,是在《经济学原理》问世后有所改变的。马歇尔认为,经济学不只是研究财富的学问,也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主要研究影响人类日常生活事物方面最有利、最坚定的那些动机和阻力。马歇尔改变了传统思路,不再像古典经济学家那样,仅仅重视对生产的研究,而是把研究的重心转向消费、需求以及资源的优化配置上,并且认为商品的价值不是取决于商品中所包含的劳动量而是取决于人们对商品效用的主观评价啊。这一转变是经济学由一门主要研究整个国家如何致富的学问,转变为主要研究个别消费者行为、个别厂商行为以及这两方面行为对价值价格决定机制的学问。“经济学”一词正式取代“政治经济学”,而被广大西方经济学者所接受。 三、国民收益的分配 《经济学原理》主要是以完全竞争和充分就业的假设为先决条件,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把市场价格作为基本的信息载体和传导机制,以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对物品与劳务进行供给与分配以及制定报酬。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 2011金可可民法总论课堂笔记(第一周)绪论 案例一:同学想在四期的蛋饼摊上买一个蛋饼(注意:这是一场同学与老板,蛋饼与饭团之间的混战~~~) ” 1、同学:“老板,买一个蛋饼。”老板:“好嘞。 Q:同学与老板就蛋饼的买卖合同是否有效成立, 法条援引:《合同法》13、21、25、130条 合同法第13条当事人订立合同,采取要约、承诺的方式。 第21条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第25条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买卖合同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第130条合同。 本案中,同学:“老板,买一个蛋饼。”是要约,老板:“好嘞。”则是承诺(其内容与同学的要约内容一致),并且该意思表示到达了对方,承诺生效,因此,同学与老板就蛋饼的买卖合同有效成立。 2、老板将蛋饼做好之时,谁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法条援引:《物权法》第30条, 物权法30条因合法建造、拆除房屋等事实行为设立或者消灭物权的,自事实行为成就时发生效力。 本案中,做蛋饼的原料都属于老板,老板做蛋饼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当蛋饼做好时,该事实行为成就,因此,此时老板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3、(1)老板将做好的蛋饼放在手中,对同学说:“同学,你的蛋饼。”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

法条援引:《合同法》第133条 合同法133条标的物的所有权自标的物交付时转移,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本案中,老板此时占有蛋饼,对其拥有完全的控制,且此时还没有将它交付给同学,所以,此时老板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2)同学伸手去接蛋饼,此时老板与同学各执蛋饼的一端,问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有必要吗。。。) 此时,老板与同学对该蛋饼共同共有。 (3)老板放手,同学一人抓着蛋饼,此时蛋饼的所有权归谁, 此时,老板已将蛋饼交付给了同学,蛋饼脱离老板的控制,同学占有该蛋饼,所以此时同学对该蛋饼拥有所有权。 4、老板问同学要4元,同学说:“不对,去年我来这里买只要3元。”老板说最近物价涨了,同学说:“不对,现在这附近其他的蛋饼摊上一个蛋饼也只卖3元,怎么就你的涨了,”老板说我就是涨了,你能怎么样~老板与同学争执不下。请问此时同学应付3元还是4元, 法条援引:《合同法》61、62-2条 合同法61条合同生效后,当事人就质量、价款或者报酬、履行地点等内容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可以协议补充;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合同有关条款或者交易习惯确定。 合同法62条就有关合同内容约定不明确,依照本法第六十一条的规定仍不能确定的,适用下列规定: (二)价款或者报酬不明确的,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依法应当执行政府定价或者政府指导价的,按照规定履行。

医师执业资格考试复习资料诊断学基础(笔记).docx

诊断学基础 细目一发热 —.病因 (一)感染性发热:最常见。 (二)非感染性发热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 2.抗原一抗体反应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 4.皮肤散热减少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 6.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二、临床表现 (一)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①低热:37. 5°C— 38°C; ②屮等度热:38. 1O C-39O C;③高热:39. 1°C — 41°C;④超高热:41°C以上。 (二)热型 临床常见的热型有下列数种: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C — 40°C以上,达数日或数周,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C。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旷C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C 以上,最低时一般仍高于止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 FI至数FI,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感染性

心内膜炎等。 根据不同的热型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但须注意,由于抗生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糖皮质激素的广泛应用,可使一些疾病的热型变为不典型。此外,.热型也和个体反应有关,年龄、营养状态均可影响热型。如老年人休克型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 (四)伴随症状 1.伴寒战常见于感染。 2.伴意识障碍常提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疾患。 3.伴咳嗽、咯痰多考虑肺、支气管炎症。 4.伴腹泻要考虑肠道感染。 5.伴尿频、尿急、尿痛常考虑尿路感染。6?伴皮疹应注意是否为急性出疹性传染病。7?伴口唇单纯疱疹常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感冒等。8.伴眼结膜充血多见于麻疹、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钩端螺旋体病等。 细目二胸痛 一、病因1?胸壁疾病2.心血管疾病3?呼吸系统疾病4.其他原因 二、问诊要点 1.发病年龄与病史:青壮年胸痛,应注意结核性胸膜炎、自发性气胸、心肌炎、心肌病,40岁以上者应多考虑心绞痛、心肌梗死与肺癌等。此外,尚需问及既往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病史,有无肺及胸膜疾病史和胸部手术史,有无大量吸烟史等。 2.胸痛的部位:胸壁疾病所致的胸痛常固定于病变部位,局部常有压痛; 胸壁皮肤炎症在罹患处皮肤伴有红、肿、热等改变。带状疱疹是成簇的水疱沿一侧肋间神经分布伴胸痛,疱疹不超过体表正中线。非化脓性肋软骨炎多侵犯第1、2肋软骨,患部隆起,但局部皮肤止常,有压痛。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疼痛常

曼昆《经济学原理》笔记

曼昆《经济学原理》汇总 第一章 个人做出决策的四个原理: 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做出决策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在不同的目标之间做出取舍) 2) 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比如读大学,要考虑到不能工作带来的工资损失) 3) 理性人考虑边际量(比如应该读到什么时候才能拿到最好的工资,博士,硕士呵呵) 4) 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比如去超市买东西很便宜,于是我们去买,结果买了很多的不需要的东西,反倒花了更多的钱) 经济相互交易的三个原理: 5) 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更好(想想如果没有贸易,我们还处于自然经济的状况,那么我们需要做所有的事情,需要去做冰箱,彩电……不可能吧。没有贸易就没有竞争了,那么我们就可能在某一领域被人们垄断,想想封闭的中国,我们可能不能得到很多的先进的科技,但是我们现在和很多的国家贸易,这样我们可以享用更多的先进的技术) 6)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这个东西从我学过的邓小平理论当中可以反复地看到,无形的手,价格!) 7) 政府有的时候可以改善市场结果(我们需要政府来维持这个社会的治安……,抄一句:促进效率和促进公平〈尽管很多的时候他们是一对矛盾,有的时候政府也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市场失灵) 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的三个原理: 8) 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就是劳动生产率,你工作一个小时,那么你能够创造出多少的财富。那么我们要提高生活水平,我们就需要去得到良好教育,现在我就在这么做,呵呵,拥有生产工

具——我现在需要一台电脑,速度要快些,屏幕要液晶的更好,以及获取最好技术的机会——这我需要向导师和图书馆,师兄多多请教了,还要自己去争取机会!)

司法考试笔记民法总则

第一部分民法总则 第一讲民事法律关系 一、民事法律关系的要素 1.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四类:①自然人(包括中国公民、外国人、无国籍人)。 ②法人(包括中国法人、外国法人)。③其它组织。指依法成立,但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其它组织。例如,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人合伙、分公司等。④国家。 2.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指民事主体所享有的民事权利和承担的民事义务。 3.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 ①物。物是物权法律关系的客体。物是指存在于人身之外、人力所能支配并且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有体物及自然力。 ②给付。给付是债权债务关系的客体。给付是按照债的本旨应当履行的行为,包括作为和不作为。 ③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作品、计算机软件、专利、商业秘密、植物新品种等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商标等工商业标记是知识产权法律关系的客体。 ④人身利益。生命、健康、名誉、姓名、肖像、隐私等人格利益以及亲属间的身份利益是人身法律关系的客体。 ⑤权利。权利质权、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客体的抵押权。 【真题回顾】(2008-3-1)关于民事法律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民事法律关系只能由当事人自主设立B.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即自然人和法人 C.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不作为D.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均由法律规定 二、民事法律事实 民事法律事实,是指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消灭的客观情况。 (一)民事法律事实的分类 1.自然事实 自然事实,指人的行为以外的,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一切客观情况。 (1)状态。指某种客观情况的持续。例如,善意、恶意、人的下落不明、精神失常、对物继续占有、权利持续不行使、战争状态、封锁禁运等。 (2)事件。事件,是指与人的意志无关,能够引起一定民事法律后果的客观现象。例如,人的出生、死亡、不当得利、时间的经过、自然灾害、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行为”均属事件。事件分为:①绝对事件(不是由人的行为而是由某种自然原因引起的事件);②相对事件(由人的行为引起,但它的出现在该法律关系中并不以权利主体的意志为转移),例如:继承人杀害被继承人这一法律事实,对其导致继承人丧失继承权的法律后果而言属于行为;对其导致继承开始的法律后果来说则属于相对事件。 2.行为 (1)合法行为 合法行为,指符合民法规定,至少不违反民法规定,能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行为。合法行为包括三种: ①法律行为。 法律行为是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直接基于当事人的意思引起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民事行为。 ②准法律行为。 准法律行为虽包含着意思表示,但该项意思表示并不直接追求也不能直接落实所产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第4篇公共部门经济学 第10章外部性 10.1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外部性的含义 外部性是指一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影响,但并不为此承担相应成本或获得相应收益。外部性分为正的外部性和负的外部性。正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好的影响,但并没有获得相应收益;负的外部性是指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但并没有为此承担相应成本。 2.外部性与经济效率 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使市场无效率。负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成本大于私人成本,所以社会供给曲线位于市场供给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过剩。正外部性使生产的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所以社会价值曲线位于市场需求曲线之上,市场生产的数量小于社会合意的数量,该产品的生产出现短缺。 3.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1)科斯定理 科斯定理是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原理。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科斯定理在于说明,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市场势力就足够大,从而外部性问题总能通过市场自身来解决,而不需要政府的干预。 (2)私人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用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来解决; ②慈善行为; ③通过依靠有关各方的私利来解决外部性问题; ④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私人经济主体可能通过以上方式解决外部性问题,但在现实中,由于一些限制性因素,使得私人主体并不能很好地解决外部性引起的问题。比如交易成本可能很昂贵;各方都可能竭力使自身利益最大化而使谈判破裂;或者因为所涉及的利益主体太多,要协调各方利益不太可能。因此,需要政府的介入来解决外部性问题,使外部性内在化,进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3)政府解决外部性的方法 ①征收庇古税(矫正税) 庇古税是用于纠正外部性影响的税收。按照庇古的观点,当企业的活动具有外部性时,

北大医笔记(完美版)

北大医学心理学笔记(完美版) 第一章 1、医学心理学:是心理学和医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一门交叉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名词解释p1) 2、由于旧的医学模式——(生物医学模式)已不能完全包含和解释现代医学科学所面临的全部课题。要求一种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填空p3) 3、简答医学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是什么?(p4) 答:医学心理学是以心理社会因素在人体健康与疾病相互转化过程中的作用规律为其研究对象的。它的任务是:(1)研究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起作用的规律;(2)为发挥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而提供全面、合理、有效的理论方法和措施。 4、医学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个案调查法、心理测验和行为评定量表法(p8-10) 5、临床心理学:是心理学的具体知识和技术运用于医学临床实践,解决医学领域特别是精神疾病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名词解释p12) 6、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的科学,主要是在心理健康和精神疾病的防治领域中起作用。(名词解释p13) 7、健康心理学:它着重研究在促进和保持人类健康,预防和治疗疾病、鉴定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病因学和诊断学问题以改进医疗制度和制定保健政策有关的问题。(名词解释p14) 8、简答医学心理学的观点是什么?(p15) 答: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有一个基本命题,即人的躯体上的病变都会在精神上留下痕迹,而任何心理上的障碍也同样不可避免地在躯体上留下痕迹。这个命题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人与动物有着根本不同之处。在人身上,既表现着生理、生化过程的物质活动,同时又表现着非物质的心理活动。这两种活动过程互相伴随、不可分割。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在人身上形成一个统一活动的整体。人的一切活动既受生物学规

经济学原理笔记整理微观经济学

第一章: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效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得到的最大利益。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任何一个东西的机会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理性人最终的选择必然使得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第十章:外部性 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好方法。如果没有市场失灵,竞争市场的结果是有效率的,即最大化了总剩余(包括生产者剩余和消费者剩余)。 外部性(是一种市场失灵):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无补偿的影响。由于自利的买卖者忽略其行为的外部成本或收益,有外部性时,市场结果是没有效率的。政府行为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即存在外部性的情况下,公共政策能够提高效率。负外部性的例子:空气污染,狗叫,邻居吵闹,噪声污染,二手烟,驾车时打电话对路人不安全 市场均衡,最大化了消费者剩余+生产者剩余。供给曲线,表示私人成本,卖着直接承担的成本。需求曲线,表示私人价值,对于买者的价值(也就是支付意愿)。社会成本:私人成本+外部成本。外部成本:对旁观者负外部性影响的价值。外部性内在化:改变激励,使人们考虑到自己行为的外部效应。征税=社会成本 当市场参与者必须支付社会成本时,市场均衡=社会均衡。 正外部性的例子:接种预防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创造知识,教育(减少了犯罪和改善了政府)。 存在正外部性时,一种物品的社会价值=私人价值(对买者的直接价值)+外部利益(对于旁观者的价值)。 社会最优数量是使得社会福利最大化。 补贴=外部利益如果存在负外部性,市场生产数量大于社会合意的数量。征税。如果存在正外部性,小于。补贴。 技术政策:政府干预经济旨在扶持增进技术的企业。专利法,技术政策的一种,对个人或公司创造发明的产权予以专利保护。针对外部性的公共政策: 命令与控制政策:直接管制。限制排污,强制使用某项技术。 以市场为基础的政策:向私人决策者提供由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的激励。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 矫正税:旨在引导私人决策者考虑负外部性引起的社会成本的税收。庇古税。理想的矫正税=外部成本。 对于正外部性的活动,理想的矫正补贴=外部利益。矫正性的税收和补贴,使私人激励和社会利益结合,使私人决策者做决策时考虑行为的外部利益和外部成本,使经济向资源配置更有效率的方向移动。 不同企业削减污染成本不同,有效率的结果:减排成本最低的企业减少最多的污染。污染税是有效率的:减排成本低的企业减少污染,进而减少税收负担;减排成本高的企业更愿意支付税收。 管制是无效率的:需要所有企业都减少一定数量的污染。矫正性税收对环境更有利:给企业激励, 只要减污成本低于税收。而管制没有给企业继续减排的激励。汽油税,消除三种负外部性:拥挤,车祸,污染。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能比管制以更低的成本降低污染。低成本企业出售污染许可证,高成本企业购买之。 污染的减少主要集中在那些减少污染成本低的企业。企业对污染权的需求也是污染价格的减函数。矫正税增加污染价格,减少了企业污染需求的数量。可交易的污染许可证制度限制了供给污染的权利,与税收有同样的效果。当政策制定者不知道需求曲线位置,许可证制度能更好的达到减少污染的目标。庇古税与污染许可证的等同性。 外部性的私人解决方法的类型:道德规范和社会约束,慈善组织,把不同经营类型的商业组织合并,利益各方签订合约。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笔记(第13章 生产成本)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6版) 第13章生产成本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成本 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从销售其产品中得到的货币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用于生产的投入品的市场价值。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其总成本。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而且这个假设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2.作为机会成本的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所有东西。当经济学家提到某个企业的生产成本的时候,它们包括该企业生产其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不需要企业支出货币的投入成本。 经营的总成本是显性成本和隐性成本之和。 经济学家关注于研究企业如何做出生产和定价决策。由于这些决策既考虑了显性成本又考虑了隐性成本,因此,经济学家在衡量企业的成本时就包括了这两种成本。与此相反,会计师的工作是记录流入企业和流出企业的货币。因此,他们衡量显性成本,但往往忽略隐性成本。 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几乎每一个企业都有一项重要的隐性成本,那就是已经投资于企业的金融资本的机会成本。经济学家和会计师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成本。 4.经济利润与会计利润 由于经济学家和会计师用不同的方法衡量成本,他们也用不同的方法衡量利润。经济学家衡量企业的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减去生产所销售物品与劳务的总机会成本(显性的与隐性的)。会计师衡量企业的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即企业的总收益仅仅减去企业的显性成本。 由于会计师忽略了隐性成本,所以,会计利润通常大于经济利润。从经济学家的角度看,要使企业有利可图,总收益必须弥补全部机会成本,包括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