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练习(含答案)

九年级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练习(含答案)

夯 实 基 础

1.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图K7-1

2. 下列关于S +O 2=====点燃

SO 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农业生产中有一种氮肥,若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2X===2N 2↑+O 2↑+4H 2O ,则X 的化学式是( )

A .NH 4NO 3

B .NH 4HCO 3

C .NH 3·H 2O

D .NH 3

4.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若W B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 .m 的数值为32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5.科学家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K7-2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7-2

A.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粒子的个数比为3∶4

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6.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

A.Mg + O

2=====

点燃

MgO

2

B.KClO

3=====

MnO

2

△KCl + O2↑

C.2H

2O

2

=====

通电

2H

2

O+O

2

D.2H

2↑+O

2

↑=====

点燃

2H

2

O

E.3Fe+2O

2===Fe

3

O

4

根据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

(1)未配平的是________。

(2)化学式写错的是________。

(3)“↑”使用不当的是________。

(4)未注明反应条件的是________。

(5)反应条件写错的是________。

7.向133.4 g稀盐酸中加入锌粉(仅含不溶于酸的杂质),所加锌粉的质量与生成气体的质量的关系如图K7-3所示。求:

(1)此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g。

(2)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图K7-3

能力提升

1.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SO

2+H

2

O===H

2

SO

4

B.2Ag+H

2SO

4

===Ag

2

SO

4

+H

2

C.NaHCO

3+HCl===NaCl+CO

2

↑+H

2

O

D.Ca(OH)

2+2NaNO

3

===Ca(NO

3

)

2

+2NaOH

3.一定条件下,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比为3∶1

C.当y≤20时,该反应为化合反应

D.x+y=65

4.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K7-4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K7-4

A.丁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比为3∶17

D.甲一定属于单质

5.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K7-5所示:

图K7-5

①图甲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图乙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6.小李用盐酸与碳酸钙粉末反应验证质量守

图K7-6

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K7-6:

(1)根据实验目的,小李必须测量的数据是________(填字母)。

A.锥形瓶质量

B.气球质量

C.反应前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D.反应后整个反应装置(包括里边的物质)质量

(2)将反应装置放在天平左盘,使天平平衡,再将气球中的碳酸钙粉末倒入锥形瓶中。反应结束后,气球鼓起,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小李按规范操作重新实验,得到相同结果。请你帮他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结束后,锥形瓶中无固体剩余,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_______g,所得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只需写出最终的计算表达式)__________。

7.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可用于制作发面食品。一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小苏打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做了如下测定:将一定质量的该样品(已知杂质只含NaCl)加水全部溶解后,得到104.4 g溶液,向该溶液中逐渐加入稀盐酸,产生的气体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K7-7所示。

试计算:

(1)m的值为________。

与NaCl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求原小苏打样品中NaHCO

3

的质量比。(写出计算过程,且最后结果须为最简整数比)

图K7-7

参考答案

|夯实基础|

1.C [解析] A实验蜡烛燃烧需要氧气参加,同时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不能在敞口的容器中进行实验;B实验红磷燃烧需要氧气参加,装置中的玻璃管与外界空气相通,无法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D实验盐酸和碳酸钠粉末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在敞口容器中进行反应,无法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2.B 3.A

4.D [解析]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反应前后,X的质量减少了8 g,故X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X的质量为8 g,同理可以确定Z是生成物,生成Z的质量为30 g-8 g=22 g;W 是生成物,生成W的质量为25 g-7 g=18 g;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Y应为反应物,且参加反应的Y的质量为22 g+18 g-8 g=32 g,故m的数值为32+3=35,该反应的反应物为X 和Y,生成物是Z和W。若W为水,则X或Y不一定为酸或碱;若X为化合物,Y为单质,无法确定Z和W的类别,该反应不一定为置换反应;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8 g∶32 g =1∶4。

5.B [解析] 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

气和甲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C+4NH

3

=====

催化剂

高温2N2+3CH4。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

X、Y两种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该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

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W为甲烷,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2

12+4

×100%=75%;由质量

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6.(1)B (2)A (3)D (4)E (5)C

7.(1)0.4

(2)解:设原稀盐酸中HCl的质量为x。

Zn+2HCl===ZnCl

2+H

2

73 2

x 0.4 g

73 2=

x

0.4 g

x=14.6 g

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4.6 g

133.4 g

×100%≈10.9%。

答:原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

|能力提升|

1.D [解析] 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为8 g+4 g-10 g=2 g,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10 g∶2 g=5∶1。

2.C [解析] 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

2+H

2

O===H

2

SO

3

;在

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银排在氢之后,银不能和硫酸反应;碳酸氢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硝酸钠交换成分后无气体、水或者沉淀生成,因此二者不能发生反应。

3.A [解析] x的取值范围应当是0≤x≤65,假设丙为最终产物,甲+乙+丁→丙,甲完全反应,丁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丙的质量最大为25 g+15 g+20 g+5 g =65 g,再假设丁为最终产物,丙完全反应,那么反应后丙的最小质量为0 g,所以x的取值范围应当是0≤x≤65;由表格可知,甲物质15 g完全反应,乙物质反应了5 g,二者参加反应的质量之比是15 g∶5 g=3∶1;当y≤20时,说明丁物质为反应物或者为催化剂或者不反应,由图可知反应后甲、乙物质质量均减少,那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物质丙反应后的质量会增加,此时该反应是一个化合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总质量为15 g+15 g+25 g +20 g=75 g,已知反应后乙的质量为10 g,甲的质量为0 g,那么x+y=75-10=65。

4.C

5.(1)CH

4+2O

2

=====

点燃

CO

2

+2H

2

O

(2)①CH

4+H

2

O=====

一定条件

CO+3H

2

[解析] (1)甲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图甲表示的是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

学方程式为CH

4+H

2

O=====

一定条件

CO+3H

2

;图乙表示的是一氧化碳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根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及种类不变,生成物为二氧化碳和氢气。

6.(1)CD

(2)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

(3)0.88

2.22 g

50 g+2 g-0.88 g

×100%

[解析] (1)要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就是验证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是否相同,故实验中要称量反应前后整个装置的质量。(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气球鼓起,则

气球受到的浮力增大,故可以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倾斜。

(3)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2 g ,设生成的CO 2的质量为x ,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y 。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100 111 44 2 g y x

10044=2 g

x x =0.88 g 100111=2 g

y

y =2.22 g 反应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表示为 2.22 g

50 g +2 g -0.88 g

×100%。

7.(1)4.4

(2)解:设参加反应的NaHCO 3的质量为x ,生成NaCl 的质量为y 。 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84 58.5 44 x y 4.4 g

4484=4.4 g x x =8.4 g 4458.5=4.4 g

y

y =5.85 g 设原溶液中含有的NaCl 质量为z ,反应后溶液总质量为104.4 g +100 g -4.4 g =200 g ,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有:

5.85 g +z

200 g

×100%=3% z =0.15 g

原样品中NaHCO 3和NaCl 的质量比为8.4 g∶0.15 g =56∶1。 答:原样品中NaHCO 3和NaCl 的质量比为56∶1。

(完整版)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含答案)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100 g干冰完全变成100 g气体 B.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已知氢氧化钡和硫酸钠溶液反应生成沉淀无气体放出,稀盐酸和石灰石反应放出气体,稀硫酸和锌反应放出气体。用下列装置进行证明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反应前后称量天平不平衡的是() 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20 g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2O 18 g,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H2和N2 B.O2和N2 C.H2、O2和N2 D.2 g N2 4.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g B.32 C.16 D.32 g 5.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 ..的是() A.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3O22Fe2O3 B.水通电分解:2H2O 2H2↑+ O2↑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2P+O2P2O5 D.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6.(2013·广州)浓硝酸和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 + 4HNO3Zn(NO3)2 + 2H2O + 2X↑,则X为() A.H2 B.NH3 C.NO D.NO2 7.科学家提出:“硅是未来的石油”,制备粗硅的反应为SiO2+2C Si+n C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化学方程式中n =1 B.Si是该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之一 C.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发生变化 D.硅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 8.(2013·天津)现将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与B发生化学反应,10 g 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1 B.2∶1 C.4∶1 D.5∶1 9.(2013·泰安)关于化学方程式CH4+2O2CO2+2H2O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烷加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B.1个甲烷和2个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二氧化碳和2个水 C.1个CH4分子和2个O2分子在点燃条件下,生成1个CO2分子和2个H2O分子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复习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初中化学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检测题(A卷) (60分钟共50分) 一、选择题(共20题,每题1分,共20分) 1.化学反应前后可能发生变化的是() A.物质的总质量 B.元素种类 C.原子数目 D.分子数目 2.纯净物M在密闭容器中微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 A.M由四种元素组成B.M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M中有氨气D.M可能是碳酸氢钠3.下列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质量守恒定律揭示了化学变化中宏观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与微观过程无关 B.通过化学变化,只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C.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D.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4.已知:X和Y两种物质共80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生成Z与W的质量比为11:9,且反应中消耗X的质量是生成W的质量的4/9,则反应中消耗Y的质量为()A.16g B.36g C.44g D.64g 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甲乙丙丁 反应前质量/g 5 2 20 2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11 28 5 A. C.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9:8 D.反应后甲的质量为0g 6.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混合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则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

A.丁一定是化合物 B.乙可能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C.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8: 1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7.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若消耗3g的乙,则生成17g的丙 C.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甲、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8.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是SO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反应前后,分子、原子种类均不变 D.反应中,甲、乙、丙三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2 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B.在化学方程式C+O2点燃CO2中,“点燃”不可改成“燃烧” C.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读作:水等于氢气加氧气点燃 D.化学方程式S+O2点燃SO2↑中的”↑”应当去掉 10.煤矿坑道内”瓦斯”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气体,若不及时通风排除,遇到火星极易发生爆炸,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aCH4+bO2点燃cCO2+dH2O,则化学计量数之和等于()A. 4 B. 5 C. 6 D. 7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3--4章知识点详细总结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一、电解质的有关定义 物质 单质 化合物 电解质 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和有机物。如SO 3、CO 2、C 6H 12O 6、CCl 4、CH 2=CH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和盐。如HCl 、NaOH 、NaCl 、BaSO 4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和水。如HClO 、NH 3·H 2O 、Cu(OH)2、H 2O …… 混和物 纯净物 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本质区别: 在一定条件下(溶于水或熔化)能否电离(以能否导电来证明是否电离) 电解质——离子化合物或共价化合物 非电解质——共价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与共价化合物鉴别方法: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 2、强电解质与弱电质的本质区别: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或是否存在电离平衡) 注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②SO 2、NH 3、CO 2等属于非电解质 ③强电解质不等于易溶于水的化合物(如BaSO 4不溶于水,但溶于水的BaSO 4全部电离,故BaSO 4为强电解质) 4、强酸(HA )与弱酸(HB )的区别:(1)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pH (HA)<pH (HB) (2)pH 值相同时,溶液的浓度C HA <C HB (3)pH 相同时,加水稀释同等倍数后,pH HA >pH HB 二、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水的电离平衡:H 2O H + + OH - 水的离子积:K W = [H + ]·[OH -] 25℃时, [H + ]=[OH -] =10-7 mol/L ; K W = [H + ]·[OH -] = 10-14 注意:K W 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则K W 值一定; K W 不仅适用于纯水,适用于任何溶液(酸、碱、盐)。 2、水电离特点:(1)可逆 (2)吸热 (3)极弱 3、影响水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 (1)酸、碱 :抑制水的电离(pH 之和为14的酸和碱的水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抑制)(2)温度:促进水的电离(水的电离是吸热的)(3)易水解的盐:促进水的电离(pH 之和为14两种水解盐溶液中水的电离被同等的促进) 4、溶液的酸碱性和pH : (1)pH= -lg[H + ] 注意:①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可能是 溶液) ;②pH <7 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只有温度为常温才对); ③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溶液(可能是 溶液)。 (2)pH 的测定方法:酸碱指示剂——甲基橙、石蕊、酚酞 pH 试纸 ——最简单的方法。 操作:将一小块pH 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未知液点试纸中部,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数即可。 注意:①事先不能用水湿润PH 试纸;②只能读取整数值或范围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高中化学所有化学反应方程式 一、非金属单质(F2,Cl2,O2,S,N2,P,C,Si,H) 1、氧化性: F2+H2===2HF (阴暗处爆炸) F2+Xe(过量)==XeF2 2F2(过量)+Xe==XeF4(XeF4是强氧化剂,能将Mn2+氧化为MnO4–) nF2+2M===2MFn(M表示大部分金属) 2F2+2H2O===4HF+O2 (水是还原剂) 2F2+2NaOH===2NaF+OF2+H2O F2+2NaCl===2NaF+Cl2 F2+2NaBr===2NaF+Br2 F2+2NaI===2NaF+I2 7F2(过量)+I2===2IF7 F2+Cl2(等体积)===2ClF (ClF属于类卤素:ClF+H2O==HF+HClO ) 3F2(过量)+Cl2===2ClF3 (ClF3+3H2O==3HF+HClO3 ) Cl2+H22HCl (将H2在Cl2点燃;混合点燃、加热、光照发生爆炸) 3Cl2+2P2PCl3Cl2+PCl3PCl5Cl2+2Na2NaCl 3Cl2+2Fe2FeCl3Cl2+Cu CuCl2 Cl2+2FeCl2===2FeCl3(在水溶液中:Cl2+2Fe2+===2Fe3++3Cl-) Cl2+2NaBr===2NaCl+Br2Cl2+2Br-=2Cl-+Br2 Cl2+2KI===2KCl+I2Cl2+2I-=2Cl-+I2 3Cl2(过量)+2KI+3H2O===6H Cl+KIO3 3Cl2+I–+3H2O=6H++6Cl–+IO3– 5Cl2+I2+6H2O===2HIO3+10HCl 5Cl2+I2+6H2O=10Cl–+IO3–+12H+ Cl2+Na2S===2NaCl+S↓Cl2+S2–=2Cl–+S↓ Cl2+H2S===2HCl+S↓(水溶液中:Cl2+H2S=2H++2Cl–+S↓ Cl2+SO2+2H2O===H2SO4+2HCl Cl2+SO2+2H2O=4H++SO42–+2Cl– Cl2+H2O2===2HCl+O2Cl2+H2O2=2H++Cl–+O2 2O2+3Fe Fe3O4O2+K===KO2 S+H2H2S 2S+C CS2S+Zn ZnS S+Fe FeS (既能由单质制取,又能由离子制取) S+2Cu Cu2S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3S+2Al Al2S3 (只能由单质制取,不能由离子制取)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纳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归 纳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专题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一、反应热、焓变 1.反应热:化学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叫反应热。包括燃烧热和中和热。 电 离 : 注意: 水解 : 吸热反应的发生不一定需要 常见的吸热反应: 铵盐与碱的反应:如NH 4Cl 与Ba(OH)28H 2O 加热才能进行。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CaCO 3== CaO + CO 2 生产水煤气:C + H 2O == CO+H 2 碳和二氧化碳的反应:C+CO 2=2CO 燃烧反应 金属与酸(或水)的反应 常见的放热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CaO(Na 2O 、Na 2O 2)与水的反应 浓酸与强碱溶于水 2、焓变: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化学反应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反 应的焓变。 符号:用ΔH 表示 单位:kJ/mol 放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吸热反应:ΔH= +QkJ/mol ;或ΔH>0 3、反应热产生的原因: 宏观: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观:化学反应过程中化学键断裂吸收的能量与新化学键生成所放出的能量不同,ΔH=____________ 二、热化学方程式 1.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能表示反应热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示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2.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的注意点 (1)需注明ΔH 的“+”与“—”,“+”表示 ,“—”表示 ;比较ΔH 的大小时,要考虑ΔH 的正负。 (3)要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g 、 l 、s 、aq 注意: 放热反应不一定常温下就自发进行,可能需要加热或点燃条件。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知识点归纳

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是指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1.化学变化的实质 (1)宏观解释: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种类发生了改变,但是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2)微观解释:化学变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反应物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分子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各种原子的数目也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变化。 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量的关系 3.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参加”两字,是指实际参与了反应的物质的质量,不包括反应后剩余的和反应前已有的物质的质量。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既包括反应物,也包括生成物。 (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中的“各物质”不仅包括固体、液体、也包括气体。 4.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应注意以下几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是化学变化,不包括物理变化。 (2)质量守恒定律指的是“质量守恒”,并不包括诸如体积等方面的守恒。实际上,化学反应前后“体积并不一定守恒”。 (3)质量守恒定律中的“质量”指的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质量或者是所有生成物的总质量。运用时不能遗漏反应物或生成物,尤其是不能遗漏气态物质。 (4)在做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试验时,如果有气体参与反应,或反应有气体生成时,反应必须在密闭容器内进行。 (5)在化学变化中,提供的反应物不一定都恰好完全反应。 二.化学方程式(重点、难点) 化学方程式:用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1.化学方程式书写的原则:(1)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2)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2.化学方程式中包含的内容: (1)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及反应条件。反应物在左、生成物在右,之间用“ ”相连,读作“生成”;反应条件写在“ ”上方,如果是常温常压下,不加以任何条件就能发生的反应,不注明反应条件;反应物(或生成物)不止一种时,之间用“+”相连,读作“和”。 (2)化学计量数:反映了化学变化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即保证“ ”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都相同。 (3)某些生成物的状态:“↑”:反应物中没有气体,而有气体生成时,则标注在生成的气体物质化学式后面;“↓”: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果反应物中没有难溶物,而有沉淀析出,则标注在生成的难溶物的化学式后面。 3.化学方程式书写步骤: (1)写:必须根据反应事实,弄清楚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并正确的书写出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式。书写化学式时,要考虑化合价,保证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2)配:即配平化学方程式,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式前配上适当的数字,使“—”左右两边的原子种类、数目都相同。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最小公倍数法”。 (3)注:注明反应条件,用“↑”、“↓”标注出某些生成物的状态。 (4)等:将“—”变为“ ”。 4.要求: (1)熟记常见的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重点记住“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 (2)把握规律: ①单质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燃烧,生成氧化物。即反应物是单质与氧气,反应条件一般是“点燃”(Al 、Cu 除外),生成物是该单质对应的氧化物; ②可燃性化合物在氧气中燃烧,充分燃烧后,化合物中的C 元素转化为CO 2、H 元素转化为H 2O 、S 元素转化为SO 2。 ③置换反应的特点就像“第三者插足”:活泼的单质将不活泼的单质从其化合物中置换出来,主要发生在金属之间。 ④复分解反应:互相交换成分。 (3)不熟悉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①根据提供的化学反应事实书写化学方程式:如,镁带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炭黑和氧化镁:根据这句话,就能判断出反应物是:Mg 、CO 2;生成物是:C 、MgO ;反应条件是:点燃。则化学方程式为:2Mg+CO 2点燃C+2MgO ②根据反应物书写:首先就要判断反应类型,根据该类型反应的规律,判断出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如,写出乙烷(C 2 H 6)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属于化合物在氧气中燃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二节燃烧热能源 第三节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节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第三节盐类的水解 第四节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原电池 第二节化学电源 第三节电解池 第四节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归纳与整理 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原理 章节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鲁教版】2021中考化学复习专题《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含答案)

【鲁教版】中考化学复习专题训练 专题1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夯 实 基 础 1.【来宾】下列实验能够用于直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 图K7-1 2. 【北京】下列关于S +O 2=====点燃SO 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B .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C .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D .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3.【张家界】农业生产中有一种氮肥,若运输过程中受到猛烈撞击,会发生爆炸性分解。其化学方程式为2X===2N 2↑+O 2↑+4H 2O ,则X 的化学式是( ) A .NH 4NO 3 B .NH 4HCO 3 C .NH 3·H 2O D .NH 3 4.【泰安】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 、Y 、Z 、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A.若W 为水,则X 或Y 必定为酸或碱 B .若X 为化合物,Y 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为置换反应 C .m 的数值为32 D .参加反应的X 与Y 的质量比为1∶4 5.【泰安】科学家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为超级储能装置,如图K7-2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K7-2 A .参加反应的X 、Y 两物质粒子的个数比为3∶4 B .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 .W 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D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质量均保持不变 6.某同学写了以下化学方程式: A .Mg + O 2=====点燃MgO 2 B .KClO 3=====MnO 2△KCl + O 2↑ C .2H 2O 2=====通电2H 2O +O 2↑ D .2H 2↑+O 2↑=====点燃2H 2O E .3Fe +2O 2===Fe 3O 4 根据化学方程式错误的不同,将其序号填入以下相应的空白处。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焓变知识点总结

【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 (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 1、反应热与焓变:△H=H(产物)-H(反应物) 2、反应热与物质能量的关系 3 △H= 4⑴① ③ ⑵①多数的分解反应 ② 2NH 4Cl(s)+Ba(OH)2·8H 2O(s)=BaCl 2+2NH 3+10H 2O ③ C(s)+ H 2O(g) 高温 CO+H 2 ④CO 2+ C 高温 2 CO 5、反应条件与吸热、放热的关系: 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与反应的条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取决与反应物和产物具有的 总能量(或焓)的相对大小。 6、书写热化学方程式除了遵循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要求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放热反应△H 为“-”,吸热反应△H 为“+”,△H 的单位为kJ/mol ②反应热△H 与测定条件(温度、压强等)有关,因此应注意△H 的测定条件;绝大多数化学反应的△H 是在298K 、101Pa 下测定的,可不注明温度和压强。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系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分数或小数。必须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计量数必须与△H 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7、利用盖斯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8、电极反应的书写: 活性电极:电极本身失电子 ⑴电解: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惰性电极:溶液中阴离子失电子 (放电顺序:I ->Br ->Cl ->OH - ) 阴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发生还原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 (放电顺序:Ag +>Cu 2+>H +) 注意问题:①书写电极反应式时,要用实际放电的离子....... 来表示 ②电解反应的总方程式要注明“通电” 能量 反应物的总能量 生成物的总能量 反应过程 总能量 总能量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知识点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 1、从宏观上讲: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生成了新物质。 如磷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一磷,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一氧化碳。 2、从微观上讲: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 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二、质量守恒定律 1、概念: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定律之 5 它告诉我们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种类而不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2、注意: ①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 例:冰融化成水,大块矿石砸碎变成小块矿石,这些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 总和虽然相等,但不能把物质的这种变化说成是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②适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它方面的守恒。 例: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都是气体的反应来说,参加反应的各气体的质量 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各气体的质量之和,但其总体积却不一定相等。 ③注意正确认识“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如有的反应需要使用催化剂, 不能将催化剂视为反应物。 :10g食盐水蒸发得到3.2g氯化钠和6.8g水,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适用于一切化学反应,而该变化为物理变化,不能用 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 :反应前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一定等于反应后所有物质的总质量吗? 分析:质量守恒定律强调“参加反应”,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以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质量”。 3、利用原子、分子只是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它物 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 知识点总结材料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1.1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 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 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也要加倍。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本检测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2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10 g冰受热融化成10 g 水 B. 1升芝麻和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2升 C.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下列有关对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将5 g铁和5 g铜混合加热后,物质的总质量为10 g,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B.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总数一定不会发生变化 C. 5 g硫和5 g氧气完全反应后,生成物质量为10 g D.镁条燃烧后质量增加,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20 g H2、O2和N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H2O 18 g,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H2和N2 B.O2和N2 C.H2、O2和N2 D.2 g N2 4.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4,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16 g B.32 C.16 D.32 g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2P+5O2P2O5 B.2KMnO4K2MnO4+MnO2+O2↑ C.2CO+O2=2CO2 D.H2SO4+NaOH=NaSO4+H2O 6.工业上煅烧硫铁矿用来生产硫酸,用X表示硫铁矿中的主要成分。煅烧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4X+11O22Fe2O3+8SO2,则X为() A.FeS2 B.Fe2S3 C.FeSO4 D.FeS 7.实验室常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nO2+4HCl(浓)MnCl2+2X+Cl2↑,其中X的化学式为() A.H2O B.H2O2 C.HClO D.O2

《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一、焓变、反应热 要点一:反应热(焓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用热量来描述,叫做反应热,又称焓变,符号为ΔH,单位为kJ/mol,规定放热反应的ΔH为“—”,吸热反应的ΔH为“+”。 特别提醒:(1)描述此概念时,无论是用“反应热”、“焓变”或“ ΔH”表示,其后所用的数值必须带“+”或“—”。 (2)单位是kJ/mol,而不是kJ,热量的单位是kJ。 (3)在比较大小时,所带“+”“—”符号均参入比较。 要点二: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放热反应的ΔH为“—”或ΔH<0 ;吸热反应的ΔH为“+”或ΔH >0 ?H=E(生成物的总能量)-E(反应物的总能量) ?H=E(反应物的键能)-E(生成物的键能) 2.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②吸热反应: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3.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放热反应 4.通过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可用来比较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稳定性。 如C(石墨,s)C(金刚石,s)△H3= +1.9kJ/mol,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石墨比金属石稳定。 二、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除了遵循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的数值和符号可能不同,因此必须注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用s、l、g分别表示固体、液体和气体,而不标“↓、↑”。 2.△H只能写在热化学方程式的右边,用空格隔开,△H值“—” 表示放热反应,△H值“+”表示吸热反应;单位为“kJ/mol”。 3.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仅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并不表示物质的分子数或原子数,因此,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4.△H的值要与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相对应,如果化学计量数加倍,△H 也要加倍。 5.正反应若为放热反应,则其逆反应必为吸热反应,二者△H的数值相等而符号相反。 三、燃烧热、中和热、能源 要点一:燃烧热、中和热及其异同

高中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

§选修四-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反应与能量 一.知识解读 一、焓变反应热 1.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2.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 △H 为“-”或△H <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 为“+”或△H >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 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1.概念:25 ℃,101 kPa时,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 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 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1.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 H2O,这时的反应热叫中和热。 2.强酸与强碱的中和反应其实质是H+和OH-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H+(aq) +OH-(aq) =H2O(l) ΔH=-57.3kJ/mol 3.弱酸或弱碱电离要吸收热量,所以它们参加中和反应时的中和热小于57.3kJ/mol。 4.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五、盖斯定律 1.内容: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的始态(各反应物)和终态(各生成物)有关,而与具体反应进行的途径无关,如果一个反应可以分几步进行,则各分步反应的反应热之和与该反应一步完成的反应热是相同的。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测试题 1.本试卷包含选择题(第1题~第22题,共44分)、非选择题(第22题~第31题,共56分)两部分。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O 16 N 14 Cl 35.5 S 32 Zn 65 Fe 56 Mg 24 K 39 Mn 55 第Ⅰ卷(选择题 44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到第Ⅱ卷的表格中。) 1.关于质量守恒定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煤燃烧化为灰烬,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24g镁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0g氧化镁,实际消耗空气的质量为16g; C.无数实验证明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D. 质量守恒定律只适合于有气体或固体生成的化学反应。 2.摩托罗拉公司研发了一种由甲醇为原料的新型手机电池,其容量为锂电池的10倍,可连续使用一个月才充一次电,其电池反应原理为: 2CH3OH + 3X + 4NaOH == 2Na2CO3 + 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A.O2 B.CO C.CO2 D.H2 3.化学方程式3Fe + 2O2Fe3O4可读作() A.铁加氧气等于四氧化三铁 B.三个铁加两个氧气等于一个四氧化三铁 C.铁和氧气点燃后生成四氧化三铁 D.铁加氧气点燃等于四氧化三铁 4.如右图所示:2个甲分子反应生成1个丙分子和3个乙分子,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的丙物质属于单质 B、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属于化合物 C、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推知,1个乙分子中 含有2个A原子 5.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若生成m个CO2分子,则参加反应的氧原子的个数是() A、m B、2m C、m/2 D、4m 6.镁带在耐高温的密闭容器中加热(内含空气),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容器里所盛物质总质量的是()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