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推荐书目

世界史推荐书目
世界史推荐书目

世界史推荐书目

推荐书目

世界史:通史、地区史、国别史

陈启能编

一,通史类:

1,《世界史纲、生物和人类的简明史》(上下卷),〖英〗赫· 乔· 韦尔斯著,第15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世界史便览--公元前9000年-公元1975年的世界》,《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中文翻译组,1983年。

3,《世界通史》,苏联科学院主编,三联书店。

a,第一卷(上下册),1961年。

b,第二卷(上下册),1960年。

c,第三卷(上下册),1961年。

d,第四卷(上下册),1962年。

e,第五卷(上下册),1963年。

f,第六卷(上下册),1965年。

g,第七卷(上下册),1975年。

h,第八卷(上下册),1978年。

i,第九卷(上下册),1975年。

j,第十卷(上下册),1978年。

k,第十一卷(上册)。

l,第十一卷(下册),1984年。

m,第十二卷(上下册),1987年。

n,第十三卷(上下册),1990年。

4,《世界通史讲义》(上中下册),〖苏〗弗· 尼·尼基弗洛夫著,1956年。

5,《世界通史》(上古部分),齐思和主编,1962年。

6,《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上册),杨生茂、张芝联、程秋原主编,1962年。

7,《世界通史》(近代部分,下册),张芝联、杨生茂、程秋原主编,1962年。

8,《世界通史》(古代卷),崔连仲主编,1997年。

9,《世界通史》(中世纪卷),刘明翰主编,1997年。

10,《世界通史》(近代卷,上下册),刘祚昌、光仁洪、韩承文、艾周昌主编,1997年。11,《世界通史》(现代卷),徐天新、许平、王红生主编,1997年。

12,《世界通史》(当代卷),徐天新、梁志明主编,1997年。

13,《全球通史:1500年以前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年。

14,《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年。

15,《世界文明大系》,汝信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a,《儒家文明》,马振铎、徐远和、郑家栋著,1999年。

b,《非洲黑人文明》,艾周昌主编,1999年。

c,《犹太文明》,潘光、陈超南、余建华著,1999年。

d,《拉丁美洲文明》,郝名玮、徐世澄著,1999年。

e,《古代西亚北非文明》,刘文鹏主编,1999年。

f,《伊斯兰文明》,秦惠彬主编,1999年。

g,《日本文明》,叶惠渠主编,1999年。

h,《美国文明》,钱满素著,2001年。

i,《加拿大文明》,姜芄主编,

j,《斯拉夫文明》,于沛、戴桂菊、李锐著,2001年。

16,《世界文明史(第一至第四卷),〖美〗爱德华·麦克诺尔·伯恩斯,菲利普·李·拉尔夫著,1987 - 1988年。

17,《人类文明编年纪事》(经济和生活分册),〖德〗维尔纳· 施泰因,1992年。

18,《人类文明编年纪事》(音乐和舞蹈分册),〖德〗维尔纳· 施泰因,1992年。

19,《人类文明编年纪事》(文学和戏剧分册),〖德〗维尔纳· 施泰因,1992年。

20,《20世纪的世界:一百年历史回顾》(上下卷),金重远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1,《世界史》(上中下册),〖美〗海斯、穆恩、韦兰著,1975年。

22,《大国的兴衰--1500 - 2000年的经济变迁与军事冲突》,〖美〗保罗· 肯尼迪著,1988年。

二,地区史:

1,《非洲通史简编--从远古到1918年》,杨人鞭著,1984年。

2,《非洲通史》,中国非洲史研究会《非洲通史》编写组,1984年。

3,《非洲通史》(第一卷、编史方法及非洲史前史),J.基-泽搏,1984年。

4,《非洲通史》(第二卷、非洲古代文明),G.莫赫塔尔,1984年。

5,《西非简史》,〖英〗J.D.费奇,1977年。

6,《非洲--四百年的奴隶贸易》,〖苏〗斯·尤·阿勃拉莫娃,1983年。

7,《现代非洲史--对一个新社会的探索》,〖英〗巴兹尔·戴维逊,1989年。

8,《中非史》,P.E.N.廷德尔,1976年。

9,《西南非洲》,〖南非〗鲁思·弗斯特,1978年。

10,《非洲史》(第一卷)(上下册),〖法〗夏尔-安德烈·朱利安著,1973年。

11,《非洲史》(第二卷)(上下册),〖法〗夏尔-安德烈·朱利安著,1974年。

12,《非洲史,1800 - 1918年》(上下册),〖苏〗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编,1977年。13,《非洲史,1918 - 1967年》(上下册),〖苏〗苏联科学院非洲研究所编,1974年。14,《热带非洲政治史》(上下册),〖美〗罗伯特·罗特伯格著,1977年。

15,《黑非洲史》,〖匈〗西克·安德烈著

a,第一卷(上下册),1973年。

b,第二卷(上下册),1974年。

c,第三卷(上下册),1980年。

d,第四卷(上下册),1979年。

16,《20世纪欧洲史》(上下册),〖美〗C.E.布莱克,E.C.赫尔姆赖著,1984年。

17,《欧洲中世纪简史》,〖美〗C.沃伦霍莱斯著,1988年。

18,《欧洲文明的历程》,易杰雄著,2000年。

19,《欧洲简史:拿破仑以后》,〖美〗罗杰·劳·威廉斯著,1975年。

20,《世界通史选编:英法德俄历史,1830 - 1917年》,〖苏〗苏联科学院编,1972年。21,《东欧中亚列国志》,金挥主编,1994年。

22,《北欧五国简史》,敬东,1987年。

23,《拉丁美洲史稿》(上下册),李春辉著,1983年。

24,《拉丁美洲列国志》,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拉丁美洲丛刊》编辑部,1985

年。

25,《简明拉丁美洲史》,〖美〗E.布拉德福德伯恩斯,1989年。

26,《拉丁美洲各族人民》(上下册),〖苏〗A.B.叶菲莫夫,C.A.托卡列夫,1978年。27,《加勒比地区史(1492 - 1969年)》(上下册),〖特〗埃里克·威廉斯,1976年。28,《剑桥拉丁美洲史》

a,第一卷,〖英〗莱斯利贝瑟尔,1995年。

29,》拉丁美洲史《(一至四册),〖美〗艾·巴· 托马斯著,1973年。

30,《巴哈马群岛史》(上下册),〖英〗迈克尔·克拉顿著,1973年。

31,《中亚五国史纲》,马大正、冯锡时,2000年。

32,《中亚史纲》,王治来著,1986年。

33,《中亚史纲》,〖苏〗巴尔托里德,1980年。

35,《阿拉伯史纲》,郭应德,1997年。

36,《中东史》(上下册),〖美〗西·内·费希尔,1980年。

37,《阿拉伯通史》(上下册),〖美〗希提,1979年。

38,《阿拉伯各国近代史》,〖苏〗雷斯涅尔,鲁布佐夫主编,1958年。

39,《中东简史》(上下册),乔治·E. 柯克著,1975年。

40,《东南亚史》(上下册),〖英〗D.G.E.霍尔著,1982年。

三,国别史:

1,《坦桑尼亚史》,〖坦〗伊·基曼博,阿·特穆,1076年。

2,《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1985年。

3,《毛里塔尼亚史:1900 - 1934年》(上下册),〖英〗热纳维埃夫·德西雷-维耶曼,1977年。

4,《喀麦隆联合共和国》,〖美〗维克托·勒维纳,1975年。

5,《阿拉伯马格里布史》,

6,《尼日尔史》,埃德蒙·塞雷·德里维埃,1977年。

7,《塞内加尔》,〖法〗G.G.贝莉埃,1976年。

8,《达荷美史》,〖法〗罗贝尔·科纳,1976年。

9,《加篷史略》,〖加蓬〗安德烈·拉蓬达·瓦尔克尔,1975年。

10,《阿尔及利亚史(1830 - 1957年)》,〖法〗加布里埃尔埃斯凯著,1974年。

11,《利比亚》(上下册),〖英〗约翰·赖特著,1974年。

12,《卢旺达和布隆迪》,〖法〗勒内·勒马尔尚著,1974年。

13,《索马里近代史--从民族到国家》,〖英〗刘易斯著,1973年。

14,《埃塞俄比亚新政治史》(上中下册),理查德·格林菲尔德著,1974年。

15,《埃及近代简史》,纳忠著,1963年。

16,《塞拉勒窝内史》(上中下册),〖英〗克里斯托弗·法伊夫著,1973年。

17,《刚果(金)历史》(上下册),〖法〗罗贝尔·科纳万著,1974年。

18,《马格里布通史:从古代到今天的摩洛哥、阿尔及利亚、突尼斯》,〖法〗马塞尔,佩鲁东著,1974年。

19,《加纳史》(上下册),〖英〗威·恩·弗·瓦德著,1972年。

20,《刚果共和国(布):历史、政治、社会》,〖法〗让-米歇尔·瓦格雷著,1973年。21,《巴苏陀史》(上下册),〖法〗D.F.埃伦伯格编著,〖英〗J.C. 麦格雷戈用英语改写,1975年。

22,《赞比亚》(上下册),〖英〗理查德·霍尔著,1973年。

23,《莱索托、博茨瓦纳及斯威士兰》,理查德P.史蒂文斯著,1979年。

24,《安哥拉》(上下册),〖法〗罗贝尔·科纳万著,1974年。

25,《象牙海岸:过去、现在和远景》,〖法〗博·奥拉著,1974年。

26,《喀麦隆:从委任统治到独立》(上下册),〖美〗维克托·勒维纳著,1973年。27,《美国史纲:1492年-19世纪70年代》,〖苏〗阿·符·叶菲莫夫著,1962年。28,《美国史纲:1877 - 1918年》(上下册),〖苏〗列·伊·祖波克著,1962年。

29,《美国近代史纲》(上下册),〖苏〗谢沃斯季扬诺夫主编,1977年。

30,《美国史纲(1492 - 1873年)》,黄绍湘著,1987年。

31,《美国通史简编》,黄绍湘著,1979年。

32,《美国早期发展史(1492 - 1823年)》,黄绍湘著,1957年。

33,《美国史纲要》,顾学稼等,1992

34,《1933 - 1973年美国史》(上下册),〖美〗拉尔夫·德·贝茨,1984年。

a,上卷《富兰克林罗斯福当政时期(19333 - 1945年)》。

b,下卷《杜鲁门-尼克松当政时期(1945 - 1973年)》。

35,《美国史--从威尔逊到肯尼迪》,〖法〗安德烈·莫鲁瓦著,1977年。

36,《20世纪美国史《,黄安年著,1989年。

37, 《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 - 1945年)》,刘绪贻、杨生茂主编,1994年。38,《英国现代史》,〖苏〗弗·格·特鲁汉诺夫斯基,1979年。

39,《简明英国史》,〖英〗F.E.霍利迪著,1985年。

40,《英国简史》,程西筠等,1981年。

41,《英国现代史(1914 - 1964年)》,〖英〗W.N.梅德利科特,1990年。

42,《英国史纲(1640 - 1815年)》,〖苏〗塔塔里诺娃著,1962年。

43,《现代英国(1885 - 1945年)》(上中下册),〖英〗约阿马里欧特著,1973年。

44,《1871 - 1918年的法国》,楼均信、郑德弟、退忠其著,1989年。

45,《法国史》(上下册),〖法〗瑟诺博斯著,1964年。

46,《法国资产阶级史》(上下册),〖法〗裔吉娜佩尔努,1991年。

47,《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史》,孙娴著,1995年。

48,《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法〗让-皮埃尔阿泽马,米歇尔维诺克,1994年。49,《法国史纲(17世纪-19世纪)》,〖苏〗罗琴斯卡娅著,1962年。

50,《法国史纲(从远古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苏〗亚·德· 柳勃林斯卡娅、达·彼·普里茨克尔、马尼库兹著,1978年。

51,《法国通史简编》,沈炼之主编,1990年。

52,《法国通史》,张芝联主编,1989年。

53,《当代法国》,周荣耀主编,1991年。

54,《法兰西第二帝国史》,郭华榕著,1991年。

55,《俄国历史概要》(上下册),〖苏〗波克罗夫斯基著,1978年。

56,《苏联通史》,〖苏〗安·米·潘克拉托娃

a,第一卷,1978年。

b,第二卷,1980年。

c,第三卷,1980年。

57,《俄国通史简编》(上下册),孙成木、刘祖熙、李健,1986年。

58,《俄国史教程》(四卷),〖俄〗瓦·奥·克柳切夫斯基著,1996年。

59,《俄罗斯文化一千年》,孙成木著,1995年。

60,《新编苏联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1990年。

61,《苏联史纲(1953 - 1964年)》,陈之骅主编,1996年。

62,《苏联简史》,〖苏〗萨姆索诺夫主编

a,第一卷《从远古时代到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前夕》(上下册),1977年。

b,第二卷《从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到现在》(上下册),1976年。

63,《苏联兴亡史》,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

64,《苏联兴亡史论》,陆南泉、姜长斌、徐葵、李静杰主编,人民出版社,2002年。65,《俄国史稿》,徐景学编著,1989年。

66,《苏联史纲(1917 - 1937年)》,陈之骅主编,1991年。

67,《社会主义时期苏联史(1917 - 1957年》,〖苏〗基姆主编,1960年。

68,《苏联简史(1905 - 1907年)》,〖苏〗潘克拉托娃·柯斯托马洛夫主编,1958年。69,《波兰简史--从建国至现代》,〖波〗斯坦尼斯瓦夫·阿尔诺耳德,马里安·瑞霍夫斯基著,1974年。

70,《奥地利史:从开端至现代》,〖奥〗埃里希·策尔纳著,1981年。

71,《奥地利简史》(上下册),〖奥〗埃·普里斯特尔著,1972年.

72,《德国史》(上中下册),〖民主德国〗维纳·洛赫著,1976年。

73,《德国史纲》,哈勒尔著。

74,《德国通史简编》,丁建宏、陆世澄主编,1991年。

75,《德意志史:从古老帝国到第二共和国》,迪特尔·拉甫著。

76,《德国现代史,1918 - 1945年》,朱忠武、朱懋铎、肖汉森等编,1986年。

77,《德国近现代史》(上下册),〖美〗科佩尔·S.平森著,1987年。

78,《中世纪末期以来的德国史》〖德〗弗兰茨·梅林著,1980年。

79,《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史纲》,〖南〗杜尚·比兰吉奇,1985年。

80,《南斯拉夫史》(上下册),〖南〗伊万·博日奇,西马·契尔科维奇等,1984年。

81,《南斯拉夫简史:从古代到1966年》,〖英〗斯蒂芬·克利索德,1976年。

82,《意大利统一史》,赵克毅等,1987年。

83,《意大利共和国史话--从法西斯垮台到现在》,〖意〗乔治·博卡,1987年。84,《意大利简史:从古代到现在》(上下册)〖英〗赫·赫德,德· 普·韦利编,1975年。85,《梵蒂冈史:19世纪末和20世纪时期》,〖苏〗M.M.舍英曼,1982年。

86,《梵蒂冈史: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M.M.舍英曼,1979年。

87,《圣马力诺共和国》,〖意〗内维奥马泰伊尼,1975年。

88,《罗马尼亚通史简编》(上中下册),〖罗〗米隆·康斯坦丁年斯库等,1976年。89,《罗马尼亚人民史》,〖罗〗安德烈·奥采特亚,1981年。

90,《罗马尼亚近现代史》(上下册),〖苏〗弗·恩·维诺格拉多夫等,1974年。

91,《马耳他简史》,〖英〗布赖恩·布洛伊特,1975年。

92,《西班牙史纲1808 - 1917年》(上下册),〖苏〗伊·莫·马依斯基著,1972年。93,《西班牙史纲,1918 - 1972年)》,〖苏〗伊·莫·马依斯基主编,1983年。

94,《葡萄牙简史》,J.H..萨拉依瓦,1988年。

95,《葡萄牙史》(上下册),〖美〗查·爱·诺依尔著,1974年。

96,《希腊近代史》,杨公素著,1997年。

97,《保加利亚简史》(上下册),〖保〗科谢夫、赫里斯托夫、安格洛夫著,1974年。98,《芬兰史》(上中下册),〖美〗约翰·亨·伍里·宁著,1973年。

99,《瑞典史》(上下册),〖瑞典〗安德生著,1963年。

100,《挪威简史》(上下册),〖英〗托·金·德·里著,1973年。

101,《冰岛人民史话:冰岛氏族制度和国家》,〖冰〗埃·奥格尔著,1973年。

103,《斐济现代史》〖美〗J.W.库尔特,1976年。

104,《新西兰简史》,〖美〗J.B.康德利夫,W.T.G.艾雷,1978年。

105,《澳大利亚简史》(上下册),〖澳〗曼宁·克拉克著,1973年。

106,《澳大利亚建国史》,骆介子著,1991年。

107,《墨西哥现代史》,〖美〗霍华德·弗·克莱因,1978年。

108,《墨西哥近代现代史纲(1810 - 1945年)》(上下册),〖苏〗阿尔波罗维奇、拉甫罗夫主编,1976年。

109,《波多黎各史》,何塞·路易斯· 经瓦斯,1980年。

110,《巴巴多斯史》,〖美〗罗纳德·特里,1981年。

111,《尼加拉瓜史》,南开大学历史系,1976年。

112,《巴西史纲》(上下册),〖苏〗苏联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75年。

113,《巴西近代史(1889 - 1964年)》(上下册),〖巴西〗若泽·马里亚贝洛,

1976年。

114,《智利史》(上下册),〖智利〗路易斯· 加尔达姆斯,1975年。

115,《秘鲁近代史》(上下册),〖美〗弗雷德里克B.派克,1976年。

116,《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人民史》(上下册),〖特〗埃里克· 威廉斯著,1973年。117,《巴拿马"革命"史》,〖苏〗C.A.哥尼昂斯基著,1972年。

118,《牙买加史》,塞缪尔· 赫维茨,伊迪丝· 赫维茨,1979年。

119,《哥斯达黎加--历史政论纲要》,〖哥〗弗朗西斯科·甘博亚著,1974年。

120,《英属洪都拉斯:历史与今日之概况》,〖英〗大卫·沃德尔著,1973年。

121,《阿根廷史纲》(上下册),〖苏〗叶尔莫拉耶夫主编,1972年。

122,《巴拉奎简史》(上下册),〖美〗哈·盖·沃伦著,1973年。

123,《厄瓜多尔简明通史》第一卷(上下册),〖厄〗奥·埃· 雷耶斯著,1973年。

125,《邪马台国》,汪向荣著,1982年。

126,《日本近现代史》(三卷),1983年。

a,第一卷,〖日〗远山茂树

b,第二卷,〖日〗今井清一

c,第三卷,〖日〗藤原彰

127,《简明日本近代史》,吕万和,1984年。

128,《日本通史》,赵建民、刘予苇主编,1989。

129,《日本历史》(上中下册),〖日〗井上清著,1974年。

130,《日本近代史》,万峰著,1981年。

131,《日本现代史纲》,〖苏〗苏联科学院东方研究所编,1959年。

132,《日本近各代史》,〖日〗井上清,铃木正四著,1959年。

133,《日本近代史纲》,〖苏〗加尔别林主编,1964年。

134,《战后的日本史》,〖日〗井上清著,1972年。

135,《朝鲜近代史(1863 - 1919年)》,曹中屏,1993年。

136,《韩国近代史》〖韩〗姜万吉著,1993年。

137,《高级印度史》(上下册),〖印〗R.C.马宗在,H.C.赖乔杜里,1986年。

138,《印度史:从莫卧儿帝国到印度独立》,李文业,1998年。

139,《印度通史》(1 - 4 册),〖印〗恩·克·辛哈,阿·克·班纳吉著,1973年。

140,《印度近代史》(上下册),〖苏〗安东诺娃,戈尔德别尔格,奥西波夫主编,1978年。141,《印度通史》,培伦主编,1990年。

142,《印度现代史》(上下册),〖苏〗纠拉布舍维奇,季雅科夫主编,1972年。

144,《巴基斯坦简史》(1 - 4 卷),〖巴基斯坦〗I.H. 库雷希主编,1974 - 1976年。145,《锡兰简明史:从远古时期至公元1505葡萄牙人到达为止》(上下册),〖锡兰〗尼古拉斯,帕拉纳维达纳著,1964年。

146,《锡兰现代史》,E.F.C.卢多维克著,1980年。

147,《现代土耳兵的兴起》,〖英〗伯纳德刘易斯,1982年。

148,《犹太史》,〖以色列〗阿巴· 埃班,1986年。

149,《阿富汗史》(二卷四册),〖英〗珀西塞克斯著,1972年。

150,《伊拉克(1900 - 1950年)》,(上下册),〖英〗S.H.朗里格著,1977年。

151,《沙特阿拉伯(历史与经济概况)》,〖苏〗尼·伊·普鲁申著,1973年。

152,《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特鲁西尔诸国)》,〖英〗唐纳德·霍利著,1978年。

153,《伊朗现代史概要》,〖苏〗伊凡诺夫等著,1959年。

154,《泰国与柬埔寨史》,〖泰〗姆·耳·马尼奇·琼赛,1976年。

155,《越南历史》第一集,越南社会科学委员会,1977年。

156,《越南古代史》(上下册),〖越〗陶维雄,1976年。

157,《越南史略》,〖越〗明峥著,1958年。

158,《印度尼西亚古代史》(上下册),王任叔,1987年。

159,《印度尼西亚近代史》(上下册),王任叔,1995年。

160,《印度尼西亚历史》,〖澳〗梅·加·李克莱弗斯,1993年。

161,《印度尼西亚史》,〖印度尼西亚〗萨努西巴尼著,1959年。

162,《泰国现代史纲(1918 - 1959年)》,〖苏〗尼·瓦· 烈勃里科娃著,1973年。163,《缅甸史》,〖缅〗貌丁昂著。

164,《缅甸史》,贺圣达,1992年。

165,《缅甸史》(上下册),〖英〗戈·埃·哈威著,1973年。

166,《缅甸史纲(1885 - 1947年)》,〖苏〗瓦西里耶夫著,1975年。

167,《马来亚史》(上下册),〖英〗理查德·温斯泰德著,1974年。

168,《菲律宾共和国:历史、政府与文明》(上下册),〖菲〗格雷戈里奥· F、赛义德,1979年。

169,《文莱:历史、经济和现状》,〖苏〗拉·维·叶法诺娃,1978年。

170,《老挝史》(上下册),〖泰〗姆·耳·马尼奇·琼赛著,1974年。

171,《枫叶国度--加拿大的过去与现在》,宋家珩编写,山东大学出版社,1989年。172,《加拿大通史简编》,张友伦主编,南开大学出版社,1994年。

世界史专题整理

世界史专题整理(一) 欧洲历史大脉络: 1. 古代奴隶社会希腊与罗马的辉煌 2.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沉寂(6-11世纪)及出现曙光(11、12世纪开始) 3. 15、16世纪西欧率先跨出中世纪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英、法君主专制~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基础考点落实: 1. 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为欧洲近代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的孕育提供了精神遗产。(历史地位) (1)古希腊——近代欧洲文明的源头 A.希腊城邦的民主政治(以雅典为代表)是西方近代民主政治的起源。 a.梭伦——开启民主克里斯提尼——陶片放逐法伯里克利——民主政治的全盛期 b.评价:一方面它是古希腊城邦中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有利于调动公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发展生产力(何以由此评价: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是以全体成年男性的直接参与为核心,公民主权轮番而至);另一方面它只是城邦内部公民的民主,排斥了奴隶、妇女、外邦人,这种民主给素养不同的公民相等的国家管理权,容易造成权利的滥用和误用。 B.灿烂的希腊文化三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启理性主义思想,是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源头。 (2)古罗马——继承发展希腊文明 A.古罗马以法制国,罗马法体系成为近代西方立法的蓝本。a.《十二铜表法》《公民法》《万民法》 b.评价: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和追求法律地位平等的决心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它的立法规范为近代所沿用(如《拿破仑法典》);但受到时代的局限,罗马法体系的诸项立法皆排斥奴隶。 2. 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沉寂及出现曙光 (1)概念区分 A.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a.东方(中国):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庄园经济以农奴劳动和地租剥削为基本特征 B.相对农奴而言,农民理论上具有人生自由。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是相对而言的。 (2)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的沉寂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世界近代史专题训练

2013年《山东高考》新课标历史二轮专项提高测试卷(含解析):世界 近代史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2012年四川)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 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 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 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 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 2.(2012年5月山东省德州市二模)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城乡差别的扩大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垄断现象的出现 3.(2011年4月大同市一模34题)法国文学家雨果的小说《巴黎圣母院》、英国诗人拜伦的《唐琐》和雪莱《西风颂》是18世纪后半期至19世纪中叶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典型代表。欧洲浪漫主义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主要反映了 A.对人性解放的歌颂 B.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歌颂 C.对社会制度的歌颂 D.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4.(2011年4月豫北七校联考29题)1787年宪法生效后,美国从一个松散的“邦联”发展成为一个统一的“联邦”。这一转变的重要意义有() ①较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②促进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结束了松散状态,维护了国家统一④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2011年海南高考14题)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介绍某国的制度时说:“事无大小,必须各官合议,然后准行:即不成允,亦须十人中有六人合意,然后可行。本省之官,由本省之民选择公举。”这一国家应是 A.美国 B.德国 C.日本 D.俄国 6.(2012年浙江省温州市一模)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过程中,曾直接得益于A.亚里士多德的力学 B.伽利略自由落体定律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一)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研究概述(一) 【正文】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首次提出,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两书中较为系统地展开和表述的。这一理论提出以后的一百多年间,由于种种原因,长期被忽视,甚至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的“盲点”和“空场”。9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世界经济“一体化”或“全球化”的深入,特别是世界范围内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其本民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反思与探索,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才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展开,并在以下方面取得共识: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或唯物史观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是马克思考察分析人类社会、建构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基础,同时也是他剖析、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建构未来社会和共产主义学说的理论根据。然而,由于我国理论界对这一理论研究较晚,在这一理论深入研究过程中,争论较多,总体上讲还是分歧大于共识,其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世界历史范围的涵义及其与民族史、地域史的关系 第一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整体范畴,它不是各民族历史的简单的总和,它是资本主义建立大工业以来各民族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世界历史是由民族历史构成的统一整体,但它又有不同于民族历史个体运动规律的整体运动规律。因此世界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具有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 第二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不是通常的历史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即整个人类历史,而是特指各民族、国家通过普遍交往,进入相互依存状态,使世界整体化以来的历史。因为:世界历史虽存在于今天,但它却形成于近代,即资本主义时代。稍后这一观点稍有变化,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具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人类总体历史。二是特指18—19世纪世界“一体化”以来的历史。但这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世界历史概念主要指后者,世界历史形成之后,人类历史与民族历史的关系不再仅仅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而且同时具有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第三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与历史学学科意义上的世界历史范畴含义不同,两者不可混淆。首先,从时间上看,上限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特指16世纪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以来世界作为一个整体所形成的历史。而历史学的世界历史,在时间上则包括了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其次,从空间上看,其涵盖范围和意义上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以交往及其扩大所造成的世界性后果为特征,是指世界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一体化,即世界形成了有机整体。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则强调把全球各个民族和地区的历史包括在内,即在地域上包括全球。再次,从学科划分的级别上看,层次不同。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哲学范畴,历史学的世界历史范畴是一个具体历史学科的范畴。 第四种观点认为:世界历史是一个多层次含义的范畴,在黑格尔时代,世界历史概念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在历史学、编纂学意义上的世界历史。它在空间上是指相对于民族史和地域史而言的世界史、全球史。它在时间上是包括人类有史以来的全部历史、总体历史。二是指由维柯以来到黑格尔所完成的哲学精神层面上的世界历史概念。从纯粹思想史的角度看,马克思又发掘出世界历史的第三层含义:即自18世纪以来,由资本主义生产和交往方式的迅猛发展而使世界成为统一整体、统一格局的历史。但同时这种观点又认为,当然,马克思并没有完全排斥上述两种世界历史观。相反,他的世界历史概念统率了前人的观点,并以前人的理解为基础,来阐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五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有四层相互联系的含义。一是指人类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及其共同基础。二是指各个民族和国家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系统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总体。三是专指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四是特指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所产生的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及其结果。这种观点还特别强调指出:马克思的“世界历史”范畴这

2017年历史学考研世界史真题

北大 630 历史学基础(世界史) 一,简答题 1,简述吠陀与吠陀时代。 2,简述希腊化时期的文化。 3,简述福特制与美国工业化特征。 4,简述20 世纪初伊朗革命。 5,简述凯恩斯主义内涵与历史意义。 6,简述日本战后民主化改革。 二,论述题 1,评述中古西欧十字军运动。 2,现代西方福利主义的兴起、演变及历史意义。 3,论述战后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发展道路。 北师大 6,犹太教7,吠陀时代8,斯巴达, 9,大陆封锁体系 10,西奥多·罗斯福 论述 3,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形成及其特点 4,论述克莱尔主义 中央民族大学 4,亚洲觉醒5,杜鲁门主义6,希腊化时代7,克吕尼改革运动简答 5,梭论改革内容影响 6,君士坦丁统治措施意义 7,洛迦诺公约签订历史背景 8,战后日本民主化改革内容意义 论述 3,英法百年战争原因过程意义 4,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异同 南京大学 674 世界史基础 一,名词解释(20 分*8) 1,诺曼征服2,拜占庭军区制3,雅典城邦制度4,都铎王朝 5,宪章运动6,彼得一世改革7,进步主义运动8,世界体系理论 二,论述题(70 分*2) 1,论述十一二世纪欧洲全盛,从政经文角度 2,学术界关于冷战爆发有哪些根源性解释 厦大 一,名词解释 1,甘地2,华盛顿会议3,伊苏斯战役6,索贡巡行 7。圣巴托罗缪惨案

三,论述题 3,罗斯福新政 4,18 世纪欧洲君主加强中央集权 东北师大 名词 1,修昔底德,2,往年纪事,3,密苏里妥协案,4,非暴力不合作运动,5,阿里改革,6,年鉴学派,7,哥伦布交换8,托勒密王朝 论述 1,西欧中世纪农垦影响 2,第三次科技革命 首师大 5,波斯帝国6,查士丁尼一世7,凡尔赛体系8,哥伦布大交换 论述 3,简述日耳曼大迁徙及其影响 4,威尔逊,罗斯福的自由国际主义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影响,以及与战前国际格局的有什么不同 四川师大 名词 7,亚述帝国8,英国宗教改革 简答 3,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及特点 4,美国内战的原因及性质 论述 2,论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 2017 年上海大学历史学考研真题 620 世界史综合 一,名词解释 1,汉谟拉比法典2,至尊法案3,圣像破坏运动4,南特敕令5,种姓制度6,十月革命7,布拉格之春 二,简答题 1,公元前8 世纪到公元前3 世纪欧亚大陆三大古典文明中心的思想特征 2,土耳其凯莫儿改革的内容与意义 三,论述题 1,分析冷战的形成与其国家影响 2,分析西方当代史学流派 中山大学 名词

2020届高考历史七大史观专题04全球史观(解析版)

全球史观 【概念内涵】 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世界各个地区、各种文明在各自和交互的发展中,逐步打破了孤 立、分散状态,逐渐融合成密切联系的全球统一体,这种全球一体化进程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主导趋势。依 据这一史观,世界历史绝不是所有国家、地区及民族和文化的总和,它所关注的是整个人类和全球整体,即要求从全球整体的大视角去研究世界历史。这一史学理念,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的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的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的时代特 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关联和渗透。 【主要内容】 (1)世界发展“从分散到整体”、“从封闭到开放”的历程; (2)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 (3)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4)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5)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6)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 【关键词】 全球化、联系、整体、交流 【真题回顾】 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 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 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 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 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 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希利尔讲世界史》是2014年11月由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一) 寒假里妈妈建议我看看《希利尔讲世界史》,我无可奈何地翻了翻,本以为历史书都是枯燥乏味,读起来味同嚼蜡的。出乎意料的是,一开头我便被书中有趣的故事情节和颇有异域风情的插图给吸引住了。 本书的作者希利尔是一位天生的好老师,他把枯燥的知识变得像棒棒糖、洋娃娃、机器猫一样深受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欢迎。 这本书讲述了从万物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历史,它以极其幽默、生动的方式告诉我们这段非常漫长的时间里发生的各种各样的故事。书很厚,但是读起来似乎非常薄,因为一点也不枯燥,反而令人觉得津津有味,欲罢不能。就像一位风趣幽默的妈妈在耳边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各种精彩的睡前故事。 通过这本书,我了解到“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埃及、古中国、古印度和古巴比伦。我们四大发明中的指南针和火药,被称为“奇妙的小魔针”和“具有魔法的药粉”,真是太有趣了! 再说“古希腊”,你们知道吗?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就是在那举行的呢!那里还出了许多有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比如阿基米德和苏格拉底。

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酷爱雕塑的米开朗基罗;被称为“万能博士”的达芬奇……都给我留下了无比深刻的印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书是带我们走进智慧大门的一把金钥匙。这本书寓教于乐,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让你增加,仼你在知识的汪洋大海中尽情遨游,所以我极力推荐这本书。 《希利尔讲世界史》读后感400字作文精选五篇(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农村变成了城市,电灯取代了煤油灯,简陋的私塾变成了美丽的校园……我们享受着科技的成果,却渐渐遗忘了过去。《希利尔讲世界史》着本书带领我们回到从前,领略古代人民的机智勇敢、心灵手巧。 《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无论哪一章都能够使你似乎身临其境,因为希利尔能够把战争写的气势汹汹,能把艺术品描写的栩栩如生,能把和平时代写的繁华热闹,能够把政治腐败时期的老百姓写得穷困潦倒……在这九十章中我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最感兴趣,它的爆发源自于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在1914年6月28日巴尔干半岛的波斯尼亚发生。奥匈帝国皇位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族青年普林西普枪杀。这次事件使7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那个时候国家政治的分歧,与矛盾。似乎稍有些不顺心就要爆发战争似的,同时,我也明白了其实得到更多的朋友并不难并不难,只要你心胸宽广,能够容忍别人你就会有更多的朋友。 这本书告诉我们很多历史故事,也告诉我们很多哲理,只要你细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 选编张书林 1。(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战后大事记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件,概括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或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趋势或特点,论述史实准确,史论结合。)(12分)

2020年全国高考世界史42题专项训练1答 案 选编张书林 1。(2019·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据[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注:“自然进程”是指人与自然的互动;“人文进程”是指文明与文明、人群与人群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有史以来,人们试图以各种方式认识历史。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析题——从哪些角度入题] 本题是信息提取类阐释题,首先要精析材料,发现问题,寻找适合的说明角度,再回归教材,联系所学,提出合理的观点,最后亮明观点,组织论据,条理作答。 一、从主流观点求稳的角度 分别阅读自然或者人文两条数轴的信息,不难发现,自然数轴明显体现了在人类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自然环境也在不断恶化,因此我们不难得出经济发展一定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感慨。而人文数轴上,却充满了奴役、战争和危机,结合时代热点我们可以形成全球治理不平衡的见解。同时考查人文进程不难发现,缺少不少深刻影响人类进程的重大事件,比如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演变等。 二、从唯物史观求高的角度 唯物史观要求我们分析材料,既要考虑到纵向,又要考虑到横向,要全面看问题。比较差异,可以得出论题: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比较相同点则可以得出自然进程和人文进程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经济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但都共同推动了全球化。 三、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 试题设问虽然明确要求,可以对材料进行赞同、质疑和修订,但很多考生可能囿于惯性思维,把主要集中用于对材料获取信息的分析上,却很少能想到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的评判上。因此,从求异思维求新的角度,可以肯定或者否定作者对19和20世纪世界历史的认识。 [答题——如何组织史实论证] 一、主流观点角度——人人笔下有,我比他人亮一点 [示例1]见解:自然进程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理由: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以无节制的开发煤炭为能源,促使全球人口剧增,同时加剧了环境污染;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电气时代,无节制地向大自然掠夺资源,破坏了生态环境,致使1870~1900年间世界范围的饥荒和干旱发生;第三次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3

世界史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系统专业理论,具有独立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是: 1、政治立场坚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学风严谨,品行端正,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具有团结协作和为科学事业献身的精神。 2、全面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眼界开阔,能了解该专业方向在国内外的研究和发展动向;思路灵活,勇于创新,具有较强的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3、能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查阅本专业相关的外文书刊、资料,并能用外语撰写论文摘要;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能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和网络,具有较强的信息检索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学术交流。 4、具有较高的历史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二、研究方向 1、世界上古中古史 2、世界地区国别史 3、国际关系史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研究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对于品学兼优、提前完成培养计划、修满学分且符合学校有关规定者,可申请提前毕业;对于没有达到学校培养要求,完不成学业者,可以申请延期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最长不得超过四年(含休学),延期学习期间,培养经费自筹。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研究生培养实行学分制,课程学习时间为3个学期,具体的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见教学计划表。研究生在此期间必须完成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和补修课程的学习。 2、研究生修完34学分方完成教学计划,这34学分包括学位课程20学分,非学位课程10学分,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各2学分。如论文答辩前仍未完成规定学分,则不准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3、外国语课共4学分,包括基础英语3学分和专业英语1学分。外语基础较好,符合学校相关规定的研究生,经个人申请,任课教师、导师同意,学院审核,报研究生处批准,可以免修基础英语,但必须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研究生外语学位课程考试。 4、同等学力或跨专业考入的研究生必须补修3门本专业大学主干课程,并参加相应的考试。以考试及格为准,虽然不计入学分,但未补修或未能通过考试者不能参加论文答辩。 五、考核方式与成绩管理 1、考核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学位课程的考核以闭卷考试方式为主,辅以考查方式,闭卷考试分值所占比例不能少于该门课程总成绩的50%;非学位课程考核采用考试方式或考查方式;学术活动以《聊城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学术活动登记表》为依据,导师签字认可后由学科负责人进行成绩评定;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由指导教师和培养单位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六年级《希利尔讲世界史》读书笔记

六年级《希利尔讲世界史》读书笔记 这本书对我作用很大,因为它让我明白了我不知道的历史故事,使我的又认识了许多新的知识。 这本书不像别的书那样枯燥乏味,里面运用了许多幽默的手法,还有题目也特别新颖。 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它让我收获很大,它让我知道:是谁发明了字母ABC、小巨人拿破仑等等。其中我最喜欢《奥林匹斯山上的 众神》这篇文章,让我知道了在奥林匹斯山上有12位神,他们各自 掌管各自的工作,比如:维纳斯是爱与美的女神、阿波罗是掌管太 阳和音乐的神等等。里面还说天上的行星还用这些神的名字来命名。里面还让我知道了希腊人是如何祷告的。 里面还有许多的文章也让我受益非浅,比如:《特洛伊之火》、《造坟墓的人》、《历史上最长的战争》等等。这本书还让我改掉 了一些坏习惯,我原本是一个不太爱读书的孩子,尤其是看到这些 关于历史的文章,一看到头就大,可是这本《希利尔讲世界史》不 仅让我改掉了这个不爱读书的坏毛病,还让我了解了许多知识,这 真是一本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书啊! 我下次要把《希利尔讲世界地理》、《希利尔讲艺术史》统统买下来,回家认真品读,这样我的知识就更加丰富了。 就在今日,我读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是由希利尔写的,希利尔是美国杰出的教育家,毕生都从事于中小学生的教育,酷爱 历史和艺术,喜欢旅行,十分了解孩子们的阅读习惯。 这一本书讲述了从地球形成一直到?世界大战世界上所有重要的 历史,我在其中,了解到了许许多多的知识,我对希腊和罗马的历 史最感兴趣,因为他们的智慧和勇敢。

我忘不了斯巴达的三百勇士,忘不了那攻入特洛伊的巨大木马,忘不了奥利匹克竞赛的起源,更加忘不了那滑铁卢战役。读了这本书,让我流连忘返,醉心于世界历史中。 用希利尔的一句话来说,最好的老师是能调动起学生的激情,激起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引导他们孜孜不倦地去追求更好的事物,并 将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正的文化注入学生灵魂深处的的老师。 这个几乎无所不能老师是——我们自己。 作者用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例子把历史说得栩栩如生,仿佛一切都近在咫尺。此书令人称道,书中没有满腹积怨,处处充满卓绝的远 见和幽默感。当你遇到困难时,只要想一想书中的人物是如何心平 气和地去解决,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只要你乐在其中,愿意去探 寻分享,总能领悟到这些文化的共同之处。 这本书让我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没有了知识我们什么也干不了,读了这本书会让我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书中的孩子们自由自在,他们都在想常人不敢想,不可能的事情,他们自由自在,总是对周 围的食物充满了好奇,就如同初生的月亮一般。 今年寒假,我读了《希利尔讲世界史》,这本书是美国教育家希利尔先生写的,它讲述了人类起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近六千年 的世界历史。 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像与我聊天一般,把我带进了历史的漫漫长河中。我在历史长河中看到了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古罗马的 辉煌、亚历山大大帝的强大、耶稣的伟大、拿破仑的神奇、工业革 命对世界的影响、世界大战的残酷。我最敬佩的人是哥伦布,因为 他不像其它的国王或皇帝只是想着夺取,他是在“给予”。他给我 们带来了一个新大陆。他经受了长年的挫折和打击,却仍然坚持自 己的理想,从未放弃,也没有气馁。 看了这本书,我了解了原来这个世界上曾经发生过这么多不可思议的事,世界上曾经出现过这么多伟大的人物!历史原来是那么有趣!

2020年中考历史复习专题训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含解析) 新人教版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一、选择题 1.虽然当今地区冲突频繁、恐怖活动增多,但世界的两大主题仍然是() A. 合作与发展 B. 和平与发 展 C. 和平与合 作 D. 民主与进步 2. 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这一趋势的表现是() ①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②1947年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帮助西欧各国迅速恢复经济 ③中国海尔公司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本土化 ④1997年泰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引发亚洲经融危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3. 某政治家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蛋糕做大了,但是大部分蛋糕分给了富人,其它人只得到面包屑。材料认为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是() A. 恐怖主义猖獗 B. 环境污染严 重 C. 贫富差距悬 殊 D. 毒品走私泛滥 4. 1995年,被誉为“经济领域的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该组织是() A. 欧洲联盟 B. 世界贸易组 织 C. 联合 国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5.北京奥运会会歌:“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为梦想,千里行,相会在北京……”。我们经常所说的“地球村”突出体现了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什么特点() A. 经济全球化 B. 知识经 济 C. 世界大 同 D. 世界多极化

6.中国人喝着美国的可口可乐,美国人用着韩国的三星手机,非洲人开着中国的奇瑞汽车。这种现象说明() A. 商品消费多样化 B. 世界经济全球 化 C. 生活方式现代化 D. 世界格局多极化 7.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关心的共同问题越来越多,许多国家的专家学者为此提出了() A. “可持续发展”的思 想 B. “相互合作”的思想 C. “共同发展”的思 想 D. “永久和平”的思想 8.2017年5月14-15日,来自世界29个国家的元首和130多个国家的政要,在北京参加了第一节“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一带一路”战略构想顺应了当今世界()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政治多极化趋 势 C. 经济区域化趋势 D. 贸易保护主义趋势9.“当美国人用1万美元买下庞地克牌汽车时,3000美元是给韩国装配工人的,1750美元付给日本制造零件厂商,700美元给德国设计师,400美元付给广告商……”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 美国的汽车生产离不开其它发达国家 B. 当今世界经济呈现一体化、全球化的特征 C. 韩国工人的工资比较 高 D. 美国汽车行业的利润在下降 10.九年级(1)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举办《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图片展览,下列图片不应该选用的是() A. 纽约的海尔大厦 B. 中国与美国合作生产的第一架MD-82飞机 C. 世界贸易总部大厦 D. 《格尼卡尔》 11.通过市场开放、公平贸易,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组织是()

浅谈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及现状 教育文档

浅谈《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重要现实意义及现状 一、《世界史》重要的社会功能性 我国的历史学传统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可以把自己的历 史完整地记录几千年而从不间断的国家。中国文化传统从来就重视发挥历史的作用,认为历史有两重意义:一是可以了解过去,二 是训诫现实。中国历来把历史学看作具有社会功能的学科之一, 几千年一向如此。世界上绝大多数学者都主张应该充分发挥历史学社会功能,他们都强调史学应服务社会。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康 尼尔?李德民是重视发挥历史学社会功能的代表人物,他在谈到 历史教学问题时指出:“从长远看,历史教学必须以社会方式,也 就是说,以对一般公民显然有意义的方式来进行”。他强调历史学的任务之一是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公民。 但在我国最近若干年中,人们对历史的作用看不清楚了,急功 近利的经济意识,冲击了历史学的现实意义,“历史有什么用?” 之类的论调,不绝于耳。但历史的功用总是在那里,戏弄历史的人最终会戏弄自己。 在学好中国史的同时,我们还应当学好世界史。因为我们处在一个全球化时代。要开放,就必须看世界,就应该懂得世界的历史。但学习世界史的意义还不仅于此,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只从自 己的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已经远远不够了,中国毕竟是现代化不 注意,别国的经验教训能对我们又直接的启示作用,的后起者.

别人的经历,不研究别人的成功失败,无异于澳洲的鸵鸟,把头埋在沙丘里。 历史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智慧。外国历史不仅仅是关于外国的历史知识,而且是世界其他民族积累的智慧的结晶。常有人问:学习历史有什么作用?回答是:历史给人以智慧。因为历史记录的是前人的经历,提供的是前人经历中的经验教训。经验提供的是成功的智慧,教训使后人有可能成功。历史虽然无言,但它却会说话;能够听见历史说话已经很了不起了,而能够听懂历史在说什么,这就是伟大的智慧。听懂历史是一个巨大的才智,但是要想听历史,懂历史,首先就必须学历史,读历史,在历史的知识中聆听历史的教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并不封闭,中华民族在几千年时间里融合了许多古代先民,这个过程,就是古代先民相互开放,相互吸收的过程。古代民族的兼收并取,最终铸造了中华民族,奠定了东方最灿烂的古代文明。今天的中国正处于伟大的现代化事业之中。对于中国来说,现代化是前所未有的事业,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中国又有许多前车之鉴。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世界的历史有特别的意义:别国的历史,无论是先发展国家还是后发展国家,是隐含着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这对中国来讲是巨大的无形财富。近数十年中,我们已经把历史的作用太“边缘化”了,外国的历史尤其被忽视。有些人喊总结经验教训,但却放着世界历史上那些最宏大的经验教训不去总结。 二、目前《世界史》教学和研究的现状

2019届中考(押题)历史专题复习 世界现代史练习

世界现代史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共产党宣言》指出:“随着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胜利”的重要代表是( ) A.玻利维亚的独立 B.农奴制的废除 C.人民委员会的建立 D.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答案:C 2.“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利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以上引文出自( ) A.《凡尔赛条约》 B.《九国公约》 C.《辛丑条约》 D.《联合国家宣言》 答案:B 3.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①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诺曼底登陆 4.右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登陆艇准备抢滩登陆的情景。该战役( ) A.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B.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C.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D.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

答案:C 5.《走向全球主义》一书作者安布鲁斯指出,“尽管国家在全世界保持着优势地位,但美国领导人在1945年夏对未来有三怕。一是政治上的,怕斯大林,也就是怕社会主义……”为此,美国在政治方面提出(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建立北约 D.成立联合国 答案:A 6.下图是1950—1970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统计图。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西欧各国经济迅速恢复持续繁荣 B.日本谋求政治大国欲望日益膨胀 C.美国失去了世界经济霸主的地位 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第二经济大国 答案:A 巴拿马运河 7.右图所示的运河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于1914年通航,是国际航运要道,被誉为世界七大工程奇迹之一。1999年,当地政府从哪国手中收回该运河的全部主权( ) 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 D.美国 答案:D

《世界历史》-综述

二零零九年《世界历史》综述 2009年1-6期(总第194-199期),共计123篇文章。其中总论9篇;国际关系史7篇;中外关系史2篇;美国史12篇;欧洲史18篇;亚非拉史9篇;古代中世界史10篇;史学理论与方法论1篇;研究综述6篇;来稿摘登2篇;读史札记2篇;专访1篇,书评17篇;学术报道21篇;书讯6篇。以下将对如上几个方面进行分类总结。 一、总论 新年始尹,世界历史编辑部在《新年献词》中感谢热心而忠心的读者,在建刊三十周年之际,《世界历史》同仁会一如往日,不断努力,使《世界历史》立在中国大地之上,立在中国世界史学科的繁荣发展中。首先总论主要就资本主义发展;。汝心在《深刻认识当代资本主义本质》中认为经济危机即使坏事,也是坏事。通过分析得出目前资本主义缺乏能够替代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反资本主义力量还不够强大。吴必康在《资本贪婪与金融危机:资本的本性,特点,霸权,转嫁危机和思维方式》中,具体从资本的本性,特点,霸权,转嫁危机以及思维方式分析了资本贪婪和金融危机的关系。孟庆龙发表的《从世界历史看当前经济危机的重大影响》,则从分析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调整功能明显减弱、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不平衡矛盾进一步加剧、经济危机对西方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更加深刻三个方面具体分析经济危机的影响,从而得出一次次危机对加剧资本主义灭亡的作用是不能否定的结论。在《对东南亚经济圈的历史考察》中,陈奉林着重对交流圈限制与东南亚经济圈的初步形成、发展、衰落、复兴当代发展几个问题进行描述,最终的出东南亚经济圈的复兴不是轮回发展,而是显示出运行规律和世界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其次,现代消费注意问题。在《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及其后果》中,王晓德从发展中国家面临“美国化”挑战、现在消费主义在发展中国家的兴起、表现以及影响四个方面对现代消费主义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现代消费主义对发展中国家有利有弊的结影响再次,世界历史上先进落后,落后先进问题。庞卓恒在《怎样追求先进变落后和落后变先进的给根本原因》中行得出劳动者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才是根本有原因。最后,农业变迁问题进行分析。由彼得*考克莱尼写的《世界农业制度的历史变迁与功效》中从宏观角度对农业变迁制度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总体把握农业制度历史中的变化和作用。 二、国际关系史 国际关系中主要对在二战前后,国家调整政治经济关系当中所产生的问题和影响进行分析。 在《英国战后马来西亚政策的演变及影响》中,廖小健从战后英国对马来西亚政策的目的、为加强或延长殖民统治对马来西亚采取的政策、独立后英国对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影响三个问题对英国对马来西亚影响深远进行探讨。何志龙、张妮发表的《叙利亚在两伊战争》则从战争中分析叙利亚与两伊的关系,既叙利亚在两伊中的政策体现国家利益和阿萨德阿拉维派复兴党同志集团的利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对盟军战策戏论---以沈阳盟军战俘营的日美战俘信息交换为例》中,王铁军、焦瑞明通过对日战俘管理、战俘劳役薪金、战俘卫生、战俘移动、死亡派遣等内容的分析,充分说明日蔑视中国和尊美的情节是对待中和美英战俘政策差别待遇的根因。贾文华、杰森*扬在《新西兰针对英加入欧共体的政策》里认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新西兰的坎坷是因为未从摆脱依附变革自身经济发展出发最终导致危机。而潘迎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加拿大独立外交的形成》中从回顾加拿大传统外交内容、加拿大调整外交政策以及适时调整与英法美及法西斯关系三个问题入手,分析指出二战冲击着欧洲秩序,打破了欧洲与世界的平衡,加拿大顺应形势,调整外交,维护他的中等身份。谈谭在《从货币战到有限合作

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

世界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外招) 自1928年国立暨南大学创设历史社会学系开始,本学科已经注意引纳海内外教研人才,在中国通史、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等领域,先后有黄凌霜、张君劢、陆侃如、周予同、周谷城、何炳松、许德珩、金应熙、陈序经、陈乐素、朱杰勤等史学大家在此任教。暨南大学于1978年在广州复办以后,中国史学科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后数十年来,暨南大学中国史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不断获得新的拓展,在中外关系史、华侨华人、港澳台史、历史地理、考古与博物馆学、欧洲史、冷战史和宗教史研究等方面具有优势。目前,全系拥有中国史、世界史、考古学三个一级学科,其中,中国史和世界史为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授权单位,拥有历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历史学、历史学教育(师范方向)两个本科专业。学士、硕士、博士学生每年就业率居于校内各专业前列。 我校的世界史专业在欧洲史、冷战史、中外关系史、宗教史等方向上拥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 我们以长久的历史积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开放、灵活的教学安排,欢迎香港地区有意深造的各方人士前来申请,攻读我们世界史学科的硕士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 世界史专业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具体要求如下: 1、在学科专业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研、教学以及其他文化、管理工作的能力。 2、了解和掌握本学科发展动态和最新成果,能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进行学术交流,并进行创造性的研究。 3、能将所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与现实的社会问题、个人工作需要结合起来,提高实际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世界史八个专题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世界史八个专题高考历史考点汇总 专题一走向近代 【时代特征】 14—16世纪,在经济、思想、市场方面,欧洲酝酿着一场重大的历史变革,人类历史开始步入近代。1.经济方面:13、14世纪,随着租地农场、手工工场的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和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形成并不断壮大。 2.思想方面:14—16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强调人性的解放,文艺复兴运动兴起,这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大解放。 【核心考点】 1.13、14世纪,欧洲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出现,体现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资产阶级逐渐形成。 2.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了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3.文艺复兴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性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4.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代表作是《神曲》;艺术大师达·芬奇的代表作是《蒙娜丽莎》和《最后的晚餐》。英国文学大师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5.达·伽马绕非洲南

端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首次完成环球航行,证明了地球是圆的。6.新航路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②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建立起直接的商业联系,往来日益密切;③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专题二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及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 动的兴起 【时代特征】 17—19世纪,欧美的一些国家发生了重大的社会变革,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工业革命先后完成,国际工人运动兴起。1.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欧美新兴资产阶级高举“自由”“平等”和“人权”等旗帜,掀起反对封建专制或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7世纪后半期至18世纪后半期,英、美、法等国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2.工业革命完成: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法国、美国、德国等国也先后进行了工业革命。 2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1

世界史专题训练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发生在17世纪中期-----19世纪英国政治、经济领域的两次重大革命是() A、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 B、独立战争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独立战争 D、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 2、下列历史事件是在工业革命影响下发生的有() ①欧洲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②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③日本明治维新④俄国的1861年改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 3、工业革命中,在动力发明和使用上,具有开创作用的人物是() A、富尔顿 B、史蒂芬孙 C、哈格里夫斯 D、瓦特 4、恩格斯说:“当革命名风暴横扫法国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此语肯定 A、1688年光荣革命 B、英国资产阶级确立的君主立宪制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英国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张 5、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出现的新潮流是() A、社会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B、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C、科学技术产生及发展 D、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6、生活在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火车 B、汽车 C、飞机 D、水翼船 7、1931年,当美国一位伟大的发明家逝世时,美国总统胡弗提议全国各地同时熄灭电灯一分钟,以示哀悼这位发明家是() A、瓦特 B、爱迪生 C、本茨 D、史蒂芬孙 8、19世纪晚期,在世界交通领域里引起一场革命的重大发明-是() A、蒸汽机投入使用 B、电动机车的转运 C、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 D、汽车的制造和使用 9、今天我们生活仍然受益于两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下列每组的两个发明从用途划分属于同类的有() ①珍妮机和留声机②、火车和汽车③、蒸汽机和洗衣机④、电熨斗和电冰箱 A、②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 10、下列哪种家用电器不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给人类带来的礼物() A、洗衣机 B、电灯 C、电风扇 D、电脑 11、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A、发生的范围和领域不同B、新技术设备优异 C、科技和工业生产程度不同 D、统治者重视的程度不同 12、在第二次科技革命期间,开发和利用的能源中符合环境标准的是() A、煤炭 B、石油 C、电力 D、原子能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持续发展,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长,失业人数大减,物价趋于稳定,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这表明() A、资本主义制度有无比的优越性 B、科技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 C、科学技术是资本主义利润的源泉 D、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 14、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烧火箭用于袭击英国,以上事实说明( ) A、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B、二战加速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 C、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线 D、科技水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15、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是() ①蒸汽机的发明②人造卫星升天③汽船试制成功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⑤发电机的问世⑥半导体晶体管使用⑦内燃机的发明⑧核工业为人类服务 A、①②③④ B、⑤⑥⑦⑧ C、①③⑤⑦ D、②④⑥⑧ 16、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最明显的特征是() A影响着战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B对生产力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C在各领域内出现一批新技术成果D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17、美国的波音飞机部分零件在英国制造,部分尾翼在我国制造,这说明了() 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B、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存在不平等现象 C、高科技推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 D、世纪经济格局呈现出全球化趋势 1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呈多极化趋势,根源在于() A、各国军事实力增强B、各国政局日趋稳定 C、科技和教育的迅速发展D、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样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