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涌保护器安装及使用问题

电涌保护器安装及使用问题
电涌保护器安装及使用问题

浪涌保护器的选型及使用

浪涌保护器的选型及使用 由于电气类和电子元件的高损耗,浪涌保护(浪涌保护器或SPD)在风能行业中过电压保护过程中越来越普遍。 风机停机的代价是非常高的,只有在不得不停机的情况下,才能停机。随着风机型号的增大而当其电力系统崩溃带来的损失也不断增大,因此为了免受过电压造成损失而实施保护措施的需求也随之增高。业主对浪涌保护器的需求越来越普遍。这意味着开发商和风机制造商必须确保系统符合现行法律规定及现代风力发电机组可靠性的要求。为了推动这项工作,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了低压用电分配系统浪涌保护设备选择和使用的标准。(IEC61643 低电压保护设备:第十二章是关于低压用电分配系统的浪涌保护器的选择和应用原理)该标准是一个应用及配置指南,对评估浪涌保护重要性非常有用,该标准同时也给风机浪涌保护设备的安装和尺寸测量提供指导规范。 应用指南 该标准可作为设计手册,并阐述了很多选型和设计时要考虑的相关问题。该标准也说明了选择过电压保护设备的各种问题。标准的第一部分详述了浪涌保护的基本原理和选择浪涌保护器时的各种相关参数(第3、4和5节)。简述之后就是应用指南,一步步介绍在选型前怎样评估应用程序(第6.1节)。下图是评估中最重要问题的概览:

选择安装浪涌保护器时,首先要考虑电网的设计(例如:TN-S系统,TT系统,IT 系统等)。浪涌保护器的安装位置也要考虑,它的放置位置与被保护设备间的距离要合适。如果浪涌保护器放置得离被保护设备太远了,那就不能确保被保护设备得到有效保护;如果太近了,设备和浪涌保护器之间会产生振荡波,而这样,即使设备被认为是被保护的,会在被保护设备上产生巨大的过电压。 仅因为正确安装浪涌保护器是个简单问题,导致许多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设计不合理。安装浪涌保护器时,首先确保它被放置在被保护设备的入口处;第二要正确安装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线;第三连接浪涌保护器的电缆要尽可能的短。根据此标准(一般来说),连接电缆的电感一般是1μH/m左右。所以设计该系统时,记得连接电缆要包含火线和接地线。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

浪涌保护器的有关知识和安装 电涌保护器(SPD)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涌保护器(Surge protection 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电涌保护器的类型和结构按不同的用途有所不同,但它至少应包含一个非线性电压限制元件。用于电涌保护器的基本元器件有:放电间隙、充气放电管、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和扼流线圈等。 一、SPD的分类 1、按工作原理分: 1.开关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呈现为高阻抗,但一旦响应雷电瞬时过电压时,其阻抗就突变为低值,允许雷电流通过。用作此类装置时器件有: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闸流晶体管等。 2.限压型:其工作原理是当没有瞬时过电压时为高阻扰,但随电涌电流和电压的增加其阻抗会不断减小,其电流电压特性为强烈非线性。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氧化锌、压敏电阻、抑制二极管、雪崩二极管等。 3.分流型或扼流型 分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并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低阻抗,而对正常工作频率呈现为高阻抗。 扼流型:与被保护的设备串联,对雷电脉冲呈现为高阻抗,而对正常的工作频率呈现为低阻抗。 用作此类装置的器件有:扼流线圈、高通滤波器、低通滤波器、1/4波长短路器等。按用途分: (1)电源保护器:交流电源保护器、直流电源保护器、开关电源保护器等。 (2)信号保护器:低频信号保护器、高频信号保护器、天馈保护器等。 二、SPD的基本元器件及其工作原理 1.放电间隙(又称保护间隙): 它一般由暴露在空气中的两根相隔一定间隙的金属棒组成,其中一根金属棒与所需保护设备的电源相线L1或零线(N)相连,另一根金属棒与接地线(PE)相连接,当瞬时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这种放电间隙的两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要调整,结构较简单,其缺点时灭弧性能差。改进型的放电间隙为角型间隙,它的灭弧功能较前者为好,它是靠回路的电动力F作用以及热气流的上升作用而使电弧熄灭的。 2.气体放电管: 它是由相互离开的一对冷阴板封装在充有一定的惰性气体(Ar)的玻璃管或陶瓷管内组成的。为了提高放电管的触发概率,在放电管内还有助触发剂。这种充气放电管有二极型的,也有三极型的,

浪涌保护器工作原理

以下是电源系统SPD选择的要点: 欧阳学文 1、根据被保护线路制式,例如:单相220V、三相 220/380V TNC/TNS/TT等,选择合适制式SPD 2、根据被保护设备的耐冲击电压水平,选择SPD的电压保护水平Up。一般终端设备的耐冲击电压1.5kV,具体可参照GB 503435.4。Up值小于其耐冲击电压即可。 3、根据线路引入方式,有无因直击雷击中而传到雷电流的风险,选择一级或者二级SPD。一级SPD是有雷电流泄放参数的10/350波形的。 4、根据GB 500576.3.4里的分流计算,计算线路所需的泄放电流强度,选择合适放电能力的SPD,需要SPD标称放电电流参数大于线路的分流电涌电流即可。 至于型号,不同厂家型号不一,没什么参考价值。建议选择知名品牌,现在防雷市场鱼龙混杂,不要贪图便宜而使用劣质产品。 浪涌保护器设计原理、特性、运用范畴 设计原理

在最常见的浪涌保护器中,都有一个称为金属氧化物变阻器(Metal Oxide Varistor,MOV)的元件,用来转移多余的电压。如下图所示,MOV将火线和地线连接在一起。MOV由三部分组成:中间是一根金属氧化物材料,由两个半导体连接着电源和地线。 这些半导体具有随着电压变化而改变的可变电阻。当电压低于某个特定值时,半导体中的电子运动将产生极高的电阻。反之,当电压超过该特定值时,电子运动会发生变化,半导体电阻会大幅降低。如果电压正常,MOV会闲在一旁。而当电压过高时,MOV可以传导大量电流,消除多余的电压。随着多余的电流经MOV转移到地线,火线电压会恢复正常,从而导致MOV的电阻再次迅速增大。按照这种方式,MOV仅转移电涌电流,同时允许标准电流继续为与浪涌保护器连接的设备供电。打个比方说,MOV的作用就类似一个压敏阀门,只有在压力过高时才会打开。 另一种常见的浪涌保护装置是气体放电管。这些气体放电管的作用与MOV相同——它们将多余的电流从火线转移到地线,通过在两根电线之间使用惰性气体作为导体实现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

欢迎阅读 浪涌保护器的有关知识和安装 电涌保护器(SPD )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onDevice )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 11.2.3.(1.过电压袭来时,间隙被击穿,把一部分过电压的电荷引入大地,避免了被保护设备上的电压升高。这种放电间隙的两金属棒之间的距离可按需要调整,结构较简单,其缺点时灭弧性能差。改进型的放电间隙为角型间隙,它的灭弧功能较前者为好,它是靠回路的电动力F 作用以及热气流的上升作用而使电弧熄灭的。 2.气体放电管: 它是由相互离开的一对冷阴板封装在充有一定的惰性气体(Ar )的玻璃管或陶瓷管内组成的。为了提高放电管的触发概率,在放电管内还有助触发剂。这种充气放电管有二极型的,也有三极型的,

气体放电管的技术参数主要有:直流放电电压Udc;冲击放电电压Up(一般情况下Up≈(2~3)Udc;工频而授电流In;冲击而授电流Ip;绝缘电阻R(>109Ω);极间电容(1-5PF) 气体放电管可在直流和交流条件下使用,其所选用的直流放电电压Udc分别如下:在直流条件下使用:Udc≥1.8U0(U0为线路正常工作的直流电压) 在交流条件下使用:Udc≥1.44Un(Un为线路正常工作的交流电压有效值) 3.压敏电阻: 它是以ZnO为主要成分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非线性电阻,当作用在其两端的电压达到一定数值后,电阻对电压十分敏感。它的工作原理相当于多个半导体P-N的串并联。压 , ; Ub 4. 9 ( ( ( (4)反向变位电压:它是指管子在反向泄漏区,其两端所能施加的最大电压,在此电压下管子不应击穿。此反向变位电压应明显高于被保护电子系统的最高运行电压峰值,也即不能在系统正常运行时处于弱导通状态。 (5)最大泄漏电流:它是指在反向变位电压作用下,管子中流过的最大反向电流。(6)响应时间:10-11s 5.扼流线圈:扼流线圈是一个以铁氧体为磁芯的共模干扰抑制器件,它由两个尺寸相同,匝数相同的线圈对称地绕制在同一个铁氧体环形磁芯上,形成一个四端器件,要对于共模信号呈现出大电感具有抑制作用,而对于差模信号呈现出很小的漏电感几乎不起作

电涌保护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电涌保护器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08190501 2、验收依据说明 【规范名称及编号】《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规范》GB50606-2010 【条文摘录】 摘录一:

3.5.1 材料、器具、设备进场质量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需要进行质量检查的产品应包括智能建筑工程各子系统中使用的材料、硬件设备、软件产品和工程中应用的各种系统接口;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目录或实施生产许可证和上网许可证管理的产品应进行产品质量检查,未列入的产品也应按规定程序通过产品质量检测后方可使用; 2 材料及主要设备的检测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按照合同文件和工程设计文件进行的进场验收,应有书面记录和参加人签字,并应经监理工程师或建设单位验收人员确认; 2)应对材料、设备的外观、规格、型号、数量及产地等进行检查复核; 3)主要设备、材料应有生产厂家的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及性能的检测报告。 3 设备及材料的质量检查应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及电磁兼容性等项目,并应由生产厂家出具相应检测报告。摘录二: 16.1.4 浪涌保护器安装除应执行国家标准《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第6.5节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外安装时应有防水措施; 2 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应靠近被保护设备。 摘录三: 6.5浪涌保护器 6.5.1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各级浪涌保护器(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 2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浪涌保护器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 3浪涌保护器(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表6.5.1的规定。 6.5.2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应串接于天馈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宜安装在机房内设备附近或机架上,也可以直接连接在设备馈线接口上。 2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铜芯导线就近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接地线应平直。 6.5.3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应连接在被保护设备的信号端口上。浪涌保护器SPD输出端与被保护设备的端口相连。浪涌保护器SPD也可以安装在机柜内,固定在设备机架上或附近支撑物上。 2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与设备机房内局部等电位

如何安装浪涌保护器

如何安装浪涌保护器 浪涌保护器,也称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为了防止过电压对设备带来的危害,我们可加装浪涌保护器来防护,可分为电源线路防护,信号线路防护,天馈线路防护三大类。 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源线路的各级浪涌保护器(SPD)应分别安装在被保护设备电源线路的前端,浪涌保护器各接线端应分别与配电箱内线路的同名端相线连接。浪涌保护器的接地端与配电箱的保护接地线(PE)接地端子板连接,配电箱接地端子板应与所处防雷区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连接。各级浪涌保护器(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超过0.5m。 2、带有接线端子的电源线路浪涌保护器应采用压接;带有接线柱的浪涌保护器宜采用线鼻子与接线柱连接。

3、浪涌保护器(SPD)的连接导线最小截面积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防护级别SPD的类型导线截面积(mm2) SPD连接相线铜导线SPD接地端连接铜导线 第一级开关型或限压型16 25 第二级限压型10 16 第三级限压型6 10 第四级限压型4 6 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1、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应串接于天馈线与被保护设备之间,宜安装在机房内设备附近或机架上,也可以直接连接在设备馈线接口上。 2、天馈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接地端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6mm2的铜芯导线就近连接到直击雷非防护区(LPZ0A)或直击雷防护区(LPZ0B)与第一防护区(LPZ1)交界处的等电位接地端子板上,接地线应平直。 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SPD)的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涌保护器的选择过程及安装方式

电涌保护器的选择过程及安装方式 摘要文章简述了为防护雷击电磁脉冲(电涌)对信息系统造成干扰破坏,在设计中如何选择电涌保护器(SPD),及在选择使用电涌保护器时涉及的几个主要步骤。 关键词雷击电磁脉冲电涌电涌保护器(SPD)选择过程安装全球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不计其数,引起火灾、爆炸、信息系统瘫痪的事故频繁发生。因此对雷电的危害必须有充分认识,对雷电的危害种类加以区分,才能有效地防止灾害的发生。雷电的破坏除了直接雷的破坏外,还有感应雷的破坏、雷电波侵入引起的破坏等。 ------------------------ 对于防护直接雷的破坏我们已有比较成熟的方法。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及微电子设备得到广泛的应用,我们在注意预防直接雷引起破坏的同时,还必须注意预防感应雷及雷电波侵入产生电 涌引起的破坏。 电涌是微秒量级的异常大电流脉冲,它可使电子设备受到瞬态过电流 电压的破坏。每年半导体器件的集成化都在提高,元件的间距在减小,半导体的厚度在变薄,这使得电子设备受瞬态过电流 电压破坏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如果一个电涌导致的瞬态过电压超过一个电子设备的承受能力,那么这个设备或者被完全破坏,或者寿命大大缩短。 雷电是导致电涌最大的原因。 电涌保护器的防雷电是把因雷电感应而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高电压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用电设备不被击穿。加装电涌保护器可把电器设备两端实际承受的电压限制在允许范围内,以起到保护设备的作用。 1.4高层建筑 取两种情况分析: (1)C1+C2+C3+C4+C5=1.0+2.0+1.0+1.0+1.5=6.5Nc=0.00089 (2)C1+C2+C3+C4+C5=1.0+3.0+3.0+1.0+1.5=9.5Nc=0.00061 1.5本次工程为高层建筑物 取Nc=0.00061 根据地区雷电日Td按公式(2)决定地区雷击频度Ng Ng=0.024Td1.3=0.024×35.11.3次 km2年(2) =2.45次 km2年 式中雷电日按南京地区Td=35.1 根据地区雷击频度Ng和建筑物等效接闪面积Ae按公式(3)决定建筑物年平均接闪次数N: N=KAeNg次 年(3) 其中K为地形校正系数:一般情况取1;旷野孤立的建筑取2;金属屋面的砖木结构建筑物取1.7;河边、湖边、山坡下,山地中土壤电阻率较底处,底下水露头处,土山顶部,山谷风口,特别潮湿的建筑物取1.5。 Ae为建筑物等效接闪面积km2; 当建筑物高度H>100m时 Ae=[LW+2(L+W)H+πH2]×10-6(4) 当建筑物高度H<100m时 Ae=[LW+2(L+W)D+πD2]×10-6(5)

防雷仪器-电涌保护器巡检仪K-2766(说明书)

电涌保护器安全巡检测试仪 K-2766 使用说明书 介绍 谢谢您选购了K-2766电涌保护器安全巡检仪。为了从此产品中获得最大收益,请在使用前先阅读此手册,并将其放在易于找到的地方,以便未来参照使用。 检查 当您收到产品后,仔细检查一下仪表,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没有任何损坏,特别要检查配件、面板开关及连接器。如果有损坏或者根据说明仪表也无法使用,请及时与销售商联系。 配置 K-2766电涌保护器安全巡检仪1部 测量电缆1对(黑:1.5m,红:1.5m);表笔1对(黑红各1只);转接电缆1对(黑:10cm,红:10cm);鳄鱼夹1对(黑红各1只);专用充电器1套; 使用说明书1册; 套装配置:感应数字式测电笔1只;防静电手套1副; (可选)SPD运行温度测试仪1部;漏电流钳形表1部; 专用仪表便携箱1个 安全提示 本手册包括此产品安全操作和在安全运行条件下维护的必要的信息和警告,在使用此产品前要仔细阅读下面安全提示。

△!提醒 ●在给电涌保护器安巡仪通电前,务必检查并确认连接于测量端 子的测试线无短路。 ●在测试过程中,可能有最大值为2100V的电压存在于测量端子 之间,注意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防止电击。 ●在没有确认可靠连接测试元件前,请不要进行测试键操作。 △!警告 ●为防止电击,不要把产品弄湿,以及手湿的时候不要使用此产 品。在使用户外元件时,要格外小心。 ●此仪表不要在腐蚀剂或易燃气体的环境中使用,否则仪表会损 坏或引起爆炸。 ●除了电池,不要将元件接电以阻止损坏或电击的危险。 △!小心 ●当仪表处于直接光照、高温、潮湿、结霜时,不要贮存或使用。 在这些条件下,可能造成绝缘损坏,使仪表不再满足指标。 ●此仪表并不完全防尘或防水,为了防止可能的损坏,避免在潮 湿或灰尘的环境中使用。 ●在使用仪表前,要确保测量电缆的绝缘没有损坏并且没有裸露 的导体暴露出来。在这种条件下使用仪表可能导致电击。 ●为了避免仪表损坏,在运输和操作中防止仪表撞击或震动,特 别小心不要坠落。 第一部分概要 1.1产品的概要 随着各种电源避雷器(SPD)的大量安装和在线运行,电源避雷器(SPD)的在线安全状态(即安全有效的在线运行状态)会直接影

防雷施工规范(通用)

防雷工程施工规范 编制: 2014 年01 月

1.0 目的: 对防雷工程的施工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防雷工程实施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0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实施的防雷工程中的浪涌保护器、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工程。 3.0 定义: 3.1 有关质量方面的术语依据GB/T19000 —2000 的定义。 3.2 浪涌保护器:其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原件。 3.3 接闪器:指用来接收雷电流的部分,其形式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等或其他金属构件。 3.4 防雷引下线:指将接闪器接收到的雷电流导入接地装置的部分。 3.5 接地装置:是指将雷电流或设备漏电电流导入大地的装置,一般由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 4.0 引用文件: GB/T19001-2000 标准8.2.38.2.4 。 本公司《质量手册》。 本公司《程序文件》。 防雷工程实施的电气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5.0 职责:

5.1 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为防雷工程实施工作负责人,应具备防雷施工资格证书,熟悉防雷规范,负责根据相关方案、图纸及规范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2 项目组或安装队的质量员负责防雷工程安装质量的检查、监督和验收评定工作。 5.3 安装电工和焊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 岗。 5.4 临时雇佣人员必须签订临时用工协议方能进行施工。 6.0 施工准备: 6.1 充分熟悉施工规范、相关图纸及设计方案要求。 6.2 根据图纸准备相应施工图集及技术资料,编制技术交底。 6.3 浪涌保护器:根据技术方案设计的浪涌保护器的型号及数量从仓库领取。 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及接地装置:根据技术方案设计的规格型号,采用热镀锌圆钢、角钢、扁钢材料,多股铜线等,并有材质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 6.4 施工机具:螺丝刀、扳手、钢锯、电焊机、切割机、压力台、电锤、钢卷尺、电、气焊工具等。 6.5 测量工具:万用表、接地电阻测试仪。 7.0 质量标准: 7.1 主控项目: 所用施工设备及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浪涌保护器及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相数、通流量、残压、插入损耗等),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检查方法:查看检测报告、目测和测量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菲尼克斯防雷器、电涌防护器使用说明

菲尼克斯防雷器、电涌防护器使用说明

VAL-MS230 ST 和F-MS 12 ST 德国菲尼克斯浪涌保护器防雷器 防雷器的工作原理:防雷器内部结构其实就是巨功率电压敏感器件,当雷击进入电源进户线路时:防雷器将过高的电压吸收和泄放到大地上,所以地线是很重要的,没有地线就没有防雷效果,只能吸收浪涌效果,当遇到过于强大的雷击时需要空气开关或熔断器(保险丝)来保护,所以空气开关和熔断器的电流要选择合适,不然烧了防雷器还与电网未断开,在空气开关后面再接熔断器是为了更保险,因为空气开关是机械动作的,不会100%可靠。防雷器的使用必须与空气开关和熔断器配合,理论上讲:空气开关或保险丝电流越小越好,防雷器的并联只数越多效果越好,对雷电的吸收功率越大,但如果选用过大电流的空气开关是不利的,当防雷器达到极限功率时间后,如果空气开关或保险丝未断开是不行的。 使用漏电开关要接在防雷线路之后,漏电开关里面有电子线路,接在防雷线路后面可以保护漏电开关被雷击损坏。 本防雷器属于快速更换结构,当过强雷击被击穿后可以快速更换防雷器芯,不用任何工具,只从防雷器座上拔下和插上,购买时也以多买几个防雷器芯备用,防雷器芯购买请看:德国菲尼克斯PHOENIX CONTACT V AL-MS230 防雷器芯 下图是:简单的浪涌保护接线图,本图不能实现防雷保护,只有浪涌保护,空气开关和溶断器大于32A时用两只防雷器并联。

VALVETRAB -MS是一个单通道、导轨安装式的Ⅱ类(C级)电涌保护器。为了对多路导线进行电涌保护,可以将多个VALVETRAB并联在一起安装,并在接地侧桥接。VAL MS...VF产品在保护插头中特殊设计了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可以有效限制漏电流。VALVETRAB产品由保护插头和基座两部分组成,这种构造的优点是,在进行绝缘检测的整个过程中,可以拔出保护插头或者在超负荷情况下无需中断供电便可调换保护插头。保护插头的基座的编码在首次插入保护插头时即行完成。这样就排除了将不合适的保护插头插入已编码的基座中的可能。 VAL-MS产品特性: —可插拔 —热脱离装置 —机械式状态显示 —遥信接点(浮地干接点)

ZFTW防雷器说明书

ZFTW-系列通道防雷保安器说明书 一、功能与特点 ZFTW-系列通道防雷保安器为我公司为铁路信号系统设计,用于防止雷电过电压和瞬态过电压对铁路信号系统及设备造成的损坏。 ●其主要特点是: ●防雷保安器为插拔式,防雷底座即可直接固定于直六柱瓷端子接线柱上,也 可固定于35mm导轨或防雷分线柜绝缘板上。实现传统6柱瓷端子的分线、防雷一体化,使用简单、方便、节省空间及改造成本。 ●内置过流保护电路,避免火险发生 ●内部串接压敏电阻,有效阻断漏流 ●采用绿、红色分别指示工作状态及失效状态,清晰直观 ●防雷模块设有测试点,方便对防雷器整体性能及内部器件定期测试。 二、工作原理及主要元器件选型 二.1 共模型 信号线2 PE

二.2 差模型 二.3 全模型 信号线 信号线 PE 信号线 信号线 PE

三、主要外形参数 防雷模块和底座组装后外形尺寸为49×40×82mm ,图为防雷模块及与底座组装后的示意图如下:

四. 使用方法 鉴别座的方向与电压等级一一对应,使用时,依据电压等级和保护模式选用相应的底座及与之配合的防雷保安器模块,电压等级与鉴别座的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共模 共模 共模 共模 差模和全模 签别座方向对应电压等级和保护模式对照图 差模和全模 差模和全模 差模和全模

黑点为签别座方向 底座俯视图 使用时,可以通过螺母将防雷保安器底座与直六柱瓷端子的接线柱连接起来,使得防雷保安 器底座固定在直六柱瓷端子上,此步骤还可同时实现接线柱与防雷电路的电气连接,使得防雷保 安器与信号设备并联连接,到达防雷减灾的目的;三个防雷底座可共用一接地连接排,用于与地 线连接;可共用一标识牌,用于记录信号线路的走向及其他信息。 五.检测方法 如图一二三所示,模块引脚和模块上所表示意图对应关系原则如下:左边对应左边;右边对应右边;中间对应中间;近端对应近端;远端对应远端。即原理图中所标的a,b,c,d,x,y,z分别对应模块 下引脚和测试点的A,B,C,D,X,Y,Z;具体对应关系如下: 检测方法如下:举例:如检测M1压敏电阻时,测量引脚D和测试点Y两端电压和漏流即可。检测放电管G1时,检测引脚A和测试点Y两点放电电压即可。

防雷施工规范(通用)

防雷工程施工规 编制: 2014年01月

1.0 目的: 对防雷工程的施工进行指导、控制,确保防雷工程实施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0适用围: 本规适用于实施的防雷工程中的浪涌保护器、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等工程。 3.0定义: 3.1 有关质量方面的术语依据GB/T19000—2000的定义。 3.2 浪涌保护器:其目的在于限制瞬态过电压和分走电涌电流的器件,它至少含有一非线性原件。 3.3 接闪器:指用来接收雷电流的部分,其形式有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避雷线等或其他金属构件。 3.4 防雷引下线:指将接闪器接收到的雷电流导入接地装置的部分。 3.5接地装置:是指将雷电流或设备漏电电流导入的装置,一般由接地线和接地体组成。 4.0引用文件: GB/T19001-2000标准8.2.38.2.4。 本公司《质量手册》。 本公司《程序文件》。 防雷工程实施的电气设计图纸及相关文件。 5.0职责: 5.1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为防雷工程实施工作负责人,应具备防雷施工书,熟悉防雷规,负责根据相关方案、图纸及规向有关人员进行技术交底。 5.2项目组或安装队的质量员负责防雷工程安装质量的检查、监督和验收评定工作。 5.3安装电工和焊工必须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取得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方可上岗。 5.4 临时雇佣人员必须签订临时用工协议方能进行施工。 6.0施工准备:

6.1充分熟悉施工规、相关图纸及设计方案要求。 6.2根据图纸准备相应施工图集及技术资料,编制技术交底。 6.3 浪涌保护器:根据技术方案设计的浪涌保护器的型号及数量从仓库领取。 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及接地装置:根据技术方案设计的规格型号,采用热镀锌圆钢、角钢、扁钢材料,多股铜线等,并有材质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6.4施工机具:螺丝刀、扳手、钢锯、电焊机、切割机、压力台、电锤、钢卷尺、电、气焊工具等。 6.5测量工具:万用表、接地电阻测试仪。 7.0质量标准: 7.1主控项目: 所用施工设备及材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浪涌保护器及安装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相数、通流量、残压、插入损耗等),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检查方法:查看检测报告、目测和测量接地电阻。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方法:实测或检查接地电阻测试记录。观察检查或检查安装记录。 人工接地装置或利用建筑物基础钢筋的接地装置必须在地面以上按设计要求位置设测试点。 暗敷在建筑物抹灰层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焊接处,油漆防腐且无遗漏。 当利用金属构件、金属管道做接地线时,应在构件或管道与接地干线间焊接金属跨接线。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外露的其他金属物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7.2一般项目: 浪涌保护器安装位置正确,连接牢固,连接浪涌保护器的相线、接地线长度不宜大于0.5m,规格必须符合规要求,跟等电位排必须用铜扣压接。检查方法:目测及用卷尺测量。 接地装置位置正确,连接牢固,接地装置埋设深度距地面不小于0.6m.隐蔽工程记录齐全准确.检查方法:检查隐蔽工程记录。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接线图

浪涌保护器的安装接线图 浪涌保护器也称为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子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提供安全防护的电子装置。 标准浪涌保护器会将来自电源插座的电流输送给电源板上 插接的多个电气和电子设备。如果产生浪涌或尖峰,使电压超过了可接受的级别,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根据所选择的浪涌保护器和预期的环境影响,保护系统的电源和设备所需的保护措施被分为三级。 B类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In,冲击电压1.2/50 μs 冲击电压和最大冲击电流Iimp 的试验,Iimp 的波形为10/350 μsUp 最大4kv(IEC61643-1;IEC 60664-1) C类浪涌保护器:标称放电电流In,冲击电压1.2/50 μs 冲击电压和最大冲击电流Iimp 的试验,Iimp 的波形为8/25ms D类浪涌保护器:进行混合波合(开路电压1.2/50 μs 冲击电压,邓路电流8/25 μs)试验 浪涌保护器的好与否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全安问题,因此在选取浪涌保护器以几点可参考: 箝位电压——这表示将导致MOV接通地线的电压值。箝位电压越低,表示保护性能越好。此UL标称值有三个保护水平——330伏、400伏和500伏。通常,箝位电压超过400

伏就太高了。 能量吸收/耗散能力——此标称值表示浪涌保护器在烧毁前能够吸收多少能量,单位为焦耳。其数值越高,保护性能就越好。您购买的保护器的这一标称值至少要在200至400焦耳之间。若要获得更好的保护性能,应该寻找此标称值在600焦耳以上的产品。 响应时间——浪涌保护器不会立刻断开;它们对电涌做出响应会有略微的延迟。响应时间越长,表示计算机(或其他设备)将遭受浪涌的持续时间越长。请购买响应时间低于一毫微秒的浪涌保护器。 此外,您还应该购买具有指示灯的保护器,以便判断保护元件是否在起作用。在遭受多次电涌之后,所有MOV都将会烧毁,但是保护器仍然会作为一个电源板而工作。没有电源指示灯,就无法得知保护器是否仍然在正常工作。

施耐德电涌保护器上图选型指南

1. 上图标注 2. 性能参数 2.1 通用型产品Ⅰ级分类产品标称放电电流In (8/20us, kA) 电压保护水平Up (kA) 最大可持续运行电压Uc (V) 级数 PRF1 Master 50 1.54401P, 2P, 3P, 4P PRF1 12.5r 25 1.5 350 1P+N, 3P, 3P+N Ⅱ级分类产品标称放电电流 In (8/20us, kA) 电压保护水平Up (kA) 最大可持续运行电压Uc (V) 级数 iPR 120r 60 2.13401P, 2P, 3P, 4P iPR 80r 40 2.03401P, 1P+N, 2P, 3P, 3P+N, 4P iPR 65r 35 2.03401P, 1P+N, 2P, 3P, 3P+N, 4P iPR 40r/4020 1.53401P, 1P+N, 2P, 3P, 3P+N, 4P iPR 20r/2010 1.23401P, 1P+N, 2P, 3P, 3P+N, 4P iPR 105 1.03401P, 1P+N, 2P, 3P, 3P+N, 4P 2.2 通信基站建设和OEM 专用产品 产品名称标称放电电流In (8/20us, kA) 电压保护水平Up (kA) 最大可持续运行电压Uc (V) 级数iPT 40r/4020 1.63851P+N, 3P+N iPT 20r/2010 1.53851P+N, 3P+N 2.3 光伏发电专用直流产品 产品名称标称放电电流In (8/20us, kA) 电压保护水平Up (kA) 最大可持续运行电压Uc (V) 标准开路电压Uocstc (V) iPR-DC 2P+115 2.8840600iPR-DC 3P 15 3.9 1230 1000 3. 应用方案(根据GB 50343-2012) 3.1 建筑物雷电防护等级雷电防护等级A B 施耐德电气电涌保护器选型 最大冲击电流Iimp (10/350us, kA)5012.5最大放电电流Imax (8/20us, kA)12080 6540 2010最大放电电流Imax (8/20us, kA)4020最大放电电流Imax (8/20us, kA)4040 1. 中型计算中心、二级金融设施、中型通信枢纽、移动通信基站、大型体育场(馆)、小型机场、大型港口、大型火车站的电子信息系统 2. 二级安全防范单位,如省级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 雷达站、微波站电子信息系统,高速公路监控和收费系统 4. 二级医院电子医疗设备 5. 五星及更高星级宾馆电子信息系统 建筑物类型 1. 国际级计算中心、国家级通信枢纽、特级和一级国家金融设施、大中型机场、国际级和省级广播电视中心、枢纽港口、火车枢纽站、省级城市水、电、气、热等城市重要公用设施的电子信息系统 2. 一级安全防范单位,如国家文物、档案库的闭路电视监控和报警系统 3. 三级医院电子医疗设备 C D 3.2 雷电防护区划分 4.后备保护装置的选择 4.1 Ⅱ类电涌保护器(8/20us) iPR 10iPR 20r/20iPR 40r/40iPR 65r iPR 80r iPR 120r 最大预期短路电流Isc (kA) iC65N 20A iC65N 25A iC65N 40A iC65N 50A C120H 80A C120H 80A Isc<6iC65H 20A iC65H 25A iC65H 40A iC65H 50A C120H 80A C120H 80A Isc<10iC65L 20A iC65L 25A iC65L 40A iC65L 50A C120L 80A C120L 80A Isc<15NG125H 80A NG125H 80A Isc<25NG125H 80A NG125H 80A Isc<36NG125L 80A NG125L 80A Isc<50 4.2 Ⅰ类电涌保护器(10/350us) PRF1 12.5r PRF1 Master 最大预期短路电流Isc (kA)C120H 80A Campact NSX160B 160A TM Isc<6C120H 80A Campact NSX160B 160A TM Isc<10C120L 80A Campact NSX160B 160A TM Isc<15NG125H 80A Campact NSX160B 160A TM Isc<25NG125H 80A Campact NSX160F 160A TM Isc<36NG125L 80A Campact NSX160N 160A TM Isc<504.3 关于后备保护设备的说明1. 三级金融设施、小型通信枢纽电子信息系统 2.大中型有线电视系统 3.四星及以下级宾馆电子信息系统 除上述A 、B 、C 级以外的一般用途的需防护电子信息设备 3.2.1 雷电防护区的划分是将需要保护和控制雷电电磁脉冲环境的建筑物,从外部到内部划分为不同的雷电防护区(LPZ )。 3.2.2 雷电防护区应划分为:直击雷非防护区、直击雷防护区、第一防护区、第二防护区、后续防护区(如右图),并符合下列规定: 1 直击雷非防护区(LPZOA ):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属完全暴露的不设防区。 2 直击雷防护区(LPZOB ):电磁场没有衰减,各类物体很少遭受直接雷击,属充分暴露的直击雷防护区。 3 第一防护区(LPZ1):由于建筑物的屏蔽措施,流经各类导体的雷电流比直击雷防护区(LPZOB )减小,电磁场得到了初步的衰减,各类物体不可能遭受直接雷击。 4 第二防护区(LPZ2):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雷电流或电磁场而引入的后续防护区。 5 后续防护区(LPZn ):需要进一步减小雷电电磁脉冲,以保护敏感度水平高的设备的后续防护区。 1.所有断路器选择C 曲线 2.断路器的分断能力必须大于该处最大短路电流,且断路器可承受连接处正常情况下雷电流的冲击 3.此选型表中电涌保护器与后备断路的配合关系已经过全面的实验验证,确保匹配正确 4.安装后备保护断路器及相关附件后,可对电涌保护器支路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确保现场安全 5.电涌保护器每极都必须设置保护。例如:1P+N 的电涌保护器必须用2级的断路器 6.使用施耐德电气的电涌保护器,必须使用本公司推荐的选型表中断路器作后备保护,否则会产生电涌保护器损坏等严重后果

(完整版)各种类型浪涌保护器安装施工方案

各种类型浪涌保护器安装施工方案 1.总则 (1)选型依IEC61312、61643、VDE0100及GB50057-94标准进行。通过严格的分级避雷保护,使过电压降低到对设备无害的量值。 (2)电源防雷的选型严格依据使用环境的电网类型而定,如TN、TT等电网制式。 (3) B类浪涌保护器在低压配电电路中,往往作为第一级浪涌保护器安装于0-1区的交界面(如近距离专用变压器低压侧或主配电柜内),用于输电线路上由直击雷、感应雷引起的传导浪涌过电压给设备带来的危害。 (4) C类浪涌保护器往往应用于多级保护的场合,作为第二级感应雷电及开关转换过程中引起的瞬间过电压的保护。 2.特别说明 (1)为避免电源浪涌保护器因过载而引起的持续短路,郑重建议在浪涌保护器前端串接合适之保险丝(或空开)。 (2)为便于监测浪涌保护器的状态,建议在无人值守的场合选取带远程显示的过电压保护器。 3.选型指引 浪涌保护器(SPD)的选择一般有如下几步: (1) 根据不同的电源制式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选择UC值; (2) 根据SPD的保护距离确定其安装位置; (3) 安装的SPD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对设备产生故障,故障情况下不会对设备产生干扰; (4) 根据SPD的具体安装位置和被保护设备的电压耐受水平选择合适的SPD; (5) 考虑各级SPD之间的能量配合。

浪涌保护器安装规则 1. 尽可能安装在建筑物入口处。 2. 应尽量靠近被保护设备。 3. SPD的连接线尽可能短和直。 4. 在入口处安装一个SPD1后,第二个 SPD2应靠近设备安装。 5. Ⅰ、Ⅱ、Ⅲ类试验的SPD可用于入口处,Ⅱ、Ⅲ类试验的SPD可用于安装在靠近设备处。 6. SPD安装在雷电防护区(LPZ)的交界处。

电涌保护器运用说明

避雷器和电涌保护器运用说明 目录 一、定义 二、防雷器与浪涌保护器的比较 三、线路避雷器运用及其说明 四、浪涌保护器设计原理、特性、运用范畴 五、参考依据与文献 一、定义 1.避雷器 避雷器是变电站保护设备免遭雷电冲击波袭击的设备。当沿线路传入变电站的雷电冲击波超过避雷器保护水平时,避雷器首先放电,并将雷电流经过良导体安全的引入大地,利用接地装置使雷电压幅值限制在被保护设备雷电冲击水平以下,使电气设备受到保护。 2.浪涌保护器 也叫防雷器,是一种为各种电力设备、仪器仪表、通讯线路等提供安全防护的装置。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电压时,浪涌保护器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 从以下资料可以看出,浪涌保护器也是防雷器的一种,但是有很大的区别。 二、避雷器与浪涌保护器的比较 避雷器指建筑物避雷器,与避雷针、接地排等一起形成一个法拉第笼,防止建筑物被损坏,避雷器的基本原理是把雷击电磁脉冲(LEMP)导入地进行消解。但是为什么在安装避雷器后仍有大量的建筑物及其里面的设备被雷击损坏呢? 首先,避雷器的导线采用铜铁合金,因此其导线性能是有限的,反应速度仅为200微妙(uS)。而LEMP的半峰速度(能量达到最大值)为20微妙(uS),也就是说LEMP的速度快于避雷器,这样避雷器把第一次直击雷导入地后,对于二次雷、三次雷往往反应不过来,直接泄漏打在设备上。也就是说,避雷器对二次雷、三次雷几乎不起作用。 其次,LEMP导入地后,会从地返回形成感应雷。感应雷会从所有含有金属的导线上泄漏到设备(网线、电源线、信号线、传输线等)。由于避雷器是单向作用的,因此它对感应雷不起作用,感应雷可以直接打坏设备。更何况,导线部分往往不会安装避雷器。 再次,浪涌只有20%来自雷击等外部环境,80%来自系统内部运行,避雷器对这80%是不起任何作用的。 根据分析来回答电涌保护器(SPD,有的称浪涌保护器)和避雷器的区别: 1、应用范围不同(电压):避雷器范围广泛,有很多电压等级,一般从0.4kV低压到500kV 超高压都有(详见楼上分析),而SPD一般指1kV以下使用的过电压保护器; 2、保护对象不同:避雷器是保护电气设备的,而SPD浪涌保护器一般是保护二次信号回路或给电子仪器仪表等末端供电回路。 3、绝缘水平或耐压水平不同:电器设备和电子设备的耐压水平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过电压保护装置的残压应与保护对象的耐压水平匹配。 4、安装位置不同:避雷器一般安装在一次系统上,防止雷电波的直接侵入,保护架空线路及电器设备;而SPD浪涌保护器多安装于二次系统上,是在避雷器消除了雷电波的直接侵入后,或避雷器没有将雷电波消除干净时的补充措施;所以避雷器多安装在进线处;SPD多

浪涌保护器安装接线图

浪涌保护器安装接线图 1、什么是浪涌? 答:浪涌就是超出正常工作电压的瞬间过电压 2、什么是浪涌保护器? 答:浪涌保护器是当电气回路或者通信线路中因为外界的干扰突然产生尖峰电流或者发过电压时,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导通分流,从而避免浪涌对回路中其他设备的损害的电子装置。 3、开关型浪涌保护器和限压型浪涌保护器的区别? 答:开关型浪涌保护器为间隙放电型器件,其雷电能量泻放能力大,在线路上使用的主要作用是泄放雷电能量;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为氧化锌压敏电阻器件,其雷电能量泻放能力小,但其过电压抑制能力好,在线路上使用的主要作是限制过电压。因为此,一般在建筑物入口处选用如Asafe系列的开关型浪涌保护来泄放雷电能量,然后,在后级电路使用如AM系列的限压型浪涌保护器来限制因前级雷电能量泻放后,在后级线路产生的高过电压。两种浪涌保护器需配合使用,方能保证配电线路中设备的安全。 4、与浪涌保护器相配合的微型断路器如何选型? 答:Asafe开关型模块由于其损坏方式为开路,因此可以不用装微型断路器;第一级模块,如AMI-40,需要选用63A的分断电流能力为10KA的D型微型断路器;第二级模块,如AM2-20,需要选用32A的

分断电流能力为6.5KA的C、D型微型断路器,由于其工作曲线IN值的不同,因此推荐使用D型;第三级模块,如AM3-10,需要选用16A 的分断电流能力为4.5KA的C、D型微型断路器,由其工作曲线IN值的不同,因此推荐使用D型。 5、是否所有的浪涌保护器前都装熔断装置? 答:不是。开关型模块由于其损坏的方式为开路,因此可不用装微型断路器等熔断装置。 电涌保护器接入模式 在TN制式中,一般情况下电涌保护器只需作共模接法,即接于相线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 但在TN-S制式的起始位置,中性线与保护地线之间无须接入电涌保护器。只有对A级防雷等级中的第三、四级和B级防雷等级中的第三级上的特别重要设备的电源端口,才需做差模接入,即增加接于相线与中性线之间的电涌保护器。 在TT制式中,当第一级电涌保护器位于漏电保护器之后,可作上述共模接法。当第一级电涌保护器位于漏电保护器之前,且高压系统为中心点接地系统,电涌保护器应作“3+1”接法,即三个相线对中性线各接一个电涌保护器,中性线对保护地线再接一个电涌保护器。 在IT制式中,电涌保护器只作共模接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