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特别说明

本书根据最新复试要求并结合历年复试经验对该题型进行了整理编写,涵盖了这一复试科目该题型常考及重点复试试题并给出了参考答案,针对性强,由于复试复习时间短,时间紧张建议直接背诵记忆,考研复试首选资料。

版权声明

青岛掌心博阅电子书依法对本书享有专有著作权,同时我们尊重知识产权,对本电子书部分内容参考和引用的市面上已出版或发行图书及来自互联网等资料的文字、图片、表格数据等资料,均要求注明作者和来源。但由于各种原因,如资料引用时未能联系上作者或者无法确认内容来源等,因而有部分未注明作者或来源,在此对原作者或权利人表示感谢。若使用过程中对本书有任何异议请直接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与您沟通处理。

因编撰此电子书属于首次,加之作者水平和时间所限,书中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切希望广大考生读者批评指正。

重要提示

本书由本机构编写组多位高分在读研究生按照考试大纲、真题、指定参考书等公开信息潜心整理编写,仅供考研复试复习参考,与目标学校及研究生院官方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一、2020年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通论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之论述题精编

1.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政策措施

【答案】(1)各类院校的培养学习

(2)注重实践锻炼、干部交流、岗位轮换、挂职

(3)在德才兼备的情况下,选拔任用。

2.试论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答案】对“文明”一词的认识也存在不同的见解。通常的解释有:

(1)文明即文化,如物质文明、精神文明;

(2)指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与“野蛮”相对而言;

(3)有时也作“光明”解释。

文明”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学术界目前大体有如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文化与文明不分,作为同一概念使用。第二种,两者相互比较,认为“文化”包括“文明”,即“文化”概念所包含的内容要比“文明”更加广泛;第三种,认为“文明”与“文化”不是部分导整体的关系,而是社会生活的两个方面、两个特征,文明是社会物质发展水平的主要特征,而文化是社会精神发展水平的主要特征。

3.党大力培养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1)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权益,又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充分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社会主义积极性,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发展。

(3)有利于抵制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和人民民主执政的政权。

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

【答案】(1)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又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团结。

(2)充分调动了少数民族人民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3)它有利于抵御外来的侵略和颠覆,保障整个国家的独立和繁荣,有利于巩固祖国的统一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5.试述语言学与民族学的关系。

【答案】民族学家要通过现代语言中保留的古代语言的遗迹来探讨古代文化史上的未知因素,要通过语言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某些民族的接近程度,要通过语言的分布、扩散及互相借贷的过程来推论历史上民族的迁徒、接触和文化交往情况,还要通过求索语言从萌芽到成熟、从原始记事手段到文字发明的具体过程来印证原始文化的发展历史。

民族学在研究实践中获益于语言学成果之处甚多,其中最明显的是能随时常鉴语言学中的历史比较法及其成果。历史比较法给语言学带来的最丰硕成果,就是把世界上被研究过的即做过历史比较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做出分类,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语言谱系分类。

语言的话系分类对于民族学研究的重大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科学的民族学研究总是要以民族分类为基础,而民族分类又应该提供关于世界各地的民族接近程度的概念。鉴于语言的相似之处,在许多场合下,可以作为民族关系的主要标志,所以现代民族学家和人类学家所采用的最普退的方法,就是按民族语言接近的原则进行民族分类。这种分类实际上往往是以语言学上的谱系分类为蓝本。只是在语言本身不足以构成民族分类的必要界限的情况下,才考虑民族分类的其他标志。这种以语言原则为基础的民族分类方法,我们称之为民族语言学分类法。

语言学知识对民族学研究的重要作用还突出地表现在具体的民族学调查和研究实践中。民族学作为一个研究人类文化的综合性学科,其研究对象不仅仅是民族,而且包括各种方言及地域性的人类文化群体。无论这些群体处在人类社会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语言都是使调查者与调查对象沟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反映调查对象内心世界的主要窗口。因此,我们说语言学知识和语言要素在民族学研究中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

6.加速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答案】(1)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比较落后

(2)少数民族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3)少数民族地区在国防建设中占重要的战略地位

(4)处理好民族问题在我国革命和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7.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方针、政策

【答案】(1)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2)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业经济;

(3)加大少数民族地区改革开放力度;

(4)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优惠的财政政策;

(5)鼓励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贸易,照顾少数民族用品生产;

(6)扶持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摆脱贫困。

8.简述实地调查的类型。

【答案】(1)自观与他观自观方法是站在被调查对象的角度,用他们自身的观点去解释他们的文化。他观的方法是站在局外立场用调查者所持的一般观点去解释所看到的文化。还有人将二者译为“文化主位研究法”和“文化客位研究法”。

(2)宏观与微观民族学调查中借用宏观和微观的概念,来表示调查视野范围的大小。宏观和微观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说,比较大的区域性调查或跨区域调查都是宏观调查,如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彝族地区、傣族地区,怒江、澜沧江走廊地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等。一般以村镇为单位的社区调查,属于微型调查。说得通俗一点,宏观调查是指“面”.微观调查是指“点”。一般地说,宏观调查要“大兵团作战”,少数几个人难以胜任,而微观调查既可以组织“小分队”,也可以单枪匹马,独立完成。

(3)社区与个案社区是民族学调查研究中一个基本单位,“人类学家用以指一群互相依赖的家族,在一个队群(band)或聚落(encampment),或较大的聚居区,营共同生活。

(4)定性与定量在民族学中,定性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性质,定量调查研究在于确定数量。在以往的民族学调查中,定性和定量调查掺杂在一起,而定性的方法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如何把定量调查更多地应用到中国民族学研究中去,是至今仍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大问题。

(5)专题与综合所谓专题调查,就是选择某一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深入的、全面的或比较性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