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花束教案及反思

最美的花束教案及反思
最美的花束教案及反思

2015全国教育系统优质课、课件评选

来,打开一扇窗

------《最美的花束》教学实录及反思

作者姓名:肖媛

学科:小学语文

职务:教师

职称:小教二级

工作单位: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一节好的语文课,能给孩子打开一扇窗,给孩子的心田种下一粒种子。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是敢于表达的,是情感丰富的。 ------题记

《最美的花束》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中的一首小诗,它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这首小诗清新,简洁,符合学生认知,在字里行间向孩子们传达着平等与尊重的观念,但诗歌涉及种族问题,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针对文本特点和学生自身情况,在教学本课时,我精心设计,力图给孩子一个轻松地、愉悦的课堂,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将本课的教学实录及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教学过程(实录)

(一)来,打开一个窗口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语文课需要同桌小小的合作一下,所以老师建议在上课前,给你同桌一个最美的微笑。

【这个做法可以帮助孩子放松情绪,微笑是做好的敲门砖,也是培养孩子平等待人的第一步,另外和题目中的“最美的”联系起来。】

师:老师看到大家的微笑好灿烂,现在老师宣布咱们同桌两个第一次合作开始,互相看看,你同桌头发的颜色?眼睛的颜色?伸出我们的手,看看我们皮肤的颜色?(出示幻灯片)我们中国人是(师生一起说)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黄种人。

师: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资料,谁还能说说你还知道哪些种族的人?

师生一起交流资料,了解世界上的人种和相关问题。

师:在我们广阔的地球上生活着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不管我们大家来自哪个国家,生活在哪个地区,贫穷或者是富有,我们大家都是平等的,你们同意这个说法吗?

生:(齐声)同意。

师:世界正是有了不同的人种才更加的丰富多彩,美丽而可爱,有一位美国的诗人就把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独特感受写成了一首小诗,今天就让我们来读一读。板书课题——最美的

师:谁愿意读读?

生朗读。

师:这是他的最美的,那你眼中的最美的是什么样呢?

师指名5,6个孩子读。

师:为什么每个同学读的最美的都不一样呢?

生发言,师小结,使学生明白每个人的理解不同,他读书的感受就不同,读书就是要读出自己的感受。鼓励学生读出完整的课题,读出自己的感受。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最美的花束是什么呢?

生:它为什么是最美的呢?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现在就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诗歌。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教学一开始,我就注意创设情景,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从细节处,把学生带进课堂,如一开课,我建议孩子们给同桌一个最美的微笑,然后,我要求学生看看同桌头发的颜色,眼睛的颜色,皮肤的颜色,说说自己的发现,很顺利地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人种。又让孩子把自己心中的最美读出来,培养孩子的个性化朗读。就是这样一个个小小的细节,使学生始终全身心的投入课堂,联系生活,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感受,而不是以旁观者、学习者的角度去欣赏,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仿佛诗歌表达的正是自己的心声。】

(二)去,共同感受文本

师:请大家小声朗读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圈起来,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可以在小组内学习。

师:敢不敢挑战一下自己?看看自己字词掌握情况的怎么样?(课件出示指名认读、齐读)课件演示:“冠”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交流中相互学习,优补差,从而培养学生互助互学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自由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

师:同学们自己学会了生字,真了不起。相信你们也一定能把这首诗歌读好。我们就请五个同学来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可要认真听,待会儿请你们评一评他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师:(指名读,学生评价)

老师还想给同学们提醒几个字的读音,像“太阳”的“阳”要读轻声,“漂亮”的“亮”也应读轻声。请同学们跟老师读一读。

师:很多同学也想读读课文,对吗?好,现在就请同桌互读课文,读完互相评一评。

【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反复地读,读得正确,读得流利。】

师:孩子们,看你们读得这样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行吗?

师有感情的配乐朗读,使学生再次感受诗歌。读完后讨论:你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

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你怎么想,就怎么说。这是对孩子大胆发言方面的培养。】讨论完后,要求学生自己再读诗歌,读出自己的感受。培养孩子个性化朗读。

(三)近,孩子的体悟

师:朗读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今天咱们就用朗读的方式来学习这首诗,希望同学们大胆的,踊跃的读,展示自我。

幻灯出示一二小节。

师:谁来读第一二小节?

指名读,评价,指导学生读好词语“亮晶晶”,这首小诗就像对话,如“你那眼睛的颜色,不必和我一个样”看着你的同桌读。

“黄或蓝,灰或黑到底有什么两样”在读这句时,补充历史上种族歧视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感受到其中的不公平,把这种感受读出来。

师:谁能来填一填: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

生答。

师边说边板书:是啊,虽然我们眼睛不同,但都能看到太阳,都向往光明。

学习三四小节。

同桌合作读三四小节,读完后,全班交流,同桌上讲台展示,听听同学的评价,再男、女生合作读。

师:第三小节主要讲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头发不同花冠

师:第四小节仅仅说的是花儿吗?

生:不是,说的是各国的小朋友。

师:“花园”指的是什么?

生:地球。

师:是啊,每个孩子都像一朵鲜花,(出示幻灯片课文插图)这个小男孩多像牡丹花,这个小姑娘皮肤白白的,多像白色的月季,这个小伙子多像兴庆公园开放的牡丹花呀!赶快来读读最后一个小节吧!

生齐读,带上动作。

师:现在谁能说说,最美的花束指的是什么?

生:孩子们在一起就是最美的花束。

师:是啊,每个孩子都是一朵最漂亮的鲜花,这个男孩是黄色的花儿,那个女孩是蓝色的花儿……还有谁也想和他们站在一起?这朵是孙硕,这朵是孙美玉,大家在一起就是——最美的花束(老师边讲边板书。将板书变成花束的样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是啊!最美的花束不是一捧玫瑰,不是一把蔷薇,而是孩子们在一起,作者的这个想法多好啊,他有一双多么会发现美得眼睛啊!

【读是引领,教师要细读文本,寻求朗读的最佳路径。在朗读过程中讲求“精”字,抓住诗歌的重点词句,举一反三,画龙点睛。如读诗歌的一二小节时,我告诉孩子们,这首小诗就像是两个人对话,看着你同桌的眼睛,告诉他“你的眼睛亮晶晶的”,孩子一下找到了感觉。再如,读最后一个小节,我先出示插图,让孩子体会花束的含义,花束的美,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孩子们的语调抑扬顿挫,在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师:老师看看咱班最美的花在哪儿呢?哦,在这呢!我也赶快站过来吧!老师觉得现在我也是一朵最美的花了,可是现在我心情不好了,看,你长得那么胖,还敢坐在这儿,还有你,穿得一点也不好看,也敢说自己是朵花?现在你还觉得我美吗?为什么?

生:不美,因为你的言行不尊重别人,使别人很伤心。

师:那谁能把这句话完整,大家在一起怎么相处?才是最美的花束?

生:大家在一起互相尊重,平等和睦的相处才是最美的花束。

师:看来咱们还要给这束花打一个蝴蝶结:写上尊重,平等,好吗?

【一个小小的情景设置,使孩子们一下明白了什么是美,配合着板书,孩子们更加理解了最美的花束的含义。】

师:诗歌学完了,你有什么感想或感受吗?

生各抒己见。

师:这首诗歌有没有让你想到具体的一个人?

生:朱德,他认为自己和大家是一样的,一块去挑粮食。

……

师: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到同龄人呢?是不是世界上的每一个像你一样大的孩子生活都很幸福呢?

(播放有关图片、音乐)引导孩子去了解同龄人的生活状况,如山区的孩子,非洲的孩子,战争中的孩子。

师:同样的蓝天,不一样的童年,看着这些孩子,我们能做的很少很少,但我们至少可以去关注他们,从身边做起,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待人。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丰富的联想,采用音乐、图画、语言描绘等手段,再现了生活中各种的不公平的画面,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感受,在情绪的推动下,学生深切地感受到了尊重和平等的重要性,从而获得与作者相似的情感体验,更加理解了诗歌内容。】谁能来填空:

()和()一样()

(鼓励学生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进一步理解课文)

师:现在老师相信你们再读这首诗歌时,会有更深的体会,对吗?

全班合作读文。

师:最后老师建议以一张照片来结束我们这节课,把自己想象成最美的花儿,露出你最灿烂的笑脸,全班来个合照。(拍照片)

谁能给这张照片起个名字?

【这是一张多么难忘的照片,它代表着一节难忘的语文课,更像一粒种子,把和平,尊

重,平等种到了孩子们的心田。】

四、延,课堂的精髓

1、把这首诗歌朗诵给周围的人听。

2、把你平等,互相尊重的想法传达给周围的人。

教后记:

《最美的花束》以诗歌的形式描绘了在世界的各个角落,不论人种、肤色,大家都友好相处,没有种族歧视。诗歌内容浅显易懂,学生很喜欢这样的诗歌形式,但诗歌涉及种族的平等与尊重,因为学生对相关的知识不了解,尤其对种族歧视缺乏认识,所以让学生更深层次地去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境有一定难度。这就是本节课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

首先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关于世界人种的相关资料,有文字的,有图片的,丰富了学生的认知,为新课的引入做好必要的知识铺垫,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刚上课时,我就组织学生讨论:说说你知道的世界上的人种。让孩子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既是对资料收集的一种指导,又是引导孩子对种族的初步认识。其次在教学中结合诗句进行拓展,如在教学第一小节:“黄或蓝,灰或黑,到底有什么两样”时,联系历史上种族歧视的事件,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那种不公平,不尊重,再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做到“以读带讲,以讲促读”,这又是对种族知识的一个渗透。再如教学完整篇诗歌后,再补充资料,使孩子了解现在一些种族不平等的现象,让孩子体会,“同一片蓝天,不一样的童年”,虽然我们能做的事情很少,但至少我们可以去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用一颗平等的心去对待别人。

这样种族平等虽是离学生生活较远的一个话题,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关心国际时事,它又成为学生认识新的世界,感受不同文化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学生了解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时又听到了来自不同国家不同的声音,有和平的呼唤,有痛苦的呻吟,有欢快的舞曲,有无声的哭泣。学生在充斥着歧视、等级的世界更深切地体会到尊重与平等的珍贵。

这节课做得比较好的另一方面是读的多,充分体现了“以读带讲”,指名读,同桌合作读,男生读,女生读,全班合作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让我高兴的是本节课孩子们朗读积极性非常高,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在读中渗透朗读方法,指导孩子读出自己的感受,学会用眼神,表情使自己的朗读更具感染性。

另外做到了师生间的互动,整堂课的氛围非常好,师生始终在平等的交流中,不是老师

单纯的,刻意的去教学生,而是互补的帮助,教学生如何去学习,激发学生学的欲望,学的兴趣。这也是我在语文教学中最想做好的一件事情,通过语文课,给孩子去打开一个窗口,给孩子的心里种下一棵种子,让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是敢于表达的,是表情丰富的。

最后还要说一说板书设计,整个板书被我设计成了一个花束,也是在研究文本的时候,突然灵机一动,想到把插图中的每一个孩子用一朵花来代替,再加上班里的孩子,最后用“尊重和平等”来给这个花束打一个蝴蝶结,这样不用说孩子们就理解了最美的花束指的是什么,发挥了板书的一个很好的作用。

当然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这一些不足,上完课后我觉得它不够精致,它就像是一道农家小炒,散发着最原始的味道,你一眼就可以找出其中的一些细节上的不足,但它凝聚着我对语文课的一些思考,我总在想什么样的一节语文课算是好课呢,刚刚阅读了一段文字,是这样说的:“评价一节课,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即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要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我很赞成这个观点,今后我会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做得更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